白术的历代应用研究
浅述白术的研究
枳术汤组成相 同,但 白术倍于枳实 ,荷 叶烧饭 为丸,健 脾消痞 ,补消有偏 ,缓急有异 ,制方之妙 ,寓意深远 。 元・ 朱震亨 《 本草衍义补遗》言 白术 “ 有汗则止 ,无汗则 发 ” 丹溪心法 》中的痛泻要 方,疗肝脾不和 ,木 旺乘 ;《 脾土之肠 鸣泄泻 ,也成 为后世 医肝 旺脾虚的基础方 。玉 屏风散 中白术可健脾 胃,温 分 肉,培土即以宁风 也。 1 明清 时期 明・ . 5 缪希雍 《 神农 本草经疏 》对服 用 白 术 的禁忌症有如下描述:“ 凡病阴虚 ,血少 ,精不足 ,内 热骨蒸 , 口干唇燥 ,咳嗽吐痰 ,吐血 ,鼻衄 ,齿衄 ,咽 塞 ,便秘滞 下者 ,法咸 忌之 。术燥 肾而 闭气 ,肝 肾有动 气者 勿服 。 明代李 中梓 《 ” 本草通玄 》 则对 白术肯定有加 , 言“ 补脾胃之 药,更无 出其右者 ” ,也对苍术 、白术从功 效 上作了 比较 明确的区分,日 “ 苍术 ,宽 中发汗 ,其功 胜 于 白术 ,补中除湿 ,其力不及 白术 ;大抵卑监之土 , 宜与 白术 以培之 ;敦阜之土 ,宜与苍术 以平之 ” 。清 ・ 陈 士铎所著 的 《 石室秘录 》曾写道 :“ 腰痛乃水湿之气侵入 于肾宫” 而其 另一本著作 《 , 本草新编 ・ 卷一》日 白术 “ 尤 利腰脐之气 ,腰脐之气 即利 ,而 肾中之湿气何 能久 留, 自然湿 去而痛忽失也 ” 。源 自清 ・ 程钟龄 《 医学心悟 》之 半夏 白术天麻汤 则为健脾燥 湿 、化痰 熄风之 上方 。清 ・ 吴仪洛 《 本草从新》言术 : 无汗 能发 ,有汗 能止” 祛 “ 、“ 劳倦 , 止肌热 , 化瘾癖 ” “ 、 肾虚者勿用 , 有火者宜生用 ” 。 妇人医傅 山 ・ 傅青主女科 》载方 10余首 ,含 白术 的方 7 剂达六成有余 (7首 ) 6 ,最大用量 1 ,最小仅 4分 。 0两 陈修园亦善重用 白术 治腰痛 ,效佳 。 1 民国时期及 当代名 中医经验 张锡纯在 《 . 6 医学衷 中 参西录》中对 白术的描述是 : 与凉润药 同用 , “ 又善补肺 ; 与升散药 同用 ,又善调肝 ;与镇安药 同用 ,又善养 心 ; 与滋 阴药 同用 ,又善补 肾;为具土德之全 ,为后天滋生 之要药 ,故能于金、木、水、火四脏 皆能有所补益 也” 。 上海名医顾丕荣老先生认为:若舌苔粘腻者 ,为湿热型 , 术宜 生用 ;舌红 少苔者 ,为阴虚型 ,术宜炙用 ;舌淡苔 薄边有齿痕 ,为脾虚型 , 宜炒用 。重用 白术 治疗便秘 , 术 近现代报道 当从 北京医院魏龙 骧老先生而始 。魏老认 为 便秘之源 在脾 胃,重用 生 白术运化脾 阳治本 ,再佐 以他 药 ,如常 以生 白术 ( 两 )加生地黄、升麻 ,取滋润 、 3 升清 降浊 之意,治疗 大便干结者 ;又喜 以经典方加 大剂 量 白术治疗便秘 ,如治疗一便不干结 的笔管屎证 患者 , 予理中汤 ( 白术 2  ̄3 g 0 0 )加 肉桂而收敛行便 。全 国名 老中医宗修英老先生认为 ,重用生 白术 治疗便秘 ,其适 用证型为脾虚证便秘 ,例如脾虚所致 的气虚便 秘、湿 阻
重用白术的临床研究进展
重用白术的临床研究进展白术,作为一味传统的中药材,在中医药领域有着悠久的应用历史。
近年来,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白术的药用价值得到了更广泛的关注和重视,其在多种疾病的治疗中展现出了显著的疗效。
白术,味苦、甘,性温。
归脾、胃经。
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等功效。
在临床上,白术的用量往往因病症和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但近年来,重用白术的临床应用逐渐引起了研究者的兴趣。
一、白术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应用在治疗脾胃虚弱所致的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腹胀、腹泻等病症时,适当重用白术往往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研究表明,白术可以促进胃肠道蠕动,增强消化功能,改善胃肠道的吸收能力。
例如,对于慢性结肠炎患者,重用白术可以有效缓解腹泻、腹痛等症状。
有临床案例显示,一位患有慢性结肠炎多年的患者,每日腹泻数次,伴有腹痛、肠鸣等症状。
经过中医辨证论治,在方剂中重用白术至 30 克,配合其他健脾祛湿的中药,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患者的症状明显改善,腹泻次数减少,腹痛减轻,食欲也逐渐恢复。
在治疗肝硬化腹水时,白术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肝硬化腹水属于中医“鼓胀”的范畴,多由肝郁脾虚、水湿内停所致。
重用白术可以健脾利水,促进腹水的消退。
有研究报道,在治疗肝硬化腹水的方剂中,白术用量可达 60 克,配合黄芪、茯苓、泽泻等药物,能够显著减少腹水量,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二、白术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常与肺脾两虚、痰湿内阻有关。
白术具有健脾补肺、燥湿化痰的作用,在治疗这些疾病时适当加大用量能增强疗效。
临床实践发现,对于慢性支气管炎反复发作、咳嗽痰多的患者,重用白术至 20 克以上,配合其他宣肺止咳、化痰平喘的中药,能有效减轻咳嗽症状,减少痰液生成。
三、白术在妇科疾病中的应用白术在妇科疾病的治疗中也有广泛应用。
对于胎动不安、妊娠恶阻等病症,白术具有安胎止呕的功效。
在临床上,重用白术可以增强其安胎作用。
有案例表明,一位孕妇因妊娠反应剧烈,频繁呕吐,不能进食,经过中医辨证,在方剂中重用白术至 30 克,配合其他健脾和胃的中药,孕妇的呕吐症状逐渐缓解,能够正常进食,胎儿发育良好。
近10年白术的研究进展
近10年白术的研究进展陈文,何鸽飞,姜曼花,邱细敏【关键词】白术;,,挥发油;,,多糖;,,药理作用摘要:对白术的炮制、有效成份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行综述,为白术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白术;挥发油;多糖;药理作用白术系菊科植物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的干燥根茎, 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之效[1]。
主治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等症[2]。
2000年《中国药典》一部收载含白术制剂共51种,2005年《中国药典》白术药材居全国大宗经常使用中药材之首,全国年需求量7 000 t。
本文就最近几年白术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白术的炮制及辨别炮制方式[3]生术片取药材水浸12 h,润20 h,切成2~3 mm的厚片,在恒温箱内干燥,温度操纵在50 ℃左右。
干后,可进行其它炮制。
焦白术取净白术片放入锅内,用大火加热炒至表面焦黑,内部焦黄色,具焦香气即可,如有火星时可喷洒适量清水。
炒白术先将锅用火加热,均匀撒入定量的麦麸皮,待麦麸皮焦化起浓烟时,倒入生白术片,急速翻炒至药物表面老黄色内部黄棕色,有香气时即掏出。
土炒白术将陈壁土置于锅内,用中火炒至灵活状态,随即加入白术片,急速翻炒至挂土色,有土香气时掏出。
米泔水漂白术取净白术片用清水浸泡漂2 d,去掉酱油色的水,再用米泔水漂1 d至白色,掏出晒干即得。
白术炭取干净白术片置炒药锅中,用武火加热,急速翻炒至外部黑色、内部老黄色为度。
有火星时喷淋适量清水,掏出摊晾。
蒸白术取净白术于蒸锅内,白术上加适量米,加盖,用文火蒸8 h至白术外呈黑色,内棕色,米熟透即掏出摊晾。
麸炒白术先将锅加热,撒入麦麸,待冒烟时投入白术片至呈黄褐色时,掏出筛去麦麸,放凉。
蜜炙麸炒白术取蜂蜜置锅内加热,炼至沸腾,投入麦麸(麦麸与蜂蜜的比例为5∶1),炒至麦麸手捏成团,掷出即散时,投入白术片炒至表面焦黄色,掏出,筛去蜜炙麸皮,放凉。
中药白术的6种妙用
【原】中药白术的6种妙用2022-06-01 发表于北京白术被称为“补气健脾第一要药”,能调理脾气虚弱,有健胃和中的作用,白术的炮制方法较多,有生白术、炒白术、焦白术,麸白术和土炒白术,各种作用均有所区别。
【性味归经】白术性温,味苦、甘,无毒,归脾经、胃经。
【功效主治】益气健脾,燥湿和中,利水,止汗,安胎的作用。
主要治疗脾胃虚弱,不思饮食,乏力,倦怠,腹胀,泄泻,痰饮,水肿,小便不利,头晕,自汗,利湿,消水肿的作用。
【注意事项】白术苦温,性燥。
有伤阴之弊,故阴虚内热或津液亏耗,燥渴者不宜服用《药品化义》记载:“凡郁结气滞,胀闷积聚,吼喘壅塞,胃痛由火,痈疽多浓,黑瘦人气实作胀,皆宜忌用”,所以气滞胀闷者忌用。
【妙用一】治疗胎位不正,先兆流产,功能性子宫出血炙白术15克,黄芩6克,白芍10克,川芎6克,当归6克,水煎服,一日一剂,一日两次。
妇人怀妊,肝脾失调,气郁血滞湿阻。
方中用当归、芍药,养血柔肝。
白术、黄芩,安胎扶正。
出自《金匮要略》【妙用二】治疗脾虚,肝脾不和,导致的大便秘结(大便不干难排出,效果甚佳)生白术60克,白芍30克,枳实16克,水煎服,一日一剂。
作者经验方【妙用三】治疗胃肠蠕动减慢,胃胀,消化不良生白术50克,枳壳6克,水煎服,一日一剂。
生白术相当于中药里面的“吗丁啉”,有增加胃动力和肠蠕动的功能。
作者经验方【妙用四】治疗肝硬化导致的肝腹水,脾大炒白术60克,猪苓15克,茯苓15克,泽泻15克,车前子15克,大腹皮15克,一日一剂。
治疗原则:“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所以,重剂用白术,健脾行气,利水,分消中满,治腹水、脾大。
出自《太平惠氏合剂局方》【妙用五】治疗痰多、唾多、口水多者炙白术60克,干姜20克,益智仁15克,水煎服,一日一剂,一日两次。
作者经验方【妙用6】治疗胃热,烧心,吞酸,糟杂症炒白术30克,黄连9克,金银花6克,水煎服,一日一剂,一日两次。
具有健脾化湿,清热和胃的作用,治疗脘腹胀满,烧心反酸。
健脾好药——白术的临床应用1、白...
健脾好药——白术的临床应用1、白...1、白术配苍术:白术偏于补,健脾之力强,长于健脾燥湿;苍术偏于燥,燥湿之力强,善于燥湿健脾。
两药配伍,可增强燥湿的作用。
适用于寒湿痹痛、带下等。
2、白术配半夏:白术功善补气健脾燥湿;半夏功长燥湿化痰止呕。
两药配伍,可增强健脾燥湿化痰的功效。
适用于脾虚生痰所致眩晕头痛,胸闷呕恶等。
3、白术配车前子:白术甘温能健脾,苦温能燥湿,具健脾燥湿之功;车前子甘而滑利,寒凉清热,具利尿通淋之用。
两药配伍,有健脾燥湿,利小便实大便之效。
适用于脾虚湿盛之湿泻、暑泻。
4、白术配黄芩:白术长于益气安胎;黄芩善于清热安胎。
两药配伍,可增强益气清热,和阴安胎的作用。
适用于素体气虚、里有湿热的胎动不安。
5、白术配杜仲:白术长于益气安胎;杜仲善于补肾安胎。
两药配伍,可增强益气补肾安胎的作用。
适用于肝肾不足,胎元不固的胎动不安等。
6、白术配当归:白术长于益气安胎;当归善于补血和血。
两药配伍,可增强健脾益气,养血安胎的作用。
适用于妇女妊娠,脾虚气弱,生化无源,胎动不安等。
7、白术配升麻:白术长于补气健脾;升麻善于升举阳气。
两药配伍,可增强补中益气,升阳举陷的作用。
适用于脾胃气虚,中气下陷而见脱肛,阴挺等。
8、白术配人参:白术长于补气健脾;人参善于大补元气。
两药配伍,可增强大补元气,补气健脾的作用。
适用于脾胃气虚,运化失常引起的气短倦息,面色萎黄,食少腹胀,饮食不化等。
9、白术配白芍:白术长于健脾燥湿;白芍善于养阴来肝。
两药配伍,有健脾柔肝止泻的功效。
适用于肝旺脾虚之肠鸣腹痛,大便泻泄等。
10、白术配巴戟天:白术健脾以助肠运;巴戟天补肾以助开闭的功效。
两药合用,有健脾补肾,温阳开闭的功效。
适用于肾阴衰微,大便秘结,畏寒腹痛者。
如需了解更多健康与用药问题,可加关注,翻阅微头条或文章,如阅读,学习对你有帮助,请转发,评论,让更多的朋友受益。
中医宝典探寻白术的神奇药用功效
中医宝典探寻白术的神奇药用功效白术,是中医药宝典中备受关注的药材之一。
它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实践中,凭借其丰富的药用功效,为人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本文将深入探寻白术的神奇药用功效,以期为读者带来更多关于这一中药宝典的了解。
一、白术的简介与来源白术,其学名为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属菊科植物,多年生草本植物。
其主要产地分布在中国东北、华北、西南以及日本、朝鲜等地。
作为中药材,白术主要采用其地下块茎。
二、白术的化学成分白术的地下块茎中含有多种有效成分,包括挥发油、萜烯类化合物、多糖类、黄酮类、酸类等。
其中,挥发油是白术的主要化学活性成分,包含了多种生物碱、芳香醚、酮类等。
三、白术的药用功效1. 健脾胃:白术具有健脾胃的作用,可以增强人体的消化功能,促进食欲,改善脾胃虚弱引发的食欲不振、腹胀等症状。
2. 补中益气:白术能够补益中焦,增加人体的免疫力,对于虚弱病人、久病体虚者具有很好的滋补作用。
3. 利水渗湿:白术具有利水渗湿的功效,能够促进排尿,减轻水肿、湿热等症状。
4. 止汗止泻:白术可以收敛汗液,止汗功效突出,对于盗汗、虚汗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同时,白术还可以止泻,治疗腹泻等病症。
5. 除湿祛湿:白术具有除湿祛湿的作用,能够改善湿热引起的痛症,如腹胀、腹痛等。
6. 固表止血:白术具有收敛止血的功效,可用于治疗外伤引起的出血、瘀血等问题。
7. 调经活血:白术对于痛经、月经不调等妇科疾病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具有调经活血的功效。
四、白术的应用范围白术在中医临床应用中广泛使用,主要用于治疗脾胃虚寒、食欲不振、腹胀、泄泻、水肿、湿热等症状。
此外,白术还可以用于治疗痛经、月经不调、出血等妇科疾病。
五、白术的药物配伍在实际应用中,白术可以与其他中药材进行配伍,以增强其药效。
常见的配伍有白芍、黄芪、茯苓等。
例如,白术与白芍可以共同使用,以补中益气养血,对于脾胃虚弱、气血不足引起的失眠、心悸等症状具有明显疗效。
白术名家论述-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白术名家论述-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白术,又称为白术艽、赤术赤、胜韭、酸术、土参等,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材,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药用价值。
其主要产地为中国、日本和韩国等地。
白术在中医药学中被广泛应用,被誉为“中药之王”。
它具有温中补虚、固表止汗、和胃化湿等功效,常用于治疗脾胃虚弱、食积泄泻、虚寒寒湿等症状。
本文将就白术的起源和历史、药用价值以及烹饪食用方法进行探讨,旨在全面展示白术的重要性,探讨其在现代的应用情况,以及展望其未来的发展前景。
通过深入探讨,希望能够更好地认识和了解这一珍贵的中草药,并为其在医药领域中的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指出了本文的组织方式和各部分内容的概要。
在这篇关于白术的文章中,我们将介绍白术的起源和历史、白术的药用价值以及白术的烹饪和食用方法。
这三个部分将构成文章的正文部分。
在引言部分,我们将概括性地介绍白术,并说明本文的结构和目的。
而在结论部分,我们将总结白术的重要性,探讨白术在现代的应用,并展望白术的发展前景。
通过这样的结构,读者可以全面了解白术的相关知识,从而更好地认识和了解这一中药材的重要性和潜在发展方向。
1.3 目的文章的目的在于深入探讨白术在中医药和食品领域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通过对白术的起源、历史、药用价值、烹饪和食用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性的介绍和分析,旨在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白术,并认识到其在保健和药用方面的重要性。
同时,本文也将探讨白术在现代医药和食品行业的应用现状,展望未来白术的发展前景,以期为促进白术的推广和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此文,希望读者能够对白术有更深入的了解,从而更好地利用和发挥其潜在的价值。
2.正文2.1 白术的起源和历史白术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材,其起源可追溯到古代。
据史书记载,白术最早被发现于中国中原地区,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世纪的战国时期。
在当时,白术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被誉为“白术之国”。
白术在中国古代医学文献《神农本草经》中被列为上品药材之一,被誉为“补益之主药”。
白术
白术一般是指白术干燥根茎,白术是著名的玉屏风散的重要组成部分。
白术和白术叶有着较好的治疗及养生功效。
历代医家对白术叶的用法功效均有论述。
孙思邈在《千金方》中记录到,术苗功同白术,白术末饮服,治自汗不止,可见白术及其苗叶止汗功能是切实的。
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引古论今,对白术作出了详尽介绍:“其苗可作饮,甚香美”’。
到了清代,汪灏在《广群芳谱》中写道:“以术作饮甚甘香。
”现代的《中药大辞典》将白术的苗叶成为“术苗”,功同白术,常用于止汗和利小便。
白术叶子在夏天泡茶喝味道不错,白术茶历史还很悠久,而且具有非常好的保健养生作用。
苏东坡当年对这个茶就情有独钟,《东坡杂记》记载:“舒州白术,茎叶亦甚相似,特华紫耳,然甚难得,三百一两,其效止于和胃去游风,非神仙上乘也。
”当时白术属贵重药品。
苏东坡每天的消费才150文钱,当时一两白术相当于现在的30g,也就是说几天的茶钱就需要花掉两天的生活费,还是很昂贵的。
鲜白术和鲜白术叶还能治疗一些皮肤病,2011年一个深圳的40岁男性,背部有一个巴掌那么大的皮肤也增厚肿大、硬化,皮肤颜色是褐色,色素沉着,稍微有点痒,高出周围的皮肤。
开始在别的地方治疗不太好,正好来北京出差,住了几天,我院专家就给他用了一些内服和外敷的药,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鲜白术和白术叶,三天后皮肤就明显的肿胀减轻,染色变浅、发硬的皮肤也变软了。
白术单用能够健脾化湿、紧肤固表,还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的功效。
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
这个药尤其是在夏季用最好,它可以发散。
白术不同的加工方法功效不同生白术擅长治疗风湿病关节肌肉疼痛,以及止汗固表、利水消肿;而炒白术擅长健脾益气燥湿、调理中焦。
焦白术就比炒白术的力量更弱了,而擅长健脾还能止泻,收敛的作用比较强。
鲜白术走而不守;生白术走而能守;炒白术守而不走。
这里可以给大家做一个比喻:鲜白术就像一个手中拿着长矛的战士,攻击力很强,就是有很强的发散作用,但是防守就差了点。
白术的应用
白术的临床应用白术为菊科植物白术的干燥根茎,主产于浙江、湖北、湖南、江西、福建、安徽等地。
性温,味甘、苦。
具有补脾、益胃、燥湿、和中的功效,临床主要用于脾胃虚弱,食少胀满,倦怠乏力,泄泻等症、水湿停留、痰饮、水肿、表虚自汗等症。
1.文献摘录白术始载于《本经》,被列为上品,气味甘温,无毒,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止汗、除热、消食。
《本经逢原》:白术甘温味厚,阳中之阴,可升可降,入脾、胃二经。
生用则有除湿益燥,消痰利水,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散腰脐间血,及冲脉为病,逆气里急之功。
制熟则有和中补气,止渴生津,止汗除热,进饮食安胎之效。
《本草衍义补遗》:《本草》不分苍、白,议论甚多,白术味亦微辛,苦而不烈,除湿之功为胜。
又有汗则止,无汗则发,与黄芪同功,味亦有辛,能消虚痰。
《本草求真》谓之:“既能燥湿实脾,复能缓脾生津。
且性最温,服之能以健脾消谷,为脾脏补气第一药也。
”《本草新编》:白术,味甘辛,气温,可升可降,阳中阴也,可除湿消食,益气强阴,尤利腰脐之气。
2.炮制方法白术炮制方法较多,有生白术、炒白术、焦白术、白术炭、土炒白术,蒸白术等,临床较常用主要为生白术和炒白术。
生白术:拣净杂质,用水浸泡,浸泡时间应根据季节,气候变化及白术大小适当掌握,泡后捞出,润透,切片,晒干。
炒白术:先将麸皮撒于热锅内,候烟冒出时,将生白术片倒入微炒至淡黄色,有香气时取出,筛去麸皮后放凉。
(每白术片100斤,用麸皮约10斤)3.药理研究选带药理研究表明白术具有抗菌抗炎、抗衰老等作用,对神经系统、消化道、子宫平滑肌也有一定作用,可以调节机体免疫功能。
3.1 对消化道作用:据报道白术对胃底肌条有较强的兴奋作用,大剂量时可促进胃肠推进运动。
亦有报道白术对胃酸分泌亢进型溃疡无效,但对应激性溃疡有很强的预防效果,其机理是缓和应激状态下引起的全身性机能低下。
3.2 免疫调节作用:白术能增强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促进细胞免疫功能,增强血清中IgG的含量,在白细胞减少时还有升白细胞作用。
白术从古代走到今天
白术从古代走到今天《采白术》宋代梅尧臣吴山雾露清,群草多秀发。
白术结灵根,持锄采秋月。
归来濯寒涧,香气流不歇。
夜火煮石泉,朝烟编岩窟。
千岁扶玉颜,终年固玄发。
曾非首阳人,敢慕食薇蕨。
中药白术在古代心目中的地位很高,可见在古代白术很收欢迎,对其功效备很推崇,从古到今白术这位药也算应用较多。
使用较广的一味药了,那我们就接下来看看这位大咖——白术。
生产上种植的白术白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为菊科苍术属植物。
为多年生草本,高20-60厘米,以地下结节状根入药,性味苦、甘,温。
归脾、胃经。
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功效。
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等症。
白术原名术,其始载本草《神农本草经》,古代最早并无苍术、白术之分,后世本草才逐渐分开。
始于梁代陶弘景《本草经集注》始有白术、苍术之分。
曰:“术乃有两种,白术叶大有毛而作桠,根甜而少膏,苍术叶细无桠,根小苦而多膏。
”《本草图经》曰:“今白术生杭、越、舒、宣州高山冈上,……凡古方云术者,乃白术也。
”《本草纲目》曰:“白术,桴蓟也,吴越有之。
人多取根栽莳,一年即稠。
嫩苗可茹,叶稍大而有毛,根如指大,状如鼓槌,亦有大如拳者。
”根据以上本草所述考证,始于梁代陶弘景《本草经集注》始有白术,明确于唐代蔺道人,阐明于宋代寇宗爽,发展于金元明清诸医家。
历代本草对白术的形态描述和附图与当今的白术原植物基本相符。
白术叶片3深裂,偶为5深裂,中间裂片较大白术叶说到白术叶,白术嫩叶在古代很受欢迎用来做茶饮,炒制做茶用于日常保健饮用,《新修本草》曰:其苗又可作饮,甚香美,去水。
到现在网上也有售卖白术叶茶。
在《中药大辞典》中名为'术苗',白术叶味甘,性温。
归肝、肾经。
利水止汗。
用于水肿,气短,多汗。
《纲目》:“止自汗。
”《本草经集注》:'去水。
'市场上白术均为栽培,野生白术极为稀少野生种据说在原产地几已绝迹。
【白术:健脾仙药,祛湿神药,补脾王药】
【白术:健脾仙药,祛湿神药,补脾王药】健脾仙药,无论是医圣张仲景还是民国神医张锡纯都把它作为健脾药首选;它是祛湿神药,张仲景很多祛湿的方子都少不了它;它还是补脾的要药,一切脾胃虚弱之症都离不了它。
1 白术可以健脾,让脾胃运行有力,让慵懒的脾胃精神抖擞,干劲十足白术有一股非常好闻的香味,凡是带有香味的药材都有醒脾的功能。
白术味道是淡淡的甘甜,甘味就入脾。
白术性子是温的,脾最喜欢温的,温就能健脾。
白术还有一定的燥性,脾喜燥恶湿。
总之白术天生为脾胃而生,命中注定要为脾胃效劳一生,白术身上所具备的特点都是脾胃特别喜欢的。
所以,白术当之无愧是健脾圣药。
脾胃作为后天之本,是整个五脏六腑的中心,相当于车轴,如果车轴不转了,五脏六腑都得瘫痪。
脾,又好比一个大家族的丫鬟,丫鬟罢工了,整个家族都会陷入混乱。
脾胃又是气血生化之源,没有脾胃就没有气血。
脾胃如此重要,有哪位药可以让脾胃一辈子兢兢业业工作呢?那就是白术了。
白术就好比脾胃的发动机,有了白术,脾胃才会马力十足,马到成功。
2 多如牛毛的祛湿药中,白术是最厉害的一个了,它排第二,没有人敢说第一文小叔告诉你们,白术祛湿有一个其他祛湿药无法替代的好处,那就是不伤阳气不伤脾胃,而且是从根上祛湿,是治本而不是治标。
很多祛湿药比如红豆薏米荷叶冬瓜泽泻茯苓等等都是治标,而且用久了会伤阳气,因为这些祛湿药都偏寒凉,充其量不过是利水而已。
为什么祛湿白术可以治本?因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脾一旦运化失常,湿气就会源源不断产生,白术可以健脾,健脾就是祛湿。
另外,白术本身就可以祛湿,可以把脾胃的水湿气化成可以被身体利用的津液。
白术还有一点补脾的功能,所以白术祛湿一点不伤正气。
3 白术可以从根上解决很多女人的痰多问题很多女人本身由于阳气不够,又爱喝牛奶爱吃水果冰激凌奶茶甜品等等进一步加剧脾胃的伤害,这些食物都容易生痰,所以很多女人痰多,一大早起来就吐痰。
于是喝陈皮水,温胆汤泡脚等等,用的时候好一些,过一段时间痰又出来了,为嘛?因为没有治本。
白术研究综述
疫功能,并改变被包封药物的体内分布,使药物主要在肝、脾、肺和骨髓等组织器官中积蓄,从而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减少药物的治疗剂量和降低药物的毒性,减轻变态反应和免疫反应,延缓释放,降低体内消除速度,改变药物在体内的分布,并能靶向性释药等。
1965年,英国科学家班哈姆等人发现磷脂在水中形成外表壁与构成细胞膜的磷脂层极其相近的双分子层的囊体,命名为脂质体,又称人工膜。
1989年,由美国明日之星制药公司研发的第一种脂质体抗真菌类新药(Ambisome)上市。
随后,又有抗癌类药物多柔比星脂质体等新型药物相继问世。
在其后20余年的时间,脂质体药物制剂的研究和开发得到广泛的关注和支持[1]。
脂质体药物和靶细胞之间是通过内吞、融合、接触释放、吸附、脂质交换等方式起作用的。
临床可用于肿瘤、感染性疾病、心血管疾病和皮肤疾病等的治疗。
脂质体常见的给药方式是静脉注射,除此之外还有肺部给药、口服给药、皮下注射、肌肉注射、眼内给药、皮肤给药等。
脂质体按性能可分为一般脂质体、热敏脂质体、磁性脂质体、微波敏脂质体、声振波敏感脂质体、光敏感脂质体和p H敏感脂质体、隐形脂质体、目标导向脂质体、阳离子脂质体等制剂。
根据结构不同,脂质体可分为单室脂质体(球径约为≤25μm)、多室脂质体(球径为≤100μm)、大多孔脂质体(球径约0113±0106μm,单层状)。
针对某些中药理化特性和治疗特点,国内相继进行了脂质体化的研究。
新近研制脂质体涉及的天然药物有喜树碱、多糖、油酸、丹参、β2谷甾醇、青蒿酯、黄连素、人参皂苷、汉防己甲素、黄芩、山莨菪碱、靛玉红、长春碱、银杏叶提取物、黄芩提取物、三尖杉酯碱、双参等。
目前国内对脂质体中药研究,大多是关于化学药物的研究。
有关中药单体或复方的研究还不多。
有人采用熔融法制备了双参脂质体口服液,在减少主药用药剂量的情况下,提高了抑瘤作用,而且避免了静脉注射带来的静脉炎症等副作用,这是国内外首次关于中药复方脂质体的报导;有用超声波法制备黄芩脂质体;有人研究制备的黄芪多糖脂质体比黄芪多糖普通制剂和空白脂质体具有更加显著的免疫增强效果;有报道研究了用脂质体包裹从防己科植物汉防己根中提取的生物碱汉防己甲素对肺细胞毒性作用的影响,表明汉防己甲素经脂质体包囊后细胞毒性随之减轻;以人参多糖为原料研制可供口服的人参多糖多相脂质体,实验证明有助于改善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巨噬细胞对肿瘤的攻击能力;将冬虫夏草多糖与脂质体制成冬虫夏草多糖脂质体溶液,提高药物在肝脏的作用浓度和作用时间;利用脂质体包裹药物骆驼蓬总碱,能抑制兔眼残留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有可能成为一种预防后发性白内障的药物;脂质体猪苓多糖具有抑制B16黑色素瘤肝转移癌生长的作用;香茹多糖脂质体较香茹多糖生物活性显著提高;丹参多相脂质体有较好的抑制大鼠尘肺纤维化病变的作用;有人采用乳化法制备了多层的青蒿酯脂质体;沈阳药科大学研究开发的油酸多相脂质体、喜树碱多相脂质体等,这种多相的复合系统包括多室及单室脂质体、增溶胶团、油水型乳剂及水油型乳剂混悬在小相中,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分散系统。
白术的现代研究进展
白术的现代研究进展白术为临床常用中药材,近年来对其研究颇多,本文结合相关文献就其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作一综述,以期为白术在临床上进一步应用推广提供依据。
标签:白术;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白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为菊科植物,取其根茎人药,在我国拥有着悠久的药用历史,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为上品中药。
白术性温,味甘、苦,为临床常用的补气药,具有补脾益气,固表止汗,燥湿和中,安胎等功效。
白术主产于浙江、安徽等地,以浙江的磐安、新昌等地产量最大,又名”浙术”,於潜所产白术质量最佳,又称“於术”。
其药用量居全国第七,出口量也很可观。
为了进一步促进其开发利用,本文对其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分别进行阐述。
1白术的化学成分白术中的化学成分种类丰富,主要含有挥发性成分,多糖类成分,苷类成分等。
1.1挥发性成分。
白术中挥发油的含量较高,随着现代分离技术的提高,已从其挥发油中提取分离出近100中成分。
其中主要为萜类成分,以倍半萜为主,有桉叶烷型,蛇床烷型,榄香烷型等丰富的骨架类型。
内酯类成分为白术挥發油中的特征性成分,也是其活性成分,有研究将白术用乙醇提取,乙酸乙酯作为萃取溶剂制得浸膏,然后经过层析柱,梯度洗脱得到白术内酯Ⅰ、Ⅱ、Ⅲ及Ⅳ等结晶体。
林永成等实验研究从白术中分离得三种新型倍半萜内酯,分别为双白术内酯,4,15-环氧羟基白术内酯,8,9-环氧白术内酯。
1.2多糖类成分。
白术中的多糖类成分是其主要的活性成分之一,白术多糖可以分为PSAM-1和PSAM-2两种类型,其中PSAM-1主要由阿拉伯糖,半乳糖,甘露糖,鼠李糖组成,PSAM-2由木糖,半乳糖,阿拉伯糖组成。
1.3苷类成分。
白术中主要含有黄酮苷及倍半萜糖苷等苷类。
运用现代分离技术已从白术中分离得到苍术苷A,苍术苷B,紫丁香苷,淫羊藿次苷D,等9个苷类化合物,有研究在白术地上部分的甲醇提取物中得到5种黄酮苷。
1.4其他成分。
中药之白术篇
中药之白术篇提纲:一,历代本草记载二,临床应用三,形态特征四,伪品鉴别一,本草记载1,《本经》:术,味苦,温,无毒。
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
止汗,除热,消食。
作煎饵,久服轻身,延年,不饥。
(风眩,头痛,目泪出。
消痰水,除心下急满及霍乱吐下不止,腰脐间血。
)2,《本草蒙筌》:白术,味苦,甘,辛,气温。
味厚气薄,可升可降,阳中阴也。
无毒。
入心,脾,胃,三焦四经。
除湿益燥,缓脾生津。
驱胃脘食积痰涎,消脐腹水肿胀满。
止呕逆霍乱,补劳倦内伤。
手足懒举贪眠,多服益善;饮食怕进发热,倍用正宜。
治皮毛间风,利腰脐间血。
在气主气,在血主血。
无汗则发,有汗则止。
同枳实消痞,助黄芩安胎。
3,《圆运动》:补脾胃土气,白术为主药。
性平不可用土炒,伤其津液,以增燥性。
有滞之吐泄忌用。
4,《本草会编》:脾恶湿,湿胜则气不得施化,津何由生?故曰:膀胱者,津液之府,气化则能出焉。
用白术以除其湿,则气得周流而津液生矣。
5,《本草经疏》:术,其气芳烈,其味甘浓,其性纯阳,为除风痹之上药,安脾胃之神品。
《本经》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者,正以风寒湿三者合而成痹,痹者,拘挛而痛者是也。
《经》曰,地之湿气,感则害人皮肉筋骨。
死肌者,湿毒侵肌肉也。
痉者,风寒乘虚客于肝、脾、肾所致也。
疸者,脾胃虚而湿热瘀滞也。
如上诸病,莫不由风寒湿而成,术有除此三邪之功,故能祛其所致之疾也。
止汗、除热、消食者,湿热盛则自汗,湿邪客则发热,湿去而脾胃燥,燥则食自消,汗自止,热自除也。
又主大风在身面者,术气芳烈而悍,纯阳之物也,风为阳邪,发于阳部,故主之也。
风眩头痛目泪出者,阳虚则风客之而眩,痰厥则头痛,风热壅则目泪出也。
消痰水,逐皮间风水、结肿,除心下急痛,及霍乱吐下不止者,湿客于胃则滞而生痰,客于脾则生水,脾虚湿胜,则为水肿,湿客中焦则心下急满,脾胃俱虚,则中焦不治,而湿邪客之,则为霍乱吐下不止也。
利腰脐间血者,血属阴,湿为阴邪,下流客之,使腰脐血滞而不得通利,湿去则诸证无不愈矣。
白术不同炮制方法及药理作用探究
白术不同炮制方法及药理作用探究白术是菊科植物白术的干燥根茎。
有着燥湿利水、健脾益气、安胎、止汗之功效。
主治由于运化失常、脾气虚弱引起的倦怠乏力、脘腹胀满、痰饮水肿、胎动不安、自汗等症状。
对于白术的炮制,最早在《千金要方》与《千金翼方》中就有所记载。
在此之后,又出现了土炒、麸炒等多种多样的炮制方式。
据文献考证,白术的常见炮制方式有清炒白术、白术炭、醋白术、生白术、米泔白术、麸炒白术、土白术、焦白术等等。
本文主要就白术不同炮制方法与药理作用展开综述性研究。
标签:白术;炮制方法;药理作用白术是菊科植物白术的干燥根茎。
主要产地为湖南、安徽与浙江,其性温、甘、味苦,有着燥湿利水、健脾益气、安胎、止汗之功效。
主治由于运化失常、脾气虚弱引起的倦怠乏力、脘腹胀满、痰饮水肿、胎动不安、自汗等症状。
白术的临床应用范围十分的广泛,有关研究显示,目前我国白术制剂已经超过了500种,远远超过了党参、黄芪、人参制剂的数量,已经成为我国配方频度最高的中药。
1白术的常见炮制方式对于白术的炮制,最早在《千金要方》与《千金翼方》中就有所记载,在此之后,又出现了土炒、麸炒等多种多样的炮制方式,据文献考证,白术的常见炮制方式有清炒白术、白术炭、醋白术、生白术、米泔白术、麸炒白术、土白术、焦白术等等,炮制品种与炮制方法创造了新的记录。
在时代的变迁之下,现阶段常见的白术炮制法有生白术、土白术、炒白术、麸白术几种。
具体炮制方法如下:生白术:取白术,除去杂质,使用清水洗净、大小分开,浸泡12~24 h,待6、7成熟之后,闷润24~32 h,保持内部与外部湿度的相同,完成后,切厚片,烘干或者晒干备用。
土白术:取适量伏龙肝细粉(每100 Kg白术片取30 Kg伏龙肝细粉),将其放置在热锅中,使用中火煎炒,加入白术片,炒至表面有土色、取出后,筛选晾晒。
炒白术:将蜜炙麸皮置入锅中(每100kg白术片取10kg蜜炙麸皮),冒烟后在其中加入白术片,待变为焦黄色有香气溢出之后,将去取出,筛选晾凉。
任务书白术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与复方应用的研究进展
[9]李滢,陶海燕,杨秀伟.生白术和炒白术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J].药物分析杂志,2013,33(07):1210-1217.
3.毕业论文进度安排:
起Hale Waihona Puke 时间阶段内容2019年7月15日—2019年9月15日
[3]赵玉娇,徐文慧,沈小丽,田俊生,秦雪梅.白术中内酯类成分的TLC鉴别与UPLC含量测定[J].中国中药杂志,2017,42(03):531-535.
[4]郑晓珂,于洋,周静,吴广操,王小兰,牛艳,黄岩杰,匡海学,冯卫生.白术各化学拆分组分及其配伍对大鼠肾病综合征的影响[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16,27(04):467-474.
任务书
毕业论文题目
白术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与复方应用的研究进展
1.毕业论文任务要求:
概述:白术作为一味具有补益作用的传统中药,又兼具多种功用。梁代医家陶弘景的著作《名医别录》记载,白术主治大风引起的身体和面部疾病,风痰头痛,流泪,祛痰,皮下过度水肿,上腹部肿胀,霍乱,持续性呕吐和腹泻。宋代以后,中药炮制逐渐盛行,白术麸炒后,起祛痰作用的挥发油含量降低,起宫缩抑制作用的内酯类成分含量升高,因此,元代名医朱丹溪在《丹溪心法》中首次将白术视为安胎圣药,而到明代以后,白术极少用于祛痰。清代医书《本经逢原》记载,白术生用可除湿益燥、消痰利水;制熟则和中补气,可用于安胎,而近现代主要应用白术补益健脾,故多用炮制品。2015版《中国药典》记载白术苦、甘,温,归脾、胃经,功效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主治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近年来,对白术的化学成分已有较多的研究,药理作用与复方应用的研究也不在少数。在这篇综述中,笔者将围绕以上三方面研究进展展开论述,为其进一步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药用白术的研究
湖北中医药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题目:药用白术的研究姓名:李晓华学号: 20080305002专业:中药资源与开发年级: 2008 级实习单位:武汉市健恒药业有限公司指导老师:刘强完成日期: 2012 年 5 月 10日药用白术的研究白术为菊科植物白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的干燥根茎,为我国传统用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原名“术”,后因宋代林亿等人的极力推行,改为白术。
白术是道地药材“浙八味”之一。
野生白术主要产于浙江於潜、昌化、天目山一带,以於潜所产白术质量为佳,称“於术”,现多栽培,少有野生。
2005 年版《中国药典》中白术药材居全国大宗常用中药材之首,全国年需求量 7000t[1]。
白术性温,味苦甘,有补脾、益胃、燥湿、和中的功效,常用于脾胃气弱、不思饮食、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等症状,经典医书中就有“脾虚不健,术能补之,胃虚不纳,术能助之”的论断[2]。
1 白术的药用资源研究1.1 白术的鉴别1.1.1白术性状鉴别根茎规则的肥厚团块,长3-13cm,直径1.5-7cm。
表面灰黄构灰棕色,有瘤状突起及断续的纵皱和沟纹,并有须根痕,顶端有殖留茎基和芽痕。
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不平坦,黄白色至淡棕色,有棕黄色的点状油室散在,烘干者断面角质样,色较深或有裂隙。
茎下部叶羽状分裂,上部叶狭披针形。
秋季开紫花,全为管状。
气清香,味甘、微辛,嚼之略带粘性。
以个大、质坚实、断面黄白色、香气浓者为佳[3]。
1.1.2白术显微鉴别根茎横切面:木栓层为1-5列木栓细胞,其间夹有1-2列断续的石细胞带。
皮层、韧皮部及射线中散有油室,长径180-370μm,短径135-200μm。
表成层环明显。
木质部外侧的导管1-3列径向排列,基旁无木纤维束,内侧的导管周围有较发达的木纤维束。
薄壁细胞中含草酸钙会晶和菊糖[4]。
1.1.3 白术理化鉴别(1)取本品粉末1g,加乙醚5ml,振摇浸出15min,滤过。
白术的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
白术的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白术,又称白术、白附子等,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实践中。
白术不仅具有较好的药理作用,还在临床上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
本文将对白术的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进行探讨。
一、白术的药理研究白术具有补脾胃、固表止汗、渗湿化痰、解毒消肿等功效。
近年来,关于白术的药理研究不断深入,发现白术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如顺藜芦醇、山柰素、芳香酮、阿魏酸等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等作用。
白术在药理研究中显示出具有调节免疫功能、抗炎抗氧化、保护肝脏等多种生物学活性。
研究表明,白术在抗炎方面的作用机制主要与抑制白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等炎症介质有关;在免疫调节方面,白术可增强巨噬细胞吞噬能力,调节T细胞的活性,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
二、白术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1. 治疗脾胃虚弱等消化系统疾病:白术具有补脾胃、固表止汗的作用,常用于治疗食欲不振、腹泻、食积等消化系统疾病。
2. 缓解湿热病症:白术有渗湿化痰的功效,对于湿热病症如黄疽、水肿等有较好的缓解作用。
3. 抗肿瘤作用:白术中的活性成分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减少肿瘤的发生和发展。
4. 调节免疫功能:白术在药理研究中显示出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可以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对于调理体质、改善免疫功能有一定作用。
综上所述,白术作为一种重要的中药材,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和临床应用价值。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对白术的深入研究将为中医药的发展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同时也为白术在临床应用中的进一步优化提供更多可能性。
希望在未来的研究中,能够进一步揭示白术的作用机制,为其在临床上的应用提供更多的参考价值,让更多患者受益于这一优秀的中药。
白术不同炮制法的功用
白术不同炮制法的功用
展开全文
白术为菊科植物白术的干燥根茎。
归脾、胃经,味苦、甘而性温。
功能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
《医学启源》记载白术“除湿益燥,和中益气,温中,去脾胃中湿,除胃热,强脾胃,进饮食,止渴,安胎”;《神农本草经》记载白术“气味甘温,无毒,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止汗、除热、消食”;《药性赋》记载白术“味甘,气温,无毒。
可升可降,阳也。
其用有四:利水道,有除湿之功;强脾胃,有进食之效,佐黄芩有安胎之能,君枳实有消痞之妙”。
白术的炮制不同,功效也有所差别。
临床常用的白术炮制方法有:生白术:将白术拣净杂质,用水浸泡润透后捞出,切片,晒干。
生白术长于健脾通便。
生白术用于通便时,入煎剂可用到每天30克,常与枳实同用。
炒白术:又名炙白术,先将一份麸皮撒于热锅内,等有烟冒出时,再将10份白术片倒入微炒至淡黄色,取出,筛去麸皮后放凉。
炒白术善于燥湿。
焦白术:又名焦术、白术炭,即将白术片置锅内用武火炒至焦黄色,喷淋清水,取出晾干。
焦白术以温化寒湿、收敛止泻为优。
土炒白术:取一份灶心土(伏龙肝)研为细粉,置锅内炒热,加入5份白术片,炒至外面挂有土色时取出,筛去泥土,放凉。
土炒白术功能健脾和胃、止泻止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虚卫 阳不 固之 恶 风 自汗 , 体虚 卫 弱 。 感 风 邪 者 对 易 亦有 良效 ,该 配 伍 结构 在 固表 止 汗方 面 得 到 广 泛
应用 。 15 明清 时 期 明 清 时期 的本 草 学专 著 对 白术 .
维普资讯
福 建 中 医学 院 学报 20 0 7年 8月 第 l 7卷 第 4期 J u a o uin Colg fTCM g s 2 0 1 4 o r l fF ja l eo n e Au ut 0 7, 7( )
43
・
理论 探讨 ・
维普资讯
福 建 中医学 院 学报
香 、 草 ) 脾 胃久虚 , 液 内耗 , 吐 、 甘 治 津 呕 泄泻 频 作 ,
第 1 7卷
消痞除膨 ; 君参 、 、 、 , 胃寒 之 虚 呕 ; 归 、 冬 藿 半 定 君 芎 、 、 , 血 弱而 调 经 ; 中之 剂 无 白 术 , 芍 地 养 温 愈而 复 发 ; 疡 之证 用 白术 , 以托 脓 。 ” 得 配 本 草 》 溃 可 《 言 : 白术 , 当归 、 “ 得 白芍 , 血 ; 补 得半 夏 , 呕 吐 ; 止 配
较 广 泛 。张 仲 景 用 白术 共 计 2 9方 , 伤 寒 论 》 0 《 1 方 ,金 匮要 略》 9方 。如 治 疗 “ 下坚 大 如 盘 , 《 1 心 边
如旋 盘 , 饮 所 作 ” , 枳 术 汤 ( 实 、 水 者 用 枳 白术 ) 其 , 中 枳实 用 量倍 于 白术 ; 饮 病 证 见 “ 下 有 支 饮 , 水 心 其人 苦 冒眩 ” , 泽 泻 汤 ( 泻 、 者 用 泽 白术 ) 疗 ; 草 治 甘 附子 汤 、 枝 附 子 去 桂 加 白术 汤 、 黄 加 术 汤 、 桂 麻 防 己黄 芪 汤等 方 中用 白术 意 在祛 风除 湿 ;妇 人 妊 娠 常 服 白术 散 、 归 散 , 世 将 白术 视 为 安 胎 圣 药 , 当 后 就源 出于 此 。利水 化 饮 方 面 , 苓桂 术 甘 汤 、 武 有 真 汤、 五苓 散 等 均含 有 白术 。张仲景 所 用 白术 主要 有 健脾 益 气 、 痞 、 水 化 饮 、 风 除湿 、 呕 止 渴 、 消 利 祛 止 安胎 等 功效 , 汤 剂 最 大 用 量 为 4两 , 附子 汤 , 人 如 最小 用 量 为 6分 . 麻 黄 升 麻 汤 . 以 2 如 但 ~3两 者 最 为多见 。诸 方 中 白术 在 用 于祛 风 胜 湿 时用 量 较
术等 组方 . 治疗 酒 风 。 至东 汉 , 白术 的运 用 已经 比
明 确 提 出 了 白术 用 于 美 容 有 驻颜 去 黑 干 的 作 用 。 《 修 本 草 》 称 白术 用 “ 酒 浸 之 ,用 拭 面 黑 干 新 苦
黜 , 效 。” 药 性 论 》 极 《 也说 白术 能 “ 颜 去 黑 干 ” 驻 。
的归 纳更 加详 细 和 全 面 。 本 草 从新 》 : 白术 , 《 云 “ 甘
补脾 , 和 中 , 燥湿 。本 善 补 气 , 温 苦 同补 血 药用 , 亦 能补 血 。 汗 能发 , 汗 能止 。 无 有 补脾 则 能进 饮 食 , 祛
白 术 为 菊 科 植 物 白 术 At tlds m co r yo e a r— a
重 , 用于 消 痰化 饮 时量 较轻 。 而 12 魏 晋 南 北 朝 时 期 梁 ・ 弘 景 《 草 经 集 . 陶 本
cp aaK iz的根 茎 , 味 苦 、 、 , e hl od 性 甘 温 人脾 、 胃经 。 为 健 脾益 气 . 湿 利 水 、 燥 固表 止 汗 之要 药 , 用 于 多 脾 虚失 运 . 湿停 聚 之 痰 饮 、 肿 以及 表 虚 自汗 等 水 水 病 症 。 治 脾虚 气 弱 , 动不 安 . 湿痹 证 等 。 亦 胎 风 白术 应 用历 史 源远 流 长 , 代 本 草 、 书记 载 颇 多 。 现 历 方 将 其历 代 应用情 况 整 理 如下 。
汤 . 桑寄生 、 用 白术 、 苓 、 草 来 补 肾 健 脾 , 胎 茯 甘 安
止血。
14 宋 金 元 时 期 宋 代 医 书 中有 关 白术 的记 载 . 颇 丰 , 中 白术功 效 多 以健 脾 益 气 为 主 。如 《 平 其 太 惠 民和 剂 局方 》 四君子 汤 以人 参 、 的 白术 、 茯苓 、 甘 草 四味 治脾 胃气 虚 ,成 为后 世 益 气 健 脾 的基 础方
1 白术 历 代 应 用 沿 革
注》 :术 有 赤 、 云 “ 白两 种 。 可 见 白术 、 ” 苍术 的分 别 ,
由此 开 始 。但 该 书 未 阐明 二 药 的性 味 功 能及 临床 应用 上 有何 不 同 。 名 医别 录》 了继 承 《 农本 草 《 除 神 经 》 术 的认 识外 , 提 出 了 白术 治 风 眩 头痛 、 对 还 痰 水 , 下 急 满 , 乱 吐下 , 腰 脐 间 血 , 津 液 等功 心 霍 利 益
烦渴 多饮 。《 济 本 事 方 》 普 中记 载 醒脾 丸 ( 白术 , 炙 厚朴 、 麻 、 黄 、 蝎 、 风 、 参 、 天 硫 全 防 人 肉桂 ) 小 儿 治 慢脾风 , 吐利后虚 困昏睡 , 因 欲生 风 痫 者 。 ( 因 - 方 》 白术 汤 ( 中 白术 、 味子 、 苓 、 夏 、 草 ) 五 茯 半 甘 治
史 沿 革 及 应 用 配伍 规 律 , 白术 研 究及 临床 应 用 提 供 理 论 支持 。 为 关键 词 : 术 ; 代 本 草 ; 献 研 究 ; 伍 规 律 白 历 文 配
中 图 分 类 号 : 8 . R2 2 7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4 5 2 2 0 0 — 0 3 0 1 0 — 6 7( 0 7) 0 4 — 3 4
无 汗 能 发 , 汗能 收 , 有 通溺 止 泄 , 痰 治 肿 , 热化 消 止
的应 用进 行 了大 胆 的创 新 。《 胃论 》 张 元 素 之 脾 引 枳术 丸 , 白术 倍 于 枳 实 治 脾 虚 气滞 , 以 饮食 停 聚 ,
胸 院痞满 , 思 饮食 。 不 这是 对 《 伤寒 杂病 论 》 中枳 术
《 台 秘 要 》 自汗 方 以防 风 、 外 的 白术 、 蛎 为 散 , 牡 治 自汗 恶风 , 气 乏力 。 是 自《 少 这 神农 本 草 经 》 中提 出
白术 能 “ 汗 ” 止 以来 , 其 应 用 于 临 床 实 际 组 方 中 将 的较 早 记 载 。此 外应 用 白术 治疗 妊 娠 呕 吐 的的 记
脾 虚 的基 本 方 : 屏 风 散 以 白术 、 芪 、 玉 黄 防风 治 表
癖 , 胎止呕 , 安 功效 甚 多 , 因脾 湿 则 汗 不 止 , 健 总 脾
则 汗 易 发 。凡水 湿 诸 邪 , 不 因其 脾 健 而 自除 , 靡 吐
泻 及 胎 不安 , 靡 不 因其 脾 健 而 悉 平 矣 。 ” 末 民 亦 清
言其 “ 主风 寒 湿痹 、 肌 、 、 , 汗 , 死 痉 疽 止 除热 , 消食 。 作煎饵 , 服 轻身 , 年 , 饥 ” 久 延 不 。但 《 经 》 本 中只 称 其为 “ ” 无苍 术 、 术 而 白术 之 别 。更 早 的文 献 , 如 诸 《 十二病 方 》 《 五 、 居延 汉 简》 《 威 医简 》 、武 中亦 无 苍 术与 白术 之分 。《 十二 病 方》 五 有用 其 人 复方 , 以治 金伤 疼痛 的 记载 。《 问 ・ 能论 》 素 病 中则 以泽 泻 、 白
汤 的一大 改 进 .也 为 后 世 医家创 制 了枳 术 丸 系 列
方剂 提供 了基 础 。《 溪 心法 》 白术 芍药 散 ( 丹 的 即痛 泻要 方 ) 以炒 白术 、 白芍 、 陈皮 、 风治 肝 脾 不 炒 炒 防 和 , 旺乘 克脾 土之 肠 呜 腹 泻 . 为后 世 治 疗 肝 旺 木 成
五肌 伤湿 , 嗽痰 涎 , 寒 发 热 , 气 喘 急 。《 注 咳 憎 上 校
姜桂 治 五饮 ; 莲 肉止 泻 痢 ; 配 配茯 苓 , 利水 道 ; 枳 君 实 化 瘾 瘕 ; 人 参 、 芪 , 气 止 汗 ; 川 连 去 湿 佐 黄 补 佐
火 ; 黄 芩 , 胎 清 热 ; 车 前 除肿 胀 ; 广 皮 , 佐 安 合 入 生 津液。” 外 。 另 清代 医家 对前 人 经验 进 行 总 结 的同
载 也很 丰 富 。 《 金要 方 》 如 千 以橘皮 汤 ( 白术 、 人参 、 橘皮、 茹、 朴、 姜) 竹 厚 生 治妊 娠 恶 阻 , 吐 食不 下 ; 呕
鲤鱼汤 ( 鱼 、 鲤 白术 、 姜 、 生 芍药 、 归 、 苓 ) 妊 当 茯 治
娠 腹 胀满 胎寄 生
剂 。《 全生 指 迷方 》 中宽 中丸 以 白术 、 皮 为 丸 , 橘 每 食 前 木 香 汤送下 , 治脾 虚胀 满 。 小 儿 药证 直 诀 》 《 以
七 味 白术散 ( 白术 、 苓 、 香 叶 、 炒 茯 藿 葛根 、 参 、 人 木
收 稿 日期 : 0 7 0 — 8 20 — 4 2 基 金 项 目 : 家 自然 科 学 基 金 资 助 项 目( 07 5 4 , 建 省 青 年 人 才 基 金 资 助 项 目 (0 6 3 6 ) 国 36 2 8 ) 福 2 0 F 0 0 作 者 简 介 : 时 宝 (9 1 ) 男 , 授 , 士 研 究 生 导 师 。 阮 15 一 , 教 博
妇人 良方 》 的托 里 散 ( 白术 、 芪 、 参 、 皮 、 黄 人 陈 当
归、 地、 苓、 熟 茯 芍药 ) 疮 疡 因气 血 俱 虚 , 能 起 治 不
发, 或腐 溃不 能 收敛 , 恶 寒 发 热者 。 及
金 元 时代 医家 在 前 人 理论 的基 础 上 ,对 白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