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西方国家的预算赤字和政府债务问题

中国银行--西方国家的预算赤字和政府债务问题
中国银行--西方国家的预算赤字和政府债务问题

W Y Y O O R R K K F F I I N N A A N N C C E E N N E E W

NEW YORK FINANCE

目录

西方国家的预算赤字和政府债务问题

当手头拮据时,许多人往往会用信用卡去抵挡一阵子。在经济衰退时,许多政府乐意让财政预算赤字扩大,以此来应对眼前的经济难关。

这样做也许是明智的,但在过去18个月左右的经济危机期间,某些国家的财政赤字增长之多和之快,致使人们普遍意识到有必要采取中期的补救行动来应对这一问题。赤字超出GDP的10% 或更多,这种情形不可能持久,尤其是当债务日益增多而焦虑不安的市场又把偿债成本推向高处时。

市场压力解释了赤字为什么会在南欧地区出现。特别是希腊和葡萄牙,他们的融资成本急剧上升,一些投资者已质疑这两个国家是否有能力来延期债务偿还。赤字也成为即将到来的英国大选的中心话题;而在美国,“茶叶党”的行动已引发一场反对政府开支攀升的民粹主义运动。

目前尚无什么绝对规则可以断定,赤字或公共债务水平达到何钟程度才对某个经济体的规模来说是过高的。人们在危机爆发前的普遍看法是,发达国家安全持有的公共债务可以高达GDP的60%。多年来日本的债务一直超过其国内生产总值,但其政府并没有遭遇金融危机,原因可能是日本国内有愿意购买其债券的大量买家。但是,如果当市场真的失去对政府财政清廉的信心时,危机可能会非常快地出现,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将不得不作出痛苦的政治决定。

很显然,经济增长能使政府决策者的日子好过些。在经济增长的情况下,税收增加和失业救济金等开支减少,所有这些都会使赤字水平自动降低。而随着经济发展,赤字下降,债务也会变得更有持续性,债务调整的压力会减轻,投资者的信心也会得到恢复。

按照以往(通常是战后)经验,当人力和其它资源摆脱了冲突阴影而投入更具有生产意义的工作中时,国家就会从庞大债务的负担中恢复过来。当政治家们面对今天的赤字问题时,至关重要的是:其选用的政策应能对经济的长期发展有增强作用。他们并不缺少机会:例如,在有些国家,他们可提高领取养老金的法定年龄以及进行其它改革,以便劳动力市场更具有弹性。

但如果认为许多发达经济体立刻就能显现快速和持续的增长,则未免有点幼稚。人口老龄化甚至人口增长的萎缩都很有可能导致经济放缓。而金融危机后出现的经济增长通常也很疲弱。

这样,除了债务拖欠和通货膨胀情况下的隐性违约之外,减少赤字的途径就只剩下其余两个了,即:公共开支必须削减,纳税人要缴付更多税款。未来数年的许多政治纷争将将在这两条线上展开:一方面与纳税人纠缠不清,另一方面则与公共开支受益人有关。一场即将发生的争斗将在纳税人和公共部门雇员之间展开。在有些国家,某个政党可能被看作为纳税人利益的代表(如:英国保守党和美国共和党),而另一个政党则被认为是工人利益的代表(如:英国工党和美国民主党)。

争斗的另一种表现将反映在不同年代的公民之间。就美国而言,中期最大的财政预算是与养老金和老年人健保有关。政府若采取扩大财政赤字的做法,这或许能在短期内缓解眼前的经济痛苦,但会把风险转嫁给下一代人,下一代人将被日益增高的税收和债务利息支付等这些沉重枷锁困住。

争斗结果,各国不尽相同。争斗双方手中都握有强有力的武器。许多最大的纳税者是政治捐款人并与当权者关系密切。如果不把这些人放在眼里,他们可能会打包走人,转向另一个更友善的地方。尤其是在欧洲,公共部门的雇员及公共服务的接受者,他们的人数可观。他们肯定会通过工会来更好地组织起来进行抗争,而且他们还是政治捐款人。就像法国工人经常展示的那样,公共部门的工会组织可能用罢工和其它示威方式来恐吓政府。在这方面,希腊工会成员也是一直不甘落后的。

经验表明,政府应注重于削减开支而不是增加税收。全国经济研究局(NBER)1996年的一份研究报告认为,“主要靠削减开支来进行的财政政策调整和推行政府工资法案,是取得成功的较好机会,而且它是扩张性的。相反,主要靠增税和减少公共投资来进行的财政政策调整,往往维持不了多久,况且它是收缩性的。”欧洲央行和经合组织(OECD)两位专家的研究报告认为,政府开支占GDP比重的增加,往往与经济增长放缓有关联。英国智库Policy Exchange发表的一篇论文指出,进行成功的债务整合,其工作重点的80% 应放在削减开支上(参见图表1)。

图表1:欧洲历史上几个国家削减赤字的情况

经验还表明,一些较为成功的削减赤字计划,是由通货膨胀和利率下降来伴随的。所有这些使经济更容易出现反弹,并有助于提振选民对政府的支持率。今天的通货膨胀已处于低位,正如多数国家的债券收益率情况一样。因此,削减开支未必会带来较低利率下更多的市场回报。然而,开支不可以被削减的思路却可能带来以更高利率形式出现的市场惩罚。

不过,削减公共开支确是一件很艰难的事。在经济衰退情形下,社会福利开支会自动上升;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出现,养老金的支付也会持续不断地上升。上个世纪90年代,西方国家曾利用冷战结束的机会来大幅削减国防预算开支,但在阿富汗军事行动和恐怖主义威胁延续的情况下,现已很难设想再进一步大幅削减开支了。

奥巴马曾誓言,要把可自由支配的开支(不包括国防和国土安全开支)冻结起来,以求在10年间节省2500亿美元 – 在年赤字额达到1万亿美元以上水平时,这一削减额并不算多。如此,政府将不得不面对更多的政治敏感领域。改变社安养老金(它不属于可自由支配的开支范畴)的现行做法,

很有可能成为美国目前财政政策改革的一部分内容。而对英国来说,如果保守党赢得大选,他们很可能会改变现有的社会福利金规定。

许多政府试图通过提供就业或补贴等措施来回报支持者的拥护,实际上是把自己困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在希腊,右翼新民主党于2004年执政后誓言推行经济自由化。但该党在2009年下台时,政府公务员的人数超过了其执政之初的人数。如此做法盛行,往往导致公民在就业和收入方面对政府的依赖性日益增多。

在经济危机发生时,市场往往会主张削减公共开支,尝试用政府的力量来应对危机。政府可能会因此找到保持市场到位所需的政治决定。这就是为什么对南欧国家来说,他们的选择会如此僵硬。这些国家已不再像以往那样有货币贬值的选择自由。他们也不能把紧缩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结合在一起,因为他们已失去对后者的控制能力。

如果削减开支是一件特别痛苦的事,政府就可能不愿承担因推动此项决定而付出的政治代价。1931年就有过一个典型例子,当时英国正试图保留黄金标准(the gold standard)。那时的工党政府被告知:要削减预算赤字(特别是失业救济金),就得安抚市场;否则,英国央行的黄金储备将在两周之内耗尽。当时的政府内阁因这一问题而产生分裂。而在种种努力之后,紧缩计划仍未能奏效;于是英国在几个月内就抛弃了黄金标准。

1931年事件是工党历史上的一个失败教训。当今政府也有可能误入“投机者”的角色。债权人由于担心政府偿债能力而坚持要求提高利率,这一想法似乎很难被政治家们接受。在今年1月举行的达沃斯经济论坛年会上,希腊总理帕潘德里欧曾就此提出批评,指责它是对欧元区的攻击。

即便如此,希腊政府还是接受了这样的观点:该国赤字需要削减。在削减赤字方面,帕潘德里欧有某些关键的政治优势:民调显示,希腊人接受财政紧缩需要的观点;去年他赢得了大选胜利;反对派也正成为支持力量;他的Pasok党与工会有紧密联系。对一个左翼政党来说,推动预算削减的方案可能比较容易。

上个世纪90年代初,瑞典在银行业危机之后成功实施了财政紧缩政策,这是其社会凝聚力的体现。社会民主党政府把预算赤字(1994年时占GDP

的9.3%)转变成财政盈余 1.2%(截至1998年)。开支减少和税收增加占GDP的比重几乎都超过了5个百分点。1994 - 98期间,平均增长3.2%,期末失业率低于期初水平,这些无疑带来了政治和经济方面的实惠利益。

政府内的政治运作可以帮助或阻碍赤字削减。加拿大在财政改革方面有过三次失败经历,他们在1995年自由党的预算方案中才成功推出一项财政紧缩计划。政府部门阻挡了先前努力。在第四次改革尝试中,政府各部门被告知,如果他们不就紧缩计划达成一致,其预算将被一刀切地削减10%。削减开支涉及到好几个领域,包括国防、农业补贴失业救济金。结果,预算情况从1994年时占GDP的6.7% 转变为1997年时的少量盈余。

提高税收在政治上可能是必要的,但会对经济带来损害。上个世纪90年代,一些国家的成功例子都与他们为吸引企业和资本投资而采取减税措施有关。受到普遍关注的爱尔兰,其企业税只有12.5%,该国去年收紧银根时,并没有选择增税的做法。

图表2:过去30年间的企业税变化情况

过去30年间,企业税呈持续不断的下降趋势。华盛顿特区的一所大学(Robert Carroll of American University)民调显示,经合组织(OECD)国家(不包括美国)的企业税,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初的51%下降至2009年的32%(参见图表2)。如果企业受低税率吸引前来投资,一旦税收提高时,他们就可能离去。

实行高税收政策的欧洲政府,过去对爱尔兰这类国家的竞争做法,一直持抱怨的态度;目前的这轮经济危机有可能导致各国政府在税收政策方面采取更多的协调立场。事实上,许多国家都将同时提高税收,这样就有可能减少企业离去的诱因。

高收入者也会离去。在过去10年里,有众多的法国专业人士移居伦敦,为此,法国总统萨科奇要用税收政策优惠作交换条件恳请这些人士返回。英国正逐渐失去对高收入外来者的吸引力。普华永道会计事务所的数据表明,英国税务当局在对年收入为25万英镑(合37.3万美元)的已婚高管人士征税时,其税率要比其它任何G20国家(除意大利外)都高。

有些国家对公民采取了最大限度提高税收的政策,此项政策已重新引发了人们对避税的兴趣。G20国家一直在竭力敦促那些低税收国家(如:瑞士)提供有关外国存款者的信息。尽管如此,对企业和个人来说,仍有许多合法途径可以让他们转向税收制度相对更有利的国家。

因此,对政府来说,一大诱惑之处就是征收那些难以逃脱的税款,特别是销售税或增值税。这种税收政策的政治缺陷是,它们对穷人比对富人的伤害力更大。这是肯定不受欢迎的举措,许多人都认为这轮危机是高收入的银行家们造成的。况且,在更高税收打击消费需求的情况下,经济有可能重新陷入衰退之中。日本在1997年采取提高消费税的做法,今天,这一做法仍被指责为导致日本经济复苏出轨的原因。

欧洲国家政府已在他们的紧缩财政方案中相应提出了一些组合措施。希腊、爱尔兰、葡萄牙和西班牙都表示要削减或冻结工资或裁员,以应对公共部门的工资支付问题。希腊3月3日宣布了新一轮的裁员计划。但这些一揽子组合计划也包含了增税和打击逃税的内容。

在希腊,逃税行为相当普遍,几乎很少有公民公开承认自己是高收入者;对此,政府的一项对策就是提倡用收据来证明。高收入者如果申报个人免税额达到12000欧元,就需提供至少是该金额的相关凭证。

尽管这一努力颇为艰难,希腊政府还是一直面临着公共部门雇员的罢工浪潮。政府可以外部财务压力为借口,来推行那些在政治上可能无法接受的改革措施。但它有一个微妙的平衡问题。如果那些严厉的措施是受外国人支配(无论是来自欧盟还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选民们都可能会很有抵触情绪。

有时,不可抗拒的力量会遇到不可改变的事物。以加州为例,那里的选民有权以公投方式来就具体财政政策表决。冰岛要在全民公投中进行这种特定试验,选民们将被要求就接受或拒绝赔偿外国存款者的问题进行表决。

民主国家将在今后几年里面临一些尴尬的决定。其最大问题之一是养老金,它将大大超出近来银行救助所花费的成本。在1889年,那时的德国总理Otto von Bismarck最初提出国家养老金制度时,当时预期的人寿命是45岁;所以,最初设想只是为那些不再能工作的人提供一份收入来源。那时的妇女若活到65岁,就可领取退休金达20年时间。

而即便这一计算法也是基于人们在第一个地方工作到65岁来定的。当今许多雇主(特别是公共部门的雇主),已养成让雇员在50多岁或60岁刚出头时就让他们退休的习惯。德国(不久将面临国家规定退休年龄67岁)很讨厌出手救助希腊(该国退休年龄是63岁)。

在英国,大多数公共部门雇员的工资依然是最终薪酬(final-salary)或明确福利(definied benefit)制,而私营公司新雇员的福利通常不确定。这两者之间的成本差距(占工资比重)竟高达30%。

提高退休年龄(可能延至70岁)并削减公共部门的养老金支付,在短期内增加财政储蓄是有限的,但对改善政府的长期财政状况有很大促进。然而,这一举措肯定是不受欢迎的。接近退休年龄的人口比例在不断增加,参加投票的老年人很可能多于年轻公民。可是,若不进行改革,年轻选民将面临沉重的债务负担。

在赤字问题面前有许多鏖战:纳税人与公共部门雇员之间的对抗;老年人与年轻人的对抗。而精心选择能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可化解这些矛盾,使他们的对抗程度减弱一点。即便如此,其矛盾也可能很激烈。

(来源:Dealing with fiscal deficits: Sharing the pain from The Economist print edition)

本期编译:Raymond Yun

本期译稿仅作为我行内部的参考资料使用,不作它用。译者尽最大努力来转述原文主要内容,但不保证理解和表达的完全准确性。译文中如有歧义或误解之处,概以英文原文为准,特此声明。

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问题的研究.pdf

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问题的研究 作者:c h u n t i n g y u e 【摘要】: 作为政府债务风险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是地方财政风险的集中表现。2010年以来,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已引起各级政府及有关人士的广泛关注。本文旨在以相关概念的基础涵义为切入点,指出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特点、表现形式,深入剖析现状、成因、危害,同时,结合经济体制、财政、金融、债务风险等多方面因素寻找对策,提出防范和化解该类风险的方法建议。 【关键词】: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范 【正文】: 一、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概念 (一)地方政府债务 “地方政府债务”,顾名思义,是指作为债务人的地方政府,因过去的交易、事项而引起的政府现有责任,这种责任将会导致经济资源的外流。 要进一步理解地方政府债务的涵义,我们应该着重注意以下三方面:首先,此类债务不单是指地方政府通过发行具有一定票面价值的债券而形成的债务;其次,此类债务除了包括地方政府通过信用手段取得的财政收入之外,还包括了地方政府的某些欠款(如应付未付款项等);再次,此类债务还应包括地方政府所提供的对外担保而形成的或有债务。 目前,地方政府债务的分类主要有以下两种分类形式。 按照债务是否属于法定义务,可将地方政府债务分为显性债务和隐性债务。显性债务是指建立在某一法

律或者合同基础上的地方政府债务;隐性政府债务是指不以某一法律或者合同为基础、产生于公众预期或者 政治压力地方政府债务(由政府承担偿付责任)。 按照债务发生是否需要特定的条件,又可分为直接债务和或有债务。直接债务是指不需要特定事项的发 生,在任何情况下,地方政府都需要承担支付责任的债务。或有债务是指基于特定事件发生而产生的地方政 府债务(如提供担保所形成的或有债务)。 两种形式的分类较为明确,但这两种分类形式并不是各自独立的,它们相互交叉、相互影响着,由此组 成了地方政府债务的四种基本类型,即——直接显性债务、直接隐性债务、或有显性债务和或有隐性 债务。 (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凡是“债务”,必然使人联想到风险,地方政府债务也不例外。它的风险既包括地方政府无法清偿到 期债务的偿债风险,也包括由偿债风险所引发的其他风险。具体表现形式主要体现在以下四方面:一是规模 风险。即债务规模过大而导致的到期债务无法完全支付的风险。某些地区的地方政府债务的规模有的甚至已 超过地方财政的承受能力,若再将这些地区一些无法统计的因素考虑在内(欠发工资、违规担保、民间集资 所形成的债务),债务总规模必然更为庞大;二是结构风险。主要是指各类地方政府债务状况所显示的隐患; 三是效率风险。债务资金使用效率不高,偿债资金能否从债务资金的投资回报中有效获得,仍有待观望;同 时,债务资金的管理效率也不高,造成了债务资金无法有效使用;四是外在风险。主要指由于地方政府无法 清偿到期债务而引起的其他风险(如为了清偿债务而挪用其他财政支出资金,势必造成其他项目供应短缺, 或增加税费,使纳税人和收费对象的负担加重,又或者向上级政府转嫁债务等等)。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大致有以下四种情况:一是在其他支出项目正常保证的前提下,地方政府不能按期偿付到期债务;二是挪用其他支出资金,用于偿付到期债务,从而造成其他支出项目 资金保证程度下降;三是开辟不正常的资金来源渠道用于偿债(如加重税负等);四是向上级政府转嫁债务, 因而给上级政府造成损失。这类风险的危险虽不言而喻,但也具备一定的可控性。 (三)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特点 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特点在于: 1.区域性(中西部地区的债务风 险程度明显大于东部地区); 2.复杂性(产生的原因错综复杂) 3.层次性(省一级的债务风险相对 较小,越往下一级风险越高); 4.传递性(地方政府难以弥补的债务负担最终要由中央政府承担一部分,

【文献综述】地方政府债务管理问题研究

文献综述 地方政府债务管理问题研究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在我国学术界引起了重视,我国学术界近年来也纷纷对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加以研究,并取得了不少成果,许多作者,在地方政府债务的形成原因和管理对策方面,从不同的角度对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进行了研究,也都获得了各种结论。我从地方政府债务的界定,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以及特点,成因分析以及解决对策和建议等方面进行了总结整理。 1地方政府债务涵义的界定 1.1 地方政府债务的定义 所谓地方政府债务,是指由地方政府及其所属部门预算单位举借或合法担保以及在特定条件下需由政府偿还的内外债务。具体来说,它要求“地方政府作为债务人要按照协议或合同的约定,依照法律的规定向债权人承担资金的偿付义务”。 在国外,真正深入政府债务的研究是在20世纪90年代,代表人物是世界银行高级经济学家Hana Polackova。她(2002)提出:根据债务发生是否需要特定条件而划分为直接债务和或有债务;根据债务发生是否属于法定义务而划分为显性债务和隐性债务。这一概念就表示为她所提出的财政风险矩阵。 Hana Polackova(1999)认为当政府在短期内面临财政赤字和政治压力的环境中,政策制定者往往更偏好一些预算外政策。“政府可能对带来了更多财政风险但是要求较少的即时融资的预算外政策情有独钟。”这些预算外政策在收付实现制的预算模式下并不需要即时的财政支付和预算内列支。在实践中,政府的预算外政策通常是采用国家担保、直接贷款等或有负债形式。财政机会主义的行为增加了长期公共融资的不确定性,也损害了长期财政的稳定性。她把政府在财政调整过程中表现出的这种短期行为称为“财政机会主义”。 但是国外学者对于政府债务的研究,主要是建立在中央政府债务的角度上的,我国学者可以根据这些理论成果,对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进行界定。 2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特点及风险概述

地方政府债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地方政府债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和原因1.1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现状 根据审计署的审计结果,截至2013年6月底,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108 859.17亿元,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26 655.77 亿元,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债务43 393.72 亿元。根据近年来地方政府性债务在举债主体和融资方式上出现的新情况。在这次审计中,在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中,包括了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为其他单位提供担保形成的债务383.52 亿元;在政府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债务中,包括了地方政府通过国有独资或控股企业、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等新的举债主体和通过BT(建设-移交)、融资租赁、垫资施工等新的举债方式为公益性项目举借,且由非财政资金偿还的债务19 730.13亿元。 我国与一些国家的政府债务不同,我国政府债务主要用于消费性支出不同,我国的政府性债务主要用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条件改善相关的项目建设,大多有相应的资产和收入作为偿债保障。目前,国际上对政府性债务负担状况尚无统一评价标准,参考一些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通常做法,通过比较负债率、政府外债与GDP (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债务率和逾期债务率等指标,对2012 年底8我国政府性债务负担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全国政府性债务各项风险指标均处于国际通常使用的控制标准参考值范围内,风险总体是可控的。但是相对目前来说,规模仍然是很大,增长速度很快,部分地方和行业债务负担较重等等还存在着一系列问题。 1.2地方政府债务存在的特点 现阶段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规模大。如果按照2010年的增长速度,2012年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估计已经达到GDP的29%,远高于1996年的3.4%。相比之下,日本的政府债务虽已相当于GDP的200%,但其中地方政府债务与GDP的比例近期一直在40%附近波动;美国同样是联邦政府债务较多,而地方政府的债务率比较低。我国地方政府的债务率比日本稍微低一点,比美国高得多。(2)债务周期短,2010年还期5年以内的债务占比70%。(3)债务率高。债务率是地方政府债务与地方可支配收入的比例,目前平均水平已经达到150%。如果计算债务与本级财政收入(不包括中央转移支付收入)的比例,

全面提升政府债务管理水平、服务全区经济发展

全面提升政府债务管理水平 服务全区经济发展 自成立以来,以促进全区政府融资规范化、公开化、市场化和增强全区政府债务管理预算约束为目标,积极探索防风险与促发展相融合的政府债务管理之路,在控制债务总量、防范债务风险上取得积极成效。 一、消化存量,积极推进地方政府债务债券化。抓住上级发行债券置换存量债务的有利时机,优化政府债务结构,积极推进地方政府债务债券化工作。一是积极争取置换债券。以短期债务置换成长期债务、高息债务置换成低息债务为原则,对符合置换条件的存量政府债务积极争取置换债券资金偿还,降低存量债务成本。2017年,置换政府债券亿元。通过债券置换,将政府负担的债务利息由置换前的亿元,降到置换后的亿元,降低债务成本亿元。二是积极筹措资金还款。2017年,全区共筹措自有财力亿元偿还核销存量债务,确保了全区债务不违约。 二、强化约束,实现债务管理规范化、透明化。一是摸清底数,严控债务规模。对全区债务单位的债务情况重新进行摸底清查,夯实数据基础。指导各单位对地债系统中非券存量债务逐项目进行清理核实,形成《非券存量政府债务处置台账》。协助,向区政府提交《关于我区当前债务形势分析与对策》的报告,提出“严格执行国家政策,规范融资行为,积极应对,不触碰国家

政策红线”的债务应对策略,严格控制新增债务。二是建立健全置换债券资金台账,加强资金使用管理。建立包括置换申请、置换责任书、置换协议书、置换通知书、资金支付审批表、支付凭证、以正式文件形式报送的债权人信息函等内容的台账,详实反应置换债券申报、审批、资金拨付、备案全过程。对地债系统中打包录入债务分项目编制辅助明细账,详细记录资金偿还的债权人对应的项目、金额等关键要素,确保债务信息真实、准确。三是加强债务管理与预算管理衔接,强化预算约束。将到期政府债券本息及费用,与税收、非税收入、体制结算财力等资金一并考虑,分别纳入一般公共预算和政府性基金预算,确保年度债务预算编制的完整、细化和准确。对申请使用新增债券的项目实行项目库管理,更新调整和预算编制工作,确保债券资金到达后及时形成支出,防止资金沉淀。积极主动配合人大监督,及时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举借、使用和还本付息等情况,使政府债务管理工作更加公开、透明。2017年公开招标置换债券资金全部在1个月内直接支付给债权人,无债券资金结余。 三、服务发展,探索政府投融资机制市场化改革。按照既要建设又要合法合规融资的思路,在管好用好地方政府债券的同时,以市场化为导向,积极推进投融资改革工作。2017年,财政部试点发展项目收益与融资自求平衡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品种,首次发行政府土地储备专项债券。抓住机会,在时间短、任务重且没有任何经验借鉴的情况下,积极与国土资源部门结合,

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研究综述

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研究综述 摘要: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拓展各种招商引资渠道,推进举债建设,加快了本地经济发展,并为我国经济常年保持高速增长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然而,负债融资使得地方政府财政负担加重、地方政府财政风险不断增大。我国很多学者对该问题进行了研究,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学界出现了研究潮流,但是学者的研究有很多重复。因此,如何正确的把握当前研究的新方向和新成果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也是本文的主要研究目的。 关键词: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制度安排 尽管1994年我国开始实施了分税制,但中央与地方的财权、事权的划分一直不明确。如今,我国地方财政赤字迅速增长,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不断膨胀,地方政府仅靠财政预算和少额的转移支付,无法承担其所有支出的责任。从而,为了追求地方经济的领先,尽管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负债融资有各种限制,各级地方政府仍通过非正规渠道大量举债,使得财政收支不平衡。财政收支的不平衡又使得财政债务风险累增。因此,本文拟对近年来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研究进行简要的梳理,并展开评论,试图对问题的深入探讨提供一些建议。 一、政府债务融资的理论基础 在财政分权的框架下,地方政府面临的预算约束可表示为:财政支出-财政收入= 转移支付流入+新增地方债务。学者们对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讨论也是围绕上述核算等式中各项之间的相互作用展开的。然而,Musgrave(1959)提出了经典的财政联邦理论,认为通过多层次的地方政府提供公共支出比单一的中央政府决策更为有效。所以,地方政府利用投资项目融资比使用当期的财政收入更为可取。 基于经典的联邦财政理论,根据“政府或有负债”理论(Hana Polackova,1998;Allen Schick,2002;Ashoka Mody,2003),通过结合各国实际,学者普遍认为只要能够理清政府债务产生的特殊原因,就能够有效的减少政府性债务的规模和防范相关风险。沿着这一思路,本文将对地方政府债务研究成果进行国外和国内的分类研究。 二、国外政府债务理论及其研究 国外对于政府债务的研究较早,理论研究成果较为丰富,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一)弥补财政赤字和短期资金不足而导致的短期债务规模巨大 John L. Mikesell (2002)认为:弥补财政赤字,为资本性建设项目融资和弥补短期资金不足是形成政府债务的三大主要原因。Thomas P. D. Napoli (2008)通过实证得出美国地方政府的短期债务增幅很大的结论。Qian(1997)、Wildasin (1997)都是运用预算软约束理论和不完全财政联邦主义,解释了地方政府债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现状与化解的思路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现状与化解的思路 田锦尘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发展规划司副司长 二O一三年十一月 我围绕“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现状及防范、化解的思路”谈一些个人看法。主要谈以下三个观点: 一、从近几年国内外对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高度关注,有很多的判断,有的认为有十几万亿,有的认为有 20 多万亿,还有的认为 30 多万亿的甚至更多。现在国际上也有一股唱衰中国的声音,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问题是其中重要的一个依据。对这个问题,我们应该客观面对,要看到我国政府债务的形成有其历史的、客观的原因。政府通过举债融资可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提高公共产品服务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熨平经济周期波动,提供了资金保障,发挥了积极作用。我国地方政府债务是在发展中形成的,问题的解决也应在发展中解决。分析判断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应该考虑我国有别于其他国家的一些特殊因素,这些因素包括以下方面:全局看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总体现状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资金主要是用于基础设施的建设项目,大多具有直接或者间接的收益,能形成固定资产,有利于当地经济增长和财源的培育,与欧美国家主要用于福利支出有本质的不同。除了财政收入外,我国各级政府还有一定的固定资产、国有股权、可处置土地的使用权、在建工程等可变现的资产,可以根据需要变现以增强政府偿债能力。此外考虑我国经济处于稳定的增长阶段,地方政府通过举债进行基础设施和市政设施建设可以提高当地的公共服务水平,改善当地的商业环境,给地方经济和政府收入创造增长的空间,改善政府的偿债条件。这些都是判断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应该看到一个有利的条件。同时也应该看到如果对地方政府债务不进行规范的管理,其危害也非常大。正因为如此各级政府、特别是国务院高度重视地方政府债务问题,2010年6月份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也即业界常说的19号文,有关部门也出台了一系列配套的文件,通过这些举措,清理融资平台公司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保留的融资平台公司正按照市场化原则规范运行,与政府产权关系进一步明晰,法人治理结构不断完善,自主经营的能力大幅增强。据不完全的统计,2012年末在发行过企业债券、中期票据和短期融资券的807家城投公司的总资产和净资产,分别比2010年年均增长19.9%和22.4%,平均资产负债率由2010年的58.5%,降低到 2012年56.4%。 在清理规范融资平台同时,通过发布地方政府债券,积极探索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2009年至2011年每年中央财政代理发行地方政府债券2000亿元,2012年、2013年发行额分别增加到2500亿元和3500亿元。从2011年起国务院批准上海、浙江、广东、深圳四省市试点实行发债,2013年发债试点地区扩展到山东和江

地方政府性债务的现状、形成原因及治理措施

审计案例结课论文 题目:地方政府性债务的现状、形成原因及治理措施 学院 专业 姓名 学号

地方政府性债务的现状、形成原因及治理措施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在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下,逐渐出现了以政府借款来实现政府资金的运转。而地方性政府由于资金支配方面弱些,所以为了满足资金的需要而出现了地方政府性借款,形成地方政府性债务。本文从地方性债务的现状、形成原因、风险分析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形成了关于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偿还及治理措施,为政府资金结构的合理规划提供了指导性作用。 关键词:地方政府性债务现状风险分析治理措施 一、地方政府性债务的研究背景 地方政府性债务,指有财政收入的地方政府及地方公共机构发行的债券,是地方政府根据信用原则、以承担还本付息责任为前提而筹集资金的债务凭证。它是作为地方政府筹措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而发行的,其收入列入地方政府预算,由地方政府安排调度。2013年12月10日,经中共中央批准,中央组织部日前印发《关于改进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工作的通知》,地方债成内地官员政绩考核重要指标,离任时也究责。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金融危机,而2008年次贷危机的引发源于2006年美国买房不是用自己的全部财产购房。随着美国住房市场的降温尤其是短期利率的提高,次贷还款利率也大幅上升,购房者的还贷负担大为加重。同时,住房市场的持续降温也使购房者出售住房或者通过抵押住房再融资变得困难。这种局面直接导致大批次贷的借款人不能按期偿还贷款,银行收回房屋,却卖不到高价,大面积亏损,引发了次贷危机。结果不能按时偿还银行的债务,导致很多银行纷纷倒闭,许多投资保险行业也很不景气。 二、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的现状 地方政府债券的安全性较高,被认为是安全性仅次于“金边债券”的一种债券,而且,投资者购买地方政府债券所获得的利息收入一般都免交所得税,这对投资者有很强的吸引力。2011年10月20日,酝酿多年的地方政府“自行发债”终于迈出了新步伐。当日财政部公布,经国务院批准,2011年上海市、浙江省、广东省、深圳市开展地方政府自行发债试点。广东省今年的地方政府债券额度为69亿元,上海市、浙江省和深圳市分别为71亿元、67亿元和22亿元,四省市合计229亿元。这四个省市将自行组建债券承销团,具体发债定价机制亦由试点省市自定,而不是由财政部面向国债承销团,采取统一代理的方式分期打包发行。亿元地方政府债券发行额度内,因而不会对债券市场造成供给冲击。 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财政收入累计达到11.72万亿,比2011年增加1.33万亿元,增长12.8%。全年财政支出12.57万亿元,增长15.1%。收入与支出增幅相比于2011年的24.8%和21.2%,均有明显下滑。 审计署公布的《2011年第35号: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指出,2010年底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中,2013年至2015年到期偿还的分别占11.37%、9.28%和7.48%,2016年以后到期偿还的占30.21%。可见,我国将进入地方债务的集中偿还期。但是,随着地方债务逐

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意见和建议

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意见和建议 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必须坚持“从严控制、规模适度、防范风险、注重效益”的原则,一方面,负债是政府主动经济行为,要限制举债行为,控制负债规模,防范债务风险;另一方面,负债是客观存在和现实需要,要加强资金调度.重视资金效益.提升偿债能力。简单地说,就是严控新债,用好旧债,滚动发展,良性循环.使负债既不能压垮政府,影响政府职能的发挥和有效运作.同时也不能让地方政府因为资金短缺而束缚当地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因此,地方性政府债务的管理重点,就是控制和运作。 (一)控制 主要是控规模、控风险,措施有: 1.建立政府性债务举债审批制度。整体把握政府性债务总额,分类控制债务规模。要着重把握项目的有效性.选择能有效推动经济发展、有效促进民生经济、有效帮扶企业生产的政府主导性项目.坚决防止低水平重复投资,讲求项目投资效率与资金使用效益。做到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整体把握债务的总体规模。新增项目举债应遵循“举债适度,讲求效益,加强管理,规避风险”的原则.对举债规模、还款期限、偿债资金来源与债务偿还能力进行事前评审论证。 2.建立政府性债务风险防范机制。一是要明确举债原

则、举债范围、债务资金的使用与监管.规范举债行为;二是定期地对债务分类结构实行动态分析,建立债务动态监测评估机制;三是根据经济发展、财政收支及政府债务的总额及分类结构.设定多项风险控制指标,确定还债能力与可用财力相适应的政府举债规模。 3.建立举债成本效益理念。要对融资成本进行核算,综合项目建设资金需要的具体情况.确定融资结构及期限.拓展融资品种,降低财务费用。 4.建立政府性债务责任追究机制。防止和杜绝举债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树立债务的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加强对项目及其资金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监督与审计;对未按规定程序举债、违规担保、截留挪用债务资金以及造成项目资金严重浪费的行为,要追究有关责任人员的行政或法律责任。 5.设立政府性债务偿债机制。一是建立项目建设硬平衡制度,针对建设项目,确定用土地资产或其他资产平衡建设资金,确保偿债资金来源;二是建立项目收益归集制度.坚持“收入一个笼子、预算一个盘子、支出一个口子”的原则.将政府性项目收益归集到偿债专户,作为偿债资金的来源保障;三是建立偿债准备金管理制度,以有效防范和化解政府性债务风险。规范政府偿债资金的筹集使用管理,增强政府对债务的承受能力。确保财政平稳运行。 (二)运作

曼昆《宏观经济学》章节题库(政府债务和预算赤字)【圣才出品】

曼昆《宏观经济学》章节题库 第16章政府债务和预算赤字 一、简答题 1.A国经济在1990年代遇到了严重问题。目前尽管名义利率几乎为0,A国经济仍处于严重衰退之中。A国政府被批评为没有处理好本国经济问题。现在,新当选的首相承诺将宣布一揽子新政策以刺激经济走出衰退。假设你是A国首相的经济顾问,受命为他给出下列问题的明确答案: (1)由于利率政策已被证明是无效的,一项旨在降低所得税的税制改革被作为替代方案加以考虑(相应地减少政府支出以便不会出现财政赤字)。减税对刺激消费需求的有效性是否取决于减税是一时性的还是永久性的?如果是,请解释为什么。 (2)与减税方案相对,一些经济学家提出应增加政府支出以刺激总需求,假设A国劳动市场不存在任何摩擦和扭曲,政府支出增加会增加A国的总产出吗?解释你的回答。 (3)继续假设劳动市场不存在摩擦,解释永久性减税将如何影响劳动市场和总供给。 (4)考虑到你对上述3个问题的回答,你倾向于采用减税政策还是增加政府支出政策?解释你的回答。 答:(1)减税的有效性取决于减税是否是暂时的。 如果减税是一时的,则由于消费者为了保持消费的平稳分配,将会增加储蓄,降低平均消费倾向,使刺激消费需求的有效性降低。如果减税是持久的,则消费者储蓄率不变,增加的收入将更多用于消费,使刺激消费更有效。 (2)不会。如果劳动市场不存在任何摩擦和扭曲,则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直的曲线;

增加政府支出,则总需求曲线右移,只会导致价格水平上升,而不会影响产出。 (3)所得税的长期减少使劳动者更愿意供给劳动,劳动供给曲线右移,从而增加均衡劳动投入量,总供给曲线右移,使总产出增加。 (4)个人倾向于采用所得税的长期减少政策。 在迅速出清的劳动力市场,所得税的长期减少带来的劳动力供给增加会迅速形成新的、劳动力投入更高的均衡,使得长期总供给曲线右移,带来产出的增长。 仅仅旨在刺激总需求的增加政府支出的政策,在迅速出清的劳动力市场——从而一个垂直的总供给曲线——的条件下,不会对产出产生影响,反而会导致通胀。 2.李嘉图等价的经济含义,在什么条件下不适用? 答:(1)李嘉图等价理论认为,政府债务等价于未来税收,如果消费者有足够的前瞻性,未来税收等价于现在税收,用借债融资等价于用税收融资,用债务融资的减税并不会影响消费。假设消费者根据持久收入决定当期消费,且消费者是理性的,于是,当政府减税时,消费者预期到政府为保持长期预算平衡会在未来增税,这将使消费者的持久收入不变。于是,减税对消费者的行为没有影响。 (2)李嘉图等价不适用的情况是:①个人是非理性的,贪图当期享受,不考虑后代的税收负担;②个人不具有理性预期,不能预期到未来增税;③个人的时间视界短于政府,故未来的增税不在考虑范围内;④个人面临借贷限制,储蓄为0时。 3.(1)什么是李嘉图等价定律?完整而又简洁的叙述这一理论; (2)根据这一理论,分析政府减税对一个封闭经济中的利率是否有影响? (3)在一个实行浮动汇率的开放经济中,政府减税对汇率是否有影响?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研究现状、进程与热点分析

现代商贸工业 2019年第32期 137 一作者简介:秦一菲(1994-) ,女,西北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公共经济管理.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研究现状、 进程与热点分析 秦一菲 (西北工业大学人文与经法学院,陕西西安710072 )摘一要:我国地方政府财政运行进入收支矛盾加大二赤字持续增长的 新常态 .因此通过文献梳理,深刻认 识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演进逻辑,对于理解地方政府的债务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基于此,以2000- 2018年C N K I 数据库收录的主题为地方政府债务的495篇期刊论文为样本, 借助可视化网络分析工具,对国内地方政府债务的研究现状二演进脉络与热点等进行深入探讨,并对未来研究进展进行探讨. 关键词:地方政府债务;研究现状;进程与热点 中图分类号:D 9一一一一一文献标识码:A一一一一一一d o i :10.19311/j .c n k i .1672G3198.2019.32.0661一引言 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共中央提出了 规范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机制,制止违规举债,切实防范化解财政金融风险 的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改革目标.2014年8月国家出台了新? 预算法?和?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首次明确中央对地方债务实施不救助原则.我国地方政府的债务管理问题进入到一个新时期,因此从理论角度深刻认识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形成的逻辑,分析新形势下地方政府债务的特点,对于实现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改革目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以2000-2018年C N K I 数据库收录的主题为地方政府债务的495篇期刊论文为样本,借助可视化知识网络分析工具C i t e s p a c e V ,对国内地方政府债务的研究现状二演进与热点等进行深入分析,为中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研究提供参考. 2一国内地方政府债务研究现状概述 2.1一载文数量与趋势 通过对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研究在2000-2018年 的载文数量及整体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可得出:在2000-2007年间,整体的发文数量较少,并且每年的数量差距也不大,处于峰值的2006年也仅有17篇文献.然而,2008年以后,发文数量开始呈现倒 U 型趋势,2011年出现了跳跃式增长,在2015年达到最高76篇, 后三年虽然有所下降但是也还是保持较高的发文数量.发文数量的变化反映了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变化趋势,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方政府的支出责任增加,地方政府的债务问题受到各界关注.2.2一高被引文献分析 高被引文献是某研究领域中研究热点的标志.2000-2018年间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研究中高被引文献 主要集中在2011-2013年.从高被引文献研究内容 来看,地方政府债务的影响因素二规模度量及控制是当前的主要研究热点.从期刊来源来看,这些高被引文献均来自国内高水平期刊,如财经研究二财贸研究二管理世界二中国行政管理及中国软科学等. 3一国内地方政府债务研究进程与热点 3.1一地方政府债务研究演进的三个阶段 将495篇文献导入C i t e s p a c e V 中,时间切割设置为1年,节点类型设为关键词,绘制每一时期的高频关键词,最终形成国内地方政府债务研究演进的三阶段 知识图谱.图谱中节点圆环的大小表示该关键词出现的频次高低,由此可对其演进阶段进行分析. 第一阶段:研究的起步阶段(2000-2007年):地方政府债务问题逐渐显现出来.这一阶段代表性的文献有:呼显岗(2004)通过分析地方政府债务的特点二风险成因,提出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对策;裴育等(2007)构建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流程图,测量各债务的风险度. 第二阶段:研究的爆发阶段(2008-2015年):这一阶段学界对地方政府债务的研究角度更加多元化,一方面开始多视角分析地方政府债务的影响因素,如潘俊等(2016)通过研究发现财政分权与政府融资规模之间存在正向影响效应,即在控制其他因素的情况下,地区财政权力越大,地方政府的债务融资规模就越大;另一方面,具体研究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以及在规模测量的基础上如何实现风险控制,如刁伟涛(2016)通过构建债务可持续性模型对地方政府债务负债总量和期限结构进行估算,认为地方政府债务的偿债压力存在着 极大的短期流动性风险. 第三阶段:研究的稳定阶段(2016-2018年):研究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状况以及治理思路分析

《财政学》课程论文 题目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状况以及治理思路分析系别工商管理系 专业工商管理 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 2013 年 6 月 XXXX制

一、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定义和分类 (一)地方政府债务 地方政府债务,是指地方政府作为债务人要按照协议或合同的约定,依照法律的规定向债权人承担的资金偿付义务。目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主要包括省(以及省级政府)、地(或地级市)县(或县级市)、乡(镇)四级政府负债。 (二)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分类 世界银行汉纳·普拉科瓦(HanaPolackova)发展和完善的财政风险矩阵模型认为,政府债务可以用两对概念的组合来表示,即政府债务可以是直接的或者或有的,显性的或者隐性的。据此,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可以分为四项:显性的直接债务、隐性的直接债务、显性的或有债务和隐性的或有债务。传统的财政分析方法把注意力集中在政府显性的直接债务上,对其余三种政府债务则往往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直接债务是指政府在任何条件下都无法回避的责任和应当履行的义务,是后果可以预见的负债.例如政府发行的债券、法律规定的未来养老金的偿付等等。或有债务是指在特定条件下政府需要承担和履行的责任及义务.其出现与否取决于特定事件是否发生,而这一特定事件的发生可以内生于政府的政策(例如政府项目带来的道德风险),也可以外生于政府的政策(例如自然灾害)。 显性债务和隐性债务是从另一个角度对政府债务所作的划分。显性债务是指由国家法律或政府签订合同明确规定的必须由政府来偿还的债务,当债务到期时,政府有法律义务处理这些债务,例如主权债务的偿还以及难以履约的政府担保债务的偿还。隐性债务与之相反,它代表了道义上的义务,这种道义义务不受法律约束,而是由公众的期望或政府压力决定。在某些危机事件发生后,政府经过事后的得失权衡,通常会对事件进行干预,承担事件的最终职责,以减少损失。例

我国政府财政赤字率究竟是多少

我国政府财政赤字率究竟是多少 财政赤字率是衡量财政风险最基本的指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赤字率远低于欧盟安全警戒线3%,是否说明我国不存在财政风险?我们在对我国隐性债务赤字和透支收入赤字分析的基础上,对财政赤字率、政府收入赤字率Ⅰ、政府收入赤字率Ⅱ等三种口径的赤字率进行了推算,试图揭示我国转轨时期真实的财政风险。自1980年以来我国财政赤字率都在3%之内,但政府收入赤字率Ⅰ围绕10%波动,政府收入赤字率Ⅱ围绕15%波动,存在较大的财政风险。 三种赤字的含义 转轨国家由于政府的收入和支出不完整、不规范、不统一,往往可以通过隐性债务和透支收入来转移财政支出压力。隐性债务收入和透支收入成为除国债之外的两种赤字融资方式。隐性债务赤字是指财政应支未支、应付未付的政府开支,比如社保的欠账、国有银行呆坏账的处置,这些支出迟早要由财政负担。透支赤字是指不应收而征收的收入,比如土地出让收入、体制外收入等。真实赤字应该包括隐性债务赤字和透支收入赤字。为此,可用三种口径的赤字来衡量财政风险。(1)政府财政赤字。它是指最后由发行国债弥补的政府收入和政府支出缺口的部分,等于国家财政支出减去国家财政收入之差。(2)政府收入赤字Ⅰ。它是政府财政赤字和隐性债务赤字之和。隐性债务是对特定人群的赤字融资。隐性债务主要包括养老保险的隐性债务、国有经济隐性债务和地方政府债务等三部分。(3)政府收入赤字Ⅱ。它是最广义的政府收入赤字,包括政府收入赤字Ⅰ和透支赤字。政府在现有法律法规之外获取的收入,均相当于对特定人群不合理的征税,是对政府未来收入的提前支取。透支赤字主要包括土地出让收入和体制外收入,它们抑制了创业就业和部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实质上是以牺牲政府现有的税收和未来税收为代价获取的,相当于一种以牺牲未来收益换取现在收益的赤字,是一种对未来收入的透支,是一种时间置换赤字。政府收入赤字才是反映转轨国家真实赤字的有效指标,其含义与国际上通用的财政赤字率的含义基本相同。 三种赤字的规模及其构成 从赤字融资方式来分析政府收入赤字,既能对各种赤字进行划分,又能解决由于政府收入和支出数据不全面不能对政府收入赤字直接计算的问题。我们结合各种已有的研究,对各种赤字融资规模进行了推算,并且采取一定方式,对这些融资进行年度化,进而得出三种口径的赤字率。各种赤字融资额与GDP的比重,就是赤字融资率。图1是1980—2008年三种赤字率的变化情况。 1.政府财政赤字及其赤字率。国债是弥补财政赤字最重要的方式。我们假定1980—2008年期间政府财政赤字全部通过发行国债来弥补,即国债赤字融资额等于政府财政赤字,国债赤字率等于政府财政赤字率。改革开放以来,只有1981年、1985年和2007年存在财政盈余,其他年份均是财政赤字。在应对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前,除极少数年份外财政赤字率都在1%之内。从1998年开始,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财政赤字逐年上升,2002年到达2.62%。随着从2002年开始经济进入一个新的快速增长周期,财政赤字率逐渐下降,2007年实现财政盈余0.60%。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从2008年开始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财政赤字率上升到0.37%。可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赤字率低于国际警戒线3%。 2.政府收入赤字Ⅰ和政府收入赤字率Ⅰ。政府收入赤字Ⅰ是政府财政赤字与隐性债务赤字之和。在转型国家,隐性债务是减轻财政开支压力的主要方式,政府收入赤字Ⅰ远远大于同期财政赤字。比如,2006年隐性债务高达1.9万亿元,是当年财政赤字的11.4倍。政府收入赤字率Ⅰ是政府收入赤字Ⅰ与同年GDP之比。在图1中,政府收入赤字率Ⅰ与财政赤

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2017年 月(下)行政事业资产财务 与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王荣涛 (安阳县财政局河南安阳) 摘要: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和新《预算法》颁布实施,对地方政府性债务的管理成绩显著。但同时,部分地方仍存在落实债务管理责任不力的现象,违法违规举借债务和担保的行为时有发生,一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和政府购买服务项目不规范。本文阐述目前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旨在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提供一定的思路。 关键词:政府性债务;管理;问题;建议 近年来,国务院颁布一系列文件加强对地方政府性债务的管理,新颁布的《预算法》对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处理作出新的规定,各省也相继出台了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具体办法,对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的管理、防范区域性系统风险具有重大意义。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仍有部分地方政府在债务管理方面我行我素,未能严格按造国务院43号文件的要求执行。一、现阶段地方政府在债务管理方面面临的问题(1)政府债务总的规模逐年增大,地方偿还政府债务的能力降低。近年来,受国家行业转型、淘汰落后产能及治理环境污染等因素的影响,经济整体呈下行趋势,地方财政收入增幅趋缓,但预算支出逐年增加,硬性缺口逐年增大。地方财力难以承担较大的道路、城建等基础设施建设支出,每年预算安排时因财力不足,一些应该安排而未能安排的硬性支出,不得不靠政府举债来解决,这也是政府债务逐年增加的原因,导致政府性债务总额增加,偿债压力不断加大,债务风险增大。(2)政府性债务管理未严格按照上级要求落实。按照新的预算法和国务院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的要求,全部政府债务收支均应纳入预算管理,但目前,在地方政府性债务中,除上级财政部门代发的债券资金纳入预算外,其他债务收支尚未纳入预算管理,部分债务资金还存在举借、使用不规范现象。国务院已明确要求取消地方融资平台替政府融资的职能,但仍有部分融资平台将所融资金提供给政府使用,并且地方政府违规为融资平台的借款提供担保。也有部分地方政府通过医院、学校等事业单位向银行贷款举借政府债务。国务院43号文规定地方政府举借债务只能通过发行政府债券一种途径,政府通过融资平台或其他企业事业单位增加政府债务就是违法违规的现象。(3)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系统数据不准确,不能真实反映地方政府的债务总量。特别是2014年国务院颁布43号文件后,部分地方政府没有将拖欠工程款信息填报进入管理系统,没有将政府回购(BT )项目的信息填报进入管理系统,没有将融资平台为政府融资的项目信息填报进入管理系统。由于管理系统是依据债务数据分析债务风险和预警的,数据不真实,所分析的 风险和预警也就没有意义,使系统对地方政府性债务的监控形同虚设。 (4)异化PPP 模式和政府购买服务模式,违规变相举借政府债务。国务院43号文为限制地方政府债务的增长,鼓励采取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模式搞项目建设,以市场化运作,政府不承担投资者和项目公司的偿债责任。但在实际操作中,许多PPP 项目却是不伦不类,变相成为政府债务。对于许多公益性、非营利性的项目,由于项目本身没有充足的现金流来保证项目本金的收回和利润的形成,部分地方政府便以回购、明股实债方式与社会资本签订合同,保证社会资本的本金和利润的收回,实际上变相成为了政府买单,背离了PPP 项目的实质。另一个方面,部分地方政府自行公布政府向社会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将基本住房保障、环境保护和交通运输等投资金额大、购买期限长的项目纳入指导性目录中,然后授权某个单位作为建设项目的购买主体,代表政府与项目的承接主体签署购买服务合同(且均采用单一来源采购),由地方人大出具将所需购买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并支出的决议,以此决议作为担保,由承接主体向银行申请办理项目贷款。这些流程,实质上是一种变相的政府举借债务,增加了以后年度政府的财政压力。(5)借新还旧现象严重。由于地方政府财政收支矛盾大,财政预算普遍存在收支缺口,当银行贷款到期后,往往不能安排财政资金进行偿还。这时,地方政府会与银行协商,先由政府偿还贷款,然后再办理

美国地方政府债务

美国地方债发行经验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摘要 美国地方政府债券历史悠久,是世界上最早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的国家,美国《宪法》明确赋予地方政府发行债券的权利与责任,地方债券的发行是州政府集资的重要工具,不但缓解了各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而且还推动了经济的发展。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改进,美国在地方债务发行上经验丰富,在管理方法和风险防范方面有科学的管理方法。 我国地方债发行起步较晚,还处于实验阶段,缺乏相关的经验,从而可以借鉴美国的地方债发行和管理的方法,从中规避一些教训并吸取经验。本文通过对美国的地方债发行的管理方法和防范风险措施进行分析,并且依照我国地方债务发行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规划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地方债;风险防范;债务监管

目录 第一章绪论 1.1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第二章.美国地方政府债务的一般分析 2.1地方政府债务的概念 2.2美国地方政府的债务类型 2.3 美国市政债券的特点 第三章美国地方政府债务的发行与管理 3.1 美国市政债券的发行 3.2 美国地方政府债务的管理 第四章美国地方政府债务的风险管理4.1 美国市政府债务的风险控制 4.1.1信用评级制度 4.1.2 债券保险制度

4.1.3 信息披露制度 4.1.4 社会监督 4.2美国地方政府债务的危机与化解 4.2.1 建立偿债准备金 4.2.2 政府债务担保 第五章美国地方政府债券管理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5.1 美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特点 5.2 美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中的问题 5.2.1 美国地方债务出现的表面原因 5.2.2 美国地方政府出现债务危机的深层次原因 第六章美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给我国的启示 6.1 我国政府的债务现状 6.2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中的问题 6.2 美国地方政府债券发行经验对我国的借鉴意思 结论 (10) 参考文献 (11)

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问题及对策研究

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推行,各级政府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已经逐步转变职能,从产品经济时期的管理型政府转化为市场经济时期的公共服务型政府。在这一过程中,随着积极财政政策的推行,各地政府为了加大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推动区域经济结构的调整、加快城市化进程等都陆续形成了一定的政府负债,文章探讨地方政府负债的形成原因,提出风险防范对策。 关键词:政府性债务债务风险或有债务 中图分类号:F81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号:1004-4914(2008)04-059-02 近年来,受国有企业效益滑坡,免征农业税以及分税制等政策性减收因素的影响,地方财政收入受到制约,加上其他非税收入(如行政性收费、罚没收入等)在扣除后,难以增加可用财力,从而使地方财政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财政陷入窘境。①与此同时,地方财政经常性支出项目的刚性越来越强,新增支出项目越来越多,使得地方财政支出的增长势头难以抑制。在上述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一些地方经济发展已经受到了很大约束。 因此,为了能够及时发现和化解地方债务风险,使举债

规模和地方经济发展相适应,发挥好债务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有必要研究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问题,建立符合经济发展特征的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识别及控制机制。 一、债务风险的来源 1.直接显性债务风险。直接显性负债,通常是指财政预算列出的负债。大多数国家一般确认、量化和披露这些风险,其主要来源包括:中央银行的国债转贷资金;政府统借统还外债;中央专项借款;拖欠上级财政周转金;拖欠行政事业单位人员工资和离退休费;拖欠工程费等。② 2.直接隐性债务风险。直接隐性负债,一般是指因长期性的可预测的公共支出政策导致的结果,通常指非法定或合同性的义务,通常不在政府资产负债中体现出来,其主要来源包括:扩大义务教育及发展成人教育的支出;未来社会保障计划;公共投资项目及改善基础设施建设的未来日常维护成本等。③ 3.或有显性债务风险。或有显性负债,是政府法定的义务,通常是指当某一特定事件发生后,政府应该承担的债务,④其主要来源包括:地方政府担保的主权外债;地方政府担保的国内贷款;社会保障资金收支缺口;对公共部门欠账和坏账的清偿;改善环境及处理自然灾害等。

政府性债务管理办法

贡山县政府性债务管理暂行办法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本县政府性债务的监督管理及举借、使用和偿还的行为,完善政府债务管理体制,防范和化解政府债务风险,促进本县社会经济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政府性债务,是指由我县各单位和部门直接举借或者通过合法担保形式形成的,以及在特定条件下需要有政府偿还的债务。 第三条政府性债务规模应当与本地区国民经济发展和可支配财力相适应。各部门和单位负债规模应与本部门、单位偿债能力相适应。举借政府性债务应当遵循“规模适度、量力而行,突出重点、注重效益,明确责任、用还一致、防范风险”的原则。 第四条政府性债务实行统一管理,由县财政局安排本局相关股室进行综合管理,每月有政府性债务的单位必须到财政局相关股室进行政府性债务更新。县审计局依法对政府性债务进行审计。 第二章举借 第五条债务总规模依据贡山县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及相关经济指标和债务控制指标,确定债务总规模,并经县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

第六条需用财政资金偿还的政府债务性债务,应当纳入财政预算。 第七条申请举借政府性债务的,应符合以下规定: (一)实施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 (二)实施基础设施急需的项目。 (三)用于发展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等公益事业的项目。 (四)政府认为应该举借或提供担保,并符合国家有关政策的政府性债务。 第八条财政部门应当对本级申请举借政府性债务的部门、单位提供的资料及其财务状况、负债情况、偿债计划、配套资金和还款能力等进行审核后。如果出现以下情况的不予批准举借或者担保: (一)偿还债务资金来源和责任没有落实; (二)超过财政承受能力容易引发债务风险; 第三章政府性债务资金的使用管理 第九条使用政府性债务资金的部门或者单位,应当按照批准的用途合理使用债务资金,不得挪作他用;确需变更用途的,应当按照原审批程序重新报批。 政府性债务资金不得用于平衡地方预算或者经常性支出。 第十条政府性债务需要进行招标和政府采购的,应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