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的筛查、预防与处理

糖尿病防治知识试题范文

糖尿病防治知识试题(二) 一、判断题(在括号内正确填√,错误填×,每题2分) 1、通过治疗可以有效地抑制糖尿病的发生()。 2、糖耐量受损是最重要的糖尿病高危人群()。 3、胰岛素抵抗是正常人发生2型糖尿病的基本因素()。 4、减轻体重可以显著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 5、生活方式干预是糖尿病的重要防治方法,而药物则是生活方式干预的重要方法()。 6、糖尿病的防治是一项长期并随病情的进展而不断调整的管理过程()。 7、目前,市场上有许多糖尿病保健食品或药品,一部分含有降糖药或激素,长期服用对糖尿病有好处,因此糖尿病的预防应多吃糖尿病保健食品()。 8、糖尿病管理是全科医师的重要职责,其管理和教育应是连续和全面的()。 9、糖尿病是可防、可控、可治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10、1型糖尿病患者尽早使用胰岛素,可保护残存的胰岛B细胞功能()。 11、糖尿病的筛查首先要进行检测胰岛素和C肽()。 12、糖尿病患者的运动要个体化()。 13、糖尿病患者的饮食要统一化()。 14、糖尿病的三级预防主要由三级医院或专科医院来完成()。

15、糖尿病三级预防是指:一级预防主要在一级医院完成;二级预防在二级医院完成;三级预防在三级医院或专科医院完成()。 二、单项选择题(选择正确答案填入括号内,每题2分) 1、中国人糖耐量受损每年有约()转化为糖尿病患者。 A:5%;B:10%;C:15%;D:20%。 2、糖尿病的筛查主要是针对()。 A:1型糖尿病;B:2型糖尿病;C:妊娠糖尿病;D:特殊类型糖尿病。 3、通过筛查检出的2型糖尿病患者约有()。 A:30%;B:40%;C:50%;D:60%。 4、糖尿病筛查的重点人群不包括()。 A:儿童;B:≥45岁的人,体质指数≥24;C:空腹血糖受损;D:糖尿病的一级亲属或有巨大胎儿出生史的妇女。 5、对糖尿病的管理不仅要利用医院的资源,而且要尽量利用()资源。 A:国际;B:国家;C:社会;D:家庭。 6、1型糖尿病的筛查主张()。 A:推荐筛查;B:推荐高危人群筛查;C:不推荐筛查;D:推荐儿童筛查。 7、糖尿病的一级预防主要是在()完成。 A:医院;B:家庭;C:社区;D:专科医院。 8、糖尿病防治管理和教育最有效的形式是()。

中国糖尿病足防治指南(2019版)解读完整版

中国糖尿病足防治指南(2019版)解读完整版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造成社会沉重负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自2005年世界糖尿病日聚焦糖尿病和足部管理开始,各国都先后制定了糖尿病足诊治指南。2011年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NICE)发布糖尿病足部问题住院管理指南,同年国际糖尿病足工作组(IWGDF)发布糖尿病足管理和预防实践指南。2012年澳大利亚发布糖尿病足溃疡的管理实践指南,2012年美国感染病学会(IDSA)发布了更细化的关于糖尿病足部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指南。2014年美国足部协会(APMA)发布通过优化减压管理糖尿病足溃疡指南。2016年IWGDF对2011年的指南进行修订更新。我国尚未拥有符合我国糖尿病足特点的防治指南,为进一步规范糖尿病足的诊断和治疗,由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糖尿病足与周围血管病变学组组长,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内分泌科冉兴无教授牵头制定了中国糖尿病足防治指南(2019版),从糖尿病足病的流行病学和防治策略等方面给出建议。 一、糖尿病足流行病学现状 全球糖尿病足溃疡的患病率是6.3%,男性高于女性,2型糖尿病高于1型糖尿病。各国和不同地区之间糖尿病足溃疡患病率差距极大,波动于1.5%~16.6%[1]。在我国,糖尿病足溃疡的年发病率为8.1%,年复发率为31.6%,年死亡率为14.4%。45%的患者为Wagner 3级以上(中重度病变),总截肢率19.03%,其中大截肢2.14%,小截肢16.88%[2]。

确切的有关糖尿病足病发病率和患病率的数据仍很有限,根据现有文献报告的数据,往往低估糖尿病足病的发病率、患病率和截肢率。 糖尿病足病预后很差,甚至比除肺癌、胰腺癌等以外的大多数癌症的病死率和致残率还高。全球每年约有400万糖尿病患者发生足溃疡。足溃疡是糖尿病足病最常见的表现形式,也是造成糖尿病患者截肢的主要原因。糖尿病足溃疡患者年死亡率高达11%,而截肢患者更是高达22%[3]。据估计,全球每20秒钟就有一例糖尿病患者截肢。相对于非卧床的糖尿病门诊患者,糖尿病足病患者接受住院/急诊诊治、转诊给其他医生以及1年就诊次数分别增加3.4倍、2.1倍和1.9倍,医生花费在诊治上的时间更多;糖尿病足感染患者直接转诊到急诊或住院诊治的概率增加6.7倍[4]。2017年全球糖尿病的医疗费用高达7 270亿美元,其中中国为1 100亿美元。在发达国家,糖尿病足病占用了12%~15%的糖尿病医疗卫生资源,而在发展中国家,则高达40%[5]。 二、糖尿病足的筛查与预防 早期筛查并矫正糖尿病足病危险因素对避免及延缓糖尿病足的发生具有关键作用。筛查需涵盖整体与局部两个主要组成部分,整体危险因素是指:男性、糖尿病长病程、吸烟、视力障碍、并发症与合并症多,此类患者需要重点关注足部情况。而局部危险因素更多是导致糖尿病足溃疡的诱因方面,如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周围动脉病变、足部力学变化、足溃疡病史、截肢史等。本次指南的亮点之一就是参考中国临床研究数据,针对糖尿病足主要诱因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与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提出了具体的筛查流程与频次,使指南更具有实际应用价值。此外指南结合我国

糖尿病足的危险因素及预防

糖尿病足的危险因素及预防 糖尿病足重在预防 糖尿病足的治疗比较困难,做好预防工作,对于防治糖尿病足病则十分有效。国际糖尿病足临床共识亦强调,糖尿病足重点应放在预防上。 欧洲临床研究证明,有效的预防措施可以使糖尿病患者截肢率下降50%以上。 防治糖尿病足并不需要高深的技术和昂贵的设备,需要的是医务人员的热情和认真细致。如果医生在接诊糖尿病患者时让其脱鞋脱袜子接受检查,就可以及时发现和避免许多糖尿病足的危险因素。 医生在询问病史和临床体检发现有下列危险因素者,应给予特别重视,加强筛查和随访并采取有效的糖尿病足的防治措施。 ?既往足溃疡病史。 ?神经病变症状(足部麻木,感觉、触觉或痛觉减退和消失)和(或)缺血性血管病变(运动导致的腓肠肌疼痛或足部痉挛)。 ?神经病变体征(足部皮肤发热发红、皮肤不出汗、肌肉萎缩、鹰爪样趾、压力点的皮肤增厚、血管搏动较好、血液充盈良好)和(或)周围血管病变的体征(足发凉、皮肤发亮变薄、足部血管搏动消失和皮下组织萎缩)。 ?合并其他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严重肾功能衰竭或肾移植术后、明显的视网膜病变)。 ?神经和(或)血管病变并不严重,但存在严重足畸形。

?其他危险因素:视力下降、合并影响足功能的骨科疾病(如膝、髋或脊柱关节炎),以及穿戴不合适的鞋袜。 ?个人因素:社会经济条件差、老年或独自生活、拒绝接受治疗和护理。 随访及患者教育 糖尿病足的随访频度应根据病情类型和严重程度而定。随访时注意复诊频率(尤其是足底溃疡的患者)和针对足病患者及其家属的教育。患者教育在预防糖尿病足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教育的目的是增加患者足保护意识和技巧。患者应该学会如何识别可能存在的足部问题和如何处理这些问题。 在教育患者时,医生应进行示教。例如,为患者演示如何正确修剪指甲。内科医生和其他医务人员应该定期接受教育以提高处理高危患者的能力。

糖尿病高危人群筛查工作方案

2016年糖尿病患者及高危人群筛查工作方案 糖尿病是当前威胁全人类健康的最重要的非传染性疾病之一,不仅给患病个体带来肉体和精神上的损害并导致寿命的缩短,还给个人、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糖尿病正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因此,为提高发现我县糖尿病患者并规范患者治疗和自我管理,切实做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慢病管理工作,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的 通过开展糖尿病筛查,发现辖区居民中的现患病人和无自觉症状的病人,提高病人发现率,及早将病人纳入管理,有针对性的进行健康教育,生活方式指导和非药物治疗及用药指导,控制病情,减少并发症,提高人群健康水平。 二、筛查标准 为提高糖尿病病人的发现率,筛查工作重点围绕下列高危人群进行: ①年龄40岁以上; ②有轻度血糖升高(糖调节受损史)者; ③肥胖和超重者(体重指数﹙BMI﹚≥24Kg/m2),中心型肥胖(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5cm);

④静坐生活方式,且常年不参加体育锻炼者; ⑤有糖尿病家族史者(双亲或同胞患糖尿病); ⑥妊娠糖尿病患者或曾经分娩巨大儿﹙出生体重≥4Kg﹚的妇女; ⑦高血压患者﹙血压≥140/90mmHg﹚和﹙或﹚心脑血管病变者; ⑧血脂异常: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35mg/dl,即0.91 mmol/L),高甘油三酯血症(≥200mg/dl即2.22 mmol/L)者; ⑨有一过性类固醇糖尿病病史者; ⑩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 ?长期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或抗抑郁药物治疗的患者。 三、筛查方法与建档管理 1、筛查渠道和方式 依据糖尿病高危人群筛查标准,逐村(社区)逐户和对就诊的居民进行高危人群筛选和确定,筛选过程发现未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的居民要及时给予建档,筛查的所有对象要进行档案更新和体检表的录入。

关于糖尿病足的预防与护理

---------------------------------------------------------------最新资料推荐------------------------------------------------------ 关于糖尿病足的预防与护理 关于糖尿病足的预防与护理张新红张亚蕊(福海县人民 医院 836400)【摘要】目的糖尿病足是糖尿病严重的并发症 之一,一旦发生难以治愈,是造成患者截肢的主要原因,给患者带来 巨大的精神压力,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所以,加深患者对本病的认知程度、积极预防和正确护理,是预 防本病发生的关键。 摘要目的探讨糖病尿足的早期预防及护理,对降低因糖尿病足部 溃疡、坏死而致截肢率的有效性。 方法在内科系统组织开展糖尿病患者联谊会,进行健康教育,发 放《糖尿病知识手册》。 教会他们合理控制饮食、适度锻炼、正确应用胰岛素治疗及早进 行足部护理等等。 结果治愈率高,住院时间短、费用低、患者满意。 【关键词】糖尿病足预防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19) 05-0228-02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可侵犯全身 各个系统的器官及组织。 目前,全球已有 1.5 亿以上糖尿病病人,我国糖尿病病人已超过 9 千万人,患病率居世界第一位,其中 25%的糖尿病患者患有糖尿病 足。 1 / 7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周围血管、神经病变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是非创伤性下肢坏疽截肢的主要原因。 所以,加深患者对糖尿病足的认知程度、有效预防及护理,是控制因糖尿病足溃疡、坏死而致截肢的最有效方法。 一、发生机制糖尿病足的发生与糖尿病性血管病变继发肢体血管闭塞性缺血和糖尿病性神经病变导致下肢运动、感觉及自主神经的功能异常和关节畸形有关。 二、致病相关因素(1)糖尿病患者免疫力低下造成全身及局部防御机能减退,极易发生感染。 (2)长期使用抗生素造成二重真菌感染。 (3)摩擦、挤压等都可能引起局部皮肤损伤,造成感染。 (4)足癣、甲癣、跖疣、鸡眼、胼胝等足部疾患引起感染。 三、不良后果足部细菌感染是糖尿病患者截肢的主要原因。 这些感染很多都开始于轻微的表皮真菌感染,而真菌感染提供了细菌感染的有利环境,而感染一旦发生,常经久不愈,当感染难以控制时,不得不采取截肢手术,严重者可危及生命;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造成严重后果。 四、现将预防及护理经验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6 年 1 月~2010 年 1 2 月,共收住糖尿病患者 660 例,并发糖尿病足的165 例(均为入院时带入)。 根据 Foster 等提出的简单易记的糖尿病足分类方法: 1 级为正常的足; 2 级为高危的足; 3 级为溃疡的足; 4 级为合

糖尿病高危人群筛查工作方案

2016年糖尿病患者及高危人群筛查工作案 糖尿病是当前威胁全人类健康的最重要的非传染性疾病之一,不仅给患病个体带来肉体和精神上的损害并导致寿命的缩短,还给个人、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糖尿病正成为一个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因此,为提高发现我县糖尿病患者并规患者治疗和自我管理,切实做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慢病管理工作,特制定本工作案。 一、工作目的 通过开展糖尿病筛查,发现辖区居民中的现患病人和无自觉症状的病人,提高病人发现率,及早将病人纳入管理,有针对性的进行健康教育,生活式指导和非药物治疗及用药指导,控制病情,减少并发症,提高人群健康水平。 二、筛查标准 为提高糖尿病病人的发现率,筛查工作重点围绕下列高危人群进行: ①年龄40岁以上; ②有轻度血糖升高(糖调节受损史)者; ③肥胖和超重者(体重指数﹙BMI﹚≥24Kg/m2),中心型肥胖(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5cm); ④静坐生活式,且常年不参加体育锻炼者;

⑤有糖尿病家族史者(双亲或同胞患糖尿病); ⑥妊娠糖尿病患者或曾经分娩巨大儿﹙出生体重≥4Kg﹚的妇女; ⑦高血压患者﹙血压≥140/90mmHg﹚和﹙或﹚心脑血管病变者; ⑧血脂异常: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35mg/dl,即0.91 mmol/L),高甘油三酯血症(≥200mg/dl即 2.22 mmol/L)者; ⑨有一过性类固醇糖尿病病史者; ⑩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 ?长期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或抗抑郁药物治疗的患者。 三、筛查法与建档管理 1、筛查渠道和式 依据糖尿病高危人群筛查标准,逐村(社区)逐户和对就诊的居民进行高危人群筛选和确定,筛选过程发现未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的居民要及时给予建档,筛查的所有对象要进行档案更新和体检表的录入。 前期组织大规模人群筛查以快速血糖仪测量为主。筛查时要格对测量环节进行质量控制,对筛查发现的空腹血糖≥5.6mmol/L(100mg/dl)者,应建议其进一步明确诊断。

糖尿病足的预防和护理

糖尿病足的预防和护理 一、控制血糖是预防糖尿病足病的基本措施 定期监测血糖: –尽量将血糖在目标范围内,显著减少外周神经病变和血管病变的发生率,降低发生糖尿病足病的危险血糖监测频率:* –1型糖尿病患者:≥3-4次/天 –使用胰岛素或促胰岛素分泌剂的2型糖尿病患者:≥1-4次/天 –血糖控制良好患者:1天-2天/周 血糖控制目标:* –空腹血糖:4.4-6.1mmol/L –非空腹血糖:4.4- 8.0mmol/L 血糖监测时间点 ?早餐前,早餐后2小时 ?午餐前,午餐后2小时 ?晚餐前,晚餐后2小时 ?睡前 ?必要时监测凌晨3点钟血糖 ?感冒等急性疾病或其他慢性疾病不稳定时监测随机血糖 二、足部护理要点: 足部清洁注意事项* ?用温水及中性肥皂洗脚,水温不可太冷或太热,先用手肘测温,不要用热水泡脚。 ?洗脚时不要用毛刷擦脚,以防皮肤破损。 ?洗净后要轻轻擦干双脚,包括脚趾缝也要擦干,不要过分用力,以防擦伤干燥的皮肤。

?看不到的部位用镜子帮助进行检查,或者请家人帮助。 ?如果皮肤干燥,清洗后应涂上润肤膏。 鞋子的选择* ?穿着合适的鞋子可以有效保护双脚。 ?最好在下午购买鞋子,此时脚部比早上略大,尺码的选择更为合适,如果左右脚的尺码不同,应以较大的尺码为准。 ?尽量选择柔软、厚底、系鞋带的鞋子,不要选择尖头鞋,防止脚趾受压。 ?高跟鞋会增加脚底受到的压力。 ?无论何时都不要穿凉鞋或拖鞋外出。 ?禁止赤脚走路,即使是在室内。 ?新鞋每次的穿着时间不宜过久,应慢慢延长穿着的时间。 ?每次穿鞋前都需检查鞋内是否有异物,如硬币、钉子或砂石等。 ?鞋子如有破损,应修补后再穿着。 袜子的选择 ?穿着一双合适的袜子不但能保护双脚,还具有吸汗和避免摩擦的作用。 ?应选择柔软的棉质袜,天气寒冷时可穿着柔软的羊毛袜。 ?不宜穿着过紧的弹性过强的袜子,以免影响血液循环。 ?不可穿着有破损的袜子,因破口如套住脚趾,会影响血液循环,破损的袜子应丢弃,否则修补的缝口会增加摩擦,损伤皮肤。 ?袜子应每天更换,保持清洁。 三、足部问题护理方法 ?修剪趾甲: –要用指甲钳将趾甲小心修剪平整,不要剪得太短,不能短过脚趾尖。 –如果视力欠佳,应请家人帮助。 –如果发生趾甲陷进肉里,应请足病医生或护士处理。 ?鸡眼与胼胝: –不可自行处理鸡眼或胼胝,应请足病医生或护士处理。

探讨糖尿病的的临床护理及预防措施

探讨糖尿病的的临床护理及预防措施 发表时间:2016-09-09T15:26:28.087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16年第10期作者:申苏荣[导读] 糖尿病足主要形成的原因是由于末梢神经病变、下肢动脉供血不足、细菌感染等多种因素引起,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昆明市精神病院650101 【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足的临床护理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1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论护理人员要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糖尿病足的基本知识,包括糖尿病的预防知识,怎样避免足部损伤及足部伤VI的处理,说明糖尿病足的严重性,强调绝对戒烟,积极治疗糖尿病,严格控制血糖。采取控制饮食,应用胰岛素及降糖药物,每月检测血糖变化以便调整药物用量。同时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问题,使患者的情绪乐观、开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关键词】糖尿病足;护理;预防糖尿病足 (diabetic foot,DF)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成为糖尿病患者最主要的致残的原因。糖尿病足主要形成的原因是由于末梢神经病变、下肢动脉供血不足、细菌感染等多种因素引起,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对我院收治的150例糖尿病足患者的护理措施,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来自我院2006年1月至2009年12 月收治的150例糖尿病足患者。全部病例均符合1997年WHO 提出的糖尿病诊断标准及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第一届糖尿病足学术会议制定的糖尿病足诊断标准。其中男52例,女98例。年龄48—86岁;糖尿病病程3—30年。 1.3 临床表现下肢趾端疼痛、怕冷、皮肤苍白或发绀、肢端凉、水肿或干枯、颜色变暗、皮肤瘙痒,病足麻木及感觉迟钝或丧失,合并感染后,足部溃烂、坏死、创面经久不愈,不得不接受截肢手术。也可出现静息痛,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其疼痛可导致夜不能寐。严重者皮肤出现水疱、血疱、糜烂、溃疡、坏疽或坏死等。 1.2 诱因鞋内异物损伤2O例,足癣感染10例,烫伤1O例,剪趾甲伤10例,搓伤15例,局部外伤20例,搔抓伤lO例。不明原因55例。 2 护理 2.1 健康教育定期开展糖尿病足知识讲座,让患者充分了解糖尿病足的发病机制、病理解剖、病理生理;和糖尿病足的临床表现、诊断、并发症、预后;目前治疗糖尿病足的方法和效果;向患者讲解严格控制血糖、改善血脂代谢紊乱,解除血液的高凝状态对治疗糖尿病足的重要性,并督促和指导患者按医嘱规范治疗和用药。建立合理饮食结构,控制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比例,饮食宜清淡,少食多餐,指导低脂、低糖、低盐、高纤维素饮食。教会患者自测血糖,使血糖控制在理想水平。 2.2 严格控制血糖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活动强度等因素,制定详细的饮食、锻炼计划。再加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物联合作用,使患者血糖稳定在理想水平,从而促进创面愈合。 2.3 预防和控制感染保持足部清洁卫生,避免引起的再次损伤和感染。趾甲不宜过长,定期修剪,防止损伤。患者穿鞋、袜应清洁、柔软、轻便、舒适透气,不能擦伤皮肤,避免烫伤或摔伤,注意保持皮肤完整。糖尿病患者每天用温水洗脚,水温在40℃~80℃,每次洗脚不超过10 min,洗完后用软毛巾擦干并检查足部。足部出现破溃或水疱时及时到医院诊治,清洁换药,选择有效抗生素积极控制感染。 2.4 局部护理根据溃疡深度、面积大小、渗出多少以及是否合并感染来决定换药次数进行局部用药。采用蚕食清创法逐步清除坏死组织,用庆大霉素16万u、山莨菪碱10mg、胰岛素8u加生理盐水湿敷,每天换药一次。加强患肢的运动,以防肌肉的萎缩,并促进侧支循环的建立,指导患者每天仰卧床上,作上、下肢连续屈伸运动,20~30 min,非负重运动和足部按摩。 2.5 心理护理烦躁抑郁的不良情绪可引起体内生长激素、胰高血糖素、去甲肾上腺素等应激性激素的分泌增高,进一步引起血糖升高,从而加重病情,不利于患者足部的肉芽生长,护士应关心体贴患者,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2.6 注意事项①识别糖尿病足的先兆症状,如足背动脉搏动减弱,局部感觉减退,有麻木或针刺感觉;②了解糖尿病足的诱发因素:如遇到意外伤、鞋磨伤、烫伤、足癣等处理不当,均可导致足部溃疡、坏疽的发生;鞋、袜要宽松、柔软、透气,鞋带勿系的过紧;③温水洗脚后用软布吸干,认真检查足部,按摩足部以及下肢,注意涂润滑剂保护;④保持皮肤完整,防止冻伤、烫伤、擦伤的发生。 2.7 运动指导运动可以增强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而加速葡萄糖的利用,有利于血糖的控制。运动后交感神经兴奋性降低,前列腺素分泌增加,血糖黏稠度下降,可以改善血液循环,加强对糖尿病足患者的护理、管理及教育,可有效地减轻或减少糖尿病足的发生、发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3 讨论 糖尿病足的发病机制是因长期高浓度葡萄糖致下肢小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增强血管收缩,同时引起血管内皮细胞机能不良,毛细血管底膜增生,导致糖尿病性动脉粥样硬化,从而使血管腔变窄。血管功能异常,血液黏滞度增高,易致血栓形成,使下肢组织营养障碍,从而使糖尿病患者发生缺血性坏疽。治疗不及时,护理不适当或者保守治疗无效而且坏疽边界不清楚,将进行截肢术。综上所述,护理人员要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糖尿病足的基本知识,包括糖尿病的预防知识,怎样避免足部损伤及足部伤口的处理,说明糖尿病足的严重性,强调绝对戒烟,积极治疗糖尿病,严格控制血糖。采取控制饮食,应用胰岛素及降糖药物,每月检测血糖变化以便调整药物用量。同时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问题,使患者的情绪乐观、开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2型糖尿病足部震动感觉阈值异常情况及其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2型糖尿病足部震动感觉阈值异常情况及其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发表时间:2016-03-07T15:07:43.667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21期作者:娄书华薛书峰张伊辉刘辉曹玉娥王晓菲 [导读] 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内分泌科糖尿病患者足部震动感觉阈值出现异常,年龄、吸烟、饮酒、血压控制不良、糖尿病病程以及 LDL—C、HbA1c是2型糖尿病患者足部震动感觉阈值异常的重要危险因素。 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内分泌科河南洛阳 471000 摘要: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足部震动感觉阈值(VPT)异常的发生率并探讨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使用数字震动感觉阈值检查仪检测546例2型糖尿病患者VPT,分析VPT异常情况,并进行其相关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60.3%(329例)患者VPT在正常范围(双脚VPT<15V),30.4%(166例)患者轻度异常(双脚VPT 16—24V),9.3%(51例)患者重度异常(任意一脚 VPT>25V)。三组间比较患者年龄、糖尿病病程、吸烟率、饮酒率以及FBG、TG、LDL—C、HbA1c、SBP、DBP水平差异明显 (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吸烟、饮酒、血压控制不良、糖尿病病程以及LDL—C、HbA1c是2型糖尿病患者足部震动感觉阈值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OR=1.637、1.053、1.200、1.851、2.834、1.661、2.370,均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足部震动感觉阈值出现异常,年龄、吸烟、饮酒、血压控制不良、糖尿病病程以及LDL—C、HbA1c是2型糖尿病患者足部震动感觉阈值异常的重要危险因素。 关键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震动感觉阈值;危险因素 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患者主要并发症之一,是糖尿病患者下肢溃疡、坏疽、致残的主要原因。震动感觉阈值(VPT)是一种有效监测周围神经病变的工具[1,2],本研究利用VPT评估2型糖尿病患下肢神经病变情况并进一步分析引起VPT异常的危险因素,以便于早期发现糖尿病患者下肢神经病变并进行相关危险因素的干预,以期预防或减缓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1 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本院2013年10月~2015年5月收住的资料完整的2型糖尿病患者546例,男288例,女258例,年龄36~85岁,平均58±14.3岁。入选标准:符合1999年WHO 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无脑血管病及腰椎病病史,且无认知功能障碍。入选时双足无溃疡、感染及水肿。 1.2方法 1.2.1入院次日清晨空腹采血,测定所有患者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所用为Backman LX120全自动生化检测仪。 血压、腹围于入院时根据标准方法测定。 1.2.2使用数字震动感觉阈值检查仪检测所有患者的足部震动感觉阈值(VPT)。所用为北京澳尔华泰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VPT-1震动感觉阈值监测仪,按说明书要求操作,重复2次,取平均值。 1.2.3 分组:根据结果将患者分为三组:正常组(双脚VPT<15V),轻度异常(双脚VPT 16—24V),重度异常(任意一脚VPT>25V)。 1.3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 2.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X2检验,Logistic多元回归评价足部震动感觉阈值(VPT)异常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546名患者中329例(60.3%)患者VPT在正常范围,166例(30.4%)患者轻度异常,51例(9.3%)患者重度异常。 2.2轻度异常组、重度异常组和正常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患者年龄、高血压病史、血压控制不良、糖尿病病程、吸烟率、饮酒率以及FBG、TG、LDL—C、HbA1c比较,差异明显(P<0.05)。 2.3.Logistic多元回归评估随访VPT的影响因素:以VPT异常为自变量,年龄、高血压病史、血压控制不良、糖尿病病程、吸烟、饮酒以及FBG、TG、LDL—C、HbA1c为因变量,进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进。结果显示年龄、吸烟、饮酒、血压控制不良、糖尿病病程以及LDL—C、HbA1c均为VPT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637、1.053、1.200、1.851、2.834、1.661、2.370,均P<0.05。 3讨论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DPN)是指在排除其他原因的情况下,糖尿病患者出现与周围神经功能障碍相关的症状和(或)体征。临床报道DPN患病率由20%到90%不等,2009年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医师分会制定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疗规范(征求意见稿)中提到糖尿病10年内常有明显的DPN发生,神经功能检查发现60%~90%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病变,其中30%~40%患者无症状[3]。 针对糖尿病DPN的早期诊断,各国学者提出了许多方法,但目前尚无统一的标准,比较传统的方法单丝检查、音叉振动觉及足底压力测定等方法,虽然简便易行,但缺乏精准性,重复性很差。神经电生理检查虽然准确,但因其价格昂贵,要求条件高,难以广泛开展。震动感觉阈值(Vibration Perception Threshold,VPT)是定量感觉检查的一种重要方法,简便、易行、无创、重复性好、患者顺应性好,已在国际上得到认可,能较准确和稳定地评价DNP的程度【4~5】。近年国内也有不少研究证明VPT在诊断DNP中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6~9】。本研究检测了546例糖尿病患者的VPT,发现39.7%的患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异常。其结果与国内报道的发病率偏低,可能是本研究收录了大量初发和病程较短的患者。 DPN并发症之一是患者足部溃疡,往往经久不愈,严重时甚至需截肢。研究显示合并DPN糖尿病患者足溃疡的年发病率高达7.2%,是普通糖尿病患者的3倍多【10】,DPN的早期筛查固然重要,针对发病机制进行预防,即从上游阻断DNP发病的链条应该是重中之重。 DPN确切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代谢紊乱,血管损伤,神经营养因子缺乏,细胞因子异常,氧化应激和免疫因素等均发挥作用。糖尿病病程及血糖控制不良是公认的危险因素,本研究应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进。通过对众多可能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吸烟、饮酒、血压控制不良、糖尿病病程以及LDL—C、HbA1c均为VPT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 本研究给我们的提示:对于具有以上危险因素的糖尿病患者,我们一方面要更加重视DPN的筛查防治工作,另一方面要积极控制血糖、血

糖尿病足的护理措施

糖尿病足的护理措施 糖尿病足发病的三大因素是血管病变、神经病变和感染,糖尿病足的危害是比较大的,由于糖尿病足并不是单一的病变,而是全身性疾病,因此一定要做好预防糖尿病足的工作,那么糖尿病足怎么预防,下面就请济南糖尿病医院的专家们相许的给我们解释一下吧。 一、选合脚舒适鞋袜 糖尿病患者穿鞋袜宜合脚舒适,不宜过松过紧。由于重力作用,下肢静脉回流较之躯干上肢阻力大,若鞋袜过松可致局部静脉瓣负荷量增加,影响静脉回流量及速度; 但鞋袜过紧则压迫血管,致使血流阻力加大,对动静脉血流均不利,既不利于血供也不利于代谢产物的排泄。糖尿病患者需准备鞋尖宽大、尺码大小合适、透气性好、不挤脚的鞋。穿新鞋的第一天要检查足部有没有被挤压或摩擦。袜子选择纯羊毛或棉制品较好,袜口要松,以免影响血液循环。这些同样是有效糖尿病足怎么预防的方法。 以上是糖尿病足怎么预防的详细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同时也希望大家加强做好预防糖尿病足的工作,从而远离疾病,享受美好的人生。 二、足部取暖适温是关键 防寒保暖是最常见糖尿病足怎么预防的有效方法。临近冬天,糖尿病患者比正常人更容易感到脚麻、脚凉。因此,很多人选择电热毯、热水袋等方法取暖。然而由于糖尿病患者足部保护性反射减弱,对热感反应迟钝,一些人在“浑然不觉”的情况下把脚烫伤了。糖尿病患者泡脚时,水温不宜过高,以37℃为宜。不要用刺激性药水泡脚,如果是中药泡脚,最好用木盆或搪瓷盆,以避免药物的疗效大打折扣;泡脚过程中要注意保暖,待全身热度缓缓降低后才可结束;洗完脚后用吸水毛巾轻揉并彻底擦干,保持足部温暖干爽,可对足部进行按摩,但动作要轻柔,对于预防糖尿病足病十分有效。 三、饮食调理 合理分配膳食,严格控制高血脂、高胆固醇、高血黏度醍各种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不良因素 四、生活调理

糖尿病足综述

糖尿病足综述 摘要 近年来,随着生产的发展,生活水平提高及人口寿命的延长,糖尿病发病率迅速增长,已成为世界各国越来越严重的一个公共卫生问题,与疾病本质不同的是,其合并症——糖尿病足,会给患者日常生活造成许多活动性障碍。在临床中,登记在各社区医院、基层医院的糖尿病患者人数众多,其中同期出现“糖尿病足”的患者不在少数,初步统计比例为30.23%。为了进一步完善、优化糖尿病护理服务,保护糖尿病患者在长期治疗、管理疾病的途中,时刻保持安全、科学的生活习惯,笔者阅读了大量有关糖尿病足预防及护理的文献,得出了以下结论,合并症的根本发病原因是患者的意识低下、自我保护能力不足、医护知识摄取量不够等等。基于此,本文将结合新颖观点,提出科学性建议。 关键词:糖尿病足预防护理 一、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是指糖尿病患者因血管病变,血液粘稠度增高引起下肢微循环障碍,以及精神病变造成感觉缺失使下肢保护功能减退而发生溃疡和坏疽。足部是糖尿病这个多系统疾病的一个复杂靶器官,所以糖尿病患者的足部极易受到周遭环境的变化、疾病的变化影响,而出现组织病变。 二、糖尿病足的预防 1、糖尿病的控制 1)控制血糖,保持血糖正常,才是从根本上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高血糖状态下,机体的抵抗力下降,伤口处细菌易生长繁殖,血液粘稠度增加,不利于肢体的血液循环,导致伤口愈合减慢。 2)抗生素应用,患者入院后伤口分泌物做细菌培养和药敏实验,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一般2周做1次药敏实验,以防耐药。早期,足量,高效,联合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是治疗本病的关键。 2、预见性教育的作用 预见性教育对防治糖尿病足也有重要作用,预见性教育是根据病人具体病情进行评估, 及时针对病人出现的健康问题, 制定预防性计划。早期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是有效预防糖尿病足的关键。但是糖尿病病人大多是在家中治疗,而且对足部的保护知识不够了解,有时错误的做法反而使得脚部的病情更糟糕。所以, 当病人在住院期间时,就要告知病人糖尿病的相关知识,确保病人知道出院后应该如何做。尤其是足部护理给反复的指导及护理示范。 二、糖尿病足的护理措施 1、心理护理

浅谈糖尿病足的防治与护理论文

单位代码:007 分类号: 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浅谈糖尿病足的防治与护理专业:护理学 姓名: 学号:1047234002 指导教师: 职称: 毕业时间:2014年6月

浅谈糖尿病足的防治与护理 摘要:目的:总结糖尿病足的防治的临床经验,探讨提高糖尿病足治疗效果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2013年7月到2014年4月46例糖尿病足的临床资料,对46例糖尿病足病人的护理经验进行分析,对病人进行心理护理,消除患者的恐惧、紧张心理,采取了将已溶的坏死组织锐性剥离去除,锐性剥痂或用磺胺嘧啶银乳膏外涂包扎,促进痂皮自溶,有利于创面早期愈合。结果:46例糖尿病足44例痊愈,1例出院时创面结痂干燥,1人行局部足趾切除。结论:早期干预、对患者有效的健康教育及正确的足部护理措施,对提高治疗效果。达到了增进健康、提高糖尿病足的治愈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降低致残率的好处。 关键词:糖尿病足;血糖;防治;护理

目录 绪论 (3) 1临床资料 (4) 2.护理方法 (4) 2.1心理护理 (4) 2.2皮肤护理 (4) 2.3局部溃疡护理 (5) 2.4适当锻炼 (5) 2.5健康宣教 (5) 2.5.1严格控制血糖 (5) 2.5.2饮食护理 (6) 2.5.3足外伤的预防 (6) 3.护理效果 (6) 4.讨论 (6) 4.1教育患者树立正确的观念是自我保护的关键 (6) 4.2控制血糖是降低糖尿病足发生的重要保证 (7) 4.3加强对足部皮肤的护理,对糖尿病足的预防尤为重要 (7) 5.结论 (7) 参考文献 (8)

绪论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致残、致死的主要因素之一。由于糖尿病性周围神经和血管的病变,皮肤、组织极易受到外伤,而且由于供血不足,免疫力低下,伤口易感染,形成溃疡难以愈合,若治疗护理不当或不及时,最终导致坏疽或截肢。所以,加强对糖尿病足的防治与护理非常重要。

浅谈糖尿病足病的预防和护理

浅谈糖尿病足病的预防和护理 发表时间:2011-12-21T14:30:37.16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35期供稿作者:杨侠鲁侠 [导读] 糖尿病足病是糖尿病的严重慢性并发症之一,是糖尿病患者因神经病变而失去感觉或因缺血而失去活动能力。 杨侠鲁侠(永城市人民医院河南永城 476600)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1)35-0244-01 糖尿病足病是糖尿病的严重慢性并发症之一,是糖尿病患者因神经病变而失去感觉或因缺血而失去活动能力,合并感染所致的足部疾患,具有很强的致残性和致死性,即糖尿病发病的三部曲:溃疡、截肢、死亡,随着糖尿病发病率逐年增多,甚至已达到糖尿病患者的49.15%。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糖尿病足病的预防、治疗和护理取得了重大进展。 预防 (1)积极控制糖尿病,严格控制高血糖; (2)合理分配饮食,严格控制高血脂; (3)积极预防动脉硬化、肢端缺血、神经病变、感染及诱发因素; (4)改善肢端循环,适当运动,禁止吸烟,可服用改善微循环,活血化瘀药物; (5)保持足部卫生,鞋袜要合脚,清洁,通气良好,穿软底布鞋,棉织袜,禁止赤脚行走; (6)对鸡眼、胼胝、脚癣及时治疗,防止感染化脓; (7)注意保暖,洗脚水不宜超过患者体表温度,禁用热水袋、电毯、理疗、火炉取暖,以防烫伤; (8)不宜剧烈运动,避免双足过度负重,预防外伤; (9)经常检查足部有无危险因素,并妥善处理。 护理 (1)皮肤处理。 ①注意观察下肢,尤其是足趾皮肤色泽温度、足背动脉搏动、弹性等表现,如有搏动减弱,皮肤发冷,苍白或变紫,应及时采用皮肤保暖、按摩; ②每晚用温水洗脚,用吸水性强的毛巾轻柔并彻底擦干; ③用植物油充分摩擦,使皮肤柔软,清除鳞屑,防止干裂; ④修剪趾甲不要过短,以免损伤甲沟,引起感染。 (2)鸡眼及胼胝的护理。 ①穿合脚的鞋袜,避免脚受摩擦和挤压; ②处理鸡眼时应小心切去角化层,一直切到活组织层; ③治疗胼胝,每晚用温水泡脚20min,用纱布擦去表皮。 (3)下肢循环保障的护理。 ①禁止吸烟,吸烟可引起血管收缩,减少血液供应; ②保暖,寒冷使血管收缩,组织供血减少,所以病人穿保暖的袜子和衣服; ③坐位时不要一只腿压在另一只腿上以免压迫封闭下肢血管; ④睡眠或卧位时,若盖被很重,应在足旁放一枕头; ⑤有些外用药物刺激性太强,必须经医生同意方可足部涂用; ⑥禁止在足部放置热水袋或热垫以免烫伤。血液循环不良时即可损伤皮肤 (4)皮肤摩擦伤的护理 ①对任何很小的损伤都应十分重视。皮肤变红、生疮,疼痛、肿胀均应到医院就诊。皮肤的小裂口得不到及时治疗,就会形成溃疡和坏疽。 ②禁止用刺激性消毒药水如碘酒等。 (5)预防和治疗足部霉菌感染,每次洗脚或洗澡后,保持局部干燥,若已患足癣,可用克霉唑软膏,有继发感染的足癣患者应用1/8000高锰酸钾溶液洗脚,1~2次/d,擦干后外用消炎药膏及纱布包裹,必要时应口服抗生素。 (6)坏疽的局疗处理。对湿性坏疽要保持深部窦道引流通畅。且不宜过分冲洗,以免细菌沿肌腱、肌肉间隔蔓延扩大。对感性坏疽的处理,在常规消毒下切除坏死组织,局部选用654-2、金因肽、苯妥英钠等局部贴敷,促进肉芽生长。

2型糖尿病糖尿病足首程入院记录

入院记录 患者XXX,男性,83岁,汉族,已婚,退休干部教师,现住址XXX,出生地XXX,入院时间:XXX,病史采集时间:XXX,病史陈述者:本人,可靠。 主诉:血糖升高5年,双足麻木1年,左足溃烂4个月。 现病史:患者于5年前健康体检时发现血糖升高空腹血糖高于7mmol/L,后多次于当地诊所测不同时静脉血,血糖均大于7mmol/L,自诉无明显多尿、多饮、多食及体重减轻等症状,当时测血压正常,无突眼等症状,诊断为“2型糖尿病”,规律口服格列齐特、二甲双胍(具体剂量不详)治疗,未规律监测血糖,血糖控制水平不详。一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自觉双足麻木偶有针刺样感及双足背部水肿对温觉痛觉尚敏感无头晕头痛无视物模糊无恶心呕吐无发热无胸痛偶有胸闷气短二便正常未测血压血糖未予重视及治疗4月前自觉穿新鞋后不适出现双足部肿痛较前加剧呈持续钝痛继而出现水泡左足内踝部3×5cm25×6cm2右足外踝部2×3 cm2皮肤溃烂无发热胸闷无恶心呕吐无肢体活动及意识障碍先后于我院及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就诊诊断为2型糖尿病糖尿病足经积极正规治疗右足溃烂愈合左足溃烂无明显好转出院后于当地诊所继续治疗左足溃烂面积扩大以及疼痛加剧为进一步治疗来我院 患者自发病以来精神差饮食可睡眠差二便正常体重无明显改变 既往史患高血压病一年最高血压达180/110mmHg规律口服吲达帕胺片2.5毫克日一治疗,血压未规律监测自诉尚平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稳定性心绞痛5年间断发作胸闷气短未规律用药否认手术外伤及输血史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病史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预防接种史不详系统回顾无特殊 个人史生于原籍久居本地未到过牧区及疫区居住条件一般否认烟酒等不良嗜好否认性病及冶游史否认放射性物质及毒物接触史适龄结婚育子2女3配偶及子女体健 家族史父母已故死因不详否认家族遗传病病史 体格检查 TX PX RX BpX 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情语利自主体位轮椅推入病房查体合作面色红润呼吸平稳全身皮肤及黏膜未见黄染出血点及皮下结节未见肝掌及蜘蛛痣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头颅无畸形五官端正眼睑无浮肿及下垂结膜无苍白巩膜无黄染双侧瞳孔正大等圆直径2mm对光反射灵敏耳鼻无异常双侧乳突区及副鼻窦区无压痛口唇无紫绀伸舌居中咽无充血扁桃体无肿大颈两侧对称双侧未见颈静脉怒张及颈动脉异常搏动颈软无抵抗气管居中甲状腺无肿大未闻及血管杂音胸廓无畸形双侧对称双侧呼吸动度一致无增强及减弱触觉语颤两侧均等无增强及减弱两肺叩清音肺肝相对浊音界位于右锁骨中线第五肋间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心前区无隆起未见明显心尖搏动触无震颤叩心界不大心率X次/分律齐心音有力A2>P2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无心包摩擦音及周围血管征腹平坦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未见腹壁静脉曲张肝颈静脉回流征阴性全腹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肋下未触及腹部叩鼓音移动性浊音阴性肝区及双肾区无叩击痛肠鸣音正常存在4次/分肛门及外生殖器未见明显异常脊柱四肢无畸形四肢活动自如各椎体无叩击痛足部溃疡见专科情况双侧肱二三头肌及跟膝腱反射正常存在双侧克氏征巴氏征布氏征均阴性 专科情况左足内踝侧可见一约12×10cm2大小脓性结痂边缘有脓性分泌物渗出溃烂达肌层以下内踝下部可见2处约5×3cm23×2cm2大小脓痂去痂后有大量脓性分泌物深达肌层压痛(+)左足指凹性水肿右侧皮肤无溃疡双侧足背动脉搏动减弱左皮温较低右侧正常痛温觉敏感触觉正常存在 辅助检查 随机血糖9.2mmol/L 心电图室上性心动过速

高危人群筛查工作方案

高危人群筛查工作方案 一、背景 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人群糖尿病的患病率为2.6%,空腹血糖受损率为1.9%;而糖尿病的相关危险因素——超重和肥胖在调查人群中所占的比例亦高达22.8%和7.1%,预示着糖尿病正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因此,为最大限度发现我市糖尿病病人并规范患者治疗和自我管理,全面开展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筛查和干预随访工作,逐步降低糖尿病的发病水平和改善居民健康状况,特制定本筛查工作方案。 二、目标 1、2011年4月31日前完成全市范围的糖尿病高危人群筛查工作; 2、对筛查发现的糖尿病病人及高危人群进行定期随访管理,并对管理效果进行分析评价。 三、筛查标准 为提高糖尿病病人的发现率和资金有效利用率,筛查工作重点围绕下列高危人群进行: 1.曾经有轻度血糖升高(IGT或IFG)者; 2.有糖尿病家族史者(双亲或同胞患糖尿病); 3.肥胖和超重者﹝体重指数﹙BMI﹚≥24Kg/m2﹞; 4.妊娠糖尿病患者或曾经分娩巨大儿﹙出生体重≥4Kg﹚的妇女; 5.高血压患者﹙血压≥140/90mmHg﹚和﹙或﹚心脑血管病变者; 6.有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35mg/dl,即0.91 mmol/L)和/或高甘油三酯血症(≥250mg/dl即2.75 mmol/L)者; 7.年龄45岁以上,且常年不参加体力活动者。 四、筛查与建档 1、筛查渠道和方式

依据糖尿病高危人群筛查标准,逐村(社区)逐户或依据已建立的居民健康档案进行高危人群筛选和确定,筛选过程发现未建立健康档案的居民要及时给予建档。 前期组织大规模人群筛查以快速血糖仪测量为主(各单位可自购),血糖仪按工作原理一般分为光化学法和电极法两大类,各单位在购买和使用血糖仪时要仔细阅读使用说明书,注意了解仪器的特点和特殊要求。筛查时要按要求对样本采集和测量环节进行质量控制,对筛查发现的空腹血糖≥5.6mmol/L(100mg/dl)者,应建议其进一步明确诊断。 2、复核鉴别 糖尿病诊断标准是依据临床症状、空腹、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水平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的空腹和2小时血糖值来进行判定。对筛查发现的血糖异常者,要根据诊断的标准方法进一步确诊;对于血糖处于临界水平者,两周后重复检测空腹血糖或OGTT,以进一步明确诊断。 明确诊断为糖尿病者,纳入糖尿病患者管理;诊断为空腹血糖受损或糖耐量减低者,纳入糖尿病高危人群管理。 3、建档管理 对复核确诊的糖尿病病人,均要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对已经建立健康档案者要及时对档案中的个人及家族史、行为危险因素、血糖测量结果等信息进行更新并录入网络。为糖尿病病人及时建立专项管理卡,并将信息录入到公共卫生服务信息系统疾控管理——糖尿病管理子系统,进行定期随访管理。 对复核诊断为空腹血糖受损或糖耐量减低的糖尿病高危人群,因公共卫生服务信息系统“糖尿病高危人群管理模块”尚在开发阶段,对此部分人群要求对个人健康档案信息进行维护,并逐一进行登记,进行跟踪干预指导和转归评估。 五、随访管理 糖尿病患者的管理以定期家庭随访为主(每3个月1次),同时可根据实际情况辅以门诊随访、电话随访、集体随访等形式增加管理频次。随访的内容、要求参照《乳山市糖尿病综合防治工作实施方案》(乳卫发[2010]54号)执行。 糖尿病高危人群(空腹血糖受损或糖耐量减低者)的随访频次为每6个月1次,随访时侧重提供膳食和身体活动等个体化行为指导服务。 六、组织实施 卫生局负责糖尿病高危人群筛查工作方案的制定、综合协调和组织管理,并按照5元/人标准和实际筛查人数拨付工作经费。市疾控中心负责筛查工作技术指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