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一条明路到家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空中课堂2006年第三讲——

谈梅花拳的“一条明路到家乡”

燕子杰2006年3月26日

根据路遥教授的研究[#1],梅花拳在清朝始终都被视为非法的会门组织。清末义和团运动失败后,梅花拳由于倡导和参加了义和团运动,被清廷政府残酷镇压,北方的梅拳弟子们都四处奔逃转入地下,整个拳派的活动对外保密。梅花拳这种封闭的状况,在某些地区一直持续到1990年前后[2#]。在当时这种历史条件下,各地梅花拳交往时前辈们就常用一些梅花拳经书上的口诀、文句或“春点”,考问不明身份的外来人。我们称此为“盘拳问道”,如果问答对口,就按“天下梅花是一家”的规矩热诚招待。否则,大家就不再继续谈论梅花的事情了。路遥在农村调查义和团运动起源时,就曾遇到过有人对他“盘拳问道”[#3]。



《中国梅花桩文武大法》中曾引用过这样一个口诀——

金檩金梁金庙台,红门落锁无人来;你说你是佛家真弟子,为啥不带钥匙来?

莲为钥匙性为簧,无字真经法内藏;真性打开三簧锁,一条明路到家乡。

此口诀是本人1989年左右,在河北省广宗县谷常相村梅花拳前辈谷景华老人处得到。老人武功高强又精通文理,在临近几个县中都有很高的威望。1990年该县梅花拳协会成立时,他就是第一任会长。谷景华老人自幼练梅花拳,不是练气功的!他给我介绍这首口诀时,也是以前梅花拳“盘拳问道”时常用的。前四句是问话,后四句是答案。如果来人说对了,就说明他懂得梅花拳基本道理,就要热情接待,也可以谈拳论道互相交流了。

前面所提到的,当年对路遥教授所考问的是:“人生什么最宝贵?”若回答:“长白山上不老松。”就对了,因为这是梅花拳武功的追求!那时路遥教授还不了解梅花拳弟子的信念和追求,所以答非所问[#3]事情没有办成。



如今各地都有梅花拳的组织,交往用不着再“盘拳问道”了。但上述一些口诀或问答的文句,对指导梅花拳的锻炼仍有意义。本来上述八句问答的口诀,我在《中国梅花桩文武大法》“第三章”[#4]开头就解释过了,但近几年来又有人[#5]“引经据典”地把它曲解。

因为此事已关系到过世的老前辈,同时也要在学拳的弟子中间澄清是非。本人下边就重新分析一下这首口诀。首先必须明确,我们谈论的是梅花桩武功。因此上述口诀中的词句是从那里来的?我们没有兴趣,也没有必要去追踪。过去韩老师教我们时是这个样子,当初谷景华老人对我传授该口诀时也是这样解释的!

莲,是莲花瓣,是形容舌尖向上卷的舌头,人在舌抵上腭时就

是这种形状。一般人梅花桩架子炼到3-4个角后,神思安定、周身气血流畅。这时人的舌头略向后缩,舌尖自然上卷抵向上腭,有人称此为“搭鹊桥”。必须注意,练梅花桩架子时不能有意去“搭鹊桥”,只能等练功达到一定程度后自然出现这种生理现象!此时练功者才真正静下来,也不愿说话了。

性,指人的性情、情绪、心态。梅花桩锻炼时必须还要炼性,也就是练功者必须心态平衡,情绪安定,无欲无求,没有任何思虑或心理负担,也不要有过激的喜、怒、哀、乐等,只有这样才能练好梅花拳!



“莲为钥匙性为簧”是说,梅花拳锻炼中气血流畅和修养心性同样都很重要。

“无字真经法内藏”是指通过练武而出现“莲”的生理现象及修养心性的方法,就在梅花桩拳法中藏着。此处的“法”,就是指“拳法”。而“无字真经”一词,本人早在《中国梅花桩文武大法》“第三章”开头有详细解释,此处不再赘述。

“真性打开三簧锁”中的“真性”,是修养心性的最高层次。开始练武之人的“心态”、“情绪”和“性情”,还要用意念来控制,或放宽心胸,用理智来排解。但久练之后,就用不着有意控制了。自然就能达到“心旷神怡”、无思无虑的状态。这是个“初而有意,终而无意”的过程。练梅花拳的人练过几年架子后,都能体验到这个过程,所以也很容易懂得上述道理。

“一条明路到家乡”一般说:懂得莲和性的重要性,再懂得“动静互根”(即架子)的锻炼之法,以及在锻炼的过程中从“有意”到“无意”的要求,梅花拳就能练成了。所以,这句口诀可以理解为“梅花拳就能练成的意思”。我在《中国梅花桩文武大法》中,就是这样解释的。

如果来人能背出上述四句口诀,并能理解到这个程度时,说明此人已经入门,应当接纳并热情招待。



如果主人是位道行高深的前辈,在接待攀谈中,还会了解一下这位门内弟子的武功水平。下边接着又问:“家乡在那里?”如果回答“西域”或“西方”,说明来人学过“文理”,武功还不精深(近代农村梅花拳中,文武分离的现象日趋严重。有些人只学文,不练武或很少练武)。如果回答是一般世俗说的河南、河北等住的家乡,就说明来人虽已入门,但不论文武都还只是初步。对初入门的弟子,只能进行一般攀谈。如果来人回答时手抚小腹(即脐下丹田部位)说:“这里!”主人当即肃然起敬,知道来人武功高深。随即又关切地问:“怎么回家的呀?”来人必定回答:“走的光明大道!”至此对客人的“盘拳问道”全部结束,双方可以放心进行交流了。


各地梅花拳协会成立后,拳民们在当地政府领导下已经公开活动。过去一些用来“盘拳问道”的口诀,就成了教育弟子的教材了。别看这些农民编撰的朴实生动的口诀,也能精确而简练地点出梅花练功的诀窍。再经过前辈老师的指点,弟子们同样可以领悟精深武功的要领。



从上文所述可以看出,“一条明路到家乡”这句口诀,包含了梅花拳极大的奥秘。从对这句口诀的不同理解,就能测验出回答者的武功水平。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人们用什么方式锻炼,就有什么样的体验。所以锻炼的方式不同,效果也不一样!“梅花拳古称梅花桩,因在百余根桩阵上锻炼武功而出名”[#6]在桩子上练武随时要掌握平衡!人体运动是大脑指挥的,小脑则主管身体的平衡。梅花拳在桩上锻炼,其手眼身法步的活动,大小脑要同时发挥作用。

大家知道,在桩上练武时必须神情专注、气往下沉,此时小腹部(即“丹田”位置)微微有点紧张、收缩的感觉。这点感觉不是练功者有意所为,而是自然产生的,是人的本能。这点微小的感觉,非常重要,练功者调动起来的内气,就汇聚在这个地方。人体的这个位置,就是内气的“家乡”。

当腹部自然出现“家乡”的感觉后,练功者必须心性平稳、不生杂念。这种内气汇聚丹田的状态才能持久,这就要看练功者修养心性的程度怎样了。只有梅花拳练成“真性”的人,回到“家乡”的路才是光明顺利的,这就是“一条明路到家乡”的全部涵义了。



梅花拳很注意心性的修养,《根源经》上有段话讲:“……度化人总叫他礼义当先,七分文教三分拳脚,世世代代文武齐全。”这是说收弟子时,也要重视他的品德心性修养。只有那些心胸豁达、淡薄名利、急公好义且识大体顾大局之人,才能真正练好梅花拳,“一条明路到家乡”!



梅花桩武功是“以武治心”的,“以武治心”就是通过武功锻炼使内气汇聚丹田。而气功等则是“以心治心”“以心治心”是用主观意识(即“显意识”)引导内气汇聚丹田。二者不论从功法或效果上看,都有天壤之别,读者请看[#6]上篇第三章“梅花桩武功中产生灵感的条件”和[#4]第八章第三节“以武治心是梅花桩文武大法的基石”。两文都有详尽讲解,此处不再赘述。

本人必须说明梅花桩武功是“以武治心”的,因为我们认为大脑是人体的主宰[#7],无论使人体健康和获得技击本领,都必须训练大脑才能真正有效。而通过武功锻炼训练大脑时,必须要在“无思无为”的心态下,即显意识熄灭、潜意识活跃的状态下才能有效[#6]。否则,在人的主观意识(即“显

意识”)指挥下的一切人体活动(包括武术活动),除了对人的肢体(筋骨皮肉等)有一定的训练价值外,对大脑的健康、智慧灵性的开发等,并不起什么作用,甚至还会增加负担。因此,梅花拳弟子们是不练气功的,我接触的许多梅花拳前辈,包括韩其昌老师在内。都没有教过我们气功,我也是不准学生们练气功的。



梅花桩架子、成拳、器械等训练中,都有在活动中使练功者小腹产生上述“微小感觉”的方法。如果能掌握这些方法,练功者就能“自然入气”、功力倍增!这可以说是梅花桩武功之秘诀。这绝不是在此卖弄玄虚,希望同学们多学一点梅花拳理论,认真阅读“空中课堂”的每一讲文章。今后我还要对如何在架子、成拳、柠拳、器械等训练中,使小腹自然产生“微小感觉”(家乡)的方法和原理逐步讲解。



梅花桩的丹田聚气,不是靠人主观的“意守”。而是靠正确、有效锻炼的方法,使人体自然出现“家乡”的位置。内气的周天运行,如江河的流水遵循着天然的规律。如果人体中没有出现“家乡”的位置,你不管怎么用意去想(或意守),内气不一定能找到丹田的位置,而且它也不一定听从意念的指挥。但是,如果掌握了在人体中自然出现“家乡”的诀窍,再重视心性道德的修养,那么任何时候都能做到“气入元海”了。这就是[#4]十六章说的“行动坐卧都是拳”的生理条件!

俗语说:“丹田炼就长命保,万两黄金不与人”。所以说,怎么才使人体自然出现“家乡”的位置?成为梅花拳能否炼出高层武功的关键!因此,能否理解“一条明路到家乡” 的真实含义?也成了是否悟透梅花拳精髓的标志。这句口诀在某些情况下,也成了一句暗语了。



梅花拳的指导思想,是从锻炼实践中总结提炼出来的。梅花拳由于独特的练功方式,就产生了它特有的武学观点和锻炼理论。这就是存在决定意识,理论产生于实践的规律。因为古代农民不懂得生理学、心理学和现代医学,就只好从旧书堆中寻找一些篇章或文句,来表达自己的认识和体验。我们要注意,这些借用来的内容,已经改变了它原来的涵义,成了梅花拳的语言和词句。所以不客气地说,只有练梅花拳的人,有了丰富的梅花拳练功体验后,才能懂得梅花拳的理论!



金檩金梁金庙台,红门落锁无人来;你说你是佛家真弟子,为啥不带钥匙来?

莲为钥匙性为簧,无字真经法内藏;真性打开三簧锁,一条明路到家乡。

传授给我这首口诀的谷景华老人已经去世了,由他传授的还有其他许多口诀和经书,大部分我已经收录到[#4]书中了。现在许多

人已经认识到梅花拳是我国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因为梅花拳自古以来就是“文武一体”的,老百姓称为“文武大法”。因此,所以除了它那言传身教的练功方法和活动方式外,还有许多深奥的口诀和拳理文章。上世纪韩其昌老师发现并整理了《梅拳秘谱》,这是他为抢救这份“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作的贡献!据我所知,像《梅拳秘谱》、《习武序》以及[#4]书中许多有价值的拳论文章口诀等,还留存在一些梅花拳老人的头脑中,可惜目前这样的老人越来越少了。

这一首指导梅花拳练功的口诀,除了它对练拳的作用外,我们从来不去考虑别的什么意思。口诀中的“三簧锁”、“到家乡”等都是群众常用的语言,更用不着与什么“气功活动”、“三道紫金锁”、“上天见佛”、“真空家乡”等扯到一起,本来这些与我们梅花拳也是格格不入的!



参考文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