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守恒定律教案1.人教版
人教版质量守恒定律教案
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江口县桃映中学:李淋知识与技能1.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常见的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能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化学反应中的一些问题。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定量实验,探究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
2.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对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作出解释,学生学会分析及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学生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
2.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学生学会分析及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及质量守恒定律的运用教学难点从微观的的角度去解释质量守恒定律教学方法实验探究.讲解.类比推理教学用品烧杯. 托盘天平. 锥形瓶. 小试管. 橡皮塞. Na2CO3粉末. 稀HCl. 粗铁丝. CuSO4溶液. 镁条. 镊子. 滤纸. 酒精灯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同学们学习了那么多的化学知识你们还记不记得什么是化学反应,“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就叫做化学变化也叫化学反应,对!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就接触到了许多的化学反应,比如:铁跟氧气的反应,磷跟氧气反应。
【副板书】铁+氧气→四氧化三铁Fe + O2→ Fe3O4磷+氧气→五氧化二磷P + O2 → P2O5【师】铁跟氧气反应的现象是剧烈反应.火星四射,反应物是铁跟氧气,生成物是四氧化三铁,磷跟氧气反应的现象是发出黄色的火焰.有大量的白烟生成。
反应物是磷跟氧气,生成物是五氧化二磷。
以前的学习中我们学习化学反应观察到了现象,知道了反应物生成物,那么我们能不能换个角度去思考一下呢?看看反应前后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有什么变化关系呢?那么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
【板书】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师】那么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到底有什么变化呢?下面我们通过几探究实验来证实一下。
【方案一】在底部铺有细纱的锥形瓶中放入一粒火柴头大小的百磷,在锥形瓶口的橡皮塞上安装一根玻璃棒,并使玻璃棒管下端能与白磷接触,将锥形瓶和玻璃棒放在托盘天平上用砝码调节平衡,读出数据,然后取下锥形瓶将橡皮塞上的玻璃棒放到酒精灯上加热,红热后迅速将橡皮塞塞上去点燃白磷。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教案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了解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通过实验的观察与操作,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以及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3、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没有增减。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是本课题的重点;从微观的角度解释守恒定律以及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是本课题的难点。
【实验准备】教师:1、制作多发媒体课件,内容是科学探究的过程。
2、查阅质量守恒定律的发展简史。
学生:白磷、铁钉、硫酸铜溶液、蜡烛、酒精灯、锥形瓶、镊子、气球、烧杯、托盘天平等。
【课时安排】1课时【板书设计】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结论参加化学反应各物质质量总和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解释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教学过程】我探究 我快乐 《质量守恒定律》探究之旅【复习旧知】点评:充分体现科学的过程与方法,初步认识定量认识化学变化)我知道的化学变化有(任与两个)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活动与探究】定量认识物质的化学变化1、提出问题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前后,总质量是否改变?是增加、减小、还是不变?2、提出猜想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前后,其总质量,猜想的依据是。
3、实验探究收集证据4、结论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的总和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的总和。
我们把这个定律叫做。
5、解释结论在化学变化前后,。
6、实践与运用请同学们思考①蜡烛燃烧前后质量是否改变?为什么?②镁带燃烧前后质量是否改变?为什么?③某大师说:“我能发功使铝发生化学变化变成黄金。
”对吗?为什么?7、反思与评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的收获、启示或发现是(任选一个方面谈体会)。
点评:此种形式的小结既具有开放性,又能体现学生的个性,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能起到不同的作用。
)【资料卡片】化总评:化学变化前后物质的质量是否有变化,有什么变化?学生产生的这个疑问,是我们引导学生进行“活动与探究”的好课题。
本节课从学生熟悉的化学变化入手,引出学生对这个问题进行探究,探究素材注意了多样性,选择的蛋壳与食醋给学生以启发;采取小组探究,提高了参与的广度;探究的步骤细腻充分,让学生了解到科学探究中的设计方案的多样性和科学性,学生通过初次定量研究化学变化,培养了科学素养。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3篇)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3篇)一、教学目标1、学问与技能(1)通过试验探究熟悉质量守恒定律,了解常见化学反响中的质量关系。
(2)从微观角度熟悉在一切化学反响中,反响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没有增减。
2、过程与方法(1)通过简洁的探究活动体会科学探究的根本过程。
(2)初步学会运用观看、试验等方法猎取信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育擅长合作、勤于思索、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对质量守恒定律含义的理解三、教学难点从微观角度熟悉质量守恒定律四、教学用具试验仪器、化学反响模板、教科书五、教学流程一、教学目标1、学问与技能(1)通过试验探究熟悉质量守恒定律,了解常见化学反响中的质量关系。
(2)从微观角度熟悉在一切化学反响中,反响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没有增减。
2、过程与方法(1)通过简洁的探究活动体会科学探究的根本过程。
(2)初步学会运用观看、试验等方法猎取信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育擅长合作、勤于思索、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对质量守恒定律含义的理解三、教学难点从微观角度熟悉质量守恒定律四、教学用具试验仪器、化学反响模板、教科书五、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视频】《元芳的蜡烛》【提问】蜡烛燃烧、铁剑生锈都是化学变化,那毕竟化学变化后物质的质量会如何变化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这个问题。
学生仔细观看视频、争论并答复从视频入手,激发学生学习热忱,为探究的问题做铺垫。
二、探究一红磷燃烧【提问】首先我们对红磷燃烧,铁定与硫酸铜溶液反响,这两个化学反响进展探究。
【展现】我们知道,进展探究都需要用到的仪器是天平。
【提问】我们先探究红磷燃烧,用的是这套装置。
可以看到,锥形瓶底部有细砂,套有玻璃管和气球。
这三者有什么作用【展现】细砂、玻璃管、气球的作用。
思索,回答下列问题(大局部学生能答复出细沙作用,但不知道玻璃管有何作用)引导学生思索问题。
【试验】1、先称取反响前的物质质量,为xxg,记录在书本表格上(投影)。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5.1 质量守恒定律 教案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课题一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目标:(1) 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及守恒的原因(2) 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意义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定恒定律教学难点:从微观角度认识在化学反应前后原于的种类和原于的数目没有增减 教学过程:课时1复习提问:利用原子,分子的知识说明什么是化学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实质是什么?引入新课: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化分原子−−−→−重新组合新分子−−→−聚集成新物质 这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本身发生不变化,而引起了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的变化。
而原子本身在化学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只是重新组合。
因此在化学变化原子的种类并没有改变。
这是从质的方面来研究化学变化,今天我们从量的方面来研究化学变化。
讲授新课一、 质量守恒定律(观察) 1、 磷 + 氧气−−→−点燃五氧化二磷 2、铁 + 硫酸铜−→−铜 + 硫酸亚铁现象 1、白磷燃烧,放出热量,产生大量的白烟。
2、铁钉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的物质,溶液由蓝色逐渐变为浅绿色。
(小结)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这个规律就叫做质量守恒定律二、质量守恒定律的解释1、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2、化学反应前后 ⎪⎩⎪⎨⎧原子的质量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3、化学反应前后物质质量的总和守恒三、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盐酸与碳酸钠粉末反应和镁条燃烧两个实验结果。
四、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计算课时 2复习提问:1、小测验:用符号表示下列化学反应(1)碳在氧气中燃烧(2)硫在氧气中燃烧(3)磷在氧气中燃烧(4)镁在氧气中燃烧 (5)铁在氧气中燃烧2、什么是质量守恒定律?用分子、原子的知识解释质量守恒的原因引入新课:我们已经学过了元素、原子、分子都可以用化学符号表示,这些符号是化学最基础的语言,通称化学用语。
那么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用哪种“化学用语”表示呢?这将是我们本节学习的内容。
讲授新课五、化学方程式 (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C + O 2 == CO 21、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碳跟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2、表示: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每12份质量的碳跟32 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教案《质量守恒定律》
教案《质量守恒定律》第一章:引言1.1 目的:引导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产生兴趣,并了解其在化学中的重要性。
1.2 教学内容:介绍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和意义,通过实际例子引导学生理解质量守恒的概念。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导入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质量守恒的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
1.4 教学步骤:1.4.1 导入:向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等于物的质量?”引导学生思考质量守恒的现象。
1.4.2 讲解:解释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和意义,强调质量守恒在化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1.4.3 实例分析:通过具体的化学反应实例,引导学生理解质量守恒的概念,如氢气和氧气反应水的过程。
1.5 作业布置:让学生收集生活中的质量守恒现象,进行观察和思考。
第二章:质量守恒的实验探究2.1 目的: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亲身体验质量守恒的现象,加深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2.2 教学内容:介绍实验仪器和实验步骤,引导学生进行质量守恒的实验探究。
2.3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2.4 教学步骤:2.4.1 实验准备:介绍实验仪器和实验材料,让学生了解实验的基本步骤。
2.4.2 实验操作:引导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过程中的质量变化。
2.4.3 结果分析: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出质量守恒的结论。
2.5 作业布置:第三章: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3.1 目的:引导学生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如化学反应计算和化学方程式的平衡。
3.2 教学内容:介绍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计算和化学方程式平衡中的应用。
3.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了解质量守恒定律在实际中的应用。
3.4 教学步骤:3.4.1 实例分析:通过具体的化学反应实例,引导学生了解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计算中的应用,如计算反应物的物质的量。
3.4.2 方程式的平衡:介绍化学方程式平衡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方程式平衡中的应用。
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第2课时)(教学设计)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一、教材分析本课题包括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两部分内容。
教材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假设,再设计并实施一系列实验方案,通过科学探究过程,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经过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考,得出“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综合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一规律。
质量守恒定律是学习化学方程式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学会从化学方程式获得有关反应的信息,为学习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在物理课的学习中,学生已经认识了能量守恒。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也从微观角度了解了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别是从微观的角度分析了水的分解反应,通过对水的组成和构成的分析,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微观想象能力,为学习质量守恒定律奠定了基础。
关于化学方程式的内容,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了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反应的实质,知道一些化学反应和它们的文字表达式,结合质量守恒定律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学习化学方程式的基础。
三、课时安排本课程共分为二课时:课时1 质量守恒定律课时2 化学方程式课时2 化学方程式一、教学目标1.了解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方法及意义。
2.会从质、量、数等方面读化学方程式,并能利用化学方程式求出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比。
二、教学重难点重难点: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
三、教学过程【图片展示】化学变化的认识角度。
【讲解】我们已经从多个角度认识了化学变化,反应现象、反应类型、能量变化、微观角度等,还有上节课学习的质量角度,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总和,即质量守恒定律。
【过渡】本节课我们在理解了质量守恒定律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化学反应的表示方法。
对于化学反应的表示方法,我们已经学习过一些,下面以电解水为例,分析每种方法所表达的信息。
【学生活动】水在通过的条件下能分解成氢气和氧气,请用表达式或微观反应示意图表示此反应。
【总结】【疑问】通过以上表示方法,你能获取哪些化学反应的信息呢?【总结】水氢气+ 氧气H2O H2 + O2【学生活动】交流讨论:如何既简便又全面的表示化学反应呢?【讲解】从上面3种表示方法对比来看,微观示意图和符号表达式表示的信息更全面,而符号表达式更简便,可以将两者结合起来,在符号表达式中的化学式前面增加相应的数字,将化学反应定量的表示出来。
初中化学:质量守恒定律 教案(人教版) 精品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
(2)能用微粒观点说明质量守恒的本质原因。
(3)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常见的化学反应中质量关系。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的猜想,并用自己设计的实验进行验证,使学生会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2)通过实验、讨论等手段,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加工信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在知识的探究过程中,使学生体验到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
(2)树立学生的世界物质观,物质粒子观。
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实践、乐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及应用;在实验中学会思考、分析、总结。
难点:从微观角度认识质量守恒定律。
教学方法实验情景激趣法、自主实验探究法、合作学习交流法、教师引导提升法。
仪器和药品仪器:天平和砝码、短试管、锥形瓶、橡胶塞、酒精灯、烧杯、铁架台等。
药品:火柴、铜丝、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钠、稀盐酸等。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提问】在生活中常见的化学反应有哪些?这些化学反应都生成了新的物质,我们以碳燃烧为例,请分析:他们的质量发生了改变没有呢?当碳燃烧生成新物质时,反应物(碳和氧气)的质量总和与生成物(二氧化碳)的质量总和相比较,存在什么关系?思考,回顾旧知识猜想回答对自己的猜想,要做出证实创设问题情景,形成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
【讲述】我们再来看看下面这个实验:【演示实验】“有趣的跷跷板”(铜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观看,思考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欲望。
【提问】在这个反应中,与大家的猜想不符合,是我们忽略了什么物质的质量造成的吗?【讲述】请同学们根据实验分析,讨论,然后,说说你们的想法。
【提问】对于这种反应物是气体状态的实验,应该要怎么做才能达到比较完善的效果呢?学生已经变得疑惑起来,到底反应前后,质量是怎么样变化的?讨论,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由于没有称量到某些气体状态的物质的质量,所以这个实验,虽然有测量工具,仍然是不完善的。
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设计五篇
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设计五篇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识记:质量守恒定律。
2、理解:从微观角度认识质量守恒定律。
能力目标:1、锻炼动手能力、形成观察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了解研究化学问题的方法。
情感目标:1、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分组实验,认识到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方法猜想、分组实验探究、讨论、归纳。
教学辅助工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必备的仪器及药品。
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师:我们已经知道化学反应特征就是生成了其他物质,例如: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硫;那么生成的二氧化硫的质量与反应物硫和氧气的质量之和之间有无变化呢?二、猜想与假设生—生:分组交流,讨论。
若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有变化,则可能有以下三种情况:一组代表: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大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
二组代表: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
三组代表: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小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
师:从讨论的情况看,有三种不同的意见,那么哪一种正确呢?我们不妨用实验来验证。
三、假设的检验及推理1、制定计划。
师:把学生分成三组:一组:进行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二组:进行铁钉与CuSO4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三组:进行NaOH溶液与CuSO4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2、进行实验。
生一生:要求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自行设计简单的化学实验方案,并能积极分工、协作、共同顺利地完成实验。
3、收集证据。
生—生:根据现象进行讨论、归纳,然后请各小组组长代表本组对所做的实验做小结,自然地得出结论。
四、发现规律生:三个组的小结情况:一组:磷燃烧后有白色烟生成即生成了五氧化二磷,但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二组:铁在CuSO4溶液中反应,铁丝上附着红色的物质;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之和仍然不变。
三组:无色NaOH溶液与蓝色的CuSO4溶液反应,生成蓝色絮状沉淀,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之和还是不变。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质量守恒定律》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质量守恒定律》教案(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质量守恒定律以及守恒的原因;2、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化学反应实质的分析及质量守恒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的研究问题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2、通过对实验的观察与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及观察分析能力;3、使学生初步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及基本过程,能提出问题,并进行探究活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现实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2、通过对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及生成物的质量的实验测定,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勤于思考、严谨务实、勇于实践、不断创新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
教学难点:从微观角度认识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教学过程【新课引入】回忆生活中某些化学变化的现象,分析其质量的变化。
如煤燃烧后质量(填“减少”、“增加”或“不变”)?铁生锈后质量?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前后质量是否变化?【实验探究】反应物的质量总和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的关系提出假设:反应物的质量总和生成物的质量总和A、B、,有时,有时=设计实验,验证假设:(讨论)选择什么实验来验证假设?(突出强调是化学变化,发生了化学反应。
)(设计实验)1、白磷+ 氧气点燃五氧化二磷2、铁+ 硫酸铜铜+ 硫酸亚铁(分组讨论)1、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引导学生注意物质的状态,结合现象思考)2、选择哪些实验仪器和装置3、主要操作步骤(演示)白磷在空气中燃烧(注意白磷的保存方法)(讨论)1、玻璃管的作用(这些可能是学生设计的装置与演示装置的不同之处)2、容器底部为什么要铺一层细沙?3、玻璃管的上端系一个小气球作用是什么?4、整套仪器装置为什么要密闭?(学生实验)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质量守恒定律两个实验装置的密闭性,从物质的状态分析原因。
【讨论交流】【活动与探究】1、某学生在做蜡烛燃烧实验时,用吸附剂将产生的水和二氧化碳进行彻底吸收,结果发现质量增重了,你能帮他解释吗?你认为这一反应也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吗?为什么质量守恒呢?从微观角度分析。
质量守恒定律教案
质量守恒定律教案教案:质量守恒定律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16课《质量守恒定律》。
本节课主要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掌握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的原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兴趣,培养其热爱科学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和原理。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得出质量守恒的结论。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烧杯、托盘天平、砝码、药匙、试管、酒精灯等。
学具:实验记录表、作业本、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个神奇的魔术,让学生亲眼目睹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的现象,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2. 实验探究(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实验1:氢氧化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实验2:碳酸钙与盐酸反应3. 数据分析(10分钟)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讨论并分析质量守恒定律的原理。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得出质量守恒的结论。
4.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典型例题,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例题1:一个烧杯中装有50g水,加入10g氢氧化钠固体,混合均匀后,烧杯中的总质量为60g。
求氢氧化钠与水反应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
例题2:一定质量的盐酸与碳酸钙反应后,的二氧化碳气体逸出,烧杯中的总质量减少了5g。
求参与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
5. 随堂练习(5分钟)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练习1:一个烧杯中装有40g水,加入8g硫酸铜固体,混合均匀后,烧杯中的总质量为48g。
求硫酸铜与水反应的硫酸铜溶液的质量。
练习2: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后,烧杯中的总质量为30g。
求参与反应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
人教版(2024新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五单元 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新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五单元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质量守恒定律》为化学课程中的核心章节,其教材设计充分体现了科学探究的精髓。
教材通过多个实验案例,如红磷燃烧、铁钉与硫酸铜反应等,直观展示了化学反应前后物质质量的不变性,帮助学生构建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框架。
同时,教材注重从微观角度解释质量守恒的实质,即化学反应中原子种类、数目和质量的守恒,这一设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微观分析能力。
此外,教材还强调了实验探究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性,通过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观察现象、分析数据,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设计思路在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如物质的变化、分子和原子的概念等。
然而,对于质量守恒定律这一较为抽象的概念,学生可能存在一定的理解难度。
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通过实验演示、动画模拟等手段,直观展示化学反应前后物质质量的变化,帮助学生建立质量守恒的概念。
同时,还需引导学生运用逻辑推理和归纳总结的方法,深入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和应用。
此外,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操作能力也有待提高,需通过分组实验和讨论交流等方式进行培养。
针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可采取以下策略:实验驱动:充分利用实验资源,设计多样化的实验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受质量守恒定律的魅力。
微观解析: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帮助学生理解质量守恒的实质。
问题导向:通过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究,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互动合作:组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活动,让学生在交流中碰撞思想、共享智慧,提升学习效率。
评价反馈: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发现不足、改进方法。
三、教学目标化学观念: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并能用其解释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没有增减,质量也没有变化。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质量守恒定律》教案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情景导入【讲述故事】一天,福尔摩斯和华生在书房里研究一桩血案,福尔摩斯往大烟斗中装烟丝,并将烟斗送入嘴里,点燃烟丝后开始大口大口的吸烟,烟斗上冒出缕缕青烟,华生问:“聪明的福尔摩斯先生,你知道青烟的质量是多少吗?”聪明的福尔摩斯不假思索的回答:“这容易,青烟的质量等于点燃烟丝前烟斗和烟丝的总质量减去烟丝烧完后留在烟斗中灰烬和烟斗的总质量。
”合作探究探究点一质量守恒定律提出问题在化学反应里,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与反应后生成物的总质量有怎样的关系呢?猜想与假设1.反应前各反应物的质量总和小于反应后各生成物的质量总和。
2.反应前各反应物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各生成物的质量总和。
3.反应前各反应物的质量总和大于反应后各生成物的质量总和。
探究实验一红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实验装置实验步骤在锥形瓶底部铺一层细沙,上面放一块的红磷磷,用带有导管橡胶塞盖紧,在导管上系一气球,放在天平上称量,记录数据m1;然后,取下锥形瓶,放在铁架台的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加热,观察现象?再将其放在天平上称量,记录数据m2。
实验现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小气球鼓起,冷却后,小气球变得更瘪反应前总质量m1反应后总质量m2实验结论磷+氧气五氧化二磷m1= m2,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探究实验二铁钉与硫酸铜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实验装置实验步骤在锥形瓶中倒入适量的CuSO4溶液,塞好橡皮塞,几根铁钉(用砂纸打打磨光亮),将其放入天平上称量,记录数据m1;将铁丝伸入CuSO4溶液中,过一会,观察现象?再将其放在天平上称量,记录数据m2。
实验现铁钉表面上覆盖一层红色固体,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归纳总结1.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无数实验证明,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正确理解质量守恒定律:①“化学反应”:规定了研究范围,质量守恒定律不能用来解释物理变化。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5.1 质量守恒定律 教案 (1)
课题一质量守恒定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质量守恒定律以及守恒的原因。
2.学会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和解决一些化学现象和问题。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初步培养学生定量研究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和探究,体会化学学习的乐趣,并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对质量守恒定律含义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难点:从微观角度上理解质量守恒定律。
教学方法:1、实验探究法:通过小组讨论不同的的实验方案,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设计实验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通过老师演示改进实验,既巩固了以前所学知识,又让学生很直观的感受到反应的现象。
2、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讨论中取长补短,培养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技术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使抽象的问题形象化,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李明和王华不同的看法以及两位化学家的“争论”,引出“化学反应前后两物质的质量是否相等”这一问题,让我们在今天的学习中找到答案。
二、进行新课活动与探究一: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否相等?【方案一】白磷燃烧前后的质量测定师:观察下列现象并思考:(1)白磷的燃烧现象;(2)m(P)+m(O2)=m(P2O5)?生:(1)白磷燃烧现象跟红磷燃烧的现象相同。
(2)m(P)+m(O2)=m(P2O5),即:参加反应的白磷和氧气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五氧化二磷的质量。
【方案二】铁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师:观察实验现象,并分析比较实验结果,是否有m(CuSO4)+m(NaOH)=m(Cu(OH)2)+m(Na2SO4)?师:根据实验事实得出:m(CuSO4)+m(NaOH)=m(Cu(OH)2)+m(Na2SO4),即: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总质量=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师: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见课本第92页师:1.必须是真正参加反应的物质2.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师:是否是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间都存在以上质量关系?这种质量关系是否具有普遍意义?活动探究2 质量守恒定律是否对任何化学反应都适用?【方案一】碳酸钠与盐酸的反应前后的质量测定【方案二】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年级化学上册 质量守恒定律教案人教版
年级化学上册质量守恒定律教案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初步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
2. 培养学生运用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培养其科学思维。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及其实际应用。
难点:如何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变化。
三、教学方法:实验演示、小组讨论、问题解答、课堂练习。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烧杯、试管、天平、砝码、化学试剂等。
2. 教学课件和教案。
3. 学生实验手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物理实验,让学生观察并思考:为什么实验中的物体质量没有发生变化?引导学生认识到自然界中存在一种普遍的规律——质量守恒定律。
2. 讲解质量守恒定律:详细讲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并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定律的应用。
强调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所有化学反应。
3. 实验演示:进行一个简单的化学反应实验,如氢氧化钠与硫酸铜的反应。
在实验过程中,强调观察质量的变化,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质量守恒定律。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现象,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实验中观察到的质量变化。
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5. 课堂练习:针对本节课的内容,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
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6.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研究中的应用。
鼓励学生课后进行思考和探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7. 布置作业:设计一些相关的作业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为下一节课做准备。
六、教学评价:本节课结束后,将通过课堂表现、练习完成情况和实验操作能力对学生进行评价。
重点关注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以及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观察能力。
七、教学拓展:1. 邀请化学专业人士进行讲座,介绍质量守恒定律在实际工业生产和科研中的应用。
2. 组织学生参观化学实验室,亲身体验化学实验,加深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优质课教案及作业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宏观)、、;《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第1课时作业设计知识清单一、正确理解质量守恒定律1.内容:的各物质的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
2.内涵和外延(1)“化学反应”是前提。
变化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只能适用于解释变化。
(2)“参加反应”是基础。
只计算“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3)“质量总和”是核心。
质量总和包括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和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
如沉淀、肉眼看不见的气体也应考虑。
(4)“质量守恒”是目的。
定律只适用于守恒,不包括体积守恒、分子数守恒等。
二、化学反应遵守质量守恒的原因3.写出下图反应的符号表达式:反应前反应后物质H2O原子种类及数目4H、2O原子种类相对质量H:4 O:32 O: H:结论:反应前后原子、、不变。
故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基础应用4.化学反应前后一定发生变化的是( )A.原子数目B.物质种类C.分子数目D.物质的总质量5.下列现象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A.蜡烛燃烧逐渐变短B.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的质量比红磷的质量大C.水结成冰后质量不变D.纸燃烧变为灰烬,灰烬的质量比纸的质量小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5g酒精溶解在55g水中形成60g溶液,这符合质量守恒定律B.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物的质量比细铁丝的质量大,这个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2 L氢气和1 L氧气充分反应后可生成3L水蒸气D.完全电解10g水得到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之和是10g7.在化学反应X + 2Y=Z中,3g X和足量Y充分反应后生成8gZ,则参加反应的Y的质量为( ) A.2.5g B.3g C.5g D.6g8.下图甲是电解水的微观示意图,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该示意图中缺少了图乙中的( )9.从宏观走进微观,探寻变化的奥秘。
如下图是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的微观示意图(图中“”代表氢原子,“”代表氧原子)。
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质量守恒定律》精品教案
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质量守恒定律》精品教案在封闭系统中,化学反应前各反应物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
2.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的质量关系,可以用质量比来表示。
3.微粒观点认为,化学反应中原子、离子和分子的数量不变,因此质量守恒定律成立。
教学设计1.通过情景导入,引出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和实质。
2.合作探究,通过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让学生掌握化学反应中质量关系的基本原理。
3.归纳总结,让学生了解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方法和质量比的求法,进一步巩固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
4.课后作业,让学生通过练题巩固所学知识。
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在于表示化学反应中参与的反应物和生成物以及它们之间的质量比、粒子数关系和反应条件。
例如,S+O2点燃生成SO2,化学方程式中表示了硫和氧气的质量比为1:1,生成的二氧化硫的质量为原材料的两倍。
化学方程式的读法是将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按照反应关系和质量比排列,用加号和箭头连接起来,同时在箭头上方标注反应条件。
质量守恒定律指出,在化学反应中,参与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但需要注意的是,只有参加反应的物质和反应后剩余的物质才能算入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变化内,而没有参加反应的物质和反应后未生成的物质不能算。
此外,质量守恒定律只是研究化学反应的质量问题,热量、体积变化都不在研究范围之内。
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可以通过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
反应前后的“变与不变”可以用“六二二”来概括,即原子核、电子数目不变,原子量不变,分子量不变,质量不变。
在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时,需要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来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和粒子数关系。
同时,需要注意反应条件的标注和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完整性,特别是对于气体和沉淀的处理。
在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中,有气体参加或有气体生成的反应必须在密闭的里进行,以确保反应前后天平平衡。
XXX react to form carbon xide under XXX.Board XXX:Topic 1: Law of n of MassChemical XXX:1.n:2.Significance:1) Represents the reactants。
第五单元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教案 (2024)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任何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不变,知道质量守恒的本质原因。
3.能应用质量守恒定律解答相关问题。
能力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
2.通过对化学反应实质及质量守恒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素养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
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认识定量研究对化学学科发展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对质量守恒定律含义的理解和应用;认识化学反应。
教学难点从微观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一堆木柴燃尽后,只剩下一堆微微发白的灰烬,这些灰烬的质量远远小于木柴的质量。
那么,减小的那部分质量都去哪儿了呢?对于这个问题,科学家们进行了坚持不懈地探索,今天,就让我们像科学家一样,去探究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变化的奥秘吧!二、推进新课1.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提出问题]化学反应的本质是生成了新的物质,可知反应前后物质的种类发生了变化,那么,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前后质量是否变化?[作出假设]反应物的质量总和生成物的质量总和。
猜想一:“>”;猜想二:“<”;猜想三:“=”;猜想四:有时“>”,有时“<”,有时“=”。
[过渡]如何验证猜想是否正确呢?接下来通过实验进行验证。
[演示实验一]铜与氧气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比较反应物的总质量和生成物的总质量大小。
[实验现象]①红色粉末逐渐变黑。
②玻璃管上的气球先变大后变小。
③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m2与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m1相等。
铜+氧气氧化铜(Cu)(O2)(CuO)[实验结论]参加化学反应的铜和氧气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氧化铜的质量。
[讨论交流]为什么要在玻璃导管一端系一个小气球?[归纳总结]一是形成密闭装置,二是平衡压强,防止橡胶塞弹出。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质量守恒定律》教案设计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教案一、教学目标1、初步培养应用实验方法来定量研究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科学(实验)探究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2、通过实验探究理解质量守恒定律,能从微观角度分析在一切化学反应里质量守恒的本质原因,并学会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二、重点和难点(一)重点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得出质量守恒定律。
(二)难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三、教学流程设计(一)出示学习目标1、初步培养应用实验方法来定量研究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科学(实验)探究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2、通过实验探究理解质量守恒定律,能从微观角度分析在一切化学反应里质量守恒的本质原因,并学会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二)指导自学1、阅读课本90页“活动与探究”,弄清方案一和方案二的实验内容(仪器和药品、步骤及注意事项),记住两个反应。
2、阅读本92页实验5-1、5-2,弄清实验内容(仪器和药品、步骤及注意事项),记住两个反应。
(三)师生互动完成教学过程[复习提问] 1、化学反应的实质是什么?2、怎样判断化学反应已经发生?[生回答]化学反应的实质:被破坏 重新组合 聚集成分子-→原子--→新分子-→新物质变成 形成化学变化发生时,一定有新物质生成,还会伴随着能量的释放或吸收,有时还会发生颜色变化、或生成沉淀、产生气体等现象。
[创设问题情境]下面是什么物质发生的化学变化?你会写它们发生化学变化的表达式吗?铁在氧气中燃烧和硫在氧气中燃烧[生][师]大家猜想一下,在这些反应中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有什么变化呢?[学生猜想、讨论][回答]学生甲:生成物的质量总和会大于反应物的质量总和。
学生乙:生成物的质量总和会小于反应物的质量总和。
学生丙:生成物的质量总和会等于反应物的质量总和。
[教师]同学们提出了三种猜想,这很好,那么反应物的质量总和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到底是432O Fe O Fe −−→−+点燃22SO O S −−→−+点燃一种什么关系呢?大于、等于,还是小于?我们来进行下面的活动与探究,通过实验去验证一下反应物的质量和生成物的质量的关系。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精选7篇)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精选7篇)《质量守恒定律》篇1一、教材分析本节课主要通过实验来探讨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物总质量与生成物总质量之间的关系,开始了从生成何种物质向生成多少物质方面的过渡,引导学生从量的方面去研究化学反应的客观规律,为化学方程式书写和计算的教学做好理论准备。
学生在实验探究基础上归纳出质量守恒定律,这是本节的重点,运用化学反应的实质解释和分析质量守恒定律,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从而实现本节难点的突破。
二、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的确定必须科学、简明,切合教材要求、切准学生实际,切实突出重点,体现全面性、综合性和发展性。
为此,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通过实验测定知道质量守恒定律;利用多媒体演示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
初步培养应用实验方法来定量研究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直观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空间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体会由感性到理性,由个别到一般的认识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善于质疑的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及疑点1、重点: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
2、难点:质量守恒的原因及其应用。
3、疑点:联系实际,在应用中加深理解,如“蜡烛燃烧后完全消失;镁条燃烧质量增加”,以上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吗?[教学设想]1、教师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学生实验分为二大组,每一大组分四小组,每一大组做不同实验)。
通过不同的实验得出同样的结论,让学生知道由个别到一般的认识方法。
同时也体验质量守恒的存在。
2、借肋多媒体教学,通过Flash动画模拟化学变化中分子化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的运动, 从微观角度人性化地设计出化学反应的过程,从而把抽象的理论知识直观化,让学生更容易接受,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实验准备] 托盘天平、锥型瓶、烧杯、小试管、酒精灯;白磷、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铁钉。
[教学媒体] 多媒体, 实物投影仪。
年级化学上册 质量守恒定律教案人教版
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并解释质量守恒的现象。
3. 学生能够运用质量守恒定律来分析化学反应。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培养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2. 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提高科学思维和论证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学生培养对化学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团结合作、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质量守恒定律的原理及其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2. 实验设计与操作技能的掌握。
难点1. 对质量守恒现象的微观解释。
2. 质量守恒定律在不同反应条件下的适用性。
三、教学方法1. 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2. 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通过提出和解决问题来深入理解质量守恒定律。
3. 讨论法:鼓励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想法,培养合作和论证能力。
1. 实验器材:天平、砝码、烧杯、试剂等。
2. 教学多媒体:化学反应动画、实验视频等。
3. 教学指导书和实验手册。
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简单的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引入质量守恒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探究活动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物质性质,引入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
2. 分组讨论:质量守恒定律在实际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3. 实验演示:教师进行一个简单的化学反应实验,展示质量守恒的现象。
4. 学生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知识拓展讨论质量守恒定律在特殊情况下(如气体反应、开放系统)的适用性和局限性。
作业布置1. 阅读教材相关章节,加深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 准备下一节课的预习内容。
六、教学评估通过课堂提问、实验报告、小组讨论和课后作业来评估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观察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规范性和合作态度。
七、教学反思教师应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考虑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教学方法的有效性以及学生的参与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探究理解质量守恒定律,了解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2.过程与方法(1)增加学生探究性实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操作、观察,组织讨论,总结规律。
(2)加强实验中的各个环节的教学,从而拓展学生的思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定量研究和分析推理的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化学反应的定量研究、推理,帮助学生认识永恒运动和变化着的物质,既不能凭空产生也不能凭空消失的道理,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和自然科学方法的教育。
教学重点1.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及应用。
2.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教学难点1.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2.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教学方法提出问题→进行假设→实验探究→得出结论→解释应用→加深理解。
教具准备1.教师用具:投影仪、托盘天平(带砝码)、蜡烛、试剂瓶、火柴、塞子。
2.学生用具:(1)托盘天平、烧杯、锥形瓶(塞子)、玻璃棒、气球、玻璃片、石棉网、坩埚钳、火柴;(2)白磷(火柴头大小)、硫酸铜溶液、铁钉、蜡烛、镁带、细沙、砂纸。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质量守恒定律。
第二课时:化学方程式。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从前面的学习中我们知道,在一定的条件下,反应物之间发生化学反应可以生成新物质。
如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表示为:P +O 2P 2O 5;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表示为:Fe +CuSO 4→Cu +FeSO 4。
那么,大家猜想一下,在这些反应中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有什么变化呢?学生甲:生成物的质量总和会大于反应物的质量总和。
学生乙:生成物的质量总和会小于反应物的质量总和。
学生丙:生成物的质量总和会等于反应物的质量总和。
同学们提出了三种猜想,这很好,那么反应物的质量总和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到底是一种什么关系呢?大于、等于,还是小于?我们来进行下面的活动与探究,通过实验去验证一下反应物的质量和生成物的质量的关系。
1.白磷燃烧前后质量总和如何变化?2.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物的质量总和与反应物的质量总和之间的关系。
实验分两大组进行,一组进行实验一,一组进行实验二。
1.称量时天平应注意调平;2.白磷燃烧时,锥形瓶底部应预先装一部分沙子;3.白磷燃烧这个实验中,玻璃棒烧红后往锥形瓶中塞时动作要快,塞子要塞紧,不能漏气;4.在铁与硫酸铜反应这个实验中,铁钉在放入硫酸铜溶液之前,要用砂纸打磨干净。
在白磷燃烧这个实验中看到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生成一种白色固体,气球先膨胀后缩小,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没有发生改变。
我们组的实验结果生成物的质量总和略大于反应物的质量总和,可能是由于锥形瓶没有塞紧漏气所致。
在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这个实验中,用砂纸把铁打磨干净放入硫酸铜溶液中,一会儿看到铁钉表面有一层红色的铜析出;同时溶液的颜色也略有改变,由蓝色溶液变为浅绿色溶液;用天平称量,发现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没有发生改变。
通过这两个实验我们看到,发生化学反应时反应物的质量总和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存在相等的关系。
其实不仅仅这两个实验如此,无数的实验证明,反应前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总和相等,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有了前面的实验作基础,我们该如何去描述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呢?一、质量守恒定律(可分别叫多个学生进行陈述)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1.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就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现有一反应A+B→C,有10 g A和5 g B反应,反应结束后还剩余3 g A,B无剩余,则生成C的质量为多少克?生成C的质量为12 g,因为A还剩余3 g,可见参见反应的A的质量为7 g,B无剩余,可见5 g B 全部参加反应,根据质量守恒守恒定律,生成C的质量为7+5=12 g。
质量守恒定律指的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而不是有多少反应物,一定注意“参加”二字的真正含义。
质量守恒定律是十八世纪的重要发现之一,它把对化学的学习由生成何种物质(即质的研究)引向生成多少物质(即量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那么质量守恒定律是谁发现的,又是如何发现的呢?请阅读课本P95资料。
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经过了非常漫长的过程,很多科学家曾经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拉瓦锡是其中之一。
他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做了同样的实验,得到了同样的结论,这一定律才获得公认。
到了20世纪,这一定律得到充分发展,和能量守恒定律合称为质能守恒定律。
了解了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和它的发现,我们再从微观方面来研究一下为什么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请看投影。
展示白磷燃烧和铁与硫酸铜反应的微观过程,从分子、原子角度进行分析。
从投影所展示的分子和原子的角度思考为什么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从刚才投影所展示的白磷燃烧实验以及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实验的微观过程,可知: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变化,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变化,所以说所有的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大家回答得很好。
从微观过程以及前面所学的分子、原子知识可知,化学反应的过程,事实上是旧的分子破裂,原子和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原子的种类没有变化,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变化,所以反应物的质量总和会等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
2.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没有改变。
到底是不是所有的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呢?我们再来进行下面的活动与探究,验证一下质量守恒定律是否正确。
(仍分两大组进行实验)1.蜡烛燃烧前后是否遵守质量守恒定律?2.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其反应物的质量之和与生成物的质量之和是否相等?……1.蜡烛燃烧前后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生成物的质量小于反应物的质量。
2.镁带在空气中燃烧也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生成物的质量大于反应物的质量。
讨论一下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会出现生成物的质量大于或小于反应物的质量这些情况?……1.在蜡烛燃烧这个实验中,生成物二氧化碳和水都是气体,挥发到了空气中,所以会出现生成物的质量小于反应物的质量这种情况。
2.在镁带燃烧这个实验中,因为反应物有空气中的氧气参加,而我们反应前所称量的仅仅是镁带的质量,所以会出现生成物的质量大于反应物的质量这种情况。
这两个反应到底遵守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呢?遵守。
只要改进实验装置,就会出现正确的结果。
如何改进实验装置呢?1.蜡烛的燃烧可以在一个密闭的容器中进行,比如白磷燃烧的装置,则会得到正确的结果。
2.镁带的燃烧也应在一个密闭容器中进行,塞子中央应该有孔,然后系一小气球。
我这里有一改进的蜡烛燃烧的装置,大家请看。
取一密闭小试剂瓶,待蜡烛燃烧后迅速地放入瓶中并塞紧瓶口。
在白磷燃烧那个实验中,若玻璃管上端没有系小气球,将会出现什么结果?如果玻璃管上端没有系小气球,则会出现生成物的质量总和小于反应物的质量总和,因为有一部分白烟会从玻璃管口进入空气中,从而引起生成物质量的减小。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质量守恒定律,知道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而且从微观角度理解了为什么所有的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从而把我们对化学的学习从质的研究引向量的研究。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体会呢?请你谈谈。
1.任何一个定律的发现都不是凭空想象的,而是以实验为基础得出来的。
2.我很喜欢这种边操作,边观察,边思索的学习方式,它可以激发我们的学习兴趣,使我们得到更多的锻炼,真是受益匪浅。
3.进行科学研究时,若想得到很精确的结果,就必须改进实验装置,采取更为精确的装置进行实验。
4.日常生活中遇到一些问题若也能及时思考并想办法进行实验,相信我们都会有一些惊人的发现。
大家谈了各自不同方面不同程度的体会,这很好。
大家这种强烈的求知欲令我非常佩服,希望大家继续发扬这种风格,在化学的海洋中徜徉。
习题1、2、3思考题:铁钉生锈这个反应是否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大家亲自实验进行验证,两周后将结果告诉我。
板书设计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一、质量守恒定律1.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存在3个不变,即①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②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③原子的质量没有改变。
第二课时1.小测验:用符号表达出下列化学反应(由两名学生板演,为讲课作准备)。
(1)碳在氧气中燃烧(2)磷在氧气中燃烧(3)电解水(4)过氧化氢分解(5)加热高锰酸钾2.口答什么是质量守恒定律?用分子、原子的知识解释质量守恒的原因。
1.(1)碳+氧气二氧化碳(2)磷+氧气五氧化二磷(3)水氢气+氧气(4)过氧化氢水+氧气(5)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2.质量守恒定律指的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因为在化学反应前后存在三个不变,即①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②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③原子的质量没有改变。
所以所有的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刚才同学们上黑板表示的5个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吗?①遵守。
(因为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没有改变)②不遵守。
(因为原子的数目发生了变化)③不遵守。
(因为原子的数目发生了变化)④不遵守。
(因为原子的数目发生了变化)⑤不遵守。
(因为原子的数目发生了变化)化学上有没有一种式子,既能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又能反映质量守恒定律的特点呢?有。
这种式子叫什么?化学方程式。
前面我们学过原子和元素可以用元紊符号来表示,分子可以用化学式来表示,今天我们又知道化学反应可以用化学方程式来表示,那么什么是化学方程式?它又具有哪些意义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化学方程式的知识。
二、化学方程式什么叫化学方程式?请大家阅读课本P96寻找化学方程式的概念。
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
化学方程式指的是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如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C+O2CO2;磷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可表示为:4P+5O22P2O5。
1.定义: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
用化学方程式来表示化学反应具有哪些优点呢?1.表示出了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组成。
2.表示出了反应进行所需要的条件。
3.表示出了质量守恒定律,很明显地看到原子的种类和数目没有发生变化。
化学方程式具有如此多的优点,它把“质”和“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既表示出了反应物和生成物是什么,又表示出了各反应物和生成物量上的关系,以后我们再表示一个化学反应时就要用它的化学方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