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大地震看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地震,制度优越性
判断一种政治制度是否优越,不能从任何理念、原则或框框出发,而只能从实际出发,坚持实践的标准。
主要应看两方面:一是在社会常态方面,能否保证经济社会较快、协调、可持续发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二是在社会非常态方面,能否保证对各种突发事件和危机作出及时、有效处理,最大限度减少人民的生命财产损失。
由此来看,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实践——经济保持平稳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发展迅速,政治安定,民族团结,国际合作广泛;在应对亚洲金融风暴、九八抗洪、抗击非典以及抗击今年初南方冰雪灾害、当前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害等种种突发事件方面,党和政府处理及时,措施得当,成效显著,把损失降到了最低限度。
所有这些,国内外有目共睹。
我们党和政府能够对常态的社会发展管理得好,对非常态的突发事件处理得好,这充分表明我国政治制度是好的。
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
汶川大地震的救灾工作再一次彰显了我国政治制度的优越性。
我国政治制度的优越性,不仅体现在这一制度的本质上,而且体现在它的发展趋势上。
事实证明,我国政治制度具有旺盛不竭的生命力。
我国的政治制度是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的制度,党对抗震救灾工作坚强、有力、富有成效的领导,彰显了我国政治制度的优越性。
正如国外一些媒体所讲的,如果没有共产党和人民政府这种坚强、有力的领导,想组织好这么大规模的抗震救灾是不可想象的。
这正是中国政治制度优越性的生动体现。
我国的政治制度是人民利益至高无上的制度,人民的生命得到及时抢救,受灾群众生存条件得到最大限度的保障,彰显了我国政治制度的优越性。
“以人为本”是我们党的执政理念,也是我国政治制度的精髓我国的政治制度是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能够在短时间内举全国之力投入抗震救灾,彰显了我国政治制度的优越性。
海外有媒体指出,四川汶川大地震之后,在中国制度体系很多方面的优越性中,最显著的莫过于其“动员能力”。
我国的政治制度是开放的制度,抗震救灾工作高度公开和透明,向国际社会的援助敞开大门,彰显了我国政治制度的优越性。
5.12汶川地震八大反思
5.12汶川地震八大反思举世震惊的四川汶川百年不遇的八级大地震,已经过去快两个月了。
惨痛的的场面仍历历在目:地动山摇、震声轰隆、地光闪烁,山裂地陷、飞沙走石、山体滑坡、堰塞成湖、房倒屋塌、灰尘弥漫、道路中断、水电中断、通信中断、食物中断、断壁残垣、满目疮痍、废墟之下、生灵涂炭。
党中央、胡主席紧急启动大灾预案。
温总理飞赴灾区、子弟兵空运抵渝、医疗队紧急前往、救灾车川流不息、志愿者热血沸腾、老百姓捐款捐物、踊跃交特殊党费、全中国救助汶川、全世界关注四川!此次烈度高达十一级的大地震,震感波及全国十几个省、市、自治区,四川、甘肃、陕西三个省的五十九个县成为重灾区,受灾人口四千多万人,死、伤、失踪人数近五十万人。
在全国人民和国际社会的大力支援下,灾区人民主动进行自救、互救,灾区重建工作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灾民的生活正逐步得到妥善安置。
大灾面前,海内外中国人显示了空前的中华民族大团结!十几亿中国人团结一致、众志成城、共克时艰、抗震救灾、重建家园。
大灾磨练了人们的意志,增强了民族的凝聚力,洗礼了人们的灵魂,也引发了人们灾后的诸多思考。
一、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以充分体现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日前从热带风暴引起的缅甸灾区来到四川映秀镇,缅甸灾区的树枝上还挂着无人掩埋的尸体,可映秀镇的灾民已全部住进帐篷和活动板房,衣食无忧。
同样是灾区,两种制度两重天!党中央、国务院统一指挥;全党、全国、全军、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全力以赴;十万子弟兵和公安干警千里驰援汶川;数百家医疗队急赴灾区;救援物资源源不断;各省、市全力对口支援重灾县;数十万志愿者无私奉献;灾区路不拾遗、夜不闭户、通水通电、复课复店、生产自救、秩序井然。
社会主义制度的宗旨是: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是我们的行动准则。
“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是我们的行动口号。
据不完全统计,国内捐款已达五百七十多亿,国家和地方财政已拨款近五百五十亿,国内各家银行已放贷七百多亿。
汶川大地震是中华民族向自由主义的进步
汶川大地震已经过去三十多个小时,对于这样一个特大的自然灾难,中国政府和整个国家的反应是及时的。
震后几小时的时间,最高层就做出反应,成立了专门的由国务院总理亲自挂帅的救援机构。
并且,温总理当天下午就赶赴灾区。
在飞机上,温总理说的三个特别让人感受到中国高层对于此次灾难的清醒认识和战胜决心。
短短地三十几个小时,整个国家的人民行动起来,军队行动起来,一场众志成城的伟大的抗震救灾战斗充分显示着这个民族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和性格。
但是,正象温总理刚到成都的时候所说,这次地震不能光靠四川来解决,要靠全国的力量来解决。
从刚刚过去的三十多个小时的救援行动来看,我要说的是,这次地震的灾难超乎想象,我们不但要用自己的力量来解决,我们更需要向世界求助,请求国际援助来帮助我们拯救生命,度过难关。
毋庸质疑,我们有强大的人民解放军和强大的武装警察部队,我们有伟大的党和更加伟大的人民,但是,我们单单缺乏的,却是能够在特大的自然灾难面前的专业抢救队伍。
我们有志气,但是我们没有美国的强大,没有日本对于大地震的应对经验。
中国地震的消息传播开之后,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行动起来,向我们表示同情、慰问和支持,美国、澳大利亚、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已经准备好了来参加救援,随时准备来支持我们拯救生命,战胜灾难的行动,他们要跟我们并肩作战,以显示整个人类在强大的自然灾难面前更加强大的意志、勇气和力量。
但是,因为某种可以理解的原因,中国政府拒绝了这些国家和地区要来援助帮助我们的要求。
但是,即使有一万个理由拒绝,想想已经死亡的12012人,想想汶川没有音讯的6万人,想想那些还在废墟里奄奄一息等待救援的人们,所有拒绝的理由是多么苍白和不堪一驳啊!温总理说:“救出更多的孩子。
”温总理还说:“尽最大力量救人。
”为了那些已逝的、将逝的和还在苦苦挣扎等待援救的废墟下的生命,为了关心他们、牵挂他们的朋友、亲人和全国人民,强烈建议中国政府为汶川大地震请求国际援助。
大灾大难面前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灾⼤难⾯前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2019-07-28摘要:⾯对当今世界浪潮风起云涌,⾦融危机带给每个国家都带来⼀定的冲击,不同国家应对⾦融危机也采取不同的姿态来应对。
社会制度的优势在此时凸显出来。
同时,汶川地震,雅安地震,让每个中华⼉⼥都感到⽆⽐的痛⼼,在这⼤灾⼤难⾯前,国家制度所带来的凝聚⼒与执⾏⼒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通过经济危机与⼤地震来阐述中国社会制度在天灾⼈祸⾯前的巨⼤优越性。
关键词:灾难社会主义社会制度优越性经济危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制度:1. “⽐资本主义制度更公正、更公平、更先进、更科学的社会制度” 2社会主⼈与社会公仆的区分,是马克思社会主义的分权原则。
在新的时期,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了伟⼤的中国特⾊社会主义。
中国特⾊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民族和中国⼈民及中国共产党⼈的集体智慧,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建设、改⾰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这⼀制度既遵循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集中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根本精髓,⼜切合中国的发展实际,具有鲜明的中国特⾊,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符合中国最⼴⼤⼈民的根本利益,因⽽具有强⼤的⽣命⼒。
中国特⾊社会主义制度极⼤的解放和发展了中国的⽣产⼒。
在政治⽂明、精神⽂明的建设⽅⾯,中国特⾊社会主义制度也起到了加快与推进的作⽤。
中华民族⽂化博⼤精深,对于先进⽂化的发展,中国特⾊社会主义也起到了激发的作⽤。
和协社会的建设中,中国特⾊社会主义制度也起到了推动和完善的作⽤。
所以,社会主义的制度是⾮常优越的,中国特⾊社会主义制度对我国的发展起到了举⾜轻重的作⽤。
⼆、⾯对经济危机的挑战,中国特⾊社会主义制度保驾护航经济决定政治,世界经济迅猛发展,带给我们⼏⼤的物质条件的满⾜,⽽在这种发展的背后⽆时⽆刻不隐藏这⼀定的危机,经济危机在世界经济发展及其迅速的同时显现和暴露出来。
带给世界巨⼤的冲击与动荡。
2008年美国华尔街的雷曼兄弟公司申请破产保护。
汶川地震重建体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在汶川地震灾后重建的过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体现在哪些方面?08年5.12汶川大地震破坏程度极大,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以及财力物力的损失。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就在这样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国家调动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进行抢险救灾以及后续的灾后重建工作,经过数载不懈努力,灾区人民的生活水平生存条件又美好光明起来。
而国外很多灾难发生后,如日本福岛核电站事件,04年东南亚印尼大海啸,后续事件抢险重建都比不上汶川地震这般。
究其原因,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过程得益于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体现在其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激发形成的民族精神力量。
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深入展开,中国梦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等日益深入人心,为救灾与重建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
在灾后恢复重建中,支援方与受援方协同配合,保证了各项援建任务的顺利推进,三年目标任务有望两年基本完成。
这种在灾后重建中表现出的凝聚力和奋斗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时代精神凝聚人民力量。
面对特大自然灾害,中华民族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谱写胜利篇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体现在党对抗震救灾工作坚强有力、富有成效的领导。
灾后恢复重建充分展现了党中央强有力的领导和指挥能力,先进性以及执政能力。
地震发生后,党中央立即部署成立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把抗震救灾作为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举全国之力抗震救灾。
党的先进性是通过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实际行动体现,在恢复重建中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发挥了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
在恢复重建中,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科学编制《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和10个专项规划,为恢复重建提供科学支持,做到科学重建。
此外,灾后恢复重建充分展现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党和政府始终把民生问题放在优先和重点地位,优先建设城乡居民住房、学校、医疗卫生等基础设施,统筹解决灾区群众就业问题,使广大灾区群众深切感受到党和政府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
从汶川奇迹说起-看社会主义优越性
从汶川奇迹说起—看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上课之前,首先请大家看一组照片(汶川新面貌)。
看完这组照片后,我想大家肯定会认为这一定是一个旅游古镇。
那么我告诉你:你错了!这是曾经遭受过历史性灾难而成为一片废墟,经过两年多全国19个省市10万援建大军共同努力重建的汶川新貌。
知道了这些,我想大家肯定和我一样,有许多的感慨。
在为灾区人民过上今天这样幸福美好生活的同时,更多的是对重建奇迹的思考。
所以,今天我和大家一起共同探讨的题目就是:从汶川奇迹说起—看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看到“汶川”这两个字,大家不免会想到2008年5月12号这个让人沉痛的日子。
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使上千万间房屋倒塌损毁,6.9万人不幸遇难,到处是断裂的道路、桥梁,经济损失高达2万多亿元。
灾难是无情的,在任何时期,任何国家都有可能遭遇,但在不同国家,应对灾难,处理危机的能力、方法和手段上却不尽相同。
这些方法和手段不同的背后又说明了什么呢?这就是我今天和大家共同探讨的第一个问题:从灾难救援看社会制度的差异。
下面,我们就来共同分析一下几场发生在不同国家的灾难,他们是如何救援的?人们又是如何评价的?首先,我们来看看,前期大家都在关注的日本地震。
今年3月11日,日本发生了里氏9级强震,同时引发了大规模海啸,不但摧毁了日本大片房屋和粮田,更令福岛核电厂发生爆炸而引发核辐射,从而使此次地震倍受世界的关注。
那么,地震发生后,日本是如何应对的呢?先来看看几个现象:到3月14日,日本官方尚无受重创医院的确切数字,各医院尚且缺乏援助物资,普通灾民更是经历饥寒交迫;地震和海啸过后,部分受灾地区出现了“无政府状态”。
虽然住进了避难所但那里什么也没有,只不过是些残留下来的建筑物而已;日本首相菅直人15日要求自卫队出动直升机参加福岛核电厂的灭火工作,却遭到自卫队的拒绝。
原因是自卫队认为,这会使队员受到严重辐射污染的危险。
这些都说明了什么?日本东海大学教授,朝日CS卫星电视主持人叶千荣给了我们准确的答案,他在接受日本新京报采访时说:“我们国家各行政机构条块分割,政令不一!动用直升机要防卫大臣批准,用高压水车要警察厅长官批,消防车要东京都知事,这些问题都导致资源调配困难。
从我国抗击重大自然灾害看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多难兴邦——从我国抗击重大自然灾害看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2008年5月23日上午,温家宝总理在汶川大地震后第二次来到设于四川长虹集团培训中心院子里的北川中学临时学校,看望在汶川大地震中幸存下来的师生,他在黑板一侧一笔一划竖着写下“多难兴邦”四个大字勉励师生们。
他满怀深情地说:“我希望大家要面向光明的未来,昂起倔强的头颅,挺起不屈的脊梁,燃起那颗炽热的心,向前,向光明的未来前进。
”①温总理所用的“多难兴邦”,指多灾多难的局面往往可以激发人民励精图治,奋发图强,战胜困难,从而转危为安,使国家复兴强盛起来。
此语出自《左传·昭公四年》:“邻国之难,不可虞也。
或多难以固其国,启其疆土;或无难以丧其国,失其守宇。
”温总理所用的“多难兴邦”不仅是对战胜大地震灾害的坚定信心,而且也是对建国60年来抗击重大自然灾害的历史总结。
60年的史实雄辩地证明,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使中国不断战胜一个又一个重大自然灾害,使我们国家更加繁荣昌盛。
一、中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联合国减灾科技委员会报告中所描述的中国:“这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少数国家之一,大陆地震的频度和强度居世界之首,占全球地震总量的1/10以上;台风登陆的频率平均每年高达7次;从有人类记录以来,旱涝灾害、山地灾害、海岸带灾害每年都在中国发生。
”②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仅发生的重特大自然灾害就有十余次之多。
现列举部分如下:1954年江淮大水。
该年江淮梅雨期限比常年长一个多月,雨量大,持续时间长,汉口长江水位高达29.73米,较历史最高水位的1931年高出14.5米。
黄河海河也有局部发生洪水。
此次水灾淹没农田4755万亩,导致3万多人死亡、1888万人受灾,财产损失在100亿元以上。
1959--1961年自然灾害。
灾害导致农业生产大幅度下降,市场供应十分紧张,人民生活相当困难,人口非正常死亡增加,三年因灾直接死亡人口总计22000人,仅1960年和1961年两年统计,全国总人口比上年分别减少1000万人和348万人。
从汶川地震救援重建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从汶川地震救援重建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汶川发生里氏8.0级大地震,地震烈度达到11度。
地震波及大半个中国及亚洲多个国家和地区,严重破坏地区超过10万平方千米,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和巨大的财产损失,是我国成立以来破坏力最大的地震,也是唐山大地震后伤亡最严重的一次地震。
灾难面前,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中华民族表现出来的坚强、勇敢与团结,让我们再次感受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和不可战胜,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具体展现,让我们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体现在党对抗震救灾工作坚强有力、富有成效的领导。
地震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胡锦涛总书记亲自组织召开政治局常委会,研究部署抗震救灾工作,温家宝总理第一时间赶赴灾区视察灾情,坐镇指挥抗震救灾。
中央紧急调动数十万抗震救灾官兵,紧急调配数百亿救灾资金,紧急向灾区运送上百万吨食品、衣被、帐篷等生活急需物资。
灾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挺身而出,昼夜奋战在抗震救灾第一线。
这是我国历史上救援速度最快、动员范围最广、投入力量最大的抗震救灾斗争,最大限度地挽救了受灾群众生命,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地震造成的损失。
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华民族书写了发展史上可歌可泣的的壮丽诗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体现在全国各族人民同舟共济共渡难关。
地震发生后,全国各省区市和社会各界人士积极伸出援助之手,大批人力物力财力支援抗震救灾。
在汶川地震40天内,就有超过130万人次的志愿者在灾区工作。
全国在汶川大地震中以各种形式提供过志愿服务的志愿者超过了1千万人。
直到灾后一年,四川灾区仍有超过5万名志愿者在服务。
汶川地震也成为我国慈善史上一个重要的节点。
根据中民慈善捐助信息中心发布的数据,2008年全国慈善捐赠总额达1070亿元,这也是我国慈善捐赠金额首次破千亿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体现在能够吸引和凝聚人民力量,面对特大自然灾害,中华民族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谱写了感天动地的胜利凯歌。
大灾大难面前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身而出。 为灾区救援与救 灾提供重要 的人力保证 。 武警 官兵 , 人民解放军真正践行 了人 民子弟兵地 承诺 ,在最需要他们的 时候挺身而出 , 抢险救灾 , 重建 家园, 哪里最艰苦 , 人民解放军 就出现在哪里。 中国这样 的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 , 坚持共产党 对人 民军队的直接领导 ,才能在如 此大的灾难面前显示 中国 救灾 的及时性 , 全 面性 。 全 国各界人士 , 各种 团体 , 海峡 两岸 所有同胞以全 国之力 共 同抵御 自 然灾害。国家的凝 聚力 , 人 民的兄弟情 , 是保 障人 民顺利渡过搭载大难的精神动力物质支持 。 红十字会 、 慈善机 构、 新闻媒体 、 热心人士 、 志愿者 、 金融界只要能为灾 区做 出一 点点贡献 , 中国人 民都会倾囊而 出。 从 各各 省份 开到灾区的运 从 各地 汇去的救灾款 , 都显示 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二、 面对经济危机的挑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保驾 资车 , 护航 的无 限优越性 。 灾区的孩子被好心人领养 , 灾区的房 子进行 了 经济决定政治 , 世界经济迅猛发展 , 带给我们几大 的物质 重建 , 灾 区的人们能喝到放心的水 ,灾区 的学校又正常 的开 条件 的满 足,而在这种发展的背后无时无刻不 隐藏这一定 的 学 。 面对这些感人的场景 , 任何有 良知的人都会为中国的社会 危机 ,经济危机在世界经济发展及其迅速 的同时显 现和暴露 主义制度而感动 。 出来 。带 给世界 巨大 的冲击与动荡 。 和平强 国 , 灾难兴邦 , 在经济危机 , 大灾大难面前 , 中国特 2 0 0 8年美国华尔街 的雷曼兄弟公 司申请破产保护 。这一 色社会 主义显示 出其无与伦 比的优越性 。只有在 中国特 色社 事件 昭示着 , 美 国次贷危机正在加剧 , 并 以迅雷不及掩耳 波及 会 主义的为大旗帜下 , 中华 民族 才能够化 险为夷 , 才 能够 长治 到全 世界各各 国家 的经济领域与金融市场 。形成 了新 一时期 久安 。 为 了中华 民族的为大复兴 , 为 了中国能 以大 国的姿态屹 的世 界经 济危机 。 立在世界 的东方 , 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 发展 晚上 中国特色社会 正当资本 主义 国家手忙脚乱 ,毫无头绪 的应对 经济危机 主义理论体 系 , 使我们每一个中国人 , 每一名炎 黄子 孙不变的 的时候。中国社会 主义制度 的极大优越性 自 然 而然的显现 出 追求 , 与永久 的信仰 。 来, 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为中国经济能够平稳渡过保驾护航。 中 参考文献: 国政府采取一揽子的经济政策, 在很大的程度上减少了经济 『 1 1 方秋 兰. 从 国际金融危机反观 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的生 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与此同时在金融峰会,国际经济活 命力【 J 】 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 0 1 1 , ( 2 ) 动。多边谈话等国际金融活动中,中国也为促进世界经济稳 『 2 ] 为中国崛起——几年中国共产党成立 8 0周年[ N 】 人民 日报 , 2 0 1 1 - 4 — 2 6 定, 中国经济稳定做出不可替代的贡献。 面对金融危机 , 社会 主义制度 利用 三大优势过关 : 1 、 坚 持 『 3 1 《 红旗文稿) 2 0 1 0年第 1 一 l 2期总目录 叨 红旗文稿 , 党的领 导与民主集 中制 。 从而维护最广大人 民的根本利益 。 2 、 2 O 1 0 , f 1 2 ) 作者简 介 : 张文佳 . 云南 民族大 学马列 部 2 0 1 2届 。 硕士 坚持共 产党 与参政党 的领导相互合作 。 坚持 团结合作 , 共同渡 过难关。 开展协商会议共同研究 对策 。 3 、 坚持宏观调控 , 将市 研 究 生 。 场调节与政府调节相结合 。 不动摇的巩固公有制 , 不动摇 的鼓 励与支持私有制 。 形成公有制为主导 , 非公有制迅速发展 的成 效 。有形之手与无形之手相结合。
大灾大难面前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大灾大难面前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作者:张文佳来源:《神州·上旬刊》2013年第06期摘要:面对当今世界浪潮风起云涌,金融危机带给每个国家都带来一定的冲击,不同国家应对金融危机也采取不同的姿态来应对。
社会制度的优势在此时凸显出来。
同时,汶川地震,雅安地震,让每个中华儿女都感到无比的痛心,在这大灾大难面前,国家制度所带来的凝聚力与执行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通过经济危机与大地震来阐述中国社会制度在天灾人祸面前的巨大优越性。
关键词:灾难社会主义社会制度优越性经济危机一、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制度:1. “比资本主义制度更公正、更公平、更先进、更科学的社会制度” 2社会主人与社会公仆的区分,是马克思社会主义的分权原则。
在新的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了伟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及中国共产党人的集体智慧,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建设、改革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这一制度既遵循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集中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根本精髓,又切合中国的发展实际,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符合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因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极大的解放和发展了中国的生产力。
在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建设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也起到了加快与推进的作用。
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对于先进文化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起到了激发的作用。
和协社会的建设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也起到了推动和完善的作用。
所以,社会主义的制度是非常优越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对我国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面对经济危机的挑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保驾护航经济决定政治,世界经济迅猛发展,带给我们几大的物质条件的满足,而在这种发展的背后无时无刻不隐藏这一定的危机,经济危机在世界经济发展及其迅速的同时显现和暴露出来。
抗震救灾检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抗震救灾检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四川汶川大地震,是共和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大的一次地震灾害,也是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灾害。
在我们全面贯彻十七大精神,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发生这样的大事件,必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生深刻的影响。
在特定的意义上,抗震救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抗震救灾检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抗震救灾中,也深化了人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一、凸显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生命至上。
是这次抗震救灾一个十分明确的指导思想。
这就是,要把挽救人的生命摆在第一位。
对于被掩埋在废墟中的人,只要还有一线希望,就要千方百计地抢救。
对于伤者,以最快的速度送往医疗队救治,共救治伤者二百余万人。
国家给96140人免费住院治疗,并将上万名重伤人员用专列、专机等先进交通工具,运送到上海、北京等城市的医院救治,提供最好的医疗条件。
在千方百计挽救生者的同时,也没有忽视对死者的关怀。
在抗震救灾现场,总理给遗体三鞠躬。
5月19日至21日,全国三天哀悼。
5月19日14时28分起,全国人民默哀3分钟,汽车、火车、舰船,汽笛长鸣,防空警报拉响,国旗缓缓降下,我们以最庄重的形式,表示了对死难者生命尊严的尊重。
总之,只要是生命,就要万分珍惜和尊重,而不管这个人是什么样的人,是什么民族,是男是女,是老是少,是领导还是群众,是富人还是穷人,是先进分子还是犯过错误的人。
以人为本,前后都没有限制词。
抗震救灾,这是对以人为本所作的最好注解。
在抗震救灾中,对生命的珍爱,对人的关怀,成为最广泛的共识,成为人们最高的行动准则。
现在,党和政府又以高度负责的态度为安置受灾群众生活、重建家园、恢复美好生活而努力。
以上这一切都表明,以人为本,已经为广大的领导和群众所理解掌握,已经深入人心,而且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其根本要求就是,不断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改善人民的生活,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汶川地震灾后重建与社会主义优越性
汶川地震灾后重建与社会主义优越性摘要:汶川大地震给四川省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了巨大破坏。
汶川地震给四川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两年的时间内灾后恢复重建就取得了令人振奋的阶段性重大胜利。
论文在总结汶川地震灾后重建的基础上,分析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关键词:汶川地震灾后重建社会主义优越性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了8级大地震,遇难人数近7万人,受伤人数高达37万多,房屋大量倒塌,北川县城、汶川县映秀镇等部分城镇和大量村庄几乎被夷为平地,致使五百多万人无家可归,直接经济损失超过万亿元。
这是建国以来强度最高、破坏性最大、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地震,给地震灾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了重大的损失,给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破坏。
这场灾难,前所未有的地震强度和威力打破了国内的宁静,整个中华民族陷入了深深的震惊与哀伤之中,对国家、社会,对整个中华民族造成了空前的影响和震撼。
目前,抗震救灾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灾后恢复重建的力度之大、进度之快、变化之巨、效果之好,更是大大超乎人们想象,创造了新的人间奇迹。
这个奇迹,是依靠灾区人民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所创造的,是全国各族人民齐心协力、无私援助以及国际社会积极援助的结果,更是党的坚强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生动体现。
灾后重建的奇迹,再一次彰显了中国人民的力量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优越性。
1、灾后重建工作灾区通信基础设施汶川地震给四川、甘肃和陕西三省公众通信网络基础设施造成了严重破坏,四川全省近35%的移动通信基站受损,受灾严重地区与外部的通信全面阻断,部分地区基层生产组织遭到毁灭性打击,灾区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基本停滞,直接经济损失共计亿元。
地震发生后,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各级政府和企业紧急动员、密切协同、上下联动,迅速成立通信抗震救灾指挥部,立即启动各级通信保障预案,第一时间组成抢险突击队。
通信业展现了大无畏精神,经过艰苦卓绝努力,付出生命代价,全部完成了重灾乡镇的抢通任务,迅速有效地保障了抗震救灾的通信需求。
由汶川地震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由汶川地震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其优越性体现在全国各族人民同舟共济共渡难关。
地震发生后,全国各省市区与社会各界人士积极伸出援助之手,大批人力、物力、财力支援灾区。
在汶川地震一个多月内,已有超过130万人次的志愿者在灾区行动。
在汶川大地震中以各种形式提供过志愿服务的志愿者超过了1千万人。
直到灾后一年,地震灾区仍有超过5万名志愿者在进行服务工作。
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其优越性集中体现在它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
灾难没有压到不屈不挠的中国人民,它以其特有的伟大民族精神开展了人类历史上最惊心动魄、最感人至深的救灾抗灾,让灾区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体现在能够吸引和凝聚人民力量,面对特大自然灾害,中华民族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谱写了感天动地的胜利凯歌。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可靠保障下,汶川大地震灾后重建所创造的奇迹,也为世界此类的灾后重建工作、人类解决此类危机提供了中国方案,贡献了中国智慧。
实践无数次证明,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政治制度能够像中国这样,一旦出现重要应急大事,就能够迅速将中央和地方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把人民群众的力量集中起来,迅速地把事情解决好。
进入新时代,我们要实现党的十九大描绘的蓝图,对汶川地震遇难同胞的最好纪念就是要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这一制度,让这一制度充分释放出强大威力,展示其无比优越。
最好的方式就是在悲痛中努力奋斗,只有奋斗,才能治愈过去的创伤,只有奋斗,才能创造更多的中国奇迹,才能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中留下深刻的中国印记,才能为人类政治文明进步提供更多的中国方案、贡献更多的中国智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了8级大地震,遇难人数近7万人,受伤人数高达37万多人,大量房屋坍塌,北川县城、汶川县映秀镇等部分城镇和大量村庄几乎被夷为平地,导致五百多万人无家可归,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万亿元。
这次地震是建国以来强度最高、破坏性最大、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地震,给地震灾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了重大的损失,给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破坏。
十年过去了,如今的灾区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别具名族特色的新农村风貌到崭新的城镇再到硬件设施一流的学校和医院都无不让人深刻的感受到灾区的巨变。
过去的十年中,灾区人民在全国各族人民的支持和自身的不懈努力下很快渡过了难关,完成了重建,重建速度之快、改变之快都超乎想象。
对于世界来说,这无疑是一项举世瞩目的壮举,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优势,展示了中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能力,体现了祖国大家庭的温暖,展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重新崛起的灾区向我们昭示着一个真理,那就是社会会主义制度具有无比的优越性,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强大的组织力和战斗力,在巨大的灾难面前,中国共产党始终和人民在一起,始终恪守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服务宗旨,始终把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治国理政的目标和方向。
只要全中国人民团结一心,在党和政府的英明领导下,中国人民可以战胜一切艰难险阻。
当年“汶川不哭,中国加油”等口号响彻中国的大江南北,即使在重建过程中也依然诠释着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民族情怀。
对于中华民族来说,灾难不仅带来了挑战,也砥砺了民族精神,八方支援重建工作不仅闪耀着我们中华民族团结一心、坚忍不拔、自强不息的人性光辉,更折射出了中国共产党的卓越的领导力、社会的动员力和灾区人民群众的毅力,向全世界展示了一个遭受特大自然灾害后高起点、高质量重建的范例,提供了受灾地区崛起于危难、进而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样本。
事实证明世界上没有哪个政治制度能够像中国这样,在出现严重影响人民安全的事件后,能迅速将中央和地方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将人民群众的力量团结起来,迅速应变。
从汶川地震看中国应对公共危机
从汶川地震看中国应对公共危机提要基于对汶川大地震的认识,本文分析了公共危机的特点。
通过中美日三国政府应对自然灾害的个案,探讨公共危机管理主体,即各国政府处理自然灾害的不同应对措施和不同后果,总结了中国的政治体制在应对公共危机上所具有的优越性。
关键词:公共危机管理;汶川大地震;政治体制一、汶川大地震暴露出的危机特点汶川大地震是一场罕见的公共危机和社会危机,波及到社会、政治、经济和外交等领域,这场危机暴露了公共危机的特点:1、公共危机的发生具有不确定性和突发性。
公共危机在人们毫无准备和毫无防范的情况下发生。
理论上人们虽然可以猜测某个危机的可能性,但实际上,当今的社会发展程度和科学技术能力很难准确地预见危机的实际发生以及对社会的危害程度。
2、公共危机的发生具有威胁性和破坏性。
危机是对人的生命健康、财产、社会组织构成重大威胁的事件,并妨碍社会组织基本目标的实现,甚至造成社会组织短暂性的瘫痪,影响社会发展的进程。
3、公共危机的迅速性、紧急性或紧迫性。
危机的到来往往具有超出人们想像的速度,使人们根本无法躲避。
危机给予社会组织进行有效决策和回应的时间极短,这就要求社会组织具有很强的危机管理能力,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解决问题并控制局面。
4、处理公共危机的艰巨性。
不仅表现为应对危机的人、财、物和技术手段的严重缺乏,而且表现为政府责任部门实施公共危机管理能力的弱小和措施的失误。
5、消除公共危机留下的消极因素,恢复公共秩序,恢复社会常态,消除危机对社会的影响,需要一个相当长的阶段。
二、中美日三国政府在处理公共危机时的个案分析当一个国家遭逢不测时,各种批评会伴随着同情不期而至。
3年前的美国“卡特里娜”飓风、13年前的阪神大地震,让美国、日本这样救灾机制健全、国力雄厚的政府领教了社会对其救灾不力的激烈批评。
但中国政府这次举全国之力的赈灾意志和行动却让世界大吃一惊,以往饱受西方媒体指责的中国政府赢得了世界媒体一致的正面评价。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越性
5·12抗震救灾、灾后重建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越性内容摘要:“波澜壮阔的历程,异常艰辛的奋起,再次向世人展示:我们党了不起,我们国家了不起,我们民族了不起,我们四川人民了不起!”四川省委书记、四川省“5·12”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委员会主任刘奇葆无限感慨的说。
刘奇葆指出,2009年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四川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全省各族人民万众一心、共克时艰,克服特大地震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双重影响,加大力度、加快进度推进灾后恢复重建,全力以赴抓经济止滑提速、加快发展,不失时机地推进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重大部署,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强党的建设,书写了从悲壮走向豪迈的精彩篇章。
他指出,抗震救灾、灾后重建以来,全省集中力量抓了几件大事,取得令人欣喜的成绩。
这几件大事是:一、加大力度、加快进度推进灾后恢复重建。
二、全力以赴抓经济止滑提速、加快发展。
三、不失时机地推进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重大部署。
四、结合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加强党的建设。
历史上没有哪一种社会制度能够阻止自然灾害的发生,但优越的社会制度在灾害发生时能够发挥最好的救灾作用,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成为动员、组织和凝聚社会力量抗击灾害的强大政治保障。
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汶川特大地震,其破坏之严重、人员伤亡之多、救灾难度之大,灾后重建任务之重、动用人力财力之多、恢复重建速度之快,史所罕见。
灾后到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共克时艰,取得了抗震救灾斗争的重大胜利,取得了灾后重建的重大阶段性成果,铸就和弘扬了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创造了人类救灾史上的奇迹,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优越性。
“5.12”汶川特大地震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四川各地政府发扬“公而忘私、患难与共、知恩图报、勇往直前”的精神,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政治制度、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巨大优越性,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卓越领导能力和先进性,充分展现了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充分展现了集中力量办大事、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政治制度优势。
从汶川地震灾后重建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从汶川地震灾后重建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从汶川地震灾后重建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十年的重建速度之快,而灾后重建所有的项目都大手笔、高质量、高起点地完成,这灾后重建的伟大奇迹,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优势,在不同国家、不同时代、不同社会制度下,立足于改革开放创造的物质实力和制度活力,破解了一个个重建难题,加快恢复重建,四分之一用于恢复重建,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汶川8级地震十周年过去了,地震给当地带来了毁灭性的破坏。
今天,让我们再来看下地震灾区,那是让人振奋,让人的眼睛真不敢相信,这里十年前曾遭受过8级地震。
沿途别具民族特色的新农村风貌、崭新的的场镇,硬件设施一流的学校和医院,都让你深刻感受到灾区的巨变,从满目疮痍到欣欣向荣,从山河破碎到一片生机,都不得不令人由衷发出感叹:变化太大了,大得超乎想象!灾区人民在全国人民的支持下很快地渡过了难关,十年的重建速度之快,改变之快,超乎想象。
而灾后重建所有的项目都大手笔、高质量、高起点地完成,这对在地震中逝去的生命来说,是一种最好的慰藉,对全世界来说,也是一项举世瞩目的壮举。
这灾后重建的伟大奇迹,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优势。
自然灾害,难以避免。
然而,在不同国家、不同时代、不同社会制度下,人们的遭遇和命运往往截然不同。
咱们看看印尼海啸和日本地震吧,没有哪一个国家的救灾行动有我们这么迅速,出动救灾人员有我们多,我们的人民解放军在五千米的高空跳伞深入灾区、直升机穿梭在崇山峻岭之间运送灾民。
再看下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高瞻远瞩、科学决策,立足于改革开放创造的物质实力和制度活力,举全国之力、集全国之智,破解了一个个重建难题。
按照“一省帮一县、大手拉小手”原则,加快恢复重建;扩大内需的4万亿元投资中,四分之一用于恢复重建;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支援灾区决心不变、力度不变、目标不变。
各地区各部门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对口支援、协同作战,形成了握指成拳的强大合力。
赵周贤刘光明:抗震救灾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越性
出版物刊名: 求是
页码: 58-58页
年卷期: 2013年 第12期
主题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抗震救灾;社会主义优越性;党的执政能力;刘光;领导集体;灾后恢复;恢复重建
摘要:在我国,5年前的四川汶川发生强烈地震,3年前的青海玉树突发强烈地震,今年四川芦山又遭遇强烈地震,这三次强震灾后气壮山河的生死大救援、有条不紊的灾民安置、规模空前的恢复重建,谱写了世界救灾史上的壮丽史诗,同时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优越性。
首先,充分见证了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纯洁性。
在大灾大难的紧急关头,党和国家领导层的反应和处置是检验领导集体执政能力和先进性、纯洁性的重要标尺。
从汶川到玉树再到芦山,我们党和政府科学统筹、高效指挥,集结强大的救援力量,汇聚浩大的社会资源,成功领导了抗震救灾斗争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赢得了人民的高度赞誉和国际社会的普遍好评。
其次,全面检阅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成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星期一)14时28分04秒,中国发生了面波震级达8.0Ms、矩震级达8.3Mw,地震烈度达到11度的汶川大地震。
地震波及大半个中国及亚洲多个国家和地区,北至辽宁,东至上海,南至香港、澳门、泰国、越南,西至巴基斯坦均有震感。
5·12汶川地震严重破坏地区超过10万平方千米,其中,极重灾区共10个县(市),较重灾区共41个县(市),一般灾区共186个县(市)。
截至2008年9月18日12时,5·12汶川地震共造成69227人死亡,374643人受伤,17923人失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破坏力最大的地震,也是唐山大地震后伤亡最严重的一次地震。
这起历史罕见的地震灾害所造成的巨大破坏,举国震惊,举世关注:一是人员伤亡惨重。
四川省遇难68669人、受伤360352人、失踪18498人,估计这次遇难总人数将超过8万人。
二是房屋大面积倒塌。
倒塌房屋778.91万间,损坏房屋2459万间,北川县城、汶川映秀等一些城镇几乎夷为平地。
三是基础设施严重损毁。
震中地区周围的16条国道省道干线公路和宝成线等6条铁路受损中断,电力、通信、供水等系统大面积瘫痪。
四是次生灾害多发。
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频发,阻塞江河形成较大堰塞胡35处,2473座水库一度出现不同程度险情。
五是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受到严重影响。
6443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一度停产,其中四川5610个。
机关、学校、医院等严重受损。
部分农田和农业设施被毁,因灾损失畜禽达4462万头(只)。
关键时刻中国政府反应迅速,温总理对灾区群众高度关切,他亲临第一线指导抗震救灾工作,慰问受灾群众和救援官兵. “中国式总理”难以复制,汶川大地震,中国政府展现了高度的自信心。
这种快速的动员,反映了党和政府已经将灾难救援放在突出的位置,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政府对奥运期间的任何突发事件都会准备充分。
在党中央正确领导的抗震救灾工作中,团结和爱国浪潮席卷中国.汶川地震中,中国共产党充分体现了自身的领导核心作用。
汶川地震让半个亚洲震动,让整个世界震惊。
中国经历的磨难太多,但从没在磨难中倒下。
面临灾难,中国展现出坚韧与顽强;珍视生命,中国赢得了全世界的敬意和赞扬。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和亲切关怀下,面对艰巨繁重的灾后恢复重建任务,兄弟省区市及社会各界倾力支援、倾情相助,四川省各级党委、政府精心组织、精心实施,全省人民特别是灾区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十年后的重灾区,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各方同胞援助下,在汶川各族人民的自强不息下,汶川重新焕发出蓬勃生机、展现出古羌新貌。
岷江两岸群山,依然是满目苍夷,可是建设者们不屈不挠的印记仍在顽强地延伸,尽管都汶高速连年遭遇余震和泥石流的侵袭,但生命线永保通畅的奇迹骄傲地向世界证明了:任何困难都压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
经过了10年的灾后重建,汶川如今也已经是大变样了!如今的这里大楼商业店铺林立,街道上都是车水马龙的,展现了一片勃勃生机。
到处都是一片繁荣景象,涅火重生的凤凰才是最美的的!现在这里已经发展成为了一个旅游景区,还是我国的AAAAA级特色旅游景区,吸引了无数的游客前来参观!"这片曾经山崩地裂、满目疮痍的土地已旧貌换新颜:受灾群众住进了新房,公共服务设施全面上档升级,重建城镇初展新姿,基础设施根本性改善,产业发展优化升级,防灾减灾能力显著提高。
灾区从废墟上站立,展示出在灾难后重生、在重建中跨越的生动图景。
四川灾后恢复重建的伟大实践,集中体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力量,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和衷共济、团结奋斗的民族品格;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充分展示了改革开放以来不断增强的综合国力;集中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指导意义,充分展示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集中体现了灾区各级党委、政府对历史负责的高度自觉,充分展示了灾区人民自强奋进、顽强拼搏的不屈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