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立意思维训练

合集下载

高考作文审题立意及练习(含答案)

高考作文审题立意及练习(含答案)

审题立意“千古文章意为先。

”审题立意,是考场作文写作第一关,是写作教学第一难。

审题不严谨周密,作文就会不符合题意,立意不深刻高远,文章就会平庸肤浅,难得考官青睐。

所以,在写作教学中,首先要指导学生学会仔细审题,精心立意。

一、抓关键句法关键句常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

所以,有些作文材料中的关键性语句可以作为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

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

即时训练1(2016·全国乙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语文学习关系到一个人的终身发展,社会整体的语文素养关系到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

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语文素养的提升主要有三条途径: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

请根据材料,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条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请找出这则材料的关键句:请确立文章的立意:【思路点拨】这一试题承袭了2015年全国卷Ⅱ的比较模式——对三个风采人物大李、老王、小刘的比较,平行罗列了“语文素养的提升主要有三条途径”,并要求“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条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这是所谓标准的任务驱动型作文命题。

这道作文试题的引导语由两句话构成。

前一句是说语文学习、语文素养的重要性。

后一句是说中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三条途径。

关键句在于后者。

题干要求考生“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条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考生应针对“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这三条途径进行比较分析,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体会来谈。

题干标明“明确文体”,没有限定文体,考生在文体选择上有充分的自由度,但文体要鲜明。

题干中有“比较上述三条途径”和“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的写作任务指令,考生立意时不可忽视,要对上述三者在语文学习中的地位进行必要的权衡、比较,从而形成自己的看法。

高考作文审题立意专项训练

高考作文审题立意专项训练

高考作文审题立意专项训练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0月16日上午10时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

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指出:“青年强,则国家强。

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

”对此,作为新时代青年的你有怎样的认知、感悟与思考?请结合材料,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实践,写一篇作文。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略【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

材料引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的论述。

首先强调青年的重要作用,“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年的样子就是国家的样子。

青年强,则社会主义接班人就强,国家也就强。

这与梁启超先生的“少年强,则国强”一样都在强调年青一代对国家的重要意义。

其次,“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这句话强调青少年恰逢盛世,生逢其时,国家的和平发展、科技进步、机会多样等社会环境,给青年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发展机会,施展才干的广阔舞台。

青年珍惜这大好盛世,努力作为,必定能实现自己的目标。

两句话把“国家”与“青年”的关系表达了出来,国家为青年的发展提供舞台,青年的奋发有为,助力国家长足的发展。

题目要求对以上材料表达自己的思考,并结合学习生活实践。

写作时,可以思考青年应当把握大好机遇,心怀天下,志存高远,努力学习,强练本领,把个人梦与中国梦结合,在奋斗中实现自己的梦想,同时助力中国梦的推进。

行文构思上,先概括材料,由材料引出观点:青春逢盛世,有作正当时。

接下来从怎么办的角度展开论述。

一、恰逢盛世,须志存高远。

早立志,立大志,立长志,心存梦想,无畏向前。

二、恰逢盛世,应注重当下的点点滴滴,把握当下,抓住当下,以当下为机遇,积极探索有为的可能。

三、恰逢盛世,应奋发有为,不畏艰难险阻,全力以赴,追寻梦想。

新高考语文新材料作文必练审题立意训练20题(含解释)

新高考语文新材料作文必练审题立意训练20题(含解释)

新高考语文新材料作文必练审题立意训练20题1. 有人曾说世界上只有两种动物能到达金字塔顶,一种是老鹰,一种是蜗牛。

请以这句话所蕴涵的哲理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审题提示:“到达金字塔顶”即意味着取得成功或目标实现;老鹰到达顶端,归功于它有一双矫健、敏捷的翅膀;蜗牛能到达顶端,则归功于它的吃苦耐劳和执著精神。

立意提示: 1 、持之以恒的努力,能弥补先天的缺陷(着眼于蜗牛)2、成功离不开超群的实力(着眼于老鹰)3、如果你缺少优越的条件,你仍有成功的机会,只要你够勤奋而且有恒心;如果你拥有出众的天赋,也不排斥仍需要坚持不懈的毅力和勇气(着眼于老鹰和蜗牛)参考标题:1、创业中的蜗牛精神(着眼于蜗牛)2、凡人想成功,该走蜗牛路(着眼于蜗牛)3、是只蜗牛又何妨(着眼于蜗牛)4、用坚持向成功挺进(着眼于蜗牛)5、成功源于对生命的执著(着眼于蜗牛)6、执著努力,打造成功的宝剑(着眼于蜗牛)7、超群的实力是成功的保证(着眼于老鹰)2.请看下面的作文材料:曹植的《七步诗》“煮豆燃豆萁,漉豉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广为人知,郭沫若曾仿拟曹诗写成《反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熟萁已灰。

熟者席上珍,灰作田上肥。

不为同根生,缘何甘自毁?”曹植用“豆与萁”来比喻手足相残,郭沫若则认为,若站在豆的一面,“可以感到萁的煎迫未免过火”,但若站在萁的一面,“又是富于牺牲精神的表现”。

请根据以上材料,联系生活实际,引出一个合适的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只要认真阅读所给材料,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语句进行分析,就能化难为易了。

材料中曹植的《七步诗》“广为人知”,便点出了是一种传统的认识法。

而郭沫若的《反七步诗》“若站在豆的一面”和“若站在萁的一面”等语句,则运用了逆向思维,说明看问题应从不同的角度入手,角度不同,答案也会不同。

这样一分析,就不难确定出所给材料的主要意思:1、对待事物可有不同的看法。

2025年高考一轮复习:9月作文审题立意训练(原卷版+解析版)

2025年高考一轮复习:9月作文审题立意训练(原卷版+解析版)

9月作文审题立意训练(原卷版)一、(2024届甘肃兰州一模)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本试卷现代文阅读Ⅰ的“材料二”中,有这样的表述:中国之所以能维持长久存在、历经变化而不被解构,在于它有一种“通过自身的变化而把外部性转化为可以借力的力量”。

材料中所说的这一现象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二、(2024届安徽滁州二模)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随着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变化,新词语不断涌现,为汉语增添了新鲜的生命力,体现了社会生活的变化,反映了丰富的文化现象。

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于2023年12月12日发布了2023年十大网络用语,分别为:爱达未来、烟火气、数智生活、村BA、特种兵式旅游、显眼包、主打一个……、多巴胺穿搭、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新职人。

这些网络热词是否也曾悄悄走入你的生活,并引发你的思考?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两个词语,结合其所体现的社会生活与文化现象,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与感悟。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三、(2024届贵州贵阳一模)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生有三思,思过去,思现在,思未来。

有人认为,思过去才知道自己的得失,思现在才知道自己的责任,思未来才知道自己的决心。

也有人对“人生三思”的内在关系有不同的见解。

请结合材料,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四、(2024届广西壮族二模)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人心里真的有一片海,一直在翻滚着,而自己的魂灵如果没有一个重重的东西去压住——类似于压舱石的东西,例如信念、理想和爱,等等。

只要某一刻某一个小小的情绪的浪过来,魂灵就会被这么打翻,沉入那海底去了。

2025届高考作文审题立意训练

2025届高考作文审题立意训练
小卜犯难了:家里的父老乡亲希望她能回去做教师,传播知识,为改变家 乡的贫穷状况尽一份力;对小卜有录用意向的一家著名外企,则鼓励小卜 加盟公司,发挥专业特长,创造优质生活;而小卜自己认为当前创业环境 好,很想创办一家民族服装设计公司,实现自己的创业梦。
面对小卜的就业选择,你会给出什么建议?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 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
• 注:作文材料的类别
作文材料
新闻型 寓意型
• 注:作文材料的类别
【新闻型作文材料】
某著名大学硕士新生郝同学,在微信朋友圈中对几 位国内知名的史学教授出言不逊,用“垃圾”等词形容 这些学者的学识和人品。他的导师孙教授看到之后,提醒郝同学 为人治学要谦虚,谈人论事切忌污言秽语。但不久后郝同学又发 布了类似言论,孙教授极度震怒,立即发表公开信宣布与之断绝 师生关系。近日,学校正从校规和育人等层面评估孙教授的“断 绝”是否合理。
• 例二:追问原因法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齐桓公、管 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 篇发言稿。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 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字。 由果溯因,多方追问
为什么这个人物使你感触最深?写出选择他的原因。材料是古事, 最后不妨联系今天,古为今鉴,彰显时代气息。
• 例三:分析情感倾向法
材料B:
• 例三:分析情感倾向法
请揣摩上面漫画的寓意,联系生活实际,为班级将要召开的“理 性·包容”主题班会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画面文字说明“不能仅仅因为你是正确的,就认为我是错误的。” 这句话是立意的关键。这句话的前提是对方也是正确的,即“理性 和包容”,这个价值取向不包含包容对方的错误和缺点。在审题时 要抓住漫画文字的“不能仅仅”“就”这些带有情感倾向的字眼。

高考作文审题立意思维训练(选择题)

高考作文审题立意思维训练(选择题)

2022高考作文审题立意思维训练(选择题)品味言论,明辨哲理(一)1.对下面材料中划线句子蕴含的哲理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作家余华与一位餐馆老板聊天,谈到读书时,餐馆老板深有同感:“我常让厨师去品尝其他餐馆美食来提高自己的厨艺,我发现总挑别人菜肴缺点的,没有进步;总夸别人菜肴优点的,倒成了好厨师。

”A.要成为优秀的厨师,更要学习别人菜肴的优点。

B.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做出评价,应全面公正。

C.世间万物缺陷难免,多吸收其优点,才有长进。

D.读书做菜,都要既找别人缺点,也学别人优点。

1.C(注意“挑剔”和“夸奖”的结果)2.对下面这段话蕴含的哲理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如果人能把自己的烦恼拿到市场上交易,任何人在看到别人的烦恼后,都宁可把自己的烦恼拿回家。

A.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B.人都会将自己身上的不幸无限放大。

C.人应该乐观面对自己的人生。

D.人应该同情他人的不幸。

2.B(人们在看到别人的烦恼后,才发现自己的烦恼并没有自己想象中的那么严重,宁可“重新拿回家”,这就说明了人们往往会将自己的不幸无限放大)3.作家马尔克斯在《告别信》中说:“我会用泪水浇灌玫瑰,以此体味花刺的痛苦和花瓣的亲吻。

”对这句话蕴含哲理的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A.幸福和痛苦是把双刃剑,人生是逃避不了的。

B.人当勇敢地面对困境,直面苦难,迎接挑战。

C.人当感悟痛苦的磨难,从中品尝幸福的滋味。

D.不要把幸福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要同情弱小。

3.C(玫瑰是带刺的,但要用泪水浇灌它,体味花刺的痛苦,这是说人生当经受磨难;而在经受磨难的过程中,也会有“花瓣的亲吻”,这是说品尝到幸福的滋味。

马尔克斯的话整体上体现的是一种积极的心态。

A项强调的是人生“逃避不了的”的无奈。

B项强调的是直面苦难,勇于挑战,没有涉及“幸福”。

C项既强调人生的磨难,又强调人生的幸福。

D项强调的是同情弱小)4.对下面这段话蕴含哲理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没有一个民族可为他们中间出现了这样一个对人类文明发展贡献巨大的人而骄傲起来,因为民族骄傲完全是一种无聊的癖好,在像哥白尼这样一位内心独立的人面前,是难以站得住脚的。

作文审题立意训练之一-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作文写作专题精品讲练(全国通用)

作文审题立意训练之一-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作文写作专题精品讲练(全国通用)
如此,调查就不具有代表性、全面性、客观性和科学性。如果 按照这种思维模式,即使加固“重点部位”,仍会有许多飞机被击落。 惯性思维虽然直观,但不科学,因而调查从一开始就出现偏差。
由此,可以鲜明地提出全文的观点——惯性思维有时会误大事。 这样具有哲理的立意,就是通过因果逻辑思维分析得出的,它契合了 命题者命题的核心内涵。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 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知识链接:幸存者偏差,是一种逻辑谬误,选择偏差的一 种。 过度关注“幸存了的某些经历"的人事物,忽略那些没 有幸存的(可能因为无法观察到),造成错误的结论。
[审题]
这是一道“故事型”材料作文题,提出了一个问题:“战机的防 护应加强幸存飞机弹痕多的地方,还是弹痕少的部位?”审题时,我 们可根据“故事型”材料特点“由果溯因”对作文题材料进行因果分 析:为什么英美军方的想法是错误的?为什么沃德的结论是正确的? 这是因为人们习惯运用惯性思维,调查的是返航飞机,而忽略了被击 落的飞机。
由浅入深,层层深入,才能准确把握材料的寓意,挖掘出深刻的内涵。
[总结] 总之,思辨类材料作文的材料,一般都有内涵和
底蕴,材料仅是载体,事理性主题则寄寓其中。
我们审视思辨类材料作文题,认清题型后,要根据题 型的特点,善于捕捉文字信息:或抓住关键词,或抓 住意象……作为突破口切入,进而明确各种题型材料 的侧重和指向,从中挖掘出材料蕴涵的深刻事理,并 进行立意。
邻”“千里江陵一日还”的感受。复兴号动车组投入运营以来,受到广大旅客青睐。截至
2020年底,复兴号动车组已累计安全运行8.36亿公里,运送旅客8.27亿人次。
材料二:
我国至今仍保留着81对时速30至40公里、逢站必停的“小慢车”。而它们的保留,并

全国卷高考作文审题立意训练(含答案)

全国卷高考作文审题立意训练(含答案)

全国卷高考作文审题立意训练(含答案)一.【原题呈现】:阅读材料,按要求作文。

(60分)一位90后说:“给我阳光,我就灿烂;给我空间,我就成长。

”空间,有大有小,各有特色。

成长需要空间,空间需要别人给予,更需要自己争取、创造。

请以“成长的空间”为题,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二.【原题呈现】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60分)2018年3月6日,一乘机老人突发心脏病,东方航空公司航班紧急备降三亚,将老人送医。

航班滞留三亚16小时,乘客因此耽误了一天的旅程,部分人心生不满,“本来备降就是为了救人,我们乘客又没有延误责任。

”后又觉得补偿方案不合理拒绝再登机,飞机只好载着其他乘客先行离去。

该事件引来网上众多关注,有的网友大赞航空公司把抢救生命放在第一位,处理及时;有的网友指责旅客冷漠、缺乏包容心;也有的网友说:“16个小时都被困在机场,谁受得了啊。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1.自选角度,自主立意,自拟标题,自定文体。

2.不少于800字。

3.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三.【原题呈现】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60分)一只蜗牛,很想做成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

开始它想东游泰山,一直爬到山顶,可一计算,要实现这个计划,至少需要3000年时间,只好忍痛放弃这个打算。

后来它又想南下爬到长江边上,看一看奔腾的江水,可一计算,至少也需要3000年时间。

蜗牛知道自己的生命非常短暂,不禁十分悲哀,于是什么也不肯做,最终死在了野草丛中。

要求:自主立意,自拟标题,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人不吃粗粮了,他们认为粗粮口感差,吃起来费力,他们忽略了粗粮中含有细粮缺少的营养成分。

其实,不吃粗粮,是导致现在很多人身体处在亚健康状态的原因之一。

当然,长期过食粗粮也不好。

生活中,很多事也是这样。

高考作文审题立意训练(方法及举例)

高考作文审题立意训练(方法及举例)

作文审题立意训练一、提炼中心法这是写材料作文最为常见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

写材料作文时,如果能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以其作为文章的主旨,一定会使所写文章既切题又有深度。

所以,写材料作文时应尽量采用这种方法来立意。

1、【材料】一次,盖达尔旅行时,有一个小学生认出了他,抢着替他提皮箱。

小学生见皮箱十分破旧,便说:"先生是大名鼎鼎的盖达尔,为什么用的皮箱却是随随便便的呢?太不协调了。

”"不协调吗?如果皮箱是大名鼎鼎的,而我却是随随便便的,那岂不是更糟?”盖达尔笑着说。

小学生看着盖达尔笑了。

【分析】分析这则材料,我们可以提炼出这样的中心意思:这则材料通过写大名鼎鼎的盖达尔和小学生关于皮箱破旧的对话,表达了身外之物可以随随便便,但做人却不能随随便便的道理。

据此,学生可以提炼出如下两种观点:(1)做人不应该随随便便;(2)做人要做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能徒有虚名。

2、【材料】从前,在美国标准石油公司里,有一位小职员叫阿基勃特。

他在出差住旅馆时,总在自己签名的下方写上"每桶四美元的标准石油”字样;在书信及收据上也不例外,签了名,就一定写上那几个字。

他因此被同事叫做"每桶四美元”,而他的真名倒没有人叫了。

公司董事长洛克菲勒知道这件事后说:"竟有职员如此努力宣扬公司的声誉,我要见见他。

”最后,洛克菲勒还指定他为自己的继任者,成为公司的第二任董事长。

【分析】写上"每桶四美元的标准石油”,只是一件举手之劳的事,谁都可以做得到,可是只有阿基勃特一个人去做了,而且坚定不移,乐此不疲。

嘲笑他的人中,肯定有不少人的才华与能力在他之上,可最后只有他接了洛克菲勒的班。

可立意为:有些人常常不屑去做一些不起眼的小事,然而事实上,做好不起眼的小事,体现了敬业精神,这正是筑起大厦的基础。

二、抓关键词句法关键句常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

所以,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关键性语句可以作为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

高考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指导及训练【精彩8篇】

高考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指导及训练【精彩8篇】

高考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指导及训练【精彩8篇】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篇一关键性语句是指所给材料的中心句和关键句。

在区分这些关键性语句时,要注意联合复句、偏正复句或联合句群、偏正句群的辨识。

例1:阅读下面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注意联系社会生活实际。

①在美国阿拉斯加一个自然保护区,人们为了保护鹿而把狼消灭了。

②鹿没有了天敌,终日无忧无虑地饱食于林中。

③十几年后,鹿群由4000只发展到40000只,但它们体态蠢笨,没有了昔日的灵秀。

④植物也因鹿群迅速繁殖和践踏而凋零。

⑤鹿由于缺乏充分的食物以及安逸少动所带来的体质衰弱而大批死亡。

⑥人们只好把狼再请回来,鹿又四散奔逃,但却恢复了蓬勃生机。

这是个叙述性材料。

纵观全段文字,⑤⑥两句是关键性语句,句⑤从反面说明错误做法导致的不良结果,句⑥用转折复句从正面指出恢复生态平衡所收到的不错效果,由此不难得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结论。

例2【材料】有一个生长在孤儿院的男孩,悲观地问院长:"像我这样没人要的孩子,活着究竟有什么意思呢?"院长交给他一块石头,说:"明天,你拿这块石头去卖,但不是真卖,不论别人出多少钱,绝对不能卖。

"第二天,男孩蹲在市场的角落,真有好多人要买那块石头,而且价钱越出越高。

晚上,院长要他明天拿到黄金市场去叫卖。

在黄金市场,竟有人出比昨天高十倍的价钱要买那块石头。

最后,院长叫男孩到宝石市场去卖这块石头,结果,石头的身价较昨天又涨了十倍,甚至被传扬成"稀世之宝"。

院长对男孩说:"生命的价值也就像这块石头一样,一块很不起眼的石头,由于你的珍惜而提升了它的价值。

"【分析】很多同学以"珍惜"为话题,写"珍惜友谊"、写"珍惜时间"、"珍惜幸福生活"、"珍惜学习机会"等,都未免偏颇。

2021高三作文范例审题立意训练

2021高三作文范例审题立意训练

2021高三作文范例审题立意训练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_高三作文审题立意训练关键词句往往是〝文眼〞,蕴含着材料的主旨.因此,可将其作把握材料.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词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示例:巴西足球名将贝利在足坛上初露锋芒时,一个记者问他:〝你哪一个球踢得?〞他回答说:〝下一个!〞而当他在足坛崭露头角,已成为世界球王,并踢进一千多个球后,记者又问道:〝你哪一个球踢得?〞他仍然回答:〝下一个!〞这〝下一个〞三个字,既体现出永不满足的进取精神,又蕴含着艺无止境.不断创新的哲理,闪耀着人格.智慧.精神的光芒.抓住了这个关键词,便抓住了材料的灵魂实质.由果溯因法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比如,有很多事物就是以因果关系的联系形式存在的.写材料作文,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造成所列现象或结果的本质原因,往往能找到的立意.示例:某胶粘剂公司研制成强力万能胶水,在推向市场之前,别出心裁地将一枚价值可观的大金币,用该胶水粘在该公司的大理石柱上,并称谁能将其取下而不损坏门柱,金币归谁.一时间,门前人头攒动,不少人纷纷一试身手,结果力气耗尽,金币却岿然不动.人群中爆发出热烈掌声,各色人等称赞有加,消息不胫而走.新产品一上市,厂家即获得巨大效益.材料中新产品一上市,之所以〝获得巨大效益〞,一是因为该强力万能胶水粘后能〝岿然不动〞的有目共睹的过硬质量,二是由于公司采用了非同寻常的营销宣传策略,于是,我们便能顺理成章地分别得出〝事实胜于雄辩〞.〝酒香还需巧吆喝〞的结论.相比之下,后者更富有时代气息._年高考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二写材料作文时,有寓意的材料或叙述〝物〞的材料,需要学生采用〝由物及人〞的横向联想法进行立意,即由材料中的物联想到人,进而联想到与材料内容相类似的人生哲理.社会现象等,从而提炼出写作的观点.【材料】据《深圳风采周刊》报道,不久前浙江嘉定徐行镇发生了一件怪事,一位朱姓村民家中的小猫竟被老鼠活活咬死了.德国海德堡大学教授穆勒博士在分析研究城市老鼠猖獗的原因时指出:当代城市中的猫,处于一种恶性循环中,一方面是因为猫已普遍家养,有充足的食物而不必以捕鼠为生;另一方面是因为猫无法从老鼠体内获取一种名为牛磺酸的物质——这种物质能提高猫的夜视能力,于是现在家养的猫几乎丧失了夜视能力,捕鼠的能力也就越来越差,因此老鼠咬死猫就不奇怪了.【分析】分析类似的材料时,学生要把握这样一个原则——一切非人的东西都要联想到人.上述材料中的主要叙述对象是小猫,立意时学生可以把小猫想象成人,如青少年,把饲养小猫的主人想象成青少年的父母,并由〝小猫被老鼠活活咬死〞联想到如今的青少年由于父母溺爱.家庭生活条件优裕等,逐渐丧失了自食其力的能力,从而提炼出这样的立意——只有放手让孩子在生活的风雨中经受磨炼,才能培养他们的生存能力._年高考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三材料作文审题方法:明确褒贬法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语句常常蕴含着命题者的褒贬情感,审题时学生必须充分捕捉这些语言信息,细致体会命题者的感情色彩,这样才能根据命题者的感情倾向确立的立意角度.【材料一】武汉市的珞珈山,是武汉大学的所在地.山上有闻名遐迩的樱花园.每年的樱花时节,游人如织.总见一些青年朋友穿着和服在樱花丛中摄影留念.一次,一位在武汉留学的韩国青年见此大为不解,她对她的导师说:〝他们为什么要穿着和服去照像呢?我们韩国也有樱花,但从没有人穿着和服去同樱花照像.〞她的导师苦笑了一下,无言以对.【分析】这则材料从导师的〝苦笑〞〝无言以对〞来看,表现了导师对那些穿着和服照像的青年人的不满和鄙视.导师的心声体现了命题者的意图,也体现了材料的主旨,即批评那些穿和服照像的中国青年,批评他们崇洋媚外,民族尊严沦落,国家观念淡薄.这则材料所涉及的对象有四个:一是游人,二是中国青年,三是韩国青年,四是导师.这四个对象表现为材料的四个角度.而最能表现题旨和意图的是第二和第四角度.在第二和第四个角度中,假如从反面立意,指出〝苦笑〞是思想封闭的表现,由此而论证中国要走向世界,要增进各国人民的友谊,就必须解放思想.这个文意,虽然新,但不符合材料的题旨和命题者的意图.所以,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我们应当引导学生正确把握角度与题旨的关系.如果一味求新,〝反弹琵琶〞,只会曲解原材料的意思.【材料二】一个面包师长期从他的邻居——一个农民那儿购买黄油.有一天,他竟然发现黄油的分量不足.以后,他定期称量,每回都是这样.于是,面包师把农民告到了法官那里.农民在法官面前辩解说:〝面包师向我购买黄油的同时,我也一直从他那里购买同样重量的面包,并且以他的面包作为称黄油的砝码.如果我的砝码不准,那不是我的过错,而是他的过错.〞面包师听后哑口无言了.【分析】这则材料中,有一句话暗示了命题者的褒贬情感,它是〝面包师听后哑口无言了〞.〝哑口无言〞是贬义词,暗示了命题者对面包师的行为持否定态度.据此,学生可以立意为——做人要诚信,如果心怀不轨,居心叵测,自己也必将被背叛和欺骗.一.主旨领悟法这是材料作文最为常用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如果能准确地领悟材料的中心,并以之为文章的主旨,那么,所写文章定能既切题又有深度.示例《华尔街日报》报道:海湾战争前夕,该报记者到驻沙特的美国陆战队采访时,惊奇地发现,在沙漠的帐篷里,待命的军舰上,美国的官兵正在争相研读中国的《孙子兵法》.陆战队司令格雷将军指令:《孙子兵法》为陆战队官兵必读书.综观材料,我们不难发现,美国官兵之所以学习中国的《孙子兵法》,是用以指导他们的战术,材料的主旨十分清晰,据此,可提炼〝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之类的观点.当然,这是显性的;从隐性看,外国人尚且如此重视对我国文化遗产的学习,那么作为中国人的我们,则更应〝重视祖国文化遗产的传承〞,而这在某种意义上更具深意.二.关键把握法关键词句往往是〝文眼〞,蕴含着材料的主旨.因此,可将其作把握材料.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词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示例巴西足球名将贝利在足坛上初露锋芒时,一个记者问他:〝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回答说:〝下一个!〞而当他在足坛崭露头角,已成为世界著名球王,并踢进一千多个球后,记者又问道:〝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仍然回答:〝下一个! 〞这〝下一个〞三个字,既体现出永不满足的进取精神,又蕴含着艺无止境.不断创新的哲理,闪耀着人格.智慧.精神的光芒.抓住了这个关键词,便抓住了材料的灵魂实质.三.由果溯因法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比如,有很多事物就是以因果关系的联系形式存在的.写材料作文,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造成所列现象或结果的本质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示例某胶粘剂公司研制成强力万能胶水,在推向市场之前,别出心裁地将一枚价值可观的大金币,用该胶水粘在该公司的大理石柱上,并称谁能将其取下而不损坏门柱,金币归谁.一时间,门前人头攒动,不少人纷纷一试身手,结果力气耗尽,金币却岿然不动.人群中爆发出热烈掌声,各色人等称赞有加,消息不胫而走.新产品一上市,厂家即获得巨大效益.材料中新产品一上市,之所以〝获得巨大效益〞,一是因为该强力万能胶水粘后能〝岿然不动〞的有目共睹的过硬质量,二是由于公司采用了非同寻常的营销宣传策略,于是,我们便能顺理成章地分别得出〝事实胜于雄辩〞.〝酒香还需巧吆喝〞的结论.相比之下,后者更富有时代气息.四.寓意揭示法对于一些寄寓性材料,如寓言.童话.漫画等,须透过材料的表象,进行〝由物及人〞.〝由物及事〞的联想,即由材料中的物联想到人,进而联想到与材料内容相类似的人生哲理.社会现象等,挖掘其真正的内涵,从而确立论点.示例驴子驮盐渡河,它滑了一下,跌进水里,盐溶化了,它站起来时轻了许多.这件事使它很高兴.又有一天,它驮了海绵走到河边,故意一滑,跌进水里,那海绵吸了水,驴子站不起来,终于淹死了.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切应从实际出发,情况变化了,我们的思想和工作方法也应随之变化,如果墨守成规,或盲目套用,必将招致失败.写作时要透过驴子驮盐和海绵的表象,把握并取其寓意作为文章的论点.五.细节切入法示例郑板桥的书法,用隶书参以行楷,非隶非楷,非古非今,俗称〝板桥体〞.他的作品单个字体看似歪歪斜斜,但总体感觉错落有致,别有韵味,有人说〝这种作品不可无一,不可有二〞.从局部细节来看,大致有以下思路:郑板桥书法,〝用隶书参以行楷,非隶非楷,非古非今〞,启示人们要〝善于借鉴〞,学会融合;〝作品单个字体看似歪歪斜斜,但总体感觉错落有致,别有韵味〞,提示我们要注重个体与总体.局部与整体关系的和谐,即〝和谐就是美〞;而〝这种作品不可无一,不可有二〞,则揭示出任何事物唯有〝彰显个性〞,具有鲜明的个性特色,方能体现其价值.立于不败之地的真理.六.倾向揣摩法面对材料作文,不少考生因未能真正吃透材料,熟练掌握审题立意.观点提炼的方法,时常造成所提炼的观点与材料若即若离,甚至南辕北辙,即使你的文章结构再严谨.论证再充分.事例再丰富.语言再优美,也只能是〝瞎子点灯白费蜡〞了.可见,材料作文的观点提炼,至关重要.那么,如何才能吃透材料,紧扣材料,选好角度,确立一个具有相当新意.深意的观点呢?七.多向发散法有些材料作文的材料比较散.对于这样的材料,审题时可以采用多向发散的思维方法,围绕材料展开多角度立意.示例薛潭学讴于秦青,未尽秦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从薛潭角度,我们可抓住他〝学讴〞.〝未尽秦青之技〞就〝辞归〞,得出〝要谦虚〞的启示;也可从他意识到自己远未学到老师的本事而〝谢求反〞,总结出〝要知错即改〞的道理.从老师秦青的角度,我们可从他面对学生的自以为是,并未发怒,而是〝弗止,饯于郊衢〞,且〝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的不一般的举动中,受到启发:〝教育要讲究方法〞.然而薛潭〝终身不敢言归〞的做法值得商榷.倘若学生真的将老师的本事全部学到家的话,那又何必〝终身不敢言归〞呢?我们完全可以理直气壮地另行拜师,博采众长.当然,提炼出多个观点后,应择优而作.八.舍次求主法有些材料作文的材料往往会牵涉许多人和事.因此,审题时要明确哪些是材料的主要人物或事件,哪些是次要人物或事件,并舍弃次要人物或事件,从主要人物或事件的角度审题立意.示例公交车靠站停稳后,车站上一位妇女为抓紧时间,抱起原先站着等车的小孩上车.车上一青年乘客主动起身让座.抱小孩妇女谢过对方,放下小孩,笑笑说:〝小家伙刚会走路,还是让他自己站吧.〞此刻,见两人互相谦让,无人入座,一旁的时髦少妇眼明手快,一屁股坐下,并大声招呼道:〝囡囡,妈妈帮侬抢到座位了. 〞材料中共出现了三个〝人物〞.无论从让座青年角度提倡〝要助人为乐〞,还是从抢座位的时髦少妇方面提出〝要文明礼让〞,似乎均无不可.然而从整个材料的重心.指向来看,应舍弃后两个次要人物,着眼点放在主角抱小孩的妇女身上,宜立意〝尽早让孩子自立〞.九.求同存异法此法对组合性材料作文尤为适宜.如果提供的组合性材料内涵是一致的,可以抽取其共同的.本质的内容,提炼出一个论点;如果提供的材料之间内涵不一致,甚至相差很远,那么应摒弃相异的面,寻找交叉.重合的点.示例丹麦人去钓鱼会随身带一把尺子,钓到鱼,常常用尺子量一量,将不够尺寸的小鱼放回河里.他们说:〝让小鱼长大不更好吗? 〞两千多年前,我国孟子曾说过:〝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一中一外.一古一今的两材料,告诉我们的是同一个道理:在急功近利.异常浮躁的当今社会,务必〝要有远见卓识〞.十.互补完善法示例①佛罗伦萨诗人但丁的名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②波兰谚语:〝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 〞材料①〝走自己的路〞强调要有坚定的信念;材料②〝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是讲走路时要有虚心求教的精神,要听从他人指导.两者孰是孰非?两者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若将两者结合起来,就既全面又合理.因此,可以提炼这样的观点:只有既有〝走自己的路〞的坚定信念,又有〝常问路〞的虚心精神,才能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当然,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还有很多,而各种方法也并非孤立的,可能互有交叉.若在具体的审题立意过程中能灵活地综合运用,效果则更佳._高三作文审题立意训练。

2024年高考语文作文写作五大技巧专题01审题立意方法及训练含解析

2024年高考语文作文写作五大技巧专题01审题立意方法及训练含解析

专题01 审题立意方法及训练一、审题审题是写作的第一步,是构思的前提和基础,但是如何审题始终困扰着很多的同学,如今,笔者提炼出几种审题方式,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1.找对象看看材料社稷的对象有几个,有些材料可能会涉及两个甚至两个以上对象,这几个对象之间假如无明显的主次之分,从理论上来说,每一个对象都可以提炼出至少一个观点。

2.分主次有些材料可能会涉及几个对象,但这几个对象并不是并列的关系,其中有主次之分,那么,我们在审题时就应当分清主次,从主要对象入手进行分析,而不是次要对象,否则有可能出现偏题现象。

3.辨关系有些材料可能会涉及几个对象,而且这几个对象之间存在着确定的内在联系,审题时确定要辨析清晰这几个对象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

4.析含意有些材料运用比方或蕴涵哲理,审题时我们首先应当细致分析,细致揣摩,从而揭示出材料所蕴涵的意义或道理,并以此作为立意的依据。

但是,我们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会发觉,虽然很多同学理清了关系,还是提炼不出来重点,对于材料似乎是理解了,但是不知道写什么。

那么,你就用下面的方法进行确认吧。

二、用确定的思维方法解析材料下面我介绍的这种方法——“概括中心法”,是最保险,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方法。

1、概括中心:人物或者主体﹢事务﹢结果2、询问缘由、提炼道理(一般有关键词句提示)(也要学会问为什么)3、组织观点句,压缩成主谓宾句子说白了,就是什么人发生了什么事情结果是怎样。

三、立意古人云:“文贵立意。

”“每个人各自的想法”即是指文章的立意。

只有先确立好了文章的中心思想,才知道要写什么,须要些什么来写,且它的好坏关系着整篇文章的成败。

1.抓关键句法关键句经常有示意材料中心的作用。

所以,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关键性语句可以作为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

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句经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

【材料】有一个生长在孤儿院的男孩,悲观地问院长:“像我这样没人要的孩子,活着原委有什么意思呢?”院长交给他一块石头,说:“明天,你拿这块石头去卖,但不是真卖,不论别人出多少钱,确定不能卖。

最新高考语文作文审题立意训练题精选(附思路指导)

最新高考语文作文审题立意训练题精选(附思路指导)

最新高考语文作文审题立意训练题精选(附思路指导)作文审题类型1、命题作文[完全式、填充式(半命题)、倾向式(材料+题目)]2、材料作文(文字材料、图画材料)3、话题作文(联想想象型、比喻象征型、定向暗示型、关系型)三、审题应怎样切合题意呢“切合题意”是作文命题都每一忠告.忠告考生务必准确审题.审题的本质就是正确把握行文的方向.面对话题作文,考生就像站在十字路口,何去何从是首要问题.如果出发的方向错了.那无论行进中如何经营都无济于事。

为此我们提出三个切题具体要求:A、实扣:作文内容与作文题所供话题或材料有实际的本质的联系和契合,而不貌合神离.B、明扣:作文内容与作文题所供话题或材料有明显的相似语句.C、全扣:作文的标题、开头、主体段落、过渡、结尾等处处都应体现作文题的命题寓意.四、审题三忌:一忌无视材料或话题,另起炉灶;二忌游离话题,喧宾夺主;三忌主旨不明,云山雾罩。

一、材料作文材料作文的审题决定着立意,也就是说文章的立意取决于审题。

审题不清,那么立意就不准;立意不准,就会出现偏题、跑题现象。

“棋失一着,全盘皆输”就是这个道理。

审题时要注意点。

①整体性原则;②多角度原则;③明限制原则。

审题方法:找关键词句法,领会寓意。

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森林边住着一个猎人,他平日里总习惯带上自己那条忠实的猎狗到山上和林中打猎。

猎狗品种优良,追捕猎物时速度飞快,反应敏捷。

对于锁定的目标,几乎从未失手过。

猎人对此很满意,经常嘉奖它,更是对它特别信任。

有一次,主人用枪射击一只狐狸,但是不够准,让狐狸逃跑了。

于是猎狗朝着狐狸逃跑的方向猛追过去。

狐狸蹿进了森林,森林里树木丛生,道路弯曲,狐狸对路径非常熟悉。

但猎狗也不含糊,追捕的过程紧张迭起。

狐狸跑不过猎狗,眼看就要被追上了。

突然,狐狸一个大转身,蹿到了另一条小路,猎狗一不留神,身子撞到了路边的大树上,擦伤了皮,顿时感到有点疼痛。

“唉!我为什么要追得这么累?即使追不到狐狸,我也不会饿肚子呀!”刚刚有念头闪过,它的速度就已经慢下来了。

2023届高考作文备考:模拟作文题审题立意练习

2023届高考作文备考:模拟作文题审题立意练习

2023届高考作文备考:模拟作文题审题立意练习一、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孔子向襄子学琴艺,一连十天都弹同一首曲子。

襄子让他换首曲子,孔子说:“我还没有掌握弹琴的技法。

”一连三番,孔子都以“没有弄懂曲子的情志、不知道作曲者的为人”为由继续弹奏同一首曲子。

又过了一段时间,孔子终于说:“我知道作曲者的为人了,他皮肤黝黑,个头高挑,目光远大,像个统治四方的王者,除了文王还有谁能这样呢!”襄子深拜孔子说:“我老师曾说过这首琴曲是《文王操》。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

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一)材料解读。

本道作文题目由材料、写作任务、写作要求三部分组成。

本作文题材料是一则名人故事,主要是说孔子学习琴艺,追求全面深刻透彻理解所学内容,强调世间一切事业、学问技能、德行,如果不能专一坚持,就不会有所作为。

只有在技术细节上下笨功夫,下苦功夫,使得技术娴熟,精益求精,从而超越技术本身,心灵福至,一如庖丁“目无全牛”。

写作任务应“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表达自己对材料核心观点的“感悟与思考”。

(二)写作任务分解。

任务一:主题为“材料的启示意义”注意:必须明确回答对材料的感悟与思考。

写作过程中对如何做到“专心致志”“精益求精”等要有充分的思考,还要有明确的判断。

如果没有明确的判断,不得为一类文。

任务二:结合材料材料主要通过名人故事表明某些道理。

可以结合材料的核心意思,肯定“专心致志”“精益求精”等的意义或谈“坚持”的重要性,也可以就襄子让孔子“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做分析,写出自己的感悟与思考。

总之,要注意扣住材料写作。

任务三:明确文体“明确文体”意味着可以自己选择一种文体,文体特征应该明显、突出。

根据材料性质,议论文容易上手,记叙文同样可以写,但要能通过叙事(如“我”通过专心致志做一件事从而获得成功)体现“专心致志”“精益求精”等主题。

高考写作指导:思辩话题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思维训练课件

高考写作指导:思辩话题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思维训练课件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 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考生失误】 1.脱离材料语境,泛谈“得与失”。(忽视作文要求——“不要 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走“套作”“抄袭”“宿 作”之路。) 2.取材料中某一人的观点立意之,不言其他。(忽视思辩证的二 元或多元关系,片面截取材料一小部分内容,狭隘的审题,片 面的立意。) 3.虽然能综合材料来立意,但读不出材料所引出话题 “失之, 得之”的内涵,只是环绕得失做表面文章。(传统文化类思辩 作文,作文立意得先过材料关,考生对话题内涵理解不透彻, 是短板,是致命伤。)
价值判断:可是,到了成年,这种天性越来越被磨损, 随着现成知识的增多,慢慢失去,以致到了老年几乎丧失 殆尽。这种现象,不仅仅中国如此,其他国家也如此。 什么原因?
(1)现在的应试教育往往把孩子束缚在标准答案里,抹杀了他们提问 的能力的。应试教育只重答案,轻视过程,束缚了这种天性,在从小 以被投喂被灌输的教育方式下对于探索欲也有所损害;而且越往上读 ,问题越少,到了高中就只关心标准答案了。 (2)我国的教育大多是知识教育,灌输教育,知识教育的结果必然会 导致主体认知惰性探索精神的缺失; (3)当下社会上紧张的、功利至上、效率至上的生活方式与节奏,严 重影响人们的批评性思维,造成了一种不需要独立思考的氛围。结果 习惯于不提出质疑,失去了质疑的能力,失去了想象力,失去了创造 力! (4)因为多媒体的发达,信息与知识的易得也是造成我们习惯于接受 “送来的结论”。 于是乎,到了成年老年便没有了探究的冲动,只看重最后的结果,重 答案,重功利,功利主义横行!
思辩话题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思 维训练
——以高考作文为例
01引入——由一道多元关系思辩话题考场作文审题失误说起 【湖北“荆荆襄宜”部分重点中学2023届9月联考作文】 【题目再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作文立意思维训练立意的思维基础及创新,解决立意的根本问题——什么样的立意是好的立意?什么样的立意是差的立意?联想思维概念解说说到立意思维,我们先要明白什么是写作思维。

写作思维就是写作过程中所涉及的思维活动。

写作过程虽然很复杂,环节很多,但是,写作思维中最重要的事情只有两个:写什么,怎么写。

前者是立意的思维,后者是表现立意的思维。

因此,我们可以把二者分别称为“立意思维”和“结构思维”。

立意思维的任务是在某种生活现象或在给定的写作材料中,透过现象发现本质——或表达的基点、话题的中心。

这就是所谓的“立意”,或称“主题”、“中心”。

立意思维的结果就是要产生新颖的立意。

这里的“新颖”指立意的“深刻性”、“深远性”、“高远性”、“高妙性”、“奇特性”、“生僻性”。

一句话,就是我们的立意是巧妙而与众不同的,“言人所未言,发人所未发”的,“人人心中皆有,个个笔下皆无”的。

立意思维的原则我们经常说这样的话:这篇文章,我想说的是什么什么。

在这个表述里,“什么什么”就是文章的立意。

也就是“写什么”的问题。

如何确定我们想说的“什么什么”是好的立意呢?或者说,确定立意的原则是什么呢?就写作触发点而言,有两方面的情况:一是被世界外物打动,自觉地要表达;二是被要求写文章来表达某种意思。

前一种情况是自觉自发的,后一种情况是被动的。

前一种情况下,我们要表达什么,目的是明确的,方向是清晰的;后一种情况下,我们往往陷入一种纷纭繁复的思维的网络,有时是一片茫然,不知道从哪个角度入手。

对于我们的写作现状,大多数情况下,我们的表达是属于后者的。

写作的多向性正是考试作文的基本特征。

从这个角度去写,可以写成一篇文章;从那个角度写,也可以写成一篇文章。

比如现在的中考、高考作文,成千上万人在写同一个作文题目,却有成千上万篇不同样子的优秀作文。

可是,对于写作者来说,我们在一篇文章里只能表达一种思想、一种观点或一种感情。

这就是我们的立意。

在看到作文的题目后,我们常常会思考这样一些问题:1.题目或材料要求写什么?2.从题目或材料中能发散出多少种角度和方向?3.从我的材料储备看,我准备选择哪种角度?4.我确定的角度或观点是不是新鲜独特的?5.假如是其他人,他们会选择哪种角度?6.我确定的方向和角度与他人有无雷同?回答了以上的问题,我们就确立了我们的立意。

也就是说,确定立意的原则就是上面的一些问题。

说得更具体些,我们可以归纳出两点:新颖独特、避俗避熟。

只有新颖独特的立意才能激发读者的兴趣,当然才能在考试中得高分;只有避俗避熟的立意才能保持新鲜,在千万份试卷中脱颖而出,赢得喝彩。

立意思维训练速成作文和思维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任何形式的作文都是思维的表现。

从某种意义上说,思维是无形的作文,作文则是有形的思维。

因此,一切作文训练都必然伴随着思维训练。

没有科学的思维训练,作文训练就好象闭着眼睛捉麻雀——瞎碰。

由此看来,要学会写,就要先学会想。

倘若我们的思考有广度深度,文章的立意才可能准确深刻;倘若我们的思考与众不同,文章的立意才可能新鲜独特。

一、立意的深刻高远一般而言,高考作文在内容上的创新应侧重于立意的纵深和发掘以及选材的典型和新颖。

唐代杜牧在《答庄充书》中说:“凡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

”的确,“意犹帅也”,战无不胜的军队少不了出类拔萃的将军,赏心悦目的文章必须具备深刻高远的立意。

以往届全国高考作文题“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为例,在内容上,大多数同学以议论为主,而少数同学或编撰故事,或叙写自己的亲身经历,用生动的现实生活来演绎“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主题。

这要比泛泛而谈的议论给人的印象深刻,效果也要好得多;还有的考生在立意上向纵深处开掘,从哲学的高度寻找到“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根源:因为我们生活的世界本身就是由无数各个不同的个体构成的,所以答案的标准往往就是丰富多彩的,由不同的个体和不同的标准所得出的答案也就自然是丰富多彩的。

这种立意就要比单纯的罗列现象深刻得多、精辟得多。

尤为可贵的是,天津市一位考生在《答案都是丰富多彩的吗?》一文中大胆地跳出常规思维的圈子,反弹琵琶,对“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说法提出质疑,认为“评判标准和角度不同”固然会形成“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但是,并不能走到另一个极端,用答案的多样性来否定答案的惟一性。

对于这样独到深入而又新颖合理的观点,我们能不欣赏有加吗?评卷老师会吝啬笔下的分数吗?追求立意的深刻高远,就是要我们能从现象看到本质,见微知著,对事物的发展有预见性。

而这正是高考作文的评分标准。

比如2003年全国高考优秀作文,《哥伦比亚号,我为你哭泣》,对哥伦比亚号的爆炸一事表达了自己的见解,指出这是人类的灾难,而不应该因为美国在国际关系上的霸权主义存在而幸灾乐祸。

这样的见解不可谓不深刻。

而满分作文《移植记忆——写在地球末日之前》,就深刻地指出了“记忆移植”可能带有的负面影响,“也许记忆移植本身就是个错误”。

这样的立意见解自然深刻,预见自然深远。

二、立意的与众不同作文最大的问题是俗套熟套,立意和题材撞车。

如上文分析的一样,如果我们可以得知其他人也许会这样构思立意的话,那么毫无疑问,无论有多不情愿,我们也要放弃。

“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在话题作文的立意上,我们只有尽量求异、求新,才能获得高分。

如作文题《“三顾茅庐”之我见》,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的构思立意:1.刘备是一位尊重人才,举贤任能的好领导,进而赞美当今求贤若渴的领导干部。

2.好人才要不惜屈尊去请。

在用人上摆架子是不行的。

3.作家叙述构思上的技巧手法。

一次太少,五次太滥。

三顾,恰到好处。

4.好酒也怕巷子深。

现今社会求职很难,我们青年应敢于“推销”自己,绝不能静待“知音”,应主动表现自我,使自己的价值得以充分实现。

有的同学大胆假设,从反面提出问题,如果刘备只去两次怎么办?诸葛亮只有老死隆中,埋没于荒山了。

所以,诸葛亮不妨上门去找刘备,来一段“三顾刘皇叔”的历史佳话。

5.从推销造势的方面讲,诸葛亮真正是一位销售奇才。

你看隆中坐卧,却把刘备深深地吸引到他那里去。

事先大量造势,三顾而才现,真正创造了一个神奇的自己。

6.一唱一和,互助双赢,各取所需。

刘备三顾茅庐,是需要人才,可是他的根本用意也在于向世人表明自己对人才的极端渴求,用人唯才的领袖风范。

诸葛亮三顾而不见,也在于向世人表明自己的才情盖世和无意富贵。

你看,“三顾茅庐”就这样在两人的导演下成了千古佳话。

在以上的6个立意中,1、2是平淡和大众化的。

3另辟了一条路,有点危险——倘若命题要求不这样要求的话。

4、5、6三点,都是独特新鲜,与众不同的。

要实现立意上的与众不同,我们过去常常做求异思维的练习。

求异思维的核心是标新立异。

要求我们发挥自己的想象,表达自己的独特见解。

如过去人们一直把“这山望着那山高”来指责那些见异思迁、朝三暮四的人。

有一位同学却勇于从新的角度进行质疑,难道“这山望着那山高”有什么不对吗?芽人类不就是因为不满足而不断攀登才进步的吗?因此,他的“把目光投向高山”写了一篇小议论文,赞扬不断进取的精神。

在文中,还指责了某些人事业中的“高原现象”,文章有了时代性的新意。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不能为了求异,而由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一味求新求异,不计后果的做法是要不得的。

比如:“十年树木,百年育人”错!应该是“三年树木,五年育人”,因为现在的时代不允许我们这样漫长地等待一个人才的成长。

“鹬蚌相争不好”错!因为如果不知道竞争的人是蠢材废物。

“说南辕北辙是错误的人蠢”!因为地球是圆的,从任何角度出发总能会到原点。

如果我们这样理解与众不同的立意原则,那就无疑是抬杠了。

因此,我们强调求异思维要准确揭示内涵,要合乎情理,不能脱离实际。

三、立意的巧妙齐白石有一幅画,题词为“蛙声十里出山泉”,可是画面上没有一只青蛙,也没有山泉水,而是几只小蝌蚪,看似沿蜿蜒的溪水游动。

这样的构思就是巧妙的。

蝌蚪就是青蛙的联系,蝌蚪也是山泉的联系。

蛙声就这样通过几只蝌蚪传递出来了。

2000年高考作文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为话题,湖北省一位考生的《三个和尚新传之一:变,变,变!》是一篇独树一帜的好文章。

该文在“三个和尚没水吃”的故事上,续写出一段令人忍俊不禁的故事:正当三个和尚因为谁也不愿下山挑水而陷入僵局时,恰巧政府为落实宗教政策而为他们送来了自来水,没水吃的问题眼看解决了,谁知三个和尚又懒病复发,为谁开水龙头而争执不休,故事似乎走到山穷水尽之际,三个和尚却因为用水甚少而被评为“节水标兵”,而且还要出国传授节水经验。

怪事咄咄,诙谐幽默,捧腹之余,读者既折服于作者的调侃和机智,又不难从中有所领悟。

这样的构思立意,就是巧妙的。

2003年湖北省高考满分作文《糖醋排骨有点酸》一文,其实写了“我”对妹妹的认识过程,体现了认识事物时不能凭感情的亲疏远近。

可是文章始终贯穿着制作“糖醋排骨”这样的过程,使文章的进程与烹调过程一致,立意构思就巧妙了。

如果没有这一点,文章是得不了满分的。

有人研究出一种找材料因素法(材料分析法)的作文立意构思方法。

比如下面一则材料作文: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之知。

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

臣请献一朝之贾。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材料作文贵在立意新,而新的立意的来源是多角度地分析材料,挖掘出材料中隐藏的含义。

一般地说,写材料作文时所给的材料的含义不止一个,是否能写出新意,就看是否能多角度地分析材料,从不同角度分析出材料的含义。

这则材料中,分析的角度可以有四个:①卖马者、②伯乐、③买马者、④骏马,从这四个角度来分析就会发现不同的内涵。

①卖马者。

应该说这个卖马者非常聪明,当他发觉自己的马难以卖出去时,便去请来伯乐,结果马价增加了十倍。

这说明他有对商品进行包装、宣传的意识,酒好也怕巷子深,经商者这种包装、宣传意识一定要强烈。

如果不是推销员假装失手打破一瓶酒的话,或许中国的茅台就不会那么快进入国际市场,原因正在于此。

从这个角度可确立中心论点为:“酒好也怕巷子深。

”②伯乐。

马还是那匹马,但伯乐去了一次之后价格就上涨了十倍,幸好这是一匹好马,如果是匹劣马,伯乐的一世英名岂不要因此付诸东流。

中央电视台某位著名主持人曾给某产品作过一次广告,产品的销售量一时上升了很多,但后来证实了该产品属伪劣商品,该主持人的形象在观众心目中大打折扣。

因此,名人一定要慎于言行。

③买马者。

同样一匹马,先是三天无人问津,只因为伯乐来看了一下,价格就涨了十倍,买马者的心态可见一斑。

同样的马,花少量的钱就可以买到,却等到伯乐来了、价格上涨之后才买,让人费解。

联系现实生活中众多的名人广告,购买者该何去何从,一定要考虑清楚,否则就会犯和买马者同样的错误,贻笑大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