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再造》读后感

合集下载

企业再造读后感

企业再造读后感

企业再造读后感企业再造读后感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

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企业再造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企业再造读后感篇120世纪后半期,科技技术的进步推动各国间的经济往来更加频繁,经济全球化对各国企业的管理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基于分工和科层的传统组织管理理论影响下,以美国企业为代表的传统型企业陷入长时间的困境。

企业再造理论应运而生,该理论提出了通过改革作业流程、重新设计企业经营管理方式的改革模式实现企业适应新环境下的竞争。

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哈默和钱皮于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提出企业再造理论,并于1993年将研究成果公诸于众,联名出版了《企业再造》。

该书一经出版就收到读者的追捧,被《时代》杂志连续8周评为全美最畅销书。

管理大师德鲁克也这样评价该书。

《企业再造》是一本关于组织和管理的重要著作,它系统阐述了一种新的管理方法的基本原理……无论是企业最高领导层、职能部门主管,还是专业人员、决策者,都应该读一读这本书”。

之所以该书能获得如此斐然的认可,可以从其实践中带来的巨大效益中体现出来。

通过流程再造,“蓝色巨人”ibm公司每年节约经费开支80亿美元,波音公司飞机生产周期从13个月缩减至6个月。

一般认为,企业再造理论不是对传统基于分工与科层的组织理论的改良,而是一次从根本上的改革!据此,美国企业为应对欧洲和日本企业的竞争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企业再造运动。

企业再造又称业务流程再造(简称bpr),其基本内涵是,以作业流程为中心,摆脱传统组织分工理论的束缚,以适应新的世界竞争环境,重新设计企业的经营、管理及运营方式。

钱皮和哈默给企业再造这样定义:针对企业业务流程基本问题进行反思,并对它进行彻底的重新设计,以便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当前衡量企业业绩的这些重要尺度上取得显著进展。

其中,以业务流程重组为核心,企业再造理论提出了以下的要求:第一、对原有的思维模式发出挑战,从思想上跳出原有的边框,即省去不必要的业务流程而不拘泥于原有的管理思想下过细的组织体系。

企业再造理论

企业再造理论

企业再造”理论文章作者:MichaelHamme文章来源:《企业再造工程》发布日期: 2011-7-7“企业再造”是20世纪9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新理论。

1993年迈克尔·海默(MichaelHammer)与杰姆斯·钱皮(Jameschampy)联名撰写了《企业再造工程》一书。

该书总结了过去几十年来世界成功企业的经验,阐明了生产流程、组织流程在企业决胜过程中的作用,提出了应变市场变化的新方法——企业生产流程再造。

透过对组织运作过程的再设计,最大程度地发挥过程的增值作用,减少不必要的浪费,而使企业效益和服务得以改善。

1、从量变到质变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的进步,管理理论也在发展。

这个变化的特点就是管理理论从量变到质变。

传统的企业组织结构是基于过去的社会分工和市场不断扩大的现实与理论,产生了专业化的生产组织,如各种流水生产线,大批量生产,使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

随着生产专业化程度的提高,生产规模的扩大,企业管理分工也不断发展,管理层次增多,形成了阶梯式组织管理。

这种组织结构的优点是,各部门功能分明,管理人员分工明确,几个领导与专家就可控制整个企业。

同时,也为管理人员提供了学习和实践的机会,使他们在专业技能方面得以发展。

从生产到管理都是在追求“量的扩张”,从而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增强了产品竞争力。

但这种组织过分强化了“老板”职能,使整个管理围绕着“老板意志”转,从而生产了这样一些问题:(1)、企业的目标不是顾客,而是“老板”,不是从满足顾客的需要出发,而是从老板多赚钱的宗旨出发,求数量而不求质量。

有时也讲质量,因为不讲质量产品就卖不出去;只要能卖出去,产品质量也就达到标准。

(2)、对市场变化反应迟钝,不能有效地应市场需求作决策,而总是根据企业利益作决策。

决策职能僵化,与市场变化要求格格不入。

(3)、部门利益突出,各自为政现象严重,降低了企业整体效能。

这种组织在过去那种竞争环境下还能够存在,而在今天高科技环境中,就显得软弱无力。

2023企业管理学习心得体会(15篇)

2023企业管理学习心得体会(15篇)

2023企业管理学习心得体会(15篇)企业管理学习心得体会1在3月绿创集团组织的对管理人员学习培训中,通过姜鹏明博士对现代管理理论深入浅出的讲解,使我对企业管理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针对此次讲解的侧重点,现将学习心得简述如下:一、对"企业再造理论"的学习心得1、不破不立经营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发生了多次蜕变,但万变不离其宗:在合适的期间采用合适的方式。

企业发展到不同的阶段,对组织经营运作模式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例如企业由小规模发展壮大后,原有管理模式就会在新的环境下暴露出的种种难以解决的问题。

面对束缚企业发展、解不开理还乱的状况,最简单最有效的方式也许可以鉴戒古罗马的亚历山大挥剑斩断难解之结的做法。

企业再造理论要求彻底抛弃劳动分工论,面对市场,在良好的企业文化基础上重新整合,通过合并工作、简化流程、组织扁平化等建立起灵敏迅速的信息传递机制,以满足顾客需求为中心,提高工作效率,增强企业竞争力。

2、破而后立企业再造理论为企业管理理论的发展带来一股清新的风,尽管在实行再造的企业中失败的比例非常高,但企业再造的思想还是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采纳,反思企业再造理论的发展,给我们带来的重要启示是需要重新设计企业。

以价值流为导向进行组织设计。

流程的思想实际就是坚持了顾客导向,按照价值增值的过程将相关的操作环节进行重新整合,组成高效率的、能够适应顾客需要的完整的流程,并以此为基础重新设计企业的组织结构。

重新设计企业流程。

在庞大的组织结构中要把各个环节控制好需要耗费大量的资源,这时企业最好把资源放在自己的专长和关键控制上,其他的非主体控制环节可以考虑在机会成熟的情况下采用流程外包、战略联盟等方式整合,这样充分调动企业各级管理者将原本属于一个业务流程的若干个独立操作重新整合起来,将被分割的支离破碎的企业流程按照全新的思路加以改造,从而获得适应新的经济发展需求的高效率和高效益。

用彻底的变革代替渐进式变革。

《企业再造》书籍要点(1-3章)

《企业再造》书籍要点(1-3章)

《企业再造》重点摘要企业再造产生有深刻的时代背景,20世纪60、7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革命使企业的经营环境和运作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西方国家经济长期低增长又使得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面临着严峻挑战。

美国企业改良式变革失败,分工理论不断深入发展(沟通成本和效益费用增加、科层制束缚员工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企业再造(恢复业务流程本来面目)理论应运而生。

第一章:危险的阴影常在1. 一百多年来,美国的企业家在建立企业组织方面居世界领先地位,但现在很多公司业绩却不再出色,其原因并不是由于某些内在的缺点,而是由于这些公司所处的世界已经发生了变化,即使它们最大限度的做出局部调整和演变,也不能适应。

要重振这些公司的竞争力,就要想方设法另辟蹊径,抛弃曾经在长时间内给它们带来成就的许多原则和方法。

2.今天的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第1个重大步骤是劳动分工,它使生产率成倍的增长,但一个组织愈大,工人愈专业化,将整个工作分解到各个不同的工作步骤的数目就愈大,这条规则不仅仅应用于制造业。

第2个重大步骤出现在20世纪初,是由亨利.福特和艾尔福雷德.斯隆率先迈出的,福特发展了劳动分工概念,创造了自动流水线,斯隆创造了较小的、分散的部门,以便管理人员可以从规模较小的总部密切注视和了解生产和财务状况。

3.大多数公司的组织结构是典型的金字塔式的。

它由于便于改变规模而很适合经济高速增长的环境。

一家公司在需要增加产量时,只要能按图索骥,依样画葫芦,在下面增加所需要的工人,在上面增加管理人员,然而,随着操作种类的日益增多,生产一种产品或提供一种服务的总的过程不可避免的会日趋复杂,而且,对这种过程的管理也会日益困难,公司组织的中层,即部门经理和中层管理人员的人数日益增多,同时,公司的高级管理层同公司生产的产品的用户、同提供服务的用户之间的距离愈来愈远,用户对公司经营战屡的反应经过层层中转后可能会变得面目全非。

4.今天有3种力量,正在趋使今天的公司越来越深的陷入令大多数董事和经理惊恐不安的陌生境地,我们称这3种力量为3C(customers, competition, change,即顾客、竞争、变化)✧顾客:顾客占上风。

浅析企业再造

浅析企业再造

浅析企业再造摘要:为了适应时代的变迁,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企业必须进行从内到外、从上到下的全面改造,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自身绩效,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本文从企业再造的理论基础、必要性以及系统研究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以期为企业的再造提供借鉴。

关键词:企业再造西方国家于上世纪90 年代,发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企业再造运动。

1993年,美国的哈默和钱辟出版了《再造企业--管理革命的宣言》一书,书中对企业再造工程作了如下的定义:“为了飞跃性的改善成本、质量、服务、速度等重大的现代企业的运营基准,对工作流程进行根本性重新思考并彻底改革”,即“从头改革,重新设计”。

企业再造运动基于前人的管理思想和技术方法的基础之上,是管理思想和信息技术发展的综合产物。

企业再造的浪潮对中国的企业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这样的影响之下,对企业再造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践的探索,则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企业再造的理论基础组织学理论和经济学理论从不同角度出发,为企业再造提供了理论基础。

1.1组织转型理论组织转型包括在管理理念、思维方式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彻底变革,并伴随着组织战略、结构、运行机制等方面的变革。

企业再造需要全面检查组织原有的工作方式,把被分割得支离破碎的业务流程重新合理地整合。

通过重新整合,可以避免部门之间衔接上的困难,减少重复劳动和完成任务所花费的时间,建立一个扁平化的、富有弹性的新型组织,以适应环境的变化。

由此看出,组织转型理论为企业再造奠定了基础。

1.2委托代理理论密西尔?詹森和威廉姆?H?麦克林于20 世纪60年代末期提出了委托代理理论。

委托代理理论是说,在公司制企业中,资产的所有权与使用权发生了分离,资产的所有者和经营管理者产生分工。

因此,为了更好的协调这些代理关系,中间管理层必然增多,导致代理成本增加,并且为了保持整体组织活动的有效性,须严格监督代理人的行为,无疑也增加了约束成本。

随着现代管理技术的发展,使得中间若干管理层失去了存在的必要,因此必须实施再造,以减少代理成本及约束成本,由此看出这与企业再造中的组织再造的目的是相一致的,最终促使委托人和代理人各自的效用、利益达到最大化,所以对企业再造工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企业再造-精选

企业再造-精选

《企业再造》一书的辅助学习资料第二章:再造-通往变革之路P24页一、再造的定义:“针对企业业务流程的基本问题进行反思,并对它进行彻底的重新设计,以便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当前衡量企业业绩的这些重要的尺度上取得显著的进展”。

P25页二、在“不应误解再造”中指出:P39页~P411、再造与自动化并不是一回事。

P39页2、再造并不等于对一个组织进行重组、精简或简单调整。

公司面临的问题究其根源,并不在于组织结构,而在于流程结构。

P40页3、再造又不同于提高质量。

P40页最后指出:再造就是重新开始。

P41页学习思考一:再造定义中的四个关键词的含义分别是什么?四个关键词中最重要的是哪一个?P25页第三章:对业务流程的反思P42页一、再造后的流程经常出现的某一些共性、问题或特征有:P43页~55页(注:不是每个再造后的流程都显示出全部的特征)1、若干种职位组合成一种职位。

P43页2、工作人员有决定权。

P44页3、流程中的各步骤按自然顺序进行。

P45页4、业务流程有多种多样。

例子:某市对建筑审批的流程由原来单一流程分成三种流程:一种用于审批小的项目,一种用于审批中等的项目,一种用于审批大的项目。

P47页第一段。

5、哪里最合适,就在哪里安排工作。

P47页6、减少了检查和控制。

P49页7、最大限度地减少调整工作(指:减少工作中出现数据不一致的调整)P51页8、一名综合经理是企业同其客户的唯一联系人。

P53页9、普遍实行集中运作和分散运作相结合。

P54页学习思考二:在流程再造后的特征中,你认为哪些对指导我们进行流程再造的工作比较有帮助?第四章:工作的新天地P53页一、再造流程后,发生的变化有:1、工作单位发生变化-从职能部门变为流程执行小组。

P56页2、工作变换-从简单的任务转变为多方面的工作。

P58页3、人的作用发生变化-从受控制转变为授权。

P61页5、衡量业绩和报酬的重点发生变化-从按照活动转变为按照成果。

P63页6、晋升的标准发生变化-从看工作成绩转变为看工作能力。

企业再造

企业再造

的《 第
理企
论业 二
思再
想造 章

《企业再造》的理论思想
《企业再造》一书中并没有罗列出一组提供不同产品 和服务的企业案例,而是为我们描绘了一张业务流程 及身处其中的人们不断进行互动的网络。在这张网络 里,以企业的产品或服务为主线的各个组织休戚与共。 在这种情况下,从前保守商业秘密的做法已经过时了。 到处充满了协作的气氛,人们拥有各自需要的信息并 分享各自的观点,企业学会了:
另一方面,是经济理论的深化和发展。企业再造 理论的出现,一个明确的指向就是亚当·斯密提 出的“分工理论”。斯密认为“劳动生产力最大 的增进,以及运用劳动时所表现的更大的熟练、 技巧和判断力,似乎都是分工的结果。”分工带 来的效率提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释:(1) 分工可以推进劳动者生产知识的 专业化,促使 劳动者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提高熟练技能,从而 形成生产中的高效率;(2)分工可以使劳动者长 时间专注一项工作,从而节约或减少由于经常变 换工 作而耽误的时间;(3)分工可以促使大量有 利于节省劳动的机器和工作方法的出现.
创建协调机制。通过在运作方面与客户的进一步协调, 在客户最需要的时候以较低的成本准确地供给产品。 更加透明。向客户详尽地展示其业务流程,这是一项 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保持竞争力的革新措施。
理解客户的角色。通过与客户交谈以及倾听客户 的建议,公司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出色地实 现着客户的“拉动”价值,并更为精确地发挥着 业务流程的“推动”效应。
(2)竞争(Competition)——技术进步使竞争的方式和手段 不断发展,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越出国 界,在逐渐走向一体化的全球市场上展开各种形式的竞争,美 国企业面临日本、欧洲企业的竞争威胁。

企业再造理论总结

企业再造理论总结

1.企业再造理论的产生的时代背景2O世纪6O,7O年代以来,信息技术革命使企业的经营环境和运作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于今天的经理们来说,企业面临的巨大挑战主要来自三个方面:顾客(Customer),竞争(Competition)和变化(Change).由于这三个词的英语单词都以字母C开头,所以又称为"3C".90年代以来,美国管理学家迈克尔·哈默(M.Hammer)和詹姆斯·钱皮(J.Champy)以《再造企业--工商业革命宣言》一书(1993),在美国和西方发达国家中掀起了一场工商管理革命。

企业再造理论以一种再生的思想重新审视企业,并对传统的管理学赖以存在的基础--分工理论提出了质疑,是管理学发展史中的一次巨大变革。

2.企业再造的定义是什么企业再造(Reengineering)也叫做企业流程再造,或直接简称再造.企业再造创始者迈克尔.哈默和詹姆斯.钱皮在1993年出版的《再造企业——工商管理革命宣言》一书中,将企业再造定义为:为了在衡量绩效的关键指标上取得显著改善,从根本上重新思考,彻底改造业务流程.我们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把握企业再造的含义.第一方面,企业再造需要从根本上(Fundamental)重新思考业已形成的基本信念. 第二方面,企业再造是一次彻底的(Radical)变革.第三方面,企业通过再造工程可望取得显著的(Dramatic)进步.第四方面,企业再造主要是指重新设计业务流程(Processes).企业再造理论的出现,一个明确的指向就是亚当·斯密认为“劳动生产力最大的增进,以及运用劳动时所表现的更大的熟练、技巧和判断力,似乎都是分工的结果。

”(斯密,1776)分工带来的效率提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释:(1)分工可以推进劳动者生产知识的专业化,促使劳动者在较短的时间内使熟练性技能迅速提高,从而形成生产中的高效率;(2)分工可以使劳动者长时间专注一项工作,从而节约或减少因为经常变换工作而耽搁时间;(3)分工可以促使大量有得于节省劳动的机器和工作方法的出现。

企业再造培训总结范文(3篇)

企业再造培训总结范文(3篇)

第1篇一、前言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

为了适应市场变化,提高企业竞争力,我国众多企业纷纷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创新。

在此背景下,企业再造培训应运而生,旨在帮助企业提升管理水平,优化组织结构,增强核心竞争力。

本次企业再造培训已圆满结束,现将培训总结如下:二、培训背景1. 企业发展需求: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管理层次增多,组织结构逐渐复杂,原有的管理模式已无法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

2. 市场竞争压力: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需要不断优化内部管理,提高运营效率。

3. 员工素质提升:员工是企业发展的基石,提升员工素质,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的人才,对企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培训内容1. 企业再造理论:介绍了企业再造的起源、内涵、原则和实施步骤,使学员对企业再造有了全面的认识。

2. 企业再造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国内外知名企业的成功案例,让学员了解企业再造在实际操作中的具体应用。

3. 组织结构优化:探讨如何优化企业组织结构,提高组织效率,实现组织目标。

4. 管理流程再造:分析企业内部管理流程,找出瓶颈,提出优化方案。

5. 企业文化建设:强调企业文化建设在企业再造中的重要作用,提升企业凝聚力。

6. 团队建设与沟通:培养团队成员的协作能力,提高团队整体素质。

7. 创新思维与问题解决:激发学员的创新思维,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四、培训效果1. 理论知识:学员对企业再造理论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掌握了企业再造的实施方法和步骤。

2. 实践能力:通过案例分析,学员掌握了企业再造在实际操作中的具体应用,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团队协作:培训过程中,学员积极参与互动,增强了团队协作意识。

4. 创新思维:培训激发了学员的创新思维,为企业在未来发展中提供了新的思路。

5. 企业凝聚力:培训使员工对企业有了更深的认识,增强了企业凝聚力。

五、培训不足与改进措施1. 不足之处:部分学员对企业再造的理解还不够深入,案例分析时间较短,未能充分挖掘案例中的精髓。

企业再造读书心得

企业再造读书心得

企业再造读书心得在21世纪的企业经营环境中,变革和转型成为了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词。

在这个背景下,我阅读了《企业再造》这本书,深感其观点独到,理念先进,对于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有着深远的影响。

《企业再造》的核心观点是,传统的以分工为基础的企业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企业需要打破原有的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进行彻底的再造。

这不仅是对企业结构和流程的改变,更是对企业文化、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的深刻变革。

在阅读过程中,我深受启发的是书中对于企业再造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分析。

作者认为,企业再造并不是一种盲目的、随意的变革,而是基于对市场环境、技术发展和消费者需求的深刻洞察,是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新塑造。

同时,书中列举了许多成功的再造案例,这些企业的共同点在于都能够勇敢地面对现实,敢于打破常规,最终实现了质的飞跃。

在理解了企业再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之后,我开始思考如何在自己的工作中实践这些理念。

我认为,企业再造不仅仅是高层管理者需要考虑的事情,每一个员工都应该从自身做起,积极参与到再造的进程中。

首先,我们需要对自己的工作进行深入的分析和反思,找出存在的问题和瓶颈,然后尝试用新的方式和方法去解决。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敢于挑战既有的规则和惯例,勇于尝试和创新。

同时,《企业再造》也提醒我们,企业再造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长期的坚持和努力。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建立一种以顾客为中心、以绩效为导向的企业文化,通过持续的改进和创新,不断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通过这次阅读《企业再造》,我不仅学到了很多关于企业管理和变革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我得到了很多关于如何更好地工作的启示。

我相信,只要我们能够真正理解和践行企业再造的理念,就一定能够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最后,我想说,《企业再造》是一本非常值得一读的书。

它不仅提供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

我相信,无论是对于企业的管理者还是普通的员工来说,这本书都将会是启迪智慧、引领未来的重要指南。

企业再造理论总结

企业再造理论总结

1.企业再造理论的产生的时代背景2O世纪6O,7O年代以来,信息技术革命使企业的经营环境和运作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于今天的经理们来说,企业面临的巨大挑战主要来自三个方面:顾客(Customer),竞争(Competition)和变化(Change).由于这三个词的英语单词都以字母C开头,所以又称为"3C".90年代以来,美国管理学家迈克尔·哈默(M.Hammer)和詹姆斯·钱皮(J.Champy)以《再造企业--工商业革命宣言》一书(1993),在美国和西方发达国家中掀起了一场工商管理革命。

企业再造理论以一种再生的思想重新审视企业,并对传统的管理学赖以存在的基础--分工理论提出了质疑,是管理学发展史中的一次巨大变革。

2.企业再造的定义是什么企业再造(Reengineering)也叫做企业流程再造,或直接简称再造.企业再造创始者迈克尔.哈默和詹姆斯.钱皮在1993年出版的《再造企业——工商管理革命宣言》一书中,将企业再造定义为:为了在衡量绩效的关键指标上取得显著改善,从根本上重新思考,彻底改造业务流程.我们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把握企业再造的含义.第一方面,企业再造需要从根本上(Fundamental)重新思考业已形成的基本信念. 第二方面,企业再造是一次彻底的(Radical)变革.第三方面,企业通过再造工程可望取得显著的(Dramatic)进步.第四方面,企业再造主要是指重新设计业务流程(Processes).企业再造理论的出现,一个明确的指向就是亚当·斯密认为“劳动生产力最大的增进,以及运用劳动时所表现的更大的熟练、技巧和判断力,似乎都是分工的结果。

”(斯密,1776)分工带来的效率提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释:(1)分工可以推进劳动者生产知识的专业化,促使劳动者在较短的时间内使熟练性技能迅速提高,从而形成生产中的高效率;(2)分工可以使劳动者长时间专注一项工作,从而节约或减少因为经常变换工作而耽搁时间;(3)分工可以促使大量有得于节省劳动的机器和工作方法的出现。

《企业再造》的读书笔记

《企业再造》的读书笔记

工管08骆崇俊《企业再造:企业革命的宣言》的读后感首先感谢梁老师推荐我们阅读此著作,让我有幸在浩如烟海的著作中拾得此书。

因为之前既没有听说过此书,更没有了解过此书。

作为管理类的学生,我确实对管理类的著作不是很了解,也几乎没看过有关管理类的著作。

以下是我的一点浅薄的读书体会。

迈克尔.哈默和詹姆斯.钱皮两位大师提出“企业再造”的思想的背景是: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世界经济出现了一次机构性的衰退。

尤其是美国企业更是显得死气沉沉,起=其管理理论已经陷入僵化,无法配合时代不断转变的步伐,面对管理文化自成一派,思想开放而有有实际经验的日本企业竞争对手,优劣明显。

美国企业必须马上着手进行改革整顿,以适应新的市场环境。

于是新思维的管理思想不断推出,其中最为成功的当属哈默和钱皮的“企业再造”理论。

《企业再造:企业革命的宣言》一书中的“改革”的含义确切地说,乃是针劝企业业务流程的基本问题进行反思同时对它进行彻底的重新设计以便在成本、质量、职务和速度等当前衡量企业业绩的这些重要的尺度上取得显着的进展。

这个定义包含了四个关键词:①关键词:基本的。

企业人员在着手改革前,必须先就自己所在的公司及其如何运作提出一些最基本的问题:为什么我们要干这项工作?为什么我们要这徉干?提出这些基本问题会,会促使人们去注意在从事他们的业务工作时所因袭的那些规则和前提。

其结果,人们往往会发现这些规则已经是过时的、错误的或不适当的②关键词:彻底的。

根本、彻底的重新设计意指要从事物的根本着于,不是对现有的事物作表面的变动,而是把旧的一套抛掉。

在改革中彻底地重新设计意味着要不顾现有的种种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而是要开辟完成工作的崭新和蹊径。

改革不是指对企业现有的业务工作进行改良、提高或修修补补,而是要③重建企业的业务流程关健词:显著的。

改革不是要在业绩上取得点滴的改善或逐渐的提高,而是要在经营业绩上取得显著的改进。

企业只有当遭到严重打击而又需要继续生存下去时,它才感到必须进行改革。

企业再造读书笔记

企业再造读书笔记

企业再造读书笔记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企业再造读书笔记篇一:管理理论前沿读书笔记管理理论前沿读书笔记管理是人类社会存在的一种方式,有了组织就出现了管理问题。

管理理论来源于管理实践,是对管理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一般认为,管理的观念和实践已经存在了数千年,管理理论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才开始形成一门学科。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组织之间的竞争越来越呈现出复杂化、动态化的特征。

科技进步和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在不断地催生新的管理理论,而这些新理论又为管理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途径和空间。

一、比较管理理论比较管理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初对现代管理理论反思后,首先盛行于西方的一种管理理论。

这是一种通过研究许多国家和企业在工业化发展过程中管理的历史经验和动态,采用科学的比较分析,以探索最佳的管理模式和普遍适用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管理基本原理的理论。

这一理论的著名代表人物有美国的理查德?帕斯卡尔、托马斯?彼得斯、巴里?里奇曼、威廉?大内,日本的大岛国雄,英国的密勒和罗杰?福尔克等。

比较管理理论的主要特点是:(1)在研究方法上,以比较研究为基础,把所研究的对象放到更为广阔的背景下考察。

通过两国或多国企业管理的比较研究,便其能清楚看出不同国家企业管理的相似之处和不同特点,这就提高了研究的立足点,扩大了研究的范围。

(2)在研究重点上,由注重理论转向注重管理实践比较。

如美国对日本的研究,发现日本和美国的根本差异不在于表面的一些具体做法,而在于对管理因素的认识有所不同。

美国管理过分强调技术等"硬"因素,而日本则注重信念、宗旨、人等"软"因素。

(3)提出了一系列比较管理研究模式。

比较管理学派的学者提出了各自的比较模式,如法默—里奇曼模式,认为外部环境是影响管理过程与管理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无论这个外部环境是指不同国家的环境还是指影响公司、企业的国内环境。

企业再造心得体会感悟(3篇)

企业再造心得体会感悟(3篇)

第1篇在当今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企业再造已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通过企业再造,企业可以优化组织结构、提升管理水平、提高核心竞争力。

近年来,我有幸参与了我国一家知名企业的再造过程,现将我在此次再造过程中的心得体会感悟与大家分享。

一、认识企业再造企业再造是指通过系统性地对企业进行创新和变革,以实现企业整体性能的优化和提升。

企业再造的核心思想是打破传统思维模式,创新企业运作方式,使企业具备更强的市场竞争力。

二、企业再造过程中的感悟1.明确企业再造目标在企业再造过程中,首先要明确再造目标。

此次企业再造,我们的目标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明确目标的基础上,我们制定了详细的实施计划,确保再造工作有序进行。

2.转变思维方式企业再造要求我们转变思维方式,从传统的“金字塔”式组织结构向扁平化、网络化组织结构转变。

在再造过程中,我们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发挥团队协作精神,共同推动企业变革。

3.优化组织结构企业再造过程中,我们对组织结构进行了优化。

将原有的多个部门整合为一个部门,减少管理层级,提高决策效率。

同时,通过设立项目组、跨部门协作等方式,加强部门间的沟通与协作。

4.创新管理模式为了适应市场变化,我们创新了管理模式。

推行目标管理、绩效考核等制度,激发员工潜能,提高工作效率。

此外,我们还引入了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如精益管理、六西格玛等,不断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5.加强人才培养企业再造过程中,我们重视人才培养。

通过内部培训、外部引进等方式,提升员工综合素质。

同时,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机制,为员工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6.注重企业文化建设企业再造过程中,我们注重企业文化建设。

通过举办各类活动,增强员工凝聚力,树立企业核心价值观。

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我们倡导创新、务实、诚信、共赢的理念,使员工在工作中始终保持高昂的斗志。

7.关注客户需求企业再造过程中,我们始终关注客户需求。

通过市场调研、客户反馈等方式,了解客户需求,不断调整产品和服务。

企业管理企业再造

企业管理企业再造

企业管理企业再造企业管理企业再造是一个重要的管理概念,它涉及到企业组织和运营中的管理方式、结构、流程和经济模式等方面的重大调整和转型。

企业再造是一项长期的过程,它需要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和所有员工的不断努力和支持。

本文将深入探讨企业再造的概念、作用、步骤和成功的关键要素。

一、企业再造的概念和作用企业再造是一种通过对企业的核心流程进行重组和优化,以达成提高运营效率、适应市场变化、实现持续增长的过程。

企业再造的目标是实现企业的转型,包括改善企业的竞争力、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创新能力等。

企业再造不是简单的改进或调整,而是企业内部的全面变革,它需要企业高层领导对企业现状进行全面评估,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全面的再造计划。

企业再造的主要作用包括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运营效率,优化企业的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企业再造,企业可以充分利用内部和外部资源,优化人力、物力、财力的配置,优化生产和服务流程,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的效益和获利能力。

二、企业再造的步骤企业再造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需要考虑到各个方面的细节和关键要素。

下面是企业再造的六个步骤:1. 首先,企业高层领导需要对企业进行全面评估和调研,收集有关企业运营的所有信息和数据,包括内部流程和组织结构、市场竞争情况、财务和人力资源等方面的数据。

2. 在基础信息和数据的基础上,企业高层需要制定全面的再造计划。

计划应该包括目标、步骤和时间计划。

3. 企业领导需要与内部和外部利益相关者(员工、客户、供应商、投资者等)展开沟通和交流,以获取他们对再造计划的支持和参与。

4. 实施再造计划是企业再造的核心。

企业需要建立明确的项目管理系统,监测和跟踪项目进展以保证实施计划的顺利进行。

5. 实施再造计划的过程中,企业需要不断评估和调整计划细节,比如内部流程的再设计、组织架构的调整、人力的再配置等。

6. 随着再造计划的实施,企业也需要对员工进行相关的培训和教育,以确保他们能够顺利适应变化和改进过程。

企业再造:管理的一次革命

企业再造:管理的一次革命

企业再造:管理的一次革命如果想让企业重新焕发活力,那么,不妨尝试一下企业再造。

在1990年代的各种管理思想中,如果非要选择一个最能代表那个年代,并且其影响力能够得以长盛不衰的管理思想,那么当属迈克尔•哈默和詹姆斯•钱皮提出的“企业再造”。

经济社会需要一剂“猛药”1980年代初到1990年代,经济社会普遍接受的还是亚当•斯密“社会分工”理论。

亚当•斯密认为:“劳动生产力最大的增进,以及运用劳动时所表现的更大的熟练、技巧和判断力,似乎都是分工的结果。

”由于分工,带来了效率的提高。

分工推进了劳动者生产知识的专业化,促使劳动者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提高工作技能,从而提高效率。

分工也使得劳动者长时间专注一项或少数几项工作,从而减少因更换岗位而增加的成本。

另外,由于新发明和新方法,一部分工作和工序可以交由机器替代。

社会分工的结果带来了经济世界的极大繁荣。

然而,也给企业的持续发展套上了一道无形的枷锁:将一个连贯的业务流程分解成若干个支离破碎的片段,既导致劳动者技能的单一化,也增加了各个业务部门之间的沟通成本。

并且,在分工理论的主导下而形成科层制,成为当时企业组织的主要形态。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分工的进一步细化,科层制导致许多规模庞大的公司组织结构臃肿,工作效率低下,信息无法得到及时的反馈,以至于难于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出现了当时较为普遍的“大企业病”现象。

此时的经济社会,急需一剂“猛药”。

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企业再造理论应运而生。

1990年,哈默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一篇名为《再造:不是自动化,而是重新开始》的文章,率先提出企业再造的思想。

“再造”和它的四个关键词“再造”的含义,就是重新开始。

哈默指出:再造的意义不在于对现有事物进行修修补补,也不是不触动基本结构而做的一些渐进式变革。

“再造不是搞拼拼凑凑,不是搞大杂烩,也不是给现行制度配备应急装置,使它运作得较好些。

”哈默说。

在1993年哈默和钱皮撰写的《企业再造》一书中,两位作者提到:企业再造的真正含义是要抛弃长时间来所运用的工作程序,重新探索为使公司推出新产品、新服务,向顾客提供价值所必需的那种经营活动。

《企业再造》读后感

《企业再造》读后感

《企业再造》读后感一、以顾客为中心。

传统的分工理论将完整的流程分解为若干任务,并把每个任务交给专门的人员去完成,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工作的重点往往会落在任务上,从而忽视了最终的目标满足顾客的需要。

恢复了流程的整个面貌,带来的第一个直接好处就是使每位负责流程的人员充分意识到,流程的出口就是向顾客提供较高的价值。

二、以员工为中心。

“企业再造”将直接导致企业组织结构发生变化,扁平化结构成为替代传统的金字塔型结构的新模式,变革后的企业中主要以流程小组为主,小组中的成员必须是复合型的人才,需要具备全面知识、综合观念和敬业精神,这一客观要求推动员工不断学习,实现挑战性的目标。

三、以效率和效益为中心。

另外,钱皮和哈默还在书中详细阐述了“再造”的程序经营管理合理化。

企业“再造”就是重新设计和安排企业的整个生产、服务和经营过程,使之合理化。

通过对企业原来生产经营过程的各个方面、每个环节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和细致分析,对其中不合理、不必要的环节进行彻底的变革。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按以下程序进行。

第一,对原有流程进行全面的功能和效率分析,发现其存在问题。

根据企业现行的作业程序,绘制细致、明了的作业流程图。

一般地说,原来的作业程序是与过去的市场需求、技术条件相适应的,并由一定的组织结构、作业规范作为其保证的。

当市场需求、技术条件发生的变化使现有作业程序难以适应时,作业效率或组织结构的效能就会降低。

第二,设计新的流程改进方案,并进行评估。

为了设计更加科学、合理的作业流程,必须群策群力、集思广益、鼓励创新。

对于提出的多个流程改进方案,还要从成本、效益、技术条件和风险程度等方面进行评估,选取可行性强的方案。

第三,制定与流程改进方案相配套的组织结构、人力资源配置和业务规范等方面的改进规划,形成系统的企业再造方案。

企业业务流程的实施,是以相应组织结构、人力资源配置方式、业务规范、沟通渠道甚至企业文化作为保证的,所以,只有以流程改进为核心,形成系统的企业再造方案,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读《企业再造》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的21世纪,企业所面临的竞争远远大于以往的任何时候。

它们不仅需要面对本国同行业者的竞争,更要应对全世界同行业者的竞争,改善企业管理成为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关键手段。

企业再造理论转变此前有关组织管理理论的着力点,从作业流程入手,开辟了改善企业管理的新途径。

并且,企业再造理论的影响范围早已扩展到企业管理以外的比如公共组织管理等领域,发挥着指导组织重塑的重要作用。

20世纪后半期,科技技术的进步推动各国间的经济往来更加频繁,经济全球化对各国企业的管理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基于分工和科层的传统组织管理理论影响下,以美国企业为代表的传统型企业陷入长时间的困境。

企业再造理论应运而生,该理论提出了通过改革作业流程、重新设计企业经营管理方式的改革模式实现企业适应新环境下的竞争。

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哈默和钱皮于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提出企业再造理论,并于1993年将研究成果公诸于众,联名出版了《企业再造》一书。

该书一经出版就收到读者的追捧,被《时代》杂志连续8周评为全美最畅销书。

管理大师德鲁克也这样评价该书——“《企业再造》是一本关于组织和管理的重要著作,它系统阐述了一种新的管理方法的基本原理……无论是企业最高领导层、职能部门主管,还是专业人员、决策者,都应该读一读这本书”。

之所以该书能获得如此斐然的认可,可以从其实践中带来的巨大效益中体现出来。

通过流程再造,“蓝色巨人”IBM公司每年节约经费开支80亿美元,波音公司飞机生产周期从13个月缩减至6个月。

一般认为,企业再造理论不是对传统基于分工与科层的组织理论的改良,而是一次从根本上的改革!据此,美国企业为应对欧洲和日本企业的竞争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企业再造运动。

企业再造又称业务流程再造(简称BPR),其基本内涵是,以作业流程为中心,摆脱传统组织分工理论的束缚,以适应新的世界竞争环境,重新设计企业的经营、管理及运营方式。

钱皮和哈默给企业再造这样定义:针对企业业务流程基本问题进行反思,并对它进行彻底的重新设计,以便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当前衡量企业业绩的这些重要尺度上取得显著进展。

其中,以业务流程重组为核心,企业再造理论提出了以下的要求:
第一、对原有的思维模式发出挑战,从思想上跳出原有的边框,即省去不必要的业务流程而不拘泥于原有的管理思想下过细的组织体系。

同时,将金字塔形的管理层次改为扁平式的管理。

第二、对原有事务进行彻底改造。

这需要企业从头做起,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造,包括对管理理念、思维模式、组织战略、结构、行为方式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相互关联的变革。

第三、以取得经营业绩的改进为目标,即要取得“戏剧性飞跃”,而不是以前的渐进提高和边际进步。

其次,“企业再造”提出了三条基本的指导思想:一、以顾客为中心。

传统的分工理论将完整的流程分解为若干任务,并把每个任务交给专门的人员去完成,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工作的重点往往会落在任务上,从而忽视了最终的目标——满足顾客的需要。

恢复了流程的整个面貌,带来的第一个直接好处就是使每位负责流程的人员充分意识到,流程的出口就是向顾客提供较高的价值。

二、以员工为中心。

“企业再造”将直接导致企业组织结构发生变化,扁平化结构成为替代传统的金字塔型结构的新模式,变革后的企业中主要以流程小组为主,小组中的成员必须是复合型的人才,需要具备全面知识、综合观念和敬业精神,这一客观要求推动员工不断学习,实现挑战性的目标。

三、以效率和效益为中心。

另外,钱皮和哈默还在书中详细阐述了“再造”的程序——经营管理合理化。

企业“再造”就是重新设计和安排企业的整个生产、服务和经营过程,使之合理化。

通过对企业原来生产经营过程的各个方面、每个环节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和细致分析,对其中不合理、不必要的环节进行彻底的变革。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按以下程序进行。

第一,对原有流程进行全面的功能和效率分析,发现其存在问题。

根据企业现行的作业程序,绘制细致、明了的作业流程图。

一般地说,原来的作业程序是与过去的市场需求、技术条件相适应的,并由一定的组织结构、作业规范作为其保证的。

当市场需求、技术条件发生的变化使现有作业程序难以适应时,作业效率或组织结构的效能就会降低。

第二,设计新的流程改进方案,并进行评估。

为了设计更加科学、合理的作业流程,必须群策群力、集思广益、鼓励创新。

对于提出的多个流程改进方案,还要从成本、效益、技术条件和风险程度等方面进行评估,选取可行性强的方案。

第三,制定与流程改进方案相配套的组织结构、人力资源配置和业务规范等方面的改进规划,形成系统的企业再造方案。

企业业务流程的实施,是以相应组织结构、人力资源配置方式、业务规范、沟通渠道甚至企业文化作为保证的,所以,只有以流程改进为核心,形成系统的企业再造方案,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企业再造理论在指导美国企业变革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让人们认识到了企业再造理论的巨大威力。

同样面临全球化挑战的各国政府组织,也极力地试图通过政府变革以跟上时代的步伐。

美国率先将流程再造引入政府管理,实施“政府再造”,再次引发了公共管理的巨大变革。

各国政府依托电子信息技术,大力建设各种政府网站,发展电子政务系统。

这些举措逐步实现了政府转型,一方面提高了行政效率和民众满意度,另一方面大大节约了行政开支。

在这一转型过程中,流程再造对于政府的改革同样发挥着巨大的指导作用。

但在较长实践的实践之后,企业再造理论也面临自身无法克服的问题。

企业再造理论试图通过流程再造来突破分工的束缚,但这并不能消除分工。

对企业而言,企业是一个由不同部分组合起来的整体,彼此承担着不同的功能与任务,分工合作对于企业来说是不可能避免的。

实际上的流程再造更多的是将纵向分工变成横向分工、缩小了纵向分工的层级而已。

同时,企业再造是一个整体性的改造,需要对企业的宏观及微观环节都进行系统性地再造,对于企业管理层和决策层的勇气和魄力及专业要求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由于以上原因,虽然企业再造在波音、IBM等大型企业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在许多中小型公司的成功率却并不高。

但不管怎样,哈默和钱皮创造的企业再造理论对于新时期企业改革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就如同泰勒等人所提出的一系列曾经被奉为真理的管理理论都在后面的实践中被证明存在许多不足,企业再造理论尽管存在一些其本身不能完全克服的问题,但这也是促进管理理论不断取得进步的动力,不能因此就否定其科学性与重要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