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拱券的发展》
柱式与拱券的结合
拱券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建筑造型和空间 营造上。
拱券也可以用于室内空间设计,通过设置拱形门洞或 拱形天花板,营造出独特的空间氛围。
现代建筑中柱式与拱券的结合应用
现代建筑中柱式与拱券的结合应用主要体现在建筑的结构、功能和美学 上。
通过将柱式和拱券结合使用,可以实现建筑的结构稳定性和美学效果的 统一。
在现代建筑中,柱式和拱券的结合使用可以创造出独特的功能空间和视 觉效果,满足人们对于建筑功能和审美的需求。
06
结论
对柱式与拱券结合的总结
柱式与拱券的结合是一种古老而富有生命力的建筑形式,它融合 了古希腊和罗马的建筑传统,创造出一种独特的视觉效果和空间 体验。
这种结合形式不仅在美学上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在结构上也表现 出其独特的优势。柱式提供了竖向支撑,而拱券则承担了水平荷 载,共同实现了建筑的稳定性和功能性。
给两侧的墙体,实现承重。
拱券建筑具有优美的弧形曲线, 给人以宏伟、壮观的感觉。
拱券建筑在欧洲中世纪时期得到 了广泛应用,其典型代表有巴黎
圣母院和佛罗伦萨大教堂。
柱式与拱券结合的建筑特点
柱式与拱券结合的建筑形式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开始流行,其特点是利用柱式和拱 券的优点,创造出更加丰富、复杂的建筑结构。
代表。
神庙采用多立克柱式,柱头简洁, 柱身粗壮,比例匀称,显得庄重
而有力。
神庙的屋顶采用拱券结构,将柱 式的垂直线条与拱券的水平线条 相结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建筑
美学。
古罗马的万神庙
万神庙是古罗马时期的一座重要建筑, 也是柱式与拱券结合的代表之一。
神庙的屋顶采用半圆形的拱券结构, 将柱式的垂直线条与拱券的水平线条 相结合,形成了古罗马建筑独特的风 格。
欧洲建筑装饰元素——拱券
欧洲建筑装饰元素——拱券技术摘要:因为新材料混凝土的出现,使得拱券技术在古罗马建筑中得到了广泛运用,并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拱券技术的发展推进了建筑空间结构的发展,既有达到美学高峰的古罗马万神庙,也有雄厚伟大的凯旋门,供人娱乐的浴场,和对后世大型体育场建筑产生深远影响的角斗场。
总而言之,拱券技术在人类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关键词:古罗马;拱券技术;哥特式。
建筑是一门艺术,建筑是人类历史伟大的篇章,建筑记载了亘古至今人类的发展历程。
建筑本身是集材料美、结构美、技术美、绘画艺术、雕塑艺术于一身的艺术综合体,是科学合理性与纯艺术相结合的综合体。
纵观建筑的历史长河,由于材料的不断发展和伟大工匠们的精湛手艺,才建造出无比辉煌的古希腊建筑,传统的五种柱式形式已沿用至今。
混凝土的出现,才造就了伟大的古罗马建筑,拱券的形成替代了古希腊建筑中柱式的承重作用。
巴洛克建筑更是创造了一种登峰造极的、放荡不羁的装饰形象。
因为混凝土的发现,拱券技术在古罗马建筑中发展起来,并最终定型。
古罗马人发挥了他们的聪明才智,既继承了古希腊建筑的优点,又进行了合理的再创造,并最终对欧洲建筑乃至全世界的建筑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一.拱券技术的形成与发展拱券是一种承重的建筑结构,还起到美化作用,其基本外形为圆弧状,由于时期的不同、类型的不同,拱券的形式也有变化。
古罗马建筑中的拱券基本是半圆形,中世纪哥特式建筑中运用的基本是尖形拱券,而伊斯兰建筑的拱券则采用了各种形式。
图1 图21.古罗马时期拱券技术的形成新材料新技术的出现,能够促进建筑的发展。
罗马人在长期的建筑实践过程中发现火山喷发出来的灰尘,在这之中夹杂着石灰和碎石,经过水浇之后,产生了板结现象,十分坚固,而且不透水。
随着混凝土的出现,人们利用这种新材料建造出了大跨度的拱券和拱顶,也逐步代替了石块在建筑中的运用。
随着拱券、穹窿这些新技术的出现,设计师能功能更加自由灵活的进行设计,设计出跨度更大的空间结构,这是古希腊建筑中的梁板结构所不能比拟的。
古代西方拱券结构的发展与演变
古代西方拱券结构的发展与演变拱券之于古代西方建筑的作用就像斗拱之于中国建筑。
都是两种体系中最精华的部分。
古代东西方都无法造出宽大的平屋顶的原因就是没有找到可以支撑巨大平屋顶的结构体系或者材料。
于是乎古代中国人用梁柱框架加斗拱营造巨型大坡木屋。
古代西方人用拱券结构建造他们宏伟恒久的穹窿石屋。
古代西方经历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萌芽三个阶段。
按建筑发展历史还可以分为:古爱琴海文明时期(前3000-前1400),古希腊(前11世纪-前1世纪),古罗马时期(前1世纪到公元4世纪),中古拜占庭与中古俄罗斯和西欧中世纪(4-16世纪),,文艺复兴巴洛克与古典主义(15-19世纪)。
这些时期拱券一直在发展演变,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简单到杂,从粗拙到精巧的进化过程。
公元前2000左右,爱琴海地区鼎盛繁荣,先后出现克里克,迈西尼为中心的克里克-迈西尼文化。
从建筑遗迹和考古发现中可以得出克里特人的克诺索斯米诺斯王宫(前1500年)已经使用漏斗形柱头,这是早期共的雏形具有减轻梁对柱子的压强增大柱距的作用。
迈西尼的迈西尼狮子门(前1250年)则使用了叠涩券,这种结构减少了券上荷载对支柱梁的压力。
是很大的进步。
阿脱雷斯宝库则使用了直径14.6米高13.4米的叠涩穹窿。
这些实例说明西方的拱券结构初步形成于3600前左右的古爱琴爱地区。
古希腊时期(前11世纪-前1世纪)拱券结构有了很大的进步。
从古希腊及受其影响的希腊化国家和地区尤其是同期的亚平宁半岛北部的伊特鲁里亚(前8-前2世纪纪罗马祖先)高超的石工,陶瓷构件与拱券结构可以推断出来,但是拱券结构在希腊本土的应用貌似并不多见,古希腊建筑多是是以石制梁柱为主的建筑体系。
古罗马时期(前1世纪到公元4世纪)可谓是拱券结构逐渐成熟的时期,古罗马人在伊特鲁里亚(前8-前2世纪罗马祖先)和古希腊人的基础之上发展了综合东西方大全的梁柱与拱券结合的体系。
拱顶在罗马有很大发展尤其是创造了交叉拱交叉拱由两个筒形拱直角相交而成,这种结构有利于建筑采光,把原来的双面采光扩展为四面采光。
古罗马建筑拱券的发展历程
古罗马建筑拱券的发展历程古罗马建筑是世界文明史上的一个杰出代表。
其中,拱券建筑是古罗马建筑的瑰宝之一,其发展历程源远流长。
早期的古罗马拱券是以凯旋门、天桥和城门为代表,无论从建筑规模还是技术水平上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著名的弗里吉亚拱门。
它建于公元4世纪,高达23米,由四个拱门组成,中央的主拱门跨度为12米,整个建筑不仅气势恢宏,而且结构上也非常牢固。
这些早期的拱券建筑形式主要采用半圆拱和切脊拱结构,以及石材拼凑技术。
公元1世纪左右,古罗马建筑开始采用新的斜弦拱形式,建筑规模进一步扩大。
这时的拱券技术达到了颠峰,因此建筑的稳定性和承重能力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古罗马竞技场就是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之一。
它建于公元1世纪,长188米,宽156米,高57米,能够容纳近7万人观看比赛。
此外,古罗马建筑还出现了圆形和半圆形的折线拱以及悬挑结构等,奠定了拱券结构领域的技术基础。
随着古罗马帝国的衰落,拱券建筑也开始衰落。
直到文艺复兴时期,以及现代建筑的发展,拱券建筑才又重新得到了关注和研究。
现代建筑学者在研究古罗马拱券建筑时,发现其中的结构技术,能够为现代建筑提供很多启示。
例如,锥形拱券的斜坡较缓,可减轻结构的重量;折线拱能够改善结构的稳定性等。
总之,古罗马拱券的发展历程是建筑史上的一段辉煌篇章。
其建筑形式和技术水平的不断创新,为人类的建筑文明和技术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现代建筑中,我们也应当更加重视和尊重古人的智慧,不断学习和发扬创新精神,创造更加美好和实用的建筑艺术。
古罗马拱券的发展历程
古罗马拱券的发展历程古罗马拱券的发展历程一、起源与早期发展古罗马拱券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世纪,当时古希腊和古埃及的建筑风格对罗马产生了重要影响。
最早的拱券是由石块或砖块堆砌而成,用于支撑大型建筑物的屋顶。
这些早期的拱券通常采用半圆形或扁圆形,并且只能用于建造较小规模的结构。
二、共和国时期的发展在古罗马共和国时期,拱券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和改进。
由于技术和工程方面的进步,建筑师们开始使用更多样化的材料来构建拱券,如混凝土、石灰石和大理石等。
这些新材料使得拱券可以更加轻巧、耐久,并且能够支撑更大规模的建筑物。
在共和国时期,古罗马城市开始兴起,并且出现了许多公共建筑项目。
这些项目包括剧院、浴场、竞技场等,都采用了拱券作为主要的结构元素。
其中最著名的例子是罗马竞技场,也被称为“斗兽场”。
这座建筑物采用了大型的拱券结构,使得整个建筑能够容纳大量观众,并且具有出色的结构稳定性。
三、帝国时期的巅峰在古罗马帝国时期,拱券的发展达到了巅峰。
由于帝国的繁荣和扩张,许多宏伟的建筑项目得以实施。
这些项目包括大型浴场、宫殿、市政建筑等。
奥古斯都大帝在位期间,罗马城市经历了一系列重要改造和建设,其中包括了许多采用拱券结构的建筑物。
位于罗马市中心的奥古斯都神庙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这座神庙采用了巨大的圆顶和精细雕刻的立柱,展示了古罗马人对于建筑美学和工程技术的高度追求。
四、晚期衰落与影响随着时间推移和帝国的衰落,古罗马拱券的发展逐渐停滞。
帝国边境的不稳定和财政困难导致了大规模建设项目的减少。
古罗马建筑师们也开始尝试新的建筑风格和技术,如拱顶、穹顶等。
尽管如此,古罗马拱券对后世的建筑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欧洲许多重要的教堂和宫殿都采用了类似于古罗马拱券的结构。
这些建筑物不仅继承了古罗马建筑的优秀传统,还进一步发展出独特而精美的风格。
五、现代对古罗马拱券的研究与保护在现代,对于古罗马拱券的研究和保护变得越来越重要。
浅析中国建筑中拱券结构的发展历程
浅析中国建筑中拱券结构的发展历程1 拱券结构简介拱券指的是建筑中成弧形状的结构部分,一般用砖石等块状材料砌筑而成,通过块状材料之间相互挤压而形成的侧压力来建成的具有一定跨度的承重结构体系。
拱券作为一种较为特殊的建筑结构,不但对屋顶结构起到重要的承托作用,而且能够与周围环境完美洽和起到美化的作用[1]。
拱券技术于两河流域最早出现,随后在巴比伦、印度、罗马的建筑结构中兴起应用同时得到一定的发展。
因为建筑类型及文化的差异,拱券在其形式上也略有不同,例如:古罗马的建筑以半圆形的拱券为主;哥特式建筑则具有尖形拱券的特点;伊斯兰建筑中的拱券丰富多样,如尖形、三叶形、弓形、钟乳形和马蹄形等多种形式。
2 拱券结构在中国建筑中的发展历程2.1 拱券结构于地下建筑中的使用拱券结构在中国建筑中最早于西汉时期的墓葬建筑出现并得以应用。
西汉的陵墓用筒拱或拱壳穹窿建墓室,用券建墓门。
最初的筒拱由多道券并列构成,以后发展为各道券间砖石相互交错,连成一体,称纵联筒拱。
后者整体性强,应用较多[2]。
此外,在汉代的排水涵洞中也有拱券结构的应用,据刘叙杰《中国古代建筑史》介绍在1957 年对汉代的长安城直城门以及西安门的挖掘结果显示,“其下有高1.4 米,宽1.2 米与1.6 米之巨大排水涵洞,顶部有二层砖券,下用石块砌造。
”由此可见,这些早期的排水涵洞其跨度并不大,均不大于2 米,其实可以用梁板式结构,但是拱券结构的采用表明人们对于此结构的承载力已经有初步的认识――可以将跨空结构中的拉弯力变换成压力,有利于结构材料的性能发挥,同时说明拱券结构的施工技术也较为成熟。
2.2 拱券结构于地上建筑中的使用及不断发展拱券结构在我国古代的建筑应用中是由地下逐步发展到地上的,最早始于西汉时期的墓室营造,过渡到魏晋时期的砖砌佛塔,东汉时期的拱桥,宋代修建城墙、水门,南宋用于城门洞口,明初开始采用筒拱建造房屋,清朝以后普遍应用于官式建筑。
魏晋时期开始,佛塔内的拱券结构应用广泛,例如苏州虎丘云岩寺塔(建于五代时期)的塔门及塔的各层走道均采用拱券结构。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8课《中国石拱桥》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8课《中国石拱桥》教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概述:介绍石拱桥的定义、历史发展和基本结构。
2.赵州桥:分析赵州桥的建筑特点、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3.卢沟桥:探讨卢沟桥的地理位置、建筑风格及历史事件。
4.拱桥的艺术价值:阐述石拱桥在建筑、艺术和科技方面的价值。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关注学生的反馈,努力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同时,我也会加强与学生的互动,鼓励他们提出问题,激发他们的思考。通过不断优化教学,使学生在掌握石拱桥相关知识的同时,也能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化自信。
举例解释:
-在讲解石拱桥结构原理时,通过图示和模型展示,帮助学生理解拱券受力原理、基石的稳定作用等,以便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石拱桥的力学特点。
-对比赵州桥和卢沟桥的建筑特点,指出它们在不同历史背景下的文化价值,如赵州桥代表了唐代石拱桥建筑的辉煌,而卢沟桥则见证了近现代历史的重要事件。
-通过对比古代石拱桥与现代桥梁的发展,使学生理解石拱桥在建筑史上的地位,以及现代桥梁如何在传统基础上进行创新和发展。
3.强化学生的科学精神,探究石拱桥的结构原理和力学特点,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
4.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深刻认识石拱桥所承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5.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观念,结合石拱桥的地理位置,理解桥梁建设与自然环境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石拱桥的定义、历史发展及其在我国建筑史上的地位。
5.现代石拱桥:介绍现代石拱桥的发展及创新。
本节课将带领学生深入了解我国石拱桥的历史、建筑特点和文化价值,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审美情趣。
中国古代拱桥鉴赏
中国古代石拱桥鉴赏班级:建0902-4摘要:石拱桥是一种古老的桥梁形式,从对文献的归纳总结中,探讨了我国古代石拱桥的起源、发展历程、结构分类与特点。
关键词:石拱桥中国古代起源发展在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中,我们的祖先在桥梁建设方面创造了惊人的奇迹。
据现在文字记载和实物佐证,最早的的拱形结构已有约三千年的历史。
我国拱桥始建于东汉中期,历时约一千八百余年。
桥是架空的道路。
建桥最主要的目的, 就是为了解决跨水或者越谷的交通, 以便运输工具或行人在桥上畅通无阻。
若从最早或者最主要的功用来说, 桥应该是专指跨水行空的道路。
故《说文解字》段玉裁的注释为: “梁之字, 用木跨水, 今之桥也。
”说明桥的最初含义是指架木于水面上的通道, 以后方有引申为架于悬崖峭壁上的“栈道”和架于楼阁宫殿间的“飞阁”等天桥形式。
现代的桥又在城市交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平地起桥( 立交桥) , 贯通东西南北, 不仅有助于缓解交通堵塞, 还成为现代化城市一道亮丽的风景。
中国是桥的故乡, 自古就有“桥的国度”之称, 发展于隋朝, 兴盛于宋朝。
遍布在神州大地的桥, 编织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 连接着祖国的四面八方。
我国古代桥梁的建筑艺术,有不少是世界桥梁史上的创举, 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非凡智慧。
我国建造拱桥的历史虽然比古罗马稍晚,但却独具一格,形式之多、造型之美,世界少有。
开敞肩拱桥先河的河北赵州桥“奇巧固护,甲于天下”,“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长达320m的苏州宝带桥,53孔联拱趋势薄墩结构,当推世界之首创,朝拜清乾隆的英使误噶尔尼深叹“奇观也,英国摆劳在他的《中国旅游记》中更称此桥为“不可思议之建筑物”;卢沟桥五百雄狮千姿百态,栩栩如生,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称它是“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是“各处桥梁之美鲜有及之者”;近代考古发现较赵州桥早15年的先古灞河联拱桥长400m,何等宏伟壮观又绚丽多彩。
一、石拱桥的起源与发展我国现存的古石拱桥多分布在浙江、江苏一带,且多为三至七边形的折边石拱桥。
砖石拱券在中国古代建筑中的发展与应用探析
0 引 言
拱 券又 称券洞 、 法 圈或 法 券 , 是 一种 外形 为圆 弧状 的建筑 结构 . 在2 O世 纪初法 国建筑 师勒 ・ 柯 布西 耶 应用 钢筋 混凝 土结 构之 前 , 凡不适 于用 木材 梁架 的大跨 度 建筑 , 一 般 均采 用 以若 干楔 形 的砖 石砌 块 , 沿 预定 的弧 线排列 砌 筑 , 棚 架成 下部 较大 的空 间 , 这 就是 砖石 拱券 . 由于建筑 类 型的不 同 , 拱 券 的形 制也
1 砖 石 拱 券 在 中 国古 建 筑 中 的起 源
在 西方 建筑 史上 , 拱券 技术 在古 罗 马时期 曾一 度得 到空 前 的发展 , 并成 为古 罗马 建筑最 显著 的特 色
与成 就 , 对后 世 欧洲建 筑影 响 巨大. 而在 古代 中 国 , 由于 木构 架结构 体 系一直 是建 筑 的主流 , 虽然砖 石拱
线 拱顶— — 砖券 拱顶 ” 的过 程 .
2 砖 石 拱 券 在 中 国古 建 筑 中 的发 展 与 应 用 范 围
2 . 1 砖石 拱券在 地 下建 筑 中的应 用
目前学 术研究 成 果证 明 , 中 国最 早 的砖石 拱券 技术 出 现 于西 汉早 期 的墓 葬 当 中. 北朝 郦 道 元《 水经 注》 记载: “ 获水 又东 经 同孝 山北 , 山阴有 楚元 王冢 , 上 圆下 方 , 累石 为之 , 高十余丈, 广百 许 步. 经 十余 坟 悉 结石 也. ” 近年 考古 人员 调查 , 证实 郦 道元 的记 载不 虚. [ 1 楚元 王 是 汉高 祖刘 邦 的异母 弟 刘交 , 而“ 上 圆下方 , 累 石为 之” 说 明刘 交 的墓室 是一个 由拱 券技 术砌 筑 而成 的石 穹窿. 西 汉 中叶 以后 , 砖 石拱 券技术 在 墓室 营造 中的应用 越来 越广 泛 , 主要表 现 为筒拱 和穹 窿两 种结 构. 除 了墓 葬建 筑 以外 , 汉 代 的砖石 拱券 技术 也应 用 于排 水 涵洞 的建 造. 据1 9 5 7年对 汉 代 长安 城 直城
《拱券的发展》
整理课件
3
拱券技术发展小史
1. 古爱琴海文明时期 (前 3000-前 1400)
2. 古希腊,古罗马时期(前 1 世纪到公元 4 世纪)
3. 中世纪时期
(公元5世纪到14世纪)
4.文艺复兴时期 (15-19 世纪)
整理课件
4
古爱琴海文明时期
公元前 2000 左右,爱琴海地区鼎盛繁荣,先后出现克里克, 迈西尼为中心的克里克-迈西尼文化。从建筑遗迹和考古发现中可 以得出克里特人的克诺索斯米诺斯王宫(前1500 年) 已经使用 漏斗形柱头,这是早期共的雏形具有减轻梁对柱子的压强增大柱 距的作用。
整理课件
29
中世纪拱券技术的发展
中世纪是指欧洲四世纪开始的封建社会直至14--15世纪欧洲资
本主义萌芽的漫长一千年的封建时期。
拜占庭建筑由于它所跨越的地理位置,虽然受到罗马建筑的影响 ,但也形成了独特的体系。拜占庭建筑最大的进步是穹顶与帆拱的 完美结合,所谓帆拱的形式是一个穹顶切去四个半球,再在上方挖 一个圆洞,在圆洞上加个底座,最终在底座上加上穹顶,经过这样 一个过程,全新的结构形式在拜占庭建筑中诞生了。这种结构的重 量全落在了四个券上,再通过券与券之间的交叉点把力量传递给四 个墩柱上,这种方式也完成了圆形穹顶月正方形平面的自然过渡。 由于承重方式的改进,穹顶下的空间变得更加自由多变,此结构对 建筑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古罗马时期拱券技术的形成
只有拱券这单一的结构是远远不够的,古罗马人将梁柱与拱券相结合, 形成了券柱式,在古罗马的标志性建筑中,都能发现这些经典的结构。 古罗马的建筑师在一系列伟大的建筑中,如万神庙、凯旋门、角斗场、 浴场,均采用了大量拱券结构,这些建筑对后世的建筑也产生了巨大而 影响。
古罗马建筑拱券的发展历程
古罗马建筑拱券的发展历程1. 引言拱券作为一种古代建筑结构形式,在古罗马建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本文将从古罗马建筑的起源、拱券技术的引入、发展和创新,以及拱券在古罗马建筑中的应用等方面,详细介绍古罗马建筑拱券的发展历程。
2. 古罗马建筑的起源古罗马建筑起源于罗马城市国家的兴起,约公元前753年。
在起初的时期,古罗马建筑主要受到古希腊建筑的影响,采用希腊柱式作为建筑形式。
然而,随着罗马帝国的扩张和财富的积累,古罗马建筑开始发展出自己独特的风格和技术。
3. 拱券技术的引入拱券技术的引入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但在古罗马建筑中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成为古罗马建筑的标志性特征之一。
拱券技术通过利用拱形结构的强大压缩力,使得建筑物能够承受更大的重量和更宽的跨度。
4. 拱券技术的发展和创新在古罗马时期,拱券技术经历了长时间的发展和创新,不断提高其承重能力和美学价值。
在古罗马建筑中,最早的拱券形式是半圆形的,如帕尔米拉拱。
然而,随着技术的进步,古罗马建筑师开始尝试使用不同形状的拱券,如椭圆形、马蹄形和多边形等。
5. 拱券在古罗马建筑中的应用拱券在古罗马建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用于支持和加固建筑物的结构。
古罗马的大型公共建筑,如竞技场、浴场和大剧院等,都使用了拱券技术。
此外,拱券还被应用于水道、桥梁和城墙等基础设施建筑中。
6. 拱券在古罗马建筑中的重要建筑示例6.1 罗马斗兽场(Colosseum)罗马斗兽场是古罗马最著名和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之一,也是古罗马建筑中拱券技术的杰出代表。
该建筑首次引入了椭圆形拱券,使得巨大的建筑物能够稳定地承载大量观众。
6.2 聖伯多祿大殿(Basilica of St. Peter)聖伯多祿大殿是梵蒂冈城内的一座重要教堂,也是古罗马建筑中拱券技术的杰出代表之一。
该建筑采用了巨大的拱形穹顶,使得教堂内部空间通透宽敞。
6.3 尼米斯大桥(Ponte Nomentano)尼米斯大桥是位于罗马附近的一座古代桥梁,使用了多个拱券来支撑桥面。
中国桥梁的发展(课件)(共33张PPT)
此时的桥梁均展期:战国到秦汉
从战国至秦、汉,时间大 约六七百年。公元前 3 世纪,中国第一座竹索桥 出现在成都市郊。
《汉书.岑彭传》记载, 公元 33 年,中国第 一座长江大桥 ── 索桥,出现在宜昌东 南。
06
著名桥梁
谢谢你的观看
中国桥梁的发展历史
目 录 / CONTENTS
01 创始期:殷商到西周 02 发展期:战国到秦汉 03 鼎盛期:南北朝到宋朝
04 延续期:元、明、清 05 现代桥梁的发展 06 著名桥梁
01
创始期:殷商到西周
这一时期从殷商至西周,时间大约 1,600 年。《诗经. 大雅》上说,周文王娶妻,曾在渭河上「造舟为梁」,架 设了一座浮桥。
北京芦沟桥
赵州安济桥
苏州宝带桥
泉州洛阳桥
晋江安平桥
潮州广济桥
04
延续期:元、明、清
在元、明、清时期(的六七百年间, 人们继承了前人创造桥梁的建筑技 术,继续修筑新桥,维修、加固或 重建旧桥。用围堰抽水干修法兴修 桥墩而建造的江西南城万年桥,是 这一时期新桥的代表,这种建筑方 法,为后世广泛采用。
公元 282 年,中国第一 座拱桥出现在洛阳城外。 至此,中国桥梁四大类型 包括浮桥、梁桥、索桥和 拱桥,已经基本形成。
03
鼎盛期:南北朝到宋朝
从南北朝、隋、唐、五代至宋、辽、金时期,中国封建社 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尤其是唐代,国力强盛, 经济繁荣。此时,中国古桥建筑发展已达到顶峰。
拱券结构在建桥工程上的广泛运用,桥梁的建筑从以木 料为主,发展到以石料为主。
拱和券的合称。利用块料之间的侧 压力建成跨空的承重结构砌于墙上 做门窗洞口的砌体称券;多道券并列 或纵联的构筑物称筒拱。
《拱券的发展》PPT课件
成,这种结构有利于建筑采光,把原来的双面采光扩展为四面采光。 卡瑞卡拉浴场(公元211-217帝国时期)就是典型的的实例。使拱券 结构类型丰富起来。古罗马人还把古典柱式和放射券结合在一起创造
出了券柱式罗马斗兽场(公元70-82帝国时期)是典型的实例。这使
精选课件
31
圣 索 菲 亚 大 教 堂 内 景
—
精选课件
32
精选课件
33
中世纪拱券技术的发展
圣马可教堂
圣马可教堂由于其中埋葬了耶稣门徒圣马可而得名。圣马可教堂不仅也是一座 教堂而已,它是一座非常优秀的建筑,同时也是一座收藏丰富艺术品的宝库。它 融合了东、西方的建筑特色,它原为一座拜占庭式建筑,15世纪加入了哥特式的 装饰,如尖拱门等;17世纪又加入了文艺复兴时期的装饰,如栏杆等。从外观上 ,它的五座圆顶据说是来自土耳其伊斯坦堡的圣索菲亚教堂;正面的华丽装饰是 源自拜占庭的风格;而整座教堂的结构又呈现出希腊式的十字形设计,这些建筑 上的特色让人惊叹不已。中间大门的穹顶阳台上,耸立着手持《马可福音》的圣 马可雕像,6尊飞翔的天使簇拥在雕像下。入口处的上部有4座青铜马像(复制品 ),真品收藏在教堂内,这是公元前四世纪的青铜驷马,威尼斯人在1204年掠夺 自君士坦丁堡,虽然曾被拿破仑带回巴黎,但后来又回到了威尼斯,在圣马可教 堂的博物馆内可见到它们的踪迹。圆形天花板上的镶嵌画是从圣经旧约全书中取 题的。教堂的正面五个入口及其华丽的罗马拱门。
精选课件
23
精选课件
24
精选课件
25
古罗马时期拱券技术的形成
当古罗马建筑的十字拱和筒形拱 完美结合成熟的时候,古罗马建 筑又成功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成
浅析中国建筑中拱券结构的发展历程
浅析中国建筑中拱券结构的发展历程1 拱券结构简介拱券指的是建筑中成弧形状的结构部分,一般用砖石等块状材料砌筑而成,通过块状材料之间相互挤压而形成的侧压力来建成的具有一定跨度的承重结构体系。
拱券作为一种较为特殊的建筑结构,不但对屋顶结构起到重要的承托作用,而且能够与周围环境完美洽和起到美化的作用[1]。
拱券技术于两河流域最早出现,随后在巴比伦、印度、罗马的建筑结构中兴起应用同时得到一定的发展。
因为建筑类型及文化的差异,拱券在其形式上也略有不同,例如:古罗马的建筑以半圆形的拱券为主;哥特式建筑则具有尖形拱券的特点;伊斯兰建筑中的拱券丰富多样,如尖形、三叶形、弓形、钟乳形和马蹄形等多种形式。
2 拱券结构在中国建筑中的发展历程2.1 拱券结构于地下建筑中的使用拱券结构在中国建筑中最早于西汉时期的墓葬建筑出现并得以应用。
西汉的陵墓用筒拱或拱壳穹窿建墓室,用券建墓门。
最初的筒拱由多道券并列构成,以后发展为各道券间砖石相互交错,连成一体,称纵联筒拱。
后者整体性强,应用较多[2]。
此外,在汉代的排水涵洞中也有拱券结构的应用,据刘叙杰《中国古代建筑史》介绍在1957年对汉代的长安城直城门以及西安门的挖掘结果显示,“其下有高1.4米,宽1.2米与1.6米之巨大排水涵洞,顶部有二层砖券,下用石块砌造。
”由此可见,这些早期的排水涵洞其跨度并不大,均不大于2米,其实可以用梁板式结构,但是拱券结构的采用表明人们对于此结构的承载力已经有初步的认识――可以将跨空结构中的拉弯力变换成压力,有利于结构材料的性能发挥,同时说明拱券结构的施工技术也较为成熟。
2.2 拱券结构于地上建筑中的使用及不断发展拱券结构在我国古代的建筑应用中是由地下逐步发展到地上的,最早始于西汉时期的墓室营造,过渡到魏晋时期的砖砌佛塔,东汉时期的拱桥,宋代修建城墙、水门,南宋用于城门洞口,明初开始采用筒拱建造房屋,清朝以后普遍应用于官式建筑。
魏晋时期开始,佛塔内的拱券结构应用广泛,例如苏州虎丘云岩寺塔(建于五代时期)的塔门及塔的各层走道均采用拱券结构。
浅析拱券结构的技术演变及其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
浅析拱券结构的技术演变及其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杨天宇从古至今,人类对于建筑技术的探索从未停止过。
而作为建筑重要组成部分的建筑结构,更是在劳动人民的长期实践中年复一年地不断变革。
建筑结构是指在建筑物(包括构筑物)中,由建筑材料做成用来承受各种荷载或者作用,以起骨架作用的空间受力体系(注1)。
它是整个建筑的支撑体系,也是建筑的安全保障。
所以自“建筑”诞生起,人们就没有停止过对结构的创新与发展,这种发展几乎主导了之后的建筑形式和功能的变化。
由于建筑技术的限制,建筑结构的合理性以及成熟度都在不断深化。
原始社会的建筑形式简单,建筑功能单一,其建筑结构也仅停留在石材与木材的简单堆砌或拼接。
而古希腊的神庙建筑的结构就有了很大的发展,室内空间更加宽敞高耸,同时丰富的柱式还增添了建筑的美感,从而使建筑结构拥有艺术性。
这种艺术性甚至影响后世几千年,直至今日。
到了古罗马,建筑结构的成就更是空前,拱券结构技术到达了一个新的高度,建筑形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使其更加适应各种功能需求。
而当建筑技术发展到今天,建筑结构更加安全可靠,复杂多样。
数字技术的应用也催生了许多结构奇特的建筑,诸如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中国国家体育馆等等。
本文就将通过抽取建筑结构中较为典型的一种类型——拱券结构,并就其发展与应用进行分析,来更好地体味建筑结构,从而加深对建筑技术这一课题的认识。
拱券结构的发展历程拱券结构,简称拱,或券,又称券洞、法圈、法券。
其外形呈圆弧状,是利用块状材料间的侧压力建成跨空结构而构成的承重体系。
拱券的发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四纪的两河流域,之后的巴比伦,亚述,印度等时期都有一定的发展,而使拱券技术发展到一个全新高度的,则是古罗马时期。
光辉的拱券技术是古罗马建筑的最大特色和成就,使拱券在古罗马能得到巨大发展则大致源于几大原因。
首先就是古罗马相对同时期先进的生产力,生产力的巨大发展首先催生了建筑技术的进步。
古罗马人最先发明了混凝土技术。
拱券的分类及其在中原建筑中的应用
拱券的分类及其在中原建筑中的应用【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拱券的分类及其在中原建筑中的应用。
首先介绍了拱券的基本概念,然后详细讨论了不同类型的拱券分类,包括圆拱、扇拱等。
接着分析了在中原建筑中拱券的广泛应用,探讨了其在传统建筑中的重要性和独特魅力。
随后阐述了拱券的建造工艺,包括选材、施工技巧等方面。
最后探讨了拱券的装饰艺术,解释了如何通过装饰来增强建筑的美感和历史文化价值。
结论部分总结了拱券在中原建筑中的重要性,强调了设计与实践的重要性,以及展望了拱券在未来的发展趋势。
整体文章涵盖了拱券的定义、分类、应用、工艺和装饰,旨在呈现拱券在中原建筑中的独特魅力和意义。
【关键词】拱券,中原建筑,分类,应用,建造工艺,装饰艺术,重要性,设计与实践,未来发展1. 引言1.1 拱券的分类及其在中原建筑中的应用拱券是中国传统建筑中一种重要的结构构件,广泛应用于中原地区的建筑中。
根据形状和结构特点,拱券可以分为圆拱券、扁拱券、高拱券等不同类型。
在中原建筑中,拱券通常被用于支撑大跨度的屋顶和墙体,起到分担荷载、加固结构的作用。
拱券的应用丰富多样,不仅可以用于搭建大型宫殿、庙宇等建筑,也常常用于民居、园林等小型建筑中。
在中原地区,拱券的应用可以追溯到古代,历经千年的发展,成为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特色之一。
拱券不仅在结构上具有独特优势,也在装饰上展现出丰富的艺术表现力。
通过精美雕刻和彩绘等手法,拱券在中原建筑中不仅起到了实用的功能性作用,也成为建筑的重要装饰元素,增添了建筑的美感和艺术价值。
拱券的应用不仅展示了中国传统建筑工艺的精湛技艺,也体现了中原文化对建筑的独特追求和创造。
在今后的发展中,拱券将继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中原建筑的传承与创新注入新的活力和魅力。
2. 正文2.1 拱券的基本概念拱券是一种古老而精巧的建筑结构,通常用于支撑建筑物的顶部,起到分担和传递荷载的作用。
拱券由多个拱形构件组成,构成一个整体的结构。
拱券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拱形结构的特性,将荷载通过拱形转移到支撑墙壁或柱子上,从而实现建筑物的稳定和牢固。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中国石拱桥》——明确说明对象及特征(解析版)
18.中国石拱桥——群文阅读明确说明对象及特征我们阅读--篇说明文,首先要知道说明的对象是什么,然后要了解说明对象的特征,如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中国石拱桥,文章抓住了“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的特征来说明中国石拱桥。
【考点解读】判断说明对象,概括说明对象的特征,是近几年中考阅读的一一个高频考点。
常见的考查题型有:1.选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2.说说文章中X X的特征(或特点、特性)。
【技法点拨】一、如何判断说明对象1.看标题:标题往往具有很强的提示性,有的文章标题就是说明对象。
如本文的题目《中国石拱桥》就是文章的说明对象。
2.看首尾:有的选文没有标题,那就找第一-段或结尾段,这两部分--般会给出要说明的对象。
3.看段首句、中心句:说明文往往用段首句或中心句引出要说明的事物或事理。
二、概括说明对象特征的方法1.直接从文中找出能体现说明对象特征的句子。
这类句子往往是文章标题、段首句、中心句或结尾句。
本文第②段中的“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和第③段中的“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就点明了说明对象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2.用自己的语言提炼总结。
(1)抓段落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再次”等。
(2)对于说明对象特征不明显的,要抓住最能揭示说明对象特征的词语进行提炼总结。
【真题演练】(一)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上海世博会山东馆的展示标题为“齐鲁青未了”,该标题由已故国学大师季羡林亲笔题写。
表达“以和谐文化建设美好家园”的理念。
山东馆的展馆外形设计和展区设计富有特色,亮点很多。
展馆占地600平方米,最高处约9米,以蓝色为主色调,突破了以往展馆四墙合围的方正常规,外观将大海的浪涌和雄峙的泰山融为一体,流畅的曲线勾勒出山东“海岱交融”的地理形胜,表达出“青山连绵不绝,绿水长流不断”的文化意境。
在一片层层上涌的流线形海浪之中,五岳之尊泰山拔地而起,形象地诠释了“齐鲁青未了”,表达了山东人“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好客情怀。
浅析中国建筑中拱券结构的发展历程
浅析中国建筑中拱券结构的发展历程【摘要】中国建筑历史悠久,拱券结构在中国建筑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从古代建筑时期开始,拱券结构就被广泛运用,如秦始皇陵和故宫等建筑便采用了这种结构。
唐宋时期的拱券结构发展更加精致,例如大佛殿和开封府等建筑展现了高超的技术水平。
明清时期的建筑则突出了拱券结构的特色,如颐和园和故宫的斗拱和拱券相互配合,体现了中国建筑的独特魅力。
现代中国建筑中,拱券结构的应用仍然广泛,如国家大剧院和水立方都是拱券结构的代表作。
拱券结构在中国建筑中的传承与发展,为建筑之美贡献巨大,反映了中国建筑技术的进步。
展望未来,中国建筑中拱券结构有望继续发展,融合现代技术与传统美学,为建筑界带来更多的惊喜与创新。
【关键词】关键词:中国建筑、拱券结构、发展历程、古代建筑、唐宋时期、明清时期、现代建筑、传承、发展、建筑之美、技术进步、未来发展。
1. 引言1.1 中国建筑历史悠久中国建筑历史悠久,可以追溯至数千年前的古代文明时期。
中国古代建筑具有独特的风格和技术特点,反映了当时人民的智慧和文化水平。
在中国建筑史上,可以找到许多著名的古代建筑,如中国四大古建筑之一的古建筑群都有引人入胜的故事透露千年前的建筑智慧。
古代建筑中的许多精湛技术和工艺至今仍然被人们传颂和推崇。
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的镜像,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世界建筑史上的璀璨明珠。
在中国建筑的发展历程中,拱券结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支撑建筑物的重要构件,也是中国建筑特色的重要体现。
通过对拱券结构在中国建筑中的应用和发展历程的深入探讨,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建筑的独特魅力和博大精深。
1.2 拱券结构在中国建筑中的重要性拱券结构在中国建筑中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拱券结构能够有效分担建筑物的重力,使得建筑更加稳固耐用。
拱券结构还可以实现大跨度的覆盖,从而为中国建筑带来更多的空间和设计可能性。
拱券结构在建筑造型上具有独特的美学效果,能够赋予建筑动感和优雅的气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顶相交叉,两个长度形状相 同的拱顶相交形成十字拱, 长度不等的两个拱相交则形 成一字拱,交叉拱也称为棱 拱,交叉拱的重量由四角的 墩子承担,取代了罗马建筑 中承重墙的作用,使空间形 式有更多的变换。
整理课件
11
肋架券示意图(交叉拱)
不承重的蹼-> 承重的肋->
整理课件
12
古罗马时期拱券技术的形成
整理课件
3
拱券技术发展小史
1. 古爱琴海文明时期 (前 3000-前 1400)
2. 古希腊,古罗马时期(前 1 世纪到公元 4 世纪)
3. 中世纪时期
(公元5世纪到14世纪)
4.文艺复兴时期 (15-19 世纪)
整理课件
4
古爱琴海文明时期
公元前 2000 左右,爱琴海地区鼎盛繁荣,先后出现克里克, 迈西尼为中心的克里克-迈西尼文化。从建筑遗迹和考古发现中可 以得出克里特人的克诺索斯米诺斯王宫(前1500 年) 已经使用 漏斗形柱头,这是早期共的雏形具有减轻梁对柱子的压强增大柱 距的作用。
得其以后建筑的形态,空间趋于丰富。同时古罗马使用天然混凝土技 术使得其可建造跨度巨大的券面。从材料的创新上推动了拱券的发展 。罗马万神庙(120-124)大穹窿就是代表实例其跨度43.43米是现代 建筑出现之前世界上跨度最大的大空间建筑。罗马的众多首创结构使
得西方建筑体系逐渐形成。
整理课件
8
古罗马时期拱券技术的形成
这些新技术的出现,设计师能功
能更加自由灵活的进行设计,设
计出跨度更大的空间结构,这是
古希腊建筑中的梁拱券技术的形成
古罗马时期(前1世纪到公元4世纪) 可谓是拱券结构逐渐成熟的时 期,古罗马人在伊特鲁里亚(前8-前2世纪罗马祖先)和古希腊人的 基础之上发展了综合东西方大全的梁柱与拱券结合的体系。拱顶在罗
古罗马时期拱券技术的形成
只有拱券这单一的结构是远远不够的,古罗马人将梁柱与拱券相结合, 形成了券柱式,在古罗马的标志性建筑中,都能发现这些经典的结构。 古罗马的建筑师在一系列伟大的建筑中,如万神庙、凯旋门、角斗场、 浴场,均采用了大量拱券结构,这些建筑对后世的建筑也产生了巨大而 影响。
整理课件
15
整理课件
20
整理课件
21
整理课件
22
古罗马时期拱券技术的形成
罗马角斗场对后世也有着深
远的影响,在角斗场中,格斗者 们互相格杀,或者是与一些野兽 进行格斗。罗马大角斗场长轴达 188米,短轴达156米,可容纳五 六万观众。大角斗场立面是四层 的80个拱,完全突破了古希腊建 筑的形式,形成了一种新的建筑 形式。拱门与柱式的结合起到了 柱与户间的沉重作用。总体上说 ,大角斗场是结构、功能、形式 三者的完美和谐的结合,是社会 向前发展的必然。这一形式在文 艺复兴时期的建筑中被运用的比 比皆是,特别是在体育场的建筑 中。
古罗马时期拱券技术的形成
万神庙(118-125年)的修建成为了罗马建筑美学上的高峰 , 它
是世界上第一个大穹窿建筑,是一切伟大穹窿建筑的典范。米开 朗基罗曾经说过:“这不是一个人的设计,而是一位天使的设计 。”万神庙穹窿的跨度达43.3米,而这个巨型穹窿的唯一支撑则 是16个筒形拱顶,再通过拱顶把重量传递给了8跟墩子,罗马人把 穹窿象征成天际,穹窿中央有个直径为8.9米的圆洞,象征着如日 中天的神的照耀,从功能上讲,这个洞口解决了万神庙的采光问 题。穹窿的高度与墙个高度基本一致,使圆形大厅显得比例和谐 完美,整个室内浑然一体,空间内部视野开阔,雄浑博大,空间 的整体性也显得完整,给人予宇宙无限博大之感。
整理课件
29
中世纪拱券技术的发展
中世纪是指欧洲四世纪开始的封建社会直至14--15世纪欧洲资
本主义萌芽的漫长一千年的封建时期。
拜占庭建筑由于它所跨越的地理位置,虽然受到罗马建筑的影响 ,但也形成了独特的体系。拜占庭建筑最大的进步是穹顶与帆拱的 完美结合,所谓帆拱的形式是一个穹顶切去四个半球,再在上方挖 一个圆洞,在圆洞上加个底座,最终在底座上加上穹顶,经过这样 一个过程,全新的结构形式在拜占庭建筑中诞生了。这种结构的重 量全落在了四个券上,再通过券与券之间的交叉点把力量传递给四 个墩柱上,这种方式也完成了圆形穹顶月正方形平面的自然过渡。 由于承重方式的改进,穹顶下的空间变得更加自由多变,此结构对 建筑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迈西尼的迈西尼狮子门(前1250 年)则使用了叠涩券,这种 结构减少了券上荷载对支柱梁的压力,是很大的进步。阿脱雷斯 宝库则使用了直径 14.6 米高 13.4 米的叠涩穹窿。这些实例说 明西 方的拱券结构初步形成于 3600 前左右的古爱琴地区。
整理课件
5
古爱琴海文明时期
狮子门建于公元前 1350~1300年。该门由独石建 成门柱,门宽3.5米,可供骑 兵和战车通过。门上过梁是块 巨石,重达20吨,中间比两头 厚,在巨石的门楣上有一个三 角形的叠涩券,用以减少门楣 的承重力,中间镶着一块三角 形的石板,三角形叠涩券中嵌 入一块雕着双狮的三角形的石 板浮雕。双狮刻工精细传神, 狮子门因此而得名。
拱券的施工问题在古罗马时 期得到解决,在随后的历史进 程中古罗马人对拱券进行了各 方面的研究,在这个过程中产 生了古罗马所特有的全新的
券柱式结构,还包括连续券
、巨柱式、叠柱式这些创造一 新的建筑形式。券的基本结构 包括:券心石、券顶、券石、 券肩石、券底、券背、圆心、 起券线、券底石。
整理课件
14
古代西方经历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萌芽三个阶段。按建筑 发展历史还可以分为 :古爱琴海文明时期(前 3000-前 1400) ,古希 腊(前 11 世纪-前 1 世纪) ,古罗马时期(前 1 世纪到公元 4 世纪 ) ,中古拜占庭与中古俄罗斯和西欧中世纪(4-16 世纪),文艺复兴巴 洛克与古典主义(15-19 世纪) 。这些时期拱券一直在发展演变,经历 了从无到有从简单到杂,从粗拙到精巧的进化过程。
整理课件
31
圣 索 菲 亚 大 教 堂 内 景
—
整理课件
32
整理课件
33
中世纪拱券技术的发展
圣马可教堂
圣马可教堂由于其中埋葬了耶稣门徒圣马可而得名。圣马可教堂不仅也是一座 教堂而已,它是一座非常优秀的建筑,同时也是一座收藏丰富艺术品的宝库。它 融合了东、西方的建筑特色,它原为一座拜占庭式建筑,15世纪加入了哥特式的 装饰,如尖拱门等;17世纪又加入了文艺复兴时期的装饰,如栏杆等。从外观上 ,它的五座圆顶据说是来自土耳其伊斯坦堡的圣索菲亚教堂;正面的华丽装饰是 源自拜占庭的风格;而整座教堂的结构又呈现出希腊式的十字形设计,这些建筑 上的特色让人惊叹不已。中间大门的穹顶阳台上,耸立着手持《马可福音》的圣 马可雕像,6尊飞翔的天使簇拥在雕像下。入口处的上部有4座青铜马像(复制品 ),真品收藏在教堂内,这是公元前四世纪的青铜驷马,威尼斯人在1204年掠夺 自君士坦丁堡,虽然曾被拿破仑带回巴黎,但后来又回到了威尼斯,在圣马可教 堂的博物馆内可见到它们的踪迹。圆形天花板上的镶嵌画是从圣经旧约全书中取 题的。教堂的正面五个入口及其华丽的罗马拱门。
整理课件
6
古罗马时期拱券技术的形成
发展背景
新材料新技术的出现,能够促进
建筑的发展。罗马人在长期的建
筑实践过程中发现火山喷发出来
的灰尘,在这之中夹杂着石灰和
碎石,经过水浇之后,产生了板
结现象,十分坚固,而且不透水
。随着混凝土的出现,人们利用
这种新材料建造出了大跨度的拱
券和拱顶,也逐步代替了石块在
建筑中的运用。随着拱券、穹窿
整理课件
16
整理课件
古罗马万神庙—
17
整理课件
18
整理课件
19
古罗马时期拱券技术的形成
凯旋门是为了炫耀战争胜利
而形成的建筑形式。凯旋门的 形式主要有两种: 1 .一种为单 一大拱门式,2 .另一种为立面 三分式、中间大两个次间小的 券柱式门洞。古罗马城最大的 也是标准模式的凯旋门是君士 坦丁凯旋门,后世的许多凯旋 门都是模仿君士坦丁凯旋门建 造的,可见凯旋门的建筑语汇 对全世界的影响是极为广泛的 ,这些凯旋门的精神功能是主 导地位的,这些伟大的凯旋门 静静的伫立在那边,人们静静 的在那观望,记住他们的丰功 伟绩。
拱券技术的形成与发展
整理课件
组员: 杨君 姚婷 徐诗情 牛泽璇 奚浩洋 朱正扬
1
前言
拱券之于古代西方建筑的作用就像斗拱之于中国建筑。都是两种体系中 最精华的部分。 古代东西方都无法造出宽大的平屋顶的原因就是没有找 到可以支撑巨大平屋顶的结构体系或者材料。 于是乎古代中国人用梁柱 框架加斗拱营造巨型大坡木屋。 古代西方人用拱券结构建造他们宏伟恒 久的穹窿石屋。
整理课件
26
整理课件
27
整理课件
28
拱券发展小史
中古拜占庭帝国(公元4-16)是历史上的东罗马帝国。他继承 了罗马帝国的建筑传统同时又吸收东方建筑特色使其建筑具有东
西兼蓄的拜占庭特色。在拱券结构方面它创造了帆拱这种用于穹
窿和巴西利卡连结的过渡结构使得拜占庭建筑的穹窿显得挺拔高 挑。(圣马可教堂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同时期(公元5-15) 的西欧由神圣罗马帝国分裂成十多个民族国家。由于罗马帝国的 影响分裂后的西欧民族国家在建筑艺术上继承了罗马半圆形拱券
古罗马时期的拱券主要有三种形式:
1.筒形拱 2.交叉拱(一字交叉拱和十字交叉拱) 3.穹窿
整理课件
9
古罗马时期拱券技术的形成
筒形拱是一个拱券成直线延
伸或连续铺开,形成一个隧道 形或筒形拱顶,这样的拱顶提 供了两道平行墙之间的曲线屋 顶,能够结合起来形成拱廊。
整理课件
10
古罗马时期拱券技术的形成
整理课件
2
拱券介绍gǒng xu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