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的冬天》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济南的冬天》教案
![《济南的冬天》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8e5e4f7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23.png)
《济南的冬天》教案《济南的冬天》教案篇一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体味济南的冬天之美。
2、理清思路,体会比喻、拟人手法对突出景物特点的作用。
3、体会作者对景物独特的感受,以及对其给予的深情。
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揣摩词语,体会作者对景物的独特感受。
1、查阅老舍的资料,查阅有关济南的资料。
2、提出有价值、有争议的问题。
3、朗读课文,掌握词语。
一、诗歌导入新课请同学比赛课前收集的有关描写冬天的古诗词。
思考这些诗词所描写的冬天有何特点。
(寒冷、冰冷、严寒、萧杀)师:今天我们学的课文《济南的冬天》却给有无限的生机和令人向往的温暖。
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听读读出思考:自由品读课文,提出思考问题,交流讨论。
1、济南冬天的总的特点是什么?2、课文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3、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济南冬天总的特点是无风、响晴、温暖的宝地。
写对济南的总体感:“暖和安适”的“理想境界”:写阳光朗照下的山勾画出一幅淡雅的水墨图;写薄雪覆盖下的山;在写城外的远山;最后写冬天的水色──写水藻之绿,衬托水的清澈、透明。
作者绘山景,描水色,寓情于景,即表现济南冬天之美,又寄寓对祖国山河真挚的爱。
三、研读读出体味1、你最喜欢济南冬天的哪些景色?为什么喜欢?2、你认为语段中哪个词语用得最妙?妙在何处?(自由发言,交流探讨,合作探究,学生间可质疑,也可以向老师质疑)(备用资料)A、“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把济南比作“小摇篮”,生动形象地写出济南的可爱。
B、“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
“睡着”、“唤醒”是拟人的写法,将老城人格化,使之带有生命的感觉与意味,表现了济南“暖和安适”的特点。
C、“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
”“卧”字来写村庄,写雪,写它们状样、情态,仿佛是写活物,活灵活现。
D、“那”点薄雪好像是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七年级语文《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5篇)
![七年级语文《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5篇)](https://img.taocdn.com/s3/m/13c8a10c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33.png)
七年级语文《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5篇)七班级语文《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一、朗读课文,读出重音和勾连。
把握课后生字词及课下注解,并能运用。
重点理解比拟手法及作用,兼顾品尝运用对比、反复、设问、排比的语句。
能够区分实写与虚写的语句。
会写200字的家乡冬景,写出景物的特征。
二、借助解读富有感情颜色的关键词或关键句,理解蕴含句中的美妙情感。
借助想象读懂文中的诗情画意的详细表达。
三、课前预习,课堂自主合作探究问题,老师点拨,课后阅读四季写景文。
【教学支配】两教时【教学内容与步骤】第一教时【教学要点】一、检查预习作业:1、同学诵读,能读出重音和勾连。
2、出示抄写本,备查。
检查关注同学的书写和标音。
老师点拨字形、字音和字意如何分辨并识记。
二、简介〔略〕【教学内容和步骤】一、检查预习作业:1、同学诵读,能读出重音和勾连。
2、出示抄写本,备查。
检查时关注同学的书写和标音。
老师点拨字形、字音和字意如何分辨并识记。
3、从文中找出运用比拟的句子,并说说它们对写景和抒情起到怎样的作用。
〔教读过程中回答〕二、简介〔略〕三、解读课文1、诵读全文,留意读出重音和勾连。
〔完成积累拓展四〕2、课文主要写了哪几种景物,反映了济南的冬天什么特点?〔完成思索探究一〕3、文中运用比拟等多种修辞手法,对描写景物和表达思想感情分别起到什么作用?4、“抱负的境界”蕴含什么意思?为什么说冬天的济南是抱负的境界。
〔完成思索探究二〕5、借鉴课文写家乡冬天的景物,不少于200字。
〔完成积累拓展五〕四、布置作业1、完成校本作业2、阅读帮助资料3、预习新课七班级语文《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1、提高同学的朗读力量。
2、通过朗读“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这一段,让同学感受美,领会美。
教学重点:提高同学的朗读力量。
教学难点:朗读“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这一段,让同学感受美,领会美。
教学过程:一、沟通导入以话题“我眼中的冬天”为话题,聊聊冬天给同学的感受。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精选15篇)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精选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2f102e3d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662b87e.png)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精选15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
3、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重点难点】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学习导入当“冬天”一词进入你的脑海时,你会产生哪些联想?(请学生各抒己见。
)山东“济南”的冬天是怎样的呢?让我们随着老舍去领略“济南的冬天”。
二、简介作者、作品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
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龙须沟》等。
本文写于1931年春。
三、整体感知1、朗读:⑴ 自读(任选一段,为下面朗读打基础)。
⑵ 范读(朗读较好的同学一人一段)。
要求:结合自己的理解有感情的朗读,读准字音,注意停顿,声音响亮。
2、思考并分析:⑴ 济南的冬天是()(把自己读了课文后对济南冬天的印象填上去,并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内容加以印证。
)⑵ 作者通过描写什么来表现济南的特点?(冬天的山,冬天的水)(以上“朗读”与“思考分析”这两个环节结合在一起,旨在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朗读中,督促学生提高自己的朗读能力,也使课文的朗读不显得呆板单调。
)四、品味赏析1、小组交流:美读自己喜欢的语句,并与合作小组成员交流各自的语句,说说喜欢的理由。
2、班级交流: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进行班级交流。
教师随时整合学生的看法,择取精彩语句与学生共同探讨。
探讨中把写作方法渗透进去。
(例如:仔细观察、运用修辞、抓住特征、情景交融等。
济南的冬天的教案7篇
![济南的冬天的教案7篇](https://img.taocdn.com/s3/m/1721c14f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e7.png)
济南的冬天的教案7篇出色的教案使教师可以提升教学效率和课堂效果,教案可以帮助新教师快速进入教学状态,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济南的冬天的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
济南的冬天的教案篇1●○教材处理:《济南的冬天》是七年级上第三单元中的第2篇课文。
这个单元选的是描写四季景物的散文,向读者展示了各不相同的四季特征。
该单元总的教学目的,是要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领略自然景物的美,领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感情,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和作用,揣摩精彩的词语、句子和段落,还要练习精读的技能,并作适当的摘录。
《济南的冬天》是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老舍在1931年初写的一篇描绘济南冬天美丽景色的写景散文。
这篇文章描绘景物,语言准确生动,多使用比喻、拟人手法,融情于景,表达了作者鲜明的印象和感受。
其中描写最形象最生动的是第3段和末段。
而作者感情的抒发也非常别致,非同一般,不是采取直抒胸臆的方式,而是采取表达一种感受的方式,将自己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不露痕迹的依附在对景物的描写之中,因此显得格外自然真挚,富有感染力。
基于这样的认识,本文的教学目的定在学习本文描写景物的方法上,教学重点是比喻和拟人手法的运用,侧重在第3段和第5段。
教学难点则是作者感情的抒发。
●○教学设想:[教法]一是依据教学目标设置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阅读,引发学生思维、讨论,使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思路;二是感受课文情景交融的艺术魅力;三是拓展比较阅读。
本文和其姊妹篇《济南的秋天》,是作者写于同一时期的优美散文,描写不同季节的济南,传达出同样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学法]根据教法安排,本课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宜结合老师的指点引导,仔细阅读,认真思考,开展讨论,从而感受济南优美的山水和作者对济南的钟爱之情,感受作者运用语言的艺术,获得应有的启发。
拓展阅读,加强读、写能力训练。
[时间安排]本文是一篇重要的讲读课文,知识具体,内容充实,需要掌握的东西比较多,但面面俱到的讲析却不利于学生阅读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应该让学生在老师的点拨之下充分的感知课文,探究获取作者写景抒情的思路和巧妙的写作方法,并能运用所学去阅读理解同类的文章。
《济南的冬天》教案设计
![《济南的冬天》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9f418c2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86.png)
《济南的冬天》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了解济南的气候特点和冬季的特点,增加孩子们的地理知识;•掌握冬季的天气现象和突发气候事件,提高孩子们的安全意识;•让孩子们学会如何应对寒冷天气,并培养良好的健康习惯。
二、教学内容1. 济南的气候和冬天的特点•授课内容:介绍济南的气候和冬天的特点。
•教学重点:–了解济南的气候类型和气候特点;–了解济南冬季的平均气温、降雪情况、降水情况等;–了解冬季日照时间的变化,掌握冬至的时间和意义。
•教学方法:授课、图片展示、PPT讲解。
2. 冬季的天气现象和突发气候事件•授课内容:讲解冬季的天气现象和突发气候事件。
•教学重点:–了解冬季常见的天气现象,如大雪、冰雹、雾等;–了解突发气候事件,如冰冻、滑坡、雪灾等;–学会如何预防和应对这些气候事件。
•教学方法:授课、图片展示、PPT讲解。
3. 应对寒冷天气的方法与健康知识•授课内容:介绍应对寒冷天气的方法和健康知识。
•教学重点:–学会穿衣温暖,避免寒冷;–学会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免疫力;–学会合理饮食,增强体内能量和抵御力。
•教学方法:授课、图片展示、PPT讲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让学生看一段有关济南冬天气候的视频,激发学生对“济南的冬天”主题教学的兴趣。
2. 学习活动(1)济南的气候和冬天的特点通过PPT介绍济南的气候特点和冬季的特点。
讲解完毕后,通过图片展示和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加深对“济南的冬天”主题的了解。
(2)冬季的天气现象和突发气候事件通过PPT介绍冬季的天气现象和突发气候事件,让学生了解常见的天气现象和突发气候事件,并学会如何预防和应对这些气候事件。
教师与学生互动讨论,保证知识的深入掌握。
(3)应对寒冷天气的方法与健康知识通过PPT介绍应对寒冷天气的方法和健康知识。
教师与学生互动讨论,让学生掌握应对寒冷天气的方法和健康知识,从而更好地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
3. 总结归纳教师以问答方式与学生互动,确保学生已经深刻掌握“济南的冬天”的相关知识。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优秀6篇)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优秀6篇)](https://img.taocdn.com/s3/m/7ecb4429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85.png)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优秀6篇)《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篇一教学内容教学目的要求1.学习本文抓住景物特点描写景物并情景交融的写法,培养学生发现美、表现美的能力。
2.反复诵读,品味文章的意境美,感受文章语言的准确和生动。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和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1.学习本文抓住景物特点来进行描述的方法。
2.学习本文平易自然、生动活泼、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难点1.学习本文抓住景物特点来进行描述的方法。
2.学习本文平易自然、生动活泼、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用案人自主创新第一课时一、导语设疑,激发兴趣朱自清的笔下,江南的春天,风和日丽,山清水秀,草长莺飞,百花争艳;老舍笔下济南的冬天怎么样呢?他在《济南的秋天》里说:“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赐给了西湖,秋和冬全给了济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济南的冬天》,看上帝赐给了济南什么样绝美的景致,竟那样令作者心醉神迷。
二、朗读课文,培养语感1.作家作品。
(1)学生相互交流收集的材料。
(2)(课件展示)老舍(18 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现代著名作家。
代表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和话剧《茶馆》等,散文清新优美。
2.关于济南。
位于山东境内,南面为千佛山,,东接佛懋山,西有马鞍山、四里山,形成济南的天然屏障。
他们都是“小山”,最高千佛山也只有285米,济南的冬天与北中国其他地方的冬天气候截然不同,城内多泉水,号称“泉城”。
3.教师配乐范读,要求学生注意教师语感的把握。
(课件展示冬景图)4.学生自由读。
(1)借助工具书,扫除文字障碍,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课件展示)响(xiǎng)晴着(zhuó)落宽敞(chǎng)贮(zhù)蓄澄(chéng)清髻(jì)水藻(zǎo)狭(xiá)窄空灵(2)引导学生自主讨论朗读本文方法。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优秀8篇)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优秀8篇)](https://img.taocdn.com/s3/m/250bee22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cc.png)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优秀8篇)《济南的冬天》教案设计篇一12 济南的冬天老舍一。
预期效果1. 应获取的知识了解老舍的生平及其代表作品,掌握“镶、水藻、贮蓄、澄澈、空灵”等一批雅词;理解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及其作用。
2、应发展的能力学会运用“找景物,抓特征”的方法阅读写景类的散文,进一步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整体感知内容的基础上,揣摩、欣赏精彩句段和词语,并养成积累佳句的习惯。
3、应培养的情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
设计要旨1.课标解读《济南的冬天》是一篇最具个性的写景散文,是引导学生调动自己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去阅读文本、观察生活的极好范例。
因此,教师一定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应该明白在学生阅读中自己扮演的组织者、促进者、参与者的角色,当好文本与学生的中介,要时刻牢记语文课本不是教本,而是读本,要引导学生自己阅读,自己学会阅读。
2.课文分析本文的语言清新、优美、亲切、自然,描写生动形象而又妙趣横生。
因此,反复朗读,深入赏读,延伸写读是教学的重点。
作者对景物描写得细致入微,平中见奇,常处见险,“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这种观察事物描摹事物的能力应是本文教学的难点。
另外,还可以把本文与《春》比较阅读,进一步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对描写景物,抒发感情的作用。
3.学情认识初一新生形象思维能力强,对于写景类的散文比较喜欢。
另外,他们在小学时学过老舍先生的散文《养花》、《猫》。
“喜欢阅读,方能有感受的乐趣”,加之在前一课学了朱自清先生的《春》,对于写景类文章的阅读已经掌握了一些方法,对于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及其作用也有所了解,因此,学生学习本文的难度可能不大,只是教师在引导学生由读到写的过程中,要激之以趣,导之以情,授之以法,方能进一步加深学生的感情和体验,方能使学生“在课本与生活里走个来回。
”4.教法介绍1. 朗读法好的诗文当以朗读为主。
尤其是写景、抒情的散文朗读需要很高的技巧,教师除了理性指导以外,应先范读,让学生模仿,再品读、想读、比读、写读,在朗读中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在朗读中提高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15篇)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4ae542d57375a417876f8fc9.png)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15篇)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1【学习目标】1.饱含深情地诵读课文,发现并体味济南的冬之美。
2.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的作用,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积累优美的语句。
3.培养学生自读写景抒情散文的能力。
4.体会作者对济南、对祖国河山真挚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难点】1.引导学生把握阅读写景抒情散文的方法,特别是比喻和拟人手法的运用。
2.景物描述方法和作者感情的抒发。
【教学过程】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朱自清先生的《春》中我们欣赏了春天那一幅幅动人的春景图后,今天我们要步入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去领略冬日的景色。
(板书课题)说起冬,尤其是北中国的寒冬,脑海中浮现的多是朔风怒号、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天寒地冻的萧条画面。
但在老舍先生的这篇__中,却使人感到暖暖的春意。
就让我们在老舍的引领下一起去观赏济南冬天的水墨画,去体味浸蕴其间的浓郁情致,体味__的意境之美,品味__的语言之美。
一、自由朗读课文,初步感知__之美⒈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要求做到:(1)读准字音,读清句读,熟悉课文,这是朗读好的前提。
(2)细心体会,理解课文,建立与课文内容相吻合的内心视象,这是朗读好的基础。
(3)以情带声,随课文思想内容与作者情感轨迹,读出抑扬顿挫,读出轻重缓急,读出作品的美感。
⒉根据所读内容,解析__题目__以“济南的冬天”作标题,表明所写的是济南这个特定环境的冬天,不同于其他地方的冬天。
最后的“这就是冬天的济南”是全文的结束语,抒发了作者对“冬天”这个特定时令里的济南的总的观感。
意思是:这温暖如春、秀丽如画、天明水净的蓝水晶的世界,就是冬天的济南啊!这样的结尾,既和开头“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相呼应,又点了题,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给人以回味的余地。
小结:作者紧扣冬天的山景和水色,铺展出三幅画面:小山摇篮图、雪霁初晴图和空灵水晶图。
__绘山景,描水色,寓情于景,既表现济南冬天山水之美,又寄寓对祖国河山真挚的爱。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教案(精选4篇)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教案(精选4篇)](https://img.taocdn.com/s3/m/261f24f9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99.png)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教案(精选4篇)济南的冬天优秀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多角度体现济南的冬天独特的美。
2、品味优美的语言,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的作用,。
3、体会作者对济南,对祖国河山真挚热爱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理清脉络,了解济南冬天的总特点和描写的角度。
三、教学难点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俗话说:“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
秋饮黄花酒,冬吟白雪诗。
”用一句话描述冬天给你留下的印象,如:冬天狂风呼啸,一条条树枝就像一条条狂舞的皮鞭在空中抽打着。
然而在老舍的笔下,冬天却富有别具一格的温馨舒适之美。
(二)简介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作家。
他勤奋笔耕,创作了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和话剧《茶馆》《龙须沟》等大量文学作品,赢得了“人民艺术家”的崇高赞誉。
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中文讲师, 1929年回国,先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
山东也被成为他的“第二故乡”。
1966年8月因被迫害而不幸逝世,终年67岁。
(三)整体感知“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写风景不妨写点实物,写出诗情画意。
老舍《谈叙述与描写》(四)精读片段: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
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
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思考:本段抓住哪些景物,从什么角度,按照怎样的顺序进行了精细的描绘?雪后的小山总的特点是什么?选取喜爱的语句品味语言的妙处。
明确:景物:矮松、黄草、薄雪等;角度:色彩(青黑银白暗黄粉色)顺序:自上而下(山上山尖山坡山腰)特点:秀气,暗呼段首的“妙”字,体现“温晴”特点。
《济南的冬天》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共3篇
![《济南的冬天》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共3篇](https://img.taocdn.com/s3/m/7707ef46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0f.png)
《济南的冬天》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共3篇《济南的冬天》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一、教学内容本次教学的内容为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的第三单元《济南的冬天》。
该单元主要介绍了济南的冬季天气、风俗习惯以及冬天的运动。
二、教学目标1.了解济南冬季的天气特点。
2.了解济南冬季的节日和习俗,如腊八节、年糕节等。
3.学习冬季运动,如滑冰、滑雪、打雪仗等。
4.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三、教学重点1.听、说、读、写济南的冬季天气特点。
2.学习腊八节、年糕节等冬季节日和习俗。
3.学习冬季运动,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锻炼身体。
四、教学难点1.协调听、说、读、写技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
2.正确运用所学知识,了解济南的冬季特点。
3.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五、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图片展示,让学生了解济南冬季的天气特点,如大雪封路、街头冰雕等,引发学生对冬季的探究兴趣。
2.听、说、读课文(20分钟)教师讲解并播放课文录音,要求学生跟读并熟悉课文中的重点表达。
3.生词学习(10分钟)教师在黑板上写出本节课中出现的生词,让学生对生词进行拼读和翻译,并进行记忆。
4.练习(15分钟)分组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进行课堂小组讨论,旨在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5.复习游戏(10分钟)教师出题,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进行答题比赛,旨在加强学生对课堂内容的记忆。
6.体育活动(30分钟)学生进行冬季运动,如滑冰、滑雪、打雪仗等。
7.课堂总结(10分钟)教师结束当堂课并进行简要总结,要求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记忆、总结和归纳。
六、作业布置1.完成《济南的冬天》的课本练习题。
2.写一篇100字的作文,介绍济南冬季的运动方式和感受。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教学实践,旨在培养学生的运动意识,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协调,让学生在课堂体育活动中锻炼身体,切实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同时拓展其对冬季运动的认识。
在授课过程中,教师注重传授知识,提高教学效果,全面学生的知识水平。
《济南的冬天》优质教学设计(优秀12篇)
![《济南的冬天》优质教学设计(优秀12篇)](https://img.taocdn.com/s3/m/ef3634ef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35.png)
《济南的冬天》优质教学设计(优秀12篇)《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篇一方案一教学目的:学习本文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的手法。
教学重点:教学中要体现抓住景物特征和景的变化进行描写这个重点,同时也要注意有关词语,特别是形容词的学习;模仿本文写法,练写短文《家乡的冬天》。
课型:自读课。
启发式,讲练结合。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解题。
1、板书:济南的冬天(写景散文)老舍2、简介作者。
(二)学生默读课文,同时板书重点词。
(三)学生查字典。
查好的同学上黑板注音。
(四)讲析第1自然段。
采取由一般到特殊的提问方式。
1、你对冬天的景色进行过观察吗?冬天的气候特点有哪些?2、济南冬天的气候有什么特点?3、写济南的冬天为什么要讲到北平、伦敦的冬天和热带地方呢?教师小结:经过一番比较,令人信服地得出“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这个结论。
点出“气候温晴”这一特点。
板书:气候温晴(五)讲析第2自然段。
1、提出下刻问题。
(1)济南的冬天为什么是温晴的?(特殊地形引出“有山有水”这一特点,并板书。
)(2)为什么要写济南人的感觉:“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使学生理解作者通过比较映衬来突出济南冬天的暖和)2学生齐读一、二自然段。
(六)布置课外作业。
1、背诵1、2启然段。
2、写出“慈善”“宽敞”“澄清”三个词的反义词,并造句。
3、预习第3自然段,画出你认为用得贴切的形容词。
第二课时(一)检查课外作业。
(二)讲析3、4自然段。
1、请一位同学朗读3、4自然段。
2、提问:济南的冬天除了天气温晴、有山有水这两个特点外,作者说,这还算不上济南冬天的最大特色,你可以总结出这个特色吗?(小雪胜景)板书。
这个胜景的独特之处表现在哪些方面?(幻灯打出表格,学生可在书中找答案。
答案写于另片上,或把答案盖住。
待学生回答后再亮出答案。
)描写对象特征是否用了修辞格静态写动抒情句及表达的感情树矮松越发青黑就是下小雪吧,济南受不住大雪,那些小山太秀气。
《济南的冬天》教案教学设计(10篇)
![《济南的冬天》教案教学设计(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c6bde671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8640f50.png)
《济南的冬天》教案教学设计(10篇)《济南的冬天》教案教学设计(10篇)在《济南的冬天》一文中,修辞格的运用不仅数量多,而且质量高,质与量达到完美的统一。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济南的冬天》教案教学设计10篇,仅供参考,喜欢可以收藏与分享哟!《济南的冬天》教案教学设计1课标及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①会读会写“髻、镶、藻、贮”等生字。
②理解和运用“响晴、温晴、设若、贮蓄、秀气、空灵、澄清、清亮”等词语。
③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在写境中的作用,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积累文中优美的语句。
2、能力目标①理解分析文中描绘济南冬天美景的精妙,感悟景物描写中情与景的融合。
②理解作者采用对比写法的作用。
③培养自读写景抒情散文的能力。
3、情感目标体会作者对济南、对祖国河山真挚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把握阅读写景抒情散文的方法,特别是比喻和拟人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景物描述方法和作者感情的抒发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教学策略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赏读评议法、活动法等教学方法,此外与多媒体结合,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学生对课文的感知是通过朗读来完成的。
2、自主学习,将自学中遇到的难词、难句摘下来质疑问难,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加以解决,教师在点拨时授以学法指导。
3、在课文解读中设置好问题角度,激发学生多向思维。
引导鼓励学生大胆交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
4、让学生查找作者的一些经历、创作,加强对作者和作品的理解。
教具: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学习过程一、导学1、情景(问题)导入同学们,在朱自清先生的《春》中欣赏了春天那一幅幅动人的春景图后,今天我们要步入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去领略冬日的景色。
(板书课题)说起冬,尤其是北中国的寒冬,脑海中浮现的多是朔风怒号、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天寒地栗的萧条画面。
但在老舍先生的这篇文章中,不仅感受不到这些,反而使人感到暖暖的春意。
《济南的冬天》第1课时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统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济南的冬天》第1课时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统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f48ec6df647d27284b7351ff.png)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第1课时【教材分析】《济南的冬天》是老舍的一篇写景散文。
文章生动而真切地描写了冬天的济南气候温和、山青水绿、度冬如春、美丽如画的景色,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题目《济南的冬天》明确地交代了描写的地方和时令。
文章抓住“温晴”这一文眼来构思,角度独特,描绘出济南冬天特有的魅力。
在描写景物时,语言准确生动,表达出作者对济南的热爱之情。
因此,在学习这篇课文时,可以让学生品味其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目标】1.梳理文章内容,整体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2.继续训练朗读,掌握重音和停连的要领。
【教学重点】梳理文章内容,整体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梳理文章内容,整体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说到冬天,你的脑海中浮现出的第一个情景是怎样的?你能用一个词概括吗?预设:热闹(打雪仗)寒冷(雪花)过渡:但在文学大家老舍的眼中,冬天却有着别样的风情。
今天,我们就跟随老舍一起,去他的第二故乡济南,看看济南的冬天有着怎样的魅力!设计意图:激趣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夯实基础1.情境诵读欣赏情境课文:(1)边欣赏情境课文,边结合画面想象济南的冬天的景象。
(2)注意生字读音。
2.字词检测xiāng dān shìzhuócíjīfū镶单单安适着落慈善肌肤xiùqi kuān chǎng zhùchéng líng tǎn秀气宽敞贮蓄澄清空灵地毯3.作者简介(介绍作者文化身份、生平、代表作品等。
)老舍,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代表作品有话剧:《茶馆》《龙须沟》;小说:《断魂枪》《离婚》《月牙儿》《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情境课文创设意境,帮助学生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氛围的同时正音,完成基础知识的积累。
三、问题探究(一)自主探究1.探究任务自由朗读课文,你觉得老舍笔下济南的冬天有怎样的特点?从文中找一个词语概况,并找找,文中哪些景物体现了这一特点?2.探究方法(1)自由朗读课文。
济南的冬天教案(精选15篇)
![济南的冬天教案(精选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4bbb7136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995ab41.png)
济南的冬天教案(精选15篇)《济南的冬天》教案(精选壹五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济南的冬天》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济南的冬天》教案1学习目标:1.在反复的朗读中感受济南冬天带给人们的美好感觉。
2.能说出济南冬天的特点,发现它独特的美。
3.欣赏并学习本文描写景物的语言技巧。
教材分析:《济南的冬天》是一篇诗意盎然的写景散文。
文章生动而真切地描写了冬天的济南气候温和、山青水绿、度冬如春、美丽如画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题目《济南的冬天》明确地交代了描写的地方和时令。
济南位于山东省内,它的南面距市中心五里有著名的千佛山,东接佛懋山,西边南马鞍山、四里山,这些山形成了济南的天然屏障。
它们都是“小山”,最高的千佛山海拔也只有285米。
济南的冬天与北中国的其他地方的冬天的气候截然不同。
通过本文的学习,使学生注意诵读,通过富有感情的美读来体会课文的意境,培养学生的情趣和丰富的情感,增强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培养成良好的语感。
教学设想:《济南的冬天》是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老舍在1931年初写的一篇通过描绘济南冬天美丽景色来抒发感情的写景散文。
我认为本文的教学切入点应该是要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领略自然景物的美,领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感情,领会作者鲜明的印象和感受,把教学重点落到老舍先生的高明之处就是能够把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不露痕迹的依附在对景物的描写之中的写法上。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流程:一课时一、导入我们盼望万紫千红的春,我们迷恋果实飘香的秋,可那白雪翩飞的冬,虽然寒风凛冽,可那树尖上顶着一朵白花的美丽又怎么不令人神往呢?老舍笔下济南的冬天就充满了无限的魅力,它给人留下的不再是萧瑟,不再是寒气袭人,它那里充满了温情。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那份温情吧。
二、了解作者及其作品1.先由学生介绍他们了解的老舍以及他的作品和语言风格。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https://img.taocdn.com/s3/m/c100ef5f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13.png)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1《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课程是通过歌曲《济南的冬天》这首歌的学习,让学生初步了解济南的气候特点及其文化。
通过听歌、自备秦琴体验等方式来加深对于歌曲及济南文化等方面的了解。
二、教学目标1、了解济南的气候特点,初步认识济南文化。
2、培养学生的感性认识和体验能力,激发学生学习中华文化的兴趣。
3、培养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提高自我表达和交流能力。
三、教学重点1、让学生初步认识济南的气候特点及其文化。
2、加深学生对于“济南的冬天”这首歌的理解和体验。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自我表达和交流能力。
四、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一段文化知识的介绍引导学生了解济南这座城市,例如:你知道吗?济南的温泉是国家级旅游风景名胜区,独具济南特色的小吃也是让人垂涎的。
2、听歌体验安排歌曲《济南的冬天》播放,让学生尝试边听歌,边关注歌曲中的描述,听清歌曲中反映的事物、景象等等,勾起学生对于济南这座城市的好奇心。
3、反复听歌,理解歌曲内容老师可以轻轻哼唱几句,然后让孩子们跟着唱,借此感受济南的冬季景象,让孩子们感受到东方文化的独特魅力。
4、秦琴体验准备好秦琴,分发秦琴,让学生按照老师教的编配和手法演奏《济南的冬天》,在秦琴弹奏中灵感,借此领略古乐器的神秘,感知古琴的文化内涵。
5、讲解介绍词曲创作人胡德夫,引导学生感受胡德夫通过歌曲所传达的济南景色及文化积淀。
6、合作动作将学生分为小组,让学生讨论济南的气候特点与文化,并在小组展示中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既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又从中得到了其他学生的启示。
7、总结让学生重新听一遍课程中的歌曲《济南的冬天》或者其他与济南相关的歌曲,回味听歌的韵味,学生也可以在这个部分下写一篇作文,表达自己对于古乐器和中华文化的思考和感悟。
五、教学方法与策略1、听、讲、演奏、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保证教学内容生动有趣,容易理解2、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自由地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思考能力。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优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06ca39d4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50ca644.png)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第1篇】一、教学目标1、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进行的细致描绘,情景交融的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
2、理清本文的层次结构。
3、培养学生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能力。
二、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作者老舍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作家,被誉为“语言艺术大师”。
他所写的小说《骆驼样子》和话剧《茶馆》等作品,在中国现代文坛上产生了广泛影响。
其散文也写得清新优美,《济南的冬天》就是其中的一篇。
二、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自由朗读,自己、词典,弄清生字、生词的音和义。
济(jī)南一髻(jì)儿薄(báo)雪伦敦(dūn)贮蓄(zh ùxù)水藻(zǎo狭窄(zhǎi镶(xiānɡ)三、初步领会课文的大概内容和脉络。
1、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出示自学提纲,要求学生重点思考下面三个问题:①济南的冬天总的特点是什么②文中具体描写了哪些景物③作者怎样展开对景物的描写2、组织学生就上面三个问题展开讨论,明确:全文围绕济南的冬天“温晴”这个特点,描写了济南的山、水、城、雪等景物。
文章先从自己感受的角度总括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然后具体描绘了济南暖冬的三幅画图:阳光下济南全景、雪后山景的秀美、济南冬天的水。
3、根据下面的结构示意表,理解文章结构。
并把每部分的要点,概括的写在文旁的空白处。
无风声有山——小雪点染的山(秀气)宝地——晌晴——像摇篮(温暖、舒适)温晴有水——贮满绿藻的水(绿清亮)四、细读、分析课文。
引导学生逐段细读课文,要求他们在自读的同时提出问题,展开讨论,并指导他们就文章各段的内容、描述方法和语言,在课文一旁的空白处写些简要的批注。
各段问题和提示如下:1、第1自然段①课文从什么角度写出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段与下文有什么关系明确:课文从自身感受的角度来写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
七年级语文《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精选5篇)
![七年级语文《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b5600c93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c8.png)
七年级语文《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精选5篇)《济南的冬天》是老舍的散文名篇,篇幅短小,构思精巧,语言优美。
学习这样的美文,既能让学生得到语文的滋养,又可得到审美的陶冶。
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以下是作者勤劳的编辑为大家找到的七年级语文《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精选5篇),欢迎借鉴,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济南的冬天》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熟悉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结构和主要内容。
2.理解通过比较的写法突出事物的特点。
3.潜移默化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1.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2.学习景物描述的方法。
重点1.如何自学写景抒情的散文。
2.景物描述的方法。
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一课时一、导入新课请一同学描述此地春天的感受,由此引出北中国的冬天,由于学生没去过,可造成疑问,激发学习欲望。
二、作者简介与背景老舍(1899—1966),现代有名作家,人民艺术家。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市人。
1912年入北京师范学校,爱上了文学。
1924年应聘去英国伦敦东方学院教中文。
1930年回国,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任教。
1937年,代表作《骆驼祥子》问世,这是一首“旧时代的葬歌”,小说被译成十几种外国文字,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
老舍是一位多产的作家,从1950年至1965年,仅剧本就写了十多部,其中影响较大的如《龙须沟》(1951)、《茶馆》(1957)。
1951年12月,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
写作背景老舍1924年只身应聘去英国伦敦东方学院教中文。
他身居异国,饱尝了寄人篱下的孤独之苦。
他在另一篇文章中写过这样的话:“假使让我‘家住巴黎’,我一定会和没有家一样的感到寂苦。
”(《想北平》)为了结束这“没有家”的寂苦生活,他终于在1929年夏动身回国,但因路费不足,又在新加坡留了半年,直到1930年春才回到上海,同年夏应邀到山东济南齐鲁大学任文学院副教授,并编辑《齐鲁月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济南的冬天》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说明:
1.教材分析
《济南的冬天》是老舍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所写的一篇情辞并茂、诗意盎然的写景散文。
文章生动而真切地描写了冬天的济南气候温和、山青水绿、度冬如春、美丽如画的景色,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题目《济南的冬天》明确地交代了描写的地方和时令。
济南位于山东省内,它的南面距市中心五里有著名的千佛山,东接佛懋山,西边南马鞍山、四里山,这些山形成了济南的天然屏障。
它们都是“小山”,最高的千佛山海拔也只有285米。
济南的冬天与北中国的其他地方的冬天的气候截然不同。
文章抓住“温晴”这一文眼来构思,角度独特,描绘出济南冬天特有的魅力,在描写景物时,语言准确生动,表达出作者对济南的热爱之情。
因此,在学习这篇课文时,可以让学生品味其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受到美的熏陶。
全文思路清晰,安排有序。
先总提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再从济南的山、水两方面写出济南冬天的这一特点,最后以一句简明有力而耐人寻味的话结束全文。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是本文写作的一个特点。
优美的意境中,表达出作者赞美的真情。
2. 学情分析
对于老舍,孩子们已经学习了他的作品《猫》,对他有了一个浅显的了解,虽然说老舍对于孩子们来说不算陌生,但是大多数学生并没有读过他的其他作品,对于作家本身知之甚少,所以通过本课学习,让孩子们对老舍有一个更加深入的认识。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据此并结合本文内容,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如:画面再现法、鉴赏品评法、合作探究法,做到授之以渔。
本课就以新的课程理念为指导,营造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课堂,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发展思维,启迪智慧。
3.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正确认读5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2个要求会写的生字,理解“温晴”、“响晴”“设若”、“水墨画”、“贮蓄”、“空灵”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
4.培养学生搜集信息,以及预习课文的能力。
5.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各种形式的反复朗读中理解课文,达到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细致描绘,情景交融地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
4.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
2)、引导学生把握阅读写景抒情散文的方法,特别是比喻和拟人手法的运用。
5.教学难点:
1)、景物描述方法和作者感情的抒发。
2)、揣摩语言,体会作者对景物独特的感受及其寄予的深情。
二、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音频材料。
2、学生熟读课文,会生字,能准确注音,排除字词障碍
3、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作者老舍的资料。
三、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导语:同学们,我们都经历过冬天。
说到北方冬天的时候,我们的脑海里总是浮现出那白雪皑皑的画面,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也会想到呼啸的北风,迎面如刀割的凛冽寒风,朔风怒号、冰封雪飘、天寒地冻的萧条画面。
总之,北方的冬天给我们的感受既有美丽的雪景,也有刺骨的寒风。
然而,在北中国有这么一个地方,不但那里的美景让人流连忘返,而且冬天里没有呼啸的寒风,却有着无限的温暖,那水不但不结冰,反倒冒着点热气,同学们,知道那是什么地方吗?今天,我们一起跟随老舍的脚步一起走进《济南的冬天》,去观看济南冬天的美景,去感受那冬天里的温情吧。
(板书课题。
)
2)、作者介绍,让学生初步了解作者及其代表作。
(作者简介见P67注释1)
二、解题
《济南的冬天》是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所写的一篇情辞并茂的写景散文。
老舍于1929年离英回国,1930年前后来到山东,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山东被称为他的“第二故乡”。
《济南的冬天》是老舍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成的。
可见作者是怀着对“故乡”的深情来写的。
(让学生了解这些,是为了理解为什么作者对济南的冬天如此了解,文中的情为什么那么浓。
) 题目明确交待了描写的地方和时令。
关于济南的山和水:
在济南南面有著名的千佛山。
千佛山古名历山,传说帝舜耕稼于此,又名舜耕山。
隋开皇间因岩石镌佛,遍布山崖,遂称千佛山。
层峦叠翠,形成济南的天然屏障。
它们确实都是“小山”,千佛山的主峰也只有海拔285米。
济南多泉水,素有“泉城”之称,所谓“家家听泉,户户插柳”。
大致为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五龙潭四大泉群。
趵突泉为济南“七十二名泉”之冠,泉水平地涌出,喷涌如沸,隆冬季节依然水雾缭绕,四周的亭台楼阁都罩上一层轻纱,宛若仙境。
除泉水而外,还有大明湖也是出名的,清人刘凤诰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咏湖名句。
三、诵读积累,整体感知
①学生听配乐朗读(也可放录音),并在听读中检查预习。
②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
三、朗读感悟
1)师生开展朗读比赛
2)自选段落,读完以后说说自己为何选读该段,自己用何种感情朗读的?如何把握的,你认为自己读到了什么?
3)学生点评
大家公认的段落齐声朗读。
四、研讨思考
学生再次听配乐朗读(也可放录音),并在听读中思考以下问题,然后讨论,再回答,互相补充。
1.济南的冬天总的特点是什么?
济南冬天总的特点是“温晴”。
2.课文写了济南的冬天哪些景物?
写阳光朗照下的山;
写薄雪覆盖下的山;
再写城外的远山;
最后写冬天的水色——写水藻之绿,衬托水的清澈、透明。
3.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绘山景,描水色,寓情于景,既表现济南冬天之美,又寄寓对祖国山河真挚的爱。
五、作业
1、熟读课文,品味作者情感
2、探寻本文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及描写景物的方法
附:
●板书设计
总的特点温晴
阳光朗照下的山
济南的冬天山薄雪覆盖下的山
景物特点城外远山
水暖而绿的河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