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白发的期待(教学实录)
白发的期盼苏教版高二下册语文教案
白发的期盼苏教版高二下册语文教案
教案一:《白发》阅读与思考
课时安排:本节课为阅读课,建议安排为1课时。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通过阅读《白发》这篇文章,了解作者的题材和写作手法,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
2.学生能够通过自主思考,探究文中的主题和寓意。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一份《白发》的全文及相关分析资料。
2.学生准备好阅读材料。
教学过程:
步骤一:导入(5分钟)
教师简要介绍《白发》这篇文章的背景和作者,提问学生是否听说过这篇文章,并简要了解他们对这篇文章的了解程度。
步骤二:阅读(25分钟)
让学生独立阅读《白发》这篇文章,并让他们在阅读过程中做好读书笔记。
步骤三:讨论(15分钟)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引导学生分享他们的读书笔记,并就以下问题展开讨论:1.文章主题是什么?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什么?
2.白发在文章中有何象征意义?
3.文章中哪些描写和细节对你影响最深?为什么?
步骤四:总结(5分钟)
教师总结讨论结果,并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白发的象征意义,以及文章对于人生和时
光流转的思考。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针对《白发》这篇文章的阅读和思考,通过学生的自主阅读和讨论,培养
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同时也让他们对于人生和时光流逝有一些新的思考。
教师需要在讨论环节充分引导学生思考,并及时总结和归纳讨论结果,以便让学生更
好地理解文章。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14白发的期盼(节选)教案苏教版必修4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思维发展与提升。
1.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分析诗句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培养学生对诗歌美的鉴赏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2.文化传承与理解:通过介绍诗人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使学生了解古代诗歌的文化内涵,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理解力。
-使用图标、图片等元素,增加板书的趣味性。
8.板书结构:
-教学内容标题:《白发的期盼》(节选)。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板书艺术性和趣味性。
-板书结构。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在《白发的期盼》这首诗的学习中,学生可能会遇到以下困难和挑战:
a.诗句内涵丰富,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需要引导学生深入挖掘诗歌的意象和情感。
b.诗歌中的古代文化背景知识,如诗人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需要适度讲解。
c.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有待提高,需要通过具体诗句分析,引导学生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
-理解《白发的期盼》的诗意、诗句解析、诗人生平背景。
-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3.教学重点:
-诗歌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原理。
-《白发的期盼》的诗意、诗句解析、诗人生平背景。
-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4.教学难点:
-《白发的期盼》的诗意、诗句解析、诗人生平背景。
-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5.教学过程:
-在线工具:教师可以利用在线工具,如、谷歌等搜索引擎,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方便学生查阅相关资料。
2024白发的期盼苏教版高二下册语文教案
2024白发的期盼苏教版高二下册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白发的期盼》的主题思想,分析文中人物形象及语言特色。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写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长辈、尊重老人的美好品质,激发学生对家庭、社会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主题,分析人物形象,体会语言特色。
2.教学难点:深入挖掘课文内涵,把握作者的创作意图。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引发学生思考。
2.课文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感知文本内容,理解课文大意。
3.课堂讨论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如:课文中的“白发”象征着什么?为什么说“白发的期盼”是痛苦的?4.人物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如:母亲、父亲、我等。
5.语言特色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的语言特色,如: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学生举例分析,体会作者的语言魅力。
6.情感体验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经历,谈谈对课文主题的理解和感悟。
7.写作训练教师布置写作任务,如:以“白发的期盼”为题,写一篇作文。
学生进行写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8.课堂小结四、课后作业1.课内作业:熟读课文,完成课后练习题。
2.课外作业:以“白发的期盼”为题,写一篇作文。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较好,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对课文主题和人物形象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2.学生在写作训练中,能够较好地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了文学鉴赏能力。
3.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在阅读中获得更多的启示。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理解了课文《白发的期盼》的主题思想,分析了文中人物形象及语言特色,还提高了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
同时,本节课的教学也使学生对家庭、社会有了更多的责任感和关爱意识。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在分析课文主题时,通过对话引导学生理解“白发的期盼”不仅是对子女的思念,也是对亲情、关注的渴望,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无奈。
《白发的期盼(节选)》教学设计(浙江省省级优课)语文教案
《白发的期盼(节选)》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白发的期盼(节选)》,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章的主题和结构。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父母对子女的关爱和期盼,培养学生尊敬父母、回报父母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题和结构。
2. 教学难点: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以及作者的情感表达。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以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父母对子女的关爱,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感受文章情感。
3. 讲解课文:分析课文内容,讲解重点词语、句子和修辞手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4. 合作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讨课文主题和作者情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情感体验:让学生分享自己与父母之间的故事,感受父母的爱,培养尊敬父母、回报父母的意识。
6. 总结全文: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父母对子女的关爱和期盼。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知识点。
3. 家长参与:让家长了解课堂教学内容,协助学生完成课后作业。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质量,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3. 家长反馈:听取家长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策略与方法:1. 情境创设: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感性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
2. 互动式教学:采用问答、讨论等形式,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提高课堂活力。
3.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病例,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课题研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研究能力。
七、教学内容与步骤:a. 课文《白发的期盼(节选)》的主题分析b. 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c. 父母对子女的期望与关爱d. 学生如何回报父母的爱2. 教学步骤:a. 分析课文主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b. 讲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c. 讨论父母对子女的期望与关爱,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d. 探讨学生如何回报父母的爱,树立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八、教学资源与工具:1. 教学资源:a. 课文《白发的期盼(节选)》b.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音乐等素材c. 病例资料d. 参考书籍和网络资源2. 教学工具:a. 投影仪、音响等视听设备b. 计算机和网络c. 白板和markersd. 病例分析表格九、教学反思与调整:a. 课堂教学效果b. 学生的学习反馈c. 教学策略和方法的实际运用2. 调整措施:a. 根据学生反馈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b.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针对性辅导c.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共同促进学生的成长十、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周:完成课文《白发的期盼(节选)》的阅读与分析2. 第3-4周:探讨父母对子女的期望与关爱,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家庭观念3. 第5-6周: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4. 第7-8周:开展病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5. 第9-10周:总结与回顾,强化学生的家庭责任感和回报意识十一、教学评价与反馈:1. 学生自评: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自我评价,培养其自我监控和自我反思的能力。
《白发的期盼(节选)》教学设计(浙江省省级优课)语文教案
《白发的期盼(节选)》教学设计(浙江省省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白发的期盼(节选)》。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难点,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的主题和情感。
(2)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方式,进行创意写作练习。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亲情的珍视和孝道的认同。
(2)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树立积极的人生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白发的期盼(节选)》。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难点,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的情感态度。
(2)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方式进行创意写作。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白发的期盼(节选)》的背景和作者。
(2)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生词和难点的理解。
(2)学生通过课后注释和查阅资料,解决课文中的生词和难点。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分享。
4. 情感体验:(1)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体验。
5. 创意写作:(1)教师布置写作任务,要求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方式。
(2)学生进行创意写作,展示自己的写作能力。
四、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 准备下一节课的课堂讨论和分享。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的图片和视频,为学生营造一个情感丰富的学习环境,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白发的期盼(节选)》教学设计(浙江省省级优课)语文教案
《白发的期盼(节选)》教学设计(浙江省省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白发的期盼(节选)》,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题和结构,掌握文章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白发的期盼(节选)》是一篇描写母亲对儿子深深思念的散文。
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母亲的白发和期盼,展现了亲情的伟大和无私。
2.2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的主题和结构,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
2.3 教学难点:感受母亲的期盼和对儿子的深深思念,理解亲情的伟大。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家人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题和结构,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
3.3 合作学习: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互相帮助解决问题。
3.4 课堂讲解:对课文进行详细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3.5 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第四章: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讲解、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存在的问题,为下一步的教学提供参考。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白发的期盼(节选)》5.2 课件:利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展示课文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5.3 教学参考资料:相关文章、论文、教案等,为教师提供更多的教学参考。
第六章:教学准备6.1 教师准备:提前熟悉课文内容,理解课文的主题和结构,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
6.2 学生准备:学生提前预习课文,对课文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第七章:教学方法7.1 朗读法:让学生多次朗读课文,通过声音的传递,感受母亲的期盼和对儿子的深深思念。
7.2 讨论法:引导学生围绕课文内容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感受,提高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苏教版高二语文下册必修四《白发的期盼》教学设计大全
苏教版高二语文下册必修四《白发的期盼》教学设计大全《白发的期盼》教学设计教材简说《白发的期盼》是一则新闻分析,曾获2000年亚广联信息节目奖。
亚广联的评语说,这个节目“主题好,内容丰富,体现了很高的制作水平”。
随着时代的变革,安土重迁的传统观念已无法束缚年轻一代奔走四方的脚步,几世同堂固守家园的家庭模式也难以继续维持;同时,中国已经步入老龄社会,“空巢”家庭也越来越多,现代社会的养老模式成为人们必须高度关注的社会现象。
那么,如何解决继承传统与变革生活方式之间的矛盾?如何解决年轻人走天下成事业与老年人需求照顾关怀之间的矛盾?白发老人对忙碌的儿女们又有什么期盼呢?作者以特有的新闻敏感与理性视角,超越物质赡养的层面,提出了“精神赡养”这一现代理念,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
新闻分析由一则令人伤感的故事引入,用老人“一周说了两句话”的悲剧展现了老年人生活的孤独与寂寞,接下来几位老人又诉说着共同的感受:孤单,寂寞,无聊,苦闷且并不急需物质方面的资助。
“那么,老年人想要什么呢?”借人口专家的分析,提出了“精神赡养”的概念。
“精神赡养”包括两层意思:一是说,承担赡养责任的下一代应该充分关注并用很好的方式去满足老人的精神需求;另一层是说,是否尽到“精神赡养”的责任关键要看老人是否具有完好的精神状态。
接下来,作者围绕“精神赡养”这一主题,选择了老、中、青各种不同的对象,用人物谈话的声音来完成对事实的分析:养鸟以排解对孙子思念的老爷爷、苦苦等待越洋电话的“空巢”母亲,是缺失了“精神赡养”的老年人的典型代表。
记者与他们的对话,进一步展现了老年人对“精神赡养”急切的期盼和低到可怜的一点要求。
下面一起来欣赏各位语文老师亲自编制的《白发的期盼》精彩教学设计吧《白发的期盼》教学设计文章大全列表必修四新课文:《白发的期盼》《白发的期盼》教案2《白发的期盼》教学参考《白发的期盼》教学参考《白发的期盼》教学案例分析《白发的期盼》教案《白发的期盼》教案1(江苏省省级观摩课)《白发的期盼》教学案例《白发的期盼》同步练习《白发的期盼》教学实录(视频课堂)唐江澎:口语交际《白发的期盼》。
《白发的期盼(节选)》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白发的期盼(节选)》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白发的期盼(节选)》,使学生了解文章背景,掌握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农村改革,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书写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2.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场景,感受作者对家乡变化的期盼。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文章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生字词学习:引导学生自读课文,勾画出生字词,讨论学习生字词。
3. 课文朗读:组织学生分段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
4. 内容理解:讨论课文中所描绘的场景,理解作者对家乡变化的期盼。
5. 情感教育:引导学生关注农村改革,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作业设计:1. 回家后向父母讲述课文内容,分享学习心得。
2. 写一篇关于家乡变化的短文,锻炼写作能力。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保证教学质量。
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给予个别辅导,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全面发展。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2. 利用多媒体展示课文中所描述的场景,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七、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知识掌握程度。
2. 通过学生写的关于家乡变化的短文,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通过学生参与小组讨论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八、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白发的期盼(节选)》。
2. 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多媒体素材。
3. 生字词卡片。
部编苏教高中必修4《白发的期盼(节选)》郭诚敏教案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教学设计
《白发的期盼》教案【教学目标】1.讨论“空巢老人”的社会问题,学会关注生活,引导学生从自己做起,关注老人,感悟亲情,特别是能站在父母的角度来相互理解。
2.思考与“孝”有关的话题。
3.学会倾听,抓住关键信息。
【教学过程】一、导入当早晨5点30父母骑摩托车送你上学,你不经意间看到父母日渐稀疏的头发和悄然滋生的白发时,当你以“叛逆”的名义大声顶撞父母,父母有一天捂住胸口,颓然坐在沙发上时,当你责怪父母“老土,什么都不懂”时,当父母有一天需要你的搀扶时,你不禁会问,“父母的时间都去哪了?”(播放:《时间都去哪了?》)时间在你健壮的手臂上,在你智慧的眼神里,在你精力充沛的拼搏中,在你取得成就后的兴奋里。
接下来让我们走进《白发的期盼》,去倾听父母的心声。
二、学会倾听1.倾听是能力,是智慧,是美德。
“倾听”注意事项:倾听时应心无旁骛,专心致志;有目的地听,明确要求,有的放矢,提高效率;“好记忆不及烂笔头”,养成边听边记的好习惯(使用关键词记录法)。
三、倾听新闻走进文本【第一段录音】1.请从“人物身份、家庭状况、日常生活(工作)”三个方面,简要地叙述一下录音里采访对象的相关情况。
(注意:请用听到的素材回答)2.这位采访对象,她最需要的是什么?【第二段录音】1.作者采访的林女士等人生活的共同点是什么?他们最期盼的是什么?· `2.作者在这段录音中要告诉我们什么?【第三段录音】1. 在对待父母“精神赡养”的问题上,中年人、青年人的态度分别是怎样的?其实质是什么?【第四段录音】 |1. 魏先生在父亲去世后有怎样的感触?2. 作者通过这次采访,体现了一种怎样的意图?三、倾听自己走进心灵请大家结合对文章的理解,谈一谈自己的感受,或者自己想对父母说的话。
(学生回答时播放背景音乐《神秘花园》,学生回答是个性化的,教师注意引导)四、倾听历史(父母),走进未来(自己)让我们倾听父母的诉说!《白发的期盼》着重于告诉我们老人们需要精神赡养,它主要是提出问题。
《白发的期待》教案1(苏教版高二必修)教案教学设计
《白发的期待》教案1(苏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设计指导思想为真正体现活动体验式教学的特点,实现专题教学要求,本文的教学笔者特意准备了文本的数段录音剪辑,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倾听,在体验中学会欣赏。
学会倾听,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是正确倾听,二是善于倾听。
教师要能够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明了倾听的要素,掌握倾听的技巧,对于文本一方面要准确传达所听到的内容,一方面要通过自主的分析与判断,准确领会并表达出文本内涵。
作为一则新闻分析,《白发的期盼》主要探讨了“老年人精神需求”的问题,对于广播节目的制作者本身的意图,学生必须在倾听中思考感悟后有所获,同时能够做出自己的表达。
考虑到广播节目所特有的听觉感染力,在学生倾听、理解、表达的基础上,设计还要求学生能够初步学会赏析广播作品,能清楚、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通过活动体验,掌握倾听的要素,学会倾听,能准确把握并表达听到的信息。
2、通过活动体验,体验情感,感悟生活,初步学会欣赏广播作品。
教学重点与难点:1.学生能够在倾听活动中掌握倾听技巧,准确把握信息并予以表达。
2.对于广播作品的赏析能够有自己的独特思考。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先来做一个小游戏,我读一段文字,请同学认真听,然后请大家根据我所给的信息判断正误。
(师读)快十二点了,街上的行人不太多。
珠宝店的老板正在收拾店铺。
这时有一个人走了进来,好像在那里查看什么,一会儿就匆匆忙忙离开了。
店里又跑出一个人……不久,警车从珠宝店门口开过。
珠宝店的老板抬头看了看门外,什么话也没有说。
(投影,给出信息)1、故事发生的时间是晚上将近十二点的时候。
()2、珠宝店的老板正在收拾店铺,准备打烊。
()3、有一个男人走进珠宝店想行窃。
()4、后来从店里跑出来的人是个伙计。
()5、警车呼啸着从珠宝店门口开过只是在巡逻。
()6、珠宝店的老板什么话也没有说。
()(如此设计导入有两个目的,一是让学生在倾听文本之前对倾听要求有所了解,主要是发现问题;二是想唤起学生听的热情,改变以往的听课习惯,能够有参与倾听的冲动。
白发的期盼教案
活动体验——《白发的期盼》教学思路:《白发的期盼》是苏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必修四“走进语言现场”专题的内容,文本是一则节选的广播实录。
我设想以倾听广播录音的形式来组织教学,让学生在倾听中体验,通过表达倾听实现口语训练的目的。
学习目标:学会倾听,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是正确倾听,二是善于倾听。
结合教材内容,我主要设定了两个学习目标:1.学生能够掌握倾听的要素,能准确传达所听到的客观信息;2.学生借助倾听,能准确领会并表达出文本所蕴含的人文内涵。
考虑到广播节日所具有的听觉感染力,在学生学会倾听、善于倾听这个层面,笔者特意设定了第三个学习目标:通过活动,学生能够初步学会赏析广播作品,能清楚、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这三个学习目标又分别从倾听、理解、赏析三个方面提出了倾听的任务要求。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同学们,今天我们首先来做—个小游戏,我读——段文字,请同学认真听,然后请大家根据我所给的信息判断正误。
快十二点了,街上的行人不太多。
珠宝店的老板正在收拾店铺。
这时有一个人走了进来,好像在那里查看什么,一会儿就匆匆忙忙离开了。
店里又跑出一个人:这时,警车从珠宝店门口呼啸而过。
珠宝店的老板抬头看了看门外,什么话也没有说。
多媒体投影:根据你听到的信息,判断正误:1.故事发生的时间是晚上将近十二点的时候。
( )2.街上只有两三个行人。
( )3.珠宝店的老板正在收拾店铺,准备打烊。
( )4.有一个男人走进珠宝店。
( )5.走进了珠宝店的那个人在行窃之后慌慌张张地逃跑了。
( )6.店里的伙计追赶窃贼并报了警,( )7.警车呼啸着追捕窃贼。
( )8.珠宝店的老板什么话也没有说。
( )学生的判断生1:第…—项是正确的。
第二项不对,因为材料里只说“街—上的行人不太多”,没说“只有两三个行人”。
生2:第四项说是“一个男人走进店铺”,我好像听到老师您读的时候只是说“有——个人走进店铺”,而且也没说‘行窃”,所以第五项也是错误的。
《白发的期盼》教案
《白发的期盼》教案2〖必修四〗〖原创〗白发的期盼〖作者/会员名〗jsgylr 〖Email〗jsgylr@ 白发的期盼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通过活动体验,掌握倾听的要素,学会倾听,能准确把握并表达听到的信息。
2、通过活动体验,体验情感,感悟生活,初步学会欣赏广播作品。
教学重点与难点:1.学生能够在倾听活动中掌握倾听技巧,准确把握信息并予以表达。
2.对于广播作品的赏析能够有自己的独特思考。
教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播放《常回家看看》音乐。
随着时代的变革,安土重迁的传统观念已无法束缚年轻一代奔走四方的脚步,几世同堂固守家园的家庭模式也难以继续维持;同时,中国已经步入老龄社会,“空巢”家庭也越来越多,现代社会的养老模式成为人们必须高度关注的社会现象。
那么,如何解决继承传统与变革生活方式之间的矛盾?如何解决年轻人走天下成事业与老年人需求照顾关怀之间的矛盾?白发老人对忙碌的儿女们又有什么期盼呢?(板书课题)二、文体介绍:《白发的期盼》是一则新闻分析,曾获2000年亚广联信息节目奖。
亚广联的评语说,这个节目“主题好,内容丰富,体现了很高的制作水平”。
三、词语积累:赡养天伦之乐耳熟能详融洽溜达四、课文分析:学生自读课文,明确三个问题:(一)白发老人的期盼是什么?新闻分析由一则令人伤感的故事引入,用老人“一周说了两句话”的悲剧展现了老年人生活的孤独与寂寞,接下来几位老人又诉说着共同的感受:孤单,寂寞,无聊,苦闷,且并不急需物质方面的资助。
“那么,老年人想要什么呢?”借人口专家的分析,作者以特有的新闻敏感与理性视角,超越物质赡养的层面,提出了“精神赡养”这一现代理念,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
“精神赡养”包括两层意思:一是说.承担赡养责任的下一代应该充分关注并用很好的方式去满足老人的精神需求:另一层是说.是否尽到“精神赡养”的责任关键要看老人是否具有完好的精神状态。
接下来,作者围绕“精神赡养”这一主题.选择了老、中、青各种不同的对象.用人物谈话的声音来完成对事实的分析:养鸟以排解对孙子思念的老爷爷、苦苦等待越洋电话的“空巢”母亲,是缺失了“精神赡养”的老年人的典型代表.记者与他们的对话,进一步展现了老年人对“精神赡养”急切的期盼和低到可怜的一点要求。
语文iv人版第四专项版块二(白发的期盼)最新教案4
语文iv人版第四专项版块二(白发的期盼)最新教案4《白发的期盼》教案4教学课题:白发的期盼教学目标:1、理清课文的思路,用亲情来激发自己学习、生活的激情;2、用演讲本文的方式加深理解,掌握演讲的技巧。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与步骤【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随着时代的变革,安土重迁的传统观念已无法束缚年轻一代奔走四方的脚步,几世同堂固守家园的家庭模式也难以接着维持;同时,中国差不多步入老龄社会,“空巢”家庭也越来越多,现代社会的养老模式成为人们必须高度关注的社会现象。
亲情越来越淡薄,但白发的期盼却越来越强烈。
【二】整体感知这是一篇新闻分析广播稿,由引子和主体两大部分构成,引子部分由一位一周只说两句话的老人的悲惨命运,引出当代老人的需要——精神赡养。
主体部分分别是从老人的晚年生活和儿女的反应两个方面来组织材料,引人深思。
老人的精神需求:1、拿鸟当孙子养2、苦苦等待越洋电话儿女的反应:1、住的远有心无力型2、太疲劳,懒得动3、失去依赖,淡忘了父母恩情【三】讨论1、这篇广播稿获得2000年亚广联信息节目奖,给我们带来的启发和思考是什么?从时代高度深化人文内涵解放声音,以人为本简约是美,平淡是真2、播放《常回家看看》,把大伙带入情境,讨论如何扮演父母和子女的角色【四】课外阅读孝心无价毕淑敏我不喜爱一个苦孩求学的故事。
家庭十分困难,父亲逝去,弟妹嗷嗷待哺,可他大学毕业后,还要坚持读研究生,母亲只有去卖血……我以为那是一个自私的学子。
求学的路特别漫长,一生一世的事业,为必太在意几年蹉跎?况且这时间的分分秒秒都苦涩无比,需用母亲的鲜血灌溉!一个连母亲都无法挚爱的人,还能盼望他会爱谁?把自己的利益放在至高无上位置的人,怎能成为为人类献身的大师?我也不喜爱父母重病在床,断然离去的游子,不管你有多少理由。
地球离了谁都照样转动,不必将个人的力量夸大到不可思议的程度。
在一位老人行将就木的时候,将他对人世间最后的期冀斩断,以无望之心在寂寞中远行,那是对生命的大不敬。
白发的期盼高二下册语文教案
白发的期盼高二下册语文教案白发的期盼高二下册语文教案《白发的期盼》主要探讨了“老年人精神需求”的问题,对于广播节目的制作者本身的意图,学生必须在倾听中思考感悟后有所获,同时能够做出自己的表达。
以下是整理的白发的期盼高二下册语文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白发的期盼》教案教学目标1.我国已经进入老龄社会,老年问题突出,应引导学生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关注老人,感悟亲情,特别是能站在父母的角度来相互理解。
2.学生善于倾听,关键词记录,准确把握口语交流传递的信息。
3.学习采访和记录制作采访录音稿。
4.采访艺术:选择好社会热点问题,围绕采访中心精心选择采访对象(有代表性和说服力、吸引力),设计提问;记者解说串联语言,围绕采访对象和采访中心,精练扼要的点睛之笔,针对采访中的意外机智处理(预设和生成)等。
● 重点、难点1.学生能够在倾听活动中掌握倾听技巧,准确把握信息并予以表达。
2.对于广播作品的赏析能够有自己的独特思考。
● 设计思想先让学生倾听《白发的期盼》录音带,要求边听边摘录重要信息,并思考录音中涉及哪些人,以及作者编制“白发的期盼”的目的,然后引导学生探讨老年人的“精神赡养”问题并联想到自己家中的老年人的生活情况。
接着让学生用看的方式阅读《白发的期盼》,比较听与看这篇采访有何异同,思考本文的采访与《作为偶像》的采访有何异同,以便强化倾听的特殊魅力。
最后通过讲述《邓小平赡养继母》《讲个故事说“孝顺”》的故事,启发学生推崇孝敬道德,提倡孝敬教育,目的就是要把孝敬道德和爱人之心进一步提升,落实到每个人的心田,形成互尊互爱、相互敬重的新风尚。
课后的以“高中生与父母的关系”为主题作一个采访调查的作业,使学生敬老、爱老的人文情感与多样的采访形式共同得到提升。
课前准备:2.通过查阅资料及上网搜索等方式准备好《白发的期盼》录音带。
3.准备好陈红《常回家看看》的歌曲及歌词。
4.利用工具书,解决文中的文字障碍。
《白发的期盼》电子课文赵女士:我有一个老领导,他老伴已经去世多年了,他有好几个孩子但都不在身边。
《白发的期盼》教学实录-精选文档
《白发的期盼》教学实录《白发的期盼》教学实录师:同学们都习惯于用眼睛去获得信息,欣赏作品。
今天,我们要换一种形式,用耳朵来获取信息,欣赏作品。
只有目明耳聪,才算得上聪明。
请拿出笔来,注意记录,我放一段录音,请大家从“人物身份”“家庭状况一日常生活”三个方面,简要地叙述一下录音里采访对象的相关情况。
播放录音1(略)师:请哪位同学回答,你听到了什么内容,从三个方面来说。
生1:我听到的是一位年老的教师,她的老伴去世了——师:采访对象是一位什么样的教师?生1:年老的教师。
师:“年老的教师”具体吗?生1:退休的老教师。
师:哪个大学退休的?生1:北京大学。
师:姓什么?生1:姓吴。
师:对,咱们把它说全面一点。
生1:她的老伴去世了,她的两个女儿在美国。
她平时没有事就看看电视。
爬山——师:她平时是“看看电视,爬山”吗?日常工作、日常生活以什么为主?生1:还有做做实验什么的。
师:到学校里去做实验。
生1:还有,她的报酬很少,两个女儿很少回来陪她。
有个周末,她打电话给她的两个女儿,但是都没有人接。
师:你听到了很多,后边的内容我没要求回答。
这个也要注意,按要求回答问题。
是测试听力水平的一个很重要的标志。
许多人常常答非所问,关键是没听清楚。
好,请坐。
——就这三个方面,还有哪个同学要作补充吗?生2:这个老教师一个人住在一个80多平方米的房子里,每天都去学校做实验,等于给自己娱乐娱乐,玩一玩。
她觉得不能每天都闲在家里,只看看电视、睡睡觉之类的。
师:好的。
你在回答这一串问题的时候,如果从人物身份、家庭状况、日常生活这三个方面,再稍微梳理一下,比方说,就人物身份而言,她是怎么样,这样会表达得更好。
现在我再问一个问题,这个记者采访这样一段录音,想告诉我们什么?请概括一下。
有哪位同学准备回答?生2:我觉得,记者想告诉我们,让我们多关心老人。
因为她在走的时候,还说,那个老人还在拨着两个女儿的电话。
师:非常好!引用了你听到的基本素材来说明记者想告诉我们的东西。
《白发的期盼(节选)》教学设计(浙江省省级优课)语文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白发的期盼(节选)》,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中重要的词语和句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思念和愧疚之情,培养学生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激发学生对亲情的珍视。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中重要的词语和句式。
2. 培养学生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激发学生对亲情的珍视。
三、教学难点1. 文中一些表达深沉情感的句子,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并体会其中的情感。
2. 如何通过课文学习,激发学生对家庭、亲情的思考。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自主学习,合作探讨。
2. 以情感为主线,通过情境创设、情感体验,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感受作者的情感。
3. 以案例分析法,对文中的重点句子进行详细分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组关于家庭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家庭的重要性,导入《白发的期盼(节选)》的学习。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划出文中重要的词语和句式。
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内容,解决问题。
4. 情感体验:教师引导学生体验作者对母亲的思念和愧疚之情,激发学生的亲情意识。
5. 案例分析:教师对文中的重点句子进行详细分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6.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体会亲情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孝敬父母的意识。
7.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关于亲情的作文题,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表达对亲情的感悟。
六、教学内容1. 详细解读课文《白发的期盼(节选)》,深入理解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出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理解其表达效果。
七、教学步骤1. 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复习课文《白发的期盼(节选)》的主要内容。
《白发的期盼(节选)》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白发的期盼(节选)》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白发的期盼(节选)》的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并理解文章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主题。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亲情的伟大,学会珍惜和回报。
(3)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理解课文《白发的期盼(节选)》的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并理解文章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
2. 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课文主题,感受亲情的伟大。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亲情场景,引导学生思考亲情的重要性。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与家人之间的感人故事。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白发的期盼(节选)》,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结合注释,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并理解文章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
(2)全班交流:每组选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4. 情感体验(1)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课文主题,感受亲情的伟大。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谈谈如何珍惜和回报亲情。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亲情的重要性。
四、课后作业1. 抄写课文《白发的期盼(节选)》并背诵。
2. 运用本节课学到的生字词,写一篇关于亲情的短文。
3. 思考如何在生活中表达对家人的爱和感激,下周分享。
五、教学反思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学生对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情况。
3. 学生对亲情主题的感悟和表达。
4. 针对教学过程中的不足,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白发的期盼(节选)》教学设计(浙江省省级优课)语文教案
《白发的期盼(节选)》教学设计(浙江省省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白发的期盼(节选)》。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领会作者的表达意图。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语文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技巧,进行写作练习。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父母对子女的关爱和期盼,培养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
(2)理解亲情的重要性,珍惜与家人相处的时光。
(3)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心态。
二、教学内容:1. 课文《白发的期盼(节选)》的阅读与理解。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3. 讨论课文中所展现的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以及亲情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白发的期盼(节选)》。
(2)理解课文内容,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3)通过课文学习,体会亲情的重要性,培养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
2. 教学难点:(1)分析课文中的抽象句子,领会作者的表达意图。
(2)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技巧进行写作练习。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课文中的关键问题。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 采用情感教育法,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培养孝敬父母的意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白发的期盼(节选)》的作者和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了解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子。
3. 课堂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2)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4.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所展现的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
《白发的期盼》教学实录
《白发的期盼》教学实录《白发的期盼》教学实录《白发的期盼》教学实录师:同学们都习惯于用眼睛去获得信息,欣赏作品。
今天,我们要换一种形式,用耳朵来获取信息,欣赏作品。
只有目明耳聪,才算得上聪明。
请拿出笔来,注意记录,我放一段录音,请大家从“人物身份”“家庭状况一日常生活”三个方面,简要地叙述一下录音里采访对象的相关情况。
播放录音1(略)师:请哪位同学回答,你听到了什么内容,从三个方面来说。
生1:我听到的是一位年老的教师,她的老伴去世了——师:采访对象是一位什么样的教师?生1:年老的教师。
师:“年老的教师”具体吗?生1:退休的老教师。
师:哪个大学退休的?生1:北京大学。
师:姓什么?生1:姓吴。
师:对,咱们把它说全面一点。
生1:她的老伴去世了,她的两个女儿在美国。
她平时没有事就看看电视。
爬山——她的生活当中,最缺少的是什么?请引述你们听到的材料来回答。
听清我的问题了吗?最后的那位男生把我刚才问的问题重复一遍,好吗?生3:你刚才的问题是,“这位老人生活中最缺少什么?要用原话来引申。
”师:“用原话来引申”,我是提这样的问题吗?哪位同学把我刚才的问题再重述一下?你来试试,因为你离我比较近。
生4:是用录音里边所说的话来回答问题,我们所听到的。
师:对,用听到的那些素材来回答。
同学们平时上课的时候,有这样的习惯吗?就是当老师提问的时候,你会把它记录下来?众生:没有。
师:那你们课堂上会记些什么呢?老师黑板上写的东西?可要注意了,如果连老师课堂上问的问题都不清楚的话,那你接下来怎么学习呢?如果你听的是错的话,那么你接下来想的不就是错的吗?这就说明我们需要学会——什么?众生:学会倾听。
师:不只在我今天这样的课上要“学会倾听”,我们在每一个学习环节里面都需要做到。
好,下面我们来把这个问题解决一下:这个老人,她最需要的是什么?请用你听到的素材来回答。
生5:我觉得她最需要的还是关爱,因为我听到:当她生病的时候,只有在生大病的时候,才打电话给她儿子,因为他在美国——师:她儿子吗?生5:不,她女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高中语文标准教材
高二语文:白发的期待(教学实
录)
People need to communicate and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and language is the bridge of human communication and the link.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专业教学设计系列下载即可用 ---
高二语文:白发的期待(教学实录)
【设计指导思想】
为真正体现活动体验式教学的特点,实现专题教学要求,本文的教学笔者特意准备了文本的数段录音剪辑,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倾听,在体验中学会欣赏。
学会倾听,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是正确倾听,二是善于倾听。
教师要能够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明了倾听的要素,掌握倾听的技巧,对于文本一方面要准确传达所听到的内容,一方面要通过自主的分析与判断,准确领会并表达出文本内涵。
作为一则新闻分析,《白发的期盼》主要探讨了“老年人精神需求”的问题,对于广播节目的制作者本身的意图,学生必须在倾听中思考感悟后有所获,同时能够做出自己的表达。
考虑到广播节目所特有的听觉感染力,在学生倾听、理解、表达的基础上,设计还要求
学生能够初步学会赏析广播作品,能清楚、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通过活动体验,掌握倾听的要素,学会倾听,能准确把握并表达听到的信息。
2、通过活动体验,体验情感,感悟生活,初步学会欣赏广播作品。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学生能够在倾听活动中掌握倾听技巧,准确把握信息并予以表达。
2.对于广播作品的赏析能够有自己的独特思考。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先来做一个小游戏,我读一段文字,请同学认真听,然后请大家根据我所给的信息判断正误。
(师读)快十二点了,街上的行人不太多。
珠宝店的老板正在收拾店铺。
这时有一个人走了进来,好像在那里查看什么,一会儿就匆匆忙忙离开了。
店里又跑出一个人……不久,警车从珠宝店门口开过。
珠宝店的老板抬头看了看门外,什么话也没有说。
(投影,给出信息)
1、故事发生的时间是晚上将近十二点的时候。
()
2、珠宝店的老板正在收拾店铺,准备打烊。
()
3、有一个男人走进珠宝店想行窃。
()
4、后来从店里跑出来的人是个伙计。
()
5、警车呼啸着从珠宝店门口开过只是在巡逻。
()
6、珠宝店的老板什么话也没有说。
()
(如此设计导入有两个目的,一是让学生在倾听文本之前对倾听要求有所了解,主要是发现问题;二是想唤起学生听的热情,改变以往的听课习惯,能够有参与倾听的冲动。
一个简单的听力检测,首先想让学生明确的是倾听必须关注客观信息,避免下意识地判断与猜测,而设计所提供的信息点上一些非客观的信息干扰了学生的
判断,从而使学生获得一定的错误体验。
同时让学生在体验错误的基础上加深了对一些倾听要素的理解,明确了倾听的方法。
)
二、倾听文本
1.出示第一段录音剪辑(从“毛女士:我在东直门卖货……”到“陈先生:……并不是咱不孝顺”),要求学生认真倾听,并准确传达出所听到的客观信息,能概括复述录音中两位人物的说话内容。
(此环节是真正进入文本倾听的开始,是在导入的基础上对倾听要素的操练与巩固,要求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在态度和方法上进入状态,迅速避免主观判断,全面而准确的记录并表达所听到的客观信息。
)
2.倾听不仅仅是对声音信息的捕捉,对于一段相对完整的录音还需要加以分析判断,明确声音所要表达的主要意思,出示第二段录音剪辑(从“出高先生给画眉鸟洗澡的声音”到“出逗鸟声、鸟叫声压混”)。
听完录音主要解决两个问题:(1)在这段录音中有哪些主要信
息?(2)录音里是怎么说的呢?
(这个环节首先还是指向信息的把握,因为是采访录音,对话中的信息量相对较多,这就要求学生能在倾听中分析判断出主要信息予以表达。
思维参与是这一环节的重中之重。
)
3.倾听不仅仅是客观信息的接收与筛选,它还需要我们关注客观信息背后的内容,获得更深层次的信息。
出示第三段录音剪辑(从“记者:我认识这样一位老人……”到“……吴老师仍在轮番地拨着两个女儿的电话”)
听完录音解决三个问题:(1)从人物身份、家庭状况、日常生活三个方面简要叙述采访对象的相关情况。
(2)在这段录音中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3)录音最后说“吴老师仍在轮番地拨着两个女儿的电话”这里的“仍”字表现出了老人的什么心理?联系前一段录音中那位“拿鸟当孙子”的老人的心理说说为什么。
(三个问题的设计各有侧重,第一个还是指向信息的准确把握,帮助学生有条理的表达所掌握的内容;第二个问题开始指向学生倾听的切身体验,引导学生对信息内容的的情感解读、个性解读;第
三个问题是对文本深层信息的阅读导引,指向文本的人文内涵。
意图通过对老人心境的体验引发学生的思考,感悟作品主题。
)4.课题名为《白发的期盼》,你认为“白发”的“期盼”是什么呢?在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人知道、多少人理解“白发的期盼”呢?出示第四段录音剪辑(从“魏先生:我爸临去世的那年春节……”到结束)。
结合录音回答问题,并说说:魏先生理解自己父亲晚年的行为举动吗?他是如何做的呢?
(这是整个新闻广播的结尾部分,也是情感高潮部分。
这里的设计主要指向文本主题的理解与深化,让学生领悟文本深沉的人文内涵。
)
三、课堂小结
在人际交往中倾听是一种礼貌,是人们获得尊重的一个重要途径。
倾听也是一种学习,它能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
作为一种技能,我们必须学会倾听。
只有会倾听的人才会思考,才能学会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
学会倾听,我们首先要有一个专注的态度,要听仔细;要有一个适当的方法,要习惯记。
保证听到并传达出的客观信息完整和准确。
其次是要能对所有客观信息进行综合分析与判断,择要梳理,学会信息归类与整合。
第三要能情感参与,正确理解话语所要表达的意思,并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这个环节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回顾学习过程,获得直接经验。
并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
四、阅读文本,对比倾听
学生直接面对文本,阅读最后一段录音内容,并再次出示录音。
就声音的感染力、声响的生命力、真实感等方面与文本文字作比较,体会广播作品的特殊魅力。
(这个环节一方面继续引导学生在倾听中理解、体验、感悟,更深更好的把握文本主体;另一方面又要求学生能从单一的文本学习中跳出来,通过文字、声音表现力的比较,学会对广播作品的初步赏析,拓展语文意识,真正走向生活提升素养。
)
五、作业:
自由选择一段电影录音剪辑,仔细倾听并把听到的内容和感受写下来与同伴交流。
XXX图文设计
本文档文字均可以自由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