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大战的全面爆发和扩大

合集下载

两次世界大战及战后新秩序

两次世界大战及战后新秩序
1945年5月8日德国签署投降书,欧洲战事结束。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签署了无条件 投降书。
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正义战争
二战后的国际格局:两极格局
1、冷战政策: ①序幕:1946年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 ②开始:杜鲁门主义出台 ③拓展到经济、军事领域:马歇尔计划、北大西
经济格局:
(经济全球化)
原因:冷战结束后,和平和发展是世界发展主流; 第三次科技革命
表现:国际投资与贸易;跨国公司;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 中国融入全球化表现: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
举办上海APEC会议 中国应对经济全球化措施: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
制定防范风险的有效措施; 引进资金技术; 学习先进管理经验。
斯大林格勒战役(1942---1943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 点。 诺曼底登陆(1944 年6 月6 日)---美英军队在法国的诺曼底登 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1、《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标志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 2、雅尔塔会议:1945 年2 月,苏、美、英 。内容:① 分区占 领德国(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② 战后成立联合国;③ 苏联在 结束欧战的三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等
洋公约组织 2、正式形成:1949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1955 年华沙条约组织建立 3、结束: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
冷战后的世界格局:
当今世界格局:暂时形成“一超多强”局面,朝多极
政 治 格 局 : 化方向发展。
霸权主义是对多极化趋势的挑战,如科索沃战争。 政治格局形成过程中,经济实力起决定作用。
1、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立标志:
①1919年巴黎和会召开并签订对德国的《凡尔赛和约》 及其他一系列和约,构成凡尔赛体系,确立帝国主义在欧洲、 西亚、非洲的秩序;

第15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 课件(共24张PPT)

第15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 课件(共24张PPT)

太平洋战争形势
二、 反法西斯联盟与二战的转折
1 反法西斯联盟的成立
1942年1月1日,美、英、苏、 中等26国在华盛顿发表宣言。决心 共同战败德、意、日法西斯侵略, 决不和敌国单独议和。宣言标志着 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
二、 反法西斯联盟与二战的转折
2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与诺曼底登陆
1942年7月-1943年2月,苏德战场上爆发了 斯大林格勒战役。德国为避免两线作战, 决定集中力量先打败苏联,苏军誓死防守, 最终,苏联获得胜利,此次战役成为二战 中的重要转折点,苏联开始战略反攻。
英国首相丘吉尔
一、 二战的全面爆发与扩大
3 德国入侵苏联
1941年6月,德国集结550多万大 军,用闪电战突袭苏联。短时 间内,苏联丧失大片国土,但 是在莫斯科保卫战当中,取得 胜利,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 神话。
苏德战场形势
一、 二战的全面爆发与扩大
4 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了美 国太平洋海军基地珍珠港,美 国对日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 日本还趁机向东南亚等地区发 动进攻,二战达到最大规模。
随堂练习
1.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以下历史事件是( B )
①日军偷袭珍珠港 ②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③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④诺曼底登陆 ⑤百团大战 A.②③⑤④① B. ②⑤①③④ C. ②⑤③①④ D. ②③①⑤④
随堂练习
2.1942年,26国签署的《联合国家宣言》规定:“每一(签字国)政 府各自保证对与各该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附从者使用其全
以占领澳洲、打下印度…………罗斯福的话主要说明( C )
A. 美国应该支持中国抗战 B. 美国对中国的抗战抱有同情心 C. 中国抗战有力支援了其它国家的反法西斯战争 D. 美国对中国抗战持观望态度

世界历史——第一次世界大战

世界历史——第一次世界大战

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协
• 三国同盟
德意志第二帝国
奥匈帝国
意大利王国
• 三国协约协
大英帝国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俄罗斯帝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项目 19世纪中期工业产量 所占位次 德国 3 4.6 2 4 美国 4 8.1 1 5 英国 1 1.3 3 1 法国 2 1.9 4 2
索姆河战役
• 索姆河战役(英语:Battle of Somme法语:Bataille de la Somme)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的一次会战,时 间发生在1916年7月1日到11月18日间,英、法两国为突 破德军防御并将其击退到法德边境,于是在位于法国北方 的索姆河区域实施作战。双方伤亡共计130万人,是一战 中最惨烈的阵地战,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把坦克投入实 战中。
三对矛盾
• 英德矛盾:世界霸权、殖民地问题 • 德法矛盾:争夺欧洲霸权、普法战争后果 • 俄奥矛盾:争夺巴尔干半岛
(19世纪末欧洲武装的和平)
两大军事集团
• 同盟国集团 普法战争后,普鲁士首相俾斯麦担心法国报复,因此他采 取结盟政策,围堵法国。他本来使德国与奥匈帝国及俄国 结成“三皇同盟”,可是后来俄国在1878年的柏林会议上, 因巴尔干半岛问题,与奥匈帝国发生利益冲突。德国最终 在1879年选择了奥匈帝国作为盟友,与奥匈帝国缔结秘密 的德奥联盟。此外,俾斯麦转而与因为与法国在殖民地事 务上发生冲突,在1881年争夺北非突尼斯失败,而面临孤 立的意大利结盟。因此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与意大利王 国三国缔结“三国同盟”。
马恩河会战
•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法联军与德军于1914年和1918年在马恩河 地区进行的两次会战。第一次会战始于1914年9月4日英法军队撤过 马恩河。9月5日~12日,英法联军以6个集团军66个师约108万人进 行全线反攻。英法联军在宽达200千米的地带上,向前推进60千米, 从而使西线转入持久的阵地战阶段。在这次会战中,德军伤亡约21万 人,法军约14万人。这是一次高度机动的会战,是西线1914年战局 中有利于联军的转折点。 • 第二次会战始于1918年7月15日,德军以3个集团军的兵力在马恩河 突出部地区对英法联军发动进攻。7月18日,英法联军向德军发起反 攻。在主要突击方向上同德军18个师展开激战,将德军打退到埃纳河 和韦勒河一线。8月5日会战结束。德军损失12万人;联军损失近6万 人。联军向前推进42千米,防线缩短45千米,消除了对巴黎的威胁, 主动权转到协约国一方。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ppt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ppt

邱丽丹
国民党正面战场
①淞沪会战:上海失守。 淞沪会战:上海失守。 ②太原会战:忻口战役阻击日军。 太原会战:忻口战役阻击日军。 ③南京失守:国民政府迁往重庆,日军 南京失守:国民政府迁往重庆, 制造南京大屠杀。 制造南京大屠杀。 ④徐州会战:李宗仁指挥的台儿庄战役 徐州会战: 是抗战以来取得的最大胜利。 是抗战以来取得的最大胜利。
曲靖师范学院
邱丽丹
日本人在我国犯下的滔天大罪
曲靖师范学院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横尸遍地
邱丽丹
南京大屠杀
曲靖师范学院
邱丽丹
曲靖师范学院
被日军集体枪杀: 被日军集体枪杀: 19万多人+被日军零散枪杀: 万多人+被日军零散枪杀: 万多人 15万多人=30万人以上 万多人= 万人以上 万多人
邱丽丹
曲靖师范学院
邱丽丹
曲靖师范学院
邱丽丹
1938年 年
曲靖师范学院
邱丽丹
本课小结】 【本课小结】
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以 在这民族危亡的生死关头, 后,在这民族危亡的生死关头, 中华民族各阶级和阶层抛弃前 最终走到了一起, 嫌,最终走到了一起,建立起 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统一 战线的指引下, 战线的指引下,国民政府领导 的正面战场和中共领导的敌后 战场互相配合、互相支援。 战场互相配合、互相支援。
邱丽丹
曲靖师范学院
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形势图
邱丽丹
曲靖师范学院
3.实现意义 .
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实现, 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实现,标志着抗日民族 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这是大势所趋, 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这是大势所趋,也是人心 所向; 所向;是中国共产党顺应历史潮流采取正确政策 的结果,也是与国民党政策的转变分不开的。 的结果,也是与国民党政策的转变分不开的。正 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那样: 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那样:“将对于打倒日本 帝国主义发生决定性作用” 帝国主义发生决定性作用”。

第二次世界大战教案

第二次世界大战教案

第二章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一节二战的全面爆发和扩大(第一课时)教材分析本节以欧洲为中心叙述了二战前夕、二战初期、二战的扩大三个阶段的历史。

在二战前夕,德国宰割捷克斯洛伐克的过程中,英、法帝国主义用牺牲捷克斯洛伐克的办法,企图推动德国进攻社会主义苏联。

英、法纵容法西斯侵略,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1939年9月,二战首先在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全面爆发。

由于绥靖政策的影响,在希特勒闪电战的攻击下,12个欧洲国家被法西斯德国侵占、控制。

1941年6月22日德国对苏联发动突然袭击,第二次世界大战扩大了。

在卫国战争中,苏联军民取得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

教学目的1.基础知识:慕尼黑会议及其后果;德军“闪击”波兰,二战全面爆发;“奇怪的战争;敦刻尔克撤退;法国溃败;不列颠之战2.思想教育:①通过讲述,使学生认识慕尼黑阴谋是英、法牺牲小国以达到祸水东引的目的的不光彩行为。

②通过分析,使学生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德、意和英、法之间是帝国主义的非正义战争。

3.能力培养: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二战初期战争的性质培养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分析战争性质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慕尼黑会议;法国的溃败难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战争性质的复杂性。

教学方法讲述法;多媒体辅助教学;分组讨论法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提问:1938年以前,德、意、日法西斯进行了哪些侵略活动?英、法、美等帝国主义是怎样对待这些侵略行为的?(学生回答略)由于法西斯国家的疯狂侵略和英、法、美的纵容政策,致使局部战争演变为全面的世界性大战。

这节课我们讲述二战的爆发和扩大第一课时。

(板书课题)2、(讲授新课)师:(把学生分成小组,分别代表英、法、德、美、捷、波、苏)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有原因,那么二战爆发的原因是什么?可联系我们学过的历史,首先我们分析根本原因。

一、二战爆发的原因生:根本原因: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加剧。

经济方面:一战后英法经济发展困难重重德国利用英、法、美矛盾,主要依靠美国的支持使经济恢复并再度超过英、法政治方面:德、日较多的保留了军国主义和专制主义传统,在经济大危机的打击下,当本国阶级矛盾激化时就抛弃了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建立了法西斯专政。

2020年高考历史:选考二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2020年高考历史:选考二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选考二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一、第一次世界大战1.背景(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加剧。

(2)主要原因:欧洲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的对峙。

(3)催化因素:科技进步成果被运用于军事领域。

(4)思想根源: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泛滥。

(5)导火线:1914年6月的萨拉热窝事件。

2.过程3.性质、后果(1)性质:一场帝国主义性质的战争,对交战双方来讲都是非正义的。

(2)后果①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②西欧相对衰落,国际地位下降,美日崛起。

③引发了独立和革命浪潮,俄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出现了民族解放运动和无产阶级革命高潮。

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凡尔赛体系(1)建立: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协约国先后同德国、奥地利、保加利亚、匈牙利、土耳其等战败国签订了一系列和约,这些条约与《凡尔赛和约》、国际联盟盟约结为一体,构成了所谓的“凡尔赛体系”。

其中,最主要的是“对德和约”,即《凡尔赛和约》。

和约的主要内容包括:领土问题、殖民地问题、军备问题、赔款问题。

(2)实质:列强在欧洲、非洲和中东地区确立的国际关系新秩序。

(3)影响①暂时协调了帝国主义国家在欧洲、非洲和中东地区的矛盾。

②使欧洲和中东的政治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欧洲出现一系列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

③体系充满了掠夺性和分赃性,内部隐含了许多矛盾,使这一体系不能稳定、持久。

2.华盛顿体系(1)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英、日三国在亚太地区相互争夺,为缓和它们之间的矛盾和重新分割太平洋地区的势力范围而召开华盛顿会议。

(2)内容①《四国条约》:美、英、法、日四国互相尊重它们在太平洋区域内岛屿属地和领地的权利;英日同盟解散。

是美国外交的胜利。

对日本来说,一方面其扩张野心受到遏制,另一方面其在太平洋上的权益得到了大国的承认。

②《五国海军条约》:美、英、日、法、意分别规定五国海军主力舰吨位的比例。

其签订标志着英国海上优势的丧失,日本主力舰吨位劣于英、美,是美国外交的又一胜利。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课件(共31张P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课件(共31张PPT)
萨拉热窝事件——第陈一述次道世:界“大我战毫的不导后火悔线, 因为我坚信我消灭了一个 给我们带来灾难的人,做 了一件好事。”
“为争取民族独立和自 斐迪南由夫而妇在献萨身拉的热爱窝国被刺青年 ”
1914年6月28日
刺客加夫里洛·普林西普被逮捕
萨拉热窝事件中的刺客普林西普在 被审判时陈述道:“我毫不后悔, 因为我坚信我消灭了一个给我们带 来灾难的人,做了一件好事。”
国战败,受到的削弱比英法更甚,并且陷入经济困境。
美国获得百年难逢的发财良机。大战结束时,全世界进 出口总额减少了40%,而美国的进出口贸易却猛烈扩大。到 1919是年美,俄协两约个国大欠国美开国始债崛务起约的1标00志亿;美元。世界黄金储备的 40%在美国手中。
沙皇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建立苏维埃政权,也永远从 帝国主义列强的名单中勾销了。
的的人印削 殖们度这弱 民、在场了 地代他战帝国议们争国家制所既主的的占是义民埃据一的族及的个殖觉、地结民醒非方局力。洲,,量人迟也,的早是进非将一一洲出个步。现开促独端进立。了的世殖中界民国上地、较半自蒙治昧
思考:第一次世界大战有何启示? 1、珍爱和平,远离战争。 2、用和平的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 流。 3、科技是把双刃剑,要趋利避害。 4、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 中
2、中国也参加协约国方面作战;
立 ”
3、俄国爆发十月革命,退出战争。


同盟国
美中 英法俄意
协约国
战争的天平
即将开赴前线的美军士兵
美国巨大的人力、财力、物力从经济、军事、政治方 面大大加强了协约国集团的实力,加速了一战中协约国的 胜利。
协约国阵营的变化
两年半的“中立”使美国在 国际贸易中独占鳌头。美国工 业总产值1914年为249亿2千 万美元,1919年为639亿7千 万美元,增长156.7%。美国 从债务国变成了债权国。迄 1919年,美国借给协约国的战 债约一百亿美元,成了二十个 国家的债主。它还把世界黄金 储备的40%掌握到了手里。

第二次世界大战_高一历史教案_模板

第二次世界大战_高一历史教案_模板

第二次世界大战_高一历史教案_模板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一节大战的全面爆发和扩大(一)教学目的:1.基础知识目标:慕尼黑会议;德吞并捷克;突袭波兰;二战全面爆发;奇怪的战争;德攻占丹、挪、卢、荷、比;敦刻尔克撤退;法国溃败和戴高乐的自由法国运动;不列颠之战;德军侵入巴尔干;突袭苏联;二战扩大;苏联卫国战争开始;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

2.思想教育目标:①慕尼黑会议是英、法牺牲小国以达到祸水东引的目的的一次大阴谋,英、法纵容法西斯侵略,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世界大战首先在帝国主义国家英、法和德、意之间全面爆发,英、法尝尽苦果。

②二战初,德、意和英、法之间是帝国主义的非正义战争,中国等进行的是反法西斯的民族解放战争,苏联进行的是反法西斯卫国战争。

3.能力培养目标:通过思考题培养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在复杂情况下分析战争性质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慕尼黑阴谋,法国的溃败,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

2.难点:二战初期性质的复杂性。

(三)教学时数:4课时(四)教学方法与手段:讲述,谈话法,投影,录像(五)教学过程[复习提问] 德、意、日三国勾结,对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导入新课] 由于德、意、日三国勾结,疯狂地对外侵略扩张,给世界和平带来了严重威胁,加速了发动侵略战争的步伐,终于导致了二战的爆发。

[讲授新课]一、慕尼黑会议(板)(挂93页图)1936年,德国无视凡尔赛和约的规定,将军队开进菜茵非武装地区。

1938.3希特勒出兵吞并了奥地利,这两次行动都是违反巴黎和约的规定的,但都没有得到英、法的抵制和制裁,这使希特勒的野心越来越大,他的下一个目标,便对准了捷克斯洛伐克。

捷克西北部的苏台德区居民大部分是德意志人,他们在捷克属于少数民族,希特勒唆使当地的纳粹党羽提出苏台德区“自治”的要求,接着又提出苏台德区与德国合并,捷政府拒绝了合并要求。

希特勒便在德捷边境集结军队,进行战争威胁,而对德国的侵略行为,捷、英、法分别是什么态度呢?(P92小一)英法政府既害怕战争,又妄想祸水东引,牺牲捷克斯洛伐克的利益,把希特勒的侵略矛头引向苏联,使其两败俱伤坐受渔翁之利。

第二次世界大战教案

第二次世界大战教案

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一节大战的全面爆发和扩大(一)教学目的:1.基础知识目标:慕尼黑会议;德吞并捷克;突袭波兰;二战全面爆发;奇怪的战争;德攻占丹、挪、卢、荷、比;敦刻尔克撤退;法国溃败和戴高乐的自由法国运动;不列颠之战;德军侵入巴尔干;突袭苏联;二战扩大;苏联卫国战争开始;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

2.思想教育目标:①慕尼黑会议是英、法牺牲小国以达到祸水东引的目的的一次大阴谋,英、法纵容法西斯侵略,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世界大战首先在帝国主义国家英、法和德、意之间全面爆发,英、法尝尽苦果。

②二战初,德、意和英、法之间是帝国主义的非正义战争,中国等进行的是反法西斯的民族解放战争,苏联进行的是反法西斯卫国战争。

3.能力培养目标:通过思考题培养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在复杂情况下分析战争性质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慕尼黑阴谋,法国的溃败,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

2.难点:二战初期性质的复杂性。

(三)教学时数:4课时(四)教学方法与手段:讲述,谈话法,投影,录像(五)教学过程[复习提问]德、意、日三国勾结,对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导入新课]由于德、意、日三国勾结,疯狂地对外侵略扩张,给世界和平带来了严重威胁,加速了发动侵略战争的步伐,终于导致了二战的爆发。

[讲授新课]一、xx会议(板)(挂93页图)1936年,德国无视凡尔赛和约的规定,将军队开进菜茵非武装地区。

1938.3希特勒出兵吞并了奥地利,这两次行动都是违反巴黎和约的规定的,但都没有得到英、法的抵制和制裁,这使希特勒的野心越来越大,他的下一个目标,便对准了捷克斯洛伐克。

捷克西北部的苏台德区居民大部分是德意志人,他们在捷克属于少数民族,希特勒唆使当地的纳粹党羽提出苏台德区“自治”的要求,接着又提出苏台德区与德国合并,捷政府拒绝了合并要求。

希特勒便在德捷边境集结军队,进行战争威胁,而对德国的侵略行为,捷、英、法分别是什么态度呢?(P92小一)英法政府既害怕战争,又妄想祸水东引,牺牲捷克斯洛伐克的利益,把希特勒的侵略矛头引向苏联,使其两败俱伤坐受渔翁之利。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果和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果和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果和影响一、大战造成的损失和破坏第一次世界大战从1914年8月4日全面爆发到1918年11月11日结束,前后持续了4年零3个多月,参战的有30个国家,约15亿人,占当时世界人口总数的67%。

战争中双方动员了约7351万人走上前线,其中协约国方面达4835万,同盟国方面为2516万。

主要交战国中被动员入伍者在有劳动能力的男性公民中所占比例高达50%,在某些国家,例如法国,甚至超过半数。

在整个战争中,在长达几千公里的战线上,大规模会战不下几十次,每次会战几乎都是一场大屠杀。

交战各国不仅动用了全部新型武器,而且动员了所有的政治、经济和宣传舆论力量。

战争所带来最直接、最明显的后果是人力、物力的巨大损失和破坏。

直接死于战争的军人即达900万,另有2000多万受伤,350万成为终身残废,饿死、疫死者大约1000万。

直接经济损失约1805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约1516亿美元。

大量的房屋、铁路、桥梁、工厂、农田遭到破坏。

协约国和中立国的商船损失总计高达1285万吨,其中被潜艇击沉的达1115万吨。

生产遭到沉重打击,纯粹从经济角度估计,欧洲的工业发展倒退了8年。

二、帝国主义列强力量的消长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重大后果之一是欧洲的衰落和美国、日本的兴起。

罗曼诺夫王朝统治的俄罗斯帝国、霍亨索伦王朝统治的德意志帝国、哈布斯堡王朝统治的奥匈帝国灭亡了。

欧洲的三个反动堡垒被摧毁,代之而兴的是人类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和德意志共和国、奥地利共和国、波兰共和国、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匈牙利共和国等一系列资产阶级共和国。

英、法虽然是战胜国,但在战争中被严重削弱了。

从表面上看,英帝国的疆域更加扩大,但各自治领的离心力日益加强,英帝国终于改组为英联邦;印度等殖民地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如火如荼,再也无法把它们平息下去。

英国作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的地位早在1913年已经让位给美国,战后英美之间经济实力的差距则拉开得越来越大,英国海上霸主的地位也一去不复返了。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在1914—1918年,它是帝国主义国家两大集团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势力范围和霸权而进行的首次世界规模的战争。

它在世界军事发展史上处于划时代的地位。

这次大战是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面临危机的产物,是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发展不平衡的结果。

德国早在1 879年就与奥匈帝国结成反对俄、法的军事同盟,1882年意大利加入这个同盟,从而形成了一个侵略性的军事政治集团,称“三国同盟”(即同盟国)。

俄、法对此很快作出反应,1891~1893年建立了俄法联盟,英国随后加入,形成了协约国。

这样,同盟国和协约国两大军事集团就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殖民地而展开了激烈斗争。

1914年6月28日,奥国皇储斐迪南大公这为竭力想吞并塞尔维亚的军国主义分子,携同妻子到波斯尼亚检阅军事演习,在萨拉热窝遭到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的暗杀。

这次事件成了战争的导火线。

7月28日,奥国对塞尔维亚宣战。

把塞尔维亚视为争霸前哨的俄国于7月30日宣布总动员。

8月1日、3日,德国分别向俄、法宣战,因为比利时拒绝接受德军通过本国领土的最后通牒,俄国同时向比利时宣战。

英国曾要求德国维护比利时的中立,遭拒绝后于8月4日对德宣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就这样打了起来。

前后卷入战争的有六大洲的33个国家,15亿人(占当时地球人口的三分之二以上),大战期间大约有7000万人被动员参军。

大战开始后,欧洲大陆上出现了三条战线:西线,从北海延伸到瑞士边境,由英、法、比、三国军队对德作战;东线,北起波罗的海,南至罗马尼亚,由俄军对德、奥作战;另外有巴尔干战线,由塞尔维亚军对奥军作战。

战争在陆上、空中、海上和海下同时进行,战场遍及欧、亚、非洲和大西洋、地中海、太平洋等海域。

欧洲特别是法国是决定全局的主战场,海上以北海为主战场。

各主要交战国的战略方针的共同点是:片面强调战略进攻,轻视防御;企图依靠一两次总决战决定胜负;立足于依靠战前物资储备打短期战争。

《世界现代史》教学大纲

《世界现代史》教学大纲

《世界现代史》教学大纲(历史学专业本科试用)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总学时:72总学分:4开课学期:第4学期适用专业:历史学先修课程:世界近代史一、课程性质与任务世界现代史是高等院校历史学专业基础必修课程。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系统介绍世界主要国家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历史,重点阐述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第二次世界大战等重大历史事件。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明确世界现代史的研究对象,学习世界现代史的研究方法,掌握世界现代史的基础知识,完成世界现代史的学习任务。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世界现代史的基本史实,把握世界现代史发展的脉络与规律,培养学生在世界视野下看问题的思维。

使学生了解有关重大历史问题的研究动态、研究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初步撰写学术研究论文的能力。

三、教学时数分配四、教学内容和课时分配绪论(2学时)【教学目的要求】世界现代史是世界通史的一部分,大体上相当于20世纪上半期的历史。

以革命与战争为主,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战。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明确世界现代史的研究对象,掌握世界现代史的研究方法,完成世界现代史的学习任务。

【教学主要内容】一、世界现代史的研究对象及学习任务二、世界现代史的研究方法三、相关研究史的整理以及参考文献资料的介绍四、参考书目第一章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6学时)【教学目的要求】俄国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历史事件,经历了酝酿、准备、爆发、胜利和巩固的历史进程。

历时三年有余。

其间国家政权更替,社会制度发生深刻变革。

【教学重点与难点】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教学主要内容】第一节1917年的俄国革命一、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条件二、二月革命及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三、《四月提纲》的发表与临时政府统治的危机四、七月事变和武装起义方针的确定五、革命形势的成熟和十月武装起义的胜利第二节革命胜利初期的苏维埃俄国一、苏维埃政权的建立及初期的政治经济措施二、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三节粉碎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一、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战争的开始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三、粉碎协约国三次武装进攻四、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历史意义第二章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后初期的国际关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6学时)【教学目的要求】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协约国五强英、法、美、意、日又展开新的争霸斗争。

选修3第2单元第2课时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扩大与转折(人教版浙江专用)

选修3第2单元第2课时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扩大与转折(人教版浙江专用)

3.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扩大。 (1)苏德战争爆发:1941年6月22日,德 国突袭苏联,二战进一步扩大。 (2)太平洋战争爆发:同年12月7日,日 珍珠港 。随后,美英对日宣战,二战 本突袭 达到真正世界规模。 (3)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 ①历史背景: 法西斯国家 侵略对全人类 的安全和民主制度构成严重威胁。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 1.苏德战场: (1)莫斯科战役:1941年底,朱可夫指 德军不 。 挥下取得莫斯科保卫战胜利,打破 可战胜的神话。 (2)斯大林格勒战役:1943年2月,苏军 取得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苏德战场发 生 根本转折,这也是二战的转折点。
2.太平洋战场:1942年6月中途岛战役 , 日本失败,丧失在太平洋战场战略主动权,太 平洋战争出现转折。 3.北非战场:1942年10月,阿拉曼 战役 后,北非战场的形势也发生了转折。 4.影响:随着斯大林格勒战役、阿拉曼 。 战役和 中途岛 战役的胜利,第二次世界大战的 各主要战场都发生了根本性的转折,世界反法 西斯同盟开始牢牢掌握战场的主动权。
③性质: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组成 的国际 反法西斯统一战线。 ④意义和作用:同盟国的军事、经 济力量对轴心国形成压倒性优势,为战 胜法西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学法指导】二战从爆发到扩大到最大 规模,复习时要从两个战场的扩大来理 解苏联和美国参战后对整个战争进程的 影响,体会法西斯国家疯狂扩大战争的 过程也是不断走向毁灭的过程。从国家 利益的角度分析并归纳国际反法西斯联 盟的形成过程及意义,理解世界反法西 斯同盟的形成,是不同社会制度国家搁 置分歧、联合行动的结果。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①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后,出于自身安全和利益的考虑,反法西斯 国家逐渐加强了对法西斯的制裁并日渐联合 起来;②1940年,英美等国对日本实行战 略物资的贸易禁运;③1941年秋美英联合 发表了《大西洋宪章》,同时加强了对苏联 的援助;④1942年初,中美英苏等26国集 会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世界 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一次世界大战》评课稿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一次世界大战》评课稿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一次世界大战》评课稿一、教材选编和结构1. 教材选编情况本课程以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为教材,选编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这一单元。

该单元内容丰富,涵盖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战争过程、战争影响等方面。

教材整体选编合理,条理清晰。

2. 教材结构分析该单元主要内容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节:战争的爆发•第二节:坚持和平的努力•第三节:持续的战争•第四节:以死安和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第一次世界大战》这一单元,学生应当达到以下知识目标:•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和战争过程;•掌握各国参战情况、战争局势发展;•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世界带来的深远影响。

以上知识目标与教材内容相契合,有助于学生全面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

2. 能力目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应当具备以下能力:•运用历史思维进行分析和判断;•能够运用地图等工具解读战争相关信息;•能够进行简要的历史事件叙述和论述。

以上能力目标有助于学生培养独立思考和历史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第一次世界大战》这一单元,培养学生的以下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兴趣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互助精神。

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情感交流能力。

三、教学内容分析1. 知识点梳理本单元的主要知识点如下:•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和战争爆发;•各国参战情况及战争局势发展;•战争对各国经济和政治的影响;•武器和战术的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和影响。

2. 教学重难点分析(1)教学重点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主要有:•学习和掌握各国参战情况及战争局势发展;•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各国经济和政治的影响;•掌握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和影响。

(2)教学难点本单元的教学难点主要有:•通过图表和地图读懂战争相关信息;•进行简要的历史事件叙述和论述。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本单元教学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问答法、小组合作探究法等,注重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参与性。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优质教案(统编)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优质教案(统编)

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材分析:《历史课程标准》要求:知道“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战役等;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了解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

两次工业革命后,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

本课主要讲述了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以及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和结果。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一次规模空前的战争,是西方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而发动的一场帝国主义战争,产生了巨大影响。

教学目标1.了解萨拉热窝事件出现的原因、经过及影响概述,凡尔登战役发生的时间、地点、结果及意义;知道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止时间影响及启示。

2.探讨突发事件对历史发展的影响,提高独立思考和从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阅读教材地图概括出萨拉热窝事件发生的原因、时间,对普林西普的刺杀行为能正确的认识,认识到恐怖行为的危害性;认识到战争的残酷性,树立学生珍爱和平,拒绝战争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两大军事对抗集团的形成;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战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教学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性质的分析。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展示图片:“让别的国家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德国满足蓝色的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也要求阳光下的地盘。

”——德国外交大臣皮洛夫教师:漫画中德国水兵在英国水兵面前挑衅似地挥扬着德国国旗。

那么,德国向英国挑战的“底气”来自何处?下面就让我们一起今天的新课《第一次世界大战》。

(设计意图)以漫画的形式导入生动直观,加上文字材料的解释说明,使学生产生了解德国为何如此做的冲动,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顺利引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原因。

教师也可以使用体系化资源中“【课程引入】第一次世界大战情境导入”情境视频导入,让学生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概况后再讲解新课。

【讲授新课】一、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1)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德国教师:介绍德国第二次工业革命发展概况① 1876年,德国人奥托制造出第一台煤气内燃机。

九年级历史下册《大战的爆发与扩大》简明课件

九年级历史下册《大战的爆发与扩大》简明课件
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 (1939.9-1945.9)
两次世界大战爆发共同原因:资本主义政治经济 (相隔25年) (根本) 39.9-1945.9)
两次世界大战爆发共同原因:资本主义政治经济 (相隔25年) (根本) 发展不平衡 第6课 大战的爆发与扩大 背 记 口 诀 割让捷克慕尼黑, 德国攻苏也突袭。 日本偷袭珍珠港, 二十六国同对敌。
日本偷袭珍珠港
1940 日本抛出“大东亚共容圈”计划,侵略东 南亚。 1941.12.7 日军偷袭美国军事基地珍珠港,太 平洋战争爆发, (代号“虎 虎 虎”) 二战进一步扩大。
《联合国家宣言》发表 (当时还没有成立联合国)
目的:联合起来对付共同的敌人-德意日法西斯 根本原因:世界人民与法西斯国家矛盾激化 时间:1942.1 签署国: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 地点:华盛顿 影响: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建立,使战争 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成为反法西斯战争取得的决定 性因素之一。
友 情 提 示
二战初期,德国法西斯处于战略进攻地位的原因: (P037.问题讨论与之有相同的一些要点) ①蓄谋已久,准备充分。 ②英、法长期推行绥靖政策(主要原因)。 ③一些小国国力太弱或存在依赖心理。
德国进攻苏联
1941.6.22 德军分三路突袭苏联(代号“巴巴 罗萨”计划)。苏联卫国战争(苏德战争)开始, 二战扩大,转变为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 1941.9-1942年春 莫斯科保卫战胜利,粉碎了 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类似中国平型关大捷意义) ★在东方的中国:1931年、1937年 最早开辟大规 模反法西斯战场
P037.温故知新
列举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和逐步扩大的主要事件。
答: ①1939.9 德军突袭波兰,英法被迫对德宣 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②1941.6 德军突袭苏联,苏德战争爆发, “二战”扩大。 ③1941.12 日军偷袭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 太平洋战争爆发,“二战”进一步扩大。

3讲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及胜利

3讲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及胜利

英美回应

பைடு நூலகம்
七七事变特别是八一三事变后,严重地损害了 美英在华利益,但他们继续高唱“中立”和“不干 涉”: 一方面,希望中国打一下,削弱争霸对手; 另一方面,他们又要同日本做生意赚钱,并且害怕 中国革命力量发展起来,想借日本之手削弱之; 第三方面,同时又极力与日本寻求妥协,阴谋把日 本这股祸水引向苏联。

第三,由于国民党的反对,抗日 民族统一战线没有一个统一的组 织形式和共同商定的政治纲领。
六,中间集团的抗战主张

抗日战争期间,民族资产阶级和 上层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地 方实力派属于中间集团。

他们的抗战主张与国民党的片面抗战路线不同,又和 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有区别。 中间集团主张坚决抗战,反对妥协投降,表现了抗战 积极性。但是其中有根本性的错误:


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成立

一九三七年二月中旬到九月下旬,共产 党和国民党就两党合作抗日进行了六次谈判。

(1)1937年7月15日中共向蒋介石提交《中 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2)八一三事变后,蒋介石被迫同意将红 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任命朱德、彭 德怀为正副总指挥。22日,国民党政府正式发 布了改编命令。 (3)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 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23日,蒋介 石发表承认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七 苏联及英美对中国抗战的不同态度 苏联一方面谴责日本侵略,一方面给 予中国支援及声援。 一九三八年,苏联两次贷款给国民党 政府, 总计一亿美元。次年,又贷款一亿 五千万美元。同时,苏联向中国派出了军 事顾问和志愿飞行员。苏联的舆论谴责日 本对中国的侵略。 加拿大白求恩、印度柯棣华、美国史 沫特莱,等等。

第五章全民族的抗战

第五章全民族的抗战

第一节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全民族奋起抗战 ※对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战的评价
(2)意义 ①掩护了全国进入抗战,为实现持久抗战创造了条件。 掩护了全国进入抗战,为实现持久抗战创造了条件。 ②初期的抗战,振奋了民族精神,打击了敌人的气焰。 初期的抗战,振奋了民族精神,打击了敌人的气焰。 ③为国共两党两军团结合作提供了范例。 为国共两党两军团结合作提供了范例。
第三节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的中国抗战 ※整风运动
内容: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 内容: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 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中心是反对主观主义。 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中心是反对主观主义。 方针:“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方针: 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方法:组织广大党员和干部,认真学习中共中央的文件,对照 方法:组织广大党员和干部,认真学习中共中央的文件, 自己的思想和工作,进行全面系统地检查和反省, 自己的思想和工作,进行全面系统地检查和反省,并且互相 批评、互相帮助。在此基础上,写出个人思想总结, 批评、互相帮助。在此基础上,写出个人思想总结,弄清思 提高认识,改正错误,明确前进方向。 想,提高认识,改正错误,明确前进方向。
第二节 广州武汉失陷后的中国抗战 ※汪伪政权的罪行
①政治上:为虎作伥,同日军一起镇压抗日的中国民众,企图 政治上:为虎作伥,同日军一起镇压抗日的中国民众, 瓦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瓦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②经济上:与日本政府一道,大肆搜刮掠夺沦陷区人民的财富, 经济上:与日本政府一道,大肆搜刮掠夺沦陷区人民的财富, 支援日本侵华战争和太平洋战争; 支援日本侵华战争和太平洋战争; ③文化教育上:大肆推行“新国民运动”实行奴化教育; 文化教育上:大肆推行“新国民运动”实行奴化教育; ④外交上:追随日本参加轴心国的联盟。 外交上:追随日本参加轴心国的联盟。

两次世界大战及世界格局的演变

两次世界大战及世界格局的演变

两次世界大战及世界格局的演变:两次世界大战知识点:一、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7月28日—1918年11月11日1、根源:主要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2、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3、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①三国同盟: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其中意大利后来加入协约国作战)②三国协约:英国、法国、俄国4、重大战役:凡尔登战役5、结束的标志:1918年11月,德国投降,同盟国失败。

6、影响:①空前的灾难。

②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1919年1—6月巴黎和会(操纵国:英、法、美)《凡尔赛和约》(对德国的和约):领土:由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军事: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不许拥有空军,陆军人数不得超过10万;莱茵河东岸50千米内德军不得设防政治:德国承认并尊重奥地利的独立赔款:有协约国设立“赔款委员会”,决定德国战争赔款的总数殖民地: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过瓜分(其中殖民地方面最能体现巴黎和会的本质。

)2、凡尔赛体系:作用: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序。

3、华盛顿会议(操纵国有英、美、日)(1)背景:帝国主义国家在亚太地区争夺激烈,尤其是美日的矛盾尖锐(2)主要条约:《九国公约》(对中国和约):①内容: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的完整,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

②对中国影响: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4、华盛顿体系:作用:确立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5、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使资本主义世界暂时处于相对稳定时期,但这一体系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因此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

(在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上分别签定有损于中国主权的条约是:《凡尔赛和约》和《九国条约》)三、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1、原因:(1)、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2)、直接原因: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大战的全面爆发和扩大(一)教学目的:
1.基础知识目标:
慕尼黑会议;德吞并捷克;突袭波兰;二战全面爆发;奇怪的战争;德攻占丹、挪、卢、荷、比;敦刻尔克撤退;法国溃败和戴高乐的自由法国运动;不列颠之战;德军侵入巴尔干;突袭苏联;二战扩大;苏联卫国战争开始;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

2.思想教育目标:
①慕尼黑会议是英、法牺牲小国以达到祸水东引的目的的一次大阴谋,英、法纵容法西斯侵略,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世界大战首先在帝国主义国家英、法和德、意之间全面爆发,英、法尝尽苦果。

②二战初,德、意和英、法之间是帝国主义的非正义战争,中国等进行的是反法西斯的民族解放战争,苏联进行的是反法西斯卫国战争。

3.能力培养目标:通过思考题培养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在复杂情况下分析战争性质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慕尼黑阴谋,法国的溃败,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

2.难点:二战初期性质的复杂性。

三)教学时数: 4 课时(四)教学方法与手段:讲述,谈话法,投影,录像
(五)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德、意、日三国勾结,对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
[导入新课]由于德、意、日三国勾结,疯狂地对外侵略扩张,给世界和平带来了严重威胁,加速了发动侵略战争的步伐,终于导致了二战的爆发。

[讲授新课]
一、慕尼黑会议(板)
(挂93 页图)1936 年,德国无视凡尔赛和约的规定,将军队开进菜茵非武装地区。

1938.3 希特勒出兵吞并了奥地利,这两次行动都是违反巴黎和约的规定的,但都没有得到英、法的抵制和制裁,这使希特勒的野心越来越大,他的下一个目标,便对准了捷克斯洛伐克。

捷克西北部的苏台德区居民大部分是德意志人,他们在捷克属于少数民族,希特勒唆使当地的纳粹党羽提出苏台德区“自治” 的要求,接着又提出苏台德区与德国合并,捷政府拒绝了合并要求。

希特勒便在德捷边境集结军队,进行战争威胁,而对德国的侵略行为,捷、英、法分别是什么态度呢?(P92 小一)
英法政府既害怕战争,又妄想祸水东引,牺牲捷克斯洛伐克的利益,把希特勒的侵略矛头引向苏联,使其两败俱伤坐受渔翁之利。

因此英国首相张伯伦挟着一把
雨伞,风尘仆仆两度飞往德国和希特勒谈判。

同时,又向捷政府施加压力,强迫捷政府接受希特勒的条件,慕尼黑会议正是法西斯德国对外扩张政策和英法纵容的产物。

1.慕尼黑会议(板)
1938 年9 月底,德、意、英、法首脑希特勒、墨索里尼、张伯伦、达拉第在德国的慕尼黑城召开会议,并签订了协定,协定的内容是什么呢?(P92 大二)他们在没有捷克代表参加的情况下,就决定了捷克的命运。

(P92 小二)
英、法出卖了捷克的利益,德国又在侵略扩张的道路上迈出了一步。

(讨论)英、法与捷本无利害关系,况且法还是捷的同盟国,那么,它们为什么与德、意一起策划慕尼黑阴谋,支持德占捷呢?(①英、法国内普遍存在畏战情绪,千方百计避免战争;②仇视苏联,祸水东引)这是大国强权政治的表现,这种牺牲小国利益,满足自己私欲的行为是卑劣的,也必然是要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

慕尼黑阴谋的后果是极其严重的,使希特勒看清了英法的软弱可欺,得寸进尺,慕尼黑协议的墨迹未干,德军就长驱直入布拉格,1939.3 吞并了整个捷克。

2.德国吞并捷克(板)
吞并捷克后,法西斯德国的军事、经济力量大增,在战略上处于更加有利的地位,侵略的野心更加狂妄,但希特勒考虑到,自己目前的力量不足,必须避免两线作战,鉴于苏联的强大,他打算先打败吞并英法的盟国和中立国,打垮英、法,再进攻苏联。

所以,在吞并了捷克后,便于1939.4 下达了永远消灭波兰的作战计划,经过精心的策划后,于1939.9.1 闪击波兰。

3.德军闪击波兰,二战全面爆发(板)
9.1 德军以58 个师、2500 辆坦克、6000 门大炮、2000 多架收音机的强大兵
力,对波兰发动了“闪电”般的突然袭击,这无疑等于对波兰的盟国英、法一记响亮的耳光,使其非常难堪,加上国际舆论的压力,英、法两国政府向德国提出了停止军事行动的要求,又遭拒绝,被迫于9.3 对德宣战。

全面爆发。

二、德国占领西欧(板)
英法对德宣战后,实际上是宣而不战,始终按兵不动,坐视波兰孤军苦战而亡,因此被称为“奇怪的战争”。

1.奇怪的战争(板)
在西线,英法拥有115 个师,而德国只有23 个师,但英法却没有利用这一优势发动大规模的进攻,却躲在钢筋水泥工事里相望。

到39 年底,法军只损失了1400 人,英国远征军损失 3 人,10.2 波兰灭亡,波兰人民倍受苦难,整个战争期间,被德国法西斯杀害的高达600 多万人。

(问)英法国为什么静坐观战呢?(祸水东引之心未死)
(录像片:波兰沦陷20 ')英、法静坐观战的局面持续了7 个多月,这就给法西斯德国以从容调配兵力,准备新的进攻的时间。

德国并没有东进去进攻苏联,而是集中力量对付英法。

当英、法军队坐失战机的时候,法西斯德国已经做好了西进的准备,丹麦、挪威是控制北海、波罗的海的必争之地,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又是瑞典铁矿输往德国的交通孔道。

1940.4.9 清晨,德军突袭了丹麦、挪威,四小时内占领丹麦,傍晚又占领了挪威的首都奥斯陆,挪威军队退到内地继续战斗,英、法军队在挪威沿岸登陆援助挪威,但是遭到炮火的攻击而被迫退却。

6.10 德军占领了挪威。

1940.5.10 德军在西线发动了攻击,希特勒计划先占领比利时、卢森堡、荷兰,再迫使法国投降。

卢国小力弱,不战而亡,荷兰抵抗了四天以后宣布投降,比利时进行了英勇的战斗,到 5.28 才宣布投降。

当时,在比利时境内的英、法盟军约有40 万人,被迫向法国北部的敦刻尔克撤退,遭到德军的包围轰炸,经过努力,约有34 万人得以撤到英国海岸,但是全部重型武器却落到了德军手中。

(录像:敦刻尔克大撤退21 ')
2.敦刻尔克撤退(板)
这次撤退为反法西斯战争保存了有生力量。

在攻打比利时的时候,德军主力已经从比利时绕到了马奇诺防线的背后,于 5.14 突破法国要塞色当,随即转锋南下。

6.5 德军向法国发动了总攻,意大利看到法国就要失败,赶忙趁火打劫,于6.1 0 对法宣战,同时出兵进攻法国的南部, 6.14
德军未发一弹占领了巴黎,22 日,法国投降,法国号称帝国主义强国之一,仅仅在一个多月的战斗中就溃败了,法国长期对德推行纵容政策,结果把自己葬送到希特勒的铁蹄之下,戴高乐将军坚持抵抗德国的侵略,流亡到英国,领导“自由法国”的运动。

3.法国的溃败(板)
希特勒在欧洲的军事胜利,盟军的连连挫败,引起了英国国内对张伯伦政策的严
重不满,就在挪威即将陷入德军手里的时候, 5.10 张伯伦被迫辞职,邱吉尔继任英国首相。

法国沦亡后,希特勒想劝说英国谈和,遭到邱吉尔的拒绝,于是,希特勒下令,准
备入侵不列颠。

(录像片:不列颠之战22 '38 〃)
4.不列颠之战
1940.7.10 德国为了控制空权,发动了称之为“不列颠之战”的大空战。

每天,德国出动几百架次甚至上千架次的飞机对英国轮番轰炸。

但是,空袭没有挫败英国人民的斗志,反而增强了他们反法西斯斗争的决心。

希特勒入侵英国本土的计划被无
限期地搁置起来,法西斯德国第一次遭到重大失败。

三、苏联卫国战争的开始(板)消灭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是希特勒德国的一贯目标,
为此他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1941 年夏季,德国已经占领了欧洲的许多国家,控制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做好了侵略苏联的准备。

6.22 法西斯德国撕毁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以190 个师、3700 多辆坦克、5000 架飞机的庞大兵力,对苏联发动了突然袭击,规模之大,史无
前例。

(录像片,扩大战争12 )
1 .突袭苏联(板)
德国妄图在 1.5~2 个月内打败苏联,苏联被迫进行卫国战争,二战扩大了。

2.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板)
苏联卫国战争的初期,由于准备不足,使德军在几个月里,深入苏联境内,北路围
攻列宁格勒,南路深入乌克兰,尤其是中路德军直逼苏联首都莫斯科,形势危
机,对此,英勇的苏联军民,在斯大林和苏联政府的领导下,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寸土必争,誓死保卫莫斯科,捍卫国家,成功地阻止了德军的进攻,保卫了莫斯科。

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是德军在二战开始以来的第一次大失败,苏联红军粉碎了希特勒军队“天下无敌”的神话,使全世界人民受到了极大的鼓舞。

[巩固小结]20 世纪30 年代,法西斯德国无视凡约,在欧洲扩大战祸。

英、法为达到祸水东引的目的,召开慕尼黑会议,牺牲捷克,满足德国,但德国野心更大。

1 939.9. 1 闪击波兰,二战全面爆发。

面对德国的进攻,英、法宣而不战,坐视波兰灭亡。

波兰灭亡后,并没有按英法的希望去进攻苏联,反而对付英法,不久法国灭亡。

德又对英国进行空袭,但没有成功。

1941.6.22 德突袭苏联,二
战扩大,苏联人民开始了卫国战争,取得了莫斯科保卫战的伟大胜利, 西
粉碎了法斯德国天下无敌的神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