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碳硅烷裂解中的氧影响分析_陈曼华
低氧含量液态超支化聚碳硅烷的合成与陶瓷化研究
将装 有恒压滴 液漏 斗 、 回流 冷 凝 管 和氩 气 导 气 管 的 10 0 mL三颈 瓶 抽 真 空 、 氩 气 反 复操 作 3次 , 在 换 并
通 氩 气 下 , 入 5 . g( . 9 1 1 i H2 1磁 力 搅 加 3 1 0 2 mo)C C C , S
C )6。Itra t 等 采 用 AB 1l n ern e 3型单 体 , 甲基 三 氯 氯
2 2 低 氧 含 量 液 态 HB C . P S的 合 成
SC陶瓷复合 材料 的理想 先驱体 i
。
使 用 有 机 镁 或 有 机 锂 与 有 机 氯 硅 烷 进 行 偶 合 反 应 , 制 备 液 态 HB C 的 主 流 途 径 , 成 液 态 HB 是 P S 合 —
P S的单 体通 常 可 以分 为 AB C 。型 和 AB 型 两 种 。其 中 , 和 B分 别 代 表 c x键 和 S— x 键 ( A — i X— B r或
氯 甲 基 三 氯 硅 烷 ( 1 i 1 用 前 分 馏 , 集 C。 CH C ) S 收 18 1| C的馏 分 。 甲醇 ( H。 C OH) 经 氢 化 钙 除 水 蒸 馏 , , 收
用前景 的 材 料[ 。其 中 液 态 超 支 化 聚 碳 硅 烷 ( 1 HB P S 因具 良好 的流 动性 和 可 自交 联 性 , 一 种 制 备 C ) 是
聚单 体制 备液 态烯 丙 基 聚碳 硅 烷 的 专利 , 均 未 阐述 但 烷 氧化对先 驱体 结构 及氧含 量 的影响 。 由于聚 碳硅 烷
先驱 体 中的氧经 交联 、 裂解 易形 成 S一 ( C、 i i ) 一 S—O— S 结构 , i 这两 种结 构在 高温下 不稳定 ,2 0 1 0 ℃以上易 分 解逸 出 SO、 O、 ( , 致 陶瓷 强 度 下 降 , 此 i C C) 导 : “ 因
聚碳硅烷热解产物抗氧化性能的研究
武
汉
科
技
大
学
学
报
Vo135, .4 . No Au 2 2 g. 01
J u n lo u a ie st fS in e a d Te h o o y o r a fW h n Un v r i o ce c n c n l g y
对试 样 的物 相和 成分组 成进 行表 征 。
2 结 果 与 讨 论
2 1 热 解 温 度 对 P S热 解 产 物 晶 相 和 成 分 组 成 . C 的 影 响
P S热 解 产 物 在 c c SC 复 合 材 料 中 的应 用 提 C / —i
供 理 论依 据 。
P S 的 基 本 结 构 单 元 为 [ s ( 。 一 C 一 i R )
氧 化 产 物 的 物 相 和 成 分 组 成 进 行 分 析 , 期 为 以
采 用 P ip P r MP r hl sX’ et i D P o型 X 射 线 衍
射 仪 ( u靶 Ka衍 射 , 流 为 3 C 电 0 mA, 压 为 4 电 O k 扫 描速 度为 0mi, V, / n 扫描 范 围为 1 。 0 ) 0~9 。和 I 3 0P na E 一 5 e tF T x 3型能 谱 仪 ( e 电压 为 3 V) Ok
聚 碳 硅 烷 热 解 产 物 抗 氧 化 性 能 的 研 究
张义 强 董 志 军 左 小华 袁 观 明 崔 正威 , 轩科 , , , , 李
( . 汉 科 技 大 学 化 学 工 程 与 技 术 学 院 , 北 武 汉 ,3 0 1 1武 湖 408 ; 2 黄 石 理 工 学 院化 学 与材 料 工 程 学 院 , 北 黄石 ,3 0 3 . 湖 450)
预氧化聚碳硅烷纤维热分解动力学及其机理
氧化 、 抗 腐蚀 以及 与 陶瓷 基 体 的相 容 性 优 良等 特 性 在高性 能 复合材 料 中获得 了越 来越 广泛 的应 用 ¨ 4 。 。 先驱 体转 化法 . 6 是制 备 连续 S i C纤 维 的 主要 方 法 之一 , 此法 以聚碳 硅烷 ( P C S ) 为先 驱 体 , 通 过熔 融 纺
有 机物 转 变 为存 在 部 分 微 晶 的 无 机 结 构 ; 热分解温度继续提高 , 纤维无机化结构进一 步完善 , / 3 - S i C 晶粒 尺 寸 增 加 ,
纤维 中出现 自由碳 ; 1 2 5 0 ℃ 以上 , / 3 . S i C晶粒 急剧 长大 , 晶粒尺寸增加导致 S i C纤 维的力学性能下降 。
丝、 预氧化 处理 和高 温烧 成过 程 , 制 备 出连续 S i C纤
红外 光谱 分析 : 将样 品精 细 粉末 与 光谱 纯 K B r 压 片制样 后 在 Ni c o l e t - 3 6 0型 红外 光 谱 仪进 行 测 定 。
样 品的扫 描波 数范 围为 4 0 0 0 c m~ ~4 0 0 c m~。 热重 分 析 : 1 0 m g左 右 样 品在 N E T Z S C H S T A 4 4 9 C型 热 重分 析 仪 上进 行 , 升 温 速率 1 0 o C / m i n , N 流量 4 0m L / mi n , 最 终温 度 1 2 5 0 o c。 X衍 射 分析 : 采用德 国 S i e me n s D- 5 0 0型 X 射
丝制 得【 1 o , 1 1 ] , 2 0 0桫 束 , P C S软 化 点 为2 0 3 o C~
预 氧 化 聚 碳 硅 烷 纤 维 热 分 解 动 力 学 及 其 机 理
聚碳硅烷中氧对碳纤维损伤的影响
相 比要好 得 多 。
【 键 词 】 C/i 合 材 料 ; 驱 体 氧 ; 纤 维 ; 伤 关 f C复 S 先 碳 损
中 图 分 类 号 : G3 3 T 2 文献标 识 码 : A
Ca b n Fi r Da a e Ca e y O x g n i PCS r o be m g us d b y e n
S 复 合 材 料 中 碳 纤 维 保 留 强 度 的 影 响 。 实 验 结 果 表 明 ,C i C P S经 过 预 氧 化 后 , 内 部 的 氧 主 要 以 稳 定 的 S 一0键 其 i 形 式 存 在 ; 中 氧 含 量 的 增 加 对 浸 渍 裂 解 后 碳 纤 维 的 保 留 强 度 影 响 不 大 ;4 0 (处 理 的 结 果 与 l 0  ̄ 处 理 的 结 果 其 10  ̄ 2 10 ( 2
c n iin o h ten t fCa b n fb r n CfSi c mpo ie u i g PI p o e swer t did. e r s ls s o t tt x g n i o dto n t e sr gh o r o i e si f C o st sd rn P r c s esu e Th e u t h w ha he o y e n PCS e x—
Tab e 1 The t p s and p op r i s o a b be s l y e r e te f c r on f r i
低氧含量液态超支化聚碳硅烷的合成与陶瓷化研究
低氧含量液态超支化聚碳硅烷的合成与陶瓷化研究李然;詹俊英;周聪;余兆菊;丁马太;夏海平【摘要】以甲醇对氯甲基三氯硅烷(Cl3SiCH2Cl)进行烷氧化反应,然后经过格氏偶联反应和还原反应,制备了低氧含量液态超支化聚碳硅烷(HBPCS).通过凝胶渗透色谱法(GPC)、核磁共振(NMR)以及元素分析对由此制备的HBPCS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提高烷氧化比例,可以有效抑制溶剂四氢呋喃开环的副反应,降低先驱体氧含量.通过热失重分析(TGA)和X射线衍射(XRD)分别对HBPCS的热性能及相应陶瓷在高温下的结晶行为进行研究.【期刊名称】《功能材料》【年(卷),期】2010(041)012【总页数】4页(P2166-2168,2173)【关键词】烷氧化;聚碳硅烷;先驱体法;碳化硅;超支化【作者】李然;詹俊英;周聪;余兆菊;丁马太;夏海平【作者单位】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福建,厦门,361005;厦门大学,材料学院,高性能陶瓷纤维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福建,厦门,361005;厦门大学,材料学院,高性能陶瓷纤维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福建,厦门,361005;厦门大学,材料学院,高性能陶瓷纤维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福建,厦门,361005;厦门大学,材料学院,高性能陶瓷纤维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福建,厦门,361005;厦门大学,材料学院,高性能陶瓷纤维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福建,厦门,361005;龙岩学院,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福建,龙岩,364000;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福建,厦门,361005;厦门大学,材料学院,高性能陶瓷纤维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福建,厦门,36100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163;TL344连续纤维增韧的SiC陶瓷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物理与机械性能,被认为是21世纪航空航天领域最有应用前景的材料[1-3]。
其中液态超支化聚碳硅烷(HBPCS)因具良好的流动性和可自交联性,是一种制备SiC陶瓷复合材料的理想先驱体[4,5]。
聚碳硅烷热解SiC陶瓷结构与微波吸收性能
聚碳硅烷热解SiC陶瓷结构与微波吸收性能丁冬海;周万城;周璇;罗发;朱冬梅【期刊名称】《无机化学学报》【年(卷),期】2012(28)5【摘要】以聚碳硅烷(PCS)为原料,通过800~1200℃热解制备了PCS-SiC陶瓷,采用SEM 、XRD与拉曼光谱对样品形貌、晶相及自由碳结构进行了表征.测量了样品直流电导率,并用矩形波导法测试了试样在8.2~12.4 GHz(X波段)频率范围的复介电常数,根据传输线理论计算出不同厚度材料的反射损耗.结果表明,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样品电导率升高,同时复介电常数实部与虚部增加,吸波性能得到改善.PCS-SiC陶瓷中自由碳石墨化是引起极化能力及电导损耗提高的原因.%SiC ceramic was fabricated through pyrolyzing polycarbosilane (PCS) at 800~l 200℃. The morphology, crystal phase and micro structure of free carbon were characterized by SEM, XRD and Raman spectrum, respectively. The DC conductivity of samples was tested. The complex permittivity of SiC ceramics derived from PCS (PCS-SiC) were measured by the method of rectangular waveguide using vector network analyzer in the frequency range of 8.2~12.4 GHz (X band). Based on transmission-line theory, the microwave absorbing properties of samples were calcul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DC conductivity, real and imaginary parts of permittivity increase with the evolution of pyrolysis temperature due to graphitization of free carbon in PCS-SiC ceramic. And, the microwave absorbing properties were improved due to enhancement of polarization and loss.【总页数】5页(P922-926)【作者】丁冬海;周万城;周璇;罗发;朱冬梅【作者单位】西北工业大学凝固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710072;西北工业大学凝固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710072;西北工业大学凝固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710072;西北工业大学凝固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710072;西北工业大学凝固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71007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174【相关文献】1.热解温度对聚碳硅烷转化SiC陶瓷结构及介电性能的影响 [J], 丁冬海;周万城;周璇;罗发;朱冬梅2.空气中γ射线辐照聚碳硅烷陶瓷先驱丝热解合成SiC纤维 [J], 黎阳;许云书;徐光亮;熊亮萍;夏修龙3.电子束辐照聚碳硅烷热解合成SiC陶瓷材料Ⅱ.低分子量聚丁二烯对不熔化反应的敏化效应 [J], 许云书;傅依备;黄瑞良;孙颖;华德根4.热解温度对聚碳硅烷转化SiC陶瓷结构及介电性能的影响 [J], 丁冬海;周万城;周璇;罗发;朱冬梅;5.电子束辐照聚碳硅烷热解合成 SiC 陶瓷材料──I . 空气中辐照产物的热解特性研究 [J], 许云书;宋永才;傅依备;黄瑞良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热氧化处理对聚碳硅烷化学结构与热解特性的影响
交联法等 。
红外光谱 (R) 析 : I 分 采用 K r B 压片法 , 在红外 光谱仪上 测定热 氧化 处理 前 后 的 P S的红 外谱 图, 数 范 围为 4 0 C 波 0
c ~ 4 0 0 m 一 。 m 0 c
本文利用加热空气在其熔点温 度以下 , P S先驱体进 对 C 行热氧化不熔化处理 , 使其 由热塑性 向热 固性转变 。研究 了 10o 条件下 , 8 C 不同热氧化处理时间对 P S化学结构 、 C 凝胶 含 量与热解特性的影响。
克 ;T 49 S A 0 C型综合热分析仪 , 国耐驰 ;0A型 电热恒 温干 德 11
燥箱 , 上海光地仪器有 限公 司 ; 氏抽提器为 自制。 索
12实验 方法 .
12 1P S的热 氧化 处理 . . C
S 纳米复相陶瓷 、 C陶瓷基复合材料 、 C陶瓷涂层等 的研 i C S i S i
热重分析 (G) 热氧化处理前后 的 P S 1 : 将 C 研磨 后 , 用综
合热分析仪测 试其 T G曲线 , 以此 为依 据计 算 陶瓷产 率。 并
升温速率 2  ̄/ i, 0 C mnN 气流速为 5 L mn最终温度 l 0 0m / i, 0 0
℃ 。
1 实验 部分
11试剂和仪器 .
聚碳硅烷裂解中的氧影响分析
聚碳硅烷裂解中的氧影响分析
陈曼华;陈朝辉;肖安
【期刊名称】《宇航材料工艺》
【年(卷),期】2005(035)003
【摘要】以不同纯度的氮气为保护性气氛,采用差热法和红外光谱法研究微量氧对聚碳硅烷裂解的影响,并讨论了在有微量氧的气氛下,不同裂解条件对陶瓷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氧可以与聚碳硅烷起氧化反应,形成含氧基团,使裂解产物增重.合理地控制气氛流量、升温速率、试样量等裂解工艺条件,可有效地抑制氧对聚碳硅烷裂解的影响.当升温速率为30℃/min、氮气流量为80 mL/min时,气氛中微量氧的氧化程度降至最低,试样的陶瓷产率接近于实际值.
【总页数】3页(P28-30)
【作者】陈曼华;陈朝辉;肖安
【作者单位】国防科技大学航天与材料工程学院CFC重点实验室,长沙,410073;国防科技大学航天与材料工程学院CFC重点实验室,长沙,410073;国防科技大学航天与材料工程学院CFC重点实验室,长沙,41007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Q32
【相关文献】
1.聚碳硅烷中氧对碳纤维损伤的影响 [J], 王建方;陈朝辉;郑文伟;姚志军
2.活性填料铬在聚碳硅烷裂解陶瓷中的应用 [J], 谢征芳;陈朝辉;李永清;郑文伟;胡
海峰;肖加余
3.基于聚碳硅烷裂解度场的PIP工艺控制方案 [J], 王宇;焦健;邱海鹏
4.聚碳硅烷/二乙烯基苯与聚硅烷/二乙烯基苯的交联与裂解 [J], 李建军;陈来;孙晋良;周春节;张家宝;任慕苏
5.活性填料铝在聚碳硅烷裂解陶瓷中的应用 [J], 谢征芳;陈朝辉;李永清;郑文伟;胡海峰;肖加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预氧化聚碳硅烷纤维热分解动力学及其机理
预氧化聚碳硅烷纤维热分解动力学及其机理
1预氧化聚碳硅烷纤维热分解动力学
预氧化聚碳硅烷纤维是一种新兴的热分解材料,它具有抗热、耐酸性和抗氧化能力强的特性。
在常温下,预氧化聚碳硅烷纤维需要通过热分解的过程将原始的纤维结构分解成碳氢化合物,将空气中的一氧化碳和水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蒸汽。
预氧化聚碳硅烷纤维热分解动力学研究表明,在热分解过程中,随着温度的提升,预氧化聚碳硅烷纤维的氧化率也会随之增加,由于其具有较高的热分解能力,因此其热分解的过程可以在低温下成功实现。
研究发现,在稳定温度下,预氧化聚碳硅烷纤维的热分解倍率处在最大值时可达到稳定的热分解速率。
2机理
当预氧化聚碳硅烷纤维到达最大热分解倍率时,空气中的一氧化碳和水分子会在等温反应过程中自由反应,最终形成CO2和H2O,同时原材料中的碳和硅会在高温环境中发生析出反应,从而形成热分解产物,其中的碳烃会在热分解的过程中生成CO和H2,从而形成气态热分解产物。
由于热分解过程中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水分子及原材料中碳和硅等物质,均可产生不同类型和浓度的热分解产物,因此影响热分解动力学过程的因素也很多。
据研究表明,纤维热分解过程中环境温度对于热分解速率及热分解倍率都有较大影响,当热分解温度较高时,碳烃析出反应及一氧化碳和水的反应速度较快,热分解动力学过程的速率也会得到提升,反之则会减缓热分解过程的速率。
因此,研究预氧化聚碳硅烷纤维热分解动力学及其机理,有助于更好地控制其热分解的流程,从而提高热分解产物的质量和效率,促进预氧化聚碳硅烷纤维在热分解成果领域中的应用。
热氧化处理对聚碳硅烷化学结构与热解特性的影响
热氧化处理对聚碳硅烷化学结构与热解特性的影响热氧化处理是一种常用的表面修饰技术,它通过在高温下将材料暴露在氧气环境中,引发氧化反应进而改变其表面化学结构和性质。
聚碳硅烷(PCS)是一种具有优异机械性能和高温稳定性的高分子材料,因此受到广泛的关注。
本文将对热氧化处理对聚碳硅烷化学结构与热解特性的影响进行探讨。
首先,热氧化处理能够明显改变PCS表面的化学结构,尤其是表面官能团的含量和种类。
以氧化性为主的气氛下进行热氧化处理,PCS表面的亲水性会显著提升。
这是因为热氧化处理会引起PCS表面烷基骨架的氧化破坏,产生大量羟基、羰基等官能团,使得PCS表面具有更多的氢键作用位点,从而吸附更多的水分子。
此外,热氧化处理还能改变PCS表面官能团的种类。
在气氛为氧化性时,PCS表面主要呈现出羟基、醛基和羧基等官能团;而在还原性气氛下,PCS表面主要含有羧酸酐、醇和酮等官能团。
这些不同的表面官能团能够影响PCS表面的亲疏性、化学反应活性和热解特性等性质。
其次,热氧化处理还能影响PCS的热解特性。
PCS材料具有优良的高温稳定性,在热解过程中能够产生高压力红磷,从而发挥出优异的阻燃性能。
通过热氧化处理,PCS材料的阻燃性能可以得到进一步增强。
研究表明,在氧化性气氛下进行热氧化处理后,PCS材料的红磷减少速率会明显减缓,红磷的含量会显著提高。
这是因为在面对更加氧化性的外部环境时,PCS 材料表面的羟基和羧基等物质会更易于与氧气发生反应,从而抑制高温下烷基骨架的氧化破坏,进而增加红磷的产率和减少速率。
总的来说,热氧化处理是一种能够显著改变PCS材料表面化学结构和性质的方法,其可以通过增加表面官能团的含量和种类,从而使得PCS材料具有更好的湿润性和化学反应活性;也可以通过阻碍高温下烷基骨架的氧化破坏,从而增强PCS材料的阻燃性能。
这种方法为控制材料表面性质和改善材料性能提供了一种可行的途径。
为了更加客观地分析热氧化处理对聚碳硅烷(PCS)化学结构与热解特性的影响,研究者们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并得出了相关数据。
含硼聚碳硅烷的制备及热解行为
关键词 :聚碳硅烷 ;改性 ;热解 ;碳化硅先驱 体 中图 分 类 号 :O634.3 1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000—7555(2018)04—0110—06
随着 航空航 天 工业 的快 速 发 展 ,陶 瓷基 复合 材 料 由于其具有良好 的力学性 能及高温抗腐蚀性能 ,成为 高温结构材料关注的热点…I。在众多 的陶瓷材料中 , 碳化硅(SiC)由于具有高熔点、高硬度、高弹性模量、低 热膨胀系数、热传导性优 良、高温稳定性和高温抗氧化 性 能好 等优点 ,更加 引起 研究 者 的关 注 J。
的单活 性点 的 PINB为 硼 源 ,在 较 温 和 条 件 下实 现 了 PCS的 可控 交 联 ,并 对 制 备 得 到 的含 硼 聚碳 硅 烷 (PBCS)陶瓷化过程及耐高温性能进行了研究 。
1 实验 部分 1.1 试 剂 与仪器
聚碳硅烷 (PCS):软化点约 145℃ ,沉淀分 级使 用 ,国防科技大学 ;频那醇硼烷 (PINB):97%纯度 ,安 耐吉 化学 (上海 );二 甲苯 :分 析 纯 ,天 津市 富 宇精 细 化 工有限公司 ;后 2种试剂均直接使用。
第 34卷第 4期 2018年 4月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POLYM ER M 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V01.34.No.4 Apr.2018
含 硼 聚 碳 硅 烷 的 制备 及 热 解 行 为
马 爱洁 ,一,罗瑞盈 ,杨 晶晶2,陈卫星2,冯 超2
磁力搅拌 电热套 :天津泰斯特仪器有 限公司,98一 II—B;真空管式炉 :合 肥科 晶材料技术有 限公 司,GSL 1600X;开启式真空 管式 炉:上海微行炉业有 限公司 , SG-GL1100;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 :德 国 Bruker公 司 ,VERTEX70;超导傅里叶数字化核磁共振谱仪 :德 国 Bruker公 司,Bruker Avance 400 MHz;同步热分析 仪 TGA/【)SC:瑞士 Mettler Toledo公司 ;X射线衍射 仪 :日本 岛津 公 司 ,XRD-6000。 1.2 PBCS样 品 制备
聚碳硅烷热解产物抗氧化性能的研究
聚碳硅烷热解产物抗氧化性能的研究张义强;董志军;左小华;袁观明;崔正威;李轩科【摘要】Pyrolysis products of polycarbosilane (PCS) were prepared by a heat treatment method at various temperatures in flowing argon atmosphere, and the anti-oxidation activity of the pyrolysis products was tested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under static air atmosphere. The phase and composition of the pyrolysis products and their oxidized products were characterized by X-ray diffraction (XRD) and energy dispersive X-ray spectroscopy (EDX).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yrolysis products of PCS prepared at 1 000 ℃ are mainly composed of amorphous SiC, SiO2 and carbon and the crystal size of cubic SiC increases with the pyrolysis temperature. The pyrolysis products of PCS prepared at 1 560 ℃ still mainly consist of cubic SiC, amorphous carbon and SiO2, and the contentof SiO2 and the crystallinity of SiC of the PCS pyrolysis products have influence on their initial oxidizing temperature. The good anti-oxidation property of PCS pyrolysis products at high temperatures is attributed tothe presence of SiO2 in PCS pyrolysis products and partial oxidation of SiC.%在流动氩气中将聚碳硅烷(PCS)于不同温度下进行热解处理制得热解产物,对其进行抗氧化实验,并采用XRD、EDX对PCS热解产物及其氧化产物的物相和成分组成进行表征.结果表明,PCS于1000℃的热解产物主要为无定形的SiC、SiO2和C;随着温度的升高,SiC晶体尺寸逐渐增大,1560℃的热解产物仍由立方SiC、无定形C和SiO2组成;PCS热解产物中的SiO2含量以及SiC的晶化度对其起始氧化温度有一定影响;热解产物中SiO2、SiC氧化形成的SiO2使得PCS热解产物在高温下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能.【期刊名称】《武汉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2(035)004【总页数】4页(P289-292)【关键词】热解;聚碳硅烷;SiC;晶相;抗氧化【作者】张义强;董志军;左小华;袁观明;崔正威;李轩科【作者单位】武汉科技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湖北武汉,430081;武汉科技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湖北武汉,430081;黄石理工学院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湖北黄石,435003;武汉科技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湖北武汉,430081;武汉科技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湖北武汉,430081;武汉科技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湖北武汉,4300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317.9SiC是一种重要的高温结构材料,它具有良好的高温强度、高温稳定性和高温抗氧化性能[1]。
反应温度对液态聚硅烷高压合成聚碳硅烷性能的影响
反应温度对液态聚硅烷高压合成聚碳硅烷性能的影响
程祥珍;宋永才;谢征芳;肖加余;王应德
【期刊名称】《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年(卷),期】2005(21)4
【摘要】以液态聚硅烷(LPS)为原料,在高压釜内反应制备了聚碳硅烷(PCS)先驱体。
研究发现,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PCS的分子量增大,产率提高,软化点提高,Si-H键含量降低,在反应过程中LPS首先转化为小分子量的PCS,然后是小分子的PCS间发
生脱氢及少量脱甲烷缩合使分子量长大。
450℃后,反应产率明显增加,分子量分布
出现中分子量峰。
【总页数】4页(P142-145)
【关键词】反应温度;液态聚硅烷;高压合成;聚碳硅烷
【作者】程祥珍;宋永才;谢征芳;肖加余;王应德
【作者单位】国防科技大学航天与材料工程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Q324.21
【相关文献】
1.液态聚硅烷高温高压合成聚碳硅烷工艺研究 [J], 程祥珍;宋永才;谢征芳;肖加余
2.液态聚硅烷高压合成聚碳硅烷先驱体的组成与结构表征 [J], 程祥珍;宋永才;谢征芳;肖加余;王应德
3.聚二甲基硅烷高压合成聚碳硅烷的组成、结构及性能表征 [J], 程祥珍;肖加余;谢
征芳;宋永才
4.基于液态聚碳硅烷的聚铝碳硅烷的合成与表征 [J], 杨景明;杨露姣;余煜玺;程璇;张颖
5.反应温度对聚二甲基硅烷高压合成聚碳硅烷性能的影响 [J], 程祥珍;谢征芳;宋永才;肖加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氧含量对硅氧氮纤维结构的影响
氧含量对硅氧氮纤维结构的影响陈剑铭;夏文丽;姚艳波;刘玲;丁绍楠;刘安华【期刊名称】《功能材料》【年(卷),期】2013(000)024【摘要】令不同氧含量的聚碳硅烷氧化交联丝在高纯氨气中氮化热解、脱碳氨化,继而在高纯氮气下高温热引发缩合/转氨基反应,生成硅氧氮烷并最终形成氧含量不同的硅氧氮(Si-O-N)陶瓷纤维。
XRD、EP-MA和 TEM研究结果显示,所有元素在硅氮氧纤维中均匀分布,随着交联丝 O 含量增加,Si-O-N 陶瓷纤维的 O 含量随之增加,力学性能下降,而陶瓷产率则先升后降。
高氧时纤维陶瓷产率下降是因为在高温热解时发生了相分解。
XRD 和 TEM结果表明,氧含量不同的陶瓷纤维经1500℃高温处理后,均仍为无定型。
氧可能对氮化硅的结晶有抑制作用。
【总页数】4页(P3587-3590)【作者】陈剑铭;夏文丽;姚艳波;刘玲;丁绍楠;刘安华【作者单位】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福建厦门 361005; 厦门大学材料学院特种先进材料实验室,高性能陶瓷纤维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福建厦门 361005;厦门大学材料学院特种先进材料实验室,高性能陶瓷纤维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福建厦门 361005;厦门大学材料学院特种先进材料实验室,高性能陶瓷纤维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福建厦门 361005;厦门大学材料学院特种先进材料实验室,高性能陶瓷纤维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福建厦门 361005;厦门大学材料学院特种先进材料实验室,高性能陶瓷纤维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福建厦门 361005;厦门大学材料学院特种先进材料实验室,高性能陶瓷纤维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福建厦门 36100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342.74【相关文献】1.氢退火对掺氮硅中氧施主电学行为的影响 [J], 王晓泉;杨德仁;余学功;马向阳;阙端麟2.氮对重掺锑直拉硅中氧沉淀的影响 [J], 余学功;张媛;马向阳;杨德仁3.氢与氧及氮钝化对多孔硅光致发光的影响 [J], 刘小兵;史向华4.铁杂质对微氮硅中氧沉淀的影响 [J], 张溪文;杨德仁;阙端麟5.大直径直拉硅中氮对原生氧沉淀的影响 [J], 余学功;杨德仁;杨建松;马向阳;李立本;阙端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催化裂解过程及其裂解产物分布的影响因素分析
催化裂解过程及其裂解产物分布的影响因素分析
李丽;高金森;徐春明;孟祥海
【期刊名称】《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年(卷),期】2003(032)006
【摘要】与传统的蒸汽裂解技术相比,催化裂解拓宽了裂解原料范围,能够提高低碳烯烃的产率和选择性,大幅度降低能耗,并可灵活调整产品结构.综述了裂解装置、原料性质、催化剂类型和操作条件等方面对催化裂解过程和裂解产物分布的影响,其中裂解原料和催化剂是两个最为关键的影响因素.
【总页数】5页(P351-355)
【作者】李丽;高金森;徐春明;孟祥海
【作者单位】石油大学(北京)重质油加工国家重点实验室;石油大学(北京)重质油加工国家重点实验室;石油大学(北京)重质油加工国家重点实验室;石油大学(北京)重质油加工国家重点实验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62
【相关文献】
1.剂油比对大庆常压渣油催化裂解气体产物分布的影响 [J], 孟祥海;徐春明;高金森;张倩
2.强化直馏石脑油催化裂解过程中链烷烃选择性催化裂解反应研究 [J], 白风宇;代振宇;赵毅;魏晓丽
3.烯烃催化裂解的反应行为Ⅰ.烯烃裂解的反应速率和产物分布 [J], 计海涛;龙军;
李正;侯栓弟
4.离子液体-催化剂对甲基纤维素微波裂解产物分布的影响 [J], 杜军;柯改利;刘作华;刘仁龙;陶长元
5.在脉冲微反装置上轻柴油裂解结焦过程的研究——Ⅱ.结焦抑制剂的筛选及其对产物分布的影响 [J], 邹仁鋆;娄强昆;孙立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空气中γ辐照聚碳硅烷先驱丝的增重特性
空气中γ辐照聚碳硅烷先驱丝的增重特性黎阳;高家诚;许云书【期刊名称】《原子能科学技术》【年(卷),期】2014(000)009【摘要】利用γ射线在空气中辐照处理聚碳硅烷(PCS )先驱丝,采用凝胶含量、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凝胶渗透色谱及理论计算等手段研究了 PCS 先驱丝在空气中的辐照增重特性。
结果表明:吸收剂量为4 M Gy时,PCS先驱丝的辐照增重为25.4%,Si- H键的反应程度为86.9%;Si-H键的反应程度与辐照增重呈很好的线性关系,R2=0.9972;在γ辐照作用下,空气中的氧通过与PCS反应形成了Si-O H、Si-O-Si、Si-O-C和C O结构而造成PCS先驱丝显著增重。
理论计算表明,Si-C H3上的C- H键与空气中的氧发生反应生成C O是增重的主要来源。
【总页数】5页(P1560-1564)【作者】黎阳;高家诚;许云书【作者单位】贵州师范大学材料与建筑工程学院,贵州贵阳 550014; 重庆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重庆 400045;重庆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重庆400045;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四川绵阳 6219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44.2【相关文献】1.聚碳硅烷先驱丝的γ射线辐照不熔化特性研究 [J], 黎阳;高家诚2.空气中电子束辐照对聚碳硅烷先驱丝化学结构与热解特性的影响 [J], 黎阳;许云书3.空气中γ射线辐照聚碳硅烷陶瓷先驱丝热解合成SiC纤维 [J], 黎阳;许云书;徐光亮;熊亮萍;夏修龙4.空气中两种辐照场下聚碳硅烷先驱丝的辐照不熔化效应 [J], 黎阳;许云书5.气氛对γ射线辐照聚碳硅烷陶瓷先驱丝的化学结构和热解特性的影响 [J], 许云书;傅依备;宋永才;黄瑞良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制备工艺对聚碳硅烷性能的影响
制备工艺对聚碳硅烷性能的影响李博弘;陈泽明;曹先启;王超;贾晓莹【期刊名称】《黑龙江科学》【年(卷),期】2015(6)7【摘要】The polycarbosilane is synthesized in an autoclave by thermal decomposition of polydimethylsil-ane. The number average molecular weight, molecular weight distribution, content of xylene-insoluble, heat-resistant and content of silicon hydrogen bond was analyzed by IR, TG, GPC. The result showed, number average molecular weight was 832, molecular weight distribution was 1.97, content of xylene-insoluble was 0.97%, the 1000℃ mass los ses of polycarbosilane in N2 was 32.4%at the reaction temperature of 860℃, reaction time of 6h.%采用二甲基二氯硅烷为原料,在高温反应釜中制备了聚碳硅烷。
采用IR、TG、GPC等方法分析了制备工艺对聚碳硅烷数均分子量、分子量分布、二甲苯不溶物含量、耐热性能和硅氢键含量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梯度升温方式,反应温度为480℃,反应时间为6h时,制备的聚碳硅烷数均分子量为832,分散度为1.97,二甲苯不溶物含量为0.97%,1000℃氮气中热失重率为32.4%。
【总页数】4页(P4-6,17)【作者】李博弘;陈泽明;曹先启;王超;贾晓莹【作者单位】黑龙江省科学院石油化学研究院,哈尔滨 150040;黑龙江省科学院石油化学研究院,哈尔滨 150040; 黑龙江省科学院高技术研究院,哈尔滨150020;黑龙江省科学院石油化学研究院,哈尔滨 150040;黑龙江省科学院石油化学研究院,哈尔滨 150040; 黑龙江省科学院高技术研究院,哈尔滨 150020;黑龙江省科学院石油化学研究院,哈尔滨 15004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343【相关文献】1.不同分子量聚碳硅烷的性能及对C/C-SiC复合材料增密的影响 [J], 黄剑;李辉;嵇阿琳;王玲玲;刘博2.电子束辐照对聚碳硅烷结构与热解性能的影响 [J], 肖建建;李婧;付真金;韦建军;李波3.聚碳硅烷对低碳铝碳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J], 尚心莲;田响宇;刘国齐;李红霞;杨文刚;于建宾4.聚碳硅烷改性氢氧化镁对PP复合材料阻燃性能的影响 [J], 张立飞;王春锋;韩志东5.添加聚碳硅烷(PCS)对ZrB_2-SiC超高温陶瓷微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J], 祝夫文;桂凯旋;刘方瑜;朱协彬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04-03-08;修回日期:2004-10-18作者简介:陈曼华,1964年出生,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研究工作聚碳硅烷裂解中的氧影响分析陈曼华 陈朝辉 肖 安(国防科技大学航天与材料工程学院CFC 重点实验室,长沙 410073)文 摘 以不同纯度的氮气为保护性气氛,采用差热法和红外光谱法研究微量氧对聚碳硅烷裂解的影响,并讨论了在有微量氧的气氛下,不同裂解条件对陶瓷产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氧可以与聚碳硅烷起氧化反应,形成含氧基团,使裂解产物增重。
合理地控制气氛流量、升温速率、试样量等裂解工艺条件,可有效地抑制氧对聚碳硅烷裂解的影响。
当升温速率为30℃/m in 、氮气流量为80m L /m i n 时,气氛中微量氧的氧化程度降至最低,试样的陶瓷产率接近于实际值。
关键词 先驱体,聚碳硅烷,裂解Anal ysis of Effect of T r ace S ligh tOxygen on Pyrol ysis of Pol ycarbosilaneChenM anhua Chen Zhaohui X iao An(K ey Labo ra t o ry o f Co lleg e of A erospace and M a t e rials Eng i neering ,N ati onal U niv .o f D efense Te chno l ogy ,Chang sha 410073)Abst ract E ffects of tr ace oxygen on py r o l y sis o f po lycarbosilane w ith diffe r ent purit y of nitrogen used as pr o -tec tive at m o sphe r e are st u died by TG and I R and effect o f processing conditions in py r o lysis on cera m ic y ie l d is dis -cussed unde r trace oxygen at m osphere .It is found t h at polyca r bosilane can be ox idezed and w eight o f product py r o -l y zed is increased because oxygenous bases are fo r m ed.The influence o f oxida tion on cera m ic conve rsion can be ef -fec tively restrained by r easonab le pr ocessing cond itions i n pyro l y sis ,such as sa m p l e we i g ht ,heati n g rates and N 2fl o w .It is sho wn tha t ox ida tion e ffect of tr ace oxygen at m o sphe r e on py r o lysis of polycarbosil a ne is lo w and ce r a m ic y ie l d o f sa m p l e approaches actua l one at 30℃/m i n hea t rate and 80m L /m in N 2flo w.K ey w ords Pre -Ce r a m ic ,Po l y car bosilane ,Py rolysis 1 前言非氧型的碳化硅、氮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高温性能优异,可望成为替代金属的新型高温材料。
先驱体转化法制备C f /S i C 复合材料的研究在陶瓷材料领域异常活跃;该法工艺简单,成本低,易于制备大型复杂构件,应用前景广阔[1~4]。
先驱体在陶瓷转化工艺中可能引入氧、游离碳等杂质,影响材料的高温使用性能[5]。
氧以共价键的形式与硅、碳元素结合在一起,形成Si —O —S i 、Si —O —C 、Si —O —H 等结构,这些硅氧键在1300℃以上会发生断裂,产生CO 、S i O 等小分子气体而逸出陶瓷基体。
气体生成的反应式为:S i C x O y Si C +CO ↑+S i O ↑S i C x O y N z Si C +CO ↑+S i O ↑+N 2↑该裂解反应的发生,一方面打断了基体的链结构,使得分子链变短,链与链间的连接被破坏,同时,小分子气体的产生和逸出,在基体中留下气孔,降低材料的致密度。
另一方面,氧在400℃以上还可以与碳纤维增强体中活化了的碳反应,降低纤维强度,进一步降低C f /Si C 复合材料的性能。
本文以聚碳硅烷为先驱体,对先驱体在高温裂解中受微量氧的影响进行分析。
2 实验2.1 先驱体转化聚碳硅烷(PCS ),黄褐色固体,熔点为210℃,分子量约1500,国防科技大学CFC 重点实验室自行研制。
实验前将固体PCS 研磨成粉末,经70目过筛后,与工业纯的二乙烯基苯(DVB )按质量比为PCS ∶DVB =1∶0.4均匀混合,试样置于烘箱中,80℃加热1h ,使其溶解,在120℃下交联6h 。
再将交联产物置于管式炉中,1100℃裂解9h 得到陶瓷产物。
裂解过程中分别以普通氮气(纯度99.9%)、高纯氮气(纯度99.9999%)为保护性气体,比较不同气氛对先驱体裂解产物的影响。
2.2 陶瓷表征用日本Rigaku The r m oflex 热分析仪测定交联产物的T G 曲线,其中保护性气氛为氮气,氮气流量为60mL /m in ,升温速率为10℃/m in 。
用美国N ico let Ava ter 360E .S.P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测定交联产物结构变化,KB r 片,扫描范围400~4000c m -1。
3 结果与讨论3.1 裂解中的氧影响分析将PCS 的交联产物在普通氮气中高温裂解,得到的T G 曲线如图1所示。
图1 PCS 交联产物的热重曲线F ig .1 TG curve o f PCS cross produc t 该试样的裂解过程大致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50℃以下,试样没有明显质量变化;第二阶段为250~520℃,试样在升温的过程中存在部分小分子的挥发,为失重变化过程,同时可能存在部分分子被气氛中微量氧氧化的反应,为增重变化过程;第三阶段为520~1000℃,该阶段PCS 分子发生裂解,从有机物向无机陶瓷转化,试样的失重率在30%左右;第四阶段为1000~1600℃,陶瓷结构从无定形向微晶转化。
与高纯氮气气氛中的TG 曲线不同之处为裂解的第二阶段出现了明显的增重现象,这是裂解气氛中的氧气所致,即PCS 中的S i —H 易与O 2发生化学反应,生成S i —O —H 和S i —O —Si 结构,其结果表现为试样的增重。
同时在图2中,试样的红外光谱图(空气中)的变化趋势亦反映出该现象。
与200℃时的特征吸收峰相比,400℃时,在1010c m -1处S i —O 键的特征吸收峰变宽,并且向高波数方向移动。
图2 不同温度下PCS 裂解产物的红外光谱F i g.2 FT IR s pectra fo r PCS pyro l y zed a t va ri ous t empera t ures3.2 裂解工艺参数对氧影响的抑制PCS 交联产物在高纯氮气气氛中高温裂解,陶瓷产率为67%~68%,为考察裂解工艺参数与氧含量的关系,采用相同的交联产物在普通氮气气氛中进行裂解,结果见表1。
表1 不同裂解条件的PCS 陶瓷产率T ab .1 C era m ic y i e l d of PCS und erd ifferen t pyrol yzing cond it i on sm /m g 升温速率/℃ m i n -1氮气流量/m L m i n -1陶瓷产率/%(质量分数)19.0108075.819.0308066.319.0104080.319.0304078.438.4108077.038.4308071.7 由表1可见,固定试样量和升温速率,增大气氛流量,PCS 的陶瓷产率下降。
固定试样量和气氛流量,降低升温速率,PCS 的陶瓷产率增加。
增大交联产物试样量,PCS 的陶瓷产率增加。
交联产物为较硬的块状固体,增大气氛流量,试样不会被气体携带而流失。
同时在单位时间内,减少微量氧与试样表面的接触量,亦减少了试样与氧反应的机会,故PCS 的陶瓷产率受氧影响相对减小。
降低升温速率,可减少低分子量组分的挥发,使PCS 交联产物在裂解前得到充分交联,进一步提高陶瓷产率,但是降低升温速率亦相对延长了微量氧与试样反应时间,氧化增重的效果明显,并且研究已表明[6],快速升温裂解PCS 的工艺有利于提高陶瓷的高温性能,说明降低升温速率,以氧化负效应为主。
再者,微量氧与先驱体的氧化反应为气固反应,反应程度与PCS试样表面积有关。
质量小的试样,其表面积较大,容易受微量氧影响,被氧化而增重的效应明显。
结果表明,当升温速率为30℃/m in,氮气流量为80m L/m in时,气氛中微量氧的氧化程度降至最低,试样的陶瓷产率接近于实际值。
4 结论PCS先驱体在陶瓷转化过程中,裂解气氛中的微量氧与交联产物反应,形成含氧基团,增重效果明显。
微量氧对PCS裂解产物影响程度与气氛流量、升温速率、试样量等工艺条件有关,合理地控制裂解工艺条件,可有效地抑制气氛中微量氧对陶瓷转化的影响。
参考文献1 Y a ji m a S.Spec i a l hea t-resisti ng m ateria ls from o rgano-m e tallic.Am.cera m.soc.bu l.l,1983;62(8):893~898 2 Biro tM,P illot J P,Dunogue s p rehensive che m is-try o f po l y silanes,po l ysil azanes,and po l yca rbo sil anes as precur-so rs of cera m ics.Che m.R ev.,1995;95(5):1443~1477 3 D eng ingy.i C arbon-fibe r re i nfo rced co m po sit e s w ith graded ca rbon-silicon carb i de m a trix co m po sit e s.J.Am.ce ra m ic soc i e ty,1999;829(6):16294 Her man s u wardie.Ther m al behav i or and c uri ng kineti cs of pol ycarbosilane.J.A p plied pol ymer sci en.,1991;42(4):1087~1095 5 谢征芳.驱体陶瓷.料科学与工程,2000;16(6):6~86 陈曼华.聚碳硅烷先驱体交联后热处理对陶瓷转化的影响.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02;24(2):38~40(编辑 任涛)(上接第20页)由于这些材料的不可焊接性,因此,钎焊就成为这些有潜在应用前景材料连接的优势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