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的成因及思考
农村留守儿童孤独的成因及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孤独的成因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73ff1d29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705de7e.png)
农村留守儿童孤独的成因及对策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因外出务工而将孩子留在农村老家照顾的一类特殊群体。
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留守儿童往往面临着孤独、焦虑、自卑等心理问题,甚至可能影响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本文将就农村留守儿童孤独的成因及对策进行探讨。
一、成因分析1. 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通常长期在外务工,无法陪伴孩子成长,导致孩子长时间处于缺乏亲子关系的状态。
父母的缺席给孩子带来了孤独感,孩子缺少家庭温暖和关爱。
2. 家庭教育缺失父母缺席的情况下,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往往受到较大影响。
在老人的照料下,留守儿童可能缺乏正确的家庭教育,导致他们缺乏自律性、责任感和良好的价值观。
3. 缺少社交圈子留守儿童在农村留守的情况下,一般没有接触到外界的多样化社交圈子,缺乏朋友或同龄人的交往。
这种情况容易引发孩子的孤独与自闭,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
二、对策措施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可以通过开展家庭教育培训、引导父母关注孩子的成长等方式,提高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意识和能力,增强家庭教育的有效性。
2. 建立留守儿童关爱机构政府可以加大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力度,建立相关机构和组织,为孩子提供心理咨询、情感疏导等服务,帮助他们克服孤独感。
3. 创设社交平台通过举办各类文体活动、儿童夏令营、青少年活动中心等方式,为留守儿童创设社交平台,帮助他们与同龄人交流互动,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
4. 关注父母的心理健康尽管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很重要,但我们也不能忽视父母的心理健康。
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强对务工父母的心理疏导和关爱,帮助他们缓解心理压力,从根源上减轻孩子的孤独感。
5. 增加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度社会各界应该加大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关注度,鼓励更多的爱心人士和机构参与到留守儿童的关爱工作中来,共同努力让农村留守儿童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在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上,政府、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各方应共同努力,从多方面入手,多角度施策,共同关心留守儿童的成长,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关爱和支持,让他们在健康、快乐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农村“留守学生”教育问题的思考
![农村“留守学生”教育问题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1d316d63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80.png)
农村“留守学生”教育问题的思考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村地区的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现象也越来越普遍。
这一进程也带来了一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农村留守儿童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长期外出务工、离异等原因,孩子在农村乡村留守,由老人或者其他亲戚照顾,父母很少在家陪伴的儿童。
面对这一现实,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针对这一问题展开思考,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留守学生面临的问题1. 缺乏家庭关爱和教育指导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留守儿童缺乏家庭关爱和教育指导,容易产生心理问题,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
而且在学习方面,他们也无法得到父母的指导和督促,学习动力和成绩可能受到影响。
2. 教育资源不足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城市要匮乏,学校教育质量参差不齐,教师队伍缺乏专业化水平,学校设施也不完善。
对于留守儿童来说,这意味着他们无法得到高质量的教育资源,从而影响其学习成绩和未来发展。
3. 心理问题较为突出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和照顾,心理问题较为突出。
在学校生活中,他们可能产生孤独、抑郁等心理问题,甚至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状态。
4. 缺乏社会关系和人际交往留守儿童长期生活在乡村,没有机会接触外界社会,缺乏社会关系和人际交往。
这不利于他们的个性发展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
1. 完善留守学生关爱机制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大对留守学生的关爱力度,建立健全留守学生关爱机制。
这包括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辅导和关怀工作,提供家庭教育指导,加强社会帮扶力度等。
学校也应该建立留守学生关爱工作队伍,关注留守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状态,做好师生关系的维护工作。
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教育资源的投入,加强农村学校师资力量和教育设施建设,提高教育资源的均衡性。
还可以通过引进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管理经验,提升农村学校的办学水平,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
3. 加强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应加强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和处理自己的情绪,帮助他们树立健康的心态。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8篇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8篇](https://img.taocdn.com/s3/m/116690c5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b0.png)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篇1随着农村父母离乡进城打工、经商人数的增多,留下了很多的留守儿童,由此引发了诸多社会问题,在暑假过程中走访了一些家庭,对农村留守儿童也有了一顶的了解!结合此次调查,现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现状、成因及对策,提出如下调查意见。
一、基本概况这个地方生活条比较艰苦,自然环境也较为恶劣,人民的生活水平不高,很多人为了改变这中现象,在社会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年轻人纷纷外出到沿海发达地方打工。
在这些外出打工的年轻人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上有老,下有小”的这一类型!年轻人外出大工就把家里的孩子留给父母和亲戚来照顾!这就是大部分“留守儿童”的来源!二、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在调查中发现这些孩子由于父母长年在外务工,留守在家由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戚朋友作为临时监护人,由他们照管孩子的一切,当然其中还存在家中无人看管的现象。
因此,这个群体的孩子通常出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突出问题:1、学生成绩不佳。
但据调查,农村留守儿童群体中,小学阶段的学习兴趣还比较浓,学习成绩和在校表现都还较好,优秀的也不少。
但到了初中阶段,情况就发生了变化,极少的留守儿童能表现为优秀,调查中发现,初中留守儿童中学习成绩和在校表现都优秀的不到10%,良好的不到30%,学习和生活习惯都很差且行为出现问题的儿童却占了近30%,而且在所有“问题儿童”中,留守儿童占80%。
2、亲情缺失严重,心理发展不全。
农村留守儿童们由于其父母长时间不在身边,家庭的“缺陷”使留守子女无法享受到正常的亲情关爱,生活中的烦恼无法向亲人倾诉,成长中的困惑无法得到父母的正确引导和鼓励。
严重影响着留守子女心理的健康成长。
调查中,我们发现绝大多数留守儿童与父母很少见面,缺少沟通。
其中,与父母见面半年一次的为53%,一年一次的为44%,两年一次的有3%,还有一个孩子的父母双双外出六年未曾回过一次家。
3、父爱母爱失常,孩子志向模糊。
外出务工的父母由于长期不在孩子身边,内心往往会出现一种愧疚感,加上在外打工,经济较为宽裕,对这些孩子生活的经济支付能力较强。
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9d48c238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f6.png)
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一、留守儿童问题的背景与原因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家庭经济状况的改变,中国乡村地区出现了大量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长期在外地工作或其他原因而不能陪伴在身边的儿童。
他们通常由祖父母或其他亲戚照顾,缺乏父母关爱和陪伴。
1. 心理健康问题:由于缺乏父母的陪伴和关心,留守儿童容易产生孤独感、焦虑感、自卑感等负面情绪。
孩子们在发展过程中需要亲密关系和安全感,但这些需求常常得不到满足。
2. 学习成绩下降:缺乏家长指导和监督是留守儿童学业下降的一个主要原因。
他们可能缺乏学习动力、注意力不集中,无法得到及时帮助和辅导。
3. 教育资源不足:许多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留守儿童面临着良好教育资源的缺失。
他们往往无法获得良好的教育机会,劣势不断累积。
4. 安全隐患增加:留守儿童在家中通常缺乏成人的照料,容易发生意外事故或受到欺凌。
而长期缺乏社交互动和安全保护的环境也可能使他们更容易成为犯罪活动的目标。
二、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方法针对留守儿童问题,政府、学校和社会应采取一系列综合性措施来改善他们的生活和教育条件。
1. 加强家庭教育指导:政府可以加大对农村地区父母教育者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家庭教育质量。
通过提供更多关于亲子关系建立、心理健康等方面的知识,帮助父母更好地与孩子沟通和交流,并树立正确的教养观念。
2. 开展心理辅导服务:学校可以设置专门机构或合作组织,为留守儿童提供心理辅导和支持。
提供情感渠道,让孩子们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情绪和困惑,并提供相应的帮助和建议。
3. 建设家庭留守儿童关爱中心:政府可以设立家庭留守儿童关爱中心,在农村地区建立集托育、教育、社工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机构。
这样,孩子们能够有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获得必要的照料和教育资源。
4. 加大教育投入:政府要加大对农村地区教育事业的投入,提高教师待遇和培训水平。
同时,积极推动“互联网+教育”在农村地区的普及,通过在线学习平台等方式弥补留守儿童与城市孩子之间的差距。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几点思考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几点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664f7558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86.png)
根据相关数据,我国留守儿童数量约为6000万,这是一个相当庞大的群体。
留守儿童主要问题
01
02
03
心理健康问题
留守儿童因缺乏父母的陪 伴和关爱,容易出现焦虑 、抑郁等心理问题。
学习成绩下滑
由于家庭监管缺失,留守 儿童的学习成绩普遍较差 ,且存在辍学风险。
社交能力不足
留守儿童在与人交往时往 往存在障碍,不利于他们 融入社会。
注重教育方式
家长应该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不仅关注学习成绩,还要关注孩 子的品德和情感发展,建立积极、健康的教育方式。
加强家长责任意识
家长应该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尽可能地关注孩子的成长和发 展,积极参与孩子的教育和培养。
加强学校教育管理
提高教学质量
学校应该注重提高教学 质量,为留守儿童提供 优质的教育资源,帮助 他们更好地学习和成长 。
补贴、心理咨询等,帮助家庭更好地照顾和教育孩子。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焦虑和抑郁
由于缺乏父母的陪伴和关 心,留守儿童可能会出现 焦虑和抑郁症状。
自尊心受损
由于家庭经济条件或其他 因素,留守儿童可能会感 到自卑和自尊心受损。
学习成绩下滑
01
缺乏监督和指导
02
学习兴趣降低
03
学习环境差
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在 学习上缺乏监督和指导,导致学 习成绩下滑。
由于孤独感和缺乏父母的关爱, 留守儿童对学习的兴趣可能会降 低。
留守儿童问题的重要性
家庭与社会稳定
解决留守儿童问题有助于家庭的和谐与社会的稳定。
儿童权益保障
留守儿童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其权益应当得到保障和尊重。
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346266b7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db.png)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留守儿童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群体。
由于父母外出务工,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教育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着孩子的个人发展,也关系到农村地区的未来和社会的稳定。
一、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1、家庭教育缺失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然而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无法得到父母在情感上的关爱和在学习、生活上的指导。
祖辈大多文化水平较低,教育观念陈旧,难以给予孩子有效的教育和引导。
2、学校教育资源不足农村地区学校的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教育设施简陋,课程设置单一。
一些学校缺乏专业的心理辅导教师,无法及时关注和解决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
3、学习动力不足由于缺乏家庭的监督和鼓励,许多留守儿童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目标不明确,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部分孩子甚至出现逃学、辍学等现象。
4、心理健康问题突出长期的亲情缺失使留守儿童容易产生孤独、自卑、敏感等心理问题。
他们在人际交往中可能存在障碍,情绪不稳定,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疾病。
5、安全隐患较大留守儿童在放学后和节假日缺乏有效的监管,容易受到意外伤害,如溺水、触电、交通事故等。
同时,他们也容易受到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产生的原因1、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经济发展的差距导致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以谋求更好的生活条件。
这是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
2、户籍制度限制现行的户籍制度使得农民工子女在城市入学面临诸多困难,导致他们只能留在农村。
3、教育投入不足农村地区教育经费相对较少,学校建设和师资培养得不到足够的支持,影响了教育质量的提高。
4、社会关爱不够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度还不够高,缺乏有效的关爱机制和措施,无法满足他们的实际需求。
三、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对策1、强化家庭教育父母应尽可能增加与孩子的联系,通过电话、视频等方式关心孩子的学习和生活。
委托监护人要切实履行监护职责,关注孩子的成长。
留守儿童问题的思考
![留守儿童问题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fa9d609c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b7.png)
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复杂且紧迫的社会问题,主要涉及到儿童教育、心理健康、安全保障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我对这个问题的一些思考:一、留守儿童问题的成因留守儿童问题主要是由于父母为了生计外出打工,将子女留在家乡由祖父母或其他亲属照顾。
这种现象在中国尤为普遍,特别是在农村地区。
这种家庭结构的改变导致了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缺乏父母的关爱和陪伴,从而产生了一系列问题。
二、留守儿童面临的问题1. 教育问题:很多留守儿童所在的地区教育资源匮乏,学校设施不完善,师资力量薄弱。
这导致他们难以接受良好的教育,学习成绩普遍较差。
2. 心理健康问题:缺乏父母的关爱和陪伴,留守儿童往往容易出现孤独、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这些心理问题会影响他们的性格形成和人际交往能力。
3. 安全保障问题: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容易受到意外伤害或不法侵害。
此外,他们还可能面临拐卖、虐待等风险。
三、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建议1. 政府层面: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改善学校设施,提高师资水平。
同时,应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企业、社会组织等参与留守儿童关爱工作。
2. 家庭层面:父母应尽量将子女带在身边照顾,或者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定期回家看望子女。
此外,父母还应加强与子女的沟通,了解他们的生活和心理状况。
3. 社会层面:社会各界应关注留守儿童问题,积极参与留守儿童关爱工作。
例如,志愿者可以定期到留守儿童家庭进行家访,为他们提供心理支持和物质帮助。
同时,媒体也应加强对留守儿童问题的报道,提高公众对这个问题的认识。
四、结论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和努力解决的问题。
政府、家庭和社会各界都应承担起各自的责任,为留守儿童创造一个健康、安全、充满关爱的成长环境。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确保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到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和健康的成长过程。
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原因及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原因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616d6166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9d.png)
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原因及对策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主要有:1、一定程度的孤僻、偏激、不团结、怠工、敌对等消极心理问题。
2、在情感和性格上存在心理问题,直接影响他们人际关系的发展,不爱交际,人际关系非常敏感,不愿意与他人接触。
3、大多数“留守儿童”学习自觉性差,纪律薄弱,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主动性低,成绩不理想。
容易产生消极的心理,如厌倦、逃学和缺乏学习动力。
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的原因有:1、缺乏良好的亲情教育,相对于其他同龄儿童来说,“留守儿童”自年幼便远离父母,缺乏频繁的联系,从而缺乏一种稳定而和谐的亲子关系,长期处在这种特殊的生活环境中,极易表现出胆小、迟钝、呆板、不与人交往、怀有敌对、破坏等不良的人格特点。
2、监护人不能完全胜任对孩子的管教。
“留守儿童”大多由祖父母辈进行监护抚养。
老一辈的思想观念比较陈旧,用传统的教育方法去教育现代的儿童是行不通的;还有的是由亲朋好友、老师看管或兄弟姐妹之间互相照顾,对于别人的孩子,通常采取通融政策,只要不犯大错误即可。
在这种特殊的教育环境下,“留守儿童”养成了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
3、学校教育因素。
学校的教育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留守儿童”属于特殊的社会群体,其生活条件和学习条件明显的比其他同龄儿童差,学习方面显得困难重重,自然而然不引起学校、老师的注意,加之“留守儿童”性格孤僻自闭,沉默寡言,人际关系十分敏感,极易产生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作为老师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不能给予及时的引导,使其心理问题更为严重。
4.社会因素。
我国的产业结构发展不合理,工业发展快,而忽视了农业发展,致使农村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外流,加之经济条件的限制,使得父母不得不把孩子留置家中,从而导致“留守儿童”的数量越来越多。
再次,因有关部门缺乏对娱乐场所的有效管理,致使众多未成年“留守儿童”产生厌学、逃学、学习干劲不足等不良的学习心态,整天沉迷于娱乐场所,不能自拔。
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的对策有:1、完善家庭教育,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浅析留守儿童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留守儿童的问题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86321291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85fe96e.png)
浅析留守儿童的问题及对策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和全球化的影响,中国的农村地区出现了大量的留守儿童现象。
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长期外出务工,或因其他原因导致他们在农村留在祖辈或其他亲属家中独自生活的儿童。
这一现象一直备受社会关注,因为留守儿童面临着许多心理、教育、健康等方面的问题。
本文将从留守儿童的问题出发,探讨留守儿童所面临的困境以及可能的对策。
留守儿童的问题:1.心理问题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陪伴和关爱,容易产生孤独、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
他们长期与父母分离,缺乏安全感,对未来充满不确定性,导致心理压力增加。
2.教育问题由于父母长期外出务工或其他原因,留守儿童缺乏家长的教育指导和监督,容易在学业上出现问题。
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可能受到影响,无法得到及时的学习指导和辅导。
3.健康问题留守儿童的饮食、生活习惯和卫生条件可能不够规范,容易导致健康问题。
他们也缺乏及时的医疗和保健服务,容易因疾病而受到影响。
1.建立亲子关系政府部门可以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爱与关注,鼓励父母尽量减少外出务工的时间,与孩子保持良好的亲子关系。
可以建立留守儿童关爱中心,提供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服务,帮助他们缓解心理压力。
2.加强教育投入政府部门可以增加对农村地区教育的投入,提高教育资源和教师配备,确保留守儿童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
可以设立一些特殊教育机构或项目,针对留守儿童的特殊需求进行教学和辅导。
3.加强卫生保健服务政府部门可以加强对农村卫生保健服务的投入,提高农村地区的医疗资源和保健服务水平。
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健康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和生活习惯。
4.社会关爱社会各界可以积极参与留守儿童的关爱工作,提供志愿者服务、捐赠物资等形式的帮助,帮助留守儿童建立更多的社交、学习和生活支持网络,减轻他们的困境。
总结: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政府、社会和家庭共同努力,找出解决的途径。
政府应加大对留守儿童问题的关注和投入,提高农村地区的教育和卫生保健水平。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成因调查及分析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成因调查及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5ea6c98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a351b59.png)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成因调查及分析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或监护人迁徙到城市工作而留守在农村的儿童。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劳动力纷纷涌向城市,留守儿童问题日益凸显。
在这种情况下,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本文将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成因进行调查及分析。
一、家庭问题1.1 父母缺席父母迁徙至城市工作,导致留守儿童长期无法与父母相伴,缺乏家庭关爱和温暖,心理上感到孤独、无助和失落。
1.2 家庭纷争在一些留守儿童的家庭中,由于父母长期分离,易产生家庭纷争和矛盾,这无疑给留守儿童的心理带来负面影响,让他们陷入紧张的家庭氛围之中。
1.3 缺乏家庭教育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得不到父母的良好教育,缺乏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易受到外界不良信息的影响,产生心理健康问题。
二、学校问题2.1 学习压力留守儿童长期缺乏父母的监督和教育,导致他们在学习上缺乏动力和目标感,学习压力较大,影响心理健康。
2.2 适应问题在学校环境中长期缺乏亲人的陪伴,留守儿童可能面临适应困难,缺乏社交技能,产生孤独感和自卑感,对学校生活产生消极态度。
2.3 缺乏关爱由于老师和同学不了解他们的特殊处境,留守儿童往往缺乏来自学校的关爱和支持,心理上感到被忽视和孤立。
三、社会环境问题3.1 缺乏关爱在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环境中,由于缺乏父母关爱,社会各个方面的关怀和关注也不足,留守儿童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受到侵蚀。
3.2 不良影响农村环境中,留守儿童易受到一些不良信息的侵袭,如网络游戏、网络色情、暴力信息等,这些不良影响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产生心理问题。
4.3 安全问题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的安全得不到保障,容易受到欺凌和伤害,这些安全问题也会对留守儿童的心理产生影响。
四、心理问题解决途径4.1 家庭关爱父母应当在家庭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减少外出务工的时间,给留守儿童提供更多的陪伴和关爱。
4.2 学校关怀学校应当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和关注,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辅导等方式,帮助他们适应学校生活和学习环境。
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及原因](https://img.taocdn.com/s3/m/aff91645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d5.png)
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一、引言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流动人口增加,留守儿童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这些无法与父母共同生活的孩子面临着许多问题和困境。
本文将探讨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并分析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
二、家庭影响1. 情感缺失由于长期分离,留守儿童与父母之间的情感联系受到了严重破裂。
他们缺乏亲密关系,无法获得足够的陪伴和安慰。
2. 教育困境父母不在身边限制了留守儿童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
他们往往不能得到有效指导和监督,在学业上面临着巨大压力。
3. 自我价值认同问题缺乏家庭支持和关心使得留守儿童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对自己产生怀疑,并对未来感到迷茫。
三、社会影响1. 心理健康问题长期与父母分离会给留守儿童带来心理压力。
他们更容易出现抑郁、焦虑、自卑等负面情绪,甚至可能导致精神障碍。
2. 行为问题缺乏家庭的规范和教育,留守儿童在行为上更容易产生问题。
例如好斗、顽劣或逆反行为等,这些问题反过来又影响到他们与同伴的关系以及学校表现。
3. 社会融入困难与其他孩子相比,留守儿童更加封闭自我。
由于长期独处或被大人过度保护,在社交能力方面存在差距,并对社会融入感到困惑。
四、原因分析1. 经济压力许多父母忍痛选择外出打工是因为经济上的压力。
在农村地区,缺乏足够的就业机会迫使他们寻找工作机会并留下家中的孩子。
2. 教育资源不均衡教育资源不均衡也是造成留守儿童存在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农村教育条件相对落后,留守儿童难以享受到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教育资源。
3. 缺乏监护措施在一些农村地区,缺少完善的托管机构和儿童福利服务。
父母通常没有其他选择,只能将孩子独自留在家中。
五、政策与解决方案1.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强社会保障是改善留守儿童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政府应通过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险制度来减轻农村家庭的经济压力。
2. 改善农村教育条件政府需要增加对基础教育资源配置的投入,提高农村地区学校设施与师资水平,并鼓励优秀教师前往农村任教。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成因调查及分析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成因调查及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b62e60f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f6.png)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成因调查及分析农村留守儿童指的是由于父母在外打工而无法陪伴在身边的农村儿童。
他们通常由爷爷奶奶或其他亲属照顾,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教育。
这种生活方式对留守儿童的身心发展可能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以下是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成因的调查及分析。
农村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陪伴与关爱,这导致了他们的情感上的空虚和孤独感。
父母的缺席使留守儿童无法享受到父母的爱和关怀,他们常常感到无助和失落。
这些负面情绪可能导致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的产生。
农村留守儿童缺乏适当的教育和培养。
由于父母的不在身边,留守儿童无法得到良好的教育资源和指导,他们的学习和发展可能受到一定的阻碍。
缺乏父母的监督和激励,留守儿童可能缺乏自律能力和学习动力。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可能还与家庭经济困难有关。
由于父母在外打工的原因,留守儿童家庭往往经济条件较差,缺乏基本的物质保障。
这可能导致留守儿童对生活存在担忧和不安全感,产生焦虑和抑郁等心理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往往面临着人际交往的困境。
由于缺乏家庭环境的支持,他们可能无法获得良好的社交经验和交友机会。
这可能导致他们在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如缺乏信任感、难以与人交流等。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主要源于缺乏父母的关爱与教育,家庭经济困难以及人际交往的困境等因素。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积极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提供适当的心理支持和教育资源,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健康成长。
政府和社会应积极采取措施,改善农村地区的教育和就业环境,减少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成长条件。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及对策的思考3200字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及对策的思考32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3b8ffdb3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34.png)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及对策的思考3200字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及对策的思考3200字留守儿童又叫空巢儿童,指的是那些父母双方常年在外打工,长期与父母分居两地,不能得到父母照顾的儿童。
大量留守儿童的出现,是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所涌现的几种特有的现象之一。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我国沿海及各大城市经济发达,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而广大内地农村的生产力水平比较低,难以满足生存需要,很多农民必须外出打工养家糊口;其次,我国实行二元化城乡户籍管理体制,不允许居民的户籍随意迁移,外出打工者难以将自己的子女带在身边;再次,由于城市的生活水平普遍较高,民工工资又低,难以负担孩子的各项费用,这就使得大部分农民将子女放在农村形成大量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教育存在主要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除了一般的农村教育问题外,还有其特殊性,其中最大的问题是父母不在家,没有人能管得了孩子。
爷爷奶奶由于上了年纪,家中又有几亩田地要种,同时又不懂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状况,所以难以很好教育;而那些寄居在邻居亲戚朋友家的,由于是别人的孩子,不太方便管,也不能对孩子进行很好的教育。
总的来说,由于家长监管不到位,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四点:1.情感教育问题。
留守儿童由于亲情和心理关怀的缺少,缺少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又很少与外界接触。
所以感情比较冷漠,有些性格也比较孤辟、偏激,并且又无人约束,因此时常与人打架斗殴。
去年报载:某镇留守儿童王某因为缺乏监管时常与人打架,最后与一伙同样是留守儿童的不良少年发生冲突,被砍死在一网吧内。
2.学习教育问题。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各种娱乐场所也逐渐增多,特别是网吧在农村的日益普及,使得留守儿童沉溺其中不能自拔。
据我们走访调查及暗中观察的结果,乡镇网吧的客源90%是在学校读书的留守学生。
这些学生为了凑11、建立留守儿童教育研究制度。
学校要把留守儿童教育管理问题作为教育科研的重大课题,开展课题研究,科学总结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的工作经验和模式,增强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的科学性。
留守生问题分析
![留守生问题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4f50960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b9.png)
留守生问题分析留守儿童是指在农村地区,父母双方或一方因工作、生活等原因离家外出,在外地或外国长期居住,而留在农村的孩子。
留守儿童通常由其他家庭成员照顾,如祖父母或亲戚,他们经常面临着特殊的心理、教育和社会问题。
本文将对留守生问题进行分析,并探讨解决办法。
一、留守生问题的背景1.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农村地区经济和教育资源相对欠发达,使得一部分农村家庭被迫外出谋生,留下孩子成为留守儿童。
这种现象在贫困地区尤为突出,缺乏教育资源和良好的生活条件对留守儿童的成长造成了极大影响。
2.家庭结构变化农村家庭传统上以大家庭为主,父母双亲共同照料孩子。
然而,随着农村劳动力外出工作的增加,留守儿童面临缺乏家庭支持和照料的问题。
单亲家庭和父母离异也使得留守儿童更加脆弱。
二、留守生问题的影响1.心理问题留守儿童长期缺乏父母的陪伴和关爱,容易产生情感孤独、焦虑和抑郁等心理问题。
他们常常感到思念父母的痛苦,对未来感到迷茫,这对他们的成长和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
2.教育问题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的教育指导,容易出现学习困难和自律性差的问题。
他们的学业成绩普遍较差,教育机会有限,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
3.社会问题留守儿童容易受到不良影响,如早恋、逃课、犯罪等问题。
由于缺乏社会支持,他们更容易走上不良的人生道路,对社会稳定产生负面影响。
三、留守生问题的解决办法1.加强农村经济建设加大对农村经济的投资,提高农村地区的教育和生活条件,吸引父母回乡创业或就业,减少农村留守儿童数量。
2.建立留守儿童关爱机构政府和社会应该共同合作,建立留守儿童关爱中心、托管机构等,为留守儿童提供专业的心理辅导、教育指导和生活照顾,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3.加强家庭教育和亲子关系建设对于留守儿童的父母,应该加强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意识,多与孩子沟通,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也可以通过电话、网络等方式与孩子保持联系,尽量减少与孩子的隔阂。
4.提供教育支持和资源为了弥补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的不足,政府可以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建设更多的学校和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
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358a7fc3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d22f160.png)
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
1. 学习困难: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缺乏关注和引导,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普遍低下,面临着辍学的风险。
2. 情感问题:缺乏家庭关爱和安全感会导致留守儿童存在孤独、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进而影响成长。
3. 管教问题: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约束和教育,留守儿童往往容易偏离正确的道德标准。
4. 健康问题:缺乏照顾和健康饮食,留守儿童身体健康容易受到威胁。
原因:
1. 就业问题:农村父母前往城市打工或者务农在外,没办法照顾孩子。
2. 教育资源问题:家庭经济条件不够,生活条件也限制了留守儿童的学习。
3. 观念问题:家长普遍认为,农村儿童能够获得足够的爱和关爱,所以就算自己不在家,也不太考虑可能给孩子造成的影响。
对策:
1. 家长参与:尽可能让父母主动参与留守儿童的生活教育,包括远程指导等。
2. 学校关注:通过完善农村学校教育设施、师资、教材及营养餐等方面的完善,提高农村教育质量,改善留守儿童的学习环境。
3. 社会组织:由志愿者和非政府组织组织建立“亲情保姆”制度,通过为留守儿童提供情感、心理上的关爱,协助留守儿童解决生活、学习及心理方面的问题。
4. 政府参与:加大对农村教育投入,落实扶持政策,促进优秀教师向农村流动,改善留守儿童的学习环境;同时,有关部门可以建立留守儿童的统一管理和督导机制,监督并协调相关的机构和组织,促进问题的解决。
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
![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42437870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39.png)
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在中国的许多农村地区出现了大量的留守儿童。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其父母一方或双方到城市工作,而儿童仍然留在农村,由其他亲属、邻居或外出务工的父母照顾的儿童。
这一问题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因为它牵涉到农村教育、心理健康和社会发展等诸多方面。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进行探讨。
一、造成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原因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出现,有许多原因。
首先,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缺乏充分的就业机会,迫使许多父母去城市谋求更好的生活。
其次,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竞争压力也使得一些父母无法在家乡找到稳定的工作,不得不背井离乡到城市打工。
此外,教育资源的不平衡也是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一些家长为了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将他们留在农村,以便节省开支。
二、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影响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给孩子们的成长和发展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
首先,他们缺乏父母的关爱和监护,心理上容易感到孤单、焦虑和无助。
其次,由于很多留守儿童由亲戚、邻居或外出务工的父母照顾,这些人并非专业的教育者,缺乏教育经验和方法,导致留守儿童的教育质量受到影响。
同时,农村留守儿童还面临一些身体健康和安全问题,由于缺乏监护,他们容易受到意外伤害的风险增大。
三、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措施为了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政府和社会应该共同努力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政府需要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投入,提高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为农村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和就业机会,以减少父母外出务工的必要性。
其次,要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注和保护,建立健全的留守儿童保护制度,确保他们的基本权益得到保障。
同时,应该鼓励社会组织、志愿者等参与到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和教育工作中,给予他们更多的帮助和支持。
在教育方面,应该加强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投入,改善农村学校的硬件设施和教育质量,促进农村教育的发展。
此外,可以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培训,提高亲属和外出务工父母的教育水平和育儿意识,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照顾和教育孩子。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几点思考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几点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5fcfef2f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e1fe07a.png)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几点思考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留守儿童问题日益凸显。
农村留守儿童因父母外出务工或其他原因,长期在农村留守,缺乏家庭教育和监管,面临着诸多成长困境。
而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更是需要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和关注。
针对这一问题,下面我将从几个角度来谈谈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思考。
我们要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
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留守儿童容易感到孤独、焦虑、自卑等心理问题。
他们缺乏父母的陪伴和关爱,常常对未来感到迷茫和沮丧。
我们应该重视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心理咨询团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增强自信心,积极应对困难,健康成长。
我们要关注留守儿童的学习环境和教育资源。
农村留守儿童所面临的教育资源匮乏、学习环境差的问题十分突出。
很多留守儿童的学习空间狭小、设施简陋,学习条件差,这对他们的学习影响极大。
我们要加大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投入,改善学校的基础设施,提高教育资源配置,提升教育质量,为留守儿童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使他们能够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我们要关注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
由于缺乏父母的照料,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问题成为了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他们的饮食、居住环境、生活习惯等方面存在较大隐患,引发了一系列的健康问题。
我们应该加强对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教育,提高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增强身体素质,预防疾病,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我们要关注留守儿童的人文关怀。
父母长期外出工作,留守儿童面临缺乏亲情和家庭温暖的困境。
日常生活的琐碎,学习中的疑惑,人生道路上的选择,都需要一个能够倾诉的心灵港湾。
我们要提供更多的人文关怀,让留守儿童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关爱,建立多元化的关爱机制,为他们提供情感支持和人文关怀,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得到更多的关心和关爱。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问题,我们应该要多方面着手,从心理健康、学习环境、身心健康和人文关怀等方面给予关注和支持。
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够更好地帮助农村留守儿童解决成长中的困境,让他们享受到更好的教育资源和社会关怀,健康快乐地成长。
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原因
![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原因](https://img.taocdn.com/s3/m/96cb5c69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1b.png)
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原因
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由于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缺乏就业机会,很多农民选择到城市或沿海地区务工,而将自己的子女留在家中,形成了留守儿童现象。
2. 教育资源不均衡: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相对贫乏,学校数量少,教师素质和教学设施也较差。
为了给孩子更好的教育机会,一些家庭选择将子女寄宿到城市读书,或让他们留守在家等待父母回乡。
3. 家庭结构变动:一方面,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很多
家庭核心成员(父母)常年外出工作,无法负责照顾孩子的日常生活和教育;另一方面,一些家庭出现了离婚、丧偶等情况,导致子女无法得到父母的照顾。
4. 传统观念和家庭观念的影响:在一些农村地区,传统观念认为男孩才有望成为家族的延续,而女孩则应该在婚后依附于丈夫的家庭中,因此很多农村家庭更加重视教育男孩,而忽视对女孩的教育,导致女童更容易出现留守情况。
5. 社会支持体系不完善:相对于城市地区,农村地区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公共服务设施相对薄弱,无法提供充分的照料和保障
给农村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涉及到经济、教育、家庭结构、观念等方面的因素。
解决留守儿童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包括改善农村的经济发展,提高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加强家庭教育意识,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
浅析留守儿童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留守儿童的问题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b2450f5c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19.png)
浅析留守儿童的问题及对策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和经济发展的加速,许多家庭为了生计选择离乡远赴他乡谋生,这就导致了大量的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指的是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地务工或其他原因不能与孩子同住,孩子长期独自在农村家中成长的一类儿童。
我国的留守儿童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留守儿童的成长环境和心理健康问题也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本文将对留守儿童问题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留守儿童问题的分析1. 家庭关系疏离。
留守儿童由于长期分离父母,缺乏家庭关爱,家庭关系疏离成为一大问题。
长期的独居生活使得他们和父母之间的沟通缺乏,也导致了亲子关系的疏远。
2. 心理健康问题。
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缺少父母的关爱和教育指导,容易形成孤独、焦虑、自卑、抑郁等心理问题。
在成长过程中,他们面临着与同龄人不同的社会心理困境。
3. 教育问题。
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主要体现在教育资源和学习环境的匮乏。
由于留守儿童大多生活在农村,教育资源不足,学业成绩无法得到有效的提高,从而影响了他们的个人发展。
二、对策建议1. 建立完善的留守儿童关爱体系。
政府应建立健全的留守儿童关爱体系,包括完善的孤儿保障政策、建立留守儿童关爱基地和社区服务站,为留守儿童提供全方位的关爱和帮助。
2. 强化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家庭和社会应共同合作,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导他们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心理抵抗力,有效应对心理问题。
3. 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支持。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的投入,建立完善的教育保障机制,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支持,改善留守儿童的学习环境,帮助他们取得更好的学业成绩。
4. 加强家庭教育和亲子沟通。
父母应意识到留守儿童所面临的问题,加强与孩子的沟通,积极参与留守儿童的成长过程,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给予孩子足够的爱和关怀。
5. 社会各界关心留守儿童。
除政府和学校外,社会各界也应关注留守儿童的生活和成长,积极参与留守儿童关爱工作,多为留守儿童提供关爱和帮助。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及辅导对策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及辅导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76704401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92.png)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及辅导对策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外出务工或其他原因,长期留在农村家中由其他家庭成员照顾的儿童。
他们因为缺少父母的陪伴和关爱,容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
本文将就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及相应的辅导对策进行探讨。
一、心理问题1. 孤独感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留守儿童会产生强烈的孤独感。
他们很少有机会与父母交流,长期处在一个没有亲人陪伴的环境中。
2. 自卑感由于长期缺少父母的关爱,留守儿童容易产生自卑感。
他们觉得自己不如其他孩子幸运,常常与其他孩子隔离。
3. 情感障碍长期缺少父母关爱的留守儿童,常常表现出情感障碍,不愿表达自己的情感,对人际关系产生困难。
4. 心理焦虑长期缺少父母的关爱,留守儿童容易产生各种心理焦虑,对未来生活充满不确定感。
5. 学习困难由于长期缺少父母的指导和鼓励,留守儿童在学业上会出现困难,对学习不感兴趣。
二、辅导对策1. 建立心理辅导机构政府和社会应该建立专门的心理辅导机构,为留守儿童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导服务,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问题。
2. 家庭教育鼓励父母在家庭中多花时间与孩子交流,给予孩子更多的关爱和支持,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3. 学校辅导学校应该开设专门的心理辅导课程,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留守儿童建立自信心。
4. 社会支持社会各界应该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培养社会的关爱意识,帮助留守儿童走出心理困境。
5. 增加陪伴家庭成员、亲戚和邻居都可以增加与留守儿童的陪伴时间,多陪伴孩子,关心他们的每一个进步,并给予积极的正向反馈。
6. 丰富课外活动学校和社区可以组织各种社交和兴趣类活动,丰富留守儿童的课外生活,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
7. 增强自我管理能力引导留守儿童主动学习自我管理能力,提高自我调节能力,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从而更好地适应生活的挑战。
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我们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
政府、学校和社会各界应该共同努力,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多的关爱和支持,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留守儿童问题的研究和思考已经成为加强和改进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课题。
留守儿童问题原因,可以归结为监护失位、亲情失位、观念失位、教育失位等方面,而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家庭、学校、社会立体关注。
关键词:留守儿童;失位;亲情;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3-0316-01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数量迅速增加,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他们当中绝大多数把其未成年的子女留置在户籍地,由此而产生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由于他们特殊的生活和教育环境而引发的生活、教育、情感、心理等一系列问题日益凸显。
究其原因,笔者以为,可以归结为四个方面:
1.监护失位
目前"留守儿童"的监护情况主要有两种类型。
一是隔代监护,即由祖辈抚养的监护方式。
对于这种监护的方式,外出的父母比较放心。
但这种监护方式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却有着难以克服的问题。
由于天然的血缘关系,监护者对孙辈非常溺爱。
在物质、生活方面给予了过多的满足、宽容和放任,而较少道德、精神层面的引导和约束。
同时祖孙辈年龄差距大,"代沟"明显,难以相互沟通。
一般来说,祖辈们往往以他们自己成长的经历来教育要求孙子辈,思想观念保守,教育方法简单。
而现在的孩子由于电视、网络等媒介,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较强,做事不拘一格,喜欢冒险和寻求刺激。
另外,老人年岁大,精力不济,健康状况欠佳,再加上有的老人监护的远不止一两个"留守小孩",真是力不从心。
以上情况说明祖辈难以承担监护教育之责。
二是上代监护,即"留守儿童"由父母的同辈人,如叔、伯、姑、姨、舅等亲戚或他人抚养的监护方式。
监护人在教养过程中难免有所顾虑,不敢严格管教,易于物质型和放任型管教,容易养成儿童任性的心理行为。
较为敏感的儿童容易产生寄人篱下的感觉,从而形成怕事、孤僻、内向的性格。
据调查,"留守儿童"违纪违法现象很严重,这些儿童逃学、旷课、不交作业,甚至沾染打架、赌博、酗酒、抽烟等不良习气。
笔者对某校调查时发现,在该校12名违纪学生中,"留守儿童"竟多达9名,占违纪学生的75%。
2.亲情失位
蒙特梭利在《有吸收力的心理》中指出,对于儿童来说最好的环境就是父母本身。
她说:"母亲必须喂养子女,当她出门时不应单独将他们留在家中。
儿童需要'营养'与联结母子间的'爱',因为她们可解决儿童适应上的困难。
"
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亲情的缺失使很多留守儿童无法享受到正常的父爱与母爱,久而久之,严重影响了儿童心理的健康成长。
在个性特征上,常常表现为两种倾向:一是内向、孤僻、不合群、不善与人交流;二是脾气暴躁、冲动易怒。
3.观念失位
外出务工的父母长期不在孩子身边,只有在节假期间回家,平时缺少亲情关爱,监管很难到位,无法纠正他们的不良行为。
对于这种情况,有些家长往往会有愧疚心理,会对孩子采取一种物质补偿的方式,加大对孩子的物质投入,而很少给予精神食粮。
这样,极易形成儿童的功利主义价值观和享乐主义人生观,平时花钱大手大脚,缺少勤俭节约的精神。
还有一些因机遇挣了钱,或者认为自己下苦力挣的钱比文化较高的人挣钱还多的"打工"父母,在他们心目中滋长着新的"读书无用论"思想,于是对子女没有明确的要求,顺其自然,从而"能读书就读,读不好去打工也能赚钱"的观念在农村儿童思想中普遍存在。
最可怕的是许多"留守儿童"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和受农村环境的限制,使得他们常常出入电子游戏厅、网吧、录像厅、赌博场所等,从而养成了好吃懒做、贪图享乐的特性。
一则案例显示,河北邯郸市邱县镇边村两个11-12岁的留守儿童,夜晚从镇里黑网吧出来,看到
村里一户独身老太太的房后窗灯亮着,好奇地从房侧夹道潜入院内,想偷点东西。
被老人发现,两人残忍地将杀害。
经心理测试技术鉴定,两个孩子供认不讳。
4.教育失位
笔者曾经做过一个关于留守儿童教育的抽样调查。
在调查中发现,部分农民工潜意识里认为,农村孩子学业有成的机率不高。
将孩子的学业定位在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上,将孩子的前途定位在外出打工上。
因而对留守在家的子女的教育态度比较消极。
有些农村父母根据社会现实和自己的切身经历形成了对孩子接受教育持否定态度,孩子读书读到何种程度任其发展。
由于一些乡村学校的教育质量较差,校风不好,加之新的"读书无用论"思想的影响,大部分"留守儿童"到了中学,觉得升学无望而产生厌学情绪。
据调查显示,在"留守儿童"中,只有20%考入普通高中,10%的就读职业技术高中和中专,多达70%的孩子则在中考后便走上打工之路。
虽然完成了国家规定的九年义务教育要求,但由于缺少进一步学习深造,带来的将是不适应社会迅猛发展的要求,影响全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
5.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的思考
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愈来庞大,由此引发的社会问题也日益严峻。
笔者以为,要想解决问题,家庭、学校、社会是根本。
5.2让学校成为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平台。
(1)教师与孩子结对帮扶,并且将帮扶工作于教师考绩评优挂钩,确保在校的留守儿童关爱工作落到实处。
(2)开展留守儿童心理咨询活动,及时帮助孩子们解决心理问题;开展"青春期知识讲座"和"悄悄话对我说"等活动,帮孩子们解决成长中的烦恼,教育他们学会自我保护。
(3)实施留守儿童寄宿管理模式,制定校园封闭、宿舍安全卫生检查和晚自习学习辅导等管理制度、生活老师与学生同住制度,全程照料、辅导留守儿童的学习和生活。
(4)开展留守儿童生活技能训练,开展生活技能训练和比赛,促进留守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
(5)学校应在家校合作方面起到主导和引导的作用,加强和家长的联系与沟通,尽量弥合家校之间的隔阂,及时发现孩子各方面的问题,共同做好孩子的生活管理、学业支持和品行塑造的工作。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不仅关系到留守儿童自身的健康成长,也关系到广大农村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稳定,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因此,要充分协调和发动政府、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力量,共同关注并切实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更好地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构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