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会中的传统文化因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和谐社会中的传统文化因素
摘要:构建和谐社会,既要有政治和经济的保证,也要有精神文明的的有力支撑。

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需要重视、继承和发扬中国社会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和谐文化,同时要摒弃传统文化中一些封建消极思想。

关键词:和谐社会;和谐文化;精神文明;中国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中图分类号:g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5-5312(2012)26-0219-0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是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继承、改造、融合和弘扬的过程。

提出建设“和谐社会”,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新发展,是指导中国的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精神保证。

因为文化是人类文明的思想火矩,是社会进步的精神源泉。

实现社会和谐,既需要雄厚的物质基础、可靠的政治保障,也需要有力的精神支撑、良好的文化条件。

因此,建设和谐社会,必须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也就是与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和谐”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一种文化内涵,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概念。

可以说,中华文化能够生生不息,中华民族能够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与传统文化中所提倡的“和谐精神”密不可分。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理解“和谐”呢?古人云:“和者,和睦也;
谐者,相合也”,古人强调人与物之间的融合,人与人之间的和睦。

纵观中国发展史,和谐始终是中国社会的主旋律。

汉代丝绸之路的开拓与繁荣,使原本遥远陌生的国度之间有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使人们对古代各国民俗文化有了新的认识与了解,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汉代的昭君出塞,带给西域的不仅仅是联姻,还带去了中原的种子、瓷器、丝绸、汉代所尊奉的儒家的诗书礼仪等等,这是经济和技术的交流,更是文化与观念的碰撞与交融。

唐代的开元盛世,政治清明,经济繁荣,以开放的胸怀大开国门,与相邻的国家密切来往,使人们感受到他族文化的魅力,促进了民族繁荣与
民族和谐。

而到了当代,我国不断加深的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政治制度和经济体制改革,中央的宏观调控政策,使社会经济快速平稳发展,这些,都是社会和谐进步的有力证明。

中国的和谐观念从古至今,无所不在。

中国的传统建筑讲究四平八稳,对应,和谐。

故宫的核心建筑三大殿的名称,集中反映了“和谐”这一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

太和殿:比喻人与自然和谐;中和殿:比喻人世和谐;保和殿:比喻人的身心和谐。

而天坛的整体造型,则传达了古人要求人与天对话的理想。

古代统治者在天坛祭典,奏祭祀音乐,古人以为音乐是一种语言,是上天能听到听懂的语言,音乐可以与天共鸣,与天对话,这一点,也是道家所提倡的“天人合一”思想的传达,是道家所期望的人与自然终将融合的至高理想。

从中国人生活中的民俗来看,我们一直都在奉行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的“和谐文化”。

新年彼此温暖的祝福,那热闹的隆隆炮竹声,喜洋洋的红灯笼,元宵节吃意味着“团团圆圆,和和美美”的元宵,中秋节吃代表着亲人团聚的“月饼”,还有端午,重阳等等传统节日,是人们长久以来对于社会和谐的一种祝愿和期盼,展现了中华民族对于文化积淀的继承与重视。

我们现在所提倡的“和谐文化”,不仅仅是意识流,在现实生活中,更是人在社会行为中的规范与约束:在红绿灯前,所有的车都停下来,等待放学的小朋友排队走过;在欣赏音乐会过程中,观众们不交头接耳,不乱鼓掌,等演员谢幕后再退场;人们对希望工程的支持和帮助;无偿献血车上一个个无私献血的人;5.12震后,默默奉献的志愿者们……这一幅幅和谐的动人画面,包涵着丰富的文化意蕴和民族精神。

改革开放后,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改善,人们普遍的比过去富了,经济的腾飞不能完全等同于文化的腾飞,人民整体素质和修养的提高,比经济的发展往往需要更长久的时间,而人民整体素质和修养的提高,代表着在价值观念中,人们自觉按照社会规则行事;从对社会的总体认识上,人们确信:遵守规则可以使社会对自己回馈以友善、诚信、便利和快捷;这些做法,行而久之就会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进而成为一种和谐的文化现象。

和谐社会的建设,是实现民族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是建设一个民主、自由、公正的社会的必由之路。

但是,当今的和谐
社会的概念,不完全等同于古代所讲的“和合”观念。

古代封建社会提出的“和合”观念,很大程度上是为了维护当时的统治阶级。

古代重视“德治”实为“人治”,不同于当今的法治。

古代的修养论有其忧点,也有不足,片面强调整体利益,讲服从,抹杀了个性,抹杀了个人自由。

古代的“合”文化缺乏讲求独立的人格塑造,国民性中的“奴性意识”根深蒂固,个人崇拜,一言堂,家长制,都是封建社会的残留物。

因此,我们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要防止封建社会消极思想的侵入。

综上所述,构建和谐社会,必须重视、继承和发扬中国社会中的优秀传统文化,这些优秀传统文化是“和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提出的新的文化理念,也是指导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保证,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的优秀成果。

因此,和谐文化的建设,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柳诒徵, 蔡尚思.中国文化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