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与杨修》戏剧鉴赏总结报告
人性之“鸡肋” ——观新编历史京剧《曹操与杨修》
新发展物流公司把安全行车作为头等大事来抓,采取各项行之有效的措施,取得了年均安全绕 行地球8圈的优秀成绩。2007年,10辆海关监管车累计安全行驶32万公里;2003年至2007年安全行 驶公里数累计达172万公里。 在行车过程中,“人员、货物、车辆” 是安全的三大要素,其中“人员安全”最为首要。每 位新进驾驶员除参加必要的岗前培训外,还必须经过严格的“考察、整改、评估”三阶段,先由 经验丰富的老驾驶员对其进行为期两周的考察,包括:驾驶技能、心理素质、工作情绪、应急能 力等各个方面,对其存在的问题详细记录,并作为后期整改的重点。两周整改期过后,由部门对 其进行全面评估,决定是否胜任或满足岗位需求。 努力培养驾驶员责任心、增强责任感,是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和任务,并落实在学习培训和日常工 作中。每年安排一个月左右的时间集中学习,除了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方面的知识外,还重温企业文化、 公司发展史,以此增强驾驶员们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荣誉感。而每天必做的车辆例行检查保养则是对驾 驶员责任心的具体检验,出车前必须对油、气、水、电、制动等15个项目进 行检查并如实登记《运输服务部海关监管车辆日常保养检查表》备查;除此 之外,还不定期进行“人为制造故障排除”演练,一方面提高驾驶员的认真 细致程度,另一方面责任心也得到巩固和加强。去年一年,他们共计查出并 排除各种安全隐患80余起,有效地杜绝了带病出车现象,安全性大大提高。 今年年初,新发展物流还组织经验丰富的老驾驶员向新驾驶员传授雨雪、 阴霾等恶劣天气中安全驾驶技巧和经验,在冰天雪地中派上了大用场。 (新发展物流公司 刘伟)
2008年3月
总第二十六期
主办:上海外高桥(集团)有限公司 地址:上海市富特西一路159号 电话:58680088 邮编:200131 电邮:wgqzc@
《曹操与杨修》观后感
《曹操与杨修》观后感
学校宣传部、校工会为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增强文化自信,传承中华戏曲精髓,推进“京昆进校园”,面向全校师生精心组织了京剧电影《曹操与杨修》免费观影活动。
参与这次活动,既得到了艺术享受,也引发了对历史发展的思索,总之,收获不小。
虽然京剧电影《曹操与杨修》的内容选自《三国演义》,但为了故事的完整性、乐见性,编著者对《三国演义》的相关章回内容做了较大的改编。
如增加了曹操杀妻嫁女的内容,又如增加了杨修在猜中“鸡肋”之意后为退兵而运筹帷幄的内容,再如将曹操疑杀近侍改为疑杀筹粮草之功臣。
我猜测编著者改编的目的是强化曹操杀杨修的错误性,以告示人们特别是管理者不要唯我独尊,知错不改,一意孤行。
观后也感叹、庆幸祖国推翻封建王朝,特别是今天的中国正朝着法制社会迈进,结束了当权者可随意杀人的野蛮时代。
戏剧人物角色与历史中人物形象的差异——观京剧《曹操与杨修》
、
人 物 形 象 与 人物 关 系 分 析
虽 然 新 编 历 史 剧 有 着 与 真 实 历 史 不 一 样 的 情 节 ,但 是 人 物 角 色 的 设 定 还 是 大 体
相 同 的 , 由 此 就 出 现 了 一 个 问 题 ,新 编 是 否 改 变 了 观 剧 者 对 历 史 人 物 的 固 有 印 象 ,
X l NRUI Z HE NGMI NG华 夏 艺谭
哪 怕 事 后 极 度 悔 恨 ,事 前 也 不 会 半 点 动 摇 。 而 本 剧 的 最 后 就 在 刽 子 手 手 起 刀 落 欲 斩
杨 修 首 级 的 瞬 间 ,曹 操 叫 了停 ,满 是 无 奈 地 向杨 修 表 述 了 自 己招 纳 他 后 的 心 路 历 程 ,
且 自负 的人 ,就 算 在 贤 才 面 前 也 不 会 委 屈 自 己 。 而 在 此 剧 中 ,曹 操 误 杀 孔 闻 岱 ,在 杨
修 的 步 步 紧 逼 下 ,慌 张 得 不 知 如 何 是 好 ,居 然 迫 不 得 已通 过 杀 妻 的 方 式 使 杨 修 信 服 自
己 的谎 言 ,甚 至 后 来 为 解 诸 葛 亮 之 谜 去 帮 杨 修 牵 马 ,这 里 体 现 了很 大 的 不 合 理 。 (三 )刀 下 长 谈 显 无 奈 。 历 史 上 的 曹 操 可 谓 是 心 狠 手 辣 ,一 旦 自 己 做 出 的 决 定 ,
曹 军 压 力 ,博 得 了 曹 操 的 钦 佩 与 信 任 ,彰 显 了 自 己过 人 的 谋 略 与 胆 识 。在 加 官 进 爵 之 时 不 忘 搭 档 孔 闻 岱 ,得 知 孔 被 误 杀 后 自此 对 曹 怀 恨 在 心 ,也 体 现 杨 修 的重 情 重 义 。
新编历史京剧《曹操与杨修》
新编历史京剧《曹操与杨修》
2001年04月04日20:27:51
赤壁之战后,汉
相曹操败而不馁,力
图东山再起,一统三国割据的局面。
他求贤若渴,甚至发布《求贤勿拘品行令》广罗人才,名士杨修为曹操赏识重用,并且政绩斐然。
然而,却酿成了一出悲剧。
曹操和杨修,都是出类拔萃的风云人物。
但他们既高大又卑微的双重品性,使他们终于无法携手共事,于是,便有了一系列盘根错节、叫人怦然心动的戏剧纠葛。
杨修终于被杀了。
曹操多么不想杀他,又不得不杀他;杨修多么不想得罪曹操,却又屡屡得罪了曹操。
两个卓绝的英才,两个高傲的灵魂,在无情的撞击中,一个过早地陨落了,一个也陷入痛苦和绝望……是耶?非耶?创作人员无意强加于人。
《曹操与杨修》深遂的意境、隽永的美感,以及编导着力开掘的世界性主题感染和震慑着当代观众。
剧中所传递的两种人格、两个灵魂的撞击所发出的悲天动地的震撼,每场演出都牵动着观众的心弦。
它获得了中国戏曲艺术最高荣誉“中国戏曲学会奖”,又获得了首届中国京剧艺术节唯一大奖─“程长庚金奖”。
其卓越的艺术成就被称为“中国现代戏曲的标志”。
(上海热线)
相关新闻
- 昆剧《三打白骨精》04月04日19:47
- 昆剧《玉簪记》04月04日19:44
- 昆剧《血手记》04月04日19:39
- 昆剧《司马相如》04月04日19:37
很好好一般差很差。
新时期新编历史剧的新特点——从京剧《曹操与杨修》的轰动与争论谈起
第一,不搞历史的类比和影射,而是自觉地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研究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从而收到“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的效果。1979年国庆三十周年献礼演出中,京剧《司马迁》产生了广泛影响。我在总结“戏曲剧目的成就和值得研究的问题”时,写了这样一段话:“《司马迁》的编导者严格遵循革命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在详细研究历史资料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艺术虚构,成功创作了一出新的历史剧,在我国戏剧学家司马迁的艺术形象。司马迁那种忍辱发奋的精神,给观众以深刻的启示。《司马迁》的创作演出,为新编历史剧的古为今用提供了新的成功范例。”《司马迁>是剧作家郭启宏的成名作和代表作,后来他又创作了昆曲《南唐遗事》和话剧《李白》等新编历史剧,并结合自己的创作实践提出了“传神史剧”的理论。
鼓励,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和人民的英明与智慧。从《曹操与杨修》的出现和轰动与歧义,明了我国戏剧界在新编历史剧创作实践上的突 破和理论思维上的转化与进步。我以为,从这 个意义上来说,《曹》剧的确不愧为是“京剧艺 术的新突破”,是一出里程碑式的作品。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站在时代发展的前沿,立足我国新世纪新阶段的新特征,对我国的文化建设做出了重大战略部署。希望我国广大戏剧工作者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高潮中,努力创作更多反映人民主体地位和现实生活群众喜闻乐见的精神文化产品和《曹操与杨修》这样优秀的新编历史剧,为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做出新的贡献。
新编历史剧《曹操与杨修》赏析
(4)二人由笑变为痛哭失声的情节:其中的“笑”有谁也不服谁而又想在气势上、精神上压住对方的意味。“痛哭失声”操哭:痛杀贤才,不忍而又不得不杀,“回看血泪相和流”,非尽属虚伪。
曹操用贤生疑而杀孔,为掩饰过错而致倩娘自杀。(操曾杀了孔父孔融,因而怀疑孔北上匈奴、南下东吴、西进巴蜀来图谋他而报仇。于是杀掉孔,而谎称自己有夜梦之疾。善良的倩娘拔剑自刎,成就了曹操的谎言和招贤纳士的伟业。)两次杀人之根皆因一个“疑”字。操这一性格在其要杀修时亦有印证。如:“你可知今日三军统帅还不是你!”“你对你的天下大业赤诚去吧。”踏雪巡营,操为修牵马坠镫;鸡肋事件——忌才,而操再三没杀修说明了操性格的复杂性,他求贤若渴,操在《短歌行》里曾写道:“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这般千古名句,表达了操对人才的无比渴望。而终究他还是杀了杨修,但曹操发布斩杀杨修命令后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也有个迂回曲折的过程。操由不想杀杨修到杀,体现了操丰富的内心活动,这是整剧的高潮部分。“难将这赦免二字说出口”说明操有赦免之意,但难说出口,因为操作为统帅,要面子,要尊严,操认为若赦免修,则会令其失了面子和尊严,“平日里一片颂扬对曹某,却原来众望所归是杨修”——操大将求情帮了倒忙,此处又看出操疾贤妒能的性格特点。(且有修语为证“我乃是临死之人,你还怕我高你一头吗?”)从操与修面对面的谈话中含义深刻的语句,更可看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2)“可惜呀可惜,可惜你,不明白!”“可惜呀可惜,可惜这不明白的是你呀!”
操让修明白修不懂人情世故、恃才傲主。“鸡肋事件”是一个体现,修和鹿鸣女对“鸡肋”暗含之意理解不同,修想的是国家军务大事,从中可见其对天下局势把握得很准确。如无他的安排,操会像赤壁一样损失惨重。鹿鸣女知操对修看法不好。操招贤纳士是为了笼络人心,但又觉得修碍事,如鸡肋一般。按剧情的发展,操没听鹿鸣女的劝告,仍擅传将令击,实际上修想到了这样做的后果,但他认为“宏图大业未成就,料定他断然不敢杀我杨修”。这是恃才傲主的体现,这又说明操料事如神却没想到结果,进一步证明了修自负、对操认识不够。修明白自己是“自作聪明、擅自行事”,仍一意孤行?说明修很赤诚。而修认为操不明白不理解修的赤诚、对招贤的理解不深入,即不是真正的爱才,所以最终未成霸业。这一切的根源是一“疑”字,还有一“忌”。所以作为领导者应该做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但这对操恰恰是很难的。
从京剧《曹操与杨修》看剧作、舞台与创作
从京剧《曹操与杨修》看剧作、舞台与创作《曹操与杨修》是80年代推出的新编京剧,在剧作和舞台呈现上与传统京剧剧目有明显区别。
传统戏曲剧本是集诗词歌赋为一体的综合文学,讲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期间用诗歌抒情写意,一个可以反复品味的唱段优先于剧情推进。
若是以当下青年人的眼光看,传统戏曲的剧情就有些拖沓。
而《曹操与杨修》则明显不同,剧情起承转合步步推进,从两人初见如知己到产生隔阂,然后隔阂加深,最后走向毁灭,结构非常饱满,条理清晰。
其中矛盾冲突一环扣一环,确如西方戏剧理论所言,将曹操与杨修这两个人物摆在那,并不是作者要让悲剧发生,而是两人自己相互碰撞的结果。
剧中穿插了招贤者的戏份,可能因为人微言轻,仿佛是一个局外人的视角,这在之前的传统戏曲中还没有见过。
老师道明这样一个角色其实是作者用来表达自己的态度。
最后杨修临死与曹操作最后一次交流,招贤者也作了最后一次评论:“他们两边都不明白,可这不是明明白白的吗!”作者通过这样一个小角色发声,反衬了面对悲剧的无力感。
同为一代才人,一个身为领袖,生性多疑,一个身为部下,恃才放旷。
曹操生疑错杀孔闻岱是悲剧的引子。
面对这件事,曹操认为传出去会令贤才生畏,不敢前来,杨修则崇尚光明磊落,认为犯错是正常的,身为德高望重之人理应承担错误。
杨修坚持己见偏要逼曹操承认,间接杀害了曹操的夫人。
曹操打赌服输要为杨修牵马,杨修竟欣然接受,还觉得这是在维护领袖的言而有信。
从对话中也可得知杨修确聪明盖世,却总要正面争辩,不懂得给上级面子。
曹操因杨修才能而不忍杀他,杨修自以为曹操为图大业而不敢杀他,这样不稳定的联系终究不能维持。
杨修临死前与曹操对话,互指忘了本心,不解对方。
可见两人互相倾慕才华,身份地位和价值观却大为不同。
各自坚持各自的道理,悲剧就不可避免,京剧中如此深刻的剧本是非常难得的。
在舞台呈现上,比较直观的是保留虚拟性的主要特征,改变一桌二椅的简陋摆设,加强了舞台道具和灯光烟雾效果的运用。
从《曹操与杨修》看人生悲剧与知识分子悲剧
从《曹操与杨修》看人生悲剧与知识分子悲剧作者:姬令野来源:《戏剧之家》2019年第10期【摘要】京剧《曹操与杨修》表现了曹操与杨修二人丰富的人格特点和矛盾心理,他们的互相需要和互相伤害既体现着掌权者与知识分子间不可调和的矛盾所带来的悲剧,也体现了黑格尔对宏观层面的人生悲剧性的思考。
【关键词】京剧;悲剧性;知识分子中图分类号:J8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10-0032-01在陈亚先先生编剧、马科导演的京剧《曹操與杨修》中,曹操作为大魏集团的统治者,四处求贤以期完成统一中国的宏图大业,作为知识分子的杨修一来到曹操帐下,就与好友孔闻岱为曹操立下汗马功劳。
然而曹操生性多疑,诛杀了功臣孔闻岱。
而杨修恃才傲物,得知真相后终其一生对曹操抱有极大成见。
该剧展现的就是一个恃才傲物的知识分子与一个生性多疑手段残酷的领导者之间如何互相需要同时又互相远离,继而导致一方死亡而另一方招贤纳士的计划落空,一统天下的志向无法实现的过程。
这部剧表现了曹操与杨修二人丰富的人格特点和矛盾心理,他们的互相需要和互相伤害也体现了掌权者与知识分子间不可调和的矛盾所带来的悲剧,也体现了黑格尔对宏观层面的人生悲剧性的思考。
舞台上,尚长荣先生细腻地演绎了曹操的复杂性格。
在曹操得知自己错杀孔闻岱的那一刻,尚长荣先生身体一歪,稍微一踉跄,观众看到这个驰骋战场、杀人如麻的奸雄曹操也有惊慌失措的时候;当倩娘在孔闻岱灵前安慰曹操,尚长荣先生一言不发,不断踱步,从舞台左边踱到中间,又从中间踱到舞台右边,继而沉默不语。
这一表演既不在于体现曹操杀妻前的凶悍,也不在于表演曹操的狡诈,观众感受到的是曹操内心的矛盾和不安,因此在倩娘刎颈自杀后,观众看到声嘶力竭去夺剑的曹操,心中除了对其狠辣性格的批判外,也会对这一人物给予一定同情。
由此可见,尚长荣先生在《曹操与杨修》一剧中演出了曹操性格的复杂,还原了历史人物的人性。
东汉末年的中国分崩离析,每个诸侯集团都想在乱世争得一席之地,在乱世,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传统士大夫理想早被弃之不理,生存下来只有靠谋略和诡诈,于是,“多疑”就成了曹操生存的一个必备要素。
《戏曲鉴赏》第七讲
戯曲鉴賞第七讲京剧《曹操与杨修》赏析•编剧:陈亚先•生于湖南岳阳农村,出身成份不好,2岁丧父,3岁丧母。
母亲在绣花簿留遗言:“古曰红颜薄命,我不红颜,命亦如斯。
”•只身漂泊异乡,因去外乡搞副业被关押,写万言“反省书”,文采飞扬,领导破例任民办教师。
后在县文工团当“临时工”编剧。
•剧本原为巴陵戏,发表于《剧本》月刊1987年第一期。
•创作启发:报告文学《胡杨泪》,主人公湖南湘乡学子钱钟仁。
•中国人,为什么要互相倾轧,力量抵消?“出头的椽子”为什么要“先烂”?中华民族漫长的历史,为什么自古高才多薄命?饰演杨修的演员:言兴朋、何澍《曹操与杨修》东来上海的原因之一,是陕西京剧院找不到¡°杨修¡±•言兴朋,祖父言菊朋、父亲言少朋、母亲张少楼、姑母言慧珠。
嗓音清亮甜润,扮相英俊儒雅,气质洒脱豪放,演唱严谨工整、文雅精细。
作为言派老生的第三代传人,他对言派演唱技巧有深刻的研究、透彻的理解以及良好的驾驭能力。
言兴朋继承传统,严格遵循言派老生¡°腔由字而生,字正而腔圆¡±的特点。
同时,在实践中融入自身特点,他的唱腔不骄不爆,腔高苍劲,圆柔而富于变化。
无论是演唱正宗的言派传统戏,还是新编戏,都颇得¡°精巧细腻、跌宕婉约,在轻巧中见坚定,在朴拙中见华丽¡±的言派神韵。
•何澍,扮相俊秀,表演潇洒大方,音色纯正,音域宽广,嗓音甜润宏亮,文武兼备。
•尚长荣•念白重于唱腔,前三场没有一个主要唱段•曹操的五种笑法舞台美术:•以斑驳凹凸的古城墙制成台框,二幕绘以历经风雨侵蚀后的二龙戏珠,图案采自清故宫的九龙壁,寓意深刻地诉诸于观众。
•布景采用手法写实的影片,充分显露石刻剥落、开裂的质感,给观众以沉重的历史沧桑感。
•背景色彩:明暗交替,冷暖对比。
寓意中华疆土大一统的圆月,在第一场为暖色;而到了最后一场则为冷色,四周配以层层叠叠、纠缠不清的网状树杈,揭示曹操对心目中的贤才杨修矛盾的情绪,也激发起观众经久难息的沉郁思绪。
京剧
京剧《曹操与杨修》悲剧的原因剖析指导老师:李小林作者:刘嘉松学号:3140101195专业班级:航空航天1402摘要湖南艺术家陈亚先版的京剧《曹操与杨修》首映于上海京剧院,时间是1987年12月。
《曹》剧首映后不久,上海京剧团奔赴苏联访问,并在莫斯科、列宁格勒、塔林几大城市的舞台上巡回演出⑴,该剧的辉煌促成了其在京剧文化乃至戏曲文化在近代发展的一个至高点,饶是如此辉煌的一部戏剧作品也少不了争议,在此我谨引用吴剑前辈的观点,正确恰当地解读这部戏剧对于今后中国戏剧和中国戏曲的发展,都将是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和积极意义的⑵,不奢求做到面面俱到,因此本文以曹杨两人的纠葛为线索,系统地分析两人之间悲剧的产生原因。
关键词:权利、人才、性格、目的、悲剧因素一.矛盾点介绍:谨代表本人认知,将剧情如下分配⑶1.“梦中杀人”篇1:曹操“祭郭”偶得良才杨修,杨修无意中举荐了与曹操有杀父之仇的孔文岱,孔文岱不记仇怨,为曹军的粮草马匹问题日夜奔波,深入胡地,乃至匈奴地界,辗转半年之久,终为曹操赚来大米良马。
但经庸臣诬告,曹操心中生疑,怕孔文岱对杀父之仇耿耿于怀,曹操于是设计将恐杀死。
事后才知道孔文岱真的为他赚来了良马无数,百米万石,此时的曹操悔恨万分,但他有着一方霸主的果断以及对局势清楚的分析,立马犒劳杨修。
然而被杨修问及孔文岱奖励一事,曹操人性里的一分矫情和虚伪显露了出来,也同样是出于对招贤大计的考虑,曹谎称梦中杀人,但杨修识透了个中关系,并未直接戳穿曹的谎言,此时曹杨两人结出梁子。
2.“梦中杀人”篇2:出于对好友的不甘以及对曹行为的抨击,杨修借机趁曹为孔守灵以曹之妻倩娘安慰曹操,希望曹能明白于心引咎自责,改过自新。
此处,整剧被推到悲剧高潮。
但是杨修没有考虑到曹操作为一方豪强应有的尊严威望,以及在那危急关头招贤纳士之时的军风谨严,更没考虑到曹操不为所动的恶劣后果,于是懵懂倩娘因这一计自刎身亡,曹操失去了挚爱,此时曹杨两人的矛盾陡然升级,杨怨曹操的冷酷无情,两次撒谎杀人不知悔改,恨自己煞费的苦心没打动曹操的沉沦,曹则恨杨修心机重城府深,恨他故意唆使倩娘,让自己难堪,不给自己退路。
《曹操与杨修》鉴赏
虽然故事是个悲剧,但是绝对不妨碍这出戏在戏曲史上成为一朵奇葩。整个故事悲情气息的渲染,更是让人在欣赏这出戏时丝丝心动。在这出戏的精彩的段子里,我最喜欢,最欣赏的还是曹杨初遇的场景和他们在月圆之夜的那场对手戏。这不仅是因为这两个场景在内容上前后照应却又强烈对比,巨大的逆差震撼人心,更是因为这两个场景中的唱词,念白直扣心门!曹杨初遇那段虽然没有唱词,但是言兴朋和尚长荣两位老先生的念白字字珠玑,掷地有声,再加上两者出神入化的演技,让人过目难忘。小言先生举手投足见尽现杨修之自信和清高,尚尚先生则是一颦一笑均显曹操之风度与霸气,他们共同营造出了英雄相见,锋芒毕现的紧张恢弘气势。这边两人还是处在惺惺相惜,相见恨晚的时候,没想到之后两者却到了互相猜忌争斗的地步,让我们把镜头转换到最后一场。这出戏中固然不缺乏悲情伤感的画面,我却执着地觉得只有这最后一场,才算得上是极悲极苦。因为这一场中,杨修断然没有像通常临死之人一样苦苦反抗,而是心平气和地和曹操摊牌。两人之间难得的坦率,不仅是真正的政治家该有的智慧和胸襟的体现,更是以一反常理之表现,将笼罩在里两人身上的感情——杨修之不甘和无奈,曹操之嫉恨和怜惜推至顶峰,擦出最最激烈的火花!同为出类拔萃的分与人物,大家心里都心知肚明的,正是这种明白却不道破,不甘却无奈,不想却不得不的情愫使这段戏当之无愧地成为整出戏的亮点。
戏曲鉴赏,论曹操与杨修
1987年创作的京剧《曹操与杨修》为什么能引发轩然大波?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知识分子作为工人阶级组成部分重新登上中国社会舞台,并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成为了生力军,“知识分子问题”成为社会敏感话题。在这样的历史大背景下,老一辈艺术家以曹、杨两个顶尖知识分子性格碰撞冲突而产生的巨大悲剧,激发了人们关于“招贤”的种种联想,获得了对待知识分子问题的正确导向或启迪。历史剧的创作,几十年来的定式就是“古为今用”以古寓今”。《曹操与杨修》亦是,它使我们在多层面、深层次比照现实掀起了内心的飓风。当前的社会现实,站在不同的层次,我们需要不同的生活视点。社会矛盾突出,问题在哪儿?比照曹操,为官者可以想,比照杨修,为吏者可以思;官场、商场,谁都在大叹“难”,问题在哪儿?站在曹操的角度评杨修,站在杨修的角度评曹操,然后站在第三者的角度评曹操与杨修,以一个后人的角度对历史做一个较为公平的解读,不是表扬或贬低某一个人物,而是希望以史为鉴,让观众特别是广大的人民群众能够认识一些政治的问题,这是当时中国的现实。
“年年今日,只有我杨修前来祭扫这冷落的坟台”,只这一句念白,悠然想起那段同样令人心碎的葬花词:“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杨修人方才出场,就已经预示了日后不祥的肃杀之气。而后两位先生的表演和念白,字字珠玑,如珠落玉盘,一招一式,如鹤立松动。言先生,还是那份不屑,还是那份清高,讨官封官,假假真真,逼曹操自报家门,一转身,一举手,一投足,翩翩风度落座桌前,将杨修之神情气韵,演的淋漓尽致。尚先生,曹操被他老人家演绎的无可挑剔,即使贯中再世,怕也是要钦点宋老先生出演曹操吧。奸诈也好,雄才也好,招贤也好,杀才也罢,作派言语,具是真情流露,具是舞台经验的凝炼,令观者就像面对那千年的古人。杨修从雄心勃勃的知遇豪气,到衷心苦谏的无奈痛苦,再到安静祥和,与世无争的相托后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修似乎还要对曹说些什么,却又不再想把要说的话表达出来,怕世人笑自己呆是虚,自己笑自己呆那才是实。当他的衷心将自己逼到曹操宏图大业的一角时,他是孤独的,言先生将这种孤独用他那曼妙而迷离的方式表现出来,同时也用温润无华的嗓音来表达杨修对自己的救赎。杨修的一切所为,正像他自己说的那样“初衷不改,天地可鉴”,痛哭闻岱是,让倩娘添衣是,斜谷谏退兵是,任曹操牵马坠蹬也是。杨修不是因为智高一筹被曹丞相的嫉妒杀死的,而是因为夺了众人忠心而被曹丞相的霸业杀死的,杨修的一切为了汉丞相的霸业,而丞相要成就霸业又容不下杨修。
从倩娘自刎看《曹操与杨修》的戏剧冲突
从倩娘自刎浅谈《曹操与杨修》的戏剧冲突汉师1212班1220301221 马瑞“待到海晏河清把功庆,到坟前奠半碗剩酒残羹……”在倩娘对着曹操三叩首后拔剑自刎,我不清楚那时的倩娘是抱着怎样坚定的信念和爱恋,为了这样一个多疑且顽固的曹操轻易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也许是为了夫婿的前途霸业,又或者即便自己有再多的不舍,曹操最终也还是会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拔剑相向的吧。
戏剧中,在唱词结束之时,倩娘跪在地上作了最后的告别,而曹操拉着倩娘的手,我感受到这个男人的纠结与不舍,却还是在最终默许了妻子的自刎。
是曹操的多疑杀害了妻子吗,是,又或者不是。
暗藏在戏剧中的另一个刽子手,便是杨修。
纵然是曹操谎称梦中杀人引来杨修的猜忌,可杨修的直性子却也同时将无辜的倩娘推入了万劫不复之境地。
在倩娘出现以前,曹操与杨修初次结识在郭嘉的墓前,彼时二人由相互倾慕、结识到深谈,有相见恨晚之感,为一展报国长才,杨修同意担任曹阵营仓曹主簿一职,同时他也推荐好友孔闻岱为帮手,令他潜入东吴、匈奴,设计搜购军粮战马,并慨然立下军令状:半年之内,必使曹营“军粮满仓,战马充厩”。
然而正是因为孔闻岱的父亲被曹操所杀,曹操多疑的性格注定他并不能完全信任孔闻岱,半年过后,这位“宁肯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的枭雄终于忍不住了,他在军粮战马到来之前杀了孔闻岱,却在得知自己误杀了忠良后谎称有“夜梦杀人”的病症,引来杨修的猜忌和借倩娘来试探曹操之举。
这便是《曹操与杨修》的第一重戏剧冲突,由孔闻岱之死引起,至倩娘自刎而告一段落。
这一次的冲突并未产生更重的后果,却也难掩曹操心内对杨修欲杀之而不舍得矛盾心态。
而在倩娘死后,戏剧进一步冲突化。
第二重矛盾则发生在出斜谷伐蜀的道路上。
由于曹操并未在十里地内猜中诸葛亮的战书而被迫给杨修牵马坠镫。
自尊心极强的曹操究竟是怎样忍耐了这位谋士一次又一次,也许他在牵马坠镫的那段路上,心内早已杀了杨修无数次了吧。
可怜杨修却也不懂一个主君成就霸业的心,他那聪明的脑袋或许救了他的命,却终究不及顽固的性子最终害了他自己。
曹操与杨修观后感精选
曹操与杨修观后感精选01鲁迅曾说:一部好剧能引出一个话题,这话我非常赞同。
(我TM什么是时候说过?——鲁迅)这部《曹操与杨修》就是如此精彩,不同于传统戏曲角色的扁平化处理,戏中的曹操与杨修都是多重复合体,而由此而生的恩怨爱恨就更加复杂。
所以《曹》不但剧情精彩,还蕴涵深意,寓意广博。
好剧能吸引人,能引发深思,能让许多人对剧中展现的情感与矛盾产生共鸣,当然也能因为这些共鸣而推人及己,联系到自己身边的人与事,脑中发散出更更多的看法。
而几十年后的今天再次上映,我想给这对老少赋予一个更新的身份。
让我们来聊聊曹操和杨修的人物特点。
此剧中塑造的曹操,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奸雄,他拥有权势型人格却偏偏才华横溢,电影中的他兼具感性的文艺人与作为理性的领导者的双重资质。
而曹操种双重性完全决定了曹操作为领导者的命运:一方面造就了他懂才惜才善于用才,不仅能看到下属的优点,也可以最大化的发挥下属的才能;但他作为的领导也会出现专横与多疑,不仅由此引发了许多下属的悲剧,也因其没有在自己的领域没能最后登顶。
就像是千百个理想创业者的奋斗史,在感性与理性的两端来回踱步,最终倒在自己的性格弱点之处。
可爱可恨,可惜可叹。
而以杨修为代表的士阶层和现今的白领就更为相似。
智能型人格的他年少有才而不够老辣,信奉理想主义,有远大的抱负,对其同样才学甚佳的领导拥有知己般的期望,却对领导的另一面毫无知觉。
不是所有事件都有黑白曲直,你可能为求业绩而不惮顶撞上司,你可能也为同事兄弟的冤屈怒发冲冠,可能你的世界相对单纯而美好,却料想不到现实层面的乌云密布,也小看了领导的打雷闪电。
有一才而藐天下的你,可能因为那些不在意的小事早已把那个曾是知己的领导逼成你最危险的仇敌。
不要以为这些事情只是个例。
人的性格可不像科技一样进化,像曹操与杨修这样的典型人格千千万,千年后这些矛盾仍在数不清的地方不断的上演。
在一个个商海战场的漩涡中,谋事与谋人的矛盾的上司与下属就是这样通力合作又明争暗斗着,表面相似的两人可能根本不是一路人,可能即使斗到结束,也未必彻底知晓对方真正的心思。
评剧曹操与杨修观后感
评剧曹操与杨修观后感评剧是中国传统戏曲剧种之一,以唱为主要表演形式,通过演唱、念白、舞蹈等方式来展现故事情节。
在众多的评剧作品中,《曹操与杨修》无疑是一部备受瞩目的剧目。
本次观后感将从剧情、角色塑造和舞台表现等方面对《曹操与杨修》进行评述。
首先,剧中的剧情设计紧凑、扣人心弦。
整个剧情架构清晰,情节鲜明,抓住了历史上曹操与杨修之间的复杂关系,并以此为基础展开故事。
剧中不仅展示了曹操智勇过人、威震天下的一面,还深刻展现了曹操内心的复杂和人性的脆弱。
而杨修则是曹操最得力的谋士,其机智过人、聪明睿智的特点通过剧中的精彩表演展现得淋漓尽致。
剧中的冲突和对抗场面十分紧凑,使观众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剧中人物的情感纠葛和矛盾。
其次,剧中的角色塑造极具特色。
曹操是剧中的主要人物之一,剧中通过曹操的形象和气质展现了他的统治欲望、智谋和领导才能。
杨修则是剧中的反派角色,他聪明绝顶、机智过人,在剧中的表现既展现了他的聪明才智,也揭示了他的内心世界和矛盾心理。
剧中的其他配角也都塑造得十分饱满,每一个角色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性格特点和表演风格。
观众通过角色的对白和行动,更加深刻地认识了曹操与杨修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们各自的性格特点。
最后,剧中的舞台表现技巧独特,让人印象深刻。
评剧的表演形式独具一格,既有唱腔的表演,又有舞蹈和肢体语言的展示。
在《曹操与杨修》中,演员们凭借高超的唱功和娴熟的动作表演,将剧中角色的情感状态和内心世界完美呈现出来。
舞台背景的设计也极具特色,通过灯光和道具的运用,将曹操与杨修所处的时代和环境展现得淋漓尽致。
配乐的选用也非常恰到好处,为剧中的气氛烘托的恰到好处。
综上所述,《曹操与杨修》是一部令人难以忘怀的评剧作品。
剧中紧凑扣人的剧情、精彩的角色塑造和独特的舞台表现技巧让观众对评剧这一古老艺术形式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体验。
通过观看《曹操与杨修》,不仅可以领略到中国传统戏曲的魅力,也能够更好地理解历史人物的情感世界和复杂性格。
从《曹操与杨修》看京剧的传承与发展
从《曹操与杨修》看京剧的传承与发展看罢新编历史剧《曹操与杨修》,发觉自己也渐渐地对京剧产生了兴趣。
虽然作为一个门外汉,有些专业性的内容还是无法看懂,但是从心底里油然产生了一种“京剧也蛮好看”的念头,这是以前在看其他比较传统的京剧时不曾有过的。
为什么这部京剧对我这个年轻人都有那么大的吸引力呢?是因为其蕴含的传统韵味还是它所引入的新元素呢?对于《曹操与杨修》我觉得吸引我的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曹操与杨修》在开场时就运用了一个新手法,通过一个招贤者夸张的念白来展开故事:“汉相曹操,兵败赤壁,招贤纳士,宏图大业,招贤呐……”。
而且在整部戏中每一幕都由招贤者的招贤来开头,还从招贤者的变化——从黑发健壮到白发苍苍、步履蹒跚预示时间的流逝,也预示着曹操与杨修之间矛盾的升级。
在戏中招贤者不仅是一个介绍背景,穿插各幕间的“引子”,他还扮演着一个旁观者似的人物,通过他的口来表达出大家心中的所思所想,引起大家的共鸣。
比如曹操对杨修说出夜梦杀人误杀孔闻岱后,两人第一次出现矛盾,这时招贤者喝道:“山不厌高,海不厌深,招贤纳士,一片诚心,招贤啰!招贤啰!”由此来讽刺曹操心中对招贤之士所谓的“诚”。
其次,是演员在表演时所表现出来的真情打动了我。
曹操在郭嘉墓前悼念郭嘉时的伤感与惜才之情;杨修在闻知好友孔闻岱劳苦功高却被曹操斩杀时的心寒之情;曹操在灵堂前与夫人诀别时诉说着自己想一统霸业的雄心壮志以及不得不牺牲夫人的自责与愧疚之情;倩娘为了曹操的大业甘愿牺牲自己性命的深切之情;最后曹操和杨修在刑场促膝谈心时曹操的不舍却又不得不杀的无奈之情以及杨修抱负得不到施展自觉遇主不明的悲叹之情……戏中人物表现出来的真情让我心底产生了触动,不自觉地沉浸其中,心情也随着他们的感情变化而变化。
以往的传统京剧多注重于叙事,在表现人物感情方面比较不足,主要靠的是精湛的功底来吸引观众,而《曹操与杨修》在表现人物感情的方面比较能引起观众的共鸣,这也是它比较吸引我的一个方面。
贯通历史的人格心理悲剧——京剧《曹操与杨修》赏析
贯通历史的人格心理悲剧——京剧《曹操与杨修》赏析
江正楚
【期刊名称】《艺海》
【年(卷),期】2013(000)002
【摘要】《曹操与杨修》是湖南剧作家陈亚先编写的剧本(发表于1987年第1期《剧本》月刊)。
曹操何许人也,他的名字恐怕是人们最熟悉不过的,不然,怎么会有“说到曹操,曹操就到”的俗语呢?他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一般观众可能看得最多的是戏曲舞台上的那个白脸“乱世奸雄”,甚至以假乱真,这个“白脸”就成了历史上的真曹操。
【总页数】2页(P19-20)
【作者】江正楚
【作者单位】湖南省艺术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京剧《曹操与杨修》的悲剧意义 [J], 刘自匪
2.新时期新编历史剧的新特点——从京剧《曹操与杨修》的轰动与争论谈起 [J], 李庆成
3.从京剧《曹操与杨修》谈新编历史剧的人物塑造 [J], 巩彦翡
4.戏剧人物角色与历史中人物形象的差异——观京剧《曹操与杨修》 [J], 胡洋
5.杨修为何被杀?──我读京剧《曹操与杨修》 [J], 宋光祖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戏剧鉴赏总结报告
——《曹操与杨修》京剧剧评汉相曹操八十三万兵败赤壁,仗败得窝囊。
于是招贤纳士,重图大业。
第一场,曹操携众将及鹿鸣女儿去给昔日爱惜的贤士—郭嘉扫墓。
不禁叹惋“天丧奉孝兮,催我栋梁”,“你若不死,我焉有赤壁之战哪。
”鹿鸣小女附曰:“从此天下兮,难觅贤士”。
众将领便纷纷让丞相保重,且拥护奉承曹操:如此礼贤下士,天下贤才必然闻风来投。
公孙涵夸赞鹿鸣小女;”中原才女果然名不虚传。
”从这一点,我觉得从侧面表现了,曹操早已习惯手下将士的奉承与拥护,为最后的众将领纷纷为杨修跪拜求情,而让左右为难的曹操做出了最后的决定—斩杨修。
在曹操为贤士郭嘉扫墓之日,杨修“半壶酒一囊书”,与书童一起来祭奠郭嘉。
却被书童告知,郭嘉先生的墓台已被人祭扫过,墓台还是热的。
这引起了杨修的思考。
后来书童说是曹操来扫的墓,于是便对曹操的胜负分析了一边,并得出:曹操要想力挽狂澜于既倒,求贤纳士谋略高。
这时曹操换便装出来,连声夸赞杨修说得好,说得好。
继而试探杨修为何不投在曹操的麾下,以展济世之才。
其实杨修早已识破眼前的老先生就是曹操,故问,“既然老先生这么想让
我投奔曹操,那要让曹操封我一个什么职位呢?”曹操连续说了两个都被杨修否决了,曹操因此犯难想不出更加合适杨修的职位。
这时,杨修却说要当曹操的仓曹主簿官。
曹操当时甚是惊讶,杨修一语道破曹操军营的情况与补救方式,令曹操感叹,愿洗耳恭听杨修的富国之策。
杨修却假装对牛弹琴,不愿说出,曹操大笑,说出了自己的身份,杨修大笑,杨修也说出了自己心里也想为曹操效力。
曹操与杨修互相大笑,他两相见恨晚。
这时公孙涵来了,并对杨修以一种不愿搭理的态度,催促曹操赶紧上马回府,可是曹操要与杨修安步当车,拒绝了公孙涵。
曹操礼贤下士的态度更让杨修坚定了为曹操效力,鞠躬尽瘁。
曹操与杨修一见如故,相见恨晚。
杨修自然举荐了一位可以帮助曹操的人。
谁知是与曹操有杀父之仇的孔闻岱。
第二场,因是杨修举荐,曹操遂不计前嫌,让孔闻岱做了杨修的从事。
可是杨修入职有一段时间了,却还没有解决军粮的问题,曹操终有心病。
其实在这段时间内,杨修已与孔闻岱计议从事,辗转于匈奴、刘备、周瑜之间,巧的粮食,眼见粮食入仓,孔闻岱归来,公孙涵却在曹操面前说孔闻岱得坏话,说他私通外贼。
于是曹操让公孙策把孔闻岱带来书房,切莫让杨修知道。
其实,曹操已有杀孔之意,又岂能让杨
修知道?当时的曹操,因粮草问题,忧心忡忡,故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以酒消愁。
却在梦境中梦见当年的被他斩杀的孔融,还有最后外敌来袭,曹操被困。
由于妻儿的叫唤,曹操从梦境中醒,心里早有杀孔闻岱之意。
孔闻岱进书房,曹操借孔喝酒之时,从背后用剑杀了孔闻岱。
孔闻岱与曹操有杀父之仇,杨修自然了解;但他以为才能重于人际关系,无视曹操的感情,竟然举荐孔闻岱,埋下了日久杀孔的祸根。
杨修所谓符合“外举不避怨”的古训,是完全正当的,但他忽略了对方的立场。
故曹操听信公孙策的话而杀了孔闻岱也是人之常情。
第三场,开头杨修唱出自己遇明主,得知己,欣喜过望。
却也担心孔闻岱出去半载时光,孔贤弟了无音讯令人悬望。
等到商人把粮食马品送来时,杨修巧用计谋用低价买了十万军粮战马。
曹操从杨修那得知孔闻岱并没有通敌,曹操更加悔恨当初。
曹操让杨修官升三级,又将携身多年的锦袍赠与杨修。
实则上是因为内心的谴责,不该错杀孔闻岱,心里甚是自责,愧疚。
当时剧场上尚长荣老师的手、头抖动的动作将曹操的内心自责,悔恨的程度表现的淋漓尽致。
第四场,曹操梦中失手“错杀”孔闻岱事件,杨修不相信,只想让曹操承认错误。
当拒绝与曹操清夜
长谈,曹操的仰天大笑,和指着杨修说:杨主簿你也知道怕死,为接下来的“三杀”埋下了伏笔。
随之,杨修的一句:“杨修一死不紧要,丞相你的大业要紧呀。
”为接下来的“三不杀”做了铺垫。
可杨修还是敢于揭露曹操的有梦中杀人之疾,一再想方设法想让曹操承认错误,他故意指使曹操的妻子倩娘为深夜守灵的曹操送衣御寒,料想曹操不至于杀了自己的妻字,则曹操有梦中杀人之疾的谎言就会不攻自破。
谁知弄巧成拙,曹操居然杀了自己的妻来圆自己的谎言,杨修纠错的努力也就落空。
此时杨修不禁感叹曹操虽胸怀治国安帮、图谋大业和政治理想,但内心仍然还是虚伪的。
不禁让人感叹,都是自尊惹得祸。
而杨修指使曹操的妻子去送衣,以至于曹操不得不杀了妻子来圆谎而又进一步的诠释了曹操“三杀”杨修之心。
但曹操为了留住杨修,不惜将自己的爱女鹿鸣嫁给杨修。
说明了曹操爱才。
第五场,当曹操闻诸葛亮收到战表,不说战也不说降,却回了一首刁钻小诗,便让将士们猜猜其中的意思。
杨修一听便知,蒋先生便夸赞杨修不愧是丞相女婿,才智过人。
可曹操心里却不好受,曹操爱才且妒才,最为将相之首,虽说宰相肚里能撑船,一直被拥护称赞的曹操嫉妒杨修的才能。
为了杀杀杨修的狂
妄之气,曹操许下承诺:马行十里,他若猜不出诸葛亮诗中之意,便得给杨修牵马坠蹬。
虽然牵马坠镫是曹操主动许诺的,却是杨修执意要实行的,杨修坦然接受了曹操为他牵马坠镫,突出渲染了杨修狂放不羁、恃才傲上的性格。
此时,也为下边鹿鸣说杨修不懂人情世故的最好证明。
曹操是汉丞相,又杨修的岳父,是长者。
此举可谓前无古人,惊世骇俗。
杨修遗世独立,是九死不悔的,宁愿为此承担责任。
也要这样执著下去。
只为劝曹操退兵。
又一次惹怒了曹操。
此让“三杀”达到高潮。
第六场的“鸡肋”,杨修又秀出了自己的聪明才智。
他捅破了曹操进退两难的心理,全军都在说丞相要退兵,并夸赞杨修有才识远谋。
然而曹操口中:“鸡肋鸡肋,弃之可惜食之无味。
”在鹿鸣看来是曹操对杨修的态度:求才求才,求得你这大才,用之难用,弃之又可惜。
杨修再一次自作聪明,擅自帮曹操做了决定。
不亏鹿鸣说杨修:不懂人情世故,恃才傲主。
曹操听闻两侍卫在背后谈论杨主簿才识过人,不禁嫉妒,虽爱才,但也人受不了杨修的自作聪明,不能让杨修威胁到他的地位。
这奠定了曹操对杨修的必杀之心。
第七场,曹操一心一意要以扰乱军心罪处死杨修。
士兵报前方战情,杨修的事先的安排让曹操免受一难。
三军将领纷纷为杨修求情,却不料弄巧成拙。
此时,曹操的自尊与骄傲让曹操无法回头,平日里对他是一片颂扬,可众望所归的却是杨修。
杨修心里了然。
在最后他们促膝而谈的时候,杨修讲出曹操再三想杀他的理由,曹操却感叹道,:三次要杀你的是我曹操,三次不杀你的也是我曹操。
两人都是:初心不改,天地可鉴。
可是到底是谁不明白?
杨修才思敏捷,智谋过人。
因为他的恃才傲上的性格,使他到最后聪明反被聪明误。
我觉得,杨修说得三次曹操必杀他的原因并非最终是让曹操下狠心原因,我认为就是最后的“鸡肋”让杨修最终落得这么悲剧的下场,正如曹操最终感叹,:你啊你,你不明白呀。
封建社会君臣等级森严,不得逾越。
可杨修要做的事情偏偏反对这样的秩序,他恃才傲上。
虽能表现自己的一片赤诚,不欺骗君主,但却运用到自尊心强大,骄傲的曹操身上就是一种悲剧。
两位英才,一个过早地离开,一个陷人痛苦与绝望,悲剧也不过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