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和杨修之间的故事

合集下载

三国时期的成语典故大全

三国时期的成语典故大全

三国时期的成语典故大全成语是语言的精华,对成语的熟悉和理解一直是衡量和测试语言能力的一项基本的标准。

那么你了解多少与三国时期有关的成语典故呢?下面是店铺为您整理的三国时期的成语典故大全,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三国时期的成语典故篇一:老牛舐犊三国时,曹操手下有位谋士叫杨修。

一次,杨修随曹操出征,攻城不下,便就地安营扎寨。

这时,杨修忽听曹操说道:“鸡肋,鸡肋!”他立刻明白曹操的意思是想要退兵,便和士兵说:“丞相打算退兵了。

”这样,全营的人纷纷收拾行装,准备撤退。

曹操巡营时,看到这种情况,非常吃惊,便向士兵询问原因,才知道是杨修私传军令。

由于杨修平时屡次卖弄小聪明令曹操不满,今次又在自己尚未下令撤退之时私传军令,于是,便以杨修扰乱军心,把他杀了。

杨修死后,杨修的父亲杨彪非常伤心,因思念儿子而日渐憔悴。

曹操问他说:“杨公为什么会这般消瘦啊?”杨彪叹气说:“我惭愧啊,没有能够像金日磾[dī]一样具有先见之明,现在还有一种像老牛舔着自己的孩子一样的爱子之心!”曹操听后。

十分感动,不免内疚。

三国时期的成语典故篇二:三顾茅庐汉末,黄巾事起,天下大乱,曹操坐据朝廷,孙权拥兵东吴,汉宗室豫州牧刘备听徐庶(三国时著名谋土)和司马徽(三国时著名谋士)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又有才能,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隆中(现今湖北襄阳县)卧龙岗去请诸葛亮出来帮助他替国家做事。

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得失望地转回去。

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看大风雪第二次去请。

不料诸葛亮又出外闲游去了。

张飞本不愿意再来,见诸葛亮不在家,就催着要回去。

刘备只得留下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挽救国家危险局面的意思。

过了一些时候,刘备吃了三天素,准备再去请诸葛亮。

关羽说诸葛亮也许是徒有一个虚名,未必有真此才实学,不用去了。

张飞却主张由他一个人去叫,如他不来,就用绳子把地捆来。

刘备把张飞责备了一顿,又和他俩第三次访诸葛亮。

到时,诸葛亮正在睡觉。

曹操和杨修的猜谜故事

曹操和杨修的猜谜故事

曹操和杨修的猜谜故事曹操这人,聪明是聪明,可就是有点小心眼儿。

杨修呢,那也是个机灵鬼儿,脑子转得比风车还快。

有一回啊,曹操得到了一盒酥糖,就在盒子上写了“一合酥”三个字。

这杨修看到了,啥也没说,拿起来就跟众人分着吃了。

曹操就纳闷儿了,问他为啥这么干。

杨修那是笑嘻嘻地回答:“丞相您写的‘一合酥’,拆开不就是‘一人一口酥’嘛,这是丞相您让我们吃的呀。

”曹操心里头不爽,但嘴上也不好说啥,只能暗自憋着火。

还有一次啊,曹操要修建个花园。

花园修好后,曹操去看,他在门上写了个“活”字就走了。

工匠们都傻了眼,不知道啥意思。

杨修知道了,就跟工匠们说:“丞相这是嫌门太宽了,‘门’字里面加个‘活’,可不就是‘阔’嘛。

”工匠们赶紧按照杨修说的改了,曹操再来看的时候,心里一惊,就问是谁猜出了他的心思。

知道是杨修后,曹操那脸啊,黑了一会儿又白了一会儿。

最让曹操生气的一次猜谜啊,是在行军打仗的时候。

曹操下达了个夜间的口令叫“鸡肋”。

杨修听到这个口令后,就开始收拾行李。

别人问他为啥,他说:“这‘鸡肋’啊,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丞相这是觉得这仗打得没劲儿,要撤军了,我得提前准备准备。

”结果这话传到了曹操耳朵里,曹操可就火大了。

心想:我还没下命令呢,你就到处嚷嚷,这不是扰乱军心嘛。

于是啊,曹操就找了个借口把杨修给杀了。

你说这杨修啊,他确实聪明,能猜透曹操的心思。

可是他不懂啊,曹操是领导,领导有时候就是想装装深沉,让别人猜不透。

他这么一次次地把曹操的心思都暴露出来,曹操能不生气嘛。

而曹操呢,也是有点太小心眼儿了,就因为这么点事儿,就把杨修这么个聪明的人给杀了。

这曹操和杨修之间的猜谜故事啊,就像是一场聪明人的较量,只不过最后杨修因为太聪明丢了性命,真让人觉得可惜又好笑呢。

曹操与杨修的故事

曹操与杨修的故事

曹操与杨修的故事魏国有位谋士,名叫杨修,在曹操手下任主簿。

一天,塞北来的人给曹操送来一盒酥糖,曹操吃了几块之后收了起来,并在盒盖上写了“一合酥”三个字,递给大家传看。

大家不明白曹操的意思,有的夸曹操的字写得好,有的夸糖盒精美……曹操却一句话也不说,笑了笑就出去了。

过了一会儿,杨修进来了,看大家围在一起议论纷纷,便凑上前去一看,原来是一盒酥糖,再仔细一看,盒盖上还有曹操的题字:“一合酥。

”足智多谋的杨修琢磨了一下便笑了起来,连说:“今天有口福。

”伸手拿过盒子,打开盖子取出一块酥糖吃起来。

大家惊讶地看着他,他也不解释,还取出一些酥糖,一人一块分了起来。

这些人拿着酥糖,谁也不敢吃。

杨修笑着说:“吃吧!这是丞相的命令,一人一口酥嘛!”经他这样一解释,大家才明白过来,于是放心地享受起又甜又香的酥糖来了。

原来这是个字谜,“合”字可分解为“人、一、口”,加上前面的“一”,后面的“酥”,就成了“一人一口酥”了。

大家刚吃完,曹操回来了,看着空空的盒子,又看杨修在场,便明白了,却故意问:“谁叫你们吃的?”杨修走上前笑嘻嘻地说:“是丞相您让我们吃的,我们怎敢违命呢!这不是写着一人一口酥吗?”曹操听后,哈哈大笑,并说:“我就知道是你解开的这个字谜。

”当然,曹操虽然满面笑容,可是内心里却更加嫉妒杨修的才智,暗下决心一定要找机会除掉杨修。

------------杨修过于高傲自大,虽然有学识,但是过于喜欢卖弄自己的聪明。

这让他逐渐成为曹操的眼中钉,直接影响到曹操的利益,曹操心胸较为狭窄,所以杀了杨修。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往往那些喜好表现、锋芒太露的人,不是受到别人的排挤和打压,就是遭到别人的陷害和污蔑,结果事事不顺,万事不成。

所以做人不要太锋芒毕露哟。

新编历史京剧《曹操与杨修》

新编历史京剧《曹操与杨修》

新编历史京剧《曹操与杨修》
2001年04月04日20:27:51
赤壁之战后,汉
相曹操败而不馁,力
图东山再起,一统三国割据的局面。

他求贤若渴,甚至发布《求贤勿拘品行令》广罗人才,名士杨修为曹操赏识重用,并且政绩斐然。

然而,却酿成了一出悲剧。

曹操和杨修,都是出类拔萃的风云人物。

但他们既高大又卑微的双重品性,使他们终于无法携手共事,于是,便有了一系列盘根错节、叫人怦然心动的戏剧纠葛。

杨修终于被杀了。

曹操多么不想杀他,又不得不杀他;杨修多么不想得罪曹操,却又屡屡得罪了曹操。

两个卓绝的英才,两个高傲的灵魂,在无情的撞击中,一个过早地陨落了,一个也陷入痛苦和绝望……是耶?非耶?创作人员无意强加于人。

《曹操与杨修》深遂的意境、隽永的美感,以及编导着力开掘的世界性主题感染和震慑着当代观众。

剧中所传递的两种人格、两个灵魂的撞击所发出的悲天动地的震撼,每场演出都牵动着观众的心弦。

它获得了中国戏曲艺术最高荣誉“中国戏曲学会奖”,又获得了首届中国京剧艺术节唯一大奖─“程长庚金奖”。

其卓越的艺术成就被称为“中国现代戏曲的标志”。

(上海热线)
相关新闻
- 昆剧《三打白骨精》04月04日19:47
- 昆剧《玉簪记》04月04日19:44
- 昆剧《血手记》04月04日19:39
- 昆剧《司马相如》04月04日19:37
很好好一般差很差。

杨修之死的故事

杨修之死的故事

杨修之死的故事杨修,字德祖,河东郡解县(今山西运城)人,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

他是曹操的重要谋士之一,为人谦逊有礼,深受曹操信任和器重。

然而,就在曹操统一北方之际,杨修却因为一桩意外而不幸丧生,留下了一个悲剧的故事。

据史书记载,当时曹操率领大军攻打张绣,杨修作为谋士之一也随军出征。

在攻城的过程中,曹操下令烧毁城池,以逼张绣投降。

杨修在城外观战,看到城内火势蔓延,心生怜悯之情,便上前劝说曹操停止烧城。

然而,曹操却认为烧城是必要的手段,不予理会杨修的劝告。

杨修见劝说无效,只得回到自己的帐篷中。

就在这时,一支燃烧的火把从城中飞出,落在了杨修的帐篷上,帐篷立刻起火。

杨修惊慌失措,连忙脱身而逃,却不慎被火焰烧伤。

他被急忙送到医院,尽管医生们用尽了一切方法,仍然无法挽救他的生命。

最终,杨修因为伤势过重,不治身亡。

杨修之死,给曹操带来了极大的悲痛和遗憾。

曹操深感杨修忠心耿耿,为国尽忠,因此对他的去世感到十分痛心。

他在杨修的葬礼上亲自前去吊唁,并赐予他丰厚的丧葬。

曹操还在杨修墓前深深地叹息道,“吾本欲以治世,奈何天不从人愿也。

”。

杨修之死,也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反思。

他的死并非因为战场上的伤亡,而是因为一时的疏忽和意外。

这也警示着我们,即使身居高位,也要时刻保持谦逊和谨慎,不可骄横自大,否则可能会因小失大。

杨修之死的故事,告诉我们,生命如蜉蝣,转瞬即逝。

我们要珍惜眼前的一切,不要因为一时的冲动而做出错误的决定,更不要因为骄傲自大而忽略了身边的安全。

只有谦逊、谨慎地面对生活,才能避免不必要的悲剧发生。

杨修之死,也成为了历史上的一个悲剧,他的忠诚和才华,将永远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愿我们能从他的故事中汲取教训,活出更加谨慎、谦逊的人生。

曹操杀杨修的故事_曹操为什么杀杨修

曹操杀杨修的故事_曹操为什么杀杨修

曹操杀杨修的故事_曹操为什么杀杨修曹操杀杨修是怎么回事?曹操为什么杀杨修?杨修和丁仪都是支持曹植当太子的人,曹操决定立曹丕以后,为了日后曹氏政权的稳固,曹操就要剪除曹植的羽翼了。

店铺为大家整理了《曹操杀杨修》的民间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曹操杀杨修的故事杨修是东汉末期的文学家,太尉杨彪之子,以学识渊博而著称。

建安年间被举为孝廉,任郎中,后担任汉相曹操主簿替曹操典领文书、办理事务。

后因其聪明锋芒太露而被曹操杀害,死时只有45岁。

有一次,曹操造了一座后花园。

花园落成时请曹操去验收,曹操慢慢地在院子里转了一圈,什么话也没说就在园门上写了一个“活”字就走了。

工匠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就去请教杨修。

杨修笑了笑,对工匠们说:“门内添‘活’字,是个阔字,这说明你们把园门造大了,丞相不满意。

”工匠们恍然大悟,于是回去重建园门。

曹操再来看过后,非常喜欢,就问大家:“你们是谁领会了我的意思?”左右回答:“多亏了杨主簿的说明!”曹操虽然表面上称好,心里却有些不太高兴。

有一天,塞北有人给曹操送了一盒精美的稣(奶酪)。

曹操尝了一口后,因有事外出,就题“一合酥”三个字,放在案头上。

杨修进去发现后,竟然拿出餐具把它给大家分吃了。

曹操知道后,问他为什么这么做,他从容地说:“盒上明明写着‘一人一口酥’,我们岂敢违抗丞相之命?”曹操听了杨修的话,表面上虽然开心,称赞他聪明,心里对杨修却有些讨厌。

曹操生性多疑,很害怕他人暗中谋害自己,就经常吩咐左右说:“我做梦的时候喜欢杀人,但凡我睡着的时候,你们一定不要靠近!”有一天,曹操在帐中睡觉,故意把被子踢落于地,一名近侍怕他着凉,慌忙捡起来给他盖上。

曹操立刻跳起来拔剑将他杀了,然后又若无其事地上床睡觉。

一会儿醒来后,看到死了的侍卫,故作吃惊地问:“这是谁干的?谁竟敢杀了我的近侍?”其他人都以实情相告。

杨修阔门的故事

杨修阔门的故事

《杨修阔门的故事》
小朋友们,今天我给你们讲一个有趣的故事,叫杨修阔门。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叫杨修的人。

有一次,曹操让人修建一个花园。

花园建好了,曹操去看。

他什么话也没说,只是在门上写了一个“活”字就走了。

大家都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

杨修看到后,马上就明白了。

他对大家说:“门里加个‘活’字,就是‘阔’字,丞相是觉得这门太大啦。

”于是,工匠们就把花园的门改小了。

曹操再来看的时候,特别满意。

小朋友们,杨修是不是很聪明呀?
《杨修阔门的故事》
小朋友们,咱们接着说杨修阔门的事儿。

杨修能明白曹操的意思,是因为他很会动脑筋。

就像我们做数学题一样,要多想想。

比如说,有一次老师出了一道很难的题,大家都不知道怎么做。

这时候,聪明的小明仔细看了看题目,想了想,就找到了解题的方法。

杨修也是这样,他看到曹操写的字,就认真思考,然后就知道该怎么做了。

小朋友们,我们也要像杨修一样,多思考哦。

《杨修阔门的故事》
小朋友们,我再给你们讲讲杨修阔门。

杨修通过一个字就知道曹操的想法,这可真厉害。

还有一次,我和小伙伴们一起玩游戏,有一个规则大家不太懂。

这时候,我就像杨修一样,仔细想了想,给大家解释清楚了规则,大家就能开心地玩游戏啦。

小朋友们,我们在生活中遇到问题,也要多想想,说不定就能像杨修一样聪明地解决问题呢。

同行拾斧文言文

同行拾斧文言文

同行拾斧文言文
摘要:
一、引言
二、故事背景
三、曹操与杨修的争论
四、曹操对杨修的猜忌
五、杨修之死
六、结论
正文:
【引言】
《同行拾斧》是一篇广为流传的文言文故事,讲述了曹操与杨修之间的一段往事。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了解到曹操的智慧和心机,以及杨修的聪明与悲剧。

【故事背景】
三国时期,曹操手下的谋士杨修因其才智过人而深受曹操器重。

然而,杨修过于聪明,往往让曹操感到压力。

曹操担心杨修会危及自己的地位,因此对他产生了猜忌。

【曹操与杨修的争论】
某日,曹操与杨修同行,途中遇到一块石碑,上面刻有“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字。

杨修立刻领悟到这是“绝妙好辞”的谜语,并解开了谜底。

这让曹操对杨修的才智更加嫉妒。

【曹操对杨修的猜忌】
曹操意识到杨修的聪明才智可能会威胁到自己的地位,因此开始对杨修产生了猜忌。

他暗中观察杨修的一举一动,试图找到他的把柄。

【杨修之死】
在曹操的猜忌下,杨修最终走上了死路。

曹操以谋反的罪名处死了杨修,结束了他短暂而辉煌的一生。

【结论】
《同行拾斧》这个故事让我们看到了曹操的权谋和智慧,也让我们为杨修的才华和悲剧命运而惋惜。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聪明才智固然重要,但如何运用智慧、处理人际关系同样关键。

曹操和杨修的故事

曹操和杨修的故事

阔门事件:曹操曾经叫人建造花园,他看了后不给评语,只在花园的门上写一「活」字,杨修看了,即明其意,竟不问曹操,擅自命人把门修窄。

一合酥事件:曹操收到一合酥,在盒上写了「一合酥」,杨修见了,便叫人把整盒酥吃了,曹操问他为何这样做,他答:「盒上写明『一人一口酥』,丞相之命怎敢违反?」梦中杀人事件:曹操恐怕有人暗杀他,便假装说自己在梦中好杀人,更杀了一个近侍和假装痛哭,并厚葬那人,好以杀一儆百。

杨修知道曹操心中所想,便恃著聪明去揭发曹操。

吴质事件:曹丕密请吴质入内府,相议曹操欲立世子一事,但怕有人知道,就用大簏藏了吴质。

杨修知道,就告诉曹操,结果曹丕下次真是用大簏载绢,曹操怀疑杨修想陷害曹操。

邺门事件:曹操为了测试两个儿子的才干,便叫他们出城门,却叫门吏不要放人出外,杨修教曹植,如有人敢阻挡,便斩杀他。

曹植虽然成功出外,但曹操知是杨修所教,非常愤怒。

答教事件:杨修曾经为曹植作了十几条「答教」,当曹操每次以军国的事问曹植,曹植都对答如流,曹操因而怀疑。

其后,曹丕收买曹植的左右,偷那些「答教」来通知曹操。

曹操见了,已有杀鸡肋事件:曹操只说夜间的口号是「鸡肋」,杨修却「运用」他的智慧,想出「鸡肋」的真正意义,还叫士兵们收拾行李,准备班师,最后当然招致杀身之祸。

身为魏王的曹操,得悉大将夏侯渊被黄忠所杀,便亲率大军20万为夏报仇,不想迭遭挫败。

这天,曹操看到厨房送来的鸡汤,觉得目前的战局很像啃鸡肋骨,丢掉舍不得,要吃没什么肉。

此时,大将夏侯敦来请示夜间口令,曹操随口而答:“鸡肋!鸡肋!”行军主簿杨修听到这一口令,随即吩咐随行军士收拾行装,准备归程。

夏侯敦惊问何故,杨修说:“从今夜口令便知魏王将要退兵。

鸡肋,是要吃无肉,丢掉可惜。

现在的战局也正是这样。

进不能胜,退恐人笑,不如早归。

我料定魏王来日必要班师,所以先收拾行装,免得临行时慌乱。

”夏侯敦听了觉得有道理,于是也收拾起来。

曹操知道后大怒,以“乱我军心”论罪,将杨修处斩了。

老牛舐犊的成语故事

老牛舐犊的成语故事

老牛舐犊的成语故事老牛舐犊是比喻长辈关爱晚辈。

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老牛舐犊的成语故事,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老牛舐犊的成语故事:杨修,三国时曹操的主簿,才思敏捷。

有一次,曹操造了一座花园,造好了,曹操前去观看,看了没说什么,只在园门上写了个活字走了。

大家都不理解。

杨修说:门内添个活字,是阔字也。

丞相嫌园门阔啊。

于是将园门改小,又请曹操。

曹操看了大喜,大家说是杨修的主意。

曹操嘴上说好,心里却不舒服。

又一日,塞北送来一盒酥。

曹操在盒子上写了一合酥三字,放在桌上。

杨修见之,取匙子和大家分着吃了。

曹操问他,杨修说:盒子上明明写着一人一口酥,怎敢违背丞相的命令?曹操大笑,心里却厌恶起来。

曹操害怕遭人暗算,常常对左右说:我在梦里喜欢杀人。

要是我睡着了,你们不要近前。

一日半夜,被子落到地上,一侍卫忙上前拾起给曹操盖上。

曹操跳起拔剑把侍卫杀了,又躺在床上睡着了。

一会儿醒来,假装吃惊问道:是谁杀了我的侍卫?大家把经过告诉了他。

曹操痛哭,把侍卫厚葬了。

大家皆说曹操梦里能杀人。

只有杨修在葬礼上叹道:丞相不在梦里,是你在梦里啊!曹操听说了更厌恶了。

曹操的第三子曹植,常常和杨修谈论天下大事,多次谈到深夜。

杨修又为曹植写了十几条问题和解答。

曹操问曹植军国大事时,曹植都能对答如流。

后来曹操的大儿子曹丕把那些问题和解答偷来见曹操。

曹操见了,大怒:这家伙敢欺骗我!想杀杨修。

又一次,曹操作战不利,进不能进,退又怕被人耻笑,正在犹豫不决。

军士进来问夜间号令,曹操见桌上饭碗中有鸡肋,有感于此说:鸡肋!命令传下去。

杨修听了,便收拾行装。

有人问他,修曰:鸡肋,吃着没有肉,扔了还有味。

现在进不能胜,退又怕人笑话,在这里没有好处,不如早回:魏王一定要班师了!不如早作准备,免得临时慌乱。

于是大家都收拾行装。

曹操闻讯,叫来杨修问他,杨修就将鸡肋的意思说了。

曹操大怒,说:你怎敢扰乱军心!把杨修杀了。

杨修死时三十四岁。

他的老父亲杨彪悲痛万分,一次曹操碰上他问:老先生为何瘦得这么厉害?杨彪说:惭愧我没有金日磾那样的先见之明,终究还怀有老牛舔小牛(老牛舐犊)那样的爱子之情。

世说新语的故事

世说新语的故事

世说新语的故事世说新语的故事1、才思敏捷的杨修魏武帝曹操以前从曹娥碑下飘过,杨修跟随在他身后。

看见碑背上题有“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个字,曹操就问杨修:“知道是什么意思吗?”杨修回答:“知道。

”曹操说:“你先不好说,让我再想想。

”又走了三十里,曹操才说:“我已经明白了。

”让杨修把自己的明白写下来。

杨修写道:“黄绢是色丝,写成一个‘绝’字;幼妇是少女,写成一个‘妙’字;外孙是女子,写成一个‘好’字,齑臼是受辛之物,写成一个‘辞’(繁体字可写成“受”字右边加个“辛”字)字,合起来就是‘绝妙好辞’四个字。

”魏武帝也写下了自己的明白,跟杨修的一样,于是叹道:“我的才能不如你,竟然多想了三十里地。

”2、巧对妙答的钟士季钟士季为人精明,有才干,原先并不认识嵇康,他邀请当时的贤俊之士一齐去探访嵇康。

嵇康正在大树下打铁,向子期为他拉风箱。

嵇康举锤敲打不停,旁若无人,半天也不说一句话。

钟士季起身要走,嵇康说:“听说了什么而来?看到了什么而去?”(“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钟士季答道:“听到了所听到的而来,看到了所看到的而去。

”(“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

”)3、荀巨伯探病友有一次荀巨伯千里迢迢去探望一个生病的朋友,刚好碰上外族敌寇攻打那座郡城,朋友就劝巨伯离开,说:“我立刻就要死了,您还是离开这儿吧!”巨伯说:“我远道而来看望您,您却要我离开,败坏道义来换得生存,这难道是我荀巨伯做得出来的事情吗?”最终没有离开。

郡城陷落后,敌寇进了城,很个性荀巨伯还呆在那里,就问他:“我们大军一进城,整个郡城的人都跑光了,你是什么人,竟然还敢一个人留下来?”巨伯回答道:“我的朋友生了病,我不忍心丢下他一个人,如果你们非要杀他,我愿意用我的命来抵换。

”敌寇听后内心大受震动,相互议论说:“我们这些不讲道义的人,却侵入这个有道义的地方。

”于是就撤军而回了,整个郡城也因此得以保全。

4、人劝酒的石崇与冷血的'王大将军石崇每次请客宴饮,常叫美人劝酒;客人有饮酒不干的,就让人把美人斩首。

曹操为什么杀杨修

曹操为什么杀杨修
曹操与杨修之间的故事充满了复杂与矛盾。杨修,作为一位才华横溢的智者,却因其恃才放旷的性格,多次触犯曹操的底线。他擅自解读曹操的口令,揭露曹为关键的是,杨修卷入了曹丕与曹植的夺嫡之争,他支持曹植,为其出谋划策,这直接触犯了曹操的大忌。曹操作为一代枭雄,对于权力的控制欲极强,他不能容忍任何威胁到自己权力的人存在。而杨修,不仅拥有过人的才智,更有着广泛的人脉和影响力,这使得曹操对他产生了深深的忌惮。最终,在多种因素的交织下,曹操决定杀掉杨修,以绝后患。这个故事不仅展现了曹操与杨修之间的个人恩怨,更深刻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权力斗争与人性挣扎。

活与阔的故事

活与阔的故事

“活”与“阔”的故事源自三国时期,与曹操和杨修有关。

曹操曾建造了一座花园,并在竣工后去验收。

他看完后,并没有直接发表意见,而是在门上写了一个“活”字,然后就离开了。

这让随从们很困惑,不知道曹操到底是什么意思。

然而,杨修看到后,却立刻明白了曹操的意图。

他解释说,“门”字里面加个“活”字,就是“阔”的意思。

曹操这是在暗示园门太宽了。

于是,杨修下令将门拆掉重建。

新的园门建好后,曹操再次前来查看,非常满意,并询问是谁猜出了他的心思。

左右告知是杨修,曹操虽然口头上称赞杨修聪明,但心里却开始忌惮他的才智。

这就是“活”与“阔”的故事,展现了杨修的聪明才智和曹操的复杂心理。

但请注意,这个故事在不同的版本中细节可能有所不同,以上只是一种流传较广的版本。

曹操和杨修之间的故事

曹操和杨修之间的故事

“鸡肋”事件三国志·魏志·武帝纪》裴松之注引《九州春秋》曰:“夫鸡肋,弃之如可惜,食之无所得,以比汉中,知王欲还也。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诸葛亮智取汉中曹阿瞒兵退斜谷中,曹操正在进退两难之际,适庖官进鸡汤。

操见碗中有鸡肋,因而有感于怀。

正沉吟间,夏侯敦入帐,禀请夜间口号。

操随口曰:“鸡肋!鸡肋!”敦传令众官,都称“鸡肋”。

行军主簿杨修,见传“鸡肋”二字,便教随行军士,各收拾行装,准备归程。

有人报知夏侯敦。

敦大惊,遂请杨修至帐中问曰:“公何收拾行装?”修曰:“以今夜号令,便知魏王不日将退兵归也:鸡肋者,食之无肉,弃之有味。

今进不能胜,退恐人笑,在此无益,不如早归:来日魏王必班师矣。

故先收拾行装,免得临行慌乱。

”比喻做无多大意义而又不忍舍弃的事情。

语本《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备因险拒守"裴松之注引晋司马彪《九州春秋》:"时王欲还,出令曰:'鸡肋。

'官属不知所谓。

主簿杨修便自严装,人惊问修:'何以知之?'修曰:'夫鸡肋,弃之如可惜,食之无所得,以比汉中,知王欲还也。

'梦中杀人曹操生性多疑,常恐别人暗中加害于他,所以常对侍从说:“吾梦中好杀人;凡我睡着,汝等切勿近前。

”一日,曹操昼寝于帐中,翻身时被子掉落于地,一近侍拾被欲盖,曹操突然跃起拔剑杀之,复上床睡。

半晌醒来,惊讶道:“谁人杀我近侍?”其他近侍以实相告,曹操痛哭,命人厚葬。

众人皆以为曹操果真梦中杀人,唯行军主簿杨修明曹操之意,说:“丞相非在梦中,而是汝等在梦中也。

”改建园门杨德祖为魏武主簿,时作相国门,始构榱桷(cuījué),魏武自出看,使人题门作“活”字。

便去。

杨见,即令坏之。

既竟,曰:“门中…活‟,…阔‟字。

王正嫌门大也。

” 杨德祖(杨修)任魏武帝曹操的主簿一职,当时正在修建相国府的大门,刚刚建好屋椽屋桷,曹操就亲自来视察了。

杨修一人一口酥的典故

杨修一人一口酥的典故

杨修一人一口酥的典故
一人一合一口酥出至《三国演义》,原文为:又一日,塞北送酥一盒至。

操自写“一合酥”三字于盒上,置之案头。

修入见之,竟取匙与众分食讫。

操问其故,修答曰:“盒上明书一人一口酥,岂敢违丞相之命乎?”
译文:还有一天,塞北进贡给曹操一盒酥。

曹操在盒上写了“一合酥”三个字放在案头。

杨修见到了,竟然取勺子和大家将酥吃完了。

曹操问其原因,杨修回答说:“盒上明明写着‘一人一口酥’,怎么敢违背丞相的命令呢?”曹操虽然喜笑,而心里却厌恶杨修。

扩展资料:
三国演义(罗贯中著长篇小说)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志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罗贯中。

《三国志通俗演义》成书后有嘉靖壬午本等多个版本传于世,到了明末清初,毛宗岗对《三国演义》整顿回目、修正文辞、改换诗文。

《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
晋朝的故事。

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群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

全书可大致分为黄巾起义、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

在广阔的历史舞台上,上演了一幕幕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

作者罗贯中将兵法三十六计融于字里行间,既有情节,也有兵法韬略。

《三国演义》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章回小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是第一部文人长篇小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鸡肋”事件
三国志·魏志·武帝纪》裴松之注引《九州春秋》曰:“夫鸡肋,弃之如可惜,食之无所得,以比汉中,知王欲还也。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诸葛亮智取汉中曹阿瞒兵退斜谷中,曹操正在进退两难之际,适庖官进鸡汤。

操见碗中有鸡肋,因而有感于怀。

正沉吟间,夏侯敦入帐,禀请夜间口号。

操随口曰:“鸡肋!鸡肋!”敦传令众官,都称“鸡肋”。

行军主簿杨修,见传“鸡肋”二字,便教随行军士,各收拾行装,准备归程。

有人报知夏侯敦。

敦大惊,遂请杨修至帐中问曰:“公何收拾行装?”修曰:“以今夜号令,便知魏王不日将退兵归也:鸡肋者,食之无肉,弃之有味。

今进不能胜,退恐人笑,在此无益,不如早归:来日魏王必班师矣。

故先收拾行装,免得临行慌乱。


比喻做无多大意义而又不忍舍弃的事情。

语本《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备因险拒守"裴松之注引晋司马彪《九州春秋》:"时王欲还,出令曰:'鸡肋。

'官属不知所谓。

主簿杨修便自严装,人惊问修:'何以知之?'修曰:'夫鸡肋,弃之如可惜,食之无所得,以比汉中,知王欲还也。

'
梦中杀人
曹操生性多疑,常恐别人暗中加害于他,所以常对侍从说:“吾梦中好杀人;凡我睡着,汝等切勿近前。

”一日,曹操昼寝于帐中,翻身时被子掉落于地,一近侍拾被欲盖,曹操突然跃起拔剑杀之,复上床睡。

半晌醒来,惊讶道:“谁人杀我近侍?”其他近侍以实相告,曹操痛哭,命人厚葬。

众人皆以为曹操果真梦中杀人,唯行军主簿杨修明曹操之意,说:“丞相非在梦中,而是汝等在梦中也。


改建园门
杨德祖为魏武主簿,时作相国门,始构榱桷(cuījué),魏武自出看,使人题门作“活”字。

便去。

杨见,即令坏之。

既竟,曰:“门中…活‟,…阔‟字。

王正嫌门大也。

” 杨德祖(杨修)任魏武帝曹操的主簿一职,当时正在修建相国府的大门,刚刚建好屋椽屋桷,曹操就亲自来视察了。

看完之后,叫人在门上题了个“活”字就离开了。

杨修看见后,就立刻叫人把门拆了。

建成以后,他说:“门里加个…活‟字,是…阔‟字。

魏王正是嫌门大了。


教植斩令
操第三子曹植,爱修之才,常邀修谈论,终夜不息。

操与众商议,欲立植为世子,曹丕知之,密请朝歌长吴质入内府商议;因恐有人知觉,乃用大簏藏吴质于中,只说是绢匹在内,载入府中。

修知其事,径来告操。

操令人于丕府门伺察之。

丕慌告吴质,质曰:“无忧也:明日用大簏装绢再入以惑之。

”丕如其言,以大簏载绢入。

使者搜看簏中,果绢也,回报曹操。

操因疑修谮害曹丕,愈恶之。

操欲试曹丕、曹植之才干。

一日,令各出邺城门;却密使人分付门吏,令勿放出。

曹丕先至,门吏阻之,丕只得退回。

植闻之,问于修。

修曰:
“君奉王命而出,如有阻当者,竟斩之可也。

”植然其言。

及至门,门吏阻住。


叱曰:“吾奉王命,谁敢阻当!”立斩之。

于是曹操以植为能。

后有人告操曰:“
此乃杨修之所教也。


1,曹操在门上写了1字活众人不知其意杨修明白曹操是嫌门太阔所以叫人改建后来曹操知道十分妒忌他的才能。

2,塞北送给曹操酥一盒曹操在上面写上一合酥放在桌子上让众人进来杨修见后便跟他人分吃操问原因杨修说上面写的一人一口酥不敢违抗曹操的意思曹操表面笑却更厌恶他。

3.曹操说喜好在梦中杀人后杀了个近侍曹操假装十分痛心后悔杨修知道后说丞相非在梦中尔君乃在梦中尔曹操听说后更生气。

4.曹操的儿曹植爱修的才能操想立植为太子曹丕知道后想陷害植修知道后
直接去找了操结果操认为修中伤丕更讨厌修。

5.操打算看看丕和植的才能令2人出城却又派人不让其出城丕看不让便回来了植去问修修说可以斩杀门卫于是操以为植当立后有人说是修告诉的操
大怒因此不喜欢植。

6.修总是交植有关天下大事操经常来考问植植每次都对操大疑只原是修告
之此时便有杀修之意。

7.鸡肋事件操进军无意退军恐人耻笑副将问操如何操随曰鸡肋修之后便让所有人收拾行李准备回去操知道后大怒杀了杨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