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学校办学模式改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职学校教学模式改革
◇周涛李水平
摘要:对于中国历年来的应试教育来讲,中职教育是一种改革和挑战,国家投入了大量的财力、人力、物力发展中职教育。因中职教育具有其特殊性,教学管理成为制约中职教育教学的重点。本文对制约中职教育发展的部分因素进行了分析,有针对性的提出了积极、有效的改革措施。
关键词:中职教育教学管理改革
一、当前中职教育教学的现状
1.教学管理存在较大的随机性,教学内容陈旧。“社会需要什么就办什么”是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的目标。中职生凭借着实用技能训练和全面的职业知识的优势,在就业市场上占据了一席之地。就业环境的良好促进了中等职业学校的蓬勃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兴起与发展了一批民办的中职学校。随着不断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和提出中职教育大力发展的口号,中职学校向独立的教育本体逐渐转变,在市场竞争不断扮演积极参与的角色。然而目前中职学校的生源状况与长期以来没有变化的教材与课程、传统的教学模式、观念之间的问题,已对中职学校发展和生存造成不可避免制约,中职教育实施教学模式改革大势所趋。
2.教师专业技能,与新的教学方式难以适应。中职学校教师中有部分教师没有经过严格的、系统的专业技能培训,教师的专业技能与理论水平不相吻合,与实际标准相差很远。以“双师型”素质的标准衡量专业课教师,显然与标准要求相差很远,而且在实施日常教学过程中,实践课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偏低,而专业理论课教师的实践能力又缺乏,形成教师智能结构单一,对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方法难以全面实施。而现代职业教育教学的要求是:懂技能,会理论;在同一个过程中能够实施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
3.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管理观念落后。中等职业教育在我国经历了两个大相径庭的教学管理体制,中职教育体制在社会经济需求的条件下,其根本任务是培养技能型的自主择业人才。但在过去的计划经济环境下,教育部门对教学大纲、课程安排、教学计划都进行了统一规范,只要对其严格执行,就不会产生任何问题。直到目前,仍有一些学校还在那种教学管理模式下办学,从未走出格局,这样完全脱离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律,对现代职业教育趋势缺乏了解,不具备掌控现代职业教学的管理能力。以学生为中心是现代教学的内核,以技能为导向是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教师的作用就是协调、指挥、引导。
4.中职教育本身的理念非常模糊,部分中职学校对中央制定的职业教育方针学习不够。有些学校处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为了生存,只图经济效益不管教学质量。部分学生就读的是三年学制的中职学校,但是只在学校读了不到一年的书就出了学校,以“顶岗实习”的名义参加工作;却为了获得那张毕业证却还要向学校交齐剩下学期的学费。因缺乏对职业教育行之有效的系统限制,学生于其岗位适应困难,使得中职学校的社会形象受到严重影响,逐渐恶劣,导致其出现社会信任危机。
二、中职教育教学管理改革的对策与措施
1.对中职教学管理的重要性进一步加深认识
教学管理就是利用一定的管理措施,使教学活动实现培养人才目标的过程。中职教育培养人才的模式是以其教育和训练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以满足社会需要为目标、以教育和训练技能人才为根本任务、以较强的应用性为特征和主旨对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进行积极的构建。所以,决定了中职的教学管理与其他教育并不相同,其自身具有特殊性,通过开展有效的教学管理,不仅能规范教学过程、内容、组织的管理,更能对一个学校管理质量的高低进行充分反映。对于中职学校来讲,应对中职教学管理工作给予高度重视,在思想上加以正确认识,把中职教学管理工作看作是整个学校教育教学的重点,使之对学
校的教育更加充分、有效地体现。开展教学管理工作要具有前瞻性,对中职学生的人格塑造和个性培养要投入更多的精力,更加切合实际的转变教学观念,加强学生培养质量和办学层次,实现教学目标,这都将具有重要的作用。
2.端正办学思想,转变教育观念
中职教育不是仅仅职业教育的一种层次,而是一种重要类型,普通高等教育与中职教育的区别只是类型不同,没有贵贱之别,高低之分,对此学校不仅要在认识上澄清,还要广泛、积极宣传,让社会对中职教育理解、认识和关心。对效益、规模、质量的关系正确处理。学校的工作重点就是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在质量中获得效益,通过效益扩大规模,使之协调发展、相互促进。
3.加强校企合作办学
因职业技术教育对设备、师资有特殊性要求,仅仅凭借职业学校本身是无法解决逐渐更新的设备和师资需要问题,只有利用联合办学的措施才能完成,校企合作办学已经是中职教学的发展趋势趋。学校要凭借企业,充分发挥企业在教育教学指导和人力资源需求分析的作用,及时按照企业需求、市场需求来对人才规格、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知识技能结构进行合理的确定、安排,不可以因为提高实践技能而忽略文化知识的学习,并制定一套切合实际的条文予以限制。学校要积极与用人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形成一个长期、稳定的人才供求链条,进一步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力度,对毕业生进行积极引导、鼓励,使其到校外实习基地开展“顶岗实习”,使毕业生很快就业变成现实,让学生对就业不再感到茫然。
4.正确处理文化课与技能课的关系
文化课和技能课谁主谁次?就职业教育而言,明确“职业教育要为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服务,实施国家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工程,加快生产、服务一线急需的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那么,中职教育理所当然成为以技能课为主线的教学模式。
但是,也不能将文化课完全删除,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职业技能培养是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根本,是重中之重,而文化课则是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职业技能培养的支持和链接。在这一认识的指导下必须对现行课程体系进行改革。首先,要确定以技能培养为主的教学模式,在课时安排、资源配置上向技能课倾斜,但不可抛弃。适当减少文化课的课时数,将腾出的课时补给专业主课,或开设更多的专业延伸课程,以满足学生对技能学习的要求,改变校内活动以文化课为主的现象;其次,文化课设置上要做到与专业课配套,形成课程互补、内容互补。多开展专业技能竞赛,为学生参加职业技能考核练兵,为专业课教师提供更多培训学习机会,以提高专业课教师的教学水平。最后,确定文化课的服务功能,比如,在中职学校开展《普通话》、《应用文写作》、《职业礼仪》等课程。在教学中,尽量体现学生所学专业的特点,使教学内容与所学专业形成内在的联系。
5.职业素质的培养
以技能教育为主导应该成为职教工作者的共识,但我们不能简单地将职业教育视为职业培训,更不能形成掌握了技能就是完成了职业教育任务的观点,因为,我们政府、社会赋予了职业教育更崇高的使命。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出:“把加快职业教育、特别是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与繁荣经济、促进就业、消除贫困、维护稳定、建设先进文化紧密结合起来,”职业教育是作为达到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重要手段提出来的。此外,各种对企业的调查也表明,企业更关注的是学生的合作精神、吃苦耐劳、定位明确、规范严谨等情感因素的发展。所以,职业教育不能简单化为培训,要充分抓住教育本身这一出发点,重视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
6.技能指导的实践化
通过多年的中职学校管理经验发现,在企业只需几个月就能熟练掌握的技能,学生在职业学校学习了两三年仍然不会。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实训设备的不足和合作企业的缺乏是其中的重要原因,我们专业教学流于纸上谈兵,没有给学生足够多的实际操作机会,加之又缺乏更为专业的指导教师,使得技能教育大打折扣,这样的办学模式必须变革。职业学校一定要建立与开设专业相适应的技能基地,实现这样的目标模式大概有两种:一种是近来多方宣传的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由企业为学校提供技能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