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统一战线的提出
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
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
爱国统一战线(patriotic united front),建立和完善广泛的统一战线,是建立、巩固和发展人民民主专政制度的重要保障。
为维护国家安全作出重要贡献。
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概括为十六字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基本方针,也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以及无党派人士团结合作的指导方针。
党的领导问题是统一战线中的核心问题。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
统一战线是党的事业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必须长期坚持。
要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牢牢把握大团结大联合的主题,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统一,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
2018年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将“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修改为“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的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四个统一战线 ppt课件
第一次护法运动(1917-1918年)
护法运动是指1917年7月到1918 年5月,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 革命党人为维护临时约法、恢复 国会,联合西南军阀共同进行了 反对北洋军阀独裁统治的斗争。
又称护法战争。所谓"护法"指的 是护卫《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打倒北洋军阀专政的虚假共和, 重新建立新生共和的民主法统。
四个统一战线
4)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特点
"政协 代表人数如此之多, 质量又相当整齐, 而革命发展, 人民需要它担负的任 务更大。
四个统一战线
5)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意义
(1)国内: 一是推翻了三座大山, 二是中国开始了一个新纪元, 一个新道路,一个新时期。
(2)国际: 冲破了帝国主义东方战线; 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 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 取解放的斗争。
四个统一战线
3)革命统一战线形成经过
1)1923年,孙中山发表 《中国国民党宣言》 提出修改不平等条约的主张。
2)1923年孙中山在广州 成立革命政府大元帅府。
3)1923年,中共三大, 制定了国共合作方针。
4)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 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四个统一战线
4)革命统一战线 特点党内合作
193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经过经过1935年莫斯科八一宣言1935年瓦窑堡会议制定斱针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策略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初步形成七七事变中共号召亲密合作八一三事变蒋介石决定抵抗先后合编八路军新四军1937年7月下旬公布合作宣言2044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特点特点党外合作党外合作广泛的民族性和复杂的阶级矛盾
四个统一战线
四个统一战线
4.爱国统一战线
简论中共党的统一战线
简论中共党的统一战线湖南邵东三中陈志伟awei27556@从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我党共出现过四条统一战线:革命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爱国统一战线。
它们是夺取全国胜利的法宝之一,特别是在强调实现祖国统一的今天,这一法宝尤为重要。
如何实现两岸第三次合作成为爱国统一战线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下面就各统一战线的形成和发展略作分析:一、革命统一战线(国共第一次合作)1、存在时间:1924年1月——1927年7月15日2、标志:国民党“一大”召开——“七·一五”政变3、中共党确立国共合作的方针(1)中共党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受挫,认识到仅靠工人阶级孤军奋战,是无法战胜强大而凶残的敌人的,必须建立统一战线。
(2)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在社会上有一定的威望,有革命根据地,并欢迎共产党与之合作。
(3)共产国际为两党合作起了重要作用。
(4)1922年中共召开杭州特别会议,同意两党合作。
(5)1923年,中共“三大”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4、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1)孙中共在革命征途中几经挫折,于绝望中遇到中国共产党,接受了共产国际和中共党的帮助,同意以“党内合作”方式与共产党合作,1922年9月,开始了改组国民党的工作。
(2)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讨论国民党改组问题。
(3)会止通过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接受了中共反帝反封的主张,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政治基础。
(4)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全国反帝反封的大革命运动开展起来。
(5)1924年5月,国民党在广州黄埔建立黄埔军校,它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在大革命期间培养了大批军事人才。
(6)1927年,汪精卫在武汉发动“七·一五”政变,国共关系全面破裂,大革命失败了。
恩格斯最早提出“统一战线”概念
19 92 匀 拜月, 中央统 战部下发 /九十年代工作纲
要 0, 第 一 次提 出 / 宗 教界 代表 人 士 0 的 称谓 并沿 用
上学 " 目前我国有2 14 个博士后 流动站 , 有2 15 8个 6 博士后工作站, 已累计培养统 战 格 最 提 一 线0概 念
口 北京 艾 多
统一 战线概念 最早是由恩格斯提出来的 " 1840 年10月 17 日, 在 德国北部城市 不来梅 经商的恩格斯 以弗 #奥署名在 ( 口 y 识界,剧 及6 粼 4 号上发表文章 9 5唯物论和虔诚主义 6, 其 中写道 : /在 同宗教的黑暗 势力进行斗争 的任和 况下, 我们都应该结成统一 隋
战线 "0 这篇文章以 5 不来梅通讯 6 篇名收人 5马克
思恩格斯全 集 6 第4 卷 中" 这里 , 恩格斯第一次提 1 出了 /统一 战 0 概念, 并运用统一战线政 治策略 线 开展反又 荞绍 寸 个 续 建势力的斗争 " 1892年3月8日, 已经成为无产阶级伟大革命导 师的恩格 斯在致德国社会民主党领导人倍倍尔的信 中, 又一次使用了 / 统一战线 0 概念, 他指 出, 无 产阶级政党在领导工人运 动中 , 要善 二 用革命策 到孟 略 , /如果射击开始得过早, 就是说, 在 那些老党还 没有 真正相互 闹得 不可开交以前就开始 , 那就会使 他们彼业 解, 并结成统~ 战线来反又 伐们 "0 晌 水 恩格斯作为统一 战线思想的创立者之一 , 明确 提 出和使用 /统一 战线 0 概 念 , 从正反两方面阐明 统一 战线的 内涵及方针等 , 是对 马克思主义统一战
爱 国人 士 "
博 后 动 和 士后 作 士 流 站 博 工 站
统一战线发展历史
统一战线发展历史摘要: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的理论与实践不断丰富。
时至今日统一战线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
因此,加强和巩固统一战线,对于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显著的意义。
关键词:统一战线;发展;历史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是我们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作为三大法宝之一的统一战线建设问题,历来是党建的一个重要方面。
它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发挥过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统一战线的内涵进一步丰富。
在共产主义发展史上统一战线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在统一战线发展中,马恩首先奠定了关于统一战线的基本理论。
马恩提出“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要求共产党在工人运动中积极团结各个党派和团体,争取各政党之间的团结协作。
列宁在《我们付出的代价太大了》一文中提出了“统一战线”的概念,并论述了工人运动内部统一战线问题,并在此后强调争取一切机会,“来获得最大的同盟者”。
[1]在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自觉将统一战线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统一战线理论。
五四运动以后无产阶级发展壮大,但是由于工人阶级尚未发展完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革命屡遭失败,失败的经验使中国共产党认识到与其他有经验的党派一起建立统一战线的重要性。
中国共产党清楚地认识到帮助民主党派对抗封建势力是十分有必要的,并于中共二大上允许中共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
1924年国名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其中包括四个阶级: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2]革命统一战线的形成极大的推动了革命的发展和高潮的到来。
但是由于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内部少数分子的叛变,大革命最终失败,统一战线破裂,国共两党关系进入低谷。
此后,统一战线只剩下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部分小资产阶级。
随着革命形势的不断变化,卢沟桥事变后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的主要矛盾。
早在1935年召开的瓦窑堡会议上,中国共产党就确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团结全民族所有力量进行抗战,并在民族统一战线中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采取既联合又斗争方式,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以第二次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收到了巨大的成效。
统一战线概念的由来
统一战线概念的由来统一战线就其广义而言,是指不同社会政治力量在一定条件下,为了一定的共同目标而建立的政治联盟或联合;就其狭义而言,是指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战略策略,主要是无产阶级自身团结和同盟军问题。
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统一战线都是中国共产党的一大重要法宝。
统一战线概念最早是由恩格斯提出的,列宁发展了统一战线概念内涵,统一战线概念在中国十分丰富并具中国特色。
(一)毫无疑问,马克思、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思想的主要创始人,恩格斯最早提出和使用了“统一战线”概念。
恩格斯出身在一个信奉宗教的英国商人家庭,青年恩格斯的思想发展轨迹,经历了从宗教信仰者到虔诚主义批判者进而到无神论者,再到坚定的革命民主主义者的深刻变化过程。
1840年10月17日,在德国北部商港不来梅经商的恩格斯以弗•奥的署名,在《知识界晨报》第249号上发表文章《唯物论和虔诚主义》,其中写到:“在同宗教的黑暗势力进行斗争的任何情况下,我们都应该结成统一战线。
”这篇文章以《不来梅通讯》篇名收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1卷中。
这里,恩格斯第一次提出了“统一战线”概念,并运用统一战线政治策略开展反对宗教封建势力的现实斗争。
42年后,1892年3月8日,已经成为无产阶级伟大革命导师的恩格斯在致德国社会民主党领导人倍倍尔的信中,又一次使用了“统一战线”概念,指出:无产阶级政党在领导工人运动中,要善于运用革命策略,“如果射击开始得过早,就是说,在那些老党还没有真正相互闹得不可开交以前就开始,那就会使他们彼此和解,并结成统一战线来反对我们。
”这里,恩格斯又一次使用“统一战线”概念,指导无产阶级政党以统一战线策略战胜反动势力结成的政治联盟。
恩格斯作为统一战线思想的创立者之一,明确提出和使用“统一战线”概念,从正反两方面阐明统一战线的内涵及方针等,是对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的一大贡献。
(二)无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特别是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后,如何认识和对待统一战线问题,马克思恩格斯没有具体论述过,列宁结合时代变化和俄国具体实际,丰富和发展了统一战线概念内涵。
五次统一战线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五次统一战线中国的统一战线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形成、发展和壮大起来的。
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决定了中国革命统一战线和社会主义统一战线的长期性。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统一战线有着不同的任务、内容和特点。
一、革命统一战线(国民革命联合战线)。
中国共产党在1922年7月召开的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出了《关于“民主联合战线”的决议案》,初步提出了自己的统一战线的方针。
1923年6月召开的中共三大决定在保持中国共产党独立性的条件下,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以实现中国共产党与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的革命合作,在此基础上形成国民革命的联合战线。
1924年1月孙中山在广州主持召开了有共产党员出席并参与领导的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大会宣告接受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反帝反封建的主张,以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为核心,重新解释三民主义,即新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的政治主张同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政治纲领的若干基本原则是一致的,因而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也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的共同纲领。
国民党“一大”还确认了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以实现两党合作的原则,并选举产生了有共产党人参加的国民党中央领导机构,从而使国民党由大体上是代表资产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在内的政治联盟。
改组以后的国民党本身就成了革命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
革命联合战线的形成,大大推动了中国革命的步伐,使北伐战争得以顺利进行。
二、工农民主统一战线。
由于1927年国民党右派集团的叛变,以及民族资产阶级暂时附和了反革命分子,使得革命营垒中原有的四个阶级只剩下了工人、农民和小资产阶级。
它们以反对封建压迫和国民党新军阀统治为主要目标建立了工农民主统一战线。
1931年11月,中国共产党在江西瑞金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这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有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参加的,具有统一战线性质的革命政权组织。
简述爱国统一战线的主要内容
简述爱国统一战线的主要内容
爱国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提出的一个重要战略,旨在团结广大爱国力量,共同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推进中国的革命和民族独立。
其主要内容包括:
1. 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
爱国统一战线要团结各个阶层、各个群体、各种政治力量,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商人、爱国民主人士等,以全民族的利益为出发点,共同参与革命运动。
2. 坚持共同纲领。
爱国统一战线的各个成员要坚持共同的反帝、反封、反官僚资本主义的纲领,完成民族独立和解放的历史使命。
3. 互相尊重,平等合作。
不同政治派别之间要互相尊重,平等合作,避免内部争斗,共同推动革命进程。
4. 统一领导,统一战线。
爱国统一战线的领导层要有一条统一的指导思想,以中共为领导核心,制定合理的工作计划和策略,统一行动,加强组织建设。
总之,爱国统一战线是推进中国革命和民族独立的重要战略,要依靠广泛的人民群众和各种政治力量的支持,坚持共同的纲领和原则,实现全民族的团结和合作,最终完成民族独立和解放的历史使命。
- 1 -。
统战知识:什么是爱国统一战线两个范围联盟
统战知识:什么是爱国统一战线两个范围联盟两个范围联盟,是指爱国统一战线的两个组成部分,一个是大陆范围内以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为政治基础,团结全体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联盟;一个是大陆范围以外以爱国和拥护祖国统一为政治基础,团结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国外侨胞的联盟。
这两个范围的联盟构成爱国统一战线的整体,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统一战线始终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阶级联盟,主要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四个阶级”的联盟。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国阶级状况和社会结构的变化,统一战线的性质和内部结构也随之变化,由过去的阶级联盟转变为以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为政治基础的广泛的政治联盟。
1979年6月15日,邓小平在全国政协五届二次会议所作的开幕词中指出:统一战线的领导力量——工人阶级队伍空前壮大,领导地位加强;统一战线的基础力量——工农联盟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知识分子已经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各民主党派的社会基础和政治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都已成为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和一部分拥护社会主义爱国者的政治联盟;国内各民族早已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结成社会主义的平等团结、互相友爱的新型民族关系;各民族中不同宗教的民主人士在政治上也有很大的进步;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心向祖国,爱国主义觉悟不断提高,他们在实现统一祖国大业,支持祖国建设和维护世界和平中,日益发挥着重要的积极作用。
根据以上我国社会阶级关系的深刻变化,邓小平作出结论:我们的国家进入了以实现四个现代化为中心任务的新的发展阶段,统一战线也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1979年9月1日,中央政治局听取了第14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情况汇报,讨论了社会主义劳动者与拥护社会主义爱国者的区别等问题。
邓小平在听取统战部汇报后指出:“新时期统一战线,可以称为社会主义劳动者和爱国者的联盟,爱国者的范围是很宽广的,包括蒋经国在内,只要台湾归回祖国,他就是做了爱国的事。
统一战线概念的由来
统一战线概念的由来统一战线就其广义而言,是指不同社会政治力量在一定条件下,为了一定的共同目标而建立的政治联盟或联合;就其狭义而言,是指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战略策略,主要是无产阶级自身团结和同盟军问题。
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统一战线都是中国共产党的一大重要法宝。
统一战线概念最早是由恩格斯提出的,列宁发展了统一战线概念内涵,统一战线概念在中国十分丰富并具中国特色。
(一)毫无疑问,马克思、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思想的主要创始人,恩格斯最早提出和使用了“统一战线”概念。
恩格斯出身在一个信奉宗教的英国商人家庭,青年恩格斯的思想发展轨迹,经历了从宗教信仰者到虔诚主义批判者进而到无神论者,再到坚定的革命民主主义者的深刻变化过程。
1840年10月17日,在德国北部商港不来梅经商的恩格斯以弗•奥的署名,在《知识界晨报》第249号上发表文章《唯物论和虔诚主义》,其中写到:“在同宗教的黑暗势力进行斗争的任何情况下,我们都应该结成统一战线。
”这篇文章以《不来梅通讯》篇名收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1卷中。
这里,恩格斯第一次提出了“统一战线”概念,并运用统一战线政治策略开展反对宗教封建势力的现实斗争。
42年后,1892年3月8日,已经成为无产阶级伟大革命导师的恩格斯在致德国社会民主党领导人倍倍尔的信中,又一次使用了“统一战线”概念,指出:无产阶级政党在领导工人运动中,要善于运用革命策略,“如果射击开始得过早,就是说,在那些老党还没有真正相互闹得不可开交以前就开始,那就会使他们彼此和解,并结成统一战线来反对我们。
”这里,恩格斯又一次使用“统一战线”概念,指导无产阶级政党以统一战线策略战胜反动势力结成的政治联盟。
恩格斯作为统一战线思想的创立者之一,明确提出和使用“统一战线”概念,从正反两方面阐明统一战线的内涵及方针等,是对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的一大贡献。
(二)无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特别是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后,如何认识和对待统一战线问题,马克思恩格斯没有具体论述过,列宁结合时代变化和俄国具体实际,丰富和发展了统一战线概念内涵。
四个统一战线 ppt
概念
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中共在中 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 团结全国各族人民推翻三座 大山而结成的革命统一战线。 它是以中国工人阶级为领导 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 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的 广泛的政治联盟。中国人民 政治协商会议是人民民主统 一战线的组织形式。
背景
1)随着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2)1948年4月30日,中共提出
形成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是1956年 毛泽东同志在《论十大关系》中首 先提出的,中共八大将它规定为中 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合作的方针。 1982年,党的第12次全国代表大会, 把"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八字方 针,发展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十六字方 针。 爱国统一战线包括社会主义劳动者、 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 统一的爱国者。
特点
"政协 代表人数如此之多, 质量又相当整齐, 而革命发展, 人民需要它担负的任 务更大。
意义
(1)国内: 一是推翻了三座大山, 二是中国开始了一个新纪元, 一个新道路,一个新时期。
(2)国际: 冲破了帝国主义东方战线; 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 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 取解放的斗争。
1)概念 2)背景 3)形成 4)特点 5)作用
概念
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概括为16字方 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 照,荣辱与共",它是中国共产党 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 基本方针,也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 主党派以及无党派人士团结合作的 指导方针。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 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拥护社会主 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 者。
特点
中国近现代史各时期统一战线专题
中国近现代史各时期统一战线专题解析与练习中国近现代史各时期统一战线专题解析民主革命时期,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之一,全国革命胜利后,统一战线在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维护祖国统一中仍起着重要作用。
高中中国近现代史共涉及四个重要的统一战线,即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革命统一战线,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时期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和建国后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新时期的爱国统一战线。
统一战线既是教学重点,也是难点,它的变动受到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影响,也受到国共两党自身变化的影响,受到中国国内民主力量和国际关系格局变化等因素的影响,要理解领会这种变动,教学中不仅要理清各时期统一战线发展的线索,更要准确把握其各自的特点,从而对统一战线最基本、最本质的内容有所认识。
现将各时期统一战线的特点,附表如下:说明:“①”中,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新三民主义;“②”没有组织形式和共同纲领;“④”有完备的纲领、组织法及章程;民主党派在“②”中起重要作用,在“④”中成为参政党;统一战线内部关系:“②”是经过长期斗争建立起来的,抗战中经常摩擦、斗争,“④”拥护中共领导,目标一致条件下建立,内部团结、巩固。
中国近现代史各时期统一战线专题训练一、单项选择题1.第一次国共合作得以实现的条件有①中国共产党需要团结各种力量作为革命同盟军②中国国民党在当时各政党中“比较是革命的民主派”③共产国际提出了实行国共合作的建议④“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D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2.国共两党能够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根本原因是CA.中国共产党的努力B.孙中山思想的伟大转变C.共同的反帝反封建任务D.共产国际的推动作用3.第一次国共合作采取了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党内合作”方式,最早提出这种方式的是AA.共产国际B.中国共产党C.孙中山D.廖仲恺4.对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的准确表述是DA.“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B.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C.1923年的《中国国民党宣言》D.新三民主义的基本原则5.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因为它AA.发展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B.增加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平均地权的内容C.与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的基本原则相一致D.是在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指导下形成的6.新三民主义最能体现时代潮流的是DA.民主主义发生了变化B.有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内容C.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D.把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人民革命、世界革命相结合7.新三民主义与中国民主革命纲领的最根本区别在于DA.中国民主革命的道路问题B.中国人民的民主权利问题C.对待工农革命的态度问题D.民主革命胜利后的前途问题8.下列对1924年国民党“一大”确定的新三民主义性质的表述,最准确的是BA.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纲领B.各阶级联合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革命纲领C.无产阶级的民主革命纲领D.中国人民自发的反帝斗争纲领9.五卅运动与五四运动的不同之处是CA.工人阶级起了主力军作用B.形成了“三罢”斗争的局面C.成立了反帝统一战线组织D.掀起了反帝爱国斗争的高潮A.中共采取了妥协退让的政策B.蒋介石的地位尚未巩固C.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是两党的共同目标D.中共未建立独立领导的武装力量11.对瓦窑堡会议评述正确的是①目的是制定适应民族革命战争需要的政治路线②确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③推动了抗日民主运动的发展④毛泽东在会上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A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④D.①④12.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能够始终存在的原因在于①日本始终坚持灭亡中国的方针②中共与妥协投降行径坚决斗争③蒋介石反共但又不敢彻底破裂④英美等反对统一战线破裂A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1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特点有①具有空前的广泛性②国共两党采取党内合作的形式③没有统一的组织形式和共同的纲领④国共两党各有自己的政权和军队C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②④14.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因素不包括CA.抗战爆发,中日民族矛盾居主导地位B.中共从民族大义出发,主动表明诚意C.中间派和爱国民主人士的积极调停D.日军大举进攻上海,威胁南京15.抗战相持阶段,中共为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采取的政策和措施有①提出“三坚持三反对”的口号②按“三三制”原则建立抗日民主政权③实行“双减双交”的土地政策④开展大生产运动A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16.皖南事变反映出CA.国民政府的政策重心开始由抗日转向反共B.蒋介石集团企图重演“四一二”政变故技C.蒋介石集团既要反共又不敢与中共决裂D.民族统一战线中的阶级斗争成为国内主要矛盾17.在抗日根据地的建设中,对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为重要的一项措施是BA.减租减息B.建立“三三制”政权C.精兵减政D.大生产运动18.下列关于第二条战线解释最为确切的一项是DA.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扩大B.各民主党派的反蒋活动C.相对军事战场而言D.国统区民主运动19.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体现的特点有①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实行多党合作②“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③各民主党派积极参政议政④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CA.①②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20.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其依据有①民主革命时期双方合作奋斗的历史②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基本确立③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民主协商制度的初步确立④民族资产阶级逐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21.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民主党派的阶级属性是DA.民族资产阶级B.小资产阶级C.无产阶级D.社会主义劳动者的一部分22.党的统一战线政策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到严重破坏的根本原因是AA.党在指导思想上严重的“左”倾错误B.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倒行逆施C.毛泽东对红卫兵运动的支持D.国家的民主法制被践踏23.新时期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是DA.多党合作B.党外合作C.国共合作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24.中国共产党的爱国统一战线政策形成于CA.1949年政治协商会议B.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时C.十一届三中全会后D.党的“十三大”25.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线政策与建国初期相比,其特点是DA.增加了多党合作的内容B.提高了民主党派的地位C.建立了民主协商的制度D.包含了更广泛的社会力量二、材料解析题26.阅读下列材料: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发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一个群众的党应以目前革命之需要。
导火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提出
导火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提出九一八事变(又称奉天事变、柳条湖事件)是日本在中国东北蓄意制造并发动的一场侵华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开端。
【上节课学过】1931年9月18日夜,在日本关东军安排下,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路轨(沙俄修建,后被日本所占),并栽赃嫁祸于中国军队。
日军以此为借口,炮轰沈阳北大营,是为“九一八事变”。
次日,日军侵占沈阳,又陆续侵占了东北三省。
1932年2月,东北全境沦陷。
此后,日本在中国东北建立了伪满洲国傀儡政权,开始了对东北人民长达14年之久的奴役和殖民统治。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长期以来推行对华侵略扩张政策的必然的结果,也是企图把中国变为其独占的殖民地而采取的重要步骤。
它同时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开始,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东方战场的序幕。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大规模侵入中国的开始,中国人民在九一八事变之后开始的战争,正式拉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1932年4月15日,中国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宣布对日作战。
并积极参加和推动对日武装战争,特别是东北地区,组建了东北游击队,】九一八事变之后,抗日救亡运动在全国兴起。
工人、农民、学生纷纷以不同的方式参与了抗战。
此时,在共产党工农红军积极抗日的同时,国民党部分爱国官兵自发进行了抗战,中国共产党开始了同这部分国民党官兵的合作。
极大地变动了国内阶级关系,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结合国际情形,党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方针,是必要的。
提出和形成1934年4月20日,中国共产党发表了《中国人民对抗日作战的基本纲领》,号召工农兵学商大联合,号召全民动员,全体人民武装大联合,放弃了打到一切帝国主义的口号,使党的统战思想得到新发展,1935年1月遵义会议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新中央正确领导,为确定正确统一战线策略提供条件。
一二九运动1935年5月,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华北事变,民族危机加深,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划分的华北五省自治,12.9北平学生爆发了一二九运动举行了抗日救国示威游行,反对华北自治,反抗日本帝国主义,要求保全中国领土的完整,1935年12月9日,北平大中学生数千人举行了抗日救国示威游行,反对华北自治,反抗日本帝国主义,要求保全中国领土的完整,掀起全国抗日救国新高潮。
统一战线和爱国统一战线
统一战线和爱国统一战线一、引言统一战线是中国特有的政治制度,是指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各个阶级、政党、团体和社会各界有共同目标和利益,在一定原则和条件下联合起来,共同行动的政治联盟。
爱国统一战线是具有明确爱国目标的统一战线,其目的是为了反对外来侵略、维护国家安全和民族利益,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重要政治制度和组织形式。
二、统一战线的历史渊源尽管中国古代就有联合抗敌的政治体系,如战国时期的合纵连横,但真正意义上的统一战线还是在20世纪初由中国共产党提出。
1922年12月,中国共产党和国共两党在广州成立联合政府,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推进统一战线的首次尝试。
1927年,国共两党因政治路线分歧而分裂,中国共产党转向地方武装起义和农村根据地建设,采取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战略,通过团结各民主党派、广泛联合各阶层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进一步建立起了以工人阶级为领导核心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三、统一战线的组成和作用1、组成(1)各阶级、各政党、各民间团体和社会各界统一战线的组成上包括了工人阶级、农民、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代表团体、各革命民主党派、亲民元素、人民团体、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人士等广泛阶层和群众,它的成员体现了中国社会的多样性。
(2)共同目标和利益统一战线的参与者必须在共同目标和利益的基础上对于关键性问题达成一致并互相信任,因为它的成员来自不同阶层和政治派别,拥有不同的利益和目标,必然会存在不同意见和分歧,因此在统一战线中如何解决它们之间的矛盾和利益的平衡,就成为了统一战线的实际问题。
2、作用(1)组织民主与协调阶级矛盾统一战线建立在共同目标和矛盾的基础上,同时它也是中国民主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体制内的阶级斗争最根本的机制就是国家各级领导班子之间的互相激烈斗争,而统一战线则是一种体制外的阶级斗争和协调机制。
(2)爱国统一战线的作用中国自1840年以来,历经八年抗日战争和近40年的改革开放,已经成为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爱国统一战线的提出
高举爱国主义旗帜,是邓小平为新时期统一战线赋予的重大内涵。
1979年9月1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听取全国统战工作会议情况汇报时,邓小平明确指出:“现阶段的统一战线可以提革命的爱国的统一战线。
”“新时期统一战线,可以称为社会主义劳动者和爱国者的联盟。
”“爱国者的范围是很宽广的,包括蒋经国在内,只要台湾归回祖国,他就做了爱国的事。
现在可以提第三次国共合作。
”又指出:“统一战线的对象,清楚得很,顾名思义,是把一切能够联合的都联合起来。
范围以宽为宜,宽有利,不是窄有利。
”这个讲话,充分体现了邓小平站在中华民族振兴和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战略高度上的宽广视野和博大胸怀。
1981年6月,在中国共产党召开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提出:“一定要毫不动摇地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巩固和扩大爱国统一战线”。
这里将新时期的统一战线明确地称为“爱国统一战线”,更加明确地强调了新时期统一战线的爱国主义性质。
《决议》毅然放弃了延称多年的"革命统一战线"的传统提法,正式将新时期的统一战线称为“爱国统一战线”。
这一提法,使新时期统一战线在爱国主义基础上的团结更加广泛,充分体现了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大联合、大团结的基本精神,使一切热爱祖国的个人、团体、政党、组织,不受社会制度、政治立场、意识形态、生活方式等限制,都可以、都能够加入到统一战线中来,从而更加扩大了统一战线的范围。
自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后,中国统一战线就开始明确地称为爱国统一战线。
爱国统一战线成为实现中华民族团结振兴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面具有巨大凝聚力、感召力的旗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