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方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④ 强化学生素质培养,改进教育教学过程。改革以学校和 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重视实践教学、项目教学 和团队学习;开设丰富多彩的课程,提高学生学习的积 极性和主动性;研究借鉴优秀企业文化,培育具有职业 学校特点的校园文化;强化学生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的 职业素质教育,加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与创新意识培养, 促进职业学校学生人人成才。 ⑤ 发挥职教集团作用,促进校企深度合作。引导和鼓励高 等职业学校以专业和产业为纽带,与行业、企业和区域 经济建立紧密联系,创新集团化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切 实发挥职业教育集团的资源整合优化作用,实现资源共 享和优势互补,形成教学链,产业链,利益链的融合体。 以合作办学促发展,以合作育人促就业,实现不同区域 不同层次职业教育的协调发展。
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 育的五项任务措施;
①牢固确立职业教育在国家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位置; ②创新职业教育模式; 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大力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 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三对接”,积极推进学历证书 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做到学以致用; ④引导支持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 ⑤强化政策支持和监管保障。
③ 教师要树立以职业能力为本的课程观,改革教学方法和 教学手段。两个要点:一是要将学生今后任职要求和职 业资格标准,融入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二是要引入三 明治的教学方法,将教、学、做合为一体,手、口、脑 并用,做到能看、能摸、能操作。
④ 坚持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工学结合即是教学与工作相结合(与工作过程相 结合、与工作内容相结合)的学习方法,它不是通常 所理解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概念,而是区别于现今高等 教育的一种人才培养新模式,体现出: 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即将职业要求和技术技能标准 引入教学,强化实践教学环境。 教学过程的开放性,即将企业、行业和社会资源引 入教学。 与企业的深度融合,学校既是大学又像是企业;教 师既是教授又像是师傅;学生既是学生又像是员工; 场地既是教室又像是车间;任务既是项目又像是产品。 要培养具有大学水平的能工巧匠,或是能工巧匠式的 大学生。
教学的十个观念,这里我仅就其中几个做一介绍。
① 全面的育人观,也就是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全 面育人。16号文件提出要从技术育人、知识育人到文 化育人,既要教人求真求技,又要教人求善求美,提出 忠诚第一、能力第二(做到人和自我的和谐)。
② 要让学生树立科学的学习观:学会学习、学会沟通、学 会协作、学会生存、学会创造。
三,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中几个注意的问 题
1,专业建设的六个依据,即 区域经济结构; 依托的行业需求; 学校办学条件的优势; 生源的需求; 就业状况; 学校现有资源和条件。 2,专业建设的目标: 规格—结构—专业,协调配置; 招生—培养—就业,良性循环。
3,专业建设的主体—院,系; 学校围着市场转; 专业围着产业转; 人才培养围着需求转。 着重职业资格证书和岗位迁移性。

正因如此,自十六届三中全会以后,党中央、国务院,教 育部,为深化我国教育教学改革工作,使其成为社会发展、 科技进步的动力,做了大量的探索和试点工作,并下发了一 系列指导性的文件。其中与我们密切相关、对我们今天讨论 的专业建设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具有显著作用的有两个文件: 一是《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 干意见》教高〔2006〕16号 二是《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 指导意见》教职成[2011]9号
这一“动”一“静”之间反映了两国教育不同的知识观。
中国的教育注重窄和深(厚基础) 中国的教育注意培养学生的三严精神即严格、严密、严谨
美国的教育注重广而博(厚能力) 美国的教育注意学生的三自精神即自信、自主、自立。
基础好,可以是创新的有利条件,但同时也是可以成为束 缚和阻碍创造性思维的障碍。 三严的特点可以带来周全的思考,也可以成为跳跃思维的 大敌。 因此从发展创新能力的角度来看,中国的学生容易偏于自 我约束,自我控制,以及因事害怕出错而习惯于固守规 范。
①,以科学定位为立足点,优化职业教育层次结构。 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必须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 变、产业结构调整和社会发展要求;必须体现终身 教育理念,必须树立系统培养的理念,坚持就业导 向,明确人才培养规格、梯次和结构;必须明确中 等和高等职业学校定位,在各自层面上办出特色、 提高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是高 中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培养技能型人才, 发挥基础性作用;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 组成部分,重点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发挥引领作 用。完善高端技能型人才通过应用本科教育对口培 养的制度,积极探索高端技能型人才专业硕士培养 制度。
⑥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注重教师培养培训。构建现代职业 教育体系要注重为教师发展提供空间,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 性。完善职业学校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制度,在企业建立一 批专业教师实践基地,通过参与企业生产实践提高教师专业 能力与执教水平。鼓励中等和高等职业学校教师联合开展企 业技术应用、新产品开发等服务活动。各地要建立职业学校 教师准入制度,新进专业教师应具有一定年限的行业企业实 践经历。建立健全技能人才到职业学校从教制度,制定完善 企业和社会专业技术人员到校担任兼职教师措施。推进产教 合作对接,强化行业对学校专业设置,专业建设,人才培养 方案设计的指导作用。推进和督促企业与职业学校共建教学 与生产合一的开放式实训基地,组织指导教师企业实习和学 生实习,就业推荐等工作。
现在我占用同志们的一点时间,把这两个文件中的几个 要点提出来,供同志们参考。



二 认真学习,深入领会两个文件精神,转变 观念,明确方向,正视专业建设中存在的 问题,努力工作,加强专业建设。
⒈《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 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
16号文件的颁发,宣告了全国高职教育进入了以提高
②,以对接产业为切入点,强化职业教育办学特色,以经 济社会发展需要为依据,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 创新体制机构,推进产教结合,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促进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 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 与终身学习对接。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的发展规律, 统筹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重点和节奏,整合资源,优势 互补,合作共赢,强化职业教育办学特色,增强服务经济社 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能力。
⑤ 高职院校的新型教师观,教师应具备双师素质,社会将 由学习性社会向资格性社会转化。因此教师要有资格, 资格即是职业资格是技能水平 。例如过去职业证书考 官,一般是教授、副教授或讲师,现在考官首先要有职 业证书。16号文件要求高职院校实训课教师可以是企 业的工程技术人员也可以是没有学历的能工巧匠,这就 是新型的教师观。 2 ,《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 导意见》教职成[2011]9号
③ 适应区域产业需求,明晰人才培养目标,紧贴产业转 型升级,优化专业结构布局。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实际 需要和不同职业对技能型人才成长的特定要求,研究 确定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深化专业教学改革,创新 课程体系和教材。职业学校的专业教学既要满足学生 的就业要求,又要为学生职业发展和继续学习打好基 础。初中后五年制和主要招收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的 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要围绕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接续 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系统设计、统筹规划课程开发 和教材建设,明确各自的教学重点,制定课程标准, 调整课程结构与内容,完善教学管理与评价,推进专 业课程体系和教材的有机衔接。
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方案
报告人:王公望


前 言
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方案,这是每个学校 力求生存发展的核心问题,它体现了学校的 办学理念,具体的讲就是体现了学校的使命, 学校的办学宗旨(愿景)和学校的办学策略,
同时也反映了学校的办学特色、表明了学校
的人才观、质量观和市场观,体现出学校的
实力。

在当今,多数学校的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方案可以说没有反 应出与时俱进的活力,时代在发展、人类在进步,科技在日 新月异的更新,生产、建设、管理与服务观念的变化,社会 的需求,更是不断地向更新、更高、更强的水准发展,但是 我们学校的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仍然是在稳中求稳的摆 动,各个学校的专业目录,年复一年的没有太大变化,课程 体系更是一成不变的在延续,以致我们每年有上百万大学生 毕业,应该是一个人才强国吧?但是现在有一种说法:
4,专业建设应服合: 市场需求大—专业条件强—后勤保证好,的 规则。 5,专业建设的具体内容: 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审定; 课程体系的构建和教学模式的确定; 教师队伍,教学条件,教学管理和人-财-物 的保证;
6,厂校合作与社会服务: 以服务求支持;以利他求利己; 以发展求合作;以合作求共赢。 7,制定科学合理,比较完善的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模式; 培养目标定位(高职是技术教育不是技能教育); 专业教学标准(最低标准—跟据学校特点定义); 课程体系建立及课程设置; “三对接”与“双证书”的安排。
中国不缺人,但缺人才;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中国不缺大学生,但缺能够下到企业生产一线建功立业的大 学生;
中国不缺需要工作的人,但缺工作需要的人。
1979年6月中国曾派出一个访问团 去美国考察初级教育,回国后写了一份 三万字的报告。同一年作为互访,美国 也派了一个考察团来中国,考察了北京, 上海,西安的几所学校,回国后也写了 一份报告。 现在我们分别看看这两份报告中各 自写的一段话。
结论:美国的基础教育已经病入膏肓,可以这么预言,再 过20年,中国的科技和文化必将赶上并超过这个所谓的超 级大国
美国报告: 中国的小学生在上课时喜欢把手放在胸前,除非老师发问举 起右手,否则轻易不改变:幼儿园的学生则喜欢把胳膊放在 身后,室外活动除外。中国的学生喜欢早起,7点会在中国 的大街上见到最多的是学生,并且他们喜欢边走边吃早点。 中国学生有一种叫“家庭作业”,据一位中国教师的解释, 它是学校作业在家庭中的延续。中国把考试分数最高的学生 作为学习最优秀的学生,他们在学期结束时,一般会领到一 张证书,其他人则没有。 结论: 中国的学生是世界上最勤奋的,他们的学习成绩和 任何一个国家同年级学生比较都是最好的。可以预测,再用 20年时间,中国在科技文化方面,必将把美国远远甩在后面。
中国报告:
美国的学生无论品德优劣高低,无不趾高气昂,踌躇志满, 大有“我因我而不同凡响”的意味。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大 字不识一斗,加减法还要掰手指头,就整天奢谈发明创造。 在他们眼里,让地球调个个儿好像都是易如反掌的似的。 重音体美,轻数理化。无论是公立还是私立学校,音体美 活动无不如火如荼,而数理化则无人问津。课堂几乎处于 失控状态,学生或挤眉弄眼,或谈天说地,或跷二郎腿, 更有甚者如逛街一般,在教室里摇来晃去。
事实上,中美教育有着极为不同的传统,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中国的教育 注重对知识的积累和灌输。 注重培养学生对权威的尊重。 注重对知识的掌握和继承,以及知识体系的构建。 中国的教育表达的是对知识的静态接受。 美国的教育 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实际能力。 注重培养学生对权威的质疑和批判精神。 注重对知识的拓展和创造。 美国的教育表达的是对知识的动态改变。
20年后(1979--1999)事实如何呢?
中国称之为“病入膏肓”的美国教育制 度共培养出43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和197位 知识型亿万富翁,2003年共产生11名诺贝尔 奖获得者,美国占了半数左右。
中国呢, 只能说中国的科技和文化有了长足的发展 但并没有超过所谓的超级大国,更没有把 美国远远甩在后面。
质量、加强内涵建设为中心的新阶段。 16号文件系统总
结了我国高职教育从办学定位到质量控制等一系列改革创 新的成果,是中国特色职业教育模式的规划蓝图,同时 16号文件详细规定了内涵建设的重点和难点,破天荒的 在国家文件中首次明确了高等职业教育是作为高等教育的 一种类型。新的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就是 以16号文件制定的。16号文件倡导了中国特色高职教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