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井与水平井组合注汽在超稠油开发中的应用
超稠油直井-水平井组合蒸汽辅助重力泄油物理和数值模拟

vr a ad i naw lcmb ai i xr hay eevi cl hrotl l i tn eta v o rsro et n o z i e o n o n e i l r
YN Ig g HN -i' AG gu 2 I i Hnyn,A L AG i .CE Ye n , N o -a T N Am 2 - , um gW z
(. l e e lm gnen g认 Ci UimtoPtl m, g a 276 , 1Clg oPt e E iei oe f r u n o r hn n i f re D nr g 0 1 a m y eou o 5
Sad t r ieCi ; hn加g尸o n ,hn oc a 2I e id PtC i ,oj 141 , oi P v c, a an g oneCi ) . h Ol l o eo h aP nn 00L n ri a a ie f r n f i 2 i hn
超稠油直井一 水平井组合蒸汽辅助重力 泄油物理和数值模拟
杨立强’,陈月明‘ 王宏远2 , , , ,田 利“
(. t 中国石 油大学 石油工程学 院, 山东 东营 276 2 中石 油 辽河油田公 司, 宁 盘锦 141 501; . 还 20田
摘要: 研究了中深层超稠油油藏在直井蒸汽 吞吐中 后期, 用直井 注汽水平井采油的 方式转蒸汽辅助重力泄油(e a sm - t s st gvy n eSG ) 发的 ie ri dig, D 开 机理。 sd t r a A a a 应用高温高压比 例物理模 拟方法, 研究了水平井布于直井斜下方时SG AD
-
图 2 二维可视化比例模型布井示童图
1 模型参数确定 . 2
SG A D模拟选择的油藏 原型井距 为 7 m, 0 油层
超稠油油藏直井与水平井组合SAGD技术研究

稠油油藏高轮次吞吐后转换开发方式对策研究 ( 040502 08)
摘要: 辽河油田曙一区杜 84 块兴隆台油层兴Ⅵ组为厚层块状超稠油油 藏, 50 下脱气原油黏度大于 100P a s。针对 该油 藏的地质特征、原油 性质与开发现状, 分析了直井与水平井 组合蒸汽辅 助重力泄 油( SA G D) 技术的 适应性, 在现 有直井 已 吞吐多个周期、地层 压力已大幅下降的情况下, 应用数值模拟 技术研究 了直井与 水平井组 合 SA GD 技术 的水平 井部署 方 式并对 SA GD 注采参数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 直井与水 平井组合 SAG D 技术 是杜 84 块兴Ⅵ油 层组超稠 油油藏 蒸 汽吞吐后的有效接替技术, 可提高原油采收率 30% , 累计油汽比可达到 0. 296。最佳的布井方式为水平生产井在两排 垂直 井中间, 且位于侧下 方, 垂向距离为 20m, 水平井段长度为 280m; 井底 注汽干度必 须大于 70% , 且 生产井 排液速 度必须 与 注汽井注汽速度相匹配。图 6 表 4 参 11 关键词: 超稠油; 接替技术; 蒸 汽辅助重力泄油( SA GD) ; 水平井
利用上述公式计算出了杜 84 块兴隆台油层重力 泄油速率。计算过程中, 原油黏度随蒸汽温度的变化
见图 1, 由 Butler 相关图版求出特征参数 m 值为 4. 2, 水平井段长度 280m。图 2 是不同初始含油饱和度条
件下的重力泄油速度曲线。可以 看出, 当蒸汽温度为 260 , 预计水平段长 280m 的水平井泄油速度可达到 58~ 69t/ d。
图 1 杜 84 块兴Ⅵ组 原油黏 温关系曲线
蒸汽辅助重力泄油技术在超稠油开发中的应用

收稿日期:2007-01-20;改回日期:2007-02-02 作者简介:张方礼(1961-),男,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83年毕业于大庆石油学院油藏工程专业,现任中油辽河油田公司副总地质师兼勘探开发研究院院长、《特种油气藏》主编。
文章编号:1006-6535(2007)02-0070-03蒸汽辅助重力泄油技术在超稠油开发中的应用张方礼,张丽萍,鲍君刚,张 晖(中油辽河油田公司,辽宁 盘锦 124010)摘要:对国外超稠油开发方式进行调研,利用数值模拟技术对辽河油区超稠油油藏进行了蒸汽辅助重力泄油(S AG D )开发可行性及油藏工程研究,确定了在杜84块馆陶组开展4个井组的直井与水平井组合S AG D 试验。
通过2a 的现场应用,馆陶油层S AG D 试验获得成功,目前处在蒸汽腔扩展阶段,井组日产油较蒸汽吞吐阶段上升了72t ,预测S AG D 开发可提高采收率27%。
S AG D 技术已成为超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后期的重要开发方式,可为类似油藏的开发提供依据。
关键词:蒸汽辅助重力泄油;超稠油;蒸汽吞吐;蒸汽腔;数值模拟;采收率;辽河油区中图分类号:TE345 文献标识码:A前 言目前,国外重油开采在现场试验成功并得到工业化应用的技术主要是蒸汽辅助重力泄油技术(S AG D ),其理论首先是由R 1M 1Butler 博士[1,2]于1978年提出的、最初是基于注水采盐的原理,将这一原理应用于注蒸汽热采过程就产生了重力泄油的概念。
蒸汽辅助重力泄油必须通过注汽井和采油井来实现(注汽井位于采油井的上部)。
对于在地层原始条件下无流动能力的高粘度原油,首先要实现注采井之间的热连通(油层温度达到原油可流动温度),该阶段为油层预热阶段。
形成热连通后,由注汽井连续不断地向油层注入高干度蒸汽,使其在地层中形成蒸汽腔,通过蒸汽腔向上及侧面移动,与油层中的原油发生热交换,加热的原油和蒸汽冷凝水依靠重力作用泄流至下部的生产井中产出。
超稠油区块直平组合井网优化注汽运行模式研究应用

超稠油区块直平组合井网优化注汽运行模式研究应用1. 引言1.1 背景介绍超稠油区块是指地质条件复杂、岩性发育且含油层非均质性强的油田区块,其原油粘度高、流动性差,传统采油方法难以有效开发。
直至近年来,随着注汽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超稠油区块的开发变得更加具有实际可行性。
注汽技术是指通过向油层注入热气体或蒸汽,降低原油粘度,增加流动性,从而提高采收率的一种采油方法。
在超稠油区块的开发中,直平组合井网优化设计是关键的一环,能够有效提高油井的产能和采收率,降低开发成本,是实现超稠油区块高效开发的重要手段。
针对超稠油区块直平组合井网优化注汽运行模式的研究,不仅可以提高油田的开发效率和经济效益,也对我国能源资源的合理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对超稠油区块直平组合井网优化注汽运行模式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为超稠油区块的高效开发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指导。
通过实验结果与分析,为超稠油区块的开发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展望未来,指出超稠油区块开发仍面临一些挑战,需要不断探索创新,提高注汽技术的应用水平,为我国油田开发做出更大贡献。
1.2 研究意义超稠油区块直平组合井网优化注汽运行模式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稠油资源的开发已经成为当前石油行业的热点。
由于稠油具有粘度大、流动性差等特点,传统的开采方法往往效果不佳,导致资源浪费严重。
研究超稠油区块直平组合井网优化注汽运行模式,可以有效提高稠油开采效率,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直平组合井网优化设计原理和注汽运行模式研究方法的探索,将为稠油开发领域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优化设计原理,可以合理布置注汽井网,提高注汽效果;通过研究注汽运行模式,可以实现优化开采方案的选择,提高开采效率。
这都将对稠油开发技术的提升和创新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研究超稠油区块直平组合井网优化注汽运行模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对于提高油田开采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保障能源安全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利用直井水平井组合注水实现厚层稠油油藏二次开发

利用直井水平井组合注水实现厚层稠油油藏二次开发Ξ秦艳玲(中油辽河油田分公司,辽宁,盘锦 124010) 摘 要:高升油田高2-4-6块为厚层普通稠油油藏,具有埋藏深、油层厚、原油粘度高等特点。
本文针对一次开发存在的问题,利用数值模拟手段,对蒸汽吞吐后的方式转换及布井方式进行了优选,优选结果采用直井水平井组合注水,可以充分利用资源提高采收率,实施后已初见成效。
关键词:数值模拟;方式优选;水平井;普通稠油;注水二次开发 高246块莲花油层为一气顶、砂岩稠油底水油藏,含油层系多, - 砂体为油气藏,油气界面-1510m; 、 砂体为纯油藏, 砂体为底水油藏,油水界面-1690m。
原始地层压力为16.62M Pa,地层原油粘度147~255m Pa・s,地面原油密度0.90~0. 94g c m3,50℃脱气原油粘度900~3000m Pa・s,属气顶、底水普通稠油油藏。
高246块莲花油层1977年投入开发以来,历经了常规、蒸汽吞吐和直井注水开发三个阶段,其开发模式表现为上产慢、稳产期短和阶梯式递减三个开发模式特点。
常规开采9年产量逐渐上升;蒸汽吞吐5年,后期产量急速下滑,采油速度降到0.33%;注水开发初期见到一定效果,产量略有上升,但整个油藏系统仍处在亏空相对较大的状态中。
一次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是:①纵向上储量动用不均, 、 砂体主要依靠天然能量+吞吐降压开采,采出程度分别为7.39%和8.33%; 砂体呈厚层块状,转注水开发后采出程度高达22.26%,但内部纵向上各小层动用程度亦不均; 砂体属于底水厚层块状油藏,因一直采用避射底水低采液速度控制生产,采出程度13%。
② 、 砂体平面上非均质性强,油水粘度比大,含水上升过快,注水效果变差。
③28%的油井开始底水推进。
④目前采出程度仅为14.14%,低于标定采收率5.9个百分点,平均采油速度为0.21%。
说明一次开发采收率较低。
1 水平井注水优势众所周知,油田开发采用的常规水驱模式是直井注水,直井采油,每口井周围产生明显的压力降,迫使油水界面变形,水转向生产井后被采出。
超稠油区块直平组合井网优化注汽运行模式研究应用

超稠油区块直平组合井网优化注汽运行模式研究应用在超稠油开发过程中,由于油藏特性的局限性,传统的注汽开发模式往往存在注汽效率低、注汽储存量大、注汽成本高等问题。
对超稠油区块的注汽运行模式进行优化研究是提高开采效率和降低开发成本的重要途径。
优化注汽运行模式的核心是实现注汽在油藏中的均匀分布和高效利用。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可以借鉴直平组合井网优化注水运行模式的经验。
直平组合井网优化注水运行模式是一种水平井与垂直井相结合的开发模式,通过合理配置注水井和生产井,利用组合井网形式进行注水,实现了注水的均匀分布和高效利用。
在超稠油区块中,可以将直平组合井网优化注水运行模式进行改造应用。
利用水平井水平延伸的特点,将注汽井布置在水平井段上,提高注汽井的测深程度和井网的覆盖范围。
通过合理配置注汽井和生产井,形成直平组合井网,实现注汽在油藏中的均匀分布。
通过调整注汽井的注汽产量和注汽周期,达到注汽的高效利用。
还可以采用节间距离短、注汽井密集、注汽周期短等手段,进一步提高注汽的均匀分布和利用效率。
在应用中,可以通过数值模拟和实验室模拟等手段对优化后的注汽运行模式进行研究和验证。
数值模拟可以通过建立超稠油区块的地质模型和物理模型,模拟注汽运行过程中的注汽分布和注汽效果。
实验室模拟可以通过模拟超稠油油藏的渗流特性和注汽作用,验证优化注汽运行模式的效果和可行性。
需要注意的是,优化注汽运行模式是一个复杂的工程问题,需要综合考虑油藏特性、开发条件、经济效益等多方面因素。
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考虑油藏地质条件、油藏物理性质、油藏开发方式等因素的影响,综合确定最优注汽运行模式,并进行动态调整和优化。
还需要注意注汽运行模式的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以确保注汽运行模式的长期稳定运行。
超稠油区块直平组合井网优化注汽运行模式研究应用

超稠油区块直平组合井网优化注汽运行模式研究应用1. 引言1.1 研究背景超稠油区块是指油质粘度较高的油田区块,由于其特殊的物理性质,开采工艺复杂,投资巨大。
直平组合井网是一种通过水平井和垂直井相结合的采油方式,其中注汽是提高油田采收率的重要手段。
超稠油区块直平组合井网注汽运行模式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注汽分布不均匀、注汽压力不稳定等。
针对这些问题,本研究开展了超稠油区块直平组合井网优化注汽运行模式的研究,旨在提高注汽效果,优化采油效率。
通过设计注汽优化方案,并在实际工程中进行应用效果验证,归纳存在问题并探讨解决方法,旨在为超稠油区块的油田开采提供技术支持。
本研究的背景是当前我国石油行业正处于转型升级阶段,对于提高油田采收率和降低开采成本有着迫切需求。
超稠油区块直平组合井网优化注汽运行模式研究应用,将有助于提高我国超稠油区块的采收率,加快油田开发进程,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1.2 研究意义超稠油区块的开发是我国油气勘探开发的重要领域之一,直平组合井网注汽运行是一种常用的采油方式。
本文旨在研究超稠油区块直平组合井网优化注汽运行模式,探讨其在工程应用中的效果,并提出存在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方法。
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超稠油开采是我国油气勘探开发的重点项目之一,其开发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优化注汽运行模式可以提高采收率,降低生产成本,从而推动超稠油区块的高效开发。
直平组合井网注汽运行模式是一种常见的采油方式,但在超稠油区块中的应用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注汽效果不佳、注汽压力控制困难等。
通过研究优化注汽运行模式,可以提高采油效率,解决存在的问题。
本研究对于提高超稠油区块的开发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推动油气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超稠油区块的开发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推动我国油气勘探开发领域的发展。
【2000字】2. 正文2.1 超稠油区块直平组合井网优化注汽运行模式研究超稠油区块直平组合井网是指在超稠油开发中采用的一种特殊油藏开采方式,其特点是油藏粘度极高、渗透率低,开采难度较大。
多井联动注汽吞吐在超稠油开采中的初步应用

3 多井联动 注汽吞吐吞吐的原理及特点
பைடு நூலகம்
( ) 本原理 。多井联 动注汽吞吐是把生产层 位相同 、汽窜发 1基
生频繁的部分油井作为一个井组 ,集中洼汽 ,集中生产 ,以改善储量 动用效果的一种方法 。基本原理为利用多井集 中注汽 、集中建立温度 场 ,提高注入蒸汽的热利用率。
1 P ・ 一 8 0 P ・ ,油藏温度 ( 8 ) 0 a s 3 ×1‘ a s m m 6 ℃ 下地 面脱 气原油粘 度
效 果
关键词 超稠油油藏
汽窜 郑4 1 抖砂体 1 块l
多井联动注汽吞吐
胜 利油 田滨南 油区郑4l 沙三上 l砂体 原油较稠 ,8 ℃时 ,地 1块 O 面脱气 原油粘 度100 80mP s 70 —700 a・ ,属超稠 油油藏 。科 研人 员采 用H C 水平井 + D S( 高效油溶性降粘 剂和C , 助注蒸汽吞吐 ) O辅 技术 , 有效动 用了超稠油低品位储量关 。在稠油开采过程中 ,l 砂体部分井 群 就 出现 了汽窜现象 ,一方面汽窜造成蒸汽在大孔道中无效驱替 , 重 严
影响注入蒸汽的热利 用率 ,导致油汽比降低 ;另一方面受到蒸汽波 及 的生产井造成压力 、产液量 、含水上升 , 油量下降 , 重的易发生 产 严 井 喷事故 ,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该区块的正常开发 。 目前l 砂体 目前 样
完钻3 H井 ,区块开发以来已有8 " 2 4井组2 L井产生汽窜现象。 51
郏4 1 1 区块地质特征
高效油溶性降粘剂的作用主要有 :①对胶 质沥 青质聚集体具有更 强的分散能 力 ,有效疏通因c 出而 引起 的重质成分沉积堵塞 。② O析 随温度升 高 , 热力及 渗流搅拌 作用 下 , 在 降粘效果更好 。③具有 良好 的防乳破 乳性 能 ,能抑制和消除注汽过程 中前缘乳化带的形成 。④具 有很 强的表面活性 ,扩 散渗透能力强 ,在蒸 汽和C O的携带作用下 , 能进 一步扩 大降粘 、防乳和破乳范围。 ( ) 汽参数 的影响 。郑 41 群 3 注 1块l砂体地层 埋深 10— 40 30 13m, 储层 物性 比较好 , 高孔 高渗储层 , 层砂分 选差 ,粒径 中值范 围 属 地 广 ,地层胶 结疏松 ,破裂压 力低 ,l砂 体初期 平均最高 注汽压力 为 #
超稠油区块直平组合井网优化注汽运行模式研究应用

超稠油区块直平组合井网优化注汽运行模式研究应用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油田开发的难度也在不断提升。
特别是对于一些超稠油区块,由于油品的黏度过高,传统的采油工艺已经不再适用。
如何有效地开发超稠油区块成为了当前油田开发中的一大难题。
在这种情况下,注汽技术成为了开发超稠油区块的重要手段之一。
而在注汽技术中,直平组合井网优化注汽运行模式的研究应用则成为了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文将对超稠油区块直平组合井网优化注汽运行模式的研究应用进行探讨。
一、超稠油区块特点及开发难点超稠油区块是指地质储层中含有大量稠度较大的原油的区块。
由于超稠油的黏度高、流动性差,传统的采油手段已经无法有效开发。
传统的注水开发方式在超稠油区块中也难以实施。
如何有效地开发超稠油区块成为了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超稠油区块的开发难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超稠油的黏度高,传统的开采手段难以将其提取。
超稠油的地质储层特点复杂,地质条件较差,增加了开发的难度。
超稠油区块通常位于地理条件较为恶劣的区域,部分区域可能会是沙漠、高寒地区等,给开采带来了额外的困难。
如何有效地开发超稠油区块成为了当前研究的重要课题。
二、直平组合井网优化注汽运行模式的概念直平组合井网是指在油田开发过程中,为了提高注汽效果,设计的一种井网结构。
直平组合井网是将垂直井和水平井结合在一起,同时在地质储层中进行布置,以提高油田的采油效率。
而直平组合井网优化注汽运行模式则是指在直平组合井网中,通过对注汽运行模式进行优化,来提高注汽效果,进而提高采油效率。
直平组合井网优化注汽运行模式的研究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对注汽井的位置布置进行优化,以提高注汽效果。
对注汽井的注汽压力进行调整,以提高注汽效果。
对注汽井的操作参数进行优化,以提高注汽效果。
通过对直平组合井网优化注汽运行模式的研究应用,可以有效地提高超稠油区块的开采效率。
直平组合井网优化注汽运行模式的研究应用对超稠油区块的开采有着重要的意义。
水平井蒸汽技术在稠油开采中的应用

水平井蒸汽技术在稠油开采中的应用摘要:随着我国能源行业的不断发展,大多数老油田已经进入了开采后期,石油资源日趋减少,稠油已经成为一种未来非常重要的能量补给资源,水平井蒸汽驱开采方法是继蒸汽吞吐后进行的一种可以显著提高采收率的方法。
本文对水平井蒸汽开采稠油技术的各个方面做了相关的调研,对该技术在稠油开采中的研究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稠油水平井蒸汽开采技术一、前言稠油由于其在油层中的粘度很高,渗流阻力大,举升难度大,常规开发产能低,含水上升速度快,动用程度低,最终采收率低,因而用常规开采方法难以实现经济有效的开发。
目前稠油开采的主要方法有冷采和热采两大类方法,冷采稠油方法包括:无砂冷采、出砂冷采、低频脉冲法、注 co2和注烟道气等方法。
热采稠油方法包括:蒸汽吞吐、蒸汽驱、热水驱、火烧油层、蒸汽辅助重力泄油和电加热等方法,而其中蒸汽吞吐是目前开采稠油最主要的技术。
水平井注蒸汽开采稠油可以提高油层吸汽能力,加速井筒到油藏之间的热传递,提高波及系数,增加原油的流动能力,提高生产井生产能力;同时水平井注蒸汽可以不用压裂而将蒸汽大面积注入油藏,提高了注入蒸汽同稠油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了从井筒到低温油藏的热传导效应。
因此,在石油资源日益紧张的今天,在基于实际地质条件以及技术水平的基础上,开发出适合应用的水平井蒸汽稠油开采的工艺技术,能有效的提高稠油开采率,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二、水平井注蒸汽开采技术概况水平井注蒸汽开采方式包括水平井蒸汽吞吐、水平井蒸汽驱、蒸汽辅助重力泄油。
水平井蒸汽的采油机理主要表现在降低原油粘度、原油重力泄油和流体驱替的相互结合,使原油被驱出或被携带出。
蒸汽吞吐通常作为注蒸汽开采的第一阶段,主要有两个作用:一是降低原油粘度、增加原油流动能力,提高波及体积;二是使油层压力下降,作为蒸汽驱及蒸汽辅助重力驱的预热阶段,可以使注采井间形成热连通,为下一步驱替创造有利条件。
蒸汽吞吐主要依靠油层的天然能量将降粘的原油驱动到井底,当蒸汽吞吐达到一定程度,随着油层压力下降油井产量下降、油汽比降低,要进一步提高原油采收率,则需要转入蒸汽驱。
“直平组合注汽 ”在超稠油开发中的效果评价

l 超 稠 油 开 发 中存 在 的 矛 盾
1 1 直 井 进 入 高轮 , 产 效 果 变差 , 汽 比 降低 . 生 油
1 3 加 密 水 平 井投 产 后 注 汽 压 力 低 , 产 时 间短 , . 生
生 产 效 果 差
表l 加 密 水平 井 与 新 区水 平 井 效果 对 比
4 0 t产 油 量 平 均 2 5 t油 汽 比 0 4 。加 密 井 投 产 50, 06, .6
地下 空3 0 t 采 出程 度高 , 50。 地下 亏空大 , 蒸汽注 入 地 下时朝 压 力低的 地方 流动 , 均匀扩 散 导致 井 间 不
干扰 严重 , 井 间 、 井 与水 平井 间 的汽吐轮 次达 到 1 平 l轮 以上 。 进入 高轮 以后 注 汽量 增 加 , 达到 周 期注 汽 3 0 t 0 0 以 上, 产油量 逐渐减少 . 仅为 6 8 , 汽 比降低 至0 2 , 3 t油 . 0
生 产 效果 随 着轮 次增 加 急 剧 变差 , 量 的 降 低 和 t 产 油 成 本 的 增 加 直 接 威 胁 到 油 田开 发 的 利 益 。 1 2 老 井 采 出程 度 高 , 下 亏 空 大 , 致 直 井 与 加 . 地 导 密 水 平 井 问 汽 窜 频 繁
曙一 区 超 稠 油 油 藏 位 于 辽 河 盆 地 西 部 凹 陷 西 斜 坡 欢 曙 上 台 阶 中段 , 要 开 采 油 层 为 古 近 系 兴 隆 台 主
油层 。 特油 公 司 辖 曙 一 区杜 8 4块 和 杜2 9块 . 油 2 含
积 6 7k 地 质 储 量 6 3 ×1 , 藏 埋 深 6 0 一 . 6m , 7 5 0t油 6 m一 9 0 油 层 厚 度 3 . m~ 8 m, 隙 度 2 . ~ 3 , 4 m, 82 2 孔 16 1
中深层超稠油直井-水平井组合SAGD理论和实践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深层超稠油直井-水平井组合SAGD理论和实践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超稠油资源对于中国的能源战略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由于其地质条件的限制,超稠油开采相对较难且效率低下。
常规采油技术难以满足超稠油开采的要求,因此需要开发和研究新的采油技术。
其中,SAGD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加拿大和委内瑞拉等地的超稠油开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然而,由于中国超稠油开采地质条件的特殊性,需要对SAGD技术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以满足中国超稠油资源的开采需求。
目前,国内外已有许多学者对SAGD技术进行了研究,但研究中大多侧重于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缺乏实际应用和试验数据等方面的支撑。
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实验和实践,探索SAGD技术在中国超稠油开采中的应用和优化方法,提高超稠油开采的效率和成本效益。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将探讨中深层超稠油直井-水平井组合SAGD的理论和实践应用,具体内容包括:1. SAGD原理及其在超稠油开采中的应用研究2. 中深层直井-水平井组合SAGD的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3. 实验室模拟和现场试验数据的收集及分析4. SAGD技术在中国超稠油开采中的应用和优化方法研究本研究将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实验室模拟和现场试验等方法,全面探究SAGD技术在中国超稠油开采中的应用和优化方法,为中国超稠油开采技术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三.研究预期成果本研究将探索中深层超稠油直井-水平井组合SAGD的理论和实践应用,预期取得以下成果:1. 深刻理解SAGD技术在超稠油开采中的机理和应用原理2. 确定中深层超稠油直井-水平井组合SAGD的优化方案及其采油效益3. 掌握SAGD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优化方法,为超稠油开采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四.研究进度安排第一年:1. 文献综述和理论分析2. 数值模拟和实验室模拟第二年:1. 现场试验和数据收集2. 数据分析和SAGD技术优化第三年:1. 成果总结和科研论文撰写2. 学位论文撰写和答辩五.参考文献1. Wang, Y., Cheng, S. (2011). A Review of the Steam-Assisted Gravity Drainage (SAGD) Technology for In-situ Bitumen Production. Energy Sources, Part A: Recovery, Utilization, and Environmental Effects, 33(1), 63-78.2. Zhang, X., Chai, Y., Xie, K. (2014). Numerical modeling of steam-assisted gravity drainage process with dominant vaporization effects in a horizontal well pair. Journal of Petroleum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123, 86-98.3. Li, T., Yang, X., Liu, B. (2019). A three-dimensional numerical simulation study on steam-assisted gravity drainage for heavy oil exploiting. Journal of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Production Technology, 9(1), 295-307.4. Zhao, Z., Zhang, Q., Li, X. (2012). Experimental Simulation of Steam-Assisted Gravity Drainage in Ultra-Heavy Oil Reservoirs. Energy & Fuels, 26(6), 3273-3283.。
水平井组合稠油蒸汽驱技术解析

水平井组合稠油蒸汽驱技术解析某油田选择使用比较先进的水平井组合蒸汽驱技术进行开采,在合理的位置上进行布设,从而形成了直井+水平井组合蒸汽驱的方式,从而可以实现多平面开发,并且可以更加有效的扩大蒸汽波及体积,从而可以更好的提升其应用程度,全面提升开发水平。
标签:辽河油田;蒸汽驱;水平井;稠油;开发1 水平井开发可行性分析地层存在一定的倾角时,剩余油则主要分布在井组下倾的位置上。
根据压力与饱和度之间的内部联系,在油藏压力达到了2-3MPa时,其饱和蒸汽温度就能够达到212-234℃之间,此时可以达到蒸汽状态,结合井温剖面层来准确的划定波及影响范围;同时还应该根据原油粘温曲线进行设定,再其温度超过了90℃时,其粘度就不会超过50MPa.s,地下的原油就具有更强的流动性,此时可以保证热水温度超过90℃,根据蒸汽以及热水的温度参数,就能够准确的了解该两种物质的动用情况。
在分析了该油田中所有的数据参数之后,蒸汽主力波及方向中,蒸汽+热水纵向波及程度70%-85%,其中蒸汽为30%-40%。
经过研究之后可以确定,10m以上的厚层下部动用性能比较差,所呈现出来的形式就是热水驱替或者是未驱替的形式,在地层存在一定倾角的情况之下,剩余油层则主要分布在下倾位置当中。
经过研究资料可以确定,水平井的开发可以选择使用直井汽驱难动用储量,从而可以大大提升采集工作效率,并且可以根据需要来改变液流的方向,从而可以更好的增加蒸汽体积。
2 蒸汽驱调控的水选井条件在深入的了解了断裂研究之后,根据水平井分布的实际情况,在该区域内进行基本构造的研究,特别是断层以及其周围的区域内,因为受到了断层的影响,其倾角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过水平段地震剖面反射轴连续性可以分析确定其具有发育连续性的基本特征,并且在厚层底部位置上应该进行水平井的布设。
垂直位置上,完钻井为依据来进行油藏剖面的设计,并且充分的了解油藏的发育情况,精细设计水平井距离厚层底部的距离。
超稠油区块直平组合井网优化注汽运行模式研究应用

超稠油区块直平组合井网优化注汽运行模式研究应用
随着石油资源的逐渐枯竭和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天然油气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重
要的现实意义。
超稠油是指原油粘度较高,流动性差的一种油藏类型。
在超稠油区块中,
通常采用岩石热解气化方法进行开发。
而优化注汽运行模式可以提高开采效率和经济效益。
本文将研究超稠油区块直平组合井网优化注汽运行模式的应用。
直平组合井网是指由水平井和垂直井组成的井网系统,通常采用注汽热采技术进行开发。
注汽热采技术是指通过注入高温高压蒸汽来降低原油的粘度,使其流动性增强,从而
提高采收率。
在超稠油区块中,由于原油粘度较高,流动性差,传统的采油方法难以开发。
采用注汽热采技术进行开发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
在直平组合井网中,注汽运行模式是影响采收率和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
注汽运行模
式是指注汽井和生产井之间的关系和作用方式。
通过优化注汽运行模式,可以提高注汽效果,增加采收率,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优化注汽运行模式可以提高注汽效果。
注汽是通过注入高温高压蒸汽来降低原油的粘度,使其流动性增强,从而提高采收率。
通过优化注汽运行模式,可以合理配置注汽井和
生产井的位置和数量,从而提高注汽效果。
研究表明,优化注汽运行模式可以降低原油的
粘度,提高采收率。
优化注汽运行模式可以降低成本。
在超稠油区块中,由于原油粘度较高,流动性差,
传统的采油方法难以开发。
而注汽热采技术可以有效开发超稠油区块。
通过优化注汽运行
模式,可以降低原油粘度,减少开采难度,降低开采成本。
组合注汽技术在稠油开采方面的应用

组合注汽技术在稠油开采方面的应用发布时间:2022-11-07T01:42:29.410Z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2年13期7月作者:庞博[导读] 稠油目前主要采取蒸汽吞吐的方式进行开采庞博(中国石油辽河油田高升采油厂辽宁省盘锦市 124125)[摘要]:稠油目前主要采取蒸汽吞吐的方式进行开采 , 随着油田开发的不断推进,稠油生产效果不断变差;采出程度高,地下亏空大的因素也导致了井间干扰日趋严重,而且汽窜频繁,加密水平井的生产效果也不理想。
通过大量的实践表面组合注汽技术能够解决上述稠油开采过程中的矛盾,能够很好的改善直井与水平井的生产效果。
本文主要介绍了几种常用的稠油开采中应用较多的组合注汽技术,但是具体的注汽方案要结合井位自身的地质特征选取合适的方式才能最大化的提升采收效率。
[关键词]:组合注汽稠油开采应用一引言组合式注汽技术是指在蒸气吞吐开发单元中,多口井按优化设计的排列组合进行有序的蒸气吞吐方式,它包括面积式组合式注汽和一注多采两种方式。
组合式吞吐技术可以有效抑制和利用汽窜,提高蒸汽热能利用率,改善油层动用状况,使油井的周期产油量和油气比均得到提高,它是改善蒸气吞吐稠油油藏中后期开发效果,提高吞吐阶段采收率的有效途径。
组合式吞吐的油藏适应性研究表明:不同类型的稠油油藏适宜的组合式吞吐方式不同;就某种方式而言,采取的时机不同,效果也不尽相同。
二稠油开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2.1 直井进入高轮,生产效果变差,油汽比降低以调研的 X 区块稠油油藏为例,直井进入高轮后的平均吞吐轮次达到 11 轮以上。
进入高轮以后注汽量逐步增加,达到周期注汽 3000t 以上但是产油量却逐渐减少,仅为 638t,而且油汽比降低至 0. 20,生产效果随着轮次增加急剧变差, 产量的降低和产油成本的增加直接影响到油田开发的利益。
2.2 老井采出程度高,地下亏空大老井的平均采出程度高,地下亏空大,蒸汽注入地下时朝压力低的地方流动,不均匀扩散导致井间干扰严重,直井间、直井与水平井间的汽窜频繁,从而影响了直井水平井的生产效果。
超稠油区块直平组合井网优化注汽运行模式研究应用

超稠油区块直平组合井网优化注汽运行模式研究应用超稠油区块采油技术中的直平组合井网是具有高效率和节约能源的一种注汽运行模式。
本文通过研究超稠油区块直井和平井的生产数据,并结合油田实际,探究注汽运行模式的优化方法和应用效果。
首先,我们针对该超稠油区块和直平组合井网的特殊物性,选取合适的注汽压力和注汽时间来进行注汽。
在该油田,注汽压力控制在2.0~2.4 MPa之间,注汽时间控制在10~24小时之间。
经过这样的注汽方式,可以使超稠油区块中的油渗透到地面,同时保证了井筒的安全,提高了超稠油的采收率和生产效益。
其次,我们通过改进油井的完井方式来优化直平组合井网的注汽运行模式。
在超稠油区块中,传统的完井方式是水平井和直井交替钻探,利用水平井的侧向延伸能力和直井的成本优势相结合,形成直平组合井网。
但由于超稠油的特殊物性,完井方式对油井的产出率和生产稳定性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我们改进完井方式,采用水平井直接联通的方式,即通过在水平井与直井交界处钻探侧向延伸走向的侧钻井,将多个水平井联通起来形成一个水平井互相贯通的油水混合物运输网络。
这样的改进方式,从根本上解决了传统完井方式中两种井形式的竞争和弱化问题,在协同的同时又能够增加采油能力和提高生产稳定性。
最后,我们以该油田为例,进行了注汽运行模式的实际应用。
在优化完井方式的情况下,我们对照传统的直平组合井网方式和改进后的联通水平井方式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显示,改进后的方法能够提高采收率和生产效益,减少了多井联合生产过程中的储层压力波动,简化了油井管线,提高了系统的控制能力和生产效率。
在总体上看,超稠油区块直平组合井网优化注汽运行模式可以成为未来超稠油开采的有效措施。
需要注意的是,改进完井方式是其中重要的一步,同时,在实际应用时,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调节和优化。
超稠油区块直平组合井网优化注汽运行模式研究应用

超稠油区块直平组合井网优化注汽运行模式研究应用随着石油资源的逐渐枯竭,人们对于油田的开发也日益注重资源的有效利用。
而超稠油区块的开发就成为了近年来油田开发的热点之一。
由于超稠油的特殊性质和油田地质条件的复杂性,直平组合井网优化注汽运行模式研究应用成为了解决超稠油开发难题的重要手段之一。
超稠油区块的开发难点主要包括油层粘度大、流动性差以及水汽复合物多等特点。
而直平组合井网优化注汽运行模式的研究应用,可以通过合理设计注汽井网和优化注汽运行模式,提高油层渗透率、降低油层粘度,并且减少油水混合物的生成,从而提升超稠油开发的效率。
针对超稠油区块的地质特点和油藏条件,需要进行勘探和评价工作,以了解超稠油的储量分布、孔隙结构和地层渗透性等情况。
通过地质勘探和综合评价,可以为超稠油区块的直平组合井网优化注汽运行模式提供基础数据和依据。
在注汽运行模式方面,需要根据油层的地质条件和渗透性,制定合理的注汽周期和注汽量,以达到最佳的注汽效果。
还需要考虑油水混合物的生成规律和油层渗透率的变化情况,调整注汽运行模式,提高注汽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在直平组合井网优化注汽运行模式的研究应用中,需要充分考虑油藏地质条件、井网布置、注汽运行模式等因素的综合影响,通过数值模拟和现场试验相结合的方法,不断改进和优化注汽运行模式,提高超稠油区块的开发效率和经济效益。
超稠油区块直平组合井网优化注汽运行模式研究应用是解决超稠油开发难题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合理设计注汽井网和优化注汽运行模式,可以提高超稠油区块的开发效率,降低注汽能耗,从而实现对超稠油资源的有效利用和高效开发。
通过地质勘探和综合评价,可以为超稠油区块的直平组合井网优化注汽运行模式提供基础数据和依据。
超稠油区块直平组合井网优化注汽运行模式研究应用

超稠油区块直平组合井网优化注汽运行模式研究应用超稠油区块是指具有高黏度、低渗透性、低产能等特点的油田区块,采油难度大,且易导致油层基本不可开发。
为了实现超稠油油田的可持续开发,需要运用先进的抽油技术和优化的生产管理模式,优化井网布局和注汽运行模式,提高采收率和油田经济效益。
本文针对超稠油区块直平组合井网优化注汽运行模式进行研究和应用,旨在为超稠油油田的注汽采油技术提供参考。
一、超稠油区块直平组合井网介绍超稠油区块直平组合井网是指在超稠油开发中采用的一种注汽采油工艺,其特点是在同一井筒内既有平面井,又有直井,平面井和直井井筒分别为一根钢管。
通过注汽,使油井产油量提高,同时提高采收率和油田经济效益。
1. 优化注汽量。
对于超稠油井来说,注汽量不能过大,否则会导致蒸汽掉水。
而注汽量过小则会导致采油效率低下。
因此,需要通过实验和理论计算确定注汽量的范围,以实现最佳注汽量的确定。
2. 优化注汽间隔。
注汽间隔是指两次注汽之间的时间间隔。
通常情况下,注汽间隔需要根据地质条件、油层压力、油层温度等因素进行实际情况分析,确定最佳注汽间隔。
3. 优化注汽位置。
注汽位置是指在油井产水套管和油套管之间标高高度,也称为注汽海拔。
注汽位置的高度对于超稠油采油效率有很大的影响。
一般来说,注汽海拔越高,对采油效率的影响就越大。
因此,需要确定注汽位置在哪个高度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1. 节约投资。
直平组合井网可以节约井眼,缩短建井周期,降低钻井和完井成本,减少钻井风险和井位的占用,从而节约投资。
2. 降低开发成本。
注汽采油工艺的采油效率高,采集率高,可以提高油田的开发效率,降低开发成本和生产成本。
3. 环保可持续发展。
注汽采油工艺不仅在节约能源方面有着显著优势,而且对油层环境刺激小,减轻了环境污染,同时也有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四、结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1 加 密 水 平 井与 新 区水 平 井效 果对 比
1 . 2 加 密水 平 井投 产 后 注 汽 压 力低 , 生产 时间 短 ,
生产效果 差
井号 水平 段 轮 注汽 澎 § 注汽压 产液 产油 油汽 长 睦, m 发 置 , t l  ̄ Ut / m 力 P a 量, t 墨, t 比 加密井 3 7 &5 1 伽
工作 。
1 5 4
2 解 决 生产 矛盾 的 方 法
内蒙 古石 油化 工
2 0 1 3 年第 1 2 期
井组 措 施后 比措 施前 增 加 注汽 量 1 0 4 6 2 t , 同在
直井 与水平 井组 合注 汽有 效解 决 了超稠油 开发 中的矛盾 , 改善 了直 井和 水平井 生 产效果 , 其 主要原 理 包括 多井整体 吞 吐和 三元复 合吞 吐 。
2 0 1 3 年第 1 2 期
内蒙 古石 油化 工
1 5 3
直 井 与水 平 井 组 合注 汽在 超 稠 油
开发 中的应 用
范 晔华
( 中油辽河油 田公 司特 种油 开发公 司, 辽宁 盘锦 1 2 4 0 1 0 )
摘 要: 超 稠 油主要 采 取 蒸汽吞 吐 的 开采方 式 , 随着 油田开发 的推 进 , 直 井逐 渐进入 高轮 , 生产效 果 不 断变差 ; 采 出程 度 高 , 地 下 亏 空大 的因素也 导 致 了井间 干扰 日趋 严 重 , 汽 窜频 繁 ; 加 密水平 井的生产 效 果 不理 想 。 通过 实践得 出直 井与 水平 井组合 注 汽技术 能够 解 决超 稠 油开发 中存 在 的这 些矛盾 , 直 井水 平
中图 分类 号 : T E3 5 7 . 4 4
文献 标 识码 : A
文章编 号 : 1 0 0 6 -7 9 8 1 ( 2 0 1 3 ) 1 2 —0 1 5 3 一O 2
1 超 稠油开 发 中存 在 的矛盾 1 . 1 直 井进入 高轮 , 生 产效 果 变 差 , 油 汽 比降低
进 入高 轮 以后 注 汽量 增 加 , 达到周期注汽 3 0 0 0 t以
i 【 i
圄 1 直 井吞 吐规 律 图 图2 井闻汽窜关 系图
老井采 出程 度 高 , 地 下 亏空 大 , 导 致 直井 与加密 水平井 问汽 窜频 繁 老 井 的平 均采 出程 度 达 到 了 2 3 。 1 4 9 , 5 , 平均 单井 地 下亏 空3 5 0 0 t 。 采 出程 度 高 , 地下 亏 空大 , 蒸 汽注入 地 下时朝 压 力低 的地 方 流动 , 不均 匀
扩 散导致 井 间干扰 严重 , 直井 间 、 直井 与水平 井 间的 汽窜频繁 ( 图2 ) , 从 而 影 响 了直 井 水 平 井 的 生产 效
果。
生 产 效 果 不 理 想 。 新 区 井 投 产 初 期 平 均 注 汽 量 4 5 0 0 t , 产油量 平均 2 0 5 6 t , 油汽 比0 . 4 6 。加 密井投 产 初 期 平均 注 汽量 4 0 0 0 t , 周 期产 油 9 6 2 t , 平均 油 汽 比 0 . 2 4 , 生 产效果 明显较 差 , 相 当于正常 井 的1 / 3 ~1 / 2
新 区井 3 7 9 . 4 1
对比 n 9
1 n6
1 1 . 9
1 . 3
&8
1 &1
卓3
1 ∞0 9 5 2 n 2 4
3 7 5 4 2 0 5 6 0 . 4 6
1 5 7 4 1 3 0 O .
公 司进入 开 发 中后 期 , 2 0 0 3年 开始 陆续 投入 加 密 井开 发 , 但 由于 老直 井 采 出程 度 高 , 地下 亏 空 大 ,
4 5 0 0
5 0 D
油 层动用 不 均匀 , 导致 水 平井 加密 后 注汽 质量下 降 ,
收 稿 日期 : 2 O 1 3 —0 3 —1 5
作名简介 : 范 晔华 ( 1 9 7 1 一) , 男, 助理工程 师 , 2 0 1 0年毕业于 中国石油大 学( 华 东) 石 油工程 专业 , 现从事油 田开发 管理
上, 产 油量逐 渐 减少 , 仅为6 3 8 t , 油 汽 比降低至 O . 2 0 , 生产 效果 随着轮 次增 加 急剧变 差 ( 图1 ) , 产量的 降低
和吨 油成 本 的增 加 直接 威胁 到油 田开发 的利益 。
直井 进 入
并组合 注 汽应 用 主要 原 理是 多井整 体吞 吐 和三 元 复合吞 吐 , 应 用措施 后 井 阊干 扰 问题也 得 到 了有效 的
控制, 直井 和水 平井 的 生产效 果 都有很 大的 改善 。 关键 词 : 超稠 油 ; 直井 ; 水平 井; 组 合 注汽 ; 多井整体吞 吐 } 三元 复合 吞 吐
2 . 1 多井整 体吞吐
一
排量 1 6 t / h的情 况 下 , 注 汽 压 力提 高 了 2 . 5 MP a , 其 中水 平井 注汽压 力平 均提 高2 . 3 MP a , 直井注 汽压力 平均 提高 2 . 7 MP a 。
3 . 2 措 施 后 水 平 井 水 平 段 动 用 程 度 得 到 一 定 改 善
把层 位相 对应 , 油层 连通较 好 , 热场 分布均 匀 的 组 相邻 油井 组 合起 来 实 施整 体 注 汽 , 集 中建 立温
水 平 井 措 施 前 动 用 程 度 较 好 的 井 段 平 均 为 4 O 9 , 6 , 措施 后水 平段 动用较 均匀 , 动用 好的井段 达到 7 5 ( 图3 ) 。 可见 措 施后水 平段 的动用 情况得 到一定 改 善 引 。 3 . 3 措施 后 井组 生产效 果 明显 改善 从表 中可 看 出井组措 施后 比措施 前注汽量 增加 i 0 4 6 2 t , 生产实 践延 长 了3 4天 , 累计 增油量 7 6 1 1 t , 油 汽 比提 高 了 0 . 1 3 , 比措 施前 效 果得 到 明显 改 善 ( 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