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风险评价文献综述
《互联网金融风险分析文献综述》2100字
![《互联网金融风险分析文献综述》21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f7c3f817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d6.png)
互联网金融风险分析文献综述1 国内研究状况史硕(2020)认为,对于互联网金融风险的控制和监管,目前的研究重点主要是需要加强内部监管,强化职能监管,发挥市场自治的作用。
另一方面,由于互联网金融业的快速发展,虽然很多企业都进行了财务风险控制,但由于不能跟上业务的需要,实际上控制是徒劳的。
曹源芳,袁秀文,张景菲(2019)源于金融的风险不匹配的局部均衡模型在严格的监督下,本文分析了网络金融的主要机制,直接影响金融错配的风险,并测试的影响网络金融的发展融合不匹配的风险。
第一,互联网金融发展对金融错配风险的形成深刻影响,尽管出台了严格的监管要求,互联网金融及其利率优势通过“虹吸”效应持续地从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中吸引资金。
除了实体经济和传统金融体系之外,金融错配风险也无法汇聚。
第二,各种渠道对金融错配风险的影响不同。
金融错配的风险基金给实体经济带来的“脱实入虚”因此,维护金融系统性风险的规避仍是促进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同时将实体经济的振兴视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支撑点和政策制定的经济基础.杨宏(2019)近年来在互联网技术发展的背景之下,P2P网贷进入到人们的视野中,为人们提供更多贷款途径与渠道.然而,目前在P2P网贷中互联网金融犯罪事件屡见不鲜,不仅对网络的金融环境造成不良影响,还会危害网民的财产安全.因此,在新时期的监管背景之下,应该重点关注P2P网贷为中心的互联网金融犯罪侦防工作,采用有效的措施开展监管活动.李文博(2013)在文章中分析了互联网金融在融资金额时的成本效益,指出互联网金融在传统金融竞争中具有广阔前景,同时也重点强调了“互联网金融”普遍处于没有监管的“真空”状态,互联网金融的风险不容忽视。
王汉君(2013)在文章中阐述了互联网金融先进技术所带来的系统风险和互联网金融高度融合所带来的传染风险,认为金融革新应与监管创新实时运行。
许可(2015)认为由于互联网金融虚拟化、技术含量高、地域跨度广、互联网金融业务发展机制不完善等特点,加剧了金融管理部门对其监管和调控的难度,对维护中国金融稳定也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金融文献综述范文
![金融文献综述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3bd99cb2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f6.png)
一、引言金融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受到了广泛关注。
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金融学的研究领域也在不断扩大。
本文旨在对近年来国内外金融学领域的研究文献进行综述,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二、文献综述1.金融风险管理金融风险管理是金融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金融风险管理的理论、方法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研究。
如王宏伟(2018)提出了一种基于Copula函数的金融风险管理模型,能够有效评估金融资产组合的风险。
张丽丽(2019)研究了金融风险管理在金融危机中的作用,认为有效的风险管理策略能够降低金融危机发生的可能性。
2.金融创新金融创新是金融行业发展的动力。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金融创新的理论、实践及其影响进行了广泛研究。
例如,李明(2017)分析了金融创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认为金融创新能够促进经济增长,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赵婷婷(2018)探讨了金融科技对传统金融业的影响,指出金融科技将推动金融业转型升级。
3.金融监管金融监管是维护金融市场稳定、防范金融风险的重要手段。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金融监管的理论、实践及其改革进行了深入研究。
如刘强(2016)分析了金融监管改革的必要性,提出了完善金融监管体系的建议。
张勇(2017)研究了金融监管与金融创新的关系,认为金融监管应与金融创新相协调。
4.金融发展金融发展是金融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金融发展的理论、实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广泛研究。
如陈文(2015)分析了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认为金融发展能够促进经济增长。
黄丽娟(2016)研究了金融发展对收入分配的影响,指出金融发展能够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
5.国际金融国际金融是金融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国际金融的理论、实践及其影响进行了广泛研究。
如王思宇(2014)分析了国际金融风险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影响,提出了防范国际金融风险的建议。
系统性金融风险文献综述:现状、发展与展望
![系统性金融风险文献综述:现状、发展与展望](https://img.taocdn.com/s3/m/1114e17b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bb0454f.png)
系统性金融风险文献综述:现状、发展与展望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金融市场的深度融合和不断创新,系统性金融风险逐渐成为影响全球经济稳定的重要因素。
本文旨在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相关文献进行系统的梳理和评价,以期了解当前的研究现状,分析未来的发展趋势,并提出相应的研究展望。
我们将首先界定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定义和特征,然后回顾和总结国内外学者在系统性金融风险识别、评估、监控和防范等方面的主要研究成果,最后探讨未来研究的方向和重点。
通过本文的综述,我们希望能够为金融风险管理实践和政策制定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参考。
二、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现状近年来,随着全球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和不断创新,系统性金融风险逐渐凸显,成为影响全球经济稳定的重要因素。
目前,系统性金融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金融市场的复杂性和关联性不断增强,使得金融风险的传播速度和影响范围不断扩大。
一方面,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开放和国际化,金融机构和金融产品的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金融市场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
另一方面,金融市场的创新和发展使得金融产品和服务的边界越来越模糊,金融市场的复杂性不断提高。
这些因素都增加了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发生概率和传播速度。
金融机构之间的风险传递和共振效应日益明显。
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金融机构之间的业务联系和资金往来越来越频繁,金融机构之间的风险传递和共振效应也日益明显。
一旦某个金融机构出现风险事件,很容易引发其他金融机构的连锁反应,导致整个金融系统的风险加剧。
全球经济和金融环境的不确定性也在不断增加,给系统性金融风险带来了新的挑战。
一方面,全球经济增长放缓、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因素导致金融市场波动加剧;另一方面,地缘政治风险、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也可能对金融市场产生重大影响。
这些不确定性因素都可能对金融系统的稳定性造成冲击,增加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发生概率。
当前系统性金融风险呈现出复杂性、关联性、传递性和不确定性等特点。
为了有效应对系统性金融风险,需要加强金融监管和风险防范,提高金融市场的透明度和稳定性,促进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金融市场风险管理研究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金融市场风险管理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f08e1463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f2.png)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金融市场风险管理研究在金融市场中,风险管理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变化,风险管理也变得越发重要。
本文将对金融市场风险管理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探讨当前研究的热点和趋势,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启示。
一、金融市场风险管理概述金融市场风险管理是指金融机构或投资者为了规避金融市场波动带来的风险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方法。
金融市场风险主要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等多种类型。
有效的风险管理可以帮助金融机构降低损失,保护投资者的利益,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二、金融市场风险管理方法1. 传统方法传统的金融市场风险管理方法主要包括多样化投资组合、风险分散、止损等。
这些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风险,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比如对于极端事件的处理能力较弱,无法全面覆盖各种风险。
2. 风险管理工具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各种风险管理工具不断涌现。
比如期货、期权、衍生品等金融工具可以帮助投资者对冲风险,降低损失。
同时,金融科技的发展也为风险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比如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技术的应用。
三、金融市场风险管理研究热点1. 金融创新与风险管理金融创新不断推动金融市场的发展,但也带来了新的风险挑战。
如何在金融创新的过程中有效管理风险,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相关文献对金融创新与风险管理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一些有效的管理策略和方法。
2. 金融监管与风险管理金融监管在金融市场风险管理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文献研究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金融监管制度,探讨了监管对于风险管理的影响和作用。
同时,也有研究关注金融监管的改革和创新,以适应金融市场的发展需求。
3. 金融市场波动与风险管理金融市场的波动是导致风险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关文献对金融市场波动的原因和规律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些有效的风险管理策略。
比如,通过建立有效的风险度量模型和监控系统,可以及时发现并应对市场波动带来的风险。
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文献综述
![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c3136d7e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76fc141.png)
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文献综述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金融作为一种新兴的金融模式应运而生。
它以其便捷、高效、低成本等优势,为广大用户提供了丰富多样的金融服务。
然而,与此同时,互联网金融也面临着诸多风险,如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等。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这些风险,众多学者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本文旨在对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以期为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一、互联网金融的特点及风险来源互联网金融具有以下显著特点:一是金融服务的数字化和虚拟化,使得交易过程更加便捷,但也增加了信息安全风险;二是金融服务的跨界融合,突破了传统金融的边界,导致风险传播更加迅速;三是金融服务的普惠性,扩大了金融服务的覆盖范围,但也带来了更多的信用风险。
互联网金融风险的来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技术层面的漏洞和缺陷,如网络攻击、数据泄露等,可能导致金融机构和用户遭受巨大损失;其次,信息不对称问题在互联网金融中依然存在,甚至可能更加严重,从而引发信用风险;再者,互联网金融的创新速度快,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制度相对滞后,容易产生法律风险;最后,市场的不确定性和金融市场的波动,也会给互联网金融带来市场风险。
二、互联网金融信用风险管理信用风险是互联网金融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
许多学者研究了如何通过大数据分析、信用评估模型等手段来提高信用风险管理水平。
例如,一些研究利用社交网络数据、电商交易数据等多维度的信息,构建更加全面和准确的信用评估模型。
同时,也有学者探讨了如何建立有效的信用风险预警机制,及时发现潜在的信用风险。
三、互联网金融市场风险管理市场风险在互联网金融中同样不容忽视。
学者们关注的焦点包括如何利用金融衍生品进行风险对冲,如何通过资产组合优化来降低市场风险等。
此外,对于互联网金融市场的波动性和风险传染机制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
四、互联网金融操作风险管理操作风险主要源于内部流程不完善、人员失误、系统故障等。
系统性金融风险度量:一个文献综述
![系统性金融风险度量:一个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cfcc49838e9951e79a8927b1.png)
JRYJJournal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金融与经济2019.02系统性金融风险度量:一个文献综述本文对现有测度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主要方法进行了系统回顾,主要包括基于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风险分析、经济部门债务风险度量以及银行间同业拆借网络分析等方法。
本文对主流方法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分析,并对系统性风险及其度量提出了更加明确的含义,即系统性风险是金融体系或多数重要金融机构面临的共同风险因素,且这些风险因素及其潜在影响是系统性风险度量的核心。
据此,本文认为对系统性风险及其传导渠道的正确分析和准确评估,是及时采取宏观审慎政策以增强金融体系稳健性的重要前提。
[关键词]系统性风险;风险测度;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风险传染[中图分类号]F83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169X (2019)02-0010-07DOI :10.19622/36-1005/f.2019.02.002杜冠德(1991-),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博士后,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宏观金融与宏观经济;胡志浩(1977-),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国际金融、金融风险。
(北京100020)■杜冠德,胡志浩J一、引言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对世界金融体系造成了严重冲击和破坏,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代表的众多经济体陷入衰退困境,零利率甚至负利率政策得到广泛实施,但多年来效果微弱,复苏乏力,金融危机已然使世界经济付出了巨大代价。
根据历史经验,金融危机所导致的通缩型大衰退一般程度较深,恢复时间较长。
金融危机是系统性金融风险不断积累直至爆发的结果,由于金融机构共同的风险敞口或存在业务关联,系统性风险会造成大范围的影响和扩散,威胁金融稳定。
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
事前,美联储对次级债务风险做出了严重误判,认为其是完全可以忽略不计的风险。
金融风险度量:一个文献综述
![金融风险度量:一个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865b21a70029bd64783e2c8b.png)
3.2 VaR
VaR(Value at Risk)是在金融业中得到广泛应用的风险度量方法(Jorion, 1997) 。它是 在一定概率条件下 (譬如 α = 99%) 的最大可能损失。 或者说, VaR(α)是在最大的 100(1-α)% 损失中的最小损失。假设风险 X 的累积分布函数为 F(x),VaR(α)可用数学的语言表述如下: P [X≤VaR(α)]= α VaR 目前已成为金融学界和业界均十分看重的一个风险度量方法,Duffie&Pan(1997)做了一 个较为全面的综述。 不过随着研究的深入, VaR 的一些理论缺陷也逐步的暴露出来。 例如从包含的统计信息 而言,VaR 仅仅考虑了损失发生的概率,而没有充分考虑损失的额度。更为重要的是,作为 一个风险度量函数,VaR 不满足“一致性原则”中的弱可加性(Subadditivity) 。因此许多学 者都对 VaR 提出了相应的批评,如 Artzner, Delbean, Eber & Heath (1997, 1999)、Rootzen & Kluppelberg(1999) 都证明了 VaR 不满足弱可加性, 而 Embrechts (2000)则给出了一个较为详 细的批评性回顾。
3. 金融风险度量方法
3.1 标准差(或方差)
如果把风险理解为“实际结果与预期的偏差” ,那么使用标准差作为风险的度量函数似 乎是合情合理的。正是基于这一思想,Markwitz(1952)提出的以“均值—方差”为分析框架 的资产组合选择理论。在该理论中,Markwitz 将均值视为收益水平的度量,方差(或标准 差)视为风险水平的度量。正是得益于这一开创性的工作,现代金融学取得了惊人的成功。 不过标准差(或方差)不满足一致性原则中的单调性原则和平移不变性原则,因此它不是一 个一致性风险度量。
综述类文章 金融风险
![综述类文章 金融风险](https://img.taocdn.com/s3/m/4f8688bb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b2.png)
综述类文章金融风险在现代经济中,金融风险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话题。
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金融风险。
因此,了解金融风险的不同类型以及如何管理这些风险对于保持财务稳定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市场风险是金融风险中最常见的一种。
它指的是由金融市场价格波动引起的风险。
市场风险往往涉及到股票、货币、债券等金融资产的价格变动,这些变动可能导致个人或企业的投资亏损。
对市场风险的管理一般包括对投资组合进行多样化,以减少对特定资产的依赖程度。
信用风险也是金融风险中的重要一环。
信用风险是指债务人无法按时偿还债务的风险。
这种风险通常出现在贷款行为中,包括个人信用贷款和企业贷款。
信用风险的管理可以通过评估借款人的信用状况来确定利率和贷款额度,并要求债务人提供抵押品作为担保。
利率风险也是金融风险的一种。
利率风险是指利率波动对投资收益的影响。
投资者通常持有固定收益证券,如债券,利率风险对他们的投资回报产生直接影响。
对于个人和企业而言,管理利率风险的一种常见方式是通过购买利率衍生品,如利率掉期或利率期货合约。
这些衍生品可以帮助投资者锁定所需的利率水平,减少不确定性。
流动性风险是金融风险中的另一部分。
流动性风险是指无法及时从投资中提取现金的风险。
在投资中,有些资产可能很难或以很高的成本转换成现金。
这种情况下,个人和企业可能会面临资金短缺的问题。
为了管理流动性风险,个人和企业可以通过制定合理的资金运作计划,确保拥有足够的流动资金。
总而言之,金融风险是现代经济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
了解不同类型的金融风险以及如何管理这些风险对于个人和企业的财务稳定至关重要。
尽管无法完全消除金融风险,但通过有效的风险管理策略,个人和企业可以减少可能的损失,并保持可持续的发展。
金融文献综述范文
![金融文献综述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e89f75cf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be.png)
金融文献综述范文前言金融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变化,金融领域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本文将对近年来的金融文献进行综述,以期为读者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金融市场金融市场是指各种金融工具的交易市场,包括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外汇市场等。
在金融市场中,投资者可以通过买卖金融工具来获取收益。
近年来,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变化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在《金融市场的有效性研究》一文中,作者通过对金融市场有效性的研究,得出了金融市场存在一定程度的有效性,但也存在一些非有效性的现象。
作者认为,金融市场的有效性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不断地进行监管和改进。
在《股票市场的波动性研究》一文中,作者通过对股票市场波动性的研究,得出了股票市场存在一定程度的波动性,但也存在一些非波动性的现象。
作者认为,股票市场的波动性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需要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
金融风险金融风险是指在金融交易中可能发生的损失风险,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等。
金融风险的管理和控制是金融领域的重要问题。
在《金融风险管理的研究》一文中,作者通过对金融风险管理的研究,得出了金融风险管理需要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和评估,同时需要采取多种手段进行控制和管理。
在《信用风险的研究》一文中,作者通过对信用风险的研究,得出了信用风险是金融交易中的重要风险之一,需要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
作者提出了一些有效的管理和控制方法,包括建立信用评级体系、加强风险监测和预警等。
金融创新金融创新是指在金融领域中引入新的金融产品、服务和技术,以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金融创新的发展和应用对于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变化具有重要的影响。
在《金融创新的研究》一文中,作者通过对金融创新的研究,得出了金融创新是金融市场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可以提高金融市场的效率和竞争力。
作者提出了一些有效的金融创新方法,包括引入新的金融产品、服务和技术、加强金融市场监管等。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金融风险管理的最新研究观点和方法论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金融风险管理的最新研究观点和方法论](https://img.taocdn.com/s3/m/39b45826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8b.png)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金融风险管理的最新研究观点和方法论金融风险管理一直是金融领域的重要议题,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变化,金融风险管理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化和完善。
本文将从最新的研究观点和方法论出发,对金融风险管理领域的一些重要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金融风险管理的概念和重要性金融风险管理是指金融机构或个人为了规避金融市场波动带来的风险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方法。
金融风险主要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等。
有效的金融风险管理可以帮助金融机构降低风险,保障资金安全,提高盈利能力,对于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金融风险管理的最新研究观点1. 风险定价模型的研究风险定价模型是金融风险管理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
传统的风险定价模型主要包括CAPM模型、Black-Scholes模型等,但这些模型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定局限性。
最新的研究表明,基于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技术的风险定价模型逐渐受到关注,这些模型能够更准确地捕捉市场波动和风险变化,为金融机构提供更有效的风险管理工具。
2. 金融创新与风险管理随着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金融创新不断涌现,如P2P网络借贷、区块链技术、数字货币等。
这些金融创新为金融市场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也给金融风险管理带来了新的问题。
最新研究表明,金融创新与风险管理需要相互结合,金融机构应加强对新型金融产品和业务的监管和管理,防范潜在的风险隐患。
三、金融风险管理的最新方法论1. 大数据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为金融风险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金融机构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实时监测市场风险、信用风险等,及时发现和应对潜在风险。
同时,大数据技术还可以帮助金融机构建立更加精准的风险模型,提高风险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2. 风险厌恶度量模型的研究风险厌恶度量是金融风险管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最新的研究表明,传统的风险厌恶度量方法存在一定局限性,不能完全反映投资者对风险的态度和偏好。
金融风险管理研究进展国际文献综述
![金融风险管理研究进展国际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d0dc4889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3eacf76.png)
金融风险管理研究进展国际文献综述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速和金融市场的日益复杂化,金融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本文旨在全面综述国际范围内金融风险管理研究的最新进展,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评价,为我国的金融风险管理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文章将从风险识别、评估、监控和应对等方面入手,深入探讨各类风险管理工具的应用及其效果,分析金融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等主要风险类型的管理策略,并对未来的风险管理趋势进行展望。
通过本文的综述,期望能够为金融行业的风险管理提供全面的理论支撑和实践借鉴,推动金融风险管理领域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二、金融风险管理的基本理论金融风险管理,作为现代金融学的核心领域之一,主要关注于识别、评估、控制和监控金融机构或个体面临的潜在金融风险。
这些风险包括但不限于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等。
风险管理的基本理论建立在概率论、数理统计、金融工程、经济学等多个学科的基础之上,通过运用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为金融机构提供风险管理的决策依据。
市场风险是指因市场因素(如利率、汇率、股价、商品价格等)的变动而导致金融资产价值的不确定性。
市场风险的管理主要依赖于现代投资组合理论和衍生金融工具的运用。
其中,马科维茨提出的均值-方差模型为投资者在给定风险水平下最大化收益或在给定收益下最小化风险提供了理论基础。
信用风险是指借款人或债务人因各种原因无法按约履行债务而导致的风险。
信用风险管理主要涉及信用评分、信贷配给、抵押品要求等手段。
近年来,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基于机器学习的信用评分模型得到了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信用风险评估的准确性和效率。
操作风险是指由于内部流程、人为错误、系统故障或外部事件等原因导致的风险。
操作风险管理强调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和完善,通过制定严格的业务流程和操作规范,以及实施有效的内部审计和监控,来降低操作风险的发生概率。
流动性风险是指金融机构在面临资金短缺时无法以合理成本及时获得足够资金以满足其负债或资产增长的需求。
金融风险管控研究文献综述金融监管与风险预警
![金融风险管控研究文献综述金融监管与风险预警](https://img.taocdn.com/s3/m/42d7ec69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ef.png)
金融风险管控研究文献综述金融监管与风险预警金融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资金配置、风险管理等重要职能。
然而,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金融产品的不断创新,金融风险也日益凸显,给金融机构和整个金融体系带来了巨大挑战。
为了有效应对金融风险,金融监管和风险预警成为了当今金融领域的热点问题。
本文将从文献综述的角度,探讨金融风险管控研究中的金融监管与风险预警相关内容。
一、金融监管的重要性金融监管是指国家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行为进行规范和监督的过程。
有效的金融监管可以保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体系的正常运行。
在金融危机频发的今天,加强金融监管显得尤为迫切。
研究表明,强化金融监管可以有效减少金融市场的不良波动,提高金融市场的透明度和稳定性,降低金融风险的发生概率。
二、金融监管的内容金融监管的内容主要包括对金融机构的准入、经营行为、风险管理等方面进行监督和规范。
在金融监管中,监管部门需要建立健全的监管制度和监管框架,明确监管职责和权限,完善监管手段和工具,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金融市场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确保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三、金融风险预警的重要性金融风险预警是指在金融市场出现异常波动或潜在风险时,通过一系列指标和方法对风险进行监测、评估和预警的过程。
金融风险预警的核心是及时发现和有效应对金融风险,防范金融危机的发生,保护投资者的利益,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
金融风险预警是金融监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金融监管的效率和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四、金融风险预警的方法金融风险预警的方法主要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种。
定性分析是通过对金融市场的基本面、政策环境、市场情绪等因素进行分析,判断金融市场的风险状况。
定量分析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和统计方法,对金融市场的波动性、相关性、风险暴露度等指标进行计算和预测,提前发现金融风险的迹象。
综合运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方法,可以更准确地预警金融市场的风险,为金融监管部门提供决策支持和风险防范建议。
《供应链金融风险分析及其管控策略研究文献综述2300字》
![《供应链金融风险分析及其管控策略研究文献综述23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dc0fe5de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6225e67.png)
供应链金融风险分析及其管控策略研究文献综述目录供应链金融风险分析及其管控策略研究综述 (1)摘要 (1)关键词: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风险控制 (1)一、供应链金融业务界定 (1)二、供应链金融业务模式研究 (2)三、供应链金融业务风险识别研究 (2)四、供应链金融业务风险防控措施 (2)五、研究评述 (3)摘要作为整个供应链流程的总和,供应链活动包括原材料供应商,产品制造商和终端成品的分销商形成的完整链条。
供应链的财务活动基于整个链中各个公司和贸易商的合作,以便为市场和客户获得更好的产品和服务。
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服务,作为响应“工业发展需求”而诞生的一种新的金融活动形式,在促进商业银行发展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国际发展战略只在国有企业转型中进行。
但是,随着银行供应链金融活动的不断发展,尤其是在当前经济放缓和商业信用环境恶化的背景下,风险也暴露无遗。
各种风险已经对商业银行的经营产生了更大的影响。
因此,商业银行供应链商业金融风险评估及风险管理研究对商业银行风险的管理与控制以及系统的构建具有一定的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风险控制一、供应链金融业务界定邹小芫和唐元琦率先提出了物流金融的概念,将物流金融定义为一种采用相关软件模型开发的不同类型的金融产品,是一种面向金融物流行业的管理流程,并对物流金融涉及领域的相关构成及形式进行了描述,填补了业内关于物流金融相关问题的空白。
郑鑫,蔡晓云研究了物流金融中的融通仓库的运营模式,得出了这种运营模式给中小民营企业、商业银行及其他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运营管理及经营都产生很好的推动作用的结论。
胡跃飞和黄少卿通过对实体企业贸易背景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对供应链金融进行了界定,得出了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是基于相关企业间真实贸易背景及所依托的企业自身的信用情况,通过将企业在未来生产经营及销售获的资金作为第一还款来源,同时将企业自身的有效资产作为业务的担保方式,以此来向商业银行进行融资的业务模式。
房地产金融风险管理及对策文献综述
![房地产金融风险管理及对策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5636fd8db9f3f90f76c61b8b.png)
房地产金融风险文献综述学院:商学院年级:研究生一年级专业:区域经济学姓名:陆媛媛学号:201301360011房地产金融风险文献综述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房地产业呈现高速发展的态势,逐渐成为了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然而,房地产业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带来的巨大的金融风险也日益显现出来,所以管理和防范房地产金融风险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参考了大量的文献,将较为全面地对房地产金融风险的产生、成因、管理和对策等方面进行相应的综合与评述。
关键词:房地产金融;风险管理;评述1国内关于房地产金融风险方面的研究成果及评述1.1国内关于房地产金融风险的研究成果1.1.1 相关概念的界定房地产金融是指银行为房地产业提供资金的筹集、融通、清算等金融服务活动中,由于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银行的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背离,从而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再加上房地产业的特殊性,这种风险会逐步扩散到整个金融体系,最终危机整个国民经济的安全与稳定,这就是“房地产泡沫风险”,极端条件下,房地产金融风险会形成泡沫经济,最终导致经济危机的产生。
随着我国房地产业的飞速发展,国内房地产市场已聚集了巨大的金融风险,包括道德风险、经营环境风险、资产负债结构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等,这种风险不仅包括单项业务、单个金融机构面临的风险,而且包括整个房地产金融体系的风险,并且这些风险基本由国内商业银行来承担。
银行信贷一旦发生变化,房地产市场就会产生很大的回应。
再加上我国政府已经决定把房地产业、尤其是住宅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所以规避房地产的金融风险,不仅对房地产业和房地产金融业的稳定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也具有深远的意义。
1.1.2 关于国内房地产金融风险的理论研究方面徐景辉(2006)对房地产金融风险的防范与管理进行了研究,他认为目前房地产金融风险巨大,需要进行风险管理,提出了发展住房公积金制度、房地产信托住房抵押二级市场制度等。
系统性金融风险度量_一个文献综述
![系统性金融风险度量_一个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0f3b7824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03.png)
系统性金融风险度量_一个文献综述系统性金融风险度量:一个文献综述引言:随着全球金融体系的不断发展和金融市场的日益复杂化,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问题日益凸显。
系统性金融风险是指金融体系中的一系列因素和因素之间的相互关联性,使金融体系整体面临的风险。
它与特定金融机构或个体风险不同,而是一种整体性的风险。
为了有效量化和管理系统性金融风险,研究者们提出了各种度量方法。
本文旨在对系统性金融风险度量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以期为金融风险的管理和监管提供参考。
方法:本文通过检索金融学、计量经济学、及数学优化等领域的相关文献,总结了各种经典的系统性金融风险度量方法,并分析了各自的优缺点。
结果:1. 风险代理变量法风险代理变量法是最古老和最传统的系统性风险度量方法之一。
它基于金融市场中一些风险代理变量(如股票市场指数变动率、利率波动等)的表现来对系统性风险进行测度。
尽管该方法操作简单,但它的局限性在于无法准确捕捉到金融市场复杂的因果关系。
2. 方差-协方差方法方差-协方差方法是系统性风险度量的另一种常用方法。
它通过计算金融资产或金融市场收益率之间的协方差矩阵来评估系统性风险。
尽管具有数学上的可行性和易实施性,但该方法假设金融资产之间的关系是线性的,忽略了非线性和动态影响,可能导致未能准确度量系统性风险。
3. 杠杆倍数方法杠杆倍数方法是根据金融机构杠杆倍数来度量系统性风险的方法。
这种方法认为,杠杆增加会加剧系统性风险。
然而,该方法无法捕捉到金融机构间相互联动的复杂性,因此在结构性改革或市场结构变化的背景下可能不适用。
4. 基于网络的方法基于网络的方法是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的一种系统性风险度量方法。
这种方法基于金融体系中金融机构之间的网络关系,通过分析网络拓扑结构和金融机构之间的连接性来度量系统性风险。
这种方法能够更好地捕捉金融机构之间的相互关联和传染效应,但也存在对金融拓扑结构的依赖性和数据的需求,同时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结论:系统性金融风险度量是金融风险管理和监管的重要环节。
科技金融体系平台风险与测度文献综述
![科技金融体系平台风险与测度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3e28d846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18.png)
科技金融体系平台风险与测度文献综述随着科技金融的快速发展与普及,人们对其相关风险的关注也愈加深入和广泛。
为了更好地认识科技金融体系平台风险及其测度,近些年来,国内外学者们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究和研究,相关文献也已有所积累。
本文将就该领域内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以期为后续相关研究者提供参考。
首先,科技金融体系平台风险的种类十分多样,从技术、市场、操作等多个维度对其进行了考量。
例如,罗开兴等人通过对58个典型的科技金融体系平台进行评估,总结出六大风险:技术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市场风险和监管风险。
另外,赵建娥等人针对互联网金融平台的风险进行研究,并建立了一个涵盖42个指标的四层框架,分别是安全性、合规性、战略性和运营性。
这些研究为科技金融体系平台风险的全面测度提供了基础和启示。
其次,学者们除了对科技金融体系平台风险进行了分类和整理,还进行了具体因素的分析和研究,以期更好地认识和预测风险的发生。
比如,可以对平台自身的特征进行研究,包括其业务特点、运营机制、管理体系等,如何将科技金融领域的新技术应用到金融服务当中,也是研究的重点之一。
此外,还可以从平台参与者入手,探究不同参与者的特征、行为和风险偏好等,如何加强监管等,从而更好地控制风险。
最后,科技金融体系平台风险的测度与评估也是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学者们通过多种方法进行了尝试,包括基于统计模型的风险评价、基于因子分析的风险识别、基于机器学习的风险预测等。
另外,以网络分析为代表的研究方法也应用到了金融体系平台风险的测度当中,如从网络拓扑结构、节点连通度、中心度等多个角度来评估平台风险。
这些方法的应用,不仅丰富了科技金融领域内风险的研究手段,也为更精准地测度风险提供了参考。
总之,近年来,科技金融体系平台风险与测度方面的研究已经得到了广泛关注,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虽然还存在很多挑战和困难,但是随着科技金融的快速发展,相关研究将会更加拓展和深入。
科技金融体系平台风险与测度文献综述
![科技金融体系平台风险与测度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73c51d28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705de4b.png)
科技金融体系平台风险与测度文献综述引言随着科技金融的迅速发展,金融科技平台在金融领域的作用日益凸显。
随之而来的是平台风险的增加,对金融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发展带来了挑战。
对科技金融体系平台风险的测度和评估成为了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文将从风险概念和科技金融平台风险特点出发,对相关文献进行综述,探讨和总结科技金融体系平台风险的测度方法。
一、风险概念风险是指不确定性的事件对目标的实现产生影响的可能性。
在金融领域,风险通常涉及到资金损失或者资金收益的波动。
不同的风险类型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等。
科技金融平台作为金融的一种形式,也存在着各种类型的风险。
二、科技金融平台风险特点1. 创新性科技金融平台通过技术手段和创新模式,改变了传统金融的业务模式和服务方式。
这种创新性带来了风险的不确定性,新技术、新业务模式的引入可能带来未知的风险挑战。
2. 技术风险科技金融平台依托于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因此存在着技术风险。
网络安全问题、系统故障、数据泄露等都可能对平台的正常运营产生负面影响。
3. 法律风险科技金融平台的运营可能面临着法律风险,受制于相关法律法规的变化,或者因为跨境业务而受到不同国家法律的约束等。
4. 品牌风险科技金融平台的品牌形象建设和维护是其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一旦品牌受到损害,将对平台业务产生严重影响。
5. 操作风险科技金融平台的运营过程中可能受到内部操作不当、人为失误等问题的影响,这些操作风险可能会对平台的正常运营产生负面影响。
三、科技金融平台风险测度方法1. 基于统计模型的测度方法统计模型是一种常见的风险测度方法,通过对大量历史数据的分析和建模,来评估风险的概率分布和波动性。
常见的统计模型包括VaR模型、EVT模型等。
2. 基于网络科技的测度方法科技金融平台依托于网络技术和大数据处理,因此可以利用网络科技来进行风险测度。
通过大数据分析和网络安全技术来对平台运营过程中的风险进行监测和控制。
科技金融体系平台风险与测度文献综述
![科技金融体系平台风险与测度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bd328d13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856d54c.png)
科技金融体系平台风险与测度文献综述随着科技金融的快速发展,平台化科技金融体系的风险管理问题日益突出。
本文将综述相关文献,重点探讨科技金融体系平台风险与测度的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
我将从科技金融体系平台风险的类型和特征入手。
根据文献研究,科技金融体系平台风险主要包括技术风险、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等。
技术风险是科技金融平台面临的首要挑战,包括网络安全、数据隐私和人工智能等方面的风险。
流动性风险主要指平台融资和交易的流动性风险,包括债券和股票等金融产品的流动性风险。
信用风险主要指平台交易对手的信用违约风险,包括借款人和投资人的信用风险。
操作风险主要指平台管理和运营方面的风险,包括内部控制和监管方面的问题。
这些风险的特征是复杂性、不确定性和不对称性。
接下来,我将综述科技金融体系平台风险测度方法的研究现状。
根据文献研究,科技金融体系平台风险的测度方法可以分为定性分析和定量测算两种方法。
定性分析主要依靠专家经验和判断来评估风险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
定量测算主要依靠数学模型和统计方法来计算风险的概率和损失。
常用的定量测算方法包括VaR(Value at Risk)、CVaR (Conditional Value at Risk)和Expected Shortfall等。
这些方法有助于科技金融平台管理者定量评估和控制风险。
我将探讨科技金融体系平台风险与测度的未来发展方向。
科技金融体系平台风险测度方法需要更加精细化和个性化。
传统的风险测度方法更适用于传统金融市场,而对于科技金融平台来说,需要考虑到其特有的风险因素和特征。
科技金融体系平台需要建立起完善的风险管理框架和机制。
这包括建立科技金融体系平台风险监测、预警和防范机制,提高风险敏感性和应对能力。
科技金融体系平台需要与监管机构和行业协会密切合作,加强风险信息的共享和交流,建立良好的行业风险管理体系。
科技金融体系平台风险与测度是当前科技金融研究的热点问题。
科技金融体系平台风险与测度文献综述
![科技金融体系平台风险与测度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1ca2ea74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9c.png)
科技金融体系平台风险与测度文献综述科技金融体系是指将科技与金融完美结合的一种模式,它是科技与金融的融合产物,旨在通过科技手段来提升金融服务效率,同时降低金融风险。
在科技金融体系中,仍然存在着各种潜在的风险,这就需要科学有效地对其进行测度和管理。
本文将通过综述相关文献,对科技金融体系中的风险与测度进行探讨。
科技金融体系中的风险可以分为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和系统性风险等几个方面。
市场风险是指由市场价格波动引起的金融损失风险,它包括股票、债券、外汇及商品等各种金融市场的价格波动风险。
信用风险是指因借款人或发行人未履行合约义务而导致的金融损失风险,它与借款人的违约和发行人的违约相关。
操作风险是指由于操作失误、管理不善、技术故障等原因,导致金融机构损失的风险。
系统性风险是指金融市场整体面临的风险,它通常是由金融机构的杠杆率高、流动性差、市场风险集中等因素引起的。
在科技金融体系中,对这些风险进行测度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测度可以评估风险的大小和概率,为科技金融体系的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在市场风险方面,研究者通常使用价值-at-risk (VaR) 和条件风险值 (CVaR) 等方法进行测度。
VaR 是指在给定置信水平下的最大预期损失,CVaR 是指在 VaR 超过某个阈值的条件下的平均损失。
在信用风险方面,常用的测度方法有违约概率、违约损失率等。
违约概率是指借款人违约的可能性,违约损失率是指在借款人违约时金融机构所承受的损失。
操作风险的测度通常使用损失事件频率和损失事件严重程度来进行评估。
系统性风险的测度方法主要有杠杆率、流动性指标、相关系数等。
科技金融体系中的风险与测度问题一直是研究的热点。
目前,关于科技金融体系风险的测度方法有很多。
有学者通过构建多因子模型来测度科技金融市场的风险,可以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对市场风险的影响。
有学者使用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对科技金融体系进行风险测度,通过大数据分析和模型训练,可以更全面准确地评估风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业文献综述题目: 关于金融风险评价方法综述**: ***学院: 工学院专业: 物流工程班级: 101班学号: ********指导教师: 马宏伟职称: 副教授2014 年03 月10 日南京农业大学教务处制关于金融风险评价方法综述作者:杜艳琪指导教师:马宏伟摘要:金融风险是金融体系和金融活动的基本属性之一,自从人类社会出现金融活动以来,金融风险管理就成为经济和金融体系必然的组成部分。
在经济全球化、金融一体化的背景下,金融危机国际化、迅速化的传染性挑战我们现行的金融风险管理体系,同时也对现行货币危机理论下建立的金融风险评价机制提出质疑。
本文在简要分析金融风险的内涵及根源后,构建了一个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然后着重介绍了对金融风险的几种评价方法及前人所做的研究与应用。
关键字:金融风险;指标体系;评价方法On the Review of Assessment Methods of Financial RiskAuthor:Du YanqiTutor:Ma Hongwe iAbstract:The financial risk is one of the basic properties of the financial system and financial activities, since the financial activities appearing in human society, financial risk management has became the indispensable part of economic and financial system. As the globalization of economic and the integration of financial,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and rapid of infection of the financial crisis are challenging our current system of financial risk management, it also questioned the establishment of monetary crisis theory of financial risk evaluation system. First, the essay introduces the meaning and the root of financial risk, then constructs a reasonable appraisal system of the index, and then it focuses on the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n the financial risk of several kinds of appraisal methods of the predecessor.Key words:Financial Risk;Index System;Assessment Methods引言: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经济全球化、金融全球化的趋势不可逆转。
金融日益成为现代经济发展的中心,快速、稳健发展的金融行业对各国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然而金融犹如一把双刃剑,其风险与收益是相对应的。
在2008年爆发的以美国次级贷为导火索的全球金融危机中,西方经济体暴露出积累已久的金融危机因素。
同样,开放条件下我国的金融风险由于宽松的宏观经济环境也呈现逐步加大的趋势,金融风险的不断增大成为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如果进一步扩散将对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构成严重威胁。
因而加强对金融风险评价的研究尤其是定量化研究对我们整个金融系统乃至经济系统来说都是必不可少、大有裨益的。
1 金融风险的内涵及特征任何一件事如果它的未来具有不确定性,那它就存在着风险。
因此,风险即是对未来结果不确定性的暴露。
运用到金融学上来说,金融风险即是指人们在从事金融交易活动中遭受到损失的不确定性或导致损失的可能性。
狭义的金融风险涉及的范围包括银行、信托投资公司、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在经营活动中所面临的风险,而广义的金融风险则涉及到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且涉及到各种经济主体,所以凡是由于经济主体在资金的筹集和运作方面而面临遭受损失的不确定性,都可称为金融风险。
从国内外形势来看,金融风险是由于多种原因形成的,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缺乏最后贷款人、外国经济的形成而导致的泡沫经济、金融行业自身的脆弱性、经济周期的影响以及政府的过分干预等等。
相对较小的金融风险仍然不至于构成金融危机,但是如果累计到一定的程度,量变引起质变,就会以金融危机的方式来出现了。
金融风险虽然是依靠主观推断而得出的,但是并不是凭空想象,它具有多种属性和多个特征,这些特征相互渗透,相互交织在一起,共同形成金融风险的特征,如客观性、不确定性、扩张性、可控性、周期性等[1]。
2 金融风险根源分析依据开放性国家的共性,同时结合我国经济基本面的实际,金融风险的来源大致可以进行如下划分:1.宏观经济形势。
宏观经济运行中存在着明显的通胀或是结构失衡等因素,都将导致整个市场上货币资金需求等出现大幅的变化,那么即使国内潜在金融风险微弱,也很有可能会在外部环境中爆发金融危机。
2.银行业务经营。
商业银行属于高负债经营方式,经营过程中如果坏账累积的过高,资本充足率、拨备覆盖率等指标相对低下,并且拆入资金弥补缺口能力较低,那么必然将会增加商业银行陷入支付危机的可能,并在金融系统内将危机传播。
3.资本市场泡沫经济。
闲置资金以及资本循环中的资本不断开始向具有更高获利水平的股市、债券市场等虚拟经济市场转移,一方面,实体经济的生产部门资金紧张;另一方面,一旦泡沫破灭,系列的金融机构倒闭事件不仅加剧市场恐慌,也延伸了金融危机的波及面。
4.对外经济业务。
主要在于国际业务的逆差以及游资对于本国金融行业的冲击。
在国际业务往来中,银行系统通常承担着资金的清算及资金缺口的补偿,因而首当其冲的面临着汇率风险的考验。
5.政府债务。
负债规模如果过大,一旦出现国际收支巨额逆差、外汇储备不足或是经济中出现无法事先估测的突发事件,政府很有可能短期内无力偿还债务,陷入支付困境。
3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3.1 指标选取原则1.灵敏度高。
所选取的指标数值上的细微变化就能敏感地反映金融形势的变化,而金融形势的细微变化也能在这些指标的变化中得到体现。
2.代表性强。
金融风险的引发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我们在模型中不可能把所有影响因素都涵盖在内,而只能选取各方面的代表性指标来衡量各方面的金融形势的变化,这就要求选取的指标代表性强、客观、全面。
3.操作性好。
所选取的各个指标应该都能快捷的收集到相对准确、可靠的指标值。
4.全面性。
评价指标应能全面反映我国金融风险的形势[2]。
3.2 金融风险评价的指标体系构建构建我国金融风险评价体系,不仅要做到指标体系的评价结果明确,而且指标数据的获得要具有可行性,另外也必须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
3.2.1选取指标并构建体系为了迎合我国金融风险的隐蔽性等特性,最终共选取16项指标对风险进行评估,组成一个完整的评价体系(见表1)。
3.2.2确定临界值各项金融风险评价指标是否达到危机水平或是要确定危险程度,可依据既定的临界值来判断。
根据上述原则,对于各项评价指标的临界值大致确定如表1:表1评价体系各指标临界值(注:有关指标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年鉴2004-2010;中国人民银行统计公报2006-2010;国家外汇管理局网站;国家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网站)4 金融风险评价方法及应用4.1 层次分析法4.1.1 AHP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AHP法是对一些较为复杂、模糊的问题作出决策的简易方法,它是美国运筹学家T.L.Saaty 教授于上世纪70年代初期提出的一种灵活、实用而又简便的多准则、多目标、多因素的决策方法。
4.1.2 AHP层次分析法的步骤AHP法的思想是把一个复杂、模糊的问题分解成各个组成因素,并将这些因素按支配关系分组,从而形成一个有序的递阶层次结构。
通过因素间两两权重的比较,构造一个判断矩阵,然后综合人的判断以确定决策因素相对重要性的总排序。
AHP 步骤如下:(1)建立递阶层次结构模型;(2)构造出各层次中的所有判断矩阵;(3)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4)层次总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4.1.3构造判断矩阵根据各因素相对于其他因素的影响大小赋予权重,然后建立判断矩阵。
表2 评价指标相对重要性程度关联表4.1.4层次单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对于每一个比较判断矩阵,通过求解其特征方程的解向量即最大特征值并归后,此向量即可认为是同一层次各因素相互比较后的相对重要性标度,称之为层次单排序。
1. 计算一致性指标 CI ,CI=1max --n nλ;2. 查找相应的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 RI ;表3 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3. 计算一致性比例 CR ,CR =CI/RI 。
判断矩阵的一致性应当是可以接受的,否则应对判断矩阵作适当修正。
4.1.5层次总排序及一致性检验得到一组元素对其上一层中某元素的权重向量后,还要得到最低层中各方案对于目标的排序权重,进行方案选择。
总排序权重要自上而下地将单准则下的权重进行合成。
对层次总排序也需作一致性检验,层次总排序由高层到低层逐层进行检验。
单排序一致性指标为CI(j),(j = 1,…,m),相应的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为RI(j),已在层次单排序时求得,则总排序随机一致性比例为 =CR ∑∑==m j mj aj j RI aj j CI 11)(/)(。
当 CR<0.1时,层次总排序结果具有较满意的一致性4.1.6层次分析法的应用易君丽、庞燕[3]在对农产品物流金融的基础理论进行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农产品物流金融运作中农产品特殊属性,构建了典型农产品物流金融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风险评价模型,定量分析了农产品物流金融的风险因素,提出了农产品物流金融运作中风险防范策略:在开展农产品物流金融业务中,我们首先应特别注意考察农产品来源的合法性,避免质押走私和违禁农产品、国家禁止交易和限制交易的农产品,其次要选择适用广泛、易于处置、价格涨跌幅度不大、质量稳定的农产品,如大豆、小麦等。
包耀东[4]针对物流金融风险问题,通过运用层次分析法,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决策问题的主观性,使得整个评价选择过程能够量化,增强了选择的科学性。
李爱喜,李甜甜[5]对地方金融风险进行研究,通过设立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确定各指标的权重,从而构建地方金融风险的评价模型,据此对我国部分省(市)的地方金融风险做出量化评估和排序,可以较客观地评估该地区的地方金融风险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