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城市色彩规划对中国的启示

合集下载

浅谈日本色彩规划与管理的启示

浅谈日本色彩规划与管理的启示

浅谈日本色彩规划与管理的启示——研修报告之二一、色彩规划的基准及比例搭配要求日本对色彩规划非常重视,近些年来各个城市都在编制色彩规划,尤以东京 为突出的代表。

以下介绍以东京都的情况为主,并结合鹿儿岛市的部分情况。

(一) 色彩的基准日本各城市的色彩规划都采用了国际通用的蒙赛尔色彩体系(图1),从明度、色相和彩度三个方面对色彩进行控制。

长沙市的色彩规划同样采用了此体系,长沙的色彩规划可以说是与世界接轨的。

(二) 建筑外立面色彩的适宜比例色彩搭配和谐的建筑对外立面色彩的比例有要求。

外立面的色彩主要分为基本色、强调色、重点色及屋顶色。

其中,基本色占外墙面积的4/5以上,强调色占到外墙面积的1/5以下,重点色占1/20以下(图2)。

二、色彩规划的分区与控制长沙的色彩规划主要依据城市功能分区(如居住区、商业金融区、行政办公区、工业区、历史文化保护地区等),不同的功能分区有着不同的色彩指导原则,以此形成各具特色符合功能定位、切合建筑造型、材质的色彩印象。

东京的色彩规划除了注重功能分区的不同外,比较有特色的是很重视景观轴线的色彩规划,对此的关图1 蒙赛尔色彩体系图2 东京建筑外立面色彩的适宜比例示意注更重于对分区的关注,另外强调大规模建筑物及户外广告的色彩,将户外广告色彩纳入到整体的色彩规划之中。

每一种分区中,都明确了控制的范围、色彩申请的标准、色彩的控制要求,要求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文字性的控制要求,如色彩设计应怎样结合周边的功能定位、建筑外墙应营造出怎样的气氛、强调色应在多少比例以内等等,二是用色卡进行指导,框选出该类分区建筑物及构筑物可以采纳的色彩。

具体而言,东京的色彩规划分区包括以下几个区域:表1 东京色彩规划的分区及申请标准(一) 景观基本轴的色彩景观基本轴主要是针对东京市内最重要的景观轴线沿线两侧一定范围内的建筑物及构筑物进行色彩规划控制。

景观轴线主要包括三类,一是临海类景观基本轴、二是河川类系景观基本轴,三是绿地类系景观基本轴。

建筑文化的论文2021

建筑文化的论文2021

建筑文化的论文2021近些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生活和工作区域建筑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建筑是集建筑经济、建筑艺术、建筑文化于一体的综合体,建筑文化和建筑设计风格存在着必然的内在联系。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建筑文化的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建筑文化的论文篇1浅谈建筑中的文化摘要:文章叙述了“建筑文化学”这一创新学科概念的提出与探索历程。

讨论了与建筑文化学有关的一些重要问题,并对建构“建筑文化学”理论的模式及其研究的对象、方法、目的等接纳入了不同的观点而进行了比较深入的阐发。

关键词:建筑;文化;探索历程曾听有人提到这么一个问题:“为什么西方建筑的材料是石头,而中国古代建筑材料是木头?”这使我联想到确实不同地区的建筑都有各自不同的特色,莫说中西方,就是在中国,各地区的建筑也是形态各异,如云南大理丽江地区的白族建筑是砖墙瓦顶,墙面粉刷成灰白两色,山墙、檐口加彩色装饰;纳西族建筑的典型是木结构、悬山顶,山墙加上小小的腰檐;青海藏族住的“庄巢”,四面住房连接在一起,外面看方方四堵墙,单坡屋顶坡向院内,雨水全流入自家,既防风又安全。

再如北京的四合院,宁波的“台门”,江苏水乡的沿河民居,广东福建的客家“土楼”更是形态各异……每一种甚至每一个建筑背后好像都有一个秘密。

由于建筑学博大精深,本人水平更有限,所以在这里只能宏观地比较我眼里中西建筑的不同所体现的文化差异。

首先从建筑材料上看,在西方建筑史上,不管是世纪前埃及的金字塔,古希腊的神庙,古罗马的斗兽场,还是以后哥特风格的宫殿教堂,乃至再后来巴洛克和洛可可风格的圣彼得大教堂和凡尔赛宫,他们的主要材料都是石材,因此有人称之为“石头的史书”。

而中国古代建筑则可称为“木头的史书”,因为从秦始皇的阿房宫直至明清的紫禁城都以木材作为房屋的主要架构,而从契丹族的应县木塔到蒙古族的元大都再至满族的沈阳故宫也都是由木材垒积起来的,可见对木材的钟爱不只是汉族的专利而是所有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民族的选择。

日本城市化的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

日本城市化的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

日本城市化的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国际观察日本城市化的特点■田庆立宋志艳及对我国的启示内容摘要:在日本的城市化进程中,通过制定合理的城市规划,积极加强城市环境治理,构建市民参-9机制,注重协调和解决农村r-7题,走出了一条健康,有序,和谐发展的城市化之路.日本的城市化举措对解决目前我国面临的城市化问题富有诸多有益启示.关键词:日本城市化进程特点启示伴随着工业化的发展.日本与当前我国一样也经历了一场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阶段.日本的城市化发展最终走出了一条健康,有序,和谐发展的城市化之路.其中的成功经验值得我国深入探索和借鉴日本城市化的发展历程日本城市化始于明冶维新时期.伴随工业化的推进而逐步发展1868年.日本第一产业人数占就业总人数的87. 9%.第二产业只占4.1%.全国只有为数很少的城市.随着重化工业的飞速发展.港口工贸城市和滨海工业区相继出现,并向京滨,阪神,中京和北九州集聚.20世纪20年代以后.日本劳动力逐渐由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入口和经济活动向城市区域集中.城市人口所占比重由1920年的18%上升到1940年的35%.20世纪50年代后.日本经济高速增长.临海地区工业用地的开发,大城市周围新开发区工业的集聚.极大地加速了日本城市化进程.日本城环渤海经济膝望2Ol1年第8期市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由1950 年的37.3%上升到1975年的75.2%.出现了年轻人大批流入大城市而造成大城市人口过度集中和地区间差距拉大的现象.直到1975年以后.随着工业增长速度减缓.城市化进程日趋成熟.日本人口向东京,大阪,名古屋等大城市人口过度集中的状况才趋于改善1980—1984年间.由于出口型产业进一步向港口工贸大城市靠拢,日本再次发生了人口向东京圈聚集现象.这不仅没有改善东京圈的工业布局和居住环境.而且加剧了地区之间发展的不平衡进入20世纪90年代.由于国际市场竞争激烈.加之日本大城市人口集中, 地价上涨,土地利用受到限制,劳动力减少及工资提高等因素.使市区居民和企业离开市中心向周围城郊迁移.大城市四周人口剧增.新城市不断出现以大城市为中心.形成了城市群.即出现所谓”郊外都市化时代”.同时.由于市区人口流向郊区.市中心区人口减少. 加上近年来日本大企业进一步加速转向海外生产.更快地形成了大城市的所谓”空洞化”现象.其中尤以东京都最为明显.另一方面.由于地区中心城市工业已有相当规模.工业高新技术含量和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就业机会增加.收入和生活条件与特大中心城市方面差距缩小.因而地区中心城市活力增强,城市入口迁入超过人口迁出.日本城市化进程的特点1.制定合理城市规划为促进城市化的健康发展.日本根据形势的不断变化制定了五次《全国综合开发计划》,以解决城市化发展中产生的问题1962年.为了缩小地区间差异,防止城市过大化.促进地区间均衡发展.日本开始实行第一次《全国综合开发计划》,分散工业布局,指定了新产业城市和工业特区随后.为解决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过疏”和”过密”问题. 于1969年,1977年制定了新发展计划针对东京”一极集中”的现象,日本政府~1987年制订了第四次《全国综合开发fi7国际观察计划》.以建设国际化的多极分散型国土为中心目标.把全国划分为10个地区.针对各地区的特点.提出了今后地区建设的基本方向及地区中枢城市,核心城市的重要功能:同时进一步强调了地区之间的协作关系,地区总体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正确处理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协调关系.1998年出台的第五个综合开发计划是为了解决少子高龄化问题对城市化的影响总之.日本制定的《全国综合开发计划》根据不同时期产生的不同问题.相应地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解决.很值得我国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借鉴2.积极治理城市环境随着人们对环境污染认识的深化以及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日本进行了全面的环境治理工作不仅采用各种科学技术降低污染.而且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法律体系.从法律角度加大环境冶理力度.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大气污染,水质污染以及自然环境的破坏,城市生活垃圾的增多.城市热岛效应等各种各样的城市环境问题日益严重.1993年日本制定的《环境基本法》确立了新的环境政策方针.将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城市污染以及全球环境恶化等问题全部纳入法律体系同时,日本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探索以节约资源,促进资源再利用为宗旨的环境保护措施,提出构建以抑制资源消费量,减少对环境压力为目的的”循环型社会”的构想.2000年6月制定了《循环型社会基本法》.在日本的经济高速增长时期.日本国民从自发的反对公害运动发展成为有组织的,全国性,跨领域的群众性环境保护运动面对城市化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城市中的居民组成有组织的团体.在宣传环境保护相关知识的同时.积极开展反对汽车尾气排放,反对交通工具所造成的噪音污染等运动.20 世纪90年代.日本国民针对国内的环境政策提出改革意见.向政府提供有益的意见和建议.随着群众性环境保护运动的不断推动.日本国民的环境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宣传和推进环境保护事业许多市民义务清理住宅附近的河流.对垃圾进行分类回收.3.构建市民参与机制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出现了大气和水体污染, 地面下沉,景观受损,废弃物散乱等社会公害问题,严重破坏了城市环境, 影响了市民的正常生活和生理健康面对这种状况.各级城市政府开始正视经济高速发展给城市生活和城市建设带来的负面效应.反思以前片面注重产业发展,忽视环境质量的发展模式.逐步确立以人为本的城市规划理念和开发,保护并举的城市建设方针.明确了市民参与城市建设的重要性.开始构建市民参与机制.关西地区的神户市为了阻止城市公害蔓延和解决随意性开发问题,神户市政府在推进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同时,反复调查研究.分析现状.建立健全城市规划,城市景观,城市环保方面的法律法规.引导市民融入城市建设的各个环节20世纪80年代前后,市政和环渤海经济膝望2011年第8期国际观察城建部门又进一步加强指导.在许多城区及街道.陆续成立了”市民城镇建设协议会”.这些协议会主要分担街道,居住区,水际空间和绿化空间管理.参加有关城市建设和城市规划研讨.参加居住区住宅咨询.参与各种城镇建设学习会,报告会.协同政府实施各种城市法规和推进城市街区建设.在市民参与的初级阶段市民意识,法律观念和组织程度都不太高的情况下.市政府的规范化引导.为神户市民参与城市建设提供了法制前提.打下了良好基础,在城市更新与开发,景观形成与保护方面.取得了引入瞩目的成果.因而.神户一跃为城市景观营造方面较有影响的城市4.注重解决农村问题在城市化中期既要促进城市化快速发展.又要协调好城市化与农业发展的关系.一方面促进劳动力从农业部门向非农部门转移.另一方面在城市化过程中,要制定土地保护法规.严格控制土地的流失,制定农业支持政策.促进环渤海经济睬望2011年第8期资本,技术向农业部门投入.从而确保农业生产的发展.日本在城市化中后期注意到农业,农村发展问题.制定了大量法律促进农村发展.如在扶持山区农村及人口过疏地区经济健康发展方面的法律,包括《过疏地区活跃法特别措施法》,《半岛振兴法》,《山区振兴法》, 《大雪地区对策特别措施法》及《离岛振兴法》.确保劳动力充分就业及向农村地区引进工商产业的法律主要包括《向农村地区引入工业促进法》,《新事业创新促进法》及《关于促进地方中心小都市地区建设及产业业务设施重新布局的法律》等.日本城市化进程对我国的启示l制定法律体系和发展规划城市化的健康发展和水平提高.关键在于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为解决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提供法律保障全国城市规划的制定应具有前瞻性和现实性.既要考虑将来的长期目标.同时根据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应对,促使大,中,小城市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协调发展,形成合理,有序的城市发展体系片面强调发展大城市或小城市都是不恰当的在加强对重点小城镇建设和合理布局的同时.强化中心城市的辐射效应是必要的,适时的.有利于带动区域经济的整体发展和环境的治理与保护2.积极借鉴市民参与机制市民参与机制对推动我国的城市化有序,健康发展提供了诸多借鉴.有效地调节市民参与的尺度.发挥市民参与的积极作用.无疑是城市发展的不竭活力之源.在市民参与的初级阶段.依法行政色彩较为浓厚.市民素质,参与意识,组织程度,法制观念十分薄弱.针对这种情况.许多日本地方政府在建立健全城市法规制度上加大了力度,规范和引导市民走进城市建设的各个领域.并运用”推,拉,背”等ECONOMICOUTLoOK1_HEBOHAfSEA 多种拉动方法.支持和援助市民参与城市建设.使市民参与过程成为城市建设法规的实施过程虽然这是一种被动式的市民参与.但应该说这是走向市民主体参与的过渡途径3.注重全方位协调发展日本城市化过程中充分顾及到大城市与中小城市,环境问题,农村问题等的协调与平衡发展.为解决大城市膨胀问题.加强了地方城市的生活设施建设,逐步把中小城市的生活水平提高到与大城市相当的水平.日本政府有计划地引导大城市的工业企业向中小城市转移,并建立全国性的交通网络和通信网络,并从协调自然环境,生产环境,生活环境三要素出发.通过在日本全国建立200—300个”定居圈”.创造一个人类与自然协调的,具有安稳和舒适感的综合性居住环境.这一政策性措施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工业布局过于集中以及人口过密,过疏的矛盾日本城市化的全方位协调发展模式.为解决我国城市建设中面临的生态和环境和城乡矛盾等问题.寻求新的城市发展路径,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和谐城市.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范例参考资料1.马裕祥.日本城市化及其中心城市的空间结构模式[J].浙江经济,1997,3.2.高强.日本美国城市化模式比较[J].经济纵横,2002,3.3.范作申.日本高速发展时期的城市问题与对策[J].日本学刊,2004,4.4.顾杨姝.二战后日本人口城市化及城市问题研J].西北人13’,2006,5. 5.吴玉兰.日本城市建设中的市民参与机制——以关东关西地区为例[J]. 现代城市研究.2003.2.6.邹丽艳.日本城市化对我国的借鉴[J].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04,4.(作者单位:天津社会科学院)责任编辑:刘桂素。

浅谈日本现代设计对中国设计发展的启示

浅谈日本现代设计对中国设计发展的启示

8、坚持可持续发展:日本设计的环保理念值得中国设计师借鉴。在面对日 益严重的环境问题时,中国设计师应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将环保融入设计中。
9、弘扬民族文化:日本设计在追求现代化的同时,不忘弘扬民族文化。中 国设计师应深入挖掘本国文化资源,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相结合,以塑造独特 的中国风格。
10、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日本设计师善于与国际接轨,通过合作与交流来 提升自身的竞争力。中国设计师应加强与国际同行的合作与交流,从中获取灵感 和经验,以推动中国设计的进步。
1、注重简约与自然:中国的包装设计可以学习日本的设计理念,注重简约 和自然。在选择包装材料时,可以更多地考虑自然材料,如竹子、纸张等,并注 重纹理和颜色的选择。这不仅可以展示产品的自然之美,还可以让消费者感受到 产品的天然和健康。
2、突出文化性与独特性:中国的包装设计也可以学习日本的设计理念,突 出产品的文化性和独特性。例如,中国的传统艺术和手工艺品可以成为包装材料 的选择,使得产品充满了中国文化的气息。此外,中国的传统色彩、图案和符号 也可以被巧妙地运用到包装设计中,以增加产品的独特性。
二、关键词解读
1、日本设计:关键词包括简洁、实用、精致、极简主义、传统与现代的融 合等。这些关键词反映了日本设计的典型特点,如简洁实用、注重细节、传统与 现代的融合等。
2、我国现代设计:关键词包括民族特色、文化内涵、创新性、人性化等。 这些关键词反映了我国现代设计的追求方向,即在传承中华文化的基础上,兼具 创新性和人性化特点。
3、强调功能性与环保:中国的包装设计还可以学习日本的设计理念,强调 功能性和环保。例如,可以更多地采用可再利用或可降解的材料,以减少对环境 的影响。此外,包装设计还可以考虑产品的使用便利性和存储性,以满足消费者 的需求。

城市·色彩·印象

城市·色彩·印象

城市·色彩·印象作者:徐晨起来源:《建筑建材装饰》2019年第05期摘要:在城市规划及建筑设计中科学的使用色彩能塑造城市魅力。

通过对国内外城市标志色彩设计的案例分析,探求城市色彩的提取和运用方法。

城市色彩可以延续城市历史文脉,打造城市新形象。

城市色彩将成为新的城市名片。

关键词:色彩;建筑;历史;法国;成都;生态建筑色彩是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城市景观设计中的重要元素。

经济腾飞为今天的中国带来了更多形式的建筑设计。

越来越多的超级工程证明着中国建筑设计能力的进步和施工技艺的精湛。

色彩是城市留给人们的第一印象,而一些城市在包容扩大后,城市色彩变得繁杂无序。

这些城市少了一丝情怀,在城市规划及建筑单体设计上依旧缺乏一个能够彰显地域特征和文化积淀的底色。

在法国、日本、奥地利等国家,城市的色彩设计给人以温馨、舒适、典雅之感,整座城市在历史与现代的交融中充满文化意蕴。

城市色彩规划最具影响力的国家是法国,它也是世界上最早做色彩规划的国家。

浪漫巴黎的老城区罗列着大量珍贵的历史建筑,在色彩规划与设计上,无论是历史古迹还是普通民宅(除埃菲尔铁塔、蓬皮杜中心等现代建筑),都要遵守色彩规划部门的要求:建筑外墙以高雅秾丽的奶酪色系粉饰,屋顶则以深灰色粉饰。

奶酪色系与深灰色系就成了巴黎的标志色彩,也使得巴黎在欧洲众多城市色彩建设当中显得出类拔萃。

巴黎色彩规划与建设上最大的特点是既尊重城市的文化传统,又能够结合自身地域、城市功能以及发展需要予以特定的色彩建设。

日本最著名的环境色彩规划大师吉田慎悟先生曾表示:中国的建筑色彩规划水平正在与国际间缩小差距,日本等一些国家的经验或许能给中国的建筑色彩规划以启示。

日本在城市色彩规划方面确实有诸多举措:(1)随着日本国内要求城市个性化的呼声愈强,其政府适时颁布了由色彩协会参与创制的《景观法》,以法律的手段维护城市色彩的协调应用,约束不科学的色彩使用;(2)相关部门还通过科学调研、市容航拍对比等手段,让每个城市都形成一个自己特有的,也是最适合自己的色彩搭配原则;(3)日本设计师把摄像探头放在墙上,电脑程序会显示相应的数字化的颜色编码。

浅谈日本设计对中国现代设计的影响

浅谈日本设计对中国现代设计的影响

CULTURE AND DESIGN浅谈日本设计对中国现代设计的影响李柳军(广西外国语学院,广西,南宁530000)摘要:在世界东方,中国和日本都是很重要的国家,不论从地理位置还是文化渊源都互有影响。

在现代设计的发展上,日本已经取得非常大的成就。

通过对现代日本设计发展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学习的地方,我们可以通过学习经验来更好地促进我们设计的进步。

设计对于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设计之路,是我们要不断努力的。

关键词:日本设计;中国现代设计;影响中图分类号:J 5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602(2019)21-0075-01作者简介:李柳军(1997-),女,汉,广西省梧州市人,广西外国语学院艺术设计学,本科。

1日本设计的发展历程日本设计的发展从战后50年代起步,从形成自己的风格到逐渐的赢取国际市场再到成为设计的潮流,仅仅经历了几十年。

取得的成就是令世人赞叹的。

50年代战后日本在重建中起步,这时期他们广泛的吸取西方国家的设计技术、方式和经验。

在美国的支持下,经济和工业都得到了很大发展。

这些极大的促进了日本工业设计的发展。

在20世纪60年代,日本的设计技术成熟,在此基础上,设计师开始融入日本的民族元素,引起了国际设计界的关注。

美国“工业设计”杂志和瑞士“Stying”杂志先后发表了对日本工业设计的系统介绍。

在此基础上,日本逐渐进入到现代设计的舞台。

到了70年代,日本的工业设计已经占据大部分市场。

从家用电器、照相机、摩托车、汽车等方面。

日本的设计产品不仅品质上过硬再设计风格上也美观大方,因为性价比高而受大众青睐。

发展到80年代日本设计界设计眼光更加的深远,成为亚洲地区新的国际设计中心。

2日本设计的特点日本是一个四面环海,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在对自然灾害的抗争中养成了日本民族坚韧不屈的性格。

日本的国土面积狭小民族单一,但是它们具有十分能包容的性格,能融合世界各方面的文化种类。

国际经验丨日本的城市色彩规划方法规划头条

国际经验丨日本的城市色彩规划方法规划头条

国际经验丨日本的城市色彩规划方法规划头条是清华同衡科技情报室的一支国际情报研究小分队,旨在通过国际城市最前沿、跨领域和持续化的经验研究,为各级政府和各类机构提供个性化信息定制和咨询服务。

日本的城市色彩规划21 世纪后,日本强调对都市景观的整体保护,2004年通过了《景观法》。

根据《景观法》各地出台了都市景观计划,城市色彩规划便是都市景观计划的一部分。

《景观法》中关于城市色彩的强制性条款,则为城市色彩的控制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支撑。

第一部现代意义上的色彩规划是在东京市政府的委托下,由日本色彩研究中心邀请菲利普·让·朗克洛教授主持的东京城市色彩规划。

在之后的近半个世纪,日本色彩研究中心基于朗克洛的方法,开展了日本全国范围内的色彩规划实践,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色彩调查研究规划方法,并将色彩作为景观视觉要素纳入传统建造物保护的领域,成为为现代城市色彩规划领域的排头兵。

日本色彩研究方法于朗克洛方法的对比来源:柯珂. 北京旧城城市色彩规划研究[D].清华大学,201501奈良的城市色彩景观控制1、奈良市景观计划奈良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及与其一体的自然环境和都市景观。

以奈良市景观计划为例,强调对都市、文化、历史、自然四个层面的景观进行保护,以建设丰富绿色环境中历史与生活交错的奈良为最终目标。

该计划根据不同地区的景观特点将奈良分为 4个地域、9个区域和2条景观轴,并划定了详细的景观形成重点地区。

奈良市的景观构成模式图来源:奈良市厅.奈良市景観計画[EB/OL]奈良市的景观构造来源:奈良市厅.奈良市景観計画[EB/OL]在控制方法和策略上强调通过行为限定、影响评价、设计导则、审批流程等方式对大规模建设行为进行引导和景观形成重点地区的建设行为进行控制,同时通过设计导则对广告牌加以规范引导。

而奈良市色彩导则便是这些设计导则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广告牌的色彩导则和9个不同区域建筑物的色彩导则。

导则主要从色相、明度、纯度三个方面对建筑物外立面和屋顶的色彩范围进行了规定。

日本城市色彩规划条例中的规划要点解析

日本城市色彩规划条例中的规划要点解析

日本城市色彩规划条例中的规划要点解析Analysis of Planning Points in Regulations for UrbanColor Planning of Japan庄怡上海工程技术大学201620摘要:日本将城市色彩作为展示城市风貌的重要因素之一,沿用色彩地理学的规划方式,将色彩与城市的特色与风貌紧密结合,对城市色彩进行相对较为完善的规划。

至今,日本将景观法作为重要指导,以国-县-市-区的模式,通过层次性的规划方式对城市色彩进行规划并各自具备其完整的城市色彩导则。

本研究对已公布的日本城市色彩规划条例及城市色彩导则进行研究,分析与总结其城市色彩调控中所涉及到的规划要点以及对应的管控办法。

结合城市的“协调”与“特色”两大主题,浅析日本城市色彩规划要点给予国内城市色彩规划的启发。

Abstract:Japan regards urban color as one of the important factors to show the urban style.And it follows the planning method of color geography,closely combines the color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features of the city,and makes relatively perfect planning for urban color.As of today,Japan has taken the Landscape Law as an important guidanee to plan the urban color in a hierarchical way with the mode of "country-county-city-district",and there are different complete urban color guidelines respectively.This paper studies the published regulations for urban color planning and guidelines of urban color of Japan, analyzes and summarizes the planning points and corresponding control methods involved in the urban color bined with the two themes of urban coordin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ain points of urban color planning in Japan and tries to provide illumination to domestic urban color plan ning.关键词:色彩规划;城市风貌;日本色彩;区域色彩Keywords:color planning;urban landscape;Japanese color;regional color引言:从文人所造的苏州园林开始,到故宫展示出的宫殿艺术之美,都以色彩为重要的设计元素,在建筑中展示了区域的文化底蕴及特色风貌。

日本《景观法》对我国城乡风貌与景观资源空间管治的启示

日本《景观法》对我国城乡风貌与景观资源空间管治的启示

中观尺度,缺乏对微观层 面各 类景观要素的控制 引导,
因此规划的可操作性较 差成了实践过程 中的 手问题。 棘
日本 自2 0 开始施行 * 0 4年 景观法》以来,在城 乡风貌
管理和 制 方面 控 等 取得 了良 好的效果 本文通过解读 日
本 《 景现 法》 的相关 内容, 以期对我国的景观资源空间
责的 架构 中,包 括景观规 划( 景观重要构 筑 物、景观重 要树木 、 景观 重要公共设 施、 景观农 业 振兴 区 域维护计划) 景观 、
协议、景观管理机构、景观地区 准景观 地区五大项目。 景观法 立法 目的是为 了促进城市 与乡村形成 良好 的景观,推
针对区 的 域 类型 、 位置、面 积等进行构筑
、自n ^ aHa nn o ig XuⅪ a e oll
g l l t C hn seln c e um l ] ie c a ds ap r em a g c na emen dplnnn t an a igsy t sem i Jg n e ndasu b i ̄ ona ee aes an hs h s s a gig b hi r anz cc lr t dt i a
内容进行相关的规 划,甚至有的城市开始尝试城市色彩 规划等专项研究。但是, 由于这些规划多停留在宏观或
得日本在 城市建设方面取得 了 大 较 发展.但更 多 地倾 向 于实用 功能[ ,景观营 造没有引 足 起 够垂配 环境问 题异
常突出。在2 0世纪 8 0年代的相关文章中,有学者用 “ 岛 屿与天堂的自我毁灭”来描述当时日本的环境状况[ 。为 3 1
目 1 日本 景 现 绿 三 法 体 系 框 粲
目 M nsty o Ln i i r f a d. If a t u t r ad r n o r pn Ess 1 s f t e ‘ h e L w n r s r c u e r T a s o tofJaa tb]ho h Tre a o adcb N L n s a e 0删 G e n r . 2 0 reey 04

日本城市色彩营造研究

日本城市色彩营造研究


f I 舯
l 帮 噼 I 弹 砗 I I l
的营造 方式有着决定性 的影响 .而天空 、土地 山川 I 、森林等又是整个城 市的背景色彩 ,两者结
合 就给 城 市色 彩构 成 相对 稳定 的 色彩 基调 ( 图


Me t r o p o l i t a n T o k y o ,t hi s p a pe r i n t r o d uc e s t h e
素 对 城 市 色 彩 的 形成 也 产 生 了不 可 忽 视 的 影 响 ,
【 中图分类号】T U 9 8 4 【 文献标识码】A
斓绚丽又和谐 统一的色彩给城市 带来 无限生机 的 同时也为城市 增添 了一份独特 的魅 力。一座有着
悠 久 历 史 和 文 化 底 蕴 的 城 市 定 会 形 成 具 有 强 烈 地
协 调 .在 经 过 多 年 的 使 用后 便 成 为 当 地 人 集 体 认
p u t f o r wa r d s o me b e n e i f c i a l s u g g e s t i o n s f o r Ch i n e s e
pl a n ne r s .
定位 、逻辑 框架、操作 方 法和创新 手法 ,探 索其
中成功 的经验特 点 ,希 望能值得 国内业界借 鉴和
学习。
1 日本城市色彩 的发展历程
1 . 1 地域性城市色彩形成阶段
这一阶段是城市 景观的萌芽时期 ,城市色彩 也 处于形成和积 累的阶段 ,是人类活动和 自然环 境 相互影响 的映射 。首先 是 自然环境的影响 .城
当地群 山环抱 、冬季 多雪 ,特 殊的 自然条件
J a p a n e s e e x p e r i e n c e , i n c l u d i n g t h e o b j e c t i v e s , t h e

论日本现代设计审美对当代中国设计的启示

论日本现代设计审美对当代中国设计的启示

论日本现代设计审美对当代中国设计的启示作者:刘明明黄华明高鑫君来源:《工业设计》2021年第07期摘要:日本通过对西方进行不断学习,日本现代设计逐渐发展起来。

在学习西方设计模式的同时,并没有完全照搬西方的设计模式,而是形成了属于自己的一种独特的设计风格。

本文主要从食器、服装、建筑三个方面来阐述日本现代设计审美,总结出日本现代设计审美对当代中国设计的启示,以期促进当代中国设计的进步和发展。

关键词:日本现代设计 ;审美 ;当代中国设计中图分类号:J5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码:1672-7053(2021)07-0083-02Abstract :Through Japan's industrialization and continuous learning from theWest after the war, Japanese modern design gradually developed. While learningWestern design patterns, they did not completely copy Western design patterns,but formed a unique design style and design characteristics of their own. This articlemainly elaborates the Japanese modern design aesthetics from three aspects offood utensils, clothing and architecture, summarizes the enlightenment of Japanesemodern design aesthetics to contemporary design in China, and promotes theprogress and development of contemporary design in China.Key Words :Japanese Modern Design; Aesthetics; Contemporary Design in China作为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日本的现代设计在国际上具有举足轻重的的地位,并在一定程度上驱动和影响着全球设计的趋势,在国际市场上无论是精巧、时尚的 SONY WALKMAN,还是精美绝伦、古色古香的日本传统陶瓷、漆器设计,都给世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

国外城市色彩规划研究

国外城市色彩规划研究

国外城市色彩规划研究 Revised by Petrel at 2021国外城市色彩规划研究1800~1850年间,意大利都灵市政府在当地建筑师协会的建议下,委托该组织负责对全城色彩进行了全面规划与设计。

1845年,建筑师协会向公众发表了近50年的研究和实践成果——城市色彩图谱,这些色彩都被编号,以此作为房主和建筑师协会成员进行房屋重新粉饰的参考,这项城市色彩计划被列入了正式的政府文件。

1978年,都灵理工大学的乔瓦尼.布里诺教授主持了该城市的色彩风貌修复工作,都灵城市色彩又焕发了新的生机。

20世纪70年代法国色彩学家让.菲利普.朗克洛(Jean-Philippe Lenclos)第一个从色彩的角度向当今工业社会提出了保护色彩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问题。

朗克洛率先提出了“色彩地理学”的概念,他认为:一个地区或城市的建筑色彩会因为其在地球上所处的地理位置的不同而大相径庭,这既包括了自然地理条件的因素,也包括了不同种类文化所造成的影响,即: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方面的因素共同决定了一个地区或城市的建筑的色彩。

朗克洛的色彩理论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认同,对于世界各地的色彩研究机构的研究工作具有深远的影响。

1961年和1968年,法国巴黎规划部门完成了对大巴黎区规划的两次调整。

今日巴黎的米黄色基调就是形成于那个时期。

日本对城市色彩有着较早的管理和规划意识。

日本色彩规划中心(Color Planning Center)是日本乃至亚洲地区最主要的针对城市环境色彩的研究机构,该中心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为日本的城市管理部门研究制定“城市建筑色彩实施法令”。

日本色彩规划中心的工作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借鉴了让.菲利普.朗克洛的方法,但在实地色彩采样中使用了电子彩色分光测量仪器,为该地区未来进行建筑色彩的规划和设计提供更加精确的现状数据库,也使设计成果能够得以准确的表现。

日本的每一座城市,政府都免费向建筑商提供《城市色彩规划指南》。

探讨以绿色为导向的智慧社区理念对我国城市更新的启示——以日本横滨市为例

探讨以绿色为导向的智慧社区理念对我国城市更新的启示——以日本横滨市为例
2)构建社区智慧能源系统 在各个智慧住宅单元中建设自然资 源发电系统 ,充分利用自然能源(风能、太 阳能 、水能)。各智慧住宅之间相互连接 在一起 ,形成社区内和社区之间的电力系 统 ,将自然资源发电系统和蓄电池动态联 动 ,使整个社区的电用量控制在一定范围 内 ,减轻社区对社会资源的依赖。利用这
41
1)更新设备 、结合公共服务 ,使生活 更智能 、更现代
目前 ,我国仍有部分社区的智慧设施 不够完善 ,因此应首先保障人们日常生活 的便利性与舒适性 ,智慧社区建设可以结 合智慧医疗 、生活关怀等 ,让智慧社区融 入居民生活之中。智慧社区结合公共服 务 ,使居民的生活更加智能化、现代化。
2)因地制宜建设绿色智慧社区 当前 ,我国部分农村地区安装光伏发 电等自然资源发电装置 ,以一种安全无污
2 日本横滨市智慧社区
横滨市作为日本东京都市圈的重要 城市 ,位于日本中南部。经济发达 ,人口
密集 ,是仅次于东京市的人口最多的市级 行政区。因此 ,引入以绿色为导向 、可持 续发展的智慧社区建设理念对该市的长 久发展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在 2011 年大 地震和海啸之后 ,日本更加迫切的重视建 设智能和可持续的城市。近年来 ,横滨市 政府联合 87 家智能公司和组织加入横滨 市智慧社区建设计划 ,其目的是创建一个 安全舒适的社区 ,不仅仅是应用科技让人 们享受便捷的生活方式 ,而是让社区与自 然共存 ,让民众以管理者的身份使用能源 且不对环境产生消极的影响。其理念如 图 1 所示。
1 引言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快速发展 ,城 市人口迅速增长 ,新城区建设不断增多 。 与此同时 ,新老城区生活环境不平衡的问 题也逐渐显现出来 ,老城区急需城市更 新。城市更新是提升城市品质的有效措 施 ,也是打造幸福城市和活力城市的重要 举措。而社区作为城市的最基本组成单 元 ,在城市更新中具有重要地位。本文结 合智慧社区理念的发展热潮 ,以日本横滨 市为例 ,探讨以绿色为导向的智慧社区理 念的应用 ,并结合我国国情 ,探讨其对我 国智慧城市更新工作的经验与启示。

城市色彩规划初探

城市色彩规划初探

城市色彩规划初探摘要:城市色彩不仅影响着人居环境质量和城市居民生活质量而且是影响,一个城市美观度的重要因素。

然而近些年来。

我国城市在高速发展及扩容过程中缺少对城市色彩的指导, 各城市彼此模仿,致使很多城市建设缺乏鲜明个性, 历史脉络丧失殆尽,视觉污染问题遍布每个角落, 给城市形象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城市色彩问题, 不断美化、优化城市人居环境质量。

城市色彩规划是城市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本文探讨了城市色彩规划的意义,对城市色彩规划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城市,色彩规化,色彩污染中图分类号:g322.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城市色彩直接反映了城市的历史文脉和整体风貌, 是城市特色与品位的重要标志,是城市魅力的重要构成, 也是城市性格的一种符号。

所谓城市色彩即指城市公共空间中所有裸露物体外部被感知的色彩总和(城市地下设施及地面建筑内部装修与城市色彩无关; 地面建筑物处于隐秘状态的立面, 其色彩无法被感知, 也不构成城市色彩)。

城市色彩由自然色和人工色(或称为文化色)两部分构成。

城市中裸露的土地( 包括土路)、山石、草坪、树木、河流、海滨以及天空等等, 所生成的都是自然色。

城市中所有地上建筑物、硬化的广场路面、交通工具、街头设施、行人服饰等等, 都是人工产物, 所生成的都是人工色。

1.城市色彩规划的意义城市规划是人类为了在城市的发展中维持公共生活的空间秩序而做的未来空间安排的意志。

成功的城市色彩规划能够极大地提升一个城市的总体形象及魅力,并使其具有巨大的无形资产价值。

从本质意义上,城市规划是人居环境各层面上的、以城市层次为主导对象的空间规划。

在城市规划中,色彩可以展现出一个城市风貌和性格,是建立个性化城市的基本条件。

以下几个方面可以充分说明城市色彩规划的意义:1.1 城市色彩规划影响城市人居环境质量色彩不仅是城市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

城市色彩深刻的影响着居民的心理状况。

世界文化融合对中国现代设计的启示

世界文化融合对中国现代设计的启示

世界文化融合对中国现代设计的启示当今世界,日本的设计一直名列前茅,独树一帜,同时文化创意产业十分发达。

中国与日本同为亚洲国家,同属于东亚文化圈,因此日本这一设计强国的设计理念对中国设计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日本设计简述(一)日本现代设计的发展史1868年,日本开启明治维新,随着国门打开,一大批新鲜的事物和新奇的思想理念从西方流入。

也就是在这时,日本人对于工业设计开始产生一定认知。

当然,文化的传输是双向的,西方的设计理念也开始受到日本文化的影响。

例如,工艺美术运动下的设计风格就含有日本式的平面设计特征。

而后,随着日本对西方学习的逐步加深,日本人的生活方式不断改变,设计产业也受到影响。

此时日本的设计还极为稚嫩。

但是,日本是一个极会借鉴学习的国家。

无论是受工艺美术运动影响的民艺运动还是之后部分设计家去德国魏玛包豪斯交流学习,都为日后日本这一设计强国的形成打下重要基础。

日本不断地汲取世界各国优秀的设计理论,学习并发展,但是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受政治因素和环境影响,日本对设计的探索被迫终止。

1945年,日本战败。

1950年以后,随着战后经济的恢复,日本完成工业化进程,成为制造强国,日本的设计随之迅速发展。

20世纪80年代末,日本的设计已经非常成熟,日本最终成为设计强国之一。

(二)日本设计的特点1.为人设计日本设计十分强调为人设计,讲求以人为本。

这一点无论是在日本的导识系统上还是日常使用的产品包装上都有体现。

日本的导识系统与其他国家有着很大的区别,更倾向于用图案、色彩、图标来代替文字。

这一点使得外国人或者有障碍人群能够无障碍地了解信息。

除了交通提示牌等公共基础设施以外,日本还将此特点运用到产品包装设计上。

对比西方类似产品的包装设计,日本的包装总会用图像标示出重要的使用要点,便于消费者使用。

特别是对外国消费者来讲,避免了用翻译软件长篇翻译使用说明的麻烦。

除了对于产品包装的图像化运用,日本更强调无障碍设计。

日本户外广告牌匾标识管理见闻与启示

日本户外广告牌匾标识管理见闻与启示

历史风貌街区保护完整行审查,确保户外广告牌匾标识与建筑、环境相互协调,对重点区域户外广告牌匾标识规划设置进行严格把关。

申请人须向评审委员会提交户外广告或牌匾标识所处位置的街区平面图、建筑物立面图和俯视图、样式设计图和国际通用色谱标示的色彩图等。

审查通过后,业主须严格按照批准内容实施。

对于未按规划建设、影响城市景观、存在安全隐患的户外广告,城市管理部门将责令整改或拆除,并对设置人处100万日元(约6万人民币)以下的罚金,情形严重的可以处1年以下有期徒刑。

四、户外广告牌匾标识规范工作启示(一)整合现行规范标准。

目前,我市户外广告牌匾标识管理依据的是《北京市市容环境卫生条例》以及7部相关的规范、标准。

这些规范标准最早的颁布于2004年,已不符合当前社会发展和城市管理要求,已不能完全满足当前管理需要,应按照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和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要求,组织对我市现有户外广告牌匾标识规范标准进行全面梳理,修订完善相关内容。

以城市景观美为根本出发点,对户外广告牌匾标识的设置位置、体量、形式和色彩等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进一步明确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执法等部门职责和相关罚则,为户外广告牌匾标识规范管理工作提供支撑。

(二)坚持规划先行。

现行的《北京市户外广告和牌匾标识设置专业规划》是2004年发布的,现已不适应当前首都城市发展的新要求,应按照新颁布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要求进行重新修订,明确“禁设区、严格控制区、一般控制区、适度设置区”和不同区域户外广告牌匾标识的数量、密度、布局、位置、体量、风格、色彩和照明方式等控制要求,确保每一处户外广告牌匾标识与城市环境景境相宜。

同时,对于新建建筑,规划部门应将牌匾标识设置同步纳入规划设计。

在街巷环境整治提升中,应根据街区风貌和功能,同步制定户外广告牌匾标识专项规划,使户外广告设置与城市区域功能相适应,与城市区块人文特色相结合,与周边环境和城市景观相协调。

日本Acrade商店街对我国传统街区改造的启示

日本Acrade商店街对我国传统街区改造的启示

1 Acrade的概述A rc a d e,原义是指由支柱支撑起来的连续拱廊所覆盖的步道。

世界范围内类似的空间形式还包括法国的passages ①(图1),意大利的portico ②(图2),以及中国的檐廊(图12)和骑楼(图13、14)等。

现在多见于日本城市的繁华商业中心地段,日本建设省设置基准中对于A rc a d e 商店街的定义是:为了遮阳或挡雨雪,在道路上空相当长的区间内设置的连续的建筑物、构筑物或其他设施。

它按空间形态分为覆盖道路整体的全盖式(图3)和仅覆盖人行道的片侧式(图4)两种。

2 研究意义与背景近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

对于旧城的改造日本A c r a d e商店街对我国传统街区改造的启示The Inspiration of Japanese Acrade to Transformation of the Traditional Street in China何柯 齐康 王成康HE Ke QI Kang WANG Cheng-kang文章编号:1009-6000(2011)01-0049-05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B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项目“东方现代建筑研究”(项目批准号:50878042)日本现代建筑论文分项。

作者简介:何柯,东南大学建筑研究所在读博士生,研究方向为建筑设计及其理论;齐康,东南大学建筑研究所所长,国家级建筑设计大师,中国科学院院士,法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王成康,日本九州大学人间环境学院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城市规划及其理论。

摘要:日本商店街的发展变化是日本城市现代化进程中的成功案例之一,它的产生发展过程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而进化,我国的骑楼以及檐廊与它有许多相似之处,文章通过剖析它从传统商店街一步步发展变化至今的过程,期望能为我国的传统街区改造带来一些启示。

关键词:Acrade;商店街;骑楼;檐廊Abstract: The evolution of Japanese Acrade (Business street) is one of the successful development cases in Japanese urban modernization process. Japanese Acrade usually kept steps with the change of people’s lifestyles and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It has so many similarities with the building overhang and Eaves gallery in China. This article attempts to analyze the process of how Acrade developed step by step from a traditional shopping street to a modern Business street, and bring some inspiration for modern transformation of the traditional streets in China.Key words: Acrade; business street; the building overhang; eaves gallery图1 法国巴黎的passages图片来源:/articles/2010/08/05/once_and_future_passages.html 图2 意大利圣卢卡的portico图片来源:/travel/citybreaks/4223609/Bologna-city-guide-top-five-sights.html图3 日本熊本市的全盖式商店街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久前,由中国流行色协会副会长、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宋建明教授主持的“杭州城市色彩规划研究”总体设计方案轰动全国。

近百家媒体争相报道这一“为城市寻找特征色”的新鲜事。

然而此项实践早在20年前日本学者就已涉足。

这个在当时同样产生轰动效应的大型建筑群位于日本神户的兵库县,设计主持者是当今日本最著名的环境色彩规划家——吉田慎悟先生。

他的主要任务就是运用“彩度控制法”为当地建筑提供色彩的标准设计。

“手法其实和宋老师(宋建明)的一样,只不过比他早而已。


在由中国流行色协会主办的2006年中国城市色彩论坛上,吉田慎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国的城市色彩规划水平正在与国际间缩小差距,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相对成熟的经验或许能给中国以一定的启示。

法办色彩垃圾
日本以前的城市规划主要考虑安全、节约等因素。

但随着要求城市个性化的呼声渐大,政府适时颁布了由色彩协会参与创制的“景观法”,以法律的手段对城市建设中不科学的色彩使用进行约束。

例如对破坏景观的色彩垃圾进行经济处罚等。

由此,城市建筑在色彩使用上日益离不开专业的指导,一个新兴的行业——“环境色彩规划家”应运而生。

吉田慎悟告诉本报记者,目前在日本从事建筑色彩设计不但能获得很好的商业回报,还是一个颇受尊敬的职业。

在日本东京,大型建筑项目动工之前往往要先对周边环境进行色彩调查。

他们认为,由于大型建筑群周期很长,使用的色彩也很多,如果没有一个总体规划,就会很杂乱。

而且除了颜色协调外,在建筑形式上日本也很注重整体的和谐。

20世纪70年代,欧洲城市建筑曾经历过“花哨用色”的一个阶段。

建筑师出于“反传统”的目的,将鲜艳的色彩组合应用于单体建筑,使其与周围构成强烈对比,从而达到“突出自我”的目的。

这股旋风也曾一度波及日本。

吉田慎悟坦陈,“日本的城市在使用色彩方面也曾走过弯路:以往我们进行建筑色彩设计时,总是考虑建筑单体比较多,而忽视了它与周边环境的搭配、协调。

”建筑师为了标新立异,往往不惜以破坏总体景观为代价,使用“暴力色彩”。

这种理念一旦流行的结果,便是制造了众多的色彩垃圾和视觉污染。

“色彩丰富的建筑刚建成时往往很好看,但在经过一段时间的雨淋风化后,就会因退色而变得难看,让人产生审美疲劳,维护起来也颇费周折。


吉田慎悟说,在走过滥用色彩的阶段以后,日本开始重视城市色彩的综合规划。

他们通过规划立法和科学调研等手段,“让每个城市都形成一个色彩搭配的原则或者潜规则,让大家默认或遵守。


“城市色彩需要规划,但并不是说要将城市建筑统一成一个颜色,而是在一定规律的指导下科学使用颜色。


让吉田慎悟感到自豪的是,日本公民的守法意识比较强,一旦制定好规则,人们都会照此操作。

“不会为了突出设计师的独创,而不惜破坏周围的颜色系统,制造色彩垃圾。


精确找到“特征色”
日本的一些大型城市目前已经建立了相对规范的城市色彩应用原则。

大体上说,这些原则包括:要尽量寻找色系相近的颜色搭配,这样看起来比较和谐;在整体色调统一的基础上,对颜色进行丰富和扩展——如果颜色太过于统一,可能会显得枯燥和乏味,那么就不妨在局部添加一些色彩变化,既照顾整体和谐,又使建筑不乏活力。

在共同的理念指导下,设计师们普遍形成一种共识,认为一个地区总有一些可供挖掘的“特征色”。

这些“特征色”与当地所特有的土壤、沙石、花草、树木以及建材有关。

因此在今天的日本,建筑很不习惯使用花哨的颜色,而是倾向于选用与当地环境、气候、原材料相匹配的颜色。

譬如日本东京附近的某个乡村建筑,建筑师会考虑这个地区冬天积雪很大,为此屋顶的坡度要设计得很大,并采用灰色调。

如此,淡灰的屋顶,斑驳的木质门窗和灰白的天际线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在色彩上实现了和谐。

再比如东京河岸边的一个建筑群,一侧朝向河流,一侧朝向城市。

按照色彩规划的原则,建成后的建筑群实际上会呈现两面风格——朝向河边的颜色明亮一些,朝向城市的则呈暗色。

最为重要的是,在这个建筑上应用的颜色,都是从周边自然环境中采集到的。

这一科学的用色原则是建立在相当精确的色彩调查基础上的。

以吉田慎悟为代表的日本设计师们对近20年来建筑外墙的颜色进行过广泛搜集和集中分析。

他们还发明了一些高科技的装置——把摄像探头放在墙上,电脑里就会出现相应的数字化的颜色编码(在这之前他们使用的是色卡,靠在墙上用肉眼进行分辨)。

在对建筑色彩总体分析以后,就会得出一个图表——东京地区的城市“色库”就形成了。

例如从色库中可以看出,橘红色区域集中了东京82.5%的建筑,这就说明,在东京绿色、蓝色和紫色的建筑就是与城市整体不和谐的,需要慎用。

在经过这样的调查后,就形成了一些数据,由城市主管部门将其制作成“建筑色彩使用指南”,发放到设计师手中,再由设计师把这些搜集到的色彩数据运用到一些地区今后的建筑色彩设计中,为其提供色彩使用依据。

“在确定一个地区的特征色之前,对当地色彩进行深入调查是相当重要的。

”吉田慎悟说,“建筑不能过分关注单体的色彩使用,而是要和周边横向比较。


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
吉田慎悟曾对东京地区自然的色彩比如树木、石头、土壤进行了测试。

结果令他吃惊地发现,东京目前城市色彩的主体范围和它所处的自然环境的色彩范围是很一致的。

“无论是建设一条街道,还是一座城市,它都有历史的连续性,我们要强调用色彩表现出来。


吉田慎悟说,在日本,虽然城市建筑的色彩是由不同的设计师自由设计的,但是出于一种共同的理念,大家都会自然而然的去和自然界取得某种联系。

“这也就是中国人常说的师法造化。


在他看来,中国也是一个很重视自然色彩的国家,最令他感动的是中国的丽江和苏州。

丽江古城灰瓦白墙,形成了当地的特色。

苏州城则由不同形式的建筑组合成团,在颜色使用上注重取材自然,使建筑的颜色和当地土壤的颜色可以形成一个完美的结合。

“中国只有这样的城镇才能吸引外国人来游览。

”吉田慎悟充满诗意地表达他的见解:“鲜艳的花朵总有凋谢的一刻,最后终将回归大地。

惟有从大自然中吸取母色,才会令作品充实。

大自然是我们最好的老师。


吉田慎悟还告诉记者,目前在日本建筑界开始流行一种“协作”。

这种协作是从建筑家到园林专家、到灯光、色彩专家,都在设计初期就开始合作。

大家共同来确定建筑的设计风格。

比如园林设计家在选用花卉、树种时,就要考虑它们的颜色是否与建筑的色彩搭配和谐。

用这种方法合作建成的新兴街区,最有代表性的是东京附近千叶县的木樟街区(音)。

让吉田慎悟感到高兴的是,这种“协作”的趋势在中国建筑界也开始流行起来。

2002年,吉田慎悟曾参与了中国东北城市——盘锦市的旧城改造,为其主持色彩设计。

“今后与中国的这种协作会越来越多。

”吉田慎悟肯定地表示,中国的城市色彩规划正在逐渐与国际接轨。

2006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