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双边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化解策略
中欧经贸关系发展趋势及应对
中欧经贸关系发展趋势及应对作者:王莉来源:《学术探索》2013年第04期摘要:中国与欧盟拥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这使得中欧双方都把对方视为重要贸易伙伴,双边经贸关系的发展也保持着良好势头。
但在欧盟与中国的经贸关系发展中一直存在各种各样的摩擦和问题,对此中欧双方都需要进行调整,在寻求化解双方矛盾中能够达成共识。
本文通过对中欧经贸关系的现状和特点进行分析,分别从中国和欧盟两个角度的利益诉求着眼,对中欧经贸关系的发展趋势做出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中欧;经贸关系;发展趋势;应对策略中图分类号:D8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23X(2013)04-0034-062010年11月,欧盟委员会发布了名为《贸易、增长和世界事务》的战略文件,描绘了未来几年欧盟的贸易政策框架。
与上一份欧盟贸易战略相比,新贸易战略在迫使贸易伙伴开放市场和维护欧盟企业利益方面表现出更强硬的姿态,被众多媒体认为更具有攻击性。
该报告提出,中国既是欧盟的主要挑战,也是主要机遇所在。
在《里斯本条约》生效后,欧盟的政治一体化上升到一个新水平。
这份战略文件的出台预示欧盟贸易政策总体上会趋于强硬,而中欧贸易本就摩擦不断,认真分析并积极应对这一新的变化,对于促进中欧经贸合作健康发展,为中国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国与欧盟经贸关系现状(一)贸易方面中欧互为对方重要的出口市场。
根据欧盟统计,2009年,欧盟是中国最大的出口目的地,占中国出口的204%;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占中国贸易总额的173%。
中国(不含中国香港)是欧盟的第三大出口目的地,占欧盟出口的75%;是欧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占欧盟贸易总额的129%。
从我国的统计看,2010年,我国与欧盟的贸易是2001年(全年)的57倍。
其中,我国对欧盟出口是2001年的69倍,进口是2001年的42倍(见表1)。
表1 中国对欧盟贸易统计(亿美元、%)年度进出口额同比增长出口额同比增长进口额同比增长顺差2001(15) 7663 110 4091 71 3572 158 5192002(15) 8675 132 4821 179 3854 79 9672003(15) 12522 444 7216 497 5306 377 19102004(25) 17729 334 10716 367 7013 287 37032005(25) 21731 226 14371 341 7360 49 70112006(25) 27230 253 18198 266 9032 227 91662007(27) 35615 308 24519 347 11096 229 134232008(27) 42558 195 29288 195 13270 196 160182009(27) 36409 -145 23628 -194 12780 -36 108482010(27) 43388 331 28231 333 15157 326 13074数据来源:中国海关总署、商务部网站。
中欧贸易摩擦现状动因及应对策略研究
中欧贸易摩擦现状动因及应对策略研究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中欧贸易关系在过去几十年中不断扩大和加深。
最近几年,中欧之间的贸易关系出现了一些紧张局势,贸易摩擦不断升级,给两者的经济关系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困扰。
本文将探讨中欧贸易摩擦的现状动因,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一、中欧贸易摩擦现状近年来,中欧之间的贸易摩擦不断升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美国单边主义政策对中欧贸易的影响美国自2018年开始采取了一系列单边主义政策,通过对进口商品征收高额关税来限制贸易,其中包括对中国和欧盟的产品。
这种做法导致中国和欧盟之间的贸易成本增加,贸易摩擦不断升级。
2. 中欧之间的贸易不平衡中欧之间存在着贸易不平衡的现象,中国对欧盟的出口额远远超过了进口额。
欧盟认为中国采取了一些不公平的贸易措施,如补贴中国企业、限制外资企业在中国的市场准入等,导致了贸易不平衡的情况。
3. 技术转让和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欧盟方面对中国要求进行技术转让和对知识产权保护的问题十分关注。
欧盟企业认为在与中国合作过程中,中国要求欧盟企业将技术转让给中国企业,并且对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缺乏有效措施。
二、中欧贸易摩擦的应对策略针对中欧贸易摩擦的现状,我们需要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以求化解贸易摩擦,维护两国的经济关系。
1. 加强对话与沟通中国和欧盟应加强高层对话和沟通,通过谈判协商解决双方在贸易领域存在的分歧。
只有通过对话和沟通,才能找到问题的根源,并寻求解决之道。
2. 深化双边合作双方应在贸易、投资、技术合作等领域深化合作,寻求共同利益。
通过加强双边合作,可以促进中欧之间的贸易均衡发展,减少贸易摩擦。
3. 促进自由贸易中欧应共同致力于促进自由贸易,反对任何形式的保护主义。
两国应加强合作,维护多边贸易体系,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
4.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中国应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欧盟方面也可以通过与中国展开更加深入的合作,加强对知识产权的监管,确保欧盟企业在中国市场的权益。
刍议中欧经济发展的现状及策略
刍议中欧经济发展的现状及策略中欧经济发展的现状及策略中欧经济合作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经历了30多年的发展,经过不断的深化,两个地区的互利合作不断取得共赢。
未来,中欧经济合作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本文将围绕中欧经济发展的现状及其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相应的策略。
一、中欧经济发展的现状1、中欧双边贸易快速增长中欧贸易快速增长,从2010年的3752亿美元增长到2019年的6884亿美元,是两地双边贸易最主要的来源,逐年增长,经济合作前景广阔。
2、中国对欧洲的投资持续增长从2010年至2019年,中国对欧洲的投资总额达到1363亿美元,建立了多个产业联盟,包括10家中欧工业技术联盟,17个产业合作平台,并已经形成了多个重点领域。
3、交通基础设施加强联系中欧班列、铁路、水路和航线等物流网络的建设,推动中欧贸易的便捷化。
4、扩大人员交流中欧间高层次人员交流,化解了中欧经贸合作的障碍,增进了两地友谊。
二、中欧经济合作面临的机遇1、全球范围内贸易战恶劣形势下,中欧贸易合作稳定发展。
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加剧,对中欧贸易产生了一系列的影响,但两地贸易合作仍在稳步扩大。
这对于中欧贸易发展亦是机遇,推动了中欧关系的深入发展。
2、数据经济加速发展,中欧经贸合作势头进一步提升。
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不断深入发展,数据经济成为各国争夺发展制高点的重要方向。
在这个大环境中,中欧政府加强了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和分布,支持企业推动数字化转型,为中欧贸易合作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三、中欧经济合作面临的挑战1、疫情的影响COVID-19疫情爆发以来,对全球经济发展造成了不小的冲击,中欧贸易合作也未能幸免。
疫情给中欧贸易带来的短期影响是制造业产能的下滑,交通物流的停滞以及消费者信心的削弱,但是短暂性的影响将得到逐渐修复。
2、知识产权保护在中欧经贸合作中,知识产权侵犯和保护问题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欧洲对知识产权保护要求比较严格,如果中方不能很好地保护欧洲企业的知识产权,将会对中欧经贸合作造成重大的影响。
中国对外贸易摩擦现状及对策
中国对外贸易摩擦现状及对策1. 引言在现代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之间的贸易联系日益密切,然而,贸易摩擦问题也随之增加。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贸易国家之一,在对外贸易中面临了诸多的摩擦和挑战。
本文将分析中国目前面临的对外贸易摩擦现状,并提出可行的对策。
2. 中国对外贸易摩擦现状2.1 贸易逆差问题中国当前面临的最主要的贸易摩擦之一是贸易逆差问题。
由于中国出口商品的价格相对较低以及出口规模的迅速扩大,导致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贸易逆差不断扩大。
这引发了许多贸易伙伴国家的担忧和不满。
2.2 贸易壁垒和关税限制许多国家实行贸易壁垒和关税限制,阻碍了中国商品的进入其市场。
这些壁垒包括关税提高、限制性质量认证等。
这对中国的出口行业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2.3 智力贸易纠纷问题智力贸易纠纷在当前对外贸易摩擦中也成为一个重要因素。
中国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导致了一些国家对中国的产品提起质疑并采取行动。
3. 对外贸易摩擦的对策为了解决当前中国面临的对外贸易摩擦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3.1 主动拓展多元化市场中国应该加强对贸易伙伴国家以外的市场的开拓。
这样可以减少对少数贸易伙伴国家的依赖,降低贸易逆差问题的压力。
同时,多元化市场还可以为中国企业提供更多的机会,有效应对贸易壁垒问题。
3.2 加强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通过加强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提高中国企业的产品质量和附加值,这可以减少贸易摩擦的潜在风险。
中国可以加大对研发和创新的支持力度,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人才,推动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
3.3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中国应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建立健全的法律体系和相关制度,同时加大执法力度。
这样可以有效应对智力贸易纠纷问题,增加国际伙伴对中国产品的信任度,减少贸易阻碍。
3.4 推动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中国可以主动推动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与其他国家签订更多的自由贸易协定,并积极参与国际贸易规则的制定和改革。
这样可以降低关税限制和贸易壁垒,提升中国作为贸易大国的地位。
欧盟经济的外贸政策与贸易争端解决
欧盟经济的外贸政策与贸易争端解决欧洲经济一直被认为是全球最重要、最具影响力的经济体之一。
欧盟作为欧洲国家的政治和经济联盟,在国际贸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由于全球化的发展和国际贸易的复杂性,欧盟也不免遭遇贸易争端。
本文将探讨欧盟经济的外贸政策以及其应对贸易争端的解决方式。
一、欧盟的外贸政策欧盟自建立之初就致力于保护成员国的经济利益,实施了一系列的外贸政策。
首先,欧盟采取了关税联盟的形式,对外统一设立关税壁垒,以保护本国产业免受低价进口商品的冲击。
其次,欧盟还通过签订双边或多边贸易协议来促进与其他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
这些贸易协议不仅降低了关税,还解决了一些非关税壁垒和贸易限制。
此外,欧盟还通过贸易救济措施来应对不公平的贸易行为,如征收反倾销税、反补贴措施等。
二、欧盟的贸易争端解决机制尽管欧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保护本国经济利益,但贸易争端仍然时有发生。
为了解决各类贸易争端,欧盟建立了一套完善的解决机制。
首先,欧盟主张通过谈判和对话解决贸易争端。
对于与欧盟有贸易争端的国家,欧盟会积极与其开展谈判,通过协商达成共识,尽可能避免通过更强硬的手段解决争端。
其次,欧盟也积极参与世界贸易组织(WTO)的争端解决机制。
作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欧盟可以就与其他成员国之间的贸易争端提起诉讼,通过WTO争端解决机制来解决争端。
最后,欧盟还建立了独立的仲裁机构,如欧洲法院等,用于解决与欧盟成员国之间的贸易纠纷。
三、欧盟面临的贸易争端挑战然而,随着全球贸易的深入发展,欧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贸易争端挑战。
首先,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使得欧盟面临更多的贸易救济措施。
一些国家采取了不公平的贸易政策,如补贴本国产业、倾销商品等,对欧洲产业造成了不利影响。
其次,知识产权保护及技术转让问题也是欧盟面临的挑战。
一些国家存在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使得欧盟的创新产业受到威胁。
此外,一些国家对欧洲企业的技术转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增加了欧洲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压力。
中欧经济合作的现状与前景
中欧经济合作的现状与前景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国际经济格局的不断调整,中欧两大经济体之间的合作关系变得日益紧密。
中欧经济合作的现状和前景备受关注,也引起了广泛的研究和讨论。
本文将从贸易合作、投资合作、创新合作以及未来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论述,以全面解析中欧经济合作的现状和未来。
一、贸易合作中欧之间的贸易合作一直是双方合作的重要方面。
根据数据统计,2019年,中欧贸易额超过了7000亿美元,中欧互为重要的贸易伙伴。
双方间的贸易结构也日趋多元化,涵盖了机械设备、高新技术产品、农产品等多个领域。
此外,中欧之间的贸易往来也受益于双方签署的自贸协定,为贸易合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当前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中欧两大经济体的贸易合作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障碍。
双方政策的不稳定性以及市场准入的限制等问题制约了中欧之间贸易的发展。
然而,随着中国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和欧盟推动多边贸易体制,中欧贸易的前景仍然十分广阔。
二、投资合作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速,中欧两大经济体的投资合作日益密切。
中国已经成为欧洲重要的投资来源国之一,而欧洲也是中国对外投资的重要目的地之一。
中欧之间的投资合作涵盖了能源、制造业、金融等多个领域。
然而,随着中欧之间的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投资合作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方面,投资合作中存在着文化差异、法律制度不同、语言沟通等问题。
另一方面,双方在市场准入、投资保护等方面的不确定性也影响了投资合作的顺利进行。
尽管如此,中欧之间的投资吸引力仍然不可忽视,未来仍有巨大的合作潜力。
三、创新合作创新合作是中欧经济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全球两大技术创新中心,中欧在科技、教育、研发等领域的合作越来越紧密。
中欧创新合作涵盖了人才交流、科研合作、技术转让等多个方面。
此外,中欧也在人工智能、5G通信等新兴领域进行深度合作,共同推进科技创新的发展。
然而,创新合作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在知识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和创新层次等方面,中欧之间仍然存在差距。
中欧贸易摩擦原因分析和对策思考
中欧贸易摩擦原因分析和对策思考一、中欧贸易摩擦的深层次原因。
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以及产业转移是中欧国际贸易摩擦频发的深层次原因。
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过程中必然伴随着国际贸易摩擦。
生产的全球性和统一的世界市场在客观上要求各国具有趋同的各种市场制度、规则,而在目前和相当长的未来这是不可能实现的。
经济全球化与国际产业转移相伴而生,发达国家和地区向发展中国家实施产业转移,在全球化进程中欧盟的传统产业被逐渐转移到中国等发展中国家。
而传统产业对就业具有很大的吸纳能力,因此传统产业的转移造成了欧盟国家的失业和经济增长率下降,于是反对中国产品的声音甚嚣尘上,欧盟国家也因此对中国产品以各种理由设限。
同时,随着其比较劣势的传统产业不断向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转移,其具有比较优势的高新技术产业却出于技术保护而不向中国出口,最终必然会导致发达国家贸易逆差的产生,从而形成中欧间频繁的贸易摩擦,而在贸易摩擦中发展中国家始终处于被动地位。
1. 全球经济衰退导致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加深,从而加剧中欧之间贸易摩擦。
贸易保护主义是国际贸易摩擦的重要原因。
发达国家为了确保本国在国际市场上的既得利益和市场份额,总是采取某些限制进口或鼓励出口的措施。
本轮金融危机以来,欧洲经济受到较大影响,经济增长缓慢,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欧盟国家为了保护本地市场,借口安全、卫生和环境保护,大量采用新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安全标准、质量标准等技术壁垒不断加深,利用 WTO 中某些模糊性规则,设计贸易壁垒,滥用反倾销措施和保障措施,从而加剧了中欧之间的贸易摩擦。
2.中国内部经济结构发展不平衡,对外储存度高,加深了中欧之间贸易摩擦。
当前中国经济的内部不平衡主要表现为储蓄和投资出现失衡,投资和消费出现不协调。
中国居民一直保持高储蓄率、低消费率状态,而高储蓄率导致了高投资率,高投资导致的高产出在国内又找不到销路,只能靠出口来解决过剩的产能。
政府的出口导向政策又与投资不断相互促进,从而使中国经济的外贸依存度不断升高。
中国贸易问题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国贸易问题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贸易国之一,贸易对中国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然而,在不断增长的贸易规模背后,中国也面临着一些贸易问题。
本文将从汇率问题、知识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和贸易逆差等方面分析中国所面临的一些贸易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I. 汇率问题汇率是影响国际贸易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过去几十年来,人民币汇率处于强势状态,这使得中国出口产品变得更加昂贵,进口产品则变得更便宜。
这种情况导致了中国对外资本流入的增加以及贸易顺差的扩大。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国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逐步放松货币管制:逐渐开放金融市场和允许人民币在国际间自由兑换。
2. 稳定人民币汇率:通过实施稳定而有弹性的汇率政策来避免短期剧烈波动。
3. 推动结构性改革:通过转变经济增长模式,减少对出口的依赖,从而减缓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II. 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保护是国际贸易中另一个重要问题。
中国过去在这方面存在一些不足,包括侵犯知识产权、盗版和仿冒等问题。
这严重影响了外资企业在中国市场中的竞争力,并制约了技术创新和中国企业在全球市场上的发展。
为了改善知识产权保护状况,中国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执法力度:加大打击盗版行为以及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力度,并提高罚金和刑事处罚力度。
2. 完善法律体系: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并加快建立有效执行机构。
3. 鼓励自主创新:鼓励本土企业进行技术自主创新,注重知识产权保护的培养与宣传。
III. 市场准入市场准入是另一个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虽然中国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放宽对外资企业的限制,但在某些领域,外资仍然面临市场准入、行业限制以及不公平竞争等问题。
为了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中国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减少外商投资限制:通过放宽外国投资的市场准入条件和对外企业的注册和管理要求。
2. 创造公平竞争环境:加强反垄断执法力度,打击垄断行为和不正当竞争。
3. 提供更好的服务:通过优化投资环境、提升政府服务水平,吸引更多的外国直接投资。
2162 欧中经济一体化对中国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欧中经济一体化对中国的影响及对策分析前言欧洲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欧中经济一体化也越来越引人注目。
笔者将从欧中国际贸易的现状入手,分析欧中经济一体化对中国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欧中贸易现状截至2019年,欧盟与中国的双边贸易总额达到了7078亿欧元,其中,中国对欧盟的出口额为4068亿欧元、进口额为3010亿欧元。
欧盟对中国的出口额为1984亿元、进口额为4594亿元。
可以看出,欧中贸易关系是相互依存的。
欧中经济一体化的影响消极影响欧中经济一体化对中国的消极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我们的竞争对手增多。
欧洲的经济竞争力不容小觑,与欧洲企业竞争将越发激烈。
2.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欧中经济一体化也不能排除出现贸易保护主义的情况,加大了中国企业进入欧洲市场的难度。
3.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欧盟对知识产权保护很重视,欧中经济一体化后,中国企业需要遵循更加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法规。
积极影响欧中经济一体化对中国的积极影响也不容忽视:1.提高贸易便利性。
欧中经济一体化后,中国企业可以更加便利地进入欧洲市场,降低了贸易成本,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2.拓展投资领域。
欧中经济一体化后,欧洲企业会对中国市场更感兴趣,带来更多直接投资,进一步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3.带动科技创新。
欧洲在科技创新方面具备先进优势,欧中合作可以促进双方在科技创新领域的交流和合作。
对策建议面对欧中经济一体化的挑战和机遇,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化解风险,释放潜力:1.拓宽市场对外开放。
加强与欧洲的贸易合作,同时加强政策沟通,建立良好的贸易关系,为中国企业打开更多的市场。
2.增强财务实力。
提高企业的财务实力,增加研发投入,做好科技创新工作,以应对来自欧洲的挑战。
3.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公司要注意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了解欧洲的相关知识产权保护法规。
4.建立合作机制。
与欧洲的企业建立合作机制,协同合作,共同创新,为企业做好未来的布局。
我国贸易救济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思路
我国贸易摩擦频发的原因探析及应对措施[摘要]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不断加强,世界各经济体之间的经济交往愈加紧密。
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以及利益的不一致,国家、地区之间贸易摩擦日趋激烈。
近几年来,伴随着中国经济成为世界经济的新亮点,尤其是中国加入WTO后,中国与其他国家贸易摩擦频繁发生,并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这已经成为我国对外开放中面临的重大问题。
为保证中国外贸出口的持续发展,必须在深入研究贸易摩擦产生的原因、特点的基础上采取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贸易摩擦原因应对措施尽管贸易自由化已成为各种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和当今世界各国贸易政策发展的大趋势,但贸易保护主义始终存在,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贸易保护措施层出不穷,这就导致作为其不良后果之一的国际贸易摩擦不断增多,严重阻碍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而中国,在经历了5年的入世过渡期后,在享受全球贸易自由化这一“盛宴”的同时,我国的贸易摩擦也步入了高发期,在今后一段时期内,这种状况还要持续下去。
笔者认为,当前我国贸易摩擦高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外部国际经济贸易环境因素,也有内部经济结构和体制因素。
一、贸易摩擦的外部原因1.贸易摩擦是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的必然结果。
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目的是使世界资源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更有效率的配置,使全世界各国的总体福利得到提高。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各国之间经济联系日益频繁,这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然而,由于各国在经济制度、政治体制、社会制度、宗教信仰等各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在进行贸易的过程中就不可避免地会发生贸易摩擦。
此外,由于各国在对外经济活动中所要达到的目标和要求各不相同,因此他们的利益也是不一致的,各国均把实现国家和民族利益放在首要位置,即他们参与国际贸易的首要目标是实现本国利益的最大化,这就导致当总体利益与局部利益产生冲突时,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就会发生激烈的碰撞。
国际贸易摩擦实际上是国家、民族利益冲突和碰撞的一种形式。
中国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国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国之一,面临着许多与贸易相关的问题。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变化,一些问题使得中国在国际贸易中受到压力。
本文将探讨中国贸易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外部环境带来的问题1. 贸易保护主义的崛起近年来,全球范围内贸易保护主义有所加剧。
很多国家采取各种手段限制进口商品,给中国出口造成了困扰。
这包括对中国产品加征高额关税、设立非关税壁垒以及采取歧视性贸易做法等。
面对这种情况,中国需要通过积极参与多边和区域贸易协定谈判,推动自由贸易理念,并坚决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2. 持续升值的人民币人民币持续升值对中国出口形成了很大压力。
人民币升值会导致出口产品价格上涨,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上失去竞争力。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国应积极推动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从而降低汇率波动对实体经济的影响。
二、内部结构性问题1. 重工业占比过高中国经济发展相对依赖于重工业和传统制造业,这使得中国出口产品的附加值不高。
在全球价值链中,中国居于较低端环节。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中国应加大科技创新力度,转型升级传统产业,并鼓励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的研发与生产。
2. 对外贸易结构偏单一中国过去主要侧重于对一些大宗商品的需求,以满足国内消费需求。
然而,在全球供需变化和增长放缓的背景下,这种单一化的贸易结构容易导致风险集中。
因此,中国应该加强与其他国家之间多样化贸易合作,并扩大对服务贸易和知识产权行业等领域的开放。
3. 质量与安全问题近年来,在中国出口产品中频频暴露出质量和安全问题。
严重影响了“中国制造”的声誉,并导致海外市场的遏制。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国应加强产品质量监管和质量认证体系建设,提高产品标准,并注重技术创新和研发。
三、实施的对策1. 推进自由贸易协定谈判中国应积极推动多边和区域贸易协定谈判,争取与更多国家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实现双赢合作。
同时,在面对贸易保护主义时,坚决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并寻求通过谈判解决争端。
中欧贸易摩擦现状动因及应对策略研究
中欧贸易摩擦现状动因及应对策略研究随着全球化进程不断加速,中欧贸易关系日益紧密。
近年来,中欧贸易摩擦却出现了多种问题。
本文将探讨中欧贸易摩擦的现状动因,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一、中欧贸易摩擦的现状1.贸易逆差问题中欧贸易逆差一直是贸易摩擦的主要问题之一。
自2012年以来,中欧贸易逆差一直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
据欧盟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对欧盟贸易逆差达到1850亿欧元,同比增长5.2%。
而根据中国海关总署数据,2018年中国进口欧盟商品总额达到2029亿欧元,同比增长8%。
贸易逆差问题不仅影响了中欧贸易关系的稳定,也成为两国政府和企业关注的焦点。
2.不公平贸易行为中欧贸易摩擦的主要问题还包括不公平贸易行为。
中国的产业补贴政策一直备受欧洲国家的质疑,欧盟认为中国政府通过向国有企业提供廉价融资、土地和资源等方式,使得中国企业能够以较低的成本生产,从而占据了欧洲市场的份额。
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也成为中欧贸易摩擦的重要因素。
欧盟认为,中国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存在较大问题,这导致欧洲企业在中国市场上遭受到了损失。
3.市场准入问题市场准入问题也是中欧贸易摩擦的一个重要方面。
欧洲企业抱怨中国市场不够开放,欧盟认为中国对外国企业的市场准入存在一定程度的限制。
而中国企业在欧洲市场上面临的诸多问题,包括贸易壁垒、产业准入门槛的提高等,也是加剧了中欧贸易摩擦的原因之一。
1.结构性矛盾中欧贸易摩擦的主要动因之一是两国经济结构存在着一定的矛盾。
中国作为世界上制造业大国,其出口商品主要以低成本、低附加值产品为主,而欧洲国家则主要出口高端制造业产品。
这导致了中国对欧洲的工业品出口大幅增加,而欧洲对中国的高端产品出口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从而引发了贸易逆差问题。
2.政策不协调政策不协调也是中欧贸易摩擦的原因之一。
中国实施的产业政策和外贸政策与欧洲的市场准入政策、产业补贴政策存在差异,这导致了两国在贸易领域的矛盾。
欧洲对中国的反倾销政策、技术壁垒政策等也使得中欧贸易摩擦加剧。
中国外贸主要问题的分析与解决
中国外贸主要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国外贸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
然而,与此同时,中国外贸也面临着各种问题。
本文就针对中国外贸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贸易逆差问题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出口国,但同时也是世界最大的进口国。
近年来,由于经济结构调整和国际市场需求的变化,中国外贸出现了逆差。
这给国家经济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解决方案:1、改变出口方式:一直以来,中国的出口方式以加工贸易为主。
随着人工成本的上升,这种方式越来越难以维持,应该逐渐转向自主品牌和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
2、开拓新市场:中国的主要贸易伙伴为美国和欧盟,但随着“一带一路”和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中国应该加强与东南亚、南亚、非洲和拉美等地的经贸合作,拓宽市场。
3、扩大进口:中国在某些领域资金和技术等方面不足,应该采取开放政策,扩大进口,解决自身发展的瓶颈问题。
二、质量监管问题在外贸中,质量问题一直是困扰中国企业的重要因素之一,这不仅对企业的品牌形象造成伤害,也损害了国家的形象。
解决方案:1、建立标准化体系:建立严谨的质量标准、检测机制以及产品追溯体系,避免产品质量不合标准,提高整体质量水平。
2、提高管理水平:通过加强管理和监督,严格要求企业的品质控制和质量监管,严格惩治违法企业,助于保护消费者及维护国家的声誉。
3、加强质量宣传:提高国人的质量教育和品牌意识,以此树立质量与品牌的荣誉感,对于消费者提供优质的中国制造产品,推广优秀产品,扩大中国制造的美誉度。
三、贸易争端问题随着中国在全球市场上的地位逐渐提升,其国际贸易纠纷也随之增多,如与美国之间涉及的贸易战。
解决方案:1、尊重规则,维护法律权益:加强对国际贸易法规的了解和研究,营造以法律规则为本,遵守公认的行为准则和规则的贸易环境。
2、提高谈判技巧:提高参与各种谈判的技巧,订立更为合理的贸易协议,切实维护国家利益。
3、多元化发展:通过优化贸易结构和经济结构,加强与多个贸易伙伴的贸易合作,减少对特定贸易伙伴的依赖,降低贸易争端的风险。
贸易业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贸易业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贸易业务存在的问题贸易业务是国际间实现商品和服务交换的重要手段,然而,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贸易业务存在的问题。
1. 贸易壁垒和保护主义在全球化进程中,各国之间存在着各种贸易壁垒和保护主义措施。
例如,关税限制、非关税壁垒以及补贴政策等都给跨国贸易带来了困难。
这些措施导致了市场的不公平竞争,阻碍了自由贸易的发展。
2. 不对称信息在贸易业务中,买卖双方经常面临不对称信息的情况。
卖方可能有更多了解产品或市场情况的信息,使得买方处于劣势地位。
这对于建立信任关系和实现公平交易造成了阻碍。
3. 跨文化沟通障碍由于不同国家之间存在着语言、文化差异,导致跨文化沟通成为一个挑战。
语言障碍和文化误解会影响商务谈判的顺利进行,甚至导致合作失败。
跨文化意识和有效的沟通方式对贸易业务的成功至关重要。
4. 贸易融资问题贸易业务涉及到货物运输、仓储和支付等环节,这就需要对贸易融资问题进行考虑。
缺乏便捷的金融服务以及信用保障机制可能导致贸易争端和支付风险增加,在国际贸易中很常见。
二、对策为了解决以上存在的问题,并促进贸易业务更加顺利进行,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1. 推动自由贸易各国应共同努力,推动自由和开放的国际贸易体系。
取消或减少关税壁垒、非关税壁垒以及限制性措施,建立公平竞争环境,促进全球经济繁荣。
2. 加强信息透明度为了解决不对称信息问题,买卖双方应加强合作与交流,提高信息透明度。
监管部门可以建立相关机制来确保商务活动中信息披露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减少商务谈判中的不确定性。
3. 促进跨文化交流为了克服跨文化沟通障碍,注重培养人员的跨文化意识和能力是关键。
贸易从业人员可以接受相关的跨文化培训,学习外语和不同国家的商务礼仪,以提高其在跨国贸易中的沟通能力。
4. 完善国际贸易金融机制为了解决贸易融资问题,各国应加强合作,建立更加便捷的贸易金融服务体系。
鼓励银行业创新产品和服务,提供全球范围内支付、风险管理和货币兑换等方面的支持。
中国与欧盟的双边贸易关系
近年来,无论是中国与欧盟双边关系,还是中国与欧盟各新老成员国之间的双边关系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
从经济外交视角来看,中欧双边经贸关系取得了丰硕成果,总体上可以概括为“战略提升、贸易突破、瓶颈制约、难题待解”。
一、战略提升:中国与欧盟及其主要国家建立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新时期中国外交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与其他国家建立以共同利益为基础、以平等协商、求同存异和不针对第三方为特点的新型伙伴关系,为构筑面向21世纪的多极化世界格局发挥了积极作用。
中国与欧盟伙伴关系战略的提升源于2003年相继发表的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两份文件:一份是2003年9月欧盟发表的《走向成熟的伙伴关系--欧中关系之共同利益和挑战》的战略文件,阐述了欧盟对华政策和行动的指导方针及发展框架;另一份是2003年10月中国政府发表的第一个对欧关系文件——《中国对欧盟政策文件》,旨在昭示中国对欧盟的政策目标,规划今后5年的合作领域和相关措施,加强同欧盟的全面合作,推动中欧关系长期稳定发展。
进入2004年,中国与欧盟双边的关系进一步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定位得到了确立,中国与欧盟建立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2004年5月随着欧盟历史上的第五次扩大,欧洲政治与经济的地缘版图发生重大变化,更加凸现了建立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重要性。
2005年欧中庆祝建交30年,进一步展现了二者在世界政治经济多极化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
与此同时,在国家层面上,中国与欧盟最重要的国家也逐一建立了相应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中国与欧盟各个新老成员国的经贸关系在新的框架下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当然,由于欧盟的不断扩大,新老成员国的发展水平差别较大,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欧盟的对外经济决策的实施,从而也对中欧双边经贸关系带来了一些新的变数。
二、贸易突破:欧盟成为中国首位贸易伙伴带动了双边经贸关系的发展《中国对欧盟政策文件》中特别指出“中国致力于发展中欧富有活力和长期稳定的经贸合作关系,并期待欧盟成为中国最大贸易与投资伙伴”,以欧盟东扩为契机,这一良好愿望得以提前实现。
中国和中东欧国家电子商务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政策建议
中国和中东欧国家电子商务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政策建议(一)存在的问题1.跨境电商贸易难以改变贸易逆差现状由于中东欧国家和中国存在广泛的贸易逆差,因此,部分中东欧国家一直希望利用各种渠道扩大对华出口,缓解贸易逆差问题,并认为电子商务是一个很好的平台,中国可以利用发达的电子商务体系,扩大对中东欧国家产品的进口,切实改善对中东欧的贸易顺差问题。
中国的跨境电子商务合作一直是以市场为导向的,政府干预较少,影响力度有限。
然而,最终决定因素是产品的竞争力和用户的偏好,加强电商基础设施建设只是其中的辅助因素和手段,电子商务平台只是一种工具,它也无力改变中国对外贸易结构尤其是中国和中东欧国家的贸易产品结构问题。
因此,上述观点如果不能加以合理地阐释,有可能成为“16+1”电子商务合作的潜在消极因素,需要引起高度的重视。
2.发展“16+1”电子商务合作要充分考虑到西欧和北欧市场电子商务的磁吸效应中欧的跨境电子商务合作与中欧的贸易合作趋势是相吻合的,由于具有市场和产品竞争优势,中国的电子商务合作主要市场未来较长一段时间仍集中在西欧和北欧等欧洲发达区域,即使部分企业将电子商务合作平台建在中东欧,其目标也主要是面向西欧和北欧等发达国家市场。
发达市场对中国和中东欧电子商务合作的磁吸效应是巨大的,也是不可忽视的,因此“16+1”电商合作虽然可以利用中东欧的区位优势,但是也应看到这种合作具有先天的脆弱性,需要加强与西欧和北欧等核心市场的衔接与合作。
3.需要审慎考虑“16+1”电商合作的牵头协调单位问题2016年11月,《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里加纲要》明确提出:“欢迎通过电商平台进一步促进贸易发展,鼓励各国企业通过电子商务促进各自优质特色产品进出口。
”这一倡议的提出激发了中国和中东欧各相关国家在电子商务领域合作的积极性,“16+1”电子商务合作平台也呼之欲出。
考虑到合作领域的代表性和“16+1”框架下各国参与合作的均衡性、普惠性,爱沙尼亚做牵头协调单位也被多次提及。
中国与欧盟贸易关系、贸易现状分析
中国与欧盟贸易关系、贸易现状分析【摘要】中欧贸易关系自建交以来历经了多次起伏,但整体保持了稳定增长的态势。
中国是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而欧盟则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
双方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贸易结构也在不断优化调整。
中国对欧盟的主要出口产品包括电子产品、纺织品、机械设备等,而欧盟对中国的主要出口产品则为汽车、药品、奢侈品等。
中欧贸易也面临一些挑战,如贸易摩擦、市场准入壁垒等。
但同时也有很多合作机遇,如双方在绿色经济、数字经济等领域的合作潜力巨大。
未来,中欧贸易关系有望继续深化,建议双方加强政策沟通,共同应对全球贸易挑战,推动双边贸易合作迈向新的高度。
中欧贸易关系展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合作前景广阔。
【关键词】中国,欧盟,贸易关系,贸易现状,历史发展,主要特点,出口产品,贸易规模,挑战,机遇,发展趋势,合作建议。
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中国与欧盟贸易关系是国际贸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欧盟则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
双方的贸易关系始于上世纪70年代,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贸易组合之一。
中国与欧盟的经济实力和市场规模使得双方之间的贸易具有巨大的潜力和机遇。
中国与欧盟之间的贸易关系不仅带动了双方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文化和人员交流。
双方在贸易、投资、科技等领域展开了广泛的合作,为推动全球经济增长和贸易自由化做出了积极贡献。
中国与欧盟之间的贸易关系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贸易摩擦、市场准入问题、知识产权保护等。
如何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促进双方贸易合作的健康发展,是当前中国与欧盟贸易关系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通过深入研究中国与欧盟贸易关系的历史发展、特点、规模和挑战,可以更好地把握双方合作的机遇和发展趋势,为未来的合作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建议。
1.2 研究意义中国与欧盟贸易关系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中国与欧盟是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之一,其经济实力和贸易规模在全球范围内具有重要影响力。
中国与欧盟双边贸易分析
中国与欧盟双边贸易分析作者:王旭峰来源:《合作经济与科技》2016年第18期[提要] 从全球范围来看,2015年中国对外贸易降幅低于全球大部分主要经济体的外贸降幅,整体来讲发展状况较为良好。
但在当今“新平庸、大分化”的经济增长格局背景下,再加上英国脱欧事件的发生,中国所面临的外贸形势依然严峻。
本文基于2005~2015年中国与欧盟进出口商品贸易额和贸易结构数据,分析中欧的贸易特点和发展趋势,并提出新形势下中国与欧盟双边贸易政策建议。
关键词:新形势;中国;欧盟;对外贸易中图分类号:F752 文献标识码:A原标题:新形势下中国与欧盟对外贸易发展分析——基于2005~2015年进出口贸易商品数据收录日期:2016年7月28日一、引言2015年,世界经济形势呈现出新的明显态势:全球经济增长整体仍未摆脱疲弱状态,较低的增长率伴随着较高的失业率,主要经济体之间冷热不均,经济增长分化显著。
再加上英国对于是否留在欧盟进行了公投,并于2016年6月24日正式宣布脱离欧盟。
由此,世界经济经过2008年的金融危机后迎来的将是“新平庸,大分化”的经济增长格局。
在中欧贸易发展方面,随着中国放眼全球实施了扩大内需、“一带一路”、自由贸易区等一系列战略,再上中欧在经济合作方面的深化发展,譬如欧洲容克投资计划与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重合、中国成功加入欧洲复兴开发银行、中欧合作2020战略规划出台等利好消息的释放,摆在中国面前的就是在新经济形势下如何深化中欧对外贸易合作的问题。
二、新形势下中国与欧盟商品贸易现状(一)2005~2015年中国与欧盟商品贸易发展态势。
(表1)从表1中可以了解到,自2005年以来,中国对欧盟的商品贸易一直处于顺差的状态。
中国对欧盟的贸易顺差在2005年达到702.03亿美元,到了2015年达到最高点1,469.78亿美元,在10年间增长了约2倍多。
在出口额方面,受金融危机影响,我国对欧盟的出口额从2005年的1,437.53亿美元上升到2008年的2,929.58亿美元,再到2009年下降至2,363.46亿美元。
中国外贸形势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中国外贸形势的挑战与应对策略近年来,中国外贸面临着日益加剧的挑战。
国际贸易摩擦的增多、市场保护主义的抬头、全球经济低迷等因素对中国外贸造成了压力。
面对这些挑战,中国需要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以确保外贸稳定发展。
本文将探讨中国外贸形势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一、贸易摩擦的增多对中国外贸的挑战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背景下,贸易摩擦逐渐增多成为中国外贸面临的首要挑战。
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许多国家采取了限制进口、加征关税等措施,严重干扰了正常的贸易秩序。
为应对这一挑战,中国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积极应对贸易救济调查。
中国可以根据国际贸易规则,积极参与救济调查,并针对调查结果作出相应的调整。
2.加强多边贸易协议的谈判和签署。
中国可以与其他国家加强贸易合作,推动多边贸易协议的谈判和签署,以降低贸易壁垒,促进贸易自由化。
3.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中国可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使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获得更多的竞争优势,减少贸易摩擦。
二、市场保护主义的抬头对中国外贸的挑战市场保护主义的抬头也是当前中国外贸面临的重要挑战。
一些国家和地区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限制中国商品的进口,导致中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面临困难。
为应对这一挑战,中国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推动自由贸易区建设。
中国可以积极推动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合作,以逐步打破市场壁垒。
2.加强国际市场开拓。
中国可以积极开展市场调研,了解各国市场需求,根据需求进行产品开发,提高中国商品的竞争力。
3.加强品牌建设。
中国可以加大对品牌建设的投入,提高中国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提升中国商品的附加值,增强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三、全球经济低迷对中国外贸的挑战全球经济增长乏力、贸易投资疲软是当前全球经济低迷的主要特征。
这种情况对中国外贸带来了严峻挑战,中国需要采取措施应对。
为应对这一挑战,中国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合作。
中国可以积极拓展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合作,加强经济联系,共同应对全球经济低迷的挑战。
中欧贸易摩擦现状动因及应对策略研究
中欧贸易摩擦现状动因及应对策略研究中欧贸易摩擦一直是国际贸易领域的热点问题,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中欧之间的贸易往来也越来越频繁。
近年来中欧贸易摩擦愈演愈烈,给双方经济关系带来了诸多困扰。
本文将对中欧贸易摩擦的现状、动因及应对策略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相关政策制定和决策提供参考。
一、中欧贸易摩擦的现状自2018年以来,中欧贸易摩擦日益加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贸易逆差扩大:中欧双方的贸易逆差逐年扩大,中国对欧盟的出口比欧盟对中国的出口多出数百亿美元。
欧盟认为这一贸易不平衡不利于本土产业发展,加剧了贸易摩擦。
2. 技术产业争端:中欧在高科技和新兴产业领域的竞争日益激烈,双方的技术产业争端也在不断升级。
欧盟指责中国的“产业政策”限制了欧洲企业在中国市场的发展,而中国则认为欧盟对其技术企业进行了不公正的限制和打压。
3. 贸易壁垒增加:中欧之间的贸易壁垒明显增加,包括贸易保护主义措施、贸易补贴、反倾销调查等。
这些措施不仅增加了双方的贸易成本,也对双边经贸关系带来了巨大不确定性。
4. 投资审查加强:中欧对彼此企业的投资审查不断加强,尤其是在战略性产业和敏感领域。
这些审查措施对企业的投资活动带来了不小影响,也加剧了双方之间的贸易紧张局势。
中欧贸易摩擦的现状表现为贸易逆差扩大、技术产业争端、贸易壁垒增加和投资审查加强等方面,使双方的经贸关系备受冲击。
中欧贸易摩擦的产生和发展有多种动因,主要包括:1. 贸易结构不平衡:中欧贸易的产品结构存在明显的不平衡,中国的出口产品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而欧盟的出口产品则以技术密集型产品为主。
这种不平衡的贸易结构导致了双方在经贸关系中的竞争压力增大。
3. 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近年来,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各国对外贸易加大了限制和干预。
欧盟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国的出口产品实施了贸易保护措施,中国也对欧盟的一些出口产品提出了贸易壁垒。
这种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是导致中欧贸易摩擦加剧的重要动因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政府层面
(5)优化对欧出口结构,加快产业升级 从中欧摩擦的案件来看,主要集中在我国 的传统产业和欧盟的优势产业。我国以纺织业 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拥有对欧盟的比较优势, 欧盟在化工、钢铁等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拥 有比较优势。欧盟试图在巩固自己优势产业的 同时削弱我国优势产业的竞争力。我国应该优 化对欧出口结构,在巩固对欧优势产业出口的 同时,引导和鼓励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企业增 加对欧出口,加快产业升级,增加中欧贸易的 互补性。
2.企业面
(2)遭到反倾销的企业要积极应诉 为了保证国内企业积极应诉欧盟反倾销诉 讼,行业协会或进出口商会可以考虑建立应诉 基金,入会企业依出口额多少按比例上缴年度 应诉基金;一旦同类出口产品遇到欧盟反倾销 指控时,由应诉基金支付相关应诉费用,包括 律师费和企业联合应诉的组织成本。面对欧盟 反倾销案,涉案企业应该积极应诉,只有这样, 才有可能获得较好的应诉结果。
三、创新点
3.欧债危机对中欧贸易的影响极其对策 (1)欧债危机对欧盟的影响 欧盟成员陷入普遍衰退; 贸易投资消费全面萎缩; 失业率和财政赤字攀升。
(2)欧债危机对中欧贸易的消极影响 1>中欧进出口贸易额增速明显下降 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使欧盟各国市场低迷, 经济衰退,明显制约了我国对欧盟的出口。再 加上人民币对欧元的持续升值,企业生产成本 上升,更是对我国的出口企业雪上加霜。 根据中国海关统计,2008 年中欧双边贸易 额达 4255.8 亿美元,但增幅比上年度下滑了 7.5%,增速为 2004 年以来的最低。
二、化解策略
1.政府层面
2.企业层面
1.政府层面
(1)争取市场经济国家地位 由于“市场经济地位”问题不可能在短期 内得到解决,现阶段应积极争取行业或个别企 业的市场经济地位,或者争取部分国家对我国 市场经济地位的承认。 积极开展经济外交,加强领导人之间的谈 判,充分说明我国的市场化进程。
1.政府层面
一、存在问题
4.知识产权问题 随着我国产品大量进入欧盟市场,欧盟逐渐转变战 略,高举知识产权大旗,使我国很多产品深陷知识产 权纠纷。2002年2 月,中国出口到欧盟的DVD 因侵犯 知识产权,被欧盟成员国英国和德国的海关扣押。 2004 年9 月,因涉嫌外观侵权,德国海关在汉堡公开 销毁了我国出口到德国的万余只咖啡瓷杯。海信、西 门子的商标争端、温州打火机遭遇欧盟的CR 法案更使 得中欧双边贸易中的知识产权保护冲突日趋凸现。
2>欧盟对华直接投资下降,但我国对欧盟直接投资增加 根据商务部的统计,2007 年欧盟对中国的外商直 接投资为 38 亿美元,同比 2006 年的 54 亿美元下降 了29% ; 欧盟主要国家对华投资项目数 2384 个,同 比下降8.97% 。2008 年欧盟主要国家对华投资新增项 目为 1844个,同比减少 22.7%。2009 年上半年欧盟 主要国家对华投资新增项目为 712 个,同比下降了 22.69%。 虽然国际金融危机使欧盟对我国的直接投资下降 了,但金融危机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却创造了机遇。由 于金融危机使欧盟金融市场流动性全面紧张,许多企 业面临困境,纷纷欢迎外来投资,这为我国对外投资 提供了机会。
(2)健全和完善贸易救济体系 借鉴国外成熟的贸易救济机制,进一步完善我国 实施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以及技术性贸易壁垒 的法规体系,建立符合国际惯例的贸易救济体系,加 快与贸易摩擦相关的产业损害预警机制的建设,健全 应对贸易摩擦快速反应机制和敏感产业损害预警机制。 同时,要建立以行业协会为主体应对贸易摩擦的新机 制,重视国外针对中国特殊保障实施立法,采取符合 国际惯例的有效措施规范纺织品出口秩序,积极做好 对外交涉和应诉的准备工作,提高企业应对贸易摩擦 的整体能力。
一、存在问题
5.欧盟东扩带来的负面影响
(1)贸易转移效应 东扩之后,欧盟的地缘经济区域将得到极为重要的扩张。由于相互取消关税 和非关税壁垒,欧盟原成员国与新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大幅增长,直接影响到欧 盟的其他生产竞争性产品的贸易伙伴的贸易流量。新入盟国家成为中国对欧盟 原成员国出口的强有力竞争对手。新成员国在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和生产力水 平等方面与中国十分接近,产品高度可替代,双方在欧盟市场上的竞争在所难 免。而入盟后新成员国比中国享有更低的贸易壁垒———零关税,在欧盟内部 进行自由贸易,我国对欧盟出口的产品受到了强有力的冲击。 (2)资本转移效应 欧盟东扩后,对于原欧盟15国的对外直接投资,由于交通、文化及制度层面的 优势,新入盟10国将比我国在投资环境方面更具竞争力,从而导致欧盟成员国资金 部分地转向这些国家。目前,中东欧地区外来投资的2/3源于欧盟,尤其是德、英、 荷、法等国的投资者最为积极。而世界其他投资国为了规避欧盟的贸易壁垒,使 其产品成功地进入欧盟发达国家市场,会通过直接投资的方式先行进入新入盟10 国,以享受区域经济一体化内部的各种便利优惠,最终扩大其出口份额。
一、存在问题
2.欧盟对中国的反倾销问题 到目前为止,欧盟已经成为对中国发起反倾销调 查最多的国家和地区之一。据WTO统计,欧盟发起的 对华反倾销107起,占中国被反倾销总数的12.5%。 欧盟在涉及多个国家的反倾销调查中,对中国征收的 反倾销税率普遍高于其他国家。 欧盟对我国反倾销涉及的领域,重点在化工产品、 贱金属及其制品、纺织品、家电与机电产品等类别上。 新材料、通信设备等新兴行业逐渐成为了欧盟反倾销 关注的对象。 案例:中欧光伏电池“双反”案。
三、创新点
1.从出口产业发展的角度提出化解中欧贸易问题 的对策 在产业内容上强调民族文化特色,通过发 展本土化特征浓郁的产品出口巧妙地规避贸易 壁垒。
疑问:考虑到中国与欧洲文化的差异性,具有中国特色的产品是否能够 为欧洲消费者所接受?
三、创新点
2.重视“大国”,平衡“小国” 欧盟当前贸易保护与中瑞、中德当前良好的经贸 合作态势格格不入。特别是中德之间的务实合作,走 在中国与其他西方大国关系的前列,在中欧关系中发 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这种“引领”主要体现在 两方面:一是两国领导人之间的互访和接触频度最高, 例如李克强总理访问欧洲所带来的一系列促进中欧贸 易合作伙伴关系发展的行为和言论。二是中德中瑞经 贸合作成果最为显著。深化中德中瑞合作是重大利好, 对发展中欧关系非常重要。德国作为欧盟中最大的经 济体,同时也是欧盟与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德国的 立场至关重要。
1.政府层面
(3)建立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与快速反 应系统 政府要充分利用通报咨询制度的信息渠道, 及时掌握更多的技术信息,为广大出口企业服 务。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快人才培养步伐, 尽快建立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预警和快速反应系 统。
1.政府层面
(4)加快技术创新及技术认证工作,实施标准 战略 首先,要鼓励企业积极创造条件,努力采 用和推广国际标准,加强出口产品的国际认证; 其次,要引导企业加强标准化工作,促进企业 技术标准尽快与国际标准接轨,并逐步采用国 际标准;再次,要帮助企业强化质量管理,完 善质量标准和检测体系,严格按照国际质量管 理标准组织产品的设计、生产、销售、安装调 试和售后服务。
2.企业层面
(4)强化质量管理,打造国际品牌 目前,我国对欧盟出口的产品往往是重量 不重的质低价产品,参与国际竞争缺乏长期战 略眼光和可行的战略方案,不重视品牌的塑造, 主要采用价格竞争的方式开拓国际市场,从而 频遭欧盟反倾销。企业必须强化质量管理,打 造自己的国际品牌。
2.企业层面
(5)鼓励有条件企业对欧盟直接投资 我国在对欧盟货物出口一直保持着顺差, 但欧盟在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方面一直保持优 势,我国企业对欧盟直接投资的空间还比较大, 通过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对欧盟直接投资可以有 效地避免一些贸易摩擦,并促进国内产业优化 升级。
中欧双边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化 解策略
一、存在问题 二、化解策略 三、创新点
一、存在问题
1.中国对欧盟存在大量贸易顺差 以中方统计为准,中欧贸易顺差可分三个阶段: (1)1992—1996年中欧贸易为逆差。前4年保持20亿美 元以上的逆差,1996年减小为1400万美元。 (2)1997—2000年中欧贸易出现顺差且波动较大。贸 易顺差额经历了46亿、74亿、47.8亿、74亿美元等不 同额度的波动,这与进出口的年增长速度不同有关。 (3)2001—2005年中欧贸易顺差处于快速增长阶段。 年均增速达到72.6%。2004—2005年的增长速度更是 达到了189%,主要在于出口增长速度远远超过进口增 长速度。
在注重与德国等欧洲大国发展建设性关系 的同时,也需要注重欧盟内的“小国”影响。 德国对欧盟有重要影响,但它不能代表整个欧 洲。许多小国在欧盟政策制定方面也有很大的 话语权。欧盟并不是铁板一块,中国在欧盟国 家交往时应具有层次感和平衡性。有些国家跟 中国贸易不是很紧密,在很多产品上与中国的 竞争比较激烈,相应地在贸易保护方面的诉求 就会比较大。中国应继续积极加强与波兰、匈 牙利、捷克等“新欧洲”经济体的经贸联系, 注意适时、合理地回应对方的提议和要求。
2.企业层面
(3)熟知欧盟贸易救济法规,充分利用WTO保 障自己权益 欧盟进行贸易救济主要是依据自己的各项 法规和指令,对此企业应建立专门的应对贸易 摩擦的部门,研究和熟知欧盟的贸易法规、政 策和救济程序,做到知己知彼,并做好预警工作; 此外,还可以充分利用WTO的争端解决机制来 保障自己的权益。
一、存在问题
7.欧盟新普惠制度对中国出口的影响
普惠制(GSP)全称普遍优惠制。它是世界上32个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出口 品给予的普遍的、非歧视的、非互惠优惠关税,是在最惠国关税基础上进一步减 税以至免税的一种特惠关税。这政策有利于帮助受惠国增加出口,促进工业化和经 济发展。目前,普惠制项下的出口产品关税平均比最惠国税率低约1/3,因此可以 说是世界上税率最低、最有吸引力的一种关税制度。自1978年中国出口欧盟产品 享受“普惠制”以来,的确给中国输欧商品带来不少好处。 欧盟的普惠制每10年调整一次。 2004年10月,欧盟委员会推出了普惠制改 革方案。2005年6月23日,欧盟25个成员国批准了普惠制改革方案,决定自2006 年1月1日起实施新的普惠制,这也是现行的普惠制。新的普惠制方案对“毕业条 款”有了更为明确的规定。“毕业条款”是指一个国家的一种产品如果在欧盟的 市场份额超过一定比例,就将失去普惠制待遇。根据新条款,普惠制受益国的任 何一种产品如果在欧盟市场的份额超过15%,则将失去普惠制待遇,而纺织品和 服装的“毕业门槛”则为12.5%。 中国纺织品对欧盟的出口每年都以两位数增长。中国的纺织品和服装在欧盟 的市场份额已经超过30%,表明中国的这些产品已经可以从普惠制中“毕业”, 将不能再享受普惠制下的关税优惠。 “毕业”后的纺织企业将会取消普惠的关税, 从而出口的成本再度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