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双边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化解策略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欧双边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化 解策略
一、存在问题 二、化解策略 三、创新点
一、存在问题
1.中国对欧盟存在大量贸易顺差 以中方统计为准,中欧贸易顺差可分三个阶段: (1)1992—1996年中欧贸易为逆差。前4年保持20亿美 元以上的逆差,1996年减小为1400万美元。 (2)1997—2000年中欧贸易出现顺差且波动较大。贸 易顺差额经历了46亿、74亿、47.8亿、74亿美元等不 同额度的波动,这与进出口的年增长速度不同有关。 (3)2001—2005年中欧贸易顺差处于快速增长阶段。 年均增速达到72.6%。2004—2005年的增长速度更是 达到了189%,主要在于出口增长速度远远超过进口增 长速度。
三、创新点
3.欧债危机对中欧贸易的影响极其对策 (1)欧债危机对欧盟的影响 欧盟成员陷入普遍衰退; 贸易投资消费全面萎缩; 失业率和财政赤字攀升。
(2)欧债危机对中欧贸易的消极影响 1>中欧进出口贸易额增速明显下降 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使欧盟各国市场低迷, 经济衰退,明显制约了我国对欧盟的出口。再 加上人民币对欧元的持续升值,企业生产成本 上升,更是对我国的出口企业雪上加霜。 根据中国海关统计,2008 年中欧双边贸易 额达 4255.8 亿美元,但增幅比上年度下滑了 7.5%,增速为 2004 年以来的最低。
1.政府层面
(3)建立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与快速反 应系统 政府要充分利用通报咨询制度的信息渠道, 及时掌握更多的技术信息,为广大出口企业服 务。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快人才培养步伐, 尽快建立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预警和快速反应系 统。
1.政府层面
(4)加快技术创新及技术认证工作,实施标准 战略 首先,要鼓励企业积极创造条件,努力采 用和推广国际标准,加强出口产品的国际认证; 其次,要引导企业加强标准化工作,促进企业 技术标准尽快与国际标准接轨,并逐步采用国 际标准;再次,要帮助企业强化质量管理,完 善质量标准和检测体系,严格按照国际质量管 理标准组织产品的设计、生产、销售、安装调 试和售后服务。
2.企业层面
(4)强化质量管理,打造国际品牌 目前,我国对欧盟出口的产品往往是重量 不重的质低价产品,参与国际竞争缺乏长期战 略眼光和可行的战略方案,不重视品牌的塑造, 主要采用价格竞争的方式开拓国际市场,从而 频遭欧盟反倾销。企业必须强化质量管理,打 造自己的国际品牌。
ຫໍສະໝຸດ Baidu
2.企业层面
(5)鼓励有条件企业对欧盟直接投资 我国在对欧盟货物出口一直保持着顺差, 但欧盟在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方面一直保持优 势,我国企业对欧盟直接投资的空间还比较大, 通过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对欧盟直接投资可以有 效地避免一些贸易摩擦,并促进国内产业优化 升级。
一、存在问题
2.欧盟对中国的反倾销问题 到目前为止,欧盟已经成为对中国发起反倾销调 查最多的国家和地区之一。据WTO统计,欧盟发起的 对华反倾销107起,占中国被反倾销总数的12.5%。 欧盟在涉及多个国家的反倾销调查中,对中国征收的 反倾销税率普遍高于其他国家。 欧盟对我国反倾销涉及的领域,重点在化工产品、 贱金属及其制品、纺织品、家电与机电产品等类别上。 新材料、通信设备等新兴行业逐渐成为了欧盟反倾销 关注的对象。 案例:中欧光伏电池“双反”案。
2>欧盟对华直接投资下降,但我国对欧盟直接投资增加 根据商务部的统计,2007 年欧盟对中国的外商直 接投资为 38 亿美元,同比 2006 年的 54 亿美元下降 了29% ; 欧盟主要国家对华投资项目数 2384 个,同 比下降8.97% 。2008 年欧盟主要国家对华投资新增项 目为 1844个,同比减少 22.7%。2009 年上半年欧盟 主要国家对华投资新增项目为 712 个,同比下降了 22.69%。 虽然国际金融危机使欧盟对我国的直接投资下降 了,但金融危机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却创造了机遇。由 于金融危机使欧盟金融市场流动性全面紧张,许多企 业面临困境,纷纷欢迎外来投资,这为我国对外投资 提供了机会。
2.企业层面
(1)尽快理顺企业产权制度 欧盟反倾销法认为,在一个市场经济国家, 政府通常在资源分配和价格决定中起的作用极 小。对于我国出口企业来说,如能使外国行政 当局对其市场经济地位认可,就意味着出口产 品的成本和价格有了被直接认可的可能,否则, 涉案企业的生产成本和产品价格就不会被认可, 而要以一个所谓市场经济性质的第三国的类似 产品的成本作为替代价格。
一、存在问题
4.知识产权问题 随着我国产品大量进入欧盟市场,欧盟逐渐转变战 略,高举知识产权大旗,使我国很多产品深陷知识产 权纠纷。2002年2 月,中国出口到欧盟的DVD 因侵犯 知识产权,被欧盟成员国英国和德国的海关扣押。 2004 年9 月,因涉嫌外观侵权,德国海关在汉堡公开 销毁了我国出口到德国的万余只咖啡瓷杯。海信、西 门子的商标争端、温州打火机遭遇欧盟的CR 法案更使 得中欧双边贸易中的知识产权保护冲突日趋凸现。
2.企业层面
(3)熟知欧盟贸易救济法规,充分利用WTO保 障自己权益 欧盟进行贸易救济主要是依据自己的各项 法规和指令,对此企业应建立专门的应对贸易 摩擦的部门,研究和熟知欧盟的贸易法规、政 策和救济程序,做到知己知彼,并做好预警工作; 此外,还可以充分利用WTO的争端解决机制来 保障自己的权益。
一、存在问题
7.欧盟新普惠制度对中国出口的影响
普惠制(GSP)全称普遍优惠制。它是世界上32个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出口 品给予的普遍的、非歧视的、非互惠优惠关税,是在最惠国关税基础上进一步减 税以至免税的一种特惠关税。这政策有利于帮助受惠国增加出口,促进工业化和经 济发展。目前,普惠制项下的出口产品关税平均比最惠国税率低约1/3,因此可以 说是世界上税率最低、最有吸引力的一种关税制度。自1978年中国出口欧盟产品 享受“普惠制”以来,的确给中国输欧商品带来不少好处。 欧盟的普惠制每10年调整一次。 2004年10月,欧盟委员会推出了普惠制改 革方案。2005年6月23日,欧盟25个成员国批准了普惠制改革方案,决定自2006 年1月1日起实施新的普惠制,这也是现行的普惠制。新的普惠制方案对“毕业条 款”有了更为明确的规定。“毕业条款”是指一个国家的一种产品如果在欧盟的 市场份额超过一定比例,就将失去普惠制待遇。根据新条款,普惠制受益国的任 何一种产品如果在欧盟市场的份额超过15%,则将失去普惠制待遇,而纺织品和 服装的“毕业门槛”则为12.5%。 中国纺织品对欧盟的出口每年都以两位数增长。中国的纺织品和服装在欧盟 的市场份额已经超过30%,表明中国的这些产品已经可以从普惠制中“毕业”, 将不能再享受普惠制下的关税优惠。 “毕业”后的纺织企业将会取消普惠的关税, 从而出口的成本再度提高。
(2)健全和完善贸易救济体系 借鉴国外成熟的贸易救济机制,进一步完善我国 实施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以及技术性贸易壁垒 的法规体系,建立符合国际惯例的贸易救济体系,加 快与贸易摩擦相关的产业损害预警机制的建设,健全 应对贸易摩擦快速反应机制和敏感产业损害预警机制。 同时,要建立以行业协会为主体应对贸易摩擦的新机 制,重视国外针对中国特殊保障实施立法,采取符合 国际惯例的有效措施规范纺织品出口秩序,积极做好 对外交涉和应诉的准备工作,提高企业应对贸易摩擦 的整体能力。
2.企业层面
(2)遭到反倾销的企业要积极应诉 为了保证国内企业积极应诉欧盟反倾销诉 讼,行业协会或进出口商会可以考虑建立应诉 基金,入会企业依出口额多少按比例上缴年度 应诉基金;一旦同类出口产品遇到欧盟反倾销 指控时,由应诉基金支付相关应诉费用,包括 律师费和企业联合应诉的组织成本。面对欧盟 反倾销案,涉案企业应该积极应诉,只有这样, 才有可能获得较好的应诉结果。
1.政府层面
(5)优化对欧出口结构,加快产业升级 从中欧摩擦的案件来看,主要集中在我国 的传统产业和欧盟的优势产业。我国以纺织业 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拥有对欧盟的比较优势, 欧盟在化工、钢铁等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拥 有比较优势。欧盟试图在巩固自己优势产业的 同时削弱我国优势产业的竞争力。我国应该优 化对欧出口结构,在巩固对欧优势产业出口的 同时,引导和鼓励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企业增 加对欧出口,加快产业升级,增加中欧贸易的 互补性。
一、存在问题
3.欧盟日益严格的技术贸易壁垒问题 欧盟是世界上运用技术性贸易保护措施最频繁和严格的 地区之一,目前形成了包括约300多个具有法律效力的欧盟 指令和10万多个技术标准的双重结构的技术性贸易措施管理 体系,内容涉及工业产品安全、卫生、技术标准等以及农产 品的生存、运输、贮藏等各个环节。 由于中欧在技术发展水平方面存在较大差距,所以中国 的机电产品、农产品、纺织产品等各大类输欧产品几乎都遭 到了欧盟技术标准和法规、产品质量认证和合格评定、包装 和标签要求、检验和检疫规定及环保等方面所设置的技术贸 易壁垒。
一、存在问题
5.欧盟东扩带来的负面影响
(1)贸易转移效应 东扩之后,欧盟的地缘经济区域将得到极为重要的扩张。由于相互取消关税 和非关税壁垒,欧盟原成员国与新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大幅增长,直接影响到欧 盟的其他生产竞争性产品的贸易伙伴的贸易流量。新入盟国家成为中国对欧盟 原成员国出口的强有力竞争对手。新成员国在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和生产力水 平等方面与中国十分接近,产品高度可替代,双方在欧盟市场上的竞争在所难 免。而入盟后新成员国比中国享有更低的贸易壁垒———零关税,在欧盟内部 进行自由贸易,我国对欧盟出口的产品受到了强有力的冲击。 (2)资本转移效应 欧盟东扩后,对于原欧盟15国的对外直接投资,由于交通、文化及制度层面的 优势,新入盟10国将比我国在投资环境方面更具竞争力,从而导致欧盟成员国资金 部分地转向这些国家。目前,中东欧地区外来投资的2/3源于欧盟,尤其是德、英、 荷、法等国的投资者最为积极。而世界其他投资国为了规避欧盟的贸易壁垒,使 其产品成功地进入欧盟发达国家市场,会通过直接投资的方式先行进入新入盟10 国,以享受区域经济一体化内部的各种便利优惠,最终扩大其出口份额。
一、存在问题
6.中西方意识形态的差异 欧盟至今未给予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随着我国 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对外贸易机制的不断成熟, 欧盟一味的不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国家地位是不合 理的。另外欧盟在拒绝给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同时却 给市场经济发育的并不比中国完善的俄罗斯和乌克兰 这种地位,即在同一问题上采取两种标准,这应该说 是一种歧视。 对非市场经济国家,采用与该国经济毫不相干的第 三国市场的价格来计算该国产品的正常价值。那么, 在反倾销案中,十有八九会使该国出口产品本来没有 倾销而被裁定未倾销,本来倾销幅度轻微而被裁定为 高度倾销,从而给该国出口产品造成人为的壁垒。
三、创新点
1.从出口产业发展的角度提出化解中欧贸易问题 的对策 在产业内容上强调民族文化特色,通过发 展本土化特征浓郁的产品出口巧妙地规避贸易 壁垒。
疑问:考虑到中国与欧洲文化的差异性,具有中国特色的产品是否能够 为欧洲消费者所接受?
三、创新点
2.重视“大国”,平衡“小国” 欧盟当前贸易保护与中瑞、中德当前良好的经贸 合作态势格格不入。特别是中德之间的务实合作,走 在中国与其他西方大国关系的前列,在中欧关系中发 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这种“引领”主要体现在 两方面:一是两国领导人之间的互访和接触频度最高, 例如李克强总理访问欧洲所带来的一系列促进中欧贸 易合作伙伴关系发展的行为和言论。二是中德中瑞经 贸合作成果最为显著。深化中德中瑞合作是重大利好, 对发展中欧关系非常重要。德国作为欧盟中最大的经 济体,同时也是欧盟与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德国的 立场至关重要。
在注重与德国等欧洲大国发展建设性关系 的同时,也需要注重欧盟内的“小国”影响。 德国对欧盟有重要影响,但它不能代表整个欧 洲。许多小国在欧盟政策制定方面也有很大的 话语权。欧盟并不是铁板一块,中国在欧盟国 家交往时应具有层次感和平衡性。有些国家跟 中国贸易不是很紧密,在很多产品上与中国的 竞争比较激烈,相应地在贸易保护方面的诉求 就会比较大。中国应继续积极加强与波兰、匈 牙利、捷克等“新欧洲”经济体的经贸联系, 注意适时、合理地回应对方的提议和要求。
二、化解策略
1.政府层面
2.企业层面
1.政府层面
(1)争取市场经济国家地位 由于“市场经济地位”问题不可能在短期 内得到解决,现阶段应积极争取行业或个别企 业的市场经济地位,或者争取部分国家对我国 市场经济地位的承认。 积极开展经济外交,加强领导人之间的谈 判,充分说明我国的市场化进程。
1.政府层面
一、存在问题 二、化解策略 三、创新点
一、存在问题
1.中国对欧盟存在大量贸易顺差 以中方统计为准,中欧贸易顺差可分三个阶段: (1)1992—1996年中欧贸易为逆差。前4年保持20亿美 元以上的逆差,1996年减小为1400万美元。 (2)1997—2000年中欧贸易出现顺差且波动较大。贸 易顺差额经历了46亿、74亿、47.8亿、74亿美元等不 同额度的波动,这与进出口的年增长速度不同有关。 (3)2001—2005年中欧贸易顺差处于快速增长阶段。 年均增速达到72.6%。2004—2005年的增长速度更是 达到了189%,主要在于出口增长速度远远超过进口增 长速度。
三、创新点
3.欧债危机对中欧贸易的影响极其对策 (1)欧债危机对欧盟的影响 欧盟成员陷入普遍衰退; 贸易投资消费全面萎缩; 失业率和财政赤字攀升。
(2)欧债危机对中欧贸易的消极影响 1>中欧进出口贸易额增速明显下降 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使欧盟各国市场低迷, 经济衰退,明显制约了我国对欧盟的出口。再 加上人民币对欧元的持续升值,企业生产成本 上升,更是对我国的出口企业雪上加霜。 根据中国海关统计,2008 年中欧双边贸易 额达 4255.8 亿美元,但增幅比上年度下滑了 7.5%,增速为 2004 年以来的最低。
1.政府层面
(3)建立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与快速反 应系统 政府要充分利用通报咨询制度的信息渠道, 及时掌握更多的技术信息,为广大出口企业服 务。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快人才培养步伐, 尽快建立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预警和快速反应系 统。
1.政府层面
(4)加快技术创新及技术认证工作,实施标准 战略 首先,要鼓励企业积极创造条件,努力采 用和推广国际标准,加强出口产品的国际认证; 其次,要引导企业加强标准化工作,促进企业 技术标准尽快与国际标准接轨,并逐步采用国 际标准;再次,要帮助企业强化质量管理,完 善质量标准和检测体系,严格按照国际质量管 理标准组织产品的设计、生产、销售、安装调 试和售后服务。
2.企业层面
(4)强化质量管理,打造国际品牌 目前,我国对欧盟出口的产品往往是重量 不重的质低价产品,参与国际竞争缺乏长期战 略眼光和可行的战略方案,不重视品牌的塑造, 主要采用价格竞争的方式开拓国际市场,从而 频遭欧盟反倾销。企业必须强化质量管理,打 造自己的国际品牌。
ຫໍສະໝຸດ Baidu
2.企业层面
(5)鼓励有条件企业对欧盟直接投资 我国在对欧盟货物出口一直保持着顺差, 但欧盟在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方面一直保持优 势,我国企业对欧盟直接投资的空间还比较大, 通过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对欧盟直接投资可以有 效地避免一些贸易摩擦,并促进国内产业优化 升级。
一、存在问题
2.欧盟对中国的反倾销问题 到目前为止,欧盟已经成为对中国发起反倾销调 查最多的国家和地区之一。据WTO统计,欧盟发起的 对华反倾销107起,占中国被反倾销总数的12.5%。 欧盟在涉及多个国家的反倾销调查中,对中国征收的 反倾销税率普遍高于其他国家。 欧盟对我国反倾销涉及的领域,重点在化工产品、 贱金属及其制品、纺织品、家电与机电产品等类别上。 新材料、通信设备等新兴行业逐渐成为了欧盟反倾销 关注的对象。 案例:中欧光伏电池“双反”案。
2>欧盟对华直接投资下降,但我国对欧盟直接投资增加 根据商务部的统计,2007 年欧盟对中国的外商直 接投资为 38 亿美元,同比 2006 年的 54 亿美元下降 了29% ; 欧盟主要国家对华投资项目数 2384 个,同 比下降8.97% 。2008 年欧盟主要国家对华投资新增项 目为 1844个,同比减少 22.7%。2009 年上半年欧盟 主要国家对华投资新增项目为 712 个,同比下降了 22.69%。 虽然国际金融危机使欧盟对我国的直接投资下降 了,但金融危机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却创造了机遇。由 于金融危机使欧盟金融市场流动性全面紧张,许多企 业面临困境,纷纷欢迎外来投资,这为我国对外投资 提供了机会。
2.企业层面
(1)尽快理顺企业产权制度 欧盟反倾销法认为,在一个市场经济国家, 政府通常在资源分配和价格决定中起的作用极 小。对于我国出口企业来说,如能使外国行政 当局对其市场经济地位认可,就意味着出口产 品的成本和价格有了被直接认可的可能,否则, 涉案企业的生产成本和产品价格就不会被认可, 而要以一个所谓市场经济性质的第三国的类似 产品的成本作为替代价格。
一、存在问题
4.知识产权问题 随着我国产品大量进入欧盟市场,欧盟逐渐转变战 略,高举知识产权大旗,使我国很多产品深陷知识产 权纠纷。2002年2 月,中国出口到欧盟的DVD 因侵犯 知识产权,被欧盟成员国英国和德国的海关扣押。 2004 年9 月,因涉嫌外观侵权,德国海关在汉堡公开 销毁了我国出口到德国的万余只咖啡瓷杯。海信、西 门子的商标争端、温州打火机遭遇欧盟的CR 法案更使 得中欧双边贸易中的知识产权保护冲突日趋凸现。
2.企业层面
(3)熟知欧盟贸易救济法规,充分利用WTO保 障自己权益 欧盟进行贸易救济主要是依据自己的各项 法规和指令,对此企业应建立专门的应对贸易 摩擦的部门,研究和熟知欧盟的贸易法规、政 策和救济程序,做到知己知彼,并做好预警工作; 此外,还可以充分利用WTO的争端解决机制来 保障自己的权益。
一、存在问题
7.欧盟新普惠制度对中国出口的影响
普惠制(GSP)全称普遍优惠制。它是世界上32个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出口 品给予的普遍的、非歧视的、非互惠优惠关税,是在最惠国关税基础上进一步减 税以至免税的一种特惠关税。这政策有利于帮助受惠国增加出口,促进工业化和经 济发展。目前,普惠制项下的出口产品关税平均比最惠国税率低约1/3,因此可以 说是世界上税率最低、最有吸引力的一种关税制度。自1978年中国出口欧盟产品 享受“普惠制”以来,的确给中国输欧商品带来不少好处。 欧盟的普惠制每10年调整一次。 2004年10月,欧盟委员会推出了普惠制改 革方案。2005年6月23日,欧盟25个成员国批准了普惠制改革方案,决定自2006 年1月1日起实施新的普惠制,这也是现行的普惠制。新的普惠制方案对“毕业条 款”有了更为明确的规定。“毕业条款”是指一个国家的一种产品如果在欧盟的 市场份额超过一定比例,就将失去普惠制待遇。根据新条款,普惠制受益国的任 何一种产品如果在欧盟市场的份额超过15%,则将失去普惠制待遇,而纺织品和 服装的“毕业门槛”则为12.5%。 中国纺织品对欧盟的出口每年都以两位数增长。中国的纺织品和服装在欧盟 的市场份额已经超过30%,表明中国的这些产品已经可以从普惠制中“毕业”, 将不能再享受普惠制下的关税优惠。 “毕业”后的纺织企业将会取消普惠的关税, 从而出口的成本再度提高。
(2)健全和完善贸易救济体系 借鉴国外成熟的贸易救济机制,进一步完善我国 实施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以及技术性贸易壁垒 的法规体系,建立符合国际惯例的贸易救济体系,加 快与贸易摩擦相关的产业损害预警机制的建设,健全 应对贸易摩擦快速反应机制和敏感产业损害预警机制。 同时,要建立以行业协会为主体应对贸易摩擦的新机 制,重视国外针对中国特殊保障实施立法,采取符合 国际惯例的有效措施规范纺织品出口秩序,积极做好 对外交涉和应诉的准备工作,提高企业应对贸易摩擦 的整体能力。
2.企业层面
(2)遭到反倾销的企业要积极应诉 为了保证国内企业积极应诉欧盟反倾销诉 讼,行业协会或进出口商会可以考虑建立应诉 基金,入会企业依出口额多少按比例上缴年度 应诉基金;一旦同类出口产品遇到欧盟反倾销 指控时,由应诉基金支付相关应诉费用,包括 律师费和企业联合应诉的组织成本。面对欧盟 反倾销案,涉案企业应该积极应诉,只有这样, 才有可能获得较好的应诉结果。
1.政府层面
(5)优化对欧出口结构,加快产业升级 从中欧摩擦的案件来看,主要集中在我国 的传统产业和欧盟的优势产业。我国以纺织业 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拥有对欧盟的比较优势, 欧盟在化工、钢铁等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拥 有比较优势。欧盟试图在巩固自己优势产业的 同时削弱我国优势产业的竞争力。我国应该优 化对欧出口结构,在巩固对欧优势产业出口的 同时,引导和鼓励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企业增 加对欧出口,加快产业升级,增加中欧贸易的 互补性。
一、存在问题
3.欧盟日益严格的技术贸易壁垒问题 欧盟是世界上运用技术性贸易保护措施最频繁和严格的 地区之一,目前形成了包括约300多个具有法律效力的欧盟 指令和10万多个技术标准的双重结构的技术性贸易措施管理 体系,内容涉及工业产品安全、卫生、技术标准等以及农产 品的生存、运输、贮藏等各个环节。 由于中欧在技术发展水平方面存在较大差距,所以中国 的机电产品、农产品、纺织产品等各大类输欧产品几乎都遭 到了欧盟技术标准和法规、产品质量认证和合格评定、包装 和标签要求、检验和检疫规定及环保等方面所设置的技术贸 易壁垒。
一、存在问题
5.欧盟东扩带来的负面影响
(1)贸易转移效应 东扩之后,欧盟的地缘经济区域将得到极为重要的扩张。由于相互取消关税 和非关税壁垒,欧盟原成员国与新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大幅增长,直接影响到欧 盟的其他生产竞争性产品的贸易伙伴的贸易流量。新入盟国家成为中国对欧盟 原成员国出口的强有力竞争对手。新成员国在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和生产力水 平等方面与中国十分接近,产品高度可替代,双方在欧盟市场上的竞争在所难 免。而入盟后新成员国比中国享有更低的贸易壁垒———零关税,在欧盟内部 进行自由贸易,我国对欧盟出口的产品受到了强有力的冲击。 (2)资本转移效应 欧盟东扩后,对于原欧盟15国的对外直接投资,由于交通、文化及制度层面的 优势,新入盟10国将比我国在投资环境方面更具竞争力,从而导致欧盟成员国资金 部分地转向这些国家。目前,中东欧地区外来投资的2/3源于欧盟,尤其是德、英、 荷、法等国的投资者最为积极。而世界其他投资国为了规避欧盟的贸易壁垒,使 其产品成功地进入欧盟发达国家市场,会通过直接投资的方式先行进入新入盟10 国,以享受区域经济一体化内部的各种便利优惠,最终扩大其出口份额。
一、存在问题
6.中西方意识形态的差异 欧盟至今未给予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随着我国 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对外贸易机制的不断成熟, 欧盟一味的不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国家地位是不合 理的。另外欧盟在拒绝给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同时却 给市场经济发育的并不比中国完善的俄罗斯和乌克兰 这种地位,即在同一问题上采取两种标准,这应该说 是一种歧视。 对非市场经济国家,采用与该国经济毫不相干的第 三国市场的价格来计算该国产品的正常价值。那么, 在反倾销案中,十有八九会使该国出口产品本来没有 倾销而被裁定未倾销,本来倾销幅度轻微而被裁定为 高度倾销,从而给该国出口产品造成人为的壁垒。
三、创新点
1.从出口产业发展的角度提出化解中欧贸易问题 的对策 在产业内容上强调民族文化特色,通过发 展本土化特征浓郁的产品出口巧妙地规避贸易 壁垒。
疑问:考虑到中国与欧洲文化的差异性,具有中国特色的产品是否能够 为欧洲消费者所接受?
三、创新点
2.重视“大国”,平衡“小国” 欧盟当前贸易保护与中瑞、中德当前良好的经贸 合作态势格格不入。特别是中德之间的务实合作,走 在中国与其他西方大国关系的前列,在中欧关系中发 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这种“引领”主要体现在 两方面:一是两国领导人之间的互访和接触频度最高, 例如李克强总理访问欧洲所带来的一系列促进中欧贸 易合作伙伴关系发展的行为和言论。二是中德中瑞经 贸合作成果最为显著。深化中德中瑞合作是重大利好, 对发展中欧关系非常重要。德国作为欧盟中最大的经 济体,同时也是欧盟与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德国的 立场至关重要。
在注重与德国等欧洲大国发展建设性关系 的同时,也需要注重欧盟内的“小国”影响。 德国对欧盟有重要影响,但它不能代表整个欧 洲。许多小国在欧盟政策制定方面也有很大的 话语权。欧盟并不是铁板一块,中国在欧盟国 家交往时应具有层次感和平衡性。有些国家跟 中国贸易不是很紧密,在很多产品上与中国的 竞争比较激烈,相应地在贸易保护方面的诉求 就会比较大。中国应继续积极加强与波兰、匈 牙利、捷克等“新欧洲”经济体的经贸联系, 注意适时、合理地回应对方的提议和要求。
二、化解策略
1.政府层面
2.企业层面
1.政府层面
(1)争取市场经济国家地位 由于“市场经济地位”问题不可能在短期 内得到解决,现阶段应积极争取行业或个别企 业的市场经济地位,或者争取部分国家对我国 市场经济地位的承认。 积极开展经济外交,加强领导人之间的谈 判,充分说明我国的市场化进程。
1.政府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