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电泄漏和消除方法
危险化学品储罐区的静电如何预防与消除

危险化学品储罐区的静电如何预防与消除2、增湿提高空气中相对湿度有利于消除现场存在的静电。
提高空气中相对湿度就是提高空气中水蒸气的饱和程度,在物体表面会吸收或吸附一定的水分,从而降低了物体表面的电阻系数,有利于静电电荷导入大地。
当然,用增加空气湿度消除静电也有其局限性,它应以不损害人员健康、不损坏设备和危险化学品品的质量为原则。
在实施增湿消除静电时,一般相对湿度在70%左右,静电积累会很快减少。
3、添加抗静电剂抗静电剂具有较好的导电性或较强的吸湿性。
因此,在容易产生静电的高绝缘材料中,加入抗静电剂之后,能降低材料的体积电阻或表面电阻,加速静电泄漏,消除静电危险。
化工行业中多采用酸盐、环烷酸盐、铬盐、合成脂肪酸盐等作为抗静电剂。
国产抗静电添加剂有3个组分:烷基水杨酸铬、丁二酸二异辛酯磺酸钙和“603”的共聚物。
前两种组分是改变危险化学品导电率的基本成分,后者是稳定增效剂。
抗静电剂的使用可采用涂布法、浸渍法、喷雾法或采用混合在原料中,以降低内部电阻及表面电阻,提高物体的导电性能。
4、工艺控制法危险化学品在管道中流动所产生的静电量,与危险化学品流速的二次方成正比。
降低流速便降低了摩擦程度,可减少静电的产生。
所以当储罐输入危险化学品和输出危险化学品的时候,控制危险化学品输送流速是减少静电电荷产生的一个有效方法。
2000年10月31日,河南某石化厂机修车间一名女职工提着一带塑料柄挂钩的方形铁桶,到炼油三厂开手阀放汽油不久,油桶着火。
原因是由于阀门开度过大,汽油流速快而导致静电积聚,产生火花放电而引发的事故。
在容器内灌注液体时,应防止产生液体飞溅和剧烈搅拌现象,应从底部装卸危险化学品或将危险化学品管延伸至接近容器的底部。
一般规定,在鹤管没有被危险化学品浸没之前,流速只能限制在1m/s以下,以免产生静电。
当入口管浸没200mm后可提高流速,最高不得超过6m/s。
甲、乙类液体经过添加抗静电剂,或有专门静电消除器与静电报警仪同时具备的,流速可为6m/s。
静电泄漏和消除方法

静电泄漏和消除方法
6
在静电危险场所通常存在不止一个金属物体时,为了消 除金属间电位差、消除静电放电,则需要将所有金属物体都 进行直接接地。
对于相距较远的大型设备来说:
一般不允许将它们串联以后接入接地回路,而必须采 用逐个直接接地的方法。
它等于金属导体本身的电阻 加上接地体与大地之间的流散电 阻——泄漏电流从接地体向周围 大地流散时土壤所呈现的电阻。
被接地物体
接地极 接地线
接地体
实验表明:接地体20m以 外可以认为是静电接地中 的“地”。
静电泄漏和消除方法
10
3、接地电阻、静电接地电阻与静电泄漏电阻 (1) 接地电阻
人工接地体流散电阻的简化计算公式:
静电泄漏和消除方法
19
6、静电接地设施与实施方法
静电接地所用的接地体,可用一根长度不小于2m的 金属导体,水平埋入距地面0.5m以下的土壤中,构成接 地体。
接地体的选材和最小尺寸为:扁钢40mm4mm,角钢 25mm4mm或钢管40mm、壁厚3.5mm。
伸入地中的钢筋混凝土建筑物的基础、金属管道和 设备等亦可兼作静电接地体使用。
➢ 在设计静电接地系统尤其是人体接地时,要考虑到人体可 能接触工频电源时的人身安全问题。通常认为通过人体的 安全电流为0.5mA,对于220V的工频交流电,人体对地应 有至少0.44M的电阻,一般选1M。
静电泄漏和消除方法
15
4、静电接地系统有关电阻的取值范围
➢ 在实际生产中,如果静电接地电阻太小,带电体接近静电 接地系统时,可能发生火花放电,放电集中,其热效应可 能成为危险的点火源,引起燃爆事故,所以,在特殊危险 场所也要限制静电泄漏电流。
静电的产生和消除

静电的产生和消除石油库设计规范GB 50074-2002中有:14.2.14 在爆炸危险区域内的输油(油气)管道,应采取下列防雷措施:1 输油(油气)管道的法兰连接处应跨接。
当不少于5根螺栓连接时,在非腐蚀环境下可不跨接。
液体静电的火灾危害与防火设计低电导率的液化烃、可燃液体(如石脑油、汽油、煤油、柴油、液化石油气、溶剂油等)的生产、储存、运输过程中都可能因静电而导致燃烧爆炸。
液体在贮运、生产过程中的相对运动引起电荷的分离、积累和放电,而成为一种引火源。
在实践中,如设计、操作不当,液体静电将形成一种潜在的火灾隐患。
本文简述液体静电火灾爆炸条件及控制,并对防火设计中常遇的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一、液体静电产生方式和放电形式液体与固体、液体与气体、液体与另一种不相溶的液体之间,由于搅拌、沉降、流动、喷射、飞溅等接触与分离的相对运动会形成双电层而产生静电。
静电产生受物质种类、杂质、表面状态、接触特征、分离速度、带电历程等因素的影响。
一般来说,介质中混入杂质、表面粗糙、表面受氧化、分离速度高将使静电增加,当液体的电阻率在1011~1015Ωcm时(如汽油、苯等),其积累的静电荷不易消失,静电的危害性较大。
由于液化烃、可燃液体生产、贮运过程中工艺的多样性,不同运动状态下液体静电荷的产生和积累的方式各异,其主要方式有以下几种:1.单相液体在管道中流动液体流经管道时发生电荷分离,一种极性离子吸附于分界面上,并吸引极性相反离子,形成扩散层,当液体相对分界面流动,就将扩散层带走,产生电荷分离。
对于单相液体,带电量与液体流动状态有关,湍流比层流的危险性更大。
如果电导率足够低,其流出管道电荷密度与液体线速度有关,流速越大,电荷密度越高。
2.过滤器对液体静电产生的影响细孔的过滤器会构成高静电发生源,过滤器的滤芯相当于很多个平行的小管线,过滤越细密,电荷产生量越大,通过微孔的过滤器产生的电流比通过管道产生的电流大几个数量级。
静电产生的原理及消除方法

静电产生的原理及防护1.静电的形成所谓静电,就是一种处于静止状态的电荷或者说不流动的电荷流动的电荷就形成了电流;当电荷聚集在某个物体上或表面时就形成了静电,而电荷分为正电荷和负电荷两种,也就是说静电现象也分为两种即正静电和负静电;当正电荷聚集在某个物体上时就形成了正静电,当负电荷聚集在某个物体上时就形成了负静电,但无论是正静电还是负静电,当带静电物体接触零电位物体接地物体或与其有电位差的物体时都会发生电荷转移,就是我们日常见到火花放电现象;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原子由带负电荷的电子和带正电荷的质子构成;在正常状况下,一个原子的与电子数量相同,正负平衡,所以对外表现出不带电的现象;但是电子环绕于原子核周围,一经外力即脱离轨道,离开原来的原子A而侵入其他的原子B,A 原子因减少电子数而带有正电现象,称为;B原子因增加电子数而呈带负电现象,称为阴离子;造成不平衡的原因即是电子受外力而脱离轨道,这个外力包含各种能量如动能、、热能、化学能等在日常生活中,任何两个不同材质的物体接触后再分离接触分离起电,即可产生静电;当两个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时就会使得一个物体失去一些电荷如电子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其带正电,而另一个物体得到一些剩余电子的物体而带负电;若在分离的过程中电荷难以中和,电荷就会积累使物体带上静电;所以物体与其它物体接触后分离就会带上静电;另一种常见的起电是感应起电;当带电物体接近不带电物体时会在不带电的导体的两端分别感应出负电和正电;2.静电的危害第一种危害,来源于带电体的互相作用;第二大危害,是有可能因静电火花点燃某些体而发生爆炸;工业中的危害静电的产生在工业生产中是不可避免的,其造成的危害主要可归结为以下两种机理:其一:ESD造成的危害:1引起电子设备的故障或误动作,造成电磁干扰;2击穿集成电路和精密的电子元件,或者促使元件老化,降低生产成品率;3高压静电放电造成电击,危及人身安全;4在多易燃易爆品或粉尘、油雾的生产场所极易引起爆炸和火灾;其二,ESA造成的危害:1电子工业:吸附灰尘,造成集成电路和半导体元件的污染,大大降低成品率;2胶片和塑料工业:使胶片或薄膜收卷不齐;胶片、CD塑盘沾染灰尘,影响品质;3造纸印刷工业:纸张收卷不齐,套印不准,吸污严重,甚至纸张黏结,影响生产;4纺织工业:造成根丝飘动、缠花断头、纱线纠结等危害;3.静电的工业防护1使用防静电材料金属是导体,因导体的漏放电流大,会损坏器件;另外由于绝缘材料容易产生摩擦起电,因此不能采用金属和绝缘材料作防静电材料;而是采用表面电阻1×105Ω.cm以下的所谓静电导体,以及表面电阻1×105×108Ω.cm的静电亚导体作为防静电材料;2泄漏与接地对可能产生或已经产生静电的部位进行接地,提供静电释放通道;采用埋大地线的方法建立“独立”地线;使地线与大地之间的电阻<10Ω;3导体带静电的消除导体上的静电可以用接地的方法使静电泄漏到大地;放电体上的电压与释放时间可用下式表示UT=U0L1/RC式中UT——T时刻的电压VU0——起始电压VR——等效电阻ΩC——导体等效电容pf一般要求在1s内将静电泄漏;即1s内将电压降至100V以下的安全区;这样可以防止泄漏速度过快、泄漏电流过大对SSD造成损坏;若U0=500V,C=200pf,想在1s内使UT 达到100V则要求R=×109Ω;因此静电防护系统中通常用1MΩ的限流电阻,将泄放电流限制在5mA以下;这是为操作安全设计的;如果操作人员在静电防护系统中,不小心触及到220V 工业电压,也不会带来危险;4非导体带静电的消除对于绝缘体上的静电,由于电荷不能在绝缘体上流动,因此不能用接地的方法消除静电;可采用以下措施:a使用离子风机——离子风机产生正、负离子,可以中和静电源的静电;可设置在空间和贴装机贴片头附近;b使用静电消除剂——静电消除剂属于表面活性剂;可用静电消除剂擦洗仪器和物体表面,能迅速消除物体表面的静电;c控制环境湿度——增加湿度可提高非导体材料的表面电导率,使物体表面不易积聚静电;例如北方干燥环境可采取加湿通风的措施;d采用静电屏蔽——对易产生静电的设备可采用屏蔽罩笼,并将屏蔽罩笼有效接地;5工艺控制法为了在电子产品制造中尽量少的产生静电,控制静电荷积聚,对已经存在的静电积聚迅速消除掉,即时释放,应从厂房设计、设备安装、操作、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有关纺织品的静电标准:GB12014-2009 防静电服EN1149-1 防护服装静电性能表面电阻率的测试方法与要求;EN1149-2防护服装静电性能通过材料的电阻垂直电阻的测试方法;EN1149-3防护服装静电性能电荷衰减量测试方法;EN1149-5防护服装静电性能材料的性能和设计要求;纺织品的静电性能评定第一部分:静电压半衰期;纺织品的静电性能评定第二部分:电荷面密度;纺织品的静电性能评定第三部分:电荷量;纺织品的静电性能评定第四部分:电阻率;纺织品的静电性能评定第四部分:摩擦带电电压;纺织品的静电性能评定第四部分:纤维泄露电阻;纺织品的静电性能评定第四部分:动态静电压;GB12703部分资料不齐。
机械、电子设备静电产生机制、危害及消除措施

机械、电子设备静电产生机制、危害及消除措施2身份证号码:61272419920809****摘要:在设备运行过程中,经常会产生静电,通常在不进行干预的情况下,会产生不可预料的后果,造成的损失也是无法挽回的。
因此,在机械设备设计制造过程中,我们要注重设备的防静电方面的问题,确保设备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性、可靠性。
设备静电的产生是多方面因素共同决定,显然,要使设备的静电量达到安全等级内,就需要从设备设计的各个方面入手,了解设备静电产生的机制过程,从而采取有效的措施。
文章就设备静电产生机制、危害及消除措施进行浅析,同时提出克服问题的具体措施,为机械设备设计、制造、运行维护的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机械设备;静电;产生机制;危害;消除引言机械、电子设备在运行过程中,要实现可靠性和安全性,要注意很多的影响因素,其中最容易忽视的一点是静电。
因为静电的产生、影响过程不易观察,但是静电造成危害的瞬间确实极其迅速的,来不及紧急处理,它会造成设备的损毁、厂房环境的损毁、甚至人员财产的损失。
因此,我们要不断探索影响机械设备静电的各种因素,以便于在实践中抑制设备静电水平,保障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
下文我们将从设备静电产生机制、危害及消除措施三大方面进行阐述和具体浅析。
1设备静电产生机制静电即为相对静止的电荷。
静电是一种电能,它存留于物体表面,是正负电荷在局部范围内失去平衡的结果,是通过电子或离子的转换而形成的。
当一物体中的电子发生转移或分子被极化时,就产生了带电现象,物体可因其带有多余的电子或缺乏电子而呈负极性或正极性。
静电现象是电荷在产生和消失过程中产生的电现象的总称。
如摩擦起电、人体起电等现象。
常见的设备静电现象,主要来源有两种:一是摩擦起电,两种不同材质的零件在摩擦的过程中,互相转移电荷,从而产生带不同极性的静电;二是接触带电,设备任何部位接触到带电体时,会接收到电荷,从而带相同极性的静电,尤其当空气中存在大量电离电荷时,设备极易带静电。
静电防护方法

静电防护方法(1)使用防静电材料:金属是导体,因导体的漏放电流大,会损坏器件。
另外由于绝缘材料容易产生摩擦起电,因此不能采用金属和绝缘材料作防静电材料。
而是采用表面电阻l×105Ω•cm以下的所谓静电导体,以及表面电阻1×105-1×108Ω•cm的静电亚导体作为防静电材料。
例如常用的静电防护材料是在橡胶中混入导电碳黑来实现的,将表面电阻控制在1×106Ω•cm以下。
(2)泄漏与接地:对可能产生或已经产生静电的部位进行接地,提供静电释放通道。
采用埋大地线的方法建立“独立”地线。
使地线与大地之间的电阻<10Ω。
(参见GBJl79或SJ/T10694—1996)静电防护材料接地方法:将静电防护材料(如于作台面垫、地垫、防静电腕带等)通过1MΩ的电阻接到通向独立大地线的导体上(参见SJ/T10630-1995)。
串接1MΩ电阻是为了确保对地泄放<5mA的电流,称为软接地。
设备外壳和静电屏蔽罩通常是直接接地,称为硬接地。
(3)导体带静电的消除:导体上的静电可以用接地的方法使静电泄漏到大地。
放电体卜的电压与释放时间可用下式表示:UT=U0L1/RC式中UT-T时刻的电压(V)U0一起始电压(V)R-等效电阻(Ω)C-导体等效电容(pf)一般要求在1秒内将静电泄漏。
即1秒内将电压降至1OOV以下的安全区。
这样可以防止泄漏速度过快、泄漏电流过大对SSD造成损坏。
若U0=500V,C=200pf,想在1秒内使UT达到100V,则要求R=1.28×109Ω。
因此静电防护系统中通常用1MΩ的限流电阻,将泄放电流限制在5mA 以下。
这是为操作安全设计的。
如果操作人员在静电防护系统中,不小心触及到220V工业电压,也不会带来危险。
(4)非导体带静电的消除:对于绝缘体上的静电,由于电荷不能在绝缘体上流动,因此不能用接地的方法消除静电。
可采用以下措施:(a)使用离子风机—离子风机产生正、负离子,可以中和静电源的静电。
静电产生的原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1 静电产生的原因、危害及防治措施一、静电的产生与危害静电通常是指相对静止的电荷它是由物体间的相互摩擦或感应而产生的。
在干燥天气里用塑料梳子梳头可以听到清晰的“噼啪”放电声夜晚脱毛衣时还能够看到明亮的蓝色小火花握手时双方骤然缩手或几乎跳起的喜剧场面这是由于人在干燥的地毯或木质地板上走动电荷积累又无法泄漏发生了轻微电击的缘故。
可能引起各种危害的静电如未能采用科学方法加以防护则会造成各种严重事故静电火花会引起爆炸与火灾静电放电还可能直接给人以电击而造成伤亡静电的产生和积聚会妨碍正常生产与工作的进行。
例如人们不大在意的狂风卷起砂砾会因摩擦而带有大量静电它不仅会中断通信有时还会引起铁路、航空等自动信号系统失误造成严重事故。
所以对静电可能造成的危害必须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止。
二、静电引发爆炸或火灾的原因放电火花的能量超过爆炸性混合物的最小引燃能量时即会引起爆炸或火灾。
静电爆炸和火灾多由于火花放电引起对于引燃能量较小的爆炸性气体或蒸汽混合物也可由刷形放电而引发爆炸和火灾。
带静电的绝缘体经过一两次火花放电后其上仍然可能会残存危险的静电导体的火花放电却正相反它只能发生一次火花放电其上静电即全部消失。
所以导体的火花放电因是其积聚能量的集中释放故具有更大危险性。
三、防止静电危害的技术措施2 防止静电危害有两条主要途径一是创造条件加速工艺过程中静电的泄漏或中和限制静电的积累使其不超过安全限度二是控制工艺过程限制静电的产生使之不超过安全限度。
第一条途径包括两种方法即泄漏和中和法。
接地、增湿、添加抗静电剂、涂导电涂料等具体措施均属泄漏法运用感应中和器、高压中和器、放射线中和器等装臵消除静电危害的方法均属中和法。
第二条途径包括就材料选择、工艺设计、设备结构等方面所采取的相应措施。
静电防护的主要措施有下列四种: 一静电控制法控制静电产生的方法有1保持传动带的正常拉力防止打滑。
2以齿轮传动代替带传动减少摩擦。
3灌注液体的管道通至容器底部或紧贴侧壁避免液体冲击和飞溅。
静电防护方法

静电防护方法由于物体间的接触分离(摩擦、剥离、撕裂和碰撞等)或电场感应,会产生物体之间或物体内部带电粒子的扩散、转移或迁移,从而形成物体表面电荷堆积,即呈现带电现象。
这种现象可能导致物体表面电荷对空气中带异性电荷的微粒子尘埃的吸引,造成电子敏感元器件绝缘性能的降低、结构腐蚀或破坏。
在一定条件下,这种积聚电荷还会产生静电放电,使电子元器件局部破损或击穿。
以下措施可以快递有效的消除物体所带的静电。
1.使用防静电材料金属是导体,因导体的漏放电流大,会损坏器件。
另外由于绝缘材料容易产生摩擦起电,因此不能采用金属和绝缘材料作防静电材料。
而是采用表面电阻在104Ω到1011Ω之间,或体积电阻在105Ω/sq到1012Ω/sq 之间的的防静电材料。
2.导体带静电的消除导体上的静电可以用接地的方法使静电泄漏到大地。
对可能产生或已经产生静电的部位进行接地,提供静电释放通道,采用埋地线的方法建立“独立”地线能够快速有效的消除导体上的静电。
3.非导体带静电的消除对于绝缘体上的静电,由于电荷不能在绝缘体上流动,因此不能用接地的方法消除静电。
可采用以下措施:(a) 使用离子风机——离子风机产生正、负离子,可以中和静电源的静电。
可设置在空间和贴装机贴片头附近。
(b) 使用抗静电剂——抗静电剂属于表面活性剂。
可用静电消除剂擦洗仪器和物体表面,能迅速消除物体表面的静电。
(c) 控制环境湿度——增加湿度可提高非导体材料的表面电导率,使物体表面不易积聚静电。
例如北方干燥环境可采取加湿通风的措施。
(d) 采用静电屏蔽——对易产生静电的设备可采用屏蔽罩(笼),并将屏蔽罩(笼)有效接地。
4.工艺控制法为了在电子产品制造中尽量少地产生静电,控制静电荷积聚,对已经存在的静电积聚迅速消除掉,即时释放,应从厂房设计、设备安装、操作、管理制度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
静电有哪些危害,如何防范

静电有哪些危害,如何防范1.静电的产生与静电电荷的积累静电是指绝缘物质或者孤立导体上携带的相对静止的电荷,它是由不同物体接触摩擦时,在物质间发生了电子转移而形成的带电现象。
例如,人们很早就发现用玻璃棒或琥珀毛、纸片和尘埃等轻小物体。
静电电荷只能聚积于物体的表面上,不能像在导体里的电流与毛皮摩擦一阵再分开时,前者就带了正电荷,后者就带了负电荷,能够吸引或排斥羽那样容易流动,因而称之为静电。
1.1静电的产生机理众所周知,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的,而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围绕着原子核做高速旋转的带负电的电子所组成。
电子在原子核外不停地高速旋转,有离开原子核的倾向,但电子又与带正电的原子核互相吸引,两个方向相反的力达到平衡,因此电子只能在固定的轨道上运动。
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量与全部电子所带的负电荷数量相等,所以整个原子是呈电中性的。
电子挣脱原子核的束缚所需要的能量称为电子逸出功,它反映了原子核对电子的束缚力或者吸引力的大小,不同原子或者说是不同物质的电子逸出功是不相同的。
当两种物体在一起互相摩擦,两者做相距小于25x10-8cm的紧密接触时,电子受到相反两个方向的作用力,作用力之差——净作用力就是电子逸出功之差。
在其作用下,部分电子能摆脱原物质原子核的束缚,从逸出功小的物体转移到逸出功大的另一个物体上去,这样,逸出功小的物体因失去电子而带正电,逸出功大的物体因电子过剩而带负电。
由于两物体各自带有电荷相反的静电荷,就形成了双电层。
双电层还不是静电,当两物质做相对运动,如固体间相互摩擦、液体在管道中流动、粉状物料在布袋中滑动,部分电子来不及复位就随物质离开了,结果是各自带上了静电荷——即静电。
静电电荷的量与相接触的两物质的电子逸出功之差有关,差值越大即性质相差越大,静电电荷越多。
同时,静电电荷还与移动速度大小有关,速度越大,静电电荷越多。
一种物质在摩擦过程中带什么电荷,与电子逸出功的相对大小有关。
静电的消除

静电的消除静电最为严重的危害是引起爆炸和火灾,其在瞬间即释,放电能量大是其引发静电危害的突出特点。
因此,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来消除静电危害。
防止静电危害的关键是:防止或减少静电的产生;设法导走或中和产生的电荷,并使它无法积聚;防止有足够能量的静电放电;防止爆炸性混合气体的形成。
消除静电的主要途径有两条:一是创造条件加速静电泄漏或中和;二是控制工艺过程,即限制静电的产生。
第一条途径包括两种方法,泄漏法和中和法。
接地、增湿、加入抗静电剂等属于泄漏法;运用感应静电消除器、放射线静电消除器及离子流静电消除器等属于中和法,一般企业都采用接地的措施。
第二条途径就是工艺控制法,包括材料选择、工艺设计、设备结构及操作管理等方面所采取的措施。
一、泄漏法和中和法(一)静电接地:接地是消除静电灾害最简单、最常用的方法,是防止静电的最基本的措施。
静电接地连接是接地措施中重要的一环,可采取静电跨接、直接接地、间接接地等方式,根据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采取正确的接地措施。
1、固定设备(1)固定设备(塔、容器、机泵、换热器、离心机等)外壳,应进行静电接地。
若为覆盖设备一般可不做静电接地。
(2)直径大于或等于2.5m及容器大于或等于50m3的设备,其接地点不应少于两处,接地点应沿设备外围均匀布置,起间距不应大于30m。
(3)有振动性的固定设备,其振动部件应采用截面不小于6mm2的铜芯软绞线接地,不准使用单股线。
有软连接的几个设备之间应采用铜芯软绞线跨接。
(4)皮带传动的机组及其皮带的防静电接地刷、防护罩,均应接地。
(5)固定设备与接地线或连接线宜采用螺栓连接。
(6)与地绝缘的金属部件(如法兰、胶管接头等),应采用铜芯软绞线跨接引出接地。
2、管道系统(1)管道在进出装置区(含生产车间厂房)处、分岔处应进行接地。
长距离无分支管道应每隔100m接地一次。
(2)平行管道净距小于100mm时,应每隔20m加跨接线;当管道交叉且净距离小于100mm时,应加跨接线。
静电与消除静电的方法浅谈(修改1)

静电与消除静电的方法浅谈静电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它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工业生产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在漆黑的夜晚,当人们脱尼龙、毛料衣服时,会发出火花和“叭叭”的响声,这就是静电在作怪。
静电给我们石油化工行业的生产带来了不少的危害,常因静电放电产生火花而引起许多事故。
一、静电的概念。
静电是因为两种介电常数不同的物质接触、分离、摩擦或因为电场感应、介质极化、带电微粒附着等因素,使得物体之间或物体内部带电粒子扩散、转移或迁移而形成物体表面电荷的积聚,从而呈现带电现象。
简言之,“静电”就是附着在物体上而很难移动的集团电荷。
二、工业静电产生的原因。
(一)产生静电的内因1.物质“逸出功”不同。
任何两种固体物质,当他们紧密接触,两者相距如小于25×10-8厘米时,在接触界面上就会产生电子转移现象。
这是由于各种物质的“逸出功”不同的缘故。
所谓“逸出功”就是使电子脱离原来的物质表面所需要做的功。
2.物质电阻率不同。
物体上产生了静电荷,但能否积聚起来呢?则要看该物质的电阻率。
电阻率高的物质制成的物体,其导电性会很差,使物体上多(或少)电子的区域难以具备流失(或获得)电子的机会,静电荷积聚的条件就构成了。
3.介电常数不同。
介电常数亦称电容率,是决定电容的一个因素。
在具体配置条件下,物体的电容与电阻结合起来,决定了静电的消散规律。
(二)产生静电的外因1.紧密接触迅速分离。
当接触距离小于25×10 -8厘米时,电子就会有转移,即形成了“双电层”。
如果分离过程足够迅速,即使是两个导体,也同样可以带电。
2.附着带电。
某种极性的离子或带电粉尘附着到与地绝缘的物体上,就使该物体带上了静电或改变其带电状况。
3.感应起电。
在工业生产中,带静电物体能使附近不相连的导体如金属管道,零件表面的不同部位出现电荷的现象。
4.极化起电。
绝缘体在静电场内,其内部和外表能出现电荷是极化作用的结果。
除此之外,影响产生静电的外因尚有温度、湿度、物体原来的带电状态、物体几何形状等。
防止静电事故的措施

防止静电事故的措施
主要办法除降低速度、压力、减少摩擦及接触频率,选用适当材料及形状,增大电导率等抑制措施外,还可采取下列措施:
1、接地。
2、搭接(或跨接)。
3、屏蔽。
4、对几乎不能泄漏静电的绝缘体用抗静电剂以增大电导率,使
静电易于泄漏。
5、采用喷雾、洒水等方法提高环境湿度,抑制静电的产生;
6、使用静电消除器,进行静电中和。
静电放电或静电力作用,导致发生危险或损害的现象。
摩擦是产生静电的一种主要原因。
在干燥的环境中,人体的活动和物体的移动都会产生很强的静电。
静电在突然释放的时会对人体或设备造成损伤。
清除静电危害的常用方法

清除静电危害的常用方法清除静电危害的措施大致有接地法、泄漏法、中和法、工艺控制法1.接地法接地是消除静电危害最简单的方法。
接地主要用来消除导电体上的静电,不宜用来消除绝缘体上的静电。
如果是绝缘体上带有静电,将绝缘体直接接地反而容易发生火花放电。
在有火灾和爆炸危险的场所,为了避免静电火花造成事故,应采取下列接地措施:(1)凡用来加工、贮存、运输各种易燃液体、气体和粉体的设备、贮存池、贮存缸以及产品输送设备、封闭的运输装置、排注设备、混合器、过滤器、干燥器、升华器、吸附器等都必须接地。
如果袋形过滤器由纺织品类似物品制成,可以用金属丝穿缝并予以接地。
(2)厂区及车间的氧气、乙炔等管道必须连接成一个连续的整体并予以接地。
其他所有能产生静电的管道和设备,如空气压缩机、通风装置和空气管道,特别是局部排风的空气管道,都必须连接成连续整体,并予以接地。
如管道由非导电材料制成,应在管外或管内绕以金属丝,并将金属丝接地。
非导电管道上的金属接头也必须接地。
(3)注油漏斗、浮动缸顶、工作站台等辅助设备或工具均应接地。
(4)汽车油槽应带金属链条,链条的上端和油槽车底盘相连,另一端与大地接触。
(5)某些危险性较大的场所,为了使转轴可靠接地,可采用导电性润滑油或采用滑环、碳刷接地的方法。
静电接地装置应当连接牢靠,并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可以同其他目的接地用一套接地装置。
2.泄漏法采取增湿措施和采用抗静电添加剂,促使静电电荷从绝缘体上自行消散,这种方法称为泄漏法。
(1)增湿。
增湿就是提高空气的湿度。
湿度对于静电泄漏的影响很大。
湿度增加,绝缘体表面电阻大大降低,导电性增强,加速静电泄漏。
空气相对湿度如果保持在70%左右,可以防止静电的大量积累。
(2)加抗静电添加剂。
抗静电添加剂是特制的辅助剂,有的添加剂加入产生静电的绝缘材料以后,能增加材料的吸湿性或离子性,从而增强导电性能,加速静电泄漏;有的添加剂本身具有较好的导电性。
(3)采用导电材料或纸绝缘材料。
静电危害及对策措施

静电危害及对策措施冬季天气干燥早上起来梳头时头发经常会随着梳子飘起来脱衣服的时候经常会听到噼里啪啦的声音~见面握手时,手指刚一接触到对方便会被电的一哆嗦…很多人认为这是正常现象殊不知这其中存在着多大的安全隐患预防静电危害的基本措施:防止静电危害的原则是控制静电的产生和防止静电的积累控制静电的产生主要是控制工艺过程和合理选择工艺过程所用的材料;1、工艺控制法就是在工艺流程、设备结构、材料选择和操作管理等方面采取措施,以达到限制静电的产生或控制静电积累的目的,具体方法如下:(1)限制输送速度:降低液体输送中的摩擦速度或液体物料在管道中的流速等工作参数,可限制静电的产生。
(2)加快静电电荷的逸散:包括使用缓冲器,在输送液体物料时,使带电的液体通过管道进入储罐之前,先进入缓冲器内“缓冲”一段时间,使大部分电荷在这段时间里逸散,从而大大减少了带入储罐的电荷;注入储罐的液体应静置一段时间后才能进行检尺、采样等工作,以使蓄积的电荷向器壁、液面集中并泄入大地;消除杂质,石油产品在生产输送中要避免水、空气及其他杂质与油品之间以及不同油品之间相互混合。
(3)消除产生静电的附加源:如液流的喷溅、容器底部积水受到注入流的搅拌、液体或粉体内夹入空气或气泡、粉尘在料斗或料仓内冲击、液体或粉体的混合搅动等。
(4)选用合适的材料来消除静电。
(5)适当安排物料的投入顺序:在某些搅拌工艺过程中,适当安排加料顺序,可降低静电的危害。
2、静电屏蔽法静电屏蔽,即将屏蔽导体靠近带静电体放置,以减轻静电放电的危险和防止静电感应的作用。
可采取整体屏蔽,也可根据需要采取局部屏蔽,可采用网状屏蔽体,也可采用板状屏蔽体。
但需要注意的是,屏蔽并不能消除静电电荷。
3、静电泄漏法所谓泄漏,就是把静电泄掉。
泄漏法包括接地、增湿、加抗静电剂、涂导电涂料等方法。
4、静电消除器静电消除器是有效防止绝缘体带电的设备,分为放射线式、外接电源式、自感应式3种类型。
防止人体带电的对策措施:1、人体接地在有静电危害的场所,应注意着装,穿戴防静电工作服、鞋和手套,不得穿用化纤衣物。
静电安全知识

静电安全知识一、静电产生的原因静电是一种处于静止状态的电荷。
主要是由物体之间的紧密接触、分离或摩擦发生电荷转移,破坏了物体原子中正、负电荷的平衡,使两种物质在接触面上形成电位差而产生的。
1.紧密接触和迅速分离。
这是最常见的产生静电的一种方式。
两个物体接触时会产生电荷转移,若分离得足够快,物体就会带静电。
2.附着带电。
某种极性离子或带电粉尘附着到与地绝缘的固体上,能使该固体带静电或改变其带电状况。
物体获得电荷的多少,取决于其对地电容及周围的情况。
人在有带电微粒的场合活动,身体上也会带静电。
3.感应起电。
在工业生产中,存在带静电的物体使附近不相连的导体带电的现象。
4.电解起电。
将金属浸入电解溶液中,金属离子会向溶液里扩散,界面上会出现双电层,形成电位差。
在一定的条件下,电位差足以阻止金属离子继续溶解,达到平衡状态。
当平衡状态遭到破坏时,金属离子继续扩散,就会形成电流。
5.压电效应起电。
某些固体材料在机械力作用下会产生电荷。
虽然压电效应产生的电荷密度小,仍具有可引起爆炸的能量。
6.极化起电。
绝缘体在静电场内,其内部和表面会出现电荷,这是极化作用的结果。
按照分子结构的不同,可分为非极性分子极化和极性分子极化。
7.喷出带电。
粉体、液体和气体从截面很小的开口喷出时,这些流动的物体与喷口激烈摩擦,同时本身分子之间相互碰撞,会产生大量静电。
8.飞沫带电。
喷在空间的液体,由于扩散和分离,出现了新的液面,产生静电。
另外,产生静电的方式还有沉浮、冻结等。
需要注意的是,产生静电的方式大多不是单一的,而是几种方式共同作用的结果。
二、静电有哪些危害1爆炸和火灾爆炸和火灾是静电最大的危害。
静电能量虽然不大,但因其电压很高而容易发生放电。
当带电体与不带电或静电电位低的物体互相接近时,如果电位差达到300 V以上,就会出现火花放电。
静电放电的火花能量,若已达到周围可燃物的最小着火能量,而且可燃物在空气中的浓度达到爆炸极限,就会立即发生燃烧或爆炸。
多项措施消除静电

引发爆炸和火灾是静电的最大危害。
静电的能量虽然不大,但因其易放电,会出现静电火花。
在易燃易爆场所,可能因为静电火花引起火灾和爆炸。
造成电击静电造成的电击可能发生在人体接近带电物体的时候,也可能发生在带静电电荷的人体接近接地体的时候。
一般情况下,静电的能量较小,因此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静电电击不会直接致人死亡。
但是静电电击可引起坠落、摔倒等伤害,还可引起作业人员心理紧张,影响正常工作。
影响生产在某些生产工程中,不消除静电将会影响生产或降低产品质量。
此外,静电还可引起电子元件误动作,引发二次事故。
消除静电措施消除静电的主要途径有两个:创造条件加速静电泄漏或中和;控制工艺过程,即限制静电产生。
第一个途径包括两种方法,泄漏法和中和法。
第二个途径包括材料选择、工艺设计等方面的措施。
泄漏导走法泄漏导走法即静电接地法,是消除静电最基本的措施。
企业可利用工艺手段,对空气增湿、添加抗静电剂,可采取静电跨接、直接接地、间接接地等方式,把设备上各部分经过接地极与大地连接。
固定设备一些固定设备,如塔、容器、机泵、换热器、离心机的外壳,应经过静电接地处理。
直径大于或等于2.5米及容积大于或等于50立方米的设备,其接地点不应少于两处,接地点应沿设备外围均匀布置,其间距不应大于30米。
有振动性的固定设备,其振动部件应采用铜芯软绞线接地,不可使用单股线。
有软连接的几个设备之间应采用铜芯软绞线跨接。
皮带传动的机组及其皮带的防静电接地刷、防护罩均应接地。
固定设备与接地线或连接线宜采用螺栓连接。
与地绝缘的金属部件,如法兰、胶管接头等,应采用铜芯软绞线跨接引出接地。
管道系统管道在进出装置区(含生产车间厂房)处、分岔处应进行接地。
长距离无分支管道应每隔100米接地一次。
平行管道净距小于100毫米时,应每隔20米加跨接线;当管道交叉且净距离小于100毫米时,应加跨接线。
当金属法兰采用金属螺栓或卡子紧固时,一般可不必另装静电连接线,但应保证至少有两个螺栓或卡子间具有良好的导电接触面。
塑料管道静电消除方法

塑料管道静电消除方法1. 引言1.1 塑料管道静电现象塑料管道在输送过程中常常会出现静电现象,这是由于管道内外介质之间的摩擦以及介质内部分子结构发生改变而产生的。
塑料管道在输送液体或气体时,因为介质内部分子的摩擦作用,会导致带电粒子的分离,形成静电。
当管道内外介质的电位差达到一定程度时,静电就会积聚在管道表面,形成静电场。
这种静电现象不仅会影响管道的输送效率,还有可能引发火灾、爆炸等安全隐患。
塑料管道的静电现象给管道带来了诸多危害,首先是增加了管道的输送阻力,降低了输送效率。
静电在管道内部积聚会影响介质的流动状态,导致流体不稳定,甚至堵塞管道。
最严重的是静电可能积聚到一定程度时,在管道周围形成火花或放电,造成火灾、爆炸等重大事故。
对塑料管道静电进行有效消除显得尤为重要。
静电消除不仅是确保管道正常运行和提高生产效率的重要措施,还关系到生产现场的安全问题。
只有有效地消除管道静电,才能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
在这个背景下,研究和探索塑料管道静电消除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1.2 静电对管道的危害静电对管道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静电会导致塑料管道表面积聚电荷,如果电荷积聚过多,就会造成管道表面电压过高,进而引发放电现象,导致管道局部或整体受损。
静电还会引发管道与周围环境的静电火花,一旦静电火花接触到易燃气体、液体或粉尘等可燃物质,就会发生静电火灾或爆炸事故,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
静电也会影响管道的运行效率,由于静电引起的摩擦阻力增大,会影响管道流体的流动速度,降低管道的输送效率,甚至导致管道堵塞或故障,给工业生产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和困扰。
及时有效地消除塑料管道静电,防止静电对管道造成的危害是非常重要的。
1.3 静电消除的重要性静电消除在塑料管道运行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静电不仅会影响管道本身的正常运行,还可能引发严重的安全隐患。
静电在管道中的积聚会导致管道表面产生电荷,在操作过程中,这些电荷可能引起火花,甚至引发爆炸或火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被接地物体
接地极 接地线
接地体
编辑ppt
9
3、接地电阻、静电接地电阻与静电泄漏电阻
(1) 接地电阻
作为接地体的金属导体本身 的电阻与大地之间的电阻叫接地 电阻。
为确保静电安全,泄漏电阻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一是静 电危险场所允许存在的最高静电电位;二是危险场所可能出 现的最大静电起电电流。
在有易燃易爆气体混合物存在的静电危险场所,一般允 许的最大静电电位值即危险电位约为300V;但在火炸药和电 火工品及半导体器件行业,或最小点火能在0.1mJ以下的静电 危险场所,其危险电位应降至100V。
3
2、静电接地方式
通过金属导体构成 的静电接地系统
静电接地
直接静电接地 间接静电接地
编辑ppt
4
2、静电接地方式
通过金属导体构成 的静电接地系统
静电接地
直接静电接地
间接静电接地
通过含有非金属导体、防静电 材料或其制品使物体静电接地
编辑ppt
5
对于金属导体,一般采用直接接地;
对于其它静电导体或静电消散材料,则不能采用直接接地 的办法。应该用导电胶液将其表面的局部或全部与金属导 体紧密粘和,然后再将金属导体进行接地,这种连接方式 就是间接接地;
对于相距很近的小型金属物体:
可将这些金属物体串联起来,然后再将其中一个物体
进行直接接地,这种金属物体间的连接方式称为跨接(也
叫搭接)。
编辑ppt
7
跨接(也叫搭接)
管道
跨接
接地
跨接目的:是使导体与导体之间以及导体与大地之间都保持 等电位,防止导体之间以及导体与大地之间有电位差。
编辑ppt
8
3、接地电阻、静电接地电阻与静电泄漏电阻
(2) 静电接地电阻
静电接地电阻是指接地点与大地零电位点之间的电阻,它
包括被接地物体接地点与接地极之间的接触电阻、连接接地极
与接地体间的连接物电阻和接地电阻等三部分之和。
被接地物体
接地极
接消散材料进行间接接
地时,静电接地电阻要比接地编辑电pp阻t 大得多。
12
➢ 同时,静电泄漏电流过大时会产生磁场,对某些电子装置 的工作造成威胁;因此可以采用增大泄漏电阻的方法减小 泄漏电流,但也不能使泄漏电阻过大,以至静电泄漏过于 缓慢而在物体上积累起足以致害的静电,这就失去了静电 接地的作用。
编辑ppt
16
5、静电接地方式选择
➢ 进行静电接地时,应明确哪些物体可通过静电接地有效地泄 漏静电,哪些则不能或效果甚微。
1) 单根垂直接地体(长3m左右)
Re 0.3
2) 单根水平接地体(长60m左右)
Re 0.03
3) 平板形接地体(水平埋设于地下) Re 0.22/ S
4) 平板形接地体(直立埋设于地下) Re 0.253/ S
式中: ─土壤的电阻率/cm; S─平板的面积/m2。
编辑ppt
11
3、接地电阻、静电接地电阻与静电泄漏电阻
➢ 静电接地实际上是使物体所带电荷向大地泄漏的一种措施。 因此,仅当物体具有电荷泄漏特性时静电接地才是有效的。 一般来说,静电导体材料和静电消散材料都具有转移电荷的 特性,可使电荷很快泄漏,绝缘体基本上不具有转移电荷的 能力。
➢ 在设计静电接地系统尤其是人体接地时,要考虑到人体可 能接触工频电源时的人身安全问题。通常认为通过人体的 安全电流为0.5mA,对于220V的工频交流电,人体对地应 有至少0.44M的电阻,一般选1M。
编辑ppt
15
4、静电接地系统有关电阻的取值范围
➢ 在实际生产中,如果静电接地电阻太小,带电体接近静电 接地系统时,可能发生火花放电,放电集中,其热效应可 能成为危险的点火源,引起燃爆事故,所以,在特殊危险 场所也要限制静电泄漏电流。
在进行间接接地时,非金属的静电导体或静电消散材料与 金属导体紧密粘和的面积应大于20cm2,同时使这两者之间 的接触电阻尽量小。
编辑ppt
6
在静电危险场所通常存在不止一个金属物体时,为了消 除金属间电位差、消除静电放电,则需要将所有金属物体都 进行直接接地。
对于相距较远的大型设备来说:
一般不允许将它们串联以后接入接地回路,而必须采 用逐个直接接地的方法。
3、接地电阻、静电接地电阻与静电泄漏电阻 (3) 静电泄漏电阻
静电泄漏电阻是指被研究的物体上观测点与大地之间的总 电阻,即电荷从该点泄放到大地所经过的总路程上的电阻。
被接地物体
接地极
接地线
接地体
静电泄漏电阻是评价静电接地良好程度的标准,也是判断
带电体上的电荷能否顺畅泄漏的主要依据。
编辑ppt
13
4、静电接地系统有关电阻的取值范围
它等于金属导体本身的电阻 加上接地体与大地之间的流散电 阻——泄漏电流从接地体向周围 大地流散时土壤所呈现的电阻。
被接地物体
接地极 接地线
接地体
实验表明:接地体20m以 外可以认为是静电接地中 的“地”。
编辑ppt
10
3、接地电阻、静电接地电阻与静电泄漏电阻 (1) 接地电阻
人工接地体流散电阻的简化计算公式:
静电接地与通常意义接地的区别(GJB2527-95):
(1) 量值不同。通常的接地,接地电阻在Ω量级,而静电 接地电阻可以是106 Ω 或108 Ω ……,视具体场合而定, 它要求比普通接地电阻量级要宽松得多;
(2) 接地材料可以不同。通常接地使用金属导体接地, 静电接地可以使用静电导体。
编辑ppt
在目前的工业水平下,实际生产中静电起电电流的范围 为10-11~ 10-4A。
RDU ID k
Uk Ig
110004 106
编辑ppt
14
4、静电接地系统有关电阻的取值范围
➢ 关于静电接地、雷电接地及工频电气接地的问题,应作如 下考虑:以单纯防静电为目的的接地电阻值要比防雷电和 工频电气接地的电阻值大得多。所以,当防静电、防雷电 和工频电气三个接地系统共用一个接地体时,接地电阻应 按其中的最小值选取,一般为4~10。
第七讲 静电泄漏和消除方法
编辑ppt
1
一、静电接地
静电接地实际上是使物体所带电荷向大地泄漏 的一种措施。仅当物体具有电荷泄漏特性时静电接 地才有效。因此,静电接地适用于静电导体和静电 耗散材料。
编辑ppt
2
一、静电接地
1、静电接地定义(GJB2527-95)
静电接地:物体通过导电、防静电材料或其制品与大地在电 气上可靠连接,确保静电导体与大地的静电电位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