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发展总体规划(doc 23页)
四川绵阳仙海水利风景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DOC-54页)
本页面为作品封面,下载文档后可自由编辑删除!精品文档四川绵阳仙海风景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导言绵阳市仙海风景区是依托沉抗水库建立起来的国家级水利旅游风景区。
风景区总面积63k㎡,其中水面面积6k㎡,有大小岛屿40余座。
风景区内林木繁多,风光秀丽,生态环境优美。
1996年,清华大学建筑设计院对风景区进行了总体规划,依此规划,风景区已开发面积25k㎡,并开始接待游人。
为了对风景区进行进一步的商业开发,成为全国著名的旅游风景区,仙海水利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邀请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重新编制仙海风景区旅游发展规划。
●编制要求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以旅游为核心,突出旅游观光、水利经济、生态农业、生态居住四个重点,把风景区建设成为湖光山色优美、人与自然和谐、生态环境协调,经济快速发展,集生态旅游、休闲娱乐、度假会展等功能为一体的中国西部著名的国家级生态旅游经济区。
为此规划编制工作将整体分为三部分内容:即仙海风景区旅游发展概念规划;仙海风景区旅游总体规划;重点地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等层次阶段。
规划编制组已于2003年11月下旬对仙海风景区进行了第一次考察,同时考察了周边县市的相关资源,现提交本次总体规划的概念性规划,重点将解决仙海水利风景区旅游发展的主题定位、市场形象、产品开发与功能布局及相应的经营模式等问题。
●编制依据国家建设部有关风景名胜区管理规定与规划标准规范国家旅游局相关规范准则要求国家自然保护区的相关法律条例与措施规定国家水利局关于水库风景区的相关规定国家环保局的相关规定四川省相关政策规定绵阳市相关政策规定●主要参考资料:《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10)《绵阳年鉴》2003年《四川省绵阳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0-2015)《成都统计年鉴》2003年《四川统计年鉴》2003年《绵阳市志》1999年《绵阳市自然地理志》1997年●编制范围绵阳市仙海水利经济开发区63㎞²。
其中包括沉抗水库库区土地及水面约12.8㎞²、沉抗镇辖区47㎞²和绵梓公路以南新桥镇和魏城镇部分村社共11.6㎞²。
旅游区发展总体规划
旅游区发展总体规划1. 引言旅游业是我国最具发展潜力和竞争优势的产业之一。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国内外旅游市场的不断扩大,旅游区的发展规划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针对旅游区的发展进行总体规划,以实现旅游区可持续发展,提升区域经济发展水平。
2. 规划目标本次旅游区发展总体规划的主要目标如下:•实现旅游区内旅游业年均增长率不低于10%;•提升旅游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游客;•优化旅游区的旅游产品和服务,提高游客满意度;•促进旅游区与周边地区的互动合作,实现共赢发展;•保护和传承旅游区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3. 发展战略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制定了以下发展战略:3.1 拓展旅游资源通过开发和整合旅游资源,增加旅游区的吸引力。
我们将重点发展旅游区的自然景观、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独特资源,提升旅游区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3.2 提升旅游产品和服务质量提高旅游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我们将引入先进的旅游管理和服务理念,培训提升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改善旅游设施和设备,提升游客的满意度。
3.3 推动旅游与文化融合旅游与文化是紧密相关的。
我们将推动旅游与文化的融合,通过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和节庆活动,增强旅游区的文化魅力,提高游客的体验和参与度。
3.4 加强旅游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旅游区的发展需要与周边地区的合作和支持。
我们将加强与周边地区的交流与合作,共同开发旅游资源,共建旅游品牌,实现区域旅游的互相促进。
3.5 加强旅游区的管理和规范良好的管理和规范是旅游区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我们将建立健全旅游区的管理机制,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和监督,加强旅游设施和环境的维护与保护。
4. 发展计划为达成上述发展战略,我们制定了以下发展计划:4.1 旅游资源开发计划•研究挖掘旅游区的自然和人文资源,确定开发方向;•完善旅游资源调查和评估,建立资源数据库;•制定旅游资源开发规划,明确开发重点和时间节点;•加大投入力度,推进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整合。
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及专项规划文案手册
安徽省岳西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目录第一部分安徽省岳西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文本) (1)第一章总则 (2)第二章旅游产业发展条件分析 (2)第三章旅游资源分析评价 (7)第四章旅游市场分析 (9)第五章发展目标与战略 (10)第六章空间布局 (12)第七章旅游产品规划 (13)第八章旅游项目规划 (14)第九章旅游产业要素规划 (18)第十章产业协调规划 (20)第十一章市场营销规划 (23)第十二章旅游公共服务体系规划 (24)第十三章旅游环境保护规划 (26)第十四章保障体系规划 (26)第十五章投资估算及效益分析 (28)第二部分岳西县“十二五”旅游发展规划(文本) (31)第一章岳西县“十一五”旅游业发展回顾 (32)第二章“十二五”时期旅游业发展环境 (32)第三章指导思想、发展战略与发展目标 (33)第四章“十二五”旅游发展主要任务 (34)第五章“十二五”旅游规划的保证措施 (42)附件:“十二五”期间岳西县旅游项目一览表 (45)第三部分岳西县文化旅游专项规划(文本) (46)第十三章乡村旅游商品开发 (110)第十四章乡村旅游社区调控与产业融合 (115)第十五章乡村旅游发展保障体系 (118)第十六章乡村旅游部门近期行动计划 (120)第十七章附则 (124)图件目录一、岳西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0-2030)1、区位分析图2、交通分析图第一部分安徽省岳西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0-2030)(文本)第一章总则第1条规划性质及任务1、规划性质本规划为岳西县旅游总体规划。
规划范围内各类旅游投资行为、旅游管理促进措施,均应符合本规划的要求。
2、规划任务以规划区旅游资源为基础,市场需求为导向,明确规划区旅游产业的发展方式、功能定位、空间布局和市场形象,构建产品体系和产业体系,提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等配套体系及生态环境保护的措施,提升规划区旅游产业的竞争力。
第2条规划范围岳西县全境,总面积2398平方公里第3条规划年限本规划期限为2010年——2030年。
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资料
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资料旅游业是当前国民经济中快速发展的一个支柱产业,具有产业链长、就业岗位多、对消费需求及旅游目的地的独特性等鲜明特点。
为了推动中国旅游业的快速、可持续发展,国家推出了“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成为这个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1.总体规划的基础目标《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从政策目标、空间布局、产业发展、市场拓展和服务保障五个方面进行规划,旨在促进旅游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主要目标如下:(1)新时代旅游业发展目标精准定位。
破除过分依赖经济规划的思想,注重从人的角度出发,提出“以人为中心”和“为人民旅游”理念,同时注重文化、生态、环保等方面的影响。
(2)旅游空间格局和布局优化。
带动全国范围内各地旅游产业协同发展,并实现旅游空间布局优化的目的,以更好地满足游客旅游需求。
(3)旅游业多样化创新发展。
规划把多样化旅游项目纳入到整体规划中,同时将中国古镇、文化胜地、风景线,旅游目的地、互动玩耍、园林景观建设等要素综合化,推动更多新型旅游业态的诞生。
(4)旅游市场扩大化拓展。
旅游市场拓展能够为全社会带来巨大利益收益,因此该规划将大力支持内地经济和文化观光旅游发展,同时鼓励主题性旅游和以自然景观、人文地貌、多元文化元素为中心的旅游细分市场。
(5)旅游服务的高质量化提升。
旅游服务是旅游业和旅游地产之间不可分割的连接纽带,同时也是提供高质量旅游体验的保障。
2.总体布局的具体内容《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布局结构是由国家区域旅游地域空间布局,旅游产业结构布局,旅游市场开发布局,旅游流通及服务布局和旅游人才培养、技术创新等维度构成。
(1)国家区域旅游地域空间布局该部分为实现中国旅游现代化,制定区域旅游发展规划,实施城市群旅游战略等。
(2)旅游产业结构布局该部分为促进旅游文化、经济、环保、安全发展,推进度假、旅游、地产产业融合发展,实现旅游产业上中下游协同发展等。
(3)旅游市场开发布局该部分为刺激旅游消费、扩大旅游市场,提高旅游收益等,将在低消费地区推进旅游市场建设,培育旅游消费品牌,推广度假、短线等旅行方式,规范旅行社市场行为等。
旅游业中长期发展规划
旅游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摘要本文旨在制定旅游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以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提升国家经济水平。
我们采用了独立决策和简单策略的原则,避免了法律复杂性和引用不可证实的内容。
背景旅游业是一个重要的经济领域,对于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增长和改善国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旅游业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如环境破坏、文化冲突和不平等发展等。
目标我们的目标是制定一个中长期发展规划,以实现以下目标:- 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和游客体验;- 保护和发展旅游景点的文化和自然遗产;- 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增加旅游业对国家经济增长的贡献。
策略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采取以下策略:1. 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和技能提升,提供更好的导游服务和接待设施。
2. 保护旅游景点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制定合理的保护措施,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禁止破坏和损害景点的行为。
3. 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鼓励旅游企业采取环保措施,推广可持续旅游模式,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4. 增加旅游业对国家经济增长的贡献:提供更多的旅游奖励和激励政策,吸引更多的投资和扩大旅游业规模。
实施计划我们将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包括以下内容:1. 培训计划:制定培训课程和计划,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质量。
2. 监管力度:加强对旅游企业的监管和执法力度,确保其合法经营和符合环保要求。
3. 奖励政策:制定旅游业奖励政策,提供税收减免和优惠措施,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促进旅游业发展。
4. 宣传推广:加大旅游业的宣传力度,推广旅游景点和特色资源,吸引更多的游客。
结论通过制定旅游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我们可以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保护和发展旅游景点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并增加旅游业对国家经济增长的贡献。
实施各项策略和计划将引领旅游业走向更加繁荣和可持续的未来。
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旅游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具有促进经济发展、民族文化交流、加强国际交流等多重作用。
为了更好地发展旅游业,我国推出了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本文将就该规划进行详细阐述。
一、制定背景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旅游产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然而在发展过程中,旅游业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如旅游资源不平衡问题、旅游品质不高问题、旅游基础设施不够完善问题等。
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并推动旅游业全面发展,我国提出了“十三五”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旨在实现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促进旅游业与其他行业的融合发展。
二、基本内容该规划的主要目标是到2020年,我国旅游业总收入将达到7.5万亿元,旅游业成为支柱产业之一,城乡旅游一体化发展持续推进,旅游文化、旅游市场、旅游法规不断完善,旅游服务质量大幅提高,游客满意度明显提升。
总体规划提出了以下重点任务:1.加大旅游资源保护力度。
通过加强资源规划管理,完善旅游资源保护机制,推进生态环境保护,提升旅游资源品质和保护能力,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旅游品牌。
2.加强旅游产品创新。
以文化旅游、休闲旅游、健康旅游、生态旅游、乡村旅游等为主要发展方向,加强旅游品牌创建和市场营销,提升旅游产品的质量和含金量,丰富旅游产品供给。
3.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旅游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包括交通、住宿、餐饮、卫生、安全等方面,提升旅游接待能力,打造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精品工程”。
4.加大旅游产业投资。
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创新型旅游企业,吸引国内外投资,加强旅游与其他行业的融合发展,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5.提高旅游服务质量。
加强旅游人员培训,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和水平,建立和完善旅游服务监管机制,保护游客权益,提高游客满意度。
三、实施意义该规划的实施将对我国旅游业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具体包括以下方面:1.对于旅游业发展而言,这一规划将提供政策支撑和指导方针,促进旅游业规模和质量的双重提升。
湖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文本
湖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文本1. 引言湖州市地处浙江省北部,是一座拥有丰富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的城市。
为了进一步挖掘湖州市的旅游潜力,促进旅游业的发展,特制定本总体规划,旨在构建湖州市旅游发展的长期规划和目标,为湖州市的旅游产业发展提供指导。
2. 规划目标2.1 旅游资源挖掘通过调查研究,全面梳理湖州市的旅游资源,制定挖掘和开发旅游资源的具体计划。
2.2 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包括道路交通、酒店住宿、旅游服务设施等,提升湖州市的旅游服务水平。
2.3 旅游宣传推广加大旅游宣传推广力度,提升湖州市的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更多游客前往湖州市旅游。
3. 旅游资源挖掘3.1 自然景观湖州市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资源,如太湖、南浔古镇、乌镇等。
在本规划中,将制定具体措施,保护和开发这些自然景观,打造更多的旅游景点。
3.2 历史文化遗产湖州市拥有众多的历史文化遗产,如雷峰塔、南太湖湖滨旧址等。
在本规划中,将重点保护和传承这些历史文化遗产,加强旅游解说服务,增加游客对湖州市历史文化的了解。
3.3 特色产业湖州市有着丰富的特色产业,如茶叶、丝绸等。
在本规划中,将挖掘这些特色产业与旅游业的结合点,打造旅游特色项目,吸引游客参观体验。
4. 旅游基础设施建设4.1 道路交通加强湖州市内外的道路交通建设,提升交通便利度。
同时,加强交通信息化建设,方便游客了解和选择交通工具。
4.2 酒店住宿增加酒店住宿设施的投资,提高酒店的品质和服务水平。
鼓励开发具有湖州特色的民宿和客栈,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4.3 旅游服务设施加强旅游服务设施的建设,包括游客接待中心、导游服务中心、旅游巴士等,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
5. 旅游宣传推广5.1 媒体推广加大媒体宣传力度,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向全国推广湖州市的旅游资源和特色产业。
5.2 旅游活动举办各类旅游活动,如旅游文化节、旅游推介会等,增加湖州市的旅游知名度。
5.3 旅游合作加强与周边地区的旅游合作,共同推广整个区域的旅游资源,形成“合力推广、共同发展”的局面。
县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文本
县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文本第一章、总体目标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业发展成为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为促进县域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提高旅游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制定县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旨在推动县域旅游业的全面发展,提升旅游资源利用效益,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增强旅游业对地方经济的带动作用,打造具有特色和竞争力的旅游目的地。
第二章、旅游资源开发1.综合利用旅游资源。
充分挖掘县域内丰富的旅游资源,包括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历史文化遗址等,发掘其独特之处,形成丰富多样的旅游产品和线路。
2.开展生态旅游。
积极保护县域的生态环境,优化生态旅游资源的布局,建设生态旅游示范区,推动生态旅游与生态农业的有机结合,打造绿色生态的旅游目的地。
3.发展特色旅游。
根据本地资源特点,培育和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农家乐、特色民宿、特色美食等旅游业态,加强产品创新和宣传推广,提升县域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第三章、旅游基础设施建设1.完善旅游交通网络。
加强县域内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道路、航空、铁路等交通线路的质量和运行效率,增加旅游目的地的可达性和便利性。
2.健全旅游服务设施。
增加旅游接待中心、旅游信息中心、停车场等基础设施的数量和质量,提升旅游服务的综合水平,满足游客的各项需求。
3.加强旅游安全保障。
加强旅游治安防控,完善旅游安全管理体系,提升旅游景区的安全保障能力,确保游客的安全和权益。
第四章、旅游品质提升1.加强旅游人才培养。
建立健全的旅游人才培养机制,注重旅游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和素质提高,提升旅游服务的品质和水平。
2.提升旅游服务质量。
加强对旅游服务企业的监管和引导,推行旅游服务质量评级制度,对服务质量优秀的企业进行奖励和宣传,鼓励企业提供更好的旅游服务。
3.加强宣传推广。
加大对县域旅游的宣传推广力度,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打造县域旅游品牌,提升旅游目的地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第五章、旅游产业发展1.培育旅游新业态。
(完整版)株洲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株洲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1-2025年)第一章规划总则第一节规划范围规划范围为株洲市市域范围,包括株洲市区天元、芦淞、荷塘、石峰、云龙五区及其下辖炎陵县、茶陵县、攸县、醴陵市、株洲县五县(市),共有140个乡镇,2225个行政村.市域总面积11262㎞2,其中市区面积535㎞2.第二节规划时限一、近期:2011—2015年(开发建设期)着重开发具有启动和引导功能的旅游项目,开发建设对整个株洲市旅游业发展能起到启动和辐射作用的炎帝陵、云峰湖、神农城等重点旅游项目,以此作为株洲旅游业的骨干脉络,初步形成株洲旅游特色。
二、中期:2016—2020年(发展开拓期)着重于旅游产业的发展开拓,完善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及配套旅游产品等各建设项目,应在进一步完善重点产品与重点项目、形成精品产品的基础上,不断开拓储备旅游资源,形成旅游产品序列,旅游目的地的建设初见成效。
三、远期:2021—2025年(整合提升期)根据旅游市场的需求变动,对旅游产业结构体系进行整合、提升,逐步提高休闲度假和生态旅游的比重,提质增效,增强各景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完善旅游支撑和保障体系。
第三节规划依据一、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1989;《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02;《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1984;《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1998;《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国务院,1994;《风景名胜区条例》,国务院,2006;《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1998;《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国务院,2009;《风景名胜区建设管理规定》,建设部,1993《森林公园管理办法》,林业部,1994;《旅游发展规划管理暂行办法》,国家旅游局,1999;《湖南省旅游条例》,湖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08。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2021.12.22•【文号】国发〔2021〕32号•【施行日期】2021.12.22•【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旅游综合规定正文国务院关于印发“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的通知国发〔2021〕3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现将《“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2021年12月22日“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环境(一)发展成就。
“十三五”时期,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文化和旅游行业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加快推进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繁荣发展大众旅游,创新推动全域旅游,着力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积极推进旅游业进一步融入国家战略体系。
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的地位更为巩固。
“十三五”以来,旅游业与其他产业跨界融合、协同发展,产业规模持续扩大,新业态不断涌现,旅游业对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综合带动作用更加凸显。
旅游成为小康社会人民美好生活的刚性需求。
“十三五”期间年人均出游超过4次。
人民群众通过旅游饱览祖国秀美山河、感受灿烂文化魅力,有力提升了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旅游成为传承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
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相互促进,红色旅游、乡村旅游、旅游演艺、文化遗产旅游等蓬勃发展,旅游在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面发挥了更大作用。
旅游成为促进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重点旅游城市纷纷将旅游业作为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先导产业,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为旅游业营造优质发展环境。
旅游成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重要领域。
旅游三年发展规划
旅游三年发展规划目标我们的目标是在未来三年内,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增长。
通过吸引更多的游客、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和多样性,以及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将我们的城市打造成为独特而繁荣的旅游目的地。
发展策略1. 提升旅游宣传和营销能力:加大对我们城市旅游资源的宣传力度,包括通过社交媒体和在线平台展示我们的旅游景点、美食、文化活动等。
与旅行社和媒体建立合作关系,提升我们城市的知名度和形象。
2. 拓展旅游市场:积极寻求国内外游客市场的增长机会。
与周边地区的旅游机构合作,开展联合宣传和推广活动,吸引更多游客来访。
同时,开发多样化的旅游产品和线路,以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3. 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服务意识和专业能力。
优化旅游服务流程,提供更便捷、高效的服务体验。
建立旅游客户反馈机制,及时了解游客的意见和建议,并加以改进。
4. 提高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的投资,包括改善交通运输网络、建设更多的旅游酒店和住宿设施,提供更好的游览交通、住宿和其他旅游设施。
同时,加强对旅游景区的保护和管理,确保游客的安全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5. 加强旅游产业链发展:促进旅游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推动旅游相关产业的发展和转型升级。
通过培育新的旅游业态和产品,激发市场活力,提高旅游业的经济效益和就业机会。
重点项目1. 建设一条旅游精品线路:策划并开发一条集多个旅游景点和特色项目于一体的旅游线路,提供一站式的旅游体验,吸引游客留宿并延长停留时间。
2. 打造旅游名片:选择一个具有代表性和独特性的景点或活动,并进行全面升级改造,打造成为城市的旅游名片,提高它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3. 举办国际旅游推广活动:组织和举办国际旅游推广活动,邀请海外游客和旅游从业人员来访,增加我们城市的国际知名度和旅游收入。
4. 建设旅游交通枢纽:改善交通运输网络,建设一个便捷的旅游交通枢纽,方便游客的到达和出行。
实施计划我们将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明确每个阶段的目标和任务,并建立跟踪和评估机制,及时调整策略和措施。
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文本
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文本1. 引言1.1 背景旅游业是一项发展迅速且潜力巨大的产业。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休闲观念的转变,旅游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旅游业不仅能够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还能促进文化交流和区域合作。
因此,制定一份全面而有针对性的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对于推动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 目的本文旨在制定一份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明确旅游业发展的目标和措施,为相关部门和企业提供指导,推动旅游业的发展和提升。
2. 基本情况分析2.1 旅游资源概况•地理位置优势:本地区位于沿海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人文资源。
•自然景观:包括山水风景、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
•人文资源:包括历史文化遗址、民俗风情、传统手工艺等。
2.2 旅游市场需求•国内旅游需求:随着国民收入的增加和休闲观念的普及,国内旅游市场需求不断扩大。
•国际旅游需求:随着国际旅游市场的开放和交流的增加,国际旅游市场需求稳步增长。
2.3 旅游业发展现状•旅游业收入增长:近年来,本地区旅游业收入呈现稳步增长态势。
•旅游业结构优化:旅游业发展逐渐从传统的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健康养生等多元化方向发展。
•旅游业设施完善:交通、住宿、餐饮、旅游设施等基础设施日益完善。
3. 总体规划目标3.1 旅游业发展总体目标本地区旅游业发展的总体目标为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的旅游目的地,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3.2 具体规划目标•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旅游服务质量,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
•拓宽旅游产品丰富度:通过开发新型旅游产品和体验活动,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提供多元化的旅游选择。
•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旅游基础设施的品质,改善旅游规划、交通、住宿、餐饮等服务条件。
•推动旅游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促进旅游业与文化、体育、农业等相关产业的深度融合,实现互利共赢。
4. 发展策略与措施4.1 政策支持政府将出台相关旅游业发展政策和措施,提供资金支持、减税优惠、人才培训等支持措施,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旅游投资。
某某市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
某某市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旅游已经成为大众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某某市凭借其独特的自然风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优越的地理位置,具备了发展旅游产业的巨大潜力。
为了实现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升旅游产业的竞争力,特制定本总体规划。
一、某某市旅游产业发展现状某某市拥有众多旅游资源,包括壮丽的山脉、秀美的河流、古老的建筑和独特的民俗文化。
然而,目前旅游产业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
旅游基础设施相对薄弱。
交通网络不够完善,部分景区道路状况不佳;住宿、餐饮等服务设施的质量和数量有待提升。
旅游产品单一,缺乏创新。
主要以传统的观光旅游为主,体验性、参与性的旅游项目较少,难以满足游客多样化的需求。
旅游宣传推广力度不足。
在国内外的知名度不高,缺乏有效的宣传渠道和营销策略。
旅游服务质量参差不齐。
部分从业人员服务意识淡薄,专业素质有待提高。
二、某某市旅游产业发展目标在未来X年内,将某某市打造成为国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实现旅游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具体目标包括:1、旅游收入大幅增长,旅游业成为某某市的支柱产业之一。
2、提升游客满意度,打造优质旅游服务品牌。
3、丰富旅游产品体系,形成多元化的旅游格局。
三、旅游资源开发与整合1、自然资源开发加强对山脉、河流等自然景观的保护和开发,打造生态旅游区。
开发徒步、骑行、露营等户外运动项目,吸引更多游客亲近自然。
2、历史文化资源开发修复和保护古老建筑,挖掘其历史文化内涵,开发文化体验旅游产品。
举办文化节庆活动,如传统民俗节、历史文化展览等。
3、旅游资源整合整合市内分散的旅游资源,形成多条主题旅游线路,如“山水风光之旅”“历史文化之旅”“民俗风情之旅”等,方便游客游览。
四、旅游基础设施建设1、交通设施改善市内交通状况,建设通往主要景区的高等级公路;增加旅游专线巴士,方便游客出行。
2、住宿餐饮设施鼓励建设不同档次的酒店、民宿和特色餐馆,满足不同层次游客的需求。
3、旅游标识和公共服务设施完善景区内的旅游标识系统,建设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公共厕所等公共服务设施。
郴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郴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文本2001年9月郴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文本北京大学,2001.9目录第一章规划区、原则、技术路线与依据 (2)第二章旅游发展的优势、劣势和面临的机遇与威胁 (5)第三章旅游发展的定位与目标 (7)第四章旅游强市战略 (9)第六章旅游市场发展规划 (17)第七章旅游资源开发规划 (24)第八章郴州市旅游产品开发规划 (25)第九章旅游支撑系统发展规划 (30)第十章郴州市旅游地域组织规划 (39)第十一章郴州旅游发展规划实施 (43)第十二章近期行动计划 (45)1第一章规划区、原则、技术路线与依据第一条为将旅游业培养为郴州市国民经济新增长点和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促进郴州经济和社会进一步发展,使郴州市早日达到湘粤地区重要旅游城市之目标,特制定本规划。
本规划通过后即作为郴州市域范围内旅游业发展与旅游项目开发建设的指导性文件,具有法律效力。
在规划区范围内进行各项旅游开发和经营活动的一切单位和个人,均应按本规划执行。
第二条规划区位置与范围郴州市位于湖南省的东南部,介于东经112°14ˊ—114°14ˊ、北纬24°54ˊ至26°51ˊ,南北长217公里、东西宽194公里,总面积1.94万平方公里。
东临江西,南接广东,西界零陵(地区),北连株(洲)、衡(阳)。
为三省交界之地,区内省界长500多公里。
现辖一个县级市,9个县,249个乡镇,6个街道办事处,2961个村,189个居委会。
第三条本规划制定原则1、宏观与微观相结合:与全国、湖南省、广东省以及周边地区的旅游发展规划相结合,与郴州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部署、特别是城市总体规划相结合,做到总体规划、主要领域规划和概念性土地利用规划相结合,即点、线、面相结合。
2、市场化原则: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旅游发展中的基础作用,同时贯彻公共事务管理的企业化原则,用工商企业经营管理的观念和方法进行公共产品2和服务的经营管理,以创造一个最有利的旅游发展之区域环境。
(完整版)无锡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无锡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第一章总则第1条为构筑无锡大旅游发展的新格局,实现无锡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依照《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编制《无锡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3—2020)》(以下简称为本规划)。
本规划是无锡市旅游发展的宏观指导性文件,辖区内各旅游区(点)在编制旅游开发和建设规划时,均应符合本规划的要求.第2条规划指导思想结合无锡产业结构调整、城市建设以及旅游业“三大跨越”的目标要求,以旅游资源调查评价为基础,以培育国内外著名的旅游城市及挖掘与形成无锡市特色文化为切入点,在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旅游资源、提高生态环境质量的前提下,突出太湖山水基础上的休闲度假、吴地文化的挖掘与利用和无锡城市功能旅游化三个重点方向,为无锡旅游业的发展和产业地位的提升创造坚实的基础.第3条规划基本原则1.综合考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可持续发展原则;2.保护与弘扬以古吴文化、近现代工商文化、吴地民俗文化与音乐艺术(包括地方名人)为主体的地方文化原则;3.以太湖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与改善为重点并在此基础上着力提高景观环境质量的度假环境营造原则;4.无锡旅游业的开发重点和时序与城市建设的总体发展阶段有机融合、城市功能与旅游发展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旅游与城市功能一体化原则;5.考虑市场不确定性因素、旅游项目开发与空间布局的弹性原则。
第4条规划重点市域旅游资源整合、旅游发展目标与战略、旅游发展空间布局、旅游产品与项目规划、旅游市场营销与旅游形象塑造、旅游基础设施与服务设施建设、旅游资源与环境保护等重要内容。
第5条规划依据1.《旅游规划通则》GB/T 18971—20032.《旅游资源分类与评价》GB/T 18972-20033.《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 17775-2003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5.《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1991)6.《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90)7.《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 50298-19998.“中国旅游业发展‘十五’计划和2015、2020年远景目标纲要”20019.“江苏省旅游发展‘十五’计划和2015年远景目标纲要"200110.《江苏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1-2020》(2001)11.《无锡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2002)12.“无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2001)13.“无锡市旅游业发展‘十五’计划"(2001)第6条规划范围包括无锡市行政辖区内的2市7区,即崇安区、南长区、北塘区、新区、滨湖区、锡山区、惠山以及江阴市和宜兴市,总面积4650平方公里。
广元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样本
广元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方案4月第一篇旅游发展环境及前景分析第一章旅游发展环境第一节基本状况广元位于川、陕、甘金三角, 为出入川门户, 地处西南、西北两大旅游热线衔接点, 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品位较高, 共有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2处(剑门关风景名胜区剑门蜀道、白龙湖风景名胜区), 国家自然保护区2处(唐家河自然保护区、米仓山自然保护区), 国家森林公园2处(剑门关森林公园、天台山森林公园),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皇泽寺、千佛崖、觉苑寺), 省级资源18处, 是四川省旅游资源最密集地区之一。
广元市旅游资源种类齐全, 有以先秦栈道、金牛道为代表历史厚重古驿道文化资源;以剑门蜀道为代表集自然文化于一体大型混合景区;以唐家河为代表珍稀动植物宝库;以川北温泉为代表四大温泉资源;以天台山国家森林公园为代表六大森林公园;以白龙湖为代表水资源;以昭化古城为代表五大省级重点名城乡;以鼓城山——七里峡、曾家山为代表喀斯特地质地貌溶洞资源;以皇泽寺为代表贵重文物资源;以红军渡、红军城、木门寺、红军文化园等为代表爱国主义教诲基地(红色旅游资源);以明月峡、鱼洞峡为代表峡谷风光。
旅游资源独特, 品位高, 具备垄断性和不可代替性和不可模仿性。
第二节区位条件广元地处川陕甘三省结合部, 历史上就是连接三省、辐射三省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中心。
独特区位优势和川北交通枢纽地位, 使广元近可辐射巴中、南充、汉中、陇南, 远可连接西安、兰州、重庆、成都, 是“9+2”区域内难得连接大西南、大西北两大片区物流整合战略要地。
随着宝成复线、成广高速建成和兰渝铁路、兰渝高速、川陕高速公路与广巴高速公路即将开工建设, 广元交通优势更加突出。
兰渝铁路、兰渝高速建成, 将使广元成为四川唯一一种拥有铁路与高速公路双X线地级市。
在旅游区位上, 随着广元在地震后都市知名度大幅度提高, 广元依托剑门蜀道、皇泽寺和翠云廊等知名旅游产品深度开发, 以及昭化古城等旅游品牌相继推出, 广元将成为川北旅游胜地, 成为成渝绵经济区和陕西、甘肃西北经济区最佳历史文化、休闲度假旅游目地。
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word版
(2020—2035 年)太阳山绵延400余公里,是我国东部地区的重要山脉和地理分界线以及华北平原生态屏障,是具有国家文化标识性意义的重要山脉,也是中华民族精神重要传承地和太阳山精神重要发祥地。
为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充分发挥旅游业在太阳山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中的战略支撑作用,推动太阳山区旅游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特编制本规划。
规划期限至2035年,近期至2025年,中远期至2035 年。
一、规划背景(一)发展基础。
太阳山区自然生态环境好,区位条件优越,周边城市群市场潜力大。
太阳山也是我国旅游业发展最为成熟的山岳型旅游LI的地之一,LI前已形成旅游品牌,2019年拥有3A级景区124家,接待国内外游客达5. 6亿人次, 实现旅游总收入达4369. 7亿元。
旅游业在太阳山区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着特殊重要的作用,太阳山区内26个原国家级贫困县中有12个县将旅游业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主导产业,资源型地区将旅游业作为实现经济发展战略转型的重要支柱产业。
(二)重大意义。
推动太阳山旅游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有利于保护传承弘扬“太阳山精神”,打造新时代弘扬民族精神、树立国家形象、坚定文化自信的亮丽名片;有利于助推太阳山国家生态功能区建设,引领区域经济社会绿色发展;有利于培育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新动能和特色优势支柱产业,推动太阳山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资源型经济转型;有利于加快太阳山旅游业恢复和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和高质量发展。
(三)机遇挑战。
当前,大众旅游时代到来,消费大众化、需求品质化、产业现代化成为新趋势。
随着太阳山周边城市群崛起,太阳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协同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实施,太阳山旅游业发展迎来难得的历史机遇期。
但是,太阳山旅游业发展也面临着生态环境保护压力大、旅游产品转型升级滞后、景区“孤岛式”开发以及产业集聚能力弱、东西向交通不畅、煤旅交通混杂、区域协调机制不完善等诸多挑战。
某旅游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某旅游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1. 引言某旅游区是一个具有丰富自然景观和独特人文历史的区域,拥有潜力成为一个独特而受欢迎的旅游目的地。
本文档旨在提出关于某旅游区的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以实现其潜力最大化和可持续发展。
2. 目标本规划的目标是在保护自然环境和保护人文遗产的前提下,实现某旅游区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具体目标包括:•提高某旅游区的知名度和品牌形象•增加游客数量和旅游收入•创造就业机会并改善当地居民生活水平•强化旅游区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3. 规划内容3.1 市场分析在制定旅游发展规划之前,需要进行市场分析,了解目标客户群体和竞争对手情况。
通过市场分析,可以确定旅游区的定位和市场营销策略。
3.2 景点开发某旅游区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遗产,需要制定具体的发展计划,开发和修复旅游景点,提高景点的质量和吸引力。
3.3 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为了满足游客的需求,需要对旅游基础设施进行规划和建设,包括旅馆、餐饮、交通和其他配套设施。
同时,需要确保基础设施的可持续性和环境友好性。
3.4 旅游宣传和推广为了提高某旅游区的知名度和吸引力,需要制定有效的宣传和推广策略。
可以利用各种渠道,如网络媒体、社交媒体、旅游展览等,来扩大旅游区的影响力。
3.5 旅游管理和监督为了确保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游客的满意度,需要建立有效的旅游管理和监督机制。
这包括制定相关政策法规、提供培训和支持、建立紧急响应机制等。
4. 预算和资源实施旅游发展总体规划需要充足的预算和资源支持。
需要制定详细的预算计划,并寻求政府、企业和其他相关机构的支持和合作。
5. 时间表制定旅游发展总体规划需要一个合理的时间表。
需要确定每个阶段的具体目标和时间限制,并监督和评估进展。
6. 结论通过制定某旅游区的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可以实现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但要保证旅游发展的同时,保护自然环境和人文遗产的保护,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
这将为某旅游区带来更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旅游行业)都江堰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版本
都江堰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第一章旅游环境条件区位条件一、综合概况都江堰市位于成都平原西北,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水利名城。
早在2200百多年前,秦国尚未统一全国之前,就已派蜀郡太守李冰在这里“凿离堆”,创修了举世闻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都江堰市因此而得名。
东汉末年,张陵在青城山传道,形成道教的重要教派――天师道,使青城山成为中国道教的发祥地之一。
唐朝为防御从西北而来的吐蕃的骚扰,在这里修筑了“川西锁钥”玉垒关。
北宋初年,茶农王小波、李顺在泰安乡首举起“均贫富”的义旗,发动了震撼全国的农民大起义。
都江堰建市前,有过灌口(汉)、永康军(宋)、灌县(明)等名称、历来隶属成都府。
新中国成立后,属温江专区。
1983年,地、市合并,属成都市。
1988年3月,撤县并市,都江堰市正式成立。
到1999年底,都江堰市共有12个镇、16个乡、1个工业区,332个村,人口总数58.04万,居成都市第七位。
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市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旅游兴市、工业强市、农业化富农村”的发展思路,实现了都江堰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目前,都江堰市已获得:“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全国综合经济体制改革试点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全国绿化达标城市”等荣誉称号。
二、地理区位都江堰市位于:东经103°25ˊ42″-103°47ˊ、北纬30°44ˊ54″-31°22ˊ09″之间,居成都平原的西北边缘。
幅员面积:东西宽34公里,南北长68.4公里,总面积1211.19平方公里,居成都第四位(见图1--1)。
都江堰地处岷山上游与成都平原的结合部,岷江穿越群山峡谷,直泻成都平原,居于成都平原乃至四川盆地的“上风上水”,历来有“天府之源”的美誉。
三、交通区位都江堰市域东距成都48公里,自古以来就是成都至松潘、成都至金川的交通要道,有松茂古道和“小西路”之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旅游发展总体规划(doc 23页)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规划目的为了促进长春市双阳区旅游业的发展,避免无序开发和破坏性建设,保障旅游业健康持续发展,故制定本规划。
第二条规划性质本规划为地方级旅游规划,即对双阳区的旅游业发展进行战略性规划,尤其是对风景资源和土地资源的利用进行规划。
本规划处于总体策划阶段。
第三条规划范围本规划的地域范围是双阳区行政管辖区,包括平湖、云山、鹿乡、奢岭、新安、山河、土顶、太平、佟家、宋家、大营子、石溪共12个街道、乡镇。
关联区域为长春市其他行政区及双阳周边地区的伊通、磐石、永吉几个县市。
规划区域与关联区域协调发展。
第四条规划期限本规划的期限是18年,划分为三个阶段:近期为2003-2005年中期为2006-2015年远期为2016-2020年由于中期时间较长,又分为中前期(2006—2010)、中后期(2011—2015)两个阶段。
第五条规划依据1、法律依据:动力产业战略产业结构优化战略塑造精品战略多元化促销战略第九条旅游业产业定位1.总体定位:双阳区旅游业的最终发展目标是发展成为全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2.规划阶段定位:规划近期,把旅游业作为双阳区的重点产业进行扶植和发展,使之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有大幅度上升。
规划中期,使旅游业在已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并在中前期末发展成为区域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规划远期,进一步稳固旅游业的支柱产业地位,使之成为支撑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部门。
第十条旅游业发展目标1.总体目标到规划期末,把双阳区建设成一个以双阳湖、柴大山、奢新为代表的城市近郊度假旅游胜地,建成长春市的南花园;以梅花鹿产品为主体的购物旅游集散地;以吊水壶为代表的溶洞科普探险旅游基地。
2.阶段目标近期(2002~2005),为新世纪旅游业的开拓阶段。
形成以休闲度假为主,观光旅游、宗教旅游、产业旅游和购物旅游为特色的旅游产品体系。
成为全区经济新的增长点,使旅游业在长春市占有一定地位。
中期(2006~2015),为旅游业的腾飞阶段,实现旅游业的超常规跨越式发展。
除发展休闲度假旅游和观光旅游外,以发展购物旅游、节庆会展旅游、科普旅游为重点,不断拓展旅游产品体系。
同时不断改善旅游业的软、硬环境,使旅游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使双阳区的旅游业成为支柱产业,旅游接待人次和旅游收入在长春市各城区中位居首位,成为名副其实的长春市的南花园和国内知名的避暑度假胜地。
远期(2016~2020),为旅游业的精化阶段,这一阶段旅游业全面与国际接轨,六大要素协调发展。
旅游业以面向国际市场进行旅游产品的深度开发,从以吸引国内旅游者为主向国内和国际旅游者并重,旅游业从数量型增长向效益型增长转变,从以国内收入为主向创汇产业转变。
使双阳区成为国际著名的避暑度假胜地和鹿产品购物中心。
第二章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第十一条旅游发展总体格局双阳区的旅游业发展可概括为四区、八品、十二景的总体格局。
第十二条游览区规划根据双阳区旅游资源的地域组合及未来发展状况,全区规划成十三个游览区,又大体聚居于四个旅游区。
中部城区近郊休闲度假旅游区:北山龙泽园游览区、双阳湖游览区、柴大山森林公园游览区、银瀑工业园区西部民俗及梅花鹿主题旅游区:双营子回族乡及天鹅湖游览区、鹿乡鹿苑游览区北部森林生态旅游区:奢新森林生态游览区南部溶洞探险及生态旅游区:吊水壶溶洞游览区、长春园游览区、三专朝鲜族民俗村游览区和太平农庄游览区、望景山森林公园游览区和长山植物园游览区其中北山龙泽园游览区、鹿乡游览区、吊水壶溶洞科普探险游览区、太平农庄农业主图游览区是双阳区各游览区开发的重中之重。
第十三条旅游产品规划1.休闲度假产品AAA级旅游度假区:柴大山森林度假区AA级旅游度假区:奢新森林别墅区、双阳湖休闲度假区、鹿乡游园中的度假区、吊水壶的度假区分散于全区各地的休闲别墅2.购物旅游产品以梅花鹿系列产品为龙头,开发具有民族特色、地方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和旅游用品3.生态旅游产品森林生态产品:奢新森林生态别墅区、柴大山森林公园度假区农业生态产品:太平农庄农业主题园、各游览区中农业园在旅游产品开发中处处贯穿生态思想。
4.产业旅游产品农业旅游产品:太平农庄农业主题园、各游览区中农业园工业旅游产品:银瀑工业园5.节庆会展旅游产品主打节庆:梅花鹿节、啤酒节次要节庆:迎春花会、梨花节、桃花节、庙会、森林生态节、秋叶节、敬老健身节、奇趣冰雪节6.科普旅游产品北山龙主题园、银瀑啤酒文化展、鹿乡鹿苑、溶洞博物馆7.冰雪旅游产品冰雪观光旅游产品:雪景、雾凇、残雪冰雪运动旅游产品:滑雪、滑冰、打雪仗、雪地足球、冰爬犁冰雪艺术旅游产品:雪雕、冰雪摄影、冰雪艺术晚会8.民俗旅游产品观赏性旅游产品:民俗博物馆、民俗村、民俗文化展馆参与性旅游产品:民族竞技、民族婚俗等民俗纪念品:地方饮食、工艺美术品、旅游纪念品民俗服务旅游产品:民族礼仪、服务第十四条旅游景观规划龙凤呈祥、圆通钟声、农园新绿、神鹿清鸣、金穗飘香、古洞探幽、洞天佛国、林海幽居、一峰薄雾、福寿长春、鹿乡问鼎、望景溯源。
第十五条旅游形象定位1.旅游形象设计的原则区域性原则独特性原则针对性原则2.双阳区旅游形象定位双阳区旅游形象定位的资源基础主要是“地上山水”、“地下溶洞”、“梅花鹿”三大品牌。
因此,旅游形象定位要紧紧围绕这三大主题,突出双阳特色和风格。
中国北方避暑度假胜地中国北方溶洞之乡——双阳中国梅花鹿之乡——双阳长春市的南花园——双阳3.旅游形象定位的促销口号避暑胜地、冰雪之乡、梅花鹿苑、溶洞观光城市山水、天然氧吧、避暑胜地、双阳度假不出城郭获山水之怡、身居闹市享林泉之美——生态双阳双阳大地绿、梅花鹿徜徉溶洞探险观光、中国北方双阳中国鹿乡、购物天堂城区中的森林、森林中的城区——绿色双阳梅花鹿的家乡、旅游者的乐园北方避暑度假胜地、双阳森林溶洞水域中国北方溶洞之乡中国梅花鹿之乡长春市的南花园、旅游者的娱乐园4.视觉形象:主色调为绿色,体现生态双阳、绿色花园的总体特征。
设计以远处的低山为背景,曲折的溪流为中景,可爱的梅花鹿为近景的双阳标志图案。
一方面体现双阳美丽的山水风光,一方面点出梅花鹿之乡的形象主题。
第十六条重点建设项目两村:三专朝鲜族民俗村、双营回族民俗村。
四区:吊水壶山地旅游度假区、奢岭森林旅游度假区、北山——双阳湖——柴大山旅游度假区、太平农庄旅游度假区。
八园:梅花鹿观赏园(鹿乡)、鹿鼎园(鹿乡)、森林公园(观景山、柴大山)、水上乐园(北山)、长春园(土顶福寿山)、植物园(太平长山)、儿童公园(双阳湖)、工业观光园(银瀑啤酒厂)。
十节:长春梅花鹿节、长春第一峰登山节、银瀑啤酒节、北山宗教节、长春森林生态节、长春吊水壶冰雪节、长春吊水壶溶洞观光节、农业文化节、长春南花园踏青节、合家欢游乐节。
两中心:鹿产品交易中心(鹿乡)、国际会议中心(双阳湖北岸)。
第三章游览区规划第十七条北山龙泽园游览区◆开发理念:思路之一是依托现已有一定基础的北山圆通寺,进一步开发宗教文化。
思路之二是在北山后山北侧缓坡地开发龙文化主题园,以展示中华龙文化。
思路之三是截水成湖,建成水景区。
◆景区特色:休闲度假、宗教文化、水上风情、园林景观、冰雪娱乐、龙文化◆规划定位:城市主题文化公园循中华之古路,访双阳之名山,城市之中的洞天佛国◆功能分区:划分为综合服务区、宗教文化区、龙文化区、水上风情区、纪念碑林、森林生态区等多个功能区。
◆建设分期:规划近期完成第十八条鹿乡鹿苑游览区◆开发理念:以在全国有一定优势的梅花鹿资源为基础,开发为以梅花鹿为主题,融知识性、观赏性、参与性、娱乐性为一体的游乐园。
一方面使游乐项目有所依托,一方面使梅花鹿产业与旅游相结合。
思路之一是依托梅花鹿之乡的知名度以及长春市农业博览会中把鹿产品交易会作为会中会的机缘,建一座能够接待来访者的鹿产品交易中心。
思路之二是实施鹿雕塑工程,设立鹿展览馆等介绍性、知识性景点。
思路之三是通过天然鹿养殖场及驯化鹿养殖场亲近鹿。
思路之四是借助鹿的一些象征意义建造主题游乐场所。
思路之五是把鹿产品加工业与旅游业结合起来。
◆景区特色:以鹿为主题的购物、产业、文化旅游地◆开发定位:梅花鹿主题游乐园◆功能分区:规划为鹿乡溯源景区、鹿乡风情景区、鹿苑欢歌景区、万鹿园商贸区、鹿产品加工区、鹿主题游乐区六个景区。
◆建设分期:近期主要在加工区加大力度,景区的建设主要在中期完成。
第十九条吊水壶探险科普游览区◆开发理念:由于具有长春第一峰和中国北方溶洞群的良好资源组合,可把溶洞文化和探险作为开发的理念基础。
为此,一方面要在自然风光的基础上增加该景区的文化内涵,重点开发体现洞穴文化的旅游项目,延长溶洞的旅游生命周期;另一方面有待开发的溶洞进行探险游,以探险、征服自我为开发的主要方向。
由于吊水壶一带是长春市最高的山区,环境优越,且离市区较近,因而可把这里开辟成城市青年体验野外生活的野营地,并基于这一思路进行相应开发。
为了延长该游览区的生命周期,要注重大砬子山地上景观的塑造,充分利用山上的石、树等资源造景,使此地成为地上有山有水、地下有洞,其间有文化的综合性景区。
◆景区特色:溶洞探险、观光、科普知识◆开发定位:中国北方溶洞之乡◆功能分区:规划为综合服务区、十里绿色长廊观景区、洞穴文化区、观光游览区、探险区、野营区◆建设分期:近期完成部庄分基础设施的建设,主要建设项目集中于中期。
第二十条柴大山森林公园游览区◆开发理念:双阳区生态环境较好,且主要在区域南部,城区内的北山、双阳湖久负盛名,然而也都有自己的限制条件:北山范围较小,且人文痕迹较明显;双阳湖多头管理严重,且湖岸上建筑众多。
柴大山基本未被开发,属于一张白纸,管理也不复杂,因而作为城区旅游开发的重点。
◆景区特色:把这里建设成接待来双阳城区旅游者的森林度假游览区。
◆开发定位:以城区附近的森林公园为自己的开发方向和定位。
◆功能分区:规划综合服务区、林中度假区、体育娱乐区、野外生存区、老年大学区、民俗文化区、动植物观赏区等。
◆建设分期:主要在近中期进行开发。
第二十一条太平农庄农业主题游览区◆开发理念:根据太平镇以农业为主的实际情况,以“农”为开发的基本理念。
基于“农”的宽泛概念,在农业之中又细分为农、林、副、渔四业,分为四个景区,每一景区突出一个主题。
农村的景象可通过一些广为流传的文学作品来展现,◆景区特色:农业观光、农业科普、农家度假◆开发定位:农业主题园◆功能分区:规划有金穗飘香景区、聚巧园景区、水上渔村景区、山上林间景区、农家度假景区◆建设分期:规划从近期开始游览区的景观建设。
第二十二条福寿山长春园游览区◆开发理念:由于土顶镇位于双阳区乃至长春市的最南部,因而可把区位作为开发的思路。
中国古代文化中有寿比南山之说,又常以动植物来表示某些寓意,对于人们非常喜爱的福、寿更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