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发式教学几个重要环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启发式教学的几个重要环节
摘要:语文课堂教学有很多方法,启发式教学是常用方法之一。

采取启发式教学,要着重把握三个环节:教材、学生和教师本身。

其中,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关键词:课堂教学了解能力培养
当前,语文教学的方法很多,而启发式教学的功用显得尤其突出。

因为相对其他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历史悠久,生命力旺盛。

它可能更适合现行体制下新课程改革的发展需求,能更生动、鲜明的以丰富的无距离式的方式启发学生,激发学生的知识意识,以准确形象的课文内容,发挥他们的学习主体作用,完成教学目标和任务。

但是要想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运用好启发式教学,保证教学效果,真正做到得心应手,还是比较艰难的。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经过认真反思和总结,以为有以下几个环节不可忽略,需要特别加以重视,否则启发式教学不会产生预期的效果,只会在教学实践中结出青涩的果子。

一、了解自己是开展启发式教学的前提
(一)教师的角色定位
一堂课,就师生的位置而言,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

好比一场戏,教师的角色定位等同于这部戏的导演,学生则是这部戏的“演员”,演员表演的成功与否往往取决于“导演”水平的高低,因此,需要切实提高“导演”的水平。

一堂课的知识建构、内容展
示,步骤如何,重难点等,都需要教师根据课程要求和课程标准事先拟定,这是显示导演功力的地方。

选用启发式教学法,教师自己在教学活动中必须有一个位置,一把尺子。

位置就是角色定位,课堂中的教师定位要准确,你不能去取代学生的学习,更不能代替学生去发现。

尺子就是教学尺度,是你对教学设计及活动的掌控。

教学活动不是一个单纯教师教,学生学的学习活动,而是连接学生,沟通情感,达成知识传递的一个工程。

因此,除教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要摆正位置外,还应包括知识梳理、导入途径等等方式方法问题。

(二)教师的自我认识
古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知己应是启发式教学的前提。

了解自己,要求教师课前必须做到:有明确的教学目的,正确的教学思路,然后根据自身的条件来设计教学步骤。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一般都会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会有自己的长处,也有自己的拿手绝活;当然不容讳言,也总会有一些短处。

但高明的教师就在于能扬长避短,会注意弥补自己的短处。

比如有的教师会几笔丹青素描,教学时有些课文便能用图画的直观形式启发学生,如介绍人物时,可用简笔勾勒人物形象等等;有的教师语音条件好,对于一些寓含浓郁情感的课文,可以采取朗读的方式,形成课堂氛围,感染学生等等。

(三)教师的教学反思
了解自己,还包括教师的教学反思。

这可以体现在课前、课中
及课后,对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与实际的教学状况的结合程度、与学生的学习状况、教师掌控状况、课堂生成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等等都进行总结反思,找出规律,以便今后发扬或改进。

当然,语文课本身的特点,也决定了要做一个好的语文教师,就必须不断学习,不断充实提高自己。

语文,它有两个基本特色,一是强调基础,二是工具性。

它属于基础学科,不仅有自身的一套知识,能力系统,以及所涉及的人文地理,天文历法,古今中外等比较广泛的知识层面;还有融于每篇课文中的道德素养与思想精髓。

所以相较而言,它会比其他学科更能讲求兼容并蓄,讲究文情并茂,讲求实用,讲究积累。

因此,作为教师,在使用启发式教学进行教学时,要充分认识自我,更要不断的反思教学、提高自己,才能把课上的好、上的活,才会有声有色,才能提高教学效率,保证教学质量。

二、熟悉教材是开展启发式教学的保证
为了有计划的完成教学任务,语文教学必须有和课程标准相配套的教材,它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完成教学目标的材料和依据。

采取启发式教学,对教学的蓝本,教师要仔细研究,慎重把握。

(一)把握教材的基本要求
目前,大学语文课本是综合体系,它集阅读、汉语知识、应用写作及口才训练于一体。

每个章节又因为体例不同,表达不同,侧重点不同,因而教学要求也不相同。

这就需要教师认真区分、详加区别。

阅读部分,分讲读和自读两类。

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
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念的形成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应用写作及口才训练部分,着重培养学生的说写能力,尤其是实际应用能力,这与新课程体系要求是相适应的;汉语知识则侧重应用。

教学内容不同,启发式教学的做法也不能完全雷同;教师要选择好与教材内容相配套的教学环节,去分析教材、处理教材,选用多样的教学手段,安排师生活动,以保证教学过程和各种因素发挥从一定标准看来最为有效的的教学作用,以取得一定条件下最高的教学效率,获得良好的教学质量。

(二)适度扩展与教材相关的知识
在备课之时,教师不光要把握教材本身的基本知识,梳理教学重难点,还要打开教学思路,把视野放的更远,按照学生的学习特点与思维习惯,去把握、挖掘与教材内容相关的知识点,以便学生通过教材这一媒介去广泛的汲取更多的知识。

此时,教材只是一个手段、一座桥梁,教师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

是把教材当成连接知识的桥梁,带领学生去知识的宝库畅游。

陆游说:“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套用一下似乎可以说,要搞好教学,实现教学的最大利益,功夫也在教材之外。

教材是平面客观的,因而,教师要从新的视角思索语文教材,力求挖掘的更深、更广,引导学生思索。

要让学生走出去,去领略教材之外壮美的风景,吸收丰富的营养。

三、激发学生是开展启发式教学的关键
(一)把握启发式的实质
启发式,关键在启,启人心智,启人觉醒,是促使学生学习的一种有益的教学方法与思想。

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任务和学习的客观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教师指导下的培养学生主动意识的学习自觉性。

它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目标,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出发点。

孔子讲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教学过程是“教”和“学”处在一定的关系和联系中的矛盾运动,这个运动是以学生的的认识规律为依据而向纵深发展的。

“借得西湖一池水,画出南国三重春”。

如能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利用课程改革这一东风,采取合适的教学方式,我相信,定能烂漫语文教学的缤纷之花的。

(二)以学生为本
一个教师,无论他本人修养如何,知识如何、能力如何,都只代表他自己,不代表学生;更替代不了学生的如同海绵一般去吸收知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以及他们的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应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求知欲望的产生,往往都基于内容的无限丰富性和教学手段的生动性。

举个例子,学生在学习尤其是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其实存在着一种潜意识,当一篇课文刺激他时,细心的教师就会发现:他的注意力往往集中在新的、异的和难度较大的知识面上,至于已懂的或浅易的知识则常常置于“注意边缘”,甚至注意之外。

根据这一认识规律,要求教师在制订教学计划,安排教学程序时,一定要服从于学生的认识规律,从课程标准出发,安排难易适
度的教学模式。

只有相应的难度,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并逐渐演绎的强烈。

不能设想,一个善于演讲者会把注意力放在敢否上台上,他总要为自己的表演设立一个可能而又难以实现的目标,这个目标就是他的“难度”,学生在课堂中的要求也是如此。

教师的责任,就在于认真分析所教学生的整体情况和个性差异,找出普遍性和规律。

从实际出发,借助启发式,帮助学生实现对知识的认同,领悟,直至融合,这也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丰富知识结构的重要内容。

吕叔湘先生说:“教师培养学生,主要是教会他们动脑筋,这是根本。

”而学生语文水平提高的过程,总是新的知识不断交替转换,循序渐进的过程。

原先的新知识变成以后的旧知识,循环往复,语文水平便得以不断提高,启发式教学也才能真正发挥得极致。

如果呆板的程式化的教学,那么学生对学习语文将毫无兴趣,甚至厌恶,即使使用“启发式”,学生在没有兴趣的情境中,也只能是启而不发。

启发式教学,是一种综合的教学方法,它并没有固定的教学格式和套路,而是表现为多种教学形态被运用于教学实践中。

它要求教师必须充分的了解自己,熟悉教材和激发学生,才能使学生在获得新知识和发展智力与能力的过程中带有强烈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更大的发挥作用,因为毕竟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

参考文献:
1、《启发式教学的几点体会》薛志林《学习时报》(2008、10)
2、《启发式教学论》曹长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出版(2011年4月第1版)
3、《浅谈案例和启发式教学法相结合在高校课程中的应用》蔡肯梁晓莹
4、《中国科技信息》( 2007年23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