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年级:四年级下册科目:语文时间:
第一单元
单元教学内容分析:
本组课文以“走遍千山万水”为主题。它虽然是选取有关山水景物的文章来组织单元,但实际上暗含着围绕学习描写景物的方法来编排,比如按照一定的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除此以外,还要了解排比句式并学习运用,体会优美语句表情达意的作用。这一组课文语言优美,易于朗读背诵,在诵读中体会山水景物之美。《古诗词三首》,《独坐敬亭山》、《望洞庭》、以及《忆江南》都是名家写大好河山的,画面感强,有拓展的空间。
教学时重视诗词的朗读指导。采用多种形式训练学生诵读。避免单纯的朗读技巧指导,要紧密联系诗词的内容和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启发学生思考。《桂林山水》这是一篇情景交融的游记,教学时既要让学生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还要让学生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使情和景的自然结合贯穿教学的始终。《七月的天山》中的天山是我国西北边疆的一条大山脉,连绵几千里,横亘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之间,把广阔的新疆分为南北两半。教学时,可先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并说出自己的感受。然后,对他们的发言作评价,对独到的见解加以肯定和鼓励,不够到位的则加以点拨,引导他们再次回文探究。“语文园地”中安排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如积累描摹自然风光的古诗名句,搜集自然风光的图片、文字资料。通过这些语文活动,进一步拓宽学生视野,感受大自然的美。
学情分析:
生活在大山里的孩子,于山水而言,司空见惯。学生对描写山山水水的课文都是很感兴趣的,因为这类课文读起来很抒情,语气很欢快,就像与作者共同游览一样,心情愉悦。所以学生乐于学习这类课文,乐于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有的学生去过桂林,由于观察的心情各异,人生的体验不同,观察的角度不一样,所以看到的景观可能是不同的,在学文中,再与作者重温那段游览经历,是一件很美的乐事。本文是围绕景物特点来写的,学生在已有学习经验的基础上,会又快又准地找出景物特点。并学习这种写法。文中还多次地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学生也会自已对这样的句式进行品读、分析、积累。总之,学习本文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情。
三维目标预设:
知识与技能:
掌握本单元重点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1、在反复朗读积累语言的过程中体会、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2、学习作者按照一定的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的写作方法,培养
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了解我国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法与学法:
教法:
媒体演示,读写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
学法:
读画结合,读思结合,读写结合的方法学习本文
单元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品味,激发美感,感受语言的魅力。
2、对于优美的语段,要熟读成诵,积累优美的词句。
待提高生单元重难点突破措施:
1、随文识字,读中感悟,熟记生字词。
2、通过语文活动,进一步拓宽学生视野,感受大自然的美。
3、反复诵读课文,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培养热爱祖国大
好河山、热爱大自然。
4、领悟作者按游览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积累语言。
单元课时安排:
本单元内容教授13课时。
单元检测内容分析:
1、本单元拼音、识字、词语。(18)
2、句子。(27)
3、阅读。(30)
4、习作。(25)
课题:1 古诗词三首课型:教读课授课时间: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三首诗词。
2、过程与方法:
学习通过自读诗文,结合课文插图和注释的方法,感知诗词大意,体验诗词中所描绘的景象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整合阅读中感受祖国山水的美丽,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激发热爱祖国语言文化的情感。难点:
理解诗词大意,能想象三首古诗词所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的情感。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查阅有关诗词的资料以及三位作者的生平和创作情况;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设置情境,导语激情
1.播放祖国山水美景图片,用激情的语言将
学生引入学习情境之中。
(预设:同学们,我们祖国的千山万水是那么多姿多彩,那奔流不息的江河,那连绵起学生欣赏祖国山水美景图片。
王国维说:入
境始于亲。以
美丽的祖国
山水图和激
情的语言创
伏的丘陵,那直插蓝天的雪峰,那辽阔无边的草原……这些美丽的景色吸引了多少文人墨客,留下多少优美的诗篇!今天让我们大家一起随着诗人的脚步,走进敬亭山,游览洞庭湖,追寻江南美景好吗?)设出浓厚的学习情境,将学生引入诗意的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整体诵读,初识诗文
1.说清读的要求:读正确,读通顺。读后借
助课文注释,尝试着说说三首古诗的大概意思。
2.指名读诗,其它同学评价是否读得正确,适时指导学生学会课文生字。
3.齐读三首古诗,读后思考:这三首古诗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和不同之处?
4.交流读后收获。1.自由读三首古诗
2.指名读诗,
3.齐读三首古诗,
4.交流读后收获。
知人论诗、整
体关照乃古
诗学习的重
要途径,学生
进入学习状
态后将三首
古诗和盘托
出,在借助课
文注释粗知
大意的基础
上聚焦古诗
同异,这样的
设计将同一
主题古诗的
学习进行有
效地整合。
三对比品读,体察诗韵
(一)学习《独坐敬亭山》和《望洞庭》1.过渡语引入。(请大家认真读读这两首古诗,想想这古诗分别都描写了哪些事物?分别是怎样描写的?你感受到了什么?想好了可以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自己的收获。)2、体会诗中寄寓的情感。
都是美景,为什么人的心情却不一样呢?
课件补充出示两位诗人写下这两首诗的背景:李白在政治上受挫后,被迫离开长安,过了长达10年的飘泊生活。在长期的飘泊生活中,他饱尝了世态炎凉的滋味,增添了许多孤独寂寞之感。因此他通过众鸟高飞、孤云闲浮、人与山“相看两不厌”来表达自己抱负不得施展,有志难酬的无奈,读起来使人产生一种失落、孤独之感。刘禹锡是在去和州任职的路上经过洞庭湖,此时的他踌躇满志,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了洞庭湖美景,令人如置身其中。)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古诗。1.品读《独坐敬亭山》和《望
洞庭》,想想两首古诗都描写
了哪些事物?分别是怎样
的?
(预设:《望洞庭》描写了湖
水和秋月。《独坐敬亭山》描
写了孤云和众鸟。用诗句概
括。诗人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
法,将洞庭湖描写得很美丽!
从“潭面无风镜未磨”和“白
银盘里一青螺”中可以感受到
洞庭湖的确很美丽!从“相看
两不厌”这种拟人手法,可以
看出敬亭山也是美丽的。)
2.自由发言,引导学生与文本
对话,理解诗句意思。
让学生通过
文本对话、生
生对话,师生
对话,让学生
近距离触摸
古诗所描写
的景物,感悟
景物之美,体
会诗人内心
的感受,同时
提高学生的
审美能力。
四、作业:背诵默写这两首诗
第二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