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探秘--相火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火论

《格致余论》

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阳动而变,阴静而合,而生水、火、木、金、土,各一其性。惟火有二∶曰君火,人火也;曰相火,天火也。火内阴而外阳,主乎动者也,故凡动皆属火。以名而言,形气相生,配于五行,故谓之君;以位而言,生于虚无,守位禀命,因其动而可见,故谓之相。天主生物,故恒于动,人有此生,亦恒于动,其所以恒于动,皆相火之为也。见于天者,出于龙雷,则木之气;出于海,则水之气也。具于人者,寄于肝肾二部,肝属木而肾属水也。

胆者,肝之腑;膀胱者,肾之腑;心胞络者,肾之配;三焦以焦言,而下焦司肝肾之分,皆阴而下者也。天非此火不能生物,人非此火不能有生。天之火虽出于木,而皆本乎地。故雷非伏,龙非蛰,海非附于地,则不能鸣,不能飞,不能波也。鸣也,飞也,波也,动而为火者也。肝肾之阴,悉具相火,人而同乎天也。或曰∶相火,天人之所同,何东垣以为元气之贼?又曰∶火与元气不两立,一胜则一负。然则,如之何而可以使之无胜负也?曰∶周子曰,神发知矣,五性感物而万事出,有知之后,五者之性为物所感,不能不动。谓之动者,即《内经》五火也。相火易起,五性厥阳之火相扇,则妄动矣。火起于妄,变化莫测,无时不有,煎熬真阴,阴虚则病,阴绝则死。君火之气,经以暑与湿言之;相火之气,经以火言之,盖表其暴悍酷烈,有甚于君火者也,故曰相火元气之贼。周子又曰∶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

朱子曰∶必使道心常为一身之主,而人心每听命焉。此善处乎火者。人心听命乎道心,而又能主之以静。彼五火之动皆中节,相火惟有裨补造化,以为生生不息之运用耳,何贼之有?或曰∶《内经》相火,注曰少阴、少阳矣,未尝言及厥阴、太阳,而吾子言之何耶?曰∶足太阳、少阴,东垣尝言之矣,治以炒柏,取其味辛能泻水中之火是也。戴人亦言∶胆与三焦寻火治,肝和胞络都无异。此历指龙雷之火也。予亦备述天人之火皆生于动,如上文所云者,实推展二公之意。或曰∶《内经》言火不一,往往于六气中见之,言脏腑者未之见也。二公岂它有所据耶?子能为我言之乎?经曰∶百病皆生于风、寒、暑、湿、燥、火之动而为变者。岐伯历举病机一十九条,而属火者五,此非相火之为病之出于脏腑者乎?考诸《内经》少阳病为螈,太阳病时眩仆,少阴病瞀暴喑郁冒不知人,非诸热瞀之属火乎?少阳病恶寒鼓栗,胆病振寒,少阴病洒淅恶寒振栗,厥阴病洒淅振寒,非诸禁鼓栗如丧神守之属火乎?少阳病呕逆,厥气上行,膀胱病冲头痛,太阳病厥气上冲胸,小腹控睾引腰脊上冲心,少阴病气上冲胸,呕逆,非诸逆冲上之属火乎?少阳病谵妄,太阳病谵妄,膀胱病狂颠,非诸躁狂越之属火乎?少阳病肿善惊,少阴病瞀热以酸,肿不能久立,非诸病肿疼酸惊骇之属火乎?

又《原病式》曰∶诸风掉眩属于肝,火之动也;诸气郁病痿属于肺,火之升也;诸湿肿满属于脾,火之胜也;诸痛痒疮疡属于心,火之用也。是皆火之为病,出于脏腑者然也,注文未之发耳!以陈无择之通敏,且以暖炽论君火,日用之火言相火,而又不曾深及,宜乎后之人不无聋瞽也,悲夫!

论朱丹溪相火论

丹溪在《格致余论》中有两大名论,除了上述阳有余阴不足论外,就是相火论,它是丹溪学说中的主旨理论之一,对后世影响较为深远。

丹溪的相火论,就其内容来看有两种含义:一是指正常的阳气之动,所谓天主生物,故恒于动,人有此生,亦恒于动,其所以恒于动,皆相火之为也。而且这种阳气之动即相火,对自然界、对人类均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所谓天非此火不能生物,人非此火不能有生。这种相火,丹溪是从理学太极动静立论的,天人感应,在于天,泛指生阳之气,或六气之火,在于人,含有生气之原的意思,是脏腑之本,经脉之根,呼吸之门,三焦之原。另一是指五志妄动,成为邪火,即思想为物欲所感,五志化火。丹溪指出:火起于妄,变化莫测,无时不有,煎熬真阴,阴虚则病,阴绝则死。这种相火,是阴虚火旺的邪火--元气之贼,即后世所谓的龙雷之火。一词二义,一言正,一言邪,统称相火。

关于相火之为邪火,内容远不止上述这些,丹溪设为问答,继续发挥说,相火天人之所同。《内经》病机十九条,而属火者五,皆相火为病之出于脏腑者,如诸热瞀瘛、诸禁鼓、诸逆冲上、诸躁狂越、诸病跗肿等。又《原病式》云:诸风掉眩属于肝,是风之动;诸气愤郁病痿属于肺,是火之升;诸湿肿满属于脾,是火之胜;诸痛痒疮属于心,是火之用,亦皆相火之为病,见于五脏者。这些火证,都是刘河间论五运六气为病的内容,再与上文综合而观,则丹溪的相火论,就不仅仅是肝肾的阴虚火旺,而且包括五脏六气之火,如他所谓:前者为人欲之火,后者为天造之火(《局方发挥·论相火》)。关于这一点,往往为人们所忽略。总之,丹溪的相火论具有两重性,丹溪提出二种治法,一种是从理学观点出发处理相火,即要求人心听命乎道心,而又能主之以静,彼五火之动皆中节,相火惟有裨补造化,以为生生不息之运用耳,何贼之有?盖相火藏于肝肾阴分,君火不妄动,相火惟有禀命守位而已,焉有燔灼之虚炎,飞走之狂热也哉(《格致余论·房中补益论》)。这是要求修身养性,从思想上下功夫,以理智克服欲念,使五志不妄动。另一种是用药物治疗相火的方法,推广河间、子和、东垣诸氏之法。刘、张成功之处,在于降心火,升肾水(即用寒凉药泻火,火去则肾水自生),东垣之成就,是泻水中之火。总之是补水泻火,这是相火论中提出的治疗原则。在《丹溪心法·火门》中,论治主要分别虚实,与《相火论》精神是完全一致的,其附录即是该书之文。认为实火可泻,用黄连解毒之类,虚火可补,用人参、白术、生甘草之类(《医学正传》)。凡火盛者,不可骤用凉药,必兼温散,如风寒外受之邪化火以及郁火,皆须发散方法乃佳,又如人·壮气实,火盛甚至发狂者,可用正治方法,如大黄、芒硝、冰片之类,反之,人体虚而火盛,有虚狂者则不能正治,若用寒凉,其病立危。所以阴虚火动较为难治,朱氏倡用补阴降火法,药如炒黄柏、生地黄之类,或四物汤加炒黄柏、炙龟板之类,临床用之多获效。

在《丹溪心法.补损》门中,更突出地反映了丹溪滋阴降火的成就。此门罗列25方,其中有大补丸、补阴丸、济阴丸、补虚丸、补。肾丸以及三补丸、五补丸等共计22方。其

典型方剂如大补丸,药用黄柏、知母、熟地、龟板,有降阴火、补肾水之功。余如补阴丸有7方,亦以黄柏、龟板为主药,配伍知母、熟地、当归、白芍、牛膝、侧柏、黄连等,三补丸有5方,其中4方是用黄芩、黄连、黄柏、栀子,配以龟板、生地、白芍等,甚至一味黄柏亦名大补丸。

但在运用时,并不单方使用,而是气虚以补气药下,血虚以补血药下,其余方剂,亦遵从这个要旨,或佐陈皮,或佐干姜,或加砂仁,或加香附,甚至加人参、白术等等,在滋阴降火的同时,时时注意保护胃气,使清滋不碍脾运,苦寒不伤胃气,这是丹溪功力独到之处。

丹溪在《格致余论·序》中认为,湿热相火,为病甚多,试推论之,如中风之病,有湿土生痰,痰生热,热生风者,有阴虚火热,热胜风动者。至于治疗,认为子和用三法,有的系邪气卒中,痰盛实热者可用。所以痰壅盛者用吐法去风疾;阴虚火热者宜滋阴降火,用四物汤加牛膝、竹沥、黄芩、黄柏;有痰者需加祛痰药。又如喘证,有火炎者宜降心火,清肺金,甚至用导水丸(大黄、黄芩、牵牛子末、滑石)治之.。如阴虚挟痰喘者用四物汤加枳壳、半夏以补阴降火。理气化痰。又如咳嗽,夏季是火气炎上,宜重用芩、连以清金化痰降火。干咳乃痰郁其火,邪在中,用苦桔梗开之。在下用补阴降火之剂,四物汤加炒黄柏、竹沥之类。上半日金嗽者属胃中有火,用贝母、石膏降胃火。午后嗽多者属阴虚,必用四物汤加炒黄柏、知母降火。又如吐血,是阳盛阴虚,血不得下行。因火炎上之势而上出者,宜用山栀清胃脘之血。吐血觉胸中气塞,上吐紫血者用桃仁承气汤下之。若阴虚火动,多先吐红,后见痰嗽,以四物汤加祛痰清火药。吐血挟痰,积吐一二碗者亦只补阴降火,四物汤加泻火剂之类。但挟痰而用止血药则泥而不行,只要治火则血止,因吐血因于火病。如虚火上浮,不宜于滋降者,可用从治法,以交趾桂为末,冷水调服。大吐红不止,亦可用炮干姜末加童便调服。又如发热,伤寒寒热当用表散,发热恶寒亦宜解表,但伤寒热甚而渴,表解里实,渐热引饮,可用三一承气汤;过经热不解,用黄连解毒汤或凉膈散;如阴虚发热,脉数而无力者,又当用四物汤加炒黄柏、黄芩、龟板等,这是降火补阴之妙剂。如此等等,在丹溪书中真是层出不穷。朱氏鉴于因《局方》之教久行,《素问》之学不讲,抱病谈医者,类皆喜湿而恶寒,喜补而恶解利(《格致余论》)的偏向,善于以火辨证治疗,可谓独树一帜,对纠正时弊作出了贡献。

由于相火迅急易动,非君火之温和,引起人体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从而潮热、盗汗、骨蒸、眩晕、耳鸣、咳嗽、咯血、吐衄等证俱作,脉象涩数,口必干燥(臧达德《履霜集》补充此二证),遵照《素问·六微旨大论》相火之下,水气承之之旨,并效法王冰《素问·至真要大论》释文对水火的处理,逆者正治,掌握其遇草而炽,得木而燔,可以温伏,可以水灭,逆其性气以折之,攻之。一方面倡议茹素戒荤,淡泊是谙,另一方面学习张洁古《家坳·养血益阴热能自退,投钱乙六味丸的经验,甘凉润滋,固护本真,并兼苦寒清火,泻以助补,其喜用方药有地黄、龟板、知母、花粉、童便、猪脊髓、琼玉膏及西瓜、梨水、蔗浆、藕汁等,且必酌加黄芩、黄连、黄柏、青黛、山栀之类泻火,代表方为大补阴丸,属著名的潜镇游火,充阴降阳之剂,此方曾风行一时,海内沿染,竞相传习,(张琦《四圣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