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考点 认识与实践辩证统一原理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是唯物辩证法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思想,它是人类实践发展的基础。
它指的是实践和认识的关系是互相联系的,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源泉,而认识又是实践的根据。
即实践是认识的前提,认识又是实践的结果。
实践和认识的关系是互相促进的,即实践能够推动认识的发展,而认识又可以指导实践,让实践更加规范有序。
实践和认识的关系是对立的,即实践和认识有时会出现矛盾,但也可以通过辩证的思维去把握实践和认识之间的关系,从而达到驾驭实践的目的。
实践与认识的关系是动态的,它们不仅在某一个时刻是互相联系的,而且在实践发展过程中是伴随发展的,它们之间的关系会不断发生变化。
它们也是互为条件的,实践是认识的条件,而认识又是实践的条件,它们相互制约,共同作用,形成良性循环。
总之,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是人类实践发展的基础,它是实践和认识的互相联系,是实践和认识的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是实践和认识的动态发展和互为条件,是实践和认识的矛盾关系,是实践和认识的良性循环。
只有真正理解和把握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才能真正推进人类实践的发展。
考研政治:实践与认识及其规律知识点(总结笔记)
考研政治:实践与认识及其规律(考点总结笔记)(一)实践与认识1.科学实践观●发展●中国哲学中,实践主要指道德伦理行为●西方哲学中,康德:理性先天的道德行为、黑格尔:主体自我实现的精神活动、费尔巴哈:生物适应环境的活动●马克思、恩格斯:全部的社会活动本质上是实践的,实践是检验整理的标准,哲学在于改造世界,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是首要的社会实践活动●列宁:生活、实践的观点应是认识论首要和基本的观点●总之,科学实践观从主观和客观、主体和客体的统—中把握实践,揭示了实践的本质,指明了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社会性的物质活动,科学阐明了人类实践活动的特点、结构、形式和实践标准等问题,深刻揭示出实践与认识的发展规律,形成了完整科学的理论体系。
●意义●客服旧唯物主义的根本缺陷,为辩证唯物主义奠定坚实基础●为建立科学的、能动的、革命的反应论,实现了人类历史上的变革●第一次揭示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为创建科学的历史观奠定了理论基础●为人类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基本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2.实践的本质与基本结构●实践的本质●实践的三个基本特征:●直接现实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实践的基本结构●实践主体、实践客体、实践中介●实践主客体关系●实践主体和客体与认识的主体和客体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实践的基本结构是历史地变化发展的,这种变化主要表现为主体客体化和客体主体化的双向运动●实践的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关系,包括实践关系、认识关系和价值关系,其中实践关系是最根本的关系●实践形式的多样性●物质生产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社会政治实践●科学文化实践●实践在认识活动中的决定性作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在认识活动中起决定性作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认识的目的、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人类能动性地改造世界的社会性的物质活动3.认识的本质与过程●认识的本质●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对认识的不同回答●一条是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唯物主义认识路线,另一条是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唯心主义路线●旧唯物主义对认识本质的回答●虽然坚持反应论,但是与辩证唯物主义又本质差别●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特点是以感性直观为基础的。
2022考研政治考点预测:实践与认识
考研冲刺复习阶段,考生要把时间用在重点内容上。
通过对真题的总结归纳,一些重要知识点,极有可能考察到,大家关注下。
实践与认识
1.实践与认识的辩证统一关系
(1)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2)认识反作用于实践。
A.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
B.错误的认识不科学的理论则会把实践引向歧途。
2.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1) 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
只有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才能把握住事物的本质,满足实践的需要;
(2)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理性认识必须以感性认识为基础,坚持理性认识对感性认识的依赖关系,就是坚持了认识论的唯物论;
(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二者的区分是相对的,人们不应当也不可能把它们截然分开。
3.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1)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
A.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
B.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2)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A.从质的方面看,不同性质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着不同性质的作用:先进的、革命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反之,落后的、反动的、非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着重大的
阻碍作用;
B.从量的方面看,无论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什么性质的作用,都会影响社会发展。
考研政治的重要考点之认识论
考研政治的重要考点之认识论考研政治的相识论考点二相识的本质(一)相识的本质相识是主体在实践根底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二)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在相识的本质问题上,存在着两条根本对立的相识路途:一条是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唯物主义路途,另一条是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唯心主义路途。
唯物主义哲学坚持反映论的立场,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其次性,相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唯心主义哲学颠倒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否认相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把相识看作是先于物质、先于实践经历的东西。
这就割断了相识同客观现实的联系,否认了相识的客观依据,陷入了主观随意性。
(三)辩证唯物主义能动反映论与旧唯物主义直观反映论的区分旧唯物主义即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相识论,把人的相识看成是消极地、被动地反映外界对象。
它有两个紧要缺陷:一是离开实践考察相识问题,因而不了解实践对相识的确定作用;二是离开辩证法来考察相识问题,不了解相识的辩证性质,不能把相识看做是不断开展的过程,而认为相识是一次性完成的。
辩证唯物主义的相识论把实践的观点引入相识论,认为相识首先是客体主体化和主体客体化的双向互动过程,是相识主体能动地缔造的过程。
同时,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把相识看成是一个由不知到知、由浅入深的充溢冲突的能动的相识过程。
(四)能动反映的根本特点1.相识的本质: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它不但具有再现客体内容的反映性特征,而且具有实践所要求的主体能动的缔造性特征。
2.能动反映的特点:再现客体(摹写性),缔造性(以实践为根底)。
考研政治的相识论考点三相识运动的根本规律(一)两次飞跃:从感性相识到理性相识,从理性相识到实践1.从感性相识到理性相识的飞跃(1)感性相识与理性相识相识的开展过程,首先是从实践中产生感性相识,然后能动地开展到理性相识。
感性相识是人在实践中通过感官对事物外部形态的干脆的、详细的反映。
它包括感觉、知觉、表象三种形式。
感性相识是相识的低级阶段,感性相识具有干脆性和详细性。
考研政 治认识论知识点
考研政治认识论知识点认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考研政治中也是一个重点和难点。
下面我们就来系统地梳理一下这部分的知识点。
一、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
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
实践决定认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这种反映只有在实践中、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实现。
人们通过实践活动,接触事物的现象,进而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从而获得认识。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的发展不断地提出新的认识课题,推动着认识向前发展。
实践为认识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手段和条件,如先进的仪器设备、科学的研究方法等。
同时,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一种认识是否正确,不能由认识本身或主观标准来判断,只有通过实践,将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相比较,才能检验认识的正确性。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认识活动的目的并不在于认识活动本身,而在于更好地去指导实践,为实践服务。
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能够指导实践取得成功,错误的认识则会把实践引向歧途。
二、认识的本质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这种能动反映具有两个方面的特点:一方面,反映具有摹写性,即认识作为对客体的反映,必然要以客观事物为原型,在思维中再现客观事物的状态、属性和本质;另一方面,反映具有创造性,认识不是对客体的简单摹写,而是对客体的能动创造。
在人的认识活动中,摹写、反映的特性与能动、创造的特性是不可分割的。
三、认识的过程1、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
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具有直接性和形象性的特点。
理性认识是指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
考研政治马哲核心知识点
考研政治马哲核心知识点考研政治马哲核心知识点大纲一、唯物论(2个核心、2大原理)2个核心:物质、意识2大原理: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二、辩证法(2个核心、3大规律、4对范畴)2个核心:联系、发展3大规律:质变量变律、否定之否定、对立统一律4对范畴:现象与本质、必然与偶然、原因与结果、可能与现实三、认识论(3个核心、3大规律)3个核心:实践、认识、真理3大规律: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认识发展律、真理发展律四、历史观(2个核心、2大规律)2个核心:社会、人2大规律:社会发展律、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律考研政治马哲唯物论知识点一、唯物论(2个核心、2大原理)2个核心:物质、意识物质(客观实在性)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物质是对一切可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质的抽象,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意识(反映性)1、(起源)意识与人脑: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2、(本质)意识与客观存在:(近似、能动、原形)意识是对客观存在近似的、能动的反映;任何意识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都能从客观实在找到原形,也即没有被反映者就没有反映。
(内容与形式)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但形式是主观的;意识体现了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2大原理: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多样性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世界是多样的,又是统一的;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物质世界的统一,是多样性的统一: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具有物质统一性。
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原理、意识能动性原理)1、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原理,即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的起源和本质的原理。
2、意识的能动作用,亦称为主观能动性,指意识能动地反映世界和指导实践,通过实践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是人之所以区别于物的特点。
具体3表现①认识世界;②指导实践、改变世界;③对人体生理活动的控制和调节。
考研政治辩证法及认识论原理
辩证法重要原理总结:联系的原理: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制约的关系。
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特点。
方法论:要求我们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
发展的原理:1.永恒发展原理: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
方法论: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2.发展的过程性原理: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一切事物只有经过一定的发展,才能实现自身的发展。
方法论:用历史的眼光看问题,把一切事物如实的看作变化发展的过程,既要了解他们的过去,观察他们的现在,又要遇见他们的未来。
矛盾的同一性斗争性原理: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相互依存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性质和趋势。
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脱离的趋势,二者相互连接、相互制约。
方法论:在对立中把握同一在同一中把握对立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内因识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方法论;注重内因,发挥主观能动性;争取有条件回避不利条件。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矛盾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方法论:承认矛盾,正视矛盾,不能回避矛盾;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质量互变:事物的发展经由量变和质变两种状态,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
方法论:注重量的积累,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促成其质变;坚持适度原则。
否定之否定规律: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方向是前进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迂回曲折的。
方法论:坚信前途是光明的,方向是正确的,充分预估道路中的困难和挫折。
认识论部分重要知识点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一)实践活动是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客观物质性活动,实践的主体是指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的和认识活动的人。
实践主体与客体的关系:1.改造与被改造的实践关系(首要关系)2.反映与被反映的认识关系。
3.限定与超越的关系(实质关系)(二)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实践决定认识: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考研政治哲学原理整理
辩证唯物论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世界是统一的,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的统一性是多样性的统一。
方法论意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促进,错误的阻碍。
方法论意义:坚持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遵循规律,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3、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的辩证关系原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性为前提;在尊重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人们的主观能动性。
方法论意义:在实践中要把二者统一起来,把革命热情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唯物辩证法1、事物的普遍联系原理:联系是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的特点。
方法论意义: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
2、事物的变化发展原理: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发展是前进上升性质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方法论意义: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把一切事物如实地看作是变化发展的过程,既要了解过去、观察现在,又要预见未来。
3、矛盾的对立统一关系原理: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联结、相辅相成。
同一性离不开斗争性,斗争性也离不开同一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同一是对立中的同一,对立是同一中的对立。
方法论意义:要求我们从对立中把握同一,从统一中把握对立,反对绝对化和片面性。
4、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内因是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它决定着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对事物的发展起加速或延缓的作用;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
方法论意义:坚持内因对事物发展的决定,又要重视外因的作用,把独立自主与对外开放结合起来。
5、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的共性,是绝对的;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是相对的。
2017【讲义】0526政治高频考点之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政治高频考点之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粉笔公考·官方微信主讲教师:张晓 授课时间:2017.05.26课程导入一、实践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活动。
实践活动的基本特点是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
实践的基本形式:1.生产实践2.社会实践3.科学实验二、认识(一)认识含义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二)感性认识、理性认识1、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段,人们在实践过程中通过自己的肉体感官(眼、耳、鼻、舌、身)直接接触客观外界对各种事物的表面有了初步认识,这就是感性认识。
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感觉、知觉和表象。
2、理性认识理性认识是认识过程的高级阶段,以事物的本质规律为认识对象,是对事物的内在联系的认识。
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概念、判断和推理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①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②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为理性认识。
③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
(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两次飞跃:第一次: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飞跃条件:占有大量感性材料;科学的思维方法。
第二次:认识到实践(四)认识运动的反复性、无限性反复性:认识运动是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的不断反复的过程。
无限性:认识运动是无限发展没有终点的。
三、关系1、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目的、唯一检验标准。
2、认识反作用于实践:科学的认识对实践起促进作用;错误的认识对实践起阻碍作用。
四、真题演练1.(单选)下列活动中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的有()A.法案审理案件B.农民在田野里种庄稼C.医生给病人做手术D.科学家进行物理实验2.(单选)古人云:“不登高山,不知山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
”这句话说明()A.实践在认识过程中具有决定作用B.人的意识具有创造性C.人的认识是独立于实践之外的D.人的一切知识都是从直接经验中获得的3.(单选)判断一种观点对错的依据是()A.伟人之言B.吾人之心C.众人意见D.社会实践4.(单选)“学而不思则罔”说明()A.感性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B.人们只要思维,就能产生理性认识C.感性认识是对事物外表的反映,不能认识事物D.通过思维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是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不可缺少的条件5.(单选)“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考研政治考点:唯物辩证法对立统一规律
考研政治考点:唯物辩证法对立统一规律来源:智阅网考研政治在还剩不到20天的时间里,你最需要背的就是最有效的考点,我们为大家整理了考研政治不同章节的必背考点,本文为大家带来的是唯物辩证法中的三大规律之一:对立统一规律敬请关注。
一、对立统一规律1、对立统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
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
斗争性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
(原理)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相互制约的。
(原理)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因为矛盾的同一性是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的,是包含差别和对立的同一;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联结、相互制约的原理,要求我们在分析和解决矛盾时,必须从对立中把握同一,从同一中把握对立,坚持一分为二全面的看问题。
(方法论)Ps:如果在材料和题干中出现两个明显对立的词语或事件,一般情况下就会体现对立统一这个原理。
如果材料或题干中又强调了从负面向正面转化,往往会体现真理与谬误、成功与失败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此外,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等等也是体现了对立统一。
此外,如果涉及如何正确的评价一个事件或事物,例如如何看待中国传统文化,也可以回答对立统一,一分为二看问题。
2、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就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又斗争、又同一,由此推动事物的发展。
同一性对于事物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①由于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条件,矛盾双方可以利用对方的发展使自己获得发展;②由于矛盾双方相互包含,矛盾双方可以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③由于矛盾双方彼此相通,矛盾双方可以向着自己的对立面转化而得到发展,并规定着事物发展的方向。
斗争性对事物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①斗争推动矛盾双方力量对比发生变化,造成事物的量变;②斗争促使矛盾双方地位或性质转化,实现事物的质变。
考研政治马原16个原理核心考点
考研政治:马原16个原理核心考点注:这16大原理,唯物论部分有2个,辩证法部分有6个,认识论部分有6个,唯物史观部分有2个。
一、唯物论原理原理1 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原理内容】1.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
2.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主观能动性):①自觉性、目的性和计划性。
②能动创造性。
③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
④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
3.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关系:①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②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土,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③实践是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统一的基础。
4.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①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
②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
③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有时在第二问出现)【方法论意义】既要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实事求是;同时又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把二者结合起来。
原理2 实践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原理【原理内容】1.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
2.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是社会生活的本质,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分化与统一的现实基础。
通过劳动实践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它们的和谐统一,是人类必须面对的永恒主题。
如何处理(环境问题)是人们实践活动方式和水平的反映。
(环境问题)是由于人类实践活动方式不当所造成的。
【方法论意义】我们必须转变实践活动方式,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人类本性的条件下进行这种物质变换。
二、辩证法原理原理1 事物普遍联系原理【原理内容】1.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的联系之中,没有任何一个事物孤立地存在,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事物的普遍联系是通过中介实现的。
2.事物的相互联系即相互作用构成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
3.人们能够发现事物的固有联系,并能动地建立新的联系,进而利用这种联系来促进事物的良性发展。
考研资料政治马原强化资料-认识与实践的统一.doc
考研政治怎么复习?在考研复习中,复习资料的选择至关重要。
中公考研辅导老师为考生整理了【考研政治-马原知识点讲解和习题】,同时可以为大家提供名师考研政治视频、考研政治复习资料、考研政治真题和考研政治辅导等,助您冲击名校!认识与实践的统一认识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本质规定。
在实际工作中运用这一原理,就必须做到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全面贯彻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
1.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和解放思想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把客观存在的事物作为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根本出发点,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和具体体现。
从实际出发,就是要从发展变化着的客观实际出发,从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出发,按照客观世界的本来面目认识世界而不附加任何外部的主观成分。
马克思主义原理本身是从实际出发的产物,是对现存历史活动的真实关系的一般表述:马克思主义原理的实际应用也要随时随地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而不能生搬硬套。
从实际出发,关键是要注重事实,从事实出发。
只有注重事实,才能真正做到从实际出发。
一切从实际出发,说到底,就是要做到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的集中体现和高度概括,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所谓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从中找出其固有的规律即事物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的向导。
坚持实事求是,必须解放思想。
所谓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破除一切不符合客观实际的陈旧观念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也就是实事求是。
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辩证统一的,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和前提,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和归宿,两者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创造性地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开拓新局面。
只是二者的着眼点有所不同,解放思想着眼于从主体方面,强调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实事求是着眼于从客体方面,强调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
政治考研重难点解析:马原——认识论重要原理
政治考研重难点解析:马原——认识论重要原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考研政治诸多学科中最为抽象的学科,对于这门学科的学习,需要一些方法和技巧,在此,老师为大家解析—认识论重要原理。
——实践与认识的关系1.实践与认识的主体(是什么——回答实践与认识的含义,怎么办、怎么做—回答实践与认识的相互关系)(1)实践是人类(主体)能动地改造世界(客体)的物质性活动。
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2)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的特点。
人们既能如实反映客体的本来面目,也能对反映进人脑的客体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客观世界本来没有的事物。
(3)主体与客体之间存在着改造与被改造、认识与被认识以及价值关系,两者是相互作用的。
2.实践与认识相互作用(1)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具体有能动的指导作用。
(2)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目的、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标准。
(3)认识反作用于实践有两种情况:正确的认识指导实践,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准确预测实践发展趋势,使实践获得成功,达到预期的效果;错误的认识误导实践时,就会对实践产生消极的乃至破坏性的作用,使实践失败。
3.实践与认识相统一(1)人类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这需要将实践与认识相统一。
(2)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统一是具体的和历史的。
所谓具体的,即主观认识要同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客观实践相符合;所谓历史的,即主观认识要同特定历史发展阶段的客观实践相适应。
(3)坚持认识和实践相统一,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观,努力做到以正确理论为指导,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人类的实践与认识永无止境,我们应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创新。
关于实践与认识这个知识点需要各位考研学子们务必要记下来、掌握住的点,只有掌握住之后才能在考试中得心应手。
希望通过以上相关知识点的总结分析,能够给参加考研的学生带来帮助,祝愿各位考生,在未来的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政治知识:实践和认识的辨证关系
政治知识:实践和认识的辨证关系【导读】中公事业单位为大家带来政治知识《实践和认识的辨证关系》,希望可以帮助各位考生顺利备考事业单位考试。
马哲中第四节认识论我们学习了实践和认识的定义以及他们各自的特点,那接下来我们要重点把握他们之间的辩证关系:其实说到辩证关系无非就是一个决定另一个,另一个对这个具有反作用。
实践和认识也是如此。
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反作用与实践。
这里我们重点要分清实践决定认识的具体四点内容:第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正如毛泽东所言“要想知道梨子甜不甜亲口尝一尝就知道了”其实就是告诉我们自己通过亲身实践可以获得直接的经验,而另外一部分较难的不好自己亲身实践的知识我们也可以通过书本,老师传授等各种途径。
但是无论是书本也好还是老师的讲授也好,这些都能够追本溯源找到亲身实践的这个人。
所以我们发现无论是直接经验也好还是间接经验也好其实都是从实践中获得,所以我们说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例如“近山知鸟音,靠水识鱼性”“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等判断是不是来源的关键就是看是不是认识从实践中得来,也就是“有无”的问题。
原先是没有认识的在实践中才获得了认识,这是体现来源。
第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会催生出新的需要,会改进观测的设备,会提高人的智力水平等,能够推动认识达到一个更高的水平,让认识更加深入更加高级更加全面。
正如恩格斯的名言“人的智力水平是按照人如何改造自然而发展的”认识由于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也就是实践作为源源不断的动力源能够把一直向前推进,推动认识发展。
所以这里解决的是“发展”的问题,也就是认识原先有只不过较为低级不深入不全面,因为实践产生了新的研究设备所以让人们认识事物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阶段,从而推动了认识的进步。
例如,“中国天眼”的研制成功,让人们可以更细致的探测研究宇宙,更好的观测脉冲星。
这就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动力。
第三,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我们的认识要以回归到实践中为目的去认识,而不是为了认识而认识,也就是要学会能够把理论转换成生产力,来推动社会的进步。
2019考研政治知识点: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2019考研政治知识点: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对理解起决定作用,这种决定作用,表
现在以下四个方面,首先实践是理解的来源;其次实践是理解发展的动力;再次,实践是理解的目的;最后,实践是检验理解的标准。
所以,
我们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树立实践应有的,尊重实践,一切从实
际出发。
另一方面,理解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并且理解具有正误之分,准确的理解指导实践,会使实践顺利实行,达到预期的效果,错
误理解误导实践,会对实践产生消极的乃至破坏性的作用,使实践失败。
所以我们要重视理解的反作用,发挥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例题:(2011.17)(多选)1971年,迪斯尼的路径设计获得了“世
界设计”奖,设计师格罗培斯却说,“其实那不是我的设计”,原因
是在迪斯尼乐园主体工程完工后,格罗培斯暂停修筑乐园里的道路,
并在空地上撒上草种。
五个月后,乐园里,绿草茵茵,草地上被游客
踏出了很多宽窄不一的小路。
格罗培斯根据这些行人踏出来的小路铺
设了人行道,成了“优雅自然、简洁便利、个性突出“的优秀设计。
格罗培斯的设计智慧对我们理解和实践活动的启示是()
A.要从生活实践中获取灵感
B.要尊重群众的实际需求
C.不要对自然事物做任何改变
D.要对事物本来面目做直观反映
【答案】:AB
以上就是考研政治考点实践与理解的辩证关系的内容,学会了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研政治考点:认识与实践辩证统一原理
认识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本质规定。
在实际工作中运用这一原理,就必须做到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全面贯彻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
一、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和解放思想
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把客观存在的事物作为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根本出发点,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和具体体现。
从实际出发,就是要从发展变化着的客观实际出发,从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出发,按照客观世界的本来面目认识世界而不附加任何外部的主观成分。
马克思主义原理本身是从实际出发的产物,是对现存历史活动的真实关系的一般表述;马克思主义原理的实际应用也要随时随地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而不能生搬硬套。
从实际出发,关键是要注重事实,从事实出发。
只有注重事实,才能真正做到从实际出发。
—切从实际出发,说到底,就是要做到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的集中体现和高度概括,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所谓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从中找出其固有的规律即事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