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020广播电视概论大纲
广播电视概论复习纲要
广播电视概论复习纲要广播电视概论复习纲要周君言第二章广播电视业的诞生与发展广播电视业的诞生与发展的物质条件是电子技术的发明,最根本的动因是社会的需要。
第一节世界广播业的诞生与发展1、广播业的诞生1920--1930年,广播业的成熟与发展1930--1960年,电视时代广播业的适位调整1960--1990年。
2、促进美国无线电广播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从事通讯业务的大公司和电器制造业。
(美国无线电公司、西屋电器公司、通用电器公司)3、美国第一座广播电台是由美国西屋电器公司创办。
(独立性、垄断并集中)4、KDKA电台虽不是最早的广播电台,但却是世界上第一家正式进行商业经营的广播电台,也是公认为世界上第一家正式的广播电台,于1920年10月27日获得了美国商务部颁发的正式营业执照。
5、1921年6月21日,法国第一座广播电台由一家广播设备制造公司CSF建立。
6、1922年夏,前苏联在莫斯科建立了当时世界上功率最强的广播电台。
7、1922年10月8日,英国第一家广播公司BBC创立,其目的是为了促销收音机。
(私营---公营1927) 8、1925年日本私营东京广播电台开始试播,后合并其他台成立日本广播协会NHK。
9、广播业的发展与成熟的表现:①广播业及网台规模的不断扩大。
②广播新闻报道的独立与成熟。
③广播经济实力及媒介地位的不断提升。
④对外广播,广播功能的拓展。
10、广播业面对电视冲击的调整:①广播电台的调整策略--专业化、地方化②广播从低谷中逐步复苏--开发移动空间11、广播的优势:广播作为弹性媒介,适应性、移动性强,服从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安排。
第二节世界电视业的蓬勃发展1、世界电视业的初创1936--1945年,二战后世界电视事业的恢复与发展1945--1960年,美国电视业的蓬勃发展1960--1990年。
2、1936年11月2日,英国广播公司在伦敦以北的亚历山大宫建成的英国第一座电视台正式播出节目,从而标志的世界电视业的诞生。
广播电视概论 教学大纲前七章
一、基本情况介绍 中文名称:广播电视概论 英文名称:Radio and television introduction 适用专业:新闻传播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开课时间:大二上学期 总课时:36 总学分:2二、课程简介 《广播电视概论》是新闻学院本科生的专业必修课之一,是对广播电视两大媒体的入门性教学课程。
它一般在每级学生进入专业学习后即行开设。
它的教学对象既有广播电视专业学生,也有新闻学等本院其他专业学生,是目前新闻学院各专业的通开课程。
本课程主要教学内容包括:广播电视媒体的产生与发展历史,世界主要国家和中国广播电视的产生与发展;广播电视传播特点,广播电视节目类型,广播电视媒体制度,广播电视经营管理、节目主持人等,详细细则见下面授课计划和课时安排情况。
三、相关课程衔接 预修课程:无特别要求 并修课程:无特别要求四、教学目的、要求和方法 1、教学目的——本课程作为新闻传播专业专业通史平台课程,其目的旨在通过对广播电视领域基本史论知识的介绍,让学生对广播电视专业有基本的认知,建立基本的知识框架,为其深入学习相关采写编评以及节目制作等技术知识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同时,使得新闻传播专业学生了解这两种大众媒介的基本常识。
2、教学要求和方法——本课程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辅之以案例教学、课堂讨论等方式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中注意紧密结合国内外广电媒体重要发展、媒体部门的最新实践和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基础知识传授与专业理论学习相结合,帮助学生建立有关广播电视媒体的基本知识、理念体系。
在课程的学习中要求学生能经常接触这两大媒体,收听、收看广播电视节目,并能够跟踪理论研究的新动向,使教学内容常变常新。
在课程进行中,教师多次组织对广电媒体接触的讨论,和对最新理论动向的交流活动。
将此类内容作为学生课程学习中的作业,加深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作业以口头表达和书面文字方式交流和上交,经过同学间的评价和教师对作业的批改和适当的课堂讲评,巩固对相应课程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广播电视概论》复习提纲
《广播电视概论》复习提纲《广播电视概论》复习提纲2021第一章广播电视传播的物质基础第一节广播电视的发明者与发展一、广播的发明与发展二、电视的发明与发展三、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和广播电视传播事业的关系第二节广播电视传播的基本原理一、电磁波的传播原理二、声电转换及电声转换原理三、光电转换与电光转换原理四、三基色原理第三节广播电视的主要技术环节一、节目制作二、节目播出三、信号传输四、信号接收第四节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趋势一、技术演进中的广播媒介形态二、技术演进中的电视媒介形态【主要内容】1、了解广播、电视发明与发展的技术简史2、识记技术演进史中的代表人物3、了解广播、电视传播的基本原理4、了解广播、电视传播的主要技术环节5、了解技术演进中的广播、电视形态【复习题】1、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和广电传播事业的发展有何关系?2、详述赫兹、马可尼、费森登、福斯特对广播发展的主要贡献3、详述尼普科、贝尔德和法恩斯沃斯对电视业的主要贡献4、无线电波存有几种类别?广播、电视各用哪些类别的电波?5、调幅波和调频波有何区别?6、彩色电视就是使用什么原理同时实现的?7、世界彩色电视的制式存有哪几种?8、广播、电视传播包含哪几个技术环节?9、节目播映包含几种方式?10、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11、媒介新技术对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发展有何作用?12、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增添了什么影响?恳请融合案例分析。
1/5第二章中外广播电视事业发展概况第一节世界广播电视事业发展概况一、世界广播事业的问世与发展二、世界电视事业的发展三、广播电视的体制类型及其特点四、西方传播产业概况第二节中国广播电视事业发展概况一、大陆地区广播电视事业发展概况二、港澳台地区广播电视事业发展概况【主要内容】1、识记世界广播电视事业诞生的标志性事件2、了解历史各阶段各地区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概况3、广播电视的体制类型及其特点4、广播电视的发展与其背后的社会动因【复习题】1、详述美国广播电视事业的问世与发展历程2、详述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的问世与发展历程3、什么是广播电视体制?有哪些类型及特征?(对不同体制做出分析和评价)4、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规律为何?请结合案例分析。
广播电视学概论复习提纲
广播电视学概论复习提纲广播电视学概论一、选择1.中国电视诞生于1958年。
1958年5月1日,中国第一座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的前身)开始实验播出;2.1906年圣诞节,费森登在马萨诸塞州的试验电台首次作试验性广播,广播从此诞生;为了推销收音机而建立的世界第一座广播电台:美国匹兹堡的KDKA电台;1925年英国人贝德尔制造出第一台电视机的雏形,1926年1月28日贝尔德在伦敦举行的电视公开表演,是世界上第一次使用电视进行无线传输;1936年11月2日,英国广播公司在伦敦亚历山大宫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公众电视发射台。
3.广播电视的社会功能:传播新闻、舆论监督、传授知识、提供服务、愉悦身心、宣传动能、社会教育功能4.按节目内容划分节目类型:①四分法:新闻性、文艺性、教育性、公共服务性②六分法:新闻类、文艺类、服务类、教育类、知识类、言论类5.广播电视节目形式:中央台模式、珠江台模式、东广模式(上海东方广播模式)6.我国电视广告最早出现在上海(“参桂补酒”,1979年1月28日),第一条外商广告(“瑞士雷达表”1979年3月15日)7.广播语言系统的诸种构成模式:纯有声语言的构成模式(口播新闻、广播讲话、清谈节目即脱口秀、知识性节目、教育服务性节目等)、语言+音响类的构成模式(实况广播和录音报道)、有声语言+音乐的构成模式(娱乐性、综艺性、广播文学性节目)、有声语言=音乐=音响的构成模式(广播剧和少数专题性新闻报道)8.广播电视管理:事业化单位,企业化管理。
9.广播电视改革发展规律:与市场经济接轨;产业化趋势10.文化创意产业属于知识密集型产业。
11.文化对广播电视传播的影响,源自文化本身的维模与适应原理、优势扩散原理、传播圈层原理。
12.1985年7月1日,城市电视台节目交流中心在广州正式成立,这标志着我国国内电视节目市场的出现。
13.电视综艺的观念日益走向多元化、娱乐化和综合化。
14.语言的最大特征是以时间顺序为思维的脉络15.广播电视传播的界面人物:1、广播电视记者?2、广播电视播音员?3、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二、问答1、广播电视传播的制度影响体制的因素:政治和意识形态。
广播电视概论PPT
第一章广播电视发明与技术基础第一节广播电视与人类传播史的革命·广播的定义:---通过无线电波、线缆系统(包括电缆、光纤及将来可能发展的其他传输介质)向广大地区或一定区域有规律的传输含有节目内容的视频、音频信号,上述机构、传输的内容以及传播过程本身,可统称为广播系统(broadcast)。
1、按照传播信号来分2、按照传输方式来分(1)无线广播/开路广播(2)有线广播/闭路广播第二节声音广播的发明与早期发展·1920年11月2日,美国匹茨堡威斯汀豪斯公司建立的KDKA电台正式广播。
这是美国第一个正式申请商业执照的广播电台。
一般认为,这是无线电广播事业的开端。
·广播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的广播发展第三节电视广播的发明与发展·1、电视的诞生1936年英国广播公司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座电视台,11月2日起定时向公众播出黑白电视节目,被认为是世界电视事业诞生的标志。
·2、彩色电视1954年美国正式播出彩色电视,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开办彩色电视的国家。
·3、卫星电视1962年7月美国发射了“电星一号”通信卫星,进行了同西欧的越洋电视传播。
·4、有线电视·5、数字电视第四节广播电视的主要技术标准·无线电频率的指配与使用·彩色电视的制式标准–NTSC制–PAL制(也称帕尔制)–SECAM制(也称赛康制)第二章中国(大陆)广播电视的发展第一节民国时期广播事业的发展·民国时期广播电台的发轫-1923年1月23日,“大陆报-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电台”正式开始播音·国民党中央广播电台-1928年8月1日,国民党中央广播电台开播-全称“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广播无线电台”第二节人民广播事业的诞生与发展·人民广播事业的发展阶段(一)起步时期(1949年之前)(二)初步发展时期(1949年至1965年)(三)挫折、停滞时期(1966年至1976年)(四)复苏、振兴时期(1977年至1980 年代中期)(五)发展、繁荣时期(1980 年代中后期至今)·人民广播事业的诞生-1940年12月30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座人民广播电台——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在窑洞里的“播音室”开始试验播出-这一天后来被定为中国人民广播的创建纪念日·建国初期的我国广播事业·改革开放之前的广播事业·改革开放以来广播事业的发展-广播事业基础建设高速发展-广播电台从一家综合台到多个频率,广播频率专业化改革与国际接轨-广播的传播手段从单一到多元,广播节目形态愈加丰富且趋向类型化、专业化-广播“受众本位”理念逐渐明晰,服务意识提高(中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座人民广播电台是1940年12月30日开播的延安新华广播电台。
广播电视学概论复习提纲
广播电视学概论复习提纲一、广播电视的起源和发展A.广播电视的起源1.无线电技术的发展2.广播电台的建立3.电视技术的出现B.广播电视的发展历程1.广播电台的传播方式和内容2.电视的发展及广播电视的多样化形式二、广播电视的基本概念和特点A.广播电视的定义和基本特征1.广播电视的定义和本质特点2.广播电视与传统媒体的区别B.广播电视的传播方式和传播特点1.广播电视的传播方式2.广播电视的传播特点三、广播电视的组织和运作A.广播电视的组织形式和架构1.广播电视的组织形式2.广播电视的组织架构和职能划分B.广播电视的节目制作和运营管理1.广播电视的节目制作方式2.广播电视的运营管理和节目审核制度四、广播电视的影响和社会功能A.广播电视的社会功能1.广播电视的信息传播功能2.广播电视的社会文化功能B.广播电视的影响和问题1.广播电视对个人的影响2.广播电视对社会的影响和问题五、广播电视的发展趋势和创新A.广播电视的数字化发展1.广播电视的数字化技术2.广播电视的数字化产业链B.广播电视的创新与变革1.广播电视的媒介融合与互联网化2.广播电视的内容创新与品牌建设六、广播电视学的基础理论和学科方法A.广播电视的基本理论1.广播电视的传播学理论2.广播电视的社会学理论B.广播电视的研究方法1.广播电视的文献研究和调查研究2.广播电视的实证研究和理论分析七、广播电视的国际比较和跨文化交流A.广播电视的国际发展概况1.广播电视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发展状况2.广播电视的国际传播格局B.广播电视的跨文化交流与影响1.广播电视的跨文化交流途径和方式2.广播电视在国际间的影响与接受八、广播电视行业的规范与监管A.广播电视的行业规范和自律机制1.广播电视行业规范及其意义2.广播电视的行业自律机制B.广播电视的监管与管理体制1.广播电视的监管机构和职能2.广播电视的管理体制和法律法规九、广播电视的职业发展与就业前景A.广播电视行业的职业发展概况1.广播电视行业的职业分类和岗位设置2.广播电视行业的职业发展渠道和机会B.广播电视就业前景和职业素质要求1.广播电视行业的就业形势和前景2.广播电视行业对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要求以上是一个广播电视学概论的复习提纲,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系统复习,可以帮助学习者全面了解广播电视的起源、发展、特点、组织与运作、社会功能、影响与社会问题、发展趋势与创新、基础理论与学科方法、国际比较与跨文化交流、规范与监管、职业发展与就业前景等方面的知识。
广播电视概论考试大纲
《广播电视概论》考试大纲课程编号:41812002适用专业:广播电视新闻学、广播电视编导学时:48学时学分:3一、考核目标(课程性质和目的要求)《广播电视概论》是广播电视新闻学及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了解世界广播电视的发展前沿;中国广播电视的现状与变革;广播电视产业组织;广播电视业务流程与基本节目形态;广播电视体制及其经营管理模式;广播电视市场与受众及广播电视研究对象、方法等。
为进一步学习广播电视节目的编辑、制作,尤其是广播电视新闻等其他专业课程打好基础。
二、考核内容(课程内容与考试要求)第一章导言㈠课程内容一、广播电视事业的诞生;二、广播电视与广播电视学;三、广播电视学与大众传播学、新闻学;四、广播电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㈡考核要求⑴识记:无线电的发明;无线电广播的诞生;广播电台的建立;电视的诞生;广播电视;广播电视学;大众传播学;新闻学;广播电视事业系统;制作者研究;受众研究。
⑵理解:电视台的建立标着电视事业成为一种公众事业;广播电视学是一门新兴的科学;广播电视学的体系框架;广播电视学与大众传播学、新闻学的关系;广播电视学的研究对象;⑶应用:广播电视学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广播电视的特性㈠课程内容广播电视的科技特性;广播电视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功能㈡考核要求⑴识记:接受的家庭方式;社会性;党性原则;大众性⑵理解:广播电视的共同特点;广播与电视的不同特点;广播电视的社会属性;广播电视与经济、政治、文化的关系;⑶应用:1、广播电视的社会功能;2、广播电视的负面社会效应。
第三章广播电视的节目要素㈠课程内容声音;画面;声音与画面的组合㈡考核要求⑴识记:平行规律声音的三要素;标志音乐;间隔音乐;像素;PAL值;声画合一;声画分立;声画对位。
⑵理解:声音的性能;音响的主要作用;节目音乐的作用;电视画面的物质结构形式;画面图像的构成;声画关系的三种形态。
⑶应用:1、语言在广播电视中的作用与要求。
广播电视概论大纲
广播电视概论课程大纲广播电视概论课程大纲课程名称:广播电视概论课程代码:XXX一、课程性质与任务《广播电视概论》是广播电视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也是核心课程之一。
本课程主要讲授广播电视的基本概念、发展历史、传播特性、社会功能、业务流程、经营管理、节目类型、受众研究、产业发展等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广播电视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了解广播电视的发展历程和现状,熟悉广播电视的业务流程和经营管理,理解广播电视的社会功能和文化影响,培养广播电视节目策划、制作和传播的基本能力,形成对广播电视行业的全面认识和深入思考。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广播电视概述(2 学时)1. 了解广播电视的定义、分类和特点;2. 理解广播电视与其他大众传播媒介的区别;3. 掌握广播电视的社会功能和文化影响。
第二章广播电视的发展历史(4 学时)1. 了解广播电视的起源和发展历程;2. 理解广播电视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发展特点;3. 掌握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趋势。
第三章广播电视的传播特性(4 学时)1. 了解广播电视的传播符号和传播方式;2. 理解广播电视的传播优势和传播劣势;3. 掌握广播电视的传播效果和受众心理。
第四章广播电视的社会功能(4 学时)1. 了解广播电视的信息传播功能;2. 理解广播电视的舆论引导功能;3. 掌握广播电视的文化传承功能。
第五章广播电视的业务流程(4 学时)1. 了解广播电视节目的策划和制作;2. 理解广播电视节目的播出和传输;3. 掌握广播电视节目的营销和评估。
第六章广播电视的经营管理(4 学时)1. 了解广播电视的产业属性和经营模式;2. 理解广播电视的市场竞争和营销策略;3. 掌握广播电视的管理体制和政策法规。
第七章广播电视的节目类型(6 学时)1. 了解广播电视的新闻节目、娱乐节目、社教节目等主要类型;2. 理解不同类型广播电视节目的特点和制作要求;3. 掌握广播电视节目创新的方法和途径。
《广播电视概论》教学大纲
《⼴播电视概论》教学⼤纲《⼴播电视概论》教学⼤纲(本科)⼀、课程代码:⼆、课程名称(1)中⽂名:⼴播电视概论(2)英⽂名:Introduction to Radio and Television三、课程管理院(系)及教研室⽂学与新闻学系汉语⾔⽂学教研室四、⼤纲说明1、适⽤专业、层次⽂新系新闻和⼴告专业,本科层次。
2、学时与学分数54学时,2学分。
3、课程的性质、⽬的与任务《⼴播电视概论》是新闻学系本科⽣的专业必修课之⼀,是对⼴播电视两⼤每题的⼊门性教学课程。
⽬的是为了让学⽣正确认识⼴播电视特性,了解世界⼴播电视的发展趋势,熟悉⼴播电视节⽬的相关知识和⼯作⽅法,从⽽具有⼀定的分析、研究能⼒和业务能⼒。
4、考试⽅式与成绩评定考试⽅式:统⼀闭卷考试。
120分钟。
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占30%,考试成绩占70%。
五、纲⽬第⼀章⼴播电视发明与技术基础[教学⽬的]学⽣了解⼴播电视的概念以及发展历程,认识⼴播电视的技术基础及特点.[教学重点与难点]⼈类传播史的五次⾰命[教学时数] 4学时第⼀节⼴播电视与⼈类传播史的⾰命1、⼴播的定义2、⼈类传播史的五次“⾰命”3、⼴播电视:当代重要的⼤众传媒第⼆节声⾳⼴播的发明与早期发展1、声⾳的特性2、⽆线电理论及初期应⽤3、声⾳⼴播的发明与早期发展第三节电视⼴播的发明与发展1、电视画⾯的物理特性2、电视的理论基础与阶段性成果3、电视⼴播的早期发展第四节⼴播电视的主要技术标准1、彩⾊电视的制式标准2、电视的其他技术制式第⼆章世界⼴播电视的体制与发展[教学⽬的]⾸先让学⽣掌握并熟悉⽬前世界⼴播电视的体制与发展,熟悉体制的三种理论模式。
其次学⽣必须知道并能分析我国⼴播电视⽬前的管理体制和体制概况。
[教学重点与难点]体制的三种理论模式及其特点[教学时数] 8学时第⼀节世界⼴播电视的体制:三种理论模式1、⼴播电视组织结构与体制2、⼴播电视机构理论类型的⽐较第⼆节世界⼴播电视的发展:美国模式1、美国模式2、去规则化第三节世界⼴播电视的发展:西欧/⽇本模式1、公营、商营⼴播电视的共同发展的双轨制2、公营与商营⼴播电视体制的节⽬互补第四节世界⼴播电视的发展:中国模式1、特点2、我国⼴播电视经营的现状3、我国⼴播电视经营管理体制的改⾰第三章⼴播电视传播的特性与社会功能[教学⽬的]⾸先让学⽣掌握并熟悉⽬前⼴播电视的特性以及其社会影响⼒。
《广播电视概论》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
《广播电视概论》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广播电视概论》课程简介《广播电视概论》课是传媒艺术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必修课,课程编号为120102,学时为48个学时。
《广播电视概论》作为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基础课程,使学生基本了解广播电视发展历程、基本原则与特征,掌握广播电视节目的大体分类与特点,从而认识广播电视的基本规律,培养广播电视的思维方法,提高对广播电视的理解能力和认识能力,强化专业修养与素质,为进一步的专业学习奠定基础。
《广播电视概论》以电视节目为论述的主要内容,始终立足于电视节目的发展变化及由此形成的特征来展开;以近十多年电视的发展为重点,并以此来考察我国电视制度的变迁及其中国特色。
在考察内容变化的基础上,着重考察表现形式的变化,分析其社会历史因素的影响与电视节目自身的嬗变,预测其发展趋势。
在讲授过程中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既有一定的理论介绍,又要结合电视发展的实际,在适当的地方采取个案分析,力避经验总结式的概括,对于近年来我国电视发展的新趋向、新特点要进行重点介绍和深入分析,努力吸纳理论研究界的最新成果。
同时又注意到国外电视节目发展对我国的影响,以开放的眼光进行横向比较,将我国的电视节目纳入到全球化的视野中进行考察。
《广播电视概论》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编号120102二、课程类型、学时、适用专业、先修课程课程类型:必修课。
学时:48。
适用专业:广播电视编导。
先修课程:无。
三、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为高等院校艺术类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基础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讲学习,使学生基本了解广播电视发展历程、基本原则与特征,掌握广播电视节目的大体分类与特点,从而认识广播电视的基本规律,培养广播电视的思维方法,提高对广播电视的理解能力和认识能力,强化专业修养与素质,为学生进一步的专业学习奠定基础。
本课程的教学以广播电视的发展历程与广播电视节目的分类及特征为基本线索,重点分析不同类型的广播电视节目特征,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对广播电视节目的分析与认识能力。
广播电视概论复习纲要
广播电视概论复习纲要第一章广播电视发明和基础技术1.广播电视定义:一般认为,通过无线电波、线缆系统(电缆、光纤及将来可能发展的其他传输介质)向广大地区或一定区域有规律地传播含有节目内容的视频、音频信号,上述机构、传输的内容以及传播过程本身,可统称为广播系统。
广播电视的信息载体是无线电波或导缆。
2.人类传播史的五次“革命”①语言的形成和使用②文字的创制和运用③印刷术的发明④无线电的发明和应用⑤计算机技术的应用3.1895年,俄罗斯科学家亚历山大·波波夫与意大利发明家马可尼,几乎在同时分别独立制成了最早的不用导线传递电磁信号的设备——无线电收发报机4.最早利用无线电波传送和接收声音的是美国匹兹堡大学教授费森登与被称为“无线电之父”的美国发明家李·德弗雷斯特。
5.威斯汀豪斯公司创办了世界上第一家广播电台,呼号KDKA。
6.1884年,德国保罗·尼普科夫发明了机械性的无线电图扫描盘——“尼普科夫圆盘”(把图像分解成小像素由无线电传出去,为电视发明奠定了理论基础。
)7.苏格兰科学家贝尔德是“电视之父”。
8.美国是最早开始电视实验广播的国家9.英国最早正是播出黑白电视的国家10.1902年,奥地利芬·伯兰克提出彩色电视图像的发射和接收原理——三基色原理11.美国是第一个播出彩色电视的国家12.在发射传输广播电视信号时使用的无线电波频率范围分别称为广播波段和电视频道。
13.3种彩色电视制式:N制(美日韩菲)、P制(帕尔制、大陆、港澳)、S制(色康制,法苏、非洲大部)第二章大陆广播电视的发展1.我国第一座广播电台由美国记者奥斯邦与一位旅日华侨合作建立的。
2.1923年1月23日,“大陆报—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电台”正式开始播音。
3.1927年3月19日,新新公司无线电台被认为是我国国民自己兴办的第一座民间商业性质的广播电台。
4.果党民营广播电台主要以下三种类型:1.商业性,娱乐节目为主2.教育性3.宗教性5.1940年12月30日,中国人民广播创建纪念日。
广播电视概论教学大纲
广播电视概论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广播电视概论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课程学分:X学分课程总学时:X学时授课对象:具体专业二、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全面了解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历程、基本原理、节目类型、制作流程、传播特点以及未来趋势。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具备以下能力:1、掌握广播电视的基本概念、发展脉络和理论体系。
2、熟悉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的流程和技术,具备一定的节目策划与创作能力。
3、能够分析广播电视节目的特点和传播效果,培养批判性思维。
4、了解广播电视行业的政策法规和职业道德,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要求(一)广播电视的发展历程1、世界广播电视的起源与发展早期的广播实验与发明广播电台的出现与发展电视的诞生与技术演进2、中国广播电视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前的广播事业新中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历程改革开放以来广播电视的快速发展(二)广播电视的基本原理1、广播电视的传播特性广播电视的信号传输方式广播电视的传播范围和受众特点2、广播电视的声音与图像声音的录制与处理图像的拍摄与编辑声画结合的艺术(三)广播电视节目类型1、新闻类节目广播电视新闻的特点与分类新闻采访与报道新闻评论节目2、文艺类节目电视剧、综艺节目、广播剧等文艺节目的策划与制作3、教育类节目各类教育节目的形式与内容教育节目的社会功能4、服务类节目生活服务、信息服务等节目类型服务类节目的创新与发展(四)广播电视节目制作1、节目策划选题的确定与策划方案的撰写市场调研与受众分析2、采访与拍摄采访技巧与设备使用拍摄手法与画面构图3、编辑与后期制作音频、视频的编辑软件与技巧特效制作与包装(五)广播电视的传播效果与受众研究1、传播效果的理论与研究方法传播效果的影响因素效果评估的指标与方法2、受众的特点与需求受众的分类与心理受众反馈与互动(六)广播电视行业的政策法规与职业道德1、政策法规广播电视行业的管理体制相关法律法规的解读2、职业道德广播电视从业者的职业操守避免虚假报道与侵权行为四、课程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系统地掌握广播电视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27020 广播电视概论
高纲1226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27020 广播电视概论南京师范大学编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一、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目的与要求(一)课程性质和特点广播电视学是新闻学中重要组成部分,是新闻学专业本科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广播电视概论》主要以当代的视角,全面梳理广播电视业从诞生到今天的发展历程;阐述广播电视传播特性的演变和功能的拓展;揭示当今媒介新技术对广播电视行业变革的深刻意义;介绍广播电视业务的最新发展动向;解析广播电视产业化的经营与管理;探析媒介融合下的广播电视发展之路,全面、系统地展示最新的广播电视事业发展全貌。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近年来广播电视技术的数字化,使广播电视的传播观念和广播电视业的发展面临着根本性变革。
网络、手机、移动电视等新媒体的蓬勃发展给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带来了极大的生存危机,也重写了媒介共生的格局。
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要求应考者通过对本书的学习,对广播电视媒体有一个全面和正确的认识,具体达到以下的要求:1.在新的媒介环境下正确认识广播电视的特性,认识广播电视的传播规律和工作原则;2.了解世界及中国广播电视发展的历史和现状,了解全媒体时代世界广播电视发展的趋势;3.熟悉广播电视各类节目的形态和要求,熟悉广播电视产业化的经营和管理,从而具备一定的分析、研究能力和业务能力。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广播电视概论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
它以新闻学的基本理论为基础,同时又涉及到新闻学的基本业务知识。
因此本课程的前修课程包括新闻理论、新闻采访、新闻写作、传播学等,这些课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思考、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世界广播电视的诞生与发展历程(一)课程内容第一节广播的问世与广播事业的发展1.无线电的发明2.无线电广播的试验3.世界上第一个正式的广播电台4.广播事业世界范围内的兴起第二节电视的发明及发展1.电视的发明2.电视广播的兴起第三节当今广播电视技术1.有线电视2.直播卫星电视3.数字电视技术4.高清晰度电视技术、5.数字广播6.在线音频、视频广播7.移动广播电视第四节当今广播电视的国际传播1.广播的国际传播2.电视的国际传播(二)学习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世界广播事业诞生与发展的历程,了解世界电视事业诞生与发展的历程,了解世界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过程,了解当今世界广播、电视的发展状况等。
广播电视概论复习提纲
第一章世界广播电视发展史论1.广电媒介发展的逻辑线索:传播技术发明---传播政策和制度完善---生活方式的形成---经典广播电视文本出现2.媒介技术的发明得益于人类两种内驱力的作用:·克服空间限制·真实地模仿、复制客观现实第三章广播电视媒介的发展规律·广播电视媒介发展的规律:技术进步是发展基础,体制类型决定运作理念,社会文化是外部资源,特定时代的关键人物是核心促进因素第一节技术的发展是广播电视媒介发展的基础1.技术是广电媒介发展最根本的推动力量。
原因如下:·广电媒介的诞生得益于电子技术的发展,技术进步提供关键机遇·技术革新可直接推动广电事业的发展甚至飞跃(催生新的节目形态)·技术是变革的力量(电话热线)(例,互联网:把普通电视观众的意见引入电视;网络在线收看电视;互动性的特色等)技术是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存在的,它只是给变革提供可能,如何变革的根本在人的使用。
第二节体制的类型决定广电媒介运作的基本理念·体制,指机构的组织制度。
·思考体制问题,就是考察构成广播电视媒介的从业人员、技术设备、信息来源等元素按怎样的规则被整合。
·两个因素决定了广电媒介的体制内涵:---媒介领导人的任命规则---决定了媒介的社会使命---媒介的资金来源---决定了媒介的运营规则和目的一、国家经营型的广电体制1.定义指由一个国家的政府独家经营广电媒介,政府拥有所有的对广电媒介的管理权和控制权。
资金—政府出资;人事—领导人的任命由政府决定。
本质上追求权力最大化。
2.特点·不追求商业目的·宣传色彩浓厚·受众地位不高(不必为争广告提高收视率;节目体现国家政府尊严;艺术表达凸显精英文化;基本功能是宣传,传达国家政权声音,影响、说服、引导观众)(遵循意识形态引导原则;将观众置于被传播、被教育的位置;是自上而下的传播,具有绝对权威,与主流意识形态不符的部分被过滤)二、公共机构型的广电体制1.定义是独立的媒介机构。
广播电视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广播电视概论课程教学大纲1. 课程目标1.1 熟悉广播电视媒体的基本概念和运作方式;1.2 了解广播电视行业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趋势;1.3 掌握广播电视编播制作的基本技能和流程;1.4 培养学生的媒体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 课程内容2.1 广播电视的定义与分类2.1.1 广播电视的概念和特点;2.1.2 广播电视的分类与运营模式。
2.2 广播电视行业的历史与现状2.2.1 广播电视的起源和发展历程;2.2.2 当前广播电视行业的主要形态和特点。
2.3 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与编排2.3.1 广播电视节目的基本要素和流程;2.3.2 广播电视节目的创意发掘和评估方法;2.3.3 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与编排技巧。
2.4 广播电视的影响与社会责任2.4.1 广播电视对社会的影响与作用;2.4.2 广播电视媒体的社会责任和伦理规范。
2.5 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趋势2.5.1 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与应用;2.5.2 广播电视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挑战。
3. 教学方法与评估方式3.1 教学方法3.1.1 前导案例分析:引导学生了解广播电视实践案例,培养实际应用能力;3.1.2 板书与多媒体展示:结合案例和图表,生动直观地展示知识点;3.1.3 小组讨论和团队合作: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分享经验和观点;3.1.4 实地考察和实践操作:带领学生参观广播电视机构,亲身体验制作流程。
3.2 评估方式3.2.1 期中考试:笔试形式,检测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3.2.2 作业与报告: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相关调研和分析,提升综合应用能力;3.2.3 课堂表现及小组讨论:评估学生的参与度、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3.2.4 期末综合实验:开展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实践,评估学生的综合能力。
4. 考核要求与学分分配4.1 考核要求4.1.1 出勤情况:学生必须按时参加课程,并完成相关作业;4.1.2 期中考试:占总成绩的30%,主要考察课程前半部分的知识掌握情况;4.1.3 作业与讨论:占总成绩的30%,评估学生对课程的深入理解和应用能力;4.1.4 期末综合实践:占总成绩的40%,评估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整体把握能力。
《广播电视概论》课件2
广播电视的传播特点
视听结合
广播电视通过声音和图像 的结合,提供直观、生动 的信息传播方式。
实时传播
广播电视信号的传播是实 时的,观众可以第一时间 获取新闻和其他重要信息 。
大众化
广播电视覆盖广泛,不受 文化水平和地域限制,是 一种大众化的传播媒介。
广播电视的传播效果
信息传递
文化传承
广播电视能够快速传递新闻、信息和 娱乐内容,影响社会舆论和公众意识 。
电视技术诞生,电视节目开始 在部分地区播放。
20世纪50年代
电视逐渐普及,成为家庭娱乐 的重要设备。
20世纪末至今
数字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推动了广播电视技术的不断
革新。
广播电视的现状与未来
现状
广播电视仍是重要的媒体形式, 但面临着互联网媒体的竞争和挑 战。
未来
随着数字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不 断发展,广播电视将逐渐实现数 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并与其 他媒体形式进行融合发展。
息服务。
广播电视的道德规范与自律机制
道德规范
广播电视从业者应遵循职业道德规范 ,保持中立客观的立场,不传播虚假 信息、不恶意炒作。
自律机制
广播电视行业应建立自律机,确保其符合道德 规范和法律法规。
06 广播电视的未来发展与趋势
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趋势
引导舆论
广播电视具有舆论引导功能,通过 报道和评论,影响公众对各种社会 问题的看法和态度。
广播电视的社会责任
传播正能量
广播电视应积极传播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观,弘扬社会正气,引导
社会良好风尚。
保障信息安全
广播电视应遵守法律法规,维护 国家信息安全和社会稳定。
服务社会
广播电视应关注社会热点问题, 反映民意,为公众提供优质的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纲1698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27020 广播电视概论南京师范大学编(2017年)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Ⅰ课程性质与课程目标一、课程性质和特点广播电视学是新闻学中重要组成部分,是新闻学专业本科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广播电视概论》主要以当代的视角,全面梳理广播电视业从诞生到今天的发展历程;阐述广播电视媒介的发展规律;揭示当今媒介新技术对广播电视行业变革的深刻意义;介绍广播电视业务的最新发展动向;解析广播电视产业化的经营与管理;探析媒介融合下的广播电视发展之路,全面、系统地展示最新的广播电视事业发展全貌。
二、课程目标近年来广播电视技术的数字化,使广播电视的传播观念和广播电视业的发展面临着根本性变革。
网络、手机、移动电视等新媒体的蓬勃发展给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带来了极大的生存危机,也重写了媒介共生的格局。
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要求应考者通过对本书的学习,对广播电视媒体有一个全面和正确的认识,具体达到以下的要求:1.在新的媒介环境下正确认识广播电视的发展规律及工作原则;认识广播电视传播的伦理内涵;2.了解世界及中国广播电视发展的历史和现状,了解全媒体时代世界广播电视发展的趋势;3.熟悉广播电视的声音和画面传播的基本原理;熟悉广播电视新闻节目、文艺节目等节目的形态和要求;熟悉广播电视产业化的经营和管理,从而具备一定的分析、研究能力和业务能力。
三、与相关课程的联系与区别广播电视概论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
它以新闻学的基本理论为基础,同时又涉及到新闻学的基本业务知识。
因此本课程的前修课程包括新闻理论、新闻采访、新闻写作、传播学等,这些课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思考、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四、课程的重点和难点本课程的重点内容为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六章、第七章及结语;次重点为第四章、第五章、第八章;一般内容为导论和第九章;本课程的难点主要在于一些章节的基本原理及理论与其它相关学科的理论联系紧密,表现最为突出的是第五章和第九章,需要考生仔细阅读,认真领会和感悟。
Ⅱ考核目标本大纲的考核要求中,提出了“识记”、“领会”、“掌握”三个能力层次的要求,它们的含义是:1.识记:要求考生能知道本课程中有关的名词、概念、知识点的含义,并能够根据考核的不同要求,做正确的表述、选择和判断。
2.领会:要求考生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够领悟和理解本课程中有关概念及原理的内涵及外延,理解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并能根据考核的不同要求正确表述。
3.掌握:要求考生在对本课程的知识在识记、领会的基础上,能进而运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来分析、解决有关的理论问题、实际问题.,这是一种较高层次的要求。
Ⅲ课程内容与考核要求导论理解广播电视媒介的意义和方法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对导论的学习,了解学习广播电视概论相关内容是为了:理解广播电视媒介运作的基本知识;提升广播电视媒介的素养;认识到全面研究广播电视媒介需要具有跨学科的眼光和视野。
二、课程内容1.对广播电视媒介运作宏观理解的意义2.提升广播电视媒介素养的意义3.理解广播电视媒介的方法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识记:①广播电视媒介的工作者;②全面研究广播电视媒介的路径。
领会:①对广播电视媒介运作宏观理解的意义;②提升广播电视媒介素养的意义。
掌握:①对广播电视媒介感性直观思考的具体内容;②理解社会学研究广播电视媒介的主题;③传播学对理解广播电视媒介的意义。
四、本章关键问题学习广播电视概论相关内容的意义是什么?全面研究广播电视媒介为什么会需要跨学科的眼光和视野?第一章世界广播电视发展史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世界广播电视技术发展的轨迹,了解广播的诞生与发展;电视的诞生与发展;认识广播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策略。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广播电视媒介发展的背景:传播技术的进步轨迹1.克服空间限制的需要2.真实地模仿,复制客观现实的需要第二节广播电视技术发展的轨迹1.广播技术的发展2.电视技术的发展:图像和传播能力的双重进步第三节广播事业的诞生和早期发展1.广播事业的发轫2.广播管理体制的形成3.广播业务的早期发展:兼容性的发挥第四节广播的黄金岁月1.“大萧条”对广播事业发展的促进作用2.第二次世界大战对广播媒介发展的促进作用第五节电视的黄金岁月和广播面对挑战的应对策略1.电视的黄金岁月和广播面对挑战的应对策略2.广播媒介的应对策略和持续发展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领会:从历史进步角度理解广播电视媒介。
(一)广播电视媒介发展的背景:传播技术的进步轨迹识记:①媒介技术的发明得益于人类内驱动力的作用;②电子传播。
领会:①“电”用于传播的意义;②媒介技术的进步与模仿行为的进化。
(二)广播电视技术发展的轨迹识记:①无线电的发明;②无线电报的发明;③收音机技术的发展;④光电效应;⑤荧光效应;⑥机械电视和电子电视的发明。
领会:电视记录和传播技术的进步。
(三)广播事业的诞生和早期发展识记:①人类第一次广播播音;②广播事业的诞生;③早期的广播文艺节目。
领会:早期的广播新闻。
掌握:世界上三大广播电视体制。
(四)广播的黄金岁月识记:①广播传播的基本特性;②炉边谈话。
领会:经济危机对广播事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对广播媒介发展的促进作用。
(五)电视的黄金岁月和广播面对挑战的应对策略领会:①电视新闻对社会的影响;②电视媒介的艺术兼容性。
掌握:广播媒介面对电视挑战的应对策略。
四、本章关键问题广播电视技术发展的背景是什么;广播电视技术发展的轨迹是怎样的?广播事业是如何诞生的?为什么经济危机和第二次大战对广播事业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电视新闻的出现对社会有什么影响?广播媒介是如何应对电视的挑战的?第二章中国广播电视发展史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全面了解旧中国广播事业的诞生与发展;了解新中国广播电视事业曲折发展的历程;了解改革开放后中国广播电视事业的飞速发展及新世纪中国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新格局。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中国广播事业的诞生和早期发展1.清朝时期的电报事业2.北洋政府时期的广播事业3.民国政府时期的广播事业4.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广播事业第二节新中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和挫折1.“十七年”间的中国广播电视事业概况2.“文革”时期广播电视事业的挫折和曲折发展第三节改革开放与中国广播电视事业的腾飞1.改革开放的宏观背景与新时期中国广播电视事业改革的起步2.改革开放与中国广播事业的两次变革3.改革开放与中国电视事业的腾飞4.新世纪中国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新格局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识记:中国广播电视媒介发展历程的特色。
(一)中国广播事业的诞生和早期发展识记:①清朝时期的电报事业;②北洋政府时期的广播事业;③民国政府时期的广播事业④延安新华广播电台。
领会:①外国人在中国办广播电台的历史意义;②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广播事业。
(二)新中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和挫折识记:①中国第一家电视台②全国电视网;③彩色电视及有线电视的出现。
领会:①“十七年”的广播事业取得的成就;②中国电视诞生的时代背景;③广播对“文化大革命”推波助澜的宣传;④广播电视的曲折发展。
(三)改革开放与中国广播电视事业的腾飞识记:①四级策略;②珠江经济广播电台;③文人电视的崛起;④九三变革;⑤《快乐大本营》;⑥《南京零距离》;⑦央视新闻频道。
领会:①1976年至1978年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北京电视台的发展变化;②30多年来中国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历史是其功能不断健全和完善的历史;③影视分家凸显电视自身的娱乐功能;④广播电视广告的传播;⑤中国广播事业的两次变革;⑥1993年电视纪实语言的突破性改革;⑦中国电视娱乐化的浪潮;⑧音乐广播的“模式化播出”;⑨中央电视台在新世纪的变革与发展。
掌握:①广播应对电视挑战采取的办法;②20世纪80年代电视新闻的特征;③电视运营体制的变革;④新世纪影响中国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因素;⑤新世纪广播的变化与发展;⑥央视新闻频道的运作原则;⑦地方电视台发展策略;⑧新媒体对广播电视事业的冲击和影响。
四、本章关键问题中国广播电视媒介的发展历程有何特色?新中国广播电视事业是如何发展的?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广播电视事业是如何腾飞的?第三章广播电视媒介的发展规律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技术是广播电视媒介发展的基础;了解不同的广播电视运营体制及其特点;了解社会文化的变迁对广播电视媒介发展的影响;认识“媒介英雄”在广播电视媒介变革时期的作用。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技术的发展是广播电视媒介发展的基础1.技术是广播电视媒介发展最根本的推动力量。
2.互联网技术对广播电视媒介发展的影响深远。
第二节体制的类型决定广播电视媒介运作的基本理念1.国家经营型的广播电视体制2.公共机构型的广播电视运营体制3.商业型的广播电视运营体制4.国营和商业并行不悖的中国当代广播电视体制第三节社会文化的变迁是广播电视媒介发展的外部资源1.“理想主义”的时代精神造就的“文人电视”2.市场经济大潮造就的商业电视第四节作为"媒介英雄"的个人是广播电视媒介变革时期的重要因素1.爱德华·默罗和广播现场直播节目的诞生2.中国电视“九三变革”中关键人物的作用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一)技术的发展是广播电视媒介发展的基础领会:技术是广播电视媒介发展最根本的推动力。
掌握:互联网技术对广播电视媒介发展的深远影响。
(二)体制的类型决定广播电视媒介运作的基本理念识记:①国家经营型;②公共机构型;③商业型。
领会:①决定广播电视体制内涵的因素;②国家经营型广播电视体制的特点;③公共机构型广播电视体制的特点;④公共机构型广播电视发展面临的问题;⑤我国的广播电视管理体制。
掌握:①商业型广播电视体制的特点;②我国政府对广播电视文化调整采取的方式。
(三)社会文化的变迁是广播电视媒介发展的外部资源领会:①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电视文化特色;②20世纪80年代电视纪录专题片的特点。
掌握:①20世纪80年代电视剧的特点;②在追求经济效益的社会背景下中国电视界的变化。
(四)作为"媒介英雄"的个人是广播电视媒介变革时期的重要因素识记:①爱德华·默罗与广播新闻直播节目;②孙玉胜与电视制片人制;③陈虻与纪录片栏目化。
领会:柴静与感性传播的电视纪实语言。
四、本章关键问题为什么说技术发展是广播电视媒介发展的最根本动力?为什么说互联网技术对广播电视媒介发展具有深远影响?不同体制类型的广播电视媒介在运作理念上各自有哪些特点?社会的发展变化对广播电视媒介传播内容有哪些影响?第四章理解声音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声音的物理属性、心理属性、社会属性;了解音乐性声音及其在广播电视传播中的使用;了解语言性的声音及其在广播电视传播中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