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喜欢靠墙坐的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什么很多人喜欢贴墙坐?
当你进入咖啡厅或图书馆等场所时,你会选择什么位置就坐?可能大部分人的答案都是选择靠墙或是靠边的位置,很少有人在座位有空余的情况下选择中间位置就坐。
心理学家德克·德·琼治曾提出“边界效应”理论,他指出“森林、海滩、树丛、林中空地等的边缘都是人们喜爱的逗留区域,而开敞的旷野或滩涂则无人光顾,除非边界区已人满为患”。
究其原因为何呢?
一、“瞭望—庇护”理论:基于安全需要选择位置
“瞭望—庇护”理论是从风景美学质量评价体系中发展出来的。
认知学派把风景作为人的生存空间和认识空间来评价。
强调风景对人的认识及情感反应上的意义,试图用人的进化过程及功能需要去解释人对风景的审美过程。
对该学派发展影响较大的是70年代中期英国地理学家Appleton的“瞭望—庇护”理论,该理论在分析了大量风景画的基础上指出,人在风景审美过程中,总是以“猎人”“猎物”的双重身份出现的,作为一个“猎人”他需要看到别人,作为一个“猎物”他不希望别人看到自己,即人们总是用人的生存需要来解释、评价风景的。
按照“瞭望—庇护”理论,人在风景评价过程中,会寻找庇护物,如石头、树木等,以方便看到“猎物”而又不被“猎人”看到。
而在咖啡厅、图书馆等日常生活空间中,墙体则是很好的庇护物。
贴墙坐会让人感觉比较安全,一是自身暴露的范围减少一半,二是观察他人比较方便。
二、社交距离,寻找舒适的自我空间范围
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
在一个大阅览室中,当里面仅有一位读者的时候,心理学家便进去坐在他(她)身旁,来测试他(她)的反应。
结果,大部分人都快速、默默地远离心理学家到别的地方坐下,还有人非常干脆明确地说:“你想
干什么?”这个实验一共测试了80个人,结果都相同:在一个仅有两位读者的空旷阅览室中,任何一个被测试者都无法忍受一个陌生人紧挨着自己坐下。
美国著名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博士认为,彼此间的自我空间范围是由交往双方的人际关系与他们所处的情境来决定的。
据此,他将社交距离分为四种,每种距离分别对应不同的双方关系。
第一种是亲密距离。
这是人际交往中的最小距离,甚至被叫做零距离,也就是人们经常说的“亲密无间”。
它的近范围是在6英寸(约0.15米)内,远范围是6~18英寸(0.15~0.44米),在此距离内,人们可以挽臂执手或者促膝谈心,通过一定程度上的身体接触来体现出相互之间亲密友好的关系。
第二种是个人距离。
这是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稍有分寸感的距离。
在此距离内,人们相互之间直接的身体接触已不多。
其近范围在1.5~2.5英尺(0.46~0.76米),远范围在2.5~4英尺(0.76~1.22米)。
所有朋友与熟人都可以自由进入该距离,但一般情况下,和比较融洽的熟人谈话时,距离更靠近远范围的近距离(2.5英尺)一端,而陌生人之间交往时则更靠近远范围的远距离(4英尺)一端。
第三种是社交距离。
它和个人距离相比,无疑又远了一步,体现的是一种社交性或者礼节上的比较正式的关系。
其近范围是4~7英尺(1.2~2.1米),人们在工作场所与社交聚会上通常都保持这种空间距离。
第四种是公众距离。
这种距离是在公开演说时演说者和听众之间保持的距离。
它的范围一般在12~25英尺(3.7~7.6米),其最远范围在上百英尺以外。
这是一个基本上能够容纳所有人的空间。
在此空间内,人们是可以相互之间不发生任何联系的,甚至人们完全可以对处于此空间内的其他人“视而不见”,不和他们交往。
当我们处于公共区域,尤其是比较拥挤的环境下,很难与他人保持比较舒适的距离。
而选择贴墙坐则可以确保其中一侧是墙体,不至与陌生人有近距离的接触,让人处于相对来说比较舒适的范围。
三、个人偏好,满足现实需要
虽然我们从“瞭望—庇护”理论和社交距离解释了有人喜欢贴墙坐的原因,但也有一部分原因是基于个人的偏好。
比如靠墙的位置有窗户,可以欣赏外面的风景,也可以享受一下温暖的阳光;比如贴墙坐相对来说比较安静,不容易被外部环境打扰,也不需要随时起身为他人避让空间;也比如贴墙坐时可以倚在墙上,坐着比较舒服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