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易混虚词辨析
常见易混虚词辨析
常有易混虚词辨析A【依照·依照·依照】“依照”重在引进动作行为的依靠和依据,如“按照事实说话”。
“依照”重在重申以某事为依据完整照办,法律条则多使用“依照”。
“依照”多用于介绍行为依照的重要原则、指示或精神。
B【本来·本来】二者都是副词。
“本来”重申治应这样,向来这样。
“本来”重申过去不知道,或对状况有所认识。
【必然·必然·必定】三者都表示必定,都含有“非不行”之意,表示对判断、推理的必定,都常常作状语。
“必然”“必然”表示客观事物发展“必定会这样”的趋向或结果,它们在一般状况下能够交换;而“必然”和“有时”对举,“必然”是形容词,有时作名词用,表示“客观事物的规律性”;它还可以作定语,如“必然规律”。
“必然”是副词,常用于主观的剖析、必定。
“一定”能够表示对客观事物发展趋向的判断,也能够表示人们的意志和梦想,或表示一种命令的语气;还可以够作形容词,表示“特定”或“相当”的意思。
【毕竟·究竟】“毕竟”表示追根究底所得的结论,重申事实或原由。
“究竟”表示经过各种变化或波折最后实现的状况,用在疑问句中表追查。
【难免·不免】二者都是副词,都作状语,都用两重否认表示必定。
差别是:“难免”是“免不了”之意,用来加重句子的语气;“不免”用来和缓句子的语气。
C【以前·已经】二者都是副词。
“以前”表示以前有过某种行为或状况。
“已经”重申换作、变化达成或达到某种程度。
【常常·常常·常常】三者都是副词,表示多次、多半、不停发生。
差别是:“常常”除有“多次、多半”的意思外,还有“常常、不停”的意思,它既表示时间,又表示频次,在一般状况下,能够与“常常”交换。
“常常”除有“多次、多半”的意思外,还可以够用来表此刻必定条件或前提下将要出现的状况,如“我们有些同志理论上认可教育是有阶级性的,但是一碰到详细问题,常常就把这个基本看法忘记了”。
高中语文-高考常见易混虚词辨析(四)
高中语文-高考常见易混虚词辨析(四)31.究竟毕竟二者都是副词,表示终于、到底,在表示判断时,两者可以互换。
其区别是:究竟表示追根求底,常用于问句(疑问、设问、反问)中,究竟有时还作名词,指实际情形,如他想到门口看个究竟;毕竟是终于、最后的意思,表示客观情况发展的必然趋势,常用于陈述句中,如黎明的到来,毕竟是无法抗拒的。
32.绝然决然二者都是副词,可以用来修饰动词或形容词。
不同的是:绝然有断然、绝对的意思,如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绝然不是最后一个。
决然有两种意思,一种是形容很坚决,如决然返回;另一种是表示必然、一定的意思,如东张西望,道听途说,决然得不到什么完全的知识。
33.况且何况二者都指在已经举出的理由之外,再追加或补充一层理由,相当于口语里的再说,都是连词。
其区别是:何况常用在反问句里,表示甲事物已是如此,乙事物当然更是如此,相当于口语里的甭说、甭提(但甭说、甭提没有反问语气)这一类用法,而况且没有这种用法。
如上海地方那么大,况且你又不知道他的地址,一下子怎么找到他呢,他连最基本的字都不认识,更何况写文章了。
34.临时暂时临时当时,暂时,非正式性、非固定性。
如:明天集合的地点临时再通知你们。
暂时重在表时间短。
如:老师叫我们暂时休息一会儿。
35.另外此外另外除此之外,表另提下文。
如:我还要跟你谈另外一件事。
此外除了前面所说的事物或情况之外。
如:院子里种着两棵桂花树,此外还有几棵梅花树。
36.屡次一再屡次多次,强调动作的次数。
如:他屡次违反校规。
一再一次又一次,强调动作的重复。
如:他一再说不是他的过错。
37.偶尔偶然二者都是副词,都指不经常。
其区别是:偶尔是说次数极少,如他常常写小说,偶尔也写诗;偶然除了表示次数少之外,还有不是必然的的意思,还可以构成偶然性,如他偶然遇到了一个阔别多年的同学。
38.岂但不但都是连词,都可表示递进关系。
岂但多用于书面语,常带有反问语气;不但书面、口头都常用,不带反问语气。
常见易混虚词
常见易混虚词1、按照依照遵照“按照”重在引进动作行为的凭借和根据。
如“按照事实说话”。
“依照”重在强调以某事为根据完全照办。
法律条文使用“依照”的多,如“依照原样复制一份”。
“遵照”多用于介绍行为依据的重要原则、指示和精神,如“遵照上级的指示”。
2、不免未免前者表示客观上免不了,难以避免。
如“时间快到了,事情还没做完,心里不免着急起来”。
后者表示委婉的否定,含有不赞成、不以为然之意。
如“这些手续,未免规定得过于繁琐”。
3、格外分外二者都有特别突出的意思,都是副词。
“格外”是说程度高,超乎其寻常,有“特别”的意思,如“他学习成绩格外好”。
“分外”指本分之外,即一般范围之外,超出了平常,它和“格外”是等义词。
“格外”更接近口语,“分外”多用于书面语,如“瀑布似乎分外响了”。
4、何况况且二者都指在已经举出的理由之外,再追加或补充一一层理由,相当于口语里的“再说”,都是连词。
其区别是:“何况”常用在反问句里,即表示甲事物已是如此,乙事物当然更是如此,相当于口语里的“甭说、甭提”这一一类用法,而“况且”没有这种用法,如“上海地方那么大,况且你又不知道他的地址,一下子怎么找到他呢?”“他连最基本的字都不认识,更何况写文章了”。
5、逐步逐渐二者都表示渐进,指程度或数量依次慢慢地增减,都可以用于人或一切事物,都是副词。
不同的是:“逐步”指一步一步地发展,有很明显的阶段性,多用于人的有计划的努力,不能修饰形容词’如“他们决心统筹安排,因地制宜,逐步推进农村教育综合改革”;“逐渐”没有明显的阶段性,多用于事物变化,它可以修饰形容词,如“春天来了,天气逐渐暖和了”。
易重复运用的成语1、口若悬河地说个不停:口若悬河,形容能言善辩,“说”已含在其中。
2、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潜移默化,形容人的思想或性格受到感染、影响而不自觉地发生了变化,“影响”已含在其中。
3、显得相形见绌:相形见绌,互相比较之下,就显出一些不足之处,“显得”已含在其中。
2020高考语文 冲刺密档 易混虚词举例辨析素材
易混虚词举例辨析例1赵明十分诧异地问:“难道你到现在还没拿定主意考文科考理科?”(A、还是B、或者)[解析]A。
二者都可以表示选择关系。
但“还是”有疑问的语气,可以用在问句中,也可以用在非问句中;而“或者”只表示选择,不表示疑问。
所以应选用“还是”。
例21999年6月,许多人取出银行存款,投向股票市场,只相信股票市场回报快、利润高。
(A、因为B、由于)[解析]A。
二者都可以用在复句中表示原因。
但“因为”既可以用于前一分句,也可以用于后一分句;而“由于”只能用于前一分句,不能用于后一分句。
该复句后一分句表示原因,所以应选用“因为”。
例3他事先没有充分调查研究,做出了错误的结论。
(A、以至B、以致)[解析]B。
二者都可以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的原因引出的结果。
但“以致”引出的往往是不好的或说话人不希望出现的结果;而“以至”没有这个含义。
该句中“做出了错误的结论”显然是“他”所不希望出现的,所以应选用“以致”。
例4他们深入地学习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决心统筹安排,因地制宜,推进农村教育综合改革。
(A、逐步B、逐渐)[解析]A。
二者都表示渐进,指程度或数量依次慢慢地增减。
但“逐步”指一步一步地发展,有很明显的阶段性,多用于人的有计划的努力;而“逐渐”没有明显的阶段性,多用于事物变化。
该句中“推进农村教育综合改革”是分步实施的,所以应选用“逐步”。
例5其实,就是在封建社会,有识之士官民关系也曾作过显示着进步意义的阐述,有的还付诸了行动。
(A、关于B、对于)[辨析]B。
二者都是介词,用法相近,有时可以互换。
但表示关联、涉及的事物,用“关于”;指出明确的对象用“对于”。
“关于”组成的介词短语作状语,只能放在主语之前;“对于”组成的介词短语作状语,放在主语前后都可以。
该句用于指出对象,且组成的介词短语放在主语之后,所以应选用“对于”。
例6“六一”节这天,全市五大公园向孩子们免费开放。
(A、一起B、一齐)[辨析]B。
常用现代汉语虚词辨析
1、本来本来“本来”重申治应这样,常与“就”连用。
“本来”表示发现过去不知道或对状况有所认识。
2、逐渐逐渐“逐渐”一般表示自但是然的变化,能够修饰形容词。
“逐渐”用于存心识有步骤的变化,能够修饰形容词。
3、有时有时“有时”(也写作:“偶而”)着眼于数目,次数罕有时跟“常常”相对。
“有时”着眼于不测,从一般事理或一般规律上看,事情的发生是不测的,是在规律以外,跟“一定”相对。
4、一齐一同“一齐“表示同时,重视点是时间。
“一同”主要有两个用法:其一,重视的是动作行为的方式,而不是时间。
其二,表示同一个地方。
5、以致致使“以致”一般表示时间、程度、范围上的递升或递降,有“直到”的意思。
“致使”表示事物发展的结果,一般指不好的结果。
6、常常常常“常常”是对到当前为止出现的状况的总结,有必定的规律性,不可以用于主观梦想。
“常常”纯真指动作的重复,不必定有规律性,能够用于主观梦想。
所以“常常”能够用于未来的事情,“常常”则不可以。
用“常常”的句子要指明与动作相关的状况、条件、结果;“常常”没有这类限制。
7、才再“才”表示动作已经实现,并重申实现的很晚。
“再”表示动作还没有实现,但将于某时实现。
8、又再在表示动作重复或持续时,“又”用于已经实现的。
“再”用于未来实现的。
9、一概一律这两个词在用于通知、规准时,归纳事物,能够通用;归纳人常用“一律”。
10、已经一经“已经”表示事情达成或时间过去。
“一经”表示只需这样说了或这样做了,接着就会产生相应的结果。
和“一经”都是副词。
可是用“一经”的句子,“一经”换成“一旦”还解说得通;用“已经”的句子,绝对不可以换成“一旦” 。
11、居然居然“已经” “已经”都是副词,都有预料以外,高出常理或常情。
用于不好的方面,表示“不该当这样而这样” 。
用于好的方面,表示“不简单这样而这样” 。
“居然”用于主语后边,动词谓语前方。
“居然”也能够单说成“竟” 。
“居然”常用于口头语体,“竟”则不限。
虚词辨析
辨析:(1)偶尔:间或,有时候,跟“经常”相对。(2)偶然:事理上不一定要发生而发生的,超出一般规律的,跟“必然”相对。例句:(1)他经常写小说,偶尔也写诗。(2)在公园里偶然遇见了一个老同学。18.尤其/特别辨析:(1)尤其:副词,表示更进一步,语气较重。(2)特别:副词,用途较广。①尤其,但语气较弱;②与众不同,不普通;③格外;④特地。例句:(1)不到半年,他头发也花白起来了,记性尤其坏。(2)他喜欢郊游,特别是骑自行车郊游。(3)特别的式样。(4)火车跑得特别快。(5)散会时,厂长特别把他留下来。
常见易混虚词辨析20组1.从而/进而辨析:(1)从而:用来引出目的或结果,表相因相成关系。(2)进而:表示在前一个行动的基础上进一步的行动,表递进关系。例句:(1)乡党委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政策,从而推动了生产的迅速发展。(2)必须首先解决物质生活问题,然后才能进而解决文化生活问题。2.对/对于/关于辨析:(1)对:很多场合与“对于”用法相同;比“对于”动作性强,表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只能用“对”。(2)对于:用法同“对”,表示引进对象,凡用“对于”的地方均可用“对”。(3)关于:主要表关涉的范围。“关于……”作状语,只能用于主语前;“对于……”作状语,主语前后均可。例句:(1)她对孩子很严厉。(2)对于大家提出来的合理化建议,领导是很重视的。
词语辨析常用虚词的用法与区别
词语辨析常用虚词的用法与区别词语辨析:常用虚词的用法与区别虚词是汉语中常见的一种词类,它们在句子中不具备独立的词义,却在句子中起到连接、修饰、补充等作用。
而在具体使用中,常常会出现一些虚词的用法与区别容易混淆的情况。
本文将以一些常见的虚词为例,分析它们的用法与区别,希望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虚词。
一、的、地、得的、地、得是汉语中非常常见的三个虚词,它们在句子中的使用经常会引起困惑。
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1. 的:用于表示所属关系,相当于“属于”、“关于”的意思。
例如:“我的书”、“她的家”。
此外,还可以用于表示修饰或限定关系,如“大的树”、“白的云”。
2. 地:用于修饰动词,表示动作的特点或方式。
例如:“高兴地笑”、“慢慢地跑”。
此外,地还可以用于名词前,表示方位或数量关系,如“南地”、“百里之地”。
3. 得:用于动词后,表示动作的结果或程度。
例如:“跑得快”、“读得认真”。
此外,得还可以用于形容词后,表示程度或者结果,如“高兴得跳起来”、“累得没力气”。
二、了、过了和过都是表示动作完成的虚词,但它们的用法存在一些区别。
1. 了: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已经完成或者发生了变化。
例如:“吃完饭了”、“看电影了”。
此外,还可以用在句子末尾,表示肯定的语气或者改变了的状态,如“好了”、“没事了”。
2. 过:用在动词后表示曾经发生过某个动作或经历过某个事情。
例如:“去过北京”、“尝试过一次”。
此外,过还可以用在动词前,表示经过某个时间或空间,如“过了三个小时”、“过了河”。
三、是、的、地是、的、地都是汉语中常用的虚词,它们之间的用法与区别如下:1. 是:用于连系谓语和主语,表示状态、特点或者定义。
例如:“他是医生”、“这是一本书”。
此外,也可以用于回答简单的肯定问句,如“是的”。
2. 的:用于名词或代词后,表示修饰或限定的作用。
例如:“蓝色的衣服”、“我的家”。
此外,还可以用于句子中,表示语气加强或者强调,如“真的吗?”、“我就是的”。
初中常见易混词语辨析汇总(学霸笔记)
初中常见易混词语辨析(包含饱含包涵]“包含”指里边含有,如”这句话包含好几层意“地含”指充满,所含的量特别充足,如“饱含着深厚的感情”。
“电涵”是客合话,请人原谅,如“唱得不好,请大家多多包涵”[抱负报复]“抱负”是指远大的志向,如“我们有远大的抱负”。
报复“是指打击批评自己或损害自己利益的人,如“打击报复提意见的人”。
[必需必须]“必需“是动词,指一定要有,不可少,例重于不可成缺,如“目用必需品”。
“必须”是副词,表示事理上和情理上必要,一定要,如“学习必须刻苦钻研”:还用来加强命令语气,如”你必须去”。
[变幻变换]“变幻”指不规则地改变,多指抽象事物,如“风云变的”“变换”指事物的一种形式或内容换成另一种,多指具体的事物,如”变换位置”。
[采纳采取]“采纳”指接受意见、建议、要求等,如“采纳群众意见”。
“采取”指选择施行某种方针、政策、措施、手段、形式、态度等,如“采取紧急措施”[查访察访]“查访”指调查、打听案情等,如“暗中查访”。
“察访”指通过观察和访问进行调查,如”察访民情”。
[沉溺沉漫沉迷]“沉溺”指陷入不良的境地,不能自拔,多指生活习惯方面,如“沉溺于酒色”。
“沉浸”指浸入水中,多比喻人处于某种气氛或思想活动中,如“沉漫在幸福的回忆中”。
“沉速”指深深地迷恋,如“沉速于舞路”[处治处置]“处治"指处分,惩治,如“对那些腐败分子要从严处治”。
“处置“不仅指惩治,而且表示处理事务,如“这件事务必安善处置”。
[从面进而了“从而”的上定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等,如“中国队以30战胜日本队,从而取得七战七胜的战绩”。
“进而”强调在已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如“先制订计划,进而落实实施措地”。
[审改幕改]“审选“指改动文件、古书、成语等,单指文字改动,不含配义,如”他将“望洋的叹‘审改成”望山兴叹””。
“基改”是用作钠的手段改物杰向解(经典理论政策等),合额义,如”他们肆意篡改历史”,[繁殖繁衍]“隆矿”指生物产生折的个,传,。
文言文易混虚词辨析
文言文易混虚词辨析1.“之”与“其”“之”˙代词用法:可以代人、代事、代物。
例如在《郑人买履》中“至之市,而忘操之”,第一个“之”是动词“到”的意思,第二个“之”指代尺码,作代词。
它还可以用于宾语前置的标志,如“何陋之有”,正常语序是“有何陋”,这里的“之”起到强调宾语的作用。
˙助词用法:“之”作为助词,用于定语和中心语之间,相当于“的”,如“水陆草木之花”。
还可以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使原来的主谓句变成句子成分,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在句子中作宾语,“之”让“莲出淤泥而不染”这个主谓结构不再独立成句。
“其”˙代词用法:主要用作代词,可代第三人称,相当于“他(她、它)的”或“他(她、它)们的”,如“必先苦其心志”,“其”指代“他的”。
也可以代第一人称,相当于“我”“我的”或“自己”,如“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这里的“其”是“自己”的意思。
˙语气词用法:用于句首或句中,表示揣测、反问、期望等语气。
如“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前一个“其”表示反问语气,后一个“其”表示揣测语气。
˙辨析:“之”作代词时使用范围更广,可代多种成分;“其”主要侧重于代第三人称。
在作助词方面,“之”有取消句子独立性等多种用法,“其”一般没有这些用法。
2.“以”与“于”“以”˙介词用法:有“用、拿、把、凭借、因为”等意思。
例如“以刀劈狼首”,“以”是“用”的意思;“以中有足乐者”,“以”是“因为”的意思。
还可以表示目的,可译为“来”,如“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连词用法:表示并列、承接、修饰等关系。
如“夫夷以近,则游者众”,“以”表示并列关系,可译为“而且”;“樊哙侧其盾以撞”,“以”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然后”;“木欣欣以向荣”,“以”表示修饰关系,可译为“地”。
“于”˙介词用法:主要表示时间、处所、对象等。
在表示处所时,可译为“在、从、到”,如“战于长勺”,“于”是“在”的意思;在表示对象时,可译为“对、对于、向、给”等,如“万钟于我何加焉”,“于”是“对”的意思。
高考语文备考之20组常见易混虚词辨析
1.按期一按时按期:副词,依照规定的限期。
例:我国唯一以"子路问津"典故命名的书院问津书院一期本体维修及二期修缮复原工程已按期完工,三期室外配套工程亦将启动。
按时:副词,依照规定或约定的时间。
例:任课教师要按时下课,做到不拖堂,不利用各种方式变相占用学生课间休息时间,不多留课外作业。
2 .本来—原来本来:做副词时,有两个义项:一是原先、先前,二是表示理所当然。
例: 我本来不知道,到了这里才听说有这么回事。
原来:做副词时,表示发现真实情况。
例:我说夜里怎么这么冷,原来是下雪了。
【关键点助记】前者强调原先的情况,多用于上半句,下半句有时有"可是、但是"与之呼应;后者强调对先前的真实情况有所发现或醒悟,多用于下半句,时常是用真实情况对上半句加以说明或解释。
3・不免一未免不免:免不了。
例:几千年来,我们的祖先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只有更好继承,才能让我们的传统文化得到弘扬。
教材"去中国化"的做法不免让人心寒。
未免:副词,不能不说是……(表示不以为然);不免。
例:你们这样对待远道而来的客人,未免太不礼貌了吧。
【关键点助记】"不免",只能用于肯定句中;"未免"常与程度副词"太""过于”以及数量词"一点""一些”等连用,表示对某事委婉地给出否定评价。
4 .不只一不止不只:连词,不但,不仅。
例:最近,人们都很关注垃圾处理的事儿。
不过,城市垃圾处理不只"分类"那么简单,它需要构建一个完整的体系。
不止:做副词时,表示超出某个数目或范围。
例:社会需要个体的行动,每个人都应该从身边做起,从实事做起,不需要太多的空话,赞同这种观点的,远不止一个人。
5・从而一进而从而:连词,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等;因此就。
例:英国研究人员最新研究认为,睡眠不足11个小时的学龄前儿童,会更想吃东西,尤其是他喜欢的零食,从而容易发胖。
20组常见易混虚词辨析
20组常见易混虚词辨析1.按照:重在引进动作行为的凭借和根据。
如:按照规定办事。
依照:重在强调以某事为根据完全照办。
法律条文多使用“依照”。
如:依照原样复制一件。
遵照:多用于介绍行为依据的重要原则、指示和精神。
如:遵照上级的指示办事。
2.本来:强调理应如此,一直如此。
如:当天的作业本来就应当天完成。
原来:强调过去不知道或对情况有所认识。
如:原来是你啊!3.必定:重在强调说话人对事物的推理或判断。
如:我们必定胜利。
必然:强调事理上的确定不移或客观必然。
如:缺乏幻想的人,必然缺少创造力。
4.毕竟:表示追根究底得到的结论;终归。
如:年纪毕竟大了,记忆力不行了。
到底:表示经过变化或曲折最后实现的情况;用在疑问句中表示追究。
如:新方法到底试验成功了。
/火星上到底有没有生命?5.不只:不但;不仅。
如:企业改革的任务,不只是“减员”,更重要的是“增效”。
不止:表示超出某个数目或范围,有“不限于”之意。
如:受伤的人恐怕不止报道的那几个。
6.从而:重在表示目的关系和因果关系。
如:这个乡这几年修建了好几条公路,从而解决了农产品的运输问题。
进而:重在表示递进关系。
如:先提出计划,进而提出实施措施。
7.对、对于:两者在很多种场合下都可以通用。
但由于“对”比“对于”的动作性强,当“对”引进动作行为的方向、目标或者含有“对待”的意味时,它不能换成“对于”。
如:他对孩子很严格。
/对于这个问题,你是怎么看的?8.关于:表示关涉的范围。
如:我们要认真落实中央关于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的政策(只能用“关于”)。
对于:主要指出动作、行为的对象。
9.赶快:抓住时机,加快速度。
如:时间太晚了,我们赶快走吧。
赶紧:抓住时机,毫不拖延。
如:要下雨了,赶紧走吧。
赶忙:强调动作行为迅速或急促。
如:听到喊声,他赶忙跑了过来。
10.何曾:用反问语气表示过去未曾发生。
如:我何曾忘记过家乡的一草一木?何尝:用反问语气表示过去未曾或并非。
如:我何尝不想去?只是没有时间罢了。
文言文七个易混淆的虚词
文言文7个容易混淆的虚词(一)以(因为)——介词?连词?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并说明用法。
邠宁节度使白孝德以王故,戚不敢言。
仆以口语遇遭此祸。
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胜悲。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分析:四句中的“以”都解释为“因为”,句中的“以”后面是名词性短语,作介词;句中的“以”后是分句,作连词。
【辨析方法】以+短语(名词短语或代词前,表示动作行为的原因)作介词以+分句(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作连词【迁移练习】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并说明用法。
不赂者以赂者丧。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
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
答案:四句中的“以”都解释为“因为”,句中的“以”后面是名词性短语,作介词;句中的“以”后是分句,作连词。
(二)动+以+动——修饰?目的?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并说明用法。
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
垣墙周庭,以当南日。
作《师说》以贻之。
分析:句“以”前的动词短语表动作的方式,作状语,两个动作同时发生,表修饰;句“以”前后的动作有先后之分,表目的。
【辨析方法】1、看“以”前后的两个动作是否同时发生,是则表修饰,否则表目的。
2、看“以”前后的两个动词或动词短语在意义上是否有主次之分,如果前者是次,后者是主,前者表示动作的方式,做状语,则是表修饰;否则表目的。
3、看翻译,表修饰时可译成“着”,表目的时可译成“来”或“用来”。
【迁移练习】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并说明用法。
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以死。
各各竦立以听。
敛赀财以送其行。
举匏樽以相属。
答案:句中“以”连词,表修饰;句中“以” 作连词,表目的。
(三)与(和)——介词?连词?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并说明用法。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
怀王与诸将约曰。
吾今与汝无言矣。
分析:四句中的“与”都解释为“和”,句“与”前后两项合起来作一个成分,作连词;句“与”前后是两项不能同作一个成分,作介词。
常见易混虚词辨析举隅
常见易混虚词辨析举隅易混虚词辨析,是近年高考常考内容,而考生容易失分。
下面对一些常见易混虚词进行辨析,希望能对考生有所帮助。
1.不管尽管区别:⑴“尽管”表示让步关系,它所引出的分句的内容是事实;“不管”表示条件关系,它所引出的分句的内容是假设的。
⑵“尽管”后面不能用表示任指的词语,后面的内容如果是两项或多项,它们的关系是并列的;“不管”后面可以用表示任指的词语,后面的内容如果是两项或多项,它们之间的关系是选择的。
例如:①尽管路途这么远,他还是要去。
(非任指)②不管路途多么远,他都坚持要去。
(任指)③尽管刮风又下雨,他都坚持按时上班。
(并列)④不管刮风还是下雨,他都坚持按时上班。
(选择)2.往往常常区别:⑴两者虽然都有“经常”的意思,但“往往”表示在通常情况下怎样或可能怎样;常常带有规律性可推论的性质;“常常”则单纯指动作行为重复的次数多,不一定带有规律性或推断的性质。
例如:①降水多的地区,地下水往往也比较丰富。
②他的作业本,常常是满分。
⑵“往往”只能用于过去,或者根据以往的经验进行推断,不能用于将来;“常常”既可以用于过去,也可以用于将来。
如下面例句中的“常常”不能换成“往往”。
我希望你以后常常来。
⑶“往往”的使用受限制,一般总是修饰在某种条件下发生的行为,“常常”是不受此限制。
例如:①星期六我们常常看电影。
②我常常看电影。
例①中的“常常”可换成“往往”,例②中的“常常”不能换。
因为例①中有“星期六”这个条件,例②中没有。
3.从而进而区别:“从而”用来引出目的或结果,表因果关系;“进而”表示在前一行为的基础上进一步的行为,表递进关系。
例如:①乡党委认真贯彻党的农村经济政策,从而推动了生产的迅速发展。
②铁道部决定,先评选出各局各厂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而评选出全部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4.从而因而区别:⑴两者都表示因果关系时,“从而”只能引出积极的结果,“因而”则既可以引出积极的结果,也可以引出消极的结果。
常用现代汉语虚词辨析60例
常用现代汉语虚词辨析60例1、本来原来“本来”强调理应如此,常与“就”连用。
“原来”表示发现过去不知道或对情况有所认识。
2、逐渐逐步“逐渐”一般表示自然而然的变化,可以修饰形容词。
“逐步”用于有意识有步骤的变化,可以修饰形容词。
3、偶尔偶然“偶尔”(也写作:“偶而”)着眼于数量,次数少有时跟“经常”相对。
“偶然”着眼于意外,从一般事理或一般规律上看,事情的发生是意外的,是在规律之外,跟“必须”相对。
4、一齐一起“一齐“表示同时,侧重点是时间。
“一起”主要有两个用法:其一,侧重的是动作行为的方式,而不是时间。
其二,表示同一个处所。
5、以至以致“以至” :a表示在时间、数量、程度、范围上的延伸: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无穷。
b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由于前半句话所说的动作、情况的程度很深而形成的结果,他非常用心的写生,~野地里刮起风沙来也不理会。
也可以说“以至于”“以致”:表示事物发展的结果,一般指不好的结果。
他的腿受了重伤,以致几个月都起不来床。
|这是她近来老想不通,以致非常苦闷的问题。
6、往往常常“往往”是对到目前为止出现的情况的总结,有一定的规律性,不能用于主观愿望。
“常常”单纯指动作的重复,不一定有规律性,可以用于主观愿望。
因此“常常”可以用于将来的事情,“往往”则不能。
用“往往”的句子要指明与动作有关的情况、条件、结果;“常常”没有这种限制。
7、才再“才”表示动作已经实现,并强调实现的很晚。
“再”表示动作尚未实现,但将于某时实现。
8、又再在表示动作重复或继续时,“又”用于已经实现的。
“再”用于未来实现的。
9、一概一律这两个词在用于通知、规定时,概括事物,可以通用;概括人常用“一律”。
10、已经一经“已经”表示事情完成或时间过去。
“一经”表示只要这样说了或这样做了,接着就会产生相应的结果。
“已经”和“一经”都是副词。
不过用“一经”的句子,“一经”换成“一旦”还解释得通;用“已经”的句子,“已经”绝对不能换成“一旦”。
【易混虚词误用例析】成语误用辨析200例
【易混虚词误用例析】成语误用辨析200例1.毕竟究竟(1)有人说日本汽车比德国汽车更舒适,也有人说德国汽车比日本汽车更稳重,但这究竟只是个人的不同感受,购车人还是要亲自驾驶一下才能作出判断。
(2)比如说,歌颂呢,还是暴露呢?这就是态度问题。
毕竟哪种态度是我们需要的?毕竟用在肯定句中,强调原因或结果;究竟可以用于疑问句中,追究事情的本相,而毕竟不能。
例中两词应互换。
2.大抵大概(3)我们鲁镇的习惯,本来是凡有出嫁的女儿夏间便大概回到母家去消夏。
(4)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这虽然与死者毫不相干,但在生者,却大概只能如此而已。
大抵能表示数量范围,有大半大部分之意,而大概却只是表示约数。
在表示估计语气的时候,大抵重在肯定,大概重在猜测。
两例中的大概都应换成大抵。
3.何况况且(5)语法知识是每个人都必须具备的,况且你这个搞编辑工作的人。
二者都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但何况还有以下用法,即它引出的后分句重在与前分句构成对比,用甲烘托乙,表示甲如此,乙更是如此。
例中况且应换成何况。
4.径直径自竟自(6)他这样迟疑时,思想又上了相反的两种循环起伏的老路,所以提起笔来又放下,不能径自写下去。
(7)没有人教他,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他径自学会了画画;又没跟家人商量,竟自辞职办起了一个书画社。
径直修饰动词表示动作行为不间断;径自表示某一个人或某一方面单独做某事,多含贬意;竟自,竟然,多用于表现人们对某人做事的结果感到意外。
例(6)中的径自应换为径直;例(7)中的径自竟自互换。
5.未免不免(8)他是刚进车间的新工人,做起活来未免慢一些。
(7)老吴不免太不会说话,本来挺简单的事叫他弄复杂了。
未免同一些词语搭配表示前面所说的情况不合适或对某种过分情况的不以为然,含有委婉批评的意味。
不免表示某种结果在客观上不可避免,上述两词应互换。
6.格外分外(10)得知儿子今年春节不回家,他心里分外不高兴。
(11)战斗经验告诉他,现在分外需要头脑清醒和冷静的思索。
12组易混虚词辨析
[例句] ①老舍在他的小说《四世同堂》中有一句关于“友情”的话: “友情的结合,往往是 基于 一件偶然的事情与遭遇的。” ② 鉴于 历史问题和岛屿争端,当前中日战略和军事互信都很 低,而造成该局面的责任都在日方。
6.即使/尽管/不管 [即使] 连词,表示假设的让步,如“即使你当时在场,也未 必有更好的办法”。“即使”所表示的条件,可以是尚未实现 的事情,也可以是与既成事实相反的事情。 [尽管] 副词,表示不必考虑别的,放心去做,如“有意见尽 管提出来”;也可做连词,表示姑且承认某种事实,下文往往 有“但是、然而、还是”等表示转折的连词跟它呼应,如“尽 管他不接受我的意见,我有意见还是要向他提”。 [不管] 连词,表示条件或情况不同而结果不变,后面往往有 并列的词语或表示任指的疑问代词,下文多用“都、总”等副 词跟它呼应,如“不管远不远他都不去”。
[例句] ①听了编撰了《这才是中国最好的语文书》的叶开的讲话 后,与会代表先是报以热烈的掌声,继而 暗暗佩服他的勇 气与才情。 ②这几天张先生感觉身体发沉,既而 全身酸痛,到医院一 检查,才知道自己得了节后上班综合征。
8.径直/径自 [径直] 副词,共有两个义项:①表示直接向某处前进, 不绕道,不在中途耽搁,如“客机径直飞往昆明,不在 重庆降落”;②表示直接进行某件事,不在事前费周折, 如“你径直写下去吧,等写完了再讨论”。
[例句] ①中共十八大后,中国多地反腐提速,尤其是对日渐兴起的网 络反腐, 一经 爆料,立即调查,及时公开。 ②动车上装有烟雾传感器,尤其是在卫生间等重点区域, 一旦 有人抽烟就会“报警”,在无法确认具体情况时,为了确保全 车旅客安全,列车会减速甚至停车。
11.因而/从而 [因而] 连词,表示结果。如“下游河床狭窄,因而河 水容易泛滥”。 [从而] 连词,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 的等,表示因此就,如“由于交通事业的迅速发展,从 而为城乡物资交流提供了便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免·未免】二者都是副词,都作状语,都用双重否定表示肯定。区别是:“不免”是“免不了”之意,用来加重句子的语气;“未免”用来缓和句子的语气。
C
【曾经·已经】二者都是副词。“曾经”表示从前有过某种行为或情况。“已经”强调动作、变化完成或达到某种程度。
D
【大概·大约·约莫】三者都是副词,表示“估计”的意思,但侧重点不同:“大概”侧重于表示不十分精确或不十分详尽;“大约”侧重于表示估计的数目不十分精确;“约莫”侧重于表示对数目或时间的估计。
【大力·大举·大肆】三者都是副词,都有“在行动上采取大规模的方式”的意思。“大力”侧重指尽最大的力量,适用范围较广,多用于积极方面,含有褒义。“大举”侧重指大规模的行动,多用于军事行动方面。“大肆”侧重指不顾一切地任意妄为,一般用于消极方面,是贬义词。
常见易混虚词辨析
————————————————————————————————作者: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日期:
ﻩ
常见易混虚词辨析
A
【按照·依照·遵照】“按照”重在引进动作行为的凭借和根据,如“按照事实说话”。“依照”重在强调以某事为根据完全照办,法律条文多使用“依照”。“遵照”多用于介绍行为依据的重要原则、指示或精神。
B
【本来·原来】二者都是副词。“本来”强调理应如此,一直如此。“原来”强调过去不知道,或对情况有所认识。
【必然·必定·一定】三者都表示肯定,都含有“非……不可”之意,表示对判断、推理的肯定,都经常作状语。“必然”“必定”表示客观事物发展“肯定会这样”的趋势或结果,它们在一般情况下可以互换;而“必然”和“偶然”对举,“必然”是形容词,偶尔作名词用,表示“客观事物的规律性”;它还可以作定语,如“必然规律”。“必定”是副词,常用于主观的分析、肯定。“一定”可以表示对客观事物发展趋势的判断,也可以表示人们的意志和愿望,或表示一种命令的语气;还可以作形容词,表示“特定”或“相当”的意思。
E
【而且·并且】二者都是连词,在句子中起关联作用,但是连接的句间关系不同。“而且”表示进一步,前面往往有“不但”“不仅”等跟它呼应,它连接的是递进关系。“并且”主要有两种用法,一是用在两个动词或动词性词组之间,表示两个动作同时或先后进行;二是用在复合句后一半中,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
【而且·反而】“而且”表示同方向的递进。“反而”表示反方向的递进,前边常有“不但不”“不仅没有”等与其呼应。
【诚然·固然】“诚然”表示肯定语气,语气重;表示让步,语气比较轻。“固然”表示肯定语气,语气较重,但比“诚然”稍轻;表示让步,语气也较轻。
【处处·到处】“处处”指各个地方;各个方面。“到处”指各个地方。
【从而·进而】“从而”用来引出目的或结果,表相因相成关系。“进而”表示在已有的基础上进一步,表递进关系。
H
【何必·何苦】二者都是副词。“何必”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必。“何苦”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值得。
【何曾·何尝】二者都是副词。“何曾”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未曾。“何尝”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未曾或并非。
【或·并·而·与】四者都是连词。其区别是:“并”和“而”是连接动词、形容词或以动词、形容词为中心的词组;“而”可以连接词、词组、分句,甚至上下两段,它可以表示并列、转折、顺承等各种关系;“与”和“或”能够连接各类词或词组;“与”语气、色彩比较庄重,所表示的是并列关系;“或”所表示的是选择关系。
G
【格外·分外】二者都有“特别突出”的意思,都是副词。其区别是:“格外”是说程度高,超乎寻常,有“特别”的意思;“分外”指本分之外,即一般范围之外,超出了平常,它和“格外”是等义词。“格外”更接近口语,“分外”多用于书面语。
【果然·居然·竟然】三者都是副词,经常作状语,都表示预想和结果的关系。其区别是:“果然”表示结果和预想一致,含有“真的、果真如此”的意思;“居然”表示结果和预想的相反,含有“没有料到会是这样”的意思;“竟然”也表示结果和预期的相反,多用在不好的方面,指“不应该这样而这样”,语气较重。总之,主观愿望与结果一致的用“果然”,主观愿望与结果不一致的用“居然”或“竟然”。
【或者·还是】二者都表示数(或二)者择一,都是连词。其区别是:“或者”只表示选择,不表示疑问。“还是”含有疑问的语气,可用在问句中,也可以用在非问句中,往往表示作者已选定的语气;还可以表示“没有变化、照旧”等语气。
【常常·往往·经常】三者都是副词,表示多次、多数、不断发生。区别是:“常常”除有“多次、多数”的意思外,还有“时常、不断”的意思,它既表示时间,又表示频率,在一般情况下,可以与“往往”互换。“往往”除有“多次、多数”的意思外,还可以用来表现在一定条件或前提下将要出现的情况,如“我们有些同志理论上承认教育是有阶级性的,可是一遇到具体问题,往往就把这个基本观点忘掉了”。“经常”也表示“常常”“往往”的意思,但还有“连续不断、经久常行”的意思,可以构成“经常性”“经常不断”等词组。
【但是·可是·然而·却·只是】五者都用在两个分句之间,表示转折关系。不同的是,表转折的程度有所不同:“但是”表转折的程度和语气重一些,其他的词表转折的程度和语气较轻。
【对·对于·关于】三者都是介词。“对”和“对于”都表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对象,在一般情况下,二者可以通用,凡能用“对于”的地方均能改用“对”。但它们又有一些不同的地方:①当“对”含有“对待、向”等意味时,“对”不能换成“对于”;②当“对”用在助动词、副词之后时,“对”不能换成“对于”。“对”多用于口头语体,“对于”的色彩庄重些,更适合书面语体。“关于”是限定、提示关联到的人或事物范围的介词,有时可跟“对于”互换。但它们又有明显的区别:①指出明确的对象用“对于”不用“关于”,表示某种范围用“关于”不用“对于”;②“对于”可用在句首,也可以用在句中,而“关于”只用于句首,不能说成“我关于这个问题很了解”;③“关于”构成的介宾短语常作定语,常常单独作文章的标题,而“对于”构成的介宾短语多作状语,不能单独作文章的标题,只有当它与名词组成偏正短语时才能作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