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变译方法中摘译
新编英译汉句式转换译法99页文档
11、用道德的示范来造就一个人,显然比用法律来约束他更有价值。—— 希腊
12、法律是无私的,对谁都一视同仁。在每件事上,她都不徇私情。—— 托马斯
13、公正的法律限制不了好的自由,因为好人不会去做法律不允许的事 情。——弗劳德
14、法律是为了保护无辜而制定的。——的阅读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转态译法
转态翻译一、译成汉语主动句。
1.保存原文主语。
原句中的主语、谓语不变,译文中没有表示被动的标志,如“被、把”字等,形式上是主动句,表达被动意义。
On Practice has been translated into many foreign languages.《实践论》已译成许多国家的文字。
The meeting is scheduled for April 6th.会议定于四月六日举行。
Water can be changed from a liquid into a solid.水能从液体变成固体。
When rust is formed, a chemical change has taken place.当锈形成的时候,就发生了化学变化。
2.主宾颠倒。
原句中的主语移到谓语之后,译作宾语。
She was given a new pen by her father.她爸爸送给她一支新钢笔。
Heat and light can be given off by this chemical change.这种化学反应能放出热和光。
Only a small portion of solar energy is now being used by us.现在我们只能利用一小部分太阳能。
Communication satellites have already been used for living transmission in our country.我国已将通讯卫星用于实况转播。
The numerical data concerned are provided in the next chapter.下一章提供了有关的数据资料。
Another middle school has been set up in our district.我们区又办了一所中学。
1, 200 people had been saved by soldiers in the earthquake. 在地震中,战士们已救出1200人。
全译 摘译 译述 改译 的英文表述
全译摘译译述改译的英文表述在翻译领域中,有许多涉及到不同类型翻译的术语,其中包括全译、摘译、译述和改译。
这些术语在不同语境中具有不同的含义和应用,下面我们将分别介绍它们的英文表述。
1. 全译(Full Translation)全译是指将原文内容全部翻译成目标语言的过程。
在全译中,译者需要尽可能地保持原文的完整性和原意,确保目标语言的表达方式与原文相符。
在翻译一些正式文件、学术论文和法律文件时,通常会采用全译的方式,以确保原文信息的准确传达。
2. 摘译(Excerpt Translation)摘译是指将原文中的部分内容进行翻译,而不是对整篇文本进行完整翻译。
摘译通常发生在一些文本过长或篇幅不适宜完全翻译的情况下。
此时,译者需要根据原文的核心内容和重点,选择性地进行翻译,以解释原文的主要观点和信息。
3. 译述(Paraphrase Translation)译述是指将原文的内容进行重新表述,而不是逐字逐句地翻译。
在译述中,译者需要理解原文的含义和表达方式,然后用目标语言重新表达出来,以确保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的意义。
译述通常用于翻译一些具有较强感情色彩或文学性质的文本,以保持原文的情感表达和表现形式。
4. 改译(Adaptation Translation)改译是指根据目标读者或文化背景的需要对原文进行调整和改编的翻译方式。
在改译中,译者需要根据目标语言和文化的特点,进行灵活处理和调整,确保译文更贴近目标读者的文化习惯和表达习惯。
改译常用于文学作品、影视剧本和艺术作品的翻译当中。
总结:全译指的是将全部原文内容翻译成目标语言,摘译是对原文部分内容的翻译,译述是重新表述原文的内容,而改译是根据目标读者或文化调整原文的翻译。
这些术语在翻译实践中有着不同的应用场景和目的,译者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
在我看来,这些翻译方式的灵活运用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在实际的翻译工作中,很少有文本是完全适合全译的,而摘译、译述和改译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背景下读者的需求。
万变不离其宗——旅游文本中引文的英译策略探析
万变不离其宗——旅游文本中引文的英译策略探析周建芝【摘要】蓬勃发展的中国旅游业若想吸引更多的外国游客,在英语作为国际交往中最重要的语言媒介的条件之下,旅游文本的英译水准至关重要.汉语旅游文本译文的目标读者与原文的目标读者在背景知识、阅读习惯和阅读期待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旅游文本中高频出现而又极具源语言文化特色的引文翻译,成为译者面临的最大挑战.本文在梳理旅游文本引文种类的基础上,对引文翻译的处理方法进行分析总结,从而得出结论:译者在处理旅游文本中引文这一特殊语言现象时必须在“读者接受性”的约束下,综合运用变译理论中的具体策略,使得译文明快而不失渲染召唤功能.【期刊名称】《兰州教育学院学报》【年(卷),期】2017(033)010【总页数】4页(P143-146)【关键词】旅游文本引文;变译;读者接受性【作者】周建芝【作者单位】中国矿业大学外文学院,江苏徐州22100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319近年来,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我国旅游事业的发展必然要和世界接轨。
据世界旅游组织(WTO)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可能成为全世界的顶尖旅游胜地,每年吸引的游客将达1.3亿人。
虽然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对中国旅游业造成一定影响,但是近几年中国旅游业抵御风险的能力已经大大增强。
为了保证国外游客所占的旅游业份额,当务之急是适时恰当地调整营销和服务,而高质量的旅游文本是不容忽视的一环。
翻译作为传递信息的一个重要工具,如何译好旅游文本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旅游资料的可读性和吸引力呢?针对旅游文本的特殊性质和功能,许多人提出运用变译理论来作为旅游文本翻译的一种手段,[1-5]但是目前聚焦于旅游文本中引文的翻译研究尚很少见,本文试图在梳理旅游文本中引文种类的基础上,分析总结引文翻译中的处理方法。
变译,又称“翻译变体”,是黄忠廉教授提出的一种翻译理论。
[6]这是他以严复的译论研究为起点,在翻译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
变译基本理论
[A] Wangshi Garden, in Suzhou, was a private residence of a Southern Song dynasty official. [B] Not large in size, it was designed to provide a feeling of serenity and seclusion with changing scenes every few steps. [C] It was typical southern style gardening exerting far-reaching influence for the following centuries. [D] Zhuozheng Garden, like Wangshi Garden, was built even earlier in the Tang dynasty.
二、编译 分微观和宏观两种方法,微观编译方法指常用的编辑方法有加工、 摘取、合叙、概括、理顺、转述等;宏观编译方法有段内编译、段际编译、篇 内编译、篇际编译。
三、译述 是作者用自己的语言转述原作主要内容或部分内容的变译活动,译 述不带主观情绪和个人偏好,客观地反映原文内容,而不拘泥于原作的内容和 形式,该译则译,该述则述,相互交融,相得益彰。
[1] 网狮园——位于江苏苏州市。 [2]原为南宋史正志万卷堂故址,号称渔隐。[3]此 园住宅以花园结合贯穿紧密,建筑的木结构与门窗隔扇都有精细的雕刻。[4]园中有小 山、池水、石桥、长廊等。[5]此园虽占地面积不大,但亭台轩榭与池水相互映衬,路 径处处贯通,曲折自然,精巧幽深。
拙政园——位于江苏苏州市。初为唐代诗人陆龟蒙的住宅。明正德年间御史王献臣 辞职回乡,买下寺产,改建成宅园。后又经过多次整修。除正宅外,园内有31景,面积 60亩,水面约占五分之三,建筑群多临水。此园设计、布局别致而清秀,远看重廊重 阁,山径起伏,近看雕梁画栋,七彩辉映,真乃江南特色的典型园林。
翻译方法摘译
选择的针对性
确定了最重要的内容作为摘译的对象之后,还须考 虑“重要性”的衡量标准。就摘译活动而言,“内
容重 要性”的标准是动态的,以不同的视角为出发点,
选 定的内容可能不一样,可以说,摘译者(也许是某 个组织)采用的标准决定了翻译内容的取舍。如果 译者只是考虑原作的语篇内容结构,那么,那个客 观存在的内容核心就是摘译的对象。如果译者考虑 的是读者的特殊兴趣和目的,则摘译的对象不一定 是原作内容结构中最重要的部分,而是与读者最利 害攸关、迎合读者的兴趣而非知识诉求或者特殊目 的的部分。
摘译的关键是“摘”,因为它决定了摘译活动的意 义
和摘译文的价值。一般而言,“摘”即采撷原作精 华。
但“精华”的厘定标准是动态的。有时,在原作者 看
来或者从原作的信息结构看是精华的部分,译者不
一定认为是精华。同样,译者认为是精髓的东西,
读者不一定认为是精髓。“精华”的确定,要考虑 知
识信息的价值因素,时代政治因素,特别是读者的
4.摘译的对象
从翻译实践看,摘译较适于自然科学和社会 科学文献的翻译,如科技年报,政府文件, 技术报告,学术论文和著作,调查报告,新 闻报道,发言讲话,操作指南,书刊目录, 协会组织机构等。摘译的孪生兄弟节译则多 用于文学类文本的翻译,如小说,诗歌,剧 本,回忆录,采访录等。
5. 摘译的格式
摘译文有固定的格式,主要包括文题+摘译,作 者,摘译正文, 译者,原文出处。译文的题目就是 原作的题目,译者无须另加标题。“摘译”二字紧
2. 摘译与节译
据《汉语大字典》(湖北辞书出版社,2003),“节译”的 “节”
意为“删减;剪裁”(p.307)。从删去原作某些部分的角 度
看,节译是删译;从保存原作某些部分的角度看,节译是摘 译。二者的共同点是摘译原作的精华,在第一时间以飧读者。 二者的区别主要在于,摘译量少,如新闻标题的摘译;节译 量大,如选取书中的一章或几章翻译。摘译的对象可以是相 对独立的语篇或者是语篇片段;节译一般是语篇片段。摘译 较为适合于科技文本的翻译;节译则更适合文学作品的翻译。 任何作品都不可能是字字珠玑,句句良言,必有可删者。有 学者就指出了我国长篇小说的半部杰作现象(黄忠顺 1994),认为前半部优于后半部,如《红楼梦》。因此,从 翻译是传播科技与文化精华的角度看,摘译与节译有着全译 无法比拟的优势。
第11单元 依据句意的变通翻译法
苏格兰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其1776年所著的《国富 论》中认为,专业化生产会引起产出增加。(这里,把
该超市在郊区人口相对密集的社区设立了好几个上车 地点。
(Pick-up points 原义为“接(顾客)的地点”,现在经过视点转换则变为 “上车地点”了。)
5. The seller determines to sell it at one price.
商家决定该产品以不二价销售。
( at one price 为“只以一种价格”,这样的表达不符合汉语的表 达习惯,而用“不二价”则表示出商家不愿同顾客讨价还价的决 心。)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导致描述事物时出现视角差异这时为使译文忠实通顺自然晓畅就不得不根据汉语语言的表达习惯和汉民族的思维方式将译文以不同于原文的叙述视角来充分传达出原文精神实质的一种翻译方法
第十一单元、 依据句意的变通翻译法
一、正反译法
英语的否定表达是一个常见而又比较复杂的问题。有的 英语句子形式上是否定的,而实质上肯定的,有的形式上 是肯定的,而实质上是否定的。
一、 正说反译法
※ 反说正译法
英语中有些与not等否定词连用的词语或带有否 定词缀的词语,有时可以译成汉语的肯定形式。 这样做有时是为了将原文中某些否定形式所具有 的肯定含义清楚地表达出来;有时也许是为了将 译文组织得更加自然流畅。当然,这两种目的也 常常兼而有之。
,在译文中往往 可以从正面表达。
变译理论例子
变译理论例子当听到译者说“ The best way of succeeding”,脑子里立刻浮现了几个汉语成语:“欲速则不达”,“欲擒故纵”,“画蛇添足”,“鸡飞蛋打”,“此地无银三百两”,“得陇望蜀”……等等。
仔细琢磨这些成语都表明了一种人类普遍具有的特点,那就是要想最终达到目标,中间过程越简单越好,只需要按部就班、循序渐进地向前发展即可。
1。
“最好的方法”一般的来讲,生活中我们所做的事情,往往最终都能找到一个更加容易的、对自己最为有利的方法去实施。
但在这里,却会出现相反的结果。
要想以最快的速度到达目的地,人们便会试图以各种手段和办法将其缩短,直至目标就在眼前。
然而,这样一来,非但没有使自己离目标更近,反倒因行动的杂乱无章和毫无顺序,使得距离更远,增加了困难。
于是,原本通过这条路最有效率的做法,变成了最糟糕的方法。
这就是一般人常说的:“最好的方法并不适合每个人”。
2。
得不偿失先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
北宋时期的大学士王安石从小就喜欢骑马,小时候只要父亲一声令下,他就冲入草原上肆意奔跑,跑累了就躺下休息,父亲随后赶来。
休息片刻后,再次起身开始追逐战斗。
久而久之,王安石发现自己竟然和马儿在同样的时间里做着同样的运动,于是他停下来思考:我为什么要做这样的运动呢?难道这样做就能让我比别人强吗?王安石经过一番反思,豁然开朗,回归了“悠然见南山”的自然心态。
此后,他游历四方,阅历丰富,才成为了著名的改革家。
而在今天,我们一般的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一些做事不成功的人总是在忙于寻找最佳方案,一次次地尝试,结果却总是得不偿失。
我们总是看到成功者的光环,殊不知其背后也有艰辛与付出,在寻求捷径的同时,他们已经丧失了很多精彩。
3。
助人为乐古语云:“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这话在今天依旧适用。
可是,我们总是希望获得最大的收益,当我们真正帮助了别人时,却往往会因担心损害自己的利益而感到纠结。
当你选择助人为乐时,应该确定自己得到了别人的赞赏,而不是指责。
变译理论综述
变译理论综述作者:顾真来源:《东方教育》2017年第01期摘要:随着全球化的发展,翻译工作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翻译工作需要理论的指导。
古今中外的翻译理论很多,本文将对变译理论进行研究,主要包括变译与变译理论的界定、变译的变通手法、变译理论的研究方向和变译理论的发展与实践,这几个方面。
关键词:变译理论;变通手法;研究方向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发展,翻译工作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很多人认为翻译只是一种实践活动,包括很多MTI的学生都是只重视翻译实践,而忽视了翻译理论的重要性。
笔者认为,翻译理论是翻译实践活动的基础且具有指导作用,应该予以充分的重视。
那么,翻译理论有哪些呢?严复的“信达雅”、克里斯蒂娜·诺德的“功能翻译理论”、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泰特勒的翻译三原则,等等原则。
上述翻译理论研究得较为完备,笔者在本文中侧重介绍变译理论。
变译理论作为新兴的一种翻译理论由黄忠廉于上世纪末提出,在当今的翻译界是具有活力的理论之一。
《翻译理论与实务丛书》主编罗进德对变译理论的评价颇高,“掌握变译方法是新时代译者必备的才能”。
变译观的演进大致可分为以下五个阶段:对变译的感性认识,变译观念的萌芽,变译概念的雏形,变译观念的发展和变译观的确定(黄忠廉,2002)。
二、变译与变译理论首先,是对变译的界定,何为“变译”?黄忠廉(2011)明确指出“变译是相对于全译提出的”。
所以界定变译的前提条件是了解全译,全译是指译者将原语文化信息转化为译语以求风格极似的翻译活动。
“变译与全译相对而立的依据是翻译中对原作保留程度的完整性”(黄忠廉,2011)。
从这种说法中可以得知,变译是非完整性翻译,是译者根据特定条件下特定读者的特殊需求,采用多种变通手段摄取原作有关内容的翻译活动。
较之于全译,变译的手段多样,这使得变译具有与全译不同的特效。
黄忠廉(2002)指出全译与变译的主要区别分为五个方面:首先,信息内容。
汉译英中动词的转译技巧
汉译英中动词的转译技巧在汉译英的翻译过程中,动词的转译是一个比较重要的环节。
动词的含义是在不同语言之间最难以对应的。
因此,动词的转译需要技巧和经验。
下面我们来谈一谈动词在汉译英中的转译技巧。
一、宾语前置汉语中有许多动词是将宾语放在动词前面,而英语中则是将宾语放在动词后面。
因此,在翻译过程中,可以将宾语前置,这样可以更好地体现中文的表达方式,也更符合语言的习惯。
比如:原文:我们需要关照一下这个孩子。
译文: We need to take care of this child.原文:她喜欢吃苹果。
译文: She likes to eat apples.二、动宾搭配动宾搭配是汉语中常用的一种表达方式,在英文中也有相应的表达方式。
在翻译过程中,可以将动词和宾语搭配起来翻译。
比如:原文:我们要组织好这次活动。
译文: We need to organize this event well.原文:他喝了一杯茶。
译文: He drank a cup of tea.三、使用词组词组在动词转译中也是一种常见的方式。
有些汉语中的动词是很难找到对应的英文动词,这时可以考虑使用词组进行翻译。
比如:原文:我们要竭尽全力完成任务。
译文: We need to do our best to finish the task.原文:她对音乐很有感觉。
译文: She has a good feel for music.四、使用动词补语在一些动词中,有些信息需要通过介词或其他修饰语进行表达。
这时可以使用动词的补语来表达。
比如:原文:他喜欢在公园里散步。
译文: He likes to take a walk in the park.原文:我们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
译文: We need to finish the task within the specified time.在汉译英的过程中,动词的转译是一个比较困难的环节。
需要翻译者具备一定的语言能力和熟练的翻译技巧。
运用变译方法中摘译
运用变译方法中摘译、编译、译述、缩译、综述、述评、译评、译写、改译、阐译、参议、仿作结束翻译事实一、摘译摘译,顾名思义,指先摘后译的变译方法。
例:Blame beer gut on genesA beer-gut gene that gives fellas flabby tummies has been discovered by scientists. The medical breakthrough proves that guzzling ale is not the only reason why men develop saggy stomachs. They can also inherit from their parents a body make-up much more likely to run to fat. The beer-gut gene was tracked down by Italian experts. They found that men with a particular variant of it called DD were twice as likely to get fat. And they are also significantly more likely to put on the pounds around their midriff. Dr. Carol Copper said : “This sounds like a New Year’s gift for all those guys who are tubby round the middle but aren’t ready to give up the trips to the boozer. You’re stuck with the genes you’re born with, which could by just the excuse lardy lads who like a drink are looking for.” Dr. Pasquale Strazzullo warned the findings might not apply to British men-because the research was based entirely on Italians.意大利科学家发现,体内携带一种被称做DD的啤酒肚基因变体的男子发胖的几率是常人的两倍。
全译,摘译,编译
全译,摘译,编译
全译就是对原文进行完整性地翻译。
但这里所说的完整性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实际上它是指译者尽量使译文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原文保持一致,在译语中从语义到文体尽量用最通顺、最自然的对等语言忠实地再现原语的信息。
奈达的著名功能对等理论也很好地诠释了全译的这一定义。
此外,奈达认为全译等于“直译+ 意译”,其中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是命题成分的对应对等,适用于思维顺序与语言表达顺序同构的双语单位。
摘译和编译是变译方法的一种。
变译的方法一共包括12种方式:摘译、编译、译述、缩译、综述、述评、译评、译写、改译、阐译、参译、仿作。
变译不等于全译,却含有译的成分,它毕竟还有原作的信息,这是变译与全译共有的性质,是相承继的地方。
2_5变译
“出浴”实在令人叫绝。 既让人耳目一新,又全无 半点污浊庸俗之感,清新 自然,恰到好处。
例 4 私はK病院のプリントを失敗
してから、明文社の仕事が またもとどおりの端物しかも らえなくなっていた。一日中 を寝どおしている下の少年 には、そんなことがひびくよ うにすぐわかっているらしか った。 译文:自从给K医院刻的油 印讲义失败以来,我在明 文社的工作又像原来一
例7
早口言葉: 译文:
隣の客はよく柿食う客だ。 東京特許許可局 李も桃ももう売れた。
客房的客人是位老吃客 饭的客人 特区特许许可局 麦子荬子全卖了
说明
这是一组绕口令。由于中日文发音迥异,无法用 常规办法译出,不得不有所突破,“大胆改革”, 把它们译成地道的绕口令。比如第一句如译成 “旁边的客人是位老吃柿子的客人”,绕口令的 味道就不足,不如大胆地变译为:“客房的客人 是位老吃客饭的客人”。因为在绕口令中,意义 并不很重要,只是构成绕口令的辅助因素,关键 是要巧妙地交叉运用声、韵、调容易混同的文字。 绕口令实际上只是一种语言游戏,所以,绝大部 分场合,不妨大胆变译。不过,为了对原著和读 者负责,可以在译文后加注说明。
译文:薏米、儿茶、三色
名称编成的藏头数数歌。 如不变通,很难翻译。但 是,如果大胆放弃原文植 物,改填其他植物,是可 以译得有滋有味的,只不 过文后需要加注。
堇;四季海棠、五加皮; 留兰香、七叶树、巴豆、 韭菜、十样锦。
例9
廊下では子供たちが走っ 译文:孩子们在走廊里
たり毬を投げたりしていた。 4階の9号室と向かい合っ た13号室では会津若松か ら来た三浦さんが、同室 の人たちに酒をふるまっ て米山甚句やら、さんさ 時雨やらを唄っていた。
对变译理论的探索
对变译理论的探索作者:李婧文来源:《北方文学》2019年第30期摘要:翻译方法是从无数的翻译作品中总结而来,受特定历史文化背景影响,在翻译研究中至关重要。
1998年,“变译”一词由黄忠廉教授正式提出,但变译理论的使用早已体现在各种翻译作品上,以不同的形式出现在读者视野中。
相较于“全译”而言,变译更能反映出时代的需求。
人们不再盲目地将一本经典著作全部翻译,而是选择有代表性的文学片段,或是利用改译、编译等变译手段,更好地满足读者需求。
本文通过对变译理论的探索,希望译者能够多角度认识变译手段,从而合理运用变译手段,并为译者打开新的翻译视角。
關键词:翻译方法;变译手段;读者需求一、什么是变译理论变译,又称为“非完整性翻译”。
按照黄忠廉对变译的定义,变译是译者根据读者的特殊需求采用扩充、取舍、浓缩、阐释、补充、合并、改造等变通手法摄取原作中心内容或部分内容的翻译活动(黄忠廉,2000:5)。
变译是在摄取原作内容信息的基础上,进行再加工,而不是简单地进行信息输入和搬运。
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对一些经典读本的翻译不能再拘泥于形式,而要符合当代社会的大环境和发展趋势。
译者可以采用变译方法,如摘译、编译、译述、缩译等,来达到自己的翻译目的,体现出翻译的价值和水平。
变译正如它的字面意思一样,特点在于“变”。
正是它的“多变性”,不受限于形式,所以译者能够经常使用,体现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译本中体现自己的思想与情感。
变译理论的核心在于“变通”。
这也意味着译者在翻译时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不拘泥于形式。
随着变译理论体系的逐渐完善,变译理论开始走进西方世界,从西方翻译理论中吸取营养。
历平在回顾变译理论发展的过程中写道,变译理论以自己特有的视角开始与西方译论交流和对话(历平,2014:95)。
莱斯、弗米尔和诺德等人提出的功能派翻译理论,突破了传统的翻译“对等”,更加重视翻译的目的性,这就要求译者在翻译时不能直接进行字对字的翻译,而要灵活处理,因此无形中使用了变译手段。
浅谈“变译”理论在汉英翻译中的应用——以杨译《红楼梦》为例
172020年1月 (总第111期 )浅谈“变译”理论在汉英翻译中的应用——以杨译《红楼梦》为例□ 刘 瑶[摘 要] 随着翻译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学者提出了本土翻译理论。
变译思想历经梁秋实先生的“豪杰译”和严复先生的“达旨术”。
黄忠廉先生基于此,提出并总结了七种变译手段和十一种变译方法。
本文通过具体实例,以“变译”理论为指导原则,分析了杨译《红楼梦》——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中所体现的变译思想,主要涵盖增、减、编和述四种手段以及阐译、摘译、编译和译述等变译方法。
[关键词] “变译”理论;《红楼梦》;英文翻译[中图分类号] H0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6167(2020)03-0017-02收稿日期:2019-12-6如今,我国提倡中国文化走出去,增强文化软实力。
文化传播的必经之路非翻译莫属。
实践总是依赖于一定的理论指导,翻译也不例外。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代表作,从历史角度而言,它描绘了贾府由盛到衰的过程,揭露了封建社会的弊端。
从文化角度来看,它包含了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
建立不同文化间的桥梁时,译者需要灵活变通。
黄忠廉先生曾在《翻译变体研究》一书中提出:“事物形状、样式等的变化,叫变体。
就翻译而言,除了传统的视为正宗的全译之外,也有变体。
”(黄忠廉,2002) “变译”理论2000年,黄忠廉先生在《翻译变体研究》中详细阐述了“变译”理论。
变体即“翻译变体”,简称“变译”。
变译思想萌芽于梁秋实先生的“豪杰译”,经严复先生的“达旨术”进一步深化。
黄忠廉先生认为变译的本质就是译者在一定条件的限制下,从读者群体出发,采用各种变通手段进行翻译的过程。
本文主要根据杨译《红楼梦》中的翻译特点,选取了四种变通手段“增、减、编、述”和四种相应的变译方法“阐译、摘译、编译和译述”。
阐译是在译文之中阐述原文中晦涩难懂的内容,具体解释某词或某句的内在含义。
摘译是指先对原作进行取舍,再加以翻译。
第八讲翻译方法-----摘译
选择的针对性
确定了最重要的内容作为摘译的对象之后,还须考 虑“重要性”的衡量标准。就摘译活动而言,“内 容重 要性”的标准是动态的,以不同的视角为出发点, 选 定的内容可能不一样,可以说,摘译者(也许是某 个组织)采用的标准决定了翻译内容的取舍。如果 译者只是考虑原作的语篇内容结构,那么,那个客 观存在的内容核心就是摘译的对象。如果译者考虑 的是读者的特殊兴趣和目的,则摘译的对象不一定 是原作内容结构中最重要的部分,而是与读者最利 害攸关、迎合读者的兴趣而非知识诉求或者特殊目 的的部分。
一、摘译的定义
顾名思义,摘译是先摘后译的翻译变体活 动。“摘”的古义之一是“选取”,如李 贺《南园》诗云:“寻章摘句老雕虫,晓 月当帘挂玉弓。”这里的“寻章摘句”概 括了摘译活动中“摘”的基本内涵,“摘” 的对象可以是报刊中的一文,书中的一章, 文中的一段,段中的一句,句中的一词, 然后将其完整地翻译出来。
2. 摘译与节译
据《汉语大字典》(湖北辞书出版社,2003),“节译”的 “节” 意为“删减;剪裁”(p.307)。从删去原作某些部分的角 度 看,节译是删译;从保存原作某些部分的角度看,节译是摘 译。二者的共同点是摘译原作的精华,在第一时间以飧读者。 二者的区别主要在于,摘译量少,如新闻标题的摘译;节译 量大,如选取书中的一章或几章翻译。摘译的对象可以是相 对独立的语篇或者是语篇片段;节译一般是语篇片段。摘译 较为适合于科技文本的翻译;节译则更适合文学作品的翻译。 任何作品都不可能是字字珠玑,句句良言,必有可删者。有 学者就指出了我国长篇小说的半部杰作现象(黄忠顺 1994),认为前半部优于后半部,如《红楼梦》。因此,从 翻译是传播科技与文化精华的角度看,摘译与节译有着全译 无法比拟的优势。
6.摘译的原则
英汉翻译之转换法
It is stipulated that foreign investment in a joint venture shall not be, in general, less than 25% of the authorized capitals.
The board decides how school funds are to be allocated, and has some voice in establishing the curriculum.
While some subjects are required of everyone, some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addition, take vocational classes.
Psychologically there are two dangers to be guarded against in old age. One of these is undue absorption in the past. The other thing to be avoided is clinging to youth in the hope of sucking vigor from its vitality.
To whom nothing is given, of him can nothing be required.
The best work is done the way ants do things--by tiny, tireless and regular additions.
翻译技巧中的换形译法举例
翻译技巧中的换形译法举例换形译法是翻译中常用的一种技巧,也称为意译。
它指的是将原文中某个形式的表达方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以便更好地传达原文的意思和情感。
下面是几个换形译法的例子:1. 转换句式:原文中的长句可以根据目标语的语法习惯和表达方式进行分割和简化。
例如,原文中的一条长句子“Despite the fact that he was tired, he managed to finish the project on time”可以换形为“虽然他很累,但他仍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这个项目”。
2. 转换主动语态为被动语态:原文中的主动语态可以改为被动语态,以便更好地传达原文中的重点和情感。
例如,原文中的句子“I made a mistake”可以换形为“我犯了一个错误”。
3. 转换动词词性:原文中的动词可以根据目标语的习惯转换为名词、形容词或副词等。
例如,原文中的句子“He walked quickly”可以换形为“他迅速地走了起来”。
4. 转换固定搭配:原文中的固定搭配可以根据目标语的习惯进行重新组合或替换。
例如,原文中的句子“He has a heart of gold”可以换形为“他心地善良”。
5. 转换文化背景:原文中的某些文化和背景知识可能在目标语中没有对应的表达方式,因此可以使用相似或相关的文化元素进行替代。
例如,原文中的句子“His face turned as red as a tomato”可以换形为“他的脸变得通红”。
6. 转换成语和习语:原文中的成语和习语可以根据目标语的习惯进行替换或解释。
例如,原文中的句子“He’s just a wolf in sheep’s clothing”可以换形为“他就是个披着羊皮的狼”。
7. 转换修辞手法:原文中的修辞手法可以根据目标语的修辞习惯进行重新表达。
例如,原文中的句子“All the world’s a stage”可以换形为“整个世界就是一个舞台”。
变译理论
《变译理论》---兼与黄忠廉先生商榷变译,其实用周兆祥博士的话说就是:“明明是用B(译写、节译、编译、改写、改编、重述等)的方法办事,却在意识上坚持B不是翻译,只有A(逐句逐段全文照译)的才算是正确,但自称为翻译A的行业(周兆祥,2000:39)。
实际上,周博士所说的B译法就是黄先生新提出的“变译“。
这种译法,大家都知道怎么回事,就是没人能把它提出来。
黄先生今日之功功不可抹。
变译虽是个新颖的理论术语,但其操作方法却古已有之,从佛经翻译至近代科技、政经翻译,采用此法者不在少数。
时至今日,国内报纸、国际新闻报道、影视译制片等均采用变译手法,其中公认的代表人物有林琴南、严复等。
严复虽然在《天演论.译例言〉中提出全译的三字标准---信、达、雅,而他本人在传译过程中,却仍以达旨术为纲。
纵观十部严译,浩瀚达190万字,其中包括他本人写的按语700多条,约19万字,占总量的比例惊人。
如《天演论〉,译文近6万字(不是全译文),含按语30条,1.7万字。
《原富》55万字,按语300余条约8万字。
除去概念解释,按语多半是原作精神的阐发及联系古今国情的发挥,从而,形成夹译夹议的样式(王建开,2000:286)。
在日新月异的今天,变译理论给国际新闻、出访剧团的剧情介绍、科技资料等的摘译、缩译、编译、译述行为提供了理论依据。
采用变译法,译者省时省力,出版者省版面,这是变译的优点之所在。
但是变译的使用一定要在特定的情况下方可。
变译理论虽说是译学领域的新生事物,丰富了中国的译学体系,为建立中国翻译学提供了又一理论依据。
然而,对新生事物而言,变译理论也不是完美的无懈可击。
这当中黄忠廉先生的《变译理论〉既给我们某种启示,也引起了我们的思考。
首先,书中对变译理论应用范围的界定不甚严格。
除法律条文、商业合同、招商引资政策、政治文献外,就是在可用变译理论的新闻翻译中,也不是所有稿件我们都能改编。
文件性的稿件,政治性很强,我们不能随意增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用变译方法中摘译、编译、译述、缩译、综述、述评、译评、译写、改译、阐译、参议、仿作结束翻译事实一、摘译摘译,顾名思义,指先摘后译的变译方法。
例:Blame beer gut on genesA beer-gut gene that gives fellas flabby tummies has been discovered by scientists. The medical breakthrough proves that guzzling ale is not the only reason why men develop saggy stomachs. They can also inherit from their parents a body make-up much more likely to run to fat. The beer-gut gene was tracked down by Italian experts. They found that men with a particular variant of it called DD were twice as likely to get fat. And they are also significantly more likely to put on the pounds around their midriff. Dr. Carol Copper said : “This sounds like a New Year’s gift for all those guys who are tubby round the middle but aren’t ready to give up the trips to the boozer. You’re stuck with the genes you’re born with, which could by just the excuse lardy lads who like a drink are looking for.” Dr. Pasquale Strazzullo warned the findings might not apply to British men-because the research was based entirely on Italians.意大利科学家发现,体内携带一种被称做DD的啤酒肚基因变体的男子发胖的几率是常人的两倍。
上文是一则科技新闻报道。
科学家最新发现,男子啤酒肚的产生源于体内一种叫做DD 的特殊基因变体。
段中第5句正是这一科学新发现的核心内,因此将其作为摘译对象。
这是单句摘译。
要注意的是,原句中代词they, it指代不清,摘译时要还原为其所指代的具体对象。
二、编译编译,指对原作加工整理然后翻译的变译方法。
例:She found herself minus the leg one week after consulting for a doctor about a persistent swelling she attributed to hard work and play in New York City – it was an inoperable bone tumor. While it saved her life, an ensuing year of chemotherapy reduced the once stunning model to a bald shadow of her former self.原译:在询问医生为什么持续肿胀一个星期之后,她失去了一条腿。
她曾认为是由于工作劳累和在纽约市游玩造成的。
这是一个不宜手术的骨瘤。
虽然手术挽救了她的生命,但接踵而来的长达一年的化疗使这位一度艳丽销魂的时装模特儿秀发脱落,枯瘦如柴,失尽昔日风采。
改译:她腿上出现了一个持续不消的肿块,原以为是在纽约又工作又游玩累的,看医生之后才知道是骨瘤,而且不宜手术。
一周之后她便截去了那条腿。
截肢虽然挽救了她的生命,但接踵而来的长达一年的化疗使这位一度艳丽消魂的时装模特儿秀发脱落,枯瘦如柴,失尽昔日风采。
译文理解准确,表达流畅,但有一个问题,就是照搬原作的内在逻辑结构,使汉语读者对所述事件的因果关系难以把握。
滋生许多疑问。
李运兴说,“这位译者没有注意到汉语更重自然时序的临摹性强的特点,致使译文多处发生连贯失调。
比如,‘失去一条腿’的原因是什么?既然‘不宜手术’,怎么’手术挽救了她的生命’?”。
因此,译者必须对原文句序进行调整,以符合汉语自然时序的思维逻辑。
三、译述译述,指译者用自己的语言转述原作主要内容或部分内容的变译方法。
例:The unit of p.d., like that of e.m.f., is the volt, which is that p.d. existing between two points in a circuit where one unit of electrical energy has been changed to some other form of energy as consequence of one coulomb passing between the points.原译:电位差的单位同电动势的单位一样,是伏特。
伏特就是存在于电路两点之间的电位差。
在这两点之间一个单位的电能转换成了另一种形式的能量,这是由于一库伦的电荷通过这两点所致。
改译:电位差的单位同电动势的单位一样,是伏特。
电路中某两点之间由于一库伦电量通过时引起单位电能向其他能量形式转换,则此两点之间的电位差为1伏特。
原译按照原文顺序译出,其表述“伏特就是存在于电路两点之间的电位差”与物理学中的有关概念不符。
伏特是电位差的单位,但并不等于电位差。
另外,顺序译法直接将英语的逻辑表达方式移人汉语,难以把原文的物理概念和逻辑联系表达清楚,因此需要对原文的后半部分进行调整,理顺逻辑关系。
四、缩译缩译,即压缩性翻泽,指以较小的篇幅再现原作的主干内容的变译方法。
例:Writing Quality RequirementsBy Kail E. Wiegers…(1-30段略)Guidelines for Writing Quality RequirementsThere is no formulaic way to wtite excellent requirements. It is largely a matter of experience and learning from the requirements problems you have encountered in the past. Here are a few guidelines to keep in mind as you document software requirements.Keep sentences and paragraphs short. Use the active voice. Use proper grammar, spelling, and punctuation. Use terms consistently and define them in a glossary or data dictionary.To see if a requirement statement is sufficiently well defined, read it from the developer’s perspective. Mentally add the phrase, “call me when you’re done’ to the end of the requirement and see if that makes you nervous. In other word, would you need additional clarification from the SRS author to understand the requirement well enough to design and implement it? If so, hat requirement should be elaborated before proceeding with construction.Requirement authors often struggle to find the right level of granularity. Avoid long narrative paragraphs that contain multiple requirements. A helpful granularity guideline is to write individually testable requirements. It you can think of a small munber of related tests to verify correct implementation of a requirement, it is probably written at the right level of detail. If you envision many different kinds of tests, perhaps several requirements have been lumped together and should be separated.Watch out for multiple requirements that have been aggregated into a single statement. Conjunctions like “and”and “or”in a requirement suggest that several requirements have been combined. Never use “and/or” in a requirement statement.Write requirements at a consistent level of detail throughout the document. I have seen requirements specifications that varied widely in their scope. For example, “A valid color code shall be R for red” and “A valid color code shall be G for green” might by split out as separaterequirements, while “The product shall respond to editing directives entered by voice” describes an entire subsystem, not a single functional requirement.Avoid stating requirements redundantly in the SRS. While including the same requirement in multiple places may make the document easier to read, it also makes maintenance of the document more difficult. The multiple instances of the requirement all have to be undated at the same time, lest an inconsistency creep in.If you observe these guidelines and if you review the requirements formally and informally, early and often, your requirements will provide a better foundation for product construction, system testing, and ultimate customer satisfaction. And remember that without high quality requirements, software is like a box of chocolates: you never know that you’re going to get.缩译文:撰写质,需求by Karl Wiegers. Bear缩译软件需求常常写得很糟,不易操作,清晰地阐明需求将使每位项目参与者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