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业革命对中国制造的影响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改变生活方式
• “工业 4.0”将改变生活方式,解决诸多社会问题。 • “工业 4.0”将为企业员工带来工作方式和环境的全新 变化,全新的智能自动化生产工作方式使得工作不再 被工厂等地理位置所限制,转为虚拟的、地域灵活的 远程方式开展。员工将拥有高度的管理自主权,随时 调整并切换工作和生活状态,推迟退休时间。
一、“低成本优势”逐步衰减
2.2010 年以来,中国电力成本已飙升了 15%。进口动力煤的价格上涨和对高耗能 企业优惠税率的终止,也推高了这些占中 国电力消耗 74%的行业的发展成本。
一、“低成本优势”逐步衰减
3.此外,中国工业用地已不再便宜,事实上, 中国工业用地的成本已经大大超过美国。 例如,在沿海城市,宁波工业用地的成本为 每平方英尺 11. 15 美元,在南京为每平方英尺 14. 49 美元,在上海为每平方英尺 17. 29 美元, 在深圳为每平方英尺 21 美元,全国平均为每平 方英尺 10. 22美元。 相比之下,在美国阿拉巴马州的工业用地, 每平方英尺成本只有 1. 86 美元 ~ 7. 43美元; 在 美国田纳西州和北卡罗莱纳州,价格从每平方英 尺 1. 30 美元至 4. 65 美元不等。
七、对 GDP 的提升作用
• 由于“工业 4.0”的智能化、自动化和去体力劳动等 特点,以当前时点粗略计算分析,其在我国全面实现后 对 GDP 的提升作用达 17400 亿元,释放就业人口 2.42 亿,以受过初等教育的成熟生产性劳动力为主,其他中 高级操作人员及研发管理人员的地位反而更为重要,他 们将不再从事现场体力劳动且摒弃地点固定的工作方式, 集中力量在创新和管理领域发挥巨大的作用。
• 商品供需和仓储方面,“工业 4.0”将减少 70% 以上 的商品过剩和仓储积压,在未来智能工厂内不再需要 大型仓储设施,库存将被压缩至保证当前时点生产需 要的最小值并可随时进行调整; • 由于大批量制造与个性化定制在成本上的差异大幅缩 小,将导致维修成本 减 少 60% 以 上; • “ 工 业 4.0”对其他相关产业如大数据、物联网、软 件业等的促进作用不可估量。由于“工业 4.0”的多产 业综合性质,实现“工业 4.0”还将为我国工业提供一 个抢占先机实现跳跃式发展、加速赶超美国、德国、 日本等传统工业强国的机会。
谢谢观赏
• 由于新型工作方式将体力劳动和上下班通勤基本淘汰, 将大幅度提升老年人和妇女的就业比例,并大幅减少 机动车使用频率,降低公共交通负荷,减少城市负担。 • 实现新的生产方式同时意味着我们需要另一种教育设 置,当前划分专业的高等教育将不能为新型工业提供 优质人才,而强调多学科合作的教育方式将结出累累 硕果,未来任何一个合格工程师将同时具备机械、电 子、软件、过程管理及其专业的综合性知识背景和跨 专业问题处理能力。 • 因而“工业 4.0”可大幅影响诸如城镇化、社保及养老 体系、环境污染、资源浪费、教育设置等社会问题, 为以上问题提供一种全新的解决方案。
四、规则标准与主导
规则与标准之争是全球未来竞争的核心。 全球制造业竞争的方式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技术专利 和标准控制已经成为重要的国际竞争工具。发达国家越 来越深刻地意识到,标准,尤其是关于安全、健康和环 保等方面的标准,代表着掌控科技、掌控产业的进一步 发展。
四、规则标准与主导
• 以新能源汽车为例,来自德国和美国的八家汽车厂商 (奥迪、宝马、克莱斯勒、戴姆勒、福特、通用、保时 捷和大众) 宣布未来将采用统一的充电接口标准,这一 新标准将在欧洲和美国范围内使用。欧洲汽车制造商 协会也已规定,从 2017 年开始,所有在欧洲销售的 新电动汽车都将采用这个新接口标准。 • 德美八大汽车企业联盟制定充电标准的目的,不仅仅 是将眼睛盯在自己本土市场范围之内,更主要是希望 以联合的力量,将标准推向全球市场,从而在全球电 动汽车产业中占据领先优势,获得未来电动汽车市场 的主导地位和控制力。
相比之下,中国高技术企业的研发强度仍显滞后。
(1) 汽车制造业 法国、日本、德国的汽车制造业研发强度都在 4%以上,而中国只有 1. 12%; 中国与其他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较大,日本和德国的研发强度是中国的 4 倍。 (2) 交通运输设备
虽然中国交通运输设备的研发强度在全国各行业中是最高的,但是相对于其 他发达国家,差距也较大。美国 2007 年为 9. 2%,英国 2006 年为 8. 9%, 大约是中国的 4 倍。由于近几年中国政府加大对高铁和航天航空的研发投入, 这些行业的研发强度增长较快,2013 年达到 2. 18%,要高于日韩的研发强 度。
新工业革命对中国制造的影响
程生 2015.10.9
一、“低成本优势”逐步衰减 二、新一轮全球技术和产业革命冲击 三、制造业后发优势与创新投入严重不足 四、规则标准与主导 五 、工业生产效率大幅提高 六、改变生活方式
一、“低成本优势”逐步衰减
1.由于中国 “人口红利”的高峰期即将成 为过去,中国的劳动力供求关系将进一步 逆转,并带来工资的进一步上涨。2000 年—2013 年,中国工资平均每年增长 11. 4%。本世纪初,中国工人工资只有墨西哥 工人的 30. 2%,而在 2013 年,中国工人 的月工资已经比墨西哥工人高出 50. 5%, 比越南工人高出 168%。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三、制造业后发优势与创新投 入严重不足
• 2013 年中国制造业的研发强度远低于发 达国家在 2008 年—2009 年的研发强度。 作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制造业基地,中国 2013 年的制造业研发强度只有 0. 88%, 而 2009 年日本已经达到 4%,2008 年 美国达到 3. 3%,而德国为 2. 4%。
五 、工业生产效率大幅提高
• 全 面 实 现“ 工 业 4.0” 将 使工业生产效率大幅提高, 相关工业数据大幅增长。 • 据赛迪顾问装备 产 业 研 究 中 心 测 算,“ 工 业4.0” 将使我国总体生产效率提升25% ~ 30%; • 资源利用及节能减排方面,将减少 60% 以上的工厂非 计划停机,降低 40% 以上的生产线机器人能耗,消除 25% 以上的非生产性耗能,总碳排放量减少 20% 以 上; • 物流方面,“工业4.0”将减少 10% 左右的国内物流 订单,而其真正影响主要体现在国际运输市场上,由 于各国智能工厂通力合作,将大幅减少工业产品、半 成品、原材料的运输环节;
• 不同产业的研发强度在各国也不相同。第一,高技术 (high tech) 产业。主要发达国家的高技术制造业研发 强度最高,2007 年美国达到 16. 9%,2008 年日本为 10. 5%,而2013 年中国为 1. 75% 。第二,中等技术 ( medium tech) 产业。美国研发强度最高,达到7. 5% ,英国为 5. 1% ,日本为 5. 9% 。第三,低技术 ( low tech) 产业。这几个国家的中低或低技术制造业 的研发强度都很低,基本都是低于 1%。
二、新一轮全球技术和产业革 命冲击
1.当前,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不足、 处于全球价值链低端带来的国际贸易利益分配失衡等问 题,对中国制造业升级提出了诸多挑战,特别是金融危 机之后兴起的新一轮产业革命,既是一场数字化革命, 更是价值链革命。 2.互联网、物联网、机器人技术、人工智能、3D 打印、 新型材料等多点突破和互动融合将推动新产业、新业态、 新模式的兴起,这场革命将重新塑造全球产业竞争的格 局。美欧等国实施 “再工业化战略”,促进制造业回流, 信息技术、大数据、云计算、工业 4. 0、工业互联网等 对中国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新冲击。 3.中国制造业面临着新一轮全球技术革命和发达国家、新 兴市场国家 “前堵后追”的双重挤压。
(3) 机械设备制造业 2007 年美国的研发强度达到 8. 8%,大约是中国的 7倍; 2008 年日 本达到 6. 8%,也是中国的 5 倍多。2013 年中国通用设备的研发强 度是1. 24% ; 专用设备是 1. 48% ,相对于其他发达国家,处于最低 水平,差距依然较大。
(4 )电子计算机、通信及其它电子设备产业 中国在电子计算机、通讯及其他电子设备产业的研发强度明显低于 主要发达国家,2008 年美国电子计算机、通讯及其他电子设备产业 的研发强度为 14% ~ 19%,法国在 7% ~ 12% 之间,其他几个发 达国家也在 5% ~ 8% 之间,而中国在 2013 年只有 1. 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