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堂教学更贴近学生 如何让小学英语课堂更贴近生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课堂教学更贴近学生如何让小学英语课堂更贴近生活摘要:本文在对有效教学已进行一定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践和对学生学习状况的调查,总结了如何能够把课堂教学更加贴近学生学习的一些经验做法,对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课堂教学贴近学生有效教学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产生共鸣时,教学才能取得最佳的效果。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一切知识的获得都依赖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内化。所以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就要注重研究如何能让课堂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情感取向、心理取向,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让学生爱学、想学、学得进、学得好、学得轻松。职校生特别是中职生普遍文化基础较薄弱,学习能力有待提高,求知热情不高。研究课堂教学如何能贴近学生实际对职业学校提高教学效果更加具有实际意义。本文是作者在对有效教学进行一定的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践和对学生进行的调查,总结出让课堂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一些做法,相信对同行提高自身课堂教学效果有一定的帮助。

一、教学过程活动化

教学活动是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组成的。我们不但要注重教师的“教”,更要围绕学生的“学”下功夫。面对缺乏学习热情的职业学校的学生,要想提高教学效果,教师一定要努力让学生全程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来,把教学过程活动化就是一个好的方法。

举例说明:数学课中,讲《平面》一节中的相交平面的画法时,教师常规的做法是一边讲作图方法一边示范,课堂气氛比较呆板,到后面老师把遮挡部分改画成虚线(或不画)时,学生往往一看而过。而这一点正是学生自以为明白,却在实际作图中常常出错的难点。因为那些认真听课的学生在看老师作图时觉得自己会了,还有些学生上课时犹如和尚念经一般并没有认真听课,更不去用心思考。等到自己作图,错误就出来了。要么不按步骤乱画,要么由于空间想象能力不够,想象不出哪一部分是被遮住的,画出的图形就不对。

如果教师像下面这样把教学过程活动化,让学生全程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教学效果就大不一样了。先让学生拿出课前要他们准备的两个不同颜色的矩形硬纸板(如红、白两色的),在纸板的中间部位剪一道小口,把两个纸板从剪开的小口处互相嵌住。再让他们观察两个相交的平面的前后位置关系以及相互遮挡的部位关系。学生动手

做得高兴认真,模型拿在手中观察得饶有兴致。对相互遮挡部位看得清楚有数。然后请学生看自己的模型思考:如何把这两个相交平面的图形画出来?这时学生的注意力就全部集中在思考如何作图问题上了,教师再边对照模型边提示引导作图方法并板演示范,学生就会牢牢记住“这样作图的啊”。等到要把遮挡住的部分改虚线时,请学生对照自己的模型说出哪里是被遮挡住的,再用彩色粉笔在黑板上改动。这样教师在学生有趣的参与中不知不觉就解决了难点。接着提问学生:根据自己对作图过程的理解,说出作图的步骤。此时学生都能说出几点。最后让几位同学带尺上黑板亲自动手作图比赛,看谁画得对、画得快、画得美观。这些活动把那些平时课堂参与度很低的同学也吸引到课堂里来,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通过做、看、想、学、说、画,多层面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后,亲自体验到自己能学、学得好。这种积极的心理体验会让学生热爱学习。

二、枯燥知识趣味化

理论知识常常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容易失去学习的兴趣。教

师在备课时就要有意识地思考:如何让这些枯燥的知识变得鲜活有趣?这就要求教师精心策划课堂的开始,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把枯燥知识趣味化。例如:化学课上,老师讲“焰色反应”知识时,先提问:燃放的礼花为什么会五彩缤纷?如果想把礼花中的红色变得更多一

点怎么办?教师的提问一下子就让学生对将要学习的新课内容产生

了浓厚的兴趣。再例如:一位物理老师讲《受迫振动、共振》内容时,先播放了一段记录位于美国华盛顿州的塔科马海峡上的塔科马桥倒

塌的视频。大家通过画面及介绍了解到:有一天早上,风并不特别大,平时爱振动的塔科马桥突然停止振动,不一会它疯狂地扭转振动起来。很快第一块路面开始坠入水中,接着有大段路面断开,然后振动稍微停了一会儿,很快又发生新的振动,将残留的桥面全部掀到水里。大家看完视频后,都不由自主地问老师:“风并不大,大桥为什么会出事呢?”这段视频让学生对将要学的知识感到无比好奇!个个都希望老师立刻揭开谜底,弄清到底是什么魔力让大桥倒塌的。这样,不知不觉中学生就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我想学、我爱学”上来了。

三、抽象知识直观化

书本知识常常比较抽象,学生较难理解。如果能够直观地看见

或感知到,学生就很容易理解了。例如:美术课上,老师讲解“肌理”概念时,展示精心挑选的纹理很清晰的不同树叶,让学生观察树叶里纹理的粗细疏密及其视觉效果,从而理解美术课中肌理的含义,再展示自己用相同材料不同肌理所做的作品给学生观察,学生直观地感知到不同肌理产生的不同效果。这样看得见实际效果地去理解抽象的“肌理”概念,学生感到:这么简单,我也能学好。

四、理论知识生活化

学生对教材里的理论知识往往不感兴趣,但对生活实际中发生

在他身边的事情却比较感兴趣。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课堂中教师要努力把理论知识生活化。例如,数学课里学生对函数知识普遍感到抽象难懂。老师讲《分段函数》时,先选学生常见的寄信时信件重量和邮票面值的关系、水加热及蒸发时吸收的热量与水的温度变化关系引入,然后讲解分段函数知识,让学生感到理论知识就身边的生活实际,并没有多高深莫测,相反还熟悉亲切,变量之间的分段函数关系清楚得仿佛能看见一般,理解当然容易。再让学生自己用所学的分段函数的知识建立出租车的行程和费用之间的关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很浓,他们体会到了自己不但能学得好,还会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心理会产生自豪感。

五、专业知识科普化

由于文化基础薄弱,职业学校的学生对学习专业理论知识本能

地有畏难情绪。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或戏剧化的场景,准确无误地把专业知识介绍出来,实现专业知识科普化。

例如:建筑结构学家蔡方荫教授在1953年讲课时,提到建筑工程中最常用的“混凝土”时,蔡教授就用“人工石”三字代替,通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