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CDMA无线资源管理_4_

合集下载

WCDMA的基本原理及关键技术

WCDMA的基本原理及关键技术

控制信道编码
卷积码,码率为1/2
前向:卷积码,码率1/4
反向:卷积码,码率为1/2
卷积码,码率为1/2或 1/3;1/3TURBO
IMT-2000的频谱分配(MHz)
中国3G移动通信的频谱分配
1755 1785 1850 1880 1920 1980 2010 2025 2110 2170 2200 2300 2400
电路域引入分组话音, 支持多种承载方式TDM、 核心分为电路域和分组域 ATM、IP。 接入网引入WCDMA;
核心和接入之间引入基于 ATM的Iu接口。
R6
R5 R4
R99
2000.3
2001.3
2002.6
2005.12
R99网络结构
R99网络特点
R99核心思想: 1. RAN引入WCDMA,基于ATM承载替代TDM承载,采用RANAP替代BSSAP; 2. CN CS部分继承GSM,继续采用TDM承载; 3. CN PS继承GPRS的体制,提供了更高的应用带宽,可达384Kbps;
编码技术
信道编码目的:使接收机能够检测和纠正由于传输媒
介带来的信号误差。同时在原数据流中加入冗余信息, 提高数据传输速率。
无纠错编码: 卷积编码: Turbo 码: BER<10-1 ~ 10-2 BER<10-3 BER<10-6 不能满足通信需要 满足语音通信需要 满足数据通信需要
信道编码的特点
R4网络结构
核心网电路域引入软交换架构
R4网络特点
R4核心思想:
1. 核心网电路域引入承载和控制分离的软交换架构; 2. 核心网电路域支持TDM/IP/ATM承载。
R4核心网侧的主要特点和变化:

WCDMA终端的无线资源管理测试

WCDMA终端的无线资源管理测试

2 空 闲模 式 ( 区 重 选 ) 小
空 闲模式进程 主要描述的是小 区重选过程 ,包括单载波 下的小区重选和 多载波 下的小 区重选 ,而主要考察指 标则是
小 区 重 选 过 程 中 的检 测 和 驻 留 的速 度 。
小 区重选 过程 的测 试方 法如 下 :首先 ,系统模拟 器按
小区 )和4 个为背景小 区。
3 连接 模 式 下 的移 动 性 管 理
连接模式下 的移 动性管理涉及 的内容是在 连接模式 下的 切 换和 小区重 选过 程。切 换过 程包括 CE L DCH状 态下 , L~
F DD/ DD 切 换 到 同 频 小 区 和 F F 硬 DD/ DD硬 切 换 到 异 频 小 F 区 。 小 区重 选 包  ̄ CE L F CH 态 下 的 小 区 重 选 ( 小 区 L~A 状 邻
下 ,增大 目标小区的C IH E /  ̄ / ,减小初始小 PC — cI n i o 一
D, , 一 0C
区 的 对应 值 ;终 端 如 果 在 规 定 时 间 内在 目标 小 区 发 起 随 机 接
针对WCD MA终端 无线 资源管理的考察和验 证主要涉及
入请 求 ,则测试记录为一次成功 ;系统 模拟 器和终端应在 目 标小 区执行一个位 置更新过程 ;测试重复进行 。
容 ,其 目标 是 在 有 限 带 宽 的 条 件 下 , 为网 络 内 无线 用户 终 端 提 供 Qo 保 证 。 由于 WCDMA系 统 是 容 量 干 扰 受 限 系 统 ,所 S 以对 于 WCDMA 统 以及 终 端 设 备 来 说 , 无 线 资 源 管 理 的优 系 劣 直 接 影 响 到 系统 容 量 和 网 络 覆 盖 。 因 此 ,对 WCDMA系统

WCDMA系统的无线资源管理

WCDMA系统的无线资源管理
备注:MAX_CPICH_AS—活动集小区导频信号强度最大值 AS_TH---报告相对门限 AS_TH_Hyst---替换门限迟滞值
硬切换
频内硬切换
码树调整
频间硬切换
900MHZ 2G FDD 3G TDD 1800MHZ
系统间切换
WCDMA和GSM系统间的硬切换
RNC BSC
BTS
C Iub 频率2 频率 A 频率1 频率 B A B C
UE测量导频CPICH的接收功率 UE测量导频CPICH的接收功率 测量导频CPICH 计算上行初始发射功率
上行内环功率控制
内环功率控制的目的: 内环功率控制的目的: 使基站处接收到的每个 UE信号的bit能量相等 UE信号的bit能量相等 信号的bit
每一个UE都有自己的 每一个UE都有自己的 UE 控制环路
频率
相关输出
时 间 码字 码分多址自干扰示意图 同步 时间
功率控制技术
功率控制解决的问题之二--克服"远近效应" 克服" 克服 远近效应"
在上行链路中,如果小区内所有UE的发射功率相同,因为各UE 在上行链路中,如果小区内所有UE的发射功率相同,因为各UE UE的发射功率相同 与NodeB的距离是不同的,导致NodeB接收较近的UE的信号强,接收 NodeB的距离是不同的,导致NodeB接收较近的UE的信号强, 的距离是不同的 NodeB接收较近的UE的信号强 较远的UE的信号弱,由于CDMA是同频接收系统, 较远的UE的信号弱,由于CDMA是同频接收系统,造成弱信号淹没在 UE的信号弱 CDMA是同频接收系统 强信号中,从而使得距离基站较远的UE无法正常工作. 强信号中,从而使得距离基站较远的UE无法正常工作.电波传播中 UE无法正常工作 经常会遇到"远近效应"的问题,必须实时改变发射功率,才能保 经常会遇到"远近效应"的问题,必须实时改变发射功率, 证通信质量 .

WCDMA无线网络规划中的网络资源配置-无线处 罗晓翔

WCDMA无线网络规划中的网络资源配置-无线处 罗晓翔

WCDMA无线网络规划中的网络资源配置无线处罗晓翔摘要: WCDMA系统的重要特点是在支持语音业务的同时,可以承载各种数据业务,并具有对不同业务进行不同服务质量指标管理与控制的能力。

即它是一个多业务混合系统,不同的业务具有不同的服务质量要求,如电路域(CS)业务的GOS和分组域(PS)业务的QoS。

无线网络资源配置是无线网络规划中的重要内容,本文就如何在无线网络资源配置中体现多业务混合和服务质量指标提出一些个人观点和方法。

涉及的方法主要有多维爱尔兰方法、Campbell方法、ErlangC模型和M/G/R-PS模型等。

并通过实际举例说明各种方法在信道板(CE)数量、Iub接口容量、Iu接口容量配置中的应用。

关键词:WCDMA 网络规划资源配置多业务混合 GOS QoS一、概述在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即将投入商用的前景下,无线网络规划作为工程建设的重要前期工作,目前已引起各方的充分重视。

与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相比,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重要特点是系统在支持语音业务的同时,可以承载各种数据业务,并具有对不同业务进行不同服务质量指标管理与控制的能力。

作为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主要方案之一,WCDMA系统也具有上述特点,即它是一个多业务混合系统,不同的业务具有不同的服务质量要求,如电路域(CS)业务的GOS和分组域(PS)业务的QoS。

无线网络资源配置是无线网络规划中的重要内容,本文就无线网络资源配置中的如何体现多业务混合和服务质量指标要求提出一些个人观点,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1.讨论范围实际无线网络规划一般是按承载速率进行的,因此本文中“不同业务”,“各种业务”,“多种业务”是指承载速率不同的业务。

如CS64和PS64是不同的业务,PS144和PS384是不同的业务等。

可以以相同速率承载的多种实际业务(如WWW 浏览、电子邮件等)应合并,方法属业务模型范畴,不在本文讨论的范围。

考虑到WCDMA无线网络的工作原理,无线网络资源主要包括:空间接口的下行功率分配●空间接口的上行负载●信道板(CE)数量●Iub接口容量●Iu接口容量以上资源由多种业务混合共享,且都对服务质量(GOS & QoS)有影响。

WCDMA无线资源管理_4_

WCDMA无线资源管理_4_

WCDMA无线资源管理_4_WCDMA无线资源管理1、无线资源管理概述无线资源管理(RRM)就是对移动通信系统的空中接口资源的规划和调度。

之所以要研究无线资源管理,就是希望在有限的无线资源的情况下,在保证一定的规划覆盖和服务质量(QoS)要求的情况下,接入尽可能多的用户。

如果没有良好的无线资源管理技术,即使再好的无线传输技术也无法发挥出它的优势,极端的情况甚至会导致系统无法正常运转。

无线资源管理涉及到一系列与无线资源的分配有关的研究课题,如接入控制、信道分配、功率控制、切换、负载控制以及分组信息的调度等。

无线网络是一个动态网络,随时都有用户发出呼叫、终止呼叫,并在网络内部移动。

因而,现代的无线资源管理技术应该是实时的并能充分利用网络内部的有效资源,或叫资源最佳分配(optimization)。

无线资源分配算法应当使满足服务质量的用户数目最大化。

1.1WCDMA系统的无线资源要素WCDMA系统的无线资源要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码字(包括信道化码和扰码)、功率(包括用户设备UE和Node B的发射、接收功率)、时隙(资源管理的最小时间单位)、频率(包括载频和频段)等。

在WCDMA系统中,无线资源管理所具有的功能都是以无线资源的分配和调整为基础来展开的。

1.2WCDMA系统中无线资源管理的主要功能功率控制接入控制切换控制负载控制分组调度码资源分配1.3WCDMA系统中的QoS管理QoS是业务性能的综合效果,它决定用户对业务的满意程度。

它通过用于所有业务的性能因素的组合来表示,如业务的适用性、可获得性、可保持性、完整性及每个业务特定的其它因素。

在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中,将QoS分为四个不同的级别:会话级、流级、交互级、背景级WCDMA中的业务主要分为实时业务(Real time traffic)与非实时业务(Non real time traffic),WCDMA系统具体针对两者的QoS 管理也有很大不同。

WCDMA基础原理知识介绍

WCDMA基础原理知识介绍

I
X25 + X3 + 1
225-1 chip 长序列
X25 + X3 + X2 + X + 1
Q
共有 224 个长38,400 chips的 长扰码
-23-
下行扰码
• 大概有262,143( 218-1)个不同的下行扰码
• 规范从中选取 8192 个扰码来应用
下行扰码分配
主扰码
Cell #1
辅扰码 #1 辅扰码 #2
-1
1
1
*
1 1 Ck -1 -1 -1 -1 1 1
*
1
-1
1
-1 +1 Nhomakorabea-1
1
-1
=0
1
1
1
-1 +
1
1
1
-1
=4
无相关性
正交
小的相关性
不正交
2个码由同一个发射机发射
2个码由不同UE或者BTS发射
需要扰码
码字越短,轻微不同步下正交性越差!
-18-
信道化码的分配
信道化码的上下行分配:动态、静态
SF = 8 to 512
SF = 1
SF = 2
SF = 4
SF代表本身可用SF码的个数;
-17-
码字正交性
To synchronization -1 -1 1 -1 1 1 no To synchronization 1 -1 -1 1 -1 1 1 Cj
1 Cj
-1
-1
1 Ck
1
-1
-1
-1
信道化码 (OVSF codes):
上行:在同一UE进行多码道传输时,区分不同的物理信道; 下行:区分同一小区下的不同物理信道;

华为WCDMA无线参数参考

华为WCDMA无线参数参考

华为WCDMA无线参数参考WCDMA(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是一种3G无线通信技术,它采用宽带编码分割多址技术实现多用户同时进行数据传输的功能。

作为一种领先的无线技术,华为公司制定了一系列的无线参数参考,以确保WCDMA网络的顺利运行和高质量的通信。

1.覆盖范围:WCDMA无线网络的覆盖范围由基站的发射功率和天线的安装高度等因素决定。

基站的传输功率会根据区域需求进行调整,同时,天线的安装高度和方向也会影响覆盖范围的大小,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2.频率规划:WCDMA网络的频率规划是确保网络中的不同小区之间没有频率冲突,并能够充分利用可用的频谱资源。

在进行频率规划时,需要考虑邻区之间的频率补偿,以避免邻区之间的干扰。

此外,还需要考虑WCDMA网络与其他无线网络(如GSM、LTE等)之间的频率分配。

3.功控范围:WCDMA无线网络的功控范围是指基站与移动终端之间的功率控制范围。

通过功控机制,可以根据信道质量的变化调整移动终端的传输功率,从而提高网络的性能和容量。

功控范围的设置需要根据网络密度、用户数量和周围环境等因素进行调整。

4.编码方式:WCDMA网络采用CDMA编码技术进行数据传输,其中包括语音编码、信道编码和校验码等。

在进行编码方式的选择时,需要综合考虑数据传输速率、信道容量和功耗等因素,以提供最佳的用户体验和网络性能。

5. 数据传输速率:WCDMA网络支持多种数据传输速率,包括384kbps、2Mbps和14.4Mbps等。

在网络规划和配置过程中,需要根据用户需求和网络容量决定不同小区的数据传输速率。

同时,还需要考虑网络的传输带宽和时延等因素,以提供高质量和稳定的数据传输服务。

6.邻区关系:WCDMA网络中的邻区关系是指不同小区之间的关联关系,包括主邻区、邻小区和同频邻区等。

在网络规划和优化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不同小区之间的邻区关系,以提供无缝切换和优化网络质量。

无线资源管理RRM(一):资源管理及负载控制

无线资源管理RRM(一):资源管理及负载控制
信道建立并通话 功率控制 功率控制--开环功控 功率控制--闭环功控 信道配置--DCCC AMRC 连接移动性管理
负载控制 --负载平衡
业务速率改变
越区 通话结束 资源回收 End
信道配置--码资源管理
RRM综述
无线资源管理(RRM,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
根据无线资源管理对象的不同划分为: 面向连接的RRM,确保该连接的QoS,并使该条连接占用 的无线资源最少信道配置


无线资源管理(RRM)
1
RRM综述
2
信道分配(RM)
3
负载控制(LC)
信道配置
基本信道配置算法
基本信道配置就是根据CN所请求RAB的QoS特性,将其映 射成接入层各层的相应参数和配置模式: CN请求的QoS 包括: Traffic Classes • Conversational • Streaming • Interactive • Background 速率要求 质量要求(BLER)
无线资源管理RRM(一)
无线资源管理RRM(一)
1
RRM综述
2
信道配置(RM)
3
负载控制(LC)
RRM综述
无线资源管理(RRM,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
WCDMA系统是一个自干扰的系统,无线资源管理的过程就是一个 控制自己系统内的干扰的过程
功率是最终的无线资源,最有效地使用无线资源的唯一手段就是严 格控制功率的使用。而功率的使理(RRM,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
RRM的目的: 保证CN所请求的QoS 增强系统的覆盖 提高系统的容量 为了保证CN所请求的QoS,需要将QoS映射成接入层的一些特性, 从而利用接入层的资源为本条连接服务-----信道配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CDMA无线资源管理1、无线资源管理概述无线资源管理(RRM)就是对移动通信系统的空中接口资源的规划和调度。

之所以要研究无线资源管理,就是希望在有限的无线资源的情况下,在保证一定的规划覆盖和服务质量(QoS)要求的情况下,接入尽可能多的用户。

如果没有良好的无线资源管理技术,即使再好的无线传输技术也无法发挥出它的优势,极端的情况甚至会导致系统无法正常运转。

无线资源管理涉及到一系列与无线资源的分配有关的研究课题,如接入控制、信道分配、功率控制、切换、负载控制以及分组信息的调度等。

无线网络是一个动态网络,随时都有用户发出呼叫、终止呼叫,并在网络内部移动。

因而,现代的无线资源管理技术应该是实时的并能充分利用网络内部的有效资源,或叫资源最佳分配(optimization)。

无线资源分配算法应当使满足服务质量的用户数目最大化。

1.1WCDMA系统的无线资源要素WCDMA系统的无线资源要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码字(包括信道化码和扰码)、功率(包括用户设备UE和Node B的发射、接收功率)、时隙(资源管理的最小时间单位)、频率(包括载频和频段)等。

在WCDMA系统中,无线资源管理所具有的功能都是以无线资源的分配和调整为基础来展开的。

1.2WCDMA系统中无线资源管理的主要功能功率控制接入控制切换控制负载控制分组调度码资源分配1.3WCDMA系统中的QoS管理QoS是业务性能的综合效果,它决定用户对业务的满意程度。

它通过用于所有业务的性能因素的组合来表示,如业务的适用性、可获得性、可保持性、完整性及每个业务特定的其它因素。

在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中,将QoS分为四个不同的级别:会话级、流级、交互级、背景级WCDMA中的业务主要分为实时业务(Real time traffic)与非实时业务(Non real time traffic),WCDMA系统具体针对两者的QoS 管理也有很大不同。

2、无线网络容量管理在CDMA蜂窝系统中,容量性能分析有助于我们深入认识影响CDMA系统小区容量的诸多因素,并为设计优化的接入控制算法提供参考,以提高无线资源利用率。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交互式与后台业务采用非实时分组交换方式传送,它们总是对系统分配给实时连接业务之后的剩余容量加以利用,因此,此处的容量性能分析针对实时连接业务。

在上行链路与下行链路中,由于发射与接收对象不同,相应的数学模型有其自身特点,需要分别进行容量性能分析。

但对于系统中业已存在的用户而言,其QoS要求能否得到满足均可用能干比(Eb/Io)是否大于或等于某一特定门限来衡量。

2.1容量的几种主要定义系统中最大能同时接入的用户数。

这个定义主要用在接入控制算法中。

系统中平均同时能接入的用户数(Erlang)。

这个定义主要用在小区规划和优化中。

系统中平均能负载的流量(kbps)。

这个定义主要用在小区规划和优化中。

不管我们采用哪种定义方法,系统的容量都是在一定阻塞率与掉话率的限制下计算的。

2.2CDMA系统的容量单小区情况:容量N与W/R成正比而与Eb/No成反比,在单小区情况下,不存在临近小区的干扰,所以这个容量被看作是传统CDMA系统中的最大容量,这种容量被称为极值容量。

多小区情况:在多小区情况下,我们引入了复用因子,类似于单小区情况下的推导,我们可以得到多小区情况下的极值容量。

2.3容量与覆盖容量不仅影响系统质量,而且会影响系统覆盖。

在小区制的CDMA系统中,干扰限制了小区的覆盖范围。

对于一个给定的传输功率的上限,小区的覆盖范围与小区中的用户数目成反比。

2.4接入控制与系统容量在上行接入控制中,我们设定一个最大允许的干扰值Ith。

由于CDMA系统是一个干扰受限的系统,所以Ith取值越大,我们得到的系统容量就越大。

但是如果Ith太高了,系统可能会变得不稳定,并且处于小区边缘的用户将由于传输功率的减少而不能维持连接的质量。

2.5如何增加系统容量?WCDMA系统的容量是受干扰限制的,主要是多址干扰,如果采用有效的技术,将多址干扰降到最低程度,就可以极大地提高系统的容量。

除了多址干扰的影响外,对具有多种速率业务的WCDMA系统来说,容量还要受到高比特率和高质量业务的限制。

若话音业务的速率为9.6kbit/s,如一个用户使用了384kbit/s的视频业务,则相当于有384/9.6=40个话音业务在使用,因此影响了整个系统的容量。

再假如,一个正常话音业务的误比特率BER≤10e-3,而某个E-mail的业务要求BER≤10e-9,在发送时就需要提高信扰比(Eb/No)。

这样随着发射功率的增加,对其他用户的干扰也就会有所增加,从而降低了系统的容量。

另外,就系统来说,每个用户发射功率的大小,对系统的整体容量也是有重要影响的,因此应使发射功率能按照一定的原则进行优化。

具体措施包括:提高W/R减少Eb/No的要求扩频功率控制编码与交织接收与发送分集减轻相邻小区间的干扰减少同一小区中不同用户间的干扰功率控制(Power control)多用户检测(MUD)联合发送(JT)智能天线(Smart Antenna)3、功率控制算法3.1功控的原因远近效应:离基站近的移动台的信号强,离基站远的移动台的信号弱,产生以强压弱的现象;角效应:下行链路中,当移动台位于相邻小区的交界处时,收到所属基站的有用信号的功率降低,同时还会受到相邻小区基站的较强干扰;阴影效应:电波传播中由于大型建筑物的阻挡,形成“阴影”效应产生慢衰落;3.2功控准则功率平衡原则:接收端收到的有用信号功率相等;信噪比平衡准则:接收到的信号的干扰比SIR相等;SIR平衡是指接各个移动台收到的信号干扰比相等;上行链路,SIR平衡时指基站接收到的各个移动台的信干比相等;下行链路,SIR平衡是指各个移动台接收到的基站的信号干扰比SIR相等;单小区蜂窝系统的上行链路,功率平衡准则等效与SIR平衡准则;但是在下行链路,功率平衡准则和SIR平衡有不同的含义;混合准则3.3功控方法链路角度反向功控:反向功控是指上行链路的功率控制;前向功控;前向功控是指下行链路的功率控制;实现方法集中式功控:集中式功控是指在基站进行功控;分布式功控:分布式功控是指在移动台进行功控;功控环路开环功控:调整移动台的初始接入信道发射功率;补偿路径衰落中大的突变衰落,为快速功率控制设定目标值,使得通信链路的质量满足需要;闭环功控:由基站通过前向下行链路将基站功控命令传送给各个移动台,移动台根据命令在开环所选择发射功率的基础上,上升或是下降一个固定量,以保持基站接收SIR相等;3.4WCDMA中的功控技术WCDMA中反向功率控制方法(1)上行闭环功控同时控制一个专用物理控制信道DPCCH和与其相关的若干个专用物理数据信道DPDCHS的功率;(2)调整DPCCH与DPDCHS使它们之间的功率不变,而DPCCH与DPDCHS的相对功率偏差是由网络在高层信号中通知移动台;(3)上行闭环功控调节移动台发送功率,使得基站接收到的上行SIRi保持在个定的目标SIR0上,外环功控在每小区中独立调节;(4)移动台在Rake接收合并后,估计上行DPCCH功率,同时还要估计当前频段内的干扰强度,从而给出相应的SIR;(5)小区每隔一时隙传送功控TPC,当SIRi<SIR0 TPC=1;当SIRi>SIR0 TPC=0;(6)移动台接收到TPC指令后,调节上行DPCH功率变化步长,如果TPC=1,则增加,反之就减小;WCDMA中前向功率控制(1)同时控制一个专用物理控制信道DPCCH和与其相关的若干个专用物理数据信道DPDCHS的功率,调整幅度一致,使两者功率之差不变。

(2)下行闭环功率控制调节网络功率,以达到接收信号的SIRi在给定的目标SIR0上(3)移动台估计Rake接收机多径合并后的DPDCH功率,同时移动台还要估计接收干扰,得到信干比SIRi(4)移动台每隔一时隙传送功控TPC指令,并送至上行的DPCCH中的TPC区域传送给小区。

基站收到TPC指令后,调节下行DPCCH信道功率变化量:当TPC=1则增加;当TPC=0则减小;(5)比较器中,若SIRi<SIR0时TPC=1;若SIRi>SIR0时TPC=0;WCDMA快速功率控制功率控制频率 1.5kHz功率控制步长:0.5dB,1dB,2dB功率控制范围:UE:-44dBm~21dBmBS最大发射功率:20wWCDMA中快速功率控制影响:降低接收机对Eb/No的要求;在发射机中引入干扰峰值;避免上行链路中的远近效应问题;3.5非理想功率控制的影响:由于功控命令没有进行纠错编码,因此差错率较高,可以达到5%。

但是因为功率是连续的调整的,所以差错是可以容忍的。

闭环功控导致的功率控制标准偏差的典型值是1.1~1.5dB。

随着功控误差的增加,系统容量的性能将下降。

WCDMA系统降低了非理想功率控制的影响,这是因为它可以采用较好的分集,使得SIR的残留偏差较小。

4、接入控制策略接入控制是建立在容量性能分析基础之上的。

WCDMA系统是一个自干扰系统,它的系统容量不是一个相对固定的值,而具有较大的弹性。

服务质量与同时接入的用户数量之间存在着平衡与折中的关系。

如果允许空中接口负荷过度增长,那么小区的覆盖面积就会减少到规划的数值以下,而且已有连接的服务质量也无法得到保证。

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接入控制算法,使得小区容量处于饱和状态时,不再接入新连接请求,以保证已有用户的QoS要求;小区容量未达到饱和状态时,在保证已有用户QoS要求的同时,尽可能多地接入新连接请求,以充分利用无线资源。

所以合理有效的接入控制算法对WCDMA系统的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4.1接入控制过程接入控制主要应用在新的呼叫发起时,在呼叫(新接入呼叫和切换呼叫)时要测量系统小区当前的负荷情况,并对呼叫进行预测和估计,判断是否能接入呼叫,这就是接入控制过程。

对呼叫进行预测时,必须考虑呼叫业务的QoS要求,即通信速率、通信质量(信噪比或误码率)和时延要求,接近某个门限的时候就要拒绝。

接入控制的关键是在混合业务环境中精确预测呼叫业务对资源的要求,需要分别进行上行、下行的预测和判断。

4.2接入控制算法接入控制算法的性能指标:呼叫阻塞概率、通信中断概率、加权通信中断概率、方案实施中的信令业务负荷、信道利用率等接入控制同样可分为上行链路与下行链路两种情况。

目前上行链路的接入控制算法主要有:基于干扰水平的接入控制算法,基站根据新请求是否会导致总干扰功率高于某一特定门限来决定接入与否。

基于吞吐量的接入控制算法,基站估计接入后负荷因子的变化来决定是否接入新请求。

基于信干比(SIR )的接入控制算法,基站计算接入新请求后,所有用户的SIR 是否满足其QoS 要求来进行接入的判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