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十一章 建筑施工测量.ppt

合集下载

【测量学课件】第11章 施工测量

【测量学课件】第11章  施工测量
(1). 用经纬仪定线; (2). 用水准仪测高差; (3). 按精密丈量的方法先量出整尺段的距离D0 ,并进行尺长 改正、温度改正和高差改正;
中南大学测绘与国土信息工程系
6
2020年5月13日星期三
(4). 求余长q,即D - D0 =q。然后计算余长段应测设的 距离 q′=q-Δld -Δlt -Δlh
一、施工测量的目的和主要任务
◆工程建设的三大阶段 (1)勘测设计阶段——测图、用图 (2)施工阶段——测设、施工放样、竣工测量 (3)运营管理阶段——变形监测
目的:是按照设计和施工的要求将设计的建筑物、构筑物的平面 位置和高程在地面上标定出来,作为施工的依据,并在施工过程 中进行一系列的测量工作,以衔接和指导各工序之间的施工。
第11章 工程建设中的施工测量
11.1 施工测量概述 11.2 测设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重点、难点) 11.3 施工控制网 (重点、难点) 11.4 建筑施工测量 11.5 线路测量 (略讲) 11.6 竣工测量与竣工图的编绘
中南大学测绘与国土信息工程系
1
2020年5月13日星期三
11.1 施工测量概述
C″ C′
2020年5月13日星期三
2.精确方法放样角(多测回修正法)
◆用“正倒镜分中法”测2设.精确方法放角样角(得C1点); ◆多测回观测BAC,取平均得1 ; ◆计算改正值C1C,修正得精确位置C。
例:已知AC1=85.00米,设计值=36°,设测量的 1=35°59′42″,计算修正值C1C 。
中南大学测绘与国土信息工程系
12
2020年5月13日星期三
• 同样,对于多个测站的情况,也可以采用类似分析和解
决方法。如图所示,A为已知高程HA的水准点,C为待测 设高程为HC的点位,由于HC=HA-a-b1+b2+c,则在C点应 有的标尺读数c= HC-(HA-a-b1+b2)。

工程测量第11章建筑施工测量ppt课件

工程测量第11章建筑施工测量ppt课件
如下图,设知P点的施工坐标为(AP ,BP),坐标转换 可按下式计算:
M
A
C
O
BN
D
x
yP
α
A
BP
xPyP P xyo 'o ' A AP Pcso ins B BP Pscions
y′O O′
AP xP
x′O
B
y
12
O
3、建筑方格网测设
Ⅰ、Ⅱ、Ⅲ点为丈量控制点,A、O、B为主轴线的主 点。首先将A、O、B三点的施工坐标换算成丈量坐标,再 根据它们的坐标反算出测设数据D1、D2、D3和β1、β2、 β3,然后按极坐标法分别测设出A、O、B三个主点的概略 位置。并用混凝土桩把主点固定下来。混凝土桩顶部常预 置一块10cm~10cm的铁板,供调整点位运用。
N
P
E
6200
建筑平面图
D C
B
A M 3700 4100
1
2
3
9000 4
20
6200
9000
Q
5
2600
2.现场踏勘——目的是为了解现场的地物、地貌和 原有丈量控制点的分布情况,并调查与施工丈量有关的问 题。
3.平整和清理施工现场——以便进展测设任务。 4.拟定测设方案和绘制测设草图——对各设计图纸 的有关尺寸及测设数据应仔细核对,以免出现过失。
7
施工坐标系要求: (1) 施工坐标系的A轴和B轴,应与厂区主要建筑物或主 要道路、管线方向平行。 (2) 坐标原点设在总平面图的西南角,使一切建筑物和 构筑物的设计坐标均为正值。 (3) 施工坐标系与国家丈量坐标系之间的关系,可用施 工坐标系原点O′的丈量系坐标xo′、yo′及O′A轴的坐 标方位角α来确定。

教学课件 建筑工程测量--史兆琼

教学课件 建筑工程测量--史兆琼
建筑工程测量
第一章 绪论
目录
1.1 建筑工程测量的任务及作用 1.2 地球的形状及大小 1.3 地面点位的确定 1.4 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的限度 1.5 测量工作概述 1.6 测量常用的计量单位与换算
第一章 绪论
1.1 建筑工程测量的任务及作用
测量学是研究地球的 形状和大小以及确定地球 表面(包括空中、地面和 海底)点位关系的一门科 学。
程,以 H' 表示。
第一章 绪论
1.3 地面点位的确定
1.3.2 高程 (3)高差 地面上两点的高程之差称为 高差,用h表示,高差有方向和正 负。A、B两点的高差为:
hAB H B H A H B H A
第一章 绪论
1.3 地面点位的确定 1.3.2 高程
当hAB为正时,B点高于A点;当 hAB为负时,B点低于A点。BA两点的 高差为:hBA H A H B H A H B
由此可见,hAB hBA ,并且与 高程的起算面无关。它既是地面上 两点绝对高程之差,又是相对高程 之差。
第一章 绪论
1.4 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的限度
在普通測量中,当測区范围较小 时,常以水平面代替水准面,这样可 使绘图和计算工作大为简化。那么, 究竟在多大的范围内才容许用水平面 代替水准面呢?下面就其对距离和高 程的影响进行分析。
第一章 绪论
1.3 地面点位的确定 1.3.1 坐标
(2)高斯平面直角坐标 在实际测量工作中,
通常采用高斯横圆柱投影 的方法来建立平面直角坐 标系统。高斯提出的横圆 柱投影是一种正形投影。 其投影的方法是:设想把 一个平面卷成一个横圆柱, 套在圆球外面,使横圆柱 的轴心通过圆球的中心, 并使横圆柱与球面上的一 根中央子午线NoS相切(如 图1—4),

建筑工程测量(第十一章)-工业与民用建筑中的施工测量

建筑工程测量(第十一章)-工业与民用建筑中的施工测量
允许误差:柱高5m以下时±5mm, 5m以上时 ±8mm。
③柱的垂直度容许偏差为株高的1/1 000, 且不超过20mm。
2、安装前的准备工作:
①基础杯口顶面弹线和 柱身弹线。
②柱长检查及杯口底面 找平,
柱中心定位线 标高线
H2
L
H1
3、柱子安装时的测量工作
①柱起吊就位: 柱中心线与杯口 定位中心线对齐。
悬挂垂球
2、激光导向法
激光铅垂仪投测中心,每25 cm— 30cm滑浇灌一次混凝土,每次滑 模前后各投测一次。
(适用100m以上烟囱)
接收靶
四、筒体高程测量
用水准仪在烟囱外壁测设 +500cm标志点,弹线一周,
据此用钢尺向上量取。
+500
···········································的测设
1、设计并推算主轴点
矩形控制网 距离指标桩
坐标,确定 距离指标桩; Q° °
D
°
°
°R
2、计算逐点测设数据; °A O° B
B
3、绘制草图; 4、按设计要求测设 。
P° ° °C ° °S

方法步骤:
①测设 主长轴线AOB;
矩形控制网 距离指标桩
激光铅垂仪 返回
金属网架:由预制钢管构件在现场模台上拼装 焊接而成。
施工方法:现场地面模台上拼接,整体吊升,
立柱
空中旋转就位。 提升杆
如:某金属网架屋顶有 914个不同规格钢球和 9230根16Mn管焊接而 成。上下弦高6m ,平面 直径124.6m 重600多 吨,由36根高26m的砼 柱支撑。
1)推算控制桩P、Q、R、S点

《建筑工程测量》课件 《建筑工程测量》课件 项目十一 工业建筑施工测量

《建筑工程测量》课件 《建筑工程测量》课件 项目十一  工业建筑施工测量

坑底修整后,还要在坑底测设垫 层控制桩,使垫层控制桩桩顶高程 与垫层顶面设计高程一致。深基坑 采用高程上下传递法将高程传递到 坑底临时水准点上,然后根据临时 水准点测设基坑高程和垫层高程。
图11-4 坑基标高测设
项目十一 工业建筑施工测量
步骤3 立模定位
使(用1规)如范图说11明-5所示,基础垫层打好后,根据基坑周边定位小木桩,
x (4 4 0 + 4 )= 4 4 4my (2 6 8 - 4 )= 2 6 4m 同理可推算厂房其余各控制点R,P,Q点的坐标。
项目十一 工业建筑施工测量
步骤2 厂房控制网的测设
使(用1)规首范先说将经明纬仪架设在F点,然后从F点起沿FE方向量取36 m,定出a
点;沿FG方向量取29 m,定出b点。 (2)在a与b上安置经纬仪,分别瞄准E与F点,顺时针方向测设90˚,得
项目十一 工业建筑施工测量
使用规范说明
1—建筑方格网;2—厂房矩形控制网;3—距离指标桩;4—厂房轴线 图11-1 矩形控制网
项目十一 工业建筑施工测量
(二)大型工业厂房控制网的测设
使对用于规大范型或说设明备基础复杂的厂房,可先测设相互垂直的AC和BD两条主
轴线,然后通过两条主轴线来测设矩形控制网的P,Q,R,S四个角点,即 布设“田”字控制网,如图11-2所示。
项目十一 工业建筑施工测量
1—厂房控制桩;2—厂房矩形控制网;3—柱列轴线控制桩; 4—距离指标桩;5—定位小木桩;6—桩基础
图11-3 厂房柱列轴线
项目十一 工业建筑施工测量
步骤2 基坑标高测设
使如用图规11范-4所说示明,当基坑将要挖到底时,应在坑的四周壁上测设上层面距
坑底为30~50 cm的水平控制桩,作为检查坑底标高和垫层标高的依据。 其测设方法与民用建筑完全相同。

第十一章施工测量

第十一章施工测量

第十一章施工测量第一节 概 述施工测量(放样):研究将设计图纸中的各项元素按照规定的精度准确测设于实地作为施工的依据。

将在地势图或平面图上的构造物的设计位置和形状按规定的精度在实地上标定出来的工作,方便施工。

施工测量内容:确定操纵点位置、复原公路中线测量、测设施工操纵桩、复测与加密水准点、路基边坡桩放样、路面放样、构造物放样。

施工测量的任务:1.复测、加密水准点。

2.复原公路中线的位置。

3.测设施工操纵桩。

4.路基边坡桩和路面施工的放样。

5.公路桥涵放样。

6.隧道放样。

施工测量原则同一样测量原则:先整体后局部,先操纵后碎步。

测设建筑物:将建筑物的特点点在相应的地面上标定出来的工作。

施工测量的全然任务:点位的测设。

测设点位的差不多工作:1、已知长度的测设。

2、已知角度的测设。

3、已知高程的测设。

4、已知坡度线的测设。

第二节 施工放样的差不多方法施工测量的差不多工作是依照已知点的位置(平面位置和高程),确定未知点的位置,实质上是确定点间的相对位置或者确定点的绝对位置。

一、已知距离的放样在地面上测设已知长度的直线,有距离与方向,确定另外一点。

1、钢尺量距放样如图所示:已知图纸上直线AB ,水平距离D ,地面上A 点位,要求在地面上测设B 点位。

对水平距离D 进行尺长、倾斜与温度改正,运算出在地面上直线长度D1: 201()2l h D D D D t t l D α∆=---+ 2、测距仪测距放样观测所得水平距离与设计所需的水平距离相等(或差值在承诺范畴内),可定出最终点的位置。

二、已知水平角的放样水平角放样是依照一个已知方向AB 和角顶点A 的位置,按设计给定的水平角值把另一个方向AC 在实地上标定出来的工作。

在地面上测设已知水平角时,已知角度的一个方向AB ,A 点位置,依照已知水平角β,将另一个方向AC 在地面上定出。

1、正倒镜分中法 盘左与盘右法在A 点安置经纬仪,盘左瞄准B 点,归零,拨水平角β 得C1点,盘右瞄准B 点,归零,拨水平角β 得C2点,平分C1C2得C 点。

工程测量课件-建筑施工测量

工程测量课件-建筑施工测量

5建筑物变形监测-2建筑物沉降监测-2沉降观测点设置
2) 沉降观测点的设置
5建筑物变形监测-2建筑物沉降监测-3沉降观测
3) 高程观测
• 水准网的布设 • 水准测量精度等级的选择 • 沉降观测周期和观测时间
观测基本要求:
• 固定水准基点、工作基点; • 固定测量路线和方法; • 固定观测人员; • 固定测量仪器; • 固定监测环境条件。
工程测量
建筑施工测量
本章内容
建筑基线
建筑方格网
②建筑施工 控制测量
①建筑施工 测量概述
③民用建筑 施工测量
建筑施工测 量
④工业厂房 施工测量
⑤建筑物变 形监测
⑥建筑竣工 测量
1施工测量概述
1.建筑施工测量概述
施工测量的目的是将图纸设计的建筑物、构 筑物的平面位置和高程,按照设计要求,以一定 的精度测设到实地上,作为施工的依据,并在施 工过程中进行一系列的测量工作。
调整方法: A’O’B’点沿铅垂方向 移动一个改正距离:
180
ur
2
a
2
b
2
ab ab
u
2
a
r
2
b
ab 1 (180 ) 2(a b)
主点的概略定位 主点位置调整
2建筑施工控制测量-2建筑方格网-极坐标法
调整后,再出测量出∠A’O’B’的角值,并与180度比较, 若小于限差,则可测设另一主轴线COD。
注意使杯内底部标高低于其设计标高2~5cm(因为模板的大小可能有误差)
4工业厂房施工测量-3柱基施工测量
4工业厂房施工测量-4构件安装测量
4.4 工业厂房构件安装测量
装配式单层工业厂房主要由柱、吊车梁、屋架、天窗和屋面 板等主要构件组成。

《建筑施工测量 》课件

《建筑施工测量 》课件

1
线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探讨建筑施工测量中使用的线测量方法
2

介绍角度测量和校正的原理和技巧
3
距离
讲解测量距离的不同方法和工具
建筑施工测量
本课件介绍建筑施工测量的重要性、基础知识、施工图纸与测量的关系以及 测量的方法。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建筑测量的奥秘吧!
课程介绍
定义
建筑施工测量的概念和范围
重要性
建筑施工测量在项目成功中的关键作用
课程目标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员掌握建筑施工测量的基本原理和实践技巧
建筑测量基础知识
测量基本概念
介绍测量中的基本概念和 术语
测量仪器和设备
探索常用的测量仪器和设备
测量单位和坐标 系统
讨论建筑测量中使用的单 位和坐标系统
施工图纸和测量的关系
施工图纸的基本 要素
解析施工图纸中的基本要 素和符号
施工图纸的种类 和使用
介绍不同类型的施工图纸 及其用途
测量与施工图纸 的对接
说明测量与施工图纸之间 的关系和重要性
建筑施工测量的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2.2 施工控制网的形式
施工控制网分为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 两种。前者采用三角网、导线网、建筑基 线或建筑方格网等;后者则采用水准网。
选择平面控制网的形式,应根据建筑总平面图、
建筑场地的大小和地形、施工方案等因素进行综 合考虑。对于地形起伏较大的山区或丘陵地区, 常用三角测量或边角测量方法建网(图11.1上“Ⅲ” 部分);对于地形平坦但通视比较困难的地区,如 扩建或改建的施工场地;或建筑物的布置不很规 则时,则可采用导线网(图11.1上“Ⅱ”部分);对 于地面平坦而简单的小型建筑场地,常布置一条 建筑基线(图11.2),组成简单的图形作为施工放样 的依据;而对于地势平坦,建筑物众多且布置比 较规则和密集的工业场地,一般采用建筑方格网 (图11.1上“I”部分)。总之,施工控制网的形式应 与设计总平面团的布局相一致。
第十一章 建筑施工测量
11.1 概 述
各种工程建设,都要经过规划设计、建 筑施工、经营管理等几个阶段,每一阶 段都要进行有关的测量工作。建筑工程 在施工阶段所进行的测量工作称为建筑 施工测量(以下简称施工测量),也称为建 筑施工放样或测设。它是建筑设计和建 筑施工之间的桥梁,是贯穿整个建筑施 工过程的一道重要工序。
采用三角网作为施工控制网时,常布设成两 级。一级为基本网,以控制整个场地为主, 可按《城市测量规范》的一级或二级小三角 测量的技术要求建立。另一级是放样网,它 直接控制建筑物的轴线及细部位置。它是在 基本网的基础上用交会法或其它方法加密的。 当厂区面积较小时,可采用二级小三角网一 次布设。
采用导线网作为施工控制网时,也常布设成 两级,一级为首级控制,多布设成环状,可 按城市一级或二级导线的要求建立。另一级 为加密导线,用以测量局部建筑物,可按城 市二级或三级导线的技术要求建立。以下着 重介绍建筑基线和建筑方格网的布设方法。
3.建筑物细部测设精度
它是指建筑物各部分相对于主要轴线 的测设精度。这种精度的高低取决于建 筑物的材料,用途和施工方法等。例如, 高层建筑和工业建筑的测设精度高。总 之,测设的精度应根据工程性质和设计 要求来确定,精度要求过高,将导致人 力、物力及时间的浪费;过低则会影响 施工质量,甚至造成工程事故。
11.2 施工控制测量
11.2.1 施工控制网的特点
与勘测设计阶段的测图控Βιβλιοθήκη 网相比,施工 控制网具有以下特点:
(1)控制点的密度大,精度要求较高,使用 频繁、受施工干扰多。这就要求控制点的 位置应分布恰当和稳定,使用方便,并能 保证在施工期间桩点不被破坏。因此,控 制点的选择、测定及桩点的保护等项工作, 应与施工方案、现场布置统一考虑确定。
11.2.3 建筑基线
1.建筑基线(建筑轴线)的布设
如图11.2,建筑基线是建筑场地的施工控制 基准线。即在场地中央测设一条长轴线和若 干条与其垂直的短轴线,在轴线上布设所需 要的点位。由于各轴线之间不一定组成闭合 图形,所以是一种不甚严密的施工控制。它 适用于总图布置比较简单的小型建筑场地。
11.1.3 施工测量的组织原则
为了保证各种建(构)筑物、管线等之间相对 位置能满足设计要求,以及便于分期分批地 进行测设,施工测量也必须遵循“从整体到 局部,先控制后细部”的原则。即首先在施 工场地上,以原勘测设计阶段所建立的测图 控制网为基础,建立统一的控制网,然后根 据施工控制网来测设建(构)筑物的轴线,在 根据轴线测设建筑物各个细部。施工控制网 不单是施工放样的根据,同时也是变形观测、 竣工测量以及将来建筑物扩、改建的依据。
(2)在施工控制测量中,局部控制网的精 度要求往往比整体控制网的精度高。如 有些重要厂房的矩形控制网,精度常高 于整个工业场地的建筑方格网及其他形 式的控制网。在一些重要设备安装时, 也往往要建立高精度的专门施工控制网。 因此,大范围的控制网只是给局部控制 网传递一个起始点的坐标和起始方位角, 而局部控制网则布置成自由网的形式。
11.1.2 施工测量的精度
1.施工控制网精度 施工控制网的精度取决于工程建设的性质,
建筑物的定位精度等。它一般高于测图控制 网的精度。具体要求可参照有关规范规定。 2.建筑物轴线测设精度 这种精度是指所测设的建筑物与控制网, 建筑红线或周围原有建筑物之间相对位置的 精度,它取决于测量精度和比例尺的大小, 除自动化和连续化生产车间外,一般要求较 低。
建筑基线的布设,是根据建筑物的分类、场 地地形等因素确定的。常用的形式有“一” 字型、“L”型、“十”字型和“T”型(图 11.2)。
建筑基线的布置要求是:
(1)主轴线应尽量位于厂区中心,中央 通道的边沿上,其方向应与主要建筑物 轴线平行,主轴线的定位点(即主轴点)应 不少于三个,以便检查点位有无变动。
11.1.1 施工测量的主要内容
施工测量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中,其内 容主要包括:
(1)施工前建立施工控制网。 (2)建(构)筑物的测设(放样)工作。在施
工期间,将图纸上的建(构)筑物、管线等 的平面位置和高程,按照设计和施工要 求测设到相应的地面上或不同的施工部 位,设置明显的标志,作为施工的依据。 这是施工测量的基本任务。
(3)检查、验收工作。每道施工工序完成 后,都要经过测量,检查工程各部位的 实际位置和高程是否符合要求。根据实 测验收的记录编绘资料和竣工图,作为 验收鉴定工程质量和工程交付使用后运 营管理、维修、扩建的依据。
(4)变形观测工作。随着施工的进展, 测定建(构)筑物在平面和高程方面产生的 位移和沉降,收集整理各种变形资料, 作为鉴定工程质量和验证工程设计、施 工是否合理的依据。
(2)基线点位应选在通视良好和不易破 坏的地方。为了能长期保存,要埋设永 久性的混凝土桩。
2.建筑基线的测设方法
(1)施工坐标系与测图坐标系的换算。为了便 于建筑物的设计和施工放样,在设计总平面 图上,建(构)筑物的平面位置常采用施工坐 标系(又称建筑坐标系)的坐标来表示。施工 坐标系的坐标轴通常与建筑物主轴线方向一 致。坐标原点设置于总平面图的西南角上, 纵轴记为A轴,横轴记为B轴,用A、B坐标 标定各建筑物的位置。如P点的设计施工坐 标为(100.000,135.000)即A=100.00,B =135.000,表示沿A轴100m,沿B轴135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