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点并校课件
撤点并校课件
❖ 管理水平很好,也不能替代孩子与父母的亲子关系 。孩子从小学到高中度过12年的寄宿生活,对他们 的心理发展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这个问题似乎学 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并没有长远的考虑。有专家建议 应该给集中办学后的学校配备校车,接送孩子上学 。确有部分学校这样做了,租用社会车辆接送孩子 ,车辆安全性、司机资质没有保障。营运者为降低 成本常常严重超载。也有家长们合租农用车接送孩 子,挤满了孩子的敞篷农用车,颠簸在崎岖的山路 上,谁又为他们的安全负责呢?在发达国家我们常 能在街上看到黄色的校车,车里座位高低、安全设 施等都是专门为孩子设计的,对驾驶校车的司机有 更为严格的资质要求。撤并村校还会带来更为深层 的乡村文化断裂和乡土认同的迷失。在中国传统的 乡村文化中,学校是文化传播的中心,具有至高无 上的地位,教师是乡村的知识分子,学校和乡村不 可分割,乡村会因为有学校变得更加完整,村民也 会因为自己的学校而感到自豪。学校和村民、和乡 村文化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文化群落。在撤点并校过 程中,关于撤哪个村的学校,把学校并到哪里,邻 近几个村常常为此发生冲突甚至械斗,说明村民对 学校有深厚的感情。撤点并校对村民来说也很无奈 ,学生确实太少了。昔日引以为豪的学校成为村民 的内心之痛。
“撤点并校”政策的实施现状及问
题
(一)对学生的影响:“撤点并校”政策实施后,学校布局有了相当大的改变,这导致部分
学校的服务半径相对过大,农村学生往返学的住宿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这让较为偏远的农村学生迫 于无奈选择中断学业,辍学率不降反升。
镇学校。从1997年到2010
年的14年间,全国减少小学
371470所,其中农村小学
减少302099所,占全国小
学总减少量的81.3%。
为什么会有撤点并校
❖ 2001年起,中国为 了优化农村教育资源 配置,全面提高中小 学教育投资效益和教 育质量,促进农村基 础教育事业健康可持 续发展,对农村教育 资源进行整合;摒弃"村 村办学"的方式,对临 近的学校进行资源合
“后撤点并校”时代农村小规模学校发展现状及对策
“后撤点并校”时代农村小规模学校发展现状及对策在这个被称为“后撤点并校”的时代,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发展成为相关学者呼吁关注的焦点。
本次调研通过对河南省商城县X乡的两所教学点和两所完小以及邻乡一所教学点校长的访谈,发现当地农村撤点并校中出现教学点管理松弛、优质师资分配不均、亟须建立寄宿制小学等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标签:“后撤点并校”;小规模学校;管理一、调研背景随着我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逐年增加,农村人口出生率持续降低,农村学龄人口不断下降,各地对农村义务教育学校进行的布局调整开始考虑撤并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撤点并校已经进入了政策反思以及严格规范阶段,即“后撤点并校”时代。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认为近十年来农村教育的变局产生了三类特别值得关注的学校就是城镇地区的大班额和大规模学校、农村寄宿制学校以及村小、教学点,或称为小规模学校[1]。
在“后撤点并校”时代,政策反思、实地调研以及国际经验比较使得不少学者将目光转向对农村小规模学校发展的关注上。
杜屏、赵汝英(2010)通过对美国农村小规模学校政策变化的分析指出小规模学校对学生尤其是弱势群体在学业成绩、课外活动的参与程度与质量上的优势,因而提出因地制宜,以法律形式保障小规模学校的发展并加强对小规模学校的研究[2]。
安晓旭(2014)通过对美国乡村学校合并运动的研究,指出在规模效益弊端显露的时候,小规模教育的优势凸显,可以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教育环境,降低辍学率,因此提出应支持必须保留的小规模教学点改善办学条件,做到虽“小”却“精”[3]。
学者周洪新(2013)在其博士论文中通过对山东省N县农村中小学的调研和分析提出开展农村“小微学校振兴行动”,也就是指对于学生数量少、学校規模小的教育场所,主要包括村落小学和偏远地区教学点,从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和创新管理模式等方面解决好小微学校的生存发展问题[4]。
杨兰、张业强(2014)通过对2009~2011年三年间贵州省小学撤并的调研,指出了小规模学校资源紧缩并且其价值被大规模学校的价值预期所掩盖的发展困境[5]。
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政策产生的背景
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政策产生的背景简介:撤点并校,特指中国为了优化农村教育资源配置,对农村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对临近的学校进行资源合并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2001年起,中国为了优化农村教育资源配置,全面提高中小学教育投资效益和教育质量,促进农村基础教育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对农村教育资源进行整合;摒弃“村村办学”的方式,对临近的学校进行资源合并。
但由于部分地区在操作中的不当,也有地区出现学生生活条件下降,甚至辍学的现象。
因此,该政策的实施和操作方法的正确性,受到舆论的争议。
孤儿背井离乡独自求学,父母含辛茹苦将儿女送到城中读书,城镇学校校长惊惧农村学生如潮涌来等等,随着一系列“尴尬”的暴露,推行了11年的“撤点并校”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走进公众视野。
产生背景:一、农村中小学校撤并及相关问题出现的背景(一)原有村村办学的产生及撤并政策的推行农村基础教育是农村各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基础。
据统计,2004 年全国总计有中小学校45.7 万所,中小学在校生17721.2 万人。
其中,县镇中小学校45.7 万所,占总数的10.85%;农村中小学校37.54 万所,占总数的82.14%。
县镇中小学生2253.27 万人,占总数的12.72%;农村中小学生10546.86 万人,占总数的59.52%。
两项合计,农村中小学校占中小学总数的92.99%,农村中小学生占中小学生总数的72.24%。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所发表的《2004 年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的统计也证实,2004 年,农村 6 岁~17 岁人口占全国相应年龄组人口的56%~73%,年龄组越低,农村人口的比例越高。
国家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就是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它的发展程度和质量,直接影响着中国的国民素质与综合国力。
农村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是我国党和政府长期关注的重要问题。
为此,党和政府先后采取了多项政策与措施推进农村中小学教育发展,其中,农村中小学校布局调整就是一项重要教育政策,目的是优化农村基础教育结构,合理配置农村教育资源,以进一步促进农村义务教育改革与发展。
素材
二、“撤点并校”政策在实施中遇到的困境对农村家庭的负影响“撤点并校”政策实施的目的在于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合理规划和调整学校布局。
但是在实际的运作过程中,发生了教育资源投资主体转移。
从公共物品供给的角度看,农村义务教育资源实际上是一种准公共产品,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资源的提供应该是地方政府。
然而,随着农村学校数量的减少,政府对教育资源的投入有所降低,但是农村家庭的负担却是加重的。
主要原因在于撤并后的学校与家的距离太远,大多数农村孩子需要寄宿,这样就多了寄宿费用、生活费、路费等等。
据教育部公布的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11年全国中小学寄宿生为3276.51万人,其中小学阶段的寄宿生数为1038.08万人,比2010年增加了57.11万人,占总数的10.44%。
由于寄宿制而产生的一系列费用增加了农村家庭的教育支付。
这实际上是政府将本应该投入的教育资源转移并分散到各个农村家庭当中。
(二)对农村学生的负影响从公平理论的角度看,与城镇学生相比,农村学生本来对教育资源的享用就存在“起点不公”的现象。
学校布局调整后,学生“上学难”的问题更为突出,因此导致了部分孩子辍学。
在心理健康方面,重新适应环境、远离家人等孤独感、知识结构差异等等,学生需要专职心理教师进行辅导。
寄宿的农村小学生还存在年龄偏小,自理能力不足等问题,多地出现家长陪读的现象。
(三)增大了学校和教师的教管压力农村中小学学校布局调整后,就读学员总数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减少。
但这并未减轻学校和老师的教管压力。
一方面,在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跟不上。
集中于乡镇、县城的农村中小学生需要寄宿,校舍的建设与管理就是学校首先要面临和解决的问题。
虽然国家在一定程度上给予财政拨款,但校舍的扩大面积赶不上寄宿学生增长的速度。
另一方面,寄宿的学生由于年纪小、自我管理能力不强、年龄跨度、学校后勤医疗保障条件落后等原因,使得学校在安全管理和生日常生活保障上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四)教育资源闲置,乡土文化缺失“撤点并校”后,很多刚建成不久的教学点、村完小闲置于乡间,不能合理的移作他用,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
撤点并校讲义
政策变迁
实施效果
问题与现状 反思和建议
CONTENT
PAR义务教 育学校布局。按照小学就 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原则, 合理规划和调整学校布局。 农村小学和教学点要在方 便学生就近入学的前提下 适当合并,在交通不便的 地区仍需保留必要的教学 点,防止因布局调整造成 学生辍学。
• •
教育质量与效率、公平等:单丽卿 王春光 范铭 郝文武 ............
参考文献
• • • • • • • • • [1]单丽卿,王春光. “撤点并校”的政策逻辑[J]. 浙江社会科学,2015,03:84-96+159. [2]杨东平,王帅. 从网点下伸、多种形式办学到撤点并校——徘徊于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农村义务教育政策[J]. 清华大 学教育研究,2013,05:25-34. [3]雷万鹏. 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小规模学校发展[J]. 全球教育展望,2014,02:115-120. [4]董树梅. “后撤点并校时代”农村文化困境突围中农村学校的担当[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4,01:109-112. [5]樊涛,曲铁华. 20世纪美国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策略及对我国的启示[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4,01:89-94. [6]代静亚,龙红霞. “后撤点并校时代”的乡村教育与乡村文化传承[J]. 教学与管理,2014,12:39-42. [7]丁冬,郑风田. 地区差异、晋升锦标与撤点并校——基于1996-2009年全国省级面板数据[J]. 教育发展研究 ,2014,06:80-84. [8]蔡志良,孔令新. 撤点并校运动背景下乡村教育的困境与出路[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4,02:114-119. [9]杨兰,张业强. “后撤点并校”时代小规模学校的复兴[J]. 教育发展研究,2014,06:68-72.
我国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研究
2.提高农村中小学低龄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家 庭方面,家长可以让孩子做自己力所能及的 家务;学校方面,了解和关心低龄学生的 生活,低龄学生与高年级同学混合住宿
四、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对策
• 3. 健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安全教育机制对农村中小学各 个班级尤其是低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教育,有条件的地区 可以为每个并校的学校配置一名具有心理咨询专业技能的 教师;健康教育课;观看安全教育纪录片;监护制度
三、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问题
• 4.部分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困难 过 大的班额影响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优秀 师资补充困难;教师队伍老龄化严重;教师 队伍老龄化严重
三、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问题
• 5.多数农村中小学学生宿舍和食堂管理不善 如宿舍、就餐、饮水、洗漱、卫生、保安 等不能满足学生寄宿的基本要求,因而城 镇里出现了大量的陪读者;食堂管理较为 松懈,没有做到不定期的食堂卫生检查。
2020/1/8
五、日本的撤点并校进程及对策
二、对策 (一)国家通过财政补贴保障撤点并校顺利
进行 (二)基层教委建立专门审议会充分听取民
意 (三)采取弹性化的措施解决撤点并校中的
小规模学校问题 (四)建立完善的校车制度
2020/1/8
六、美国的撤点并校措施及借鉴
一、措施 (一)学校交通制度是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
• 4 .整合教育教学资源,加大资金投入,提高中小学教育教 学质量一是各地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资, 采取多种渠道筹措教育资金,完善合并后学校的基础设施, 扩建新校舍,新宿舍等。对于规模较大的班级,要进行合 理调整。二是提高师资力量,实行全员聘用制,采取优教优 酬,末位淘汰的措施有的地方可以对农村教师岗位实行流动 制,增加部分教学点的师资。
撤校并点后校舍的管理使用现状调查(结题报告)
2 研究方法、背景和目的意义
研究方法
调查法
研究背景
•国家撤校并点 后校舍空废, 给国家造成了 浪费,小学生 去学校的途中 存在着安全隐 患,某些乡村 无小学,文化 氛围不高。
YOUR LOGO
目的和意义
•培养自身关注国 家、社会的意识, 进一步增强社会 责任感。锻炼、 提高自身观察、 分析、解决实际 问题的能力。帮 助有关部门提出 初步可行的建议。
8 参考文献
YOUR LOGO
1.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2.国务院.关于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通知 3.教育部.2004年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状况报告 4. 财政部. 西部地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实施方案
9 指导教师评语
YOUR LOGO
YOUR LOGO
谢谢观赏
YOUR LOGO
小学大桥镇长岭小学(被并到廖平小学), 邹圩镇古莲小学(被并到邹圩镇中心小学 ),中华镇新蒙记小学(被并到中华镇中心 学校)邹圩镇烟回小学(被并到长安小学 ),泮塘小学(被并到蒙田完小)撤点并 校后,这些学校的校舍大都处于荒废状态, 也有的做仓库或租给某些厂做厂房,造成 了极大的土地资源浪费。学校被撤后,原 校学生涌向城镇学校,导致城镇学校变得 拥挤,学生们在上学放学的路上安全也得 不到保障。因此政府应充分组织、协调当 地财政、交通运输等部门,以加开客运班次
3 任务和分工 姓名 欧凡炜、韦志创 周彦秀、韦文婷
卢紫兰、黄春桃
唐远阳、蒙明宇 欧凡炜
负责事项
整理分析材料
填写开题报告、收 发调查问卷、摄影 制作调查问卷、保 管资料 撰写结题报告
展示成果
YOUR LOGO
4 活动时间安排
YOUR LOGO
农村撤点并校研究文献综述
农村撤点并校研究文献综述作者:杨长友西南大学教育学部摘要:20 世纪90年代,我国实施的国家义务教育工程,为农村学校建设投入了巨额资金。
到90 年代中期,我国基本实现了“一村一校”,保证了农村孩子有学上、有书读。
“一村一校”的学校布局满足了孩子不出村就能够接受学校教育的愿望,为我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基础教育发展有了新的课题要面对,为了促进教育的区域均衡发展。
2000 年开始,我国先后颁布多个政策文件,主要采取以“撤点并校+寄宿制学校" 为主的策略,即将规模较小的学校、教学点进行横向合并,并以学校食宿条件的完善和校舍、设备的更新作为配套措施,来推动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具体实施。
我国农村撤点并校政策旨在提升我国农村地区的基础教育质量,促使教育公平的实现。
在这一系列政策推行十多年以来,成绩伴随着问题让农村教育问题重新成为了关注的热点,2012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提出要“坚决制止盲目撤并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在完成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专项规划备案之前,暂停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撤并”,叫停了运行十年有余的本轮农村学校撤点并校工作。
这标志着我国农村学校撤点并校工作进入一个新的时期,也即学者所言的“后撤点并校时代”。
本文以中国知网中文核心期刊近十年的文献研究为主,对农村撤点并校问题研究进行梳理,以期实现对农村撤点并校问题的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撤点并校农村区域均衡发展一、撤点并校政策的提出及其实施现状概述“撤点并校”政策指的是撤掉教学点(一般为四年以下,通常设在偏远村寨)将几个小学校合并成中心学校,其目标在于扩大学校规模,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撤点并校和举办寄宿制学校是中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实施集中资源办学、提升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政策。
2001 年国务院颁布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我国开始了大规模的“撤点并校”改革.将农村一些规模小、学生少、教学质量低的学校撤销,统一合并成乡镇学校或中心学校.,撤点并校运动试图通过裁撤规模小、质量差的乡村学校,集中优质教育资源,以此提高乡村教育质量和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之“理性纠错”
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之“理性纠错”【摘要】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本文从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对此进行探讨。
在将介绍背景信息,引出撤点并校的话题。
正文部分将分析撤点并校的原因和影响,同时探讨政策纠错的必要性,提出纠错措施并展望未来。
最后在将论述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的可行性,强调政策纠错的重要性,以及规划的必要性。
通过本文的分析,能更深入了解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的背景、原因和影响,同时为政策纠错提出合理的建议,有助于推动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理性纠错、背景介绍、原因分析、影响分析、政策纠错的必要性、纠错措施、未来展望、可行性、重要性、合理规划。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是当前我国教育领域的一项重要改革举措。
随着农村人口流出、学生数量下降的趋势,许多农村学校面临着生源不足、师资不足、设施设备不足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教育质量和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教育部提出了将农村中小学进行撤点并校的政策。
撤点并校,即关闭人口较少、学生数量较少的小学,将学生集中到规模较大、条件较好的学校中就读。
这一政策的实施旨在通过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实现教育公平,促进农村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由于农村地区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撤点并校政策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需要进一步分析撤点并校的原因和影响,探讨政策纠错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合理的纠错措施,为农村中小学的可持续发展铺平道路。
2. 正文2.1 撤点并校的原因分析撤点并校是指将农村中小学的教学点进行合并,减少教学点的数量,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资源利用效率。
而导致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农村人口流动导致学生数量减少。
随着农村人口向城市的流动增加,一些农村地区的学生数量逐渐减少,导致原有的教学点学生数量较少,不足以维持学校的正常运转。
教师资源分配不均。
一些农村中小学教师数量过剩,而一些教学点则面临教师紧缺的问题。
处理学校突发事件 ppt课件
ppt课件
20
• (一)成员间的分歧(学生闹矛盾)
• 由于班内学生在家庭状况、社会生活条件等 客观因素的差异,在性格、爱好、兴趣、能力 等主观方面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使他们对一 些事情很难达成一致意见。这种思想、见解上 的不一致,意见或建议的差异,在班级活动中 随时都可能表现出来,这都会导致成员间的分 歧。
• 同学与同学之间,同学与教师之间, 同学与家长之间缺乏必要的心理沟通是 班级突发事件产生的重要原因。
ppt课件
17
• (2)教师和家长教育不当
• ①学校没有把德育摆在应有的位置,往往 重智轻德。
• ②教师教育学生时方法简单、粗暴,缺乏 针对性,一般化的教育多,个别、生动、细 致的教育少,不能吸引学生,造成教育效果 不佳,甚至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 一个班级如果管理跟不上,纪律松散, 打架斗殴的事情就特别容易发生。
ppt课件
25
案例
•
前一段时间我们班上的一个男同学与一
个女同学因为口角发生争执,男同学将女同学
打了,我马上将这两名同学叫到教室外,先让
这两名学生冷静十分钟后,再分别了解两个人
发生纠纷的原因,找来双方的家长协调处理这
起事件,从而控制了事态的进一步发展。
• 突发事件的成因往往非常复杂,难以确定。
导火线可能是学生主动点燃的,可能是学生被 动引发的,可能是教师的疏忽造成的,也可能 完全是外在因素的波及。总之,引起突发事件 的原因是很难确定和预料的。
• (二)出现的突然性
• 突发事件的出现是突然的,事件发生、发 展的速度很快,表现出不可预料和突发的特点。 因此,班主任要随时准备应对突发的事件。
• ③家长教育方法失误,其言行不能以身作 则,没有起到正确的表率和榜样的作用。
农村撤点并校
论农村中小学的撤点并校的不良后果摘要:“撤点并校”,是指90年代末已经存在,2001年正式实行的对我国农村中小学重新布局的一场教育改革,也是我国政府为了优化农村教育资源配置,促进农村义务教育改革发展的一项重要政策。
具体的来说,就是大量撤销农村原有的中小学,使学生集中到小部分城镇学校。
由于在这项政策的实施和操作过程中某些方法的不当,在各方面都出现了严重的问题,阻碍了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
撤点并校,一个推行了多年的教育改革政策,随着一系列教育问题的出现,再一次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关注。
针对这些问题和成因,希望各地政府能科学的认识现实和调整相关政策,继续稳步推进农村基础教育事业科学、有序的发展。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辍学率高、学生食宿、校车、家长负担一、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政策的推行在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后,我国进行了第一次较大规模的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各级地方政府以农村初、高中为重点,撤并了一批规模过小的学校,初步整合了当时的农村教育资源。
随着九年义务教育工作的深入推进,农村义务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日益成为我国各项工作的重点,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问题再次受到高度关注。
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将调整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列为一项重要工作,并指出应“因地制宜调整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
按照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优化教育资原配置的原则,合理规划和调整学校布局。
农村小学和教学点要在方便学生就近入学的前提下适当合并,在交通不便的地区仍需保留必要的教学点,防止因布局调整造成学生辍学。
学校布局调整要与危房改造、规范学制、城镇化发展、移民搬迁等统筹规划。
调整后的校舍等资产要保证用于发展教育事业。
在有需要又有条件的地方,可举办寄宿制学校”。
第二次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
2002年和2003年,国务院和财政部分别下达了《关于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通知》和《中小学布局调整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进一步推动了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
人教A版(新教材)高中数学第二册(必修2)课件1:10.1.2 事件的关系和运算
(2)并事件(和事件)
一般地,事件 A 与事件 B 至少有一个 发生,
定义
这样的一个事件中的样本点或者在事件 A 中, 或者在事件 B 中,我们称这个事件为事件 A
与事件 B 的并事件(或和事件)
含义
A 与 B 至少一个发生
符号表示 图形表示
__A_∪__B__(或 A+B )
(3)交事件(积事件)
(2)设 C=“至少有一个红球”, 则 C={(1,2),(1,3),(1,4),(2,3),(2,4)}, 因为 A∩C={(1,3),(1,4),(2,3),(2,4)}, 所以 A 和 C 不互斥. (3)设 D=“都是红球”,则 D={(1,2)}, 因为 A∪D=Ω,A∩D=∅,所以 A 和 D 为对立事件.
2.从装有两个红球和两个黑球的口袋内任取两个球, 那么互斥而不对立的两个事件是( ) A.“至少有一个黑球”与“都是黑球” B.“至少有一个黑球”与“至少有一个红球” C.“恰有一个黑球”与“恰有两个黑球” D.“至少有一个黑球”与“都是红球” C [A 中的两个事件能同时发生,故不互斥;同样,B 中两个事 件也可同时发生,故不互斥;D 中两个事件是对立的,故选 C.]
【规律方法】 判断事件间关系的方法 (1)要考虑试验的前提条件,无论是包含、相等,还是互斥、 对立,其发生的条件都是一样的. (2)考虑事件间的结果是否有交事件,可考虑利用 Venn 图分 析,对较难判断关系的,也可列出全部结果,再进行分析.
【跟踪训练】 从装有 2 个红球和 2 个白球(球除颜色外其他均相同)的 口袋任取 2 个球,用集合的形式分别写出下列事件,并 判断每对事件的关系: (1)至少有 1 个白球,都是白球; (2)至少有 1 个白球,至少有 1 个红球; (3)至少有 1 个白球,都是红球.
《乡土中国》ppt课件
西洋家庭 (1)团体性 (2)主轴:夫妇 (3)配轴:子女 (1)生儿育女 (2)感情凝合力量 (3)担负合作事务 ⑥ 浮士德式
学习任务二
四、问题探讨
1.费孝通在《乡土中国》里说,中国乡土社会的基层结构是“差序格局”,是
一个“一根根私人联系所构成的网络”,不同于西方社会的格局。请据此解 释下面这个材料中的现象,不超过130字。
③由单系亲属所组成的绵续性的
夫妇是家庭主轴,共同经营生育
家庭功能
事业社群(家族),除生育以外还 事务
赋有政治、经济、宗教等功能
价值体系 主张自我主义
④ 主张个人主义
道德观念
⑤
以“己”为中心,以“人伦”为 差序
人人平等,一视同仁
行为规范 遵循私人(人伦)关系的道德要素 ⑥ 依据宪法,拥有权利,履行义务
学习任务二
四、问题探讨
1.阅读《文字下乡》和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 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 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 文艺运动了。
(节选自鲁迅《<呐喊>自序》) 鲁迅先生所认为的国民之“愚”与提倡文字下乡者所认为的乡下人之“愚” 有何区别?
学习任务二
[答案] 尽管从表层现象来看,“文字下乡”和“文字上移”确实是充满逻辑 悖论和对立的,但如果深刻分析其背后的发生逻辑,就不难理解其实质上是行 为一致的,即都是发展主义的现代性逻辑和国家主义的政治逻辑之于乡村教 育在不同阶段中的控制策略和操作手法。“文字下乡”是国家意志下实现 “人人有书读”的过程,而“文字上移”则是国家意志下实现“人人读好书” 的过程,前者的逻辑在于确保对国家官方承认的普遍性知识实现最大限度的 普及,而后者则是在这种普及达到一定程度后,强调对这种普遍性知识的高质 量掌握和运用。因此,与其说“文字上移”与“文字下乡”相互对立,不如说 “文字上移”是“文字下乡”发展的新阶段,这决然不同于“文字下乡”以 前中国乡土熟人社会中文字显得多余的村落时代。
撤点并校与农村居民的迁移决策
教育经济评论 China Economics of Education Review
Vol. 1 ,No. 2 July 2016
撤点并校与农村居民的迁移决策
邢春冰
[ 摘 要] 上世纪 90 年代以来, 我国农村地区的小学数量急剧减少 。 本文利用 2000
年和 2005 年的人口普查和 1% 人口抽样调查数据以及相关年份的城市层面数据 , 考 农村地区学校 察了农村地区学校数量减少对农村居民迁移的影响 。实证结果表明, 数量的减少显著提高了居民迁出的概率 。为了建立两个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 我们 控制了一系列变量, 包括反映地区人口迁移趋势的变量 。此外, 我们还分性别、 分年 龄、 分不同的迁移类型、 分不同的家庭类型 ( 是否有小孩 ) 考察了上述关系。 结果表 明, 那些有小孩的、 处于相应年龄段的农村居民对于学校数量的减少更加敏感 。 [ 关键词] 撤点并校; 迁移; 农村
二、 文献综述
伴随着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以及一系列问题的显现 , 对这一政策的学术研 究日渐增多。其中, 对于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这一问题的理论探讨较多, 偏重 2006 ; 经验、 问题以及应对策略( 如范先佐, 于总结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背景 、 2006 ) 。已有的实证分析则主要研究布局调整对教育质量本身的影响 。 庞丽娟, 例如, 东梅等( 2008 ) 以陕西省为例, 运用双重差分 ( DID ) 方法对陕西省农村小 合 学布局调整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 。她们的研究结果表明, 并学校与未合并学校学生成绩的差异并不显著 , 没有证据证明农村学校合并政 策一定能够提高农村的教育质量 。卢珂和杜育红 ( 2010 ) 使用广西壮族自治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V. 实行优秀老师、校长轮岗支教制度, 让农村的孩子能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 与先进管理带来的实惠,促进城乡教 育均衡发展。
VI. 有关部门要合理核定农村中小学校编 制,做好中小学教职工的总量控制和 结构调整工作,引导教职工从城镇学
中小学校的合并,即基础教育学校布局
(三)对家庭的影响:“撤点并校”的出发点是改善学生的学习环境,减轻农村家庭的负担;
对于“撤点并校”造成的问题我 们认为该这样解决
I. 加大经费投入,完善基础设施。
II. 建立心理辅导室,保护学生身心健康。
III. 师资与硬件设备方面要优先配置农村 中小学,教师外出进修与深造政策首 先考虑农村学校;
撤点并校
---不容忽视的农村社会问 题
引子: 下面的现象,你认为是 什么原因造成的?
什么是撤点并校
你肯定想起娄博士天天讲的东西了
❖
"撤点并校",指的是
自90年代末已经存在、
2001年正式开始的一场对全
国农村中小学重新布局的"
教育改中到小部分城
镇学校。从1997年到2010
年的14年间,全国减少小学
371470所,其中农村小学
减少302099所,占全国小
学总减少量的81.3%。
为什么会有撤点并校
❖ 2001年起,中国为 了优化农村教育资源 配置,全面提高中小 学教育投资效益和教 育质量,促进农村基 础教育事业健康可持 续发展,对农村教育 资源进行整合;摒弃"村 村办学"的方式,对临 近的学校进行资源合
❖ 管理水平很好,也不能替代孩子与父母的亲子关系 。孩子从小学到高中度过12年的寄宿生活,对他们 的心理发展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这个问题似乎学 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并没有长远的考虑。有专家建议 应该给集中办学后的学校配备校车,接送孩子上学 。确有部分学校这样做了,租用社会车辆接送孩子 ,车辆安全性、司机资质没有保障。营运者为降低 成本常常严重超载。也有家长们合租农用车接送孩 子,挤满了孩子的敞篷农用车,颠簸在崎岖的山路 上,谁又为他们的安全负责呢?在发达国家我们常 能在街上看到黄色的校车,车里座位高低、安全设 施等都是专门为孩子设计的,对驾驶校车的司机有 更为严格的资质要求。撤并村校还会带来更为深层 的乡村文化断裂和乡土认同的迷失。在中国传统的 乡村文化中,学校是文化传播的中心,具有至高无 上的地位,教师是乡村的知识分子,学校和乡村不 可分割,乡村会因为有学校变得更加完整,村民也 会因为自己的学校而感到自豪。学校和村民、和乡 村文化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文化群落。在撤点并校过 程中,关于撤哪个村的学校,把学校并到哪里,邻 近几个村常常为此发生冲突甚至械斗,说明村民对 学校有深厚的感情。撤点并校对村民来说也很无奈 ,学生确实太少了。昔日引以为豪的学校成为村民 的内心之痛。
“撤点并校”政策的实施现状及问
题
(一)对学生的影响:“撤点并校”政策实施后,学校布局有了相当大的改变,这导致部分
学校的服务半径相对过大,农村学生往返学校的距离大大增加,住校学生人数急剧增长。学 校无法解决激增的寄宿需求,学生的住宿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这让较为偏远的农村学生迫 于无奈选择中断学业,辍学率不降反升。
撤点并校让我们关注的原因,它 造成了什么?
❖ 从某种意义上说 ,撤点并校,有利 于教育资源的优化 配置,将教师不愿 意去的学校撤掉, 集中到县镇办学, 提高所有学校的办 学质量。通过撤点 并校,解决农村地 区学生的义务教育 问题,相对于就近 办好每个学校,整 体提高农村各地学 校教育水平来说, 是更容易操作的事 。
未完。。。
❖ 为了适应集中办学,解决上学路途遥远的问 题,发展寄宿制学校是农村撤点并校后采取 的普遍做法。寄宿制学校又会带来新的问题 ,因为大部分学校都不是按寄宿学校的标准 设计的,不能满足学生寄宿的基本要求,如 宿舍、就餐、饮水、洗漱、卫生、保安等等 。十多人甚至几十人拥挤在大通铺上,而卫 生间却远在校园的另一角。即使这种住宿条 件,也还不能使所有学生都寄宿,因而城镇 里出现了大量的陪读者。陪读者大都是学生 的爷爷奶奶,他们在学校边上租房做饭、陪 孙子上学。农村变成什么样子了呢?孩子的父 母外出打工,爷爷奶奶在县城陪孙子读书。 撤点并校、集中办学迫使农村留守的老人和 孩子也进入了城镇,农村则是房屋上锁、田 地撂荒,一片凋敝景象。高中生寄宿不足为 奇,初中生寄宿管理难度就很大了,现在很 多地方已开始推行小学生寄宿,六七岁的孩 子就要远离父母,在学校里独立生活。即使 学校的物质条件、
同时,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生活自理能力及自我约束能力较差,从小长期远离父母教养, 缺少亲情关爱和家庭教育,容易产生心理问题,易发展成为“问题学生”。
(二)对学校的影响:(1)合并后老师的教学水平并非都得到提高。“撤点并校”实施后,学
校规模扩大,这给老师之间开展教学研究、相互学习提供了便利条件,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 师教学水平;但部分居住在农村的教师离学校较远,上下班非常不便,增加了教师往返学校时 间,从而不可避免的缩短了老师的工作备课时间,使教学质量得不到保障。同时,学校合并 后,被撤学校老师不能很好的适应新学校的教师管理制度,自身权益得不到保障,比如被撤 学校老师的工资薪酬发放标准如何制定、教学考评任务如何完成亟待解决与完善。学校规模 扩大后,教师人数增加,学校管理压力增大,管理松散,缺乏对教师工作的监督管理,使老 师教书备课的积极性下降,对待教学任务的责任心丧失。(2)大部分学校条件差,配套设施滞 后,管理比较混乱。“撤点并校”后,学生人数明显增加,学校由于占地面积有限,在不能改 变班级数的情况下,只能形成众多“超级大班”,班级人数严重超标,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不 佳,每个学生所分配到的教育资源稀少,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正常学习。反观被撤学校,大部 分为21世纪初期新建的希望小学,教学楼使用年数尚少,被撤后教育基础设施资源闲置,浪 费严重。比如产生厌学情绪、迟到早退、打架斗殴、不遵守校训校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