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青春文学与_90后_青少年的成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点 ,青春文学开始“茁壮成长”。
学发展轨道的文学形式予以了新的定位和诠释 ,
2000 年 “, 新概念”全国作文大赛的首届冠军 《梦回大清》就是到达阶段顶峰的标志 。此后 ,出现
韩寒创作了《三重门》一书 ,以辛辣 、老练的笔法直 了《第一皇妃》《、独步天下》《、步步惊心》《、清梦无
指现行教育 ,备受广大青少年的热烈追捧 ,真正拉 痕》《、怡殇》《、瑶华》《、若相惜》《、恍然如梦》等穿越
女间懵懂的情感 ,一时间受到青少年读者的热情欢 畅销的神话 ,标志着青春文学进入蓬勃发展的阶
迎 ,开启了当代青春文学的先河 。但随后由于政治 段 ,此后 “, 青春派”作家李傻傻的《红 X》、胡坚的
风波 ,青春文学沉寂了几年 ,直到 1996 年青年作家 《愤青时代》、董晓磊的《我不是聪明女生》、笛安的
郁秀创作出小说《花季 ·雨季》才重新崭露头角 。 《告别天堂》、小妮子的《恶魔之吻》、饶雪漫的《爱在
《花季·雨季》描写了特区中学生斑斓多彩的生活 , 仙境的日子》等作品相继在读者中掀起波澜 ,成为
同时对社会生活进行多视角思考 ,体现了青春期的 青少年文化市场上的一道独特景观 。
思想和行为特征 ,因而引起青少年强烈的精神共
- 3 1 -
作家。社会学家高宣扬认为 ,现代商业的发展及其 对于整个社会领域的渗透 ,使商业成为流行文化的 主导力量和表现途径 。[1] 青春文学在“90 后”青少年 群体中的流行 ,再次证明了这一点。
三、我们如何理性面对“90 后”青春文学热
“90 后”青少年正处于人生中的关键阶段 ,青春 文学对其成长产生的影响不可小觑。一方面 ,青春 文学满足了“90 后”阅读需求 ,提供促进其社会意识 发展的感官环境和特殊的精神慰藉 ;另一方面 ,青春 文学却因缺乏深刻内涵而无法承担起对“90 后”青少 年的教育功能 ,甚至影响其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审 美观的树立。因此 ,我们需要理性面对“90 后”青春 文学热 。
“文化反哺”的时代 ,应充分看到青春文学在促进青 少年社会意识发展以及推动社会主流文化发展上的 积极意义 。社会应尊重青少年的文化选择和文化偏 好 ,给予深深影响过“80 后”乃至“90 后”一代的青春 文学以适当的位置 ,以宽容的社会文化心态接纳已 然出现和正在蓬勃发展的青春文学 。
2. 客观评价青春文学带来的负面影响 青春文学的异军突起与中国当代文学走入低谷 同步并形成对照 ,它的出现不仅开辟了中国当代类 型小说的新天地 ,而且对推动文学事业的发展和丰 富文学的种类都具有极为重要而深刻的意义 。这些 都是青春文学值得我们肯定的价值 ,但另一方面 ,这 一新兴的文学形式也对心智尚未成熟的“90 后”青少 年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其一 ,青春文学的作者大 多是“80 后”青年人 ,由于生活环境较优裕 ,与前辈人 相比 ,他们普遍缺乏对苦难生活的意识 ,同时他们身 处于快节奏的现代社会 ,没有太多的时间和精力深 入所处的生活环境 ,所以他们的作品难免因缺乏生 活体验而少有深刻内涵 ,无法承担起对“90 后”青少 年的教育功能 ;其二 ,从青春文学的发展历程来看 , 它从创作、出版到传播都受到商业资本的模塑 ,不可 避免地带有商业化操作的浮躁和浅薄 。一些出版商 为了谋取最大利润 ,以“畅销”为衡量标准 ,使得青春 文学市场“鱼龙混杂”“、泥沙俱下”:许多青春文学作 品的格调灰暗 ,其过于细致的心理描写和情感体验 给“90 后”青少年造成一种只有个人情感世界值得去 关注和感伤的错觉 ,在教育功能上产生与主流价值 观相悖的作用 ,导致“90 后”青少年社会责任感缺失 ; 其三 ,与传统文学作品相比 ,青春文学时尚浅显、易 读好懂 ,极大地迎合了“90 后”青少年的“文化快餐” 心理。因此 ,随着青春文学的走红 ,理性而深刻的经 典传统文学正逐渐受到冷落 ,尤其是近几年穿越小 说、玄幻小说的兴起 ,更是形成了对传统文学的猛烈 冲击 波 。但 由 于 这 些 小 说 过 多 地 渲 染 了“时 空 穿 梭”“、一夜成名”等高度脱离现实生活的情节 ,模糊 了现实与虚幻的界限 ,也影响了“90 后”青少年正确 人生观 、价值观和审美情趣的树立 。 3. 注重加强对青春文学的引导 青春文学在“90 后”青少年中流行 ,一个显而易 见的原因就是满足他们人生发展过程中的精神需 要 ,然而我们现行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大众文化
3. 经济保障与商业化炒作“相得益彰” “90 后”青少年大多数生长于独生子女家庭 ,逐 渐宽裕的家庭条件为他们的文化消费提供了经济上 的保障 ,这使得他们成为最活跃的文化消费群体之 一。在文化消费市场中 ,从各式各样的影音娱乐资 料到五花八门的电子数码产品 ,从现实中新颖别致 的文化产品到近几年如火如荼的虚拟消费 ,青少年 的“主力军”作用可见一斑。正因为如此 ,一些商家 为了赢得青少年这个庞大消费群体的青睐 ,不惜投 入巨额的商业资本到青少年为主要读者群的青春文 学市场中 ,通过商业化炒作的方式来推动各类青春 文学图书的畅销与流行。就目前的状况而言 ,一些 知名的青春文学作家如韩寒、郭敬明、张悦然等 ,最 初只是“新概念”作文大赛的获奖者 ,并不为大众所 熟知。而随着商业机构的介入 ,他们在铺天盖地的 宣传中迅速走红 ,他们的作品作为文坛中的新生事 物也得到了最为商业化的包装和推广。可以说 ,正 是商业化的运作模式催生了一本本销量惊人的畅销 书和一些知名度丝毫不逊色于娱乐明星的青春文学
二“、90 后”青少年热衷青春文学的原因分析
从 1996 年出版《花季·雨季》以来 ,青春文学至 今已辉煌了 13 年。在这 13 年的发展过程中 ,青春 文学不仅从来没有冷场过 ,反而以它善于创新的特 点不断推出迎合当代青少年“口味”的作品 ,成为影 响“90 后”青少年成长的重要力量。同诸多青少年流 行文化一样 ,青春文学既是时代精神的“晴雨表”,是 社会文化动向的敏感标志 ,也是当前“90 后”青少年 生活方式、心理状态及其动向的反映。因此 ,深入细 致地分析“90 后”热衷青春文学的原因 ,有助于对其 因势利导 。
山 2009 年第 3 期 东 省 团 校 学 报 No. 3 ,2009 (总第 71 期) 青 少 年 研 究 General ,No. 71
当代青春文学与“90 后”青少年的成长 3
李江静
[ 摘要 ]青春文学以其内容的新颖性 、表征的时尚性吸引了众多“90 后”青少年 的关注 ,对正在成长中的“90 后”青少年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这种新型的文学形式 极大地丰富了“90 后”青少年的生活 ,但是由于它缺乏深刻的内涵而无法承担起对 “90 后”青少年的教育功能 ,甚至影响其正确人生观 、价值观和审美观的树立 。应 该采取措施规范青春文学市场 ,并加强对青春文学作家的引导 ,使之成为青少年有 益的精神伴侣 。
开了“青春文学热”的序幕 。“新概念”时期 (2000~ 小说 ;出现了《盘龙》《、神墓》《、百世重修》《、星辰变》
3 本文系国家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大学校园流行文化现象及其引导策略”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 3 0 -
百度文库
等玄幻小说 ;还出现了《网游之风流骑士》《、网游之 精灵道士》《、逆天网游行》等网游小说 ,在纷繁复杂 的网络世界中引来无数青少年关注的目光。眼下 , 当“80 后”已经迈入成年阶段而逐渐显现成熟和理性 之时 ,正在成长中的“90 后”青少年对青春文学所产 生的极大兴趣成为大众新的关注热点 。
近些年来 ,得益于互联网的发展与普及 ,青春
鸣 ,迅速在市场上走红 ,同时 ,这部作品被改编成电 文学冲出了以期刊和文学杂志为阵地的小圈子 ,发
影 、电视剧 、连环画等多种体裁 ,连续荣登第七 、八 展越来越呈跃马封疆之势 。网络上流行的穿越小
届全国书市销量榜首 。以《花季·雨季》的成功为起 说 、玄幻小说 、网游小说等又将这一偏离了主流文
1. 社会应该以宽容的心态接纳青春文学 美国文化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在 1928 年出 版的《萨摩亚人青春期的到来》一书中 ,从文化传播 的角度将人类社会的文化分为三种基本形式 :前喻 文化 、并喻文化 、后喻文化 。前喻文化是指接受前辈 的文化传递 ,向前辈学习 ;并喻文化是指晚辈和长辈 的学习都发生在同辈之间 ;而后喻文化则是指长辈 反过来向晚辈学习 。[2] 现代社会中 ,单一的前喻文化 已经受到严重的挑战 ,原先处于被教化角色的青少 年 ,现在开始突破传统的束缚而创造属于他们自己 的文化 ,开始选择有着自身特殊理解和表达的文学 模式 ,甚至开始充当起教化者的角色。时代催生新 的文化 。同以往的“五四文学”、“文革文学”、“知青 文学”“、伤痕文学”一样 ,青春文学有其特定的、丰富 的时代内涵 ,是对当代年轻人的青春的再现和解读。 然而 ,由于青春文学在市场化运作过程中的生产模 式不同于传统的文学模式 ,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对 主流文学的挑战 ,也引起了主流文学对其的批评 ,所 以 ,青春文学在文坛中一直备受争议。事实上 ,在大 众消费文化盛行的今天 ,任何文学的出版都很难脱 离市场化运作 ,不能因此而否定青春文学的价值。 北大教授曹文轩曾指出“: 这些小孩子让我们所谓著 名作家自惭形秽。我想问 , 二十年以前的少年为什 么写不出如此成熟的文字 ? 我们少年时期 , 没有一 篇文章给人留下美感 , 灵气更是全无。我当年的文 字非常木讷 , 想象疲软不堪 ……。”[3] 因此 ,在这个
年的生活 ,或者以脱离当下青少年的故事反映青少
青春文学的发端可以追溯到 20 世纪 80 年代 。 年的喜怒哀乐 、所思所想 ,表达他们的心声 、诉求 。
1989 年 ,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了中学生自编自写 2003 年 ,郭敬明所著的《梦里花落知多少》发行不
的纪实作品集《朦胧的碰撞》,真实地反映出青年男 到一个月销售量就突破 60 万册 ,创造了中国图书
[ 关键词 ]青春文学 ;青少年 ;90 后 [ 作者简介 ]李江静 ,华中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湖北武汉 430079)
2003) 的代表作主要包括 :韩寒的《零下一度》,郭敬
明的《幻城》,张悦然的《葵花走失在 1890》、颜歌的
一 、当代青春文学的起源与发展
《锦瑟》等 。这些作品的显著特征是贴近当下青少
1. 精神诉求催生阅读需求 根据艾里克森 ( E. H. Erikson) 的生命周期理 论 ,青春期是人完成心理成长发育 ,形成同一感 ,形 成自我意识与自我角色的关键时期 ,在此期间 ,人面 临的主要冲突是角色混乱 ,主要任务是发展自我同 一性 ,简言之 ,就是处于寻找身份、进行社会角色学 习的阶段。因此 ,青春年少的“90 后”产生了较为强 烈的自主要求 ,开始积极构建自己独特的认知风格 , 注重追求个性的行为方式 ,并且渴求拥有自己独立 的话语权。社会主流文化是他们反叛的主要对象 , 种种张扬自我 、摆脱传统的做法对他们都有着极大 的吸引力。同时“, 90 后”青少年大多是独生子女 ,难 免在成长的过程中产生缺少与同龄人情感和思想交 流的孤独感 ,他们渴求从各种文学作品中找到精神 上的伙伴 ,寻找同龄人对于青春的感悟。但在以往 的文学作品中 ,关注“90 后”青少年生活和心理 ,特别 是从同龄人角度进行创作的文学作品少之又少 ,不 能满足“90 后”的精神诉求。而青春文学使“90 后” 的这种特质找到了着力点 ,或者说是青春文学正好 迎合了“90 后”成长过程中的特殊心理 ,所以 ,青春文 学能在“90 后”青少年群体中广泛蔓延。 2. 作品特质与身心特征相契合
透视青春文学 ,其本身就具备了吸引“90 后”青 少年的特质。一是折射出“90 后”的生存状态。青春 文学所描绘人物大多与“90 后”青少年年龄相仿 ,其 行为和心理特征都与他们自身及周围的同辈群体相 类似 ,不仅说着“90 后”青少年熟悉的语言 ,做着他们 平常所做的事情 ,而且生活状态也较为接近。这使 “90 后”青少年在书中看到自己的影子 ,有种亲临其 境的感受。二是抒发出“90 后”感同身受的情感。青 春文学反映出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困惑、迷惘 ,初涉 社会的紧张、焦虑 ,莫名其妙的冲动、叛逆 ,以及对故 乡或亲情友情的牵挂、眷恋等 ,如韩寒的作品主要表 达青春期的反叛 ,郭敬明则刻画出成长过程中特有 的忧郁和感伤 。这些有着细致心理描写以及个人情 感体会的作品展现了年轻一代的言说和感受方式 , 深深吸引正在成长过程中并逐渐形成自我独特视野 的“90 后”青少年。三是审美观与审美特征相契合。 面对现代社会快节奏、高压力的工作和学习环境 , “90 后”青少年没有大量的时间和心思去阅读一些深 刻理性的书籍 ,审美情趣趋向于感性化的状态。青 春文学的话语简单易懂 ,同时又不失美感 ,与“90 后” 青少年“不求深入思考 ,只要感官刺激”的需求相契 合 ,使他们在阅读时感到轻松、愉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