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过零丁洋》

合集下载

2024年《过零丁洋》教案通用

2024年《过零丁洋》教案通用

2024年《过零丁洋》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诗词五首》中的《过零丁洋》。

详细内容包括:字词理解,诗句解析,主题思想,艺术特色。

着重讲解诗中描绘的景象、历史背景、作者情感及诗歌结构。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课文中出现的重要字词,能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

2. 通过对诗句的解析,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体会诗中的意境。

3. 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培养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诗句的解析,诗人情感的理解。

教学重点:朗读与赏析,主题思想的把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讲解文天祥的事迹,引入本节课的学习。

2. 朗读课文(5分钟):让学生跟随录音,朗读课文,感受诗的节奏与韵律。

3. 字词学习(10分钟):讲解生字词,让学生做好笔记。

4. 诗句解析(10分钟):逐句讲解诗句,分析诗中的景象、情感。

5. 例题讲解(15分钟):选取典型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6. 随堂练习(15分钟):让学生进行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过零丁洋》2. 作者:文天祥3. 重点字词:惶恐滩、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4. 诗句解析:诗句及解析5. 主题思想:家国情怀、民族精神七、作业设计(2)简要分析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意义。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重点、难点。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文天祥的其他作品,了解其生平事迹,提高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诗句解析2. 诗人情感理解3. 字词学习4. 例题讲解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诗句解析1. 抓住关键词:如“惶恐滩”、“零丁洋”等,解释其意义,帮助学生理解诗句。

2. 分析诗句结构:如对仗、排比等修辞手法,以及诗句的平仄、韵脚等。

《过零丁洋》教案通用

《过零丁洋》教案通用

《过零丁洋》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诗词曲欣赏,详细内容为《过零丁洋》。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过零丁洋》的创作背景、作者简介及诗歌的基本内容。

2. 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品味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和情感美。

3. 通过学习《过零丁洋》,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诗歌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重点:掌握《过零丁洋》的基本内容,学会鉴赏古典诗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零丁洋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简介作者及创作背景介绍文天祥的生平事迹,强调其忠诚爱国的精神,为学生理解诗歌情感打下基础。

3. 朗读诗歌,初步感知让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注意字音、节奏,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4. 精读诗歌,理解内容(1)分析诗歌的意象,如“零丁洋”、“絮”、“萍”等,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

(2)解析重点词语,如“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等,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5. 深入探讨,体会情感通过对诗歌内容的分析,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困境中坚守信仰、忠诚爱国的精神。

6. 例题讲解,随堂练习出示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鉴赏古典诗词,并进行随堂练习。

六、板书设计1. 课题:《过零丁洋》2. 作者:文天祥3. 创作背景:南宋末年,抗元战争4. 诗歌内容:零丁洋、絮、萍等意象5. 诗歌情感:忠诚爱国、坚守信仰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过零丁洋》中的意象,体会作者的情感。

答案:意象分析见课堂笔记,情感体会见个人感悟。

2. 拓展延伸:了解其他南宋抗元英雄的事迹,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谈谈你的感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学习《过零丁洋》,使其掌握了诗歌的基本内容,提升了古典诗词鉴赏能力。

八年级语文下册《过零丁洋》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语文下册《过零丁洋》教案、教学设计
四、教学内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在教学《过零丁洋》这首诗之前,我将采用以下方式导入新课:
1.激发兴趣:向学生介绍文天祥这位民族英雄的生平事迹,突出他的忠诚、勇敢、坚定品质,引发学生对新课的兴趣。
教学活动:展示文天祥的画像,简述他的生平,特别是在国家危难时刻挺身而出的英勇事迹。
2.设疑引导:提出问题,如“你们听说过文天祥这位英雄吗?”“他在历史上有什么重要地位?”等,激发学生的思考。
八年级语文下册《过零丁洋》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过零丁洋》的作者、背景、主题及文学价值,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历史认知。
2.掌握并运用课文中的生词、成语、典故,丰富学生的词汇量和表达能力。
3.领悟并分析课文中的艺术手法,如对仗、排比、象征等,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教学活动:教师分享文天祥的感人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3.布置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撰写关于《过零丁洋》的研究报告,培养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
教学活动:教师布置作业,明确作业要求和提交时间。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学习成果,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特布置以下作业:
1.写一篇关于《过零丁洋》的读后感,要求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文天祥忠诚、勇敢、坚定品质的认识,以及这首诗对你的启示。字数在500字左右。
1.自主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过零丁洋》,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味,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教学活动:学生自主阅读,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2.诗歌解析:针对生词、成语、典故等,进行详细的解释和举例,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涵。
教学活动:教师挑选重点词汇,如“零丁洋”、“汗青”等,结合诗句进行讲解。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过零丁洋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过零丁洋

《过零丁洋》测评练习
一、填空题
二、问答题
1.这首七律诗的首联写了作者个人和国家有关的哪两件大事?
答:
2.赏析“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这两句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好在哪里?答:
3.你知道中国历史上有哪些“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英雄人物?举两个例子说明他们的事迹。

三.仿写题
1.我们与祖国血肉相连,如果祖国山河破碎,国势危亡,我个人的命运就像雨中的浮萍,时起时浮,孤苦无依。

仿写:我们与祖国血肉相连,如果祖国山河破碎,国势危亡,我个人的命运
就像。

测评练习答案:
一、 1.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地名,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

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直抒胸臆以死明志为国献身
3.比喻对偶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二、1.一、在他21岁时因科举步入仕途;二、在国家危急存亡的关头起兵抗元。

2.运用了比喻、对偶的修辞手法,这两句意思是国家山河破碎,国势危亡,好像
风中飘零的柳絮,自己的一生时起时沉,如同雨打的无根的浮萍。

这两句把国家命
运与个人命运紧紧结合在一起,表达了作者内心的痛苦之情。

3.人物有苏武、岳飞、邓世昌、朱自清、闻一多等等,事例:闻一多拍案而起,
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慨。

民族英雄邓世昌率领致远舰冲向日本舰艇,与之同归于尽。

三、示例:我的命运就像迷航的小船,找不到停靠的港湾。

我的命运就像离群的孤雁,发出声声哀鸣。

新人教版语文八下《过零丁洋》word教学实录及反思

新人教版语文八下《过零丁洋》word教学实录及反思

《过零丁洋》教学实录一、以题切入,确定基调师:我国的历代王朝中,南宋是极弱的一个王朝,先期被金入侵,后期被元灭亡。

可是,在南宋历史上,出现了许多的民族英雄,同学们知道都有谁吗?生:岳飞、文天祥、还有上个学期学到的辛弃疾也是吧!师:他们善于诗文,也是响当当的英雄。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文天祥的《过零丁洋》。

同学们请看题目,谁知道题目的意思?生:“过零丁洋”就是路过零丁洋。

师:仅仅是路过零丁洋吗?此时的文天祥为何会在零丁洋呢?生(看注释):不是的,文天祥此时被元军俘获,是作为俘虏押解路过零丁洋的。

师:对啊,此时的文天祥成为阶下囚,成了元军的俘虏,他会做何感想呢?生:成为阶下囚,他心里一定很难过,很痛苦。

生:还有伤感与无奈。

师:《过零丁洋》就是在这样的境遇中创作的。

同学们来朗读诗歌,结合刚才对题目的理解,请你们读完后说说这首诗该用怎样的感情,语调去读?生(读):朗读这首诗,应该读出无比沉痛的感情,还有一种深深的悲凉。

师:哪些词语能体现出这种沉痛与悲凉呢?生:辛苦、寥落、破碎、浮沉、惶恐、零丁等都可以看出诗人的苦痛。

师:试着用很沉痛的心情来读你们说到的这些词。

(师领着读)同学们再来看一下,你们觉得整首诗都是这样的基调吗?生:不是,诗的尾联应该读出一种高亢激昂的感情,它与前三联不一样。

师:那该如何来读呢?你们来试试。

生(读)师:来比照一下,在朗读的时候,前三联运用的语调与尾联一样吗?生:不同。

前三联的语调是低沉的下压的,尾联的语调应是高昂的上扬的。

(再读)师:同学们再来听一下范读,听的时候要注意思考,范读是否与我们刚才的理解相吻合?再来听听范读有无瑕疵的地方?生(听完):范读与我们刚才的理解相吻合,只是听不出处理不好的地方。

师:你们觉得范读的语气语调处理得完美无缺了吗?再来听一听,注意换气处。

生:哦,“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的中间过于紧促,应当将换气再迟缓一下。

师:“紧促”说的到位而妥帖,非常好!我们就要有这种勇于质疑的精神,不迷信权威,就一定能有自己的收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过零丁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解律诗特点,初步把握律诗基本常识。

2、认真看注解,反复朗诵诗歌,领略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会有感情地诵读诗歌,能在诵读中较准确地把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

深入理解诗歌的思想主题,并学会对名句进行赏析,激发灵性,陶冶情操,丰富文化积累。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诗歌中的名句及内涵,准确把握诗中情感,真正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难点:培养学生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教学设备、张明敏的歌曲《我的中国心》、相关图片、背景音乐等。

预习要求:
1、朗读全文,体会本篇的感情。

2、搜集有关爱国的古代诗词、歌词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示例。

同学们,如今我们的祖国,经济迅速发展,国家日益强盛,人民团结奋进。

可是在我们祖国几千年的历史上,有无数的先烈在为它捍卫奋斗,把自己的生命与情感奉献给我们的祖国,“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今天就让我们来共同倾听伟人文天祥的心声,感受他的爱国豪情!
二、简介作者及背景。

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一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

1275 年,元军进攻临安,宋朝廷下诏征勤王兵,当时任赣州知州的文天祥组成万人的义军,北上守卫。

1276 年任右丞相,被派往元军营谈判,被扣留。

押解中在镇江逃出,得到人民的帮助,流亡至通州(今江苏南通),从海道到福建,与张世杰、陆秀夫等坚持抗元。

1277 年进兵江西收复了几个县城,使抗元形势大为好转。

但不久为元军所败,退入广东。

1278 年在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北)被俘。

元将张弘范叫他写信招张世杰投降,遭拒绝,书《过零丁洋》诗以明志。

1279年被送到大都(今北京),囚3年,虽经威胁利诱,始终不屈。

1283 年1 月9 日(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日)在柴市从容就义。

此诗是文天祥的代表作,作于作者被俘后第二年。

后来元军统率张弘范再逼他写信招降南宋在海上抵抗的将领张世杰等人,文天祥出此诗以明志。

三、配乐朗诵,总体感受并进一步理解诗中所表达的爱国情怀。

(一)范读。

(采用多媒体画面配乐朗诵。

学生静静地欣赏,并正音正字,正确把握诗句的朗读节奏。

(二)指导学生朗读。

1、请四位同学分别朗读诗,大家评议(指导学生从节奏、咬字、
感情、重音等方面来评价)o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最后两句要节奏放慢但要大声。


2、全班齐读四首古诗。

四、看注解,正确理解诗句的意思。

一)学生边看注解,边理解诗句的意思。

二)投影出示补充注解,理解加点字词的意思。

遭逢:遭遇,指被朝廷选拔。

干戈:古代兵器。

寥落:荒凉冷落。

四周星:四年。

身世:个人的遭遇命运。

零丁:孤苦无依的样子。

汗青:史册。

古代在竹简上记事,制作竹简时,用火烘烤青竹片,
水分冒出如汗水,所以称竹简为汗青。

五、把握全诗意思。

(一)总体把握: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讨论明确:慨叹抗元事业的失败,表达了宁死不屈的坚强决心。

这一点学生比较容易把握,不必花太多时间)
(二)具体把握:小组讨论交流,组织班级交流。

学生活动:每小组推荐一名代表在班级发言。

教师适时点评,加以引导。

(在交流中穿插幻灯投影,介绍背景
材料,帮助学生了解写作背景、诗人身世,正确理解诗歌内涵。


1、此诗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哪两件大事?
一是在他21 岁时,因科举走入仕途; 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关头,起兵勤王抗元。

2、颔联两句有何联系?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国家山河支离破碎,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历经艰辛危苦。

“风飘絮”形容国势如柳絮飘散,无可挽回;“雨打萍”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

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可跟学生讲解诗歌的意象与意境的联系,特定的意象往往有其特定的表情作用。

如本诗的“飘絮”与“浮萍”一般指坎坷的命运或不顺的仕途。


3、颈联在构思上有什么特点?
颈联上句追忆当年兵败福建时,忧念国事的心情,下句写目前不幸被俘的孤独处境。

诗歌很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

可见,诗中“惶恐”、“零丁”具有双重含义。

(可联系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的“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文天祥的诗句更胜一筹:他可能是受到老杜的这种“四柱对”的影响,但他并不是简单重复,杜甫的诗只是两组现成的地名,而文天祥则是把两个地名转化为两种心情。


4、尾联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他的民族气节。

这两句是全诗的文眼句。

这首诗之所以能够流传千古,就在于他的精神境界,高尚的情操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在于诗人以生命为歌,以生命殉国,以生命殉诗,从而赢得了后世的尊崇!
六、学生有感情地自由朗读并背诵全诗,之后小组之间开展朗诵比赛,
比哪一组朗诵得最有感情,最为流畅。

七、全班同学闭上眼睛,欣赏张明敏的歌曲《我的中国心》,默默感受爱国情怀。

八、师生共同有表情地朗读诗歌。

九、小结:
诗歌是激情的产物,不是带着强烈感情的人是朗读不好诗歌的。

要有感情地朗读好诗歌,我们必须做到以下两点:正确理解诗歌主题,深入体会诗人情感;采取多种朗读手段,充分调动自身激情。

希望同学们今后多加练习,养成良好的朗读诗歌的习惯。

附:板书设计
《过零丁洋》
首联一—回顾一生深挚沉痛
颔联一国破家亡坎坷辛酸丹心垂史(述怀诗)
颈联一追忆过去悲愤忧惧映照千古
尾联感叹眼前以死名志激情慷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