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古琴丝弦制作方法(繁体)
音乐考古 千年古琴丝弦工艺解密
音乐是一门表达人类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艺术。
它何时在人类社会中出现尚不可考,或许古老到伴随着整个人类的精神生活,有人类的地方就有音乐。
在河南舞阳贾湖遗址就曾出土20余只骨笛,其制作之精美、计算之准确,让人无法相信这出自距今八九千年的先民之手。
《礼记·乐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
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
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
”音乐由心而生,心之所向,与人的精神世界密不可分。
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音释义:“音,声也。
生于心,有节于外,谓之音。
宫商角徵羽,声;丝竹金石匏土革木,音也。
”其实,这八音分类法早在周代便已使用,根据乐器的材质分为:丝、竹、金、石、匏、土、革、木八类。
此法沿用了3000多年,至清初仍在使用。
弦乐器的考古发现与文献记载八音中的丝类即弦乐器,古时这类乐器均以丝作弦,如:琴、瑟、筑、阮、筝、箜篌、琵琶、二胡、柳琴等。
古人常用“丝竹”来代指音乐,足见此类乐器的地位。
无论是拉弦乐器还是弹拨乐器,都离不开弦这不可或缺的发音根本,但无论史料记载或考古发现,关于弦的资料与实物留存均少之又少,有的甚至连乐器本身也已失传。
“击筑”一词,最早出现在《战国策·燕策》,里面记载了荆轲西刺秦王,太子丹易水送别,好友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易水歌》的故事。
筑在历史上失传了千百年,直到199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墓出土了实物筑。
但考古学家推测这是一件冥器,而不是真正用来演奏的筑。
虽然如此,也让后人一睹这先秦古乐器的风采。
《汉千年古琴丝弦工艺解密文 图/蒋萃林音乐考古湖北九连墩2号墓出土漆木琴民族音乐是民族文化的载体之一,丝弦乐器是民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流传数千年的丝弦进行研究及复原,具有不可或缺的时代价值和历史意义。
贾湖遗址出土裴李岗文化骨笛荆州采石场四号楚墓出土的二十五弦瑟书·高帝纪》如此描述:“状似琴而大,头安弦,以竹击之,故名为筑。
古琴制作工艺流程
古琴制作工艺流程古琴制作流程吴振宇一选胚。
(面板,底板)二制胚。
(面板底板)三面板做外形。
掏槽腹。
(打粗胚,细胚)四做底板。
五合琴。
六镶岳山,承露,冠角等硬木料。
七披布。
八刮粗腻子,细腻子。
九上面漆。
上徽位十上雁足十一栓弦,成琴。
古琴工艺概括分为上述几点,其特点是用工繁,工期长。
古琴第一道工艺是选材,古人说良工不如良材。
古人对于古琴的制作留下许多著述。
如唐代李勉《琴记》,北宋石汝砺的《碧落子斫琴法》,《僧居月斫琴法》等。
宋人朱长文在《琴史。
尽美》中说:琴有四美:一曰,良质。
二曰,善斫。
三曰,妙指。
四曰,正心。
四美皆备,则为天下善琴。
而可以感格幽冥,冲被万物,况于人乎?况于己呼?沈括在《梦溪笔谈》中专门谈到了古琴选材:琴虽用桐,然需多年木性都尽,声始发越。
予曾见唐初陆氏琴,木皆枯朽,殊不胜指,而其声越清。
又尝见越人陶道真蓄一张越琴,传云古冢中败棺杉木也,其声劲挺。
古琴要选用老料,老杉木是上选,还有老红松,老白松。
桐木老材料很少,因为无人用桐木盖房,很难流传下来。
做古琴要用老料,最好是几百年的老料。
乐器行里有一句话,爷爷备材孙子用。
可见选材是很关键的第一道工序。
古琴的选材,分为底板和面板。
古琴发声好坏,能否动听,能否成为一张传世的好琴,选好面板最为重要。
面板的选择木质较轻,纹理通顺,如桐木,杉木,红白松都是上好的做古琴的材料。
古琴与其他弦乐器一样,都是通过弦振动引起琴体振动,与弦产生共鸣,发出美妙的声音。
古琴的高音部分,琴弦细,振动的能量小,用较硬的木材难振动。
如老黄松,柳木,桑木。
木质较硬,虽然年份很长,但也不适合做琴。
面板的选择:不但要选择材质,还要选纹理,只有直纹的才适合做琴。
直纹的面板,他的木筋垂直于琴面,使得材料更富有弹性,利于振动,木筋之间,松软的木质部分,更有利于声音传递,直纹的材料,还有一个重要特性,就是变形小。
古琴面板的选择,必需选择变形很小的木材。
否则古琴做好之后,琴的弦路部分稍有变形,就无法弹奏。
国内唯一古琴丝弦制作传承人用300根蚕丝造弦
国内唯一古琴丝弦制作传承人用300根蚕丝造弦国内唯一古琴丝弦制作传承人用300根蚕丝造弦早在2003年,中国古琴艺术继昆曲之后,入选世界“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有着3000年悠久历史的古琴艺术的突出价值再次得到了世界公认。
良琴配良弦,作为古琴的最重要载体也是不可或缺的。
但记者了解到,现在市场上的古琴配的多为钢丝弦,钢弦虽稳定耐用,但音色却大打折扣。
丝弦所产生的韵味,是独一无二的,而现如今古琴丝弦的制作技艺却濒临失传。
幸好,苏州运河社区有一位制弦师傅,今年70岁的潘国辉老人。
老人是古琴丝弦制作技艺唯一传承人,而他36岁的女儿也从去年起开始跟他学习这门技艺。
如今,潘老正积极为这门技艺申遗,希望后继有人。
转播到腾讯微博潘老向记者展示利用机器缠丝弦3人同时学制弦技艺却只有潘老坚持了下来潘老退休之前是苏州民族乐器一厂的制作工人。
潘老坦言:“当初就是想有一份比较稳定的工作可以养家糊口,但是想不到,这门手艺我一做就做了54年,如今却难以割舍这一相伴了大半生的工作!”作为古琴丝弦制作技艺全国唯一传承人,潘老告诉记者,其实当年和他一起学制弦的并非只有自己一人:“当时我还在学校,就被选中跟着师傅学习制作古琴弦,当时和我一起学习的一共有3个人,但是因为各种原因,他们中途都走了。
”记者了解到,之所以半途弃学,多因古琴弦制作学习十分枯燥,日复一日地重复制作,是一般人难以忍受的。
但是潘老却自得其乐,他告诉记者:自己从1961年开始制作古琴弦,退休之后更是在广大琴友的要求下继续做起了古琴弦。
目前,潘国辉是国内唯一的古琴丝弦制作传承人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潘老的师父正是苏州著名的制弦师方裕庭。
六十多年前,方裕庭是苏州民族乐器一厂的一位制弦工人,所制作的丝弦品质极佳,但仅用于二胡、琵琶等乐器。
潘老告诉记者,抗战期间古琴弦的制作技艺曾一度失传,当时的琴人买不到丝弦,得知方裕庭是制弦高手特意登门拜访。
方裕庭等人便依据琴书上的传统造弦方法,加以研究,按古书试做,经历多次失败,终于成功制成了古琴丝弦。
传统的古琴丝弦制作方法简体)
传统的古琴丝弦制作方法简体)古琴丝弦作为古琴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琴的音质和演奏技巧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传统的古琴丝弦制作方法历史悠久,经过千百年的发展与积累,形成了独特的工艺和技巧。
下面是传统的古琴丝弦制作方法的简介。
材料准备古琴丝弦的制作主要使用丝线。
传统的材料是用质地柔软、弹性好的鸟腹膜纖維制造的细线,称为“鸟线”。
这种线柔软顺滑,有着较好的音质和手感,而且弹性特别适用于古琴演奏的要求。
制作古琴弦还需要用到一些辅助工具,如弦圈、弦镜、弦柱等。
制作工序首先要选择与古琴尺寸相符的丝线。
将选好的丝线用细锈钢丝弯成钩形,然后将弯钩缠在弦圈上,用力切断剪断线头,接着将丝线拉紧,用手指或弦镜的侧壁弯曲成半环,再次用弦圈覆盖住丝线缠好。
接下来,将弦柱插入弦孔中,使其通过弦圈和丝线环,并将弦柱固定在琴面上。
注意事项在制作古琴弦的过程中,有几个需要注意的地方。
首先是选择丝线的粗细。
不同的粗细将影响琴弦的音质和演奏的手感。
一般来说,细一些的琴弦音色明亮、清晰,但容易断裂;粗一些的琴弦音色浑厚、稳定,但比较难拉开。
其次是琴弦的拉紧度。
过松的琴弦会导致音色不准确,过紧的琴弦容易断裂。
在制作过程中要注意掌握适当的劲度。
最后是固定琴弦的弦柱。
弦柱要牢固地固定在琴面上,同时要保持适当的位置和角度,确保琴弦拉紧的均匀度和稳定性。
总结传统的古琴丝弦制作方法通过上述的工序和技巧,使得古琴琴弦的制作更加精细和专业。
这些方法经过几百年的不断发展和创新,已经成为了传统工艺的一部分。
同时,这些传统的古琴丝弦制作方法也在现代的古琴制作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使得古琴的音质和演奏效果得以继承和发扬。
传统的古琴丝弦制作方法(繁体)
传统的古琴丝弦制作方法据“木白言已”新浪博客连载整理琴用七條絃其中有四條是纒絃直徑最大的將近兩公里,絃心要用四股。
規格是這樣地特殊、一般絃工都不習於古琴絃的製作。
幾百年來,古琴家所用的琴絃都是杭州的手工業特産品,古來琴家自製琴絃的習慣從宋代起就很少,現在是幾乎絕迹了。
一九三九年在抗日期中,上海市上古琴絃斷檔了,古琴家們曾到杭州去想尋找制絃的工人恢復生産,才知道過去多年來發售的古琴絃多是舊有的存貨杭州早已無人製造古琴絃了。
隨後常熟古琴家吳景略能見到琴書中的傳統方法從事研究,才在蘇州試製成功。
十多年來不但古琴絃依靠方裕庭獨家製作,演奏單位民族樂器的絃線,也都爭取用方裕庭的出品,足見製造古琴絃的傳統方法是有一定的價值的。
但是近年來古琴演奏的水平在新社會裏日見提高,古琴家們認爲現時的古琴絃還是有許多缺點,例如經不起調,蠅頭之下易斷。
纒絃欠平容易脫纒音響不靜不勻之類。
最初以爲問題只是在於絲的品質,從一九五四下半年起就大力爭取得到高級優質絲,到一九五六年已經取得最高級的廠絲,但是一九五六年到一九五七年的出品仍然不能得到很滿意的提高,有些方面好些,但是膠合程度與瑩潤的色調反而退步了。
許多古琴家還感覺到一九五五年用降3級川産土絲所制的那一批比一九五六年以後的更好。
古琴家們要求有更好的改進,方裕庭和上海另一試製琴絃的沈西園也正在積極地更深入的研究。
爲了協作編者願意把他在整理古琴史料工作中遇見的造絃材料,提供出來,經這些熱情的工藝家和古琴家們作爲側面的參考。
解放以後,有關古琴的歷史文獻是大大的增多了,集中起來了,而且容易接觸了。
在過去,製造古琴絃的傳統方法而且這些之中材料,多是限於從清代琴家所轉載而不很全面的材料中得來,而且這些材料之中有些部分還是杜撰的。
但是現在把民族音樂研究所和中國音樂家協會所訪得的材料集中起來整理比較一下,則可以參考的東西不但更全面更多,而且已經追溯到了很遠時代去。
六朝的唐朝的、北宋的、都有。
古琴的传统手工制作方法和工序
古琴的传统手工制作方法和工序Written on2018年7月08日.古琴的传统制作十分复杂,制木胚、髹漆、装配等,至少可以概括为十几个步骤。
而每一步骤中,甚至包含上百余道工序、细节,足以说明每一张传统手工古琴来之不易。
对于现代人来讲,想要得到一张古琴,远不如古人那样大费周章。
古琴,它不仅是一种乐器,更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道”的彰显,凝结着一代代中国人的智慧。
斫琴师们沿用唐朝流传下来的古琴制作工艺,几十年如一日地将自己的心血倾之,严格恪守一道道传统工序,才让传统手工古琴得以传之至今。
可以说,每一件古琴,都是历史的活化石。
今天,我们成都子云古琴馆带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古琴制作传统技艺和工序。
第一步:选良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再心灵手巧的师傅也难在一块朽木上制作一件精美的古琴。
所以,历代古琴制作的关键就是选择良材,一般,在选择木料时非常讲究,面板、底板都要纹理顺直、硬度适中,没有疤和虫蛀,天然干燥的桐木,或者是有几百年历史的杉木是制作面板的理想之选,而坚硬的梓木更多用作底板的制作原料。
第二步:塑外观古琴造型取自“天圆地方”,底板平直,面板圆拱,这也和我们祖先对世界的认知相通。
在这个工序中,斫琴师主要规范古琴的形制和面板曲率。
古琴琴面曲率、琴面与琴弦距离,影响着古琴的演奏效果。
所以,在这一制作环节,对斫琴师的经验、技巧要求极高。
第三步:凿槽腹槽腹结构即共鸣腔结构,它的大小、比例、造型,会影响到两个共鸣腔的频率、相互音程关系等,对古琴音量、音质产生重要的影响。
可以说,它决定了古琴的音色。
第四步:装木胚古琴的面板和底板分属两块木材,如何才能把它们紧紧粘合在一起,形成发音的共鸣箱?斫琴师会选用生漆胶合,然后用绳子把上过胶的两块板均匀地捆扎。
等待面板和底板完全粘合了,再镶嵌岳山、焦尾等配件。
第五步:裱布在裱布之前,先将古琴表面清洁,修补平整,不能有凹凸不平的地方,上一道透明底漆后再阴干。
麻布事先要放进稀释漆里浸泡,然后再均匀地裹在琴胚上,放到阴凉处阴干就可以了。
古琴在古代是用什么做琴弦的呢?又是怎么制作的呢?
古琴在古代是用什么做琴弦的呢?又是怎么制作的呢?白居易的“丝桐合为琴,中有太古声”就很通俗的说明了琴弦的制作材料,这里的丝就是蚕丝。
一张古琴能否弹出动人的乐章,除了演奏者的技法,琴身的选材,琴弦也会很重要的一部分。
一张琴即使材质再好,制作工艺再顶尖,如果琴弦不好,琴也是无法弹出妙音的。
古琴的琴弦用蚕丝制成,七根琴弦,从徽位处由外而内依次为一、二、三、四、五、六、七,琴弦的粗细也随之变化,一弦的琴弦最粗,到七弦最细,从一弦到七弦是一次递减的。
丝线的制作工艺相当复杂,它的材质,工艺上的要求并不比制琴简单。
丝弦要把极细的蚕丝制成坚韧的,有良好的弹性且能弹出美妙乐音的琴弦,需要把很多跟蚕丝缠合在一起,最细的七弦需要三百多根蚕丝并在一起,而最粗的一弦则需要上千根蚕丝。
历朝历代的制作琴弦的方法是略有不同的,而且宋代以前,弹琴者大多能够自己制作琴弦。
这是因为弹琴的人不同,弹琴者使用的琴不同,对于琴弦的要求不同,琴家为了使自己弹出的音能够完全跟自己的性格契合,大多选择自己制作琴弦。
现代著名古琴家管平湖先生的“清英”一琴,一弦使用的琴弦更是有绿豆一般粗,虽不是自己做的,但肯定是特制的。
钢弦北宋《琴书》中记载的制琴弦的方法分造弦法、煮弦法、缠弦法,实际上就是制作一根琴弦的三道工序。
造弦法,制作琴弦之前需要先选择上等的蚕丝,蚕丝有着明确的要求:明,白,精、莹、匀、净、温、润、细,符合这些要求的蚕丝才能被选作制作琴弦用。
煮弦法还需要等到合适的天气“凡煮弦须候天气清明方可煮先须择清水锅子,不得用肥腻水须过弦。
”,天气清明才能煮弦,肥腻水就是做饭的时候没洗干净有动物油的水,这里对于水质的要求也很严格。
煮的时候要加入小麦一起煮,主要是用来判断蚕丝熟没熟的,小麦煮绽开了,蚕丝就熟了。
缠弦法则介绍了制作琴弦的最后一步,同时天气也必须阴润,阴润的时候空气湿度高,这时候缠弦不会因为太干燥导致琴弦断掉。
琴弦缠合之后还需要在特别的中药、胶中浸泡,经过多大繁杂的工序之后,琴弦才能坚韧耐久,才能发出绝妙的声音。
古琴弦的区别与发展(丝弦、冰弦、钢线)
古琴弦的区别与发展(丝弦、冰弦、钢线)一古琴琴弦历史沿革据黄树志先生的研究,“宋以前琴弦多是琴家自制,明以后多为商品弦。
”“明清以來,琴弦最好首推杭州回回堂,其第一代李世英自明代开始生产古琴弦,所造的弦叫‘冰弦’,指定为内府贡品。
传三百余年……清末用老三泰招牌发售的回回堂琴弦……”50年前使用的古琴琴弦是苏州方裕庭制造的“今虞琴弦”。
据资料记载,“今虞琴弦”始于1943年,那时因抗战爆发,杭州老三泰号的“回回堂琴弦”在1939年停业断市。
在弹琴人无弦可弹的情况下,“吴景略、张子谦、庄剑丞渐从文献取制弦之法,授予苏州普通弦工方君裕庭,始于1943试行恢复。
”(查阜西《查阜西琴学文萃琴弦生产之旧愁新恨》)琴弦生产得以恢复,定名为“今虞琴弦”,其生产一直延续到“文革”之后,断断续续,因原料等问题不能保证质量。
直到八十年代后期,古琴钢弦已经得到大部份弹琴人的认可,除了极个别的香港订单,今虞琴弦才基本停产。
在“文革”之前,丝弦的使用并未受到影响。
当时上音附中乐器保管室卖的“今虞琴弦”6块钱一副,差不多相当于那时半个月的伙食费,现在看来不贵也不便宜。
它的质量不如“回回堂琴弦”,这是流传下来的公论。
1943年“今虞琴弦”面市之前,吴景略先生也指导过一家名为“振昌成”的作坊造弦。
1941年11月8日张子谦先生在《操缦琐记》中写道:“振昌成所制弦已有八分成功,再事研究可瑧完善,景略指导之功不可没。
”第二年琴弦造出来了,1942年9月1日,张子谦先生又写道“振昌成所制弦已相当良好,每付须新币廿四元,未免太贵,余购二付。
”振昌成制弦未能经久,可能与当时社会的动荡有关。
七十年代“文革”后期,上海音乐学院乐器厂在竖琴弦的基础上开始研制古琴钢弦。
当时的上音乐器厂是制造竖琴、小提琴的,也制造竖琴琴弦,有制弦的设备,当时的参与者有乐器厂的赵俊仁师傅等,参与的古琴老师有吴景略、刘景韶等,他们都不是参与一个研制的组织,而是单独地去与乐器厂的师傅讨论,林友仁、龚一等也都分别参与过(所以要了解钢弦的研制者,会有不同的答案)。
传统的古琴丝弦制作方法
传统的古琴丝弦制作方法古琴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弹拨乐器,其古老的历史使得它成为了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琴的丝弦是古琴演奏的核心,丝弦的制作方法也是一项传统工艺,下面是传统的古琴丝弦制作方法。
首先,制作古琴丝弦的主要材料是丝线。
在古代,丝线通常使用的是自然丝,而现代则使用人造丝线。
选择合适的丝线非常重要,它需要具备柔软、坚韧和音色清亮的特点。
然后,制作古琴丝弦需要进行拉弦。
打弦是将丝线从大到小分别分成十几根丝线,然后进行拉尺寸。
拉尺寸是制定丝弦的直径和长度,它需要根据琴弦上的音高来确定。
拉尺寸的过程中,需要用适量的力度将丝线拉直,并将其分为上下两段,然后分别用两根镊子夹住两端,用适度的力度拉动。
拉制的过程需要非常小心,力度不均匀将会影响到丝弦的音质。
接下来,需要进行拔丝制作。
拔丝是指将细线不断地拉伸,使其变得更细更长。
拔丝过程中,需要使用细腻的技巧和耐心。
制作古琴丝弦需要将丝线按照一定的顺序交叉编织,以提高丝弦的坚韧性和音质。
拔丝制作完成后,还需要对丝弦进行调音。
调音是指将丝弦的频率调整到所需的音高。
调音需要使用琴弦调音器或在琴弦两端加上一些调音环,以便可以更容易地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最后,还需要对丝弦进行调整和修剪。
调整是指在制作完成后,检查丝弦的张力和音质,并根据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
修剪则是对丝弦两端进行修整,使其平整并适合安装在古琴上。
以上是传统的古琴丝弦制作方法。
制作古琴丝弦需要非常细致和耐心,才能够制作出优质的丝弦。
古琴丝弦是古琴演奏的灵魂,它的材质和制作工艺直接影响着古琴演奏音色的品质和表现力。
因此,制作古琴丝弦的工艺是古琴制作工艺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传统古琴丝弦手工缫丝路(四)尝试柞蚕丝
传统古琴丝弦手工缫丝路(四)尝试柞蚕丝自从上次调试完机器回来,又去忙活别的事情,期间修改了电机控制代码,将按钮控制改为了脚踏控制,修改了电机启动速度、运转速度及停止速度。
同时在淘宝辽宁丹东卖家那里买了40斤鲜活柞蚕茧,准备到顾老师那里试试手工缫柞蚕。
我在《传统古琴丝弦手工缫丝路(一)不是蚕宝宝的错》,分析了柞蚕丝是一种优质的制弦好材料,茧大丝粗,呈土黄色。
由于其丝胶牢度高,工厂缫丝时往往采用更高的温度和更多的化学药品以便快速的软化丝胶,这样的柞蚕丝丝胶损伤特别严重。
由于柞蚕茧的特点,真不知道用手工缫丝的方法是否可行?如下图,柞蚕茧的体格差不多和小一点的鸡蛋差不多大,是桑蚕茧的2-3倍,但是丝的含量比桑蚕丝少,大部分重量都是蚕蛹的重量。
幼林丝弦2019年12月21日,再次早早地来到顾老师家,先将机器快速的改完后,便开始了我最期待的手工缫柞蚕。
顾老师熟练的开始煮茧,搅拌。
这次没有用竹铲,而是换用稻草做的小扫把不断的尝试索丝,煮茧的时间已经远远超过了桑蚕丝,只有少数的几个茧子能抽出丝来,始终无法全部索丝成功,有些茧子丝没有抽出多长就断掉了,有些压根找不到丝头,有些蚕茧在收茧时已经将柞蚕的茧柄破坏,根本无法缫丝。
为了继续验证缫丝可能性,我们尝试煮茧汤水中加入了食用碱,并不断的调整汤水的碱浓度,可是最终也没有完全成功,只好暂且作罢! 总结下来有以下几点: 1, 柞蚕需要在更高温的情况下煮更长的时间。
柞蚕茧的出丝率远远低于桑蚕丝。
2, 增加食用碱煮柞蚕会增加缫丝的成功率。
3, 相对顾老师的桑蚕茧,这次的柞蚕茧更容易断。
4, 所买的柞蚕茧,主要都是用于蚕蛹食用,所以买家在收茧的时候对茧子伤害很大,有些甚至连茧柄都没有了。
幼林丝弦这也正好验证了我在《传统古琴丝弦手工缫丝路(一)不是蚕宝宝的错》所说的,选丝不但要考虑蚕丝种类还要考虑蚕丝的产地,二者相辅相成,这里还需要加一句,同时还得考虑养蚕的目的及收茧的方法。
古筝琴弦 工艺
古筝琴弦工艺一、材料选择古筝琴弦的材料选择是制作工艺中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到琴弦的品质和音色。
常见的材料有钢丝、铜丝、不锈钢丝等,其中钢丝是最常用的材料之一。
选择材料时需要考虑其弹性、耐久性、稳定性等因素,以确保琴弦的长期使用效果。
二、弦身制作弦身是琴弦的主体部分,其制作工艺对琴弦的张力和音色有很大影响。
在制作弦身时,需要经过多道工序,包括加热、轧制、切割等。
每一道工序都需要精确控制,以保证弦身的长度、粗细、圆度等规格要求,以及避免产生瑕疵和断裂等现象。
三、缠弦工艺缠弦是古筝琴弦特有的制作工艺,即将钢丝或铜丝缠绕在弦身上。
缠弦的目的是增加琴弦的弹性和张力,使其能够发出更加明亮、清脆的声音。
在缠弦过程中,需要掌握好钢丝或铜丝的松紧度,以及缠绕的圈数和密度,以确保琴弦的音色和张力的要求。
四、调音调音是古筝琴弦制作工艺中的重要环节之一,需要经过多道工序才能完成。
首先需要对弦身进行热处理,以消除其内部的应力,提高其稳定性。
然后需要对琴弦进行拉伸和调整,使其达到所需的音高和张力。
最后还需要对琴弦进行定型和稳定化处理,以确保其在演奏过程中保持稳定。
五、外观处理外观处理是古筝琴弦制作工艺中的最后一道工序,主要是对琴弦进行抛光和镀层处理,以提高其美观度和耐久性。
常用的抛光方法有机械抛光和化学抛光,而镀层则可以采用金属或非金属材料进行镀层处理。
在外观处理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处理时间和温度等参数,以避免对琴弦的品质和音色造成影响。
六、品质检测品质检测是古筝琴弦制作工艺中的重要环节,是确保琴弦品质和音色的关键步骤。
品质检测主要包括外观检测、机械性能检测和音色检测等方面。
外观检测主要检查琴弦的外观质量,如是否有瑕疵、断裂等现象。
机械性能检测主要测试琴弦的弹性和张力等机械性能,以确保其符合要求。
音色检测则是通过实际演奏来评估琴弦的音色和音质,以确保其满足演奏要求。
七、包装与储存包装与储存也是古筝琴弦制作工艺中的重要环节之一。
传统古琴丝弦手工缫丝路(一)不是蚕宝宝的错
传统古琴丝弦手工缫丝路(一)不是蚕宝宝的错做弦这么多年,心中一直想要恢复原汁原味的传统丝弦。
其实无论是琴人、斫琴师还是弦工都知道,现在的左搓右合技术及缠丝工艺都远超古人,但丝弦的品质还是没有达到老回回堂的标准,思来想去大家一致将认为是所用原材料也就是蚕丝品质不如古代,因为现在气候变化,空气污染,水质污染,甚至是蚕宝宝本身的变化导致蚕丝品质下降。
我很认同蚕丝品质下降这个观点,但我不希望把责任推给蚕宝宝,哪怕是一点点责任,我以为蚕丝的品质应该从以下几点细说:一、蚕丝的种类在许多古代丝弦文献中,都提及到蚕丝种类,比如:《太古遗音》禹贡青州厥贡篚檿(yǎn),齐民要术去柘(zhè)蚕丝宜为弦,清明响彻,胜于凡丝。
《齐嵩论弦法》凡弦檿桑为上。
其中凡丝指的就是桑蚕丝,柘蚕就是用柘叶喂养的蚕,檿蚕其实就是柞蚕(农业学者的研究结论)。
如果用随意购买的桑蚕丝制作丝弦与精心挑选的柞蚕丝及柘蚕丝所制作丝弦去比较,显然桑蚕丝的品质不行,但这不是蚕宝宝的错,是选材人选错了材料!二、蚕丝的产地古文学中除了记录蚕丝的种类还详细记录了蚕丝的产地。
我归纳了一下文献中的记录,以四川、陕西、河南、山东等地柞蚕及柘蚕为佳。
这些记录有些无可考证,有些却是历史悠久,比如河南有一个柘县,其历史记载:秦朝时开始置县,以邑有柘沟环流、两岸柘树丛生、自古盛产柘丝而得名“柘县”。
柘县在古代是一个集蚕丝交易及生产的基地,至1931年,柘城县有高大乔木桑5万余棵年产蚕丝10万公斤以上。
柘树的生长周期极其缓慢,柘木坚硬,非常适合制作枪拖和武器,抗日战争时期,县城所有大一些的柘树都被日本军队砍伐一空,从此柘县再也不产柘丝。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当地的气温、雨水及土质不但影响树木的生长,同样也会影响蚕的生长及蚕丝的品质。
如果在南方地区种植柞树估计无法成活,在江浙沪一带种植柘树或许橘会变枳,因此选丝要将蚕的种类及产地统一考虑,二者相辅相成。
传统古琴丝弦手工缫丝路(三)机器调试
传统古琴丝弦手工缫丝路(三)机器调试第一次从辑里回来后,将顾老师所介绍的手工缫丝工艺认真地理了多遍。
缫丝工艺的精髓是如何煮茧,如何索绪,如何添绪,如何保证缫丝的力度,如何保证蚕丝的均匀度,至于是人力绕丝还是电动绕丝都无所谓。
机器的原理很简单,说白了就是一个绕线机,重点是如何保证绕丝的力度及速度,力度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既要保证缫丝过程中蚕丝不断,又要保证蚕丝之间能很好的抱合,速度不能太快,太快了不利于添绪,太慢了工作效率太低。
想明白怎么做之后,剩下的就是去实现它,由于对绕线的力度及速度要不断的调试,因此决定完全自己实现不找外包厂,避免与外包厂之间反复沟通及不断的修改。
总的来说,过程还是顺利的,但也走了些弯路,主要对机械设计不太懂,各种打洞打不打准,尺寸配不上,电机控制倒是驾轻就熟,采用了一个步进电机,可以非常精确且灵活的进行控制。
整个机器终于在两个月左右完成,进度虽然慢了点,但是看到了希望。
和顾老师联系后,2019年10月25号,叫了一辆面包车拉着机器早早地到了顾老师家,今天他儿子儿媳都在家。
介绍后才知道他儿子儿媳原来都是缫丝厂的工人,儿子是煮茧能手,儿媳是缫丝模范。
顾老师今天特意将儿子儿媳留在家中就是为了一起验证这台机器。
顾老师和他的儿子儿媳仔细检查了机器,分析了机器可能存在的问题,检查了蚕丝通过的每一个部件,开机试了试空转的机器,大家一致认为这种状态可以煮一些茧子试试。
我心中大喜,总算可以看看传说中的手工缫丝。
顾老师拿出一大塑料袋金黄色蚕茧,这是他为了各地展示缫丝工艺特意养的彩蚕。
顾老师一边在锅里加水,一边说:“我们今天就是验证一下机器,所以就用电磁炉煮。
”锅里放了三四十个茧,他一边煮,一边用竹子做的像一把长梳子一样的东西在锅里搅动蚕茧,我们暂且称它为竹铲吧,慢慢地竹铲头上占上了一把一把的蚕丝。
我心想:“糟糕,这么乱七八糟的怎么抽出丝来。
”顾老师一眼看出了我的疑虑,说道:“不用担心,这些都是茧衣,还不是真正的丝”,又过了一阵,顾老师从竹铲上将茧衣取下,并不断绕在手上,只见锅里的一部分茧子随着他的绕动在水中不断的滚动。
重要步骤解析:制作古筝琴弦的关键工艺(深度解析:精准制作古筝琴弦的关键步骤)
制作古筝琴弦的关键工艺(深度解析:精准制作古筝琴弦的关键步骤)古筝是中国传统乐器中的一种,悠扬的音色和独特的音韵使其在世界范围内备受欢迎。
而古筝的演奏离不开琴弦的质量,琴弦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乐器的音质和演奏体验。
本文将从选材、拉弦、固定等关键步骤,深入解析制作古筝琴弦的关键工艺。
一、选材制作古筝琴弦的第一步是选材,选用好的材料对琴弦的音质和寿命都至关重要。
通常使用的材料有丝线、尼龙线和金属丝。
丝线和尼龙线在音色方面表现较为柔和,适合演奏古典曲目;金属丝则更适合演奏现代曲目和特殊音效。
在选用丝线和尼龙线时,需要考虑其细致度、紧密度和强度,以确保琴弦的稳定性和耐用性。
二、拉弦拉弦是制作古筝琴弦的重要步骤,关系到琴弦的音高和张力。
首先要根据古筝的设计,确认需要多少根琴弦,并按照顺序将琴弦安装在古筝的弦桿上。
安装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琴弦的拉紧度,过松或过紧都会影响音质和演奏感。
拉弦时需要保持适当的张力,以确保琴弦的稳定性。
三、固定固定是制作古筝琴弦的最后一步,也是保证琴弦稳定性的关键。
首先要将每根琴弦的一端固定在古筝的尾桩上,可以使用特制的结、绑或金属环等方式。
然后通过拉动琴弦的另一端,使其与弦杆连接,并进行细致调整,以确保琴弦的音高和张力达到最佳状态。
在固定过程中,需要注意每根琴弦的位置和角度,确保琴弦与弦槽的贴合度和自然振动性。
四、调音制作好琴弦后,还需要进行调音。
古筝的调音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决定了琴弦的音质和准确度。
通常使用调音器或调音软件来辅助调音,首先将调音器或调音软件放置在古筝附近,然后根据参考音准,逐个调整每根琴弦的音高。
调音时需要注意琴弦的张力和稳定性,以确保调音的准确度和长久稳定。
总结:制作古筝琴弦的关键工艺包括选材、拉弦、固定和调音等多个步骤。
合理选择优质的材料,确保琴弦的稳定性和耐用性,是制作琴弦的基石。
拉弦时需要注意张力的控制,保持适当的紧绷度,避免过紧或过松,影响琴弦的音质和演奏感。
传统的古琴丝弦制作方法
传统的古琴丝弦制作方法
古琴是中国古代传统乐器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音色。
琴弦
是古琴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古琴演奏的音质和音色。
传统的古琴丝弦
制作方法是通过手工制作,经过一系列的工艺步骤来完成。
下面将介绍传
统的古琴丝弦制作方法。
首先需要准备原材料,传统的古琴丝弦一般是由蚕丝制成。
选取质量
好的蚕茧进行脱丝,然后用特制的器具将蚕丝拉成细丝。
这一步需要非常
耐心和细致的操作,以保证丝线的质量和均匀度。
接下来是对丝线进行打蓬和加工。
打蓬是将细丝两端的纤维杂质去除,保持丝线的纯净度。
然后将丝线进行拉直,用机器进行拉线处理,保证丝
线的直度和均匀度。
完成上述工序后,将处理好的丝线放置在一个装丝架上,根据古琴琴
弦的要求,将丝线缠绕成规定的长度。
这一步需要精心的操作,以保证琴
弦的长度和均匀度。
接下来是将缠好的琴弦进行编织。
这一步需要用特制的织布机进行操作。
将缠好的琴弦固定在织布机上,然后根据古琴琴弦的要求,进行编织
处理。
编织出来的琴弦需要紧密有序,丝线之间不能出现疏漏和交叉。
完成编织后,然后进行核弦处理。
核弦是将琴弦进行拉紧,使其具有
一定的张力和弹性。
这一步需要在特制的器具上进行拉紧,然后进行加工
和整形,使琴弦的张力达到要求。
最后是琴弦的调音。
将制作好的琴弦安装到古琴上,然后进行调弦操作。
根据古琴的调音要求,使每根琴弦都能发出准确的音调。
千年古琴丝弦工艺解密
人 类 的
失传。
湖边 址 就 f J 『 j :
“ 击筑 ” …州 , 最早J L j J J :
j 1 4 策・ 漾 ,
制 之 十 } 足、 ¨‘ 弹之 准 确 ,
载_ r 删轲西 刺条 _ ] ,人 J J 水 圳 、 ・
友 高渐 离 击筑 , 刷轲 和 代 水愀 、 、 的敝 ’
6 5
千年古琴 丝弦工艺解 密
.
—
—
)
.
尔 址
哒 人 炎
感 、 反 映
拨 乐 ,
离不 弦 这 不 i r n 缺 发 t ’ ’ 1 。 小、
日 _ 『 f 人 炎 全 - t f } { 』
l 拦刘 伴 随
』 出, j ‘ 姚 仃J ‘ 乐. .f 1 『 』 l 订辨 ( 1 l j ’ m,
琴
等 。此 外 , f i 跌 寐
I 儿 』 I i 撰 J 《 传 统 造弦 法 ,小 计够 坛 作 I 艺世 r沦述 。 义献 I I i ‘ k l 川 弦 , J 土i l
I 1 i
.
发现 了残 存 的丝弦 痕迹 。
为北 爪I I , J j ! _ j J ,
贾湖 遗址 出土裴李岗文化骨笛
一 J 、f 州
此 炎乐 f / , J 地
6 6
考 古 物 语
马王 堆 出 土 的筑
l j・ I ’ r
此 描述 : “ 状 似琴 人 , 头皮 恢 ,
为 遗
代 的文 献 资料 , 饱 抟 一 一 一人 『 j I J x : 幺品 f j 人 p : 消f 仃 尺
… 这 ¨ l I 今八 J L t - 的 K之 于 。
自己制作古琴的制作方法-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自己制作古琴的制作方法-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古琴作为中国传统乐器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音质,一直以来都备受音乐爱好者的喜爱和推崇。
然而,在市场上,一把优质的古琴价格昂贵,让很多琴友望而却步。
因此,自己动手制作一把古琴成为了不少琴友们的共同选择。
制作古琴的过程不仅能够亲手打造出一把属于自己的音乐艺术品,还能锻炼琴友们的动手能力和专注力。
对于喜欢古琴的人来说,这是一种充满乐趣的体验。
通过亲身参与制作,琴友们更能深入了解古琴的结构和设计原理,对古琴音色的形成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本文将介绍制作古琴的具体方法,涵盖材料准备和制作步骤。
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时间来选择适合自己的制作方式。
制作古琴的过程并不复杂,只要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和技巧,即使没有太多制作经验的琴友们也能够成功完成。
最后,在制作古琴的过程中,琴友们不仅仅是制作了一把乐器,更是体味到了制作艺术的魅力。
每一把自制的古琴都是独一无二的,具有既美观又独特的艺术价值。
制作古琴不仅仅是完成了一件琴具,更是融入了琴友们的心血和情感。
这种亲手打造的乐器,无疑会给琴友们带来更深层次的音乐享受和自豪感。
在这篇长文中,我们将逐步阐述制作古琴的过程,希望能够为广大音乐爱好者提供一份详细的制作方法,让他们在制作过程中感受古琴制作的乐趣,并体会到制作古琴的独特意义。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应包含以下信息:文章结构部分主要介绍了本文的整体组织架构,以帮助读者快速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篇章安排。
本文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三个小节。
在概述中,我们将简要介绍古琴制作的背景和意义,激发读者的兴趣。
文章结构小节将详细描述整篇文章的组织结构,使读者对文章框架有清晰的认识。
目的小节将说明本文的主要目标,即介绍制作古琴的方法和过程。
正文部分将按照材料准备和制作步骤两个小节进行呈现。
在材料准备小节中,我们将介绍制作古琴所需要的材料和工具,并对每一种材料的选取和使用进行说明。
他把桑蚕丝做成了古琴弦
他把桑蚕丝做成了古琴弦蚕丝弦,这是一种古朴而又久远的古琴琴弦。
据史料记载,它已经有着3000多年的历史了。
由于年代已久,加上战乱,在清末时期,这一古法造琴弦的工艺便已经失传,只有零星的技术流落到了民间。
至今,全国仅有不到10人掌握这一古法造琴弦的工艺。
吴晓平,今年66岁,原贵阳市歌舞团国家二级大提琴演奏员。
喜好专研的他,硬是凭借着一股钻劲,仅用了2年多的时间,便在只言片语的古籍资料中,研制出了桑蚕丝制作古琴琴弦的方法,成为了贵州制作桑蚕丝古琴琴弦的唯一一人。
转型大提琴手变古琴演奏家与吴晓平的见面,是在他的“大古琴堂”。
10平米不到的房间,墙上挂满了古琴,一张琴桌放在一面墙的中央,琴桌上,一张古色古香的古琴静静地摆在琴桌上。
“我原来是贵阳市歌舞团拉大提琴的。
”吴晓平向记者介绍说,2010年,根据国家相关政策,他退休离开了歌舞团。
对于艺术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不管是在位还是退休。
有着近40年艺术生涯的吴晓平,心中始终放不下对艺术的那份执着,加上好探索和研究,放下了大提琴的弓弦,吴晓平决定,学习古琴。
“古琴是中国传统文化最具代表性的一个符号!”谈及自己对古琴的感受时,吴晓平这样对记者说。
而艺术都是相通的,加之吴晓平的专研与勤奋,时间不长,他便能够得心应手地弹奏古琴了。
干啥都喜欢动手的吴晓平,不满足于买来的古琴,没有多久,吴晓平开始琢磨古琴的制作工艺,随后,他决定自己制作古琴。
“古琴的琴身要两块木材制作,第一块要疏松,一般用杉木;第二块要扎实,一般用梓木。
一松一实,这就是古琴最基本的结构了。
”说起古琴来,吴晓平有说不完的心得。
在“大古琴堂”的隔壁,还有一个陶瓷展览室,这里面陈列的陶瓷,都是吴晓平自己研发烧制的。
“我就是喜欢自己琢磨,去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
意境桑蚕丝琴弦温润高古“弹奏古琴后,你是怎么想到要自己制作桑蚕丝琴弦的呢?”带着好奇,记者问吴晓平。
“桑蚕丝作古琴琴弦这是古已有之的。
古人把古琴叫做丝桐,其中的丝就是指的琴弦是用丝做成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的古琴丝弦制作方法据“木白言已”新浪博客连载整理琴用七條絃其中有四條是纒絃直徑最大的將近兩公里,絃心要用四股。
規格是這樣地特殊、一般絃工都不習於古琴絃的製作。
幾百年來,古琴家所用的琴絃都是杭州的手工業特産品,古來琴家自製琴絃的習慣從宋代起就很少,現在是幾乎絕迹了。
一九三九年在抗日期中,上海市上古琴絃斷檔了,古琴家們曾到杭州去想尋找制絃的工人恢復生産,才知道過去多年來發售的古琴絃多是舊有的存貨杭州早已無人製造古琴絃了。
隨後常熟古琴家吳景略能見到琴書中的傳統方法從事研究,才在蘇州試製成功。
十多年來不但古琴絃依靠方裕庭獨家製作,演奏單位民族樂器的絃線,也都爭取用方裕庭的出品,足見製造古琴絃的傳統方法是有一定的價值的。
但是近年來古琴演奏的水平在新社會裏日見提高,古琴家們認爲現時的古琴絃還是有許多缺點,例如經不起調,蠅頭之下易斷。
纒絃欠平容易脫纒音響不靜不勻之類。
最初以爲問題只是在於絲的品質,從一九五四下半年起就大力爭取得到高級優質絲,到一九五六年已經取得最高級的廠絲,但是一九五六年到一九五七年的出品仍然不能得到很滿意的提高,有些方面好些,但是膠合程度與瑩潤的色調反而退步了。
許多古琴家還感覺到一九五五年用降3級川産土絲所制的那一批比一九五六年以後的更好。
古琴家們要求有更好的改進,方裕庭和上海另一試製琴絃的沈西園也正在積極地更深入的研究。
爲了協作編者願意把他在整理古琴史料工作中遇見的造絃材料,提供出來,經這些熱情的工藝家和古琴家們作爲側面的參考。
解放以後,有關古琴的歷史文獻是大大的增多了,集中起來了,而且容易接觸了。
在過去,製造古琴絃的傳統方法而且這些之中材料,多是限於從清代琴家所轉載而不很全面的材料中得來,而且這些材料之中有些部分還是杜撰的。
但是現在把民族音樂研究所和中國音樂家協會所訪得的材料集中起來整理比較一下,則可以參考的東西不但更全面更多,而且已經追溯到了很遠時代去。
六朝的唐朝的、北宋的、都有。
互相印證起來給予我們的啓發就大大地不同了。
我們在比較多種材料的情況之時,最突出的發現是清代琴苑心傳、與古齋琴譜和天聞閣琴譜中對於制絃採用絲綸莖數的錯誤。
從六朝曆唐到宋,用在七條絃上的絲綸數都是用的遞減四條加纒三條之法。
但是清代這三家昧于平衡張力的絃徑級數在於方根而不在整比,也不顧琴調有轉絃的要求,竟將三分損益求律之數直接用於絲綸而且在用了三分損益的綸數之後又另外加纒至四條琴絃之多,這不但違背了科學,而且破壞了我們幾千年的優良傳統。
我們對於這一問題特地著重作了批判,並附錄三個材料向關心的請益。
六朝、唐、宋的多個材料之中,在配用膠料、器具、秦鎚(墜子)方面,在控制緊縮,驗看火候。
選擇原料各方面都有一定的交代,但又有些不同;這些不同之處是與各時代的度量衡制,生産能力社會背景都有關係的。
把這些材料介紹出來,不但可以直接參考或者還可能有助於歷史發展的研究。
這些材料是資料性的,編者本不應雜入批判,但對一些後期的明顯錯誤卻不得不隨時指出,以免工人同志們受到迷惑多費推敲。
但我們的看法也可能不盡正確,這就須要讀者在發現時多多給予批評。
原材料都很遠古,衍文脫字原來是不少的。
除了很顯明易見的以外,有許多地方不敢改動,只得聽期存疑;點符號也可能有些用得不對。
這都要請求讀者給予幫助和指正。
一、北宋造絃法《琴書》所記(原書撰于北宋仁宗時,即1023―1060年間),見原書第七頁至第十頁,撰書人未署名,但因在“論徽”的文字是北宋到他與阮逸、胡瑗(宋仁宗時代)講論琴理,故能肯定這是北宋時的材料。
原書從前是常熟瞿氏鐵琴銅劍樓所藏現在是上海圖書館的善本。
1.造絃法細白好絲(擇州上者)右先須擇絲揀明、白、精、瑩、勻、淨、溫、潤、細者爲佳並須擇去麄礧之絲以五絲爲綜綜之。
欲打絃時,先用溫水浸,令透然後分絲打之並須左搓右合。
第一絃用一百二十絲(疑爲“綜”,下同)分爲四股,用秦子四個,每個重五兩,省秤黑錫爲之以鐵爲莖。
每合硾一個,重二十兩,錫爲之鐵爲莖。
分定絲後用手左搓,亦須頻頻水行潤之。
如見股,即便合之。
合即右合也。
將合絃用仙掌,人墊持徐行,其合股之不勻也。
畢欲收絃時,用舊竹筒卷,則須和竹筒煮也。
令先用木一段,長四寸許,徑三寸合員而一頭大,又用如人手指大小竹七片,釘於大木頭四周圍,小頭即不用此,謂之卷絃軸。
合絲了,用此軸惓收之,隨時即便脫取絲下,候曬了依尺數段,用紗子纒之。
宮,(疑有脫文“宮”字上面)第一絃。
其不纒者則應徵爲第四絃第二絃用一百絲分爲四股,秦子四個,每個重四兩;合硾一個,重一十六兩,秦硾及打絃法如前,用紗子纒,以應于商,第二絃其不纒者,則應於羽,爲第五絃。
第三絃用八十絲,秦子四個,每個三兩,合硾一個重十二兩,並如前法,用紗子纒則應於角爲第三絃,其不纒者則應於少宮,爲第六比。
第七絃用六十絲秦子硾則用三絃者不須纒。
已上四絃並須看其絃麄細,用意相度,加減臨時。
如見絃太麄則以二十絲減之。
如第一絃用一百絲。
則漸次減則用四十絲。
2.煮絃法凡煮絃須候天氣清明方可煮先須擇清水鍋子,不得用肥膩水須過絃。
用小麥少許同煮,如見小麥綻,其絃則熟。
如煮太過,絃即無聲;稍生則易斷,責得中也。
其紗子當先漉出,不可與絃同時。
其絃漉出後,先用大魚膠一片,煮熟爛搥,以湯浸之,則取薄薄清膠水度過絃于猛日中抨曬之。
當須抨令急而不可緩也。
曬久爲妙然後收之。
其絃斷時,須長五尺,五省尺。
如浙尺,須長六尺至七爲佳3.纒絃法其紗子,即用纒絃車子旋捲,卻用纒其絃。
當取天氣陰潤纒之方妙。
抨其絃當須一頭定就一處一頭倚子,令一低一昂抨定其絃穿過車子,用石硾之。
如第一絃用六斤來石,第二絃用四斤,第三絃用三斤,仍須兩手停勻,不可令有踈漏及有重疊。
惟緊密爲妙。
其釘纒用針纒倒爲妙,穿過緊纒殺之。
將合絃時先用堅竹一片,大如人手掌,於兩邊共開四稜,用架絃四股也。
紗子用五線(疑爲綜)秦子重一兩,打時如合絃,則右搓也。
如緊則用竹筒收捲。
其中竹筒舊者,或新,則括去竹皮煮數沸後方用之。
二、南宋傳鈔的造絃法太古遺音所記(原書撰於南宋嘉定以前即西元一二六O以前)據明初朱權在他的太音大全集序的說明此書是宋田紫芝所輯,原名太古遺音,到嘉定間禓祖雲改名爲琴苑須知。
我們並未見到此書的宋代原本,這裏的材料是從民國初年,烏程周慶雲晨風廬所藏的太音大全集就是明宋清初錢曾述古堂的原藏本。
我們從書的內容與明代許多古琴文獻對證,看出它就是明焦竑國史經籍志和明史藝文志所著錄的袁均哲太古遺音而而朱權太音大全集的材料,與袁均哲此本又幾乎完全相同。
朱權既能指出人名年代說明是南宋的材料而且材料中的度量衡制和工藝術語也和宋代早期相同,所以我們能肯定它是南宋傳鈔的材料。
在明代許多古琴文獻中,都記載著“袁均哲注太古遺音”,這說明袁均哲只是將一部宋代的琴書作了一些注釋,見在這本書裏面正是有許多鮮明的注釋,稱爲“音釋”更能證明原來的材料是宋代遺留下來的。
中央音樂學院民族音樂研究所在影印明初神奇秘譜的指法集注中,凡是引用此書時,都稱太古遺音而不稱太音大全集所以我們在這裏也標爲太古遺音。
1.辨絲法禹貢,青州厥貢,篚檿,齊民要術,去柘蠶絲,宜爲絃,清明響徹,勝於凡絲。
伯牙用原蠶絲(原蠶,二蠶也),此乃絲之優劣也。
若論土宜,蜀中爲上秦中洛下爲次,山東江淮爲下,此由水土使然也。
今只用白色柘絲爲上,原蠶次之非此二絲,則擇其生繰者。
藏繭者,不堪用。
(今人蠒藏多用鹽益欲絲性常滋,而重於貿易也。
用此絲打絃脆而易斷,遇陰雨則濕而不鳴,鹽之性存也.城市問鬻絃者,往往皆用此絲爲絃,奚暇揀擇?以此知絃之不可不自作。
)音釋(禹貢尚書篇名,青州郡名,即今之青州府也,篚竹器篚屬也。
檿音奄山桑也。
檿絲謂山桑養蠶之絲民。
齊民要術書名。
)2.大琴絃宮絃二百四十綸,(一繭一絲蠶吐也。
以十二絲爲綸者,十二絲也。
過此則粗才及則細。
)商二百有六,角一百七十有二,徵與商同,羽與角同,文一百三十有八,武一百有五。
(自宮各次第降至十四綸。
)宮商角三絃纏過。
(一法徵絃亦纏,用文絃爲胎。
中琴絃用武絃爲胎。
)3.中琴絃宮一百六十綸,商一百四十角,一百二十,武一百。
(自宮至各次第降二十綸)4.小琴絃比中琴絃又次第降二十綸。
5.袖琴絃比小琴絃又次第降二十綸。
6.纏紗大絃用七綸,中絃六綸,小絃五綸。
大則聲不清細則目下聲清不耐久。
惟宜得中。
一緊以極急爲度,別用一管子卷之,不得與絃同管。
(管子延慎爲之可高五寸許闊四寸內圓而外作,八混稜。
)7.中減墜子法束束木板二片,規而圓之,闊狹可容四錢許,以竹爲柄,四旁用小竹柱。
打墜用小錢合墜用當三錢每一綸絲墜重四錢。
假如宮絃一百六十綸,分爲四條每條計四十綸,每墜重一百六十文,合墜重六百四十文。
餘並准此。
加減先累錢在下板竹柱上,次以上板壓定。
音釋(當去聲,當三錢言一錢可以作三個錢也)8.打法陰雨無塵,潤而不斷;繞睛,則聲清。
(此三句法在陰雨下)先五聚其絲,用陰雨日打。
各隨綸數均爲四條,並長八丈,左搓右合,以極緊爲度。
取六丈許成。
(可作絃一十條每條長六尺省長尺長五)卷于管子上。
(每個管子只卷下絃六丈多則煮透。
)秋合絃色瑩而聲清。
(秋分桂花時細雨中合之)春合者,色濁而聲慢。
三月初亦可作,終不及秋也。
音釋(槎音蹉合音甘入聲後並同)9.煮法睛明日,以新沙盆(新鐵器亦堪用,可高八寸許闊二寸許底要平下,如今之鐵鏊,可容管子八個。
)汲長流水,沒管子上二寸許,(深則絃軟淺則絃硬)以文武火煮之(此下脫了,以“小麥少許同煮”一句,請參看琴書年記)候麥爛即止。
(紗子易熟須先取出。
)太生則絲聲勝木聲,不久便無聲,太熟則聲不清而易斷。
臨時以意度之。
取出,以冷水浸急掤曝乾。
音釋(文武火,微微慢火也。
言其不急不慢,故名曰文武。
度音釋。
掤音崩以雙手擘開也。
曝音達入聲。
乾乾音。
曝乾日中曬乾也)10.用藥明亮煎膠五兩,(先煮化,棉濾過)小麥一合,(擇洗令淨。
)明瑩蠟半兩,(好者)白芨半兩,(切成片子。
)桑白皮一兩,(刮洗坐銼長一寸許)天門冬十個(切開)。
上藥同入沙盆內,可煮絃十副。
11.纏法先卷紗子於車上,(車子以束束木爲這車床橫木須放令重,用竹弓關定車上欲其難轉而紗急。
)次穿車子於絃上,繃絃令急,以右手搖絃,令車自轉。
紗子常令濕自早至午即止。
如紗子斷,放絃令緩,以引過絃纏之,纏畢曝乾。
三、明代傳述的造琴法及有關造絃的參考材料(一)風宣玄品(1539年明嘉靖間朱厚爝輯。
)材料內容與分目的次第與袁均哲太古遺音完全相同,故不重錄。
(二)絲桐篇內篇(1564年明嘉靖間劉珠撰)材料內容與袁均哲太古遺音完全相同,僅分目次第不同,故亦不重錄(三)琴書大全(1590年明萬曆間蔣克謙輯)1.“伯牙”合絃法合絃法云,以原蠶絲爲上,次用白絲。
宮絃用五鎚,商絃用三鎚,徴絃取宮絲不纏也,文武二絲(此處有脫文,待考補)左搓合訖於小竹筒上纏定,取清水置銅鐺中,和小麥合煮之候。
麥爛,即絃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