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古琴的理解和欣赏

合集下载

古琴的认识和理解

古琴的认识和理解

古琴是中国传统拨弦乐器,有三千年以上历史,属于八音中的丝。

它是中国最古老、最具代表性的弹拨乐器之一,其历史之悠久、文化内涵之丰富,可以说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从认识上来说,古琴的形态和构造都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特点。

其长三尺六寸五分,象征三百六十五天;面板呈弧形,象征天;地板是平的,象征地;最初古琴只有五弦,象征君、臣、民、事、物,暗合金、木、水、火、土,对应宫、商、角、徵、羽,据传在周文王和周武王时代,分别各加一根弦,增至七弦;古琴有十三个徽位,象征一年十二个月和闰月;古琴下有两个出音孔,称为龙池,凤沼,象征太阳和月亮。

从理解上来说,古琴的音色和演奏技巧也是其独特之处。

古琴的音色有三种:泛音、散音和按音。

泛音空灵清越,象征天的声音;散音厚重朴拙,象征地的声音;按音细微悠长,象征人的声音。

古琴的演奏技巧也非常丰富,包括右手基本指法抹、挑、勾、剔、打、摘、擘、托和左手基本指法吟、猱、绰、注、掩、跪、掏等。

此外,古琴还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它不仅是音乐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更是中国文化精神的重要载体。

古琴曲目众多,其中不乏经典之作,如《高山流水》、《广陵散》等。

这些曲目不仅旋律优美,更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

总的来说,古琴是一种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独特音乐魅力的乐器。

它不仅是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中华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理解和欣赏古琴需要我们具备深厚的文化素养和音乐审美能力,同时也要保持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之心。

器乐鉴赏论文之古琴

器乐鉴赏论文之古琴

器乐鉴赏论文之古琴古琴是中国传统乐器中最古老、最优美的一种,它被誉为“乐器之王”,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音乐价值。

古琴发源于中国古代,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由于其独特的音质和演奏技巧,古琴在中国音乐史上占有着重要的地位。

本文将从古琴的历史、音乐表现力、演奏技巧和演奏风格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古琴的历史古琴是中国传统乐器中历史最久远的一种,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

古琴最初被用作宗教仪式和祭祀活动中的伴奏乐器,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它逐渐转化为一种文化娱乐活动,并得到了广泛的普及。

到唐代,古琴的演奏技巧已经非常成熟,同时其音乐表现力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宋代时期,古琴更是成为了文人雅士们的最爱,它们将其视为艺术自我表达的一种方式,并发扬了其独特的音乐风格。

二、古琴的音乐表现力古琴以其独特的音质而闻名于世,他的音色柔和、幽雅、清新,能够表达出深邃、悠远的意境。

古琴的音乐是通过琴身共鸣和指法的变化来表现出来的,它能够模拟出天真、淡泊、清雅、高妙、慷慨、豪迈、忧愁等不同情感。

古琴表现力丰富,既可以表达出优美的旋律,也能够表现出深刻的感情。

它能够让人们感到它的音乐是从心灵深处流露出来的,让人们沉浸在完美的音乐中。

三、古琴的演奏技巧古琴演奏的技巧非常独特,它主要通过拨弦、撩弦、扣弦、泛音、颤音等指法来表现出不同的音乐效果。

古琴演奏技巧的高妙之处在于,它能够组合不同的指法来实现速度与音色的转换,从而进一步丰富音乐的表现力。

同时,古琴演奏也需要弹者配合自由的速度变化,更好的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情感。

古琴演奏技巧需要在长期的实践中不断磨炼,才能真正掌握其中的精髓。

四、古琴的演奏风格古琴演奏风格主要包括学派和个人风格两个方面。

学派是指古琴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地域性、流派性的不同演奏特点,每个学派都有其特有的演奏风格和表现手法。

而个人风格则是指弹者在学习、研究古琴演奏技巧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独特的演奏风格。

这个风格既包括弹奏技巧的独特性,也包括表现主题意境的独创性。

古琴的历史文化及作品赏析

古琴的历史文化及作品赏析

古琴的历史文化及作品赏析古琴是中国音乐文化中的珍宝之一,在中国文化传承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它不仅是一种乐器,更是一种文化传统。

本文将介绍古琴的历史文化及作品赏析。

一、古琴的历史古琴,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可以追溯到商代。

在唐代以后,古琴才有了高度的发展,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成为音乐谱写的主流乐器。

《琴谱》在宋代出现,是古琴艺术的里程碑,后来也对整个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

古琴在历史上是帝王贵族、文人雅士的最爱,所以古琴在中国文化历史上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二、古琴艺术的特点古琴艺术需要有良好的心态,需要有一定的修行。

这种修行体现在琴音的气韵、包容和自然之中。

古琴音乐注重的是气味,强调音乐的氛围、感觉、情趣,强调身心调和的美感和意境,不需要华丽的变化和多变的音色,而是大和谐的朴素美。

这种音乐需要经过学习和修炼来领悟琴胆的重要性,同时也要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乐曲中,使听众在聆听时能够感受到弹奏者的情感。

三、古琴作品选赏1.《阳春白雪》《阳春白雪》是唐代古琴曲目之一,是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的一首诗歌,曲调悠扬婉转,情感流畅自然。

这首曲子吟唱天然之景,使用了琴音来表现冬天天空中的阳光、白雪飞舞的景象。

2.《阳关三叠》《阳关三叠》是明代儒生王浚所作的琴曲,也是古琴音乐中的经典之作。

此曲表达的是对山水之美的赞美,以及山水给人们带来的思考与愁思之情境,琴音深沉优美,思维敏捷。

3.《归去来兮》《归去来兮》是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的诗歌,这首曲子将古琴音乐与诗歌相结合,未尝不是一个成功的尝试。

曲调虽然简单,却秒出芳心,将不能言说的情感融入,号召多年以后的新世纪人们要放弃仕途,回归自然。

四、结语古琴是中国的传统乐器之一,也是中国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琴艺术有着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韵味,这种韵味在琴音中得到充分的发挥。

古琴曲目丰富多彩,每一首古琴曲子都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及情感因素,这是其他乐器所无法企及的。

虽然从现代的角度看,古琴的使用有所下降,但它依然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而受到世人的热爱。

对古琴的认识

对古琴的认识

对古琴的认识:
古琴是中国传统乐器之一,也是中国古代的七大音乐器之一。

它是一种弹拨乐器,通常由梧桐木制成,有七根弦,代表着“天、地、风、云、山、水、人”七种声音。

古琴音色深沉、幽远,常常被用来演奏中国古典音乐和伴奏诗词。

古琴在中国文化中具有深厚的历史和精神内涵,被视为一种高雅的艺术。

学习古琴需要细致的技艺和对传统音乐的理解,因此古琴被视为一种表达内心情感和修身养性的艺术方式。

除了音乐表演外,古琴也常被用作中国传统文人的陪侍之物,成为他们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的重要工具。

古琴不仅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也影响了东亚其他国家的音乐文化,如日本的琴、朝鲜的琴等,展现了其在东方音乐传统中的重要地位。

近年来,古琴也逐渐受到国际音乐界的关注,成为跨文化交流和音乐融合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琴的意象解读

古琴的意象解读

古琴是中国传统的弹拨乐器,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它在中国文化中被赋予了许多象征意义和情感解读。

1. 和谐与平静:古琴的音色柔和、清澈,弹奏时需要细腻的情感表达和内心的平静。

因此,古琴常被视为和谐与平静的象征,它能帮助人们沉静心神,达到内心的宁静与平和。

2. 忍耐与修行:学习古琴需要长时间的练习和耐心的磨砺。

弹奏古琴的过程中,需要面对琴弦的紧绷和指法的技巧性,这需要弹奏者具备坚持不懈的精神和修行的意志力。

因此,古琴也被视为忍耐力和修行精神的象征。

3. 知音与情感表达:古琴常常被用来传递情感和表达内心的感受。

弹奏古琴的人希望能够通过音乐与他人产生共鸣,找到知音。

因此,古琴也象征着寻找情感交流、表达内心情感和与他人建立深厚联系的愿望。

4. 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古琴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哲学内涵。

弹奏古琴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因此,古琴也被视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代表着中国传统价值观和智慧。

这些是对古琴的一些常见的意象解读,但是古琴的意义和象征还有许多其他方面,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和解读。

对古琴的认识和理解

对古琴的认识和理解

对古琴的认识和理解
古琴,又称瑶琴、玉琴、七弦琴,是中国最古老、最具历史底蕴的弹拨乐器之一。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古琴就已经现身,伴随着历史的长河,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古琴凝聚了中华民族深厚的艺术修养和哲学思考。

古琴有着独特的音乐风格和演奏技巧,其音乐表现形式多样,既可独奏,也可合奏,还可以与舞蹈、戏剧等艺术形式相结合,展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古琴的曲目丰富,既包括古典曲目,也有民间曲目,每首曲目都融入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情感和独特的审美观。

学习古琴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提高音乐素养和艺术修养,更可以陶冶性情、修身养性。

在演奏古琴时,需要心平气和、气定神闲,通过调节呼吸、放松身心等手段来达到平衡情绪、缓解压力的目的。

这种内在的修养和调节,有助于我们实现心灵的宁静和精神的升华。

同时,学习古琴也是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古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它承载着中华民族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通过学习和欣赏古琴音乐,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精神内涵,提高自身素质和修养,增强
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古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具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教育价值。

通过学习和欣赏古琴音乐,我们可以更好地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精神内涵,提高自身素质和修养,为我们的生活增添更多的色彩和深度。

古琴初阶心得体会教师

古琴初阶心得体会教师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终身学习的重要性。

在繁忙的教学之余,我选择了古琴这门古老而优雅的艺术作为我的业余爱好。

经过一段时间的古琴学习,我对古琴有了初步的认识,也收获颇丰。

以下是我对古琴初阶学习的心得体会。

一、古琴的魅力古琴,又称瑶琴、七弦琴,是我国传统的弹拨乐器。

古琴音色清幽、古朴,给人以宁静、淡泊之感。

在学习古琴的过程中,我逐渐被其独特的魅力所吸引。

古琴不仅是一种乐器,更是一种文化、一种精神寄托。

它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与情感,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

二、学习古琴的收获1. 提升审美情趣古琴音乐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在学习古琴的过程中,我逐渐学会了欣赏古琴音乐的美。

古琴曲旋律优美、节奏舒缓,使我学会了如何陶冶情操,提升审美情趣。

2. 培养耐心与毅力古琴演奏技巧复杂,需要长时间的练习。

在学习古琴的过程中,我体会到了耐心与毅力的重要性。

每当遇到困难,我都会告诉自己:“持之以恒,方能成功。

”这种信念使我不断克服困难,取得了进步。

3. 丰富生活古琴学习让我在忙碌的教学之余找到了一种放松身心的方式。

每当拿起古琴,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宁静的世界,心灵得到了极大的抚慰。

4. 传承传统文化作为一名教师,我有责任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学习古琴,让我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使我更加坚定了传承文化的信念。

三、古琴教学心得1. 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在古琴教学中,我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

通过介绍古琴的历史、文化内涵以及演奏技巧,让学生了解古琴的魅力,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因材施教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接受程度不同,我在教学中注重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特点制定合适的教学方案。

3. 严谨治学古琴演奏讲究严谨,我在教学中严格要求学生,使他们养成良好的演奏习惯。

4. 传承与创新相结合在传承古琴文化的同时,我鼓励学生在演奏中融入自己的理解和创新,使古琴艺术得到新的发展。

总之,学习古琴让我在忙碌的教学之余找到了一份宁静与美好。

浅谈对中国古琴的理解和欣赏

浅谈对中国古琴的理解和欣赏

浅谈对中国古琴的理解与欣赏琴乐,指古琴音乐,它包括琴歌与琴曲。

关于它的产生,人们的说法众说不一,但有文字记载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中国古代文人音乐就以古琴艺术为代表,因此,古琴文化在中国传统文人乐坛上享有崇高的地位。

自古以来有很多关于古琴的故事流传。

琴乐被誉为“文人音乐”,并不就是说只有文人雅士才弹琴,也不就是说琴界人士都就是以文名世。

但就是它作为一种传统乐器所积淀的优雅绝伦的文人精神品格,却俨然就是一种文人音乐品格的最好体现。

所以说,古琴音乐就是中华民族古代文化的珍贵遗产,更就是中国古代文人音乐的精髓。

那么如何理解与欣赏古琴呢?一.古琴音乐特征及古琴文化从现在的角度来理解,古琴就是一种乐器,需要走上舞台。

但在古代,传统的琴不仅就是乐器,其作用也不就是为了娱乐,而就是为了修身养性,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与个人品格,因此对琴曲道德的视野要求非常高。

既然要求弹出的琴曲具有很高的道德视野,那么除了要求演奏者本人具有高尚的演奏技术与技巧之外,还要有高度的个人修养与道德情操。

古琴音乐的主要特征应该就是“静美”。

这由琴的构造即可证实:与筝相比,琴体并不大,弦数也不多;古琴音量不大,但声音坚实、厚度大,犹如古代的磬、编钟,具有“金石之声”。

散音厚实,按音则余韵悠长,其音质内敛,而非像筝那样外向张扬,仿似激动地高呼口号。

琴自古与文人联系在一起,孔子当年在杏坛教学的时候,就“弦歌不辍”。

中国古琴艺术的方方面面都渗透了儒、道、禅三家的思想,古琴曲应该就是中国精英文化的体现。

古琴演奏的动作不大,要求“弹欲断弦、按欲入木”,但“用力不觉”。

与打太极拳、书法、作画等具有同样之处,左右手的动作儒雅、简静,形式上极为缓与,却内含着刹那之间的爆发力。

而如果弹琴时动作大,按西方理念瞧来就是“神采飞扬”。

殊不知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瞧,这样的做派却犯了弹琴五病中的“走作猖狂”,从而背离了儒、道、禅的内涵意蕴。

在中国,最早提出琴“性极静”的就是嵇康。

论述古琴艺术

论述古琴艺术

论述古琴艺术
1关于古琴艺术
古琴艺术,是中国传统几千年来孕育而成的一门文化古迹,它源于中国,也是中国最古老的乐器之一。

古琴简称琴,是拨弦弹拨乐器,相传于公元前2300多年,起源于中国古代,具有悠久的历史。

古琴是一种和声乐器,没有任何其他配置,只有古老的琴弦,在这片弦音坊上,像拼图一样,微妙细腻地拼装出美妙动人的音乐和抒情意境。

古琴音乐,有着极其柔和深沉的特点。

古琴琴音轻柔俊雅,让人沉浸在温暖的氛围中,听众被一种深沉的感慨所震撼,来自灵魂的无尽幻想,让人有一种超越现实的宁静沉思。

古琴音乐正是融入历史文化内涵中表演出来的,由此而在传统文化中形成恒久的记忆与感受。

古琴艺术,融入了中国文化底蕴,呈现出对审美、对音乐和生活美学的独特理解,它把优美的文字编织成一个极具有意蕴的故事,这种艺术的表现方式在传统文化中十分受到重视。

通过古琴艺术,通过拨弦弹拨的乐曲让我们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这种古老的文化艺术深入到每一个人的心灵深处,令人回想传统文化、回想民族文化的根源,传承中华文化的精髓到未来。

古琴心得体会200

古琴心得体会200

古琴心得体会200古琴,一弦之乐,秉持着古老的文化传统和丰富的历史内涵。

作为古人流传至今的一种乐器,古琴不仅仅是音乐,更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

在长时间的学习和演奏过程中,我对古琴有了一些独特的感悟和体会。

首先,学习古琴要有坚持和耐心。

古琴的学习是一个漫长而充满挑战的过程。

一开始我觉得简单的弹拨琴弦时,竟然会发出奇特的音响,令人着迷。

但当我开始学习一些传统的曲谱,如《高山流水》或《阳春白雪》,才发现其中的困难和复杂性。

弹奏一首曲子,演奏者需要准确无误地把握节奏,掌握技法,还要理解曲谱所蕴含的情感和意蕴。

在这个过程中,耐心和坚持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不断的练习和钻研,才能更好地理解音乐,掌握技巧。

其次,古琴演奏需要有内心的宁静。

古琴是一种表达情感的工具,但与传统乐器不同的是,古琴的音色相对低沉静谧,给人一种旷世深思的感觉。

在演奏古琴时,必须保持内心的宁静,才能更好地传达音乐所带来的意境。

闭上眼睛,静下心来,专注于琴音的起伏变化,可以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俗的美妙。

古琴音乐带给我一种深沉的思考和冥想,让我在忙碌的现代生活中寻找到一片宁静的天地。

另外,古琴让我领略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古琴作为中国最古老的音乐乐器之一,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它见证了中国古代音乐的演变和发展。

在学习古琴的过程中,我不仅学会了演奏技巧,还逐渐了解了古琴音乐的文化内涵。

古琴音乐通常搭配古诗词,传达出深远的哲理和情感。

通过学习古琴,我对中国古代文化的艺术美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更加珍惜这种文化遗产。

在学习古琴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音乐的无限魅力和人文精神的升华。

古琴不仅仅是一种乐器,更是一种传承和传统。

学习古琴可以让我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化,提高自己的修养和情操。

同时,它也是一种纷繁世界中寻求内心平静和宁静的途径。

古琴的心得体会虽然只有200字,但是对我而言,它却像一首永远无法终结的乐章,不断地在我的心中奏响。

我对古琴的认识作文

我对古琴的认识作文

我对古琴的认识作文我一直觉得,在这纷繁复杂的世界里,总有一些东西能让人瞬间安静下来,就像古琴。

我第一次真正接触到古琴,是在一个古色古香的小院子里。

那院子不大,却布置得极为雅致,有假山流水,还有几株开得正艳的花树。

就在那院子的一角,摆着一张古朴的琴桌,上面放着一把古琴。

那把琴的样子,至今都清晰地印在我的脑海里。

它的琴身修长,线条流畅,仿佛是一位优雅的女子静静地躺在那里。

琴面上的漆有些斑驳,像是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

琴弦微微泛着金色的光芒,透着一种神秘而迷人的气息。

当时,有一位老者正坐在琴桌前,他身着一袭素色的长衫,头发花白,却精神矍铄。

只见他轻轻地抬起双手,放在琴弦上,然后微微闭上眼睛,开始弹奏起来。

那琴声,刚开始的时候,很轻很轻,就像是从遥远的地方传来的一缕微风,轻轻地拂过我的心头,让我心里痒痒的。

随着他手指的拨动,琴声渐渐变得清晰起来,犹如山间的小溪,潺潺流淌,清脆悦耳。

我仿佛看到了那清澈的溪水在石头间跳跃,溅起一朵朵晶莹的水花。

老者的手指在琴弦上灵活地舞动着,时而快,时而慢,时而轻,时而重。

每一个音符都像是被赋予了生命,争先恐后地从琴弦上跳出来,在空中交织成一幅美丽的画卷。

我站在那里,听得入了迷,整个人都仿佛被那琴声带到了一个遥远的地方。

那里没有城市的喧嚣,没有工作的压力,只有青山绿水,鸟语花香。

就在我沉浸在这美妙的琴声中时,老者突然停了下来。

我这才如梦初醒,回过神来。

我走上前去,好奇地问老者:“这是什么琴呀?怎么这么好听?”老者微微一笑,说:“这是古琴,是咱们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

”从那以后,我对古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我开始四处打听关于古琴的知识,还专门去图书馆借了很多相关的书籍。

我了解到,古琴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它在中国已经流传了几千年。

在古代,文人墨客们都喜欢弹奏古琴,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志向。

古琴的构造也很特别。

它有七根弦,每根弦都有着不同的音高。

琴面上还有十三个徽位,通过按弦的位置不同,可以弹奏出丰富多样的音符。

对中国古琴文化的思考

对中国古琴文化的思考

3、物质空间与精神空间的转换
园林古琴活动的空间组织还表现在物质空间与精神空间的转换上。在园林中 演奏古琴时,演奏者需要先了解环境的物理特性,如风向、水声等自然元素,并 尝试在最佳环境中创作音乐作品。此外,园林中观众的精神体验也非常重要。
他们通过参与古琴音乐活动来追求自我修养、艺术审美以及心理慰藉等精神 需求。因此,园林古琴活动的空间组织不仅是物质空间的展示,更是精神空间的 体验和营造。
个环节,从琴曲的选择到演奏的技巧,都强调和谐共处,体现了人与自然、 人与社会的和谐共生。
其次,古琴的艺术魅力是无法忽视的。古琴曲目丰富,不少曲目背后都有着 动人的故事或深邃的哲理。如《高山流水》表现了朋友间的真挚情感和人生知己 的难得;《梅花三弄》则以梅花的高洁与坚韧,表达了人的气节与执着。这些琴 曲不仅为我们提
总之,中国园林古琴活动的文化意象及其空间组织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 大精深。它不仅展示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统一,还反映了人们对于文化传承、精 神追求和审美体验的追求。通过对园林古琴活动的深入研究和分析,有助于我们 更好地理解和传承这一重要的文化遗产。
谢谢观看
然而,面对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古琴文化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如何更好地 传承和保护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使其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焕发新的活力,是我们 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一方面,我们应重视古琴的传承与创新。古琴曲目众多,但一些古老的曲目 可能因为其难度较高或演奏技巧复杂而逐渐被忽视。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这些 古老曲目的学习和传承,同时也要鼓励创新,让古琴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焕发新的 生命力。
古琴的产生可以追溯到周代,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在古代,琴是文人 雅士的必备之物,用以寄托情感、陶冶情操。古琴的形制、音色和演奏方式都体 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如“天人合一”、“中庸之道”等。

浅谈对古琴的理解和欣赏

浅谈对古琴的理解和欣赏

浅谈对中国古琴的理解和欣赏琴乐,指古琴音乐,它包括琴歌和琴曲;关于它的产生,人们的说法众说不一,但有文字记载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中国古代文人音乐就以古琴艺术为代表,因此,古琴文化在中国传统文人乐坛上享有崇高的地位;自古以来有很多关于古琴的故事流传;琴乐被誉为“文人音乐”,并不是说只有文人雅士才弹琴,也不是说琴界人士都是以文名世;但是它作为一种传统乐器所积淀的优雅绝伦的文人精神品格,却俨然是一种文人音乐品格的最好体现;所以说,古琴音乐是中华民族古代文化的珍贵遗产,更是中国古代文人音乐的精髓;那么如何理解和欣赏古琴呢一.古琴音乐特征及古琴文化从现在的角度来理解,古琴是一种乐器,需要走上舞台;但在古代,传统的琴不仅是乐器,其作用也不是为了娱乐,而是为了修身养性,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和个人品格,因此对琴曲道德的视野要求非常高;既然要求弹出的琴曲具有很高的道德视野,那么除了要求演奏者本人具有高尚的演奏技术和技巧之外,还要有高度的个人修养和道德情操; 古琴音乐的主要特征应该是“静美”;这由琴的构造即可证实:与筝相比,琴体并不大,弦数也不多;古琴音量不大,但声音坚实、厚度大,犹如古代的磬、编钟,具有“金石之声”;散音厚实,按音则余韵悠长,其音质内敛,而非像筝那样外向张扬,仿似激动地高呼口号; 琴自古与文人联系在一起,孔子当年在杏坛教学的时候,就“弦歌不辍”;中国古琴艺术的方方面面都渗透了儒、道、禅三家的思想,古琴曲应该是中国精英文化的体现;古琴演奏的动作不大,要求“弹欲断弦、按欲入木”,但“用力不觉”;与打太极拳、书法、作画等具有同样之处,左右手的动作儒雅、简静,形式上极为缓和,却内含着刹那之间的爆发力;而如果弹琴时动作大,按西方理念看来是“神采飞扬”;殊不知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看,这样的做派却犯了弹琴五病中的“走作猖狂”,从而背离了儒、道、禅的内涵意蕴; 在中国,最早提出琴“性极静”的是嵇康;崔遵度在琴笺中也提出了“清丽而静、和润而远”的审美思想;吴钊曾经说过:说琴的“静”是建立在“清丽”的基础上的,而“丽”即“美”,所以古琴音乐应该是静美的,这份“清净恬淡”正是古琴音乐区别于其他音乐的特性;古琴音乐的“美”有声音美、形式美,包括演奏琴曲的节奏、动作等;而古琴音乐的“远”则是追求声音之外的东西,追求“真空妙有”,从而具有无限大的选择空间; 清代人徐祺将琴曲分为三个层次,依次是:悦耳的、悦心的、养心的;其中,悦耳的琴曲包括欸乃节本、梅花三弄等;较深层次,悦心进而养心的作品,则并不那么容易理解,而需要对儒、道、禅传统文化的熟悉; 儒、道、禅的文化传统中,禅宗对古琴音乐的影响可以追溯到宋代,但真正将它提出来的是明朝的虞山琴派;虞山派徐上瀛在溪山琴况中说,“明心见性”是琴的至高境界;其可贵之处,正在于将禅宗理念与古琴美学相结合,从而使古琴音乐相对于前代,发生了质的飞跃,变得更为细腻、深刻,意境的营造更为形象化而富于哲理性;,“比如山居吟一曲,描写的就是一个人住在山上,以天地为家,河流是他的腰带,高山是他的屏障,他完全跟自然、跟天地、跟宇宙完全融合为一,这是写他为人豁达、宽阔的胸怀和高尚的情操;”要理解古琴音乐,就不能满足于一般悦耳动听的音乐,而要了解儒、道、禅传统文化,达到更高的哲理性的要求;吴钊认为,要弹好古琴,更应追求技、艺、道三者的统一;首先要掌握扎实的演奏技术,然后要追求古琴音乐的艺术性,更要追求深刻的琴道;追求琴道不意味着可以忽略技巧,而正是要在掌握了扎实的演奏技巧,并能够充分表现古琴音乐艺术性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地提升;“古代‘琴棋书画’是文人用以修身养性的‘四艺’,并非出于获得现实经济利益的目的,因此琴作为四艺之首,本身就具有一定超凡脱俗的性质;而在当今商品社会中,金钱与道艺往往形成了矛盾冲突”; 古琴音乐的创作是用减字谱纪录的,是一个没有节奏规定的乐谱,在打谱、演奏等方面如何更全面准确的反映出琴曲的原貌,再现古人的艺术精神,让欣赏者产生共鸣,这的确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古琴音乐的欣赏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他是一个多方面的整体运行的结果,在古琴音乐中那些独立于旋律之外又构成整个音乐审美的东西都是值得探讨的; 我的一位朋友前几天听了龚一老先生关于古琴中的变调的讲座,当时就听了梅花三弄高山流水,汉宫秋月,平沙落雁,阳春白雪等的弹奏后说:她听到的那种磨擦音很奇妙,那是其他乐器从未有过的,这里面好像听出了演奏者的情感和气息;这正是我们平日在弹琴时极力要克服的并认为是噪音的东西,却让听众产生了意外的视觉联系,这种独特的音乐感观让我们对古琴音乐的欣赏需要一些多角度的思考;那么如何欣赏古琴呢二.古琴音乐的欣赏1.乐曲本身的主旋律是音乐的根本;旋律是建立音乐形象的基础,是人类另一种沟通的语言;当各民族人们创造了自己历史的同时也创造了他们独特的音乐;从贝多芬的交响乐到中国的传统单声部音乐也都无不突显着他的差别;古琴音乐赖以传承的减字谱琴曲,记录了乐曲的主旋律;对古琴的减字谱打谱是对古人原始创作的一个二度创作,历代文人琴人的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在一百五十多部琴谱,三千多首琴曲中,不乏一批传世的艺术精品;一个成功的打谱琴曲取决于多方面,这里有师承关系、有琴人个体的资质禀赋、更有所处时代适事的影响以及不同区域文化差异的特点,因此才有了我们今天可以看到的同一首曲目有若干个版本的原因;当然今天我们还可以不断地给予他新的诠释,只要你有足够的信心和能力去超越前人; 古琴是一个极富表现力的乐器,他的演奏有150多种的指法,而且在演奏不同的曲目时,相同指法又有不同的力度及速度等多种变化要求,他是用演奏技巧、体态幅度、情绪感染、表演环境等等所构建起一个完整的音乐建筑,这样的感染力是不同于其他乐器的;例如:钢琴音乐键盘是固定的,西方音乐的旋律和节奏是科学的精确,在一些特定的场合,钢琴可以是演奏者演奏,也可以是电子程序编制的机诫操作,而古琴却不可以,因为他有太多的音乐之外的内容了; 2.演奏者的表现也是影响观众欣赏的一个重要方面;同一首琴曲不同演绎方式其效果是不同的;因此,为表达古琴乐曲的特出氛围,在演奏上除了演奏者要有娴熟的技法之外还要有很多重要的内容;如:环境气氛的烘托,演奏者的传统服饰、肢体语言的诉求、动作幅度的变化、生情气运的行走、随机爆发的力量,所有这些都是在配合旋律的更全面展示的必要整体,构成一个统一的审美;这些附着在音乐过程中的东西比起音乐本身的旋律是次要的,但又是不可缺少的;他独立在纯粹的音乐之外,却赋予了音乐更多的内涵,可以说是观众因循理解乐曲的必要的内容之一;有时一缕香烟的缭绕、一个臂身的摇动,一个手腕的举落,一个几秒钟的休止所营造的时间与空间的停滞,都会使听众产生某种内心的契合,这是所有音乐都力图达到的效果,但是古琴音乐显得更为重要,因为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紧密联系,更突显了他的特殊性的要求;同时,古琴又是一个小音量的乐器,演奏者在演奏时通过指腕臂身的动作是引领观众进入音乐,为了弥补音量的不足,力图通过自己的表现来打动听众,利用肢体语言的诉求、表情变化的感染以及复杂的指法所够成技巧的强大,是手指与七条弦的博弈;同时古琴文化原有的那种类宗教的仪式包括:沐浴、焚香等被人们的意识崇高化了的规制,虽然到现在已经慢慢散发,但在人们的意识里还是有一种庙宇的庄严和神秘感,这为古琴音乐的欣赏更增添了几分旋律之外的遐想; 这种以乐曲旋律为主线所提供的所有外部条件的配合整体,是古琴欣赏的另一个层面;3古琴音乐独特的表现方式所产生的欣赏效果奥地利的着名音乐学家爱德华.汉斯立克在论音乐的美一书中讲到:“每一种艺术必须从它自己特殊的技术条件来认识,必须从它本身来理解,每一种艺术的美的法则是跟这种艺术的材料和技术的特点分不开的;”古琴音乐独特的表现还在于他的技法上的特出处理,他的吟、猱、绰、注的技法表现使音产生的自身变化,对于音韵的延长作为音过程的特定式样早在20多年前就被沈恰老师命名为“音腔”,在“音腔论”这篇文章中深刻揭示了汉族音乐形态和风貌的独特性;他认为“音腔”是一种客观存在,传统音乐对“带腔的音”所体现的美的意趣的追求是中国传统文化植根人们思想的结果,这种音的长短、枯实、明暗、急徐等变化都是随机的,无法完全用音符的实值来记录的,但是他仍然可以使人感觉它们是音过程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音腔”作为一种模式单位,是指包含有一个体的有机整体;“凡是指包含有一个体的,在心理产生知觉完形效应的音过程,就叫做音腔”这就是他的定义;同时我们发现古琴的弹奏所产生的磨擦音同样具有上述的特征;首先古琴这样乐器是所有弦乐里弦长最长的乐器,他的有效振动弦长要达到108—114CM,他所具有的七条弦的音域宽广,有四个八度加一个大二度,这就决定了在演奏时音位之间的距离也相对较长,古琴的弹奏是点与点之间的移动,根据乐曲演奏的需要,手在弦上的快速移动势必发出擦、擦的声响,这里有古琴乐器的弦长的特点,也有弦材料本身的局限性,应该说有一部分磨擦音是乐曲中音符规定所需要的,还有一部分则是随机发出的,他是回避不掉的,是客观存在的;同时我们意外的发现:这种演奏过程中的痕迹甚至有音符之外的节奏性的东西,他配合演奏中的急、徐、张、迟恰恰反映了演奏者的紧张度和内在的情绪把控;在许多弦乐演奏中,演奏员的手指演奏的移动是不具有音乐性的,恰恰是要把可能的杂响掩盖住的;而古琴的这个随机滑动移走的声响是不可掩盖的,是或然发出的声响,然而它完全可能成为音乐欣赏的一部分;我们可以理解为从音乐的背后看到音乐家的情感和力量、这一摩擦音所独有的魅力也是古琴音乐独具的;然而这种现象却被现代的人们所忽视或没有被完全意识到,甚至把它笼统地视为噪音;的确现在我们有了钢弦,已经可以大大的克服磨擦音的出现,我们的耳朵也渐渐习惯了这样精确纯净的音色,但是过去的人是根本不可能作钢弦之想的,所以过去的人也根本无法回避磨擦音,或者只能作局部的掩盖,或许根本就不去理会他;而我们现在来欣赏他们的音乐遗响时,对于这种略带古拙的传统表现方式和并不纯粹的音响却有着一种审美享受的认同感;在现代音乐里也有许多的音响作为音乐的元素,如西方音乐里的流水声音、中国民族歌舞中的扇舞中,扇子打开的声音和音乐容成一体,现在我们完全可以意识到的,非乐器的声响在规定的情景里作为节奏关系中的一环同样是艺术表现的需要;所以我们也有理由来接受古琴的这个噪音音响,因为他的确存在于历史传承下来的遗响里;无论我们今天怎样把古琴改进,我们还是要抱着虔诚的心去聆听前人留下的东西,去学习和体味他们,去感受和欣赏他们,当我们把这个噪音音响作为一种运动过程来理解,把他作为旋律音高持续之后的一个形态,把他看成音与音之间的有机联系又不可分割的有机部分,他所表现出来的速度、力量、空间感都对整个音乐的形态和风貌产生深刻影响;这样的音乐观念是符合植根于我们自己的特定传统文化背景所形成的观念,因此会被我们理解和接受;4.参透古琴美的精神内涵和思想渊源中国人对美的理解是更注重他的精神内涵;中国的历史文化博大精深,统领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的精髓:儒、道、佛思想,无处不渗透在和影响着琴乐的形成发展;儒家尚礼乐,将古琴作为给治国安民的工具;道家尚自然,将古琴作为实现“道”的途径;佛家尚佛性,将古琴作为明心见性的器物,三者出发点不同,但都以古琴为传播思想的工具,这反映出古琴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发展脉络息息相关的紧密联系;儒、释、道的思想对古琴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历代文人雅士对琴的诠释都有着精彩的论断:无论是嵇康的声无哀乐论、徐上瀛的溪山琴况、薛易简的琴诀还的冷迁的琴声十六法等等,是把他上升到一个形而上的层面,是一种精神感知和认识形态的讨论;王耀珠老师在她的“溪山琴况探赜”一书中的自序中,在对乐论史中各个时期出现的审美鉴赏的概念进行差异质性分析时讲到:“中国音乐审美思维呈现出一种内在的逻辑,以审美概念的提出为一阶段,概念群的出现,体现出国人的探索精神和趣味的多样化和层次性为第二阶段,第三阶段为概念定性和体系化,;;;;;”这也许就是国人的思维定势;由于传统中国文化的多元性,人们汲取的营养是极其丰富的,因此会有一个开放式的精神层面的思考这是客观存在的,这种抽象思维的审美习惯在琴乐的理解和欣赏上反映了独特的精神活动和文化形态;如中国的书法和绘画讲的就是神似胜于的形似,琴曲的表现如同传统书法绘画一样,有着传神达意的无穷魅力;用大画家黄宾虹对绘画线条处理的描述:一曰“平:朴卓平直、求直爽之气,如水上行船求直爽之气”;二曰“留:圆势内敛、得势内含,如老翁荡浆绵里藏劲”;三曰“圆:圆润圆浑、如花草饱满”;四曰“重:意重而身轻”;五曰:“变:天趣自然、朴素丰富,多意而不造作”;;;;;在这里我们如同看到了古琴的表现逸趣,这就是中国传统艺术相通相映、非同寻常的品格;另外还有一个传统习惯的问题,我们已经非常接受象“老八张”那样的传统古琴音乐的表现,从中我们可以享受到许多传统的韵味和产生悠远的遐想;三.结语琴乐是经过历代传承下来的,有着深厚文化积淀的文化艺术精品,是我们应该珍视和尊重的古老艺术;2013年恰逢古琴申遗十周年,成公亮、龚一、丁承运、陈长林、吴钊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古琴艺术代表性传承人,6月份在国家图书馆举办的古琴专题讲座,更有助于我们对古琴的理解和欣赏;古琴不仅是心境与灵魂的艺术折射,更是中华民族的心路历程;将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精神气息贯通于琴音中,形成苍古遒逸,儒雅蕴籍的艺术风格;理解和欣赏古琴,不仅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更是对“大音希声,大善至美”生生不息民族精神的弘扬;。

古琴的意义和魅力

古琴的意义和魅力

古琴的意义和魅力
古琴是一种古老而神秘的乐器,它源远流长,被誉为中国音乐的瑰宝。

古琴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价值,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古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古琴是中国古代文人墨客之间交际和自我表达的重要工具,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代表之一。

在中国文化史上,古琴被誉为“琴棋书画”的四艺之一,这反映了古琴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其次,古琴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

古琴的音色柔和、深沉,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弹奏古琴不仅可以表达人的情感,还可以抒发内心的感悟,传递人生哲理。

此外,古琴曲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让人陶醉其中,领略到高雅艺术的魅力。

最后,古琴也是一种舒缓身心的艺术。

弹奏古琴需要专注、沉静,这种过程可以平衡人的心理和情绪,减轻压力,舒缓身心。

同时,古琴的演奏也是一种身心合一的体验,可以让人感受到内在的力量和灵性。

总之,古琴在中国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价值。

弹奏古琴不仅能够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还可以带给人们愉悦、放松和沉静的感受,让人们更好地体验生活。

- 1 -。

古琴与中国传统文化心得

古琴与中国传统文化心得

古琴与中国传统文化心得古琴是中国传统的弹拨乐器,因其优美的音色和华丽的外观,备受爱好者的青睐。

然而,古琴不只是一件艺术品,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我弹奏古琴的同时,我也深深领悟到了古琴背后的文化内涵。

一、古琴起源和历史古琴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在历史的长河中,古琴经历了宋、元、明、清等时期的不同发展阶段,逐渐成为一种富含哲学思想的文化艺术。

在中国文化中,古琴不仅仅是一种音乐乐器,更是一种语言、一种思想,一种心灵的寄托。

二、古琴的音乐魅力古琴的音乐极具性格,曲风迥异。

在弹奏中,能够感受到它的独特韵味。

古琴音乐不同于其他乐器的一大特点,就是它寓意深远,充满哲理,同时也具备表现力和诗意。

而古琴曲目中的名字,又往往寓意深远。

比如《广陵散》,它寓意着中国古代的文化与艺术;《阳关三叠》,是指秦汉时期“天下烽烟三月》的历史事件。

总之,能够融入文化内涵,使人在敲击琴键时不仅能感觉到乐趣,还能为古琴曲目蕴含的文化解读,感悟到一种丰富、深刻的内涵,也是古琴文化给人们留下的印象。

三、古琴与中国传统文化古琴,是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

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古琴曲目不仅在突出国粹方面又有特殊作用,同时也可以用来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艺术遗产,弘扬“中华文化”的声音。

古琴文化渗透着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审美和思想观念。

那些古老的古琴曲子,用灵魂的语言表达出了中国人内心的柔韧、精神的高峰和追求。

从旋律到字眼,从演奏到表达,从作品到思想,都透露着中国古代文化精髓。

在追寻古琴音乐的过程中,也就能够全面体验这些古代文化的内涵,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华文化优秀传统的思想和智慧,从而进一步开阔视野,拓展思路。

四、结语综上所述,古琴不仅是一件琴器,更是一种中国古代文化的珍贵遗产,一个人从古琴音乐中学会感受文化和情感,并同时通过其来提高个人的修养和文化素养。

放眼向远,古琴不仅记录了中华文化的美好历史与传统,更在未来的岁月里将不断传承和发扬光大,成为我们爱国情怀和文化自信的重要来源。

学古琴赏析之心得

学古琴赏析之心得

学古琴赏析之心得学古琴赏析之心得经过这一学期的学习,我渐渐对古琴有了了解。

我认识古琴,是来源于影视文学作品。

在《笑傲江湖》里,它能让正邪两派高手结为知音,琴箫相和,共谱一曲“笑傲江湖”。

虽然古琴看似只是只是一勾一挑的枯燥动作,令我意想不到的是原来古琴七弦间方寸竟然有天地万物,其清、和、淡、雅的音乐品格寄寓了文人凌风傲骨、超凡脱俗的处世心态。

我们跟着老师溯源到每个朝代,感受古琴在每个朝代的不同,也让我体会到了古琴的四个特点。

(一)史之久古琴,亦称瑶琴、玉琴,七弦琴,为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古琴是在孔子时期就已经盛行的乐器,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有四千余年,据《史记》载,琴的出现不晚于尧舜时期。

本世纪初为区别西方乐器才在“琴”的前面加了个“古”字,被称作“古琴”。

至今依然鸣响在书斋、舞台上的古老乐器。

根据文献记载,先秦时期,古琴除用于郊庙祭祀、朝会、典礼等雅乐外,一度盛兴于民间,深得人们喜爱,用以抒情咏怀。

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当时的民间诗歌集《诗经》中得到印证。

《诗经·周南·关雎》:“窈窕淑女,琴瑟友之”;《诗经·小雅·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萍。

我有嘉宾,鼓瑟鼓琴”;《诗经·小雅·常棣》:“妻子好合,如鼓瑟琴”等等。

古琴大量存在,史实、文学、艺术作品均来源于实际生活,这得有多么广泛的社会基础才能造成这种现象。

所以说,古琴在我国古代民间曾经是相当普及的,至少在读书人中是家喻户晓。

也正因为这样,有着数千年历史的古琴艺术终于传承到了今天。

远久的历史留给它的不只是沧桑的韵味,还余那富有灵魂的音色与人共鸣。

(二)形之巧老师亲自把琴带来,让我们大家得以欣赏,并且亲身体会。

古琴的造型精美,音色圆润清脆,音响细腻,丰富多变。

古人演奏古琴,非常讲究。

古人演奏之前,要沐浴更衣,点上香柱,然后双腿盘坐,把琴放在腿上或桌上演奏。

古琴的形制大小合适(约长120cm,宽20cm,厚6cm),结构紧凑(呈1头大1头小的长方体),具有整1性。

对古琴的认识和感受

对古琴的认识和感受

对古琴的认识和感受
古琴是中国传统乐器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音色。

对于古琴的认识和感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描述:
1. 文化底蕴:古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代表着中国古代的音乐艺术和思想情感。

弹奏古琴需要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能够体会诗词、书画和哲学等方面的内涵,从而更好地演绎琴曲。

2. 音色与表现力:古琴的音色独特而深邃,能够表现出丰富的情感和意境。

它的音色柔和悠扬,有时又能发出凄美的音韵,给人一种独特的审美享受。

弹奏古琴需要细腻的技巧和丰富的表达力,通过音乐来传递内心的感受和情感。

3. 冥想与修身养性:古琴被视为一种修身养性的艺术活动,弹琴时需要专注和放松,进入一种冥想的状态。

它需要弹奏者深入琴音中,将外界的纷杂抛诸脑后,从而达到身心放松与内心宁静的状态。

对于弹奏者来说,古琴不仅仅是一种音乐乐器,更是一种心灵的寄托与修炼。

综上所述,古琴不仅仅是一种乐器,更是一门艺术,一种文化的传承。

它通过独特的音色和表现力,带给人们深入内心的体验与感悟,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文化意义。

论述古琴艺术

论述古琴艺术

论述古琴艺术
古琴艺术简介
1、古琴,古称“瑟”,是中国古老的乐器,历史悠久,平均每千年有一代新琴发明或改良,百余种古琴仍成为中国文物的标志。

2、古琴艺术集古典与现代于一身,融合各家式样,兼容并济,以把中国古典音乐的精华朴实地演绎出来,具有自己独特的抒情艺术。

3、古琴音箱比较小,吊角不高,发出的声音却充满柔和的感情抒情性,它的音色比某些古典乐器柔和,有古代哲人抒发幽怨之情的特点。

4、古琴分为万能琴、乐器琴、竹筒琴和三翼琴等不同类型,每种类型各有特点,洞膛不一,材质不佳,形制有轻有重,也具有自己独特的乐调。

5、古琴弹奏方式多样,有舞棹、撣桨、拨弦三法。

钢棹是古琴弹奏最常用的演奏器具,棹材有较高的把握度,能准确把握特定音调,使古琴音乐节奏更加活跃。

6、古琴艺术综合了中原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古典的朴素美学,千百年来,传承古琴艺术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遗产,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之美,深受广大中国乐迷欢迎。

浅谈古琴欣赏艺术

浅谈古琴欣赏艺术

作为琴棋书画之一的古琴艺术及其古琴曲,历来被视为王公贵族和文人雅士们玩的“阳春白雪”。

对这样一种艺术,今天的我们能不能欣赏?又该怎样去欣赏?谈古琴艺术:一把古琴就是一部中国音乐史、一本中国传统文化原声古琴最早的文字记载出现在《诗经·关雎》中,加上孔子特别提倡古琴,将主要以古琴为主的“乐”作为六艺之一,古琴逐渐成了文人雅士的最爱,成了最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底蕴的乐器。

古琴又叫七弦琴,传说是神农伏羲所制。

古琴的文化内涵非常深厚,有琴论、琴学、琴曲、琴诗、琴歌等等。

“古代山水画上,几乎都有古琴的身影。

古代文人进京赶考,只带两样东西,一件是行囊,一件是古琴。

”马杰说,古琴不仅琴声清和淡雅,而且形制非常美,像人体一样,有琴额、琴颈、琴腰、琴尾、琴足、琴眼等;形制也非常丰富,有神农式、伏羲式、钟离式、落霞式等。

而且每把琴都有自己的'名字,背后都有极其丰富的故事。

“现存古琴曲有3000多首,琴诗有1000多首,可以说,一把古琴就是一部中国音乐史,就是一本中国传统文化。

”马杰说。

谈古琴欣赏:“五不弹”要求弹者听者气息相通原声汉服从审美上看是很美的,但要看在什么环境下穿。

演奏古琴时穿,汉服与古琴的气息是相通的。

在古建筑和大自然中穿,气息也是相通的。

如果我们穿着汉服去挤公交、骑电动车,气息肯定是不通的。

同样道理,古琴可以对着水弹、对着山弹、对天弹、对地弹,就是不能对着俗人弹。

因此,欣赏古琴要求弹者听者气息相通。

马杰说,“古人弹琴之前要沐浴、净手、焚香,非常讲究。

”古人弹奏古琴有“五不弹”:不坐不弹,下雨不弹,衣冠不整不弹,尘市不弹,对俗子不弹。

因为弹奏古琴讲究琴与心融合,操琴是心意抒发,要求气定神闲;下雨和周围环境太差,不但听不到琴音,而且人往往不能心平气和,有伤于琴心的抒发。

如此一来,我们在欣赏古琴时,不但要用心去听琴音、琴曲,还要深入了解其背后的文化。

比如听《流水》,不但要了解“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还要从曲调的变化中感受大自然:滴答滴答的泉水汇成小溪,小溪汇成大江一路奔去,激流漩涡变成飞流直下的瀑布,然后流入静静的清潭……。

浅谈古琴与古琴文化

浅谈古琴与古琴文化

浅谈古琴与古琴文化前面课堂中介绍的四种中国传统民族乐器当中,我最喜欢古琴。

通过课程的学习,简单地有了自己的一些理解,这里就从古琴音乐与古琴文化上面谈谈我喜欢古琴的原因。

古琴是汉民族最早的弹弦乐器,是汉文化中的瑰宝。

它以其历史久远,文献瀚浩、内涵丰富和影响深远为世人所珍视。

古琴音乐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作为高雅艺术的象征,有着漫长的发展历史。

古琴表现力特别丰富圆润,运用不同的弹奏手法,可以发挥出很多艺术表现的特色,它的散音(空弦音)嘹亮、浑厚,宏如铜钟;泛音透明如珠,丰富多彩,由于音区不同而有异。

高音区轻清松脆,有如风中铃铎;中音区明亮铿锵,犹如敲击玉磬。

按音发音坚实,也叫“实音”,各音区的音色也不同,低音区浑厚有力,中音区宏实宽润,高音区尖脆纤细。

按音中的各种滑音,柔和如歌,也具有深刻细致的表现力。

“奇、古、透、静、润、圆、清、匀、芳”,明代琴家冷谦的概括可谓全面。

琴音坦荡飘逸,可以抒发情感,又可以寄托理想,具有十分广泛的音乐意义。

古琴,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千百年来一直是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手中爱不释手的器物。

特殊的身份使得琴乐在整个中国音乐结构中属于具有高度文化属性的一种音乐形式。

“和雅”、“清淡”是琴乐标榜和追求的审美情趣,“味外之旨、韵外之致、弦外之音”是琴乐深意境的精髓所在。

陶渊明“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音”与白居易“入耳淡无味,惬心潜有情。

自弄还自罢,亦不要人听”所讲述的正是这个道理。

相反,人们也常用“对牛弹琴”、“焚琴煮鹤”来感叹某些人对琴的无知。

古琴历经千年而不衰,因其清、和、淡、雅的音乐品格寄予了文人凌风傲骨、超凡脱俗的处世心态,是文人怡情养性、抒臆修心的工具。

吹箫抚琴、吟诗作画、登高远游、对酒当歌成为文人士大夫生活的生动写照。

“琴、棋、书、画”又是古代君子的象征,更加体现了古琴与中国文化的关系。

关于古琴,还有许多生动的故事传说,脍炙人口。

最有名的莫过于俞伯牙遇知音和嵇康遭司马氏杀害,临刑弹奏《广陵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对古琴的理解和欣赏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浅谈对中国古琴的理解和欣赏琴乐,指古琴音乐,它包括琴歌和琴曲。

关于它的产生,人们的说法众说不一,但有文字记载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中国古代文人音乐就以古琴艺术为代表,因此,古琴文化在中国传统文人乐坛上享有崇高的地位。

自古以来有很多关于古琴的故事流传。

琴乐被誉为“文人音乐”,并不是说只有文人雅士才弹琴,也不是说琴界人士都是以文名世。

但是它作为一种传统乐器所积淀的优雅绝伦的文人精神品格,却俨然是一种文人音乐品格的最好体现。

所以说,古琴音乐是中华民族古代文化的珍贵遗产,更是中国古代文人音乐的精髓。

那么如何理解和欣赏古琴呢一.古琴音乐特征及古琴文化从现在的角度来理解,古琴是一种乐器,需要走上舞台。

但在古代,传统的琴不仅是乐器,其作用也不是为了娱乐,而是为了修身养性,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和个人品格,因此对琴曲道德的视野要求非常高。

既然要求弹出的琴曲具有很高的道德视野,那么除了要求演奏者本人具有高尚的演奏技术和技巧之外,还要有高度的个人修养和道德情操。

古琴音乐的主要特征应该是“静美”。

这由琴的构造即可证实:与筝相比,琴体并不大,弦数也不多;古琴音量不大,但声音坚实、厚度大,犹如古代的磬、编钟,具有“金石之声”。

散音厚实,按音则余韵悠长,其音质内敛,而非像筝那样外向张扬,仿似激动地高呼口号。

琴自古与文人联系在一起,孔子当年在杏坛教学的时候,就“弦歌不辍”。

中国古琴艺术的方方面面都渗透了儒、道、禅三家的思想,古琴曲应该是中国精英文化的体现。

古琴演奏的动作不大,要求“弹欲断弦、按欲入木”,但“用力不觉”。

与打太极拳、书法、作画等具有同样之处,左右手的动作儒雅、简静,形式上极为缓和,却内含着刹那之间的爆发力。

而如果弹琴时动作大,按西方理念看来是“神采飞扬”。

殊不知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看,这样的做派却犯了弹琴五病中的“走作猖狂”,从而背离了儒、道、禅的内涵意蕴。

在中国,最早提出琴“性极静”的是嵇康。

崔遵度在《琴笺》中也提出了“清丽而静、和润而远”的审美思想。

吴钊曾经说过:说琴的“静”是建立在“清丽”的基础上的,而“丽”即“美”,所以古琴音乐应该是静美的,这份“清净恬淡”正是古琴音乐区别于其他音乐的特性。

古琴音乐的“美”有声音美、形式美,包括演奏琴曲的节奏、动作等。

而古琴音乐的“远”则是追求声音之外的东西,追求“真空妙有”,从而具有无限大的选择空间。

清代人徐祺将琴曲分为三个层次,依次是:悦耳的、悦心的、养心的。

其中,悦耳的琴曲包括《欸乃》(节本)、《梅花三弄》等。

较深层次,悦心进而养心的作品,则并不那么容易理解,而需要对儒、道、禅传统文化的熟悉。

儒、道、禅的文化传统中,禅宗对古琴音乐的影响可以追溯到宋代,但真正将它提出来的是明朝的虞山琴派。

虞山派徐上瀛在《溪山琴况》中说,“明心见性”是琴的至高境界。

其可贵之处,正在于将禅宗理念与古琴美学相结合,从而使古琴音乐相对于前代,发生了质的飞跃,变得更为细腻、深刻,意境的营造更为形象化而富于哲理性。

,“比如《山居吟》一曲,描写的就是一个人住在山上,以天地为家,河流是他的腰带,高山是他的屏障,他完全跟自然、跟天地、跟宇宙完全融合为一,这是写他为人豁达、宽阔的胸怀和高尚的情操。

”要理解古琴音乐,就不能满足于一般悦耳动听的音乐,而要了解儒、道、禅传统文化,达到更高的哲理性的要求。

吴钊认为,要弹好古琴,更应追求技、艺、道三者的统一。

首先要掌握扎实的演奏技术,然后要追求古琴音乐的艺术性,更要追求深刻的琴道。

追求琴道不意味着可以忽略技巧,而正是要在掌握了扎实的演奏技巧,并能够充分表现古琴音乐艺术性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地提升。

“古代‘琴棋书画’是文人用以修身养性的‘四艺’,并非出于获得现实经济利益的目的,因此琴作为四艺之首,本身就具有一定超凡脱俗的性质。

而在当今商品社会中,金钱与道艺往往形成了矛盾冲突”。

古琴音乐的创作是用减字谱纪录的,是一个没有节奏规定的乐谱,在打谱、演奏等方面如何更全面准确的反映出琴曲的原貌,再现古人的艺术精神,让欣赏者产生共鸣,这的确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古琴音乐的欣赏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他是一个多方面的整体运行的结果,在古琴音乐中那些独立于旋律之外又构成整个音乐审美的东西都是值得探讨的。

我的一位朋友前几天听了龚一老先生关于古琴中的变调的讲座,当时就听了《梅花三弄》《高山流水》,《汉宫秋月》,《平沙落雁》,《阳春白雪》等的弹奏后说:她听到的那种磨擦音很奇妙,那是其他乐器从未有过的,这里面好像听出了演奏者的情感和气息。

这正是我们平日在弹琴时极力要克服的并认为是噪音的东西,却让听众产生了意外的视觉联系,这种独特的音乐感观让我们对古琴音乐的欣赏需要一些多角度的思考。

那么如何欣赏古琴呢二.古琴音乐的欣赏1.乐曲本身的主旋律是音乐的根本。

旋律是建立音乐形象的基础,是人类另一种沟通的语言。

当各民族人们创造了自己历史的同时也创造了他们独特的音乐。

从贝多芬的交响乐到中国的传统单声部音乐也都无不突显着他的差别。

古琴音乐赖以传承的减字谱琴曲,记录了乐曲的主旋律。

对古琴的减字谱打谱是对古人原始创作的一个二度创作,历代文人(琴人)的进行了不懈的努力。

在一百五十多部琴谱,三千多首琴曲中,不乏一批传世的艺术精品。

一个成功的打谱琴曲取决于多方面,这里有师承关系、有琴人个体的资质禀赋、更有所处时代适事的影响以及不同区域文化差异的特点,因此才有了我们今天可以看到的同一首曲目有若干个版本的原因。

当然今天我们还可以不断地给予他新的诠释,只要你有足够的信心和能力去超越前人。

古琴是一个极富表现力的乐器,他的演奏有150多种的指法,而且在演奏不同的曲目时,相同指法又有不同的力度及速度等多种变化要求,他是用演奏技巧、体态幅度、情绪感染、表演环境等等所构建起一个完整的音乐建筑,这样的感染力是不同于其他乐器的。

例如:钢琴音乐键盘是固定的,西方音乐的旋律和节奏是科学的精确,在一些特定的场合,钢琴可以是演奏者演奏,也可以是电子程序编制的机诫操作,而古琴却不可以,因为他有太多的音乐之外的内容了。

2.演奏者的表现也是影响观众欣赏的一个重要方面。

同一首琴曲不同演绎方式其效果是不同的。

因此,为表达古琴乐曲的特出氛围,在演奏上除了演奏者要有娴熟的技法之外还要有很多重要的内容。

如:环境气氛的烘托,演奏者的传统服饰、肢体语言的诉求、动作幅度的变化、生情气运的行走、随机爆发的力量,所有这些都是在配合旋律的更全面展示的必要整体,构成一个统一的审美。

这些附着在音乐过程中的东西比起音乐本身的旋律是次要的,但又是不可缺少的。

他独立在纯粹的音乐之外,却赋予了音乐更多的内涵,可以说是观众因循理解乐曲的必要的内容之一。

有时一缕香烟的缭绕、一个臂身的摇动,一个手腕的举落,一个几秒钟的休止所营造的时间与空间的停滞,都会使听众产生某种内心的契合,这是所有音乐都力图达到的效果,但是古琴音乐显得更为重要,因为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紧密联系,更突显了他的特殊性的要求。

同时,古琴又是一个小音量的乐器,演奏者在演奏时通过指腕臂身的动作是引领观众进入音乐,为了弥补音量的不足,力图通过自己的表现来打动听众,利用肢体语言的诉求、表情变化的感染以及复杂的指法所够成技巧的强大,是手指与七条弦的博弈。

同时古琴文化原有的那种类宗教的仪式包括:沐浴、焚香等被人们的意识崇高化了的规制,虽然到现在已经慢慢散发,但在人们的意识里还是有一种庙宇的庄严和神秘感,这为古琴音乐的欣赏更增添了几分旋律之外的遐想。

这种以乐曲旋律为主线所提供的所有外部条件的配合整体,是古琴欣赏的另一个层面。

3古琴音乐独特的表现方式所产生的欣赏效果奥地利的着名音乐学家爱德华.汉斯立克在《论音乐的美》一书中讲到:“每一种艺术必须从它自己特殊的技术条件来认识,必须从它本身来理解,每一种艺术的美的法则是跟这种艺术的材料和技术的特点分不开的。

”古琴音乐独特的表现还在于他的技法上的特出处理,他的吟、猱、绰、注的技法表现使音产生的自身变化,对于音韵的延长作为音过程的特定式样早在20多年前就被沈恰老师命名为“音腔”,在“音腔论”这篇文章中深刻揭示了汉族音乐形态和风貌的独特性。

他认为“音腔”是一种客观存在,传统音乐对“带腔的音”所体现的美的意趣的追求是中国传统文化植根人们思想的结果,这种音的长短、枯实、明暗、急徐等变化都是随机的,无法完全用音符的实值来记录的,但是他仍然可以使人感觉它们是音过程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

“音腔”作为一种模式单位,是指包含有一个体的有机整体。

“凡是指包含有一个体的,在心理产生知觉完形效应的音过程,就叫做音腔”这就是他的定义。

同时我们发现古琴的弹奏所产生的磨擦音同样具有上述的特征。

首先古琴这样乐器是所有弦乐里弦长最长的乐器,他的有效振动弦长要达到108—114CM,他所具有的七条弦的音域宽广,有四个八度加一个大二度,这就决定了在演奏时音位之间的距离也相对较长,古琴的弹奏是点与点之间的移动,根据乐曲演奏的需要,手在弦上的快速移动势必发出擦、擦的声响,(这里有古琴乐器的弦长的特点,也有弦材料本身的局限性),应该说有一部分磨擦音是乐曲中音符规定所需要的,还有一部分则是随机发出的,他是回避不掉的,是客观存在的。

同时我们意外的发现:这种演奏过程中的痕迹甚至有音符之外的节奏性的东西,他配合演奏中的急、徐、张、迟恰恰反映了演奏者的紧张度和内在的情绪把控。

在许多弦乐演奏中,演奏员的手指演奏的移动是不具有音乐性的,恰恰是要把可能的杂响掩盖住的。

而古琴的这个随机滑动移走的声响是不可掩盖的,是或然发出的声响,然而它完全可能成为音乐欣赏的一部分。

我们可以理解为从音乐的背后看到音乐家的情感和力量、这一摩擦音所独有的魅力也是古琴音乐独具的。

然而这种现象却被现代的人们所忽视或没有被完全意识到,甚至把它笼统地视为噪音。

的确现在我们有了钢弦,已经可以大大的克服磨擦音的出现,我们的耳朵也渐渐习惯了这样精确纯净的音色,但是过去的人是根本不可能作钢弦之想的,所以过去的人也根本无法回避磨擦音,或者只能作局部的掩盖,或许根本就不去理会他。

而我们现在来欣赏他们的音乐遗响时,对于这种略带古拙的传统表现方式和并不纯粹的音响却有着一种审美享受的认同感。

在现代音乐里也有许多的音响作为音乐的元素,如西方音乐里的流水声音、中国民族歌舞中的扇舞中,扇子打开的声音和音乐容成一体,现在我们完全可以意识到的,非乐器的声响在规定的情景里作为节奏关系中的一环同样是艺术表现的需要。

所以我们也有理由来接受古琴的这个噪音音响,因为他的确存在于历史传承下来的遗响里。

无论我们今天怎样把古琴改进,我们还是要抱着虔诚的心去聆听前人留下的东西,去学习和体味他们,去感受和欣赏他们,当我们把这个噪音音响作为一种运动过程来理解,把他作为旋律音高持续之后的一个形态,把他看成音与音之间的有机联系又不可分割的有机部分,他所表现出来的速度、力量、空间感都对整个音乐的形态和风貌产生深刻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