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法与侵权法、合同法上的因果关系之辨析
浅议保险责任与侵权责任的竞合
![浅议保险责任与侵权责任的竞合](https://img.taocdn.com/s3/m/d8cab828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93e6262.png)
浅议保险责任与侵权责任的竞合引言保险责任与侵权责任是两个相对独立的法律概念,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它们可以同时适用于同一个事实或事件。
保险责任主要是指保险人依据保险合同对被保险人承当的责任,而侵权责任那么是指因违反法律规定而给他人造成损害而承当的法律责任。
本文将对保险责任与侵权责任的竞合关系进行浅议。
保险责任与侵权责任的界定保险责任是指被保险人因保险事故导致第三人遭受损失时,根据保险合同的约定,由保险人承当相应的赔偿责任。
保险责任的存在是基于保险合同的约束,其范围和金额需要根据保险合同的具体条款来确定。
而侵权责任是指因违反法律规定而给他人造成损害的行为所引发的法律责任。
侵权责任的判定主要依据民法中的侵权责任法规定,即施行侵权行为的一方应当承当因其侵权行为而给他人造成的实际损失。
保险责任与侵权责任的竞合情形在某些情况下,保险责任与侵权责任可能同时适用于同一个事实或事件。
例如,当被保险人在保险合同约定的范围内发生事故,并给第三人造成损害时,第三人可以选择向保险人主张保险责任,也可以选择向被保险人主张侵权责任。
这时候,保险责任与侵权责任产生竞合关系。
根据保险合同的约定,被保险人可以向保险人主张赔偿,但保险人在承当赔偿责任后可以向被保险人追偿。
而侵权责任那么是由被保险人承当的法律责任,第三人可以直接向被保险人主张赔偿。
竞合关系的解决为了解决保险责任与侵权责任的竞合关系,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考虑以下几个因素:保险合同的条款首先需要查看保险合同的具体条款,看是否存在排除或限制的规定。
如果保险合同中有明确约定排除保险责任的情况,那么第三人只能主张侵权责任,而不能向保险人主张赔偿。
保险金赔偿限额其次需要考虑保险合同对保险金赔偿的限额规定。
如果保险金赔偿限额超过了被保险人承当侵权责任的金额,那么第三人可以选择向保险人主张赔偿。
被保险人的承诺和违约责任还需要考虑被保险人是否存在违约行为,并针对该行为有相应的承诺或违约责任。
保险法上因果关系判定的规则体系
![保险法上因果关系判定的规则体系](https://img.taocdn.com/s3/m/992953f043323968001c92a4.png)
问题的提出(一)一则判例引发的思考谭某为其自有的重型自卸货车在贵港分公司处投保了一份机动车损失保险。
保险合同第4条约定:“保险期间内,被保险人或其允许的合法驾驶人在使用被保险机动车过程中,因下列原因造成被保险机动车的损失,保险人依照本保险合同的约定负责赔偿:(一)碰撞、倾覆、坠落;……”;第7条约定:“被保险人机动车的下列损失和费用,保险人不负责赔偿:……(五)火灾、爆炸、自燃造成的损失……”。
后该货车于码头中转站卸货时碰撞室外高压电线,触电燃烧,该车烧毁。
谭某诉请保险公司承担保险责任,保险公司则以所涉事故为除外危险为由抗辩不应承担保险责任。
该案一审法院从保险人的明确说明义务、保险合同条款解释规则出发,判断保险人是否应该承担保险责任;二审法院则从保险近因规则的角度,论证保险事故发生的近因乃为火灾,保险人不应承担保险责任;再审法院仍以近因规则为基础,阐述火灾为触碰高压线这一前因的必然结果,近因应为碰撞高压线,且此一前因在现实生活中通常亦会导致火灾的发生,进而认定保险人的保险责任。
同一案件历经三次审判,一审对于因果关系的认定似采回避态度,转以在司法实务中被过度使用的保险人明确说明义务进行处理。
纯粹从法律适用角度而言,这固然无可非议,然此项义务标准过高,司法实践中几乎无法找到保险人履行明确说明义务完全不存在问题的情形。
即使该案中保险人说明义务的履行完全不存在瑕疵,此处对于因果关系的处理也存在问题。
进入二审及再审后,法院则回归因果关系判断问题,明确适用近因规则,但二审与再审认定的“原因”却完全相反。
二审法院以“直接”、“决定性”、“有效”、“主导性”、“不可避免”等词语来界定近因规则的内涵,进而认定火灾为近因。
再审中,法院认为火灾是触碰高压线直接的、必然的结果,是前因的合理延续,进而认定触碰高压线为近因。
再审判决还认为:“现实生活中,车辆碰触高压线是极易引起火灾的”,又对近因以“相当性”进行检验。
虽然司法实务中通说采近因规则,因果关系似已不成为一项问题,然而透过本案观察,保险法因果关系的判断仍然存在许多疑问。
我国侵权法因果关系理论的简析与完善
![我国侵权法因果关系理论的简析与完善](https://img.taocdn.com/s3/m/027894b3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84.png)
我国侵权法因果关系理论的简析与完善侵权法是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法律制度,而因果关系理论则是判断侵权责任产生的重要原则。
在我国现行的侵权法中,因果关系理论在司法实践中存在一些问题,亟需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完善。
本文将对我国现行侵权法因果关系理论进行简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完善方案。
一、我国现行侵权法因果关系理论的简析在我国侵权法中,因果关系理论是判断侵权责任产生的重要依据。
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第五条的规定,“因果关系认定”是侵权责任成立的基本要求,即当行为人的违法行为与他人遭受的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时,就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在具体适用中,《侵权法》第四十条进一步明确了因果关系的要件,即“违法行为造成了损害,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这个要求直接借鉴了德国《民法典》的“损害原则”,也符合我国法律的基本精神和司法实践的需求。
然而,尽管我国的侵权法已经明确了因果关系的要求,但在实际应用中仍然存在一些争议和问题。
下面我们将重点分析这些问题,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二、我国侵权法因果关系理论存在的问题1. 证明因果关系的难度在一些复杂的侵权案件中,证明因果关系往往是非常困难的。
例如,在医疗纠纷中,病患往往难以确切证明医生的治疗错误导致了其身体的损害。
同样,在产品责任纠纷中,消费者很难证明产品本身的瑕疵导致了其受到的损害。
由于证明因果关系的困难,侵权责任的确认往往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2. 缺乏倒退推定目前,我国的法律规定没有明确的倒退推定规则。
倒退推定是指在某些情况下,法律上假定因果关系成立,由被告负有证明因果关系不存在的责任。
在一些国家的法律制度中,例如德国和日本,已经明确规定了倒退推定的原则。
而我国的侵权法在这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缺失。
3. 侵权责任划分的困难在有些情况下,多个行为人参与了同一侵权事件,因此如何划分侵权责任成为了一个困难的问题。
当前的侵权法对共同侵权责任的划分缺乏明确规定,导致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着一定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
准确认定侵权责任中的因果关系
![准确认定侵权责任中的因果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6c362139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19.png)
准确认定侵权责任中的因果关系侵权责任是指通过违反法律规定,侵犯他人的人身、财产权利,所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
其中,因果关系是认定侵权责任的必要条件之一。
因为只有当侵权行为所产生的后果与侵权行为之间存在着确定的因果关系,才能认定被侵害人对侵权者产生侵权责任。
在法律上,因果关系的确定是比较严格和严谨的,这才能保证判决的公正性和合法性。
下面我将从因果关系在侵权责任中的作用、因果关系的认定条件、确定因果关系的方法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因果关系在侵权责任中的作用在侵权责任中,因果关系是一个重要的认定条件。
这是由于,侵权责任的产生必须建立在侵权行为对他人的人身或财产权利造成了损害或侵犯的基础上。
而被侵权人如果要求侵权者承担侵权责任,必须能够证明侵权行为与被侵权人所遭受的损害或侵犯之间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因果关系。
如果这种因果关系不能确定,那么即便是侵权行为已经成立,也不能认定被侵权人对侵权者存在侵权责任,因为侵权行为与损害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作为侵权责任的认定条件,因果关系是和侵权行为、损害等其他条件密切相关的。
只有当侵权行为的成立、被侵权人遭受的损害已经证明,而且这种侵权行为与被侵权人所遭受的损害之间存在着确定的因果关系,才能最终认定侵权者对被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
在这里,因果关系是构成侵权责任的必要条件之一,并且是最为关键的一个条件。
二、因果关系的认定条件在侵权责任中,确定因果关系是非常关键和复杂的。
因为这需要考察侵权行为与被侵权人所遭受的损害之间是否存在一个必然的联系,也就是所谓的“因果关系”。
因果关系必须符合一定的认定条件,这样才能保证因果关系的确定具有合法性和公正性,下面是因果关系的认定条件:(一)侵权行为是确凿存在的侵权行为是指违反法律规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
侵权行为的存在是确定因果关系的前提条件之一。
只有在侵权行为确凿存在的情况下,才能进一步考察其与被侵权人所遭受的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
(二)被侵权人所遭受的损害是真实的损害是指被侵权人所受到的实际损失,包括经济损失和精神损失。
论保险法上因果关系的司法认定
![论保险法上因果关系的司法认定](https://img.taocdn.com/s3/m/878c4b36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9b.png)
论保险法上因果关系的司法认定保险法上因果关系的司法认定一直是保险案件中的重要问题之一。
因果关系即为保险事故与保险索赔请求之间的关系,其认定关系到保
险公司是否应该承担保险赔偿责任。
从法律的角度来看,因果关系的认定应该遵循两个原则,即因果
关系的推定和因果关系的证明。
首先是因果关系的推定,根据我国《保险法》第十九条的规定,
在理解保险法上的因果关系时,需要以客观的标准来进行推定,即从
客观的角度出发,判断事故与损失之间的直接因果关系。
在这个过程中,通常会根据客观证据来判断,比如细致的调查报告、专业的鉴定
结果等,来判断保险事故和保险索赔之间的因果关系。
其次是因果关系的证明,因果关系的证明是在推定的基础上进行的,即需要保险被保险人证明该事故与损失之间的因果关系。
在这个
过程中,需要被保险人提供充分的证据,证明保险事故和保险索赔之
间的因果关系。
如果被保险人提供的证据是充分的,可以证明事故和
损失之间的因果关系,那么保险公司就应该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总之,保险法上因果关系的司法认定是非常重要的。
在这个过程中,应该坚持客观标准思想,以证据为基础,来判断保险事故和保险
索赔之间的因果关系。
只有这样,才能保障被保险人的合法权益。
保险合同和侵权责任
![保险合同和侵权责任](https://img.taocdn.com/s3/m/ed9d7bc0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80.png)
保险合同是指投保人与保险人约定保险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侵权责任是指民事主体因实施侵权行为而应承担的民事法律后果。
侵权责任是任何人都对他人承担这样一种义务,即不因为自己的错误(过错)行为而侵害了他人的合法权益,否则即能构成侵权行为,要对受害方承担责任。
保险合同和侵权责任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在某些情况下,保险合同可以为侵权责任提供赔偿。
例如,在汽车保险中,如果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发生事故并造成他人伤害或财产损失,保险公司可以根据保险合同向受害人支付赔偿金。
在这种情况下,保险合同成为了侵权责任的一种替代方式。
但是,保险合同并不能完全替代侵权责任。
在某些情况下,侵权责任仍然适用。
例如,如果驾驶员的行为被认为是故意或恶意的,那么保险公司可能不会承担赔偿责任,而受害人可以通过侵权诉讼向驾驶员追究责任。
此外,保险合同和侵权责任的赔偿范围和金额也可能不同。
保险合同通常只覆盖特定的风险和损失,而侵权责任的赔偿范围可能更广泛,包括精神损害赔偿等。
总之,保险合同和侵权责任是两种不同的法律概念,但在某些情况下可以相互关联。
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对于处理保险事故和侵权纠纷非常重要。
保险法的因果关系论
![保险法的因果关系论](https://img.taocdn.com/s3/m/5890b145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30.png)
现代经济信息278保险法的因果关系论孙 晓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法学院摘要:根据因果关系的外在表现形态,对多个原因依次发生并形成完整链条结构、相互独立原因两个因果识别规则进行分析,提出适用于以上两种因果关系的识别规则。
关键词:保险法;近因;识别规则中图分类号:D922.284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8-000278-01一、引言因果关系是判定民事责任的核心,对于特别私法的保险法,明确因果关系更为重要,它也是证明难度最大的关系之一。
因果关系判定直接关乎保险人与保险消费者的切身利益,因果关系判断结果往往成为保险诉讼取胜的关键。
而我国保险法尚未对因果关系判定作出明确规定,导致司法实践中的因果关系判定以及与此相关的保险责任判断混乱。
为有效解决保险法因果关系判断标准问题,我国应从体系化思路出发,根据因果关系的外在表现形式制定应对策略,首先明确造成损失的具体危险因素,明确各个危险因素之间以及危险因素与损失之间的关系。
二、多个原因依次发生形成完整链条结构状态下的因果关系判定对于单个原因引起的损失,应首先明确原因产生是否具有因果联系,各个原因形成一个链条,或者各个原因之间相互独立。
链条可表示为A(原因)→B(原因)→C(损害结果),A 是B 形成的原因,B 是损害结果C 形成的原因,同时也是A 造成的结果。
例如上海某典型案例,原告敬老院为院内老人购买了意外保险,某被保险老人意外摔倒致股骨骨折。
住院治疗期间感染肺炎,致被保险老人坠积性肺炎死亡。
本案例中,法院最终认定被保险人年事已高,长期卧床休养易发生肺部感染致死,因而本案的真实原因为外骨折。
在本案中,最有效的解决办法为比例分配规则。
比例分配规则可以最大限度满足当事人对承保范围的预期,控制风险。
如若采用传统规则,表明保险人可以单方修改保险合同规定的承保范围,表明保险人无偿获得保险费用。
如若遵循主力原因规则,既将主力原因作为除外事件,也将引起传统规则类似的问题。
保险因果关系法律规定(3篇)
![保险因果关系法律规定(3篇)](https://img.taocdn.com/s3/m/17f55b23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788be0f.png)
第1篇一、引言保险是一种风险管理工具,通过保险合同,投保人将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由保险公司承担被保险人在保险期间内因保险事故发生而产生的经济损失。
在保险合同履行过程中,保险因果关系法律规定对于明确保险责任、保护保险合同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围绕保险因果关系法律规定进行探讨,以期对保险合同当事人提供有益参考。
二、保险因果关系的概念及类型(一)保险因果关系的概念保险因果关系是指保险事故与保险标的损失之间的必然联系。
在保险合同中,保险事故是保险责任的触发因素,保险标的损失是保险责任的承担对象。
保险因果关系法律规定旨在明确保险事故与保险标的损失之间的关联性,以确定保险公司是否应当承担保险责任。
(二)保险因果关系的类型1. 直接因果关系:指保险事故与保险标的损失之间存在直接、必然的联系。
在此情况下,保险事故的发生必然导致保险标的损失,保险公司应当承担保险责任。
2. 间接因果关系:指保险事故与保险标的损失之间存在间接、必然的联系。
在此情况下,虽然保险事故与保险标的损失之间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但根据法律规定或合同约定,保险公司仍需承担保险责任。
3. 非因果关系:指保险事故与保险标的损失之间不存在必然联系。
在此情况下,保险公司无需承担保险责任。
三、保险因果关系法律规定的主要内容(一)直接因果关系的规定1.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十二条:“保险合同成立后,保险事故发生,保险人应当按照合同约定承担保险责任。
”2. 具体规定:保险事故与保险标的损失之间存在直接、必然的联系,保险公司应当承担保险责任。
(二)间接因果关系的规定1.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十三条:“保险事故的发生,与保险标的损失之间有间接因果关系的,保险人应当承担保险责任。
”2. 具体规定:保险事故与保险标的损失之间存在间接、必然的联系,保险公司应当承担保险责任。
(三)非因果关系的规定1.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十四条:“保险事故的发生,与保险标的损失之间没有因果关系的,保险人不承担保险责任。
论保险法上的因果关系——从近因规则到新兴规则
![论保险法上的因果关系——从近因规则到新兴规则](https://img.taocdn.com/s3/m/d82705d0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74.png)
论保险法上的因果关系——从近因规则到新兴规则【出处】《法商研究》2011年第1期【摘要】保险法上的因果关系与侵权法上的因果关系和合同法上的因果关系相比,有其特殊性。
保险法上的因果关系认定,其目的在于界定保险人的赔付责任范围,其背景是保险合同已对保险人的承保范围和除外责任都做了规定。
因此,保险法上的因果关系认定,涉及对保险合同当事人意思自由的尊重和控制问题,这是政策判断的核心问题。
保险法上因果关系的认定规则经历了从近因规则到新兴规则的演进过程。
在当代社会背景下,在认定保险法上的因果关系时,应注重维持保险人与被保险人之间的利益平衡。
【关键词】保险法;因果关系;唯一近因规则;多项近因规则;有效近因规则;并存原因规则;原因排除条款【写作年份】2011年【正文】长久以来,因果关系问题一直是困扰法学界的一道难题。
在保险法领域,曾有许多学者设计过各种分析因果关系的方法,然而,这些方法在保险法的发展历程中都只是昙花一现。
时至今日,问题依然摆在我们面前。
[1]对于因果关系问题我们之所以无法回避,不仅是因为我们将近因规则奉为保险法上的一项基本原则,而且是因为在司法实践中有关因果关系的问题常常成为保险诉讼的争执点。
[2]例如,美国2005年“卡特里娜飓风”灾难发生后,许多遭受损失的被保险人才发现他们的住宅保险原来只承保暴风引发的损失而将洪水或水灾引发的损失排除在外,于是,被保险人声称自己所遭受的损失是由暴风引起的,而保险人则认为导致损失发生的原因应归为洪水或水灾,因果关系问题成为美国飓风后保险诉讼的关键问题。
[3]在中国,近年来自然灾害频发,由地震、台风、洪水引发的保险诉讼案件也在与日俱增。
在这些案件中,有关因果关系的问题亦是常常引发争执的问题。
因此,保险法上的因果关系问题,虽然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但绝非纯粹的理论问题,而是一个与司法实践密切关联的问题。
有鉴于此,笔者试图通过对国内外有关司法判例的研究,尝试找出一些具有指导性的原则,以期对我国保险法的理论与实践有所助益。
侵权法上因果关系研究
![侵权法上因果关系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6d8fac39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8f.png)
产品责任中的因果关系判定
产品质量缺陷与损害的因果关系
在产品责任案件中,如果产品存在质量缺陷,如设计缺陷或制造缺陷等,这些缺陷是导致损害的原因 之一。
警示缺陷与损害的因果关系
如果产品存在警示缺陷,如未提供正确的使用说明或警示标识等,那么警示缺陷与损害之间也可能存 在因果关系。
医疗过失中的因果关系判定
03
侵权法上因果关系在实践 中的应用
交通事故中的因果关系判定
直接因果关系
在交通事故中,直接导致受害人伤害的车辆、路况等因素与受害人的损害之间存 在直接因果关系。
间接因果关系
在交通事故中,虽然某一车辆或路况等因素并未直接导致受害人伤害,但它们对 事故的发生起到了关键作用,此时这些因素与受害人的损害之间存在间接因果关 系。
01 02
事实因果关系的认定
在侵权案件中,确定哪些事实是导致损害的原因是至关重要的。然而 ,由于事件链的复杂性,区分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主要原因和次要 原因可能非常困难。
法律因果关系的判定
法律因果关系涉及到对损害的可预见性和可避免性的判断,这是一个 具有主观性和不确定性的过程。
03
证明责任的分配
在侵权案件中,由谁承担证明责任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例如,在产品
责任案件中,原告可能需要证明产品存在缺陷,而被告则需要证明其
无过错。
完善因果关系认定的法律建议
引入严格责任原则
严格责任原则可以减轻原告的证明责任,从而降低其诉讼门槛。
建立因果关系推定制度
在某些情况下,基于经验法则和盖然性优势,可以推定因果关系 的存在。
明确因果关系认定的标准
通过司法解释或判例,明确因果关系认定的标准,以减少认定中 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
浅谈侵权法中的因果关系
![浅谈侵权法中的因果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12d9a71c0508763230121245.png)
浅谈侵权法中的因果关系判断行为人是否构成侵害他人的民事权益,现实承担侵权责任,都离不开对因果关系的判断。
对于因果关系的判断,笔者从实务操作出发,论述侵权法上的因果关系判定。
关键词:侵权法;因果关系;推定因果关系现在的侵权法中一般都为过错原则为主,无过错及公平原则为补充,在结合是否存在因果关系是否存在违法行为,从而组成了民法中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
但无论是过错原则还是无过错原则,也无论是现今流行的几要件说,其实都是离不开对因果关系的判断。
在现实生活中,因果关系非常难以推断,不管是认为简单的还是认为复杂,只要我们深入研究,就会存在各种可能性。
好在在民事审判中,只以证据三性及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为审判依据,而非排除一切可能为审判依据。
现实中有这样一起交通事故:张三下午五点下班,被李四的车碰撞,当时双方即“私了”,李四赔偿张三800元。
第二天9点,张三前往人民医院检查,被确认为椎体压缩性骨折,后经司法鉴定为伤残等级十级,鉴定书内只写着存在因果关系,并无阐明原因。
笔者虽然代理着原告,但也着实为其是否存在因果关系而担忧。
果不其然,庭审时被告律师以不存在因果关系为由,申请重新鉴定,最后法官讯问司法鉴定人员后,司法人员认为其只进行一般审查,是否存在因果关系由法院认定,虽然最后,法院以存在因果关系为前提进行了调解,并调解结案。
此案让笔者深刻的认识到在实践审判中审判人员一般都会以保护受害者为出发点。
故在侵权法中的因果关系一般倾向于:“推定因果关系说”。
在理论中推定因果关系说的运用一般是在共同危险行为之情况下,在运用相当因果关系说不合理的情形下。
共同危险行为系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加害人都实施了足以导致损害结果发生的危险行为,而无法确定谁是真正加害人的情形。
如,甲、乙在狩猎时,同时向某同一方向开枪,致使丙中一弹死亡。
但子弹无法证明究竟是甲还是乙的。
如果依相当因果关系说,无法证明甲或乙开枪是丙死亡的条件,那么,甲与乙均不用对丙的死亡负责。
合同中的法与保险法关系
![合同中的法与保险法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5ce00a7e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22.png)
合同中的法与保险法关系合同是个人和个人、个人和组织、组织与组织之间为了明确权利义务而自愿订立的协议,其中涉及到法律法规的适用以及保险法的相关规定。
本文将探讨合同中法律与保险法之间的关系。
一、合同法的适用在合同中,法律是基本依据,合同受法律保护且受法律限制。
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在签署合同时,必须遵守法律法规的规定。
法律对合同的设立、履行和解除等方面都做出了严格的规定。
在合同法中,有着合同的基本要素、合同的效力、合同的履行和违约责任等规定。
合同双方在签署合同时必须遵守这些规定,否则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二、保险法的适用在合同中,如果涉及到保险事务,那么保险法就会适用。
保险法是指国家对保险行业的监管和管理,保护投保人和被保险人的权益,维护保险市场的公平和稳定。
在合同中,保险合同是一种特殊的合同类型。
保险合同是以保险公司为一方,投保人或被保险人为另一方,双方通过约定,保险公司承担赔偿责任,投保人或被保险人支付保费的合同关系。
保险法对保险合同的设立、履行、解除等方面做出了详细的规定,保障了双方的合法权益。
在合同中,如果涉及到保险事务,双方必须按照保险法的规定进行操作,否则可能会面临法律风险。
三、法律与保险法的关系法律和保险法在合同中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
在签署合同时,法律是基础,一切合同双方的权利义务都必须遵守法律的规定。
而保险法则是法律中的一个分支,对于保险合同的设立、履行和解除等方面做出了特殊的规定,是法律在保险领域的具体体现。
在合同中,如果涉及到保险事务,双方除了要遵守法律的规定外,还必须按照保险法的规定进行操作。
比如在保险合同中约定了保险事故范围、赔偿标准等,双方必须按照保险法的规定进行操作,保证权益的实现。
同时,法律和保险法也相互补充、相互协调。
法律的基本原则、合同法的规定以及其他相关法律规章对于合同的设立和履行有着普遍的适用,而保险法则在这些基础上对于保险合同的特殊事项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增加了合同的安全性和明确性。
保险法与侵权责任法关系辨析——以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为重点考察对象
![保险法与侵权责任法关系辨析——以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为重点考察对象](https://img.taocdn.com/s3/m/43b456de3186bceb19e8bb7f.png)
人 合法 占有或者 当事人合法买 卖机动 车的情形 ;
() 2 当事人非法占有或者非法转让车辆 的情形 ;3 () 机动车驾驶人发生交通事故后逃逸的情形 。
( 保险法与侵权责任法在功能上的互补性 二)
现代侵权法通过基 于社会需要的适应性改造 ,
以及 自 身理论的发展 , 已经摆脱了刑法 , 成为民法体
2 1 年第 3 01 期 总第 1 7 0 期
・
天 津 法 学 Taj e Si c i i L酬 c ne nn e
No 3 .
Ge e a . o n r lNo 1 7
法 学研 究 ・
保 险 法 与 侵 权 责 任 法 关 系 辨 析
— —
以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为重点考察对象
马映平(94 )女 , 18- , 河北唐 山人 , 天津师范大学法学 院民商法专业 20 级硕士研究生 , 09 主要从事民商法学研究 。
交通事故责任保险有其适用 的效力。 根据该条 的规 限额范围内承担垫付救助费的责任 ,而后赋予其 向 定, 责任保 险的被保 险人给第三者 造成损 害 , 被保 交通事故责任人追偿的权利。 在这种 隋形下 , 立法出
充性机制 : 考虑到不论是在赔偿 能力 ( 财力 ) , 情形下 , 上 还 由于并不存在以该机动车为标的的保险合
是在便利程度上 , 保险公司都较之于机动车驾驶人 同 , 保险公 司进行赔偿缺乏合法的依据 , 因而受害 具有明显的优势 , 故法律特别规定 : 某些情形下 , 人所遭受的损害就无法借助保险机制获得救济。 在 其 填补受 害人损失方面 , 机动车强制责任保险具有适 损失应 由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垫付。 道路交
二、 保险法与侵权责任法的相互独立
论侵权法中的因果关系
![论侵权法中的因果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9471000c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0c70852.png)
论侵权法中的因果关系侵权法是指在民事领域中,以侵犯他人合法权益为基本规范的一种法律。
在侵权法中,因果关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因为它涉及到了侵权行为的责任归属问题。
因此,本文将围绕侵权法中的因果关系展开论述,并分别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加以探讨。
一、理论探讨因果关系是指在两个事件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即一个事件是另一个事件的直接或间接原因。
在法律领域中,因果关系常常用于判断是否存在侵权行为的责任归属问题。
在侵权法中,因果关系包括因果关系的成立和因果关系的中断两个方面。
(一)因果关系的成立因果关系的成立是指侵权行为与侵权结果之间存在直接因果关系的情况。
在侵权法中,因果关系的成立包括两个要素:行为要素和结果要素。
行为要素是指侵权行为与侵权结果之间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即侵权行为是侵权结果的直接原因。
结果要素是指侵权结果与侵权行为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即侵权行为是侵权结果的原因之一。
在判断因果关系的成立时,要根据案件具体情况分析判断。
在判断行为要素时,要分析侵权行为是否与侵权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直接相关。
在判断结果要素时,要分析侵权结果是否是侵权行为的直接结果之一。
(二)因果关系的中断因果关系的中断是指在一定情况下,原本侵权行为与侵权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被打破了。
在侵权法中,因果关系的中断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免责事由的存在。
当侵权行为是在免责事由的情况下发生,比如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等情况下,侵权行为与侵权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被中断。
2.被侵权人的行为存在。
如果被侵权人的行为是侵权行为和侵权结果产生的主要原因,那么侵权行为与侵权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也被打破了。
3.第三人的干预。
如果第三人的干预是导致侵权结果的主要原因,那么侵权行为与侵权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也被打破了。
以上三种情况都认为打破了因果关系,被侵权人不能就侵权行为负责。
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情况的适用范围是有限的,只有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才能打破因果关系。
二、实践探讨除了理论上的内容外,因果关系在具体的案件中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论侵权责任中的因果关系
![论侵权责任中的因果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a093511d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87.png)
论侵权责任中的因果关系在侵权责任中,因果关系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
在法律面前,只有能够证明被告的行为直接导致了原告的损失,才能够被认定为侵权行为。
因此,正确理解侵权责任中的因果关系对于保护我们的合法权益具有非常大的意义。
在法律实践中,因果关系的证明是十分困难的,因此各种案例都涉及到了这个问题。
以下给出三个案例,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因果关系的概念。
第一,胡某开车逆向行驶,导致刘某的车辆与其发生碰擦。
胡某出事故后逃逸,使得刘某无法追究责任。
刘某在法院提出诉讼,认为胡某的逆向行驶行为是造成事故的原因。
但是胡某辩称,是刘某主动逼近导致了事故的发生。
在该案例中,法院最终认定胡某的逆向行驶行为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
由于胡某逃逸而造成的后果,依照侵权责任的原则,也应由其负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第二,张某的小孩在其他人的车库里找到了一个汽油罐,张某并未对其孩子加以防范和教育,导致孩子听从好友建议,将汽油倒入下水道,引起了燃气爆炸事故。
在该案例中,法院认为张某没有履行父母监护义务,是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之一。
尽管与这起事故直接相关的因素有很多,但是法院最终认定张某应该承担起一定的赔偿责任。
第三,李某在驾驶自己的摩托车时,与其他一辆汽车发生碰撞。
在该案例中,法院认为李某在开车时违规行为严重,导致事故的发生直接与他的违规行为有关,应承担事故中的全部责任。
综上所述,在侵权责任中,因果关系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
只有当被告的行为与原告的损失有直接联系时,才能认定为侵权行为,并由被告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这也需要被告方严格遵守法律规定,不得以任何理由推卸责任,否则将受到法律的惩罚。
在实践中,开车逆向行驶、未履行父母监护义务以及违规行为等行为都可能导致因果关系问题,要在法律实践中明确原因和责任的界限,需要对事故背景、过程和结果分析,以便能够准确判断并认定侵权责任。
在这里,也要注意的是,在确定因果关系时,应确保证据的可靠性和证明力,从而确立因果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保险法与侵权法、合同法上的因果关系之辨析
◇马胜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长久以来,因果关系问题一直是困扰民法学界的难题。
讨论该问题往往以侵权行为法为模型。
本文试图对比侵权法、合同法和保险法上的因果关系,厘清其不同的认定规则和侧重点,以期对司法实务中把握不同的法律关系、正确适用法律和确定赔偿范围提供一些帮助。
一、一般侵权行为法上的因果关系
在哲学视角,因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事物之间引起和被引起的因果关系链条可能扩展至无穷。
那么,法律上的因果关系,则旨在如何从这种无限扩展的因果链条中抽出一定的环节,使该部分原因成为归责的对象,而其他原因由于不具有法律意义上的重要性而不进入法律的视野。
英美法系对于侵权行为法上因果关系的认定采取的是两分法的思维程序,把因果关系区分为事实上的原因和法律上的原因。
对因果关系的判定也是分为两个步骤:事实上的因果关系由陪审团认定,法律上的因果关系由法官认定。
事实上的因果关系涉及的只是客观事实问题,即从客观事实的联系上找出导致损害结果的原因范围。
一般而言,所有对结果的发生具有原因力的事实,都被作为该结果事实上的原因。
但是,事实上的因果关系只是反映了行为与结果之间的事实上的联系,若要使侵害人对其行为结果负责,除具备事实上的因果关系之外,还需具备法律上的原因(英美法习惯上称为近因)。
那么,按照这种两分法的思维方式,对于因果关系的认定规则包括对于事实因果关系认定的规则(主要有必要条件规则和实质要素规则)和对于近因关系认定的规则(主要有直接结果规则和可预见性规则)。
英美法系没有关于侵权行为的成文规则,关于考察是否存在近因关系,法官创立了直接结果理论规则和可预见性规则。
直接结果规则主张,侵权人应当为其侵害行为所造成的直接损害结果承担法律责任。
其包含两层含义:侵权人只为其对损害结果有直接引发作用之侵害行为承担法律责任;只要侵权人之侵害行为直接导致损害结果,不论该结果对侵权人而言有否可预见性,该侵害行为均称为损害结果发生之法律上的原因。
可预见性规则认为,侵害人只应对其可预见的造成受害人的损失负责。
它把侵害人是否预见到损害结果作为标准来衡量侵害人的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是否具有近因关系,从而把过失作为适用可预见性规则确定近因关系的一个关键因素,当一个人应当预见而没有预见时他就有过失。
在大陆法系,除了特殊侵权(如环境侵权等)无过失侵权外,一般侵权行为构成要件体系,除了损害这一既定事实,还有因果关系和过错两个要件。
把因果关系作为一种客观要件予以考虑,并且先考虑是否有因果关系这个客观前提再考虑是否有过失。
而在英美法系则完全相反。
可预见性规则是将过失(即是否预见)作为确定因果关系(仅指英美法系因果关系中的近因关系)的前提,把过失作为判断因果关系的标准。
二、合同法违约赔偿责任上的因果关系
合同法上的因果关系认定,目的在于判断违约事件发生后守约方的损失是否由违约方的违约行为所导致,进而界定违约赔偿责任的范围;对因果关系的认定要受制于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对违约后果的预见能力。
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三条第一款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给对方造成损失的,损失赔偿额应当相当于因违约所造成的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但不得超过违反合同一方订立合同时预见到或者应当预见到的因违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损失。
”但书部分所体现的,属于判断法律上因果关系的标准,其作用在于确定违约损害赔偿责任的范围。
在诉讼中,原告只需证明被告不履行合同义务的事实,不需证明被告对于不履行有过错,也不要求被告证明自己无过错。
违约责任因果关系的构成仅以合同义务的不履行为要件,而无需较难地证明和判断过错主观心理状态。
同时,合同法删去了有关过错归责的内容,在违约责任归责原则上采取了严格责任原则。
三、保险法上的因果关系
保险法上因果关系的认定目的是界定保险人是否应对被保险人所遭受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
国际上,近因原则与最大诚信原则、损失补偿原则、保险利益原则并称为保险法的四大基本原则。
近因原则主要用于判定承保风险与承保损失之间的因果关系,其含义是:保险人承担赔偿责任的范围应限于以承保风险为近因造成的损失,对承保风险并非近因所造成的损失不承担赔付责任。
近因原则的特点,即侧重于保险责任是否成立的问题,不考虑过错、违法性等因素。
保险责任源于事故的发生,而事故的发生往往是由多个因素或条件共同促成。
我国保险立法对近因原则没有明确规定。
现实中,一方面,在保险事故发生时保险公司经常以非近因致损为由拒绝赔付;另一方面,由于陌生,法官不会或不敢在裁判文书中适用,造成了一些保险纠纷案件的疑难或说理不清。
最高人民法院2003年12月公布的《关于审理保险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征求意见稿)》关于近因已在第十九条规定:“人民法院对保险人提出的其赔偿责任限于以承保风险为近因造成的损失的主张应当支持。
近因是指造成承保损失起决定性、有效性的原因。
”在保险实践中,由于产生损失的原因可能是单一的,也可能是多个的;既可能是承保风险,也可能是除外风险或者是保险单中未提及风险。
在单一原因造成损失时,此致损原因即为近因,保险人的责任较易确定。
而在多个原因情况下,则要考察其内部逻辑关系。
1.对于多因连续发生。
两个以上原因风险(灾害事故)连续发生造成损害,一般以最近的、最有效的原因为主因,若后因是前因直接、必然的发展结果或合理的延续时,以前因为主因。
如果前因是承保风险,而后因不论是不是,保险人均要承担责任;反之,如果前因不是承保风险,保险人也不必负责。
2.对于多因间断发生。
多种原因危险先后发生,但后一原因介入并打断了原有的某一事件与损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链条,并对损害结果独立地起到决定性的作用,那么该新介入的原因即作为近因。
3.关于多因并存发生。
所谓并存,是指在造成损失的整个过程中,多个原因同时发生或多个原因可能有先有后,但在作用于保险标的而导致损害结果发生的时点上是“同时存在”。
那么要考察后因是否是前因引起和发动的,如果不是,即使后因落后于前因,也仍成立并存关系。
在并存的近因下,如果既有承保近因又有非承保近因的,且它们各自所造成的损失能够区分,则保险人只负责由所承保近因所造成的损失。
在不可分时,由法官酌情按比例分配为宜,一般要区分非承保近因是保险单未提及危险还是除外危险,如果非承保近因仅是保单未提及的而且未明确为除外危险的,保险公司应负全部责任;而如果非承保近因是保单明确为除外危险的,保险人全
部免除责任。
保险法上的因果关系问题具有特殊性。
1.保险法上因果关系与侵权法上因果关系的比较。
二者都注重因果关系,都以此来界定义务人赔偿责任的范围,但两者亦存在重要的差异。
侵权法上因果关系的认定,目的在于判断被告的行为与原告所遭受的损害之间是否具有因果关系,并以此来认定被告是否应对原告承担损害赔偿责任以及具体的责任范围。
其侧重考察的是被告的作为或不作为是否属受害人损害发生的原因。
保险法上因果关系的认定,则在于判断被保险人所遭受的损失是否属保险人所承保的风险所致,进而决定保险人是否负有赔付责任。
保险人承保的风险范围通常都是由保险合同来进行界定的,法院对事故原因的探寻通常限于保险合同所约定的事项,合同未提及的事项,法官可不予考虑。
侵权损害赔偿责任与保险赔付责任最大的差别,在于前者是法定责任,而后者是约定责任。
因此,在保险法上,对因果关系的认定要受制于当事人之间的合同约定,要注重的是当事人因合同而产生的合理期待,而侵权法上的因果关系认定则更多地强调可预见性。
2.保险法上因果关系与合同法上因果关系的比较。
虽然保险赔付责任本质上也是一种合同责任,但后者中,当事人签订合同的目的在于履行,合同的履行是常态,而违约赔偿是例外。
保险合同则不然,目的在于当保险事故发生后由保险人承担赔付责任,保险人承担赔付责任是对保险合同义务的正常履行,而非违约责任。
在普通合同法上的违约责任中,对因果关系的认定要受制于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对违约后果的预见能力;而在保险法上,对因果关系的认定,要参酌当事人订立合同的目的以及对合同所产生的合理期待。
依据保险合同,保险人只对被保险人因承保风险范围内的事故而遭受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
保险合同不仅从正面规定了承保风险的范围,而且还会列明保险人不承担保险责任的事项即免责事项(除外责任事项)。
因此,除了要关注损失与合同约定的承保风险是否有因果关系外,还要关注损失与合同约定的免责事项之间是否具有因果关系。
如何看待保险人在格式合同中订入的免责条款的效力?有些法官认为,保险人作为合同的制订者可以较多反映自己的意志,法律规则的作用在于纠正利益失衡而不是维护这种失衡,除外责任条款有违公共政策应为无效。
另一些法官则认为,保险人有权通过合同约定来控制风险,因而对除外责任条款持肯定态度。
可见,保险法上因果关系的认定所涉及的不是单纯的事实认定,还与保险合同条款的解释有着密切的联系。
当然,具体到个案,认定保险法上因果关系最好还要基于公平正义原则,还要在我国保险市场背景下努力实现保险人与被保险人之间的利益平衡。
(作者单位:北京德恒(深圳)律师事务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