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源多倍体(种间杂交杂种染色体加倍)
西南大学遗传学作业及答案

西南大学遗传学作业及答案遗传学答案第一次作业名词解释1、变异:生物有机体的属性之一,它表现为亲代与子代之间的差别。
变异有两类,即可遗传的变异与不遗传的变异。
2、有丝分裂:又称为间接分裂,由W. Fleming (1882)年首次发现于动物及E. Strasburger(1880)年发现于植物。
特点是有纺锤体染色体出现,子染色体被平均分配到子细胞,这种分裂方式普遍见于高等动植物(动物和低等植物)。
是真核细胞分裂产生体细胞的过程。
3、减数分裂:减数分裂是指有性生殖的个体在形成生殖细胞过程中发生的一种特殊分裂方式。
减数分裂(Meiosis)的特点是DNA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形成单倍体的精子和卵子,通过受精作用又恢复二倍体,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间发生交换,使配子的遗传多样化,增加了后代的适应性,因此减数分裂不仅是保证生物种染色体数目稳定的机制,同且也是物种适应环境变化不断进化的机制。
4、联会复合体(synaptonemal complex, SC):是减数分裂合线期两条同源染色体之间形成的一种结构,它与染色体的配对,交换和分离密切相关5、连锁: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总是联系在一起遗传的现象。
6、显性性状:显性性状简称显性,定义为当两个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时,子一代出现的一个亲本性状7、不完全显性: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后,F1显现中间类型的现象8、共显性:双亲的性状同时在F1个体上表现出来,即一对等位基因的两个成员在杂和体中都表达的遗传现象,也称并显性。
9、基因型:指生物的遗传型,是生物体从它的亲本获得全部基因的总和。
10、等位基因:指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占有相同座位的一对基因,它控制一对相对性状。
11、基因互作:不同基因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影响性状的表现。
12、多因一效:许多基因影响同一单位性状的现象。
13、一因多效:一对或一个基因影响多种性状的表型。
14、交换值:指染色单体上两个从因间发生交换的平均次数.即重组型配子在总配子中所占的百分数,所以,又称重组频率,这可以用测交等方法实际测得。
遗传学名词解释

绪论:变异:生物亲子代间相似的现象.遗传:生物亲子代之间以及子代不同个体之间存在差异的现象。
遗传工程:把生物的遗传物质费力出来,在体外进行基因切割、连接、重组、转移和表达的技术。
染色体工程:按设计有计划削减,添加和代换同种或异种染色体的方法和技术。
基因工程:是在分子水平对基因进行操作的复杂技术。
将外源基因通过体外重组后导入受体细胞内,使这个基因能在受体细胞内复制、转录、翻译、表达的操作。
第一章同源染色体:形态和结构相同的一对染色体。
非同源染色体:这一对染色体与另一对染色体形态结构不同的染色体。
第二.三章(孟德尔遗传定律)性状:生物所具有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生化特性。
单位性状:每一个具体的性状相对性状:同一单位性状在不同个体上可能表现不同,这种单位性状内具有相对差异的性状。
显性性状:一对相对性状中的F1表现出来的性状。
隐性性状:一对相对性状中在F1没有表现出来的性状。
基因:是遗传的物质基础,是DNA或RNA分子上具有遗传信息的核苷酸信息。
基因座:基因在染色体上所占的位置。
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
隐性基因:控制隐形性状的基因。
基因型:是决定生物生长发育和遗传的内在遗传组成。
表型:对某一生物体而言是指它具有全部单位性状的总和,但对于某一性状来说就是该性状的具体表现。
等位基因:二倍体生物中位于同源染色体相同基因座位上,以不同方式影响同一性状的两个基因。
复等位基因:在同源染色体想对应的基因座位上存在两种以上不同形式的等位基因。
纯合体:具有纯合基因型的生物体。
杂合体:具有杂合基因型的生物体杂交:是指两个不同基因型的个体相交回交:是指杂交子代与亲代之一相交测交:是指让未知基因型的个体与隐性类型相交,以测定未知基因型个体基因型。
多因一效;一个性状是由多个基因所控制的许多生化过程连续作用的结果。
第四章(连锁遗传)相斥相: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联系在一起。
相引相:显性基因或隐性基因联系在一起。
伴性遗传: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的遗传方式。
遗传学复习题 . 2

微生物考试题一、解释下列名词:1、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2、单体,缺体,三体;3、同源多倍体,异源多倍体1、单倍体:凡是细胞核中含有一个完整染色体组的叫做单倍体;二倍体: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叫做二倍体;多倍体:超过两个染色体组的统称多倍体。
2、细胞核内的染色体数不是完整的倍数,通常以一个二倍体(2n)染色体数作为标准,在这个基础上增减个别几个染色体,称非整倍性改变。
例如:2n-1是单体,2n-2是缺体,2n+1是三体。
3、同源多倍体:增加的染色体组来自同一个物种的多倍体。
异源多倍体:加倍的染色体组来自不同物种的多倍体,是两个不相同的种杂交,它们的杂种再经过染色体加倍而形成的。
4、母性影响:把子一代的表型受母本基因型控制的现象叫母性影响。
5、杂种优势:指两个遗传组成不同的亲本杂交产生的杂种一代在生长势、生活力、繁殖力、抗逆性以及产量和品质等性状上比双亲优越的现象。
6、位置效应:基因由于变换了在染色体上的位置而带来的表型效应改变的现象。
7、平衡致死品系:两个连锁的隐性致死基因,以相斥相的形式存在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由于倒位抑制交换作用,永远以杂合状态保存下来,表型不发生分离的品系叫做平衡致死品系,也叫永久杂种。
9、假显性:一个显性基因的缺失致使原来不应显现出来的一个隐性等位基因的效应显现了出来,这种现象叫假显性。
10、重组DNA技术:指将某些特定的基因或DNA片断,通过载体或其它手段送入受体细胞,使它们在受体细胞中增殖并表达的一种遗传学操作。
11、中心法则:遗传信息从DNA→mRNA→蛋白质的转录和翻译的过程,以及遗传信息从DNA →DNA的复制过程,这就是分子生物学的中心法则12、转导:是指以噬菌体为媒介所进行的细菌遗传物质重组的过程。
13、转化:是指某些细菌(或其它生物)能通过其细胞膜摄取周围供体的染色体片段,并将此外源DNA片段通过重组整合到自己染色体组的过程。
14、翻译:以mRNA为模板,在多种酶和核糖体的参与下,在细胞质内合成蛋白质的多肽链。
同源多倍体与异源多倍体的区别

REPORTING
WENKU DESIGN
形成机制的区别
同源多倍体的形成
同源多倍体是通过染色体数目增加而形成的,通常是由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加倍引起的。在某些情况下, 同源多倍体可以由多倍性生殖细胞形成。
异源多倍体的形成
异源多倍体是由不同物种的染色体融合形成的,通常是通过远缘杂交实现的。在远缘杂交过程中,来自不同物种 的染色体在细胞内共存,并有可能发生染色体数目增加。
异源多倍体实例
甘蔗
甘蔗是典型的异源多倍体作物,由不同种植物通过杂交后染色体加倍形成。甘蔗的异源 多倍体特性使其具有更强的抗逆性和适应性。
油菜
油菜也存在异源多倍体的情况,通常由不同种植物通过远缘杂交形成。异源多倍体油菜 在产量和品质方面具有优势。
对比总结
• 同源多倍体和异源多倍体在形成机制、遗 传背景和生物学特性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同源多倍体通常具有较为单一的遗传背景, 容易通过育种手段进行遗传改良;而异源 多倍体则具有更强的抗逆性和适应性,在 产量和品质方面通常具有优势。在实际应 用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育种策 略和栽培措施,以充分发挥同源多倍体和 异源多倍体的优势。
同源多倍体和异源多倍体在农业生产 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了解它们的 区别有助于更好地利用多倍体资源, 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PART 02
同源多倍体的概念与特征
REPORTING
WENKU DESIGN
概念定义概念定义来自01同源多倍体是由染色体组加倍后,基因组内含有相同或相似物
种的染色体组而形成的。
PART 05
实例对比分析
REPORTING
WENKU DESIGN
同源多倍体实例
名词解释

遗传(heredity):指亲代与子代之间相似的现象。
变异(variation):指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
染色体(chromosome):指细胞分裂过程中,由染色质聚缩而呈现为一定数目和形态的复合结构。
有丝分裂(mitosis ):又称间接分裂,是高等植物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包含细胞核分裂和细胞质分裂两个紧密相连的过程。
减数分裂(meiosis ):又称成熟分裂,是性母细胞成熟时,配子形成过程中发生的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方式。
由于形成子细胞内染色体数目比性母细胞减少一半,因此称为减数分裂。
联会(synapsis):减数分裂偶线期开始出现同源染色体配对现象,即联会。
姊妹染色单体(sister chromatid):二价体中一条染色体的两条染色单体,互称为姊妹染色单体。
同源染色体(homologous chromosome):指形态、结构和功能相似的一对染色体,他们一条来自父本,一条来自母本。
性状(character):生物体所表现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的总称。
单位性状(unit character):把生物体所表现的性状总体区分为各个单位,这些分开来的性状称为单位性状。
相对性状(contrasting character)等位基因(allele):位于同源染色体上,位点相同,控制着同一性状的基因。
测交(test cross):是指被测验的个体与隐性纯合体间的杂交。
基因型(genotype):也称遗传型,生物体全部遗传物质的组成,是性状发育的内因。
表现型(phenotype):生物体在基因型的控制下,加上环境条件的影响所表现性状的总和。
染色单体(Chromatid)又称染色分体,是染色体的一部分。
在减数分裂或有丝分裂过程中,复制了的染色体中的两条子染色体。
非姐妹染色单体(non-sister chromatid):两个同源染色体中由不同着丝点相连的染色单体,就叫非姐妹染色单体。
着丝粒(centromere):在细胞分裂时染色体被纺锤丝所附着的位置。
同源多倍体与异源多倍体的比较

同源多倍体与异源多倍体的比较一、同源多倍体1、同源多倍体:指增加地染色体组来自同一物种,一般是由二倍体地染色体直接加倍产生的。
同一物种经过染色体加倍形成的多倍体,称为同源多倍体。
同源多倍体在植物界是比较常见的。
由于大多数植物是雌雄同株的,两性配子可能有同时发生异常减数分裂的机会,使配子中染色体数目不减半,然后通过自交形成多倍体。
同源多倍体中最常见的是同源四倍体和同源三倍体多倍体在动物中比较少见。
这是因为动物大多数是雌雄异体,染色体稍微不平衡,就容易引起不育,甚至使个体不能生存,所以多倍体动物个体通常只能依靠无性生殖来传代。
例如,在甲壳动物中有一种丰年鱼,它的二倍体个体进行有性生殖,而四倍体个体则进行无性生殖。
此外,在蝾螈、蛙以及家蚕等动物中,也发现过三倍体和四倍体的个体,但是都没有能够连续传代。
同源多倍体中最常见的是同源四倍体和同源三倍体。
同源四倍体是正常二倍体通过染色体加倍形成的。
例如,马铃薯就是一个天然的同源四倍体。
人为地用化学药剂秋水仙素等处理发芽的水稻种子,可以获得人工同源四倍体水稻。
大麦、烟草、油菜等用化学药剂处理,也可以获得同源四倍体。
同源四倍体与二倍体相比,大多表现出细胞体积的增大,有时出现某些器官的巨型化。
这种巨型化一般都表现在花瓣、果实和种子等有限生长的器官上。
但是多倍体化却很少导致整个植株的巨型化,有时甚至相反。
这是因为植株的体积不仅取决于细胞的体积,还取决于生长期间所产生的细胞的数目。
通常情况下,同源多倍体的生长速率比二倍体亲本低,因而大大限制了生长过程中细胞数目的增加。
2、形成原因在自然条件下,同源三倍体的出现,大多是由于减数分裂不正常,由未经减数分裂的配子与正常的配子结合而形成的。
香蕉是天然的三倍体植物。
它一般只有果实,种子退化,以营养体进行无性繁殖。
人们采用人工的方法,在同种植物中将同源四倍体与正常二倍体杂交,可以获得同源三倍体植物。
三倍体植物由于染色体的配对发生紊乱,不能正常地进行减数分裂。
【精品】遗传学第二,第三章课后习题答案

遗传学综合试题班级:09生1姓名:李学梅学号:20091052106综合试题(A)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20分)1.遗传学:2.染色体:3。
连锁遗传图(遗传图谱):4。
剂量效应:5.转导:6.测交:7。
从性遗传(sex-influencedinheritance):8。
遗传平衡、基因平衡定律:9.物理图谱:10。
Mendel: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真核生物mRNA最初转录产物必须经过加工才能成为有功能的mRNA.加工过程包括在5’端加(),在3’端加()。
2研究生物的遗传特征从亲代到子代的遗传规律的科学称为()。
3。
作图函数表示重组率与()的关系。
4.基因型方差可进一步分解为加性方差,()方差和()方差.5在经典遗传学中,基因既是()的基本单位,也是()的基本单位。
6、细胞中形态和功能相同的一对染色体称为()。
7。
QTL作图一般要经过(),(),(),()等几个过程。
8。
作统计分析在基因互作中,积加作用、隐性上位作用和抑制作用在F2代的分离比例分别是()、()和().9.在同一地块中同时种植P1、P2、F1、F2、B1和B2等6个世代,测得某性状的方差VF1=2.5,VF2=11。
6,VB1=7。
4,VB2=8。
1.则该性状的广义遗传力为(),狭义遗传力为().10。
、在小群体中由于随机抽样而引起的基因频率的随机波动称为()。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你认为正确的,在括号中打“√”,你认为错误的,在括号中打“×”。
)1、在正常的情况下,50个卵母细胞将产生200个成熟的单倍体卵.()2、已知生物的tRNA种类在40种以上,而氨基酸的种类只有20种,由一种以上的tRNA转运一种氨基酸的现象称简并。
()3、在任何一个随机交配的大群体内,不论初始状态的基因型频率如何,只要经过一代的随机交配,常染色体上的基因就会达到平衡状态。
()4、某个性状的遗传力高说明这个性状的遗传传递能力强.()5。
林木遗传与育种复习笔记

一、名词解释1.遗传:子代与亲代相似的现象。
2.变异:亲子之间,子代各个体之间,总是存在这种或那种差异,绝不会完全相同,这种有差异的现象就叫变异。
3.二价体:联会的一对同源染色体。
4.联会:减数分裂中,两条同源染色体纵向间的配对。
5.姐妹染色单体:由同一染色体复制而来的两条染色单体。
6.非姐妹染色单体:一对同源染色体各自产生的染色单体之间互称非姐妹染色单体。
7.单位性状:被区分开的每一个具体性状。
8.相对性状:同一单位性状在不同个体上的相对差异。
9.基因型:指生物个体的基因组成,是决定生物性状表现必需的内在因素。
10.表现型:指生物某一性状的外在表现,简称表型。
是基因型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11.同源染色体:细胞周期与细胞分裂,一条来自父本,一条来自母本,且形态、大小相同,在减数分裂前期相互配对的染色体。
12.非同源染色体:不属于同一对的染色体,在减数分裂时不能互补配对。
13.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相同位点,控制同一单位性状的成对基因。
14.非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不同位点和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
15.完全显性:F1只表现出亲本之一的性状。
16.不完全显性:F1表现性状为双亲的中间型。
17.共显性:双亲性状同时在F1个体上出现。
18.基因互作:不同基因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影响性状的表现。
19.完全连锁:若F2只有亲本表现型。
20.不完全连锁:若F2四种表现型中两种亲本类型多,两种重组类型少。
21.交换值:重组型配子数所占分数比,又称重组率。
22.三联体:DNA上由三个连锁碱基构成一个功能单位,决定一种氨基酸,这三个碱基就叫三联体。
23.遗传密码:核苷酸序列所携带的遗传信息,编码20种氨基酸和多肽链起始及终止的一套64个三联体密码子。
24.简(兼)并:两种或多种氨基酸三联体决定同一种氨基酸。
25.转录:DNA的遗传信息被拷贝成RNA的遗传信息的过程。
26.移码突变:基因编码内缺失或增加的核苷酸数目不足是3的倍数而造成读框的移动。
遗传学名词解释

遗传学:是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科学.遗传:亲子间的相似现象变异:个体之间的差异。
种质论内容:他把细胞用种质和体质加以区分,认为种质是性细胞或产生性细胞的那些细胞。
染色质:是存在于真核生物间期细胞核内,易被碱性染料着色的一种无定形物质。
同源染色体:体细胞中形态和结构相同、遗传功能相似的一对染色体,分别来自生物双亲;异源染色体:这一对染色体与另一对形态结构不同的染色体,互称为异源染色体减数分裂:是性母细胞成熟时配子形成过程中发生的一种特殊有丝分裂使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减半。
性状:生物体所表现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能从亲代遗传给子代。
相对性状:指同一单位性状的相对差异。
如高杆对矮杆单位性状:个体表现的总体性状区分为各个单位之后的性状,即生物某一方面的特征特性性状分离现象:隐性性状在F1中并没有消失,只是被掩盖了,在F2代隐性性状和显性性状都会被表现出来。
表型模写:环境改变所引起的表型改变,有时与由某基因引起的表型变化很相似,这叫表型模写。
外显率:是指某一基因型个体显示其预期表型的比率,它是基因表达的另一变异方式。
表现度:基因的表型效应会有各种变化,我们将个体间这种基因表达的变化程度叫表现度。
不完全显性:F1表现双亲性状的中间型并显性(共显性):F1同时表现双亲性状的现象。
镶嵌显性:F1同时在不同部位表现双亲性状隐性致死基因:杂合时不影响个体的生活力,但在纯合时有致死效应的基因。
显性致死基因:即在杂合体状态下就表现致死效应。
复等位现象:一个基因存在很多等位形式复等位基因:是指在群体中占据某同源染色体同一座位上的两个以上的,决定同一性状的基因群。
基因互作:基因在决定性状时,所表现出来的相互作用互补作用:是指两对独立遗传基因分别处于纯合显性或杂合状态时,共同决定一种性状的发育,只有当一对基因是显性,或两对基因都是隐性时,则表现为另一种性状积加效应:两种显性基因同时存在时产生一种性状,单独存在时能分别表现相似的性状,两种基因均为隐性时又表现为另一种性状。
遗传学 期末复习 名词解释

1.染色体:在细胞分裂时形成的能被碱性染料着色的一类棒状小体。
2.同源染色体:形态和结构相同的一对染色体,其中一条来自父本,一条来自母本。
3.胚乳直感:在3n胚乳的性状上由于精核的影响而直接表现出父本的某些性状,称为胚乳直感或花粉直感。
4.直感现象:指杂交授粉后,父本花粉使母本所结杂交种子的胚以外组织直接表现父本性状的现象。
5.果实直感:如果种皮或果皮组织在发育过程中由于花粉影响而表现父本的某些性状。
6.转录:在细胞核内进行,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通过转录,DNA的遗传信息传递到RNA上。
7.翻译:在细胞质中进行,以RNA为模板,在核糖体上把由tRNA运来的氨基酸按照mRNA上密码顺序,相互连接成为多肽链,并进一步折叠成为立体结构的蛋白质分子的过程。
8.点突变(基因突变):染色体上某一基因位点的内部发生了化学性质的变化,与原来基因形成对性关系,即一个基因变成了它的等位基因。
9.性状:生物所具有的形态结构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
10.单位性状:在研究植物的性状遗传时,把植株所表现的性状总体区分为各个单位作为研究对象,区分开的性状称为单位性状。
11.相对性状:遗传学中把同一单位性状的相对差异称为相对性状。
12.显性性状:把杂种子一代中表现出的那个亲本性状称为显性性状。
13.隐性性状:把子一代中未表现出的性状称为隐性性状。
14.表现型:指生物体所表现的性状,包括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等。
15.基因型:指生物个体的基因组成。
16.不完全显性;杂种F1的性状表现是双亲性状的中间型,这称为。
17.☆复等位基因:同源染色体的相同座位上存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等位基因,这样的一组基因称为复等位基因,这种现象叫复等位现象。
18.连锁遗传:同一染色体上的某些基因以及他们所控制的性状结合在一起向后代遗传的现象。
19.相引相(相引组):不同的显性基因或不同的隐性基因联系在一起称相引相。
20.斥引相(斥引组):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联合在一起称为斥引相。
多倍体形成的原因及种类分析

2018.No41摘 要:高中《生物》必修2第五章第二节“染色体变异”中,介绍了染色体组、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等概念。
在考试中,常常以蜜蜂、三倍体无籽西瓜、果蝇等生物为例,问及相关知识点,尤其是多倍体生物的配子与染色体组之间的关系容易出错,不便理解。
为了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点,本文通过与二倍体生物相比较,使学生认识一些多倍体生物的种类及其形成原因,有助于学习。
关键词:多倍体 染色体组 减数分裂染色体变异中染色体数目成倍增减是主要考点,对染色体组概念的理解至关重要。
课本中以果蝇体细胞中的染色体为例进行了讲解,如雄果蝇的精子中含有一组非同源染色体。
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又互相协调,共同控制生物的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这样一组染色体,叫作一个染色体组。
之后,又定义了二倍体和多倍体。
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称为二倍体;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叫做多倍体。
先来认识二倍体。
雌配子中含有一个染色体组,雄配子中也含有一个染色体组,这样雌雄配子结合后合子中就含有两个染色体组,这样的个体就是二倍体。
在自然界中,几乎所有的动物和过半的植物是二倍体。
二倍体的生物在进行有性生殖时,通过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两个染色体组也彼此分开,分别分配到两个配子中。
所以,二倍体生物产生的有性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中含有一个染色体组,在其精子或卵细胞中均不存在同源染色体,也不存在等位基因。
但所有染色体上的基因加在一起是一套完整的遗传信息。
多倍体在植物中是广泛存在的,其中多数分布于被子植物中,如普通小麦、棉花、花生、甘蔗、土豆、香蕉、梨、桑树、菊花、郁金香、水仙等,在动物中比较少见。
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染色体组的个体称为三倍体,如香蕉,是天然的三倍体。
体细胞中含有四个染色体组的个体称为四倍体,如棉花、马铃薯等。
体细胞中含有六个染色体组的个体称为六倍体,如普通小麦。
遗传学第二,第三章课后习题答案

遗传学综合试题班级:09生1 姓名:李学梅学号:20091052106综合试题(A)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20分)1. 遗传学:2. 染色体:3. 连锁遗传图(遗传图谱):4.剂量效应:5.转导:6.测交:7.从性遗传(sex-influenced inheritance):8.遗传平衡、基因平衡定律:9.物理图谱:10.Mendel: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 真核生物mRNA最初转录产物必须经过加工才能成为有功能的mRNA。
加工过程包括在5’端加(),在3’端加()。
2研究生物的遗传特征从亲代到子代的遗传规律的科学称为()。
3.作图函数表示重组率与()的关系。
4. 基因型方差可进一步分解为加性方差,()方差和()方差。
5在经典遗传学中,基因既是()的基本单位,也是()的基本单位。
6、细胞中形态和功能相同的一对染色体称为()。
7.QTL作图一般要经过(),(),(),()等几个过程。
8. 作统计分析在基因互作中,积加作用、隐性上位作用和抑制作用在F2代的分离比例分别是( ) 、( ) 和( ) 。
9. 在同一地块中同时种植P1、P2、F1、F2、B1和B2等6个世代,测得某性状的方差VF1=2.5,VF2=11.6,VB1=7.4,VB2=8.1。
则该性状的广义遗传力为( ) ,狭义遗传力为( ) 。
10. 、在小群体中由于随机抽样而引起的基因频率的随机波动称为 ( )。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你认为正确的,在括号中打“√”,你认为错误的,在括号中打“×”。
)1、在正常的情况下,50个卵母细胞将产生200个成熟的单倍体卵。
()2、已知生物的tRNA种类在 40种以上,而氨基酸的种类只有20种,由一种以上的tRNA转运一种氨基酸的现象称简并。
()3、在任何一个随机交配的大群体内,不论初始状态的基因型频率如何,只要经过一代的随机交配,常染色体上的基因就会达到平衡状态。
遗传学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1、同源染色体:生物体中,形态和结构相同的一对染色体。
2、异源染色体:生物体中,形态和结构不相同的各对染色体互称为异源染色体。
3、染色体组型分析:对生物细胞内全部染色体形态特征进行的分析。
4、胚乳直感:如果在3n胚乳的形状上,由于精核的影响而直接表现父本的某些性状的现象。
5、无融合生殖:雌雄配子不发生核融合的一种无性生殖方式。
6、半保留复制:DNA复制时,亲代DNA双链解开,每条链作为新链的模板,形成两个子代DNA分子,每个子代DNA分子包含一条亲代链和一条新合成的链,这种复制方式称半保留复制。
7、简并现象:一个氨基酸由一个以上的三联体密码锁决定的现象。
8、中心法则:遗传信息由DNA传到mRNA再到蛋白质的转录和翻译过程以及遗传信息由DNA到DNA的复制过程。
9、性状:生物体所表现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的总称。
10、单位性状:把植株所表现的性状总体区分为各单位作为研究对象,这些被区分开的每一个具体性状即单位性状。
11、相对性状:同一单位性状在不同个体间所表现出来的差异。
12、基因型:个体基因组成。
13、表现型: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14、自交、同株花朵间或同一朵花内雄雌配子的受精结合。
15、测交:指被测验的个体与隐性纯合个体间的杂交。
16、完全显性:F1表现出的所有性状都与亲本的完全一样,这样的显性性状成为完全显性。
17、不完全显性:F1所表现出的性状是双亲性状的中间型。
18、共显性:一对相对性状在同一个体的同一部位同时表现的现象称为共显性,或并显性。
19、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臵上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
20、复等位基因: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点上存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等位基因。
21、显性上位作用:显性基因起遮盖作用的现象(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共同对一性状发生作用,其中一对基因对另一对基因的表现有遮盖作用的情形称为上位性)22、隐性上位作用:隐性基因起遮盖作用的现象23、抑制作用:两对独立基因中,其中一对显性基因,本身并不控制性状的表现,但对另一对基因的表现有抑制作用,称为抑制基因。
遗传学(刘祖洞)下册部分章节标准答案

遗传学(刘祖洞)下册部分章节答案
第九章遗传物质的改变(一)染色体畸变
1.什么是染色体畸变?
答:染色体数目或结构的改变,这些改变是较明显的染色体改变,一般可在显微镜下看到,称为染色体变异或畸变。
2.解释下列名词:缺失;重复;倒位;易位
答:缺失(deletion或deficiency)——染色体失去了片段。
14.有一个三倍体,它的染色体数是3n=33。假定减数分裂时,或形成三价体,其中两条分向一极,一条分向另一极,或形成二价体与一价体,二价体分离正常,一价体随机地分向一极,问可产生多少可育的配子?
解: + =
15.同源三倍体是高度不育的。已知得到平衡配子(2n和n)的机会仅为 ,问这数值是怎么求得的?又如假定只有平衡的配子是有受精功能的,且假定受精过程是随机的,问得到不平衡合子(unbalanced zygotes)的机会是多少?
嫩绿色,无条斑,如马铃瓜 ↓ 具有深绿色平行条斑,如解放瓜
4n母本上结了西瓜,瓢中长着3n种子,把3n种子种下,所结的无籽西瓜是无籽的,其果皮有深绿色平行条斑
6.异源八倍体小黑麦是如何育成的?
答:异源八倍体小黑麦的合成:
普通小麦(AABBDD)(42)× 黑麦(RR)(14)
↓ ↓ ↓
配子 ABD ABDR 杂种第一代(28) R
解:双三体“2n+1+1”即是12对染色体增加2条有多少种组合的可能性。
遗传学名词解释(答案)

名词解释第一章绪论遗传学:是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科学,是生物学中一门十分重要的理论科学,直接探索生命起源和进化的机理。
同时它又是一门紧密联系生产实际的基础科学,是指导植物、动物和微生物育种工作的理论基础;并与医学和人民保健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
遗传:是指亲代与子代相似的现象。
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变异:是指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个体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差异的现象。
如高秆植物品种可能产生矮杆植株,一卵双生的兄弟也不可能完全一样。
第二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染色质:是指染色体在细胞分裂的间期所表现的形态,呈纤细的丝状结构,含有许多基因的自主复制核酸分子。
染色体:在细胞分裂时期,在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色、具有一定数目和形态结构的的杆状体。
(染色体:指任何一种基因或遗传信息的特定线性序列的连锁结构。
)染色单体:由染色体复制后并彼此靠在一起,由一个着丝点连接在一起的姐妹染色单体。
姐妹染色单体:二价体中的同一各染色体的两个染色单体,互称姐妹染色单体,它们是间期同一染色体复制所得。
非姐妹染色单体:单体二价体的不同染色体之间的染色单体互称非姐妹染色单体,它们是同源染色体这些间期各自复制所得。
联会: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的配对过程。
同源染色体:大小,形态和结构相同,功能相似的一对染色体。
非同源染色体:形态和结构不同的各对染色体互称为非同源染色体。
有丝分裂:包含两个紧密相连的过程:核分裂和质分裂。
即细胞分裂为二,各含有一个核。
分裂过程包括四个时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在分裂过程中经过染色体有规律的和准确的分裂,而且在分裂中有纺锤丝的出现,故称有丝分裂。
减数分裂:又称成熟分裂,是在性母细胞成熟时,配子形成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
它使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
它含两次分裂,第一次是减数的,第二次是等数的。
双受精:授粉后,一个精核(n)与卵细胞(n)受精结合为合子(2n),将来发育成胚。
同时另一精核(n)与两个极核(n+n)受精结合为胚乳核(3n),将来发育成胚乳。
作物育种学名词解释

作物育种学:是研究选育及繁殖作物优良品种的理论与方法的科学。
品种:是人类在一定的生态条件和经济条件下,根据人类的需要所选育的某种作物的一定群体。
自然进化:由自然变异和自然选择演变发展的进化过程。
人工进化:是指由于人类发展生产的需要,人工创造变异并进行人工选择的进化,其中也包括有意识的利用自然变异和自然选择的作用。
自交系品种:又称纯系品种,是对突变或杂合基因型经过连续多代的自交加选择而得到的同质结合群体。
杂交种品种:它是在严格选择亲本和控制授粉的条件下生产的各类杂交组合的F1植株群体,其基因型是高度杂合的,群体又具有不同程度的同质性,表现出很高的生产力。
群体品种:其基本特点是遗传基础比较复杂,群体内植株的基因型有一定程度的杂合性或异质性。
无性系品种:是由一个无性系或几个遗传上近似的无性系经过营养器官繁殖而成的。
广义的种质资源:也称遗传资源、基因资源,一般是指具有特定种质或基因、可供育种及相关研究利用的各种生物类型。
狭义的种质资源:是指用于选育新品种的材料,也成为育种的原始材料。
育种目标:是指在一定的自然、栽培和经济条件下,对计划选育的新品种提出应具备的优良特征特性,也就是对育成品种在生物学和经济学性状上的具体要求。
引种:广义的引种泛指从外地或外国引进新植物、新作物、新品种、品系以及供研究用的各种遗传资源资料。
狭义的引种是作物育种途径之一,指从外地区或外国引进的品种(品系),经过在本地试种鉴定试验,从中选出适宜本地栽培的品种,直接应用于生产或利用它们的某些优良性状作为育种的原始材料,间接地加以利用。
气候相似论:原产地区与引进地区之前,影响作物生产的主要因素,应尽可能相似,以保证品种互相引种成功的可能性。
生态因素:对作物的生长发育有明显影响和直接为作物所同化的因素。
生态环境:生态因素有气候的、土壤的、生物的,这些起综合性作用的生态因素的复合体称为生态环境。
生态类型:一种作物对一定地区的生态环境具有相应的遗传适应性,具有相似遗传适应性的一个品种类群称为作物生态类型。
《遗传学》1-14章及练习卷名词解释整理

名词解释(核酸内切酶的识别序列要求掌握)第一章绪论变异:是指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个体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差异的现象。
如高秆植物品种可能产生矮杆植株,一卵双生的兄弟也不可能完全一样。
第二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同源染色体:生物体中,形态和结构相同的一对染色体,成为同源染色体。
异源染色体:生物体中,形态和结构不同的各对染色体互称为异源染色体。
二价体:是指减数分裂前期Ⅰ联会后的一对同源染色体;。
双价体:在减数分裂的偶线期,各同源染色体分别配对,出现联会现象。
原来是2n条染色体,经配对后可形成n组染色体,每一组含有两条同源染色体,这种配对的染色体叫双价体。
二分体:是指减数分裂末期Ⅰ所形成的两个子细胞。
四分体:是指减数分裂末期Ⅱ所形成的四个子细胞。
四价体:是指同源四倍体在减数分裂时所联会的四条同源染色体。
四合体:是指减数分裂前期Ⅰ所联会的二价体中所包括的四条染色单体。
超倍体:在非整倍体中,染色体数比正常二倍体(2n)多的个体。
兼性异染色质:存在于染色体任何部位,某类细胞内表达,某类不表达。
例如哺乳动物X染色体,雌性其中一条表现为异染色质,完全不表达功能,另一条则为功能活跃的常染色质。
【莱昂化作用:性染色体失活→巴氏小体】第三章孟德尔遗传性状:生物体所表现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
单位性状:个体表现的性状总体区分为各个单位之后的性状。
相对性状:指同一单位性状的相对差异。
质量性状:表现不连续变异的性状;它的杂种后代的分离群体中,对于各个所具有相对性状的差异,可以明确的分组,求出不同组之间的比例。
数量性状:表现连续变异的性状;杂交后的分离世代不能明确分组,只能用一定的度量单位进行测量,采用统计学方法加以分析;它一般易受环境条件的影响而发生变异,这种变异一般是不遗传的。
杂交:指通过不同个体之间的交配而产生后代的过程。
异交:亲缘关系较远的个体间随机相互交配。
近交:亲缘关系相近个体间杂交,亦称近亲交配。
自交:指同一植株上的自花授粉或同株上的异花授粉。
异源多倍体(种间杂交杂种染色体加倍)

F1
ABDR
28(21+7)
染色体加倍
AABBDDRR
(8x=56)
多倍体的诱发: 物理 化学 0.01%~1.0%的秋水仙素诱导 e.g. 无籽西瓜(同源三倍体): 西瓜苗期(2x=22)秋水仙素处理 (4x=44)
母本 4x
×
2x 父本
F1
3x=33
二倍体花粉刺激
无籽果实发育
6.2.2 Aneuploidy 非整倍体
Aneuploidy refers to small deviations from the chromosome numbers of the series.
染色体非整倍数改变:核内染色体数通常以二倍体(2x)染色体 数作为标准,在此基础上增减个别几条染色体
非整倍体
Monosome(单体) Trisomy(三体) Tetrasomy(四体) 2x-1 2x+1 2x+2 (ABCD)(ABC) (ABCD)(ABCD)(A) (ABCD)(ABCD)(AA) (ABCD)(ABCD)(AB) (ABC)(ABC) 缺一条 多一条 多相同2条 各多一条 缺相同两条
多(三体 2x+1=9)/少1条(单体 2x-1=7) 可以存活、繁殖
人 (2n=46)
常染色体三体 (2n+1=47) 胚胎期致死—自发性流产 21三体先天愚型(Down’s syndrome – 唐氏综合症,1/750) 常染色体单体 (2n-1=45) 致死 性染色体 单体 XO (Turner’s syndrome - 特纳氏综合症,
1/10000)
YO不能存活 三体 XXX(1/2000)、 XXY(1/2000) 四体 XXXX、XXYY 可存活但表型异常
(整理)异源多倍体

1.(2014•雅安模拟)某兴趣小组对某池塘及其周围荒地的种群和群落等进行调查,得到如下相关信息,请分析并回答:(1)在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池塘中的所有生物属于_________________.池塘中的植物在水体中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导致植物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该兴趣小组用标志重捕法对池塘内的青鱼进行种群密度调查,若标记物容易脱落,则调查结果会比实际值偏_________________.(2)有人认为池塘中的某些鱼以蚕粪为食实现了蚕和鱼之间的能量流动,该观点正确吗?___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该兴趣小组要调查该区域群落的丰富度,对不认识的动植物可记为“待鉴定××”,并记录它们的_________________.在调查过程中发现池塘周围有生理特征十分相似的甲乙两种一年生植物,科研人员将两种植物按照不同比例混合播种,对收获的种子进行分析,计算若按照0.25的种植比率种植,以后每年将获得的全部种子再混种下去,这样连续种植10年,下列选项中最可能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A.甲占优势 B.乙占优势 C.两者优势大致相当 D.不能确定(4)为了满足粮食需求,人们将荒地开垦为农田,这样的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________________进行.考点:生态系统的结构;群落的演替;生态系统的功能.分析:群落指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垂直结构指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垂直结构主要影响因素是阳光.解答:解:(1)池塘中的所有生物属于生物群落,池塘中的植物在水体中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这种现象主要影响因素是阳光.进行标志重捕法时,根据标志重捕法计算公式:种群中个体数(N)标记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如果标记物容易脱落,则会导致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偏小,最终导致实验所得到数值比实际数值大.(2)蚕粪中的能量没有被蚕固定,这部分能量属于植物的同化量,所以不能实现蚕与鱼的能量流动.(3)调查植物丰富度时,对不认识的植物需要记录它们物形态特征;由表中数据可知:甲/乙的种植比率越高,收获种子比率(甲/乙)也越高,所以按照0.25的种植比率种植,收获种子比率(甲/乙)为0.37,再按照0.37的种植比率种植,收获种子比率(甲/乙)增大,以后每年将获得的全部种子再混种下去,这样连续种植10年,最终甲种植物占优势,故选A.(4)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故答案为:(1)生态系统食物偏高(大)(2)不正确蚕粪中的能量不属于蚕同化的能量(或蚕粪中的能量属于植物的同化量)(3)(形态)特征 A(4)速度和方向2. 果蝇的卷曲翅(A)对正常翅(a)为显性,现有表中四种果蝇若干只,可选作亲本进行杂交实(1)若表中四种果蝇均为纯合子(X A Y、X a Y视为纯合子),要通过一次杂交实验确定基因A、a是在常染色体上还是在X染色体上,可设计如下实验:选用序号__________ 为亲本进行杂交,如果子代雌、雄果蝇性状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则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异源六倍体小麦的形成:
AA (2n=2x=14) x BB (2n=2x=14)
AB 不育配子,加倍
AABB
x
DD (2n=2x=14)
(2n=4x=28)
ABD (2n=3x=21) 不育配子,加倍
AABBDD (2n=6x=42) 可育异源六倍体小麦
e.g. 小黑麦(异源八倍体) 普通六倍体小麦 AABBDD 6x=42 配子 ABD × RR二倍体黑麦 2x=14 R
Ditrisomy(双三体) 2x+1+1 Nullisomic(缺体) 2x-2
Aneuploid aberrance:infertile
* 大多数动植物单体都不能存活 黑腹果蝇 (2x=8) X,Y染色体 (I ): 多/少1条 影响生育
Hale Waihona Puke V形染色体(II、III): 多/少1条 致死 点状染色体 (IV):
多(三体 2x+1=9)/少1条(单体 2x-1=7) 可以存活、繁殖
人 (2n=46)
常染色体三体 (2n+1=47) 胚胎期致死—自发性流产 21三体先天愚型(Down’s syndrome – 唐氏综合症,1/750) 常染色体单体 (2n-1=45) 致死 性染色体 单体 XO (Turner’s syndrome - 特纳氏综合症,
F1
ABDR
28(21+7)
染色体加倍
AABBDDRR
(8x=56)
多倍体的诱发: 物理 化学 0.01%~1.0%的秋水仙素诱导 e.g. 无籽西瓜(同源三倍体): 西瓜苗期(2x=22)秋水仙素处理 (4x=44)
母本 4x
×
2x 父本
F1
3x=33
二倍体花粉刺激
无籽果实发育
6.2.2 Aneuploidy 非整倍体
e.g. 萝卜甘蓝
萝卜 (2x=18) × 甘蓝 (2x=18)
F1
杂种 (2n=2x=18=9+9)
9条来自萝卜—R; 9条来自甘蓝—B. F1 - RB
无对应同源染色体,减Ⅰ不配对,形成18个单价体,随机分离不 均衡,配子几乎全部不育
偶尔可育(18个单价体在一个配子中)
自交 F2 株型大,根像萝卜,叶像甘蓝,且可育 2n=4x=36=(9+9)x2 F2 (RRBB) (36) 可育配子(18=9R+9B)
Aneuploidy refers to small deviations from the chromosome numbers of the series.
染色体非整倍数改变:核内染色体数通常以二倍体(2x)染色体 数作为标准,在此基础上增减个别几条染色体
非整倍体
Monosome(单体) Trisomy(三体) Tetrasomy(四体) 2x-1 2x+1 2x+2 (ABCD)(ABC) (ABCD)(ABCD)(A) (ABCD)(ABCD)(AA) (ABCD)(ABCD)(AB) (ABC)(ABC) 缺一条 多一条 多相同2条 各多一条 缺相同两条
1/10000)
YO不能存活 三体 XXX(1/2000)、 XXY(1/2000) 四体 XXXX、XXYY 可存活但表型异常
Aneuploid gametes arise from errors at both first and second division of meiosis through a process known as nondisjunction. This is where either two homologous chromosomes fail to separate at meiosis I or a centromere fails to split at metaphase of meiosis II.
异源多倍体(种间杂交—杂种染色体加倍): Allopolyploids:allopolyploid are formed from hybrids between closely related species. The different sets of chromosomes are sufficiently different in DNA sequence not to pair between sets in meiosis. The chromosome number doubles accidentally by failed mitosis so that each cell has two complete sets of chromosomes from each parent , and these pair like with like, restoring fertil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