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学期知识点总结
2024苏教版七年级上生物知识点
选择题
以下哪项不属于生物的基本特征?
A. 能进行新陈代谢
B. 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C. 能进行光合作用
D. 能无限繁殖(正确答案)
下列关于细胞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B. 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C. 动植物细胞在结构上存在显著差异
D. 细胞核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但并非所有细胞都有细胞核(如细菌)(正确答案)
植物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
A. 根冠
B. 分生区
C. 伸长区
D. 成熟区(正确答案)
下列哪项不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A. 绿色植物
B. 蓝藻
C. 化能合成细菌
D. 蘑菇(正确答案)
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是?
A. 界
B. 种(正确答案)
C. 科
D. 属
下列哪项不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A. 氧气
B. 葡萄糖
C. 水
D. 有机物
(正确答案:C)
在食物链中,能量传递效率通常约为?
A. 10%-20%(正确答案)
B. 50%-60%
C. 80%-90%
D. 1%-5%
下列关于DNA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B. 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
C. DNA由四种碱基组成:A、T、C、G
D. DNA是双螺旋结构,但其解旋不需要能量(正确答案)
下列哪项不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A. 提供食物和药物资源
B. 生态旅游观赏
C. 维持生态系统平衡
D. 科学研究和教育
(正确答案C)。
苏教版 生物七上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生物(苏教版)上学期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周围的生物世界第一节我们周围的生物1. 自然界是由有生命个体和无生命个体组成的,有生命的物体称为生物。
2. 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其中微生物又包括细菌、真菌和病毒。
3. 经过科学家的鉴定和统计,地球上的植物有50多万种,动物有150多万种。
4. 生物的特征:①生物体有一定的结构(除病毒外都由细胞构成);②生物体能够由小长大(能生长);③生物体有吸收营养物质、排除废物作用(新陈代谢);④生物体能繁殖后代,并有遗传和变异现象;⑤生物体对外界刺激能够作出一定的反应(应激性);⑥生物体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5. 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细胞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1. 生态因素:环境中直接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2. 非生物因素包括阳光、温度、水分、土壤和空气。
3.生物因素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生物与生物之间存在种间关系:捕食、竞争、寄生、共生(合作)4. 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
5. 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非生物因素鼠妇生活在潮湿阴暗的陆地环境中。
①提出问题:影响鼠妇分布的非生物因素是什么?②做出假设:影响鼠妇分布的非生物因素是温度(或光、或水)。
③实验:注意以下问题:遵循对照实验原则、单一变量原则、重复实验④得出结论:影响鼠妇分布的非生物因素是温度(或光、或水)。
实验结束后,把鼠妇放回大自然。
原因:树立爱护大自然,保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6. 生物和环境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1)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
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必须适应环境。
例如:仙人掌叶退化成刺以减少水分的散失;南橘北枳;大雁南飞;鱼的洄游;动物迁徙;植物的光合作用;鱼儿离不开水;鲸的四肢退化;蛇的冬眠;北极熊皮下脂肪厚等。
(2)生物的生存也能影响环境。
例如:蚯蚓能使土质疏松;大树底下好乘凉;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南海赤潮一片(指对水体的污染);刺槐的光合作用使大气的氧含量提高;野鸭的趾间长有皮肤构成的蹼等第三节我们身边的生物学1. 生物学是指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学知识点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学知识点要有信念战胜难题,经常居心学习七年级生物知识,恒心坚定不移地努力。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精心推荐的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学知识点,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学知识点(一)人体内的物质运输和能量供给1、血液:是一种结缔组织,由血浆和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组成。
2、血浆功能: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3、红细胞:圆饼状,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运输氧和一部分二氧化碳。
4、白细胞:比红细胞大,数量较少,有细胞核,吞噬病菌,起防御保护作用。
5、血小板:最小形状不规则,无细胞核,有促进止血、加血液凝固的作用。
血液凝固后,血块周围出现的少量黄色透明的液体就是血清。
6、柠檬酸钠是抗凝剂,能防止血液凝固。
7、血液分层现象:上面部分是血浆,呈淡黄色;下面部分是红细胞,呈红色;上下两部分交界处,有一层很薄的白色的物质,是白细胞和血小板。
8、血红蛋白特性:氧高的地方,易与氧结合。
氧低的地方易与氧分离。
9、动脉血指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血;静脉血指含氧少、颜色暗红的血。
10、贫血指血液里红细胞数量过少或血红蛋白的含量过少。
11、如果人体内红细胞的数量或者血红蛋白的数量低于正常值时,可能患有贫血病。
如果人体某部位发炎或者患白血病时,会引起白细胞数量明显增多(可能出现炎症)。
血小板数量过少,不能止血凝血。
12、输血:输血时,不同血型的血液混合后可能发生凝集反应,使红细胞凝集成团,阻碍血液循环,甚至死亡,所以输血前要鉴定血型。
13、输血原则:输同型血。
只有在没有同型血且十分危急的情况下,才能输异型血,即O型血可以输感给各类血型的人(A型、B型、AB型、O型),AB型血的病人可接受任何血型的血液(如A型、B型、AB型、O型血)。
14、人体有3种血管: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动脉出血在近心端包扎止血,静脉出血包扎在远心端。
人体内能够出现脉搏现象的血管只有动脉。
15、动脉:把血液从心脏运到全身各处的血管,大多在身体的较深部位,管壁较厚、弹性大、管内血流速度快。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汇总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汇总第一章生物与环境•生物的基本特征:理解生物具有生命的基本特征,如新陈代谢、应激性、生长与繁殖、遗传与变异、适应性等。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探讨生物如何依赖环境生存,同时生物的活动又如何影响环境,形成生态系统。
•生物圈的概念与范围:介绍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生活的家园,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第二章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
•细胞分裂与分化:学习细胞通过分裂增加数量,通过分化形成不同形态和功能的细胞。
•组织、器官与系统:理解细胞如何组成组织,组织如何进一步构成器官,多个器官协同工作形成系统,共同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
第三章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绿色植物的主要类群:介绍藻类、苔藓、蕨类、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等绿色植物的主要特征和分类。
•种子的结构与萌发:学习种子的基本结构及其萌发过程,包括种子的休眠与寿命。
•根、茎、叶的结构与功能:详细探讨绿色植物根、茎、叶的形态结构及其在植物生长和发育中的重要作用。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初步了解光合作用的原理、过程及意义,同时简要介绍呼吸作用的基本概念和过程。
第四章生物圈中的人•人的由来:通过人类起源的概述,理解人类是生物进化的结果。
•人体的结构层次:从细胞到组织、器官、系统,逐步构建人体结构层次的概念。
•人体的营养:学习食物中的营养物质种类、作用及人体消化、吸收、利用这些营养物质的过程。
•人体的呼吸:探讨呼吸系统的组成、呼吸运动及气体交换的过程。
第五章生物圈中的动物与微生物•动物的主要类群:简要介绍无脊椎动物(如节肢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和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
•动物的运动与行为:了解动物运动系统的基本结构及动物行为的多样性和意义。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探讨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及其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024版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必背知识点汇总
2024苏教版七年级上必背知识点第一章第1节走进生物学实验室一、认识显微镜1.目镜和物镜:具有放大作用。
(1)目镜没有螺纹;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目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大。
(2)物镜有螺纹;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物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小。
2.遮光器和反光镜:具有调节光线的作用(1)遮光器:光线强用小光圈,光线弱用大光圈。
(2)反光镜:光线强用平面镜;光线弱用凹面镜。
(3)环境光线强时,用小光圈,平面镜;环境光线弱时,用大光圈,凹面镜。
由低倍镜调至高倍镜,视野变暗,调节大光圈和凹面镜使视野变亮。
3.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具有升降镜筒的作用。
(1)粗准焦螺旋:大幅度升降镜筒;寻找物像。
(2)细准焦螺旋:小幅度升降镜筒;使物像更清晰。
二、使用光学显微镜1.实验:练习使用光学显微镜(1)取镜和安放(2)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转动遮光器,使最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转动反光镜,使光线经过通光孔、物镜、镜筒到达目镜。
对光成功的标志是通过目镜看到一个明亮的圆形视野。
(3)调节焦距观察:①把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
②转动粗准焦螺旋,顺时针旋转,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
(此时眼睛一定要从侧面看着物镜!防止压坏玻片)③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逆时针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长升直到看清物像。
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一定要先用低倍物镜找到物像后才能换高倍物镜)(4)整理和收镜2.显微镜的观察材料要薄而透明。
3.通过显微镜看到的物像是倒立放大的虚像;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物像越大,视野就越小,也相对较暗;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物像越小,视野就越大,也相对较亮。
4.如何把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同向法相移,即物像在哪个方向,就往哪个方向移动载玻片。
5.污染物位置的判断方法:污染物可能处于目镜、物镜和玻片上,移动其中两者,污染物均未移动,则其处于第三个上面。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归纳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归纳一、生物的基本特征1. 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2. 生物体都有新陈代谢作用。
3. 生物体都有应激性。
4. 生物体都有生长、发育和生殖的现象。
5. 生物体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6. 生物体都能适应环境并影响环境。
二、显微镜的使用方法1. 取镜和安放要右手握镜臂,左手托镜座,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
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2. 对光先转动转换器,使低倍镜对准通光孔(物镜的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厘米的距离)。
然后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一只眼注视目镜内(方便用左眼观察,右眼便于画图)。
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
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圆形视野。
3. 观察时,把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从目镜内观察方向是逆时针旋转一周(或两圈),使看到的物像最为清晰时,停止旋转。
三、绿色植物的主要类群——藻类、苔藓、蕨类藻类植物:有单细胞和多细胞,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例如衣藻、水绵等。
苔藓植物有茎和叶的分化,但没有真正的根,一般由孢子进行繁殖。
如葫芦藓、墙藓等。
蕨类植物具有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输导组织,一般用孢子进行繁殖。
以上几种植物虽然形态结构各异,但共同特征是都能进行光合作用,都能产生种子(孢子)。
四、种子植物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种子植物比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更适应陆地环境。
被子植物的种子又种裸子植物不同,外面有果皮包被着,果皮保护种子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提高了种子的萌发能力。
而且被子植物能通过传播种子的方式适应更广阔的环境,逐渐占到优势,逐渐发展成当今世界上占绝对优势的植物类型——种子植物中的被子植物。
根据种子是否有果皮包被把种子植物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注意与裸子植物的定义区分)。
五、种子的萌发条件及过程种子萌发需要满足自身条件:胚必须是完整的而且是活的;还必须满足外界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
(完整版)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周围的生物世界一、我们周围的生物1.生物:有生命的物体2.生物的生命现象:○1生物都有一定的结构(除病毒外都是由细胞构成);○2都能够由小长大(与细胞的分裂和细胞的生长有关);○3都能新陈代谢;○4都能生殖、遗传、变异;○5都有应激性;○6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3.生物主要分为:植物、动物、微生物。
地球上的植物大约有50多万种,动物约有150多万种。
细菌、真菌和病毒等微生物的个体一般比较微小,结构简单,但它们在自然界的分布却十分广泛。
二、生物与环境的关系1.生态因素:环境中直接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
2.生态因素分为: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同种或其他种类生物。
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水、温度、空气和土壤等。
3.光和温度是影响生物生存的重要的非生物因素,水常常决定生物的分布。
4.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通常都和其生存的环境相适应。
5.仙人掌的叶退化成刺可以减少水分的散失;绿色肥厚的茎,不仅可以储存大量的水,还能代替叶进行光合作用;根系非常发达,能够吸收沙漠深处的水分。
6.蚯蚓体表的刚毛有助于它们的爬行运动,体表的粘液有助于它们在土壤中爬行和呼吸。
它们的钻穴和取食等活动可使土壤变得更加疏松和肥沃。
7.在炎热的夏季,植物茂盛的地方气温比较低,空气湿度大(大树底下好乘凉),是因为植物的蒸腾作用影响环境。
三、我们身边的生物学1.生物学: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2.世界人口剧增,资源匮乏,能源危机,粮食短缺,环境污染,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日益恶化。
心血管疾病、癌症、艾滋病等也严重地威胁着我们人类的健康,而解决这些问题都离不开生物学的发展。
第二章探索生命一、探索生命的器具1.显微镜的结构:目镜、物镜(观察,目镜长度与倍数成反比,物镜长度和倍数成正比)、粗准焦螺旋(一般调节,顺下逆上)、细准焦螺旋(精细调节,使物象变得更加清晰)、反光镜(反射光线)放大倍数=目镜x物镜(放大的是长度,不是面积)2.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取镜安装;对光;观察(原则:先下后上,先低后高,先粗后细);收镜3.常用探究器具的种类:观察器具:显微镜,放大镜解剖器具:解剖剪,镊子计量器具:天平,量筒加热器具:酒精灯,三脚架通用器具:烧杯,试管,试剂瓶,培养皿等4.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跟实际物像呈180度旋转,不影响顺时针、逆时针5.视野中污点的判断方法:视野中污点只能在目镜、物镜和玻片标本上。
苏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期末知识点汇总
第1章周围的生物世界一、认识周围的生物1、有生命的物体叫做生物,自然界的生物可以分为植物、动物、微生物(细菌、真菌和病毒等)2、生物的基本特征:①生物体都由细胞构成的(除病毒外);②生物体都有生长发育现象(能由小长大);③生物体具有新陈代谢的现象;④生物体具有生殖、遗传和变异的现象;⑤生物体具有应激性;⑥生物体能适应并影响一定的环境。
二、生物与环境的关系1、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环境中直接影响生物生活的各项因素叫生态因素:生态因素非生物因素:阳光、空气、水、土壤、温度等;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同种或其他种类的生物。
2、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通常都和其生存的环境相适应;生物也影响着环境。
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三、我们身边的生物学1.生物学: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2.世界人口剧增,资源匮乏,能源危机,粮食短缺,环境污染,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日益恶化。
心血管疾病、癌症、艾滋病等也严重地威胁着我们人类的健康,而解决这些问题都离不开生物学的发展。
第2章探索生命一、探索生命的器具1、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⑴显微镜的结构1-镜座 2-镜柱 3-镜臂 4-镜筒 5-目镜6-转换器 7-物镜 8-粗准焦螺旋 9-细准焦螺旋10-载物台 11-通光孔 12-反光镜⑵使用:一取二放三安装,四转低倍五对光,六上玻片七下降,八升镜筒细观赏,看完低倍转高倍,九退整理十归箱。
注意:①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倍数×物镜倍数②高倍镜,视野暗,视野小,物象体积大,细胞数目少。
低倍镜,视野亮,视野广,物象体积小,细胞数目多。
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反之越大;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反之越小。
③在观察显微镜时,若像不在视野中央,像在哪方就朝哪方移动载玻片(偏哪移哪),像就朝相反的方向移动到视野中央了;若要观察某物像在显微镜中所成的像,则只需把试卷旋转180°,看到什么就选择哪个答案。
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考点汇总
苏教版七年级(上)生物知识点汇总第一章、周围的生物世界1、自然界是由有生命的物体和无生命的物体组成的。
生物:有生命的物体植物: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生物分类动物: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微生物:真菌细菌病毒2、生物的生命现象(1)、除病毒外,都由细胞构成;(2)、能够生长(由小长大);(3)、从外界不断地获得物质和能量,并把体内产生的废物和没有利用完的物质排出体外。
(4)、能生殖(产生自己的后代)、有遗传、有变异;(5)、对外界刺激能够作出一定的反应;(6)、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3、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土壤)4、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1)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骆驼仙人掌适应沙漠环境);(2)生物的生存也能影响环境(蚯蚓使土壤变得疏松,影响了它生活的环境)(3)生物和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56、生物学与人类生活的关系(1物)(2)当今世界面临的一些热点问题离不开生物学7(袁隆平发明杂交水稻,弗莱明发现青霉素)8、生物学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生物学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工业、医药卫生和环境保护工作的快速发展。
第二章、探索生命1、显微镜使用常见的问题:(1)、若在显微镜下出现一个污点,转动目镜,污点动,则污点在目镜上;移动玻片标本,污点动,则污点在玻片标本上;转动目镜、移动标本,污点都不动,则在物镜上。
(2)、取送显微镜时,要一手握镜座,一手握镜臂。
(3)、(4)(5)、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体实际放大倍数是:物镜放大倍数乘目镜放大倍数。
(6)遮光器的使用——遮光器是调节显微镜入射光线强弱的,强光时应选用小光圈,弱光时应选用大光圈。
(7)反光镜的使用——通过调节反光镜的角度使反射入的光线照亮观察物。
强光时应使用平面镜,弱光时应使用凹面镜。
2.使用显微镜的操作步骤(1)对光——①选择目镜,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②把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③转动反光镜,从目镜中可看到一白亮的视野(2)观察——①从报纸上选一个汉字或一个字母,将其剪下,制成临时玻片标本②将载玻片放到载物台上通光孔中央③转动粗准焦螺旋,将物镜靠近载玻片,眼睛要看物镜,以免损坏镜头④再调节粗准焦螺旋,直到看清物象为止,最后用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更清晰。
【苏科】七上生物知识点梳理总结
【苏科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全册知识点梳理总结第1单元走进生命世界第1章生物学——研究生命的科学第1节生物与生物学1.生物是指有生命的物体,熊猫和玩具熊猫的根本区别是熊猫具有生命特征。
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细菌、真菌、病毒)。
2.生物的基本特征(1)除病毒外,生物都由细胞构成,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2)生物生活过程中需要摄入营养物质,进行呼吸和排泄;(3)生物能够生长发育、繁殖后代,具有遗传变异现象;(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能够适应和影响环境。
3.生物学就是研究生物体的生命现象及其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第2节生物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一、学习观察与实验(1)观察微小物体或微小特征,需要借助放大镜或显微镜。
(2)实验的一般规程有:实验目的、实验材料和用具、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二、学习使用显微镜1.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作用2.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和步骤3.显微镜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内容(1)成像原理:光线→反光镜→遮光器→通光孔→标本(要透明)→物镜→镜筒→目镜→眼。
对实验材料的要求是:薄而透明,才有利于透光。
(2)倒像:在显微镜视野内看到的物像是上下颠倒、左右翻转的倒像(180度旋转)。
例如:玻片上p ,物像是d 。
(3)目镜物镜:目镜没有螺纹,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有螺纹,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大,与玻片标本的距离越近。
(4)放大倍数:物像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
例如:一台显微镜有5X 、10X 、15X 三个目镜,有10X 、45X 两个物镜,那这台显微镜的最小放大倍数和最大放大倍数分别是50倍和675倍。
(5)视野中物像的变化: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大,观察范围越小;视野越暗;所看到的细胞数量越少;细胞体积越大;结构越细微。
视野内一行细胞数量的变化,与放大倍数成反比;圆形视野范围内细胞总数量的变化,与放大倍数的平方成反比。
(6)调焦:若要使镜筒明显上升或下降,应调节粗准焦螺旋,要使观察的物像更加清晰,应调节细准焦螺旋。
七上苏教版生物知识点总结
七上苏教版生物知识点总结生物是一门充满奥秘和趣味的学科,七年级上册的苏教版生物教材为我们打开了探索生命世界的大门。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梳理一下其中的重要知识点。
第一单元走进生命世界第一章生物学——研究生命的科学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它的研究对象包括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分类、遗传和变异、进化、生态等方面。
生物的基本特征包括:生物体都具有严整的结构,能够由小长大,都需要营养物质、进行呼吸、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能生殖和遗传变异、具有适应环境和影响环境的能力等。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有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等。
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等步骤。
第二章生物与环境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称为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非生物因素包括阳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具有普遍性和相对性。
生物适应环境的同时也能影响和改变环境。
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
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
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和真菌);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等。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第二单元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第三章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显微镜是观察细胞的重要工具。
使用显微镜的步骤包括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整理和存放。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结构。
植物细胞还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等结构。
细胞壁具有支持和保护细胞的作用;细胞膜能控制物质的进出;细胞质中有液泡,液泡内的细胞液中溶解着多种物质;细胞核是控制中心,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
第四章细胞的分裂和分化细胞分裂是指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
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一、生物与环境1、生物圈是生物生存的家园,它包括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土壤圈。
2、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3、生态系统是由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
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水以及无机盐等。
二、细胞的基本结构与功能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其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2、细胞质是细胞内除细胞核以外的重要部分,包括细胞器和细胞质基质。
细胞器包括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溶酶体等;细胞质基质则是细胞质中除了细胞器外的主要成分。
3、细胞核是细胞的代谢和遗传中心,其主要成分是染色质和核仁。
染色质是DNA的主要载体,核仁则是RNA合成的重要场所。
三、生物的新陈代谢1、新陈代谢是生物体进行的一系列化学反应,是生命活动的基础。
2、新陈代谢包括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物质代谢是指生物体对物质的吸收、合成、分解和排泄等过程;能量代谢则是指生物体对能量的摄取、储存和利用等过程。
3、新陈代谢过程中,生物体不断与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流动,以维持其生命活动。
四、生物的生长发育1、生物的生长发育是一个逐步成熟的过程,其基本特征是细胞分裂、生长和分化。
2、细胞分裂是生物生长发育的基础,它通过DNA的复制和染色体的分裂,产生两个新的完全相同的细胞。
3、生长是通过物质代谢实现的,它包括个体生长和器官生长;分化则是通过细胞去分化和形态建成实现的,它使得生物体具有特定的结构和功能。
五、生物的遗传与变异1、遗传是生物体遗传信息代代相传的现象,它通过DNA的复制和染色体的传递实现。
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而染色体则是DNA的主要载体。
2、变异是生物体遗传信息发生改变的现象,它包括遗传变异和表观遗传变异。
遗传变异是由于DNA序列的改变而引起的变异,表观遗传变异则是由于DNA甲基化等表观遗传学修饰所引起的变异。
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
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概述一、细胞的结构与功能1. 细胞的概念:生物体的基本单位,具有独立的生命活动。
2. 细胞的结构:- 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保护细胞。
- 细胞核:包含遗传物质,控制细胞活动。
- 细胞质:包含细胞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场所。
- 细胞器:如线粒体、叶绿体等,具有特定的功能。
3. 细胞的功能:- 新陈代谢:细胞内物质和能量的转换过程。
- 生长与分裂:细胞数量的增加和体积的增大。
- 遗传与变异:遗传信息的传递和可能发生的变化。
二、生物的分类1. 生物分类的重要性:便于研究、保护和利用生物资源。
2. 分类等级:从大到小依次为界、门、纲、目、科、属、种。
3. 生物的主要分类:- 植物界:具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
- 动物界:以其他生物为食,具有感觉和运动能力。
- 微生物界: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微小生物。
三、生物与环境1. 生态因素: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环境因素。
- 非生物因素:如温度、光照、水分、空气等。
- 生物因素:包括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
2. 生态系统: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相互作用的统一整体。
- 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角色和作用。
- 食物链与食物网:能量和物质的流动。
四、植物的生长发育1. 植物的生命周期:从种子到成熟植株的过程。
2. 植物的器官:- 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 茎:支撑植物体,运输物质。
- 叶: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
- 花、果实、种子:繁殖器官,传播种子。
3. 植物的光合作用:利用光能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
五、动物的生长发育1. 动物的生命周期:从受精卵到成体的过程。
2. 动物的器官系统:- 消化系统:摄入食物,进行消化和吸收。
- 循环系统:输送氧气、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
- 呼吸系统:进行气体交换。
- 排泄系统:排除废物。
- 神经系统:接收、处理信息,控制身体活动。
- 感觉器官:接收外界信息。
- 运动系统:支持运动和保持身体结构。
六、遗传与进化1. 遗传的基本概念:生物特征的传递。
(完整版)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周围的生物世界一、我们周围的生物1.生物:有生命的物体2•生物的生命现象:O 1生物都有一定的结构(除病毒外都是由细胞构成);0都能够由小长大(与细胞的分裂和细胞的生长有关);G都能新陈代谢;O 4都能生殖、遗传、变异;③都有应激性;O6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3.生物主要分为:植物、动物、微生物。
地球上的植物大约有50 多万种,动物约有150多万种。
细菌、真菌和病毒等微生物的个体一般比较微小,结构简单,但它们在自然界的分布却十分广泛。
二、生物与环境的关系1.生态因素:环境中直接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
2.生态因素分为: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同种或其他种类生物。
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水、温度、空气和土壤等。
3.光和温度是影响生物生存的重要的非生物因素,水常常决定生物的分布。
4.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通常都和其生存的环境相适应。
5.仙人掌的叶退化成刺可以减少水分的散失;绿色肥厚的茎,不仅可以储存大量的水,还能代替叶进行光合作用;根系非常发达,能够吸收沙漠深处的水分。
6.蚯蚓体表的刚毛有助于它们的爬行运动,体表的粘液有助于它们在土壤中爬行和呼吸。
它们的钻穴和取食等活动可使土壤变得更加疏松和肥沃。
7.在炎热的夏季,植物茂盛的地方气温比较低,空气湿度大(大树底下好乘凉),是因为植物的蒸腾作用影响环境。
三、我们身边的生物学1.生物学: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2 .世界人口剧增,资源匮乏,能源危机,粮食短缺,环境污染,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日益恶化。
心血管疾病、癌症、艾滋病等也严重地威胁着我们人类的健康,而解决这些问题都离不开生物学的发展。
第二章探索生命一、探索生命的器具1.显微镜的结构:目镜、物镜(观察,目镜长度与倍数成反比,物镜长度和倍数成正比)、粗准焦螺旋(一般调节,顺下逆上)、细准焦螺旋(精细调节,使物象变得更加清晰)、反光镜(反射光线)放大倍数=目镜x 物镜(放大的是长度,不是面积)2 .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取镜安装;对光;观察(原则:先下后上,先低后高,先粗后细);收镜3.常用探究器具的种类:观察器具:显微镜,放大镜解剖器具:解剖剪,镊子计量器具:天平,量筒加热器具:酒精灯,三脚架通用器具:烧杯,试管,试剂瓶,培养皿等4.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跟实际物像呈180 度旋转,不影响顺时针、逆时针5.视野中污点的判断方法:视野中污点只能在目镜、物镜和玻片标本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上册·生物精要知识点·狂背默清单第一单元探索生命的奥秘1、什么是生物?(有生命的物体叫做生物。
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
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
)2、生物的特征/生命现象?(①生物体有一定的结构(除病毒外都由细胞构成,细胞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②生物体能够由小长大;③生物体有新陈代谢作用(吸收营养物质、排除废物);④生物体能繁殖后代,有遗传和变异现象;⑤生物体对外界刺激能够作出一定的反应;⑥生物体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3、生态因素?(指环境中直接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它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4、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水、温度、空气和土壤等。
)生物因素?(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5、生物和环境的关系?(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生物的生存也能影响环境。
)6、什么是生物学?(指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7、①显微镜的结构?(1-镜座,2-镜柱,3-镜臂,4-镜筒,5-目镜,6-转换器,7-物镜,8-粗准焦螺旋,9-细准焦螺旋,10-载物台,11-遮光器,12-反光镜)其中最重要的结构是〔5〕目镜和〔7〕物镜可以调节光线强弱的是〔11〕遮光器和〔12〕反光镜②实验室内光线不强时,对光时,应选择大光圈和凹面镜。
③显微镜目镜上刻有“15×”字样,表示放大倍数为15倍。
若使用这一目镜,同时使用10×的物镜。
则被观察物体被放大150倍。
若改用40×的物镜,则视野中的细胞数目比原来少,视野变暗。
④观察目标在视野的左上方,要将观察目标移到视野的正中央,应该向左上方方向移动玻片;若目标在视野右下方时则需向右下方方向移动玻片。
⑤如果把印有“b”的玻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看到的物像是q。
⑥如果发现视野中有一污点,你怎样确定污点的位置? 污点的位置可能位于目镜、物镜或者玻片标本上,分别转动,谁动在谁上边。
⑦当镜筒在下降过程中,眼睛要注视物镜,以防压碎玻片;镜筒上升过程中,要用左眼看目镜,当看到物像时,停止转动粗准焦螺旋,再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变清晰。
8、制作临时玻片标本的步骤?(擦、滴(植物滴清水、动物滴生理盐水)、取材、浸、展、盖、染色、吸、观察。
)9、用于制作临时玻片标本的生物材料特点?(薄而透明)染色剂?(碘液或稀碘液)盖片需要注意?(用镊子夹住盖玻片,让其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清水滴,再轻轻放下(以免产生气泡)10、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通常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实验、得出结论和表达、交流等方面。
)(实验是验证假设的基本途径,主要包括制定计划、实施计划等方面。
所有的实验都有变量,在对照实验中,实验组和对照组除了实验变量不同外,其他因素都相同)第二单元生物体的结构层次1、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但结构基本相似,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和液泡。
)2、右图是植物细胞结构示意图:请填写①—⑦的名称,其中①的作用是支持、保护和防御②的作用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利用无机物合成有机物③的作用是含有细胞液,与细胞吸水和失水有关④的作用是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⑤的作用是与遗传有关⑥的作用是控制物质进出细胞⑦的作用是与呼吸作用有关,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3、人和动物细胞的结构基本相似,具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线粒体。
请填写左图①—④的名称。
4、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区别?(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叶绿体和中央大液泡。
)5、人体细胞与植物细胞都有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线粒体。
)6、 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细胞核里含有染色体,在每种生物的体细胞内,染色体的形态,结构 和数量都是一定的。
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 NA 和蛋白质,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它能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
7、 生物体的生长现象与生物体细胞的分裂(细胞数目增多)和细胞的生长(细胞体积增大)有关。
8、 细胞分裂?结果?(指一个 细胞分成 两个 细胞的过程)(使细胞的数目增多。
)9、 细胞分化?结果?(分裂后的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向着不同方向变化的过程)(形成不同的组织。
)10、组织?(指形态相似、结构相同、具有一定功能的细胞群。
)11、记忆下表: 名称 功能 举例 植物组织 分生组织分裂、分化形成新细胞 根、茎、芽的顶端 保护组织保护 叶表皮 营养组织营养 叶肉、果肉 输导组织 输导水分、无机盐和有机物 根、茎、叶中的导管和筛管 机械组织 支持植物体或者承受机械压力 叶柄人体组织 上皮组织 保护、吸收 皮肤的表皮层肌肉组织 运动 骨骼肌、心肌 结缔组织 营养、连接、支持和保护 血液、骨神经组织 接收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兴奋 脑、脊髓 12、器官就是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起来,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
绿色开花植物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组成。
其中营养器官有根、茎、叶,生殖器官有花、果实、种子。
13、系统是指人体的不同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起来,形成具有特定生理功能的结构。
人体具有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运动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等,其中神经系统和内分泌 系统起着调节作用。
14、人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15、植物体与人体结构层次的相同点是都具有细胞、组织和器官,不同点是人体的结构层次中具有系统,而植物体不具有。
16、草履虫进行 分裂生殖。
草履虫具有 应激性,能够趋向有利刺激,逃避有害刺激。
通常草履虫分布在培养液的表层。
食物泡具有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的功能;伸缩泡具有排泄废物的功能;表膜具有呼吸和排泄的功能。
第三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1、 胚的组成是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
食用大豆时,主要食用的是 子叶,食用小麦时,主要食用的是胚乳。
2、 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1)外界条件:一定的水、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2)自身(必要)条件:胚是完整而且是具有生命力的。
3、 种子萌发的过程:胚根发育成 根,胚轴发育成 连接根和茎的部分,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子叶或胚乳提供各部分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
4、 大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比较:5、植物根尖的结构和功能(识记右图):相同点 不同点 大豆种子 都有种皮和 胚 (子叶) 子叶 2片,子叶储存营养物质 玉米种子 子叶 1 片,胚乳 储存营养物质6、植物根的生长具有向地性,向水性和向肥性。
7、根的生长主要是分生区细胞的分裂和伸长区细胞的伸长的结果。
根尖成熟区是根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8、当土壤溶液浓度小于根细胞细胞液浓度时,根细胞吸水,液泡膨胀;当土壤溶液浓度大于根细胞细胞液浓度时,根细胞失水,液泡缩小,这就是给植物施肥过多会出现“烧苗”现象的原因。
9、植物生长需要含氮、含磷、含钾的无机盐。
氮肥能促进细胞的分裂和生长,使枝叶长得繁茂(枝繁叶茂);磷肥能促进幼苗的生长发育、花的开放、果实和种子的成熟(硕果累累);钾肥能促进糖类形成和运输,使茎秆健壮。
10、芽是未展开的枝或花。
枝芽将来发育成枝,花芽将来发育成花。
枝芽由分生组织、幼叶、芽轴和芽原基等构成。
11、植物茎的结构及功能(识记下图):12、木本植物的茎之所以坚硬,主要是由于木质部有很强的支持力。
草本植物与木本植物的主要区别是:木本植物在韧皮部和木质部之间有形成层,它的细胞可以不断地分裂,产生新的细胞和组织,使茎不断长粗。
13、开花是指花瓣等展开来的现象。
影响开花的最主要非生物因素是温度,花是由雄蕊、雌蕊、花瓣、花萼、花托、花柄等结构组成的。
在花的结构中,雄蕊和雌蕊是花的主要部分,因为它们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关。
雄蕊由花药和花丝构成,雌蕊由柱头、花柱和子房构成。
14、花的结构和功能(识记右上方图):15、谜语“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着白胖子”的谜底是花生,它是果实。
其中麻屋子是果皮,由子房壁发育而来,“红帐子”是种皮,由珠被发育而来,“白胖子”是胚,由受精卵发育而来。
花生米是种子,由胚珠发育而来。
16、在果实形成过程中,子房壁逐步发育成果皮,种子在子房中由胚珠发育形成,整个子房发育为果实。
果实主要由果皮和种子组成。
17、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贮存着化学能),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18、范·海尔蒙特的实验结论是绿色植物生长所需要的物质主要是水。
普利斯特莱的实验结论是植物吸收二氧化碳产生氧气。
希尔的实验结论是只有在有光的条件下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
19、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20、写出各标号对应叶片结构的名称:(1)叶的表皮细胞外壁上有一层角质层,它可以保护叶片不受病菌侵害,并防止水分过度散失。
气孔是叶片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它由一对肾形的保卫细胞围成。
(2)叶片的叶肉部分是指左图中②④,细胞中有许多小颗粒,叫做叶绿体,其中含叶绿体最多的是栅栏层。
(3)叶脉除具有输导水分、无机盐和有机物的功能,还具有支持叶片的功能。
21、叶片的叶肉细胞和保卫细胞中含有叶绿体,叶绿体中又含有叶绿素,是叶片呈现绿色的主要原因。
叶绿素能够吸收光能,为光合作用提供能量,叶绿素的形成需要光。
22、在做“绿叶在光下产生淀粉”的实验中,具体步骤是:①暗处理②部分遮光③照光④取下黑纸片⑤酒精脱色⑥滴加碘液⑦显色。
第一步是将天竺葵暗处理,其目的是使叶片内的淀粉运走或耗尽;部分遮光的目的是与未遮光部分进行对照;酒精脱色的目的是使叶绿素溶解在酒精中,水浴加热的作用是控制酒精的温度,以免酒精燃烧;脱色后叶片变成黄白色。
23、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主要是淀粉等糖类,地球大气中的氧气主要来自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24、在做“绿叶在光下产生氧气”的实验中,会看到不断释放出氧气,试管内液面下降,将带火星的木条插入试管内能够重新燃烧起来,说明植物光合作用产生了氧气。
(氧气能够助燃)25、在做“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的实验中,氢氧化钾溶液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两套装置形成对照。
26、如果把绿叶比作“绿色工厂”,那么这座工厂进行光合作用的动力是光照,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车间是叶片,机器是叶绿体。
27、光合作用的实质是将二氧化碳和水等无机物转变为有机物,把太阳能转变为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化学能);呼吸作用的实质是植物吸收氧气,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
28、在早晨、傍晚、深夜在同一植株上分别摘取三片叶子并标记为甲、乙、丙,用打孔器在三片叶子上取同样大小的圆片,脱色后用碘液处理,结果蓝色较浅的是深夜,较深的是早晨,最深的是傍晚。
29、呼吸作用的意义是为各种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二氧化碳能够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30、在做“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的实验中,用黑色塑料袋装蔬菜的原因是遮光、不让蔬菜进行光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