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课文及翻译

合集下载

《曹刿论战》课文详解 (1)

《曹刿论战》课文详解 (1)

第 1 页 共 1 页 《曹刿论战》① ①《左传》,相传为春秋时左丘明所作。

本文所写的是齐鲁间的一次战争,因战场在长勺,故又称“长勺之战”。

十年②春,齐师伐我③,公④将战。

曹刿请见⑤。

其乡人曰:“肉食者⑥谋之,②十年:鲁庄公十年。

③我:《左传》是鲁史,称鲁国为“我”。

④公:鲁庄公。

⑤见,接见,指被接见。

⑥肉食者:指居高位、享厚禄的意思。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来攻打我们鲁国,鲁庄公将要应战。

曹刿请求庄公接见。

他的同乡说:“大官们会谋划此事的,又何间⑦焉?”刿曰:“肉食者鄙⑧,未能远谋⑨。

”乃入见。

问:“何以战⑩?”⑦间(ji àn ):参与。

⑧鄙:鄙陋。

这里指目光短浅。

⑨远谋:深谋远虑。

⑩何以战:就是“以何战”,凭借什么作战?以,凭、靠。

(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大官们目光太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于是他进宫廷拜见鲁庄公。

曹刿问鲁庄公:“您凭借什么作战?” 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⑪,必以分人⑫。

”对⑬曰:“小惠未徧⑭,民弗从也。

”⑪衣食所安,弗敢专也: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

安,有“养”的意思。

弗,不。

专,个人专有。

⑫必以分人:就是“必以之分人”,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⑬对:回答。

⑭褊,通“遍”,遍及,普及。

鲁庄公说:“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享用,一定把(它们)分给别人。

”曹刿回答说:“小恩惠没有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

” 公曰:“牺牲玉帛⑮,弗敢加⑯也,必以信⑰。

”对曰:“小信未孚⑱,神弗福⑲也。

”⑮牺牲,祭祀用的猪、牛、羊等。

帛,丝织品。

⑯加:虚报。

⑰信:实情。

⑱孚:为人所信服。

⑲福:赐福,保佑。

鲁庄公说:“祭祀用的牛羊、玉帛之类,我从不敢虚报数目,一定做到诚实可信。

”曹刿回答说:“这只是小信用,不能让神灵信服,神是不会保佑您的。

” 公曰:“小大之狱⑳,虽○21不能察○22,必以情○23。

”对曰:“忠之属也○24。

可以一战○25。

战则请从○26。

第20课《曹刿论战》课件(共36张PPT).ppt

第20课《曹刿论战》课件(共36张PPT).ppt

h.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译文:我看他们车轮碾过的痕迹散乱, 望见他们的旗子倒下了,所以决定追击他 们。
全文翻译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鲁国。鲁庄 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鲁庄公接见自己。他的同乡 说:“打仗的事当权者自会谋划,你又何必参与 呢?”曹刿说:“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 虑。”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曹刿问:“您凭借什 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安身的东西, 不敢独自享有,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必以情( 介词,根据 ) 故克之(连词,因此、所以)

公问其故( 名词,缘故、原因 )
民弗从也( 动词,听从 )

战则请从( 动词,跟随 )
小信未孚( 名词,信用 )

必以信( 名词,实情 )
③词类活用。 神弗福也( 名词用作动词,赐福、保佑 ) 公将鼓之( 名词用作动词,击鼓进军 )
重点句子。
e.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译文: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件
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 理。
f.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译文:说完就向下看,查看齐军车轮碾出的 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轼远望齐军的队形。
g.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译文: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
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 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
未可
可矣 遂逐齐师 谋略过人
军事才能
明确:从历史背景得知齐师兴兵完全属于侵略行为,所以“伐”应译为 “侵犯”。
曹刿的身份怎样?从哪里看出来的?
从“其乡人曰”句中我们能推知曹刿的 身分为普通老百姓,没有官位,属爱国君子 吧,“位卑未敢忘忧国”。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句中的“肉食者”指 什么?

九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翻译及课文解析

九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翻译及课文解析

九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翻译及课文解析九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翻译及课文解析曹刿论战(鲁庄公)十年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

鲁庄公将要迎战。

曹刿请求庄公接见。

他的同乡说:吃肉的大官们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去参与呢?曹刿说:吃肉的大官们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就进宫去见庄公。

曹刿问庄公:你凭什么条件(跟齐国)作战?庄公说: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一定要把它分给别人。

曹刿回答说:小恩小惠不能普遍百姓,老百姓是不会跟从您的。

鲁庄公说:祭神用的牲畜﹑玉帛,从来不敢虚报数量,一定对神诚信。

曹刿回答说道:这只是小信用,未能得到神的充分信任,神不会保佑你的。

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我虽然不能一一了解清楚,也一定根据实情来处理。

曹刿回答说: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

可以凭这个条件打一仗。

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着您去。

(写战前政治准备的分析)鲁庄公和曹刿共坐一辆战车。

在长勺和齐军作战。

庄公要击鼓进军。

曹刿说:不可以。

齐国三次击鼓进攻,曹刿说:可以击鼓进攻了。

齐军大败。

鲁庄公就要驱车追击齐军。

曹刿说:不可以。

他下车看了看齐军战车的车轮留下的痕迹,又登上车前的横木眺望齐军败退的情况,说:可以追击了。

于是就追击齐军。

(本段主要叙述长勺之战的全过程。

)打了胜仗以后,鲁庄公询问那样做的原因。

曹刿回答说:打仗,是靠勇气的。

齐军第一次击鼓进攻时,他们的士兵鼓足了勇气,第二次击鼓进攻,士兵的勇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进攻,士兵的勇气就耗尽了。

他们的士气已尽,我们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战胜了他们。

(像齐国这样的)大国,(它的军事行动)是很难推测的,我恐怕在那里有埋伏。

我看到他们的战车的轮迹很乱,远望到他们的军旗也倒下了,所以下令追逐他们。

(本段写:战后曹刿对取胜原因的分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从田地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被选拔,胶鬲从鱼盐贩中被举荐,管夷吾从狱官手里被释放录用为相,孙叔敖从隐居的海滨被任用,百里奚从买卖奴隶场所被选拔用为大夫。

2007年中考文言文精细阅读《曹刿论战》

2007年中考文言文精细阅读《曹刿论战》

2007年中考文言文精细阅读之《曹刿论战》一、文章内容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二、文学常识1、本文选自《左传》2、《左传》相传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是根据鲁史写编年体史书,保留了我国自公园前722年以后200多年间的许多史料。

三、语音刿(guì)孚(fú)辙(zhé)轼(shì)遂(suì)盈(yíng)靡(mǐ)玉帛(bó)鄙(bǐ)又何间(jiàn)焉小惠未徧(biàn)弗(fú)敢专也四、通假字1、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徧:同“遍”,遍及、普遍五、古今异义词1、小大之狱狱:古义:官司、案件今义:监狱2、牺牲玉帛牺牲:古义:古代祭祀用的牛、羊、猪等祭品今义:为正义事业献出自己的生命。

3、齐师伐我伐:古义:讨伐,攻打今义:砍伐4、又何间焉间:古义:参与今义:中间,隔开,不连接,空间,时间5、肉食者鄙鄙:古义: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今义:轻视,看不起6、弗敢加也加:古义:虚夸,以少报多今义:增加7、虽不能察虽:古义:即使今义:虽然8、再而衰再:古义:第二次今义:表示事情或行为重复,又一次9、必以信信:古义:信实、诚实今义:书信10、忠之属也忠:古义:尽力做好本分的事今义:忠诚六、词类活用1、神弗福也福:名词用作动词,赐福2、一鼓作气鼓:名词用作动词,击鼓(进军)七、一词多义1、间:①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②挑拨离间()亲密无间()2、师:①遂逐齐师()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3、属:①忠之属也()②属予作文以记之()4、牺牲:牺牲玉帛()为国牺牲()5、故:故克之(因此,所以)公问其故(缘故,原因)6、请:曹刿请见(请求)战则请从(请让我)7、从:战则请从(跟随)民弗从也(服从,听从您的命令拼死作战)8、以:何以战(凭,靠,凭借)必以分人(把)9、之:肉食者谋之(代词,代这件事)小大之狱(结构助词,的)公与之乘(代词,他)八、重点词语解释1、既克,公问其故(克:战胜)2、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间:参与3、忠之属也。

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0课《曹刿论战》实词翻译文意理解

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0课《曹刿论战》实词翻译文意理解

《曹刿论战》(《左传》)知识梳理一、重点字词一遍过1.十年春,齐师伐我。

(1)师:军队函(2)伐:攻打2.其乡人日:“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1)肉食者:吃肉的人。

这里指当权者(指位高禄厚的人)(2)间:参与(3)鄙:浅陋。

这里指目光短浅(4)远:深远3.问:“何以战?”公日:“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日:“小惠未遍(徧),民弗从也。

”(1)以:凭、靠(2)安:指安身(有“养”的意思)(3)弗:不(4)专:独自享有(独占)(5)对:回答。

一般用于下对上的回答(6)遍(徧):遍及、普遍(徧,同“遍”)4.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日:“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1)牺牲:指祭祀用的牛、羊、猪等(2)玉帛:祭祀用的玉和丝织品(3)加:虚夸,夸大(4)信:实情(言语真实)(5)界:使信服(为人所信服)(6)福:赐福,保佑5.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1)狱:指诉讼事件(案件)(2)虽:即使(3)察:明察(弄清楚)(4)情:诚,诚实。

这里指诚心(实情)(5)忠:尽力做好分内的事(6)属:类(7)可以:可凭借(8)从:跟随6.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日:“未可。

”齐人三鼓。

(1)之:①第一个“之”:指曹②第二个“之”:起补足音节作用(2)鼓之:击鼓进军(3)三鼓:三次击鼓命令军队出击7.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1)败绩:大败(溃败)(2)驰:驱车追赶8.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1)辙:车轮碾出的痕迹(2)轼:车前的横木(3)逐:追赶。

这里是追击的意思9.既克,公问其故。

(1)既:已经(2)克:战胜(3)故:原因,缘故10.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1)夫:发语词,议论或说明时,用在句子开头,没有实在意义(2)作:鼓起(振作)(3)再:第二次(4)竭:(士气)枯竭(5)盈:充满。

(完整版)曹刿论战优秀课件

(完整版)曹刿论战优秀课件
四、鲁庄公善于总结经验,不耻下问, “既克”之后能“问其故”,向内行请 教,学习如何掌握战争的规律。
解释句中词语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2、肉食者鄙 3、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4、小大之狱,虽不能察 5、可以一战 6、公将鼓之 7、彼竭我盈 8、望其旗靡
你认为鲁国能以弱胜强的原 有那些?
战前的政治准备——取信于民;
概括第一层意
曹刿求见鲁庄公的背景和原因. 战争发生的时间、作战双方:
十年春,齐师伐我 战争的性质:
齐国恃强凌弱,侵略鲁国,这是非正义战争。 曹刿为什么“请见”?表现了他什么精神? 鲁国并无作战准备,仓促迎战。危急时刻, 曹刿挺身而出,表现他强烈的爱国热情。
曹刿的担心是什么?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在文中起什么 作用?体现了曹刿什么性格? 作用:全文的中心句,贯穿全文,反衬曹刿的远谋. 性格:显示曹刿的自信,表现对统治者的蔑视. 庄公的仓促迎战、乡人的阻止,说明了什么?
重点句和难句翻译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这只是小信用,未能(爱得到神的充分)信任, 神是不会保佑您的。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 必以情。”
大大小小的案件,我虽然不能一一了解清楚, 也一定根据实情来处理。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
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可以凭这个 条件打一仗。
概括第二层意
曹刿与庄公的对话,突出表现曹刿对备战条件的 认识。
“公将鼓之” “公将驰之” 两个“未可”、两个“可以”,和“下 视”“登轼而望”等动作,表现了曹刿什么样 的性性格格:从?容镇定、谨慎、善于观察敌情,善于 把握战机。
为什么“齐人三鼓”之后才进军?为什么 “视”“望”之后才进军?作者并未解释,为什 么 1.?为下文伏笔,使文章曲折多姿,增强艺术效果。 2.由当时紧张的战争态势决定的。 3.更主要是为了突出文章中心,让曹刿于战后 “论战”,从而表现他的“远谋”。

《曹刿论战》原文及对照翻译

《曹刿论战》原文及对照翻译

《曹刿论战》原文及对照翻译曹刿论战读后感篇一《曹刿论战》是《左转》中的名篇,通过简洁扼要的叙述和生动传神的语言描写塑造了性格鲜明的人物影响。

曹刿的远见卓识、当机立断以及一介匹夫在外敌入侵时对国家的担当被千古传诵。

一国之君鲁庄公却成了曹刿的配角甚至反面,用他的“鄙”衬托曹刿的“远谋”。

其实鲁庄公才对这场战役的胜利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他的“鄙”仅表现在军事上,其他许多方面,都非常值得推崇。

首先,他忠于职守。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他尽心尽力地把本职工作干好,为国家大多数人谋利益,自然会获得人民的拥护,这是打赢这场以少胜多战役的基石。

虽然他自己一开始对这一点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还得需曹刿提醒,但如果他玩忽职守众叛亲离,曹刿多有谋略也无能为力了。

第二,他不畏强暴。

面对强大的霸主齐国的入侵,他立刻准备迎战,并且跟曹刿乘一辆战车到前线指挥,这是顽强不屈的姿态,激励全国军民奋起抗敌。

正因为“公将战”,曹刿才请求入宫拜见他,愿意帮他成就大事。

如果他首先被强敌吓破胆割地赔款苟且偷生,那就是“一君无能气死全国”,曹刿哪还有报效国家流芳千古的机会?第三,他礼贤下士有识人之明。

曹刿并不属于“肉食者”,本来没有资格参与这场战役的谋划和指挥。

但庄公不凭出身给人贴标签,而是礼貌地接见了他,容忍了他对自己毫不客气的反驳,并且通过短暂的会面、对话认定曹刿是个难得的军事人才,从而加以重用。

能够识人、用人是作为君主、领导的重要品质。

尤其重要的是他的开诚布公和自知之明。

他不像某些身居高位的人一样刚愎自用装腔作势,生怕别人知道自己不行。

他清楚军事是自己的短板,但决不护短。

他发现曹刿是内行,是忠臣良将,就对曹刿言听计从,跟曹刿乘一辆战车,完全听取曹刿的不同意见,从而取得战役的彻底胜利。

最后,鲁庄公虚心好学。

战役已经大获全胜,他决不放过向行家学习的机会,放下一国之君的身段“问其故”。

换成某些领导,早就炫耀自己知人善任大肆庆功去了。

就凭这种态度,他一定会不断取长补短,全面提高自己的素质。

《曹刿论战》原文九年级语文

《曹刿论战》原文九年级语文

《曹刿论战》原文九年级语文曹刿论战》是《左传》当中的一篇文章,讲述的不是战斗,而是曹刿的道理。

深入学习故事后的曹刿人物形象及特质。

下面就是小编为大家梳理归纳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曹刿论战》原文九年级语文曹刿论战原文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曹刿论战翻译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鲁国。

鲁庄公将要迎战。

曹刿请求鲁庄公接见自己。

他的同乡说:“打仗的事当权者自会谋划,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

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安身立命的东西,不敢独自享有,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曹刿回答说:“这些小恩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

”鲁庄公说:“祭祀神灵的牛、羊、玉帛之类的用品,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按照承诺的去做。

”曹刿说:“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神是不会保佑你的。

”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理。

”曹刿回答说:“这才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

”鲁庄公和他共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

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

曹刿说:“现在不行。

专题16 《曹刿论战》文学常识+重点注释+重点译句

专题16  《曹刿论战》文学常识+重点注释+重点译句

的。

《左传》,即《春秋左氏传》,又称《左氏春秋》,儒家经典之一,是中国古代的史学和文学名著。

旧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近人认为是战国时人所编。

本文所写的战争是齐鲁两国间的一次战争,因战场在长勺又称“长勺之战”。

⑵〔肉食者)吃肉的人。

这里指当权者。

⑶〔间〕参与。

⑷〔鄙〕浅陋。

这里指目光短浅。

⑸〔何以战〕即“以何战”,凭借什么作战?⑹〔以〕凭、靠。

⑺〔衣食所安,弗敢专也]衣食这类用来安身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

⑻〔安〕指安身。

⑼〔专〕独自享有。

⑽〔必以分人〕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⑾〔对〕回答。

一般用于下对上的回答。

⑿〔遍〕遍及,普遍。

⒀〔牺牲玉帛〕古代祭祀用的祭品。

⒁〔牺牲〕指祭祀用的纯色全体牲畜。

⒂〔玉帛〕祭祀用的玉和丝织品。

⒃〔加〕虚夸,夸大。

⒄〔信〕实情。

⒅〔小信未孚〕(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

⒆〔孚〕使信服。

⒇〔福]赐福,保佑。

(21)〔狱〕指诉讼事件。

(22)〔察〕明察。

(23)〔情〕诚,诚实。

这里指诚心。

(24)〔忠之属也〕(这)是尽职分之类的事情。

(25)〔忠〕尽力做好分内的事。

(26)〔属〕类。

(27)〔可以一战]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28)〔从〕跟随。

(29)〔公与之乘〕鲁庄公和他共乘一辆战车。

(30)〔鼓之〕击鼓进军。

古代作战,击鼓命令进军。

下文的“三鼓”就是三次击鼓命令军队出击。

之,起补足音节作用。

(31)〔败绩〕大败。

(32)〔驰]驱车追赶。

(33)〔下视其辙〕向下察看车轮碾出的痕迹。

(34)〔登轼而望之〕登上车前的横木眺望齐国军队。

(35)〔既克〕战胜齐军后。

(36)〔既〕已经。

(37)〔夫战,勇气也〕作战,靠的是勇气。

(38)〔一鼓作气〕第一次击鼓能够鼓起士气。

(39)〔作〕鼓起。

(40)〔再〕第二次。

(41)〔竭〕穷尽。

(42)〔盈〕充满。

这里指士气正旺盛。

(43)〔测]推测,估计。

(44)〔伏]埋伏。

(45)〔靡]倒下。

【答案】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够深谋远虑。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20课《曹刿论战》知识点总结汇总和同步练习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20课《曹刿论战》知识点总结汇总和同步练习

《曹刿论战》知识点梳理汇总发生在春秋时期齐国和鲁国的长勺之战曾经得到毛泽东的高度评价,说它采用敌疲我打的方针,是以弱胜强的有名战例。

《曹刿论战》就是谈论这场战争的。

在鲁国的生死存亡之际,曹刿挺身而出,凭着其深远的见识,从容的风度,为弱小的鲁国赢得了这场战争。

一、生字词。

曹刿.(guì) 小惠未徧.(biàn) 小信未孚.(fú) 又何间.(jiàn)焉公与之乘.(chéng) 长勺.(sháo)二.解释课文的重点词语。

(1)重点实词肉食者鄙:鄙,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弗敢加也:加,虚夸,这里指以少报多。

必以信:信,诚实,意思是对神说实话。

小信未孚:孚,为人所信服。

神弗福也:福,赐福、保佑。

公将鼓之:鼓,动词,击鼓。

既克:克,战胜。

望其旗靡:靡,倒下。

(2)通假字小惠未徧。

“徧”同“遍”,遍及。

(3)古今异义牺牲玉帛牺牲,古义:古代祭祀用的猪、牛、羊等。

今义:放弃或损害一方的利益。

小大之狱狱,古义:案件。

今义:监狱。

必以情情,古义:以实情判断。

今义:感情。

忠之属也忠,古义:尽力做好本分的事。

今义:忠诚。

又何间焉间,古义:参与。

今义:中间,空间或时间。

可以一战可以,古义:可以凭借。

今义:可能、能够。

肉食者鄙鄙,古义:鄙陋,这里指指目光短浅。

今义:轻视,看不起。

再而衰再,古义:第二次。

今义:又一次。

(4)一词多义间: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参与。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暗地。

故:公问其故:缘故。

彼竭我盈,故克之:所以。

属:忠之属也:类。

神情与苏黄不属:类似。

有良田美池之属:类。

以:可以一战:凭借。

必以情:按照。

必以分人:把。

伐:十年春,齐师伐我:兴兵攻打。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砍伐。

(5)词类活用神弗福也:福,名词用作动词,赐福。

公将鼓之:鼓,名词用作动词,击鼓进军。

(6)省略成分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肉食者谋之,(君)又何间焉?乃入见。

——(曹刿)乃入(宫)见(庄公)。

曹刿论战原文及翻译

曹刿论战原文及翻译

曹刿论战原文及翻译曹刿论战原文如下:「曹刿谓魏王曰:“臣闻兵有主胜,有主不胜。

胜者,高官厚禄,赏爵封侯;不胜者,黜谪杀戮。

故胜贪夺,不胜者退安。

今王之军十二百万,当今天下无敌,而士卒疲弊,将帅伤残,内外离心,人思所以挫敌之策耳。

夫挫敌之策,一曰北ward千里,二曰东南万里。

以为却齐赵而保乌鲁,振翅而飞蓬车,以夺秦之西河,使唐、虞间之秦楚颇有所虞者,胜负无定。

且士卒疲弊,将帅伤残,非战之日,恐有内乱;而国家大事不定,民生多艰。

今王贤圣明哲之君,而其乡治容有两,西袭岐,南有盘陀之障,其遗策之长,计有所出。

臣请射全靶以决胜负,使将帅无虞,士卒无瘳,以安王之社稷。

”魏王大喜,曰:“吾闻曹公乃天下利器,早欲得而视之,未得见。

今日之会,吾以为天授。

”遂令曹刿为大元帅,使杀将,振翅而飞蓬车。

是日,曹刿与魏王射全靶,胜负无定,遂决定请乌鲁之战。

翻译如下:曹刿对魏王说:“臣听说战争有胜利的和失败的,胜利者可以得到高官厚禄、赏爵封侯,而失败者则可能面临黜谪、杀戮。

所以胜利者追逐贪婪,而失败者则退避安身。

如今王的军队有一千二百万人,实力在当今天下无敌,但士卒疲惫不堪,将帅也伤残不堪,内外离心,人们思考如何挫败敌人。

而挫败敌人的策略,一是北上千里,二是东南征战万里。

通过却走齐赵而保持乌鲁,振翅飞向蓬车,以夺取秦国的西河,使唐国、虞国与秦楚之间产生矛盾,胜负不一定。

而且士卒疲惫,将帅伤残,非战斗之日可能会有内乱;而国家大事未定,民生可能会遇到困难。

如今王是贤明的君主,拥有睿智的才华,在自己的领地有两个要地,西袭岐、南有盘陀山阻隔,而他的谋略精湛,计谋必有所出。

臣请射全靶来决定胜负,以使将帅不虞,士卒不复受伤,保障王室的安稳。

”魏王大喜,说:“我听说曹公是天下利器,早就想见一见他了,可惜一直没有机会。

今天的相会,我觉得是天授的机缘。

”于是魏王派曹刿担任大元帅,负责谋划杀敌的将策,却振翅飞向蓬车。

就在那一天,曹刿和魏王一同射全靶,胜负未定,遂决定发起乌鲁之战。

《曹刿论战》原文翻译及作品欣赏原文及翻译

《曹刿论战》原文翻译及作品欣赏原文及翻译

《曹刿论战》原文翻译及作品欣赏原文及翻译【作品介绍】《曹刿论战》出自《左传·庄公十年》,讲述了曹刿在长勺之战中对此次战争的一番评论,并在战时活用“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原理击退强大的齐军的史实。

题目是后人所加。

本文又题作“齐鲁长勺之战”或“长勺之战”。

长勺之战发生在公元前684年,是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之一。

【原文】《曹刿论战》出处:《左传·庄公十年》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

曹刿(guì)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jiàn)焉?”刿曰:“肉食者鄙(bǐ),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fú)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有的版本为“遍”)(biàn),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bó),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fú),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sháo)。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shì)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fú)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mǐ),故逐之。

”【注释】1、《左传》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

又名《左氏春秋》。

注:选自《左传·庄公十年》。

春秋左丘明所编写,近人认为是战国时人所编,是一部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

本文所写的战争是齐鲁之间的一次战争,因战场在长勺(sh áo),故又称“长勺之战”。

2、十年:鲁庄公十年,公元前684年。

3、齐师:齐国的军队。

齐,在今山东省中部。

师:军队。

曹刿论战原文及翻译

曹刿论战原文及翻译

曹刿论战原文及翻译曹刿论战是中国古代史书《史记》中的一篇著名文章,该文是战国时期齐国将领曹刿与秦国将领白起进行辩论的场景。

曹刿以其聪明才智,锐利的辩论技巧,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文将为您提供曹刿论战的原文及汉英翻译。

曹刿论战原文曹刿论战的原文出自《史记·齐太公世家》的第二十一篇,原文如下:太公与晏子友,问曰:“人何以处乎?”对曰:“情欲忌讳相干,交结由之;利害得失,与之争之;礼义贵贱,富贫制之;先知死生,遭逢逸乱,常欲昭发,其与人泰斗!”晏子而问之曰:“嵇生善政,而出仕主人,欲为万乘之德,则必短於晏子,而长於他人也;与人政,则必长於晏子,而短於他人也。

由之与政,与之与治,其与人何以独无介乎?介者日用而无厌也。

”曰:“介之与人,无厌也;介之与人无厌,象之与物亦无厌。

”曹刿论战翻译现在我们来翻译一下曹刿论战的原文:太公与晏子交好,问道:“人类应该怎样处世?”晏子回答道:“情感和欲望应当相互牵制,交往建立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在利害得失面前,应当勇于争取自己的权益;在礼仪和道义中,应当依据贵贱和富贫的原则进行调整;对于生死和逆境的预知,常常希望能够表明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一同竞争。

”晏子继续追问:“嵇生擅长治理和政务,但选择了侍奉主人的职位,意图追求千秋万世的美德,那么他一定在某些方面比不上晏子,但在某些方面却超过了其他人;若嵇生与他人共同治理国家,则必然胜过晏子,但在某些方面却逊于其他人。

不管是往何方面发展,若与人共同治理,与他人共同建立治理,又何必单独推崇他人呢?对于他人来说,晏子就像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日用品。

”曹刿回答道:“对于他人来说,晏子是不可或缺的;对于他人来说,晏子是不可或缺的,就像物品对于人类来说也是不可或缺的。

”结语以上就是曹刿论战原文及翻译的内容。

曹刿在辩论中展现出了卓越的辩才和智慧,以及对于人类处世的深刻理解。

通过曹刿论战,我们可以看到古代中国智者在思想和辩论上的卓越表现,这对于我们的学习和思考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鱼我所欲也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 原文及翻译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鱼我所欲也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 原文及翻译

《鱼我所欲也》《孟子》·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鱼是我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只有放弃鱼而选择熊掌了。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命是我想要的,正义也是我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的话,那么我就牺牲生命而选择正义了。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bì)也。

生命是我想要的,但我所想要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灾祸我不躲避。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如果人们想要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求得生存的手段,有什么手段不可用的呢?·使人之所恶(wù)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bì)患者何不为(wéi)也?假使人们所厌恶的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有什么不可用呢?·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bì)患而有不为(wéi)也。

通过某种方法就能保全生命却不采用;通过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却不采用。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wù)有甚于死者。

那是因为他们想要的,有胜过生命更宝贵的东西;他们所厌恶的,有超过死亡的事,·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不仅仅是贤能的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能的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一箪(dān)食,一豆羮(gēng),得之则生,弗(fú)得则死。

一筐饭,一碗汤,得到它就可生存下去,得不到就会死亡。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fú)受;蹴(cù)尔而与之,乞人不屑(xiè)也。

曹刿论战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曹刿论战原文及译文

曹刿论战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曹刿论战原文及译文

曹刿论战文言文翻译及注释引言《战国策》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兵书,其中收录了许多战争策略的案例。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曹刿论战,这是一篇讨论战争策略的短文。

本文将提供曹刿论战的原文及译文,并在译文后加上相应的注释,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文中的内容。

曹刿论战原文及译文曹刿者,齐人也,字子民,以文德为官。

其祖曰武孟,尝为齐国右丞相。

曹刿尝与人论齐与楚之战,人皆曰楚重齐轻;曹刿曰:“不然。

齐,义之所在也;楚,利之所在也。

秦用兵之地,利於齐,韩、魏其次;楚、赵其後,此五国之兵也,一日千里,此所谓远将之势也。

而天下莫不以为楚重齐轻。

今楚之与齐战,如果使人击楚者胜,虽有过城绝地之围,楚人不足怪者。

假令齐人,与楚人相攻,则天下之贾臣皆谓齐轻楚重,而不自意於齐能胜楚者。

且楚之与齐战,齐胜,宜也;楚胜,天下皆知之。

”曹刿闻之,曰:“请问何谓天下?”或曰:“寡人之所以服天下者,以其所善服者胜,故天下之贾臣服之。

”曹刿曰:“善人者,但知所以胜人,不知所以服人也。

若夫人者,上不以其所善服天下,以天下所以善服者服之;然则己偷安而天下不服者几矣。

且亲仁者,必先已乎人;人,亦乐其亲己焉,故能服其心。

夫天下,犹一家也。

于家者,己皆知之;人之所以疑者,亦己所疑,故人不服。

故己欲教人,当以己之心度人之心。

夫人者,八尺之竿而不能逾,与人同矣。

”曹刿论战译文及注释曹刿者,齐人也,字子民,以文德为官。

其祖曰武孟,尝为齐国右丞相。

曹刿尝与人论齐与楚之战,人皆曰楚重齐轻;曹刿曰:“不然。

齐,义之所在也;楚,利之所在也。

秦用兵之地,利於齐,韩、魏其次;楚、赵其后,此五国之兵也,一日千里,此所谓远将之势也。

而天下莫不以为楚重齐轻。

今楚之与齐战,如果使人击楚者胜,虽有过城绝地之围,楚人不足怪者。

假令齐人,与楚人相攻,则天下之贾臣皆谓齐轻楚重,而不自意于齐能胜楚者。

且楚之与齐战,齐胜,宜也;楚胜,天下皆知之。

”注释:曹刿为齐国人,字子民,以文德为官。

他曾与人论辩齐国与楚国之战,众人都认为楚国实力较强,齐国较弱。

曹刿论战全篇带翻译

曹刿论战全篇带翻译
总而言之,“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句话所包含的深刻哲理和智慧,不仅仅适用于军事领域,更适用于各个领域。它告诉我们,只要我们能够做到全面地了解自己和他人,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灵活的思维,就能够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能够战无不胜,百战不殆。
其次,我们来解释一下“百战不殆”的含义。在竞争中,没有人能够一直处于胜利的状态,每个人都会经历失败、挫折、困难。但是只要我们能够做到“知己知彼”,就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失败的可能性,增加胜利的机会。同时,即使遇到失败,也能够迅速总结经验教训,重新制定战略,重新振作起来,继续向着胜利的目标前进。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可以运用“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原则。比如在职场竞争中,只有了解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了解了对手的实力和策略,才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比如在经营管理中,只有了解了自己企业的优势和劣势,了解了竞争对手的策略和举措,才能够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比如在个人成长中,只有了解了自己的潜能和限制,了解了周围环境的挑战和机遇,才能够在人生的道路上立于不败之地。
以上是《孙子兵法》中的第一章,也就是曹刿论战全篇的内容。这部兵书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兵学典籍之一,至今仍然具有很高的研究和应用价值。
孙子兵法不仅仅是一部可以用于军事上的兵学书籍,更是一部包含着丰富哲学思想和智慧的经典。它不仅仅能够帮助军事人员在实战中取得胜利,还可以帮助管理者在管理工作中取得成功,更可以帮助每一个人在生活中克服困难,取得胜利。
曹刿论战全篇带翻译
【原文】
孙子曰: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其敌。是故勝兵先勝而後求戰,敗兵先戰而後求勝。善用兵者,能使敌人前后不相及,全而不失。故兵貴勝,不貴久。故知兵之将,有五:曰:道、天、地、将、法。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畏危。天者,阴阳,寒暑,時制也。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凡此五者,將莫不聞,知之者勝,不知者不勝。故曰:知彼知己,百戰不殆;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殆。【译文】

初中古文曹刿论战的原文

初中古文曹刿论战的原文

初中古文曹刿论战的原文初中古文曹刿论战的原文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初中古文曹刿论战的翻译鲁庄公十年春天,齐国军队攻打鲁国。

鲁庄公准备应战。

曹刿请求拜见。

他的同乡说:“都是得高官厚禄的人,又为什么要参与呢?”曹刿说:“有权势的人目光短浅,缺少见识,不能深谋远虑。

”于是上朝去拜见鲁庄公。

曹刿问:“您凭什么应战呢?”庄公说:“衣服、食品这些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专有,一定拿它来分给一些臣子。

”曹刿回答说:“小恩小惠没有遍及于老百姓,老百姓是不会听从的。

”庄公说:“用来祭祀的牛、羊、猪、玉器和丝织品,我不敢虚报,一定凭着一片至诚,告诉神。

”曹刿回答说:“这点儿小诚意,不能被神信任,神不会赐福的。

”庄公说:“轻重不同的案件,我既使不善于明察详审,一定依据实情处理。

”曹刿回答说:“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

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要打仗,请允许我跟随着去。

”庄公同他共坐一辆战车。

鲁国齐国的军队在长勺作战。

庄公打算击鼓命令进军。

曹刿说:“不行。

”齐国军队敲了三次鼓。

曹刿说:“可以进攻了。

”齐国的军队大败。

庄公准备驱车追去。

曹刿说:“不行。

”于是向下观察齐军车轮留下的痕迹,又登上车前的横木了望齐军,说:“可以了。

曹刿论战原文及注释翻译

曹刿论战原文及注释翻译

曹刿论战原文及注释翻译文言文是我们学习语文学科的一大难点, 同时也蕴含丰富的国学知识。

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曹刿论战原文及注释翻译”, 仅供参考, 欢迎大家阅读。

曹刿论战原文十年春, 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 又何间焉?”刿曰: “肉食者鄙, 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 “何以战?”公曰: “衣食所安, 弗敢专也, 必以分人。

”对曰: “小惠未遍, 民弗从也。

”公曰: “牺牲玉帛, 弗敢加也, 必以信。

”对曰: “小信未孚, 神弗福也。

”公曰: “小大之狱, 虽不能察, 必以情。

”对曰: “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遍同: 徧)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 登轼而望之, 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 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 勇气也。

一鼓作气, 再而衰, 三而竭。

彼竭我盈, 故克之。

夫大国, 难测也, 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 望其旗靡, 故逐之。

”曹刿论战翻译鲁庄公十年的春天, 齐国军队攻打鲁国。

鲁庄公将要迎战。

曹刿请求鲁庄公接见自己。

他的同乡说: “打仗的事当权者自会谋划, 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 “当权者目光短浅, 不能深谋远虑。

”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

曹刿问: “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 “衣食这一类安身立命的东西, 不敢独自享有, 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曹刿回答说: “这些小恩惠不能遍及百姓, 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

”鲁庄公说: “祭祀神灵的牛、羊、玉帛之类的用品, 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 一定按照承诺的去做。

”曹刿说: “这只是小信用, 未能让神灵信服, 神是不会保佑你的。

”鲁庄公说: “大大小小的案件, 即使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 但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理。

”曹刿回答说: “这才尽了本职一类的事, 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如果作战, 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

曹刿论战翻译注解

曹刿论战翻译注解

-----两军交战智者胜
成语:
一鼓作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

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一下子把事情做完。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曹刿论战》)
再衰三竭:形容士气低落,不能再振作——(《曹刿论战》)
辙乱旗靡:车迹错乱,军旗倒下。

形容军队溃败——《曹刿论战》
彼竭我盈:他们的士气已丧尽,我们的士气正旺盛。

——(《曹刿论战》)
有人认为,文中的鲁庄公是“肉食者鄙”的形象,其实他并不“鄙”。

请结合原文内容阐释其“不
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目的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第③段中,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1)大国难测,怕有埋伏;通过考察敌情,弄清齐军退却真相,再决定是否追击齐军。

(2)既克,公问其故。

文中“宋师败绩”是因为鲁国抓住了发动进攻的时机:齐人三鼓
结合上下文,用自己的话说说“既克,公问其故”中的“其”指代什么?曹刿为什么必待“齐人三鼓”而后才认为可以击鼓进军?曹刿为什么在“齐师败绩”之后还要“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然
(l)本文涉及到的战争,指的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战例之一齐鲁长勺之战。

这场战争中.鲁国取胜的原因是取信于民知己知彼、把握战机。

长勺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

作战中,曹刿两次抓住战机,出奇制胜,
曹刿的“远谋”体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从政治和军事两方面简要说说。

(2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曹刿论战》课文及翻译
①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guì)请见。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

曹刿请求鲁庄公接见。

②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jiàn)焉?”
他的同乡说:“大官们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参与呢?”
③刿曰:“肉食者鄙(bǐ),未能远谋。

”乃入见。

曹刿说:“大官们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于是见鲁庄公。

④问:“何以战?”
曹刿问鲁庄公:“您凭借什么作战?”
⑤公曰:“衣食所安,弗(fú)敢专也,必以分人。


鲁庄公说:“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⑥对曰:“小惠未徧(piàn),民弗从也。


曹刿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


⑦公曰:“牺牲玉帛(bó),弗敢加也,必以信。


鲁庄公说:“祭祀用的牛羊、玉帛之类,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要做到诚实可信。


⑧对曰:“小信未孚(fú),神弗福也。


曹刿说:“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神是不会保佑您的。


⑨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明察秋毫,也一定按照实情判断。


⑩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曹刿说:“这是尽了职分的事情,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如果要作战就请允许(我)跟随着去。

”第一段:叙述战前曹刿求见鲁庄公,通过他和鲁庄公的对话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

①公与之乘,战于长勺(sháo)。

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

在长勺和齐军作战。

②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庄公(一上阵)就要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

”齐军擂过三通战鼓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啦。


③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齐军大败。

庄公正要下令追击,曹刿说:“还不行。


④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说完就)下车去察看齐军的车印,又登上车前横木上瞭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

”于是追击齐军。

第二段:叙述齐鲁长勺之战的经过。

①既克,公问其故。

战胜了(齐军)后,鲁庄公询问取胜的原因。

②对曰:“夫(fú)战,勇气也。

曹刿答道:“打仗,要靠勇气。

③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时勇气减弱,到第三次击鼓时勇气已经枯竭了。

敌方的士气已经枯竭而我方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战胜了他们。

④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⑤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mǐ),故逐之。


齐是大国,难以推测(它的情况),怕的是有埋伏,我看到他们的车印混乱,军旗也倒下了,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


第三段:写曹刿论述这次战役取胜的原因。

鲁庄公的形象
平庸但不是昏君。

政治上无能:他把战争的希望寄托在施行“小惠”和祈求神灵的保佑上;军事上无知:三个“将”写出了他急于求战;但他忠于职守、从谏如流、知人善用,作战中能听从曹刿正确指挥。

曹刿形象
爱国:大敌当前,他毅然挺身而出,为国事分忧,其勇气可嘉,其爱国热情更是可敬可赞;深谋远虑:他懂得政治上取信于民、军事上后发制人是弱国对强国作战的法宝——询问战前准备,他深知民心所向的力量;在战场指挥中,他沉着冷静,知己知彼,巧抓战机,果断指挥,以弱胜强;在国家危难当头,面对平庸之君,他不急不躁,因势利导,拯救国家。

本文的写作特点①本文详略得当②语言十分精练③运用了记叙议论表达方式④对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