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竹文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竹文化

了解中国的“竹文化”

说起竹子,它与“梅、兰、菊”并称为四君子,又与梅、松合称为岁寒三友。它是历代文人所喜爱的植物,在诗词画中经常能见到的它的身影,它更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影响着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1954年,在西安半坡村仰韶文化遗址中出土的陶器上,发现了“竹”的象形符号,这意味着在距今4000余年前的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时期,竹子便存在了。

“又东二百里,曰京山,有美玉,多漆木,多竹,其阳有赤铜,其阴有玄硝”

这句话出自《山海经》卷三《北山经》,在《山海经》中,大概描述了300多座山,而其中有竹的山便占据了30多座。

之后,在《诗经》中,也有许多提及竹子的句子,如《诗经.卫风.竹竿》中,

籊籊竹竿,以钓于淇。岂不尔思?远莫致之。

综合以上说明竹子在我国历史久远,伴随着中华文化从无到有,见证了中华民族的起起伏伏。而竹子所形成的的竹文化也成为了中华文化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中国的竹文化,在物质方面,它影响着我们的方方面面,苏轼曾言:“食者竹笋,居者竹瓦,载者竹筏,炊者竹薪,衣者竹皮,书者竹纸,履者竹鞋,可谓不可一日无此君也”

而在精神层面,从魏晋名士王徽之的轶事中能够看出竹文化的精神需求:“王子猷尝暂寄人空宅住,便令种竹。或问:'暂住何烦尓?’”王啸咏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

可以说,中国的竹文化,在物质上,影响了我们的生活日常,而在精神层面,影响了我们的审美观、审美意识以及伦理道德等等。

竹子,在数千年来,被无数文人寄寓人格化的特点,高而飘逸,色绿而洁,高节而挺,中虚而空的特点使得竹子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人们的精神世界。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竹文化的世界。

物质层面

1,竹简

在纸没有被发明出来之前,古代的人们寻找各种材料来记录文字,而竹简成了不二之选。《南齐书.文惠太子传》中记载,

“简广数分,长二尺”

人们削竹为简,一简大约有四十字,分两行,用黑漆书写,如果想要改正,则用刀削去错误的地方,加以改正。

而将一组竹简串在一起,则就组成了一本书籍,称为“竹书”。

后来,随着历史的发展,纸被创造了出来,而竹简也慢慢退出人们的生活,直到后来,造纸术得到了极大地提高,竹纸诞生了。继续着它作为信息载体的使命。

2,竹箭

“箭竹,高者不过一丈,节间三尺,坚劲中矢,江南诸山皆有之”

这是《竹谱》中对竹箭的描述,在古代,人们以竹箭狩猎,以竹箭御敌。此外,竹子还曾被鲁班作为制造为云梯的原材料。在战场上,我们经常能见到用竹子所制造的兵器。

3,竹乐器

“黄帝使伶伦自大夏之阴,取竹于峰谷,生其窍厚均者,断两节而吹之,以为黄钟之管,制十二筒以听风之鸣,其雄鸣六,雌鸣亦为六,天地之风正,而十律之,五声于是乎生,八音于是乎出。”

这段话讲的是黄帝命令伶伦截竹定音律的故事,此故事收录于《风俗通》,虽说这个故事是一则传说,但是竹的确是古代最早制造乐器的重要材料。

在《诗经》中,出现了许多中国传统的乐器,而在这些乐器中,属于竹制乐器的便占据了大部分。我们所熟知的笛和箫便是竹子所制。

从上文中,我们能看出,从记录信息的竹简,到狩猎猎物,抵御强敌的兵器,再到可发出天籁之音的乐器,竹子对社会有着巨大的影响。

而除了以上领域外,竹子还在许多领域渗透着国民生活,竹服饰、竹饮食、竹建筑、竹工具、竹工艺等等,竹子一直在多个领域伴随着中华民族的成长。

精神层面

1,竹图腾

“竹”在原古时期也曾经作为部族的图腾之一,凭借着旺盛的生命力,以及竹叶形状与人体器官的类似性,竹成为了生殖神崇拜的象征和标志。

在《礼记.月令》中便记载道:

“仲春之月,是月也,玄鸟至。至之日,以大牢祠于高媒。天子亲往,后妃帅九嫔御,乃礼天子所御,带以弓,授以弓矢于高媒之前。”

根据后世学者的分析,这是一种祈求子孙的大祭,在古时候,建立媒神的寺庙于郊野处,因而称之为郊媒,尊称为“高媒”,而高媒就是生殖神。

2,竹诗词

最早的“竹诗”,是记录在东汉赵晔所著的《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中的一首原始劳动歌谣,题目叫做《弹歌》,

“断竹,续竹,飞土,逐宍”

把竹子绑在一起,制成弹弓,拿起弹丸,用来追逐禽兽。这首歌谣所体现的是远古时代人民追捕野兽的全过程,是一首淳朴,自然的原始猎歌,在这首诗歌里,竹是劳动人民的工具。

而《诗经》出现后,在《诗经》里,直接提及竹字的有5首,间接提及的则有十几首。而这时,竹子也不再只是一件劳动工具,而被赋予了更多的含义,如在《诗经.卫风.淇奥》中记载道:

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在这首诗歌中,以竹子来赞誉士大夫的优秀之处,将士大夫的外貌,才能,品德与竹相关联合起来,由竹子而赞誉士大夫。

在《诗经》中这样的句子有很多,竹子被人们赋予了越来越多的东西。

汉魏时期,这一时期是咏竹诗词真正的开启时代,到东汉末年时期,咏竹诗渐趋成熟。在《古诗十九首》之《冉冉孤生竹》中,

冉冉孤生竹,结根泰山阿。

在这里,女子以竹自喻,形容自己无可依靠的状态。竹子已经不再是简单的竹子,它渐渐地被赋予了更多人格化的特征。

而魏晋时期,“竹林七弦”更是与竹子密不可分,其人其诗,都与竹子有着密切的联系。他们聚众在竹林喝酒,纵歌,作诗。

“幽兰不可佩,朱草为谁容?修竹隐山阴,射于临增城。”

在这首阮籍的《修竹》中,竹子更是被拟人化,成为了一位隐者。

待到了大唐盛世后,一大批的咏竹诗相继诞生,在清代孙洙所编著的《唐诗三百首》中,其中涉及竹的时就有14首。

在唐朝,初唐四杰对咏竹诗篇进行了继承和发展,丰富了咏竹诗的内容,而到了王维,更是将咏竹诗的审美艺术推向高峰。其后,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人将竹变成了自己理想抱负的寄托,在彼时,竹子已经不再是简单的植物,它更是诗人的朋友,知己。李白爱竹,“竹里无人声,池中虚对白。”他以竹言情,以竹抒怀。

杜甫爱竹,“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他以竹言志,借竹抒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