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竹文化

合集下载

竹子与中国文化

竹子与中国文化

竹子与中国文化竹子在中国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一种植物,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更是象征着节俭、坚韧、纯洁和品格高尚的象征。

竹子在中国文化中有着深远的影响,在文学、艺术、建筑、手工艺品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竹子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性,以及其在不同方面的应用。

1. 竹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性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竹子被视为一种圣洁和高尚的植物。

中国古代文人雅士们常常以竹子来比喻自己的品格,他们认为竹子坚韧而不屈,象征了他们高尚的品格和强大的意志。

竹子还被视为一种清廉、正直的象征,因其不染尘埃,清洁纯净,象征着高尚的品格和高洁的心灵。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竹子常被用来比喻高洁的品格和高尚的思想境界。

2. 竹子在中国文学中的应用在中国古典文学中,竹子经常被用来描绘文人雅士的风度和品格。

中国古代文人在诗歌、书法、绘画中常以竹子为题材,表现了他们对竹子的喜爱和崇拜。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竹子更是被描绘成一种幽静的意象,代表了深邃的思想和清净的心灵。

杜甫的《竹枝词》中写道:“萧萧几叶竹,人闲静秋空。

”表现了竹子在寂静中的孤高和高洁的品格。

4. 竹子在中国建筑中的应用在中国传统建筑中,竹子常常被用来作为建筑材料。

古代的中国人常常利用竹子来建造房屋、桥梁以及建筑构件。

由于竹子具有坚韧、灵活、轻便等特点,所以在中国古代的建筑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中国的庭园建筑中,竹子更是被用来塑造出幽静的意境,表现出高雅的气质和清洌的情怀。

5. 竹子在中国手工艺品中的应用在中国传统手工艺品中,竹子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无论是竹编、竹刻、竹雕等工艺品,都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高超的艺术价值。

竹编、竹刻、竹雕等手工艺品以其精湛的工艺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竹文化

中国竹文化

竹子植物营养特性
竹与文字
竹子与中国历史、神话 竹子相关典故、成语 竹子与名人、诗、画 竹子YISHU
竹与诗歌
竹与典故
竹与名人
竹子与精神文化 竹文化旅游
竹文化旅游
早熟禾科(Poaceae)竹亚科(Bambusoideae)
高大乔木状禾草类植物的通称。植物学文献中 记载有75属以上,1,000多种,但其中许多是
春笋为斑竹、百家竹春季生长的嫩笋,白色,质嫩,味美;
鞭笋为毛竹夏季生长在泥土中的嫩杈头,状如马鞭,色白, 质脆,味微苦而鲜。 竹笋,自古被视为‚菜中珍品‛,清代文人李笠翁把竹 笋誉为‚蔬菜中第一品‛,认为肥羊嫩豕也比不上它。
冬笋
春笋
鞭笋
据分析,每百克冬笋含蛋白质4.1克,脂肪0.1克, 碳水化合物5.7克,钙22毫克,磷56毫克,铁0.1毫 克,并含有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及胡萝卜 素等多种维生素。竹笋中所含的蛋白质比较优越,人 体所需的赖氨酸、色氨酸、苏氨酸、苯丙氨酸、谷氨 酸、胱氨酸等,都有一定含量。另外,竹笋具有低脂 肪、低糖、高纤维素等特点,食用竹笋,能促进肠道
大面积竹林开花,会造成很大损失。1984年夏季,我国四 川卧龙自然保护区内的箭竹大量开花,开花后大片竹林枯死, 造成珍稀动物大熊猫因缺食而死亡。
竹子开花是一种生理现象,一般发生在天气长期干旱、竹 林土壤板结、杂草丛生、老鞭纵横的竹园。这是因为竹子 严重缺水,营养不足,光合作用减弱,氮素代谢降低,糖 浓度相应增高,造成糖氮比较高,为花芽的形成和开花创 造了条件。可见,竹子开花是恶劣的生长环境所引起的。 因此,根据竹种的特性,采取适当的管理措施,即可控制 竹子开花。例如,对毛竹林,可采用松土、施肥、盖土、 浇水、挖竹蔸、防治病虫害等措施,为竹子创造适宜的生 长环境,就可避免竹林出现开花现象。

竹子文化及应用

竹子文化及应用

竹子文化及应用竹子是一种常见的植物,具有广泛的文化和应用价值。

下面将从竹子的历史、文化背景、艺术表现和应用等方面详细介绍竹子文化及应用。

竹子在中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它是中国人民的生活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竹子也在其他亚洲国家和地区具有类似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竹子以其快速生长、多功能和独特的形态,在古代就被人们视为一种神秘的植物。

竹子的生长速度可达每天数厘米,被誉为“不求春水自长”的植物。

竹子生长地广泛,对水质要求不高,能够适应不同的气候和土壤条件。

因此,人们大量种植竹子,利用竹子开发生产并提升生活品质。

竹子在中国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被称为“中国四君子”之一,象征着品质高尚和正直的品德。

竹子在中国文学、绘画和音乐中得到广泛的运用。

在古代文人雅士的诗词中,常用竹子来比喻坚韧的品质和生命力,表达对正直和无私的赞美。

在绘画中,竹子常被用作主题或背景,以其简洁的造型和卓越的生命力,传达出精神上的宁静和超物质的追求。

在音乐中,竹子制作的简笛是古代中国十分流行的乐器之一,它以其悠扬的音色和独特的演奏方式,为人们带来愉悦和放松的感受。

竹子在日常生活中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竹子的茎可以被加工成各种各样的制品,如竹篮、竹帘、竹席等。

这些制品不仅能够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还具有良好的环保性能,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竹子还可以用于建筑和家具制作。

由于竹子具有轻质、坚韧和寿命长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建筑结构和装饰材料的制作。

竹子还可以制作家具,如桌椅、床铺等,为人们提供优雅、舒适和环保的生活环境。

除了在生活中的应用,竹子还有许多其他的应用领域。

竹子纤维可以制作纸张,竹子纤维纸在中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被称为“竹纸”,具有耐久性和保护性能。

竹子的茎可以制成竹木复合材料,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和环保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建筑、船舶和汽车等领域。

竹子还可以制成炭,被人们用于烹饪、发酵和医药等方面。

竹子还可以用于制作工艺品和艺术品,如竹编工艺、竹木雕刻等,以其独特的造型和精湛的工艺,受到国内外人们的喜爱和欣赏。

竹文化形态元素-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竹文化形态元素-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竹文化形态元素-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竹文化是指以竹子为核心元素的文化形态,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艺术内涵。

作为一种天然资源,竹子在人类历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竹子作为一种多功能材料,不仅可以用于建筑、家具、工艺品制作等实用方面,还在文学、书画、音乐等艺术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竹文化在世界各地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东方文化中,竹子被赋予了许多象征意义,如品德高尚、节俭朴素、坚韧不拔等。

竹子在中国文化中尤为重要,被誉为“四君子”之一,与梅、兰、菊并称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四友”。

它不仅是中国园林中常见的景观元素,还在诗词歌赋中被赞美和歌颂。

竹文化的魅力不仅仅体现在其作为一种自然材料的多样性和实用性上,更在于它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和审美价值。

竹子的柔韧性、节制性和自然姿态使其成为艺术家们追求的灵感之源。

竹文化的传统技艺也包括了竹雕、竹编等多种艺术形式,这些工艺作品不仅展示了竹子的多样性,同时传承了历史文化的精华。

竹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需要我们重视和保护。

在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今天,竹子在一些领域中逐渐被其他替代材料所取代,竹文化面临着被遗忘和缺失的风险。

为了传承和弘扬竹文化,我们应当加强研究和推广竹文化的形态元素,使其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本文将围绕竹的历史背景和竹在生活中的应用展开探讨,并重点探讨竹文化的重要性和传承与发展的方法。

通过对竹文化的深入研究和宣传,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这一独特的文化形态,为保护和传承竹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三个部分进行阐述竹文化形态元素。

首先,在引言部分将对整篇文章进行概述,包括竹文化的概念和相关背景知识。

然后,在正文部分将分两个小节详细介绍竹的历史背景和竹在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对竹的历史发展和日常应用的探讨,可以深入了解竹在人类文明中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力。

最后,在结论部分将总结竹文化的重要性以及传承与发展的方向,指出竹文化的价值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有关竹子的非遗文化

有关竹子的非遗文化

有关竹子的非遗文化竹子是中国非常重要的一种自然资源,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元素之一。

作为一种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非遗文化,竹子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悠久的历史。

竹子的非遗文化表现在多个方面。

首先是竹子的种植与利用。

在中国的山区地区,竹子的种植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

竹子的生长需要湿润的环境和适宜的气候条件,因此在中国的南方地区,特别是云贵高原和长江流域,竹子的种植非常广泛。

竹子的生长速度快,可利用性强,被誉为“不可多得的绿色资源”。

竹子的利用也非常广泛。

竹子可以用来制作各种生活用品,如竹篮子、竹席、竹筷子等。

这些制品既实用又美观,深受人们喜爱。

同时,竹子还可以用来制作乐器,如竹笛、竹琴等,这些乐器在中国传统音乐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此外,竹子还可以用来建造房屋和桥梁,其坚固耐用的特性使得竹子成为一种理想的建筑材料。

除了竹子的种植和利用,竹子还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竹子在中国文化中被赋予了多种象征意义。

竹子的形态高大挺拔,象征着坚忍不拔的品质。

竹子的中空结构也象征着谦逊和虚心。

竹子的颜色清新淡雅,给人以宁静和宽容的感觉。

因此,竹子常常被用来描绘君子的品格和人生哲学。

竹子还在中国的文学、艺术和建筑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中国古代文人的诗词中,竹子常常被用来描绘书卷气和深邃高远的意境。

在中国传统画中,竹子是“四君子”之一,被视为高洁、坚韧、正直的象征。

而在建筑方面,竹子的轻巧、灵活和耐用的特点使得其成为一种理想的建筑材料,被广泛地运用在中国古代建筑中。

总的来说,竹子作为一种非遗文化,在中国有着重要的地位。

它不仅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元素。

竹子的种植和利用,以及其丰富的文化内涵,都使得竹子成为中国非遗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们应该传承和弘扬竹子的非遗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竹子,同时也保护和利用好这一宝贵的资源。

中国的竹文化

中国的竹文化

中国的竹文化中国的竹文化,是指咱们的祖先在对竹子进行培植、应用以及欣赏的过程当中逐渐形成的一种文化现象,它和前面讲过的兰文化有所不同的就是,它的物质文化属性和精神文化属性两个属性都非常强,它可以分为两大范畴,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它们依托于竹子而产生,又伴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展,与咱们中国人携手已有数千年之久,可以说是源远流长。

一、竹,人之挚友竹子是人非常真挚的朋友。

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说,竹子属于多年生禾本科植物,它的根茎和躯干皆以木质化,变得非常硬,还有明显的节。

咱们中国人过去把这个节给予升华比附于气节,竹子为什么受欣赏跟它有这个节有相当重要的关系。

据统计咱们中国有250多种竹子,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和华南、西南地区。

近些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竹子也逐渐开始向北进军。

在北京现在也有很多竹子,过去北方竹子是活不下来的,一到冬天就冻死了,现在气温提高了,所以竹子已经开始向北方扩展了。

但是它的原生主要是在长江流域和华南、西南地区。

竹子的生命力非常旺盛,而且适应性非常强。

山野路旁,庭院庙宇,皆可随遇而安。

它有很多非常美好的品德,是咱们古人观察出来的。

“栉疾风而扬其劲节,沐冷雨而秀其英姿。

映月色而显其窈窕,偎瘦石而衬其轻盈。

依窗而立疏影婆娑增静谧。

临池而长柔身映水更清嘉。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育竹和用竹的国家。

早在七千年前的浙江余姚河姆渡原始社会遗址当中,考古学家就发现了竹子的实物。

竹子长得非常快,它光滑柔韧,坚固轻盈,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和先民生活有着密切关系,在古代有多种用途。

在洪荒满目,文明初启之时,即原始社会的狩猎期、采集期,竹子曾经作为武器协助人类与野兽搏斗。

竹子在武器发展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重要的作用,从竹弓、竹箭到抛石机,之所以弃木用竹,是因为竹子韧性非常强,轻易拉不断。

有许多箭也是竹子做的,尤其是南方。

北方人喜欢用木,南方人特别习惯于用竹。

发展到宋代,有火药箭、竹管火枪等,都离不开竹子的协助。

竹子对咱们中国人的帮助实在是太大了,竹子曾经作为建筑材料帮助人类抵御风雨。

竹子有哪些传统文化和象征意义

竹子有哪些传统文化和象征意义

竹子有哪些传统文化和象征意义?
竹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被视为一种吉祥、高雅、纯洁的象征。

首先,竹子被视为一种君子之花,具有高风亮节、谦虚正直、坚韧不拔等品质。

在中国传统文学中,竹子常常被用来象征高雅、清雅、孤傲的品格。

因此,文人墨客们常常在诗词歌赋中赞美竹子,借以表达自己的品质和情操。

其次,竹子也常被用于建筑、雕刻、绘画等艺术形式,表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才情。

此外,竹子还可以用来制作家具、乐器、画作等,进一步体现了竹子的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

最后,竹子在民间文化中也有着广泛的象征意义。

例如,竹笋是春季的时令食品,被视为吉祥之物,能够促进健康和长寿;竹叶形状的剪纸、雕刻等民间艺术也常用来表达祝福和吉祥的寓意。

总之,竹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被视为一种高雅、纯洁、坚韧的象征,同时也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才情。

《中国竹文化》课件

《中国竹文化》课件
《中国竹文化》PPT课件
中国竹文化是中国历史上一门丰富而独特的文化遗产。本课件将介绍竹文化 的起源、竹的种类与特点、竹的艺术价值、竹的生态价值以及竹文化的现代 价值。
竹文化的起源
重要地位
竹在中国历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传承与起源
我们将探索竹文化的起源,并了解它是如何传承至今的。
竹的种类与特点
种类与分布
了解各种竹子的分类和分布情况。
特点和用途
探索竹的独特特点以及它在生活和工艺中的广泛 应用。
竹的艺术价值
表现形式
发现竹在艺术中的独特表 现形式,如竹编、竹雕等。
发展历程
了解竹艺术的发展历程, 从古代至今。
竹艺术家
介绍一些有名的竹艺术家 及其创作作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竹的生态价值
1 生态功能和作用
2 竹林保护
探索竹林在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方面的重 要功能。
了解如何保护竹林资源以及可持续发展的 重要性。
竹文化的现代价值
1
与现代生活的联系
探讨竹文化与现代生活的相关性和互动关系。
2
传承与发展
如何传承和发展竹文化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3
应用和推广
探索竹文化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和推广,为社会文明发展做出贡献。

中国竹文化概述范文

中国竹文化概述范文

中国竹文化概述范文竹子在中国文化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被誉为“植物之王”。

中国竹文化源远流长,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竹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物之一,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

下面将就中国竹文化的由来、特点及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进行概述。

一、竹文化的由来中国的竹文化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神话传说。

根据《山海经》的记载,中国的神农氏和伏羲氏两位传说中的远古文化英雄,都有关于竹子的故事。

神农氏是中国农业文化的祖师,传说他教人们使用竹子做箭、针和篮子等生活用具。

而伏羲氏则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几位部落首领之一,也善于利用竹子制作工具和生活用品。

这些古代传说和英雄故事使得竹文化在中国落地生根。

二、竹文化的特点1.虚而实:竹子的茎空心、中空,而且高大笔直,形态美观,但又坚韧有力。

这种虚而实的特点使得人们把竹子视为高尚、纯洁的象征。

2.耐寒抗旱:竹子是一种生命力极强的植物,能承受严寒和干旱的环境,生命力顽强。

这种耐寒抗旱的特点被人们赋予了勇敢和顽强的精神象征。

3.谦虚谨慎:竹子弯腰屈体,不留枝叶相互遮盖,象征谦虚、谨慎,为人处事不骄傲,遵循自然规律。

4.多样性:竹子种类繁多,形态各异,能够适应不同的气候和环境,在中国各地都有种植。

并且竹子还可以制成很多实用的器具和艺术品,展现了其多样化的用途和表现形式。

三、竹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1.生活用品:竹子是中国传统生活用品的重要材料之一,比如竹篮、竹笛、竹席、竹筷等。

它们不仅具有实用性,还展现了中国传统工艺的独特魅力。

2.艺术表现:竹子是中国传统绘画、雕塑和建筑等艺术形式中常见的题材之一、画家常用竹子来表现高尚的品性和才华横溢的境界。

竹子也常被用于制作中国传统园林的构架和装饰,给人一种优雅、自然的美感。

3.文人情怀: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对竹子有着特殊的情怀。

竹子象征高洁、淡泊、坚韧和不屈不挠的精神,也与文人士大夫所崇尚的“清静之气”相契合,因此成为他们仰慕的对象和意象。

4.精神寄托:竹子在中国文化中不仅是代表自然之美的象征,也是表现中国人民精神特质的象征。

中国竹文化

中国竹文化

中国竹文化一)中国竹文化的核心白居易在《养竹记》中总结竹的品性“本固”、“性直”、“心空”、“节贞”,将之比作贤人君子。

刘岩夫在《植竹记》中赋予竹子“刚”、“柔”、“忠”、“义”、“谦”、“贤”、“德”等品格。

在生活中,人们往往容易把竹的特性拟人化,如人们极易由竹的不畏严寒联想到人的坚贞不屈的人格品质,由竹的清风瘦骨联想到一种“超然脱俗”的人生境界。

这种竹的自然属性同人的人格特点发生契合是中国竹文化的核心所在。

郑燮的“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等诗句都是借竹来表达自己的情怀或表现自己的人格理想。

而湘妃的斑竹泪更是使竹成为女子对于爱情坚贞不渝的写照。

享有诗佛之誉的王维最擅长以竹来传达自己的禅悟体验:“独坐幽徨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由生产生活的资料到具有自然观赏价值的景物再到表现人类精神追求的审美载体,竹在人们的生活中发生了质的变化。

从自然到“人化的自然”再到“自然的人化”,实用性向审美性的转变标示出人们对同自己息息相关的自然的终极关照。

(二)中国竹文化的特征竹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部分,与其他类型的文化相比,竹文化具有浓重的文学和美学、宗教和民俗、生活和乡土气息特点。

它既有道德人格的比附意义,又有理想爱情的象征意义,同时又是禅宗禅趣的载体。

中国竹文化具有突出的伦理主义特征。

竹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个结丛,折射出中华文化的整体光彩,竹文化的伦理性特征正是中华文化伦理性的反映。

竹文化渗透的领域之所以如此广泛、所凝聚的民族精神之所以如此深厚,是因为竹的某些特征与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异质同构性”,竹文化兼收并蓄地融合了中国古代诸家的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的强烈伦理精神对竹提出了文化的需要并赋予它丰富的内涵,“天人合一”的类比思维则使竹与人及其文化相结合。

竹文化是中华文化区别于其他文化的重要标识。

无论是竹文化的构筑材料、形制特征还是它所体现出的文化氛围,无论是竹文化的能指还是它所象征与表现的意指,均能非常鲜明而突出地显示出中华文化的特色,透露出深厚的中华内涵。

竹文化的内容

竹文化的内容

竹文化的内容
竹文化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中国新石器时代,具有悠久历史。

竹是古代中国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它在农耕文明、礼仪文化、宗教文化、工艺文化、生活文化中的应用相当广泛。

竹的文化可以从用途、形态、艺术入手来认识。

它有可能当作仪器、文件或器具来使用,也可以作为建筑材料,用来造桥,也可以用来装饰新婚嫁妆。

形态上,竹有许多不同的款式,根据用途可以制作成桶、杯、箱、篮子等,可以装满礼品。

另外,表演艺术的传统也是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竹竿可以用来制作戏剧、歌舞、舞狮、火把舞等等。

竹文化对于中国文化的发展拥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是文化的内在组织内容,也是各种活动和实践的重要载体,承继历史价值,传播文化传统更是重要的功能。

中国传统竹文化

中国传统竹文化

中国传统竹文化中国传统竹文化是中国人民数千年来传承下来的瑰宝,它充分展示了中国人对竹子的热爱和对生态环境的关注。

竹文化在中国历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不仅是中国造纸、建筑、工艺品等众多方面的主要材料,还与哲学、文学、诗词等文化领域相互交融。

首先,竹子在中国建筑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中国古代建筑中常会使用到竹子,如悬挑式木结构的建筑,由竹子构成的屋檐架构能够承受重物,且具有优秀的抗震性能。

另外,竹子还有良好的保温、隔音等特点,使得室内环境更加舒适。

除此之外,竹子还被用于制作园林、桥梁、亭台等等,给中国传统建筑添加了独特的风貌。

其次,竹文化在中国工艺品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中国的工艺品中大量使用竹子作为原材料,如竹编、竹篮、竹帘、竹笛等等。

竹编作为一种传统的手工艺品,将竹子编织成不同的形状,美观大方,富有民族特色。

竹篮、竹帘则具有通风、透光、环保等特点,同时也是中国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日用品。

此外,竹文化还与中国的纸张制作密不可分。

中国是造纸术的发源地,而竹子是制作纸张的关键材料之一、竹纤维纸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纸张材料之一,其特点是质地坚韧、透气性好、耐久性强,一度被广泛应用于书法、绘画、印刷等领域。

除了在实用方面的应用外,竹文化还与中国哲学、文学、诗词等文化形态相结合。

古代文人墨客常以竹子为题材来创作诗词,表达自己对自然的热爱和追求清幽的心境。

竹子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被赋予了许多寓意,如它的坚韧和灵活代表了道家哲学中的“刚柔相济”之道,竹子的笔直和不染尘污的特点则被视为高尚品质的象征。

总体来说,中国传统竹文化是中国人民多年来积累的宝贵财富,既作为实用的材料,也作为艺术和文化的载体,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和思想。

竹文化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它的实用性,更在于它所传递出的生态环保和节约资源的理念,对于现代社会推动可持续发展,保护自然环境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希望竹文化能够得到更进一步的传承和发扬,让世人共同分享中华民族的瑰宝。

竹文化

竹文化

竹文化中国传统中,竹子象征着生命的弹力、长寿、幸福和精神真理. 竹,秀逸有神韵,纤细柔美,长青不败,象征青春永驻,年轻;春天(春山)竹子潇洒挺拔、清丽俊逸,翩翩君子风度;竹子空心,象征谦虚。

品格虚心能自持,竹的特质弯而不折,折而不断,象征柔中有刚的做人原则,凌云有意、强项风雪、偃而犹起,竹节必露,竹梢拔高,比喻高风亮节;品德高尚不俗,生而有节,视为气节的象征。

唐张九龄咏竹,称“高节人相重,虚心世所知”(《和黄门卢侍郎咏竹》)。

淡泊、清高、正直,中国文人的人格追求。

元杨载《题墨竹》:“风味既淡泊,颜色不斌媚。

孤生崖谷间,有此凌云气。

”林黛玉代表着中国文化历史上一种很重要的审美流派,黛玉的傲骨是流淌在真正的中国文人血脉当中的一种历久弥坚的精神,自己虽然弱但是绝不依附于谁,也绝不轻易妥协。

林黛玉是个“人间有一,天上无双”的才女,曹雪芹给林黛玉的八字定评是“孤高自许,目无下尘”,由于自幼读书,她身上也具有了中国古代文人的特质──傲骨。

传统中国文人,惯守的便是寂寞,屈原、陶渊明、贾谊、李清照、纳兰性德,以至于后来的曹雪芹本人,还有张爱玲、徐志摩……要么与寂寞相伴一生,要么寻觅了一生,结果还是寂寞。

他们涌动的诗情,却只凭一叶孤舟颠簸于黄汤漫漫里,没有可以停靠的港湾,没有慰藉心灵的绿洲。

但是,尽管如此,也绝没有宝钗的“安分随时”。

留一副残骨,纵不能乘鹤羽化,也须与净土相拥。

在《红楼梦》里,曹雪芹用多种意向表现了黛玉的传统中国文人的共性,最主要的便是竹子与菊花,这也是历代中国文人惯有的特征。

一、竹子林黛玉住在潇湘馆,一进院子,“有千百竿翠竹遮映”,“后院墙下得泉一派”,“一派”就是泉水是很小,“开沟”,开一条小沟,“仅尺许”,那沟很窄,就一尺多一点宽。

贾政曾对景叹道:“若能月夜坐此窗下读书,不枉虚生一世”。

潇湘馆里面的竹子是具有很重要的象征意义,因为竹子这个意象在中国传统文化当中是表示文人刚直不阿、有节气、有骨气。

趣谈竹子的文化意蕴

趣谈竹子的文化意蕴

趣谈竹子的文化意蕴
竹子是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元素之一,具有广泛的文化意蕴。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竹子
代表着坚韧、谦逊、刚柔并济、勇敢无畏的品格和精神。

首先,竹子象征着坚韧不拔的品质。

竹子在自然界中长得非常高大,可弯曲但不易折断。

这样的形态和性质赋予了其强大的适应能力和抗挫折能力。

在人性上,这意味着坚定
不移的态度和意志力。

因此,竹子常被称作“真正的君子”,是精神品质的象征。

其次,竹子也象征谦逊的品质。

竹子高大而直,却不惹人瞩目,融入自然中,显得谦逊。

在人性上,谦逊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品质,它象征着虚心、朴素和虚怀若谷的人生观。

这种品质可以使人明哲保身,与人共存,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

第三,竹子还象征着刚柔并济的品质。

竹子柔软而坚韧,能够在风中摇曳,不易折断。

这种形态和性质,象征着一种刚柔并济、相互扶持、患难与共的品格。

在人性上,这体现
了一种从容、仁慈、包容开放的精神状态。

第四,竹子还象征着勇敢无畏的品质。

竹子生长在山区、峭壁和泥泞的土地上,无畏
于生命的考验。

在人性上,它代表着勇气和毅力,以及在人生道路上克服障碍和舍弃短期
利益的决心。

除了以上意蕴,竹子还有其他的文化意义。

在中国传统园林中,竹子常被用作装饰和
屏风。

其高雅的形态和自然的色彩,赋予了人们安静和悠闲的感觉。

在茶道文化中,竹子
被用于制作茶器,其柔软的质地和平滑的表面使得茶的味道更为温和,更能凸显茶的香味
和精髓。

趣谈竹子的文化意蕴

趣谈竹子的文化意蕴

趣谈竹子的文化意蕴竹子是中国文化中重要的象征之一,它代表着挺拔、坚韧、谦卑和自我修养。

竹子生长于山林之中,犹如一号哨兵守卫着自然环境。

竹笋嫩绿、笔直有力,象征着新生力量和成长;竹的形态优美、空心通风、坚挺而不倒,象征着风雨不屈的精神;同时,竹子含水量极高,富有节制性,象征着谦虚、自律、节制和追求品质。

下面我们来聊聊竹子的文化意蕴。

一、竹的品质竹子不仅是一种植物,更是一种精神。

竹子之所以被誉为君子之木,是因为它成长在山中,顶天立地,不愧为自然的一大神奇,它的形态优美,空心通风,坚挺而不倒,且富有节制,永远保持着干净、清新、谦虚的品质。

在中国,有句俗语:“人山人海”,即指的是人很多,但是如果有人称得上“人竹人海”,肯定是特别被人尊重的存在,因为这里隐含着谦卑、自律、节制和气质风度的含义。

二、竹的象征1. 谦虚谨慎竹子生长在高山、古林之中,但它不自高自大,反而能够时刻谦虚谨慎,不留痕迹。

人们常说仕途如竹,就是因为竹子有着谦虚谨慎的品质。

在生活和工作中,谦虚是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只有谦虚才能获得成功,而自满则是失败的的原因之一。

2. 齐家治国竹的形态优美,不断生长,犹如一个完美的家庭,将齐家治国的哲学深刻地体现了出来。

竹子是一种非常有顺应性的植物,能够忍受诸多压力,不断地成长、发展,象征着一个家庭或国家应该有的精神力量。

3. 坚韧不屈竹子有着坚韧不屈的精神,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之一。

竹子长得快,但韧性十足,万千磨难不能够倒服它,一直挺立在人们的视线中。

人们常说“竹子被打一万次鞭子,还是挺立得起”,说明了它的坚韧不屈的精神。

4. 守正出奇竹透过空心的枝干体现了守正出奇的哲学,竹子的中空、通风的特点是中国文化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元素,说明一个人必须兼顾实际情况,不能空谈浮说,必须有实验精神,有勇气面对未知的风险。

三、竹的应用竹子含有许多营养成分,可以做为好的食材,也能够用于烹饪和医疗。

竹的篾片可以做成竹席、竹框等器具,也可以做成竹器和竹制品,如笛子、刻字笔等。

关于竹子的传统文化

关于竹子的传统文化

关于竹子的传统文化竹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仅是一种植物,还是一种象征着坚韧、清雅和不屈精神的文化符号。

在中国古代,竹子被广泛应用于建筑、文学艺术、饮食等各个领域,成为了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宝藏。

竹子在中国古代建筑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竹子由于其结实、柔韧的特性,成为了中国古代建筑中的重要材料之一。

在古代,人们常常利用竹子建造房屋、桥梁和园林等。

竹子的根部可以用来作为建筑的柱子,竹子的茎干可以用来搭建屋顶和墙壁。

而且,竹子的轻便特性使得建筑更加灵活,可以迅速搭建,适应各种地理环境。

所以,竹子在中国古代建筑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

竹子在中国文学艺术中有着独特的地位。

竹子是中国文人墨客喜欢的题材之一。

在中国古代诗词中,竹子被用来表达哲理和情感。

诗人常常以竹子为比喻,形容自己的内心世界或者社会现实。

例如,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有“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中的“更上一层楼”就是以竹子为比喻,表达了诗人追求进步的心态。

而在中国古代画作中,竹子也是常见的题材之一。

画家们通过描绘竹子的纹理和姿态,表现出竹子的高洁和坚韧之美。

竹子还在中国的饮食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竹子的嫩笋是一道非常有名的菜肴,被誉为“山珍”。

嫩笋因其口感鲜嫩、营养丰富而备受喜爱。

在中国的传统节日和重要场合,人们常常会准备竹子的嫩笋来招待客人。

总的来说,竹子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广泛的应用。

它在建筑、文学艺术和饮食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竹子不仅是一种植物,更是一种象征着坚韧、清雅和不屈精神的文化符号。

它的存在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也传承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情感。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竹子都是中国人民心中的一份记忆和情感的寄托。

中国竹文化

中国竹文化

中国竹文化我国人民历来喜爱竹子,中国也是世界上研究、培育和利用竹子最早的国家。

从竹子在中国历史文化发展和精神文化形成中所产生的巨大作用,竹子与中国诗歌书画和园林建设的源远流长的关系,以及竹子与人民生活的息息相关中不难看出,中国不愧被誉为"竹子文明的国度"。

没有哪一种植物能够像竹子一样对人类的文明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我们把竹子给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带来的作用和影响,称为竹文化。

1.竹子与中国历史在我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已经反映出竹子的使用,确切记载源于仰韶文化。

1954年在西安半坡村发掘了距今约6000年左右的仰韶文化遗址,其中出土的陶器上可辨认出"竹"字符号,说明在此之前,竹子已为人们所研究和利用,也即是我国人民研究和利用竹子的历史可追溯到五六千年前的新时器时代。

汉字起源于原始社会崩溃的仰韶文化,而"竹"字的原始符号则应在此之前就已出现了。

在7000年前的浙江余姚县河姆渡原始社会遗址内也发现了竹子的实物,可见在原始社会时期竹子和人们的生活有了密切关系。

因为只有竹子已为人所用,才须为其创造一种文字符号来表示。

研究证明,我国商代已知道竹子的各种用途,其中之一就是用作竹简,即把字写在竹片(有时用木片)上,再把它们用绳子串在一起就成了"书",汉字"册"即由此而来。

竹简和木简为我们保存了东汉以前的大批珍贵文献,如《尚书》、《礼记》和《论语》等都是写在竹简和木简上的。

殷商时代用竹简写的书叫"竹书",用竹简写的信叫"竹报"。

竹笔的发明在文化史上也具有开拓性的一页,在殷代文化遗迹出土的甲骨、玉片和陶器上都可以看出毛笔书写的朱墨字迹。

湖北曾侯乙墓和汀鄂出土的春秋战国墓的文物中也有佐证。

利用竹子的另一项伟大成果是造纸。

早在9世纪我国已开始用竹造纸,比欧洲约早1000年。

当然竹纸的大发展还是此以后。

趣谈竹子的文化意蕴

趣谈竹子的文化意蕴

趣谈竹子的文化意蕴竹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元素,不仅作为物质,而且作为精神符号,已经深深地渗透到中国人的文化生活之中。

在中国,竹子不仅是一种植物,更是一种文化,一种精神。

本文将从竹的历史、文化和美学三个方面探讨竹子的文化意蕴。

一、竹的历史意义竹子在中国文化中极具历史意义。

竹子生长在水源充沛的山区,因而在中国的农耕时代中,竹子成为人们在山区中结实的建筑材料。

竹子具有优秀的物理特性,例如极佳的韧性,超强的抗压性和抗拉性。

因此,竹子经常用于建造桥梁、房屋、器具等等。

竹子在历史上用于制造战具,例如弩箭、矛、盾、盔等等。

韦编三绝的“章句跋扈”,就是用竹笺写成的。

历史上的屈原也是用竹简写下了《离骚》的。

竹子在中国文化中还有深远的历史背景。

历史上,竹子在中国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据说,商朝时已有竹书凭证。

随着时间的推移,竹子不仅扮演了一种基础性的材料角色,它还作为人们精神体验的基础化身。

古代诗词中,常常用竹子来形容忧愁、孤寂或清雅之感,例如“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的“竹外”,更被后来的读者解读为精神超越的境界。

竹有着独特的文化意义。

它代表着深邃、永恒、刚直、自强等内涵。

刚直而柔中有韧的竹子,成为了道教与佛教的一个象征。

竹文化是一种中式的文化体系,是一种高尚和自然的道德观念,更是一种孝敬和尊敬祖先的传统。

竹是中国文人、士大夫、诗人、画家和书法家最为喜欢的题材之一。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竹子象征着品格高贵,枝叶纷繁,结实坚韧。

古人曾经说过:“夫竹,高而菲,俯则杀气盈庭,仰则皎洁寥翠。

”这句话表述了竹子的美好和气质。

竹子在文化中的象征意义,不仅止于其优雅自然的外在形态,更体现在命运的承载之上。

竹子可以在贫瘠之地中生存,耐受风险,成为了一种生机与信仰的象征。

竹子在美学方面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由于优美的外表和内涵,竹子被誉为中国人一种特殊的审美体验。

中国的竹文化与竹艺发展

中国的竹文化与竹艺发展

中国的竹文化与竹艺发展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竹文化在中国社会中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

古代的文人墨客在其诗词中,不时描绘竹林清幽和竹笋嫩脆,表现了人们对竹这种天然材料的热爱和赞美。

而在竹艺方面,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掌握了许多制作、利用竹材的技艺,不少品种的竹制品更是成为了中华工艺美术的代表之一。

一、竹文化的历史源流随着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竹开始渐渐地被人们所认知和使用。

中国历史上的夏、商、周时期,就已经有了竹制品的存在,其中以箭、弓、笛等兵器、乐器类制品最为先进。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竹制品的种类逐渐增多,竹编篮子、竹片编织的衣帽鞋袜、竹制食具等就成为了那个时候的生活用品。

在传统的竹编技艺中,以广东潮汕、浙江宁波、江西玉山等地最为有名。

这些地方都有数百年的历史,其传承者从古至今,以技艺传带卫续。

在竹编技艺传承中,家族传承和手艺传承是两大方式。

家族传承常常在某个频繁使用竹编技艺的行业中出现,既保证了技艺传承不断,也使技艺得到相应的市场。

二、竹艺作为国家文化遗产的发展作为中国民间工艺的代表,竹编技艺自古就为各地人民所喜爱。

由于其传承的独特性和市场需求的增长,竹编技艺也日渐成熟,形成了各自独特的风格和特色。

有些以根雕技艺为主,有些则重在小型雕塑制作,还有些重在家居用品。

都纷纷试图将工艺美术与现代文化相结合,以适应客户需求、创造新的市场。

在中国现代社会中,竹艺制品已经深入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

除了传统的竹编琴、竹笛、食具、草席等,现代人们还赋予它们新的生命,如竹立体构造体光影等艺术品。

竹艺作品在城市家庭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作为家居装饰用品,家具,建筑材料等的用途日益广泛。

三、竹艺的未来展望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国的竹文化和竹艺发展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其中最显着的一点便是竹材资源的不足。

由于种植、保护、利用竹林的科学技术还没有达到现代化的发展水平,竹材市场缺乏规范化的管理和行业标准。

此外,在全球市场中,中国的竹艺制品的产量和质量都不能满足当今的需求,竹制品的竞争力有待于更加提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竹文化
了解中国的“竹文化”
说起竹子,它与“梅、兰、菊”并称为四君子,又与梅、松合称为岁寒三友。

它是历代文人所喜爱的植物,在诗词画中经常能见到的它的身影,它更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影响着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1954年,在西安半坡村仰韶文化遗址中出土的陶器上,发现了“竹”的象形符号,这意味着在距今4000余年前的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时期,竹子便存在了。

“又东二百里,曰京山,有美玉,多漆木,多竹,其阳有赤铜,其阴有玄硝”
这句话出自《山海经》卷三《北山经》,在《山海经》中,大概描述了300多座山,而其中有竹的山便占据了30多座。

之后,在《诗经》中,也有许多提及竹子的句子,如《诗经.卫风.竹竿》中,
籊籊竹竿,以钓于淇。

岂不尔思?远莫致之。

综合以上说明竹子在我国历史久远,伴随着中华文化从无到有,见证了中华民族的起起伏伏。

而竹子所形成的的竹文化也成为了中华文化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中国的竹文化,在物质方面,它影响着我们的方方面面,苏轼曾言:“食者竹笋,居者竹瓦,载者竹筏,炊者竹薪,衣者竹皮,书者竹纸,履者竹鞋,可谓不可一日无此君也”
而在精神层面,从魏晋名士王徽之的轶事中能够看出竹文化的精神需求:“王子猷尝暂寄人空宅住,便令种竹。

或问:'暂住何烦尓?’”王啸咏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

可以说,中国的竹文化,在物质上,影响了我们的生活日常,而在精神层面,影响了我们的审美观、审美意识以及伦理道德等等。

竹子,在数千年来,被无数文人寄寓人格化的特点,高而飘逸,色绿而洁,高节而挺,中虚而空的特点使得竹子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人们的精神世界。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竹文化的世界。

物质层面
1,竹简
在纸没有被发明出来之前,古代的人们寻找各种材料来记录文字,而竹简成了不二之选。

《南齐书.文惠太子传》中记载,
“简广数分,长二尺”
人们削竹为简,一简大约有四十字,分两行,用黑漆书写,如果想要改正,则用刀削去错误的地方,加以改正。

而将一组竹简串在一起,则就组成了一本书籍,称为“竹书”。

后来,随着历史的发展,纸被创造了出来,而竹简也慢慢退出人们的生活,直到后来,造纸术得到了极大地提高,竹纸诞生了。

继续着它作为信息载体的使命。

2,竹箭
“箭竹,高者不过一丈,节间三尺,坚劲中矢,江南诸山皆有之”
这是《竹谱》中对竹箭的描述,在古代,人们以竹箭狩猎,以竹箭御敌。

此外,竹子还曾被鲁班作为制造为云梯的原材料。

在战场上,我们经常能见到用竹子所制造的兵器。

3,竹乐器
“黄帝使伶伦自大夏之阴,取竹于峰谷,生其窍厚均者,断两节而吹之,以为黄钟之管,制十二筒以听风之鸣,其雄鸣六,雌鸣亦为六,天地之风正,而十律之,五声于是乎生,八音于是乎出。


这段话讲的是黄帝命令伶伦截竹定音律的故事,此故事收录于《风俗通》,虽说这个故事是一则传说,但是竹的确是古代最早制造乐器的重要材料。

在《诗经》中,出现了许多中国传统的乐器,而在这些乐器中,属于竹制乐器的便占据了大部分。

我们所熟知的笛和箫便是竹子所制。

从上文中,我们能看出,从记录信息的竹简,到狩猎猎物,抵御强敌的兵器,再到可发出天籁之音的乐器,竹子对社会有着巨大的影响。

而除了以上领域外,竹子还在许多领域渗透着国民生活,竹服饰、竹饮食、竹建筑、竹工具、竹工艺等等,竹子一直在多个领域伴随着中华民族的成长。

精神层面
1,竹图腾
“竹”在原古时期也曾经作为部族的图腾之一,凭借着旺盛的生命力,以及竹叶形状与人体器官的类似性,竹成为了生殖神崇拜的象征和标志。

在《礼记.月令》中便记载道:
“仲春之月,是月也,玄鸟至。

至之日,以大牢祠于高媒。

天子亲往,后妃帅九嫔御,乃礼天子所御,带以弓,授以弓矢于高媒之前。


根据后世学者的分析,这是一种祈求子孙的大祭,在古时候,建立媒神的寺庙于郊野处,因而称之为郊媒,尊称为“高媒”,而高媒就是生殖神。

2,竹诗词
最早的“竹诗”,是记录在东汉赵晔所著的《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中的一首原始劳动歌谣,题目叫做《弹歌》,
“断竹,续竹,飞土,逐宍”
把竹子绑在一起,制成弹弓,拿起弹丸,用来追逐禽兽。

这首歌谣所体现的是远古时代人民追捕野兽的全过程,是一首淳朴,自然的原始猎歌,在这首诗歌里,竹是劳动人民的工具。

而《诗经》出现后,在《诗经》里,直接提及竹字的有5首,间接提及的则有十几首。

而这时,竹子也不再只是一件劳动工具,而被赋予了更多的含义,如在《诗经.卫风.淇奥》中记载道:
瞻彼淇奥,绿竹猗猗。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瑟兮僩兮,赫兮咺兮。

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在这首诗歌中,以竹子来赞誉士大夫的优秀之处,将士大夫的外貌,才能,品德与竹相关联合起来,由竹子而赞誉士大夫。

在《诗经》中这样的句子有很多,竹子被人们赋予了越来越多的东西。

汉魏时期,这一时期是咏竹诗词真正的开启时代,到东汉末年时期,咏竹诗渐趋成熟。

在《古诗十九首》之《冉冉孤生竹》中,
冉冉孤生竹,结根泰山阿。

在这里,女子以竹自喻,形容自己无可依靠的状态。

竹子已经不再是简单的竹子,它渐渐地被赋予了更多人格化的特征。

而魏晋时期,“竹林七弦”更是与竹子密不可分,其人其诗,都与竹子有着密切的联系。

他们聚众在竹林喝酒,纵歌,作诗。

“幽兰不可佩,朱草为谁容?修竹隐山阴,射于临增城。


在这首阮籍的《修竹》中,竹子更是被拟人化,成为了一位隐者。

待到了大唐盛世后,一大批的咏竹诗相继诞生,在清代孙洙所编著的《唐诗三百首》中,其中涉及竹的时就有14首。

在唐朝,初唐四杰对咏竹诗篇进行了继承和发展,丰富了咏竹诗的内容,而到了王维,更是将咏竹诗的审美艺术推向高峰。

其后,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人将竹变成了自己理想抱负的寄托,在彼时,竹子已经不再是简单的植物,它更是诗人的朋友,知己。

李白爱竹,“竹里无人声,池中虚对白。

”他以竹言情,以竹抒怀。

杜甫爱竹,“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

”他以竹言志,借竹抒情。

韩愈爱竹,“竹亭人不到,新笋满前轩。

”他以竹构景,衬托意境。

白居易爱竹,“松干竹焦死,眷眷在心目。

”他以竹为依,感伤自慰。

当时间来到宋朝,竹同样受各大文豪的喜爱。

欧阳修爱竹,王安石爱竹,苏轼爱竹。

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

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

故攲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

在欧阳修的《木兰花》中,以竹为衬景,把一个闺中独居的女子在爱人离别后的凄凉悲愁之景以及对杳无音讯的无情之人的怨恨之情,展现得淋漓尽致。

而王安石则是以竹言志,“人怜直节生来瘦,自许高材老更刚”,少有大志的王安石以竹子为寄托,竹子的坚韧就是自己的百折不挠精神。

雨洗娟娟嫩叶光。

风吹细细绿筠香。

秀色乱侵书帙晚。

帘捲。

清阴微过酒尊凉。

人画竹身肥拥肿。

何用。

先生落笔胜萧郎。

记得小轩岑寂夜。

廊下。

月和疏影上东墙。

本首词,词名为《定风波.集古句作墨竹词》,苏轼所作,对于苏轼来说,竹更多时候他失意心情的抒发。

明清之际,是咏竹诗词的最后绝唱。

在清朝谈起竹子,我们首当要提的就是郑板桥,郑板桥一生酷爱竹子,竹子是他人格的写照。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正直、质朴、虚怀的竹子正是郑板桥一生的坚守与写照,同时也是中国历代文人的坚守与写照。

总结
中国竹文化的发展,是从物质追求到精神追求,竹子由最初的普通植物慢慢变成了我们生活中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以及我们中华文化中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竹的正直、坚韧、虚怀、质朴、淡泊、豁达等,正是历代文人美好道德情操和高尚人格的化身,更是是中华民族优秀品格和精神的写照。

因而,历史上无数的文人大多喜爱咏竹赞竹,他们都乐于以竹自喻,以竹言志,以竹修心,以竹养性,以竹怡情,竹是情人,竹是隐者,竹更是自己的化身。

在未来,竹文化会一直伴随着中华民族不断的成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