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讲 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
学习目标
秦代、汉代、魏晋南北朝、隋唐、
宋元、明清历代的专制主义中央集
权制度、选官制度、监察制度及边 疆政策。
第三讲 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
2.汉代(专制主义)
专制主义:削弱相权
措施:内外朝制度 内朝:尚书令、侍中。 决策
外朝:丞相、百官
执行
第三讲 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
2.汉代(中央集权)
第三讲 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
要经皇帝及大臣 商议,由皇帝决定
第三讲 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
加强中央集权
废行中书省,设承宣布政使司(布政司,行政)、 提刑按察使司(按察司,监察)、都指挥使司(都指 挥司,军政),合称“三司”,分别隶属于中央有关 部门,使地方权力集中到中央 监察:厂卫机构,特务机关:锦衣卫、东厂、西厂。 选官制度:八股取士,思想控制加强,反映君主专制 的强化。
第三讲 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
中央集权
节度使,藩镇割据
─→节度使掌握地方财政军大权,严重影响中央集权。
选官制度
隋文帝,分科考试;隋炀帝,设立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监察制度
在全国设置监察区“道”,设置监察官员。
第三讲 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
5.宋代(中央集权)
目的:改变唐末藩镇割据的局面,加强中央集权
措施:收地方政权(文官知州)、军权(安抚使、中
第三讲 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
6.元代(专制主义) 机构:中书省(都省) 性质: 1.代替三省,最高行政机关,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 2.地方行政区划:管理河北、山西、山东等地。 §元朝后期相权越来越大 中央集权:行中书省
第三讲 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
中央集权:行中书省(行省) 性质: 1.地方最高行政机构 2.中书省派出机构(行动的中书省)
第三讲 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
明内阁的性质:
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
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
第三讲 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
宰相与内阁首辅的比较 宰相 权力来源 职 责 宰相制度赋予 中央一级决策者 内阁首辅 皇帝个人信任 侍从咨询为主
直接由皇帝 任 免 意愿决定 票拟权,但意见是 权 力 决策权、参与政治权 否采纳取决于皇帝 对皇权影响 制约皇权 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职务。一般都带有“判、权、知、直、监、提举、提点”等字,
理论上算是临时性的职务。光有官名而没有差遣,就好比今天 的处级科员一样,待遇上去了但毫无实权。
第三讲 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
左仆射、司空、观文殿大学 士等 ,历任扬州签判、鄞县
知县、舒州通判等职。
加剧“冗官”现象,降低行政效率,增加
政府财政负担。
问题:郡国并行 目的:削藩
措施:“推恩令” 作用: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选官制度:察举制 标准:孝廉 监察制度: 刺史,全国分为13个部(州),各设置刺史一人。 后变为“州牧”,成为地方行政官员。 地方行政区划:郡县两级 → 州、郡、县三级
第三讲 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
3.魏晋南北朝 选官:九品中正制
中正:就是掌管对某一地
央禁军)、财权(转运使),监督地方官员(通判)
─→加强中央集权、强干弱枝的弊端
专制主义 目的:分割相权 制度:“二府三司制”
第三讲 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
“二府三司制”
二府:中书门下(政)、枢密院(军) 三司:三司(财) 中书门下,最高长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正宰相) 参知政事(副丞相,分政权) 分 相 权 作用: 削弱丞相职权, 枢密使(分军权) 加强了君主专制。 补充:
意义:便利了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 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 变革,省制的开端。
形成行省、路、府、州、县的地方行政制度。
第三讲 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
宣慰司:管理边远民族地区
宣政院:管理全国佛教事务和西藏地区的军政事物的 中央机构
第三讲 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
明代:加强君主专制
明太祖:1.废中书省和丞相,权分六部; 2.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顾问 明成祖:正式设立内阁,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 明宣宗:票拟权 明英宗:票拟制度化,成为阁臣专职 内阁地位日益提高,主持内阁的首辅更是权压众臣
票拟,对于来自全国各方面奏章,在送呈皇帝批示 以前,把批阅建议写在纸上并贴在各奏疏上。 批红,皇帝审阅后,由太监用朱笔抄出,交付施行。
区人物进行品评的负责人,
即中正官。
品:综合士人德才、门第
所评定的等级
弊端:只注重门第,不注重真才实学,不利于人才的
选拔;压制的社会阶级的流动性。
第三讲 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
4.隋唐(专制主义) 三省六部制 形成:魏晋南北朝 确立、完善:隋唐
影响: (1)三省相互牵制、监督,削弱相权,保证皇帝独尊; (2)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提高工作效率; (3)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此后历代基本沿袭。
第三讲 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
清代:加强君主专制
清初:设内阁,置六部。议政王大臣会议,皇权受到 很大限制
康熙:设置南书房,选拔翰林学士当值,参与机务。 议政王大臣会议、内阁、南书房三足鼎立,互相制约 最后集权与皇帝。
第三讲 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
雍正:设置军机处 目的:处理西北军务 职责:接受皇帝的召见,跪受笔录,军国大事由皇帝 一人裁决。诏令由军机大臣按皇帝的意旨拟写成文经 皇帝审批后,传达执行。 特点:机构简单,人员精干,保密性强,办事快捷 作用:提高行政效率,使全国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在皇 帝手中,君主专制达到顶峰,中央集权进一步巩固。
三司使(分财权)
宋代官、职、差遣分离
第三讲 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
补充:宋代官、职、差遣分离 宋源自文库的官职分官、职、差遣,宋代官名和实差大多数情况下是
无关的。“官以寓禄秩、叙位著,职以待文学之选,而别为差
遣以治内外之事。” 官:行政级别,仅用于确定待遇。“有官无权” 职是指馆职,加上些虚衔如大学士,学士等。“有职无权” 差遣才是真正的职权所在。也称职事官,是官员们担任的实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