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同济大学机械与能源
优秀毕设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
优秀毕设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洒在了我的书桌上,一杯咖啡的香气弥漫在空气中。
这样的氛围,让我想起了那十年的方案写作经验,今天,就让我用这种方式,来为大家打造一份独特的“优秀毕设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我们要明确培养目标。
作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学生,我们希望他们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强的创新能力。
简单来说,就是让他们成为既懂理论又会实践的综合性人才。
二、课程设置1.理论课程(1)机械设计基础:这门课程是所有机械专业学生的基石,主要包括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等内容。
(2)机械制造基础:学习这门课程,让学生了解各种加工方法、工艺流程和设备操作。
(3)自动化技术:涵盖PLC编程、工业、传感器技术等,让学生掌握自动化设备的设计与应用。
2.实践课程(1)金工实习:让学生亲自动手,了解各种金属材料的加工方法,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2)电子实习:学习电子元器件的识别、焊接和调试,为后续的自动化项目打下基础。
(3)创新实践: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创新竞赛,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实践环节1.毕业设计毕业设计是检验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环节。
我们要求学生结合实际需求,设计出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的机械产品。
2.企业实习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实习,了解企业生产流程,培养实际工作能力。
3.学术交流鼓励学生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拓宽视野,提升学术素养。
四、培养方案特色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程设置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会应用理论知识。
2.创新能力培养:通过创新实践、学术交流等环节,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
3.企业需求导向:紧密联系企业需求,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使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工作。
五、培养效果1.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能够胜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领域的工作。
2.学生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能在工作中不断优化产品设计,为企业创造价值。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四年制本科生培养方案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四年制本科生培养方案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四年制本科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和基本规格(一)培养目标本专业按照“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要求,采用“基础平台+专业模块”的灵活教学模式,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在机械工程及自动化领域和相关领域内,具有“基础扎实、特色明显、社会欢迎”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要求学生掌握宽广的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和工程技术基础理论,具有系统的机械设计制造基础知识、应用能力和较强的实践技能,毕业后能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电产品和系统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工作。
(二)基本规格1. 思想政治素质: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而奋斗的理想和责任感。
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理论联系实际、与时俱进,努力实践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
具有勤奋好学、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热爱劳动、遵纪守法、团结共事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2. 业务素质:系统地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主要包括力学、机械设计制造基础、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技术等基础知识;具有本专业必需的制图、设计、计算、实验、文献检索和基本工艺操作等基本技能;受到现代机械工程师的基本训练,较系统地掌握机电产品和系统的设计、制造及其控制的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能正确把握本专业的科学体系,了解本专业学科前沿的发展趋势;了解企业管理的基本知识,具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能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听、说、读、写、译的的基本能力;掌握计算机的应用技能,达到省高校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水平;受到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3. 文化素质:具有本专业以外的宽广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自然科学素养及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修养,使专业人才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四年制)培养方案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80202 普高生源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良好工程师素质,能在机械制造领域内从事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机械设计、制造、自动控制技术的等方面的基础理论,接受现代机械工程师的训练,具有机械产品设计、制造及设备控制和生产组织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有数学及其他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具有机械工程学科的知识和应用能力;2.具有制定实验方案,进行试验、处理和分析数据的能力;3.具有设计机械系统、部件和工艺的能力;4.具有对于机械工程问题进行系统表达、建立模型、分析求解和论证的初步能力;5. 初步掌握机械工程实践中的各种技术和技能,具有使用现代化工程工具的能力;6.具有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团队精神和较强的交流沟通能力;7.能充分利用中外文图书、期刊和网络等资源,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与科技写作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组织管理能力;8.获得较好的工程实践训练、具备工程师综合素质,在本专业范围的职业技能中,有一种职业技能达到中级技术以上水平或者获得一种相关资格证书。
三、学制及授予学位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四、主干学科机械工程、力学五、核心课程机械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电工电子技术、工程材料与成型工艺基础、数控技术、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液压与气动技术、机械工程控制基础。
六、课程结构体系中学分学时分配、毕业最低学分要求政策(2学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2学分)等课外学分6学分。
七、课程设置计划安排表八、独立设置的实践教学环节计划安排表。
2014版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0903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学科门类:工学一、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掌握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的力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方面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机械产品、工装设计与制造及机电控制等方面的实践能力,能在机械工程及其相关领域内从事机械设计、机械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及机械设备运行管理和工业产品制造的现场技术管理与营销、服务等方面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规格(一)知识要求1.通识知识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熟悉基本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掌握一种计算机程序语言。
2.专业知识掌握本专业所必须的数学、物理、力学、机械工程和计算机技术等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了解本专业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及相近专业基本知识。
熟悉机械材料的性能、特点及应用,熟悉机械构件的受力分析方法;掌握机械设计制造原理、方法及常用设计软件的应用;比较系统地掌握机械、机电产品和系统的设计制造与控制的基础知识;基本掌握某一个专业方向的专业知识。
(二)能力要求1.学习能力具有较强的资料查阅、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能,获得相关信息、拓展知识领域、继续学习并提高业务水平的能力;具有一门外语的听、说、读、写、译的基本能力及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2.思维能力具有正确理解、分析、判断和推理能力,具有一定的从工程实践中探寻知识、逻辑推理与归纳总结能力。
3.实践能力具有从事专业业务的能力和适应相近专业业务的基本能力;得到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掌握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
具备本专业必需的设计、计算、绘图、实验、测试和计算机应用等技能,获得本专业领域工程实践训练和两个相关专业的岗位技能操作证培训。
能借助所学理论科学方法,解决来自生产、管理和生活实际中的具体问题等方面的能力。
4.创新能力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组织管理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进行新产品开发和设计、技术改造与创新的初步能力。
2014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培养计划
2014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培养计划专业代码与学制专业代码:080202学科门类:工学学制:四年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培养目标与培养要求1、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备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的基本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机械制造业或科研单位等领域从事机电产品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和运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2、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需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体魄。
主要学习机械设计与制造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学习微电子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现代机械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进行机电产品设计、制造及设备管理与维修、生产组织管理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如下知识和能力:(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及正确运用本国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2)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知识,主要包括:数学、力学、机械学、电工和电子技术、机械工程材料、机械设计、机械制造、自动化、市场经济及企业管理等基础知识;(3)具备本专业必须的工程制图、设计计算、实验、测试、文件检索和基本工艺操作等基本技能;(4)具有本专业领域内某个专业方向所必要的专业知识,了解其科学前沿及发展趋势;掌握机电一体化产品和系统的设计、测试和使用的基本能力;具有现代化制造系统的运行和维护、机电产品制造过程的技术经济分析与生产组织管理的初步能力;(5)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6)初步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本专业外文书刊,具有听、说、写的基础。
主干学科和主要课程主干学科:力学、机械工程主要课程:大学计算机基础、工程制图、工程材料、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电工电子技术、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控制工程基础、测试技术基础、液压传动、机械制造工艺学、数控技术、机械制造装备设计、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机床电气控制技术。
最低毕业学分规定与学位授予1、最低毕业学分规定总学分必修课学分选修课学分集中实践教学模块个性发展模块素质拓展与创新教育模块职业技能教育模块综合教育模块192.5 115.5 10 39 6 4 3 15 2、学位授予:学习成绩优良,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例的可授予学士学位教学周期分配表学期开学日期放假日期教学周数理论教学考试实践教学假期总计周数小计实习军事训练社会调查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机动一14.09.01 15.01.24 21 14 1 6 2 4 5 26 二15.03.02 15.07.11 19 16 1 2 2 8 27三15.09.0707 16.01.162319 15 1 3 3 5 24四16.02.22 16.07.09 20 18 1 1 (3) 1 8 28 五16.09.05 17.01.13 19 12 1 6 6 4 23 六17.02.13 17.06.30 20 17 1 2 2 9 29 七17.09.04 18.01.26 21 00 21 2 7 12 5 26 八18.03.05 18.07.13 19 0 0 19 13 6 0 19 合计158 92 6 60 9 2 3 14 13 22 44 199教育教学环节安排1、理论教学模块(1)公共基础课课程性质课程名称总学分总学时其中(学时)考核方式各学期周学时分配(/学分) 备注实验上机实践一14二16三15四18五12六17七八必修概论Ⅲ 4.0 60 考试 4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Ⅱ 2.5 36 考试 4 H9 中国近代史纲要Ⅰ 1.5 24 考查 2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Ⅰ 2.5 36 考查 4大学英语15.5 248 考试4/3。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一、专业背景和目标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是工程类专业的一个重要分支,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该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创新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在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程设计和管理等工作。
二、课程设置1. 基础课程(1)高等数学:介绍基本的微积分和数学分析知识,为后续的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
(2)大学物理:涵盖力学、电磁学、光学等基本物理学知识,为后续的机械原理和电气控制等课程提供理论基础。
(3)工程图学:培养学生具备机械图纸的绘制和阅读能力,掌握工程图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4)材料力学:介绍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力学行为,为机械设计提供材料选择和分析的基础。
2. 专业课程(1)机械原理:介绍机械系统的结构和运动原理,培养学生进行机械设计和分析的能力。
(2)机械制造工艺学:介绍常见的机械制造工艺和加工方法,培养学生的制造工艺分析和优化能力。
(3)自动控制原理:介绍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进行自动化设计和控制的能力。
(4)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机械设计和制造的能力,包括CAD、CAM等软件的应用。
3. 专业选修课程(1)机器人技术:介绍机器人的结构和控制方法,培养学生进行机器人系统设计和应用的能力。
(2)数字化制造技术:介绍数字化制造的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进行数字化制造系统设计和管理的能力。
(3)智能控制技术:介绍智能控制系统的原理和应用,培养学生进行智能控制系统设计和优化的能力。
三、实践环节1. 实习实训学生在校期间需要参加实习实训,通过在企业或科研院所的实践活动,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2. 毕业设计学生需要进行毕业设计,选择一个具有一定难度和创新性的机械设计或制造项目,完成设计方案、制造和测试等工作,并撰写毕业论文。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一、培养目标本专业针对全球经济对工程技术人才的需要,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基础理论和相关知识,拥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可在机械工程领域从事设计、制造、开发与研究、企业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培养基本规格与要求本专业主要学习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学习有关机电结合产品和系统的设计、制造、测试方法及相关知识。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知识和能力:1.掌握力学、热学、振动理论等机械工程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2.掌握设计、材料、制造等制造工程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3.掌握电路理论、电子技术、微机应用技术、控制理论等电子工程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4.具备良好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外语能力;5.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团结协作精神和较高的综合素质。
三、核心课程1.学位课程: 工程设计概论、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技术基础;2.主要课程: 工程图学基础、工程设计概论、动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现代工程材料、电工电子技术1、微机原理与制造自动化等。
四、学制与毕业要求1.学制:四年。
实行弹性学习年限,四年制本科学生的最长学习期限为6年。
2.毕业最低学分:164学分。
学生在修完前二学年课程之后,可以申请去加拿大Manitoba大学继续深造,按照Manitoba大学的规定获得毕业证书及学位(“2+2计划”)。
若在加拿大学习一段时间之后学生选择返回本专业继续学习,则其在加拿大所修读的课程可以办理学分转换手续,其毕业最低学分维持164学分不变。
五、授予学位及要求本专业毕业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要求:达到宁波大学学士学位授予要求。
六、各类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要求1.课程由思政与通识教育(42学分)、学科大类教育平台(29学分)、以及专业平台和专业模块课程(89学分)构成。
2014年同济大学机械专业考研专业解析
2014年同济大学机械专业考研专业解析同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成立于1985年,其前身是成立于1912年的同济医工学堂机电科。
学院下设机械电子工程研究所、机械设计与理论研究所、现代制造技术研究所、制冷与热工程研究所、暖通空调与燃气研究所、热能与环境工程研究所等六个研究所以及工业工程教研室、工程图学教研室、机械基础实验中心等三个直属单位。
有6个大型专业实验室和建设部同济大学环卫机械研究所、建设部同济大学中法煤气培训中心、上海建设机器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
另外还拥有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所属企业、宝山钢铁集团公司、上柴股份有限公司、浦东煤气厂、凯灵空调设备公司等固定实习点。
机械工程学院共有教师180多名,其中有中国工程院院士2名、教授40名(其中博士生导师36名)、副教授51名。
大部分中青年教师都具有博士学位。
学院还聘请了多名国内外知名教授、学者专家为兼职、顾问和荣誉教授。
目前学院有本科生2000余名、硕士研究生500名、博士研究生90名、博士后14名。
2005年开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与“热能与动力环境”专业按照“能源与动力类”统一招生:“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与“工业工程”专业按照“机械类”统一招生。
机械工程学院设有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机械工程博士后流动站、供热供燃气通风与空调工程博士后流动站以及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电子工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热能特聘教授岗位。
已形成机、电、液和信息技术一体化发展的以及面向能源利用和新能源开发的学科特色,培养了一大批机械设计制造、热能及暖通制冷技术的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高级人才。
近几年来,学院为适应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在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在2002年6月通过了国家建设部和英国注册设备工程师协会(CIBSE)组织的评估,对办学水平,办学条件,办学特色和师资队伍等几个方面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学院与香港理工大学合作进行“基于因特网远程联合指导毕业设计”具有创新性,获得上海市教学成果二等奖。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 .doc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立足于国家及地方经济建设和行业发展的需要,培养基础宽厚、实践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视野开阔、具有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使学生在机械工程相关领域内,具有运行管理、应用研究、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和经营销售等方面的能力。
学生毕业后主要在公路、铁路、港口、市政、建筑、制造企业等部门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设备的管理、运用、控制、设计、机械化施工、产品研发等工作。
二、专业特色及实现途径(一)专业特色本专业为国家管理专业和湖南省特色专业,依托的“机械工程”学科为湖南省“十二五”重点建设学科,学校具有“机械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和“工程车辆轻量化与可靠性技术”湖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本专业已形成一支学术水平高、教学科研能力强、知识与年龄结构合理、教学科研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教师中大多数具有机械设计制造企业工作经历。
本专业依托行业优势,设置工程机械、机电一体化两个专业方向,以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不断优化专业结构,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
几十年来,已培养了近三千名本科生,形成了“立足交通和工程机械行业,传承‘铺路石’精神;夯实基础知识,突出机电一体化;强化工程实践与动手能力,培养面向基层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的专业特色。
(二)实现途径1、坚持“立足交通和工程机械行业,服务基层”的人才培养理念50多年的办学历史,数千名毕业生工作在公路建设施工或工程机械行业的第一线,传承脚踏实地、艰苦奋斗、乐于奉献、锐意进取的“铺路石”精神,获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可。
毕业生就业主要在路桥、水利、港航等交通施工企业及三一重工、中联重科、柳工等工程机械制造企业。
因此,本专业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上,始终以“紧密依托交通行业,面向基层,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宗旨,坚持将我校的“铺路石”精神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培育、磨练和培养学生“下得去、用得上、干得好、留得住”的思想品质。
2、更新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注重基础知识教育长期以来,本专业积极开展教育教学创新,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与产业、行业专家共同研究、完善与生产实践、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的宽口径、厚基础、重实践的课程体系。
同济大学自动化专业培养计划
自动化专业培养计划一、学制四年制本科。
二、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学生运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从事国民经济、国防和科研各部门的运动控制、过程控制、导航、制导与控制、现代集成制造系统、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人工智能、系统工程、网络控制、现代测控技术、信号处理与控制、计算机应用等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教学及管理工作。
三、业务基本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工电子技术,控制理论,运动控制与过程控制,传感器与自动检测,信号与信息处理、计算机技术与应用,网络与通信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较好的工程技术实践基本训练,具有系统分析、设计、开发、运行与研究、管理维护的基本能力。
四、毕业生应获得的知识和能力1、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经济管理知识及相关的工程技术知识;2、具有较扎实的专业必需的自然科学基础理论知识;3、系统地掌握本专业较扎实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和必要的专业知识;4、具有较强的电工电子技术方面的动手能力和必要的自动化方面的工程技能训练;5、具有较好的英语综合能力,达到国家英语四级或以上的水平;6、具有较好的计算机软硬件基础知识和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7、较好地掌握运动控制、工业过程控制、电力电子技术及信息采集传输处理等方面的知识;8、对自动化和电子信息领域的新技术、新动态有一定的了解;9、具有较宽广的工作适应性,能适应各种领域的自动化和电子信息方面的科技与管理工作。
五、主干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系统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导航、制导与控制、信息工程、电气工程及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六、主要课程电路理论、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电机与拖动、电力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通信系统原理、计算机网络、数字信号处理、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软件技术基础、计算机控制系统、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过程控制系统、运动控制系统等。
七、主要实践环节公益劳动、军训、金工实习、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专业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概述
二、培养目标
1.具备扎实的数学和物理学科基础,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思维
能力。
2.具备机械设计、制造、加工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从事机
械制造领域的设计、生产和管理工作。
3.具备计算机辅助设计、自动化控制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能够
参与装备自动化的研究和开发工作。
4.具备较强的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解决实际问
题和承担工程项目管理工作。
三、培养纲要
1.数学、物理和工程基础课程: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统计、力学基础、电工电子技术等。
2.专业基础课程:包括机械制图、材料力学、机械设计、机械制造、
自动控制原理等。
3.专业核心课程:包括机械设计原理、机械制造工艺学、自动控制系统、机器人技术等。
4.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工程实习、设计实训、生产实习等,培养学生
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综合设计项目:开展综合设计项目,提高学生的设计和创新能力。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doc 7页)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doc 7页)更多资料请访问.(.....)../temp/...../更多企业学院:...../Shop/《中小企业管理全能版》183套讲座+89700份资料...../Shop/40.shtml《总经理、高层管理》49套讲座+16388份资料...../Shop/38.shtml《中层管理学院》46套讲座+6020份资料...../Shop/39.shtml《国学智慧、易经》46套讲座...../Shop/41.shtml《人力资源学院》56套讲座+27123份资料...../Shop/44.shtml《各阶段员工培训学院》77套讲座+ 324份资料...../Shop/49.shtml《员工管理企业学院》67套讲座+ 8720份资料...../Shop/42.shtml《工厂生产管理学院》52套讲座+ 13920份资料...../Shop/43.shtml《财务管理学院》53套讲座+ 17945份资料...../Shop/45.shtml《销售经理学院》56套讲座+ 14350份资料...../Shop/46.shtml《销售人员培训学院》72套讲座+ 4879份资料...../Shop/47.shtml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国际贸易班)专业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一、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掌握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的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电工电子技术、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国际贸易、国际贸易实务等。
四、学制与毕业要求1.学制:四年。
实行弹性学习年限,四年制本科学生的最长学习期限为6年。
2.毕业最低学分:164学分。
五、授予学位及要求本专业毕业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要求:达到宁波大学学士学位授予要求。
有关辅修证书、双专业和双学位获得条件说明如下:。
1、修满如下课程可获得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辅修证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国际贸易、国际经济贸易地理、国际贸易实务、机电产品外贸口语,合计16.5学分。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精)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Machine Design & Manufacturing and Their Automation(门类:工学,二级类:机械类,专业代码:080301)一、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专业领域内的技术基础理论和相关专业知识,具备科学的思维方法和获取新知识、分析解决技术问题的基本素质,能在企业从事机械产品的设计制造,机电设备的控制监护,或在相关行业从事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主要传授机械设计与制造的基础理论及电子技术、机电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的基本知识,重视实践能力和工程素质的培养,使学生受到现代机械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进行机械产品设计制造、机电设备控制监护、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与开发及生产组织管理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并掌握一定的社会科学、人文艺术、经济管理、法律、国防等方面的知识,具有德智体全面发展、爱岗敬业、求真务实、遵纪守法、团结合作的品质;2、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基础知识,主要包括数学、力学、机械学、机械设计工程学、机械工程材料、机械制造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自动化技术基础、计算机及信息化技术基础、市场经济及企业管理等基础知识;3、具有本专业必需的制图、计算、实验、测试、文献检索和基本工艺操作等基本技能;4、具有本专业领域内某个专业方向所必要的专业知识,了解其科学前沿及发展趋势;5、具有工程及设备的管理、安全、质量和效益观念及相关的工程技术知识;6、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能力;7、基本掌握一门外语,能较顺利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具有较好的听、说、读、写能力。
三、主干学科主干学科:力学、机械工程、电子学、计算机科学。
四、主要课程/学位课程主要课程: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电工电子技术、机械工程材料与热处理、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
一、专业历史沿革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前身是成立于1912年6月的同济医工学堂机电科。
1930年工科升格为工学院,设有电工机械系。
1952年7月院系调整时,同济大学的机电系、电机系和造船系部分划归交通大学。
1958年学校再次成立建筑机电及设备系,简称机电系。
1977年8月学校撤销机电系,成立机电工程系,设置“机械制造工艺、设备及自动化”及“工程机械”两个专业。
1998年教育部统一专业名称,将两个专业合并,命名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本专业在1981年获得教育部授予的硕士学位授予权,1993年获得教育部授予的博士学位授予权,1999年设立博士后流动站。
二、学制与授予学位
4年制本科
本专业所授学位为工学学士。
三、基本学分要求
四、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扎实基础理论、宽厚机械专业知识、较强工程实践能力且具有较强社会责任感、继续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国际视野和组织协调能力,能在机械工程领域从事设计、制造、开发、应用与研究、运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五、专业培养标准
六、主干学科
力学、机械工程
七、核心课程
理论力学(68学时)、材料力学(68学时)、机械振动(34学时)、机械制图(85学时)、机械原理(51学时)、机械设计(51学时)、机械工程材料(34学时)、电工学(电工技术)(51学分)、电工学(电子技术)(51学分)、机械制造技术基础(34学时)、材料成型技术基础(34学时)、控制工程基础(51学时)、测试与控制技术(51学时)、电机与拖动(34学时)、液压与气动(34学时)、流体力学(34学时)、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51学时)
八、教学安排一览表
见附表一。
九、实践环节安排表
见附表二。
十、课外安排一览表
见附表三。
十一、有关说明
从第3学年第2学期开始,本专业学生开始学习专业方向的课程。
共有3个专业方向,分别为“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制造及自动化”及“机械电子工程”,每个专业方向开设1个课群组,每个课群组设5门课程(由对应研究所开设),共计15门课程;每位学生必须选择1个专业方向,至少选修5门课程,其中必须包含本专业方向的3门课程,另外2门课可以在3个专业方向课群中自由选择。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4年制教学安排一览表
附表二
实践环节安排表
注:课内上机时数52学时,课内实验时数68学时。
附表三
课外安排一览表。